(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

时间:2019-05-13 03:58: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

第一篇:(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没有接待清单,国内公务接待费不能报销。18日,北京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发布《北京市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办法》,对此做出明确要求。公务接待清单包括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接待场所、费用以及接待陪同人员情况等8项内容。(3月19日《北京晨报》)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

无清单、不报销,这给公务接待又上了一道紧箍。事实上,公务接待作为三公支出之一,几乎成了“公款吃喝”的代言。尽管有关全国一年公款吃喝数据各有说辞,但严管公务接待、严禁公款吃喝,已经刻不容缓。

好在去年以来,在八项规定等制度安排下,公务接待浪费已经有了收敛与规范的迹象。数日前,中纪委监察部网站刊发文章称,去年中央国家机关会务接待费同比减少50%,会议费同比减少52%。从地方上的情况看,成绩单也很漂亮。但问题在于,面上看数字喜人,但点上看情况未必理想。譬如报道称,李明是河北省邢台市桥西区南大郭镇北召马村的村民,对村里公示的2013年第四季度财务收支情况,看一次气一次,因为仅由5人组成的村委会,一个季度的饭费就达到27000多元。最新一期《学习时报》刊登署名文章《钱都去哪儿了》也指出,一些单位虚高上报往年“三公”支出,通过数字游戏的方式来体现本年度“三公”支出减少;一些领导甚至借控制发放津贴之机,将资金用于漏洞更大的其他支出方面。

有成绩,也有问题——这就是整治公务接待的现状。

于此而言,“无清单不报销”是为严管公务接待继续加码。2013年12月8日,《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发布,其中就要求建立接待清单制度,实现接待“留痕”。接待单位应当填写反映接待对象的单位、姓名、职务和公务活动项目、时间、场所、费用等内容的接待清单,作为报销凭证之一,留存备查。最新的消息是,《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未满4个月,中办、国办再次发布《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制度频密,管控到位,目的自然还是约束好公务接待上的“手”与“嘴”。

“无清单不报销”起码有三重利好:一来,有利于强化公务接待的权责关系,有了清单,起码作假起来不那么容易;二是留案备查,有利于公共监督顺藤摸瓜,只要对着清单逐一核实,加上治安监控等技术手段辅佐,“辨明真伪”并不困难;三来,清单制度也有利于推进公务接待的公开与透明。假以时日,我们的接待清单如果都能借助网络技术而“公之于天下”,还怕权力寻租能以遁形吗?

“无清单不报销”当成为全国公务接待的常态,并以常态的制度,为管理实效兜底。1

第二篇:高考政治 6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政府权力清单”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政府权力清单”问题 ?

更新时间:2014年06月26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日前,浙江省完整晒出57个省级部门的权力清单,向群众亮明“底细”。根据这份清单,1.23万项行政权力被“砍”至4236项,精简幅度超六成。浙江在全国省级部门中率先亮家底、定边界,是权力瘦身的有效尝试,也是我国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的有力注脚。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府权力清单”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自2004年我国提出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以来,各级政府一直在不断探索。从2005年河北邯郸首次公布市长权力清单,到2008年浙江富阳市试点权力清单,再到2013年初北京市西城区政府制定权力清单,都是行政权力为自身设限的有力探索。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通过清权、减权和制权形成的政府权力清单,将为政府依法行政奠定明确基础,使“清单之外无职权”的理念深入人心,进而打碎束缚市场活力的枷锁,极大释放市场活力。

针对以往简政放权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浙江省省长李强表示,要避免一些政府部门“放责任不放权力”“放虚不放实”,提高放权“干货”,可谓切中要害。以行政审批制度为例,以往长期存在“家底不清”的问题,往往是这边减、那边增,只是在数字上进行不同的转换,让群众越改越糊涂,有人称之为“数字游戏”。同时,由于缺乏明确的制度限定,一些政府部门的权力长期处于灰色地带,让群众看不清、弄不明,不知道哪些是其应有的权力,哪些是不应有的。权力的不明晰给各种官僚作风乃至不法行为留下了灰色空间,也容易在政府各部门之间发生推诿、扯皮或职能交叉现象。

政府权力清单的出台,一是一、二是二,将行政权力锁定,让全社会监督,从而让权力空间清晰可见。现在,通过政府自身权力的瘦身公开,群众不仅可以查阅权力清单,还能查到权力事项的运行流程图,了解所办事项需要经过哪些环节、提供哪些材料、由谁负责办事、联系电话是多少,等等。这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能对政府部门进行有效监督,大大提高了放权质量,政府的权力真正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促进了政府权力行使的公开化、透明化,有效地规范了政府自由裁量权。在这个意义上,权力的“减法”减去的是群众看不见、看不清的雾霾区,增加的是群众和企业的办事效率,带来的是真正的实惠和好处;权力清单制度减掉的是政府的冗余权力,增加的是市场和民间活力。

市场经济就是法治经济,建立各级政府的权力清单制度,实质是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对政府来说,在权力清单之外不得对市场主体采取任何干涉行为;对市场主体来说,可以在权力清单之外行使法律许可的行为,市场活力得以增强。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逐步建立市场负面清单制度。以上海自贸区的实践为例,政府以清单方式明确列出禁止和限制企业投资经营的行业、领域、业务等,1

清单以外则充分开放,企业只要按法定程序注册登记即可开展投资经营活动。两种清单制度的共同点,都在于规范权力,促进市场繁荣,使市场和社会更具活力和生机。

此次省级政府部门的权力清单,对于推动依法行政具有示范意义。权力清单制度的最终目的,在于实现市、县级权力清单的“全覆盖”,力争打通“最后一公里”。而这一制度的推行,也将成为法治政府、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要部分。

第三篇:(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7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酒文化”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酒文化””问题 ?

更新时间:2014年08月03日 文章来源:互联网

时事评论背景:

近日,湖北凤县一名年轻干部又因陪酒过度死亡。官场“酒文化”又一次浮现在公众眼前。据《中国青年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在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4月10日期间非正常死亡的54名官员中,有9名官员直接因饮酒死亡,排名“官员杀手”第二。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酒文化””问题

“作业免签”之所以引起争议,不仅因为这是国内长期形成的“教育惯例”,更在于它是家长对接学校教育的重要途径。在知识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往往意味着赢得一个更高的起点。正因此,学校教学举措的任何细微变化,都足以挑动家长的敏感神经。

签字是为了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同时起到督促作用,但更关键的是要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习惯。签字并非目的,而是引导家长更多关心孩子的教育和成长。从这个意义出发,如果僵化执行“作业签字”、逢考试作业必签,非但会加重家长负担,也容易走向形式主义,背离教育本义。

家庭教育不只是课程作业,不应仅强调监督、管控。“作业免签”呼唤父母用心施教,在签字之外,能够做的其实还有很多

酒以治病,酒以养老,酒以成礼,酒是重要的饮食文化,国人从酒中发掘出了许多有趣的“酒文化”。诗人以酒助文,“一杯未尽诗已成,涌诗向天天亦惊”;乐者以酒成欢,“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忧者以酒忘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就连居家生活,也有“会亲酒”、“回门酒”、“交杯酒”等诸多“酒讲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酒文化”。古人坚信“唯酒无量,不及乱”,“不为酒困”,坚持“好酒宜在半醉中”,防止大醉伤身、酒后败德,所以中国古代,历来有禁酒的习惯。从夏禹禁酒开始,西周发布了《酒诰》,西汉实行“禁群饮”制度,规范饮酒。

今天我们虽然保持了节庆饮酒的传统习俗,但与以前的“酒文化”又发生了许多改变。一些人叫嚣“男人不喝酒,枉在世上走”,用男子汉的气概激发人们饮酒的豪情;一些人鼓励“男人不喝酒,交不到好朋友”,劝解“ 酒肉穿肠过,朋友心中留”,用豪饮、快饮表示对友人热情。“酒逢知己千杯少”,宁愿伤身体不伤感情,酒越喝越多,伤人越来越深。

这类“酒文化”越来越向官场转移,形成了官场特有的“酒文化”。一些干部形成“酒瓶看水平、酒量看胆量、酒品看人品”的“酒理论”,发展出了“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感情铁、喝出血”的“酒感情”,形成了“一喝就倒,官位难保;一半就跑,升官还早;全程领跑,未来领导”的“酒准则”。“官场酒文化”成为干部“纵酒”的心理支点,有的为了取悦上级,大搞“接待文化”;有的为了办成事情,推行“接待就是生产力”;有的为了沟通感情,坚持“宁可胃上烂个洞,不叫感情裂条缝”,更有甚者坚信不喝酒融不进“圈子”。一些干部基于各色认识,鲸吞豪饮,过着“革命小酒天天醉” 饕餮酒徒生活。

干部在“酒精战场”上的锤炼,不仅违反了“铁八条”,也深为群众所厌恶,败坏了社会风气。改变官场“酒文化”,需要完善“酒规”,用制度强化约束,构筑“酒笼”;纪检监察机关也要强化“酒监”,加大“惩酒”的力度;社会也要加强监督,形成“监酒”的天罗地网。只有积极行动、多管齐下治酒风,才能让“限酒”不成“空把戏”,让官场的“酒文化”走向衰亡,形成“德性饮者”的良性“酒氛围”。

第四篇:(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案件正义”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案件正义”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3月10日下午3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听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作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听取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案件正义”问题?

今年的“两高”报告,既回应了民众对司法公正的诉求,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措辞严厉。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称,“依法严惩危害国家安全犯罪,严惩昆明“3?01”暴力恐怖袭击群众等一切暴力恐怖犯罪”。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提到,2013年,检察机关深入开展反分裂、反颠覆、反恐怖斗争,坚决打击危害国家安全犯罪和暴力恐怖犯罪。这样的峻厉表态,无疑带给民众更多的底气与力量。

暴力恐怖事件离我们并不遥远,必须强化预防、依法打击,提高民众的安全感。而与此同时,我们也关心司法公正,期待每一起司法案件中民众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依法治国,法治中国,离不了司法公正。不公个案也许只是少数,但对当事人来说就是百分百的伤害,除了重创当事人的法治信仰,也会削弱公众对司法的信任。正因为如此,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努力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这次的两高报告,同样对此着墨不少。

捍卫司法公正,让民众感受到公平正义。首先需要司法人员遵纪守法,信仰法律;还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关键是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此外,一旦发生冤假错案就及时纠正。有句话说得好,一个冤假错案就会毁掉一个家庭、毁掉一个人的一生,是任何赔偿、补偿都无法弥补的。

一年来,检察机关坚持有错必纠,对从申诉中发现的“张氏叔侄强奸杀人案”、“于英生杀妻案”等冤假错案,及时与人民法院沟通,提出依法予以再审改判的意见。周强在报告中也提到,严格落实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实行责任倒查、有责必究。以零容忍的态度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坚决惩治司法腐败行为,坚决清除法院队伍中的害群之马。建立严格的纠错机制,既是对法律的尊重,更是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尊重。因此,司法机关必须坚持无罪推定、正当程序、证据裁判等诉讼理念,对冤假错案查实一起,纠正一起。

“每一个判例,都可能为法律信仰加一块基石;每一次失误,都可能成为信仰崩塌的链条。人们不仅要求实体公正,也要求程序公正;不仅要求公正,更要求及时的正 1

义。”法律,应该让人民信赖,让人民依靠。正义,不仅应当得以实现,而且当以人们看得见、能认同的方式实现。实现这一目标,司法机关责任重大。

第五篇:(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问题素材

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问题 ? 时事评论背景: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16日正式公布。《规划》全文3万多字,共计30多章,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宏观性、战略性、基础性规划。《规划》认真总结了我国近年来城镇化的经验教训,包括: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建设用地粗放低效;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城市病”问题日益突出等。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新型城镇化”问题?

去年12月12日至13日,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如今,规划正式公布,这意味着我们正在推行的新型城镇化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有章可循,蹄疾步稳。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城镇化,在人类发展史上没有先例。据统计,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愈是如此,我们愈应该谨慎从事,早作运筹,比如避免城市病。

去年3月,李克强总理答中外记者问时明确提出,“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重申,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要更大规模加快棚户区改造,决不能一边高楼林立,一边棚户连片。提高城镇建设用地效率,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保护历史文化和自然景观,避免千城一面。如此种种,足以说明我们所要建设的新型城镇化,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提高城镇人口素质和居民生活质量。

如何才能做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答案包括万象,重要的一点应该是避免城市病。如果城市空间无序开发、人口过度集聚,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重城市建设、轻管理服务,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公共安全事件频发,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能力不足,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加剧。这样的城镇化令人望而却步,原因很简单,居民的生活质量虽然提高了,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如果一些农村地区大拆大建,照搬城市小区模式建设新农村,简单用城市元素与风格取代传统民居和田园风光,导致乡土特色和民俗文化流失。这样的城镇化就本末倒置,失去了个性,毁灭了记忆,我们怎能找到回家的路?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愁”二字,直抵人心。蕴藉深意,不难理解。

如果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土地管理、社会保障制度,不真正改革,数以亿计的城市居民,没有非农人口户籍,与户籍非农人口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社会均等化方面存在差距。这样的城镇化就是“伪城镇化”、“半拉子的城镇化”。诚如有学者说,新型城镇化的“核心问题在于公共产品的供给”。

曾经,在工业化发展道路上,有识之士提出应该走出“先污染后治理”、“边污染边治理”的陈弊。教训深刻,如今我们推进新型城镇化,必须站得高、望得远,先预防后治理,比如杜绝城市病。一旦染上城市病,再想起来治理可就晚了。就像雾霾天,现在政府投入的资金以万亿计,代价极高,如果相关企业和部门早就意识到并做到“先污染后治理”的危害,何至于此?

值得欣慰的是,我们正在推进的新型城镇化,总结并吸取了国内外城镇化工作的经验教训,更是意识到城市“摊大饼”式扩张的危害,意识到过度依赖土地出让收入的弊端,意识到交通拥堵问题严重等问题的后果,也意识到城市管理服务水平不高的隐患„„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更慎重,更注意趋利避害,更坚定决心打造新型的城镇化。有学者认为,城镇化未来一定能够拉动我国经济增长,但它是一个“冻得很硬的冰激凌”,要一点点化解,因为这需要非常复杂的政府规划和市场机制同时发挥作用,做得不好会留下很多隐患。比喻未必精当,但这种提醒值得警惕。通过规划,稳扎稳打,避免染上各类疾病,使城镇化既能成为发展引擎,更能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和尊严,新型城镇化才名副其实。

下载(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备考2014)2014年高考政治 3月时事评论精粹 如何看待“无清单不报销”问题素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