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柜台业务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
银行柜台业务风险防范及安全管理
完善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
加强规章制度体系的建设。将散见于历年文件中的管理办法、操作规程、操作细则等等进行全面梳理、更新和归并,形成一套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完整的业务规章制度体系,以利于全行各方面人员查询和参考。在梳理现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编写内控手册,明确业务操作流程和岗位职责,揭示风险点,力争早日实现“一岗一册”。加强对支行的业务指导和检查。在推出新业务、出台新规定后,总行及时调查掌握支行的业务开展和业务操作的实际情况,帮助支行正确理解并执行总行的制度规定,并纠正业务管理和操作中的不当之处,以达到风险事前控制的目的。同时,根据调查情况评估新规制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改进会计、储蓄、出纳制度检查办法。分析并在全行通报典型案例,同时也推广先进经验;总行组织支行互查、飞行检查、跟踪检查,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支行发出稽核意见书,指出问题,要求限期整改并向总行报告,总行据此开展后续检查;引导分支行加强日常动态检查,改进检查方式、方法,使制度检查灵活多样,不留“死角”,没有规律可循,真正达到检查效果。
强化支行管理层的职能
该行将逐步开展对支行分管存汇工作的中层管理人员的评比,督促其寻找差距,鞭策自身,不断增强内控优先和带头执制的意识,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能力。督促分支行管理层加强对基层网点的管理,特别是重视关键岗位的管理,了解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的思想动态,定期实施轮岗和强制休假制度。特别是从案例中吸取教训,要求支行管理层及时防范存汇业务操作中出现的控制“盲点”,提出改进意见,并在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建设中不断完善内控“防火墙”。
此外,该行还加强了对支行存汇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操作流程的培训。定期举行上岗证培训和后续培训,使柜面人员熟练掌握流程,强化风险防范意识。最近,该行的网点柜面人员在办理业务过程中,凭借高度警觉的防范意识和过硬的防范技能,严格按相关规定认真、仔细辨别票据、印章的真伪,成功堵截了数起伪造本票、支票、印章等案件。
答案补充
内控合规工作
1、内控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强化了组织制约,县域支行均建立了财务管理委员会、贷款审查委员会等决策议事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决策咨询、审议和协调工作。二是加强了“三道防线”内控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监管合力。作为第一道防线的业务操作层岗位制约更加严格和规范;以业务部门自律监管为主体的第二道防线的职责履行得到进一步加强;以审计、监察为主体的第三道防线得
到完善,加强了对县域支行内控状况的评价,加大了风险提示和整改力度度。
2、内控措施逐步改进。为加强县域业务的操作风险管控,采取了行之有效的措施,切实提高了内控管理水平。一是针对柜台业务和操作风险,规范了业务操作程序,使各项业务的办理都能置于严格的相互制约之下;二是加强了柜台业务的授权管理和监控硬件设备建设,有效防范了操作风险;三是加强风险提示,加大了责任追究力度,进一步完善了监管机制,提高了全员的内控风险意识。
3、队伍建设逐步加强。上收了内控监管人员,加强了对操作风险执行情况的日常监督。
第二篇:银行柜台业务风险排查
×银行柜台违规行为排查报告
×银监分局:
为有效防范因柜台违规操作引发的案件风险,切实防控案件的发生,按照×案件防控工作部署,根据《严禁柜台违规行为防范案件风险的工作意见》的检查内容与范围,结合《×办法》,×行对柜员卡的使用、重要物品的保管、银行账户管理、业务授权、对账、授信等方面,通过×等方式,对进行了柜台违规行为检查,现将检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为了对各项业务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近年来,×行相继制定、出台了《×办法》、《×制度》等制度,对柜面业务操作进行详细说明,对账户的开销户进行规定,制订了《×办法》、《×工作细则》,促进内控制度进一步完善与执行,有效地防范操作风险,确保×行稳健经营。
二、检查情况
一是×行重要空白凭证专人、入库保管,重要空白凭证的领用、使用、交接均能按规定执行;作废的重要空白凭证按规定登记、保管、销毁。经排查,重要空白凭证账实相符,未发现将保管人将重要物品交由他人保管、使用的现象。
二是办理开户、变更、挂失等业务方面,严格按照《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要求开户企业提供证明文件原件,对其有效证件的原件全部进行联网核查
三是银行账户管理方面,对开户企业的账户资料进行专人保管,对新开立账户、账户的变更与撤销,及时到人民银行报批、备案,及时录入人民银行账户系统,并在规定时间内办理年检。
四是柜台业务方面,能按业务操作流程办理各项业务。未发现柜员存在违规办理业务的问题。
五是业务授权方面,×行对大额资金汇划及柜面特殊业务按额度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并且对现金×万元以上、转账×万元以上的来往账逐笔进行登记,逐笔排查。
六是对账方面实行专人负责制,对账人员不兼办前台柜员业务。银企对账工作每×进行,对账率每季要求达×以上,其中对×万元以上的账户要求去开户单位面对面对账,对账率要求每月达×。
七是贷款管理发放过程中严格贯彻实贷实付和受托支付原则,将贷款资金足额直接支付给借款人的交易对手,不存在“七不准”情况。经排查,未发现员工有利用职务之便为本人或关系人获取银行信用、使用或串通客户使用虚假资料获取银行信用、违规出具信用证或其他保函、票据、存单等违规行为。
三、检查结果 通过检查,未发现有柜台违规行为。
在今后的工作中,×行将不断组织对员工进行行为规范的排查,定期对员工进行案防教育、定期组织召开案件风险分析会,对案件风险进行全面风险排查。同时将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合规操作意识,增强制度执行力,严格操作流程,坚决杜绝违规操作风险隐患。
银行
二0一×年×月×日
第三篇:如何防范银行理财业务风险
如何防范银行理财业务操作风险
作者:卜祥瑞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9-2-18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理财,已经是当前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纷繁复杂的理财业务不仅给银行带来了巨额的中间业务收入,同时也给银行带来了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一系列风险。本文仅就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如何防范进行探讨。
理财操作风险——银行无法回避的现实
2004年6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行《统一资本计量和资本标准的国际协议:修订框架》(以下统称《巴塞尔新资本协议》)首次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定义,并明确了操作风险资本的计量方法,将操作风险纳入银行监管的统一框架,要求银行为操作风险配置相应的资本。这是第一次将操作风险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相提并论。
操作风险是与银行业相伴而生的最古老风险之一,它从银行产生的那天起就在不停的演进,以至于近些年来愈演愈烈,如 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的交易员杰洛米?科维尔在套利操作过程中因违规豪赌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合人民币510亿元)的巨额损失事件。这成为世界银行业迄今因一名员工理财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案件。在国内,某商业银行自2005年以来,因代理基金、销售保险产品、担当理财顾问等引发被诉案件高达700多件,银行败诉率95%以上。
借鉴国际先进的银行风险管理理念,探讨商业银行理财业务中操作风险中防范迫在眉睫。
银行理财业务的五大操作风险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要求——操作风险”中提出操作风险概念,它是指由于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人员及系统或外部事件所造成损失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当前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在上述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表现。
理财主体风险。理财主体的风险既包括理财机构,也包括理财参与人,换言之既有法人也有自然人。理财主体风险主要是理财参与人适格性。
依据《银行业监督管理法》、《商业银行法》以及银监会《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等规定,银行开展理财业务应当依法取得相应的资质,符合理财业务市场准入的相关规定。作为理财业务参与人包括银行从事理财业务的从业人员和客户。银行理财人员应当具备从事理财业务的资质,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
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中,仅要求商业银行理财从业人员持证上岗、并完善理财业务人员的处罚和退出机制,尚未强制推行理财人员从业资格认证制度,与国外、境外相对成熟的银行理财监管机制相比较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香港监管机构对无财富管理牌照银行业人员擅自代客理财则进行则较重的经济处罚。目前,取得国际理财师资格的银行从业人员还很少,国内理财师资格的数量也远远不能适应日趋火热的银行理财市场需要。
商业银行在营销理财产品时,必须按照“了解你的客户”要求对客户进行评估,充分了解客户的财务状况、投资目的、投资经验、风险偏好、投资预期等,确定客户的产品适合度并由客户对评估结果进行面签,否则商业银行不能为客户提供理财服务。应当注意的是,商业银行经销理财产品应当合规,商业银行不得以发售理财产品名义变相代销境外基金或者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境外投资理财产品。
在理财主体方面,银行从业人员还必须正确面对第三方理财问题。第三方理财是指那些独立的中介理财机构,它们不代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却能够独立地分析客户的财务状况和理财需求,判断所需投资工具,提供综合性的理财规划服务。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第三方理财公司有近万家,但第三方理财在管理资金的安全性、品牌性、市场资格准人、法律风险、道德风险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银行与之合作应采取审慎态度,银行从业人员也不宜向客户推荐第三方理财。
理财流程风险。理财流程的不完善或存在问题极易引发风险事件。从各商业银行理财实践活动看,客户在理财过程投诉乃至诉讼最多的是开放式基金、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个人账户黄金买卖、个人账户外汇买卖业务、个人理财业务等理财流程问题。
一是理财产品设计风险。理财产品的名称不得包含只赚不赔、无风险等误导性宣传,理财产品的设计应当符合客户利益和风险承受能力,并遵循《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和《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风险指引》有关保证收益、研发流程、成本与收益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实现客户分层、目标分群。如某银行设计外汇理财产品的收益竟然低于同期外币存款利率,引发客户广泛投诉,最终无法销售,无疾而终。二是营销风险。营销是理财产品与客户投资联系起来的关键环节,也是理财产品流程风险最突出的环节。其风险集中表现为客户评估流于形式、理财顾问协议权利义务不对等、格式合同涉及客户责任条款缺乏解释、不利的投资情形和后果等风险揭示不全面、不履行或不当履行告知义务等等;营销人员违反银监会规定,任意夸大理财产品收益;对于无法在宣传和介绍材料中提供科学、准确的依据和方式的理财产品,在有关材料中不得标明预期收益率或者最高收益率;简单利用手机短信进行客户风险评估或理财产品销售等。
三是信息披露风险。充分的信息披露能够有效保障客户的知情权。信息披露的不充分主要表现为理财产品属性不透明、产品说明书信息披露不完备、不按时提供理财产品对账单据、市场行情报告、收益情况报告,未与客户明确约定信息披露方式,仅在自己的网站上披露有关信息属于仍然属于信息披露不当行为。银行还
应与客户明确约定联络和信息传递方式。
四是售后服务风险。理财产品营销需要服务,服务也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产品。售后服务风险集中体现在客户投诉上。实践标明,大量客户投诉一旦处理不当,极易演化为法律诉讼,甚至是集团诉讼。银行缺少有效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不仅影响客户利益,也会严重地损害商业银行信誉。
理财系统风险。早在1989年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发布了《计算机和系统中的风险》,专门对商业银行系统操作风险进行提示。理财系统操作风险是指系统中断及系统失灵,包括硬件、软件、电信、设备故障或中断而引发客户财产、收益损失,还包括与第三方交易不能损失、交通费用损失、误工损失等等,广义理财系统包括自助设备维护、管理后果。如果商业银行未能够有效维护和管理自助设备,客户因此产生损害,依法有权要求商业银行赔偿。理财系统风险还必然涉及系统供应方的法律责任纠纷等问题。
理财外部事件风险。外部事件引发商业银行理财操作风险事件屡见不鲜,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以及政府行为、交通事故、外部销售商和供应商违约等都会对银行理财业务产生重大风险。其中尤以金融危机、外部欺诈犯罪、自然灾害为重。如2006年11月,招行发行“金葵花”——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表现联动理财计划,该产品与雷曼兄弟农产品指数挂钩但招行将保证此理财计划项下的本金安全,并按照产品说明书规定,计算和兑付收益,随着雷曼公司的破产,不排除收益泡汤的可能。2007年9月,北京银行发行0770号和0771号两款信用挂钩型理财产品,该产品主要用于购买美林、雷曼兄弟等信用主体的债券,原本预计于2008年9月17日到期。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的行为已经构成“信用违约事件”,理财目标无法实现。可以说,金融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与之相关的理财产品而言是灾难性的风险。
理财法律风险。银行在创新开展理财业务时,可能会因法律制度不完善引发理财行为合规性风险,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以商业银行超越经营范围经销理财产品进行处罚等。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仍然处于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法律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业务操作性法律风险当属高发期,采取有效措施防范理财业务法律等风险仍是当务之急。
防范风险的四大对策
理财业务的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具有多样性,涉及法律关系具有复杂性,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必须从多维度入手。
其一,规范理财人员资质,强化法律风险意识。
操作风险的控制离不开人,商业银行依法合规经营理念推行,人的因素更是关键,无论是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还是不完全合同导致法律风险都离不开人的作用,建立高素质的理财专业队伍是防范理财业务操作风险的根本。全面推行理财业务从业资格制度,规范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行为,能够有效地防范理财售前、售中、售后风险。加强理财从业人员风险文化尤其是法律风险意识的培育,抓好法律制度、风险文化和理财队伍三个关键要素,通过多种路径,克服商业银行在理财人员管理上用人失察、违法违规处罚不力等因素,依法促进理财业务规范、稳健发展。
其二,严格市场准入手续,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
规范理财业务的主体资格以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资质,这不仅是防范金融风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的需要,也是保护广大客户合法权益的迫切需要。对商业银行开展理财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准许制度,对商业银行经营理财产品实施必要的核准、备案制度,加大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设计、对外文件合规性监管,有效监督商业银行防范理财产品设计风险,进一步完善理财业务的监管法律制度。同时,监管部门应尽快改变理财监管滞后局面,将第三方理财纳入金融监管范畴,切实保护投资人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其三,全面履行合同义务,提升售后服务质量。?
银行与客户法律关系的本质是合同关系,全面履行理财合同约定义务是银行的法律责任,也是客户依据合同规定依法享有的权利,商业银行必须严格依据合同条款约定履行理财义务。同时,银行还应依据《合同法》等规定履行告知、通知等附随义务,逐步建立健全理财客户档案资料,实施全过程跟踪理财服务,把售后服务作为提升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来抓。
其四,妥善处理客户投诉,依法保护客户权益。
客户投诉处理机制是保障客户利益的重要环节,客户投诉对商业银行理财业务规范发展具有较好地促进作用。构建全面、透明、方便和快捷的客户投诉处理机制,包括处理客户投诉流程、回复安排、投诉调查以及客户投诉的补偿、赔偿制度。这不仅有利于保护客户合法权益,也有利于提升银行理财产品品牌价值,更有利于提升银行声誉。银行应高度重视客户对理财产品相关事宜的投诉工作,明确归口管理部门,实施投诉一站式服务,明确客户投诉处理程序、时限,减少因投诉法律诉讼转化几率,建立高素质客户投诉专员队伍,化解理财客户投诉风险。
防范银行理财操作风险必须和银行内控制度建设、全面风险管理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孤立地按部门和业务线条认识和处理操作风险,徒加成本并抑制累积效果。应该把操作风险管理做法嵌入直接进入损益表的长期战略和日常经营决策,依法合规促进银行理财业务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 工行南宁分行
第四篇: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及其防范
摘要:近些年,随着现代化网络技术和科学技术在银行系统的广泛应用,客户不再满足以前单一的银行业务,促使银行不断推出新的金融产品以应对客户对产品多样性的需求,随之而来银行柜台业务操作也呈现出复杂性、多样性、防范难度大等特点。因此,如何有效地防范柜台业务操作风险成为各家商业银行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
一、我国商业银行柜台操作风险现状
一是从思想上风险防范意识淡薄。有不少柜台业务人员交易业务熟练后,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由于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导致在办理业务时发生错报或漏报现象,造成个人和单位不必要的损失。根据统计,商业银行因为柜台操作风险发生的案件和纠纷占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20%。可见由于自身风险意识的淡薄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占比较高。
二是未能弄清不同业务的重点注意事项。在办理业务时未能准确辨别,有条不紊。如对公业务的主要注意方面有:对每天收取的票据的真伪性的对比,对比所收取的票据与进账单或者电汇单的收汇款人和金额是否保持一致,客户票据印章与预留在银行印章是否相符等;一些柜台业务操作人员未能及时注意到这些,盲目办理业务,导致不必要的损失。对于个人业务的主要注意方面有替客户代签代写单据、违规查询、泄露客户信息等。由于没有严格执行操作程序产生不必要的风险。如何正确地理解掌握这些需要特别注意和遵守的注意事项,并做到时时防范,是远比快速熟练掌握交易技能更重要的。
三是执行银行的各项柜台业务操作流程不严格。银行的每一项业务操作流程都是经历了很多次的实践操作和不断检验才形成的,每一个操作步骤都是为防范风险而设置的,有很深刻的风险防范措施贯穿其中,不能轻易打破。实际工作当中,有时为了办理方便未能严格按照业务的规范和操作流程办理业务,这样既是对客户的一种不负责,也是对于自身和银行的一种不负责。
二、柜台操作主要风险点
有些柜台业务人员普遍上存在着对业务风险的麻痹大意、忽视甚至是轻视的思想。不少人认为柜台业务是“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种”,对于柜台业务操作来讲,柜台的每一个操作,都直接关系到客户每笔业务的完成,中间连接的是客户多种多样的资金供求和业务联系。柜台操作的一个很小的失误,都有可能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提高风险防范意识,谨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对于规避操作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账户开立是客户与银行建立业务关系的起点,也是发生资金往来的必要条件。现代社会不法分子伪造变造各类开户资料的能力不断提高,银行人员与不法分子内外勾结虚假开户的情况时有发生。虚假开户作为账户开立环节的重要风险点,自然而然也成为风险防范的源头。
支付环节是直接涉及资金管控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同时也是风险防范工作的关键节点。伪造、变造票据和银行卡,盗取客户密码的情况层出不穷。如何提供安全的支付环境成了各家商业银行不断研究的重要问题。
三、具体风险防范措施
总的来说,应当加强思想教育,从思想上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柜台业务不是简单的重复操作的“低技术含量的熟练工”,它直接面对广大客户,谨慎地对待每一笔业务,对规避操作风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商业银行总体素质的体现;同时,通过对账户开立和支付两大环节的分析后,我们发现操作风险主要是由内部人员违规操作或者系统漏洞等产生的,所以应该从人员管理、系统建设和制度完善等方面着手进行风险的防范。具体措施如下:
(1)加大培训力度,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在业务理论知识及柜面操作流程方面加强对柜台员工的培训,做到全面了解业务知识,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做好新进员工上岗前的岗前全面培训工作,同时对产生的新生业务和新生流程及时进行培训和解读,在熟悉业务流程的过程中掌握办理业务时容易发生操作风险的风险点。同时,应经常性地对会计人员采取案例分析等警示教育,逐步巩固会计人员抵御违法违纪行为的思想防线。
(2)以人为本,建立科学务实的考核机制。商业银行高管层应按照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要求,规范完善绩效考核机制,指导分支机构做好绩效考核工作。在绩效考评中,要坚持以风险为本,增加风险类指标权重;不得层层加码,不切实际提高考核要求。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增大员工的晋升空间,使员工从本质上规范自身行为。
(3)加强系统建设,共创安全操作环境。随着科技时代到来,电子系统日新月异发展,与此同时带来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显著,加强系统建设的要求也日益迫切。商业银行信息技术部门应在支付环境安全性方面加大研究力度。在现代信息系统逐步升级,电子设备对人工操作的替代率逐步提高的大环境下,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显得尤为重要。
(4)不断强化内控管理,提高制度执行力。不断加强会计人员管理,健全岗位设置,明确岗位职责,优化岗位分工,完善AB角制度,确保不相容岗位分离。加强对重点部门、重点环节、重点岗位人员的管理,培养员工良好的操作习惯,使其业务操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准确化。在现金、重要空白凭证、印章、授权、对账等几大方面加强会计内控管理职能,严格执行内外部的内控制度、流程和方法,成立专门内部检查监督部门,对各类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与纠正,最终实现内部控制与合规风险管理目标的动态过程和工作机制。
总之,柜台业务操作风险作为当前商业银行经营活动过程中的主要风险,如何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零差错,零违规”。这就需要我们每个柜台业务人员积极主动的去认识风险的危害性和防范风险的重要性,从自身做起防范风险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超.基于作业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J].金融论坛,2005.4.[2]李万里.对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思考[J].华北金融,2009.5.[3]程普.浅谈基层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青海金融,2008.9.(1)明确矿产资源战略储备的法律地位
制定储备法是各国实施矿产资源储备制度的前提,也是实施矿产资源储备战略的重要保障。国外矿产资源储备立法主要有3种形式:一是综合储备立法。其主要特征是储备对象比较广泛,重要战略物资和关键物资都包括在内,矿产资源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二是行业储备立法。其特征是国家制定的与矿产资源相关的行业、产业法中规定了矿产资源储备的内容,不同种类矿产资源储备的法律规定相应地分散在有关的行业和产业法中。其优势在于储备与产业相结合,便于实施和操作。三是战略矿产单独立法。它是针对重要的战略矿产制定专门的储备法律。
(2)政府储备与民间储备并存
国外矿产资源储备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由国家财政支持建立国家储备;另一种是以日本为代表的开始将民间储备作为储备的主体,然后逐步增加政府储备比重,实现政府与民间储备相结合。美国储备模式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撑,日本模式需要有配套的鼓励政策和明确的法律规定,现阶段我国还都不具备。
(3)稳定的储备经费来源
建立矿产资源储备体系需要大量的资金。日本国家石油储备资金由政府通过征收石油税的方式予以保证,民间石油储备资金是由各企业将其纳入产品成本之中筹措的。
(4)权责分明的储备管理和运行机制
实施矿产资源储备的国家,大多有专门的机构负责储备的管理,并引入市场机制完善储备的运行,努力降低储备成本。日本矿产资源储备的管理在体制上形成了清晰的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并通过法律文件明确规定各层次的职责,运行机制也相对完善。美国战略石油储备系统的运行管理方式是,政府制定规划和政策,委托民间机构进行日常运行的管理。联邦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设在能源部,由一位能源部部长助理主管,负责储备政策和规划;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项目的实施、运行管理。战略石油储备办公室与民间公司签订管理和运行合同,由其负责储备的日常运行、维护和安全保护。
(5)允许勘查但不得开发
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制度中明确表示,在为国家目的而保留的含矿土地内,允许勘查,但除非紧急情况发生,否则不得开发。勘查主要是由国家地质调查机构来开展,一般是一些基础地质调查、地质填图、大比例尺物化探测量,有时也包括矿产普查,一般不会开展商业性勘查工作。这种一般性的勘查工作完成以后,基本上可以查明该基地内资源远景甚至可以确定资源量,以后在非常状况发生时,稍加补充工作,即可开采。勘查工作的资金一般来源于国家专门预算。国家地质调查机构负责执行这些预算并完成相应工作。国家地质调查机构也可以委托公司开展相应工作。
(6)赋予矿产资源储备以生态环保的内涵
国际上矿产资源战略基地储备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是将储备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我国在矿产资源储备过程中可借鉴这一制度。同时,出于遏制我国优势矿产的过度开发,也可以借鉴这种制度来实施优势矿产生产总量的宏观调控。
(7)我国石油储备管理
2002年,原国家计委启动了石油储备基地的建设工作。2003年5月,负责建设和管理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的国家石油储备办公室正式开始运作。
2005年国家四大石油储备基地公司成立。2007年成立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其运作模式类似国储粮、国储棉,即受国务院委托以国有独资的方式进行国家储备的管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国家石油储备基地共规划三期,储量大致安排是第一期1000―1200万吨,第二期是2800万吨,第三期是2800万吨。首批国家战略石油基地已在浙江镇海、山东黄岛、浙江岱山和辽宁大连四地建成。首批基地储备规模能形成中国约10余天消费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能力,再加上商用石油储备能力,中国总的石油储备能力可能超过30天。
可以说,我国已基本搭建起石油储备的决策层、执行层和操作层三个层面,初步形成了决策层、管理层和操作层相分离的管理体制。但是,这一体制还很不完善,各机构的职能、相互关系也不明确,需要进一步完善。
第五篇:银行如何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银行如何防范支付结算业务风险
支付结算风险是银行在运用结算工具从事货币活动、资金清算过程中可能遭受的损失。随着银行支付结算渠道的扩大,票据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各商业银行在注重加强支付结算服务的同时,却忽视了对支付结算的管理和风险的防范。支付结算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的损失,将直接影响着银行、企业资金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支付结算作为银行工作的重点内容和重要环节,其防范风险尤为重要。
一、支付结算风险的表现
银行支付结算风险已渗透到银行会计结算工作的各个环节,其表现形式也呈多样化。当前,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清算风险
清算风险是银行在清算同城票据交换资金或系统内联行资金过程中产生的风险。
(二)票据风险
随着票据的广泛推广使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商业汇票与银行汇票进行诈骗,而产生的风险日趋突出。主要表现为:
(1)伪造变造票据、诈骗盗用资金。犯罪分子通过涂改、挖补等手段更改出票金额、收款人等,伪造、变造票据行为,骗取银行和企业的资金。有的利用空头转账支票、作废支票进行诈骗;有的通过私刻企业预留银行印鉴开汇票委托书,骗取银行签发真汇票从中作案;有的银行对银行汇票、银行承兑汇票的签发、兑付、退汇等管理和审查不严,缺乏自我约束机制,犯罪分子乘机作案。
(2)伪造账证、盗用资金。近年来,银行内部会计人员通过伪造进账单、联行来账补充报单等结算进账凭证盗用资金的案件也在一些地方时有发生。有的伪造、涂改凭证、篡改数字、空转账务,有的复制、伪造联行来账补充报单、凭空捏造收付款人,盗用联行资金;有的通过暂收暂付科目,空挂账务,盗用银行资金。
(3)银行违规承兑、贴现商业汇票。一些商业银行承兑银行承兑汇票时忽视了对承兑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商品购销合同的严格审查,使一些无真实商品交易关系的商业信用纳入了银行信用;有的贴现银行对票据所记载的事项审查不严、致使一些背书不连续、绝对记载事项不全等有瑕疵的票据流入银行,从而卷入不必要的票据纠纷之中等。
(4)违规签发银行重要凭证,套取联行资金或盗用银行资金。一些银行为了小集团利益和个人利益,擅自签发空头银行汇票、联行报单及汇划凭证;或与企业相互串通,违规签发无资金保证的空头银行汇票、套取系统内或占用人民银行的联行资金,从而获取不法收益。
(三)内控风险
内控风险主要表现为会计结算制度本身不完善,印押(压)证管理不严;会计内部凭证随意制作,复核和事后监督制度不落实;对重点岗位、重要人员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等内控制度不严产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
(l)凭证管理失控,存在严重隐患。许多案件的发生,都与凭证管理不严有直接关系。据统计,全国发生各类重要空白凭证丢失、被盗达上万张,已经形成严重的潜在风险。
(2)会计核算手续不严密。主要存在会计人员随意制作银行内部凭证;会计复核人员对会计凭证的要素、内容审查不严,有的复核岗位形同虚设;会计事后监督人员未能按规定履行监督检查职能。
(3)管理松弛,内控制度不落实。一些行加强内部管理的力度不够,未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造成潜在的会计风险。有的行同城票据交换双人临岗制度不落实,暂收暂付款项科目挂账监督不严,汇出汇款管理薄弱,印、押(压数机)、证分管制度执行不严,联行对账和内外账核对不严格等。
(四)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主要表现为技术软件、硬件可靠性不强而发生的系统风险。这种风险的危害性很大,所以在程序的开发设计和应用上必须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适用性。目前,计算机安全管理操作职责不落实,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人员未与操作人员严格分离,会计核算系统操作人员违规越级操作、个人密码公开使用等现象大量存在,犯罪分子通过修改计算机程序、篡改记账信息,利用他人电脑操作代码虚假收付,盗用银行资金等手段作案。
(五)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或城乡信用社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各种风险积聚到一定程度集中表现为流动性困难而引发的支付风险。当前影响商业银行资产流动性、安全性的主要因素是金融资产质量低下、资产负债比例高、金融资产风险大。有的商业银行违反金融法规搞账外经营、投资房地产,有的违规拆借、越权办理贴现转贴现;有的高息揽储,高息放贷等,这些在高额利润的驱动下违规经营的结果是造成了巨额资产的呆滞损失,使有关金融机构的正常支付难以为继,甚至导致挤兑破产、关闭清算,引发严重后果。
二、支付结算风险产生的原因
产生上述支付结算风险和会计内部管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内部控制软弱,违章操作严重。从银行会计部门内部发生的各类案件中不难发现,有章不循、违章操作是发案的根本原因。客观上银行内部都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落实到位。突出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人员配备不到位、规章制度形同虚设,特别是一些基层分支机构人手配备不足或随意抽调会计人员应付紧急任务,使业务相互制约机制不落实、出现真空和漏洞,被犯罪分子伺机作案;二是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上级对下级、主管对基层人员、事后监督岗对会计操作岗的各项检查并未严肃认真进行,而是成了例行公事、使一些内部案件长期暴露不了。尤其是在一些部门与部门之间、上级行与下级行业务交叉衔接环节上极易疏忽;三是内控手段滞后,作案分子在票据、联行清算、电子技术方面的作案手段越来越隐蔽,而金融机构内部的超前防范监督手段和措施难以应付。另外对违规违章处罚力度不够,也不同程度地助长了内部管理的松弛。
2、风险意识淡化,内控监督不力。从几年发生的案件来看,支付结算环节内外勾结作案多发,从涉案人员看基层单位负责人和财会人员作案多,涉案金额大,作案潜逃的增多,在银行内部一些领导的意识中存在经营管理思想上的偏差,重经营轻管理,重存款、轻结算,重效益,轻风险防范,忙于应付日常事务,疏于管理和监督。
3、经营管理不善、支付风险积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业竞争的加剧,银行经营面临内外双重压力。银行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控制机制尚未真正建立,经营管理水平难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出现大量违规经营,信贷资产质量下降,不良资产比例上升,政府行政干预和企业借转改制之机悬空银行债务,使银行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资产安全性和流动性出现严重问题,有的已发生支付危机。与此同时有效化解和抵御风险机制尚未建立,如银行收购、兼并、重组退出市场的机制尚未形成,使支付风险日益积聚,这种局面不改变,会威胁整个银行体系的安全。
4、人员素质不能适应业务需要,政治思想工作薄弱。目前,有相当一部分银行分支机构会计队伍素质不能适应业务发展和会计管理的需要,尤其是城乡信用社人员素质相对较差。同时会计岗位人手多,业务变化大,知识更新快,培训工作未能及时跟上,造成人员素质与业务发展需要相脱节。
5、犯罪分子把作案目标瞄准了金融部门。金融部门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诈骗案件多发、内外勾结作案多发,并且一些大案要案涉案金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特别是在金融结算工具不断完善的今天,票据活动日益增多,由于票据在流通环节所特有的功能,犯罪分子利用其作案具有较强的隐蔽性,且有的犯罪分子的文化层次较高,采用一些高技术手段作案,容易得逞。
三、支付结算风险防范控制措施
防范支付结算风险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支付结算管理、完善会计控制体系是防范风险的基础。
(一)建立健全和落实内部管理和监督制约机制,堵塞漏洞,消除隐患。
内部管理制度的健全,是防范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完善、职责明确的内部管理体系和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建立重要事项审批制度;建立账务核对制度;
建立会计事后监督制度;建立重要空白凭证管理制度。
(二)严格按照《票据法》和《支付结算办法》准确及时办理支付结算业务。
要严格票据的审查,对票据的真实性、必须记载事项是否齐全、背书是否连续、更改是否合法有效、是否是合法持票人等要严格审查,尽可能避免因审查不严造成诈骗得逞;要严把大额款项支付关,对有疑问的票据和联行重要凭证要先查询后支付,严格遵守各项结算业务操作规程。
(三)重视计算机安全管理,防范系统风险。
(四)加强经营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商业银行要重视支付结算风险防范,加强经营管理,控制金融资产风险。要充分认识支付结算风险防范的紧迫性,从已经发生的形形色色的案件中认真吸取教训,充分重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要采取措施防范支付风险。
(五)加强员工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素质。江西省鄱阳县农村信用联社案件情况
三、下步措施和意见
这起案件性质恶劣,影响严重,给国家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各农村中小金融机构都要从中吸取教训,举一反
三、引以为戒。牢固树立风险意识,全面加强风险管理,严守风险底线,持之以恒抓好案件风险防控工作。
一是加强重大事件和信息、舆情的监测、报告、处置工作。二是认真落实案件风险防控措施,强化问责,确保贯彻到位。
三是准确把握风险特点,扎实整改,严密防范案件。四是狠抓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提高执行力。五是提高队伍职业素质,大力培育良好企业文化。××省A市B区C农村信用社支某侵占资金案
本案件的案发原因主要是信用社员工法制意识淡薄、内部管理混乱,监督制约机制失效和用人失察造成的。
目前,部分信用社内部管理不够规范、业务操作系统控制不够完善、员工素质参差不齐、部分员工制度和法规意识淡薄,要想有效控制和防范案件,必须把好基层管理人员的用人关。把人品好、懂经营、会管理、敢负责、有风险意识的干部选拔到基层领导岗位。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对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法律和犯罪案例警示教育,引导员工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诚实守信的职业操守,严守法律底线,增强遵纪守法和风险意识。加强对员工的业务知识、技能和规章制度、操作流程培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执行规章制度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