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承文明 振兴中华作文
传承文明 振兴中华
陈路军
在进化文明的过程中,人类创造了日益发达的物质文明和绚丽的精神文明。今天,我们又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中国共产党的大力领导下,中华民族焕发出了很强的活力,从以前积贫积弱的国家,成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的历史性跨越令世人瞩目。
此次的活动就是激发作为青少年的我们对于人类文明美德的认识与向往,养成良好的行为习德育惯,并提高思想道德的修养,从而为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实力贡献我们每个人的一份力量。
教育系统各级工委和学校,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和学校实际,将这项主题活动纳入德育工作总体安排,与教育教学紧密结合,通过课堂教学,主题教育……让青少年在活动成长在实践中成才。
因此中华文明是我们共同的骄傲,共有的财富,作为一个中华儿女都是中华文明的受益者、承载着和传播者,有责任,有义务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照耀中华数千年的文明之光在当代中国熠熠生辉。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仅是时代给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
为了传承文明振兴中华,我们相信,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让青少年从平常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传承文明振兴中华。他们必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谱写下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华章,供后人一直流传下来。
传承文明道德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就从现在开始做起来吧!
第二篇:传承文明
传承文明相关资料汇总
中国传统节日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凝结着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对推动民族振兴有重要意义。
年:地球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交替现象而形成。月:月亮绕地球公转而形成。
日: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而形成。
二十四节气: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冬至、大雪、小寒、大寒.十二生肖:鼠、牛、虎、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春节
春节的传说:相传远古有一种凶猛的怪兽叫“年”,但逢新旧岁之交便出来糟蹋庄稼,伤害人畜,百姓叫苦连天。有一次它又跑到村里为非作歹,被一家晾的大红衣服吓跑了,到另一处又被灯光吓得抱头鼠窜。于是,人们掌握“年”怕声音、怕红色、怕火光的弱点。每至年末岁首,人们就在家门口贴红联、放鞭炮、挂红灯,院子里烧柴禾、拢旺火,用菜刀剁菜肉,发出声音把“年”吓得逃回海里,不在危害人畜。久而久之便成了过年的种种习俗。到了大年初一,亲朋好友就互相拜访,祝贺没有受到“年”的伤害,逃过“年”的这一难关,所以“过年”又称“年关”,这也是拜年的由来。
春节的习俗:扫尘、守岁(除夕之夜通宵不寐)、放爆竹、压岁钱、吃年糕。
二、元宵节(正月十五)
来历:起源于汉代,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献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此后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
习俗:吃年糕、吃元宵、燃灯、猜灯谜、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
三、清明节(踏青节,每年的4月4日到4月6日之间)
清明节的特色:○
1、兼有节气与节日两种“身份“;○
2、以户外活动(扫墓、踏青等)为主;○
3、兼有肃穆(或悲伤)与欢乐两种情感氛围。清明节的习俗:荡秋千、蹴鞠、踏青、植树、放风筝等。
清明节的社会功能:1能够满足人们怀念离世亲人的情感需要,同时密切了人际关系;
2、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建设和弘扬;
3、有利于加强民族凝聚力,团结海外侨胞。
四、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的说法:纪念屈原、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吴越民族图腾祭。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端午食粽、佩香囊、悬艾叶、菖蒲五、七夕情人节、乞巧节(农历七月初七)
在我国,农历七月初七的夜晚,天气温暖,草木飘香,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个节日,也是过去姑娘们最为重视的日子。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相传在每年的这个夜晚,是上织女与牛郎在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凡间的妇女便在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少不了想她求赐美满姻缘,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称为乞巧节。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抬头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乞巧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在七月初七的夜晚进行的各种乞巧活动。
六、中元鬼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元“鬼节”佛教中称为“盂兰节”,相传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
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七、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的传说:
1、婵娥奔月;
2、吴刚折桂;
3、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的习俗:祭月赏月、吃月饼
八、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
随着岁月的流逝,重阳节逐渐演变为一个以登高、赏菊、宴饮、赋诗为主要内容的游乐性节日。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重阳节的传说:
1、登高 ;
2、戴茱萸;
3、饮菊花酒
重阳节的习俗:登高、吃重阳糕、赏菊并饮菊花酒、插茱萸和簪菊花
九、冬至日(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定出来的一个,每年12月22
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过后,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进九”,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三伏”的说法。
冬至日的传说:
1、冬至混沌夏至面;
2、吃狗肉;
3、吃赤豆糯米饭
十、腊八节
腊八粥,吃不完,吃了腊八粥便丰收.西晋是有个极懒的青年人,平素游手好闲,坐吃山空,他的新婚娘子屡劝无效,到了腊八的时候断炊了,小伙子饥肠难熬,收遍米缸、面袋和家里的坛坛罐罐,将剩粒遗粉连同可食的残碎物,过洗入锅,煮了一碗糊状粥喝下,从此,苦思悔恨,狠下决心痛改前非。当地人便借此教育子女每逢腊八都煮粥喝,既表示腊祭日不忘祖先勤俭之美德,又盼神灵带来丰衣足食的好年景。
我国法定节日
一、元旦节
“元旦”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书》,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今天所说的“元旦”,是公元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时,也决定采取世界的通用的公元纪年法,并将公历1月1日正式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按公历计,我国是世界上第12个开始新年的国家。
二、三八妇女节
三八妇女节又称国际妇女节,是世界各国妇女争取和平、平等、发展的节日,节期在每年的三月八日。1949年,我国中央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将三月八日定为妇女节,该日全国妇女放假半天,举行各种仪式的纪念、庆祝活动。
三、五一国际劳动节
五一国际劳动节简称“五一节”,在每年的5月1日,它是全世界劳动人民的节日。1886年5月1日,芝加哥的20多万工人为争取实行八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经过艰苦的流血斗争,终于获得了胜利。为纪念这次工人运动,1889年7月14日,由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召集的社会主义者代表大会,在法国巴黎隆重开幕,大会上,与会代表一致同意:把5月1日定为国际无产阶级的共同节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四、五四青年节
1918年11月11日,延续了4年之久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英、美、法等国的胜利和德、奥等国的失败而结束。1919年1月,获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凡尔赛宫举
行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废除外国在华特权,取消“二十一条”等正当要求,均遭拒绝。会议决定日本接管德国在华的各种特权。中国代表居然准备签字承认。消息传来,举国震怒,群情激愤。以学生为代表的五四爱国运动就如火山一般地开始了。
1919年5月4日下午,北京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等口号,呼吁各界人士行动起来,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保卫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这一运动得到工人和各阶层人士的声援和支持。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并指令巴黎参加会议的代表拒绝在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时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1949年12月25日,中国人民政府政务院正式规定: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五、六一儿童节
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23日作出决定,规定6月1日为新中国的儿童节,同时宣布废除旧中国4月4日为儿童节的规定。
六、七一建党节
建党节的来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1936年建党十五周年时,党的一大代表陈潭秋发表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以表示对党的诞生的纪念,这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文章。把7月1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辰纪念日,是毛泽东同志于1938年5月提出来的。七一作为党的生日,最早见于中央文件是1941年是在1941年6月。
七、八一建军节
1949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规定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名革命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规定共和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八、教师节
1985年1月21日,第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作出决议,将每年9月10日定为教师节,将教师节定在9月10日是考虑到全国大、中、小学新学年开始,学校要有新的气象。
九、国庆节
“国庆”一词,本指国家喜庆之事,最早见于西晋。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的纪念日。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日的决议》,决定每年10月1日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伟大日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庆日。
第三篇:振兴中华作文(精选)
复兴中华 从我做起
伊宁市第二小学
五年级(1)班
巴岩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进步则国进步。”这段话影响了几代青少年的成长。他像一盏明灯,为我们青少年点亮了人生的航标灯。我们青少年应该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我做起,勇敢地担起复兴中华、振兴中华的使命。
帝国主义者在因次侵略战争中,大规模地屠杀中国人民。1900年八国联军烧杀抢掠,将5万多人的塘沽镇变成空无一人的废墟,使拥有100万人的天津在烧杀之后仅存10万人,进入北京后,杀人不计其数,仅庄王府一处就杀死1700多人。在1937年开始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全面侵华战争中,2100余万人被打死打伤,1000余万人被残害致死。其中,在1937年12月13日后的6个星期内,日本侵略军在南京就杀害了30万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殖民统治,使中国人民备受凌辱,毫无人格尊严可言。那时,外国侵略者享有不受中国法律官辖的“治外法权”。1946年12月24日,北平发生美国士兵皮尔逊强奸北京大学女生沈崇的暴行,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但是,罪犯却由美国单方面处理,被宣布无罪释放。列强在中国设立的“租界”,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警察和财政大权,成为完全独立于中国的行政和法律制度之外的“国中之国”。1885年,外国侵略者甚至在上海法租界公园门口公然竖起“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肆无忌惮地侮辱中国人的人格。虽然那时的中国很弱小,接受了很多不平等条约,但人们相信中国有一天会站起来的!
1949年,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实行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颁布 1964年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7年 首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发射 1971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代替中华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972年9月 中日正式建交 1976年 四五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结束 1979年1月 中美正式建交 1982年 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通车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12月20日 澳门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1999年 昆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1999年至2008年 神一至神七(载人,无人,出仓)先后成功发射 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 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加快了我国的对外开放,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使之国际化。2003年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安然着陆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2005年10发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2006年沈阳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 2007年10月24日18时许在西昌发射“嫦娥一号(CE-1)”发射成功。2008年(8月8日至24日)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现在有谁敢欺负强大的中国!我爱你中国,我爱你祖国!直到永远永远……
第四篇:国学传承文明
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
——我校启动《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
教育需要健康而纯洁的文化。学校最值得品味的东西就是学校所拥有的文化,以强化超功利的人文教育思想,给学生一个东方传统文化熏陶下的人格支撑是学校校园文化创建的主导思想。基于这一教育理念,鳌江实验小学决定以诵读《弟子规》等圣贤读本传承中华经典文化,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与习惯,开辟学校教育工作新途径,树立校园文化新形象,创建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和德育活动相结合的学校特色文化。
9月23日下午,在鳌江实验小学五年(4)班同学琅琅的《弟子规》诵读声中拉开了中华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启动仪式。随后,饶道圣副校长致词,他殷切希望全体少先队员读国学经典,学中华美德,做孝贤之人。最后,全体少先队员在“国学传承文明,经典浸润人生”红色条幅上签下了大名,也留下了自己庄重的承诺。
据悉,鳌江实验小学开展《弟子规》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弘扬国学文化,传承国学精髓,与圣贤为友,形成健康的人格,构建良好的校风。用经典中国文化的精神,对校园、家庭、社会产生潜移默化、清洁社会人心、熏陶学生品质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养成一种读书的习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逐步形成“文章——文化——文明”的校园环境。本次活动共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启动阶段(第2、3周)
1、营造氛围,创设环境:各班
第五篇:尊师重教 传承文明
尊师重教
传承文明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 尊师重教
大家在课堂上可能看过这样的一幅情景:一个同学趴在桌子上睡觉,老师走前去叫醒他,他很不乐意,老师批评他,他就用粗口辱骂老师,对这个同学的表现,大家有什么看法?大家可能也听过国家主席***尊师的故事吧。徐特立老师就是***的老师,***当了主席,但他不忘师恩,在徐特立老师60岁生日时,***给徐特立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您是我20年前的先生,您现在仍然是我的先生,将来必定还是我的先生。同学们,连伟人都如此尊师,我们有理由不尊师吗?
请同学们仔细回想一下:学业上遇到困难,是谁对我们耐心辅导和讲解;与同学发生矛盾,是谁对我们耐心教育和引导?遇到困惑,感到迷茫,是谁帮助我们指点迷津?是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人生之路。有的人在平凡中默默地实现着人生的价值;有的人轰轰烈烈成就卓著,做出了显赫的业绩.然而,当我们回顾所走过的人生之路,追寻我们事业发展的源头之时,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我们的老师。
凡是有责任感的老师,他绝不会允许自己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犯错,或是目睹自己的学生一步步迈向深渊而无动于衷。然而我们有一些同学对教师的态度让人无法理解:如有的同学面对老师的教育,当耳边风吹过,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更有甚者,对老师讲粗口,不尊重老师的人格。不知这些同学是否想过,你的这一举动是在伤害一个关心你、爱护你的老师的心?
同学们,也许你经过努力,可成绩依然不理想,你可以不掌握好一个公式、某个定理,但我们不能以此为借口,自暴自弃,故意违反纪律,做一个没有修养的人,满口粗言秽语。野蛮时代已离我们远去,文明成为社会的主流,让我们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在心中树立平等、尊重、宽容等现代公民意识,从尊重老师做起,从尊重老师的劳动做起,从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起。
同学们,师恩难忘,难忘师恩, 就让我们努力学习,用最好的成绩回报我们的老师,让我们用最佳的表现献给老师。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