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
编者按:今年以来,面对高位增长的各项运输经营指标,分局广大干部职工凝聚跨越式发展和第五次大提速中迸发出的精神动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夺取了运输经营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各项运输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但是,部分站段在成本和工资管理过程中萌发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部分站段面对较好的经营形势,盲目乐观,放松了成本控制和工资管理,反映了站段
第一管理者经营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手段单一,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近期,分局办公室与财务、劳资、审计分处共同对部分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编发了《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的情况反映,引起了分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分局长贡海利作出重要批示:站段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分局总体工作思路有较大差异。除了由于生产任务的增量等新增因素外,成本严重超支,尤其是工资赤字更是违反工资政策的。主要领导干部经营意识淡薄,法规观念不强,放松对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有的是明知故犯。要求:1.立即停止一切非生产性支出。2.立即清理人工费用的滥发、滥用。3.坚决追究管理者责任,纳入年度干部考核。4.各站段不能相互攀比,以为法不治众,不超白不超,依靠分局政策上的调整。今年所有单位后几个月必须把成本压下来,挂帐、超支都是不允许的,工资多发部分站段自己负责。5.分局改革的成本将继续增加,部门要留有余地。副分局长叶克寒批示:1.坚决贯彻执行贡局长的批示,各单位的成本支出要坚决控制在有权支出内,工资要做到当年收支平衡,赤字者及漏统漏报者要按相同数额扣罚。2.加大资金控制成本的力度,每月拨款除工资及安全生产必需的给予保证外,其余资金一般少拨或不拨。3.对支出大户要重点监控;运输主业与多元经营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严格区分清楚;站段今年的支出要千方百计控制住,不能发生支出挂帐。两位领导的批示,对于我们做好今年及以后的经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批示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摒弃陈旧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克服重安全、轻经营,重投入、轻节约的思想,牢固树立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经营理念。要具有强烈的经营成果意识,把经营业绩作为衡量干部驾驭能力的重要依据,把盈亏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与安全工作一样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在不断提高岗位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经营管理专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符合跨越式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干部。三是要树立经营管理中的大局意识。要善于以系统观点和整体观点看问题,既要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更要维护分局的整体利益;既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又要想方设法控制支出,以良好的经营成果保证分局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摘要)
今年以来,分局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发扬“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拼搏进取”的提速精神,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技术指标保质量指标,截至8月31日,换算周转量完成628.4亿吨公里,完成年初计划的70.6%;货物发送完成6396.4万吨,完成年初计划的69.5%;发送旅客2457.7万人,完成年初计划的76.8%;运输进款累计完成45.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1.5%,为圆满完成今年的运输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调查站段的经营管理情况发现,成本超支和工资赤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分局的经营业绩目标考核,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基本概况
8月中旬,分局召集机务、工务等系统的10个成本支出大户进行对话,重点检查站段上半年的成本和工资管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一是成本超支现象严重。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很多站段成本超支,而且有的单位超支数额过大,成本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二是工资赤字现象存在。从对话情况来看,10个单位的工资赤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站段在工资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原因
对于成本和工资超支的原因,有些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因为站段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1.客观因素加大成本和工资支出。“4.18”提速调图后,分局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扩充,生产力布局更趋科学,机车交路不断调整,货车牵引定数不断增加,成为分局运输生产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加大了站段成本支出。一是任务量大幅度增长,成本和工资超额支出。由于侯月、太焦线不断进行扩能和增流,造成个别站段能耗指标居高不下,支付超劳工资较以往有所增加。二是新增设备增多,成本支出巨大。为确保提速调图顺利实施,一些站段新增或配备了大量新型设备,增加了支出成本。三是修程、修制改革加大了成本支出。上半年,由于部、局不断下达新的维修标准和维修计划,对于资金和款源却不予明确,增加了站段负担。
2.经营管理存在不足。调查中发现,站段成本和工资超
支的原因固然存在,但主观原因更不能忽视。一是工资政策执行不严。有些站段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资奖金的发放上过多、过滥,有的甚至没有工资基金管理办法。上半年,分局向站段结算工资65582万元,而站段实际发放工资79747万元,超支14169万元,形成赤字。二是工资支出漏统数额巨大。某站仅上半年工资支出漏统数就达800多万元。三
是挤列成本现象严重。个别站段将应由其他款源负担的支出列入成本当中,增加了成本负担。四是用工管理存在漏洞。尽管分局三令五申要加强用工管理,但站段实际违规雇佣临时用工现象未有效遏制。据统计,站段目前雇佣临时用工1293人,预计全年工资支出700多万元。这些雇佣的大量临时工,占据了站段的部分成本支出,严重干扰了成本的正常使用。五是债权清理不及时。由于种种原因,分局目前共有1年以上债权2.1亿元没有及时清理,其中仅主业与多经往来款债权就达2431.9万元。如果积极采取措施清理债权,将极大地提高主业可支配资金,缓解主业的资金压力。六是主业与辅业的经济界限划分不清。据调查,站段主业与集经、多经等辅业存在经济界限不清现象,个别单位的辅业煤、水、电等支出,全部由主业负担,加重了主业的成本支出。
三、当前形势
在各项运输指标完成较好的情况下,相当一部分站段出现乐观思想,认为今年的经营状况好于往年,可支配支出必然增多,寄希望分局在年终对站段调整计划,或者对原有的挂帐成本予以解决,以此来弥补成本支出,但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
外部总体形势严峻。根据铁道部的决定,全路要增收100亿元。其中,50亿元用于提速安全标准线建设,剩余50亿元主要用于计列挂钩工资16亿元,工资附加费8亿元,油价上涨增支20亿元,以及电、煤价增支和变动成本增支等。对于50亿元的专项资金,部决定通过降低货运直通清算单价和提高线路使用费上缴标准两种途径来实现资金的集中。而这一政策的变动,对分局的直接影响是运输营业收入的减少和运输支出的增加,给分局造成了新的缺口,给运输盈利目标和成本控制带来了新的压力。
内部挖潜空间缩小。虽然分局上半年运输收入实现了超收,但成本形势十分严峻。一是成本压力高于往年。年初,分局在下达成本计划时,就已经超计划安排了1.1亿元,用于必要的运输生产和安全管理。二是能耗支出有增无减。上半年,分局能耗支出46381万元,增支215万元,加上能耗单价持续走高等因素,预计全年增支4400万元。三是工资压力逐步加大。2003年,分局工资总额已达14.38亿元,今年每提高1个百分点就需要新增效益工资1400万元;今年增长的6档效益工资和去年底3档效益工资后翘因素共计8000多万元缺口;7月1日起,支付工班长和山区补贴每月增加25万元。四是改革成本增多。为解决98年提前退职退休人员问题,预计需要4515万元的支出;社会职能移交工作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分局还将付出巨额支出。五是运输利润完成较差。今年,分局运输利润计划为36657万元,而分局上半年运输利润仅完成1295万元,为年计划的3.53%,比计划进度亏欠17034万元。在年初预期盈亏目标不变的情况下,分局已无财力弥补其他增支因素带来的缺口。
调查中发现,一些单位对自身成本超支的现象习以为常,认为成本不超支正常工作就无法开展,工资不多发放职工就缺乏积极性,缺乏从管理中寻找堵塞漏洞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认为自己的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成本超支理所应当,对内涵扩大再生产、节支降耗和挖潜提效理解不深刻,在节约生产用工具备品、排污费等其他支出上力度不小,而对于通过加强管理、提高科技水平、增加先进设备实现降低大项支出方面做的努力不够,在节支手段上仅满足于降低计划指标的传统方式,节支效果不明显。同时,对于陈旧的思想观念必须迅速改变和扭转,对于落后的管理手段必须及时进行改革和创新,以确保分局的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为顺利完成各项经营业绩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篇: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
编者按:今年以来,面对高位增长的各项运输经营指标,分局广大干部职工凝聚跨越式发展和第五次大提速中迸发出的精神动力,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夺取了运输经营工作的阶段性胜利,各项运输指标均创历史最好成绩。但是,部分站段在成本和工资管理过程中萌发出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部分站段面对较好的经营形势,盲目乐观,放松了成本控制和工资管理,反映了站段第一管理者经营意识淡薄,经营管理手段单一,在经营管理上缺乏大局意识和整体意识。近期,分局办公室与财务、劳资、审计分处共同对部分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编发了《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的情况反映,引起了分局领导的高度关注。分局长贡海利作出重要批示:站段对经营管理工作的理念与分局总体工作思路有较大差异。除了由于生产任务的增量等新增因素外,成本严重超支,尤其是工资赤字更是违反工资政策的。主要领导干部经营意识淡薄,法规观念不强,放松对经营管理工作的领导,有的是明知故犯。要求:1.立即停止一切非生产性支出。2.立即清理人工费用的滥发、滥用。3.坚决追究管理者责任,纳入干部考核。4.各站段不能相互攀比,以为法不治众,不超白不超,依靠分局政策上的调整。今年所有单位后几个月必须把成本压下来,挂帐、超支都是不允许的,工资多发部分站段自己负责。5.分局改革的成本将继续增加,部门要留有余地。副分局长叶克寒批示:1.坚决贯彻执行贡局长的批示,各单位的成本支出要坚决控制在有权支出内,工资要做到当年收支平衡,赤字者及漏统漏报者要按相同数额扣罚。2.加大资金控制成本的力度,每月拨款除工资及安全生产必需的给予保证外,其余资金一般少拨或不拨。3.对支出大户要重点监控;运输主业与多元经营单位之间的经济往来要严格区分清楚;站段今年的支出要千方百计控制住,不能发生支出挂帐。
两位领导的批示,对于我们做好今年及以后的经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第一管理者要认真学习领会批示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一是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摒弃陈旧的粗放型经营方式,克服重安全、轻经营,重投入、轻节约的思想,牢固树立内涵扩大再生产的经营理念。要具有强烈的经营成果意识,把经营业绩作为衡量干部驾驭能力的重要依据,把盈亏目标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与安全工作一样实行一票否决。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要在不断提高岗位业务能力的同时,注重经营管理专项业务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努力把自己造就成为符合跨越式发展要求的复合型干部。三是要树立经营管理中的大局意识。要善于以系统观点和整体观点看问题,既要追求本单位的经济效益,更要维护分局的整体利益;既要千方百计增加收入,又要想方设法控制支出,以良好的经营成果保证分局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关于站段成本和工资管理现状的调查(摘要)
今年以来,分局广大干部职工始终发扬“无私奉献、众志成城、拼搏进取”的提速精神,坚持内涵扩大再生产,以技术指标保质量指标,截至8月31日,换算周转量完成628.4亿吨公里,完成年初计划的70.6%;货物发送完成6396.4万吨,完成年初计划的69.5%;发送旅客2457.7万人,完成年初计划的76.8%;运输进款累计完成45.2亿元,完成年初计划的71.5%,为圆满完成今年的运输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通过调查站段的经营管理情况发现,成本超支和工资赤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严重影响了分局的经营业绩目标考核,亟需引起重视和关注。
一、基本概况
8月中旬,分局召集机务、工务等系统的10个成本支出大户进行对话,重点检查站段上半年的成本和工资管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对违规行为及时予以纠正。一是成本超支现象严重。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很多站段成本超支,而且有的单位超支数额过大,成本管理状况不容乐观。二是工资赤字现象存在。从对话情况来看,10个单位的工资赤字现象不同程度存在,有的站段在工资管理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主要原因
对于成本和工资超支的原因,有些是客观存在的,但也有因为站段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1.客观因素加大成本和工资支出。“4.18”提速调图后,分局的运输能力进一步扩充,生产力布局更趋科学,机车交路不断调整,货车牵引定数不断增加,成为分局运输生产的优势条件,但同时也加大了站段成本支出。一是任务量大幅度增长,成本和工资超额支出。由于侯月、太焦线不断进行扩能和增流,造成个别站段能耗指标居高不下,支付超劳工资较以往有所增加。二是新增设备增多,成本支出巨大。为确保提速调图顺利实施,一些站段新增或配备了大量新型设备,增加了支出成本。三是修程、修制改革加大了成本支出。上半年,由于部、局不断下达新的维修标准和维修计划,对于资金和款源却不予明确,增加了站段负担。
2.经营管理存在不足。调查中发现,站段成本和工资超支的原因固然存在,但主观原因更不能忽视。一是工资政策执行不严。有些站段为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工资奖金的发放上过多、过滥,有的甚至没有工资基金管理办法。上半年,分局向站段结算工资65582万元,而站段实际发放工资79747万元,超支14169万元,形成赤字。二是工资支出漏统数额巨大。某站仅上半年工资支出漏统数就达800多万元。三是挤列成本现象严重。个别站段将应由其他款源负担的支出列入成本当中,增加了成本负担。四是用工管理存在漏洞。尽管分局三令五申要加强用工管理,但站段实际违规雇佣临时用工现象未有效遏制。据统计,站段目前雇佣临时用工1293人,预计全年工资支出700多万元。这些雇佣的大量临
第三篇:移民城市成本调查
Tokyo has regained the unenviable title of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city for expatriates, while the eurozone crisis has made many European cities cheaper, accordingShanghai climbed five places to 16th and Beijing moved up three places to 17th, overtaking Seoul.Shenzhen rose by 13 places to 30th while Guangzhou to a survey published on Tuesday.At the other end of the scale, the survey by the Mercer group named the Pakistani port Karachi as the least expensive city, with living costs around three times cheaper than in the Japanese capital.The report, published annually to help companies assess compensation allowances for expatriate workers, compared the cost of over 200 items in 214 cities, using New York as a reference.The items on the list included housing, food and transport.Tokyo pushed the oil-boom Angolan capital Luanda into second place to retake the top spot in the survey.Another Japanese city, Osaka, came third, the Russian capital Moscow in fourth, and Geneva fifth.Cities in the eurozone slid in the rankings as the euro has slid against the US dollar during the debt crisis.Paris dropped 10 spots to 37th, Rome fell eight to 42nd, and Athens tumbled 24 to 77th.London slipped from 18th in the table one year ago down to 25th place.Six Australian major cities are among the top 30 because of a stronger Australian dollar, according to Mercer.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six cities had all experienced further
The survey showed that the six cities had all experienced further jumps up the global list since 2011, with Sydney ranked 11th and Melbourne 15th, whereas Perth and Canberra both jumped 11 places to numbers 19 and 23.Brisbane rose by seven places to take 24th position while Adelaide moved up 19 places to 27th.Australia now has three surveyed cities in the top 20 and all six surveyed cities in the top 30, Mercer said.Sydney has become the most expensive Australian city for expatriates.“Demand for rental properties has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all the Australian cities we rank,” Mercer principal Nathalie Constantin-Metral said in a statement.“Coupled with very limited availability, the result has been very tight markets and increased prices.”
was up seven places to 31st.周二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东京又重新荣获全球最贵移民城市的称号,而欧元区危机让许多欧洲城市的生活花费都降低了。
在排行榜的另一端,美世集团开展的这一调查将巴基斯坦海港城市卡拉奇评为生活花费最低廉的城市,该城市的生活成本大约比日本首都东京低三倍。
这一调查报告旨在帮助公司估算给驻外员工的补贴数额。该调查以纽约的生活花费为参照,比较了214个城市的200多项条目,包括住房、饮食和交通。
调查报告中,东京将盛产石油的安哥拉首都罗安达挤到了第二位,重新抢占冠军位置。另一个日本城市大阪位居第三,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排在第四位,日内瓦排在第五位。由于欧债危机中欧元对美元贬值,欧元区城市的排名有所下滑。巴黎降了10位,排名第37,罗马降了8位,排在第42位,雅典排名大幅下滑,降了24位,排名第77。伦敦从一年前排行榜中的第18位降到了第25位。根据美世集团的调查,澳大利亚的6个主要城市都跻身前30名,因为澳元走强。
该调查显示,自2011年以来,这6个城市在这一全球排行榜上的名次都上升了。悉尼位居第11名,墨尔本第15名,珀斯和堪培拉都上升了11位,分列第19名和第23名。布里斯班上升了7位,位居第24名,阿德莱德上升了19位,排在第27名。
美世集团称,澳大利亚现在有3个被调查城市进入了前20名,而且被调查的6个城市都进入了前30名。悉尼已成为最昂贵的澳大利亚移民城市。
美世集团的总裁娜萨莉?康斯坦丁-梅特拉尔在一份声明中说:“在所有入榜的澳大利亚城市中,租房需求也大大提高了。”
“再加上可供给量十分有限,其结果就是市场供不应求,价格上涨。”
首尔排名被上海和北京赶超。上海上升了5位,排名第16,北京上升了3位,排在第17名。
深圳上升了13位,排在第30名,广州上升了7位,排在第31名。
第四篇:质量成本管理现状
关于企业质量成本管理的思考
一、质量成本管理概论
(一)质量成本管理的内涵和外延
质量成本是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而支出的各种费用,以及因产品的质量问题而发生的损失费用。质量成本按其核算内容范围的宽窄,可分为广义的质量成本和狭义的质量成本。我们这里所说的质量成本,是指狭义的质量成本。其按经济内容划分,可分为四大类: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
质量成本管理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成本管理、责任会计、企业质量管理等多个相关领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现代质量成本管理已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及实践管理方法。
质量成本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对质量成本的整体控制而达到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的保证体系。企业为了改进和提高产品质量, 减少质量损失, 增加质量收益, 就必须树立质量成本观念, 加强质量成本管理。
(二)加强质量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1、提高质量可以节省大量的费用,从而增加利润。质量提高了,废品损失、返修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而使本工序停产所发生的损失减少了,也降低了三包损失、派遣人员赴外地检修产品所发生的费用,以及因质量问题所发生的降价损失。
2、提高质量可以防止低收入。如果企业的竞争对手正在改善其产品的质量,而企业本身却没有在提高质量方面进行投资,其可能的结果是该企业的市场份额和收入下降。因此,提高质量的目的在于防止低收入,而不是产生高收入。
3、提高质量能够提高公司的声誉和与顾客的关切度,从而能够提高企业未来的收入。如Motorola公司由于产平质量的提高,从而增加了顾客的满意度,在8年的时间内,它的收入增长了380%,利润增长了800%,股票价格上涨了600%。
4、提高质量可以履行企业的环境保护责任。1994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公布了有关环境管理标准的ISO4000,该标准的目的在于引起企业对环境目标的注意,并发展:
(1)环境系统以改善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对环境的影响;
(2)环境审计和绩效评估系统以对组织完成环境目标的活动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
目前,我国质量成本管理的现状是,我国在产品质量经济性方面,实际存在着两种倾向:一种是忽视产品质量,产品的废品、次品率高,不仅造成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甚至使消费者蒙受损失;另一种是不惜工本,片面追求“高质量”,不讲效益,脱离实际需要,规定了过高的内控标准,对产品某些次要性能实行高
精度、高标准的要求,其结果必然导致成本上升,经济效益受到影响,从整体来看,也影响到社会效率。具体问题如下:
(一)对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水平之间关系的错误理解
大多数企业认为,要想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就要多付研发费用,培训和提高工人的技能,加强质检工作,多耗用检验工时,还要增加破坏性试验,多消耗材料、能源。因而,产品质量水平越高,质量成本水平也就越高,相应的产品成本也越高。因此,很多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对产品质量把关不严,使劣质产品流向市场,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也危害企业的声誉。但事实上,当产品质量水平越来越高时,预防成本和鉴定成本也上升,而内部损失成本和外部损失成本等却会下降。在产品质量稳定提高以后,消灭了费次品,减少了返修工时,就会降低产品的成本。
产品质量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重要的是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在关注产品质量的同时一定要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忽视了产品设计阶段的质量成本管理
国际质量标准ISO8402 定义产品质量“是产品或服务反映实体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能力的特性总和”,这种“满足”又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产品设计所做到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程度,称为“设计质量”;其二是产品与其设计要求一致程度,称为“符合质量”。当前流行的观念是“质量成本的对象是产品的符合质量”,而忽视了产品的设计质量对产品质量成本的影响,实际上,企业根据顾客期望形成产品或服务的功能性规格,并通过设计把功能性规格转化为设计规格。因此全面了解顾客期望是设计出顾客满意产品的关键,而顾客期望一般是通过市场调研所获得的,在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调研中,人门发现“设立了专门市场调研部门的企业远低于设立了产品开发计划部门的企业比例,差距达 20 个百分点”。市场调研工作的疏忽,导致了产品设计质量低下,具体表现为产品性能不能达到顾客的期望即“产品设计质量不足”及产品的质量远远超出了顾客的期望即“产品设计质量过剩”,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产品离开了企业之后,顾客维持“过剩质量”或因“质量不足”而额外支付成本,从而导致企业产品信誉损失,增加隐性成本。因此在产品设计阶段,既要全面满足顾客的需要,又不能盲目增加功能,应当寻求产品质量与顾客满意之间平衡点。
(三)忽视企业全员质量成本管理
为了加强质量管理,企业都设立了质检部门,对出厂产品质量把关,同时由质检部门或会计部门对企业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基于这样一种管理格局,许多人认为质量成本管理是质检及会计部门的职责。而事实上,代写硕士论文产品是由人制造的,高质量的产品是高素质的人制造出来的。因此,产品质量取决于工作质量,如果在产品设计质量确定的情况下,产品合格率将主要由工作质量决定,即工作的准确率将是产品合格率的保证,而工作由多个工作过程构成,每个过程又由多项工作活动和动作构成,人所做的每一个动作,他的完成往往是由人的意
识控制,员工质量意识强、素质高,工作动作完成的质量就高。由此可见,企业质量成本的形成是企业许多部门共同作的结果,在质量成本控制中,应将企业全体员工、特别是与产品质量成本相关的设计部门、生产部门及销售部门、售后服务部门成员作为成本控制的主体,在对员工进行优质奖励、劣质惩罚的同时,充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保证质量的同时将努力降低质量成本成为职工的自觉自愿的行动,从而降低企业内外部失败成本。
三、如何有效地实施质量成本管理
对于获证企业来讲,当前最紧迫的问题就是尽快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在实现扭亏、摆脱困境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质量体系应有的作用。下面,谈谈关于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几点建议。
1、转变观念 走出误区
对获证企业来说,“取证”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护照”,是促进企业管理上台阶的手段,但不少企业是为“取证”而“取证”,未从本质上认识到“取证” 的目的是以适宜的产品质量参与市场竞争。这是导致“质量体系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根本原因。企业应彻底转变观念,丢掉“等、靠、要” 的依赖思想,从市场实际需求出发测算每道工序的目标成本,逐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位职工;将其与职工的工资收入挂钩,使每一位职工都切实体会到市场的压力,树立市场观念。企业应形成一种用货币价值的作用来激励和调节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竞争气氛;废弃非理性的决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真正走出“管理是摆设”、“管理是花架子”的认识误区。
2、运用战略质量成本管理
首先,要明白企业的优势和劣势,了解市场需求和消费者偏好,确定企业采取何种竞争战略,并努力贯彻下去,让整个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围绕它运转;另一方面,运用价值链分析、识别、利用企业内外部的联系,培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企业的内部作业,要努力提高其增值作业,降低乃至消除不增值作业。对于企业的外部情况,要了解客户需求,市场行情,竞争对手的情况,并和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产品经销商搞好关系,如此四通八达,产品能顺利生产,也可以迅速销售。这样实施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才能保证企业长久的、稳定的发展。
3、明确职责 加强考核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必须建立与质量体系协调一致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包括组织机构和人员配置)。通过建立以质量责任制为核心的经济责任制,明确规定每个职工在质量工作中的具体任务、职责和权限。切实做到人人有专责、事事有人管、办事有标准(制度)、工作有检查、考核有奖罚。
(1)质量成本目标应与质量目标有机衔接,质量成本目标应是质量目标的重要内容。
(2)在管理职责和有关质量体系文件中,规范每个职工的任务、职责和权限,明确考核标准并坚持考核,真正体现出质量经济性和质量成本的思想。
(3)根据企业实际确定适宜的质量成本科目,健全质量成本管理制度,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任务、职责和权限,使其成为质量责任制考核的内容。
(4)健全以质量管理部门为中心的质量信息反馈管理系统,理顺质量信息流通渠道,及时收集、分析、处理、传递有关质量信息,供企业领导决策时参考。
4、注重培训 提高素质
“以人为本”是质量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要求企业必须“始于教育,终于教育”。
(1)对企业领导和有关管理人员开展质量成本管理教育,增强他们的质量成本意识。学习的重点应放在质量成本与产品成本的关系、质量成本与产品质量的关系、质量成本在企业各项费用中所占的比例、质量成本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等方面,使企业领导高度重视产品质量。
(2)对质量管理人员、有关技术人员和统计、财会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这些人员是质量成本管理的操作者和执行者。培训应分阶段,以交流为主。在开展质量成本管理的初期,主要学习质量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概念、方法,以及质量管理的原理、方法等。在此基础上,学员应了解和熟悉企业质量管理现状、质量体系结构和实际运行情况,独自提出一套质量成本管理体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然后,综合学员的方案和意见,建立适合企业实际的质量成本管理体系。
(3)随着质量成本管理的开展,企业应针对出现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实事求是地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不断改进和完善。
5、突出重点 有的放矢
开展质量成本管理应突出重点,在对企业质量成本现状作出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行业特点和企业实际质量费用的开支情况,提出重点控制的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或关键工序一次合格率(通过率),使企业的质量成本管理效益明显,从而最 大限度地得到企业领导的支持,以有利于质量成本管理工作的全面推广和开展。
ISO9000族标准提出的企业管理思想仅仅是最基本的质量保证要求,只有深刻领会标准的精髓,利用各种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包括质量成本管理原理和方法)才能使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和改进并有效地运行。
6、调整科目 方便核算
现行企业发生的各种质量成本列支的渠道较多,不能系统地考核一个企业质量成本总的开支情况。例如:内部质量损失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外部质量损失有的计入产品销售费用,有的计入营业外支出; 这些列支办法既不利于全面、系统地反映企业质量成本的总的核算情况, 也不利于加强企业质量成本的管理。针对现行质量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做以下方面改进:
增设 “质量成本 ”总账科目,同时取消 “废品损失 ”和 “停工损失 ”总账科目。在 “质量成本 ”总账科目下,设置内部损失、停工损失、废品损失、外部损失四个二级科目,用以分别反映各种不同的质量成本的详细情况,在 “生产成本 ”总账科目下增设质量成本二级科目,月末,将归集在质量成本借方的所有成本进行分配。由于内部质量损失、停工损失、废品损失主要属于生产过程的成本,将三个二级科目归集的成本转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质量成本之中。外部损失科目所归集的费用全部结转至 “本年利润 ”账户。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若想不被市场汰淘,产品成本管理就不能仅限于简单的生产成本管理,还要考虑到质量成本的管理,逐步建立起以质量成本管理为核心的现代成本管理体系。只有不断加强研究市场,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企业的软硬件设施,制订出正确企业战略,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以更加有利的条件参加国内和国际的市场竞争。
第五篇:铁路基层站段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措施
铁路基层站段降低物资采购成本的主要措施
【摘要】 铁路企业年均消耗的物资成本在其总支出中占较高份额,能否实现铁路物资的优质、高效利用,这是节约开支、创造经济效益的首要举措。基于此,重视发挥基层站段的物资管理职能,完善相应的物资管理机制,并有效控制好物资采购的各个环节,对于降低采购成本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简要剖析铁路基层站段物资采购成本的管理现状,并就如何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出一系列措施。
【关键词】 基层站段物资 采购成本 措施
铁路物资,即铁路运输及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原材料、燃料、工具等等,物资采购是铁路运输基层站段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铁路属于网络型行业,铁路总公司属下有多个铁路局,每个铁路局下又有多个基层站段,点多线广,需耗费大量的物资。在铁路基层站段中,机务段、工务段、车辆段等单位物资消耗较多,车务段、车站及货运中心等单位物资消耗相对较少。铁路基层站段物资消耗成本主要包括材料和燃料成本,材料和燃料成本在运输总支出可控成本中占了很大的份额。见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除了工资、折旧、工资附加费等刚性的不可控成本支出外,材料和燃料支出是运输总支出可控成本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站段物资采购能否实现科学化管理,将影响到铁路局对基层站段的经营管理考核及基层站段与成本挂钩的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能否有效控制材料和燃料等物资消耗成本,切实有效地降低物资采购成本,将是基层站段能否顺利通过铁路局经营业绩考核的关键。为此,本文将结合铁路基层工作实践,对铁路运输企业如何降低物资采购成本,提升资金管理水平,提出几点建议。
一、铁路基层站段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当前,铁路基层站物资采购在节支意识、采购渠道、资金统筹使用、预算编制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不利于成本管理目标的实现。为此,有必要深入剖析这些问题并对之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1、采购节支意识不强,成本控制力度和范围较小
近年来,成本控制工作受到了高度重视,但还是有部分采购人员未将成本控制工作与其工作实践联系起来。突出表现在:他们认为自己是搞生产而并非搞经营管理,成本管理做不做没什么关系,思想方面缺乏危机感与紧迫感。部分基层单位对采购成本的节约观念、责任心不强,使成本管理流于形式。最近几年,铁路基层站段积极开展了增收、节支活动,逐步增加对成本支出的控制力度,物资管理部门也对之采取了针对性的采购成本控制措施,但控制采购成本的重点仍放在购买价格上。而除购买价格之外,采购成本还涉及存储、物流配送等范围的成本控制内容,上述两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往往得不到物资管理部门的重视。所以,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还应在存储、配送成本等环节上下功夫,从而为基层单位创造更高的效益。
2、物资采购渠道单一,采购价格相对较高
因铁路运输的特殊性,有些铁路物资的来源渠道较为单一,通常是由为数不多的几家供应厂商提供。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供应厂商掌握了物资采购的主导权,而真正的采购方则处于被动状态,其采购成本可能会增加,甚至产生廉政风险(行贿、索贿等行为)。近几年,因采购铁路物资,采购人员与供应商相互勾结,徇私舞弊、造成基层单位所购物资质次价高,企业利益受损,相关人员涉案的事件也屡有发生。在现实采购中,还有些采购人员甚至可能去钻政策的空子,打着单一渠道物资采购的旗号,肆意规避各种招标、采购现象,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借着单一渠道物资采购的幌子,为其自主采购提供合法之依据。目前,铁路基层站段所需的一些具有共性的、常用的物资一般由物资供应段进行集中采购,但同样也并不能完全排除有些物资的价格出现虚高等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基层站段所需物资的成本费用,相比自主采购,不同程度上降低了基层站段的节支意识。
3、资金统筹使用率低,物资监管水平不高
现阶段,路局对动车组、客机车相关配件、柴油、重大维修等采购项目所需的大额款项采取集中、统一的支付方法,但由于铁路物资的采购范围相对较广,供应商数量较多,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实现采购资金的统一支付,这就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率。另外,物资的招标采购信息无法实现共享,在物资供应段结算过程中,各基层站段物资部门大多都是以最高限价为标准进行结算,缺乏有效的监管,物资采购的资金统筹使用率整体偏低。物资监管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从物资采购到验收入库过程中,大部分基层站段未设立相应的监察机构,履行其监督职责,也未能建立严格的采购验收制度,由专门的验收机构或验收人员对购买的物资进行验收,并出具相关验收证明;有些物资采购中虽然实行了招标采购程序,但少量物资在结算时未能根据中标结果严格执行相关规定,造成结算价格超额,使公开招标采购流于形式等等。
二、降低铁路基层站段物资采购成本的对策
基层站段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全面梳理采购业务流程,完善采购业务相关管理制度,统筹安排采购计划,明确请购、审批、购买、验收、付款、采购后评估等环节的职责和审批权限,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和程序办理采购业务,建立价格监督机制,定期检查和评价采购过程中的薄弱环节,采取有效控制措施,确保物资采购既能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又能有效防范采购活动的相关风险,降低采购成本。铁路物资采购成本的降低,离不开采购人员、技术部门、材料部门、财务部门及纪检部门等的努力与支持,只有抓好思想、制度及行动三个方面,才能真正实现物资采购成本管理目标。
1、强化采购成本节支意识,做好基础成本控制工作
基层站段物资管理部门要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就应引导采购人员树立起强烈的成本意识,使其整体素质得到显著提升。采购人员要充分熟悉、了解业务,培养和提高其业务谈判、程序签约等多项业务技能,以便更好地适应工作要求;应熟悉企业的采购政策以及与采购质量相关的书面程序,并予以严格执行;要站在客户、供应商立场上考虑问题,积极运用计算机及先进的信息技术,提高采购质量水平;应形成综合成本的思考理念,以满足整体供应链的发展需求;要不断巩固并吸纳新的专业技术知识,在保证货品质量的同时,将采购成本控制在最低点。与此同时,在成本管控过程中,成本核算是铁路运输企业确保其成本管控质量的前提,是降低采购成本的重点所在。成本核算应逐步规范化,要编制并执行铁路运输企业成本管理相关的规范及标准;应切实做好定额管理工作,包含制定、检查、贯彻执行及采购监管等各项措施;应认真检查现场、开展对标活动,使定额管理制度得以落实,使采购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与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