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商务合作促进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2013年全省商务工作要点
2013年全省商务工作要点
2013年全省商务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八大经济区”,“十大工程”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构建“五型”商务,建设商务发展“十大”体系,着力扩大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保障市场稳定,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着力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推动园区建平台、项目带产业,全面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加强商务自身建设,以商务事业新跨越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大发展。
2013年全省商务发展预期目标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以上;外贸进出口同比增长8%左右,地产品出口份额有较大增长;全省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5%以上,吸收省外实际到位资金同比增长30%以上。
一、加快构建繁荣规范有序的商品市场网络
(一)着力建设现代化流通网络。尽快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建设省“万村千乡”信息管理中心,完成30个配送中心建设,15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5000家农家店信息化改造。实施“百强市场工程”,升级和改造20个国家级、30个省级重点批发市场。组织实施“兴贸富边市场工程”,加强对沿边地区的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民生市场建设,推进县市改造建设标准化农贸市场。2013年全省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提高10%。加快推进中心城市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积极扩大城市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范围,力争在我省2—4个城市开展家政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城市早餐示范工程,扩大我省早餐工程城市试点范围。推进黑龙江省农超对接商务云平台和产品展示服务中心建设。
(二)全面提升现代化流通效率和水平。积极发展连锁经营。2013年,全省连锁经营企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20%以上。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电子商务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工作,电子商务交易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3%以上。推动再生资源回收体系试点城市及公共机构废旧商品回收利用体系建设,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积极推进与中石油、中石化合作,将我省绿色农产品进入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扩大我省地产品销售渠道。
(三)全力保障市场供应和维护市场稳定。办好150项魅力龙江消费节等省市县三级促销费活动,全面营造良好消费环境。强化商务领域食品安全监管,以肉类、蔬菜和酒类等特殊商品为重点,继续推进中心城市建设特殊商品流通追溯体系。推动“放心肉”服务体系建设,完成建设1个省级屠宰监管平台,6个市(地)级,29个县(市)级监管子平台。完善商品市场监测网络体系,扩大监
测样本范围,优化监测结构。2013年全省监测预警覆盖面达到80%以上。完善重要生活必需品储备制度,加大对国家和省级承储企业检查力度,健全应急投放网络,提高我省企业在国家储备中份额。继续强化“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督促市地落实蔬菜储备制度。建立完善重点商品、特色商品流通和服务业的准入管理,加快推进拍卖、典当等特种行业的结构调整。
二、加快提升全省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
(四)深化“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优化外贸结构,重点培育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物医药、绿色食品等传统产业出口聚集区、进口加工园区,努力构建规模较大、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善的外向型产业发展格局。加速培育我省地产品及高附加值产品出口竞争优势,扩大我省品牌商品、地产品出口。扩大原油、木材、铁矿砂等能源资源类商品进口,进一步提高落地加工率。实施“主体壮大工程”,重点扶持生产加工型出口企业和流通型外贸企业,不断培育新的外贸企业和国际货代企业。调整加工贸易空间布局,鼓励加工贸易向各类产业园区聚集,形成规模效益。深入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加速形成全方位、多元化、高层次国际市场格局。创新办展理念,培育品牌展会,积极利用境内外知名展会为我省名优企业搭建平台。实施品牌发展战略,2013年全省品牌商品出口增幅超过全省出口平均水平。
(五)推进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和进出口平台建设。积极开展横向纵向协调联系,创新协作机制,打造适宜外贸企业发展的优良环境,全面推进外贸便利化。加快培育2个国家级基地,建设好30家省级外贸转型基地和5家省级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在边境口岸地区辟建3—5家进出口加工园区。加快建设装备工业、交通运输、农机装备、石油装备、高科技产品等出口基地和平台。
(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加快培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服务贸易企业。充分发挥哈尔滨、大庆国家级服务外包基地城市的带动作用,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境外并购、设立分支机构,不断提高企业国际化水平。
三、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
(七)全面组织实施《省商务厅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创新发展与转型升级的实施方案》。强化对俄经贸合作“顶层设计”和国家战略意识,按照提升层次、扩大规模、拓展空间的总体要求,重点推进跨境通道、跨境园区、跨境产业、跨境企业、跨境市场建设。努力在贸易结构、产业结构、市场结构、主体结构、合作方式、“走出去”战略、口岸通道建设、境内外园区建设、旅游贸易和进出口品牌10个方面实现转型升级,在理念、机制、政策、环境、招商体系和金融服务环境6个方面保障创新发展。2013年,全省对俄贸易实现240亿美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八)推进沿边和重点城市对俄经贸产业带建设。聚集先进要素,加大政策扶持,支持哈牡绥东产业带加快发展,力争将哈牡绥东对俄贸易精加工和沿边产业带列入国家“对俄加工贸易梯度转移承接地”。2013年,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入区企业达到2200家,区内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对俄贸易额实现90
亿美元,同比增长20%以上。
(九)推进对俄重点项目合作。积极发展对俄经贸合作营销网络,推动贸易投资合作向俄罗斯腹地纵深发展,重点打造以莫斯科格林伍德产品展示中心为核心的俄腹地物流平台。建立机电、木材、建材、钢材等产业联盟,推进50个大型对俄合作项目,打造跨国产业链。2013年,对俄投资额计划完成7亿美元,增长15%以上。对俄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7500万美元,同比增长15%。
(十)加快境内外园区建设。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和黑瞎子岛中俄合作示范区建设,加快乌苏里斯克经济贸易合作区,中俄现代农业经济合作区和跃进高科技产业园区等15个境外园区项目建设,确定10家省级境外重点产业园区。积极推动实施《黑河—布拉戈维申斯克经济技术合作区规划》。加快哈尔滨综合保税区立项申报,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推进我省边境经济合作区申报和培育工作,进一步发挥边合区在沿边开放中的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
(十一)加快推进对俄经贸合作机制建设。建立和完善中俄省州信息交流机制,建设畅通的信息沟通渠道和对俄经贸紧密的信息交流网络。积极争取商务部支持,建立与俄远东发展部工作对接机制。推进国家级中俄贸易结算中心建设,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积极创新对俄会展方式,筹备举办中俄贸易跨境对接会和中国口岸经贸博览会。
四、加快推进口岸大通道建设
(十二)加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黑瞎子岛口岸、同江铁路口岸开通、洛古河口岸恢复开放、漠河石油管道作业区扩大开放和绥芬河公路、铁路口岸改扩建等难点工作。抓好萝北、嘉荫等跨江国际浮箱固冰通道建设。
(十三)推进“大通关”建设。完善“大通关”区域合作机制,强化电子口岸建设,争取在具备条件的边境口岸尽快实施“一站式”通关,提高通关效率,降低口岸物流成本。
(十四)构建更加便捷顺畅的国际贸易物流通道。启动大通道建设调研工作,规划建设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以边境口岸为节点,发展连接内陆城市与口岸、境外的跨国物流体系。依托内陆港、航空港及铁路、公路网络,实施陆海联运、江海联运大通道“借港出海”、“借港登陆”工程,促进国内、国际中转物流发展。2013年,全省口岸货运量达到2500万吨,客运量达到400万人次。
五、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
(十五)扩大对外投资规模。选择确定东南亚、非洲、南美等若干个国家,重点推进农垦、森工、地矿等矿产开发和农业合作投资项目。2013年全省对外投资额实现10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十六)提高对外承包工程水平。深度开发俄罗斯、中东和非洲市场,支持企业承揽电站及成套设备、石油勘探及技术服务、路桥及建筑施工等大型项目。2013年全省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9.5亿美元,同比增长10%。
(十七)促进对外劳务合作发展。进一步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机制,切实保护劳务人员合法权益。加大对外劳务合作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提高外派劳务
人员综合竞争力。开拓新兴劳务合作市场,加强日韩劳务合作,扩大外派劳务规模。2013年期末,全省在外劳务合作人员达到2万人。
(十八)加强对外援助工作。推动企业和院校参与国家援外项目。指导企业利用国家无偿援款参与援外工程、物资项目的投招标,利用优惠贷款援外项目,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实施援外农业示范中心项目,增加人力资源培训项目。
六、着力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层次
(十九)突出产业大项目招商。围绕“八大经济区”和“十大重点产业”项目,加强与世界、国内500强企业和央企合作,积极引进超大项目、龙头项目。围绕总部经济项目招引集团企业总部到我省落户,助推我省产业升级。2013年,引进超千万美元以上的外资金额占引进外资额达到70%;吸引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引资额占省外投资总额的70%。
(二十)全力举办境内外招商引资活动。开展项目建设“准备之东”、“开工之春”活动。组织在“长三角”和山东等地对接洽谈活动,吸引发达省份企业来我省投资合作。全力做好第二十四届哈洽会和第二届欧洽会等经贸招商活动,力争签订一批有牵动力的投资合作项目。巩固与港澳等地紧密关系,组织企业参加“2013年香港美食博览及中医药展览会”、“澳门国际贸易投资洽谈会”等展会。组织我省企业和开发区赴欧、美、韩、新加坡等境外发达国家开展重点产业推介洽谈,有针对性地组织对俄项目专题招商活动。
(二十一)加强对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督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已签约项目的督办力度,对计划开工的项目要尽早开工,已经开复工的要确保完成年度投资或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加大对尚未开工落地项目的推进力度,争取早日开工。
七、加快提升开发区产业承载力和聚集力
(二十二)推进开发区提档升级。推动穆棱设立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推动牡丹江、双鸭山、富拉尔基等省级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推动落实《关于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工业示范基地晋升升级经济开发区实施办法》,新增8-10家享受省级开发区政策的工业园区或工业示范基地,认定10家以上示范基地晋升省级经济开发区。
(二十三)推进各类开发区产业集聚。科学制定开发区发展规划,力争达到一县(区)一园区、一主导产业,国家级开发区和规模加大开发区最多发展2至3个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占主管业务收入达到60%以上。开展争创“百亿级、五十亿级、十亿级”开发区活动,发展我省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出口加工产业集群,提升基础产业外向度。
(二十四)营造开发区发展良好环境。积极推进开发区依法治区,配合省人大做好《黑龙江省开发区管理条例》的立法、颁布和具体实施工作。推出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开发区发展的意见》和《加快境外经济贸易合作区发展意见》。2013年,全省开发区实现区内生产总值5400亿元,增长30%;实现税收超哥435亿元,增长25%。
八、努力提高商务综合执法工作水平
(二十五)大力加强商务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和平台建设。进一步推进各地整合执法资源,扩大综合执法队伍覆盖面。2013年,市地综合执法队伍建设达到80%以上。加强商务流通领域市场监管,组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对重点市场主体检查率达95%以上。建立和完善“12312”市场监管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开展打击侵权假冒等各类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企业实行信用等级评价和分类监管力度。
(二十六)大力推进行政执法责任制与执法监督工作。
进一步清理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和规范行政许可审批行为。制动出台商务系统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的工作方案。建立商务综合行政执法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普法和法制宣传工作力度,扎实推进2013年立法计划的项目。
九、大力推进商务发展基础平台和保障工程建设
(二十七)加快推进数据商务工程建设。建立以信息化为支撑,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商务数据统计系统,建设黑龙江商务数据综合分析联网报送平台和商务数据分析监测体系。按月形成格式规范标准、内容具体详实、数字科学准确的数据商务月报手册。各地商务部门和厅业务处室要定期形成《数据商务综合分析报告》。
(二十八)全面提高商务系统信息化水平。利用数字化办公平台及网站优势,完善商务系统各单位网上申报、审批、查询、下载及投诉处理、服务公众等功能,为社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商务信息网站功能,全面提升省商务厅、市、县(区)商务子网站的维护管理水平,强化并完善服务功能。加大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市场监管服务平台等配备相应的数据终端设备,努力实现网络结构的升级改造和重要信息的快速传递。
(二十九)不断提升商务发展系统合力。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全面开展“讲学习、建机制、树形象,创建和谐机关”主体活动,进一步推进科学管理,建立完善商务工作运转机制。不断加强商务系统装备配备,重点对商务执法平台、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基层商务机关建设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建立完善专项资金跟踪管理问效制度,进一步强化对专项资金项目评审,规范资金管理、拨付和使用程序。支持直属单位和商协会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重大问题及行业发展变化情况的调查研究,积极主动地为各级党委、政府和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服务,努力形成商务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系统合力。
十、抓好两大产业专项推进工作
(三十)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华南城、义乌小商品城市场建设,推进7个地方与万达签约、单体投资百亿元以上的商业综合体大项目建设。加快物流园区建设,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2013年,力争全省物流总量增长10%以上,重点推进176个现代业项目,计划投资720亿元,同比增长55%
以上。
(三十一)大力发展新材料产业。继续分类推进省重点项目,重点解决项目建设遇到的融资难、后期投入乏力等共性问题,为银企对接搭建服务平台。重点推进47个新材料产业项目,计划投资168亿元,同比增长20%。
第二篇:黑龙江省商务合作促进会 认真贯彻落实---2013全国商务工作会议精神
全国商务工作会议明确2013年商务工作主要任务 陈德铭: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实现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12月28日,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回顾总结2012年及过去五年的商务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的商务工作。商务部部长陈德铭在会上作了题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 促进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由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高虎城主持。
陈德铭首先回顾了2012年及过去五年商务事业发展。他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全国商务系统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实现了新的发展。搞活流通扩大消费取得新成效,市场调控和监管进一步加强,国内市场繁荣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07年的39.6%提高至2012年的55%左右,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1万亿元,增长14%左右。外贸全球份额稳中有升,结构持续优化。五年来,贸易大国地位更加稳固,跃升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第二进口大国,预计2012年进出口3.8万亿美元以上,出口占全球份额升至11%左右。利用外资结构进一步优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年实际使用外资有望达到1100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五年来年均增长7%左右。对外投资合作快速发展,与一些国家签署投资保护协定,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对外投资国,预计全年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超过700亿美元。与主要贸易伙伴经贸关系稳定,区域次区域经贸合作积极推进。
陈德铭指出,2013年商务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以提高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稳中求进,开拓创新,增强商务发展内生动力,实现商务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完善消费促进体系,积极培育消费新增长点。
引导热点消费。研究实施信用消费促进政策,重点带动家电、家居、汽车等耐用品消费。扩大品牌消费,发展专卖店、折扣店等业态。规范发展网络消费,制定第三方平台交易、经营者管理等规章制度。
倡导绿色循环消费。加快废旧商品回收体系建设,支持大型龙头企业建设回收利用示范基地。推动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升级,加快淘汰老旧汽车,构建二手车流通网络。扩大流通领域节能环保“百城千店”试点范围,增加节能环保产品销售。推进绿色饭店建设。提升便利消费。加强城市社区商业的科学规划和合理配置,加快建立“一刻钟便民消费圈”,打造城市商业中心和特色街区。推动餐饮、家政、家电维修等生活性服务业创新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农产品零售终端网络,建设农贸市场、生鲜超市、社区连锁菜店和标准化菜市场。鼓励大型流通企业建设乡镇商贸服务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
保障安全消费。加大打击侵权假冒工作力度。加强流通环节食品药品安全管理,2013年要力争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覆盖所有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中药材追溯体系覆盖全国主要交易市场所在地,做好生猪屠宰、酒类流通等行业管理。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二是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保障市场平稳运行。
创新流通方式。建立和优化一批跨区域农产品流通链条,全面推进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产销衔接模式,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培育若干集散地和销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推行电子结算,探索拍卖交易,建设全国农产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创新生产资料和工业消费品流通方式,鼓励流通企业拓展设计、展示、配送、分销等业务。要推动国内品牌平等进入大型商场、购物中心和连锁超市。
推动形成更加合理的流通发展格局。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引导大城市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建设。制定流通节点城市布局规划和主要商业功能区建设方案,制定政府鼓励的流通设施目录。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展现代流通综合试点。
优化流通企业结构。拓宽小型微型流通企业融资渠道,建立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商圈融资覆盖面,推进商业保理试点。建设中小商贸企业服务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兼并重组。鼓励流通企业跨区域拓展连锁经营网络。
加强市场调控。提高城乡市场监测智能化水平,加强产销对接、跨区调运、储备吞吐和进出口调剂,及时平抑市场波动。落实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办法,适当扩大肉类、食糖和边销茶等储备规模。推进市场监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力争覆盖全部地级市和30%的县。依法做好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工作,促进市场公平竞争。
三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
稳定出口规模。落实和完善稳定外贸增长的各项政策,继续做好加快出口退税进度、拓宽贸易融资渠道、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规模、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等工作。尽快启动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出口短期信用险业务,规范各种收费。
培育出口竞争新优势。依托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科技兴贸创新基地、船舶汽车出口基地,打造重点出口产业集聚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支持企业培育品牌、建设研发中心,加强国际营销网络建设。引导加工贸易继续向产业链高端延伸、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发挥进口对调整结构的支持作用。落实加强进口促进外贸平衡发展的意见,完善相关政策,调整鼓励进口技术和产品目录,加强进口公共服务和促进平台建设,同时要利用好保税区、保税港区等在保税、仓储、物流等方面的有利条件,扩大能源资源、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国内有需求的消费品进口。
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稳步发展运输、旅游等传统服务贸易,拓展技术、文化、软件等新领域。研究制定新一轮服务外包促进政策,推进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发挥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等平台的交流促进作用。
四是稳定利用外资规模,提高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
引导外资投向服务业和中西部地区。逐步向外资开放教育、医疗、金融、电信等领域,推动服务业成为新的引资增长点。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鼓励外商投资中西部符合环保要求的产业,建好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大沿边开放特别是向西开放力度,加快开放通道和物流设施建设,提升边境经济合作区发展水平。
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完善外商投资研发中心政策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办法,鼓励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地区总部和研发中心。鼓励外资企业与国内企业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广,参与创新孵化器、生产力中心等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
提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水平。要以提升引领带动能力为重点,优化引资项目结构,促进产业集聚,为工业化和城镇化服务。完善开发区综合评价制度,探索建立分类评价和动态进出机制。推进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和中外合作生态产业园区建设,使更多开发区成为节能环保的典范。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深化外商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强化外商投资权益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重视软环境建设,改进投资促进工作。
五是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
推动优势产业在全球合理布局。支持金融机构建立全球服务网络,引导商贸、物流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创新对外投资合作方式。完善境外经贸合作区发展模式,加强国别布局的统筹指导,吸收地方政府、国家级开发区和有实力的企业共同参与。有序推进周边通道建设项目。拓展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增强项目设计咨询、投融资和运营服务能力。抓好服务保障和权益保护。推动出台境外投资管理条例,提高对外投资便利化水平。推进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落实对外劳务合作管理条例,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规范发展。健全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提高企业应对国外反垄断诉讼能力。完善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产业指引和投资经营障碍报告,做好突发事件处置工作,保障境外人员和资产安全。
六是统筹多双边开放合作,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各方尽快就多哈回合早期收获达成共识。推动金砖国家在贸易便利化、中小企业合作等领域开展务实合作。加快实施自贸区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中日韩自贸区谈判,以及与冰岛、瑞士、澳大利亚、海合会、韩国自贸区谈判。推进大湄公河、中亚、大图们江等次区域经贸合作,推动经济走廊建设。提升双边经贸合作水平。利用高层对话和双边经贸联委会机制,推动双边经贸合作。充分发挥友好省州、友好城市作用,推动地方与国外的经贸合作。
深化两岸四地经贸合作。加大内地与港澳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落实力度,推进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做好中葡论坛第四届部长级会议相关工作。落实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尽快签署并实施服务贸易协议,争取早日完成货物贸易和争端解决等后续协议商签,推动两岸产业合作及经贸社团互设办事机构。
七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妥善应对经贸摩擦。
增强摩擦应对的灵活性和主动性。要重视发挥行业协调作用和企业主体作用,积极开展业界交流与游说。推动建立贸易摩擦应对部际协调机制。各地要加大对本地区企业应对摩擦的协调指导力度,遵守世贸规则,对新出台的措施要开展合规性审查。
依法实施贸易救济。加强贸易救济与产业政策的衔接,重点关注基础性、支柱性以及国家鼓励发展的重点敏感产业。完善贸易救济制度,依业界申请及时立案,维护产业合法权益。
陈德铭最后强调,要全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毫不动摇推进改革开放,更加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商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央作出的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觉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全系统工作作风明显改观。要充分发挥商务系统合力,既要有顶层设计,又要更加注意倾听基层意见和建议,提高服务意识,积极为地方商务发展出谋划策。
来自中央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商务部各直属单位,各省、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商务主管部门,部分驻外经商机构、国家级开发区、边境经济合作区,各商会、协会、学会及特邀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会议。会议为期一天半,与会代表将就做好明年商务工作进行深入交流与讨论。
第三篇:商务工作要点
商务局
~年工作要点
一、目标任务
~年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际使用外资2亿美元,同比增长31.57%;其中直接使用外资1.99亿美元,同比增长32.67%。外贸出口11亿美元,同比增长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32亿元,同比增长确保11%,力争12%;境外办企业5家,外派劳务1100人,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额8000万美元。
二、主要工作及措施
(一)实施五大策略,促进外资工作上水平,更好地发挥外资作用
1、实施大项目推进策略。即以鹏泰、金海为龙头的粮油加工业,以正大为龙头的肉食加工业,以华夏酿酒、凤凰酿酒为龙头的葡萄酒加工业,以耀华、浅野水泥为龙头的建筑业,以渤铝、首钢为龙头的金属压延业,以戴卡、飞天为龙头的汽车配件,以中阿为龙头的化工业产业链条为主,有的放矢的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尽快使这些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了解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的最新动态,对500强公司基地化发展中关联度强能够形成产业集群的项目予以强攻,以保证我市利用外资的发展后劲;千方百计做好外资研发机构的引进,出台相关政策,大力吸引跨国公司到我市设立研发中心和高科技企业。
2、实施重点区域招商策略。发挥我市的优势,确立利用外资的重点国家和地区。有针对性的对日韩,港澳台和欧美等其它国家重点招商。重点谋划以下五项活动:一是3月下旬参加河北拾香港投资贸易洽谈会”,重点推介山海关古城开发等项目;二是对日本、韩国的招商活动。拟定在4—5月份,由市政府组成较大规模的招商团组赴日本和韩国开展招商,重点推进日本味之素赖氨酸、旭硝子浮法玻璃、浅野二期和韩国现代造船等一批大项目;三是赴台湾的招商活动。拟定下半年组织一次较高层次、较大规模的团组赴台招商。由万基钢管、爱普森置业等已在我市投资的台商和国台办、省台办联系,争取及早成行。四是下半年谋划组织一次赴欧美的招商活动,争取欧美国家地区大集团、大企业来我市观光考察,投资办厂。五是在满洲里或绥芬河举办一次边贸恳谈会。重点推进农副产品出口、木材及钢材进口、港口贸易中转和境外旅游合作。
3、实施“以外引外”、“以商招商”策略。一是要建立和完善高效的外商投资企业服务机制。二是建立重点外资企业领导联系机制。三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外商投资企业的资源,在促进其增资扩股的同时,不断发挥它们在招商引资中的桥梁作用、带动示范效应和集聚效应,努力使外企成为招商主体。四是主动与外资办事机构、驻华商务机构、海外交流协会、三资企业协会等建立联系,形成招商集合效应。
4、实施专业招商策略。一是完善引资基地。二是建立专业招商队伍网络。三是建立电子商务网络,实现网上招商。
(二)优化要素,整合资源,实现外贸工作三个突破
1、主体培育在广度上有突破。重点是培育十大创汇企业、十大民营企业、十大机电产品出口企业、十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明年民营企业出口创汇要在今年的基础上增长50%以上。
2、市场培育在力度上有突破。主攻美欧日高价位市场;开发俄罗斯、东南亚有潜力市场;研究开拓非洲、南美、中东新兴市场;发展香港、澳门、韩国传统市常加大促销力度,利用一切机会组织企业参加国内外专业展览会和外贸市场考察活动,加强与跨国公司和连锁店建立联系,全面推进外贸促销活动,不断拓展新市常利用政策开拓国际市常认真研究《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中的有关条款,研究内地与香港产品进出口实行零关税的鼓励政策,制定相应促进我市商品出口的措施,在零售、旅游、仓储、金融、房地产、建筑、特许经营等领域加大工作力度。
3、商品培育在深度上有突破。加大品牌带动力。重点推介以戴卡轮毂、海湾电子、耀华玻璃等一批商品向质量战、品牌战、服务战转变,以质取胜。二是挖掘高科技潜力。重点培育戴卡、山船、山桥为龙头企业,带动全市机电产品出口,力争明年增长20%。三是狠抓特色优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四是抓好外贸基地建设。
(三)突出抓好四个重点,促进外经工作上规模
1、抓好“南非园区建设”,以点带面,形成规模。使园区建设不断由南非向苏东地区、东南亚、南美地区扩展。
2、选择一批我市有实力的建筑队伍组建境外承包联合体,集中财力、人力,到境外去开发资源。
3、突出抓劳务基地建设,尽快争取昌黎基地县、河北远洋海员基地、青龙职教中心劳务培训基地、卫校护士基地早日挂牌,真正形成劳务人员在派出、培训、管理、合法权益的维护一条龙服务。
4、突出抓信息传递,加强政策支持和协调服务。
(四)加强市场运行调控,积极引导消费
1、加快建立健全市场运行调控体系,密切跟踪粮油、肉类、食糖、棉花、煤炭、成品油等重要商品市场变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监测和预警工作。加强对租赁、典当、拍卖等特殊行业的管理。
2、以菜篮子食品卫生安全为核心,进一步完善副食品流通体系,制定出台《菜篮子食品卫生安全实施意见》,把握好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建立健全标准化生产体系,强化推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完善菜篮子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扩大市场准入品种;三是继续开展放心产品达标认证活动,以流通带动生产,示范引导消费;四是强化副食品市场监管,规范经营秩序。
3、营造良好的市场和消费环境。在全市开展“让群众放心,让百姓满意”整顿和规范市场行为“春风行动”,通过放心产品展示,专项整治联查,全方位监督等有效手段,实现肉、蛋、菜、奶、酒、成品油、儿童食品、日用化妆品等与百姓生活息
息相关的8种商品的放心消费,建立良好的商务信用体系,全面塑造商务行业新形象。
(五)大力加强市场体系建设,推进流通现代化
1、~年完成~—XX年社会商业发展规划和市场网点布局规划,出台《秦皇岛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指导意见》。制定《秦皇岛市大型市场网点建设听证办法》,预备实行市场网点建设预审和听证制度。理顺县区级市场管理体制。采取政府主导、企业化运作的方式强化项目建设。加强行业协会的自律作用。
2、严格落实《推进流通现代化工作实施意见》,安排专项资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方式引导扶持新型流通业态发展。重点培育渤海物流公司建设摩尔商城,并积极引导太阳城城市商务中心区建设,提升城市商业设施档次。重点发展超市和连锁经营。继续推行“农改超”(超代农),继续弱化农贸市场功能,完善城市副食品载体,改善城市形象,~年再抓2家试点。全力推进便利店建设。~年,发展便利店20家。要抓实重点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北方物流中心,博纳进出口水果交易中心、昌黎小商品市尝海阳批发市场粮油交易大厅、汽车配件城汽车内饰市尝旧机动车市场搬迁改造、李姓安装水果市场和北部工业区汽车经营园区等8个重点项目,积极谋划启动奥体中心体育用品及旅游纪念品专业市尝青龙石材及土特产专业市尝昌黎建材城和恢复海浪花市场项目,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6亿元。
二oo四年三月三十日
第四篇:2011商务工作要点
点军区2011年商务工作要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商务工作,实现“十二五”开门红,对于进一步抓住和用好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商务事业平稳较快发展意义重大。全区商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全国商务工作会议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商务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商务发展方式为主线,大力实施开放先导战略,发展和搞活流通先导产业,着力扩大消费,保障市场平稳运行,积极培育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保持国内外贸易和国际经济合作平稳较快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的良好开局。
2011年全区商务工作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外贸出口3100万美元,增长10%;利用外资1470万美元,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3亿元,增长15%,限上企业3家,零售总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向上争取项目资金计划87万元。围绕上述目标任务,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促外贸、引外资、增外派,协调发展外向型经济 一是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使外贸出口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在巩固传统出口市场的同时,引导企业积极开拓中东、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出口市场,特别是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启动的机遇,加强对东盟市场的开拓。继续组织和扶持企业参加境内外参展活动,引导企业开展网上贸易,拓宽企业营销渠道,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提升出口
产品的质量和档次。2011年要深入挖掘出口增长潜力,调整优化出口主体结构和市场结构,充分落实现有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企业利用展会来结识客户、获取订单并取得实效,提高产品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加强对企业有关的自贸区的宣传,加强对自贸区的经贸往来,增强开拓市场的能力。积极培植外贸增长的亮点,促使湖开电气、长江铝业等部分供货出口的企业改为自营出口;力争2011年环高乐器和乐星红旗的出口突破200万美元;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东南亚等新兴出口市场增出口,努力增加柑桔等农产品的出口,优化出口商品结构。
二是改善外商投资环境,服务重点外资项目。积极转变管理方式,前移服务关口,为企业提供高效优质服务,加强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后期管理与服务,拓宽利用外资渠道。积极引导乐星红旗电缆公司技改项目申报增资,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做好乐星红旗、飞瑞球体等外商投资项目的后续服务工作,积极解决外资项目落地和生产经营的难点问题,形成吸引外资和支持外资发展的良好环境,促使项目增资。
三是大力提倡“走出去”,稳步发展外派劳务。利用全区用工招聘会开展大型出国务工信息咨询活动,扩大外派劳务宣传和影响,夯实外派劳务基础。加快劳务基地建设,逐步构建起我区外派劳务招募、培训、输送、服务的网络体系。加强外派海员招生工作,打造劳务品牌,做好人才储备。继续巩固缝纫、建筑工、对外承包工程等传统劳务项目,积极开拓中高端欧美发达国家劳
务市场,扩大医护、日韩研修生、电子机械等人员比重,不断拓展就业与再就业的空间。
二、建项目、扩内需、拉消费,活跃城乡市场
紧密结合国家积极扩大内需的政策,大力发展点军商贸经济,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不断提高点军商贸经济的比重和水平。
一是加快商贸项目建设,扩大城乡消费。继续推进菜市场建设,将紫阳、桥边、联棚纳入2011年菜市场改造计划,推进全区菜市场规划建设和管理再上新台阶;大力引进总部经济项目,精心策划点军总部经济带,促成年销售额过亿元的瑞康医药公司总部项目、朝阳商贸总部项目和宜美佳销售总部项目签约落户点军,力争新培育2家限上商业企业。
二是扩大热点消费,延续家电、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政策。扩大汽车、摩托车、农业机械及家电下乡品种,简化手续,进一步完善补贴标准和办法;加强汽车以旧换新,支持二手车市场升级改造;改造和完善农村流通服务网点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扩大“农超对接”实施范围,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推进订单农业。
三、重质量、强监管、讲诚信,规范行业经营秩序
一是加强酒类流通监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酒类流通备案登记制度,规范酒类流通经营秩序,严把流通、消费环节监管关,严格执行酒类批发许可、零售登记备案、流通随附单、禁止向未成年人售酒等四项制度,重点加强对散装白酒的执法检查,保障
酒类消费安全。
二是认真做好“放心肉”、“放心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商务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指导意见》,建立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的肉菜流通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屠宰环节定点设置规划,健全监管制度、强化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溯源机制,全面实施肉品质量安全责任制、“厂场挂钩协议准入”制度和市场挂牌销售制度,在屠宰企业全面建立生猪进场、出场登记制度,确保企业出厂肉品合格率达到100%,确保市场经营生猪产品100%来源于定点屠宰场。
三是积极开展诚信兴商宣传月和商务综合行政执法活动。继续加强生猪定点屠宰、酒类流通管理、食品安全、家电下乡市场的综合执法,为经营者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和良好的市场经营秩序,为全区商贸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执法保障。
四、多服务、争资金、扶企业,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加大国际市场开拓资金、湖北省区域协调发展资金的对上争取力度。积极组织永鼎红旗、三峡制药等企业参加国内外展会,争取境外展览项目资金支持;创造条件组织三盈乐器、环高乐器公司积极申报国际服务外包和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资金;进一步落实好国家对 “家电下乡”工程的财政补贴政策。
五、抓班子、带队伍,树立商务新形象
新的一年里,要进一步强化开放意识、创新意识、发展意识,加强局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加强廉政纪律,提高行政效能,争创群众满意机关。一是加强机关学习。加强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更新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二是坚持文明执法。重点抓好酒类流通、生猪定点屠宰等行业监督管理工作,做到文明执法,亮证执法,坚决杜绝因商务执法引起的社会矛盾和纠纷。三是创新工作机制。通过计划目标、岗位责任、监督检查和责任制考核奖惩四个体系,营造一个全局重视、上下参与、有为有位、团结奋进的商务工作氛围,推进商务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二〇一一年一月二十一日
第五篇:商务工作要点
商务工作要点
**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一年,做好商务工作十分重要。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四化两型”、幸福**建设,狠抓项目促发展,狠抓作风促服务,着力“调结构、强
基础、活市场、惠民生”,着力推进流通产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着力实施招大引强、外贸振兴、外经拓展工程,促进消费、投资、外贸、外经较快增长,实现全市商务事业稳健发展。
二、主要目标
全年商务工作稳中求进,力求创新,全面完成省市考评目标,其中全市实际利用外资2.67亿美元,内联引资300亿元人民币;实现进出口额19.5亿美元,其中实现加工贸易额8000万美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对外投资中方合同投资额2800万美元,新增境外投资企业5家,外派劳务人数950人,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1700万美元。其他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全面加强。
三、基本思路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稳中求进、开拓创新,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引项目、争项目、促项目、建项目,以项目强基础、以项目促发展、以项目惠民生。
——调结构。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推进商务经济结构调整。通过项目引进,力促全市投资较快增长,产业加速转型;力促对外贸易“提质扩量”,外贸企业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力促商贸流通建改升级,新兴流通业态快速发展,现代流通格局加速形成;力促外经合作“域广量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总量迅速增加。
——强基础。夯实招商基础,打造区域性招商平台“娄洽会”、“娄商大会”,推进标准厂房建设,促进园区基础配套,抓实园区企业党建、团建工作;夯实内贸基础,完善现代流通体系,加快重点商贸物流项目建设,构建“一核二区四结点”流通格局;夯实开放基础,打造区域性经贸平台“湘博会”、“车展会”,加快出口基地、**铁路口岸、服务外包基地、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建设;夯实工作基础,推进干部队伍建设。
——活市场。立足国内市场,广泛实施“扩内需,促消费”政策,大力发展新兴业态,大力发展特种行业,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积极开展各类促销活动,倡导信用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拓展国际市场,充分利用“扩大外贸”扶持政策,引导、鼓励和扶持企业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扩大自营进出口;引进外贸代理公司,拓展外贸服务;扩大对外投资,开展国际工程承揽,扩大劳务输出。
——惠民生。加大招商及项目建设,扩大就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吸纳就业;扩大外派劳务输出,境外就业。加快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市场环境,满足不同层次社会需求;加强市场监测调控,确保市场供应及消费安全。持续实施“消费惠民”政策,按时足额发放购物补贴。
四、主要工作
1、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实施“招大引强”工程,突出转移产业承接,着重引进一批具有重大带动力的龙头项目,促进全市产业升级、经济转型。一是尽快建成招商信息库。一方面建立项目信息库,围绕**资源禀赋及产业发展重点包装储备300个(市级100个、县级200个)以上招商项目;另一方面建立客商信息库,深入发掘客商资源,及时充实在外娄商、在娄投资者及意向投资者的信息。二是扎实推进各项招商活动。积极承接产业转移,重点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等沿海地区,采取上门招商、驻点招商等方式,引进一批汽车零部件加工项目、商贸物流项目和国内外知名企业;积极开展乡情、亲情、友情招商,举办好“娄商大会”、“湘博会”等专场招商活动,搭建外地娄商协会、外地中介及协会招商平台;积极组团参加“中博会”、“珠洽会”、“投洽会”、“(香港)投资贸易洽谈周”等重大经贸招商活动;积极开展网络招商,进行网上项目发布、政策公告、市情推介,实现网上对接。三是优质开展项目全程服务。持续推进商务系统“项目建设年”活动,狠抓项目履约落地,实行领导牵头、部门负责、全程跟踪;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实行一月一调度,一季一督查,半年一讲评,全年有考核;充分发挥市项目投资全程代理服务中心作用,在政务中心开辟“绿色通道”,全程代办各项手续;切实落实好各项招商政策。四是大力促进园区发展。完善园区开放型经济考核办法,实行单独考核;召开全市园区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大会,抓实园区党建团建工作;完善项目招商与承接良性互动机制,紧密商务、招商部门与园区工作对接。
2、力推流通产业发展。立足国内市场,深入广泛实施“促消费、扩内需”政策,全面启动“流通产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构建现代流通体系,有效扩大社会消费。一是制定流通产业发展规划。聘请国
内一流专家团队,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学习借鉴的基础上,高起点科学制定全市流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合理布局全市流通架构。二是推进中心城区商贸物流中心建设。加快引进国内外重大商贸企业和一线品牌,力争**经开区、万宝新区各引进2-3个重大物流项目,开工建设2个以上物流项目;推动长青商贸核心圈“提质扩容”,建成一批国际国内一线品牌旗舰店、专营店和连锁店;完成中心城区现有农贸市场改造,新建一批新区农贸市场,取缔马路市场;布点建设50家以上生鲜超市,推进社区便利店建设;推进汽车、建材、钢材等专业市场建设。三是推进县域流通体系建设。加快县(市)城区次商贸物流中心建设,持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重点建成一批镇(乡)商贸中心,启动全市镇(乡)集贸市场新建改造,建设一批标准农家店并对现有农家店进行信息化改造。四是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建设试点。娄星产业园、县市分拣中心全面开工建设,完成全市回收站(点)布点工作。五是发展现代流通业态。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商贸企业同时开展线上、线下经营;全面铺开“新农村商网”试点工作,组织好夏、冬两季网上订货会。发展连锁经营,引进培育连锁经营企业,推进配送中心建设、冷链建设,发展冷链物流;推进农超对接、农网对接、农校对接、农批对接。发展特种行业,促进典当、拍卖、美容美发、洗浴按摩、洗染、旧货流通、二手车交易等行业健康发展,组建相应行业协会,加强家政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家政培训。六是拓展领域,扩大消费。倡导信用消费、绿色消费、循环消费,推动金融机构与商业企业合作,采取信贷、分期付款等方式,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和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促销活动,举办汽车博览会、服装博览会、美食节、啤酒节等展会,聚集人气,促进消费,持续增加“社零”限上入统企业。七是加强市场监测与调控。健全市场运行调控机制,加强市场运行监测分析,加强生活必需品储备,完善市场供应应急体系。八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加强酒类、成品油经营行为监督检查,实施“放心肉”、“放心酒”工程,推进商务领域的诚信建设和食品安全体系建设。
3、扩大外贸外经规模。实施外贸振兴工程,着力“提质扩量”,调优结构,扩大总量。壮大队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着力引进出口导向型企业,持续实施“科技兴贸”、“品牌兴贸”战略,着力扶优扶强本地外向型企业;深度挖潜,促进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开展自营进出口,促进具备条件的外贸企业开展加工贸易;培育亮点,推进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大力引进服务外包企业,大力发展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强化服务,深入企业开展调研指导,积极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定期举办外贸知识培训班;搭建平台,精心准备,认真组织好湖南省第四届农业机械、矿山机械、电子陶瓷产品博览会,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销,引导企业开展国际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建立境外销售平台,鼓励企业开拓新兴市场;夯实基础,促进**铁路口岸建设,加快出口基地建设。实施外经拓展工程,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更多企业在更大广度、更大深度上加强国际合作,重点落实与东盟商务理事会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深化与东盟各国合作。拓展领域,组织意向企业积极参加境外商务投资考察,参与国际经贸招商活动,鼓励优势企业积极开展对外投资,实现投资领域逐步拓展,投资行业逐步增加;拓展规模,实现境外投资企业数量增加、投资规模扩大,重点发动全市建筑业、采掘业、电子业、加工业等优势企业走出国门,设立公司,开展加工生产,承揽工程;拓展服务,开展境外投资意向企业、投资企业“一对一”帮扶,加强业务指导,落实扶持政策,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推进外派劳务工作,建立市外派劳务服务中心,加强外派劳务人员培训,扩大外派劳务人员数量。
4、加强机关自身建设。强化研学,大兴学习之风、调研之风,组织开展周五政治学习、业务培训和外出考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专题研讨和理论、业务交流。强建队伍,加强专业人才引进,公开招考一批、临聘一批,不断提升干部知识结构、业务素质,不断激发干部工作激情、创新能力。强转作风,大兴务实亲民之风,推进作风建设主题活动,紧贴基层、紧贴企业、紧贴民众,优质服务。强提效能,树立“项目至上”观念,持续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第一时间储备项目,争取项目,促成项目,建好项目。强夯“基础”,推进“两创”工作、纪检监察、人事、财务、工会、老干、机关党委、团委、妇委会、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综合管理、信访维稳、禁毒、公共机构节能、计划生育、依法行政、信息、基建、改制、建设扶贫等各项工作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