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豆异黄酮技术研工艺研究分析
莱特莱德特种分离提供商
大豆异黄酮技术研工艺研究分析
尽管传统溶剂提取法具有耗时耗能,消耗大量溶剂,经济与环境成本均很高等不足,但由于操作简单,人员设备要求不高,目前依然在工业生产中普遍使用,但在传统提取方法中,活性成分的纯化方法,活性成分种类以及成分的化学变化等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超声提取与传统工艺加热回流提取相比,具有省时、低温节能、提取率和产品纯度高的优点,但是超声波作用能断开碳—碳键,从而产生活性较强的自由基,破坏活性成分,降低提取物的稳定性。微波辅助提取法选择性高、操作时间短、溶剂消耗量少,但设备泄漏的微波辐射会给人体造成慢性损伤以及工业化还存在困难等问题需进一步研究。超临界CO2,流体萃取具有提取率高、产品纯度好、流程简单、能耗低、无有机溶剂残留等优点,但对设备要求较高。
大豆异黄酮是存在于大豆等豆科植物中的一类重要生物活性物质。近来研究发现,大豆异黄酮具有抗癌、防治动脉硬化、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从大豆异黄酮中分离得到的染料木素,其结构与17-β雌二醇的结构相似,能与内源性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雌激素效应,同时又没有雌二醇的副作用,被人们称为植物雌激素。大豆异黄酮是一种混合物,主要为两类:苷元及其葡萄糖苷。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统溶剂加热提取,超声及微波辅助提取等。
大豆异黄酮功能成分的提取随科技的进步还会进一步发展,其提取方法始终要避免过高的经济与环境成本,同时还要有利于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产品的生物活性的保持与提高。
第二篇:通用技术_工艺_习题
工艺常识教学设计
知识要点:
1、常见工艺分类:加工工艺、装配工艺、检测工艺、铸造工艺,表面加工工艺等。
2、常用工艺:木工工艺、钳工工艺、机械加工工艺、焊接工艺、铸造工艺、锻造工艺、冲压工艺等等。
3、金属材料的加工工艺
划线:划出基准——划尺寸线——划轮廓线——冲眼(了解工具划线)锯割:割断金属材料,了解操作要领 挫削:少量切削,加工小的面 钻孔:台钻,麻花钻
连接:常用连接方法:铆接、黏接、焊接、螺栓、螺母、平头螺丝、元宝螺帽、垫圈、弹簧垫圈
4、工具及设备
(1)木工工具及其设备
①木工使用的量具有:钢卷尺、直尺、角尺、钢直尺
②木工画线工具有:木工铅笔、木工圆规、画线规、墨斗等
③木工常用设备:工作台、钻孔机、带锯床、平刨机、木工车床等 ④锯、刨、凿、羊角锤、锉刀、钉冲等等(2)钳工工具及设备 ①钳工手工工具及量具:
划线工具:划针、划规、样冲、角尺、钢直尺、手锤、錾子、锉刀 攻丝工具:手用丝锥和攻丝绞手,用于在孔内加工螺纹 套丝工具:板牙及板牙架,用于在轴或杆上加工螺纹 ②钳工常用的基本设备:钳台、虎钳、砂轮机、钻床等 知识回顾
典型例题一(08年高考题)
节约用水应从身边做起。某同学设计 了能使生活废水充分利用的冲厕方案。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4)制作木制支架需要哪些工具? ①锯子②刨子③台钳④凿子⑤螺丝刀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③④⑤ D.①②④
典型例题二(09年高考题)
型例题三
小兰要把一段钢管截短并使其两端光滑,用到的主要工具有:
知识回顾一:
1、常用的木工工具:锯子、刨子、錾子、凿、锉、直尺、角尺、钢卷尺、手枪钻等。
钳工工具:划线工具:(划针、钢直尺、划规、角尺、样冲)、钢锯、锉、台虎钳、台钻等。
2、图片:
(1)锯:锯子是用来把木料锯断或锯割开的工具。
操作要领:
1、站立和握锯姿势要正确
2、推锯加压,回拉不加压
3、锯程要长
4、推拉要有节奏
(2)刨:刨子是用来对木材表面进行刨削,使其光滑、平直的工具。刨身长短可分为长、中、短三种,刨身越长,越能将材料刨得平直。
(3)凿子
凿于有平凿、圆凿等,主要用于凿削抹眼或其他局部形状的铲削。
(4)锉刀
锉削操作要领:
1、锉削时要注意身体和手臂的协调
2、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要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使锉刀平稳而不上下摆动。
(5)角尺
(6)样冲(7)虎钳
虎钳是用来夹持工件的,有台虎钳、机用平口钳及手虎钳等。台虎钳固定在钳台上,机用平口钳是放在钻床等机床的工作台上夹持工件的,手虎钳则用于夹持轻巧的小工件,并用手把持。
(8)钻床
钻床是用来对工件进行钻孔、扩孔、或孔、绞孔和攻丝等操作的设备,有台钻、立钻、摇臂钻三种。
安全操作警示:
二要:操作要集中注意力;钻孔要戴防护镜。
二不:不准带手套;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9)金属加工中的划线工具 典型例题四
小兰家的茶几的一个铁质脚断裂了,她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
A 焊接 B 榫接
C 胶结 D 铆接 典型例题五:
号称“天下第一名钟”的景云钟,制造于唐景云年间,每年除夕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景云钟的制造主要应()工艺。A 锻造 B 冲压
C 钳工 D 铸造 典型例题六:
在利用手工工具制造螺丝杆的时候,应选用的工具是()A 锤子和錾子 B 锉刀和样冲
C 手用丝锥和攻丝扳手 D 板牙和板牙架 知识回顾二:
1、木工、金属加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
(1)木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榫接、钉接、胶结等。(2)钳工中的常用连接方法:
2、金属的加工工艺包括划线、锯割、锉削、钻孔、连接和表面处理。
划线:就是在待加工的材料上用相应的工具划出加工部件的轮廓线或基准点或基准线。一般步骤为:(1)划出基准(2)划尺寸线(3)划轮廓线(4)冲眼。工具一般有:划针、钢直尺、角尺、划规和样冲。
锯割:手锯的安装和握法,起锯方法和操作要领。
锉削:为了使工件符合设计所要求的形状、尺寸和粗糙度,往往需要进行锉削,铣削和磨削。其中锉削加工操作方便,使用广泛。有扁平锉、半圆锉、圆锉、三角锉。
钻孔:用钻头在实体材料上打孔的方法,称为钻孔。常用的设备是台钻,钻头是麻花钻。钻孔的操作步骤:(1)划线定位(2)装夹工件(3)装夹钻头(4)钻孔。连接:通过固定连接和半固定连接的方法可以实现金属件之间的连接 表面处理:表面刷光,喷涂油漆、镀层。
3、螺纹的加工方法:攻丝工艺和套丝工艺
(1)攻丝:在工件上制作内螺纹称为攻丝。用到的工具为丝锥和丝锥扳手。(2)套丝:在工件上制作外螺纹为套丝。用到的工具为板牙和扳手。
巩固练习一
1、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使岳阳楼闻名天下。它是一座三层的纯木结构建筑。其木结构的各个构析,先表面处理,后进行榫卯连接。用于表面抛光的工具是()A、锯 B、刨子 C、锉 D、凿子
2、某班在技术活动中要制作台灯,制作台灯支架需要一节细钢管,下面工具中适合截取、加工这段钢管的工具是()
①斧头 ②锤头 ③台虎钳 ④锉刀 ⑤刨子 ⑥钢锯 A、①③⑥ B、②⑤⑥ C、①③④ D、③④⑥
3、刘勇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详见示意图中圆圈部分。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小茶几。完成这个任务最适合的工具()A.锯子和木锉
B.刨子和手钻
C.凿子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
4、把120mm长的金属管加工为80mm长的金属管,合理的加工方法是()A.锯割、锉削
B.刨削、锉削
C.钻孔、锯割
D.钻孔、锉削
5、刨子是木工常用的工具,刨身越_____________(填“长”或“短”),越能将材料刨得平直。巩固练习二
1、钳工工艺是一种常用工艺,下面不属于钳工加工方法的是()A、攻丝 B、锉 C、錾 D、刨削
2、刘海的自行车,多处表面都已严重锈蚀,他想让维修店的工人师傅通过金属的表面方法提高自行车的美观程度,在下列处理工艺中最合理的是()A、在生锈的地方直接刷上油漆
B、在生锈的地方先进行表面刷光并打上底漆,后喷涂 C、在生锈的地方进行镀层处理
D、在生锈的地方用砂纸刷光再镀层
3、图1中的大树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根深叶茂,原因是其结构的______________较好;突然有一天,小明在树下发现一根折断的大树枝,原来折断面处被蛀虫钻出一个洞,导致树枝被风折断,这是蛀洞破坏了结构的_____________;为了充分利用这块木头,小明决定做一个马扎(图2),为使它更加坚固耐用,在图2所示连接处选用的最好的连接方式是_______________。综合练习
1、金属材料划线的一般步骤为()
①冲眼 ②划尺寸线 ③划出基准 ④划轮廓线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2、属加工中常用的划线工具——样冲,样冲的用途是()A、用于划出直线线痕 B、用于划直线的导向工具 C、用于检查锉削平面的垂直度
D、用于在钻孔中心冲出冲眼,防止钻孔中心滑移
3、在金属材料的加工的划线工艺中,不需要用到的的工具为()A划规 B、划针 C、钢直尺 D、手锯
4、钳工工艺是一种常用工艺,下面不属于于钳工加工方法的是()。A、攻丝 B、锉 C、錾 D、刨削
5、两块木板之间的连接不能采用()A、铆接 B黏接 C、焊接 D、螺钉
6、小明的铝合金书架断裂了,他最好采用那种连接方式进行修补:()A、焊接 B、榫接 C、胶接 D、铆接
7、关于锉刀的使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截面比较小的锉刀在使用时,施力不要过大 B.锉刀和锉柄上防止油脂污染 C.锉刀用后,应妥善放置,不应重叠摆放 D.锉削产生的切屑要用嘴吹掉
8、以下关于金属加工的方法错误的是()
A、利用手锯对金属进行加工时,推据加压,回拉不加压; B、冲眼时冲尖对准划线的交点或划线;
C、一般都是用钢直尺来检查锉削平面的垂直度; D、在推锉过程中,左手的施压由大变小,右手的施压要由小变大;
9、以下不属于金属材料加工工艺的是()A、刨削 B、划线 C、锯割 D、切削
10、小强家里的木质靠背椅的靠背出现了无法修复的损坏,现要对这张椅子进行简单的木工处理,使它变成一张茶几,他完成这个任务最合适的工具是()A、锯子和木锉 B、刨子和手钻 C、凿子和手钻 D、刨子和凿子
11、小强家的木质书桌桌面已经严重掉漆,而且有很多地方坑洼不平,他决定对桌面进行简单的维修。下列维修工序中最合理的是()。A、刨平®打磨®上漆 B、上漆®打磨®刨平C、上漆®刨平®打磨 D、打磨®上漆®刨平
12、刘海的自行车,多处表面都已严重锈蚀,他想让维修店的工人师傅通过金属的表面处理方法提高自行车的美观程度,在下列处理工艺中最合理的是()。A.在生锈的地方直接刷上油漆
B.在生锈的地方先进行表面刷光并打上底漆,后喷涂
C.在生锈的地方进行镀层处理
D.在生锈的地方用砂纸磨光
13、以下哪一项不是工艺:()
A.汽车的装配流程 B.景泰蓝的上色方法 C.可口可乐的生产配方 D.手工制的艺术品
14、以下属于正确的钻孔步骤的是()
①装夹钻头 ②装夹工件 ③划线定位 ④钻孔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15、下列有关钻孔时的安全操作警示,其中错误的是()A、钻孔操作要集中注意力;
B、钻孔时要戴防护眼镜,以防钻屑飞出伤害眼睛; C、钻孔时应带手套操作;
D、不能用手直接扶持小工件、薄工件钻孔,以免造成伤害事故。
16、锯割时安装锯条和加压的方法正确的是()
A、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不加压,回拉时加压;锯程要尽量短 B、锯齿斜向后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不加压;锯程要足够长。C、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也加压 ;锯程要尽量短 D、锯齿斜向前装,推锯时加压,回拉时不加压;锯程要足够长。
17、()是指利用工具和设备对原材料、半成品进行技术处理,使之成为产品的方法。A、结构 B、造型 C、工艺 D、表面处理
第三篇: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技术、工艺管理制度
一、技术管理制度
1、按生产部提供的产品生产、试制计划,根据客户的要求,进行设计、拟定技术标准,及时制作样板及缝制样品。
2、在制定技术标准过程中,要精心细致,不得麻痹大意,提出的技术资料要有明确的规格、尺寸、缝制要求及特殊要求。对已投产过的技术标准,再次投产时,如个别技术要求有变动,必须在技术标准内加以改变,并要有明显的标志,不得口头更改标准。技术标准制定后,由技术室组织会审。
3、对特殊和复杂的产品,设计时由于某些原因不能按合同要求生产,需要修改时,应征得合同签订部门的意见,取得对方同意后方可修改。方案确定后,设计不得自行更改。
4、在设计样品时,要尽量考虑利用先进工具和专用设备代替手工劳动,提高生产效率。技术室要积极协同车间抓好先进工具设备的推广应用。
5、在设计样品时,要同时编制工艺规程计划,用以指导班组生产,提高工艺的先进性。
6、在试制样品时,对各工序的部件要认真进行耗用工时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的测定,试制样品结束后,提出准确的每件产品耗用工时的数据及原辅材料的耗用定额,及时转交生产部,作为确定计划定额的重要依据。
7、生产车间索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办理领退交接手续,并向车间交待清楚技术标准或提出有关注意事项,做到标准工艺、标准样品、标准排版三统一。
8、产品投产后,技术室要指派专人协同车间深入生产班组进行技术指导,并组织对车间首件产品进行技术质量鉴定,合格后交质检部验收。如不符合技术标准应及时提出改进措施。
9、积极做好技术情报工作,注意收集先进技术、先进工艺及装备,在企业加以推广,认真做好员式合理化建议的整理、归纳和推广工作。
二、技术室样板管理制度
1、按客户要求及生产指示,进行初步设计,设计完成后,由技术主任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审定。
2、新产品设计通过审查后,应积极准备样板制作,并确定所用原辅材料。
3、样品室完成样品加工任务后,经审查达到原设计要求,决定投产前,样板室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按规格做好系列纸样,编制产品代号并登记造册。
(2)提供产品所需各种原辅材料清单,通知生产部门,作为购进和下达材料定额的依据。
(3)提供投产产品所用各种材料:三样卡、工具、标准、样品。
(4)提供所需包装物及包装要求。
4、做好一些原始记录,各种资料要分类造册,妥善保管。
5、积极做好新产品标样及工艺标准研究工作。
6、向生产车间提供资料要做到标样、样品、工艺三统一,无特殊情况时应同时交付生产车间。
三、技术室样品管理制度
1、按技术室下达的新产品试制计划进行新产品的缝制工作,并对试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提出修改意见。
2、在加工缝制前,对所选用的各种原辅材料进行耐温、缩水、色差、拉力、压力等各种试验,并提交试验报告。
3、试制中使用的材料,必须与生产用材料完全一致,防止在生产中发生错误。如果制作中需代用材料,必须有明显标志,标明“代用”字样,防止发生配料事故。
4、在试制过程中,要认真测定原辅材料定额,加工各部件耗用工时,试制完毕,交生产部,作为测定下达各项生产指标的依据。
做好新产品的工艺制定工作,并将结果送交有关部门鉴定。
四、工艺技术管理
(一)工艺纪律
1、车间生产必须严格贯彻“先工艺后生产,没有工艺不准投产”的原则,任何部门和个人不得在无生产工艺的情况下强行安排生产。
2、每批产品进入生产线前,由技术部提供样品、样板、工艺制单及样卡,生产操作以工艺制单为准,缺一不可投入生产。
3、技术部投放的各种技术资料必须由技术室主管把关,审查无误签字后方可使用。否则,造成的一切损失由技术部主管负责。
4、产品投产前,生产部通知技术室到车间上技术课。技术室人员经常深入到生产线中进行巡查辅导,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并通报生产部和质量总检。
5、生产工艺一经下发,生产部门必须严格执行,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动。凡因不执行工艺而造成产品质量不合格要求的,应追究质量责任。
6、工艺文件如模糊不清或有技术性失误,应及时通知工艺主任,待认定后方可生产。
7、任何人或部门不得擅自复制、转借、出售工艺文件和样板给外单位或个人,一经发现,严肃处理。
8、技术室人员要认真监督产品工艺执行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解决,不得互相推诿。
9、凡需修改工艺内容,技术室必须以《工艺更改通知单》正式通知生产部门。
10、各种工艺文件如没有按照有关规定会签,生产部门有权拒绝安排生产。
(二)工艺文件的编制与执行
1、产品生产工艺由技术室工艺员编制,内容包括:设计图(工艺图)、面辅料样卡、工艺流程、工艺制单、设备条件、操作要求、消耗定额、包装要求等。
2、工艺编制要做到技术先进、合理可行、前后吻合、完整统一,并使用法定计量单位。
3、工艺员应在所编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编工艺负责。
4、工艺审核人员对编制后的工艺认真审核,保证工艺的正确性、可行性。审核确定无误后,应在工艺文件上签字,对所审核的工艺负责。
5、生产工艺制单要及时发至生产部、质量总检、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
(三)文艺文件及样板管理制度
1、工艺人员编制工艺应认真贯彻国家标准和其它有关标准,努力提高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水平。
2、编制工艺和打制样板应严格按照用户合同和产品设计的要求进行工作,不得随意更改用户要求。更不得漏项和文意错项。
(四)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制度
1、每批产品投产前,技术部应召集生产部、质量总检及有关生产车间和班组长、检查员召开技术工艺统一会议。
2、由技术部向与会人员讲解重点工艺要求,注意事项及操作要领,解答与会人员提出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技术统一。
3、由技术部向生产部、有关车间、班组及质量总检发放工艺制单及车间所
用的各种样板。
4、技术部工艺人员应到车间对生产班组进行产前技术指导,讲解工艺要求,对关键工艺要操作示范。
5、产品进入生产后,应由质量总检主持召集技术部、生产部及有关人员到班组进行首件产品技术鉴定并封存首件产品。生产车间及班组应及时按照首件技术鉴定的意见纠正生产中存在的工艺问题,保证批量生产的工艺技术质量。
(五)工艺检查制度
1、各级工艺管理人员及操作工人,必须进行标准生产,确保产品工艺质量。
2、技术部每星期对各车间生产产品抽查一次,每月对车间生产工艺执行情况和原始记录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应及时纠正。
3、技术部主管或工艺师每天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巡回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提出整改措施。
4、技术部每月对车间工艺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报主管厂长。
5、技术部每月对部内技术人员当月各项工作进行内部检查考核,并按有关规定处理。
五、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1、各种技术标准、各种样板、样品等都要分别建立帐卡,统一分类编号,集中管理。
2、生产车间到技术科领取技术资料时,必须当面核对文件的名称、数量、份数,然后签字盖章,明确责任。
3、各部门领取的技术资料,在一种产品生产结束后,在一周内全部退还技术室。
4、车间不得擅自复制、自制小型样板等一切资料,车间所需要各种资料,均由技术定统一制作发放。
5、缝纫、裁剪车间用各种样板、资料,均由车间技术员统一审核、发放、回收和处理。
各部门要做好技术保全和保密工作,各种资料巨按“秘密”级保密文件处理,任何人不准随便泄密。
第四篇: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三、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3.1.2 继电保护整定值、仪表报警值的修订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将结果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技措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3 技改、技措台帐
3.3.3.1 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技措台帐。
3.3.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
3.3.4 操作事故台帐
3.3.4.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5 质量事故台帐
3.3.5.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6.1 各车间工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认真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由其委托某技术机构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批。
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的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技术部发放。
3.5 原始记录
3.5.1 原始记录要求
3.5.1.1 字体要仿宋化、检查经常化、管理标准化。
3.5.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5.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5.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5.2.2 岗位记录表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装订存档。
3.5.2.3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6 交接班记录填写
3.6.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6.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6.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7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7.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7.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7.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7.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7.2 开发程序管理
3.7.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7.2.1.1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其它单位委托。
3.7.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7.2.2 项目的选定
3.7.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7.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工艺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生产副总经理审定。
3.7.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7.2.3 实施计划管理
3.7.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7.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7.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7.2.4 科技成果管理
3.7.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规范公司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公司工艺技术水平,结合公司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制度通用于各生产、辅助生产车间的各生产岗位。
三、准则
3.1 工艺、技术指标的管理
3.1.1 工艺指标由生产技术部制定报分管领导批准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违反或改动,若因原料、设备的改变或因操作条件发生变化需作调整时,由有关车间以书面报告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执行。
3.1.2 继电保护整定值、仪表报警值的修订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技术部,召集有关专业技术人员讨论,并将结果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执行。
3.2 工艺流程与设施的管理
3.2.1 对主要物料流程、辅助物料流程及其设施进行改变时,必须制定出完整的方案报生产技术部审核、批准后实施。
3.2.2 因扩建、技改及环保治理改变工艺流程及设施时,必须由有关单位写出可行性方案,经公司充分论证批准后方可设计施工。
3.3 工艺技术台帐管理
3.3.1 台帐种类包括: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工艺指标台帐,技改、技措台帐,操作事故台帐,质量事故台帐。
3.3.2 台帐的具体内容
3.3.2.1 产量、消耗指标台帐要求:各车间都要建立产量、消耗指标台帐,对全部产品的日产量、各类消耗的日耗量、单耗等进行记录。
3.3.2.2 工艺指标台帐要求: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工艺指标台帐,对所有的厂控和主要非厂控工艺指标进行逐日记录。
3.3.3 技改、技措台帐
3.3.3.1 各单位均要建立技改、技措台帐。
3.3.3.2 内容包括技改名称、技改的内容(包括意义)、费用、实施的起止时间、提出人和实施人。
3.3.4 操作事故台帐
3.3.4.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4.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5 质量事故台帐
3.3.5.1 各生产车间都要建立操作事故台帐。
3.3.5.2 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日期、地点、事故名称、事故属性、事故损失、事故原因、责任人、处理结果、防范措施,可根据本车间的实际情况增减内容。
3.3.6 台帐的填写与保管
3.3.6.1 各车间工艺员必须按时认真填写,填写的数据必须准确、真实。
3.3.6.2 台帐必须清洁、无乱划。
3.3.6.3 每本台帐的封面都写清记录的起止时间,认真存档保管,不得损坏和丢失。
3.4 操作规程管理
3.4.1 规程的编制
3.4.1.1 操作规程的内容与编制必须按编制标准进行。
3.4.1.2 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编制,或由其委托某技术机构或指派某车间、人员来编制,经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审批。
3.4.2 规程的修改
3.4.2.1 修改的前提条件有:工艺技术上做了重大的改革,则应重新编修规程,新建、扩建车间,通过上级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应对原规程进行修改。
3.4.2.2 规程修改的程序
3.4.2.2.1 由规程使用部门提出修改规程的报告,报生产技术部。
3.4.2.2.2 报告由生产技术部审定,经生产副总经理审核批准后方可生效。
3.4.2.2.3 报告的内容包括:修改的内容和原因,新技术的来源及可靠性,对新技术的实践效果和经济效果的说明,新技术对仪表、电气、分析等方面的要求,对安全生产等的分析。
3.4.2.2.4 修改后的规程及时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人员的手中。
3.4.3 规程的使用和管理
3.4.3.1 工艺技术规程应下发至车间主操一级的人员。
3.4.3.2 由车间技术员负责向操作员工贯彻规程的内容,做到人人都懂、都会。
3.4.3.3 工艺技术规程由技术部发放。
3.5 原始记录
3.5.1 原始记录要求
3.5.1.1 字体要仿宋化、检查经常化、管理标准化。
3.5.1.2 按时填写,做到及时准确,不得涂改和伪造数据,保持记录的整洁。
3.5.2 原始记录的管理
3.5.2.1 岗位记录本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存档。
3.5.2.2 岗位记录表由生产车间工艺员按月分类装订存档。
3.5.2.3 原始记录应按保密的有关原则进行管理,杜绝无关人员查阅和抄录。
3.6 交接班记录填写
3.6.1 生产岗位的操作人员要按规定时间到岗,做好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对岗交接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记录下岗位运行情况、安全注意事项、卫生状况、工具数量等。
3.6.2 对当班发生安全、质量、设备事故和处理措施进行记载,不得隐瞒,一经查实严肃处理。
3.6.3 记录巡回检查项目和检查时间。每检查一次,应详细记录一次,不得事先预记和事后补记。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将汇报情况、分析处理过程、接受的指令等记录清楚。
3.7 技术开发管理制度
3.7.1 技术开发管理的范围
3.7.1.1 技术开发项目的开发程序管理。
3.7.1.2 技术开发项目的实施计划管理。
3.7.1.3 技术开发项目的科技成果管理。
3.7.2 开发程序管理
3.7.2.1 项目的准备工作
3.7.2.1.1选题的依据包括:上级部门的指令,工厂近中长期发展规划,生产、经营临时需要,其它单位委托。
3.7.2.1.2 选题的原则包括:所选题目应具有在生产和经营上的必要性,条件上的可能性,技术上的先进
性和经济上的合理性,选题时做好充分的文献调查、市场调查;掌握该项目的国内外生产工艺设备情况,以及产品的需量、价格、质量标准等。
3.7.2.2 项目的选定
3.7.2.2.1 提供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等的评审文件。
3.7.2.2.2 项目评审文件由工艺技术部审核后报由生产副总经理审定。
3.7.2.2.3 批准后的项目应确立项目负责人,进行完善实施方案,组建专业组并配齐辅助人员。
3.7.2.3 实施计划管理
3.7.2.3.1 制定实施项目的各种年、月计划。
3.7.2.3.2 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组织解决。
3.7.2.3.3 做好与项目有关单位的协调工作。
3.7.2.4 科技成果管理
3.7.2.4.1 技术开发项目完成后,由项目负责人写出各种技术资料报告或工作报告等。
3.7.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7.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7.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7.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7.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后进行产品应用的信息反馈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
3.7.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8 工艺技术的技改、技措管理制度
3.8.1 技改、技措的依据
3.8.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8.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8.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8.2 技改、技措的提出
3.8.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技措建议、方案。
3.8.2.2 提出的技改、技措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8.2.2.1 名称。
3.8.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8.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8.2.2.4 预算费用。
3.8.2.3 技改、技措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3.8.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告等。
3.7.2.4.2 由有关部门提出对科研成果的处理意见,报上级审批。
3.7.2.4.3 项目成果鉴定所需的资料有:项目研制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产品技术标准,研制工作总结,产品检经济评价试验报告,文献总结及调查报告,标准研制工作总结,技术报告,成果的实物样品,应用报告,经济评价试验报告。
3.7.2.4.4 成果鉴定后及时将有关资料报成果管理机关。
3.7.2.4.5 成果鉴定后及时做好成果的建档、存档、划密及保密工作。
3.7.2.4.6 由有关部门提出项目推广意见报上级领导批准,推广后进行产品应用的信息反馈工作和售后服务工作。
3.7.2.4.7 根据成果确定受奖人员及奖金分配方案。
3.8 工艺技术的技改、技措管理制度
3.8.1 技改、技措的依据
3.8.1.1 上级领导、部门的指令。
3.8.1.2 生产、经营临时需要。
3.8.1.3 技术、产品市场需要。
3.8.2 技改、技措的提出
3.8.2.1 公司内的员工均可对车间或其它车间提出技改、技措建议、方案。
3.8.2.2 提出的技改、技措方案应具有以下内容:
3.8.2.2.1 名称。
3.8.2.2.2 内容、有效性;工艺流程简述或画出流程简图。
3.8.2.2.3 效益测算。如当时无法测算,则应说明其在生产、经营上的重要意义。
3.8.2.2.4 预算费用。
3.8.2.3 技改、技措方案应经本车间领导审核后,报生产技术部,由生产技术部审核后报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3.8.2.4 方案批准后,由生产技术部组织实施,或由生产技术部指定某车间、人员来组织实施。
第五篇:化工安全技术案例分析 化工工艺概要
目录
案例1 兰州石化分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2-9)
案例2
大庆石化分公司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10-17)
兰州石化分公司硫化氢中毒事故分析
目录
第1章
事故经过………………………………………………(3)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事故原因………………………………………………(4)
事故教训………………………………………………(4-6)
事故责任者处理………………………………………(6)
防范措施………………………………………………(6-9)
第1章:事故经过
2002年8月,兰州石化公司决定对炼油厂1998年停产的旧烷基化装置进行拆除。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为了确保旧烷基化装置的拆除工作安全顺利进行,计划对该装置进行彻底工艺处理。在处理废酸沉降槽(容-7)内残存的反应产物过程中,因该沉降槽抽出线已拆除,无法将物料回抽处理,由装置所在分厂向公司生产处打出报告,申请联系收油单位对槽内的残留反应产物进行回收。2002年8月27日15时左右,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带领车间管理工程师程某、安全员锁某,协助三联公司污油回收队装车。由于从废酸沉降槽(容-7)人孔处用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张某等三人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承重,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利用地下风压罐的顶部放空线将废酸沉降槽中的部分酸性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
8月27日17时10分,在兰州石化公司炼油厂北围墙外西固区环形东路长约40米范围内,有行人和机动车司机共50人出现中毒现象。17时15分,兰州石油化工公司总医院急救车到达现场将受伤人员送往医院抢救。其中4名受伤人员在送往医院途中死亡,1名受伤人员于9月1日经抢救无效死亡,45人不同程度的中毒,经济损失达250多万元。
图1-1
第2章:事故原因
烷基化车间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过程中,由于蒸汽往复泵不上量,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在废酸沉降槽(容-7)放空管线试通过程中,违反含硫污水系统严禁排放废酸性物料的规定,将含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酸性废油中的硫酸与含硫污水中的硫化钠反应产生了高浓度硫化氢气体,硫化氢气体通过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观察井口溢出。这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
事故发生后,我们深刻剖析事故发生的深层次原因。我们深刻认识到,我们公司在报废装置管理、员工培训和制度执行、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等方面还存在严重问题。从中也反映出部分管理干部安全素质不高,对作业变更后方案的危害认识不足,车间管理人员违章指挥,鲁莽行事,贪图便捷;操作人员对含酸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会产生硫化氢的常识不清楚,业务技术不过关,这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
第3章:事故教训
这起事故的发生,反映出我们公司各级员工特别是部分领导干部没有真正将“安全第一”的思想深入脑海,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得到有效的落实,遵章守纪还没有成为广大员工的自觉行为。同时,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程度不够,标准不高,工作不细,管理不严。事故教训极为深刻。
3.1、安全防范意识差,贪图便捷盲目操作。炼油厂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等人在对废酸沉降槽进行工艺处理时,操作人员对含酸废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会产生硫化氢的认识不清,安全防范意识差,业务技能不过关,没有掌握最基本的应知应会,可谓不知不会,无知无畏,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性认识不够,后果估计不足,贪图便捷,鲁莽行事,盲目操作,员工没有具备保证安全生产的基本技能。在试通管线过程中,将含酸废油直接排入含硫污水管线,导致了事故的发生。3.2、制度执行不力,“三违”行为屡禁不止。《兰州石化公司固体废弃物管理规定》、《兰州石化公司污水管理规定》及《烷基化装置操作规程》都明确规定,废酸渣不允许排入含硫污水系统,应送出装置综合利用或拉运到工业渣场进行填埋处理。规章制度都源于对生产实践,源于事故教训,是用鲜血写成。不遵守制度,不按科学规律办事,就一定要付出沉重的代价。烷基化车间主任张某,作为车间第一安全负责人,无视公司制度和规定,有章不循,违章指挥操作人员将含废酸油排入含硫污水系统,导致了事故的发生。从中也暴露出公司基层安全管理基础薄弱,“三违”现象普遍存在,安全管理制度执行层层弱化,执行力差的问题。3.3、安全监督不到位,不能有效扼止违章。安全员锁某做为车间现场安全监督人员,对车间主任的违章指挥、操作人员的违章作业视而不见,没有认真履行安全监督职责,没有对违章现象进行及时的制止和纠正,而是接受了违章指挥,也成为违章作业者。暴露出公司安全监督体系没有完全发挥作用,对安全监督人员的选拔考核不严,安全监督人员素质低,责任心不强,业务不精,造成安全监督人员没有能力发现和纠正违章现象。3.4、生产管理不到位,安全措施不能有效落实。车间主任协助施工单位进行污油回收时,在蒸汽往复泵抽油不上量,无法按原方案进行污油回收操作的情况下,既没有对现场作业风险进行认真辨识,也没有履行必要的审批手续,就现场变更工艺处理方案,并组织操作人员实施,这说明公司在生产管理上存在方案执行不严,落实不够的问题。同时,公司生产运行处作为废油回收工作的审批单位,没有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含酸废油回收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措施提出明确的要求,对装置处理现场只进行了简单的现场检查后,就批准了酸性废油回收申请。说明公司管理方式粗放,管理上存在漏洞,部分领导干部“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入心入脑,在安全管理措施上还存在重视不足,落实不到位的现象。
3.5、变更管理不到位,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在进行污油回收前,车间编制了处理方案,对存在风险进行辩识,并制订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但在作业执行过程中,在蒸汽泵不上量的情况下,改变了处理方案,决定从废酸沉降槽(容-7)底部抽油,如果在作业前分析出变更方案存在的风险,对变更可能导致的风险制订有效控制措施,就可完全避免事故的发生。从中反映出我公司在变更管理上还存在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管理的问题。3.6、报废装置管理不善,为事故发生埋下隐患。报废装置在停车后应该进行彻底工艺处理,倒空物料,装置出入界区物料管线加堵盲板。但旧烷基化装置于1998年长期停车后,没有及时对停车后的装置进行彻底的工艺处理,致使废酸沉降槽(容-7)内残存反应物未及时处理。同时,调查发现装置停车后,在装置前期拆除过程中,没有进行风险辨识,制订的拆除方案不严密,导致正常的倒料流程被提前拆除,致使槽内含酸废油无法按照正常流程回抽处理。这反映出公司在报废装置管理上存在严重的问题。3.7、隐患治理力度不够,无法确保本质安全。含硫污水硫化氢吸收塔由于设计原因,经常出现碱结晶,系统运行受到较大影响,硫化氢吸收效果较差;同时含硫污水系统观察井没有及时进行封闭。含硫污水系统的清污分流工作由于受到技术上的限制,一直未能实施。另外,随着周边地区的发展,公司生产装置被周围村庄、道路包围,城市道路和周边居民与公司生产装置的安全防护间距严重不符合国家规范的要求,这为事故的进一步扩大留下了隐患。从中反映出我公司对安全环保隐患治理的认识不足,治理的力度不大,也暴露出我公司对周边环境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的问题。
3.8、公司管理存在问题,安全责任制没有落实。事故的发生,暴露出我公司在安全管理上存在隐患,在员工培训、隐患治理、制度执行等方面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各级领导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安全第一”的思想还没有深入脑海,对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危机感不够,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导致各级领导在抓安全管理上标准不高,工作不细,要求不严。有些领导对安全工作还停留在一般性的开会布置、下发文件上,没有将安全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
第4章:事故责任者处理
4.1、烷基化车间主任、管理工程师、安全员在试通管线过程中违章操作、违章指挥,对事故负直接责任。给予车间主任撤消其职务,开除厂籍,留用察看一年的行政处分;工程师、安全员行政降级处分。
4.2、炼油厂副厂长作为该厂主管安全生产的责任人,安全管理不到位,对事故负管理责任。给予其行政记过处分,责成其在该厂党政工联席会上做检查。炼油厂厂长作为该厂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不够,对事故负领导责任。给予其行政警告处分,责成其在公司主要领导会议上做检查。
4.3、生产运行处处长、生产运行处工程师管理不严,对事故负有一定的管理责任。给予生产运行处处长行政警告处分;给予生产运行处工程师行政警告处分。4.4、给予公司总经理、主管生产副总经理行政记过处分。
第5章:安全措施
5.1、事故发生后,根据事故原因,为汲取事故教训,杜绝类似事故的发生,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在安全生产组织和安全管理上立即采取了以下措施:
5.1.1迅速开展安全生产整顿活动。从各级领导的安全意识、安全责任、安全管理、制度执行以及安全措施、隐患治理等各个环节进行整顿,进一步加强对安全生产的领导,强化安全生产管理,认真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搞好下一步安全生产工作。
5.1.2迅速开展“增强责任,严格纪律,完善制度,夯实基础”的主题教育,教育公司全体员工吸取事故教训,结合本单位、本岗位实际,查思想、查制度、查违章、查隐患,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彻底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5.1.3在事故发生1周内迅速完善原有H2S吸收塔系统,对含硫污水观察井进行封闭,将含硫污水管线中的气体引入H2S吸收塔,利用碱液进行吸收。同时,立即开展新的H2S吸收塔设计施工工作,目前已投入使用。5.1.4完善含硫污水系统的H2S气体监测系统,在容易发生泄漏的部位安装H2S报警仪,对含硫污水系统的H2S进行监测。
5.1.5对所有进入含硫污水系统的污水进行清理,减少含硫污水外排量。工作完成后,含硫污水量由原来的150立方/小时降为50立方/小时。
5.1.6加强对含硫污水系统的管理,做到含硫污水的有序排放。立即组织对含硫污水系统进行检查,凡与含硫污水系统相连的酸性物料管线,全部加堵盲板,严禁强酸介质进入含硫污水系统。
5.1.7立即完善《兰州石化公司含硫污水排放的管理规定》,规定含硫污水排放的管理细则,各单位不得擅自排放碱渣。
5.1.8加强完善报废、停用装置的安全环保管理,制定《兰州石化公司报废、停用装置的安全环保管理规定》。
5.1.9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公司组织对工业用火等26项安全管理制度进行修订,组织对员工进行安全培训。
图5-1 5.1.10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强化教育培训考核,用先进文化引领,全面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行为安全、安全技能水平,确保人的可靠。一是我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抓管理不动摇,扎实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热爱生活、珍爱生命、关爱健康”的文化理念,创新管理办法,将传统管理办法与现代管理手段有机结合,用先进的理念拓展思路、指导实践。二是进一步加强员工作培训考核。培训考核是确保人的素质能够持久满足公司安全生产需要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后天之本。“基础 不牢,地动山摇”,班组是生产的基础单位,通过广泛的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生产一线员工的总体安全素质。分级组织培训,分级考核检查,使培训考核多种手段并驾齐驱,逐步经常化、规范化、标准化。加强员工应知应会培训和考核,开展“双百培训上岗”活动,以激发员工自主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全员的安全素质,逐步达到员工技能可靠。三是进一步完善反违章的手段,全面推行“停止作业卡”制度,赋予员工安全的权利,使每一位员工时刻自觉关注自身的安全和健康、他人的安全健康,自觉遵守制度和规程,约束自身行为,保障个人、他人和企业的安全,确保员工行为可靠。
5.1.11坚持完善管理制度,落实“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一责”、“一职一责”的责任,全面实现管理可靠。一是将“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到生产运行、设备检修、工程建设、物资供应等各项生产经营活动中去。严格按照“方向比效率更重要,计划比实施更重要,安全比进度更重要,质量比成本更重要”的原则,狠抓落实,真正树立起“谁主管,谁负责”的大安全的管理理念,做到管理理念可靠。二是通过修订完善管理制度,规范和简化流程,使管理制度可靠。公司按照“理顺流程、简化管理、弱化权利、强化监督”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和优化管理流程,有效规范员工的行为,帮助员工养成良好的作风和习惯。要按照制度和标准两种形式对现行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修订,以基层车间为单元,以岗位为落脚点,针对各装置特点,结合生产过程各类人员职责分工,分层次制订各个环节的安全检查表,从而形成全公司的安全检查标准,规范检查内容,实现安全标准化管理。三是加大制度执行力度,使制度执行可靠。各级领导要带头履行对员工的承诺,做到制度面前人人平等,谁也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执行制度要求严之又严,谁也不能越雷池一步。同时,要牢固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事故管理,重点从险情和未遂事故抓起,做好责任追究;对待违章,要采用“零宽容”的态度。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立车间领导、技术员安全定点联系关键机组和要害设备制度,逐级签订安全合同,逐级提出安全承诺,接受员工监督。5.1.12持续改进QHSE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健康安全环保管理水平。改进健康、安全、环保管理体系建设和运行中存在不规范、两张皮现象,实现管理升级,从传统的状态管理向系统过程管理转变,将员工体系意识、体系理解、体系能力与体系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尤其要加强领导干部、专业管理人员对体系的学习、理解,使各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带头自觉遵守和严格执行程序文件,按体系要求开展工作。通过全员、全方位的努力,达到领导理念可靠、制度可靠、执行可靠,监督队伍素质提高,管理体系有效运行。5.1.13强化管理,加大安全环保隐患治理投入,实现技术装备的可靠。兰州石化公司属于50年代投产的企业,存在的安全环保隐患较多,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要把隐患治理作为搞好安全环保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查出的隐患和问题,要及时采取监控措施,凡是能够整改的必须立即整改,一时整改不了的要排出计划限期整改,对严重威胁生产安全又确实整改不了的,宁可停产也不能带病运行。对新上项目和改扩建项目,要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防止留下新的隐患,并要严格防止设备超期服役和报废在用,提高安全技术与装备保障能力。兰州石化公司的隐患治理得到了股份公司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对兰州石化公司周边环境隐患、电气隐患、环境应急设施等治理项目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们将不辜负股份公司管理层对我公司的厚爱,积极工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利用一切有效手段,下大力气抓好安全环保隐患治理工作,努力实现企业发展与安全环保的协调。把保障员工身体健康、保证安全生产和保护环境当作企业的重要职责来抓,把安全环保要求不折不扣地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切实提高兰州石化公司的本质安全水平,为兰州石化公司安全生产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5.1.14完善和细化各类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重大事故的防范能力。组织各单位对已编写的208个厂级《应急救援预案》、52套生产装置《应急救援预案》进行细化完善,使其更具可操作性。尤其对涉及周边居民,影响周边环境的应急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地企联动的防范措施,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定期演练,提高公司的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进一步完善和细化与兰州石油化工公司的联动互保机制,在检维修、工程项目建设、重大事故的处理中做到“五共”(制度共制定、风险共辨识、措施共落实、作业共监督、责任共追究),共同组织开展现场联合检查,共同处罚违章现象,共同治理环保隐患,共同维护和建设“两兰”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为“两兰”的和谐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大庆石化分公司硫磺装置酸性水罐爆炸事故分析
目录
事故经过………………………………………………(11)事故原因………………………………………………(12-13)
事故教训………………………………………………(13-15)
事故责任者处理………………………………………(15)
防范措施………………………………………………(15-17)
第1章:事故经过
2004年10月20日,公司炼油厂硫磺回收车间新建投用仅87天的酸性水汽提装置原料水罐V403罐顶与罐壁之间焊口开裂,造成装置停产。为尽快恢复生产,炼油厂把修复工作委托给大庆石化总厂工程公司第一安装工程公司。修复过程要将连接原料水罐V402与V403的平台及管线拆除。
10月27日8时,施工人员在车间的指导配合下,用吊车将连接V402和V406的管线吊起,管工将盲板放入法兰内,并在盲板与上法兰之间放入一根焊条以备吹扫,随后车间用氮气对该管线进行了吹扫。8时30分,车间开具了用火票。8时45分,吹扫完毕后,管工将法兰螺栓紧固。9时20分左右,施工员到车间领取火票,并送给V402罐顶的气焊工。同时,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也到了V402罐顶。9时40分左右,开始切割,9时44分,V402罐发生爆炸着火。
公司立即启动了事故应急预案,展开扑救工作,10时45分火被扑灭。爆炸导致2人当场死亡,5人失踪。10月29日13时,5名失踪人员遗体在V402罐内找到。
图1-1
第2章:事故原因
黑龙江省、股份公司事故调查组分别对事故原因进行了调查。
V402罐爆炸的原因是:罐内的爆炸性混合气体,从正在切割的DN200管线根部焊缝或罐壁与罐顶板连接焊缝开裂引起泄漏,遇到在V402罐上气割管线作业的明火或飞溅的熔渣引起爆炸。
“10.27”事故是一起典型的在装置检修过程中发生的由于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造成的重大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主要原因有:
2.l V403罐顶开裂,没有查清原因就急于组织修复。
2.2《V403罐抢修方案》和施工作业风险评价存在欠缺,特别是对相连的V402罐存在风险考虑不够,方案不够细致,操作性不强,工作计划不周密。
2.3违反用火安全管理制度,将一级用火自行降低为二级用火作业,且在作业现场盲板尚未加装完毕,也未对看火地点及动火管线进行爆炸气体采样分析的情况下开具用火作业票。
2.4安全生产素质不高,意识不强,违章指挥、违章操作,监督管理不到位,一系列“三违”行为没有得到有效监督: 2.4.1 10月24日,在V403罐内物料尚未倒空情况下,车间组织施工单位在现场进行检修作业准备工作。2.4.2 10月27日,在对V403罐取样检测前,车间就开出“V403罐内有限空间作业票”,允许施工作业人员进入V403罐内作业。
2.4.3、10月27日开具的用火作业票,时间为上午8:30,实际动火是9:40,动火时超过规定时限。
2.4.4、所有作业准备都是针对V403罐所做的,而现场作业是在V402。2.4.5吊车违章吊拉V402与V406罐连接管线加装盲板。
2.4.6对施工单位气焊工持上岗证情况,各级安全监督都没有进行有效查验。事故的间接原因还有:
2.4.7工程施工质量不合格而没有验收出来,包括用材和焊接质量,罐体焊缝44%不合格。
2.4.8脱硫剂选取不合适,与工艺配合不当。
2.4.9大幅度更换一线管理人员,新上任的基层干部对本单位情况不明、对本人工作职责不清。
.11
图2-1
第3章:事故教训
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思想不严肃。集团公司一直非常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2003年的“12.23”事故以来,加大了安全工作力度。但我们对炼油化工高危行业认识不足,汲取事故教训不够,执行集团公司、股份公司安全稳定生产要求不到位,致使连续发生了“10.27”重大责任事故和“3.03”违章作业事故,近期又发生了承包商事故和塑料厂包装线配重砸人致死事故。这些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我们长期以来没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安全意识不强、安全思想不严肃的结果。发生“10.27”事故的硫磺回收车间酸性水汽提新装置开车以后,运行一直不平稳,10月20日,V403罐顶发生开裂后,公司各级领导虽然先后到现场,提出过意见和要求,但对受V403罐开裂影响而发生局部损坏的V402罐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认识不够,也没有查明V403罐顶开裂的原因,没有认真落实执行“四不放过”的原则,在未查明事故原因的情况下,就急于组织修复,充分说明了安全意识之薄弱、安全思想之麻痹。
4.1安全意识薄弱、思想麻痹表现在具体工作上,事故发生在操作层,但实质在领导、在管理层面,主要是领导干部“安全第一”的思想不牢固、认识不到位;责任心不强、责任制不落实;心浮气躁、作风不扎实;管理方式粗放、缺乏科学性和计划性。4.2、员工教育不够深入,员工的纪律素质和业务素质不高、安全能力不强。
在员工操作层面,安全也是一个综合体现。要真正达到本质安全,员工必须“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我们在员工教育上存在不少空洞的说教,或以点带面的一些简单形式,员工纪律素质没有从思想和制度方面共同提高,没有帮助员工树立起遵守操作纪律、工作纪律是保障自身安全的思想观念。对于公司内部的一些局部成效,仅以简单的宣传方式介绍经验,代替了扎实有效的具体落实。对于员工具备的纪律要求、业务技能要求、安全能力不明确、不系统、不严格、不核实。“10.27”事故中遇难的车间设备主任、设备员、监火员和操作工,就是安全技能不高、风险辨识能力差、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不懂正确的作业规程、没有起码的自我保护能力。事发时,竟然有7人站在5000立方米、高18米、液位为77%、并充满易燃易爆气体的罐顶。近期发生的包装线码垛机砸人事故,操作工史平也是对设备的性能不掌握,不执行操作规程要求,钻入运行的设备内 拿取落地料,同班人员也没有制止,说明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之差,说明安全教育和员工培训中的欠缺。
4.3、规章制度不落实,管理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强。
大庆石化公司成立40多年来,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如果管理到位、执行到位,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公司动火制度中规定:装置停工大检修,工艺处理合格,经二级单位组织检查、认定可以动火后方可作业。炼油厂虽然组织机动处等四个部门分别进行了检查,但在未形成会签的情况下,车间就自行降低级别,开具了二级火票。当天开具的用火作业票,用火地点是“V403平台上”,用火目的是“V403平台上管线拆除”,而现场施工组织人员为了减少工作量,临时将用火地点变更为V402罐顶。用火地点变更后没有对施工方案进行风险识别、评价和审批,没有对变更后的用火地点测爆分析,也没有重新开具用火作业票,在场人员也没有制止这种临时变更。
这些都暴露出我们的安全规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力,干部员工没有把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变成自觉行动,存在着制度执行不严不细、习惯性违章等问题。一些安全生产流程被人为简化,有章不循,有法不依。许多习惯性违章慢慢地变成了“规范”操作,安全管理逐级弱化,安全制度没有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人,管理工作不到位。4.4、项目管理职责不清,工作中存在严重的漏洞。
在制定《V403罐抢修方案》和施工作业风险评价时,没有充分考虑V402罐存在的风险。在组织实施中,炼油厂有关领导和部门参与的力度不够,对车间制定的检修方案没有进行及时的跟踪、指导。在安全检修工作环境和条件尚不具备,施工方案不完善被退回及风险评估报告未经炼油厂审批的情况下,车间就允许施工方进入现场作业,炼油厂机动设备部门也未加制止。此外,施工安全管理及监督部门和车间对施工单位气焊工持证上岗作业的情况失察,对进厂施工的特种作业人员资格的审查监督工作不到位。在吊车违章吊拉连接V402和V406罐的连接管线加装盲板时,现场管理及监督人员没有履行监督的责任,及时发现和纠正作业中存在的违章行为。说明我们在施工安全许可制度执行上不严格、管理职责不清晰,安全监督及防范措施不到位。4.5、工程建设项目存在缺陷,检查验收把关不严。新建64万吨/年酸性水汽提装置开工仅80天,V403罐就因采用的脱硫工艺不成熟、选取的脱硫剂不合适,发生了焊口撕裂事故。“10.27”事故后调查又发现:V402罐顶与排气管线连接处补强板设计选用6毫米厚的钢板,实际使用4.5毫米厚的花纹板;补强板的内环和外环设计焊缝高度为6毫米,而实际焊缝高2.4毫米;焊接质量有缺陷, 罐体焊缝有44%不合格。这些都反映出在装置的设计、采购、制造、施工等过程中均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而这些问题我们在工程的设计、建设和验收过程中,没有发现并及时进行补救,给安全生产埋下了“祸根”。说明我们少数管理人员工作的责任心不强,对待工作缺乏严肃的态度和严格的管理,缺少“三老四严”的工作作风,在工程建设及质量检查验收环节上存在严重的漏洞。
4.6、基层管理队伍不够稳定,基层管理工作薄弱。
在事故发前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炼油厂两次大幅度调整基层干部,仅10月8日一次就调整了76人,而硫磺回收车间就有4人调整。大幅度调整基层干部,给干部队伍带来了不稳定的因素,出现了新任基层干部工作职责不清,管理经验不足等问题。近年来,部分业务素质较好的干部员工逐步走上了上级管理岗位,造成车间管理、技术人员青黄不接,许多理论及技术业务素质达不到要求的员工,或者刚刚参加工作不久、岗位锻炼不够的学生就走上了管理、技术和安全管理岗位。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削弱了基层管理工作的力量,制约了基层的安全管理工作,反映出我们在抓基层工作上研究不够深入,工作不够扎实。
第4章:事故责任者处理
公司和炼油厂党政主要领导,分管生产、设备领导,相关部门和车间相关责任人共17人受到处分。其中,警告2人、记过2人、记大过7人、撤职5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
第5章:防范措施
“10.27”事故的惨痛教训,在大庆石化干部员工中引起了极大震动。事故发生后,我们在全公司广泛开展了安全生产大整顿活动。主要内容是:整顿思想,加强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强化全员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能;整顿作风,强化各级干部和员工的安全责任,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整顿管理,切实加强基础工作,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召开各层面的座谈会,认真分析安全形势,摸清各单位、各装置的安全状况,制定应对措施;整顿制度,对照标准和规范,对工艺、设备、安全、消防、气防等进行专项检查,对“三违”行为进行整治。研究安全问题,去年三季度以来,我们多次集中机关和二级单位主要领导专题研究安全管理问题,分析现状,探索措施,分步提出实施方案。一年多来,我们虽然在安全生产工作投入了许多精力,做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工作,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三违”现象依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习惯性违章违纪现象时有发生,致使“10.27”事故之后,又相继发生了“3.03”污油罐卸车爆炸亡人事故、“1.16”承包商亡人事故和“5.09”机械伤害亡人事故。再次说明我们在安全生产工作上还有盲区和死角,工作中还存着很多薄弱环节,各专业各层面基础工作不牢固;科学管理、制度建设不到位;已有制度执行不好、执行力不强;安全生产没达到持续可控状态。我们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安全。
5.1、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技术业务技能,解决“安全第一”思想不牢固、在实际工作中“蛮干”和“不会干”等问题。加大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力度,培养懂安全、会安全、能安全的员工,使员工熟练掌握工艺知识和操作技能,为安全工作提供保证。深化岗位操作人员培训,以“一岗精”为目标,重在提高岗位操作人员的制 度执行能力和岗位实际操作技能。加强操作演练和岗位练兵,提高岗位操作人员分析判断能力、应急处理能力和日常操作技能,强化员工安全生产过程中的规定动作,进一步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安全技能和自我保护能力。
5.2、全面推行“四有”工作法,加强工作过程控制,解决“工作计划性不强、方案不严密、监控不到位”问题。认真学习和推广西太的“四有”工作法,全面落实生产操作“有指令、有规程、有确认、有监控、卡片化”的要求,提高员工按程序操作、按规定办事、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能力。加大“三违”查处和考核力度,实行员工违章积分制,对有违章行为的员工,加大惩处力度,教育员工改掉投机取巧、爱走捷径的陋习和毛病,按科学规律办事,加强生产操作的监控和有效确认,解决有章不循、有令不行、“三违”现象屡禁不止问题。提高安全生产受控水平。
5.3、加强安全检查和隐患治理,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解决“安全生产状况掌握不够、预防措施不完善、生产受控管理缺乏深度”等问题。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将安全环保工作的重心前移,开展经常性的岗位责任制大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和专业性检查,加大事前防控工作力度。同时实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日查、周检、月考核”制度,及时发现各类不安全因素,摸清家底、弄清情况、做好基础工作,使运行的装置、生产、设备始终处于严密的监控状态。科学合理地安排和使用资金,治理好排查出的安全隐患,集中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和新标准实施后产生的问题,整改事故发生后暴露出来的隐患,确保关键部位和关键环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对暂时解决不了的隐患,制定预防措施和事故预案,做到人员、责任、措施和时间“四落实”。
5.4、加强基础工作,用《安全要则》规范员工行为,解决“各层次员工安全职责不清晰、标准不明确、执行不到位”等问题。按照总部要求,我公司结合自身实际,为解决安全基础工作薄弱等问题,我们制定了《大庆石化公司安全要则》。下一步,我们将通过宣贯《要则》,把《要则》中的要求转化为明确的具体规定、规程和方案,践行“人是关键,人最重要;没有一件事比安全更重要;公司每一项工作都与安全相关;所有安全事故都是可以避免的”安全理念。把公司的工作力量集中在有益于保证生产受控和本质安全与生产装置、岗位操作人员直接相关的工作上,减少不必要的扰动。从行为、状态、技能、操作、纪律等5个方面规范一线岗位操作层的工作,从责任意识、员工培训、把握装置、人力配置、公正办事、关心员工、装置条件和资料保证等方面规范基层车间管理层行为,从遵章指挥、科学管理、调查研究、服务基层等方面对两级机关管理层进行要求,进一步提高员工按程序操作、按规定办事、全面落实岗位责任制的能力,使各 项工作处于可知、可控的状态。
5.5、加强基层建设,提高车间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班组长的素质,解决“车间班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力量薄弱”等问题。车间、班组是组织安全生产的主体,在车间配备强有力的车间干部、技术力量和班组长,配备横班运行工程师,强化安全责任意识,提高车间班组安全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安全专业队伍的建设,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的技术素质和管理能力。在选用安全管理人员时,先考核,后使用,保证各级安全管理人员符合安全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