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分析及风险防范
银行柜面业务差错分析及风险防范
本机构在2013年四季度发生柜面业务差错三笔,分别为:
一、办理银行卡销卡后误将销卡后的银行卡归还客户,造成凭证缺失于次日找回。
二、办理单位转账支票转账至个人账户时漏制进账单。
三、开立个人银行卡时误将客户姓输错。
分析以上三笔差错形成原因,具体可分为以下三点:
一、由于该柜员于2013年七月开始独立上柜,上柜时间较短,又因支行业务种类较总行相对单一,因此对部分生疏业务较少遇到,造成对某些业务的操作流程不熟悉,从而造成操作不熟练形成业务差错。
二、日终勾对流水不全面,目前柜员日终勾对流水时普遍存在只对单张业务传票进行勾对,对相应附凭证或附件不进行勾对,柜员的日终传票勾对只是流于形式,对收回的传票审阅不够,未真正起到二次核对作用。
三、柜员在操作业务审核时粗心大意,未认真审核到位而未及时发现问题,风险意识不强,操作严谨性、细致性不够。针对以上几点原因,在日常工作我着重从以下几点加强督导力度:
一、督促柜员培养工作责任心,改变粗心大意的个性,培养认真仔细审慎的个性,每一份职业都需要与之相呼应的职业个性,如广告人需要创新的个性,老师需要爱心等,银行柜员则需要强烈的工作责任心与认真仔细审慎的个性,这也是一名优秀柜员的基本特性。
二、加强柜员业务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业务操作流程的学习,督促严格按规章制度规范操作,注重细节,认真仔细办理
每一笔业务,在办理业务时多思考进行该项操作的原因、如果不按此流程操作将会产生怎样的风险等问题,而不是一味教条主义,生搬硬套的办理业务。
三、加强柜员录入系统信息与原始凭证的审核,培养柜员事前审核凭证,操作业务时实行一笔一清的习惯,将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动作固定下来,养成办理临柜业务正确和规范操作流程的习惯,从而提高操作技能水平的准确性和培养自身的业务审核防范差错的能力。
第二篇:防范柜面业务差错心得
防范柜面业务差错心得
最近,柜面业务差错发生比较频繁,合规意识比较淡薄。再加上现在白天长,晚上短,柜面业务人员存在疲软现象,发生差错率教高。本人总结出以下几点心得,供大家参考。
一是保持充沛精力,防止临柜时因身体不适出现马虎现象。二是合理使用物品,形成良好习惯。把物品分成常用和不常用的,常用的要固定摆放在作台附近,不常用的放在固定栏,这样能有效控制差错的发生。
三是优化操作程序,提高操作安全系数。尽量简化业务流程,又快又好的办理业务。
四是避免外界干扰。办理柜面业务时不可与人闲聊,接听电话等,提高工作注意力。
五是留意危险时段。从一天看,早上9:30分前和晚上4:30后容易发生。远郊不轮班网点,中午不轮班,柜面人员容易疲惫,中午差错发生率也较高,要特别注意。
六是盯住易错数字。敲击键盘数字时要与填写的凭证核对。七是准确唱数核对。严格复核程序,不流于形式。
八是操控款项进出,养成先收款后记帐,先记帐后付款的良好习惯。
九是经常反省自检。经常出错的地方用笔记下来,总结经验教训。
十是严格执行制度。将合规理念常记于心。
第三篇:银行柜面内控风险防范
银行柜面内控风险防范
柜面业务是银行最基础的业务,但也最容易发生内控风险。可以说内控风险贯穿于柜台业务操作风险的各个环节。目前银行的内控管理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层次。从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现实和管理趋势来看,柜面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越来越倾向于事前管理,将风险管理的控制点前移,以最大程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
目前柜面内控风险存在的问题:(一)、由于柜面业务量日趋增多,柜员劳动强度和精神压力大,多数柜员都是被动地执行相关内控规定和制度,主观上没有牢固树立起“自我保护”的风险意识、不明白执行相关规定和制度的原因以及缺乏责任意识。比如业务凭证需客户签字,单位业务出钱需验印或者日常会计交接等事项,柜员只是机械的执行,为了做而去做,而不去思考为何这样做,由此也就造成了相应差错的发生,引发了内控风险。
(二)、随着本行新业务的不断出现及新员工的加入,银行业务数据、业务流程管理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柜员难以把握业务操作中风险控制的重点、难点,难以识别风险控制的重点和难点,即无法有针对性的预防内控风险。
(三)、本行员工大都以年轻员工为主,缺乏银行从业经验,对相应的法律知识和合规知识缺乏认识。这也是引发内控风险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应的我从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来防范柜面内控风险防范,从员工风险意识、风险态度和风险判断能力这三个角度改善风险控制的效
能。
一是培育良好积极向上的风险文化氛围,让风险意识根植于柜员的心里。利用晨会不断的进行思想强化和教育,强调风险带来的巨大的危害性,提高员工对风险的敏感性。将内控风险与柜员长远的人生规划和发展联系起来,使员工不但从表象上更应从思想和情感上真正认同内控风险制度和规定。
二是以业务差错为切入点,结合业务差错对相应的内控制度进行深入讲解,分析制度执行原因,执行制度的目的,而不是一味的只强调制度,以达到让柜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三是将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节点在众多业务制度之中进行标识和区分,梳理关键风险点,明确风险控制措施。以业务操作流程为线索,梳理排查易导致风险损失,或对造成损失有显著影响的关键业务环节中的重要风险点,以显而易见的方式对员工进行讲解,提高员工风险判断和处理能力。有效引导员工去主动学习,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落实成日常管理中的常态。
四是加强银行柜面人员在法律知识和监管合规方面知识的储备。为有效防范现时和以后可能发生的法律风险和合规风险,加强银行柜面人员在法律法规和监管合规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已是时之所需、势之使然。在日常管理中将常用的法律法规与日常业务操作相结合,××银行××支行
××
第四篇:浅论防范银行前台业务差错
浅论防范银行前台业务差错
两节营销已在一季度落下帷幕,每天除了营业时间要面对繁多的业务,营业日终后还要整理一天下来累积的凭证,难免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容易出现各种差错。如何有效减少和避免差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难题。在我们武陵南路支行全体柜面人员的努力下,一季度可以说是全年最忙碌的几个月里,我们没有出现稽核差错。根据这几个月的经验,我想谈谈个人工作中的一点感受,与大家一起探讨。我所接触的业务并不是很全面,大部分是对私的业务,比较简单,但却也常常出现各种差错。差错的出现大多是以下几个原因:
一、审核凭证不细致,粗心大意。由于柜面压力较大,在很多时候为了减轻工作压力,缩短工作时间,日终勾兑流水仅仅只是核对凭证是否丢失,并没有对凭证具体内容进行审核。
二、业务水平需要提高。有时候出现的差错是因为对业务不了解,或是没有及时消化吸收一些新的规章制度。根据自己的想象办业务或者一直按照旧的规定办业务很容易出现差错。
三、责任心不够。在办理一些风险较高的业务前,并没有经过谨慎的审核。例如是否为本人开户,转账或现金汇款业务里收款方的户名和收款金额是否与填写一致等。而这些差错发生后整改起来也是比较有难度的,为了快点办理完业务可能导致需要花更多的时间来整改差错。
前台业务,单笔计算,前后不过几分钟,更快的几十秒就能完成,而差错可能就发生在那短短的时间内,如何避免差错是我们一直在总结的问题。
首先,我们柜员要增强责任心。办理每一笔业务都要仔细核对,不能有一丝马虎。即使是在比较嘈杂的环境中,也要集中注意力,更加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带入工作之中。日终勾兑流水时,除了核对凭证是否丢失,还要对凭证上一些要素认真检查。在主管审核凭证之前自己能把好第一道关才能更有效地减少差错,不能过于依赖主管第二天检查凭证。
其次,要注意正确的操作流程。“一笔一清”是最基本的操作规范,很多本可以避免的差错就是在没有“一笔一清”的情况下产生。不要逆流程操作也是很重要的一项规定,对于高风险业务尤为关键。比如要核查身份证的业务一定要先核查身份证再办理业务,一是可以识别身份证真伪,二是可以防止忘记留存身份证核查记录。只有遵循科学正确的操作流程,才能建立高效流畅的操作方法,提高安全系数。
除此之外,我们还应加强自身业务的学习。学习是做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途径。时代在飞速发展,面对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我们的态度要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吸收新的知识,同时还可以多总结别人的差错,从中汲取教训。时时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才能与建行共同成长。
“零差错”看起来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人并不是机器,出现差错不可避免。但我们要是把“零差错”当成目标,以此贯彻到日常工作的每个步骤,熟练掌握各类操作技巧,耐心办理每一笔业务,就一定能向“零差错”更近一步。
武陵南路支行王煜莹
第五篇:柜面业务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柜面业务安全风险防范对策
近年来,随着营业机构扁平化管理和直管网点的设立,管理半径大大缩短,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个人银行业务得以迅速发展。但柜面业务安全风险事件屡有发生,主要表现在操作风险、个人道德风险、权力制约失衡风险等,有的风险已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强化柜面业务安全风险防范,应该从风险防范意识、内控制度执行、监督检查等方面入手,构建安全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
一、加强风险防范意识教育,让风险意识深入人心
一是要牢固树立“发展业务,内控先行”的经营理念,教育柜员办理业务必须遵循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业务的发展不能以牺牲风险为代价;二是要通过风险管理文化的培育,进一步提高操作风险对银行、对员工切实利益的危害认识,将风险意识贯穿于所有员工的自觉行动中,提高自我约束与对他人监督的意识;三是要加强警示教育,让每位柜员切实认识到违法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事业、对社会的危害,从思想深处筑牢防范风险的防线,使风险防范意识内生于柜员思想形态,外化为柜员行为习惯;四是通过风险防范意识教育,培养员工养成遵章守纪、按章操作的良好习惯,并在习惯中积累功夫,提升素质。
二、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
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风险的发生都是内控制度执行不力造成的恶果,因此提高内控制度的执行力是安全风险防范的关键。一是机构负责人要加强制度执行,全面准确地理解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从细微之处抓好贯彻落实,基本制度必须得到完全执行;二是要执行管理的上的“80/20原则”,对待风险管理者都要承担80%的责任,具体操作者承担20%的责任,其目的就是要管理者严格执行制度规定,处处、时时坚持依法合规经营,自己身正才能正他人;三是要提高柜员综合业务素质教育,掌握规章制度,明晰操作规程,提高对内控制度的执行能力和对操作风险的辨别、防范和控制能力。
三、建立合适的岗位制衡机制,控制个人道德风险
从过去发生的案件来看,岗位制衡机制失效,导致个人道德风险屡见不鲜,因此建立柜员与柜员之间、柜员与网点机构负责人之间的制约监督机制是促进业务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一是要重点加强对网点机构负责人的选配、考核、评价及日常管理,在强调品德、知识、业务拓展能力的同时,把管控能力作为网点机构负责人选拔与评价的重要标准;二是要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完善民主监督制度,推行行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三是严格执行重要岗位轮换、强制休假等制度,认真开展员工行为排查,深入推进案件防范专项治理;倡导员工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做斗争,建立举报违规违纪行为奖励制度,避免以感情、信任代替监督和制度;四是充分发挥个人业务交易主管的监督与服务职责,明确其在个人银行业务管理中的相对独立性,真正赋予个人业务交易主管进行操作及授权管理所需要的考核权、处理权、报告权、建议权等,有效保证了个人业务交易主管对受派行进行有效的监督;五是上级主管部门对每位柜员的日常表现和行为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排查,杜绝个人道德风险隐患。
四、加大监督检查和对违规操作的处罚力度,控制风险的发生
一方面管理部门要把对安全风险的监管作为制度性安排,积极探索建立顶岗检查、飞行检查制度,加强对重要时段、重要业务、重要岗位的检查,在检查过程中要做到彻底、全面,不留死角,不走形式,并将检查结果与检查人员的绩效挂钩,实行责任追究制,提高检查效果和质量;对存在的重大风险隐患、严重违规问题和屡查屡犯的问题,要采取特别监管措施,限期整改,彻底消除风险隐患;另一方面要加大违规惩戒力度,严肃责任追究,提高违规成本,增强全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