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听报告随感
听《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随感
很惭愧竟然忘记了作本次报告的老师姓甚名谁了。但是报告中她摘录的一些调查结果还是能多少引发一些思考的,虽然对于这样的调查结果并不意外。
市文明办专项调查:教师在青少年的心目中对他们成长影响力的排位是倒数第一,影响力只占1%。也许我们所谓的付出就只能得到这1%.我们的兢兢业业似乎都围绕着认真备课,认真上课,积极教研,努力寻求课堂效率的最大化,教学质量的最优化,而这最大化和最优化仿佛就体现在平均分在某个区域中的排名吧。如果分数和排名是孩子们热切渴望着并自发追求着的,我想影响力不会就是那1%吧。
作报告的老师还提到了教育的三个维度:授受知识、开启智慧、润泽生命。并在表扬了两位国宝级老师后(这样的老师确实少见没有贬低之意)两次发问:宝山区有没有这样的老师?我想在授受知识方面轰轰烈烈高歌猛进屡创佳绩的事不少吧,教艺精湛的老师不少吧,在人眼里还真不值一提啊?原来这授受知识做得再老道也许只是个高级教书匠吧。更可怕的是现下还有许多调查显示授受知识好像非但没有开启智慧反而扼杀了创造力,授受知识没有润泽生命反而有使生命枯竭之势。。。这一切的一切仿佛是背离了我们最初的心吧,所以主讲老师才有“用最初的心做永远的事”这样诚挚的呼吁吧。我对我小学生活的记忆是激动人心的“六一”篝火晚会、每一次春秋游、每一次写作之前班主任老师带我们参加的实践活动,体育竞赛等。在这些活动中我体验到快乐、合作、互助、竞争。。当然老师们的精彩课堂我也记忆犹新。我能说我的小学生活是幸福的,我对我的启蒙老师至今念念不忘。
“教师要关心备至、深谋远虑、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主讲老师还提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说的这句话,究竟教师该怎样关心备至、深谋远虑、小心翼翼的触及年轻的心灵呢?怎样唤回最初的那颗勇敢的心地去做永远的事呢?是值得去思考的。
第二篇:《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3)
《老师,你在听吗?》读书随感(3)
在一种对话文化中,教师的谈话是为了促进儿童的成长,培养其独立性和学习能力。在这些环境中,教师谈话是为了拓宽儿童对于自己、对于世界的思考和理解,而不是为了观察儿童的知识或是控制他们的思考和行为。这正是教育教育儿童时的独白和教师“与”儿童之间对话的区别。
那种知识为了找到一个正确答案的教师谈话被称为“封闭式”谈话,这种谈话无法发现儿童关于话题的丰富图式。例如,当组织区域阅读的时候,教师和儿童的“封闭式”对话内容也许会这样:
T:这是谁?
S:长颈鹿。
T:长颈鹿有什么特点?
S:长长的脖子。
T:还有呢?
S:一块一块的花纹。
这样的谈话没有试图去发现儿童的先前知识和经验。另一种教师在谈话中使用“开放式”的问题和评论来引出更多的信息。在同样的情境下,教师和儿童之间的“开放式”对话内容也许会是这样:
T:你看到了什么?
S:一只长颈鹿在草地上。
T:它可能在做什么呢?
S:它一个人太孤单了,想找朋友一起玩。
T:它会找谁一起玩呢?
S:松鼠、小兔子好多好多的小动物。
T:是吗?它们在一起会做什么呢?
S:长颈鹿的长长脖子可以让小动物么坐滑滑梯,长颈鹿还可以用长长的脖子帮小动物们摘长得很高的果子。
通过封闭式的提问,老师知道了幼儿可以说出一些长颈鹿的特征,如长长的脖子、块状的花纹。这对于教师而言也许是新的信息,有助于对幼儿的了解,但对于幼儿来讲,却是十分有限的。而第二个案例的对话有助于老师对幼儿作为学习者更广泛的了解,开放式问题发现了幼儿想象的能力、将先前知识运用到操作中的能力以及学习的能力。
第三篇:2011社会实践报告:科技馆志愿者随感
2011社会实践报告:科技馆志愿者随感
时光荏苒,2010年的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随着春天的到来,年轻的我们在青春的年轮上又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圆环……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的喜悦中时,也迎来了新的考验。新年新任务,我的首要任务便是上海科技馆志愿者一日体验。
2月10日 —志愿者体验日,早晨6:30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准时起床,梳洗完毕,7:00准时出发。带着愉悦心情的我走在路上,发现人们都行色匆匆,心想大概都是赶着上班吧…当我在换乘轨道2号线的时候才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早高峰的可怕,只见站台上都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乘上2号线的我,由于没有早高峰的经验,被赶着上班的人们像个玩偶一样挤进挤出。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上海科技馆站,却走错了出口,使得本来宽裕的时间一下紧迫起来,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还是8:20准时到达了科技馆,开始我为期一天的体验之旅…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科技馆三楼的志愿者休息室,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馆内情况,并为我们制定了各自的岗位。
早晨8:50身穿印有志愿者字样马夹的我们各自上岗,准备迎接前来参观的客人。看着同伴们各自在岗位上研究自己负责管理的设备,让我也不禁好奇起来,我在自己的负责区域内仔细研究这两台看似和普通自行车一样的动感越野自行车,认真读阅了说明才知,原来这两台越野自行车的特点便是让人们感受在不同的地面行驶时所带给骑车者的不同感觉。不知不觉时钟已指向9:45,这时馆内的参观者也陆续入馆参观,当他们来到我所管辖的区域时都非常有兴趣一试,而做为志愿者的我也十分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体验的参观者最好的讲解,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当我还在热心地为一位外地参观者讲解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已来到我身边嘱咐我可以去休息并食用馆内所提供的免费午餐,但限时45分钟。饥肠辘辘的我兴奋地与同伴来到餐厅,美美地享用了馆内所提供的营养午餐。“充电”完成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各自负责的区域,继续我们的志愿者工作…
下午馆内的参观者明显比早晨的要多出几倍,在忙碌中的我们渐渐感到了疲惫,长时间的站立让我们双脚酸疼,可看着跃跃欲试的参观者们,我们依然坚持。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的地标,除了有外地参观者,当然也不免有外国参观者,每当我接待到外国参观者的时候,都让我有词穷的感觉,但他们的友好,让我有了最佳的锻炼机会,从最初的只能有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讲解,到后来的英文短句讲解,这对于我的口语水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提升!随着暮色的降临,短暂的一日志愿者体验也临近尾声,当我拖着疲惫的双脚,走在回程的路上,不禁让我感到,此次的一日志愿者体验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中的日常琐事,更多的是让我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在我为大家耐心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他们所给予我的帮助。
此次的志愿者体验是我第一次走上社会充当志愿者无私地为大家服务,以往我总会为了个人成绩而去实践,但这次的志愿者体验让我真正明白了,无私的人是快乐的真理。那天回程的途中,我的嘴角总是微微上扬
第四篇:社会实践报告:科技馆志愿者随感
时光荏苒,2010年的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随着春天的到来,年轻的我们在青春的年轮上又画上了一个美丽的圆环……
当我们还沉浸在春的喜悦中时,也迎来了新的考验。新年新任务,我的首要任务便是上海科技馆志愿者一日体验。
2月10日 —志愿者体验日,早晨6:30我带着兴奋的心情准时起床,梳洗完毕,7:00准时出发。带着愉悦心情的我走在路上,发现人们都行色匆匆,心想大概都是赶着上班吧…当我在换乘轨道2号线的时候才让我们真正见识到了早高峰的可怕,只见站台上都挤满了形形色色的人们,乘上2号线的我,由于没有早高峰的经验,被赶着上班的人们像个玩偶一样挤进挤出。好不容易终于到了上海科技馆站,却走错了出口,使得本来宽裕的时间一下紧迫起来,但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还是8:20准时到达了科技馆,开始我为期一天的体验之旅…
在科技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位于科技馆三楼的志愿者休息室,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介绍了馆内情况,并为我们制定了各自的岗位。
早晨8:50身穿印有志愿者字样马夹的我们各自上岗,准备迎接前来参观的客人。看着同伴们各自在岗位上研究自己负责管理的设备,让我也不禁好奇起来,我在自己的负责区域内仔细研究这两台看似和普通自行车一样的动感越野自行车,认真读阅了说明才知,原来这两台越野自行车的特点便是让人们感受在不同的地面行驶时所带给骑车者的不同感觉。不知不觉时钟已指向9:45,这时馆内的参观者也陆续入馆参观,当他们来到我所管辖的区域时都非常有兴趣一试,而做为志愿者的我也十分耐心地为每一位前来体验的参观者最好的讲解,时间就这样悄悄流逝,当我还在热心地为一位外地参观者讲解时,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已来到我身边嘱咐我可以去休息并食用馆内所提供的免费午餐,但限时45分钟。饥肠辘辘的我兴奋地与同伴来到餐厅,美美地享用了馆内所提供的营养午餐。“充电”完成之后我们又回到了各自负责的区域,继续我们的志愿者工作…
下午馆内的参观者明显比早晨的要多出几倍,在忙碌中的我们渐渐感到了疲惫,长时间的站立让我们双脚酸疼,可看着跃跃欲试的参观者们,我们依然坚持。上海科技馆作为上海的地标,除了有外地参观者,当然也不免有外国参观者,每当我接待到外国参观者的时候,都让我有词穷的感觉,但他们的友好,让我有了最佳的锻炼机会,从最初的只能有几个简单的英文单词讲解,到后来的英文短句讲解,这对于我的口语水平来说,无疑是一个提升!
随着暮色的降临,短暂的一日志愿者体验也临近尾声,当我拖着疲惫的双脚,走在回程的路上,不禁让我感到,此次的一日志愿者体验不但让我体验到了工作中的日常琐事,更多的是让我融入了社会这个大家庭,在我为大家耐心服务的同时也收获了他们所给予我的帮助。
此次的志愿者体验是我第一次走上社会充当志愿者无私地为大家服务,以往我总会为了个人成绩而去实践,但这次的志愿者体验让我真正明白了,无私的人是快乐的真理。
那天回程的途中,我的嘴角总是微微上扬…
第五篇:观后随感
观 后 随 感
——震撼,感动,思索
看了《唐山大地震》有一个多月了吧,总想写点什么,一直没有如愿。今天好像终于静下来还是记下点什么的好吧。不然多可惜呀!搜索电影的痕迹已经好模糊,但是依旧能记得那凄惨,那震撼,那感动与思索,那就写记得的这些吧!看完没有太多的悲伤,更多的是感动吧。
记得看完第二天去单位向同事极力推荐了这个片子,当然很多人是不在意这些的。但是提到徐帆时
我还是很兴奋地表明:我好喜欢徐帆,喜欢她的 女人味道,喜欢她的语言,她的动作,哪怕是她的 嘶喊。
要说感动主要是记住了一些台词和细节吧,记得我边看电影一边 记录了徐帆的几句台词:
1、“人没了,才知道啥叫没”(这是地震之后元妮对于失去亲人的最深的感触吧!多么朴实的话语!记得当初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突然一颤,思绪蔓延了好远„„)。
2、“有哪个 男人会用命来保护你呀?”(这是后来有人问元妮怎么不再找一个男人时,元妮说的话。地震时,夫妻都赶回救孩子,房屋正要倒塌,是丈夫一把推开了元妮,自己却被埋在了废墟下。)是呀,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对女人来说值得了!
3、地震时在女儿与儿子只能选择救一个的时候,元妮选择了救 儿 子,看后感觉很残忍!中国几千年的重男轻女的思想劣根呀!为此这个心结也折磨了母女32年。选择是残酷的,但是又能怎么样呢?还是理解那个时代,理解那种根深的世俗,理解那位母亲的选择吧!4还记得元妮每年为自己女儿准备的课本。(元妮一直以为女儿已经在地震中死去,但是每年都为女儿准备一套课本,这是后来在墓地发现的,可见为了当年的不得已的选择,她心里 埋藏了太多的愧疚!)
5、我还记起了影片中元妮32年后见到女儿时 那撕心裂肺的呼喊。那喊声里有太多的内涵:有压抑多年的愧疚,有痛苦,有委屈,还有很多吧!
6、对了还想起了元妮为孩子洗好 的柿子。没有修饰,只是习惯地为子女做着,爱着。
就写这些吧,总之是很不错的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