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准化挤奶厅建设典型
特泥河牧场
机械化挤奶厅建设典型材料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奶制品需求量越来越大,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国的发展空间及市场潜力很大。自2008年三聚氢胺事件至今乳制品安全事件频发,无论是人民生命安全还是奶牛养殖户的利益都受到了严重打击,因此引起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国家将加大对奶制品的监督管理力度,规范奶源市场,必须从源头上抓起,也就是从原料奶抓起。因此,我场积极响应国家建机械化挤奶厅的号召,从源头上抓好鲜奶质量,保证生产出的乳质品安全,保障消费者的健康,为市场提供更多的优质奶产品,使人们吃上放心乳脂品。
今年我场在去年建设完成12座标准化挤奶厅的基础上又新建了5座同样标准的机械挤奶厅,使厅奶占全场鲜奶比例的80%以上。17座挤奶厅建设地点主要分布在:场部地区2座、二队1座、三队1座、四队2座、五队2座、六队3座、七队1座、八队1座、九队4座。对每个奶厅建设都统一设计图纸及建设标准,每个标准化奶厅建设内容主要为彩钢板结构280平方米房屋1栋、24位鱼骨式挤奶设备1套,5吨制冷罐1个,打井1眼、取暖设备1套及太阳能热水器1套等。对建成的挤奶厅由场与亚华乳业进行统一管理,统一签定收购合同,统一挤奶,保证标准化挤奶厅的正常使用,并对奶厅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加强监督,防止掺杂使假,保证鲜奶质量,为乳品企业提供优质的奶源,真正实现龙头+基地+奶户的产业化模式,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结机制,进一步保护养畜户的利益,促进全场
奶业的健康发展。
特泥河牧场标准化挤奶厅使用后,一是改变传统的手工挤奶方式,杜绝原料奶生产卫生条件差,细菌数量偏高、杂质多的现象;二是提高鲜奶质量和产品质量,增加鲜奶价格,每公斤可提高0.2-0.3元钱,17座挤奶厅使用后每年可增加奶户收入510万元(每个奶厅可挤奶牛300头,每头年产奶4吨,每吨奶提高0.25元)。三是能带动工业和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是实现奶户增收、提高市场竟争力及保障奶制品食品安全的需要;四是可充分调动广大养畜户养畜的积极性,提高科学养畜水平,增加牲畜数量,保证个体质量;五是进一步规范奶源经营秩序,解决奶站监管不到位及奶站管理体制不顺的问题,确保挤奶、贮藏、运输各环节不出问题,杜绝鲜奶中掺杂掺假、消除有毒有害成份,保障消费者的健康。六是使养畜户卫生条件及工作环境得到改善,降低劳动强度,减少因长期手工挤奶造成的手指肿胀变型和疫病的传染。
2011年3月17日
第二篇:标准化学校建设典型材料(报政府办)
科学谋划
强力推进
南乐县以标准化学校建设助推教育事业新跨越
南乐县人民政府
去年以来,南乐县坚持把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加快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障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促进公平和提升质量,大力加强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实现了新跨越。
一、强化领导,快速推进。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县教育、发改、财政、国土、督查、人社及各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南乐县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强力推进。县长带领教育、土地、住建、发改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深入全县中小学校和幼儿园调研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现场解决教育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得到快速推进。今年4月27日,召开全县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全县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任务,并与各乡镇政府及县直有关部门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各乡镇迅速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为加速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重点突破。按照“小学向中心村、新型农村社区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的原则,结合城镇化进程,把学校布局和建设纳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与旧城改造、新建住宅区同时规划,同时建设,同时交付使用,以此带动
计划、农村初中改造工程等项目资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打捆使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集中财力办大事。动员方方面面的力量,掀起筹资办教育的热潮。采用兼并或租赁等方式,对县城区薄弱民办学校教育资源进行整合,破解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进程。2012年—2015年,筹资5.11亿元,创建92 所市级标准化学校。
四、奖惩激励,政策保障。把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列入乡镇政府考核目标,加强考核管理。根据“先学校用地,后开发用地”的原则,优先保障教育用地。县政府负责县城区学校建设所需土地划拨工作,各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学校建设所需土地划拨工作。2012年—2015年,每年设立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支持标准化学校建设。对荣获市级标准化初中奖励10万元,市级标准化小学奖励5万元,市级标准化学校建设先进乡镇奖励2万元。对完不成建设任务的乡镇进行通报批评,并将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干部工作政绩的重要依据。
五、健全机制,狠抓落实。建立标准化学校建设工作台账,将建设任务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明确完成时限、时间节点和责任人。实行日督查、周通报、月点评、季调度制度。县督查局、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掌握标准化学校建设进度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第一时间反馈给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树立全县关心支持教育发展的思想,对标准化学校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召集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分析和研究,找出症结所在,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促进标准化学校建设顺利推进。
第三篇:辣椒标准化生产典型材料(本站推荐)
标准园区建设
谱写三龙辣椒产业新篇章
——桃源县牛车河乡三龙村打造辣椒标准化生产模式
如果你来到桃源县西北角的牛车河乡,一个平均海拨400米以上,最高海拔863米的“七山二水一分田”的高寒山区乡镇,你就会被这儿的山青水秀所吸引,亚热带湿润季风从此吹过,这里四季分明,生态环境完好,水源清洁,森林覆盖率达75.6%,土壤有害重金属含量极微。如果你再有兴趣去三龙村的辣椒基地去看一看,你将更加不由自主地感叹,那一批批已经成熟的七星辣椒的海洋是怎样在这静静的山村里荡漾,三龙村人喜悦的笑脸,又是怎样比这丰收的辣椒更是红得灿烂。再细细打探,原来这一切,都是桃源县委县政府推进蔬菜产业化发展战略,落实县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任务,县蔬菜办会同牛车河乡三龙村,把握市场导向,突出地方特色,从产前宣传发动,产中技术指导,产后收购加工销售等三大关健环节,全力推进七星椒标准园区生产,打造标准化园区建设的硕果。
一、顺应市场导向,健全组织领导
南方人的辣椒情结众目共睹,北方人乃至外国人也有不少喜辣,辣椒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推进辣椒标准化生产是促进辣椒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增强产品竞争力,保障消费安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今年来按照中央 1 1号文件精神和《关于进一步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辣椒发展特色,我们始终坚持政府大力推动,市场正确引导,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合作组织积极实施的工作方针,充分发挥七星椒这一地方特色,实施了三龙村千亩七星椒标准化生产。在桃源县菜篮子工程领导小组和桃源县蔬菜办公室的基础上,三龙村通过村民选举、村干部竞选产生了以鲁胡子为核心的三龙村村支两委,成立并壮大了拥有378户社员的辣椒产业协会,制定了桃源七星椒标准示范园区建设实施方案,具体落实计划、逐步实施,把辣椒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作为该村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蔬菜办安排技术人员常驻基地,深入田间地头,开展面对面的指导;协会组织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协议,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的组织实施网络。
二、强抓宣传引导,组装标准化生产软硬件设施
为有效提升鲜椒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三龙村村支两委在县蔬菜办的指导下,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技术,广泛开展宣传和培训,并建立激励机制。制作2m×1m的宣传牌2个,树立在标准化示范园区,悬挂标准化生产工艺标语4条,其中2条张贴在村部,2条悬挂在田块和住户相对较集中区域,并利用村、组会议对椒农开展宣传,根据统计,到现阶段已为七星椒标准化生产召开专门专门群众会议5次,其他各类会议15余次;培训方面也是毫不松懈,屹今利用专家授课、发放资料、现场指导等形式共培训人员1000多次,发放技术规程、田间操作卡、相关制度等各类资料1000多份。村组干部绩效挂钩方面,制定了村组干部面积奖和村民种植大户奖,种植面积前三名分别 奖励1000元、800元、500元,鲜椒单产超过1000公斤奖励300元,村组干部达标后每亩奖励工资10元。郑重承诺农户:每公斤鲜椒保底价5元,并随市场价格上浮收购季节公司派人派车就近收购。在政府的支持和带领下,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栽培七星椒的热情,确保1000亩辣椒基地面积落实到位,保证鲁胡子辣酱公司的原材料的供应,增加全村各农户的收入。
三、整体推进标准园区建设
在七星椒标准化园区建设过程中,我们发挥鲁胡子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组装标准化生产技术,多方筹措资金,将七星椒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公司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获得了农业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公司系列产品被评为常德市名牌产品,七星椒年需求量500吨。在辣椒的种植、加工中,全面推进现代化、标准化、生态化管理,拥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普通罐头生产,检测设备齐全,具有科学严格的工艺流程。公司以协会为纽带,与农户签定辣椒生产合同,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按照统一的要求和规格组织生产;通过加工和包装过程,实现分等分级和市场标识;通过统一销售,形成规模优势和抵御市场风险,解决了散户与市场脱节问题,实现千家万户农民与千变万化市场的对接。公司投资,社员投工,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同担的共同体。另外,为解决七星椒水源灌溉和交通运输,争取上级部门支持100万元,发动广大群众捐资、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等多方筹资100多万元,共计投入资金200多万元,用以硬化村级主道5.2公理,修通组级公 路9条11.5公里,基本上做到了村组公路相通;并硬化了三方不见泥的渠道2150米,整修加深加固堰塘13口,开挖土石1500多方,这样,从根本上使困扰三龙村多源灌溉和交通运输问题得以解决,为七星椒基地建设奠定良好基础。
针对三龙村农户多、七星椒种植面积大而分散的特点,为使广大椒农充分认识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增强标准化生产意识,成立了以村主任黄生文为会长的辣椒产业协会,现已发展会员378人。与企业统一观念,以协会名义召开多次会议。其中专门村组干部会议2次,群众大会3次,其他各大类会议15余次,使标准化生产意识深入人心。今年有378户农民与鲁胡子辣酱公公司签订了辣椒生产收购合同,签约面积为1041亩,签约率达100%。其中辣椒种植农户占全村总面积的75%,协会会员占辣椒种植户的80%以上,负责各会员及全村各农户辣椒产业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三龙村辣椒标准化实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为确保基地产品质量,对基地土壤质量状况进行了抽检,符合绿色食品基地标准,我们还建立了农残检测室,对基地即将采收的七星椒进行抽样检测,合格方可采收,严格实行基地产品准出制度。
四、标准园区成绩在前,蔬菜产业标准任重道远
今年,三龙村七星椒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主要表现为:
(一)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统计,今年七星椒总产量达 125吨,产值达375万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5.8倍和5倍。平均单产、总 产分别比去年平均单产、总产大幅提升,分别增加300公斤和105吨,产值增加312万元。农民收入大幅提升,人均收入3300元,较上年增收15%。
(二)社会效益明显。椒农标准化生产意识显著增强,七星椒产业模式已经形成,椒农种植热情高涨,明年种植面积将成倍增加,为明年七星椒产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三)凸现生态效益。七星椒在适合辣椒生长的三龙村大面积种植,农业投入品规范使用,良好种植习惯有利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难怪三龙村村主任黄生文感慨地说:“去年修路赢得了民心,今年发展蔬菜生产更是深得人心”。2011年遭遇了几十年难遇的大旱灾,七星椒仍获得了丰收,农民尝到了甜头,七星椒必将成为三龙村农民增收致富的拳头产业,成为引领全县蔬菜产业的新亮点。
第四篇:生产管理标准化典型材料(定稿) 2
围绕“五突出” 坚持“五推行”
供电公司用生产管理标准化提升电网专业化管理水平
年初以来,供电公司按照集团总体工作部署,从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入手,以“六个明确”为原则,分层级、分专业推广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简称FMT管理模式)。工作中,该公司结合生产、安全、经营等五方面,精心编制了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公司分册,明晰了56项管理流程。同时,坚持把推行生产管理标准化作为落实三维节点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具体举措,在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管理、验收管理和应急管理上,全面实施标准化作业,进一步明确了执行标准,清晰了责任落实,规范了作业行为,有力提升了电网专业化管理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突出流程重塑,推行运行管理标准化,提升了电网运行品质。
运行管理作为电网生产管理的重要流程,主要包括设备巡视和倒闸操作两个关键节点,工作中,该公司重新梳理运行管理流程,通过推广应用一法、一书、一卡(即设备单元巡视法、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和设备巡视检查卡),建立关键节点控制文档,促进了运行管理流程更精、更细、更准。
1.改进巡视方法,优化巡视节点。针对以往常规巡视项目不全、检查不细、缺少标准等问题,调整了巡视方法,改变原来四小时一次的传统巡视模式,在保留交接班巡视、熄灯巡视和特殊 1
巡视的基础上,重点推广应用设备单元巡视法,即两天一次、一次2个小时全项目巡视,新增了五防装置、开关温控设施等900多个巡视点,虽然巡视时间延长,但降低了巡视频次,提高了巡检质量。同时,该公司还针对变电运行和线路运行专业,分别配套编制了《标准化巡视作业指导书》和《设备巡视检查卡》,在巡视卡中将巡视项目细化到每个电气元件,结合52座变电所不同电气设备结构,逐一设计了方便快捷的巡视路线,对不同电压等级、型号的设备,从不同角度、不同位置,明确了最佳观察点及检查顺序,避免了丢项、落项;在作业指导书中则详细注明每个巡视项目的标准以及巡视卡的使用方法,切实符合FMT管理模式细化、量化的要求。今年,通过开展标准化巡视,已累计发现520项设备缺陷,其中,紧急缺陷91项,重大缺陷70项,卧龙、奔腾一次变运行人员及时发现了设备线夹和瓷瓶裂纹,避免了大面积停电事故。
2.完善操作流程,细化操作节点。倒闸操作是变电运行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该公司的控制节点之一,在以往倒闸操作的五个步骤基础上,该公司又细分出调度令接收、审核操作令、模拟预演、操作执行等10个步骤,针对人员、设备状态等环节,重新规定了15处操作细节,严控操作顺序、唱票复诵等7个操作项目,进一步丰富了节点描述,完善了节点制度依据,确保了流程和节点衔接紧密、动态对接。同时,还充分利用辅助操作平台全程录像人员的操作行为,增强了人员责任心,提升了倒闸操作质量。
3.规范标准用语,强化辅助节点。标准化用语作为运行管理重要辅助节点,直接影响信息传递和倒闸操作的准确性。为此,该公司进一步规范使用标准化术语,分别制定了日常值班用语、倒闸操作用语和事故处理专业术语三种标准化用语,通过强化训练,确保与调度传递信息准确规范,做到了接令清、传令清、收令清,避免了因误传、误报而导致的误操作现象。截至6月底,实施标准化操作41380项,执行倒闸操作票2059份、办理工作票1149份,“两票”合格率100%。
二、突出质量控制,推行检修管理标准化,提升了检修维护质量。
电网检修是保证电网可靠运行的必要手段。但由于以往电网运行设备种类繁多,传统检修工艺规程零散,未能形成统一的标准,不便于指导实践。为此,该公司本着“应修必修,修必修好”的原则,按照流程管理工具化的要求,全面推行标准化检修管理。
1.规范检修标准。组织百余名技术骨干,在原有实际经验和传统工艺基础上,整合专业规程和标准,对电网设备检修内容、技术措施、试验方法及数据报告等制定统一标准,形成了电网检修、试验《标准化作业指导书》。把以往的操作经验固化为作业项目,并配有相应的执行标准和验收报告,删繁为简,把规程变成作业指导书,不仅规范了老师傅的操作行为,而且新员工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容易上手,形成了指导操作行为的精细化管理工具书,杜绝了凭经验检修的现象,规避了由于检修经验不同造成的检修质量差异。
2.规范作业程序。在执行标准化检修过程中,该公司引入程序化作业管理,对电网检修过程加以分解,细化检修准备、现场实施、效果评价等作业程序。以35千伏断路器检修为例,传统检修项目只有外观检查、机构检查等7个笼统的项目,而标准化作业将7个项目分解为15道检修工艺和42项作业程序,从设备外观清洁,接线、接点检查,到调试、试验的全过程都逐一列成条目,检修人员只要对照作业程序逐项执行,就能高标准完成检修项目,保证检修质量。
3.规范检修现场。在推进标准化检修过程中,该公司还把规范检修作业现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执行“设备摆放一条线、垃圾污物一只桶、信息提供一张盘”的“三个一”工作标准,确保作业现场规范整洁,有力保证了用户满意度。
上半年,已累计检修变电所185座、输电线路159条1430公里,设备临检率较去年同期下降10%,用户满意度始终保持在98%以上。
三、突出指标对标,推行技术管理标准化,提升了技术保障能力。
对标管理是手段,精细管理是目标,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为此,该公司正确把握精细管理与对标管理的关系,通过指标对标、达标促进电网生产管理精细化。工作中,坚持运用“一对三清”的精细化管理方法,将电网主要技术指标分为稳步提升指
标、潜力指标和巩固保先指标,重点针对线路非计划停运率和主变非计划停运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实行分级管控。在公司管理层实施宏观调控,结合集团指标下达情况和电网运行环境实际,紧缩指标阀值,定期组织召开总工程师工作例会、电网运行分析会,按月对基层单位重点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考核。加大双措改造投入,通过加装杆塔接地极、引进雷电监测系统、逐年更新移动变等措施,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降低非计划停运率。在基层操作层面,该公司将线路防护区内违章树木清障等制约指标的难点作为控制节点,重点针对如何降低非计划停运率等关键技术指标,组织成立QC攻关小组,制定科研攻关课题,加强与有关部门和单位沟通联系,持续优化线路运行环境,积极防范电力设施受外力破坏。上半年,公司各项关键技术指标较好控制在集团考核范围之内,线路非计划停运率和主变非计划停运率两项集团确定的突破性指标全面优于去年。
四、突出节点把关,推行验收管理标准化,提升了设备健康水平。
工程验收是把关电网入网设备质量的第一道关口。该公司把精细化管理工作模式融入工程验收全过程,实施菜单式验收、链条式管理,以设备初审为流程起点,以施工过程控制为流程主体,以设备投产验收为关键节点,重点把关设备入网质量。
一是严把初始设计审查关。坚持从源头抓起,把方案制定和设计审查作为工程验收流程的关键节点,积极参与工程前期工作,成立专项审查小组,重点对设计方案、技术要求等进行严格审核,确保方案符合实际。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入网设备实施出厂验收,监督产品生产工艺,检验元件制造质量,避免设备带缺陷入场。
二是严把施工过程控制关。通过组建现场施工质量监督小组,针对施工现场,采取专人“分担区”监管方式,把隐蔽工程、安装工艺、交接试验等作为关键节点,实现全天候、全范围监督,监督覆盖面达到100%,有效避免了缺陷遗留。
三是严把设备投产验收关。针对输变电设备验收环节,编制了《标准化验收作业指导书》,明晰了9大类验收工艺流程,细化了1700余个关键控制节点。同时,严格执行验收标准,强化责任追究,切实做到验收项目精确、齐全、严细,保证了验收质量。今年,在建新一次变新改扩建工程中,全面实施标准化验收,及时发现了二次寄回路、电缆附件型号错误等18项问题,逐一进行整改,保证了设备健康入网。
五、突出实战应用,推行应急管理标准化,提升了快速反应能力。
应急管理是提升电网应对突发事故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使应急管理工作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该公司全面推行应急管理标准化,增强了快速反应能力。
一是着眼实效性,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应急体系建设,组织编写了187套三级标准化应急预案,新增应急预案9项,内容涵盖公司23个专业,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等五
类预案,并增设了现场处置方案这一关键内容,实现了应急工作专业管理、分级负责和全要素覆盖,切实增强了应急预案实用性和操作性。
二是着眼联动性,进一步明确监督职责。公司成立了公司、大队、站队三级应急工作小组,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应急责任,建立健全指挥协调、信息报告、应对处置联动等制度,形成了公司统一领导、干部靠前指挥、相关单位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同时,按照“管理层、技术层、操作层”的三维体系要求,开展标准化应急预案宣传和培训,并将培训效果纳入“双文明”考核体系,不仅让应急救援人员熟悉新预案的内容及操作方式,而且强化了全员应对突发事故的反应和意识。
三是着眼实战性,进一步开展分级演练。针对电网各类突发事件典型案例,编制完善应急演练计划,并在应急演练上实施分级控制,即公司、大队、站队班组,按每年、每季、每月开展应急演练,有效提升了应急抢险能力。同时,加强应急物资动态管理,先后建立6个应急物资库,为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今年以来,该公司先后有效应对了喇一次变110千伏设备线夹断裂和35千伏西四四线电缆故障等41次电网突发事件。
第五篇:建设标准化
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
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关于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及在高危行业组织开展岗位
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
标和企业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
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达标建设活动情况的汇报材料为贯彻落实上级主管部门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要求,根据州安办[2011]36号文件
及贞安办[2011]30号文件要求。使我单位在安全质量管理上更加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水平。现将2011建筑工程质量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
建设、在高危行业组织开展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企业达标情况总结如下:
一、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并按照实施方案,开展各项
工作。推进标准化建设,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督促检查,严格开展达标考评。通过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从源头上有效预防和遏制事故的发生。
二、分类指导,重点推进。针对建筑行业(领域)的特点,把影响工程质量、安全生
产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重大危险源监控、安全生产系统改造、产业技术升级、应急能力提
升、消防安全保障等作为重点。在达标建设过程中切实做到“六个结合”,即与深化开展执
法行动相结合,依法严厉打击各类非法违规生产经营建设行为。与安全专项整治相结合,深
化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排查治理。与推进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相结合,强化安全生
产基层和基础建设。与促进提高安全生产保障能力相结合,着力提高先进安全技术装备和互
联网技术应用等信息化水平。与加强职业安全健康工作相结合,改善从业人员的作业环境和
条件。与完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相结合,加快救援基地和相关专业队伍标准化建设,切
实提高实战救援能力。
三、严格按照建筑规范行业要求,制定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标准化细则。项目部
质量管理机构健全、人员到位、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和岗位制度健全、工程实体实测实量合格率在80%以上。不发生一般工程质量事故,实施安全文明施工标准化
管理,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安全检
查标准》。公司经理亲自安排部署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并督促检查落实。安全组织机构
健全,人员到位,每2万平米设置一名安全员、质检员,有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各项安全
管理制度和岗位职责齐全,并有具体的目标管理措施和考核规定及安全管理措施。
四、对在建工程抓达标,严格考评。我县下属设有施工企业,重点工作放到在建
设的具体项目上,对在建的每个具体项目,组织开展达标考核。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质量标
准化,按照建筑规范、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进行考评,不收取任何费用。严格达标等级考评,结合本行业实际情况具体安排,实行动态考评。对项目分部、分项考评,对不达标的分项,规定具体整改时间,整改仍不具备最低安全生产标准等级的在建项目企业单位,依法责令停
产整改直至依法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