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

时间:2019-05-13 04: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

第一篇: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

一、相关知识积累

(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

(四)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给读者以真实感,使文章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思想情感,增强文章真实性。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和对话,拉近与读者或对话者的感情距离;用于外物,有拟人化的效果

第三人称:比较直接的展现生活,不受时空限制,有利于客观叙述。

(五)抒情方式/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托物言志。

(六)表达方式:

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景物描写等)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说明方法有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举列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议论:议论文的论据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方法有举例/事实论证;道理/引用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七)描写:

①人物描写:

正面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生动想形象地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神态描写;细节描写(抓住生活中的一个小细节,尤其是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准确传神,形象鲜明)。

侧面描写:(不直接写人、物本身,而是通过他人对主体的感受与评价从侧面来突出主体的特征)。Eg三月不知肉味,绕梁三日。

②环境描写:(自然景物描写,社会环境描写):

作用:①照应前后文、标题;②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③衬托(正衬、反衬)主体;④表现、突出主题;⑤展示人物活动背景或社会背景;⑥对下文的议论、描写、抒情做铺垫;⑦预示或推动情节的发展。注:景物描写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以静写动;点面结合;虚实结合;正侧面描写相结合;高低远近声色结合;视觉嗅觉听觉多角度写景;对比。

描写景物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③场景描写:摄取一个有意义的生活场景或自然景观,采用各种修辞手法,把所看到、听到、想到的写下来,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④白描:用最简练、最节省的文字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或描绘一幅画面;用字简练,不加渲染和烘托,简洁传神。

(九)语言的特色与风格:

平实自然:(语言朴素,不事夸张,但于平淡之中蕴涵深意):亲切自然。

华美绚丽(使用较多整句句式,修饰性辞藻丰富):文采飞扬,具有感染力。

口语化/地方方言特色(较多使用生动活泼的口头用语):生动活泼、亲切自然。

生动形象(运用较多修辞手法):语言富有感染力,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幽默讽刺:(幽默:语言风趣、诙谐;讽刺:嘲讽、揭露的语言,较多使用反语):一针见血,入木三分,语言富有感染力,强化讽刺效果。

含蓄深沉(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是通过它物或对比委婉表达内心情感):容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准确简练(意思表达明确,用语简单):短促有力,语言富于感染力。

典雅优美(较多引用古典诗文):语言具有古典的美感,丰富文章文化内涵。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有说服力。

(十)句式鉴赏:

按句式整齐与否分:

整句(排比句、对偶句、对仗句):形式整齐,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明。

散句:使语句灵活自然,富于变化。

按句子长短分:

长句: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致,条理贯通,气势畅达。

短句:节奏短促,干脆利落,生动明快,活泼有力

(十一)取材(选材)构思的特点:

详略得当:最能体现主题的内容细致描述,与主题联系不是十分紧密的粗略描述。

以小见大:从生活中的细小事物或场景入手,表现重大的主题。

点面结合:既有整个横切面,又有具体详细的事例个案(点)。

典型/新颖:典型:创造典型人物,描写典型场景;新颖:推陈出新。

旁征博引:材料丰富,论据详实,有掉书袋的嫌疑。

虚实结合(以虚写实):眼前之景与事为实,联想与想象的景与事为虚,尤其是回忆、梦境等,作者常通过以虚写实的方式来形成一种虚实的对比与映衬。

(十二)现代文的分类:

按内容与文体分,可分为5类。

行文特点:形散神不散,由景到情到理,由物到人到理(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深刻意蕴)

①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行文思路:写景:景——情——人——理卒章显志

状物:物——人——理篇末点题

这类散文中,写主体对象的同时,又写相关事物,作用是正衬或反衬主题事物的特征。

类比(相似)——正衬严冬中的松树与梅树

对比(相反)——反衬欺霜傲雪的松树与只剩下枯枝败叶的乔木。

这类散文环境描写的作用:为主体对象提供背景,正衬或反衬,突出主体特征,渲染主题活动的氛围 ②写人叙事散文:在叙事过程中塑造人物形象。

这类散文要注意:

关注人、事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物特点、描写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事件的前因后果;关注事理

③哲理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这类散文要:关注话题,弄清楚作者想要讨论的问题是什么;文章主旨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之分,关注文章的深层含义;关注行文思路:弄清楚作者如何以小见大、由浅入深、由实到虚、由表及里来论述抽象深奥的人生哲理。

④学者散文(文化散文):

内容:批判当代某些不良的文化现象。

特征:经常采用古今对照、今昔对比的手法。

情感:通过对过去优良传统与美好生活的缅怀,表达一种对当代物质社会的忧虑与思考。

主旨:希望人们能够给反思。

⑤托物言志散文(象征):

这类散文要:关注事物的特点、特质;关注相关事物(正衬或反衬);关注环境描写,突出主体特征;关注引申部分作者所要寄托的情感和思想。

(十三)标题的作用(内容、结构、形式)

标题的内容作用:点明中心事件、主体情感、主旨;点明话题、事件、背景

标题的结构作用:行文线索(蓄势、抒情的线索),贯穿全文

标题的形式:从修辞、句式、用词等方面分析,作用有形象、突出、醒目、新颖、设置悬念等

(十四)文章的线索

散文构思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

以人(人物的活动)为线索以物(事物的得失)为线索

以事(事件的前因后果)为线索以理(所要阐述的道理)为线索

以情感(情感的变化)为线索以空间位置的变化为线索。

线索的作用:贯穿/组织全文

2过渡句/段(在文章中间或段落中间)的作用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起下文内容上:点明中心(主旨)结尾句/段(在文章或段落结尾)的作用

结构上:总结全文;呼应开头(标题),前后呼应

内容上:篇末点题,点明题旨;深化中心(主题)

如果结尾句委婉含蓄,则其作用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暗示主题;强化坐作者感

(十六)引用的作用

证明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充实论据,丰富内容,深化文章主题

增强文章文化底蕴,增强感染力点明题意,文题对应

(十七)文章的结构方式

总分式:包括分——总;总——分——总式递进式:逐层深入形成递进

并列式:分几方面介绍,形成平列

对照式:文中两部分内容或进行对比,或用一部分内容烘托另一部分内容

二 现代文阅读的主要题型 现代文阅读命题往往在四个方面设置题目:一是理解文章的主旨;二是理解文中重要句子;三是鉴赏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四是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关键:联系原文)

答题技巧:① 联系上下文,弄清楚词语在原文中指代的内容

② 注意修辞手法,如果词语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答题关键是把词语由喻体、拟体还原为本体。

③ 联系语境,对有感情色彩的词语的答题关键是进行直接正面的描述。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关键:理解句子中关键词的含义)

答题技巧:① 整体把握句意,抓住句子主干的同时留心句子的修饰、限制成分。

② 注意句子在文中的地位

③ 联系文章的写作背景和创作意图指出文中的某个句子,然后问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根据是什么(关键:联系上下文,原文中找答案)答题技巧:① 作答时先分析句子的性质是观点句还是结论句(观点句,理由在后;结论句,理由在前)② 确定句子所涉及的范围,筛选信息,切不可照抄原文。

4文中为什么要写某事物或从某件事物写起/文中某一句话或某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好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

答题模式:相关术语+文章的具体内容+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

5文章写某事物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事物的/概括文章写某事物的内容和特点 6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作用是什么

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写出了对象的什么特性

比喻、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排比:增强气势和语气,强调了+对象+特性

对比:强调了„„.突出了„„..设问:引起了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与思考

反问/反复:加强语气,强调了„„.7文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技巧;作者是如何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赏析某段文字的艺术手法或表达效果。

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尽量要全面,有条理,要拓展)+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效果作用(往往要与感情主旨联系起来)赏析文章的标题/如何理解文章的标题/为什么要以“„„.”为标题/以“„..”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分析角度:内容、结构、形式

9文章用了第几人称,使用这种人称的好处是什么

答题技巧:使用人称的作用+结合文章内容

10线索的赏析/文章以„„.为线索

答题模式:文章以„„为线索,开头写„..中间写„.结尾写„„

答题技巧:从上下文中筛选信息,归纳概括。所写内容有几个方面就从几个方面概括;如果内容集中写一个方面,无法从内容上分为几个方面时,应考虑从手法(虚实、正反、点面)方面分点概括

11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文中写某句话或某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意思

答题技巧:联系上下文,抓住文章的关键句,结合主旨,分析作者情感

12人物鉴赏/请简要分析文中主人公的形象

答题技巧:按总分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定量分析;或先从几方面定量分析,再用一句话做定性式总括。鉴赏语言/赏析文章语言

答题技巧:从遣词造句、修辞、语言风格、语体、情感的角度去鉴赏

答题模式:语言特点/手法+该特点或手法的常规效果+对象+抒发情感/观点/内容

14从取材构思(选材构思)角度对文章简要赏析/本文在取材构思上有什么特点

答题技巧:术语+结合全文分析、评价作者的情感观点/对作者的情感态度进行概括/对文章的中心进行归纳

答题技巧:结合全文

16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简要分析

答题模式:文章是以„„为结构方式,第一层写了„„第二层写了„„

17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描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的描写了„„

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的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限制、时间、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18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

不能。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不能互换。

三 组织答案

组织答案时应注意:(关键词、句;联系原文)善于利用文中的重要词语、语句。看课文时要注意划出文中的关键词、句紧扣题意,选恰当的句式、角度回答,如何问就如何答不要一字不漏的照抄原文,也不能完全用自己的话去回答。答案所涉及的关键词句要在原文中找,再根据这些词句重组答案。答题时要时刻与作者情感或文章主旨相联系需要术语的要分清术语,不能混淆术语,也不能乱凑术语。答题时答题模式要灵活贯通,不能墨守成规

7看分答题

第二篇: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政素材积累与解读

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作文素材 时政素材

积累与解读

幼儿园曝乱喂药引追问

3月16日,在吉林市中心医院内,芳林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在体检接待处前登记。经调查,初步认定该幼儿园涉嫌擅自给幼儿服用病毒灵。

综合新华社电又是幼儿园背着家长给孩子乱喂药。

记者昨日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了解到,当地的馨港幼儿园给孩子喂食疑似病毒灵药片被停业整顿,相关设施设备及物证已封存。目前,夷陵区政府部门已成立调查组,幼儿园园长及保健医生正在接受警方调查。

这是继西安市、吉林市多所幼儿园被曝“乱喂药”事件之后,第三个地方发生同类事件。

此前,媒体曝出西安枫韵、鸿基新城幼儿园法定代表人孙某等人为提高幼儿出勤率、增加幼儿园收入,在明知自己未取得法定资格的情况下,以吃药能预防幼儿生病为由,从2008年开始擅自购买处方药盐酸吗啉胍片(俗称病毒灵),于每年春秋两季安排工作人员给园内幼儿服用。

孩子证实定期服药

近期曝出一些地方幼儿园违规给幼儿集体服用处方药病毒灵,馨港幼儿园的孩子家长们也问了自己的孩子,多数孩子证实定期服用了“白色的、苦苦的”药片。

园长:为增抵抗力

据了解,该幼儿园各有两个小班、中班和大班,共计学生200名左右。

3月15日,许多家长聚集涉事幼儿园讨要说法。在孩子家长的追问下,馨港幼儿园园长承认曾“为了增加孩子抵抗力”给孩子吃了药,但称给小班的孩子喂食的是板蓝根,而给中班、大班的孩子们吃的是维C,并非是病毒灵,也不是处方药。对此,家长们并不认可。

目前,宜昌市夷陵区已组织教育、卫生、药监、公安等单位,前往幼儿园现场调查取证。

该幼儿园账目、监控室和卫生室等相关设施设备和物证已被封存,相关人员正在接受调查询问。

■ 追访

陕西宋基会承认监管不到位

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副秘书长张英昨日称,该基金会将解除与西安枫韵幼儿园、鸿基新城幼儿园的挂靠关系,这两所幼儿园以后将不能使用“陕西省宋庆龄基金会”的名称。

此前,媒体报道两所涉事幼儿园均挂靠在陕西省宋基会名下。

张英表示,此前陕西省宋基会与这两所幼儿园之间仅为挂靠关系,没有业务指导和金钱利益关系,但是基金会也有监管不到位的地方,是负有责任的。

张英说,基金会将根据相关规定,解除与涉事幼儿园的挂靠关系,不再允许两所幼儿园使用其名称。同时,基金会将对挂靠在其名下的其他幼儿园加强监督,以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据了解,目前挂靠在陕西省宋基会名下的一共有4所幼儿园。除涉事的枫韵和鸿基新城幼儿园外,另两所幼儿园与前两所幼儿园法人孙某都没有关系。据新华社

吉林市3人乱喂药被刑拘

芳林幼儿园其他三所分园被暂停经营活动,园内幼儿将被分流入园。

吉林市教育局现已完成全市所有的503所公办幼儿园、554所民办幼儿园的检查工作,目前未发现其他幼儿园有擅自给幼儿服药的现象。据新华社

2014两会关注--“实名”矿泉水

时事评论背景:

今年两会有什么不同之处?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协委员们将会拿到“实名制”的矿泉水,以往那种喝了几口找不到主的矿泉水只能遗憾地被丢掉的情况,将从此绝迹。(2月27日京华时报)

时事评论观点:如何看待““实名”矿泉水”问题?

矿泉水“实名制”,不再提供沏茶服务,两会还没开始,节俭的会风就迎面吹来沁人心扉。在水资源已成稀缺资源的特殊语境下,矿泉水“实名制”,虽然“简约”却不“简单”,它无疑为广大官员树立了节约典范,更传递出中央将节约进行到底的态度和决心。以前,每次会议结束之后,几乎每瓶水都有一半被剩下没有办法再加以使用。诚然,随意丢弃矿泉水,有卫生方面的因素,也有代表个人素质的原因,但其造成的浪费却是实打实的,决不能忽略。矿泉水“实名制”,让“半瓶水”和两会说再见。虽然看起来是微不足道,但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却不容小视。

“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节约会务成本,靠的不是喊破嗓子,而是点滴努力的汇聚。从细微处着手,从自身做起,我们有理由相信两会将吹出更多改革之风。

如何看待“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事件”问题?

残忍的手段,血腥的暴行,令人发指的恐怖犯罪,让无辜生命骤然消逝,使数十个家庭坠入深渊,造成永难弥合的心灵创伤。暴恐分子所挑战的,是人类社会共同的秩序、人类文明共同的底线。其疯狂残暴的行径,是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决不能容忍的。“迅速组织力量全力侦破案件,依法从严惩处暴恐分子,坚决将其嚣张气焰打下去”,“精心做好受伤和遇难群众的救治、善后工作”,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表达了党和政府坚决维护法律尊严、坚决维护人民安全的鲜明态度和坚决惩治暴力恐怖犯罪、坚决维护社会稳定的坚强决心。

文明底线不容挑战,法律尊严不容亵渎。暴力恐怖犯罪漠视基本人权,践踏人类道义,手段残忍,危害极大,对这样的暴力恐怖犯罪活动决不能手软,要坚决打击、严厉制裁。血腥暴行也警示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反恐形势的严峻性复杂性,强化底线思维,以坚决的态度、有力的措施,出现一起,就打掉一起;露头就打,严打狠打。无论是谁,只要是触犯了法律,只要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要坚决依法处理。对于那些胆敢以身试法、搞暴力恐怖

活动的犯罪分子,要依法从严惩治,绝不姑息,绝不手软!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有力维护社会稳定、捍卫法律尊严。

暴力恐怖,法无可赦;伤害无辜,天理难容。无辜群众的鲜血,染红了平和安宁的春城,更激起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慨。“我们与春城昆明在一起!”“愿逝者安息,伤者平安”„„互联网上,人们共同谴责暴力,呼吁严惩凶手;案件现场,无数普通人积极协助警方制服歹徒,抢救受伤群众。警民携手构筑起打击暴力犯罪、捍卫社会安宁的铜墙铁壁。这一切充分说明,打击暴力犯罪,13亿人同仇敌忾;维护团结稳定,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正处在关键时期,改革发展任务艰巨,乘势而上前景可期,人民群众渴盼在和谐稳定的环境里,创造更好的生活、更美的未来。暴恐分子针对平民制造血腥与恐怖,正如群众所言“唤醒了人们心中的正义与力量”,坚定了人们捍卫社会稳定的信念;党和政府打击暴力恐怖行为的坚强决心,更增强了人们维护和谐安宁的信心。迅速行动起来,以雷霆手段和有力措施,严厉打击暴力恐怖犯罪,我们就一定能为全面深化改革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人民的幸福安宁编织起牢不可破的安全之网。

“东莞扫黄**”中的问题?

且不说挑战法律,对那些为扫黄鸣冤叫屈的人,我们想套用一句网络流行问句:你这么同情卖淫嫖娼,你如此支持色情产业,你家里人知道吗?究竟有几个人,愿意让自己的亲人去涉足这一行业?即便是生活困难,又有多少人希望将这一行业作为谋生手段?而那些从事色情行业的人,又有多少真正穷困潦倒、衣食无着?

至于以“自由”之名为色情业张目,则是忘记了自由也是有底线的。事实上,色情业早已超出了个人自由选择的道德范畴,“公权力介入”是世界各国的通行做法。因为色情业肯定会跟社会腐败、人口贩卖、黑社会组织等联系起来。难怪有外国媒体评价,“用帮助所谓弱势群体说话的姿态为嫖娼公开站台。鼓吹嫖娼自由者本质上和贩奴者一样,却以自由主义者的面目示人。”

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中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利益的多元,不同社会群体自然会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国家活力的源泉。然而,任何一个健康的社会,在思想观念多元多样的同时,也必须有一些起码的底线、基本的共识、普遍的价值。思想解放,不等于胡思乱想,更不等于行为放纵;价值多元,不是价值扭曲,更不是价值沦落。

如今,有些人在网上讨论问题,往往不问对错、只看立场,让站队思维左右价值判断。凡是你赞成的,我就必须反对;凡是你反对的,我就一定赞成。似乎不发出点“杂音”就不足以证明自己会“独立思考”,不嘲讽主流、不解构崇高就没法展示自己的聪明机智,在这

种思维模式下,谈何承担责任、坚守底线?又如何明辨是非、区分善恶?从这个意义上,在新媒体时代,对价值尺度的把握、对社会底线的捍卫,尤其需要一种文明理性的议事规则。也就在这几天,在“舆论狂欢”的浪潮中,一度被戏谑言论、偏激观点裹挟的网上舆论,出现了某种“反转”性的变化,越来越多人指出色情业是害国害民的“有毒产业”,越来越多网友发出了“捍卫社会公序良俗”的声音,潜藏在人民群众心底的朴素认知,虽然不那么“醒目”、不那么“刺激”,却如同宽广的大江大海,缓慢而坚定、沉着而有力。这正是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也是推动文明进步的强劲动力源。

北京成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之都 东京退居第二

2013年,北京已有48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首次位居全球城市第一。拥有47家世界500强企业总部的日本东京退居第二。这是记者19日从北京市商务委了解到的。2013年,北京市出台商务与中关村、商务与文化融合发展意见,认定8个总部经济集聚区、4个总部经济发展新区和6个商务服务业集聚区,总部经济集聚区总部企业数量占全市的61%,商务服务业聚集区入驻企业超过4500家。外资跨国公司总部企业和研发机构达714家。

据北京市商务委主任卢彦介绍,2014年,北京将采取多项措施巩固“总部之都”地位:完善投资促进机制,建立健全总部企业重大项目投资发现机制和跟进服务机制,搭建总部企业市场服务平台,鼓励和支持总部企业在京开展实体化经营,鼓励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财务管理中心等功能性机构。计划新认定外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15家左右,新引进民营总部企业20家左右。

复旦投毒案今日宣判 林森浩被控故意杀人

备受关注的复旦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投毒案今日将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在一审庭审中,被告人林森浩称投毒动机是为了愚人节整黄洋,并没有预料到会致死。而受害人家属则态度坚决,要求“严惩凶手”,黄洋父亲黄国强更是强调,如果一审判决结果不是死刑,肯定会提起抗诉。

林森浩被控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

去年4月15日,复旦大学校方深夜发布官方微博,该校医学院一名医科在读研究生因身体不适入院,后病情严重,学校多次组织专家会诊,未发现病因。校方遂请警方介入。4月16日,复旦大学投毒事件受害者黄洋去世。

警方经现场勘察和调查走访,锁定黄洋同寝室同学林森浩有重大作案嫌疑。当月19日,上海警方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向检察机关提请逮捕复旦大学“4•1”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10月30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官方微博透露,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了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提起公诉的被告人林森浩涉嫌以投毒方式故意杀人案。11月27日,该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林森浩与黄洋居住在同一寝室内。林森浩因琐事与黄洋不和,逐渐对黄怀恨在心。2013年3月底,林森浩决意采取投毒的方法杀害黄洋。3月31日下午,林森浩从其实习过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影像医学实验室取得装有剧毒化学品二甲基亚硝胺的试剂瓶和注射器,当日17时50分许,林森浩将剧毒化学品全部注入宿舍内的饮水机中。次日上午,黄洋从饮水机中接取并喝下已被注入了剧毒化学品的饮用水。之后,黄洋即发生呕吐,赴医院治疗。

4月16日,黄洋经抢救无效死亡。经鉴定,黄洋符合生前因二甲基亚硝胺中毒致肝脏、肾脏等多器官损伤、功能衰竭而死亡。4月12日,林森浩经警方传唤到案后,供述了上述犯罪事实。

受审时称投毒是愚人节“玩笑”

林森浩投毒的动机以及是否蓄意杀害室友,成为当日庭上控辩焦点。林森浩当庭供认了起诉书指控其采用投毒的方法致黄洋死亡的事实,但对作案动机、目的和犯罪故意进行了辩解。

法庭上,说及投毒缘起,林森浩表示,黄洋曾戏称欲在即将到来的愚人节“整人”,便产生整黄洋的念头,并由此实施投毒行为。他说,自己和黄洋关系一般,且无直接矛盾,只是彼此间“有些看不惯”。在他看来,黄洋聪明,勤奋好学,很优秀,但有点自以为是。根据林森浩的表述,他曾用“二甲基亚硝酸胺”做动物研究,且基于相关实验撰写并发表过学术论文。林森浩承认,黄洋饮用被投毒水的全程,他并未制止,且在黄洋就医接受治疗期间,亦未讲出真相。言及原因,林森浩说,黄洋喝下的被投毒的水并不多,且实验中被注射了二甲基亚硝酸胺的大鼠并未完全死亡,也让他以为黄洋能够“熬过去”。林森浩放弃了最后的自我辩护,但在庭审结束前,他说:“我的行为导致我同学黄洋的死亡,给他家庭带来了巨大打击。我对不起我父母近30年的养育之恩。我罪孽深重,我接受法庭给我的任何审判。”

受害人父亲称不判死刑就抗诉

在一审开庭前,黄洋的父亲黄国强称,黄洋的遗体已经在殡仪馆放了半年多时间,他们只有在凶手受到应有惩罚之后,才会让黄洋入土为安。据悉,一审庭审后,黄洋的亲属于12月19日将黄洋遗体火化。

黄国强还表示,如果一审判决结果不是死刑,他肯定会提起抗诉。关于后续民事赔偿问题,“以后再谈”。

李克强除夕给光屁股小孩家回信

这几天,已经搬入惠民新城新居的高俊平内心难以平静,他每天都会把手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从一个大信封内小心翼翼地抽出一张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信纸,这封寄给他的信落款处赫然写着“李克强”,日期则是2014年1月30日。高俊平说:“收到总理的回信,比我见到总理那一次还激动,因为总理回信的时间是1月30日,正是大年三十,没想到,大年三十总理还惦记着我们。”

2013年,对于高俊平来说是梦幻般的一年,梦幻般的日子始于2月3日,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视察包头北梁棚户区改造情况时,走进北梁棚户区居民高俊平不足20平方米的家。高俊平的小孙子高宇博光着屁股“闯进”《新闻联播》节目镜头,被网友亲切唤作“光腚娃”。从此,高俊平的生活和数万北梁人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不到一年,高俊平一家便搬入宽敞明亮的新楼房。

今年1月15日,圆了“安居梦”的高俊平给总理写了一封信,他把这一年来的经历和感受,以及总理来北梁之后的变化一一作了介绍。“我文化水平低,只念到小学三年级,但每天看着总理来我家做客的那张照片,看着现在北梁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决意给总理写这封信。信里从头至尾都是我的心里话,希望总理能再来包头北梁,再来我们家做客,看看这一年的变化。上次总理来我都没能给总理倒杯水,这次我一定给总理倒杯热乎乎的茶„„”高俊平说。让高俊平没想到的是,2月12日上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巴特尔深入北梁棚户区考察调研,并来到他的新家做客,将李克强总理的回信交到了他手上。2月15日上午,记者在高俊平的家中看到了李克强总理的这封回信。信中写道:“你的来信收到了,信中说北梁棚户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和老伴、小孙子,还有很多居民都搬进了宽敞明亮、干净舒适、配套齐全的新楼房,实现了安居梦,真是从心底里为你和大伙感到高兴。”总理还在信中勉励北梁居民:“安居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要用勤劳的双手继续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让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

看完总理的回信,高俊平觉得,总理一定还会再来北梁,再来他家做客。“这几天我正找专业的裱画师傅,准备把总理的回信用框子裱起来,挂在一进门的墙上,和总理去年来我家做客的那张照片挂在一起。”高俊平说。

李克强总理的回信 高俊平同志:

你的来信收到了,信中说北梁棚户区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你和老伴、小孙子,还有很多居民都搬进了宽敞明亮、干净舒适、配套齐全的新楼房,实现了安居梦,真是从心底里为你和大伙感到高兴。

北梁的巨大变化充分体现了各级党委和政府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的决心和作风,也体现了大家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国家还要继续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让更多的困难群众圆上安居梦,除了安居,养老、医保等惠民政策也都会一步步完善。安居是幸福生活的新起点。要用勤劳的双手继续创造充满希望的未来,让生活过得越来越红火!祝全家新年好并代问北梁的居民好!有机会我再去看望大家。

李克强 2014年1月30日

第三篇: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和而不同专题练

和而不同专题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为什么一贯坚决、真诚地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为什么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永不称霸、永不扩张、永不谋求势力范围?无数清晰的道理可以辨明,已经并继续的历史可以证明。但归结到一点的最好说明,就是“和而不同”。

著名学者王中江先生曾引用《庄子•则阳》中关于“同异关系”的讨论,指出事物的多样性具有创造力,差异性和多样性就是造就整体性和共同性的力量。同时提出,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就叫做“和”。如果说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那么“共同”与“同”的内涵就是有区别的,即“共同”是多因素的“和”,而“同”只是单一性质的事物,于是就有了“和而不同”这个深刻的哲学概念。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可以与其周围的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绝不这边搭台、那边拆台,而是相互补台、好戏连台;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只求与别人完全一致,不讲求原则,并不能与别人保持融洽友好的关系。现代化呼唤的时代精神要在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中重铸,这种重铸既应该突出主导、主流,也应该强调和谐、合作,即应该“和而不同”,避免“同则不继”。

“和而不同”难在如何在“不同”中求“和”。对此,中华文化有长期的实践和多方面的积淀。例如,儒释道三家思想就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儒家强调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尊重事物的多样性、和谐性,主张多样共生、协调平衡。道家认为,道的属性是“和”。天地日月森罗万象、芸芸众生千差万别,无不蕴含着两重性,“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当产生利益冲突、矛盾纠纷时,不妨彼此体谅、开阔胸襟,“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而释家的根本原理是缘起论。所谓“缘起”,就是互相依存,和合共生。释家主张的“是法平等”“自他不二”“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慈悲、平等观念,是实现与达成“和”的重要思想基础。由此可见,儒释道三家确以一个“和”字相通。万流归宗,和而不同。可以说,“和”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征向量,也是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和思维基础。

“自强不息生和气,厚德载物送和风”,“和”应该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理念与智慧。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东来”的,是努力建设和谐社会而生长、凝聚的自强不息、和实生物之“和气”;“西送”的,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而呼唤、弘扬的厚德载物、协和万邦的“和风”。当前,走向全球化的世界需要引导全球化的理念,需要“转化冲突”的和解,需要跨学科、跨国界的“和平学”。而追求多元和谐、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达的理念正是“和”。

(摘编自叶小文《“和而不同”的多重境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和而不同”理念的体现。

B.事物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所谓的“和”就是将不同的东西加以调和并使之平衡。

C.君子“和而不同”,他们可以相互补台;小人“同而不和”,一味坚持自己观点。

D.儒释道是不同的流派,以一个“和”字相通,“和”体现了古代先哲的生命信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篇连续发问,引人深思,其目的是为了引出“和而不同”这个论题。

B.中间三段是并列关系,从不同角度阐释了“和”的内涵,使其更清晰丰富。

C.文章使用了举例、对比和引用等多种论证方法,说理充分,读来令人信服。

D.文章首尾紧扣“和”字,阐明了“和而不同”的理念在现实中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融合多样性的东西能够产生出新的东西,将不同和差异的东西统合起来就是“共同”,这和“同”的内涵一致。

B.时代精神与传统文化是格格不入的,因此我们在重铸时代精神时尤其要弘扬传统文化中的主导、主流的部分。

C.在道家的观点中,天地万物都有两重性,当现实中产生利益冲突时,强调“以和为贵”,多样共生,协调平衡。

D.追求“和而不同”的中华传统文化,向世界传达“和”的理念,“和”是中华民族贡献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智慧。

1.C(3分)

2.B(3分)

3.D(3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和而不同

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为实现和谐的追求,中国文化提供了两大法宝,一是“和”,一是“中”。

中国文化十分重视人与人和睦相处,待人诚恳、互相关心、与人为善、推己及人,以达到人际关系的和谐。“和为贵”一词出自《论语》,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主张借礼的作用来保持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孟子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思想,表达了对人与人和谐关系的追求。

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和”与“同”是中国文化所关注的一对含义不同的范畴。早在西周末年至春秋战国时期,就有过所谓“和同”之辨。“和”是众多不同事物之间的和谐,“同”是简单的同一。《国语??郑语》记载,史伯在回答郑桓公“周其弊乎”的发问时认为,西周最大的弊端就是“去和而取同”。史伯说:“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史伯这样区别“和”与“同”:“以他平他谓之和”,就是说聚集不同的事物而得其平衡,叫作“和”,“和”能产生新事物,所以说“和实生物”;“以同裨同”,就是说把相同的事物叠加起来,是不能产生新事物的。五声和,则可听;五色和,则成文;五味和,则可食。推及施政,则必须“择臣取谏工,而讲以多物,务和同也”,综合不同意见,防止偏于一端、专横独断,否则,则“天夺之明,欲无弊,得乎”。

孔子曾提出“和而不同”的著名观点。他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他认为君子能汲取别人的有益思想,纠正其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绝不盲从,这叫“和而不同”;而小人只会随声附和,从不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这叫“同而不和”。

“和”是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的重要特征,其内涵十分丰富,充满了大智大慧的深刻哲理。“和而不同”的“和”,一是主张多样,二是主张平衡,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提倡宽厚之德,发扬包容万物、兼收并蓄、淳厚中和的“厚德载物”的博大精神。

“和”不是“同”,“和”是有矛盾、有斗争的。宋代张载在《正蒙??太和篇》中讲: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意思是说只要有一种事物、一种现象,必定有与之相对的事物和现象,两者免不了有矛盾,有斗争,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要求“和”。张载看到了宇宙世界、人间社会都是有矛盾的,但在矛盾的解决上他主张“仇必和而解”,而不是“仇必仇到底”。对立和斗争不应以一方面消灭另一方面作为最终的结局,而应是相辅相成,协调配合,趋向于“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中国文化和人生智慧充分体现在这句“仇必和而解”之中,以和谐的方法来消除矛盾,解决矛盾,使事物向一个更新的方面来发展,最后解决的方法一定是求和,不是让矛盾冲突扩大。只有“和”才有生机和活力。这种对待矛盾的朴素的辩证思想,对于我们实现和谐人生的理想是大有裨益的。

下列对“和而不同”中的“和”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汲取别人有益思想,纠正自己的错误思想,力求公允正确。

B.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普遍和谐。

C.对不同的意见,不同的事物,持以宽容的态度。

D.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或矛盾的途径和办法。

下列表达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礼之用,和为贵”强调了在建立和保持人与人之间和谐关系中礼仪的重要作用。

B.史伯认为西王朝统治者由于“去和而取同”,专横独断,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

C.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普遍和谐的基本特质。

D.“仇必和而解”的观点认为人类社会存在矛盾和斗争是普遍现象,最后一定能找到求得和解的办法。

根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贯彻“和而不同”的思想有利于解决当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间冲突的问题。

B.“和而不同”的主张既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也有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C.利用包括“和而不同”思想在内的儒家学说维护统治,是我国封建社会长期保持国家统一的重要原因。

D.在人际关系领域采取“求同存异”的做法是符合“和而不同”思想的,“求同”与“不同”并不矛盾。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C

解析:

【小题1】B.(B项所示的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质,同时对“和”的理解过于宽泛。)

【小题2】D.(A项,错在把“礼”和“礼仪”混为一谈;B项,错在“直接导致了统治的崩溃”并非史伯的观点;C项,错在扩大了“和”的外延,孔子主要是从人际关系角度提出“和而不同”的主张的。)

【小题3】C.(封建统治者的确是利用儒家学说来维护其统治的,但是“和而不同”思想不在其内,因为“和而不同”思想与思想专制是格格不入的。)

第四篇:2021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知识总结

散文

一、散文的文体特征

1.篇幅短小。

2.立意集中深远,“形散而神不散”。即以一条线索组织材料,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3.题材广泛,不受时空限制,联想丰富。

4.形式多样,结构自由洒脱。

5.表现方法灵活,融叙事、描写、议论于一体。

6.语言优美凝练,富于文采。所谓优美,是指散文的语言清新明丽,生动活泼,富于韵律美。所谓凝练,是说散文的语言简洁质朴,自然流畅。

二、散文的种类

1.写人记事类散文

①以记叙人、事为主要内容;②带有浓厚的抒情成分;③故事情节不一定完整,人物形象不一定深刻;④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以记叙、描写为主;⑤情感多含蓄或通过场景渲染、环境烘托、人物描写流露出来;⑥注重行文的技巧。

典型写作思路:简叙写作缘由→多角度多层次写人记事→中间穿插一些细节描写→结尾抒发情感,反映世态,总结感悟。

2.写景状物类散文

①文眼鲜明,凸显主旨;②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③大都采用借景抒情、寄情于物、托物言志或象征等手法来含蓄、形象而具体地表情达意;④语言优美,风格各异(朱自清的清新真挚、巴金的含蓄深沉);⑤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比兴、象征等)⑥动静结合,交相辉映。⑦写景顺序:空间顺序、时间顺序、观察的先后顺序、按景物的类别来写。

典型写作思路:引出写作对象→咏物状景,时空拓展→中间常穿插其他景、物对比反衬→再由自然之物作拟人化延伸议论→结尾抒情言志,升华主旨。

3.议论性散文(文化、哲思)

议论性散文又叫哲理散文。这类散文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但议论不是凭空而生,往往在文章的开头交代议论的由头,或事,或物,然后逐层递进式议论。主旨在物(事)与理相通处。哲理性散文带有人生感悟性质,这类作品往往从一点入手,入题较小,对生活的积累和感悟尤为重要,表现上点到为止,不过于直白,留咀嚼回味的空间,水到渠成地引发出对人生对生活的慨叹。

典型写作思路:对现实的事、物有触动(触发点)→类似事情相近或相反的联想议论(联系点)→点出道理(感悟点)→结合现实议论升华(升华点)。

三、分析散文的形象

1.主要物象作用:①内容主旨方面:主要物象是散文主旨之所在。分析主要物象的作用就是揭示散文的“神”。一般说来,写物的要找志,写景的要析情。②艺术构思方面:主要物象多为全文的线索,起着把众多材料组织贯串在一起的作用。

2.次要物象作用:①内容主旨方面:对内容的充实作用,对主旨的深化升华作用。②对主要物象方面:对比、衬托、类比、虚实相生,使主要物象更加鲜明突出。③艺术构思方面:开头结尾的策划,详略主次的安排,行文线索的贯穿,过渡照应的勾连,伏笔悬念的设置。

四、散文常见的结构方法

1.行文思路结构

(一)开门见山: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

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不枝不蔓,干脆利落。

(二)卒章显志: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

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

(三)过渡衔接: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

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四)题文照应:①紧扣中心写作,不枝不蔓,行文紧凑集中;

②反复点扣题目,对中心有强调突出之效。

(五)首尾呼应: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整、严谨。

(六)伏笔铺垫:①使内容完整,真实可信;

②构思精巧,行文缜密,耐人寻味;③结构圆合严密。

2.分析线索作用

(一)内容方面:①描述某种情景或状态;

②表达某种情感或思想;③揭示主题。

(二)结构方面:①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②使结构清晰,情节集中;③使行文富于变化。

3.句段的作用

(一)开头:①开门见山,点明主旨。

②引出下文。③设置悬念,引起读者思考,吸引读者。④埋下伏笔,铺垫照应。⑤交代写作意图。⑥写景,渲染气氛。⑦奠定感情基调。⑧连续发问,引人深思。

(二)中间:①承上启下。

②由叙述转向议论。③由写景转向抒情。④由正面转到反面。⑤层层深入。⑥总领下文。⑦总结上文。

(三)结尾:①篇末点题,卒章显志。

②问句作结,发人深思。③用省略号,余味绵长。④比较作结,突出情感。⑤想象作结,意蕴深远。⑥直抒胸臆,情感强烈。⑦呼应前文,对比照应。⑧以景结情,深化主题。⑨戛然而止,留下“空白”。

(四)点睛句:①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或总结全文。

②句子含意深刻,耐人寻味,读后给人以启迪。

(五)插入段:①与上下文构成虚实相映、正反对照、层进烘托、总分关系;

②对全文中心起强化、突出作用;③在结构上宕开一笔,形成波澜。

(六)反复出现的句子:①在内容上,有突出内容(主旨)、强化感情等作用;

②在结构上,有交代线索、前后呼应等作用;③在表达上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强化或一唱三叹之效。

注意:分析句段作用“3角度”

①内容、主题(常规角度):要考虑该内容对人物刻画、情感表达、基调奠定等方面的作用,进行内容的概括。主题角度可考虑对主题有强化、深化、突出、揭示等作用。

②结构、思路(常规角度):要考虑有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开门见山、设置悬念、铺垫伏笔、照应过渡、总结上文等,还要考虑与标题的关系(如点题)。思路角度可考虑暗示、揭示了什么样的思路等作用。

③表达效果(特殊角度):①句段所使用的表现手法、构思写法及其表达效果,如使用了反问、对比、象征、衬托、想象、动静、虚实等手法,则要答出表达效果,可视具体句段而定。②读者情感(心理)。从这个角度可考虑有加深印象、激发情感、产生共鸣、发人深思、催人想象等作用。

五、散文的语言

1.用词之美

(一)炼字:动词、形容词的使用,准确、简练、深刻、含蓄、直白、突出、生动、形象、传神、充满动感、充满想象,等等。

(二)叠字:①语言具有生动性、形象性,从而增强语言艺术表现力,具有绘画美。

②叠字能使韵律铿锵悦耳,富有音乐美。③叠字可以组成整齐的句式,具有形式美。④叠字能使意思强化,起到强调作用。⑤叠字能使上下文联系紧密,有一气呵成之感。

(三)反复:突出某种意思,强调某种情感,具有强烈的抒情性和感染力。

(四)引用:选用文言词语——富有文采,典雅优美。

2.句式之美

长短句的交错运用,整句(对偶句、排比句、四字格短语)、散句(句子参差不齐、长短不一)的结合。句式参差,错落有致,节奏顿挫,音韵和谐。

3.修辞之美

如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修辞方式是指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方法,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情感真挚、强烈而又引人入胜。

4.描写之美

如白描、细描、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视听结合(有色有声)、对比衬托、铺陈渲染,等等。

5.整体语言风格

(一)豪放与柔婉:豪放(①题材雄放,境界开阔;

②用词有力度,色彩鲜明;③情感激越昂扬;④多用排比、夸张、反复、反问等手法。)柔婉(所写内容纤巧细致,情感细致缠绵,画面色调柔和;修辞上少用排比、夸张、反问。)

(二)直露与含蓄:直露(表达作者的感受和观点比较直接。

)含蓄(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多用象征、比喻、设问等手法。)

(三)质朴与华丽:质朴(语言通俗化、口语化;

少用修辞,少描绘性语言。)

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用引用、排比、对偶、用典等手法。)

(四)庄重与诙谐:庄重(文章的话题较为严肃,语气凝重,句式整齐、完整而绵长,关联词运用完整准确。)诙谐(语气轻松幽默,多用夸张、反语、比喻等手法,有趣味。)

(五)简洁与细腻:简洁(语势流畅,多用短句。)细腻(多用长句,多对比性和辩证性语言。)

(六)特殊角度:时代(常表现为文章的一些词语只在某一些特定的时代使用,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地域(常表现为大量使用方言、俚语等,个性特征明显。)语体(分为口语和书面语。前者充满生活气息,后者则典雅庄重。)

注意:散文常见语言风格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如话、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简洁准确、优美感人、生动形象、耐人寻味、风趣幽默、典雅凝练、生动活泼。

六、散文表达技巧的4大构成1.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借代等

2.表达方式

(一)记叙

记叙角度: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

记叙详略:详写、略写

记叙方法: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二)描写

①描写角度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等

观察角度: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

写景角度:远近结合、高低结合②描写手法:工笔、白描、动静、虚实、正面侧面等

(三)抒情

①直接抒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等

(四)议论:散文中议论,是在记叙过程中融入作者的倾向和评价,形成夹叙夹议的特色。

3.表现手法:对比、象征、衬托、抑扬等

4.行文技巧:设置线索、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照应题目、首尾呼应、前后照应、伏笔、铺垫等。

七、文中引述性、插入性材料的作用题

(1)传说故事:增强文章的传奇性、风物的神秘性;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2)某一事件:引出下文的议论或抒情,在结构上往往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具有深化或启迪作用。

(3)史实:反思历史,以古证今或借古讽今,具有例证的作用。

(4)诗句: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丰富文章内容;引起读者兴趣;含蓄地引出(表明)……观点。

(5)名言:表明……观点,具有论证观点、阐明事理的作用,增强文章说服力,丰富文章内容。

第五篇: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周玉洁专题练

周玉洁专题练

文本一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①在城西我家老屋里,放着一把木质的老圈椅。

②估计打那把太师椅的木匠手艺不精,也或许因为木料的欠缺或是因为贫寒人家用,不必那么精细。所以那太师椅的椅背和扶手连在一起,被简化成了一个半圆。靠背是无屏的,省了雕花镂空的工艺,甚至连漆也不上了。据我奶奶说,不上漆有不上漆的讲究,因为那椅子的木料是上好的黄花梨木。

③我注意到那椅子的时候,它已经很老了,已失去了木料的本色,成了黑褐色。它油光满面,稳重敦实,通体泛出柔和的光泽,好像是从榨油坊脱胎换骨一般,油汪汪,亮闪闪。

④我爸爸说,它亮,是因为它被镀上了几层时光。它被我老老太爷的大手抚摸了几十年,被我老太爷的长布衫打磨了几十年,还有我奶奶,生前也是爱坐这把椅子的。

⑤每当有人提起我老太爷,总是会扭头四处找我,我大姑姑就曾点着我的脑门,咬牙切齿地笑着说:就数你划算,看看这帮老的小的,老太爷子当年抱过谁?就你,整天把你兜在长布衫里,坐在老圈椅上,把你当个稀奇宝。

⑥我怎么不记得了呢?我当然不记得这些。可表姐坚持说我应该记得。那时候老太爷时常抱着我,在圈椅上打瞌睡,我在他怀里也睡得打呼噜。即便是老太爷已经老得不省人事了,还是抱着我,用长衫的下摆裹着我,整天坐在圈椅里,谁进来都不瞧一眼,唯有我哭时,他才抬抬眼皮。

⑦可那时我仅仅不到两岁啊,我如何能记得?

⑧这样的争论之后,我开始远远地看在圈椅里打盹的奶奶。我蹲在墙角看着她蓝布的大襟衣裳,和袖筒里露出的枯柴样的手,如何扶着扶手。我以此想象老太爷抱着我打瞌睡的样子,想那苍老的身躯是如何搂着一个娇嫩的小人儿安然入睡的。

⑨老太爷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山羊胡子,五官清瘦,穿着长衫,坐着。照片上的那个老人如此陌生,可他坐的那把椅子却那么熟悉,是那把老圈椅。

⑩我坐在那宽大的椅子上,双脚离了地,背靠着椅背,手抚着扶手。我闭着眼睛,试图在幻想中去寻找老太爷的呼吸,体味那曾当了我摇篮的长衫的衣襟;有时也去回想奶奶坐在这圈椅上给我讲过的故事和那些老掉牙的儿歌。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老老太爷、老太爷、奶奶都曾安详地坐过这把椅子,可是现在,他们竟然都不在了,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他们去了哪里?

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仔仔细细地查找,椅座的缝隙、椅子腿的木楔、扶手上隐隐的纹理,我看得那么仔细。那椅子散发出一股气味儿,那是复杂的混合。我深吸一口气,辨出里头有秋雨绵绵的季节里湿漉漉的落叶,有翻开一本发霉的旧书时飘出的淡淡油墨,有壁橱里经年的棉絮,有尘土、有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气息。我的嗅觉好像出了问题,有点喘不过气来。

就在那时,爸爸问我,你在找什么?

找老老太爷、老太爷和奶奶。我说,他们坐这椅子那么久,怎会什么痕迹也不留下?

爸爸愣愣地看着我,忽然转身去找了一把小刀来。他蹲在我身旁,用锋利的刀刃在老圈椅的扶手上刮了一下。刀片上有一层黑色的污垢,而那被刮过的地方露出了清新的黄色,那么嫩的木色,鲜亮、刺眼。

看看,那些老辈们留下的。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

我被他脸上的笑激怒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掉下来。那个无情的人,竟然这样去说我们逝去的亲人们。我甩开他的胳膊,愤愤地。可是他依然笑着说,这是他们拿时光给这椅子上的漆。

爸爸在我愤怒地走开后,独自坐在了圈椅上,他的双手捂着眼睛坐了很久。妈妈说,我走后,他几乎哭出了声。

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为什么他对着我要笑,背着我却哭。因为那时,我还是个孩子,还不能明白什么是生死,什么是无望的思念,他无法对一个孩子描述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虽然他笑得很蹩脚,那玩笑也开得不合时宜。但从那以后,我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因为想起老老太爷、老太爷和奶奶而惊骇。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

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嘴里含着一粒冰糖,懒洋洋地看书。时钟嘀嗒嘀嗒,光线透过窗棂照进来,很静谧,很祥和,我觉得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

文本二

据听说,高人悟道都在挑水担柴中悟。难怪我悟了许多年,都没悟出什么来,因为既没挑过水,也未担过柴。我从擦地板和洗衣服中找到同理,不急躁,不当作苦累的事情来做,一点点,一下下,看着光亮洁净,看着污垢消除……如同看檐下堆起柴垛,缸中满了水。将虚无的遐思苦想,付诸所能的事实中去。那个道,大约就是守着本分,因生活而接受生活,为生活而融入生活。我谓生命诚可贵,生活价更高。既生我,何以活?原来是洗衣擦地做饭洗碗这样活。只是,十指不染油烟已经多年,偶尔做一次饭以为是乐趣的我,因为远离厨房和油盐酱醋而活得懒散苍白了,悟道悟得晚了些,就以为书香是好的,油烟是不好的了。其实反之,下个武断的定义,凡是不自己做饭,不自己洗碗,不自己洗衣服,不自己勤力而为地躬身擦地者都算是没“真正生活”的人,顶多算“体验生活”者。

一些真的东西,不管它立在怎样的层面上,沙地也好,岩石也好,水面上也好,至少,我为着它所表达的——不是观点,是一种情感的真挚力量,而被打动了一下。生活中应该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体验生活者有时候并未能有真切、深切、贴切的真实体验,所以有时候他们会过于看重发言权,而真正生活,真正顺应,真正投入,真正在生活里的人,他们好像不太爱发言。

(选自周玉洁博文《真正和体验》,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一内容的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通过写家中几代长辈在圈椅上安详地坐过,现在却都已逝去,从而展开了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B.作者通过对圈椅的描写,以及对老太爷摇篮般的衣襟的感受,表达了几代人间亲情的和睦与牵绊。

C.作者通过写圈椅历经岁月而失去了本色,揭示出只有刮除社会施与的污垢,人才能活出自我的价值。

D.作者通过对老屋圈椅的回忆,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限怀念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感与批判。

7.下列对文本一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巧妙地运用了比拟和比喻的修辞,形象地描绘了老圈椅经年累月后表面的垢痂,并蕴含深情。

B.文章围绕“老圈椅”这一中心,回忆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充分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

C.第段中作者运用了多个意象,分别写出了圈椅的生命气息、文化气息、生活气息和自然气息。

D.末段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描绘出“我”蜷在圈椅上看书时的静谧祥和,收束全文,含蓄隽永。

8.文本一第⑩段说坐在老圈椅上会“被突然的惊骇吓倒”,第段说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惊骇。为什么?

9.文本二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是如何体现在文本一中的?请结合文本一的内容具体分析。

【答案】6.B

7.B

8.①之前坐在老圈椅上会惊骇是因为“我”怀有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②随着年龄的增长,特别是经历了和父亲的对话后,“我”逐渐领会并感受到了和睦的亲情,再坐上老圈椅时,感受到的只是亲人间浓浓的关爱之情,能淡然看待长辈的离世,故而不再惊骇。(对“惊骇”和“从未惊骇”分别作出理解。意思相近即可)

9.①文本二强调从“真正的生活”中去获得“真切、深切、贴切”的体验,创作应以“真挚的情感”来打动读者。②文本一围绕老圈椅记叙“我”的亲身经历,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浓浓的亲情,感情真挚,令人动容。如文中的父亲用笑来化解和安慰“我”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背地里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哀痛,让人深切地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富有感人的力量。

【解析】

【详解】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的能力。

A.“展开了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理解偏差。文本通过几代人和圈椅的关联,表达亲情的绵延不息和深情,虽然“我被突然的惊骇吓到”因为他们的离开,但经过父亲的开导,我再也没有在此事上纠缠,只是留恋亲情的温暖。并没有“展开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C.“揭示出只有刮除社会施与的污垢,人才能活出自我的价值”错误,选项对“污垢”含义的理解和情感倾向的判断错误,由“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我被他脸上的笑激怒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掉下来。那个无情的人,竟然这样去说我们逝去的亲人们”可知,文中的“污垢”是先人留下的痕迹,作者对此是怀念的。

D.“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限怀念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感与批判”理解偏差。文章写圈椅,是为了表达了几代人亲情的和睦与牵绊,“老圈椅”寄托的是亲情,作者并没有借其表达关于传统与现代生活方式的态度。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

B.“充分体现了‘形散而神聚’”的特点”错误。散文的“散”主要表现在材料的选用、材料的组织和表达方式的运用这些外在的形式上。散文的“神”是指蕴涵于外在的“形”中的思想感情。“老圈椅”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是“形”而不是“神”,故“中心”之说有误。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由题干提问可知,考生需要结合两处内容对“我”“被突然的惊骇吓倒”和“再坐那圈椅的时候却从未惊骇”做出解释。

我之所以“被突然的惊骇吓倒”是因为“现在,他们竟然都不在了,他们什么时候离开的?他们去了哪里?”我隐隐对死亡的残酷和时间的无情有所感受。

后来,经过父亲的别样开导,“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看我被激怒了“他依然笑着说,这是他们拿时光给这椅子上的漆”。因为父亲的这样的在我看来蹩脚的开导,“我不再去找他们留下的痕迹,在我的脑海中没有关于死亡的任何蛛丝马迹”,我的关注点在他们给我的亲情的温暖,有了这些温暖,我才可以感受生活的静谧与祥和。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理念的理解能力。

第一问:文本二中,“我谓生命诚可贵,生活价更高”,“体验生活者有时候并未能有真切、深切、贴切的真实体验”,“我为着它所表达的——不是观点,是一种情感的真挚力量,而被打动了一下”,这几个关键句是说,人应该体验柴米油盐等真正的生活,并从此中获取真切、深切、贴切的感受,而写文章就应该表达这种真挚的情感。

第二问:文本一围绕老圈椅,写了我真切的亲身经历,比如圈椅的具体描写“它已经很老了,已失去了木料的本色,成了黑褐色。它油光满面,稳重敦实,通体泛出柔和的光泽,好像是从榨油坊脱胎换骨一般,油汪汪,亮闪闪”,又如写我对圈椅的感受“里头有秋雨绵绵的季节里湿漉漉的落叶,有翻开一本发霉的旧书时飘出的淡淡油墨,有壁橱里经年的棉絮,有尘土、有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气息”。我从真切的生活中获得了真切、深切、贴切的真实体验,感受到

“爸爸在我愤怒地走开后,独自坐在了圈椅上,他的双手捂着眼睛坐了很久。妈妈说,我走后,他几乎哭出了声”的生活,表达了浓浓的亲情,感情真挚。因此体现了文本二的创作理念。文中的感情真挚,很多句段都可以作为例子具体分析,学生选一段赏析即可。

时光涂抹的油漆

周玉洁

(1)在城西我家老屋里,放着一把木质的老圈椅。估计打那把圈椅的木匠手艺不精,也或许因为木料的欠缺,或是因为贫寒人家用,不必那么精细,所以那椅子的椅背和扶手连在一起,被简化成了一个半圆。靠背是无屏的,省了雕花镂空的工艺,甚至连漆也不上了。据我奶奶说,不上漆有不上漆的讲究,因为那椅子的木料是上好的黄花梨。

(2)我注意到那椅子的时候,它已经很老了,已失去了木料的本色,成了黑褐色。它油光满面,稳重敦实,通体泛出柔和的光泽,好像是从榨油坊脱胎换骨一般,油汪汪,亮闪闪。

(3)我爸爸说,它亮,是因为它被镀上了几层时光。它被我老老太爷的大手抚摸了几十年,被我太爷爷的长布衫打磨了几十年,还有我奶奶,生前也是爱坐这把椅子的。

(4)提起我太爷爷,大家总是点着我的脑门,咬牙切齿地笑着说:“看看这帮老的小的,老太爷当年抱过谁?就你,整天把你兜在长布衫里,坐在圈椅上,把你当个宝贝。”表姐说:“即便是老太爷已经很老了,还是抱着你,用长衫的下摆裹着你,整天坐在圈椅上,谁进来都不瞧一眼,只有你哭时,他才抬抬眼皮。”

(5)我开始远远地看在圈椅里打盹的奶奶,看着她蓝布的大襟衣裳和袖筒里露出的枯柴样的手,以此想象老太爷抱着我打瞌睡的样子,想那苍老的身躯是如何搂着一个娇嫩的小人儿安然入睡的。老太爷有一张发黄的黑白照片,山羊胡子,五官清瘦,穿着长衫,坐着。照片上的那个老人如此陌生,可他坐的那把椅子却那么熟悉。是那把老圈椅。

(6)我坐在那宽大的椅子上,双脚离了地,背靠着椅背,手抚着扶手。我闭着眼睛,试图在幻想中去寻找老太爷的呼吸,体味那曾当了我摇篮的长衫的衣襟;有时也去回想奶奶坐在这圈椅上给我讲过的故事和唱过的儿歌。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老老太、老太爷、奶奶都曾安详地坐过这把椅子,可是现在,他们去了哪里?

(7)我从椅子上跳下来,仔仔细细地查找,椅座的缝隙、椅子腿的木楔、扶手上的纹理。那椅子散发出一股气味儿,那是复杂的混合。我深吸一口气,辨出里头有秋雨绵绵的季节湿漉漉的落叶,有翻开一本发霉的旧书时飘出的淡淡油墨,有壁橱里经年的棉絮,有尘土、有风、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气息。我有点喘不过气来。

(8)就在那时,爸爸问我,“你在找什么?”

(9)“找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我说,“他们坐这椅子那么久,怎么会什么也不留下?”

(10)爸爸吃惊地看着我,忽然转身去找了一把小刀来。他蹲在我身旁,用锋利的刀刃在圈椅的扶手上刮了一下。刀片上有一层黑色的污垢,而那被刮过的地方露出了清新的黄色,那么嫩的木色,鲜亮、刺眼。

(11)“看看,那些老辈们留下的。”爸爸笑着,指着刀片上的那团黑,开玩笑般地说,“他们留下的垢痂。”

(12)我被他脸上的笑激怒了,鼻子一酸,眼泪就要掉下来。这个无情的人,竟然这样去说我逝去的亲人们。可是他依然笑着:“这是他们拿时光给这椅子上的漆。”

(13)爸爸在我愤怒地走开后,独自坐在圈椅上,他的双手捂着眼睛坐了很久。妈妈说,我走后,他几乎哭出了声。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对着我要笑,背着我却哭。从那以后,我再坐那圈椅时,却从未因为想起老老太、太爷爷和奶奶而惊骇。我安然地蜷在圈椅上,嘴里含着一粒冰糖,懒洋洋地看书。时钟滴答滴答,光线透过窗棂照进来,很静谧,很祥和,我觉得一切都那么好,那么好……

《读者》

(有删改)

15.理解下列句子的深层含义(6

分)

(1)我屡屡落空,被突然的惊骇吓倒。(3

分)

(2)很多年后我才明白,为什么他对着我要笑,背着我却哭。(3

分)

16.文中第(7)段划线句子运用了四个意象,分别写出了圈椅的哪些气息?(6

分)

17.(13)段最后一个划线句子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在结构上有何作用?(6

分)

18.根据文意,对作者思想情感理解正确的两项是(4

分)

A.作者通过家中几代长辈在圈椅上安详地坐过,现在却都已逝去,从而展开了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

B.作者通过对圈椅的描写,以及对老太爷摇篮般的衣襟的感受,表达了几代人之间亲情的和睦与牵绊。

C.作者通过圈椅历经岁月而失去了本色,揭示出只有刮除社会施与的污垢,人才能活出自我的价值。

D.作者通过对老屋圈椅的回忆,表达了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限怀念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感与批判。

E.作者通过对圈椅的回忆以及爸爸刮下污垢解答“我”的疑问,表达了对深沉细腻的父爱的感激与温暖。

15.(6

分)(1)“屡屡落空”指找不到老老太、老太爷、奶奶的踪迹;“惊骇”是指对死亡的困惑和恐惧。(3

分)

(2)“对着我笑”指父亲用笑来化解和安慰“我”对死亡的困惑与恐惧;“背着我哭”指父亲独自承受失去亲人的哀痛。(3

分)

16.(6

分)历经秋雨落叶的古老气息;犹如旧书淡淡油墨的文化气息;犹如经年棉絮的生活气息;饱经风尘的自然气息。(任意答对三点即可得6

分。)

17.(6

分)运用了环境烘托、以声衬静和反复的写作手法,描绘出蜷在圈椅上看书时的静谧与祥和;与前文父亲用笑化解了“我”的惊骇相照应;收束全文,含蓄隽永。(手法:三个手法各1

分;效果分析正确,1

分。结构:答出与前文照应,1

分;答出收束全文,1

分。)

18.(4

分)B(2

分)、E

(2

分)(A.“从而展开了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于文无据;C.“人才能活出自我的价值”,误解文意;D.“对传统生活方式的无限怀念和对现代生活方式的反感与批判”,扩大文意拔高主题。)

下载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天津市宝坻区大白庄高级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 现代文阅读知识整理学练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网络文学专题练

    网络文学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从文学生产与消费的视角看,网络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是“在线写作”和“付费阅读”,其中作品方便快捷的“更新”和作者与读者之间......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数字经济专题练

    数字经济专题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国际形势和新冠肺炎疫情,杭州数字经济表现出较强的韧性和引领性。“数字”已成为杭州新时代最鲜明的标识,主......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世界遗产专练

    世界遗产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遗产公约》。1987年,中国申报的世界遗产项目第一次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中国共有55处世界遗产,位列......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金庸专练

    金庸专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材料一:金庸小说从文化角度构建了中国的民族国家形象,建立了一个磅礴宏伟的“文化中国”,从而赢得了读者的喜爱。这是金庸小说的决定性魅力。......

    高考语文三轮现代文阅读专题复习:茅盾专练

    茅盾专练文本一∶大地山河①茅盾住在西北高原的人们,不能想象江南太湖区域所谓“水乡“的居民的生活。所谓“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杂花生树,群莺乱飞“,也还不是江南水乡的风光。缺......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

    现代文阅读板块限时练(一)(时间:45分钟 满分: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有我之境也......

    2022届高考语文一轮现代文专题复习:审美主题练

    审美主题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与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时代思潮相适应,宋代文人士大夫的审美趋向呈现出一种划时代的历史转化。他们追求和向往的不再是唐代文人那种渴望......

    2010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2010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一、考点解析 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