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2暑期社会实践论文
四川大学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
论2012年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暑期做兼职的见闻及感想
作者:杨新乾
1学号:1043024064
姓名:杨新乾
年级:2010级
学院: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
任课老师:吴炎(老师)
课序号:31
上课时间:星期四第四大节
联系电话:***
联系邮箱:739690803@qq.com1
引言:一转眼大学二年级就结束了,暑期到来,从没做过兼职的我决定留校做份兼职,锻炼一下自己。
摘要:我在校园里找到了一份工作,但第一天上班对业务员的指导却不以为然,等到自己单独上班的时候却感到很迷茫,一切都变得很糟。这件事过后,我懂得了如何与人沟通、并且谦虚好学。我是一名大学生,更要去细心学习,结合所学知识,更好地去实践,并从实践中获取真知。
关键字:暑假、望江校区、兼职、糟糕、细心、努力、沟通,实践
暑假到了,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我决定留在学校,找份工实习实习。机缘交措,我来到了成都统一饮料公司,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习。
我的工作地点很近,就在四川大学望江校区校园内,每天在学校里跑跑走走。工作也很简单,就在是一名简单的统一饮料公司理货员。学校校园里有很多家小超市和便利店,而这些小超市和便利店大多都有统一公司提供的货柜和冰柜。我的责任就是把这些货柜和冰柜装满统一的饮料,并注意这些小超市和便利店的库存,如果库存不够,就提醒送货员及时送货。再然后,就是必要时在某些宣传板上贴贴海报。
怎么样,我的工作简单吧?但你错了,其实这份工作也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业务员对我们说,统一公司的饮料有很多种,主要分三大类:第一大类是茶类,包括冰红茶、绿茶、冰绿茶、茉莉蜜茶、茉莉清茶;第二大类是果汁类,包括鲜橙多、蜜桃多、葡萄多、芒果多、金橘柠檬、水晶葡萄、冰糖雪梨;第三大类是综饮类,包括阿萨姆奶茶、伯爵奶茶、冰咖啡、统一奶茶及雅哈系列产品。各种产品,销量各不相同,其中主流产品是冰红茶、绿茶、鲜橙多、冰糖雪梨。
第一天上班的时候业务员带领我们去认清各家超市及便利店,并顺路把各家超市及便利店的货理好。来到第一家店(学府餐厅旁边的学生便利店)的时候,业务员走到冰柜面前,用手对着冰柜上的一张图指示我们,那张图上显示的是统一冰柜里各种饮料的摆放顺序及层次。统一的冰柜一般可以摆放饮品总共八路。主流产品要放在显眼的位置,其他产品则依据产品类型及产品销量高低依次摆放。冰柜第一层由于位置较人眼稍高一些,所以就把销量一般的综饮系列摆放在这一层。综饮系列中相比较而言,数阿萨姆奶茶和伯爵奶茶销量最好,所以阿萨姆奶茶和伯爵奶茶各摆两路,其余的则各摆放一路。相比较而言,冰柜第二层和第三层是最显眼的位置,所以自然而然主流产品就被放在了这两层。统一公司把第二层安排摆放茶大类,冰红茶和绿茶这两大类主流饮品摆放在这一层的两边,而其它的茶饮由于销量有限,适当地在中间位置各摆放一排吸引购买者的眼球以此来增加其产品销售量。第三层就想当然地摆放上了剩下的主流饮品和一部分果汁,首先鲜橙多和冰糖雪梨这些主流饮品必须各放三路,剩下再摆放两排其他的果汁,一般是金橘柠檬和水晶葡萄各摆放一路。第四层摆放蜜桃多、芒果多、葡萄多各一路,剩下的再摆放一排大瓶(一升)的绿茶,剩下的全部摆放一升的冰红茶,最下面那层超市老板可以随便摆放一些矿泉水,但看见空隙我们就得把统一的饮料往里面放,过多的是放一升的冰红茶。
整个冰柜饮料摆放井然有序,在一个小小的冰柜里摆放这么多饮料但又不让人觉得凌乱,并且让每种饮料各显神通,那真是一门学问。三大类产品分类整齐,主流产品和一般产品各自有各自的主次之分,但又不会让任何一种饮品把另外的一种饮品给遮挡住了,使每种饮品有各自的一席之地。
我先是看着我们那业务员摆放一番,自后又帮忙递放一些,因为事情很简单,从一开始我就没怎么多在意,觉得这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多么简单的事情,业务员那一遍又一遍的复述对于我来说简直就是个天大的笑话。我可是四川大学的学生,这点小事根本就不需要你来教我吧。于是,我的心中充满了对业务员的讥讽。这件事当时我也没多在意。
然后,业务员再带领我们小小摆弄了一下柜台,和冰柜摆放顺序及优先都差不多。
第二天上班,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天上班,因为业务员不在了,我开始了我真真正正上的第一次独立工作(这次兼职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做兼职,我一副很期待的样子)。毫无顾虑地我来到了第一家便利店面前,跟店里老板打了个招呼之后,眼光便投入到了面前的冰柜。我就把昨天业务员教我的大概回想一番,想像自己很熟悉的摆弄着这些饮品。自认为聪明的我摆放了几秒钟的时间,就突然觉得这看似不乱的冰柜此刻怎么变得这么凌乱,我变得手忙脚乱了,整件事情对于我来说是那么的复杂和困难。加之回想起店面里要做生意,我站在这儿占空间,所以我不能在这儿待很长的时间,以免影响生意,我更凌乱了。我努力冷静下来,却终又因一个错误被老板娘的这么一句指责打乱了。我变得异常地糟糕,心里很是畏首畏尾,怕自己做不好。那天我理货很糟很慢,对我影响很大。
接下来的日子我再细心接受教导,也努力去做,才慢慢把这份工作给做好了,到现在我已经能够熟练地理货了。
由于是第一次工作,难免会有许多的不适应之处,因此也总会出现一些小错误,但我认真学习,有不懂的地方就问,随着经验的不断积累,错误的逐渐减少,工作效率不断提高。这一点不但充分的体现了“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独立认知和分析能力:应该说,很多的要求规定里面都有提及类似的能力,但我认为我们大学生更应该有而且扎实地掌握这种能力。独立的认知能力使你不拘泥于传统,这是个讲求效率,讲求实际的时代,有独立认知能力或许会给你带来创新的灵感和机遇。当然,这并不是说偏激,摆酷。独立分析能力 自己认为也相当重要,特别是在某些大是大非面前,更应该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坚持立场,否则很容易走弯路,走偏路。
在工作中,还认识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主动性不够,沟动意识有待提高,以后,一定会不断提高自己,因为知道,只有沟通,才能相互了解、相互
认识;只有沟通,才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比如说,技术人员与工人之间交流过少,工人在遇到技术性问题时由于不好意思问就按自己的意思办,这样的话工作质量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技术人员要时常跟工人讲讲每个任务的技术要领,因为工作中的得与失只有通过交流、沟通,相互学习、参考,才能避免走弯路,才能真正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也会继续坚持创新理念,创新是源动力,有创新才有发展。创新能为你的工作增加筹码。比如说,在工作中能做到不循常规,以一种创新的形式去完成工作,这不但能为工作赢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能赢得领导或同事的肯定和表扬。还比如说,在讨论一个课题或者在写一份调研报告的时候,如果能用独特的思维提出新的思路、新的观点、新的方法,这对的个人发展非常有利。
完成了自己“贴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愿望
有句许说得好:实践出真知。作为一名大学生,要想成为21世纪的一名合格人才,必须跨出校门,走向社会,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分析、总结,从而提高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走向社会,参加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摆正自己的位置:不盲目自大,也不过分自卑。参加社会实践,对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着很大的帮助,对我们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也有一定的帮助
我也从工作中学习到了人际交往和待人处事的技巧。在人与人的交往中,我能看到自身的价值。人往往是很执着的,可是如果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那么你一定会交得到很多朋友。对待朋友,切不可斤斤计较,不可强求对方付出与你对等的真情,要知道给予比获得更令人开心。不论做是事情,都必须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成功要有信心,要学会和周围的人沟通思想、关心别人、支持别人。打工的日子,有喜有忧,有欢乐,也有苦累,也许这就是打工生活的全部吧。我不知道多少打工的人有过这种感觉,但总的来说,这次的打工生活是我人生中迈向社会的重要一步,是值得回忆的。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人才对话”节目,邀请李开复先生作为企业界的代表,陈章良先生为大学的代表。以李开复代表需求方,陈章良代供给方,分别给出人才的关键词。李开复给出的是“人品、智慧、团队精神、激情”;陈章良给出的是“创新、执着、自信”。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我们在学校里面学的不一定能用于社会,许多知识是学校里学不到的,这就要求我们及时适应,并且有耐心,不能一遇到挫折就选择放弃,专业不对口在当今社会上极为普遍,大学生在学校所学知识得不到合理的应用,许多人走进社会并未从事与在校所修专业相关的工作。
我们大学生不能眼高手低,就以为自己高人一等,不屑做某些事情,以为那是在降低自己的身份,其实我们比别人不高出多少,许多事情我们还得从最底层做起,逐步积累经验,才能慢慢适应社会,逐步发展,干出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认为刚毕业的大学生相当于一张白纸,所以任何人在工作面前都没有什么明显的优势,唯一的优势就是那一张写满分数的成绩单,但那一张成绩单仅仅代表过去,不能代表你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也要学会做人处事,时刻关注社会发展,与社会接轨,与社会接触,充实自己,毕竟我们大多数人上大学时为了获得一份好的工作,只有真正了解社会,努力的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经验,才能胜任好的工作。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实践论文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 院系: 年级: 班级: 专业: 学号: 社会实践单位: 指导老师: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姓名:院系:班级: 社会实践单位:指导老师:
【摘要】: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走向繁荣昌盛,走向世界舞台,实现经济发展和自然和谐的重要目标。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这与新形势下我国特殊的自然生态环境现状相适应。本文在阐释了生态文明的含义与国内外发展状况以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理论依据和取得的成就。【关键词】: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正文】:
一、生态文明的含义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之后的新型文明,它是一个时代产物。为了坚持可持续发展,人类在开发自然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和谐共存的原则。如果说生态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文明发展状态,那么生态文明建设就不单是一个倡议,更是人类为经济发展和生态和谐文明的伟大目标。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千秋的伟大壮举。
二、国内外发展现状
1.国内面临的问题 人口压力:
中国人口基数大,成为中国生态环境最大的压力。生活垃圾产生快,数量大处理不当等不合理的行为超出了自然生态体系的承载能力,破坏了生态平衡
工业压力:
中国的工业时代发展起点较低,而且国际压力巨大。不仅成本高而且能源消耗多。生态坏境在一定程度上成了牺牲品。
市场压力: 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市场经济将产生许多外部经济的不良因素。尤其是环境污染。但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对自然就有深刻研究。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学者从马克思恩格斯自然文明的角度剖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需求,并讨论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自然观念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以及当代价值。
2.国外发展的现状
最早受益于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着眼于两个方面的探讨。
一个是反思传统的工业文明。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造成的自然破坏和生态危机。20世纪60年代,美国“沉默之春”理论标志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关于杀虫剂对人类环境的破坏引起广泛关注,提高了公众对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
二是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反思工业文明过程中的不足,寻求解决生态的有效方式,从根本上扭转了困境。因为人类要想终止环境的持续恶化就必须推行社会主义。
三、我国生态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状况
包括首都在内的一线城市雾霾现象尤为严重,这表明中国的环境问题仍然严峻。
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约2.68亿公顷,严重荒漠化趋势约3.35亿公顷,两者占全国土地面积的30%以上。森林的破坏,导致水土流失,这也是造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原因。当然,自2008年奥运会以来,空气污染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在北京等大城市,雾霾天气还在持续。早些时候,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起社会巨大反响,可以看出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雾霾作为最严重的问题之一,北京市政府早已开始实施相应措施但仍是任重而道远。机关如此,我们却不能否认工业发展的必要性。
这表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从实践的角度来看,中国目前也是迫切的需要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的建设。
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路线方针政策,推动全面建设小康,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从而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的发展和进步。
2.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原则
坚持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是要求人类社会牺牲现代化的成本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是引导人们建立人与自然的平等观念,在科学发展中解决经济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坚持从国情出发。我国必须根据具体国情,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为基础,综合规划经济发展水平。要有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坚持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和谐友好的新路,才能在建设生态文明中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五、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在生态文明建设法制化方面,不断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提出了一系列环保政策和政策。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府颁布了1600多项环境法律法规,形成了符合国情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整个生态环境及其资源的保护,管理,利用和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2.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公民意识显著提高。
20世纪70年代,中国的污染控制主要集中在点源控制。到八十年代,通过调整不合理的产业布局,结合技术改造,加强环境管理等政策措施,全面实施污染防治工程。到九十年代,伴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开始改变传统的发展战略,实行清洁生产,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此时,公众环保意识开始醒悟,环保意识明显提高。总而言之,中国的生态环保工作取得了显着成效,为中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六、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
1.倡导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提升人们对生态文明的认识 要加快绿化生产方式,建设技术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绿色经济,开发绿色可持续的能源,大力提倡绿色生活方式,要把生态文明的主流价值,生态文明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人人自觉,事事要求,倡导新社会生态文明的格局,为生态文明建设打好坚实的社会和公民基础。
2.加强生态环境管理和保护
大力推广和严格要求产业和能源相结合,深入加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从底层开始形成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格局。同时要从上到下的要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精神指导。扎实工作,让生态文明建设蓝图逐渐成为现实,努力创造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七、结束语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战略性和创新性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建设过程中面对的问题和挑战、需求和压力、不确定性和风险等都是多方面的,为此我们需要在系统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统一思想、更新理念,科学有效管理、认真规划指导,沿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路径,持之以恒、稳扎稳打切实推进。当然也要认识到中国正逐渐走上“绿色文明”发展之路,这是来之不易的辛劳结晶。我们坚信,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美丽中国”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愿景。
社会实践时间:论文完成时间: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老师:
学院:
日期:2014年12月15日 星期一
论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作者:烈雾风雨城
摘要: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了一个新的水平,并且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脚踏实地依靠全体人民的创造性劳动,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
关键字:
社会主义本质、小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英文翻译:
The Theory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Addition
Name:
Chansea Cem
第 1 页
College:
Software College Class:
Class 1, Softwar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 number:
133111048 Abstract:
The socialism essence theory have increased our understanding of socialism by a new level, an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has important guiding significance.To realize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the Chinese dream, is a glorious and arduous career, need to rely on the people conscientiously in the creative work, need to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of Chinese people tenacious struggle, hard struggle and unremitting efforts.To realiz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is addition of building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
the socialist essence, well-off,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general assignment,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正文: 一:我的论点
说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必定会谈到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谈到
第 2 页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必定先谈到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因此,要想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首先要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出发着手,逐渐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最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论点问题与解决方案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第一次提出是在1980年5月,邓小平在论述怎样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时候。他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
众所周知,中国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党对我国社会性质问题的判断是正确的,但对我过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则不够清醒,在发展程度的判断上出现了失误,较长时间里提出的任务和政策脱离了国情,严重地影响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而三种全会以后,中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那便是改革开放三十年!为了进一步实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邓小平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而发展生产力是主要的,改革开放便是以此为根本实施在当时一筹莫展的中国,而且因此成功地让中国逐渐强大起来!世界也因此对中国的观点和看法有了极大的改变。
就是如此,但是如果要完美地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还需要从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做到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和坚持科学发展三个方面。
第 3 页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解释了社会主义的根本年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合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时间的迫切要求。
因此,首先,第一大方面第一点,就是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要知道,民以食为天,当然放到当今,应当是民以“衣食住行用”为天。物质基础是人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从古至今,无论是中国历代天朝,还是欧美过去历史,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部落,无一不是以生活物质为基础的有制度有规则的人们组成的集合体,那才能叫做国家。所以,社会生产力越高,人民越有保障,社会越是安定,社会主义便是越容易扎根,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便是越肯定,越容易!
邓小平指出:“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将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
然后,第二点,便是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我们知道,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生产关系不论是落后还是超越生产力水平,那都会影响生产力的发展。
比如,中国之前的对公有制实行海量容纳,对非公有制经济采取简单排斥的做法,那样错误的观点和做法使得生产关系超越了我国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导致中国的发展滞后,并极大地影响了社会主义建设,这种做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的实现起到了巨大的阻碍作用,让中国与世界队伍的距离不仅没有拉近,反倒是逐渐拉开了。
第 4 页
第三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进而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些目标,根本途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古往今来,任何一段历史都表明想要富裕至少必须要使得生活物质得到充分发展。因此,要想实现共同富裕,那么生活物质的发展必定需要得到十二分精神的实现,而这个发展却是建立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所以只有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逐步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才能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进而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
然后便是第二大方面——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马克思曾经提出科学技术史生产力的一部分,生产力中包含科学的论断,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确实,要知道,科学技术可是可以从一方面看出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标准。
例如,中国在鸦片战争之前的以冷兵器为主的时代,总体实力上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强大国家,那是因为那时候中国的科学技术是领先于世界,强大的科学技术保证了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民安居乐业,人民生活蒸蒸日上!
可是,鸦片战争之后,欧洲工业革命兴起,机器的大量制作代替了人工制作,使得生产力大大提高,英国便是借助了工业革命的出现,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顿时领先世界,成为世界的强国之一!
相对的,当时清政府的海禁和闭关锁国使得中国与世界的接触变得十分稀少,导致中国一直沉浸在过去的强大里,没有认清世界的潮流,因此才会让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也因此才会使中国从此开始受到世界各个强国的记忆觊觎和掠
第 5 页
夺,中国屈辱的世界才会一次又一次的发生!
这边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性,如果没有科学技术发展,那么可以断定,数年后中国便是不复存在!
因为,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便是无法提高,国家实力便是止步不前,甚至随着中国人口的增加,会逐步导致国家综合实力的降低,从而落后于其他国家!
邓小平曾说:“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事实证明这话说的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此后,江泽民提出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胡锦
第 6 页
涛提出科学技术“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革命力量”,习近平提出“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等重要论断,进一步强调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的极端重要性。
因此,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对国家来说是极其重要!
而对于这及其重要的论断来说,什么方法最适合目前我国国情和对我国未来是有利发展的呢?
为了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党中央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相继又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一,科教兴国战略要求,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建设创新型国家。
二,人才强国战略强调,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型人才,建设规模宏达、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最后是第三大方面,即坚持科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党高度重视发展问题,将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是的,中国没有发展便是没有了强大的未来,发展才是硬道理!
总体上来说,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另一方面,我国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日益尖锐,社会利益关系日益
第 7 页
多样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状况凸显。由此看来,发展确实是硬道理,没有发展,哪里来的今天的中国? 但是,发展并不是没有条件的,其一,它必须以人为本,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社会主义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其二便是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各个环节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各构成要素的良性互动;可持续发展,就是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其三,坚持统筹兼顾。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个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我想,世界上没有谁会反对这一条真理的,我们也是由此数个坚持,才能让中国能够以最好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 8 页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之于现实社会的意义
姓名:高天 学号:2000012845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奋斗,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进而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把一百多年来受尽外国侵略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了独立的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这场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革命,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是一个具有跨时代意义的创造性突破。毛泽东同志带领我们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为和平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新经验。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都曾设想过,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可以对资产阶级采取“赎买”的办法。但是,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机会实践他们的设想。列宁虽在1918年和1921年两次提出“赎买”的主张,但也因受到俄国资本家的抵制而失败。只有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采取“赎买”的办法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并取得了成功。1953年6月,毛泽东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在十年到十五年或者更多一点的时间内,基本上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5年秋冬,在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胜利发展的形势下,毛泽东审时度势,因势利导,把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推向高潮———从个别公私合营进入全行业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私营工业人数的99%、私营商业人数的85%实行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这样,中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国,以和平方式实现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先进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以“赎买” 方法解决资产阶级问题的伟大设想。由于发展迅猛,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难免有些简单粗糙。但应该看到,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创造性地采用的“赎买”政策,确实取得了史无前例的、具有深远意义的成功。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是以后一切进步和发展的基础。除此而外,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奠基作用还有许多方面: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和《论十大关系》等著作,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毛泽东领导建立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本保证;毛泽东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纠正了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贯彻执行总路线中出现的偏差和错误,制订出一整套具体路线和具体政策,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各个领域,都有了比较符合中国实际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章程”;毛泽东同志开创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为改革开放新时期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到1976年毛泽东逝世时,中国已经同1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恢复了在联合国和安理会的席位,突破了中美之间长期对抗的局面,确立了中国在国际上政治大国的地位,为中国以后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条件。
毛泽东同志作为我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在中国实现、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作出了艰辛探索。
毛泽东为了探索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作出了不懈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践试验。他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建设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探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奠定了基础。
从政治方面来看,毛泽东同志认为,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的核心是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民主专政采取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同时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结合中国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中国特色的阶级专政——人民民主专政。这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和发展,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从经济方面来看,具体表现在他对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探索中。他提出了社会主义建没中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这决不是不要外援,而是把基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上。在这个方针指导下,我国胜利地克服过许多困难,其中包括帝国主义封锁等造成的困境。
从文化方面来看,毛泽东主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广泛地吸收、批判地继承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建立我{门自己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他提出的“双百”方针,被写入党的八大文件,正式成为我国发展科学和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方针。他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就是指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争论,用行政力量强制推行一种风格、学派,禁止另一种风格、学派,会有害于艺术和科学的发展。但这不意味着有一个客观的标准。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同步性的特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都是建立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的认识基础上,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它们之间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从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破产而汲取深刻的教训中萌发出来的。毛泽东从青少年时代起就耳闻目睹帝国主义侵华的铁证。中国人民在水深火热的生活中挣扎,那时他就开始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探索中国革命的道路,立志改造旧中国、创造新中国的伟大理想,他根据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理解,逐步地认识到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才能找到解放中华民族的正确道路。为什么西方行之有效而拿到中国来就行不通了呢?人们都感到困惑。唯有毛泽东洞察秋毫,独树一帜,卓越的远见,发现这些设想存在一个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不符合中国的客观实际。他认为脱离中国的客观实际,建立在唯心史观基础上,把希望寄托在什么“救世主”、什么“洋人”的支持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他提出“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必须依靠“民众大联合”进行革命。这是他从我国革命实践中得出的重要结论。因此,他从湖南师范毕业以后,走上社会就更加认识到实践的重要性。他在《讲堂录》中写道,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要“踏着人生社会的实际说话”,要“引入实际去研究实事和真理”。(注:《毛泽东早期文稿》(1912.6—1920.11),363页。)认为,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离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个地盘的情形,是不可不加以实地调查及研究。为了研究解决中国和世界存在的各种社会实际问题,他发起成立了“问题研究会”。在会章中,他提出要把实际问题的研究和主义的研究结合起来,把社会的实践活动和资料的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以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来指导工作,以上这些主张是他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轮廓。这对以后毛泽东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及方法的形成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作用。
正是因为毛泽东非常重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所以,他才对国内外各种思想、学说进行调查和研究,并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因而能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社会思潮中,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改造中国和世界的理论武器。确立了他坚定的信念,彻底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实现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毛泽东早年这些卓越建树与众不同的认识,表现在他涉足社会就具有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态度,并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我国的客观实际中去,从而为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奠定了浓厚的思想基础。同时也点明了二者具有同步性的特征。
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基本点,又是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同时,他又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土壤里。前者体现同一哲学思想的继续,后者则说明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辛亥革命前,毛泽东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基本上是学习、运用,其实践中的求真精神当然不可能上升到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高度,但是随着中国革命不断地深入和发展,他开始涉猎中国的诸子百家。他饱读经史,深受熏陶,并在革命实践中加以批判、改造,剔出糟粕,吸收精华。因此,他能具有雄厚的思想基础,开创了我国哲学思想的新篇章,奏出美妙动听的实事求是歌曲。成为震撼中国和世界的著名哲学大师。
毛泽东哲学思想就是体现在他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扬弃基础上,然后加以筛选地吸收其精华,特别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求真精神,他更是心领神会,造诣颇高,达到了运用自如和更高层次的境界。
20年代,毛泽东在同党内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倾向的斗争中逐渐形成实事求是原则的雏形。
30年代,毛泽东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揭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特别是教条主义的祸害根源。这是在党内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问题。后来,他撰写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又先后发表了《实践论》、《矛盾论》等一系列光辉著作。其中深刻地批判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思想方法,指出了教条主义者是典型的代表,进而揭露了“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不能不坚决反对这些错误思想。”(注:《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134页。)并指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处于矛盾之中,说明了矛盾的普遍性,而关于矛盾的特殊性问题,则还有很多同志,特别是教条主义者并不清楚。他们不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即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不懂得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解决。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不同的矛盾,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严格地遵守的一个原则。他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划清了马列主义与教条主义的界线,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从而为实事求是原则及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40年代,尤其是在延安整风时期,毛泽东不仅旗帜鲜明地强调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而且还强调调查研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把主观主义视为党内的思想大敌必须加以反对。他在撰写《〈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关于农村调查》、《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用》及《反对党八股》等整风文献中,对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进行了反复强调和深刻的系统的阐述。坚持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使实事求是原则同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有机地统一起来,成为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使实事求是原则更加完备和系统化,并为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50年代,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同样经历了一个曲折的波浪式的发展过程。建国初期恢复了国民经济,并顺利地完成“一化三改造”后及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毛泽东与党中央曾多次强调和阐述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执政党的极端重要性,反复号召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继承和发扬实事求是的光荣传统,可以说《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然而从反右斗争到三年的自然灾害及以后的这一段时间里,由于种种原因,毛泽东和我们党的一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或没有进行认真的如实的调查研究工作,致使偏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因而对许多问题作了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使党在指导方针上产生了某些重大失误。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大搞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猖獗,使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才重新恢复和确立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使我国社会主义的各项事业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和实事求是原则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和发展。由此可见,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与毛泽东哲学思想具有双重的渊源和同步性的特征,都是毛泽东在认识和解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根本问题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他在同党内主观主义作斗争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毛泽东的实事求是原则蕴含了毛泽东哲学思想的精髓。
毛泽东曾指出,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开始。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什么?是资产阶级。因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从建国伊始到文革结束近26年之久。而在这漫长的26年革命年代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经历了无数的困难和曲折。社会主义革命必然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反复搏斗。
“一化三改造”表面上是经济改造,实质上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在经济领域的正面斗争。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在无产阶级专政情况下,在资产阶级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情况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性矛盾可以用非对抗性方式解决,资产阶级如果拒绝社会主义改造,甚至向党向社会主义猖狂进攻,那就只能用对抗性方式即专政方式解决了,1957年的反右斗争就是这样的例子。新中国的成立以及建国初期的“一化三改造”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并且,无产阶级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
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里,资产阶级在哪里呢?被推翻了的阶级敌人,他们人还在,心不死,一些原来跟党走的民主人士,不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这些就是57年资产阶级右派的阶级基础。但这远不是资产阶级的全部,也不是资产阶级的主要力量。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革命,不知道资产阶级在哪里。就在共产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党内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是资产阶级在党内的代理人,是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是资产阶级的司令部,这才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点对象。
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主要是坚持走社会主义的共产党人和人民大众同党内部分走资本主义道路当权派的斗争。因此,要在中国建立一个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首先要解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尖锐矛盾,虽然在革命期间,我们犯了一些错误,例如“反右斗争扩大化”,“十年文革”等,给党和国家都带来了重大的损失,但就整个革命本身来说,对于中国今后几十年乃至几百年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一、消灭了剥削阶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转正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广大老百姓翻身做了主人,真正实现了人人平等。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推翻了蒋家王朝的统治推翻了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让广大中国老百姓得到解放,建立了新中国,赋予老百姓主人翁的权利。
二、为向共产主义前进奠定了基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让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中国建立起来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化三改造”,成功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经济国有化,农业合作化,生产资料公有化等都为今后中国向共产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三、从根本上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性质,解放了生产力,为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坚实制度保障基础。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各地掀起了土地革命的高潮,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后又对手工业,工商业等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也极大地促进了各行业的发展,缓解了建国初期的物资紧缺现象,也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为使我国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转变创造了条件。
四、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前提条件,从而进一步保障了人民的民主权利。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他为保障广大老百姓当家做主的权利提供了有力的法律基础,为在中国建立和平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开了好头。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复兴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革在中国历史发展当中都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是方式不同而已,但都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改革是革命的继续,是比第一次革命更加深入彻底的第二次革命。
改革开放使我国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快速提升,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健全,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社会主义改革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它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极大改善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显著提升了中国社会的文明程度,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论文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摘要: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百年梦想。虽“振兴中华”的口号是由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率先提出的,但是承担民族复兴重任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向世人昭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承担 民族复兴
一、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任人宰割、备受欺凌的历史,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纪元。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事实雄辩地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引领当代中国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才能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
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一直处于落后挨打的境地。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极大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提高。同时,我们在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这在旧中国是绝对无法想象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制定、实施和完善了一系列政治制度,包括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实行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现了与各民主党派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繁荣发展。这些制度和措施,有效促进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这是近代以来任何一个政党或政治力量都没有也不可能做到的。
1921年,我们党成立时,只有几十名党员,十分弱小;今天,我们党已经拥有7500多万党员,是一个13亿多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我们党成立90年来,为什么能够历经磨难而不倒、千锤百炼更坚强?原因就在于我们党是与其他政党有着根本区别的先进政党,能够与时俱进地提出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时发现和修正自身不足,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我们党始终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号召力,是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
二、在党的领导下成就辉煌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积极加强国际合作,国际竞争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我国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坚持以科学的理
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局面保持稳定。
我们党既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参加国家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三、在党领导下更加光明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道路。以彪炳史册的光辉业绩,赢得了全国人民的拥护和支持。不断推进实践基
础上的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阔步奋进,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美好前景。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凸显期”。在深入分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汲取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着眼于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党中央明确提出了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妥善应对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科学的行动指南,开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局面。
在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同时,党中央还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走和平发展道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这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对于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这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紧紧抓住和充分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坚持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进工作,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民族复兴的伟业一定能够实现。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既给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带来机遇和挑战,也给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为我们不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指明了方向。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抓住了先进性建设,就抓住了党的建设的根本。我们党之所以成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领导核心,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党具有并始终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正是由于党始终保持了先进性,才激发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无穷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挑战的历史进程中,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能否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关键就在于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就是要使我们党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保持与时俱进的品质,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就是要使广大党员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党的根
本宗旨,始终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始终不渝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不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使党永葆先进性,我们党就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和考验,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始终成为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核心力量,领导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顺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四、结论:
中国共产党具有宽广的视野、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战略思维能力,具备世界性的历史眼光,能够既从世界看中国,又从中国看世界,审时度势,驾驭全局,正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带领全国人民先后经受住了来自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和自然界的一系列风险考验,显示出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和风险挑战的高超领导能力。
不懈的奋斗创造了历史的奇迹,光辉的成就鼓舞着人们的斗志。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正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呈现出经济发展、政治团结、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展望未来,美好前景催人奋进,光荣任务繁重艰巨。我们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开拓创新,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谱写新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