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产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表
文化产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盖章)20年
一、企业基本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 主要业务活动:1;2单位详细地址:行业代码:□□□□(由统计部门填报)邮政编码:□□□□□□ 登记注册类型:□□□ 联系电话:
二、企业财务情况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
指标解释:
营业收入 指企业(单位)在报告期内从事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转让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总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报。
主营业务收入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未设置该科目,则以营业收入发生额代替填报。
主营业务成本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未设置该科目,则以营业成本发生额代替填报。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未设置该项以营业税金及附加代替填报。
营业费、管理费、财务费合计 指企业报告期内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的合计。营业费 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管理费 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董事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报。
财务费 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已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税金 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本指标根据“管理费用”科目中相关项目归纳填报。
利息净支出 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明细资料”中的利息支出项目填报。
营业利润 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即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本指标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同样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直接填报。
利润总额 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收入扣除各种耗费后的盈余,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内实现的亏盈总额,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会计“利润表”中的对应指标的本期累计数填报。
应付工资总额、应付福利费总额 根据会计“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科目的本年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
保险费 指企业向社会保障部门和保险公司为本单位职工支付的各类保险的费用。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等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报。
固定资产原价 指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资产负债表附表”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报。
本年折旧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报。
资产总计 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的期末数填报。
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
单位名称:(盖章)20年
一、单位基本情况
组织机构代码□□□□□□□□-□ 主要业务活动:1;2单位详细地址:行 业代码:□□□□(由统计部门填报)邮政编码:□□□□□□ 登记注册类型:□□□
联系电话:隶 属 关 系 :□□
二、单位财务情况
单位负责人:填表人:电话:报出日期:年月日
指标解释:
本年收入合计 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
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项目填报。
财政拨款 指单位本年度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财政拨款”项目填报。
事业收入 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收入支出总表”中的“事业收入”项目填报。
经营收入 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填报。
本年支出合计 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和损失等支出情况。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支出合计”项目填报。
工资福利支出 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商品和服务支出 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暧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取暖费(降温费)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劳务费 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差旅费 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出国费 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国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工会经费 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边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福利费 指单位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的对应项填报。
抚恤金 抚恤金指按规定支付给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生活补助 生活补助指按规定支付给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家属生
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救济费 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费以及救助支出等。实物形式的救济也在此科目反映。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助学金 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退职(役)费 指行政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官、军队无军籍退职职工、运动员的退职补助,一次性支付给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的退役费,按月支付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经营支出 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支出”项目填报。
经营税金 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填列。
固定资产原值 指填表机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年(期)末数填列。
第二篇:文化产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表指标解释
文化产业企业财务状况调查表指标解释
A1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A2 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A3 行政区划代码:根据单位所在省、地、县填写,前4位码为1502,后两位码,东河02,昆区03,青山04,石拐05,白云06,土右21,固阳22,达茂23,高新区99填写。
A4 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本单位的一至两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A5 行业代码: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说明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1、固定资产原价:指企业在购置、自行建造、安装、改建、扩建、技术改造某项固定资产时所支出的全部支出总额。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根据“资产负债表附表”中的“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期末数填列。
2、固定资产折旧:指对固定资产由于磨损和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去的那一部分价值的补偿。一般根据固定资产原价(选用双倍余额递减法计提折旧的企业,为固定资产帐面净值)和确定的折旧率计算。“累计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末提取的历年固定资产折旧累计数。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累计折旧”项的年末数填列。
3、“本年折旧”: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提取的固定资产折旧合计数。根据会计核算中《资产减值准备、投资及固定资产情况表》内“当年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总额”项本年增加数填列。
4、资产总计(企业):指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各种财产、债权和其他权利。资产按其流动性(即资产的变现能力和支付能力)划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和其他资产。根据企业会计“资产负债表”中“资产总计”项目的期末数填写。
5、营业收入合计: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
6、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此项目应根据相关行业的“产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收入”、“主营业务收入”、“营业收入”、“经营收入”、“工程结算收入”等科目发生额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未设置该科目,则以营业收入发生额代替填列。
7、营业成本:指企业经营活动发生的实际成本。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计算填列。
8、营业税金及附加: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教育费附加。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列。
9、主营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实现的利润。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本年累计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未设置该科目,则以营业利润发生额代替填列。
10、其他业务利润:指企业经营除主要业务以外的其它业务实现的利润。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如果未设置该科目,则在此处填0。
11、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合计:指企业报告期内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三项费用的合计。营业费用:指企业在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对应项目的“本年累计数”填列。管理费用: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和企业的董事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根据“利润表”中“管理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财务费用:指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净支出、汇兑净损失(已减汇兑收益)、以及相关的手续费等,根据会计“利润表”中“财务费用”项的“本年累计数”填列。
12、税金:指企业按照规定从管理费用中支付的房产税、印花税、车船使用税和土地使用税。本指标根据“管理费用”科目中相关项目归纳填列。
13、利息支出:指企业短期借款利息、长期借款利息、应付票据利息、票据贴现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长期应付引进国外设备款利息等利息支出(除资本化的利息外)减去银行存款等的利息收入后的净额。根据会计“财务费用明细资料”中的利息支出项目填列。
14、营业利润: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利润,即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加上其他业务利润,减去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后的金额。本指标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填列。执行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同样根据会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的“本年累计数”直接填列。
15、利润总额:指企业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包括营业利润、补贴收入、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根据企业财务“利润表”中对应指标直接填列。
16、职工工资和福利费:职工工资和福利费包括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福利费两部分,是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服务而给予的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其中:工资总额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劳动报酬,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它反映企业报告期内累计应付的工资总额。工资总额根据企业会计核算中“应付工资”科目的本期贷方累计发生额填列。职工福利费:指企业在报告期内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开支的各项福利支出,包括企业为职工提存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补充医疗保险费,以及从成本费用中列支的集体福利补贴、职工生活困难补助、房租补贴、上下班交通补贴、冬季取暖费,以及按规定发生其他职工福利支出,它反映企业在报告期实际发生的各项福利费用。职工福利费根据企业会计成本和费用科目中的相关项目归纳计算填列。
17、年末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年末实有人员数。期末从业人员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但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18、本年应交增值税:指企业按税法规定,从事货物销售或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等增加货物价值的活动本期应交纳的税金。指企业在报告期应交增值税额。计算公式为: 本年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减免税款+出口退税
根据企业会计“应交增值税明细表”计算填列。
19、工业总产值(工业企业):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它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
第三篇: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指标解释
文化产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状况调查表指标解释
A1 组织机构代码: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GB11714-1997),由组织机构代码登记主管部门给每个企业、事业单位、机关、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等单位颁发的在全国范围内唯一的、始终不变的法定代码。尚未领到法定代码或不属于法定代码赋码范围的单位,一律由各级统计部门从临时码段中赋予代码。
A2 单位名称:指经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使用的单位全称。企业的详细名称按工商部门登记的名称填写;行政、事业单位的详细名称按编制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的详细名称按民政部门登记、批准的名称填写。填写时要求使用规范化汉字全称,与单位公章所使用的名称完全一致。
A3 行政区划代码:根据单位所在省、地、县填写,前4位码为1502,后两位码按东河02,昆区03,青山04,石拐05,白云06,土右21,固阳22,达茂23,高新区99填写。A4 主要业务活动:具体填写本单位的一至两种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并按其重要程度或总产值所占比重,从大到小顺序排列。
A5 行业代码:根据各单位填写的主要业务活动(或主要产品名称),对照《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说明填写行业小类代码。
1、固定资产原价:指填表机构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原来物质形态的资产。包括房屋和建筑物、专用设备、一般设备、文物和陈列品、图书、其他固定资产等。该指标根据会计“资产负债表”中“固定资产原值”年(期)末数填列。
2、本年收入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从各种渠道获得的收入,包括财政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收入合计”项目填报。
3、财政拨款:指单位本实际收到的本级财政拨款,含一般预算拨款和基金预算拨款。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财政拨款”项目填报。
4、事业收入:指事业单位开展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收入支出总表”中的“事业收入”项目填报。
5、经营收入:填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取得的收入。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收入”项目填报。
6、本年支出合计:指行政事业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各项资产耗费和损失等支出情况。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本年支出合计”项目填报。
7、工资福利支出:指单位支付给在职职工和临时聘用人员的各类劳动报酬,以及为上述人员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等。具体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社会保障缴费和上述未包括的人员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工资福利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8、商品和服务支出:指单位在开展业务活动中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支出。具体包括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邮电费、取暖费、交通费、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招待费、福利费、劳务费、就业补助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专用材料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专用设备购置费、交通工具购置费、图书资料购置费及上述科目未包括的日常公用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9、取暖费(降温费):指单位取暖用燃料费、热力费、炉具购置费、锅炉临时工工资、节煤奖以及由单位统一支付的在职职工和离退休人员宿舍取暖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0、劳务费:指支付给单位和个人的劳务费用,如翻译费、咨询费、手续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1、差旅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差的住宿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干部及大中专学生调遣费,调干家属旅费补助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2、出国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出国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等支出。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3、工会经费:指按职工工资总额(扣除按规定标准发放的住房补贴)的2%计提并拨交给工会使用的经费。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4、福利费:指单位按国家规定提取的福利费。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商品和服务支出”的对应项填报。
15、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指政府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离休费、退休费、退职(役)费、抚恤和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助学金和其他未包括在上述科目的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 的对应项填报。
16、抚恤金:抚恤金指按规定支付给烈士家属、牺牲病故人员家属的一次性和定期抚恤金,革命残疾人员的抚恤金,离退休人员等其他人员的各项抚恤金。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7、生活补助:生活补助指按规定支付给优抚对象、退伍军人的生活补助费,行政事业单位职工和家属生活补助,因公负伤等住院治疗、住疗养院期间的伙食补助费,长期赡养人员补助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8、救济费:反映按规定开支的城乡贫困人员、灾民、归侨、外侨及其他人员的生活救济费,包括城市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随同资源枯竭矿山破产但未参加养老保险统筹的矿山所属集体企业退休人员按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发放的生活费,农村五保供养对象、贫困户、麻风病人的生活救济费,精简退职老弱残职工救济费,福利、救助机构发生的收养费以及救助支出等。实物形式的救济也在此科目反映。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19、助学金:指支付给各类学校学生助学金、奖学金、学生贷款贴息、出国留学(实习)人员生活费,青少年业余体校学员伙食补助费和生活费补贴,以及按协议由我方负担或享受我方奖学金的来华留学生、进修生生活费等。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20、退职(役)费:指行政事业单位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或军官、军队无军籍退职职工、运动员的退职补助,一次性支付给军官、文职干部、士官、义务兵的退役费,按月支付给自主择业的军队转业干部的退役金。根据“支出决算明细表”中的“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的对应项填报。
21、经营支出:填列行政事业单位在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发生的支出。根据行政事业单位收入支出决算总表中的“经营支出”项目填报。
22、经营税金:指事业单位提供劳务或销售产品应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填列。
23、资产总计(行政事业):指行政事业单位占有或者使用的,能以货币计量的经济资源。包括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债权和其他权利。取自资产负债表中的资产合计年末数。
24、年末从业人员:指在本单位工作并取得劳动报酬或收入的年末实有人员数。期末从业人员包括在各单位工作的外方人员和港澳台方人员、兼职人员、再就业的离退休人员、借用的外单位人员和第二职业者。但不包括离开本单位仍保留劳动关系的职工。
第四篇:企业财务状况分析
企业没有健全的企业内部牵制制度、内部审计制度,以及财务审批权限和签字制度。虽然有内部审计部门,但内部审计缺乏独立性。另一方面,企业管理者基于其自身的原因,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导致在财务内部控制方面比较比较薄弱,资金的监控也不严格。其主要原因为:
1.缺乏专业会计人员
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存在很大的不足,它们没有财务方面的专业管理人才,因而财务管理技能较低。企业管理权集中于为数较少的创业者身上,而且对于私人资金同企业资金之间的处理界线比较模糊,而这些管理者没有良好地掌握资金管理技能,企业资金的管理基本上凭经验进行。另外,还存在着企业所有者不信任族亲以及朋友之外的管理人员,这就不利于对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吸引与保留。再者,在资金管理方面,企业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会计核算太过简单,不满足核算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最终导致会计提供出的信息无法实现正确和及时的资金监控和决策。
2.缺乏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这一风险一方面是由企业自身的资金结构的不合理性所造成的,另一方面也与企业向银行贷款抵押短期贷款数目过大有关,而财务管理的关键就在于资金管理,企业的生存发展,不是由短期内的利润所决定的,而是取决于有没有充足的现金来支持各种支出。资金的短缺,难免会造成企业的倒闭,因此,风险预警机制的建立与健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资金不足现象的突然发生。
第五篇:企业财务状况说明书
2010财务状况说明书
一、企业基本情况:
我XX有限公司,具有一般纳税人资格,公司于2007年8月30日经中山市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登记成立。公司经营所在XX市XX,法人代表是XX,经营范围包括:加工、销售:五金制品。
二、主要会计制度:
我公司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会计制度》及其补充规定,采用公历年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为一个会计,存货的增减按实际成本计价,低值易耗品在领用时采用一次摊销法进行摊销,递延资产按实际发生的价值入帐。
三、企业的财务状况及其分析:
截止2010年12月31日止,公司的资产总额为5398892.18,其中:流动资产4704306.43,固定资产净值671664.6元,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3695436.15元,应收帐款81515.81元,存货889166.84元,本年新增固定资产2871789.5元,本年计提折旧59930.25元:公司负债总额5321763.71,全部属流动负债,其中:应付帐款3106606.89元,其他应付款1439219。
四、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其分析:
截止2008年12月31日止,公司全年实现销售收入9109608.46元,出口收入为8865448.21,本年销售成本为8346258.74元,本年营业费用为256853.40元,本年管理费用为399419.79元,本年财务费用为199297.96元,本年的净利润为-117428.38元,可以看出经济效益不景气,主要原因是公司的费用太大,由于受市场影响,原材料的价格有所提高,产成品出口价又无法提升,材料市场竞争大等原因。
通过以上对2009财务状况以及各指标的分析,在新的一年里,公司可将针对上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一步开拓市场,扩大销售;特别是对成本实行从采购、生产到销售这一全过程的监控,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和费用,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XX有限公司
2010年0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