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热点时评:收费站谢幕能否开启“通达时代”
收费站谢幕能否开启“通达时代”18公里,23年。上世纪80年代耗时4年修建起的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今年元旦又成为国内首条提前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
23年,比起沪嘉高速原定收费期限缩短了两年。这条连接上海城区与郊区嘉定的高速公路,原本5元的过路费在上海这座城市并不算高,但竟有开车族特意在不收费的第一时间驶去,只为感受一下收费“0元”的过关快感——“特别爽、特别棒”。
不只是沪嘉高速。2011年,全国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新年伊始,不少地方还宣布,取消或降低城市路桥通行费。比如浙江,61个公路收费站点停止代收杭州、宁波等省内7座大中城市的道路通行费。比如江苏,省内联网高速公路一类客货车的最低收费标准也即将从15元降为5元。
这些改变,从2011年夏天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就已开始。目前,虽然还有公众对巨额公路收费的依据和使用情况追问诘责,但清理公路收费,毕竟有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成果。
减免公路收费,要算的绝不只是减少企业负担、降低经济成本的账,它也是一条通达民心的“高速公路”。对单车单程,减免5元10元的物质收益可能有限,但这种畅通给人带来享有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人感”,是更应珍视、也更为重要的心理感受。实际上,当沪嘉高速取消收费后出现车流量激增、局部拥堵的“烦恼”时,公众更看重的,依然是“取消”释放的信号。还路于民、让利于民的努力,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可以让人们燃起更多欣悦与期待。
然而,仅一条沪嘉高速取消收费是不够的。在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公路的收费管理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经依法批准后,“可收取车辆通行费”。客观地说,在资金缺口和发展压力的矛盾之下,政府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公路,仍是难以避免的建设“路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我国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功不可没,从根本上改善了交通条件。但收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有简单化甚至异化的地方,特别是那些秘不示人的收费标准、永不过期的收费期限、名目繁多的收费种类,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与不满。
2012年,道路或许还将继续拥堵,但这些减免、撤销收费的消息,这样一批收费站的谢幕,无疑可以让人们少一些堵心,让中国社会前进的车轮多一点欢快。说到底,拆除隔离、降低门槛,少设人为的关卡与盘索,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经济运行的血脉流通更通达、更自然,让百姓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才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第二篇:2012年01月04日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收费站谢幕能否开启“通达时代”
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公众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18公里,23年。上世纪80年代耗时4年修建起的国内首条高速公路——沪嘉高速,今年元旦又成为国内首条提前停止收费的高速公路。
23年,比起沪嘉高速原定收费期限缩短了两年。这条连接上海城区与郊区嘉定的高速公路,原本5元的过路费在上海这座城市并不算高,但竟有开车族特意在不收费的第一时间驶去,只为感受一下收费“0元”的过关快感——“特别爽、特别棒”。
不只是沪嘉高速。2011年,全国18个省市取消了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撤销收费站1892个。新年伊始,不少地方还宣布,取消或降低城市路桥通行费。比如浙江,61个公路收费站点停止代收杭州、宁波等省内7座大中城市的道路通行费。比如江苏,省内联网高速公路一类客货车的最低收费标准也即将从15元降为5元。
这些改变,从2011年夏天的全国收费公路专项清理行动就已开始。目前,虽然还有公众对巨额公路收费的依据和使用情况追问诘责,但清理公路收费,毕竟有了实实在在的阶段成果。
减免公路收费,要算的绝不只是减少企业负担、降低经济成本的账,它也是一条通达民心的“高速公路”。对单车单程,减免5元10元的物质收益可能有限,但这种畅通给人带来享有公共产品、享受公共服务的“主人感”,是更应珍视、也更为重要的心理感受。实际上,当沪嘉高速取消收费后出现车流量激增、局部拥堵的“烦恼”时,公众更看重的,依然是“取消”释放的信号。还路于民、让利于民的努力,哪怕只是一小步,也可以让人们燃起更多欣悦与期待。
然而,仅一条沪嘉高速取消收费是不够的。在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二的中国,公路的收费管理现状还不能令人满意。《收费公路管理条例》规定,政府还贷公路和经营性公路,经依法批准后,“可收取车辆通行费”。客观地说,在资金缺口和发展压力的矛盾之下,政府利用贷款或者向企业、个人有偿集资建设公路,仍是难以避免的建设“路径”。“贷款修路,收费还贷”政策对我国公路建设的突飞猛进功不可没,从根本上改善了交通条件。但收费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还有简单化甚至异化的地方,特别是那些秘不示人的收费标准、永不过期的收费期限、名目繁多的收费种类,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与不满。
2012年,道路或许还将继续拥堵,但这些减免、撤销收费的消息,这样一批收费站的谢幕,无疑可以让人们少一些堵心,让中国社会前进的车轮多一点欢快。说到底,拆除隔离、降低门槛,少设人为的关卡与盘索,让道路更宽敞、更便捷,让经济运行的血脉流通更通达、更自然,让百姓日子更滋润、更顺畅,才是发展与建设最重要的目标
第三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
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调任带走
车,留下了什么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我挥一挥衣袖,只带走一辆公车。诗里描述的是湖北广水,该市的官员上调,将单位的车也一起顺走了。迄今为止,已有28辆公车离广水而去。这令当地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强烈不满。
说顺,这词似乎不太准确,官员带车走,不是小偷小摸般的顺,而是光明正大、理所当然之事,至少在广水已经成了惯例。君不见广水有部分官员在知道自己要调走后,专门在临走前买好新车,以备他们带走。事前有准备,事后不理会,看来广水的官员早已对此驾轻就熟。
带走一辆公车就像带走一篮水果般轻松、随便,这车到底姓公还是姓私?给官员配车说起来是为了方便开展工作,可是现在看起来却成了工作的阻碍,你要没车,人家就无法工作了,所以官大官小,人手一车,用得多了,用得久了,官员们看来是对车子产生了私人感情,人走了,也想把车带上。可惜你的私人感情再浓厚,这车还是姓公啊。官员的另一种称呼叫公仆,供你使用的车叫公车,是用纳税人的钱买的,是为了你服务民众用的。这道理我们的官员不是不懂,只不过在缺乏监督与制约的公车制度下,装傻充愣成了他们的一致选择。你看,广水的官员在临走前这么短的时间内,尚能说买新车就买新车,这纳税人的钱花起来跟他家的有啥两样?
这样带车走不是没有意见。相反,意见大得很。2007年,时任广水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局长的肖诗兵调往随州任职。临走前,他透出风说,会把乘坐的小车带走。一些民警拦在车前,要求司机将车开回公安局大院,不得离开。随后,为防止这辆车逃离,几个人专门将车胎气当众放掉。不过,这辆车最后还是被带走了。一位原广水市检察院检察长准备带车走时,也遇到了类似情况。检察院职工将大门锁住,不让车走。最后经过调解,车还是被开走了。带车走容易,拦下车何其难哪!广水人大的5位常委愤怒了,2009年11月,五名人大官员,联名提交了《关于要求清理并追回调出领导干部所带小轿车的议案》。几经周折之下,追车议案被列入议事日程,形成决议后成立了专门的追车小组。可是追车也难!追了数月,28辆车只追回8辆,剩下的20辆没法追了。因为这些“车主”高升了,找上级领导追车,“会得罪很多人”。到底难在何处?难在上面的压力,难在政府官员的说情。被调到随州的前广水纪委书记邓凯对记者表示,从没有人找他要车,“如果找我要我不还,那是我耍无赖,关键是根本没人找我要过车。”纪委书记都是这种觉悟,其他人可想而知,向这些上级领导追车的难度也就不难想象了。
离开时带走车,到了新单位又配一辆车,于是带走的车就这样名正言顺地成了私车。广水市人大财经委主任马国庆说,据他所了解,有部分将车带走的官员,将车给了亲戚用。广水市政府称,一开始是为照顾被抽调官员的情绪,才允许他们带车走的。官员的情绪要照顾,那谁来照顾民众的情绪呢?他们不会意识到,他们带走了车,却留下了浑浊的“官声”。
第四篇:2018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铁标语能否开启阅读行动?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地铁标语能否开启阅读行动?
“读书就像买包包,把书架塞满才安心”、“读书有三好,有品,经撩,笑点高”„„7月10日一早,微博热搜第六位就是“郑州地铁标语火了”。不少媒体都在转发这组郑州地铁标语。标语的内容主要是以网络化、接地气的语言,倡议大家多读书。据悉,这组标语是某企业的文案。
|中公分析* 懂得这么多必须阅读的道理,却依然没有好好阅读。这恐怕是时下社会中,不少人共同的阅读困境。这也能够解释,为何有这么多人爱看有关阅读的鸡汤、公号,但我们社会的阅读率却仍旧低下。某种程度上,对这几条接地气的读书标语的追捧,也是在弥补一部分人对于阅读类鸡汤的需要。而它们的走红,或也恰恰衬托出,我们社会的阅读氛围确实还不够好。所以,也才会有对读书鸡汤的刚需。
读书标语,能够吸引人的关注,其本身的目的其实就似乎已经达到,至于能否真的让一部分人加入到阅读者的行列中来,这或从来就不是一些读书标语的任务。事实上,从统一的读书日,到各种书店、与阅读相关的机构组织推出的读书节,当前社会中的阅读“仪式”其实已经不算少。问题是,阅读如何真正走进私人生活,成为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而不只是流于公共层面的“仪式感”。
包括这次引发关注的读书标语在内的,等等一系列阅读氛围和仪式的营造,正成为一种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的“景观”,或是我们在倡导阅读时所面临的最大尴尬。它们或许满足了社会中相当一部分人对于阅读的“乡愁”,却未必能够据此形成真正的社会阅读氛围。这是在对读书标语看似热闹的围观中,应该洞见的阅读真相。而对接地气读书标语的最好夸赞与回赠,只能是由此走近阅读。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抬高一个社会的阅读阈值,或个人的阅读水位?这个问题过于复杂,也因人而异,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唯有行动。这种行动,在私人层面是真正开启有效的阅读;在公共层面,是真正展示对阅读、对智识的尊重。当一个社会有着成熟的阅读品质与氛围,其实便无需读书
以上就是关于近期福建事业单位面试时政热点相关内容,希望对各位考生的面试备考有所帮助,预祝大家都能金榜题名。
第五篇:2012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时评2
热点时评:地方接力晒“三公”背景材料
来自北京市审计局的消息称,8月15日,北京44个已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决算的政府部门将在各自官方网站上公开2010年部门财政决算信息,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公”经费包含其中。按照要求,44个部门信息将在一天内同时公开,公布的截止时间是当天晚上。专家评论
作为第一个跟进公开“三公”支出的地方,北京的做法确有不少亮点。比如,相比之前某些单位公布的拖拖拉拉,北京44个部门被要求在同一天内公开预算,无疑更便于对比和监督;作为财政预算编制牵头单位和预算执行审计单位,市财政局和市审计局也同时公布各自花费账目;从已公开的财政局等部门的信息看,在“三公”经费及其说明中,包含了“三公”经费的统计口径、各项支出构成等信息,以及出国人员每人次花费、平均每辆公车的运行费用等可供比较的数据。
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推进权利公开运行。在中央部门公开“三公”经费之际,人们已经在期待地方能够接棒跟进。事实上,地方公开“三公”经费,难度和复杂性要大得多。中央部门经费来源相对简单,以财政拨款为主,各项支出也更容易弄清楚,公布与否更多是决心和信心的问题。而各级地方政府,资金预算外运行还比较常见,“三公”支出数量更庞大更复杂,公私不分、化公为私等现象更为多见,要弄清楚“三公”经费的状况,并敢于公开、接受检验,其意义不容小觑。不仅可以提高地方财政透明度,更可以以此为抓手,推进权力公开运行,接受人民的监督。
地方财政公开是大势所趋。北京的行动表明,财政透明和预算公开的门既然已经打开,就没有回头路可走,公开已是大势所趋,公众对公开信息质量也有新的期待。靠拖延、观望,已不是办法,反而越早公开越容易赢得主动。只有各级地方政府跟进,公开的信息越来越详细,众说纷纭的“三公”经费总数,才能真正呈现,不会变成“竞猜”。如此,缩减行政开支、监督权力运行才有更好的基础。
健全财政公开制度,形成良性循环。随着地方的跟进,对预算公开的要求越来越高。从上来说,要通过预算法的修订和相关制度建设,为预算公开定规矩,在公开时限、统计口径、问题回应、预算修订等方面,都需要统一的安排。从下来说,需要各地通过预算公开竞赛,形成良性循环,不断提升预算公开的质量。
财政透明和预算公开没有回头路可走,公众对公开信息质量也有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