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薛录村调研报告1
关于薛录村农民收入和存在问题的调研报告
深入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新的历史时期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句话、二十字”是一个体现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调整经济结构,建设优质粮果基地,打造主导产业,突出区域特色。
一、基本情况
薛录村地处县城东南约20公里处,全村下辖11个村民小组,670户,2912人,耕地面积3915亩,粮食种植1100亩,果树栽植2815亩,其中紅仙桃1210亩,优质红富士1405亩,早酥梨200亩,薛录村主要以粮果种植为主,附带家畜养殖,专业养殖户6户,其中大型养鸡场2个、大型养猪场4个,还有一百多户散养户,每年劳务输出650人,薛录村现人均年收入3365元。
二、收入构成及存在问题
1、家庭性收入占年收入65.6%,其中粮食收入占年收入11.8%,果业收入占48%,养殖收入5.8%;工资性收入占年收入28%;财产性收入占年收入3%;政策性收入3.4%(本数据是平均数据)。
2、存在问题
(一)主导产业发展缓慢。
1、主导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低,农民收入比较单一,主要依靠粮食收入、果树收入、在外务工收入,由于果品行情不稳定,每年农民果品收入波动较大,收入及不稳定,损害了农民积极性,农民工缺乏专业知识,外出务工的农民还主要集中在“苦、脏、累、险”且工作时间长、体能消耗大的重体力工种和行业,待遇低、风险大,收入不高;
2、农业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主导产业相关服务体系很不健全,一村一品特色产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
3、观念上的束缚和体制上的障碍尚未得到彻底解决,农民科技、技能、法制、文明新风和创业意识跟不上需求,农民自身造血功能弱,农民缺乏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利用低,农产品药物残留量大,导致果品商品率低,成本高,收入低。
(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灌溉设施严重老化,只有少数可勉强使用,因水利设施损坏,灌溉成本增加,大部分农田不能得到及时的灌溉,影响产量,现在浇地难、水价高又增加了农民负担。
(三)政府惠农政策贯彻不力。农药、化肥价格不断上涨,增加农民生产成本;小额贷款手续复杂,金额有点小,农户很难贷到所需资金,生产规模难以扩大,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需要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1、薛录村人口2912人,由于自来水管网老化、水塔损坏,供水区域大幅变小,现在只有40%的农户能接到水,60%的农户主要靠在水塔附近拉水,农民吃水困难。薛录村饮水深井已经打成,但由于资金缺乏,水塔无法得到修复,管道不能及时铺设,农民吃水难问题至今没有解决,盛夏来临村民饮水问题急需解决。
2、由于年久失修,水利设施严重老化,村内两个抽水站因变压器丢失、水泵丢失,现无法运转;干渠没有衬砌,渗漏严重,还有部分干渠因石油管道铺设被挖断,不能使用,现有水利设施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影响全村农田的灌溉。现在我村水利设施急需维修。
3、薛录村仅有过境路段路面硬化,剩余三条主街道还未硬化,每逢雨天道路泥泞,群众出行困难,严重影响着群众的生产生活;农民科技知识欠缺,希望能有关部门多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为农民进行技术培训,为农民作务提供技术指导;尽快建立农村书屋,配备农业科技用书,让农民在农闲时有个学习交流的场所;简化贷款手续,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二OO九年六月二十日
第二篇:薛家屯村调研报告10.05.27
薛家屯村情况调研报告
为全面落实区委工作会议精神,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切实将包村工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按照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我就薛家屯村村级组织、村务公开、村级规划建设、文化历史、教育事业、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社会养老保险、计划生育、个体工商经营及当前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对该村当前存在的问题及下步包村工作思路、工作打算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仔细的梳理
一、基本情况
薛家屯村是沙流河镇所辖的一个行政村,位于沙流河村北0.7公里处,全村共 826 户,2594 口人,耕地总面积 4370.8 亩,全部为水浇地,2009 年工农业总产值 4452 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 1497 万元,工业总产值 2955 万元。人均纯收入 17162 元。2005 年被评为丰润区生猪养殖特色村,2006 年被确定为丰润区文明生态村以来多次受到市区各级主管部门好评。
二.村组织健全,工作有声有色
1.两委班子坚强有力
该村两委班子成员共4人,实行交叉任职,两委成员坚实团结,形成了独特有效的工作方式,贯彻“三会一课”、“两委联系会议”和“干群恳谈会”制度,以“常开会,多公开”的方式引导群众参与村中各项事务,民主决策村中的重大问题,调动群众关心集体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还加强了青年、妇女、村民等自治组织建设,使村
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经常化轨道,团结了群众,稳固了执政基础,带领全村村民开创和谐小康村建设。
2.重视党员队伍建设
目前,该村党支部共有党员88名。支部班子职务健全,分工明确,切实落村级职责包保制。支部一班人在支部书记王素兰的带领下,精诚团结,埋头工作,切实贯彻执行各级文件指示精神,扑下身子,定准位置,全身心的带领全村群众奔康致富。全村党员干部集思广益,为村级工作献言献策,大力发扬党内民主决策制,积极发挥共产党员的优良传统,关键时候率先垂范,具体工作中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忧群众之所忧,乐群众之所乐。去年5.12大地震后,为支持灾区重建,全体党员自发捐款。记得当时有位年过七旬的贫困老党员也到现场积极捐款,党员们的举动深深打动了全体村民的心,全体村民纷纷前来捐款,全村累计捐款捐物3万余元。
三.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
薛家屯村经济发展条件较为优越,交通便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三产业以黑白铁加工、塑料颗粒加工、汽车维修、货物运输和食品日杂零售服务业为主,有黑白铁加工服务业有家电维修、钟表眼镜、食用油、熟食调料、服装和日用百货等项目。全村共有黑白铁加工作坊102个,塑料厂9个,酱油厂一个,共安排村民就业710多人。村民还结合自身能力通过跑运输、经商等方式提高收入水平,全村生产逐渐摆脱传统的生产方式。
四.生态文明村建设,卓有成效
该村在政治建设和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亦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文明生态村路面硬化、绿化的基础上,又安装路灯80盏,达到量化标准。补栽花木120棵,新建垃圾池22个帮助村民户建沼气池43个;为土地整理项目迁坟50多座,建墓地一个;新增变压器4台,延伸低压线路700余米;投资90余万元建成薛家屯花园式幼儿园,极大方便了本村、邻村的孩子入园。09年多方筹资8万余元,为幼儿园更换了桌椅板凳,进行了墙壁转、地板砖装修,进一步美化环境,为了解决孩子们的取暖问题,配备空调7台,以及电脑、电视vcd等教学设施,大力改善了办园条件。为了改善群众出行条件,村两委积极策划村内街道硬化工程,在群众自发捐款20余万元的基础上,筹资60余万元,使村内的22条街道完成了水泥路硬化、亮化。在上级政府及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实施村村通工程,接通了东至杨家屯西至靳家屯的两条通村路,计1.8公里,方便群众出行。
在净化工作中,发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治理活动,村集体出资建垃圾池22个,投资1万多元治理“五乱”,共出动人力1200人次,动用大小车辆200辆次,清运垃圾1500立方米,保持了村内的整洁。在主街道两侧安装路灯102盏,达到亮化标准。
为保持创建后的良好环境,村委会组建了一支由4人组成的清洁队伍,定期清理垃圾;安排专人管护树木、道路。
在完善硬件设施提高村民生活品质的基础上,该村还不断加强思想文化教育,在村中积极开展了文明户和诚信户的评选,通过自评、小组互评和村总评的民主程序,评出6级以上文明户135户,其中9星级文明户35户,10星级文明户25户,诚信户达85%以上。在此同时还先后举办了十余期沼气,蟠桃,蔬菜种植培训班和法律法规、“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宣讲班,加强对村民科技素质和政策水平的提高。并组建红白事理事会、道德评议会和禁赌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和“八大员”等精神文明创建队伍,深化移风易俗活动。通过以上的努力,该村的生态取得了显著成就:全村计划生育工作突出,近年来人口出现负增长;义务教育普及工作有力开展,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和巩固率达到100%;沼气普及到村民的生产生活中,极大的改善了生活居住条件;村民道德素质提高,治安环境有力改善,近几年中,未出现打架斗殴和上访事件,更没有出现盗窃抢劫等恶行。总之,该村生态文明建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极大地改善了村子的生产生活环境,充分调动起村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四.未来发展新目标
1.提高领导班子的决策能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狠抓落实科学发展观。
在今后的工作中,两委班子要全面贯彻党中央的精神,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部署,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健全自治组织,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使村务工作有规可约、有序运行。
2.抓住机遇,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谋求可持续长远发展。当前,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了新形势下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问题。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为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而且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而农村建设则应抓住这次机遇,充分运用中央的惠民政策和财政支持,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发展无公害农业,建立生态经济链,有效地保证基本农产品供应。同时大力发展第二、第三产业,引导村民采用多样化形式持续增收。
3.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产能力。
在今后的发展中,要注重民生问题,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要狠抓农田水利建设,推广农业节水设施和技术,使村民能以切实有效的方式进行生产,在节省能源的条件下,仍保持生产能力的稳步提高。
4.实施走出去战略,谋求长远发展。
未来经济长远发展的方向,即是要结合本村实际,发展优势产业,并积极引导农民、农业拓宽思路,对外联系,引进外资,放大市场,促使大多数农民富裕起来。
5.巩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促进农民生活城镇化
在生态明建设中,要在巩固现阶段已取得的成果的基础上,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改善农神村环境中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在服务农民群众中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要尽快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维护文化基础设施,切实提高农村基层文化服务能力。要加强民主、法制教育,要通过抓好典型示范来带动农村文化事业发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新风尚,使农村生活向城镇化发展迈上一大步。
总之,在未来的几年,我们要按照国家对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民主管理”的要求,依据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通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因地制宜的谋求发展,让全体村民真正得到实惠,从而稳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发展的新目标。
2010.5.27
第三篇:村调研报告
xx乡xx村调研报告
我村位于xx乡东大门,周边与xx乡、xx乡、xx镇等乡镇及本乡xx村接壤,本人自担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以来,切实深入群众,认真调查研究,及时掌握了我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手资料,现向县委组织部报告如下:
一、本村现状
(一)社会经济情况。本村有8个自然村和6个村民小组,现有居民2030人,人口数居全乡第一。其中常住人口1117人,占总人口的55%,外出务工人口913人,占总人口的45%。201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975元,集体经济薄弱,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村。
(二)组织建设情况。我村现有党支部一个,党员34人,其中男党员26人,女党员8人。年龄在30—40周岁之间的有2人,40—50周岁之间的有4人,50周岁以上的有28人,支部委员5人。各类规章制度完善,制订了《村民自治章程》、《村民公约》、《村民大会议事制度》、《计划生育协会章程》等规章制度;实行党务、村务公开,村支两委班子分工明确、职责分明,能做到任期有目标、工作有计划、党支部生活有安排,使村级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开展。
(三)产业发展情况。全村有稻田1364亩,山林17653亩。群众以种植水稻为主,2011年全村粮食产量650吨,村民粮食 1
需求能得到满足。全村有退耕还林面积8000余亩,林地流转面积7300余亩,油茶种植面积220余亩,有喂养土鸡、豪猪近1500余只的特色养殖场2个和喂养山羊、竹鼠及白玉蜗牛等一批特色养殖户。
(四)各类设施情况。我村所有村民小组均已通路,其中村主干道已硬化,全村移动电话和有线电话的拥有率已达90%,卫星电视普及率100%,家家户户都能看到信号清晰的电视节目,互联网尚未开通。村组织活动中心今年将开工建设,农家书屋书籍及设备已配臵到位。村小学因无生源现已停办,现暂作村部使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村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仅有部分公山和学校等为数不多的公用地,无经济收入,每年仅靠财政拨付的1万元工作经费勉强维持村支两委办公支出,村集体无力实施项目建设。二是村民综合素质较低。村民大多数文化水平不高,思想观念保守落后,传统农民意识厚重,普遍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只满足于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而不善于寻求更宽裕、更高质量的生活。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和奋斗共进精神,不愿意大胆创新。
三是基层组织较软弱。多数党员年龄偏大、思想僵化、村支两委工作被动、疲于应付。村干部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不强,发展的路子不宽,工作方法不多,不能起到致
富带头人作用。由于村集体经济薄弱,党员干部工资待遇较低,导致村级党员干部干事激情不高。具有致富技能的青壮年纷纷外出打工,不愿回村服务,政治意识模糊,村中仅剩老人、妇女和儿童,共青团工作名存实亡,党组织得不到新鲜血液补充,战斗力量相对薄弱。
三、几点建议
一是抓好基层组织建设。要通过召开党支部成员会、党员大会和群众大会的方式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为促进全村社会经济发展而共同艰苦奋斗。争取村组织活动中心建设尽早开工,使村支两委有一个固定组织阵地。通过进一步建立健全村支两委各项工作制度、设立“三制一卡”党员承诺公示栏、“创先争优”活动专栏和组织党员参加党建活动等多种方式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在我村党支部和全村党员中的深入开展,从而提高村支两委、全村党员乃至普通群众的信心和战斗力。
二是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城乡共享社会发展成果。采取多种形式破解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问题。充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对某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实行“谁建设、谁所有、谁投资、谁受益”的办法,将经营管理权甚至产权明晰、量化到人,有偿使用,实现其经济价
值、发挥最大效益,调动农民和各种社会资源投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三是开展多种技能培训。多开展一些“三下乡”活动,并且针对农民需求,丰富下乡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观念意识。特别要提高农民的开放意识、市场意识、创业意识、合作意识,把巨大的人力资源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本。不断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和引导,积极培育新型农民。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四是积极发展产业经济。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因地制宜,放开搞活,各具特色”的原则,积极进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如在我村大力发展油茶种植和特色养殖。
第四篇:村情况调研报告
村情况调研报告
为了贯彻落实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在现场实地调研并广泛征求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编制本报告。
一、现状与发展需求
(一)基本现状
1.自然资源与社会经济状况。全村338户,954人,共计土地面积13602亩,退耕地4362亩。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437元,是典型贫困农业村。
2.产业发展现状。村的农业结构与县乡基本一致,由旱地农业和畜牧业等构成。全村耕地3385亩,以种植土豆、莜麦为主;畜牧业方面,全村现有牛存栏147头、羊存栏820只、猪存栏181口。
3.公共事业发展现状。村容村貌整洁,住房基本上都是砖瓦结构,村内道路和部分农田道路已老化,人蓄饮水基本解决,绝大部分农户以牛粪和秸秆为燃料。建有“两委”活动室、图书室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有限,新品种覆盖率较低,种植新技术推广面小,产品档次不高。农民培训活动不够普及,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2.水资源极度匮乏。农业用水相当紧缺,一方面是自然原因
所限,另一方面,急需给予资金支持,开发水浇地。
3.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部分田间道路、村庄巷道老化。文体活动设施不健全,养殖户庭院环境卫生较差,采用传统旱厕,清洁能源使用户少,部分房屋年久失修。
二、指导思想与今后方向
(一)指导思想与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关文件精神,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力争经过5年的努力,把我村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先行村,并通过示范带动,以村促乡。
(二)发展原则
1.因地制宜。科学指导深入调研,掌握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发展现状与问题,立足我村特点,突出区域特色,理清发展思路,提高规划的针对性。
2.突出产业。以发展生产为主导,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公共事业,实现农村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3.注重实效。稳步推进从农民群众最迫切而又有条件做的事情办起,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量力而行,讲求实效。
(三)发展目标
按照“一年有起色、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目标,2011年规划起步实施,2012—2014年全面推进建设,2015年完善提高,到2015年,将把我村初步建成充满发展活力的社会主义新
农村示范村。具体目标如下: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到2013年,农民纯收入超过现在的50%。
现代农业初具规模。农业科技含量明显提升,全部实现节水管灌化,机械作业。
村容村貌更加整洁。村庄主要街道实现硬化、净化、美化,垃圾基本实现集中处理,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70%以上。
农民素质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程度普遍提高,每个劳动力至少掌握2项以上的实用技术。农民观念更新,乡风文明淳朴,农村群众公德意识、环保意识进一步提高,逐步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民主管理规范有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实现村务公开制度化,使农民对集体事务和村级财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有效保障。村民对村级管理的满意度达到95%以上。
农村社会和谐。实现乡风文明,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农民自立自强、艰苦奋斗、勤勉协作的意识明显增强。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五保供养政策得到落实。
第五篇:村调研报告
XX村基层建设年动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区、地及县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年活动各项决策部署的统一安排,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促进村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服务群众的意识,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驻XX村工作组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主要走访了解、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等方式进行。根据调研结果并结合该村实际;经过认真整理汇总后,形成如下报告:
一、该村发展的基本情况
XX村位于XX镇人民政府后上方有600米左右,该村于2005年由XX村和XX村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共有86户,总人口440人(其中男240人、女200人),党员32人(其中男24人、女8人),团员72人(其中男42人、女30人);劳动力人数有280人、低保户有5户,五保户3户。全村总面积有1570亩,其中耕地面积为988.9亩。粮食总产量为368.04吨。在国家各项惠农政策和XX援藏领导的大力支持下,XX村的经济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该村经济总收入达到372.45万元,其中第一产业收入为246.25万元,第三产业收入为125.93万元。这里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以虫草、松茸、羊肚菌等野生珍贵药材为主。
XX村自成立以来,村委会领导班子具有较强的战斗力和凝
1聚力,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较好发挥。该村于2007年10月被评为“XX县平安创建工作平安村”,2008年被评为“先进党支部”,2009年元月被评为“第二批XX区文明乡镇(村)”。
二、该村各项建设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生产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经过多年实践,XX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与实现农村现代化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全村灌溉水渠为土渠,长5.4公里,电站修建时间为1957年,由于时间过长,建设标准低,导致电机和电路老化,通电情况不是很好。2004年该村通电视信号,能收到藏语、康巴语台等46个台。通电话时间是2005年,运行情况良好。在1998年修通自来水,管子老化生锈至今没有正常维修,运行情况很差。2007年修建了村文化室,建筑面积198平方米,使用管理情况良好。安居工程已建86户,国家资金补贴兑现率100%,实施安居工程情况良好。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正在得到明显改善。
(二)强化宣传,了解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为让广大农牧民群众充分了解党的强农惠农政策,我组通过大力宣传、报刊、制做宣传栏等形式,深入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使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家喻户晓,让群众自觉地维护自己应该享受强农惠农政策,感受到党和政府对“三农”的关心和支持。经过
走访了解该村强农惠农政策的落实情况;村干部误工补贴、村公用经费、五保户供养经费、义务兵优待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一孩双女”、粮食作物良种推广补贴、农机补贴、种粮农牧直接补贴、种粮农牧农资综合补贴、化肥运费补贴、农药补贴、教育三包经费、能繁母猪补贴、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农村薪柴替代沼气、城乡特困群众医疗救助、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扶血(遗属生活补助)、寿星老人健康补贴、农牧民免费医疗、“三老”人员生活补贴、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森林森态效益补偿基金、食用碘盐补贴、农牧民误工补贴。让农牧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三)党组织建设和党员发展教育情况。XX村由XX村和XX村两个自然村合并为一个行政村,全村现有党员32人(其中男24人、女8人),预备党员4人,积极分子4人,村委会预计在今年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入党积极分子10名。为了提高村党员整体素质为目标,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强村党员教育培训,该村党支部先后组织了党员、预备党员、积极分子扎实开展了以“理论武装、党性教育、致富能力培养”为重点的党员学习和培训,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 取得了明显效果。
(四)社会稳定情况。我组坚持把稳定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大事来抓,搞好矛盾排查,切实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熟悉政策要求,搞好政策和法制宣传,做好疏导工作,妥善处理。该村宗教对社会发展和稳定方面没有任何影响。目前农牧民群众思想比较稳定,社会情况良好。
(四)主要存在的问题。该村是我县两大种植基地之一,农业生产条件较好,主要以农业生产为主,养畜和运输业为辅的经济发展模式。通过对该村农田、饮水水源、饮水管道等基础设施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了解,同村委会一起分析查找原因。目前纳玉村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
1、人畜饮水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一是该村自来水管子系10年前安装,现在已全部老化、生锈,若继续饮用该水管的自来水有可能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二是夏季水源泥沙浑浊,饮水不干净,因此需将全村86户村民的自来水管全部换新,总共长度有7003米,工程总投资为21.25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用为6.0万元,金属结构及安装工程费用为14.25万元,临时费用为1.0万元。
2、该村是XX镇主要粮食生产基地,也是属于我县千亩种植基地之一。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镇政府多次要求村委会维护好农田围墙和大门,确保粮食产量稳步增长。由于该村资金有限,至今未得到修复,在驻村工作人员实地走访调查时,村委会一致要求重新修建年久失修的农田两扇木门。其原因是年年都要修换大门,费时又费力。为了保护农田庄稼不受牲畜的破坏,该大门的修建彻底消除牲畜对庄稼的破坏隐患,确保农牧民增产增收。既节约了木料又保护了纳玉的生态环境,同时便于村委会的统一管理。
3、由于该村党支部思想比较涣散,不统一。各项规章制度
不全,也没做到村务两公开,村委会协调能力不强,缺乏致富带头人。
三、解决XX村突出问题的对策
1、在调研情况来看,XX村集体经济根基较好、但缺乏后劲不利的一面就是该村存在的饮水方面问题,由于驻村工作组只有3万元经费,无法解决这个项目,还需县领导协调有关部门解决纳玉村饮水项目。
2、关于四扇大门重新修建的问题,我们工作组准备用3万元经费来重新修建四扇大门,以便于村民有积极上进的思想去搞好农田生产工作,不断发展和壮大纳玉村各家各户的经济收入。
3、切实加强XX村的基层组织建设。为了扭转该村思想不统一的局面,驻村工作组采取集体座谈和个别谈心相结合的办法,引导村委会领导班子加强团结,统一思想。切实推进党务、政务和村务公开工作,让群众明白村委会的各项账目。鼓励该村有能力的致富带头人,帮助村委会领导班子理清思路,建议在纳玉村建设养殖奶牛基地和草场,由原来一家一户分散养殖转变为集中养殖,此项工程的实施,必将强有力地带动纳玉村各项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又是一个的新亮点。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
1、大力宣传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会及中央第五次工作座谈会精神,大力宣传区党委工作会议,区、县党委七届七次精神。宣传中央关于西藏工作的指导思想,各项方针政策,宣传区党委关于推进西
藏跨越式发展和长制久安的新思路、宣传区党委、地委、县委、在“十二五”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把宏伟的蓝图展现给群众,用美好的前景鼓舞群众。
2、帮助村委做好换届选举工作,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充
分发杨民主权力,保证广大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选举和监督权,积极参加民主推荐和投票选举,真正选出政治坚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群众公认的村委领导班子。
3、在深入XX村调研中,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分析、解决各种问题。
综上所述驻村工作组将继续按照学习实践基层建设年活动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为了村民、一切服务村民,真正做到为村民解难题、办实事。在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不断的去探索落实科学发展的途径,想方设法为老百姓解决难题、办好实事。
驻XX工作组
2011年4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