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温洋

时间:2019-05-13 04:2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心得——温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心得——温洋》。

第一篇:读书心得——温洋

读书心得

假期,我认真阅读了《提问技能训练》这本书,被书中那些真实的案例深深感染,被先进的理念深深折服,感触颇深,下面就与大家进行一下心得交流。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堂提问不仅仅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回答,而是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教师在精心预设问题的基础上,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在教学中预设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对话,全面实现预期教学目标。我以前在进行课堂提问时,有的问题设计得就不够科学合理,而且问题太多,一问一答,频繁问答;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 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让学生分不清主次,所以今后我应该注意:

一、提问要目的明确,表述清楚。

教师提问要考虑到提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还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提问。是关注教学的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还是能力目标。同时一个好的提问必须表达清楚,准确严密,词不达意的问题会让学生茫然失措,浪费时间。

二、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性、灵活性及调控性。

课堂提问要讲究新颖有趣。同样一个问题,老是“旧调重弹”将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变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那么学生就

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课堂提问要灵活多样,不同方式的提问,效果是不一样的。

总之,课堂提问也是一门艺术,我们必须做到精心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打造更加高效的课堂。

第二篇:温病读书心得

略论“温病”学说对于《伤寒论》的发展

上海市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顾钧青

温病学起源于《内经》时代,伤寒与温病的名称都来源于《内经》,《素问•热论》云:“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伤寒论》中亦有“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的条文。在唐宋以前,温病基本隶属于伤寒的范畴,唐宋以后,随着江南地区城市的不断发展,人口的逐渐增多,外感热病和流行感染的情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在长期治疗热病的临床实践中,历代医家逐渐发展并突破了《伤寒论》的理论框架。时至明清,以明代汪石山、吴又可和清代叶天士、薛生白、吴鞠通、王孟英等温病四大家为代表的一批医家不断在临床上探索总结,发展创新,逐步总结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诊治方法,从而形成了温病学自己的理论体系。应当说,温病学确实源于《伤寒论》,但温病学又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伤寒论》,绝不是《伤寒论》一书所能完全概括的。

首先,在辩证体系方面,《伤寒论》首创的六经辨证体系综合概括了疾病发展的各个阶段,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极大。而温病学中的卫气营血辩证亦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阶段辩证方法,且辩证过程和思路更为直观详实。六经辨证对寒邪发病的病变论述较详,太阳病几乎占了一半的条文,阳明病的条文相对较简,而与之相对应,卫气营血辩证中的气分证、营分证、血分证等,辩证的证型和相应的治法要细致很多。此外,单纯分阶段和层次的辩证论治体系还不足以满足临床的要求,故而,温病学更提出了三焦辩证,以三焦来归纳临床错综复杂的辨证表现。凡心肺之病属上焦、脾胃之病属中焦,肝肾之病属下焦。三焦辨证与卫气营血辨证,互为经纬,共同构建了温病学的辨证理论体系。

此外,《伤寒论》首创的方证辩证体系以六经为纲,共有112方,对后世医家的影响也极大。《温病条辨》将温病分为9种,列238法,处方198首,直接引用《伤寒论》原方和化裁原方有83首,其余为引用其他前代医家的方子和自创,由此可见,温病的方证辩证体系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其对温病的辩证治疗也更细致完备。

第二,在病因学诊断方面,《金匮要略》提出了“千般疢难,不越三条„„”的“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三因说,系统而明确地将疾病病因分类,对后世医家的影响极大。但在温病病因上,将温病归于伤寒的一类,对温病病因并未提出实质性的认识。温病学突破了传统的“六淫”致病学说,吴又可在《素问》“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提出了“疠气”致病学说,“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其后的温病学家又对于暑温、伏暑、湿温、秋燥以及各种瘟疫、温毒包括大头瘟、烂喉痧、麻疹、天花等常见传染病的病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这些都是发前人之未发,是对于中医病因学的重大贡献。其对外邪的认识,较之前代医家的认识,更接近于疾病的本质。

第三,在诊断方法方面,《伤寒论》重视脉象,其腹诊也很有特色,但在舌诊方面很少涉及,而温病学以叶天士为代表,重视脉象之余,更重视辨舌验齿的诊断方法,对于斑疹白痘的诊断也很重视。例如热病病人开始表现为黄苔,热毒炽盛,当舌质绛时,热入营血,将要出现败血症。温病学非常重视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厚薄、润燥等等对于疾病的鉴别、治疗方法的指导和疾病预后判断的重要意义,更有“以手扪舌”的临床诊断方法。较之脉诊,舌诊更为直观,也较更易掌握,舌脉互参,对于当代医生的临床也更有指导意义。

第四,在治法上和具体方药上,与《伤寒论》相比,温病学在治法上最重要的贡献,是丰富和补充了《伤寒论》在治疗温病(包括温热、湿热)方面用方用药的不足。《伤寒论》确实提到风温,却没有提出治疗方药,而且在火逆病中也未见治法,《温病条辩》第一章就针对风温根据卫气营血的辩证方法,由轻至重地分为4种证型,开出14张方子对应治疗。温病学很重视祛邪和存津液的治则,“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存一份津液,便存一份生机”。尤其是卫气营血辩证中的“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治疗大法和三焦辩证中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的治疗原则,更是被后世医家奉为圭皋。具体治法上的发展如下:

(1)在解表方面,温病学以“治上焦如羽”,以辛凉解表为治则,在麻杏石甘汤基础上,创立了化秽解表的辛凉平剂银翘散、宣肺止咳的辛凉轻剂桑菊饮和清气保津的辛凉重剂白虎汤以治上焦病变, 颇有“举一反三”之妙用,大大地补充了《伤寒论》解表法的不足。

(2)在清里方面,温病学不仅沿用了《伤寒论》“承气汤”、“白虎汤”等方剂, 并对下法方证也作了许多补充。如兼小肠热盛、小便赤痛的导赤承气汤, 兼热闭心包的牛黄承气汤, 兼肺热喘促的宣白承气汤。还有津液枯竭,肠燥便秘者,补充了增液汤;正虚邪实,病情危笃,补充了新加黄龙汤;对于湿热积滞肠道,补充了枳实导滞丸等等。另外《伤寒论》对神昏谵语和动风痉厥等证, 均归之为阳明热甚而用承气汤, 而对营分证、血分证等临床表现《伤寒论》虽有描述,但并未提出有效的治疗方药,而温病学却创制了清营、凉血、开窍、息风等治法治之,并创立了犀角地黄汤、清营汤、化斑汤、清瘟败毒饮、羚角钩藤汤、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等一系列临床上确有疗效的方剂,极大地提高了临床治疗效果。

(3)在和解方面,《伤寒论》以小柴胡汤为主方,专用柴胡剂治疗,温病学则一般不用柴胡剂,常用蒿芩清胆汤、达原饮、温胆汤等方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大法,用于治疗湿热阻遏少阳之证,进一步发展了和解法。

(4)在化湿方面,温病学除沿用了《伤寒论》的五苓散、茵陈蒿汤等方外, 还创制很多治湿方剂,如湿郁三焦的五个加减正气散, 湿温初起或暑温挟湿的三仁汤、以芳香化浊为主的藿朴夏苓汤、清热利湿,辛开苦降并用的甘露消毒丹等等, 均成为后世医者治疗湿温的准绳。

(5)在养阴方面,温病学极为重视此法之应用, 在沿用《伤寒论》中清热生津的白虎汤, 泻南补北的黄连阿胶汤, 益气生津、养阴清热的竹叶石膏汤的同时, 特别强调甘寒生津、咸寒养液的治法,更创造性地拟定了沙参麦冬汤、益胃汤等方,为养阴的方法增添了很多新的内容。

(6)在固脱方面,《伤寒论》对温病亡阳之证,论述甚详,创造了四逆汤、附子汤、参附汤、回阳急救汤等回阳救逆方药,但对亡阴则有所忽视。温病学派对于温病虚脱之证,除了继续回阳救逆治法外,还补充了亡阴的治法,运用生脉散、加减复脉汤、一甲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等治疗,全面地论述了温病虚脱的诊治,而且还补充了闭、脱并见的证候,提出了固脱开窍并用的治法,见地独到,符合实践。

综上所述,后世的温病学派确实源于《伤寒论》,两者存在明显的继承和发展关系。《伤寒论》治疗温病已经有了一定成就,但不成熟、不系统,存在着用药峻猛,不够轻灵;清气、和解、化湿、通下、滋阴等法虽已具备,但对应的方法方药太少等局限性,不能完全满足临床需要。

温病学在《伤寒论》的基础上,无论是在辩证体系,病因学说,辨舌验齿和具体的治法方药上,均有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就其治疗温病而言,无论是病因学说、辩证理论还是具体治法,温病学都比《伤寒论》显得更系统,更成熟,临床治疗也更有效。

第三篇:温病学心得

刚刚接触的时候,张仲景的《伤寒论》最为有名。学了温病学之后,才更加系统的认识了温病。

《伤寒论》并非只有伤寒,广义上也论述了温病,只是那时还是比较笼统,没有明确提出温病的概念。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终是沉淀在明清时期,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吴又可著第一部温病学专著《温疫论》,叶天士著有《温热论》,薛生白著有《湿热病篇》,吴鞠通著有《温病条辨》,王孟英著有《温热经纬》,其中后四位又被称为温病四大家。他们都是秉承了前人的经验,参以心得,总结新的成果,温病学在伤寒体系中孕育发展、升华,最终自立体系。

何为温病?是感受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症,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的一类外感热病。自是外感,当与四时“六淫”相关,而常见的温邪有:风热,暑热,湿热,燥热,温热,温毒,戾气等。依据温病的病机演变,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士创立了卫气营血辩证理论,阐明了病位深浅、病情轻重、病理变化以及传变规律。“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卫分证常以辛凉解表,如桑菊饮、银翘散;气分证可清热生津,代表方有小青龙汤;营分证温邪深入营血,需清营透热如清营汤。血分证易耗血动血,用犀角地黄丸凉血散瘀等。临床辨证病多为兼杂,当以临证加减。另外卫气营血四证有深浅之别,就是叶天士所提到的“大凡看法,卫之后方言气,营之后方言血”,有顺传和逆传之分,所以症候的相互传变也反映了预后的发展。而三焦辨证是吴鞠通倡导,“凡病温者,始在上焦,在手太阴。”“上焦病不治,则传中焦,胃与脾也;中焦病不治,即传下焦,肝与肾也。始上焦,终下焦。”三焦辨证与脏腑辨证有着不少相似之处,但前者更是能的说明疾病的发展与预后。

温病学派认为温病的发病机理是“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转心包”,“热邪不燥胃津,必耗肾液”,在温病的诊断上,系统地提出了辨舌验齿、辨斑疹和白㾦的诊断方法,验齿犹是温病诊法中的独特。

温病本属外感,邪正相争,所以治疗法则关键在于祛邪和扶正。“温邪则热变最速”,温热之邪传变速度快,来势凶猛,易传心包,痰蒙清窍,发生危重急症。所以治法中急救也很重要,开窍息风,固脱救逆。安宫牛黄丸,紫雪丹和至宝丹就是经典中的经典。

第四篇:学洋思心得

学习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我觉得就是”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扩展为:提出目标,指导自学,互学互教,当堂反馈。这个教学模式的程序是:出示这堂课的学习目标——这堂课的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要求自学,教师巡视发现自学中的问题——学生汇报自学结果(优先差生)——纠正讨论、指导自学结果——学生完成当堂作业,教师批改作业。

“先学”,不是让学生泛泛地、单纯地看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首先是指出学习目标,并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相关的内容,完成检测性的练习。自学的形式多种多样、灵活多变,可以是看例题、读课文、看注释、做实验、发现疑难做记号、做与例题类似的习题等等。在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记下来,但不讲话,不干扰学生自学。

“后教”,不是教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洋思中学现在的“后教”环节是:学习在自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巡视,准确掌握学生的自学情况,在学生自学结束后,发动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自学过程中暴露的问题。让已会的学生来教不会的学生,促使学生相互合作、互相帮助,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第五篇:洋思心得

学习洋思英语教学模式心得

通过上网学习和阅读有关资料,使我对洋思中学的教学理念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下谈谈自己的感悟:

一、洋思的成功之道

(一)洋思人坚信: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

在洋思这句话不仅仅是写在墙上,而是印在了校长和全体老师的心里。他们的常用语是 “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要求是:“ 让每一位家长满意 ”。他们所做的一切无不体现着 “ 面向全体 ”、“ 从最后一名抓起 ”。这些话是洋思人经过多年艰苦奋斗迸发出的心声,是信念、是承诺、是行动、是对数千名学子的鼓舞,也是与众不同的洋思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的真实体现。我想这背后所体现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对照自身的教学工作,我觉得我还没有挖掘好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没有培养好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只能是枯燥无味,被动接受。我通过学习洋思经验,首先改变这个观念,与学生搞好关系,发自内心的去关爱学生,积极进行正面鼓励教育,引导学生爱学习,对学习感兴趣,乐意学习,并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多关注,多提问,不歧视,不放弃,为教学做好情感铺垫。

(二)洋思人独创的教学模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有这样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那就是学生的上课走神现象。尽管我们不断提醒,但仍是治标不治本。其实,我们也知道,学生能聚精会神的时间是有限的,不可能有几十分钟那么长。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老师满堂都在讲,学生自己根本不动脑,也不动手,只是被动的在听,很容易分散注意力,减弱听课效果,一些重点难点也就这样混过去了。能否面对现实缩短需要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呢?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解决了这一难题。首先,开门见山点出教学内容,给出学习目标,引出自学指导,限定自学时间,针对自学内容,老师给出相关的自我检测题。目的是让学生在看懂例题的基础上模仿例题解题,熟悉知识点。期间老师巡视并将典型的错误板书到黑板,引起同学的重视。其次,在学生充分自学后,鼓励同学互相交流、讨论共同解决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挖掘其中的知识点。

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在老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老师教,而是对学生做的习题进行评判,个别不会的也由老师个别指导。在一堂课的内容之中,有一部分学生自学就能学会,另一部分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讨论也能够解决,只有剩下的一部分难点才是老师讲解的重点。对于老师来说,通过学生的自学活动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自学目标,然后在讲解一下难点就可以了。这样,学生自学的过程中因为有检查的督促作用,而且他们自己动手动脑,不容易走神而老师讲解的时间缩短了,需要学生集中精力的时间也缩短了,学生也能聚精会神的去把握重点难点。自学完后还有相应的检查和辅导。在洋思的课堂上,学生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不仅仅是学 “ 会 ”,而是逐步养成了会学,再辅以 “ 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有效措施,洋思教学质量得到充分的提高。对照自己的英语课堂教学,有以下感悟:一直以来,我的课堂教学模式都是讲练式,课堂上我占用了大量的时间来讲自己认为的重点难点,再辅以一定的练习题来巩固。自己认为重难点归纳和训练的都很到位,却不知为何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不能普遍的接受。洋思模式给我很大的启发和触动:通过学习洋思教学,深刻了解到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在课堂上,如何克服学生的各种惰性现象,提高课堂45分钟师生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三)、实用的检测方式

1、当堂训练,每堂课完,学生就交课堂作业本。老师以作业的整洁,完成的质量来给同学打分。

2、日日清,精选教辅资料当中相关的习题编成试卷,利用晚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限时完成。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当天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查漏补缺。

3、周周清,将一周内前后联系密切的知识点分别以概念型,习题型编成试卷在周末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检测。

我想“三清”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紧张度,培养了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任的意识。我想如果我能从课课清做起,也会在教学方面大有进步的,我想学洋思经验就要先学好课课清。今后在教学工作中做到精心备课,精讲精练,当堂过关。这需要对学困生进行预习指导,为他们扫清新课中的障碍,使他们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有效的自主学习,不断提高其学习兴趣;针对他们在当堂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课后辅导,使他们经过教师的指导,牢固掌握所学知识。

英语课上,教师设计合理的自学提纲和任务,指导(引导)学生自学。教师利用创设的语言环境呈现出新的对话或句型。以自学探究和合作探究为主,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或事先准备的物品进行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巡视,不时参与学生的小组练习,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便及时获取学生自学过程的信息反馈。检查学生的自学效果。老师对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加以点拨、归纳,并作重点训练。当堂完成课堂作业。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并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探求知识。传统的阅读课教学是老师读一句,翻译一句,讲解一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从整理上理解课文的意思,洋思中学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学生自学,要求学生通过看、听,回答有关课文的简单问题(只要求用Yes,No来回答)再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并自读课文1—2遍,难以理解的语句做上记号,然后回答有一定难度的问题。老师在备课时把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融入所提问题当中,学生回答这些问题后就课文中出现的难以理解的短语、句型和语法现象等进行质疑,并采用兵教兵的方式由尖子生来释疑。尖子生感到有难度的,最后由老师作必要的,适当的点拨,举例和补充等。接着进行朗读训练,最后做笔头巩固性练习,有条件的班级可让学生复述课文。而这一做法本身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参与更高层次的语言实践,并逐步形成能力。教师少教或干脆不教,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

同时,还要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结合语言情境,让学生通过实践和运用来深化学习。进行自我评价,根据各自的不同状况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在自己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也要学习“ 洋思人”的敬业奉献精神,敢于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地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及时总结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适时改进,不断完善自我。与同行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真正做到引领学生,让自己的课堂也能生动起来。

桦甸五中外语组:李楠

2011.9.10

下载读书心得——温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心得——温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洋思心得[最终定稿]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的心得体会 2014年我收获良多,最大的收获之一便是认识了洋思教学模式,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十分感谢金澳学校此次组织的学习洋思活动,听讲座,听课,评课。洋思中学领......

    洋思心得

    洋思中学学习心得 朱俊 作为高二政治备课组长我有幸于2009年10月22日参加学校组织的备课组长教研组长等一行70余人一起去洋思中学学习活动。这次学习让我真正的零距离的接触......

    洋思心得

    学习“洋思教学模式”心得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 ” 这是洋思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洋思人不仅长期坚持下来了,而且不断进行完善和发展,这种模式看似简单,有效运用不易,长期坚持更不易......

    学思洋思中学心得

    2011-2012学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解放思想大讨论 东丰四中 王会良 我在这里就学习洋思中学课改经验见解和大家共同交流分享,本人才疏学浅,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俗话说......

    学习洋思心得

    转变观念 创新教学方式 促进新课改发展 --学习洋思经验心得体会 朝那中小于宏亮 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已有近三年的时间了,自己通过了解洋思中学先进的教学理念,感触颇深,洋思教......

    杨洋:培训心得范文

    培训心得 济南历城区供电公司 杨洋 2011年9月5日至9日为配电线路实习阶段,在陈老师带领下,我们不仅认识了许多线路用具、知道了它们的用法而且掌握了爬杆的技巧,可谓真真实实的......

    课程设计心得刘洋

    课程设计心得 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112班2011211199刘洋 随着八月二十四号的来临,新的学期渐渐拉开帷幕,我们也开始了新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

    学洋思心得 Word 文档

    “洋”为我用 —_学习洋思心得 林秋玉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您们好,今天在这儿与您们一起分享去洋思中学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当之处还请大家谅解。 出发之前,我就听说过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