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4:2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

第一篇: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

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主观题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

政治

主观题评分标准更科学合理

哈三中高三政治备课组组长纪策

变化:在政治高考内容上,今年高考内容有三个变化:一是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二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三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要强调的是,今年政治高考大纲最大的亮点就是在主观题的评分标准上,除了原有的按采分点给分外,又新增了“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评卷时增加了导向性机制。“观察性学习评价”标准主要分4个档次,最低档是答题引用材料,不用相关知识;第二档是能够运用知识去阐述问题,但阐述不够准确;第三档是能够比较准确地运用知识,逻辑性较强;第四档是能够准确运用知识,材料结合合理。评卷时,达到每个档会结合采分点给予相应分数。

应对:纪策认为,这样的评分标准更灵活,更有利于考生。比如,以前考生如果答题没达到采分点将一分都得不到,但现在根据新评分标准,如果考生答题时能够正确地用论据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即使不占采分点,也会给予一定分数。

第二篇: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变动情况

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变动情况

2014年全国新课标版政治学科考试大纲与2013年比较,考核目标与要求、试题结构、题型和分值方面基本一致。但政治四本必修教材在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结合政策进行了修改,所以考试内容也作出如下调整: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的修改主要集中在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改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建设的要求”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1)删掉“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3.(3)删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增加(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4.(2)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删掉:“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4.有两处调整:一是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由4.(2)调整到4.(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部分;二是将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调整到

4.(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部分;

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删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备注:《文化生活》一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二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考点与2013年保持一致。

第三篇: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政治变动情况

2014年新课标高考大纲和考试说明政治变动情况

一,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的修改主要集中在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P85-90)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改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小康社会”改为“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经济建设的要求”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改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科学发展观”改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又好又快发展”改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考点的分量,从原来的小知识点转变为专题类,考生要着重复习。

高频考点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2013·北京文综,31,4分)继续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

业结构升级。下列做法符合这一要求的是()。①促进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发展 ②加大研发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③增加出口补贴,扩大出口规模 ④提高存款利率,减少居民消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目前,我国的第三产业仍然相对滞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需要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金融、通讯等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内容,故①入选。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推进科技创新,故②入选。③④说法均与题干不相符合,应排除。故A项入选。答案 A

2.(2013·安徽文综,2,4分)下表是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整理而成。分析该数据可看出

()。

2004~

A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B农业的基础地位在逐渐减弱C第二产业产值有所减少DGDP增长必然优化产业结构

解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已成为衡量现代经济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2004年以来,我国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处于上升趋势,第一、二产业占GDP比重有所下降,这说明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渐趋优化,故A正确。B、D两项说法错误,C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答案 A

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是高考的常考点,既出客观题,又出主观题。备考中,考生应理解科学发展观内涵,全面掌握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措施。同时关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三农”问题等热点问题。

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第一要

义。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

(2)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以人为本作为核心立场。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基本要求。要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方法。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2.怎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进程与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一样,是一种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不同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有所差别。

(2)GDP是衡量经济增长与成绩的唯一指标。(×)剖析 片面追求经济快速增长,往往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甚至出现“没有发展的增长”,导致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2014这样考2014年高考会考查以下命题点: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措施。考查形式将会以主观题为主,也会有选择题。

【押题1】 贯彻科学发展观,就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彻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这是因为GDP不能()。A.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B.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

C.全面反映人民的幸福程度D.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情况

解析 GDP反映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提供的劳务的总价值。它可以反映经济实力和市场规模,反映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经济水平的指标,可以进行国际经济的横向比较,故A、B、D均不选。人民的幸福程度涉及经济、社会、政治等方方面面,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质量,更不能反映非经济领域的信息,故C符合题意。答案 C

【押题2】 某市开展建设“低碳城市”、享受“低碳生活”活动,把城区LED路灯的装置率提高到100%。如果将上述事件写成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标题是()。

A.减少开车,节约能源,绿色安全出行B.熄灭灯光,紧急行动,应对气候变化

C.全民行动,节约能源,应对气候变化D.全民行动,绿色出行,发展低碳经济

解析 材料中更换路灯的主题是节能,故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干主旨。答案 C 二,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删掉“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不考人权);2.删掉“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第三单元综合探究增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三,第三部分《文化生活》变化主要集中在第四单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九课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删掉:P96-97“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2,增加“: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P99“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3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部分和措施;二是将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部分和措施;

4.(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改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中心环节地位

删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P10

4备注:《文化生活》一是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新提法,以前没有这种提法,新提法代替了以前的“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考生要复习掌握新提法的原因、如何建设等。二是提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新提法,学生要掌握其具体含义。

高频考点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2013·天津文综,5,4分)“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

当年蔡琴在演唱这首《你的眼神》时,就曾以特有的韵味打动过无数听众。在今春“我是歌手”的电视节目上,林志炫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此歌,诠释经典,再次让人如痴如醉。由此可见,文艺表演应该()。

①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 ②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③立足于满足市场需求 ④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在“我是歌手”节目中,林志炫以不同的方式翻唱经典歌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此可见,文艺表演要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倡导风格与形式的多样化,①②符合题干要求。“以不同以往的方式翻唱„„诠释经典”说明文艺表演要坚持继承和创新的统一,④正确。③说法错误,文艺表演应立足实践。答案 C

2.(2013·山东文综,21,4)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调查显示,我国未成年人中,91.4%使用过互联网,72.5%上网时遭遇过不良信息,64.9%会模仿网络语言和行为。因此,文化建设应当()。

①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 ②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道德修养 ③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全方位提升文化竞争力 ④积极推广信息技术,促进传媒的商业化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的是互联网已成为未成年人认知和参与社会的新途径,故①②符合题意。材料意在强调净化网络社会文化环境,③④不符合题意。答案 A

新考点:

(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新考点:

(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新考点: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1)原因: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

(2)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由之路):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引领。②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③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的活力。

④最重要的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⑤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自身的修养。

新考2,: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原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前进,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需要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含义,表现: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3)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①要形成对中华民族自身文化的自觉和自信,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

②要形成对人类文明成果的自觉和自信,保持高度开放包容的文化心胸,善于养成和保护文化多样性;

③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

④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形成人们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⑤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2014这样考从近三年的新课标高考试题来看,以下内容为高频考点:当代先进文化的内涵、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重要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及重要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题型上看,选择题、非选择题均出现过,主要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2014年高考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必考内容,试题以非选择题的形式出现的可能性很大。

【押题1】 电影《建国大业》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该片一经播放,就引起极大反响,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这说明()。①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就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②先进文化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 ③文化形式创新是实现文化繁荣的根本途径 ④弘扬主旋律的文艺作品具有强大的生命力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解析 本题以电影《建国大业》的成功为背景,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并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建国大业》作为弘扬主旋律的红色影片深受人民群众喜爱,表明先进文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与呼声,具有强大的生命力,②④正确。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可能是先进文化,也可能是落后文化;实现文化繁荣需要创新,但不只是形式的创新。①③错误。答案 D

【押题2】 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严禁伪造嘉宾身份,欺骗电视观众”“不得选择社会形象不佳或有争议的人物担当主持人”“不得展示和炒作拜金主义等不健康、不正确的婚恋观”„„这说明()。A.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要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C.必须面向广大人民,发展高雅的和严肃的社会主义文化

D.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禁止某些部门和单位追求经济效益

解析 国家广电总局对“相亲类节目泛滥、造假、低俗”等倾向着手整饬,这是加强文化建设,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体现,故选A。B不符合题意,不选。C错误,人民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不等于高雅的和严肃的文化。D错误,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答案 A 四,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考点与2013年保持一致。

五,选修二,(经济学常识)要考专题一二三,增加了专题二(必考),删去了专题五(不考)

第四篇: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大纲是高考最重要的参考资料,所以一定要花时间去熟悉考纲。为了帮助考生了解政治考试大纲,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2018年全国高考政治考试大纲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2018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考试内容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核目标与要求

1.获取和解读信息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2.调动和运用知识

能够根据从题目中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阐释事物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2018年高考政治大纲考试范围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高考政治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

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价值与价格;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 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

(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

(3)融资

8.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

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

财政收入的构成;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

(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1)税收及其种类

税收;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

(2)依法纳税

纳税人;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市场与计划;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对外开放;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高考政治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高考政治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高考政治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

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

规律的概念;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联系的普遍性;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8)辩证的否定观

辩证否定;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8)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价值的实现方式;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高考政治时事政治

1.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4月至考试当年3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高考政治考试技巧

一、坚定信心,充分利用和分配时间 1.要充分分配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是考好各科的共性,也有政治科复习本身的特殊要求。在高三学年里学政治的时间应比高

一、高二的时间多得多;特别是到了五、六月份,花在政治上的时间至少应保证在保证1/4以上;考前几周甚至可以达到1/3—1/2(这是由政治科不同于中英数的独自特点决定的,政治科对基础的要求不像中英数那么高,在短时间内加强训练复习能起到一定的作用。过去有人称政治“是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大”,但在考前这一年及考前一、二个月内,要投入更多,否则是无效益可言的);每天复习政治(包括早上、下午及晚修、周末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时间应保障有1/6—1/5。

2.要充分利用时间:

充分利用时间的另一要求就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排除一切干扰(包括不正的班风、自己不良情绪、不当朋友、不良习惯等影响);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计划;讲究学习、复习方法,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方法;虚心听从老师的引导,按部就班进行复习;上课认真听讲,不要开小差;切忌自满、自以为是,一两次考试成绩不错就沾沾自喜,以为已经可以了,不再努力;对于不懂或不清楚的问题应及时问老师,不要有思想负担。

二、抓好书本(基础)是关键

1.对课本内容要熟:

对课本内容要多看,看的遍数多,反复记忆多对课本内容就越熟,考起来速度才会快,准确性才会高。题目再难,也是与书本内容联系的,“万变不离其宗”,只要书本的原理、观点熟,用起来才能做到得心应手。反复多遍——这是最一般的学习规律,也是做题能多得分的最基本要领。

2.自己复习可分为每一轮几步走,多轮进行的方法: 第一轮复习,第一步从宏观上熟悉相关内容的整体结构,相互联系——一定要对相关内容(可以是一整本书的内容,也可以是一本书中某部分的内容,如唯物论或辩证法部分的主要原理观点)进行归类整理,尽可能先脱离书本将其用网络框架等形式将结构图整理出——政治要背,在这里主要就是指背联系、背系统;同时要特别注意对目录的章节编排很熟悉。第二步,在弄清总体系统结构的前提下对课本内容进行细看,包括概念、事例、谚语、格言、关键字句、分析过程、分析依据、结论、重要意义、要求及错误观点、危害等等。然后第三步进行有选择性的整理理解记忆。

三、掌握答题方法,训练、提高答题能力

1.答好主观性政治题的一般要求:

(1)字迹要端正、清楚,语言规范,尽量用政治(课)术语。

(2)要有层次,分好自然段,切忌答题不分段,留太多空白或将答案挤在答卷中间。

(3)答题必须遵循的一般步骤:

先审题,读清题意要求;思考题目与事件(例)之间的内在联系;题目或事例所包含的有关原理及内容;对材料或事例进行分析(包括正确的依据、实行的必要性、重要性;错误的依据、危害等。在围绕反面的认识或做法时一般可采用的语句有:“我们要反对……克服……”、“在认识(理论、思想)上,分清……,在实践中克服……”、“不坚持……就会造成……危害”、“这题的错误在于它没有说明……没有分清……没有看到……”、“在实践中会带来(导致、造成、影响)……”“题中提到的现象是暂时的,表面的”等等)(4)要注重答题训练能力训练。

近几年来政治高考越来越灵活,要靠出高分,必须要具备相应能力(审题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文字处理能力、考前心理自我调节能力、运用基本原理举一反三的能力,等等),能力越强,获取高分的可能就越大。所以,在考前的这一年里,必须在平时注重答题能力的训练与提高。

第五篇:2018高考政治大纲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思想政治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思想政治学科考试反映对考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论证阐释、分析评价、探究并解决问题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

•从试题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从试题的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2.调动和运用知识

•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学科知识,做出正确的判断和推理 •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综合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准确描述试题所涉及的学科基本概念、观点和原理

•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有关社会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全面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4.论证和探究问题

•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创见性作答 •整合学科知识和方法,论证或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

1.货币

(1)货币的本质商品的基本属性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金属货币与纸币(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货币与财富、结算与信用工具、外汇和汇率

2.价格(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价值与价格

价值决定价格、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供给与需求、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3.消费

(1)消费及其类型影响消费的因素 消费类型、消费结构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4.生产与经济制度

(1)生产与消费生产决定消费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发展生产的意义(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5.企业与劳动者

(1)生产的微观主体——企业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公司的类型、公司的组织形式、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2)劳动者

劳动与就业、劳动光荣、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维护劳动者权益

6.投资与融资

(1)商业银行

利息、利率与本金储蓄存款、中国商业银行体系、商业银行的业务(2)投资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股票、债券、商业保险(3)融资

7.个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效率与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8.国家收入的分配

(1)财政收入与支出财政收入的构成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财政支出、财政支出的构成、财政收支平衡(2)财政的作用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财政与宏观调控、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税与纳税

(1)税收及其种类税收

税收的基本特征税收的种类、税收的作用(2)依法纳税纳税人 负税人依法纳税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市场与计划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市场配置资源、市场秩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

11.科学发展观和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1)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

(2)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1)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跨国公司、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对外开放

国际经济组织国际经济合作、“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第二部分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国的国家性质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我国的政府

(1)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我国政府的作用、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我国行政监督体系(3)政府的权威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人大代表的产生人大代表的职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2)我国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我国的宗教政策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

4.当代国际社会

(1)国际社会的成员主权国家 国际组织联合国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时代的主题、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文化生活

1.文化与生活

(1)文化与社会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文化的形式、文化的社会作用、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文化与综合国力

(2)文化对人的影响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2.文化传承与创新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表现、特点和影响、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3)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文化创新的意义、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借鉴融合的关系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1)灿烂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走进文化生活

文化市场对文化的影响、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2)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生活与哲学

1.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哲学与时代精神、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的起源、意识的生理基础、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7)实践

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

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

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发展的概念、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创新的社会作用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概念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6)人生价值

价值和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价值的实现方式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时事政治

1.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 4 月至考试当年 3 月)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

下载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政治[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 地理

    2012新课标高考大纲(地理) 【51Test.Net - 高考指南】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地理 Ⅰ 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

    高考生物新课标大纲

    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发展新型乡镇企业 在新的经济形势和环境下,乡镇企业的创新发展无疑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必然选择。以下就无锡市加快发展新型乡镇企业的思路,寻求目前乡镇企业......

    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英语

    2014新课标高考大纲 英语:取消单选新增语法填空题 取消单选新增语法填空题 变化:今年英语高考大纲最重要的变化就是题型有重大调整,取消原来的15道单选题,新增10道语法填空题,分......

    2013高考政治新课标2卷答案

    2013高考政治新课标2卷答案 12.财政政策是我国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2013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安排财政赤字1.2万亿元。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适度的财政赤字可以 A.扩......

    2012年新课标高考考试大纲(英语)(最终定稿)

    高考资源网( www.xiexiebang.com),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2012年高考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英语 欢迎广大教师踊跃来稿,稿酬丰厚。 www.xiexiebang.com 高考资源网( www.xiexiebang.c......

    2014 高考 政治 新课标1 试题及答案

    2014年全国卷二 文综 政治部份(新课标一) 12、按现行规定,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利率(年利率)一年期为3%,两年期为3.75%。老陈有10000元闲置资金,准备存两年,那么,这笔钱以一年期连续存(......

    2017年高考政治新课标Ⅰ和2卷(含答案)

    2017年高考文综政治新课标Ⅰ 广东、河北、河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山东福建、安徽 12.甲与乙是互补商品,甲商品具有需求弹性。假定甲的价格下降,其他条件不变,则乙的需求......

    2011年全国新课标高考政治预测

    2011年高考预测一、考试内容 与2010年相比,2011年高考政治学科考核目标和要求均未改变。随着大多数省市进入新课程高考,命题涉及的知识既源于教村,又高于教材,对教材内容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