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3 04:32: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

第一篇: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

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我花了三个星期的时间来欣赏这本《失乐园》,对里面的思想感触颇深。虽然,我并不是一名基督的小羊。但是我曾经在我的班主任的影响下仔细读过《圣经》,特别是对新约那一部分印象较深。所以,一直以来,我对上帝都怀有十分崇高的敬意。耶稣为了拯救世人,甘愿被钉在十字架上,给了我们赎罪的机会,让我们有了清洗自己的灵魂的机会。

即便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大学生,在思想方面多少有些幼稚,在行为上也会欠缺不妥。但是,我必须说出目前我真实的想法。在读了《失乐园》之后,我认为我们的确需要一个新的思想来约束我们粗鲁不恰当的言语与行为,一个能让我们不断反思并不断请求原谅我们罪过的全新的思想。这也是我读了《失乐园》之后最大的感悟。

不得不说,《失乐园》是弥尔顿生平最伟大的诗作。《失乐园》里面的故事情节的第一主线是采取《圣经》里的故事。大概情节就是耶和华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并把他们安置在伊甸园子里。但是魔王撒旦寄身于蛇,引诱夏娃偷吃了禁果,最终上帝惩罚了他们,并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失乐园》的第二主线便是撒旦的历史。诗人根据《启示录》想象出来的。主要讲撒旦谋反失败后就打算通过引诱人类犯罪一边夺回天权。弥尔顿根据这俩条主线而引发的故事做了详细的介绍与解释。特别是将撒旦反抗失败后的愁情以及亚当夫

妇被制罪刑后的愁绪刻画得淋漓尽致。

当然,要深刻理解《失乐园》,就得先了解其出世的背景。自然得先说说作者弥尔顿的生平。弥尔顿是十七世纪英国最著名的诗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政论家。他从小受人文主义的教育,反对封建礼教,反对不彻底的英国宗教改革。弥尔顿在近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上场,他是一名革命的实践者。在新旧思想的搏斗中,他是一个冲锋陷阵的斗士。虽然在战斗中他成了双目失明的残废者,但他仍然心甘情愿的成为一名忠贞的斗士。故即使在困苦艰难中,他也能够做出如此伟大的诗作-----《失乐园》。

“我们并没有损失什么,并非什么都丢光:不挠的意志,热切的复仇心,不灭的憎恨以及永不屈服,用不退让的勇气,还有比这些更难战胜的呢?他的暴怒也罢威力也罢,绝不能夺取我这份光融。经过这一次战争的惨烈,好不容易才使他的政权动摇,这时还要弯腰屈膝,向他哀求怜悯,拜倒在他的政权之下,那才真正是卑鄙可耻,比我这次沉沦还要卑贱。”

这一段话是对落入地狱之中的撒旦写的。尽管撒旦在人们心中的形象是罪恶的,但是在这里的形象却是一个有勇有谋,不屈不挠的高大的革命者。但是我却认为这里反而是一种讽刺。撒旦反叛天神而被逐出天界,他应该在地狱里好好反思自己的过错,并乞求原谅,而非再起复仇之心。就是因为那顽固偏激的想法,在后文中的撒旦就很难引起人们的共

鸣,引起人们的同情。所以,就我而言,这一段虽然将撒旦正面化,但从反面想,是撒旦将自己的荣辱观扭曲化。

“夏娃正做完祈祷,觉得身上增加了从天上来的力量。从失望中迸出一股新的希望和喜悦,虽然还有一些恐惧纠缠着。他用这样受欢迎的话反复对夏娃说:‘夏娃啊,我们所享受的好处,是从天上来的,这很容易相信认识,但是有关天神的心思和志向,这个强大的力量是我们这升上去的,这很难相信和认识。须知祈祷,或人的一声叹息,都能上达到天神的宝座前。我已经发现祈求可息神怒,跪在神前,全心全意谦卑虔诚,就会获得神平心静气,宽宥,倾耳而听。“

这一段我摘抄于《失乐园》第十一卷。这里很显然表明亚当夏娃知错并悔改,谦卑的乞求原谅的思想。特别是夏娃深知自己是罪人,可耻不忠,一切的丑名才是她应得的,但是她却知道反思并悔改,并祈求神的原谅。所以神对她的审判无限宽大。她是全人类的母亲,一切生物的母亲。人类赖她而生存。神赐予夏娃如此大的高贵的名号与撒旦被贬入地狱受尽折磨形成鲜明的对比。因此,人应该不断反思自己的罪过并乞求原谅,这也是我从《失乐园》中体会到的一点。

第二篇:失乐园(读书笔记)

《失乐园》(英)弥尔顿,金发燊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第一部分:感受随想

疑问:

1、为后代留下点什么,让他们不会轻易地自暴自弃。

①为什么他们要自暴自弃?②留下的是什么?

从魔鬼的角度:争取统治的努力失败了,但是它的精神却如此坚强,希望人类后代面对失败也能如此。

从人类始祖的角度:伊甸园已经失去,但是他们面前的还有整个世界,还有一代一代的人类将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地球上生存!

一、形象分析:

撒旦形象:

①形象之一:能力强大,意志坚强,有王者气象。

⑴体貌:强大,足以反抗上帝。“脑袋高高露出浪尖,双眼如铜铃炯炯闪炬光,身躯四周匍匐火海上伸展得颀长宽广,黑压压晃荡一大片。庞然大物,犹如神话里称呼的身量魁梧、和诺夫争雄长的提坦式或地生巨人„上帝创造的万物中属他最大。”/巨大的盾牌背在背上像月亮;挪威山上的巨松和他的长矛比起来只是细枝短棒。

⑵精神:即使失败,绝不屈服。“战场失利算什么?没有全丧失:不可征服的意志,报仇的心计,永不熄灭的憎恨,还有那决不投降屈服的勇气。不可征服的此外还有什么?那类荣誉,他发火或动怒,都休想从我身上巧取豪夺。”;认识到自我的尊严和独立。“卑躬屈膝,点头哈腰求恩宠,拜倒在他权力下,那可真下贱。那无耻下流比这次贬谪更等而下之。”;反抗,上进。“觉醒吧,奋起吧,不然就永远沉沦”;自信,追求思想的独立和自由。“最深沉的地狱,欢迎您新的主人,他带来一种思想,不因地点、时间而变更。思想全凭自己。它本身可以使天堂变地狱,也可以使地狱变天堂。只要我依然故我,在哪里啥要紧?我会怎么样?大不了就只逊于他,靠雷电他胜一筹。”;要求掌握自己的命运。“统治,纵然在地狱也值得企求;在地狱当头头,胜过在天堂听差。”

⑶行动:勇于承担责任,有经历艰难的勇气和毅力。万魔会议上主动提出承担寻找地上乐园的任务。因为“统治者应该都责无旁贷,他尤其应该多多冒危难,因为他高踞众神之上,备受尊敬”;在寻找乐园的途中,更是经历了千难万险:跳出地狱之门,在真空坠落,又被火焰硫磺托上了多少英里,落在既非海洋,也非硬实地土的沼泽般流沙上,“他几乎沉溺,挣扎着前进,踩着泥浆,半行半飞,涉沼泽,越山岭,穿海峡,过荒地,时稠时稀,头手翼足齐努力赶路城,或游或沉,或涉水,或匍匐,或飞行”

⑷作者话语:不需要对手的怜悯,反映出撒旦的坚强和决心。“双双庆幸以逃脱了火的深渊,仍是神,靠的是自己恢复的神力,而不是最高权力者的宽宏大量。”

⑸侧面衬托:积极性的证明,一支整齐、强有力、充满朝气的队伍。“响亮的军号吹奏着,雄赳赳,气昂昂,一般战士听了就向上吼出一声巨响,震破地狱的穹顶,直惊骇远处那自古幽冥的混沌。„顷刻间他们整队成方阵,在多利安式

悠扬的笛声中前进。”“他们联合一致,万众一心,怀着坚定的信念,踏着悠扬的笛声默默前进,忘却了脚下炎炎如火蒸。”消极性的证明,不把上帝放在眼里,敢于反抗传统、权威。上帝是“天国的终身制君王”“考验他那种至高无上的霸权”“他如今是至尊,是对是错他可以颐指气使:离开他越远越好,他理应与同辈伯仲间,武力却使他高高在上。”

评论:简直就是一个经历失败的起义军领袖,强大的个人魅力、坚毅的精神、强大的行动力,还有一支充满希望的队伍。

② 形象之二:

“从此,论威力我们已经知彼知己,既无需挑起,也不比害怕给挑起新战争。更妙的才智仍保留,好进行精心的图谋,用欺诈或计谋,实现武力所未逞”/“失望之余没有料到被捧得这么高,可欲壑难填,想更上一层楼,跟上天进行徒劳无功的战争。”/“说着就起身,不容大家有机会作出反应,论印象就足以与他相匹敌,垂手可得他必须千辛万苦才取得的盛名。”

评论:计谋、欲望、自私„这是魔鬼给人的一贯印象,作者不自觉地会受到影响;这些也是人的普遍本质,特别是认识到人的独立和自由的资产阶级的本性。

结:撒旦,革命者的形象。革命的精神和人的性情,从这两个角度来描写魔鬼,性格复杂,同时更好地契合人的性格形象。

上帝和神之子的形象:

⑴上帝的形象:高高在上,欺骗性。“高瞻远瞩瞥见撒旦,由过去而现在而将来,他统观全豹”,他预知到人类的被诱惑,“是他们自己决定的叛乱,不是我:若是说我预知,预知也左右不了他们的错误”/伪善。第三卷,第130行,魔鬼自我勾引,自我败坏,所以沉沦堕落;“人首先是受骗于另一方,应得宽恕。”第175行,“人不会全无可救药,愿意的,会得救,可并非他的意志,而是由于我慷慨的恩赐。”/独裁:第五卷,600行。上帝宣布唯一的独子为上天众庶民的主人,并称这是“永远有效不变更的诏令”

⑵神之子的形象:“充溢着不同凡响的神圣的爱心”,愿意以生命为人类救赎;驾车独自把撒旦的部队打入地狱;运用上帝的神力,在六天的时间里,创造了万物,包括人类。

第三卷,第290行,“他犯罪是所有的子孙都有罪,你立功,都转嫁”。第309行至417行,天使歌颂天上的慈悲,和神之子的德行,他的功德胜过生来的权利,他天生是宇宙涂油的君王。

评论:上帝是封建君主的形象,特别会耍手段。他表面给人自由,但人只有“心甘情愿”服侍上帝的自由;当人受到魔鬼诱惑的时候,他却袖手旁观,还指责人类自己选择叛乱;人被诱惑后,他又站出来惩罚人类。“给人类自由”的说法有推卸责任的嫌疑。在惩罚了人类之后,他又开始表现慈悲,简直就是猴子学走路——假惺惺!

其实是上帝和神之子在众天使之前唱了一出双簧,神之子的继承权之前受到撒旦的反对,现在,他的“德行”证明他继承权的合理性。

人类的形象:

①高贵。第四卷,第288行。“有两位昂然挺立,模样特高贵,神灵般挺立,浑身天生有晕光,裸身而端庄,俨然是万物的主宰,确乎名不虚传。”

②不平等。“虽然双方不平等,一如性别看来不平等”,他擅长思考、极有胆量,宣告绝对的统治;她,温文尔雅、柔媚动人,意味着顺从。这是作者宣告的不平等;“你是我的骨肉,正为了使你生存,我献出了胸肋,最贴近我心胸的,赋予你真实的生命,为的是今后身边有你在就是难舍难分的宝贝”亚当宣告统治权;“我的作者和总管啊,凡是你吩咐的我百依百顺,上帝这样吩咐:神的话是你的律令,你的话是我的,不要再求知,无子无才便是德。”夏娃承认不平等;天使迈克尔显示未来的时候,亚当是自然而然的主人,夏娃却被催眠,事实上的不平等。

③欲望。第五卷,450行,亚当萌生欲望,想要“了解世外蓬莱的事物和形质”;第555行,请求拉斐尔讲述撒旦叛乱的故事;第七卷,60行,“受无辜求知欲的驱使,想知道更可望可即的事情”即上帝如何创造天地;第八卷,又询问天体运行的事,上帝造人的事等。从第五章到第八章,表现了人类始祖的本身的求知欲。

④自私。夏娃偷吃了禁果,认为要不告诉亚当的原因是“将知识优势掌握在自己的手里,不让人分享?这样来增益女性所需要的东西,更吸引他的爱慕,使我更趋于平等,也许还有并非不可仰望的东西,有时占上风,因为低下谁又能自由?”后来决定要告诉亚当,是因为她已经预料到“要是上帝已瞧见,死亡接踵而至„”自己面临着毁灭,而亚当却将和另一个夏娃新婚燕尔“想到死啊!那我就一心一意让亚当和我一叶扁舟共祸福”无论是告诉,还是不告诉,夏娃都是从自己的角度来考虑的。

⑤勇敢。夏娃在偷吃知识果时,也曾想到上帝,甚至怀疑上帝的用心,而且,为了知识她并不惧怕死亡。而后,亚当义无反顾吞下了果子,而且面对最后惩罚的时候,亚当否定了夏娃自我毁灭的方式,而提出承受苦难,离开乐园。

二、几个主题:

1、在诱惑人类这件事上,到底是谁的错?

评论:①行为:类始祖被引诱,原因是魔鬼附在蛇的身上,告诉夏娃知识果的事。

注意:蛇告诉夏娃它吃了知识果,因此拥有了人的意识和语言的能力,而且它没有死。认真分析这句话,表面上它说了谎,而且是化为蛇的形象说的,这里有两个错误,首先是形象的虚假性,第二是经历的虚假性;但是,他传达出的两个信息,吃了知识果,人会智慧而且不会死,却是真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魔鬼的话,形式虚假,而实质真实。反过来看,上帝告诫亚当,不可吃知识果,否则会死。首先如果上帝说的“死”,类似于“食物中毒而死”,(因为亚当夏娃就是这么理解的)那么他就是个彻底的蓄意说谎者;退一步,即使他说的“死”是指受到上帝的惩罚,那么,他也应该为说话暧昧不清负上责任。

②事物:引诱人类始祖的不是魔鬼撒旦,而是知识果。

注意:夏娃是自己摘下知识果的,亚当是自愿吞下果子的。夏娃在摘知识果的时候,想到的是“直言不讳,他禁止的岂非求知?禁止我们善,禁止我们变聪明!这样的禁令没约束力。”因为“善而不知当然等于无,或者有而不知与无也

全然一样。”而另一方面,在拉斐尔拜访亚当的时候,亚当多次问起上帝造人、天体运行等事物,表现出非凡的求知欲,这些都说明,人被诱惑,和其自身对知识的渴求有关。

③动机:就如魔鬼的怀疑,第四卷,515行。“知识遭禁锢?很可疑,没道理!„难道他们只盲目遵守,难道这就是幸福?”整件事情的前提就不具有合理性,这种不合理的始作俑者就是上帝,他犯了欺骗和欺压双重罪过。这种不合理首先被魔鬼利用,其次引起人类的疑惑,最终造成人类被诱惑的结局。那么,似乎上帝有“入人于罪”的嫌疑。

④结果:魔鬼受到惩罚,变成蛇,并和人世代为仇敌。人类失去乐园,但是得到上帝的宽恕。上帝惩罚魔鬼,巩固自己的统治;宽恕人类,赢得仁慈的美名;神之子的德行被张显,其地位合理化。明显,最大的受益者是上帝。我想,这就是所有事件的原因吧!

2、对比:第一卷,万魔会议,派谁去寻找地上乐园?“在那些天国作战的最精壮的勇士中居然发现每一个胆敢自告奋勇,或当仁不让,独自承担这可怖的航程”;第三卷“你们之中谁愿意死亡,去救赎人的死罪,以义去挽救不义?整个天国里可有这特高贵的爱心?”天庭歌班肃立无声,没有谁愿意把致命的惩罚和救赎揽到自己头上。第一卷,万魔会议结果,撒旦自己请缨,一方面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另一方面为了自己的盛名;第三卷,上帝之子。“自告奋勇乐于牺牲,一心侍奉他伟大父神的旨意”。

评论:首先,地狱和天堂有共同点:天堂的天使并不比堕落的天使更加高贵,大家都是员工,没必要为了别人的统治拼命;还是自己人最保险,关键时刻还是得靠自己或亲信。

第二,天堂的老板比地狱的老板更懂管理技巧:地狱的老板只知道用实力服人,为了自己的形象拼老命;天堂的老板,则更多运用心理战术和宣传手法,自己唱黑脸,让儿子唱白脸,既树立自己的威严,又为儿子以后的统治打下基础,高!

第三,魔鬼历险的理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神之子的理由,对人类的同情和怜悯,对父神的忠诚,为了强调未来君王的合理性。怎么看,魔鬼就是一个乡巴佬,想要什么就抢什么;神之子继承了上帝的管理才能,会用最美丽的语言包装自己的行为!

三、故事情节

1、第一卷,第二卷以撒旦为主角。(上帝只是提及,并没有出场;人类还没有出

现)第一卷,撒旦反抗上帝失败,落入地狱,收集残部,铸造万魔宫,密谋再战;第二卷,撒旦主动请缨,前往寻找乐园,冲出地狱,遇上混沌,经历了千辛万苦,终于到了乐园门口。

①万魔会议讨论:⑴摩洛,他自信跟永生的上帝论力量不相上下,要求公开的战争,只为报复;⑵彼列,主张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并不是和平;⑶玛门,说出的是撒旦的思想,“从然在天国,我们充头面仆役很体面,缺宁愿自食其力谋取幸福,凭自己的本领自己生活。”

评论:这实际上就是革命的三种出路。撒旦的想法也就是作者的想法。

②弥尔顿自己跳出来说话,第二卷第495行。“可耻啊,人!魔鬼和魔鬼还狠狠宣誓结盟,人,理性动物,却只知纷争,虽然有希望蒙受上天的慈悲。”

评论:因为第二卷还没有涉及到人,所以这里明显是弥尔顿有感于当时的社会而发出的。强烈的感情,说明了一个作者的社会责任感。

2、第三卷、第四卷过渡段,魔鬼引诱人类之前和上帝的矛盾。第三卷,魔鬼从

门口潜进乐园的过程,上帝看着魔鬼和神之子“定约”;第四卷,魔鬼初入乐园看到的人类生活,初次阴谋被天使识破。

①“不自由,他们怎么能证明他们的真诚出于真正的忠顺、笃信和爱敬?那可以只显得他们是迫于形势,并非心甘情愿。这样的遵命我有何快慰,他们又怎能受赞美?”/第五卷,拉斐尔告诫人类的始祖,“你幸福,这要感谢上帝;你保持幸福,就要靠你自己,就是说靠你顺从„他要的是我们自愿的皈依”

评论:上帝标榜给人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心甘情愿”做上帝的奴隶,要么被迫接受上帝的惩罚。

②生命之树的误用。撒旦高踞在生命树上,并没有因此获得真正的生命,“而是盘算着怎样致生者于死命”也没有考虑生命树的功能,而只是用来观望,“殊不知,运用得当原可以是永生的保证”

评论:为什么人们总是为了损人不利己的事,而错过自己获救的机会?

3、第五卷、第六卷,拉斐尔被上帝派去警告人类的始祖,并讲述撒旦叛乱的故

事。

评论:撒旦叛乱的直接原因是上帝的独裁。一场战争,与其说是平定叛乱,不如说是为了给神之子表现的机会,建立功勋,制造继承权的合理性。

4、第七卷、第八卷,拉斐尔告诉亚当天地创造、天体运行、人类创造的故事。第九卷、第十卷,人类被魔鬼诱惑,被上帝惩罚的经过。第十一卷、第十二卷,天使迈克尔向亚当显示人类走出伊甸园,大洪水前后的经历。

补充:心理描写很出色。夏娃在摘知识果时,关于上帝和死亡的想法;吃了知识果之后,是否要告诉亚当而进行的思想斗争;魔鬼更是经常打自己的小算盘。

评论:心理描写很能突出人物的性格,正是因为这些心理描写,使得魔鬼和夏娃很可爱,很真实,而相对的,上帝和神之子则更像是不动的神像,而不像是活生生的生物。

第二部分:材料

1、作者:

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他的一生占去了17世纪的四分之三,他的一生又适当英国清教徒革命;他看着克伦威尔(Cromwell)领导革命;他又亲见克伦威尔死后共和政治的瓦解,斯图亚特王室复辟(查理二世);后来以十年光阴致力于文学,完成了他的杰作《失乐园》(ParadiseLost)(1658年就开始

写的,到1664年脱稿)。

父亲是清教徒,启蒙师是略有名气的清教徒,弥尔顿的清教信仰幼年时代就有。在剑桥大学毕业后,旅行了法国和意大利,再回到伦敦时,他忽然热心于政治活动和宗教论争。直到查理二世复辟后,方因无可活动始再拾“彩毫”。政治活动的二十年间,写了不少的论文,是当时重要的散文作家。《离婚的原则和教训》、《教育论》、《英国教会规程的改革》,《为英国国民辩护》。

弥尔顿的《失乐园》和《复乐园》可以说是清教教义之最明白的最典型的艺术作品。资产者的清教徒憎恨贵族的骄奢淫佚。清教徒崇视禁欲生活,轻蔑世俗的利禄,不喜欢纯美学的艺术,封闭剧场。

前者写善与恶的斗争,清教徒的思想就表现在亚当和夏娃的身上。亚当是勤勉的,能够节制快乐的,正跟初期的商业资产者的清教徒一样。夏娃是一个顺从而忠实的妻子,也正是清教徒理想的良妻。亚当与夏娃的性生活也正和颓废的贵族相反。

弥尔顿的“史诗”是清教徒资产阶级在英雄的革命的时代的产物。到一六八八年后,请教徒的资产阶级既已确立了政权,这种宗教的英雄的诗歌也就让位给家庭小说了。

2、撒旦人物形象的塑造

浪漫主义诗人布莱克,拜伦,雪莱等对这个形象所体现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美更是推崇备至。

不论撒旦后来变得多么渺小可憎,也不论他内心多么痛苦乃至悔恨,有一点他从未改变,那就是,他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未屈服。恐怕正是这种不屈的自由意志在浪漫主义诗人和革命者弥尔顿心中引起了共鸣,以至弥尔顿在塑造这个形象时有时竟“站在恶魔一边而不自知”。

撒旦这个人物主要是在史诗的前两卷中具有叛逆者的英雄气概。当史诗的重心从地狱转到伊甸园,从撒旦转到亚当和夏娃时,这个艺术形象的崇高美便消失了。外表上,他从一个伟岸的天使军统领变成一个卑鄙的窥视者。从内在本质看,他则从一个敢于向万能上帝挑战的叛逆英雄堕落为一个不敢直接向上帝复仇而去伤害两个从未得罪过他而且永远不会也不能加害于他的弱小生灵的懦夫。

在前两卷中,我们看到撒旦在被赶出天堂坠入地狱之后,仍然保持着大天使的气概和叛逆者的英雄形象,只是在实施毁灭人类的罪恶计划并取得成功之后,他的形象才变得丑恶。

这便很好的体现了米尔顿所要提出的主要思想,即真正的忠诚与真正的堕落都是在自由意志下完成的。

第三篇:《失乐园》读后感

光阴荏苒,岁月如一去不复返的列车,又匆匆地带走了一年。独自一人在家过年,给了我一份清静,也给了我看完《失乐园》这本书的机会。小说的开始并没有我想象中那样精彩,甚至,我以为它和近年来流行的各种写实主义现代派小说没有什么不同——美丽而孤独的女人、有钱而冷酷的男人、精致的餐具、精美的菜肴,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没完没了的床上戏

作铺垫。我以为《失乐园》也会同样浅薄轻松,那样的话,它就只配被当作像《废都》那样纯粹追求感官刺激的都市色情小说了。我很高兴《失乐园》并不是这样一部浅薄的小说。越往后看,我越感受到了它的深沉与凝重——爱的深沉与凝重。我一直以为,男人是不可能了解女人的爱情,虽然他们是女人恋爱的对象。爱一个人可以爱到想要杀死他!从古到今有几个人敢说出这样的话?记得以前朋友给我说起过一个英文故事,讲的是一位老姑娘爱上了远方来的“打工仔”,可是后来不知为何“打工仔”怀念远方的家人,想要回家去了。老姑娘艾米莉怕情郎一去不复返,在情郎准备离开的前夜杀死了他,并把他的尸体放在她自己的床上,这样就可以永远和心爱的人在一起......我相信很多人都会以为艾米莉疯了,而我,却深信这才是爱的真谛!当一对相爱的情人相互爱到了极至,当爱情到达了不可能再高的高度,我相信真心相爱的人是愿意共赴死亡之旅的。其实,对他们来说,这并不是生命的终结,而是要将快乐与幸福永远地封存起来。久木和凛子是在同时到达高潮的那一刹那共赴黄泉的,对他们来说,还有什么比这更幸福与快乐的事呢?!比起艾米莉,凛子简直是幸福得让人嫉妒!因为她是和心爱的人一起登上了幸福的颠峰的。不管怎么说,艾米莉和凛子都是幸福而满足的,因为她们以自己的方式领悟了爱的真谛。虽然她们的做法或许在很多人“正常人”的眼里是那么地“疯狂”和残酷,甚至会有人说她们“变态”。然而,正是这些所谓的“正常人”,他们永远无从领略真正的爱情,因为他们太“理智”太“清醒”,所以他们永远无法达到爱的颠峰,所以无法了解爱情,无法真正理解爱情,所以他们注定要平淡平庸碌碌无为过一生。以前看《玻璃之城》就被感动得一踏糊涂,心想如果能够像女主角那样死在爱人的怀抱会是多么幸福的事情。然而没有谁可以理解,没有谁愿意相信,爱一个人,真的可以爱到愿意去死!可是,即使真的有这样的女人又怎样!一个为了爱情可以抛弃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的女人,在现实生活中,真的能够找到一个和她一样为爱痴狂,为爱燃烧,为了爱抛却一切包括生命的男人吗?相爱的人,谁不渴望着天长地久!相爱的人,谁不说海可枯石可烂天可崩地可裂情却不会变?!然而,为什么誓言总是那样脆弱幸福总是那样短暂?自信没有人比他们更相爱的凛子和久木也不敢保证未来的情感是不是会改变,所以他们愿意在彼此最相爱最幸福最快乐的时刻将爱情与幸福永远地封存起来,这样,也只有这样,他们的爱情与幸福便是永恒的了。

我相信,相爱到死——这样的爱情,也只有这样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而这世上,有太多卑鄙无耻之徒,有太多虚伪矫情之辈,假借爱情的名义玩弄爱情亵渎爱情;还有更多无知的人误解爱情,无情的人伤害爱情。这世界上,也有太多伪装成爱情的陷阱,让那些幻想着爱情憧憬着爱情的人们纷纷掉进世俗的旋涡中;还有一些东西,比如说时间,它会将爱情一点一点偷走,让你曾经丰满的爱情谷粒变成一颗空瘪的糠壳......而爱情,并不见容于这个世界。“抛弃丈夫投到别的男人怀抱,是为人妻子不可原谅的过错,但从凛子的立场来说,抛弃虚伪的婚姻生活,拥抱真实的爱,是忠于自己心灵的行为。”这场爱情的另一位主角——久木何尝不同样遭受众叛亲离的无奈!在久木本人看来,自己是在享受着真正的爱的激情,然而在同事朋友和家人的眼里,他不过是一个道德败坏勾引良家妇女的可耻之徒。虽然双放都陷于众叛亲离的绝境,可是他们并没有对生活本身绝望。因为对他们来说,爱就是幸福,爱就是一切。生活中的烦恼并没有使他们感到不幸,相反,他们是想要在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死去,甚至,他们还计算好了死后最僵硬的时刻仍紧紧相拥,为了不让发现他们的人们把他们分开。

“请原谅我们的最后任性,请将我们葬在一起,谨此为愿。”

我的心痛了起来。不是因为忧伤,不是因为悲痛,更不是因为怜惜——任何人都没有资格对这样伟大极至的爱情说三道四,除了感叹,除了钦羡。我相信自己今生今世都不可能有那样的荣幸得到这样的幸福,至少,我看到了《失乐园》,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还有和我理想中的爱情相吻合的爱情,虽然它也不过只是一部小说。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我一夜看完的小说,在这一夜里,我仿佛亲身经历了这样一场轰轰烈烈激情燃烧的爱情甚至死亡,我想我也更深地体会到了爱情的深沉与颠狂。如果能够拥有这样至真至纯至美至烈的爱情,就算少活几十年又算得了什么?!正如歌里所唱的,为了爱情,哪怕“失去生命的力量,也不可

惜”。即使无法拥有这样的爱情,至少让我看到了这样的幸福。就像伊甸园之于亚当和夏娃,就像《圣经》之于芸芸众生,就像爱情是我的宗教,《失乐园》给我以幸福的向往。

第四篇:失乐园读后感

Comment on Paradise Lost

The writer of Paradise Lost is John Milton.He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poets in the 17th century in British history.During this period, the United Kingdom had made significant progress in capitalist development.However, the feudal autocratic monarchy had seriously hindered the development of British capitalism.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two classes had been very serious.And the best way to solve the problem is revolution.Milton is a revolutionary activist, he was willing to contribute his passion to his motherland.He opposed to royal tyranny and was prepared to attack it by writing poets.Paradise Lost was written in this time.The theme of Paradise Lost was chosen from the foundation of American literary---Bible.The theme of Paradise Lost was chosen from the “Genesis.” And it consisted oftwelve books.It is based on the biblical legend of the imaginary progenitors of the human race-Adam and Eve, and involves God and his eternal adversary ,Satan.The epic told us that: after escaping the prison, Satan wanted to revenge God and he went to the Garden of Eden to allure Adam and Eve.They ate the forbidden fruit due to the temptation of Satan.Therefore, because of their ignorance and depravity, God expelled Adam and Eve from the Garden of Eden.Finally, they leave the paradise and then lost the paradise.Paradise Lost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pic and it was the product of Puritanism, as well as rooted in Milton’s personal beliefs.Although Milton was involved in Puritan movement, his religious ideas and political arguments all promoted he development of capitalism.Milton was a progressive bourgeoisie,he believed that social progress, as well as the doctrine of God was the rational laws of nature.Therefore, the advanced productive forces will eventually replace the bourgeois which hindered the pace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That was a reflection of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In Paradise Lost, the Satan fought against God that was the civil war between the two classes.Milton expressed his own political position and revolutionary consciousness by Paradise Lost.He made a series of thinking about human nature.This was why he used human degradation to be the creative theme.Therefore, we could say that his epic was based on history.He was a devout Puritan, but his political views were applicable to the materialist outlook on life.In Paradise Lost, the Satan was the most successful image that he author shaped, especially in the first two volumes.He was an image of a rebel and he was on behalf of the imaginative soul of mankind.The reason why the character Satan could get admiration of many romantic poets and readers was mostly that this image reflected the will of freedom.First of all, the epic praised Satan’s spirit of resistance.We always think Satan was the devil from hell and human enemies.Because of his ambition and rebellion, he was thrown into the abyss of misery by God.However, in Paradise Lost, the poet described Satan as a brave hero that went against the usual religious beliefs.The intention of describing this power of Satan was to emphasis his courageous and his spirit of hating tyrants and resisting God.Although the struggle was failed, but he had never doubted that his struggle was a justice action, he had never regretted to fall into hell where he suffered in the flames and he had never been desperate and hopeless.Second, the epic had also criticized the autocratic rule of God.Whether in the ancient Greek myth, religious traditions or other stories, God had always been regarded as the ruler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absolute authority.God was praised as a true and kind image.While in Paradise Lost, God was a typical image of tyranny.The poet condemned God through Satan’s words.Apparently, God had given people the free rights, but in fact, he had suppressed the true freedom.Obviously, the poet’s condemnation of God were out from the social reality of United Kingdom.The tyrant was the embodiment of Stuart.Milton laid his own political tendencies in the great Satan.In Paradise Lost, image was rich and metaphor was innovative.This was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psychological description of Adam and Eve when they were driven out after eating the forbidden fruit.The story of Adam and Eve in Bible was just a few words and very specific.But in Paradise Lost, the story was written vivid and colorful.In Milton’s imagination and description, the worldly things seemed to have feelings and emotions.Milton had made the most powerful cry for freedom and equality.He tried to tell us that the heaven paradise had lost, but the earth paradise would begin.The poet’s unique writing style created a new poetry generation.In short, Paradise Lost combined the political, ideological, religious, artistic elements, and achieved the perfect unity of arts.This epic gives use a wonderful art pleasure.外国语学院10级9班周雪伟10050224

Comment on Paradise Lost

--英美文学

第五篇: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是渡边淳一最为经典、影响最为深远的一部作品。

这部作品讲述了事业失意的久木,偶识书法教师凛子。工作狂、毫无情调的丈夫对凛子的冷漠导致凛子精神空虚、不满自己的婚姻生活。因工作变动而失意的久木乘虚而入。无爱的家庭婚姻与难于抵御的情感诱惑,使凛子与久木陷入婚外情的漩涡。在男欢女爱中,凛子的欲望逐渐被唤醒,无法控制的长久的沉溺其中。久木的家庭爆发冷战,凛子的丈夫嫉恨难平,为了报复而不愿离婚。这段感情让久木遭到公司冷遇,以辞职告终。众叛亲离使他们对未来无法掌控的生活充满了恐惧、厌倦和无力感。他们以为他们在一起的时候是人生中最快乐幸福的时候,是人生最美的时刻,是最满足的时候。那个时候,他们的爱情、快乐的感受达到了巅峰状态。他们要在他们爱的最深最浓的巅峰时刻长久的在一起,永不分离。他们选择了在极致的快乐的时刻快速离开这个世界。他们以极端的手段像世人展示他们是一对永不分离的恋人。

这是怎样的两个人?他们是55岁的久木和38岁的凛子。久木在出版社有着三十年编辑工作经历,收入不菲,家庭生活稳定安逸。凛子是个端庄娴雅的女子,担任书法老师。按道理说,这两个人都已过了冲动的年龄,没有被逼到生存的绝境,为什么会做出如此疯狂的事情?

从小说的发展脉络来看,男方只是想在闲余时间和美丽的女子喝喝茶、聊聊天、看看风景、谈情说爱,并没有预料到后来会发展到身不由已、难以控制、众叛亲离、身败名裂、双双殉情的悲惨结局。女方只是想暂时逃避无爱的婚姻生活,感受激情,享受极致的快乐。

错了,一切都错了。

错就错在他们不应该相遇,不应该相爱。一旦爱上了,就难分难舍,沦陷在情欲的沼泽地里。

错就错在他们是极其契合、和谐的一对情侣。他们能够给予对方极大的快乐和精神上的愉悦。如果他们不是两情相悦,不能给予对方极致的快乐,又怎么可能越陷越深,直至一发不可收拾?

错就错在他们爱的太深、太投入、太极致、太疯狂、太肆无忌惮。他们从最初对家人、同事、亲友的有所顾忌,发展到身不由己,最后到不顾一切死也要在一起。他们临死的遗言是把他们合葬在一起。

是什么原因导致端庄娴雅的凛子一错再错?

假如凛子的丈夫不那么冷酷,不是工作狂,多关心她,那么故事会如何发展?

或许,是因为寂寞空虚、情感饥渴导致凛子逐渐陷入婚外情的漩涡里。婚外情因其新鲜、刺激,充满着浪漫的色彩,强烈吸引着凛子一步步沦陷在情感的深渊。他们幽会的场所在高档的酒店、美丽的风景区,有鲜花、美酒、美味佳肴,再加上温泉沐浴,使他们销魂蚀骨。他们以为他们达到了人生的快乐巅峰、最美的时刻,相约一起离开人世,此生再无所求。

如果凛子没有遇见久木那样的人,或许她依然做她的家庭主妇,做她的书法老师。她依然会将自己的书法作品送去参赛。她依然会过着平淡的生活。那样的生活虽然平淡无味,但是宁静稳定。至少,她不会众叛亲离,不会被家人遗弃。因为偷情,她失去了婚姻,失去了家庭,失去了亲人,失去了宁静安稳的生活。她的内心充满了失落感、罪恶感,因为她是不贞洁的女人,她是被世人嘲笑、唾弃的女人,她失去了祥和宁静的精神家园。虽然她和久木在一起能够感受到极致的感官上愉悦,但是她已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勇气和生存能力。她的世界里只有久木一个人,只有情爱。除了谈情说爱、除了用身体上快乐填补空虚的灵魂,他们无事可做。他们只想永久的快乐的在一起,不相信未来。他们想永远的占有对方。于是他们选择了在最快乐的时刻离开这个世界。

他们以为他们永远在一起,永远无法分开。他们错了。世人不可能让他们以他们想要的姿态永恒的保存下去。

他们以为是在最美的时刻离开了这个世界,给世人留下了最美好的形象。他们错了。失去生命活力的他们丑陋不堪、污浊不堪。

爱若到了极致就是毁灭。爱到了极致就会想永久的占有对方的一切,就会导致极端的行为,就会脱离正常的生活轨道、社会生活,就会成为道德沦丧、丧心病狂的人。那样的人纵然打着“爱”旗帜,与没有礼义廉耻的禽兽有何分别?

所以,请勿轻易言爱。更不要爱之深,爱到极致。爱到极致,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既然爱,就要好好的、体面的活下去。只有好好的活着,才能爱下去。只有体面的活着,才能有尊严的爱下去。失去了尊严,就会丧心病狂,无法立足于这个世界,必然会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所以,有些时候,爱不是占有,是放手。只愿岁月静好,默默守候,默默相望,默默祝福。

如此,才能细水长流,爱才能永恒。

下载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书笔记之一--《失乐园》(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 花了三个晚上看完了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失乐园》。说句心里话,我没有看懂!真的没有看懂作者想要表达的难道仅仅是“爱情至上”这个理念么? 因为人到中年,因为......

    《失乐园》读后感

    《失乐园》读后感1、关于书、作者、译者向往这本书很久了,多次从书中文字中看到这个书名,但不知书中是什么内容,只是牢牢记住了。看了一段时的散文集,我正好需要一种抓得住我神......

    《失乐园》有感

    《失乐园》有感 《失乐园》是 17世纪英国最著名的宗教诗人弥尔顿晚期三大诗作之一,是继《伊里亚特》、《奥德赛》和《神曲》后最伟大的史诗作品。原书共12卷,取材于《圣经》,是......

    《失乐园》完全版

    《失乐园》浅析 朱 博 (渭南师范学院 人文学院 中文系,陕西 渭南 714000) 摘要:通过对日本作家渡边淳一作品《失乐园》的分析,借助极致体验、极致逼迫、极致死亡三个部分展现主人......

    读失乐园有感

    读后感呢,似乎是很遥远的东西了,记得上次写所谓的读后感,也许还是初中某时但是恐怕我这次真有必要写一个读后感我看书有个习惯,看到好的一定喜欢推荐给别人,推荐给我觉得适合看这......

    《失乐园》读书心得

    读书心得: 篇一 《失乐园》 作者:渡边淳一留下,只为铭刻今生的无悔,永生的爱恋„„ 那么,离去呢? 爱到极致,不愿失去,便让爱随着心一起毁灭。 渡边淳一的《失乐园》上演了一出华美而......

    《失乐园》的读后感

    读完此书,心中有不少感慨与疑惑。首先,爱与性在爱情中的关系是什么?王宇握说过他推崇柏拉图式恋爱,即没有性参与的爱情。当时的我无言以对。现在的我已经有了一点答案。在书中的......

    《失乐园》读后感(5篇)

    记得以前语文老师说,阅读的收获取决于读者本人的素质。一本《金瓶梅》,作家读出了写作的技巧,诗人读出了作者的诗情,马未都先生读出了收藏,流氓读到的就是淫秽。由于不知道自己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