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下新庄小学防震演习方案
下新庄小学防震演习方案
一、演习内容
(1)、室内防震(2)、撤离疏散
二、参加人员及责任分工
参加人员:全体教师、全体学生
指挥小组:
总指挥:张冬梅
副总指挥:吕向军
巡视及联络员:孙立荣
搜寻员:孙振宇(一楼)孙立荣(二楼)
张冬梅:负责二楼东门组织五一、五二学生撤离
杨丽珠:负责二楼西门组织四一、四二学生撤离
朱丹丹:负责一楼东门组织六一、六
二、学前班学生撤离
杨晓辉:负责一楼西门组织一、二、三年级学生撤离
孙瑞英、孙向国:负责联系工作,记录撤离时间及各班撤离人数
(孙瑞英负责记录五一、五二、六一、六二及学前班学生撤离人数,孙向国负责记录一、二、三、四一、四二学生撤离人数)
各班班主任:
制定本班班内撤离秩序及路线
全体教师:
上课时间发生险情由上课老师组织学生就地防震,按照班内撤离秩序组织疏散,其他老师到就近楼梯口疏导,班主任到本班指定出口处组织疏散,到指定地点后各班主任迅速与班级汇合;中午及课间等其他工作时间由班主任组织疏散,其他老师到就近出口处疏导。
室外课教师:组织学生到操场空旷地防震
三、演习过程
1、演习口令:连续短笛-----------就地防震长笛-----------迅速撤离
2、室内防震:主要是就近蹲到课桌旁,用双手、书包或其它物品保护头部。
3、撤离教学楼
(1)、一楼东侧
教室→一楼东门→校门内侧水泥路
(2)、一楼西侧
教室→一楼西门→学校小篮球场
(3)、二楼东侧
教室→二楼东门→学校大操场(正对二楼东侧楼梯)
(4)二楼西侧
教室→二楼西门→学校大操场(正对二楼西侧楼梯)
四、清点人数、清理现场
各班班主任清点人数并上报,如人数不足及时查找。
五、演习时间
2013年3月25日上午8时
第二篇:防震演习方案
灌南光明实验学校师生防震演习方案(草案)
一、演习目标
为深入地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做好学校各项安全措施工作,进一步增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师生防震的应急反应能力以及灾害降临时的自救和救护能力,最大限度的减少灾害和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推进“平安校园”的建设。经研究决定,举办一次全校师生防震演习活动。
二、演习原则:安全
娥
七年级:胡永健
唐乃清
李层
卢长利
嵇庆龙(教官)八年级:邵军磊
吴德军
洪艳
韩美青
汪仁友(教官)
九年级:张盛盛
王立才
孙杰
朱开九
陈方能
张立刚(教官)
6、广播、宣传、拍照:尹凤东(条幅、拍照)
郭强(报警信号)
应世海(前期宣传)
7、学生管理:各班主任
唐敏(八③班临时班主任)
四、演习对象:全体师生
演习时间:5月12日
演习地点:教学楼(教室)→操场(指定区域)
五、演习过程
1、正式演习前的准备工作:
(1)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学习防震减灾知识,让学生明白演习的必要性和基本步骤。
(2)在学校的显要位置利用宣传画、板报等形式进行宣传,进一步提高学生防震减灾意识,明确演习的意义(团委)。
(3)教育学生安全撤离时注意事项及动作要领:
当听到总指挥在校园广播发出地震到来信号时,各班主任立即组织学生在5秒中内,迅速跑到墙角或钻到牢固的课桌下躲避,并用双手护住头部,老师打开前门,靠后门的同学打开后门。20秒后,当听到总指挥发出信号后(此时校园广播可能因为地震原因已不能使用,可能听到的是手提喇叭或口哨发出的信号),班主任通知“开始撤离”,在出门时要做到鱼贯而行,尤其是在楼梯道里不要惊慌、不要喊叫、不要拥挤。发现有同学跌倒时,应及时停下,扶起跌倒同学一起撤离,避免踩伤、摔伤。冲出教学楼后,直接冲向学校指定安全地带。各班级迅速集合,蹲下,双手用书护头。各班级清点人数报级部主任,各级部在
八年级在大门周围(离围墙10米以上)。
九年级在前操场的国旗台七年级旁。(5)、各班清点人数报级部主任,各级部统一报演习总指挥。
六、各分工人员职责
领导小组:观摩、指导。
总 指 挥:组织全校师生的演习过程
级部主任:组织本年级的演习,各级部之间相互配合与协调工作,处理突发事件。后勤保障组:校医准备好急救药品,防止有学生受伤做到及时治疗,伤重者及时用校车送往医院。
疏散定点人员:组织好学生有序从本区域内通过,防止突发事件发生,要求不挤、不抢、不起哄。待学生全部撤离后,自行快速撤离到安全区域。
广播、宣传、拍照组:负责演习过程中广播系统,演习前后宣传工作,演习中的拍照、留档。
学生工作处 2013年5月8日
第三篇:幼儿园防震演习方案
防震演练方案
一、演练目的为了使全体教职工及幼儿了解地震发生时的应急避震知识,掌握应对地震发生时采取的防护措施和方法,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带来的损失,从而提高全体师生对各种突发事件来临时能做到紧急避险、懂得自救自护的能力。
二、演练领导小组名单及职责(1)现场指挥: 朱旭
(2)班级组织指挥:主班老师指挥,配班老师协助(3)广播信号组:刘海
老师及管理人员在演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两位老师要预先做好部署,做好分工,既要确保演练顺利进行,通过演练来提高幼儿的自救自护能力,使幼儿得到锻炼,也要防止在演练中发生意外的事故。
三、演练安排
1、演习的时间、参加人数:
时间:2015年4月14日 9:50---10:00 人数:小、中、大班共9个班级,2、演练内容:
演练包括应急避震和疏散两个内容。当地震发生时,先进行应急避震。当主震结束后,再进行疏散,到预定地点集中(中小班大型玩具场地,大班楼前操场偏东边),以防余震发生。
3、警报信号
应急避震和疏散以警报声作为启动信号。
地震发生的信号:警报声起;代表发生地震,幼儿进行应急避震。
地震发生后,组织疏散的信号:警报声结束。代表主震结束,幼儿进行疏散(距发生地震约3分钟后)。
4、疏散路线:中
三、大
三、大二从西楼梯依次下楼;中
二、中
一、大一从东楼梯依次下楼,老师要注意组织,不得拥挤。幼儿在撤离过程中,特别在门口,不准相互推、拉、挤。
四、地震发生时到地震结束,一般只有十几秒钟的时间,很少会持续一分钟以上。要把握好最早的几秒钟,赶紧躲到最近的安全地方。躲避到地面停止摇动,再也没有东西落下来为止。当听到地震发生的信号后,幼儿们立即开始演练。应该做到: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尽快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
2、在室内的幼儿,应立即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小,躲到桌下或墙角,以保护身体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3、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自己,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4、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5、各班幼儿到达集中地后,幼儿要蹲下,保护头部。等到演练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
五、演练结束当各班经查实人数无误后,可以回到教室。老师要再次总结经验,提高幼儿应急避震演练的效果。
第四篇:防震预警演习方案
基于地震预警技术的 学校避震演习方案
一、演习目的
启动基于地震预警技术的应急避震演习过程,熟悉基于地震预警系统的快速有序疏散逃生程序和线路,提升师生防震减灾意识和避震水平,为将来应对类似汶川、芦山大地震,减少真正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提供准备。
二、震情设定
学校所在地周边地区发生X.X级地震(地震位置、震级可自行设定,建议设定为7.0级,预警时间为20秒),将会波及到学校并产生一定影响。
三、演习单位
安装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的学校。
四、组织安排
演习指挥小组: 指挥长:演习学校负责人
副指挥长:演习学校相关负责人、学校所在市、县、区地震局领导
演习现场小组成员:各学校分管年级领导、年级组长、班主任。
五、演习前期准备
1、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安排工作人员到校安装和调试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
2、参加地震演习学校制定出利用地震预警技术的地震演习方案。利用地震预警技术的地震避险通用参考方案如下:
A)、一楼的教师只要听到地震报警声就立即组织学生有序疏散。B)、二楼的教师若听到预警时间大于20秒,教师要求学生快速、有序疏散;如果预警时间小于20秒,教师则要求学生原地避险,等待警报完全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疏散。
C)、三楼及以上的教师听到警报声后,无论听到的预警时间长短只能先组织学生原地避险,等待警报声音结束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疏散。
六、演习程序
1.利用地震预警接收终端的“模拟演习”功能,模拟地震预警终端发出地震预警信号后自动开启预警广播系统。
2.听到警报声后,教职工迅速到达学校演习方案指定的地点。组织师生按照演习规程避险。特别要注意组织有序。3.在疏散过程中要求学生用书或者手护住自己的头部。
4.原地避险的师生要用书或者书包护住自己的头部,蹲在课桌旁边。
5.疏散到指定地点后,师生要蹲在或者坐在原地,避免晃动,摔倒受伤。
6.全体师生到达指定地点后,各班主任清点上报学生人数。7.演习负责人确定全校师生都安全疏散后,总结演习成果并宣布演习结束。
七、备注
1、为了记录演习效果,建议学校进行演习录像,以便事后分析、总结。
2、若师生听到实际地震预警警报,仍然建议按照演习规程规定的方案采取避震措施。
附:地震预警系统介绍及学校应用策略
一、背景
我国是地震灾害非常严重的国家之一,如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都给我国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地震预报还未解决的情况下,应用地震预警技术能有效减少地震带来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地震安全教育是中小学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防震减灾法》规定“学校应当进行地震知识普及,开展必要的地震应急演练,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二、地震预警系统原理
地震预警就是在一定地域布设相对密集(例如台站间距15公里)的地震观测台网,在地震发生时,利用电波比地震波速度快原理,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之前给预警目标发出警告,以达到减少地震灾害和地震次生灾害的目的。地震预警的关键是利用地震波的前几秒的数据准确估计震级、震中位置以及地震对预警目标的影响等。
地震预警示意图 本图描述了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地震发生、地震波传播、地震波采集、信号传输、信
号分析、预警信息产生、发布、人员应急避险及工程设施应用地震预警信号减少次生灾害等过程。
三、地震预警的作用
地震预警技术是减轻地震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发生在日本的历次强烈地震中,地震预警技术在警示国民避震和减轻高速铁路、核电站及其他现代化生命线工程的地震危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008年日本发生的7.2级地震,由于日本建立了全国性的地震预警网络,在震后5-10秒的时间内,为部分民众和重大工程提供了地震预警服务,是一次有实效的地震预警。举世瞩目的2011年3.11大地震中,地震预警系统面向公众发布了预警信息,为有关地区赢得8-60秒的预警时间,核设施及时关停,新干线列车成功停驶。因此,日本拟在日本国内所有中小学安装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
2000年,中国学者从理论上预测了地震预警系统可减少的人员伤亡:如果预警时间为3s,可使人员伤亡比减少14%;如果为10s,人员伤亡比减少39%,如果预警时间达到60s,则可使人员伤亡减少95%。据此,有专家估算,假如汶川地震时有地震预警,可减少人员死亡2-3万人。
实践证明,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实现震后几秒至几十秒的预警。在宝贵的预警时段内,训练有素的师生可迅速避险逃生,最大限度保护生命安全。
四、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介绍
成立于5.12汶川地震后的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在归国博士王暾(双博士学位)的带领下,组建了由5位博士(其中3位为归国博士),15位硕士为核心技术力量团队,专注地震预警的研究和研发,走在了中国地震预警研究的前列。在来自国内外专家的帮助下,利用难于复制的汶川余震资源做试验和检验,掌握了地震预警和烈度速报的核心技术,且已经将这些技术融入到其开发的软硬件一体化系统中,形成了目前为止国内唯一的成套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该系统经过了超过3000千次实际地震检验,并在国内多次实现了对破坏性地震的成功预警。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经过四年多的努力,其研发的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通过了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以许绍燮院士和国务院参事、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为组长的鉴定委员会认为:“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且部分技术达到了国内领先和世界先进水平。这是国内唯一通过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的地震预警技术系统。该技术系统已经应用在成都和滁州地震预警系统、北川中学等川、滇、陕、甘、皖、渝、京七省的中小学和哈尔滨到大连高速铁路紧急处置系统等。
在学校安装的专用地震预警接收服务器在地震发生时,通过网络接收预警中心发出的警报,自动打开学校广播系统电源并切入频道,用声音播报地震预警警报。
地震预警警报声音由下述两项结合起来播报:
(1)预警启动和预警时间,告知地震发生和地震波还有多少时
间到达,用“叮咚”+倒计时表示。“叮咚”表示地震预警启动,倒计时表示预警所剩时间。
(2)预估强度,预计对校舍的危害大小。用“滴滴”表示震感强烈,可能有危害;用“滴”表示有震感,但基本无危害。预估强度声音可能在预警过程中由“滴”变成“滴滴”。
例如:“叮咚—20—滴滴—18—滴滴—16„„呜—”中,“叮咚”表示地震预警启动,还有20秒到达,震感强烈,可能有危害。当倒计时结束、“呜—”声到来时,表明破坏性地震波到达。
再如:“叮咚—20—滴—18—滴—16—滴滴—14—滴滴„„”中,在
地震预警案例图 图中显示了2012年4月29日10时48分24秒,青川发生的3.2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在发震后
完善和效果逐渐提升的过程。2013年5月16日,举行了跨区域五省市多所学校基于地震预警技术的同步地震演习,来自四川、陕西、甘肃、云南、重庆的8所高中、初中、小学参加演习。
2012年5月9日北川中学应用地震预警系统演习的照片。此次演习共有来自四川、甘肃、陕西的1.2万名师生参加。
值得指出的是,这种在演习时由人工启动,在地震时预警接收终端发出与演习时相同警报的地震预警系统的效果经过了实际地震的检验:2011年12月6日,汶川发生3.8级地震,地震预警系统被触发,并使四川江油双河中学发出了预警警报。该校师生是听见警报后自动、有序疏散。这表明了在学校,经过演习,师生完全可以在地震来袭时利用地震预警警报避险。
2011年11月1日,江油双河初级中学参加四川省应急办、陕西省应急办、四川省行政学院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等单位组织的四川、甘肃、陕西的5所学校地震预警演习。本图为江油双河初级中学演习时的照片。
2011年12月6日,汶川发生3.8级地震,江油双河初级中学师生在听见地震预警警报时自动采取紧急措施避险,师生安全有序撤离建筑。这是当时学校监控录像画面。
本图展示了在2011年12月6日22时03分,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预警系统成功地在中国首次实现了面向学校师生,由真实地震触发的地震预警信息发布的情况,包括凤凰资讯台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本图展示了在2013年04月17日云南大理发生5.0级地震,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研发的预警技术系统成功预警,成都泡桐树小学在听见地震预警信息后在老师指导下采取紧急措施避险,师生安全有序撤离建筑,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众多媒体进行了报道。
4月20日8:02分,雅安芦山7.0级地震发生时,ICL地震预警技术系统为雅安市城区提前5秒预警、为成都市提前28秒预警、为汶川提前43秒预警。收到警报后,雅安民众、成都市民众、甘孜州民众、包括一些在校的师生都采取了紧急措施避险,减少了人员伤亡。特别是成都高新顺江学校,提前28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在校补课的200多师生安全紧急避险。
本图展示学校监控录像。2013年4月22日,芦山余震3.9级地震,成都新科学校师生在听见地震预警警报时自动采取紧急措施避险,师生安全有序撤离建筑。
六、学校运用地震预警的策略
地震预警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重要地震减灾技术,涉及学校师生的安全,在应用时需要进行地震预警知识科普和实际演练,才能有效提高师生的地震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保护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防止避险不当造成危险,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
为控制应用地震预警的风险,建议采用以下措施:
1.地震预警科普知识普及,正确认识地震预警,减少心理压力 2.讲解学校地震预警演练预案,讲明演练的程序、内容、时间和纪律要求,以及各个班级疏散的路线和到达的区域
3.进行确定时间的地震预警演习,事先通知所有演习人员确定举行时间
4.进行不确定时间的地震预警演习,只通知演习时间段 5.进行随机启动的地震预警演习,不进行通知
6.开通地震预警警报,不设定震级、烈度阈值,只限一次,应用实际地震(可能是小震)触发地震预警疏散
7.设定震级、烈度阈值,防范可能的大震 8.以后,每个学期进行一次演习
9.每次演习后都需要进行总结,包括班级、学校
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
第五篇:防震演习新闻稿
防震演习新闻稿
为了进一步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强化地震来临时的自救能力,鹤山乡刘楼小学于5月7日进行了防震演练活动。
下午4:00,防震演练正式开始。当第一声警报想起,教师停止讲课,并提醒学生不要慌乱,钻到桌子底下并把书包顶在头上。然后,学生在教师沉着冷静的指挥下,从教室门迅速有序的撤出,并到安全地带集合,演练时长5分钟。
通过此次防震逃生演习,让孩子们懂得了遇险自救逃生的常识,进一步增强安全意识,掌握安全逃生技能,提高了紧急应急能力,更好的保障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
陈彦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