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摩擦案例分析
随着经济进一步全球化,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同时,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利益不一致所到时的贸易摩擦也从未间断。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贸易额的增大,使得我国进入贸易摩擦的高峰期。伴随着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经济的新亮点,尤其是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摩擦频繁发生,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这已经是成为我国对外开放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为保证中国外贸出口的持续发展,必须在深入研究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特点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对策。以下是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一案例
第二篇:中国对外贸易概论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我国国有外贸企业改革相对滞后,大多数国有外贸企业资本结构仍基本是国有独资从而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的情况下,浙江省的杭州、宁波等市在国有外贸企业产权结构方面大胆改革。如宁波市在对中小外贸企业的股份制改革中允许全体职工持股比例可达50-70%,个人可持股比例不超过30%,国家控股30%,结果原先想跳槽的业务员大量回流,外资企业效益明显好转。改制后的外贸员工主动压缩办公场所的面积,想尽办法降本增效。一家外贸公司在改制半年内就能扭亏为盈,获利400万元。宁波市的外贸企业活力普遍被激发,企业管理加强,成本得以控制,支出费用减少,销售收入增加,资产负债率下降。浙江省的一些省级外贸企业也在这方面进行着尝试。如浙江省轻工业进出口公司早在1997年就对所属4家子公司进行多元化投资主体的产权改革,这些公司中国有股一般占到60%,职工持股占到10%,其余股份由经营者和优秀外销员持有。
讨论:根据以上案例所述内容,简要分析入世之后我国外贸企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方向。
第三篇: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2010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摘要:2010年,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我国货物贸易总量的急剧下滑,近年来我国货物贸易持续大幅增长、顺差不断扩大的势头有所减缓,未来我国货物贸易发展必将面临调整。本文试从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等五方面分析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形势。
关键字:中国对外贸易、贸易总额、贸易增长速度、贸易地理结构、贸易商品结构、贸易方式
一、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和增长速度来看:进出口强劲增长,恢复程度好于预期 世界经济持续向好的方面发展,国际市场需求求逐步恢复,国内需求增长强劲。2010年1-6月我国外贸进出口增长的情况好于预期。据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实现13548.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3.1%,比2008年同期增长9.6%。其中进口6497.9亿美元,同比增长52.7%,比2008年同期增长14.2%;出口7050.9亿美元,同比增长35.2%,比2008年同期增长5.7%。而且6月份当月出口值及进出口总值均创历史新高。从数据可见,我国当前进出口水平已经恢复至国际金融危机前的水平。由于进口增长速度快于出口,贸易顺差明显缩小,对外贸易进一步向平衡状态趋近。
表12001-2010年1-9月中国进出口总体情况
金额单位:亿美元
二、从中国对外贸易地理结构来看:对新兴国家出口份额增加,贸易多元化战略稳步推进;主要贸易伙伴地位稳定,对外贸易地理方向仍十分集中
我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包括欧盟、美国、日本、东盟和其他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员等国家和地区。这些主要贸易伙伴虽然在数量上比较有限,但是在中国的对外贸易当中占据的主要的地位,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在与主要贸易伙伴的双边贸易中,尽管欧盟、美国、日本仍然为我国前三位主要贸易伙伴国,但是与此同时我国与东盟、印度、巴西的贸易往来越发密切,对新兴经济体进出口的比重提高。2010年1-6月,中国对东盟、南非、俄罗斯、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出口加快,同比增速在45.4%一103.7%之间,明显高于出口平均增速;对这四个国家与地区的出口额占出口总值的比重分别提高到9.2%、0.7%,1.7%和1.5%,比2009年分别增加O.
4、0.
1、O.2和0.3个百分点。与之形成对比的是,由于中国对美国、日本出口增速低于平均增速7.9-10个百分点,导致对美、日出口的比重下滑,分别降至17.7%和7.8%。而近十年里中国对美.日出口的占比最高年份曾分别达到21.5%,16.9%。从数据可见,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贸易多元化战略落实较好,对新兴经济体出口的比重提高,对美国等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依赖程度正在下降。
但是,不可否认,中国国主要贸易伙伴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仍然很大。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对外贸易贸易总值迅猛增长,相较于2002年,2010年同比增幅达到283.6%,这其中主要贸易伙伴的贡献十分明显。虽然,随着中国贸易版图的逐步扩大,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逐年下降,使得中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有分散化的趋势。但是,目前的状况是仍然十分的集中,中国十大贸易伙伴的进出口值占进出口总值的比例仍然有八成之多。
从近几年的对外贸易额来看,我国主要贸易伙伴的地位基本稳定,这些主要贸易伙伴一方面吸收了我国大部分的出口商品,另一方面也向我国提供了大部分的进口商品,与我国建立了紧密的和稳定的长期贸易联系。
表22010年1-9月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
三、从中国对外贸易商品结构来看:主要商品贸易额增加,整体形势继续向好,但依旧存在许多问题
由于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投资与消费有所回暖,全球企业普遍处于继续回补库存的阶段。与此同时,国内需求的持续增长推动大宗商品进口呈现量价齐升的走势。在进口的主要商品中,资源型产品与机电产品大幅增长。2010年l-6月,铁矿砂进口33.1亿吨、增长4.1%,进口额225.4亿美元、增长53%;原油进口1.2亿吨、增长30.2%,进口额313.5亿美元、增长113.1%;机电产品进口3026.4亿美元、增长45.5%,其中汽车进口38.7万辆、增长1.7倍。在出口商品中,机电产品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出口额4170亿美元,增长35.9%,高出同期总体出口增速0.7个百分点,占同期我国出口总值的59.1%。存在的问题:
(一)出口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
近10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逐年增加,出口竞争力持续增强。尽管如此,许多所谓高新技术产业仅从事一些产品的来料加工和装配,以研究、开发和生产为特征的产业格局尚未形成,竞争力很弱。总之,我国国际竞争力格局依然显现劳动密集型商品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商品弱得态势。这种态势给我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不良的影响。首先,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条件持续恶化。我国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和收入弹性较低,随着这类商品大亮涌入国际市场,在市场容量一定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下跌。而且,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以价格竞争为主要手段,为争夺出口市
场,对外竞相压价成交,以非正常低价甚至是超低价出口,导致自身受到损失。其次,我国廉价的劳动密集型商品大量进入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导致我国与欧美的贸易摩擦增加,甚至与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愈演愈烈。
(二)关键技术设备,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
虽然我国工业制造业产量增长很快,有些产品产量世界第一,但在全球制造业链条中还徘徊在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业,附加值低,技术含量低,中高技术制造业所占比重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在我国第一大类出口产品—机电产品中,是以劳动密集型外商委托加工组装产品为主,普遍未掌握核心技术。在计算机、通信设备乃至彩电、空调、微波炉等主要产品生产领域都没有掌握核心技术,从软件、材料、元器件、集成电路、专用设备到最总产品,关键部分大多数依赖进口。出口位居世界第一的纺织服装,也是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缺少世界名牌。
(三)战略资源的进口依赖度显著提高
我国人均自然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进入基础设施大规模建设和重工业快速发展时期,国内经济对能源和矿产品的需求急剧增加,战略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首先,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石油进口依存度从1995年的7.6%提高到目前的35%左右。到2020年,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将近60%。国际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及大国间的利益争夺,将极大地影响我国以后的经济发展,乃至国际经济安全。
表3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金额单位:亿美元
四、从中国对外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增长快于加工贸易,民营企业增长强劲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分为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5191.3亿美元,同比增长37.2%;进口5555.4亿美元,增长45.4%。加工贸易出口5316.4亿美元,增长30.1%;进口3059.8亿美元,增长36.4%。在各类外贸经营主体中,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规模仍然居首位,前三季度出口同比增长31.6%,进口增长39.8%,分别占出口和进口总额的54.4%和53.0%。国有企业出口增长25.5%,进口增长40.0%,分别占总额的15.2%和18.3%。以民营企业为主的其他企业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表现出较强的活力和竞争力,出口增长43.7%,进口增长54.6%,分别占总额的30.3%和18.7%,比上年同期提高2.0和1.5个百分点。
表四2010年1-9月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情况
第四篇: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分析
对外贸易政策有自由与保护之分,纵观各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历史,基本上都经历了由保护到自由再到保护的过程。中国外贸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也始自保护贸易政策。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际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中国对外贸易政策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特点,理论依据也在不断地更新,具体的贸易措施在不断改进和完善,对外贸易的国别和区域政策开始逐渐得到重视。
进入2010年,从一季度进出口形势来看,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继续好转。同时也要看到,一季度对外贸易出现较大幅度回升,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去年基数较低,由于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曲折,各种积极变化和不利因素同时存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仍然面临着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素。
首先,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当前,世界经济缓慢复苏的态势更加明显。美国近期公布的经济数据表明,受政府刺激经济措施影响,私人投资正在恢复,居民消费温和增长,进出口持续扩大。欧盟和日本经济进一步向好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经济有望出现较强劲的回升。IMF最新预测将2010年世界经济增长从3.9%上调为4.2%。但是,世界经济持续全面回升还面临不少困难,复苏进程仍存在很多变数。一是无就业复苏的可持续性有待观察。2月份欧元区失业率升至10%,创1998年8月份以来的最高。美国2月份开工率为72.7%,比近30年平均水平低8个百分点。失业劳动力和闲置资本重新跨部门配置需要较长时间,必然制约消费和投资需求。二是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还在发展,主要经济体财政赤字率继续攀升,其他一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的地区可能受到波及。三是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日趋明显。主要发达国家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如金融体系制度性风险和监管不力问题还没有解决,不良资产短期内难以根本消化掉。各国宏观政策在时机选择和力度把握上面临不少掣肘,新兴市场国家资产价格泡沫风险加剧。
其次,国际市场需求回暖,但动力不足、保护主义加剧。
在融资条件改善、投资和消费回升以及补库存需要刺激下,今年以来国际贸易迅速恢复。趋于活跃的贸易商品已经从初级产品、非耐用消费品延伸至耐用消费品和投资类产品。未来一段时间世界经济继续缓慢复苏,将会进一步推动全球贸易的增长。WTO预计,2010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9.5%。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存在着整体或局部不确定性,在失业率居高不下、居民收入前景不明朗、产能过剩仍较普遍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需求出现全面持续大幅回升的动力不足,企业库存正常化对需求拉动的效应也会逐步减弱。一些国家和地区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针对中国的贸易摩擦形势更加严峻。今年一季度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19起,涉案金额11.9亿美元,同比增长93.5%。与低碳经济相关联的技术贸易壁垒趋于增多。
第三,企业经营环境总体改善,但成本上涨等压力增加。
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和国际市场需求回暖,国内保持扩内需、调结构和稳外需各项政策措施相对稳定,效应将继续显现,进出口企业适应市场变化能力也在进一步增强。但是,随着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国内资源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加上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招工难等问题,企业面临国际竞争加剧和国内成本上升双重压力。主要货币汇率波动频繁,增加了企业汇兑风险。
第四,扩大内需可以带动进口,但增加进口仍面临许多制约。
2010年,中国将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努力保持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较快增长,稳定进口促进政策,将进一步拉动能源资源、技术装备、中间产品和消费品进口。但是,在流动性严重过剩、世界经济回暖、通胀预期上升的带动下,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可能继续呈上行态势,并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企业进口。同时,美欧等发达国家仍然实行不合理的出口管制
措施,直接制约中国企业进口,并影响到双边贸易平衡状况的改善。
总体上看,2010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环境继续改善,但也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因此,要继续落实好稳外需的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支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积极开拓新兴市场,保持出口回升向好势头。进一步稳定进口促进政策,敦促有关国家取消不合理的出口管制,引导企业合理增加进口。利用当前外贸回升的有利时机,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促进对外贸易转型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实现外贸又好又快发展。
第五篇:我国对外贸易摩擦成因与对策分析.doc聂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的成因与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 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以科技和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每个国家都致力于自身经济的发展。2011年是我国加入WTO的十周年,十年风雨,十年辉煌,十年风雨兼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同时也为各国投资者提供了广阔而稳定的市场,为世界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注入了活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进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成为贸易大国的同时,我国已经步入贸易摩擦的高发期,发达国家频繁对我国启动反倾销、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以及实行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出口贸易摩擦给我国对外贸易的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阻碍了我国对外贸易的正常发展和我从贸易大国不断向贸易强国进军的步伐。本文主要从贸易角度讨论了中国国际贸易摩擦的问题,对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我国贸易摩擦的具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来提高我国的贸易竞争力。
关键字: WTO;贸易摩擦;加剧原因;对策。
我国加入WTO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在此期间,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对外贸易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累计从2004年1万亿美元截止到2011年11月2日突破3万亿美元;另一方面,我国的出口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国际贸易摩擦是指相互联系的经济主体之间,在国际经济贸易活动中,为了某一特定的经济贸易利益导致的争端和纠纷。在WTO框架下,传统的贸易壁垒受到很大的限制,我国的一些主要贸易伙伴为保护国内市场,纷纷转向采用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和绿色贸易壁垒等更加隐蔽、更具歧视性的贸易保护手段,由此产生了与我国的双边或多边贸易摩擦。贸易摩擦已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发展的严重制约障碍,我们必须正视我国已进入贸易摩擦高峰期这一现实。
一.我国遭受对外贸易摩擦的具体表现
(一)我国出口贸易摩擦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涉案金额增加,由国外反倾销、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摩擦引起的贸易利益受损程度加剧。
2001年,成功加入WTO为中国的对外贸易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这10年中,中国以更加开放务实的姿态站在了世界贸易舞台,取得了令世人赞叹的奇迹——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贸易总量世界第一。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WTO这个大家庭中并非只有鲜花和掌声,各种挑战和危机也充斥在我们周围。其中,最为我们所关注的应属日益激烈的贸易摩擦。所谓贸易摩擦,主要分为四种形式,即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以及针对中国非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而设立的特保调查。2002~2010年,中国共遭受贸易摩擦814起。其中,反倾销调查542起,反补贴调查43起,保障措施145起,特保措施84起。中国已连续成为遭受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多的国家。可以说,贸易摩擦已经成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最大的“绊脚石”。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艰难曲折,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愈演愈烈。2009年中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为历年之最,案件数量超百起、案值约120亿美元,两者皆比前一年翻了一番。
近年来,由绿色贸易壁垒和技术性贸易壁垒所引起的贸易摩擦不断兴起,一方面,由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各国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和重视,人们的思维方式,消费行为和价值观念都发生了变化,注重生活质量、食品安全、营造绿色文明的新的价值观念;另一方面,随着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运行,随着关税不断降低,非关税壁垒受到更多的限制,传统的贸易壁垒的运用空间也越来越小。在此种情况下,发达国家为了其自身的利益,开始寻求新的贸易保护措施。绿色贸易壁垒应运而生,成为在各国发展最快的一种贸易壁垒。而我国由于各种原因由绿色贸易壁垒引起的贸易利益受损程度不断加剧,20世纪90年代开始,欧洲国家严禁进口含氟利昂冰箱,导致中国的冰箱出口由此下降了59%。
(二)与我国产生贸易摩擦的国别集中在发达国家并扩展到发展中国家,具有较强的连锁效应。
我国原来遭遇的贸易摩擦主要集中在与我国有密切经贸联系的美国、日本、欧盟、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与这些国家产生贸易摩擦的几率势必要高些,但是
根据WTO统计,1995—2003发展中国中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立案数量为226起,占中国所遭受反倾销立案总量的63.5%。
二.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加剧的原因
(一)理论根源
回顾整个国际贸易的发展历史,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即每一次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之时,就是贸易摩擦频繁爆发之际。因此,可以说,贸易保护主义理论就是贸易摩擦产生的理论根源。
(二)经济根源
1.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各项技术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程度不高,成为引发贸易摩擦的一个主要原因。
2.国家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独立的民族国家的存在,以及对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产生贸易摩擦的根本原因。
3.全球经济低速增长是国际贸易摩擦产生的另一个经济根源。
4.贸易摩擦是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过程中的一个必然产物。
三.为缓解贸易摩擦所采取的措施
(一)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尽管我国的外贸体制改革已经推进了多年,但与飞速发展的国际贸易大环境相比,仍有许多环节不太尽如人意。我们应加快完善外贸立法,建立比较完善的外贸法律体系,将外贸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发展的信贷政策。我国的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按照国家产业发展政策、技术政策、环保政策、能源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观,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包括市场信息发布,制定市场准入法规,实行生态和环境标准以及产品认证的等,引导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规范竞争秩序,严格市场准入条件,避免无序竞争和资源浪费。
(二)充分利用WTO规则,维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从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至今八年的发展实践表明,任何一个国家要想自主地立足国际市场,减少贸易摩擦对本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单纯依靠本国的政策法律规则,都是远远不能实现的。要想真正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力的位次,不仅来源于本国经济组织的核心竞争力水平,同时还必须下大力量研究和
驾驭规则为此,应做到以下三点:其一,在国内各行业及相关企业,组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培训规则及其相关知识。结合本企业产品、技术及服务的出口面向,研究各相关区域、集团或国家的外经贸政策、法律、惯例和规定,并以此为基础安排相应的经贸活动。其二,自觉运用规则,围绕贸易实务中商品属性、价格条款、运输保险、检验索赔、谈判签约等方面进行洽谈和磋商,在充分尊重国际规则的前提下,努力寻求双赢的互利合作机制。其三,对于在外经贸活动中使我方利益受到损失的事件或行为,要认真分析造成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原因,自觉运用国际法律规章和规则,积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三)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中,应高度重视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为了应对贸易摩擦,须充实和建立真正意义的国际商会,可通过招募会员单位,组织出口企业集体包团形成合力走向国际市场,应对国际贸易中遭遇的摩擦等难题。尤其各外贸大省大市,更有迫切需要。单打独斗的企业既无法改变同行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也无法在国际贸易纠纷发生时依靠孤军奋战获得成功,更难以靠一家企业开拓新市场,在新的世界经济形式下,集体整合显得尤为迫切。各地可根据产业结构的不同,国际商会下设专业分会,同时,为防止形式化,还将设专门的章程和工作人员进行协调沟通,切实起到商会的对外协调作用。
总之,我们应该逐步增强自己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及时了解国外市场环境变化,也不忽视发展本国的贸易经济,努力提高自身的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提升竞争力。在出口市场的选择上,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力减少和分散风险,使我国在国际贸易的路途中越走越顺!
参考文献:
[1]李宇:国际贸易摩擦问题探析.民营科技,2009.35.[2]丁黎:从贸易角度探讨我国的贸易摩擦与对策.国际贸易问题,2005.29-34.[3]阳群:入世后贸易摩擦对中国贸易安全的影响.国际经贸.[4]叶全良、王世春主编:《国际商务与反倾销》,人民出版社,2005.[5]刘力:“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管理世界》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