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题库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同时鼓励非上市企业执行的其他企业种类是(C)。
A.大型
B.中型
C.大中型
D.小型
2.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内容是(A)。
A. 年度自我评价报告
B. 年度自我检查报告
C. 年度自我考评报告
D. 都不是
3.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环境的是(D)。
A.信息沟通
B.控制活动
C.内部监督
D.企业文化
4.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使这些信息以适当的方式在企业有关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应用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是(D)。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信息与沟通
5.处于内部控制环境的最高层次,健全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将为公司内部控制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的是(A)。
A.公司治理结构
B.授权控制
C.科学的内部机构设置
D.权责分配
6.企业为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而制定的制度是(A)。
A.岗位说明制度
B.岗位责任制
C.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
D.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
7.因企业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和缺陷问题,产品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的风险是(A)。
A.产品风险
B.自然风险
C.经营风险
D.管理风险
8.企业在权衡成本效益之后,准备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降低风险或者减轻损失,将风险控制
在风险承受度之内的策略是(B)。
A.风险规避
B.风险降低
C.风险分担
D.风险承受
9.下列各项中,作为依据判断与威胁相关的薄弱点,决定保护的地方和采取的保护手段,安全控制措施的选择依据是(C)。
A.风险应对
B.风险识别
C.风险评估
D.风险预防
10.绩效考核有很多划分的方法。按考核时间分类的是(D)。
A.日常考核和月度考核
B.季度考核和年度考核
C.常年考核
D.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11.(B)是支持决策管理过程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稳定的、不同时间的数据集合。
A.数据库技术
B.数据仓库
C.数据挖掘
D.以上都不是
12.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的是(C)。
A.内部监督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环境
13.公司董事会、管理者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等,对企业控制的建立和实施有很大影响。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影响的内部控制要素是(A)。
A.控制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监督
14.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的是(B)。
A.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B.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C.单位应明确账、证、表的处理程序
D.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15.负责银行存款账目调节的人员与负责银行存款账目登记的人员应当分离。下列各项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控制是(A)。
A.不相容岗位分离
B.出纳人员职业道德
C.授权批准制度
D.风险措施
16.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人员收入现金或支付现金的依据是(D)。
A.原始凭证
B.现金收款记账凭证
C.现金付款记账凭证
D.审核无误的现金收付款记账凭证
17.下列各项中,属于登记银行存款总账的人员是(B)。
A.出纳人员
B.会计人员
C.业务经办人员
D.财务部门负责人
18.销售部门收到顾客订货单后,应首先进行登记,在确认能够如期供货后,应(c),作为信用、仓储、运输、开票和收款等有关部门履行职责的依据。
A.填制入库单
B.填制出库单
C.填制销货通知单和销售发票通知单
D.填制销售发票
19.(A)是指企业为了实现应收账款及时、足额地回收,而对购货单位在付款期限、付款方式、支付结算办法等方面所作出的规定。
A.付款政策
B.付款期限
C.付款方式
D.付款信用
20.下列各项中,属于应收账款函证的最佳时间是(C)。
A.每年年初的时间
B.每年年末结账之后的时间
C.与年度结账日期相近的时间
D.应收账款到期的时间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联合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部委有(ABCD)。
A.财政部
B.证监会
C.银监会
D.保监会
E.发改委
2.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有(ABCD)。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制衡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E.公平性原则
3.下列各项中,控制至少要包括的要素有(ACD)。
A.施控者(施控主体)
B.环境
C.受控者(受控客体)
D.施控者对受控者作用的传递者
4.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主要包括(ABCD)。
A.职责分工控制
B.授权控制
C.审核批准控制
D.预算控制
5.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基本前提,是影响、制约内部环境的重要因素有(AB)。
A. 健全的治理结构
B. 科学的内部机构设置和权责分配
C. 完美的企业文化
D. 完善的企业目标
6.企业应根据岗位职责合理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这些职责有(ABCD)。
A.岗位责任制
B.岗位保密协议
C.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
D.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
7.下列各项中,属于风险评估的主要任务有(ABCD)。
A.识别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
B.评估风险概率和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C.确定组织承受风险的能力
D.确定风险消减和控制的优先等级
8.企业识别内部风险,应当关注的因素有(BCD)。
A.经济形势、产业政策、市场竞争、资源供给等经济因素
B.组织机构、经营方式、资产管理、业务流程等管理因素
C.研究开发、技术投入、信息技术运用等自主创新因素
D.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财务因素
9.下列各项中,属于合同业务不相容职务分离的控制要点有(AB)。
A.合同谈判与审批职务相分离
B.合同审批与执行职务相分离
C.合同的签订与办理发货职务相分离
D.合同货款的确认、回收与相关会计记录职务相分离
10.下列各项中,企业预算一般包括的内容有(ABC)。
A.经营预算
B.资本预算
C.财务预算
D.管理预算
11.外部沟通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ABCD)。
A.与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沟通
B.与客户的沟通
C.与供应商的沟通
D.与监管机构的沟通
12.内部审计章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A B C)。
A.内部审计目标
B.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C.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D.审计项目业务控制
13.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会计控制特征的有(ABD)。
A.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能够用价值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
B.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
C.控制的基本手段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D.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14.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内容的有(ABCD)。
A.限制接近
B.定期盘点和比较
C.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
D.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
15.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岗位设置的形式有(ABC)。
A.一人一岗
B.一人多岗
C.一岗多人
D.多岗多人
16.下列各项中,属于为防止现金违纪行为的发生,企业必须做到的行为有(ABCD)等。
A.不准白条抵库
B.不准谎报用途套取现金
C.不准将企业收入的现金以个人名义存入银行
D.不准保留账外公款
17.下列各项中,属于银行存款收付业务的关键控制点有(ABD)等环节。
A.审批
B.审核
C.现金收付
D.稽核
18.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与收款业务环节中,不相容岗位设置要求的有(ABC)等。
A.销售业务的经办、审核和销售通知单的签发人不得由一人担任
B.财会部门的开票、出纳和记账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
C.收款、管理应收账款、向欠款客户发放对账单这三个岗位应当相互分离
D.出纳、档案管理岗位应当相互分离
19.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折扣政策的有(ABCD)等。
A.数量折扣
B.现金折扣
C.职能折扣
D.季节折扣
20.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合同签订基本要求的有(ABD)。
A.合同的签订应符合《合同法》的规定
B.金额巨大的合同签订应征询法律顾问意见
C.合同内容应与双方谈妥的事项大体一致
D.应当建立健全销售合同审批制度
三、判断题
1.许多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不少企业发生严重的内部控制事件,一些集团企业组建后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主要原因在于内部控制不力有关。(√)
2.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4.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可以不受内部环境的制约而进行。(×)
5.离职人员提出辞职申请后,还可以接触企业的各项资料,包括计算机。(×)
6.如果说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设置是企业的骨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
7.制度风险是指企业由于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而使其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的可能性。(×)
8.财务报表分析法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补充记录来识别企业潜在的风险。(√)
9.授权审批的范围不包括对相应的办理手续、业绩报告、业绩考核等明确授权。(×)
10.企业预算的最高权力机构为董事会或企业章程规定的类似最高权力机构,应负责企业年度预算方案的审批。(×)
11.信息系统是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12.内部审计的目的在于通过策划、组织内部的各项活动,评估其效果和效率。(×)
13.货币资金的内部控制仅属于会计控制范畴,与管理控制不相关。(×)
14.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15.为了节省人力,在规模不大、出纳工作量不多的企业,一人多岗的出纳岗位设置,容许出纳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
16.企业对于结算起点以下的零星支出,可以使用现金支付。(√)
17.业务经办人员根据已批准的银行存款收付结算凭证,向银行办理银行存款收付结算。(×)
18.主管销售与收款业务的负责人对本单位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以及销售与收款业务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
19.企业判断折扣政策适度性的标准,是所给折扣是否超过了该项销售业务的成本。(×)
20.企业内部的销售与收款职能应当分开,销售人员应当避免接触销售现款。(√)
第二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六讲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六讲
第六讲 基本规范解读、实施与操作(内部环境部分2)
6.1 人力资源政策
6.1.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十六条规定“企业应当制定和实施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二)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三)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四)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五)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不断提升员工素质。”
6.1.2 基本规范解读和实施
人力资源政策包括岗位职责、人力资源计划、招聘、培训、离职、考核、薪酬等一系列有关人事的活动和程序,旨在通过形的具体的制度和措施来影响并约束职工的行为方式。
1.人力资源政策
(1)人力资源政策的内容
企业的人力资源政策应当科学、规范、公平、公开、公正,旨利于调动员工在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人力资源政策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 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② 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③ 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④ 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⑤ 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其他政策。
(2)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
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并适当关注应聘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是否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相适应。
(3)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
企业应当重视并切实加强员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4)激励约束机制
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制定合理的目标、建立明确的标准、执行严格的考核和落实配套的奖惩,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5)人力资源政策控制
企业在建立并实施人力资源政策控制过程中,至少应当强化对以下关键方面或者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岗位职责与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合理制定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1)岗位职责
① 岗位说明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
② 岗位责任制
企业应当按照责权一致的原则,建立并实行定岗、定人、定责、定奖罚的岗位责任制,明确岗位职责及其分工情况,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
③ 岗位保密协议
对于在产品技术、市场、经济、管理等方面涉及或掌握企业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业秘密等的工作岗位,如有必要,企业可以与该岗位工作人员签订有关岗位保密协议,明确其特殊的权利和义务。
④ 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
企业还应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确保有关人力资源政策的建议得以传递和落实,保证人力资源运用效率的提高和人员任用的公平合理。
⑤ 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经营管理实践经验,对某些控制薄弱、易发生舞弊行为的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如:企业应当对派驻被投资企业的有关人员建立适时报告、业绩考评与轮岗制度;企业关键财会岗位,可以实行强制休假制度,并在最长不超过五年的时间内进行岗位轮换,实行岗位轮换的关键财会岗位,由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并在内部公布。
(2)人力资源需求计划
① 人力资源计划的内涵
人力资源计划,是一个企业科学地预测、分析自己在环境变化中的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状况,制订必要的政策和措施,使企业和个人得到长期的双赢状态。
② 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
企业人力资源计划的目标是:确保企业在需要的时候和需要的岗位上能及时地得到各种需要的人才,使企业人才在数量、质量、层次和结构上均达到最优。
3.招聘、培训与离职
企业应当规范招聘及离职的程序,应当以提高员工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为目标开展培训工作。企业应当将职业道德素养和专业胜任能力作为选拔和聘用员工的重要标准,并适当关注应聘者的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是否与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和内部控制的有关要求相适应,并应当重视和加强员工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培训计划,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员工的道德素养和业务素质。
培训是由组织专门设计的,以提高岗位绩效为核心,通过提供给员工知识与技能,来满足当前工作需要的活动。企业应建立科学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机制,根据实际需要制定培训计划和方案,确保员工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达到岗位要求。
企业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因个人原因提出辞职申请时,应当根据劳动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提前向有关部门或人员提交辞职报告,并按照企业要求和技术保密协议规定办理有关离职交接手续。离职人员提出辞职申请后,除非属于办理交接手续或处理遗留问题,原则上不得接触企业的各项资料,包括计算机。员工辞职必须办理完毕相关交接手续,并退还所有属于企业的财产,包括实物资产和各种信息资料。
4.人力资源考核政策
人力资源考核政策应当科学合理,应能引导员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
(1)考核原则
为了正确而有效地进行人员考核,首先要明确人员考核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这些原则一般有以下方面:
① 公平、客观、严格原则。
② 差别奖惩原则。
③ 结果公开反馈原则。
(2)考核评价方法
企业应当根据岗位特征制定不同的考核评价方法。
企业对正式人员的考核可以分为年终考核和专项考核。年终考核是指企业于每年年初,对员工上一的工作情况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年终考核可以具体分解到季度和月度考核。专项考核是指企业就某一具体项目对所属员工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工作业绩、项目质量等进行考核。
年终考核和专项考核的结果应当作为员工薪酬水平以及职务晋升、评优、降级、调岗等的依据。
(3)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一般应该涵盖员工的个人素质、工作态度、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工作成果等。
企业在新聘人员工作一段时间后(一般为试用期满后),可以对其工作表现进行综合性考核,以作为其转正定级的依据。
(4)考核程序
① 考核计划制定。
② 考核计划审核。
③ 考核计划执行。
④ 考核结果的调整。
(5)考核沟通渠道
企业应当建立顺畅的考核沟通渠道,及时与员工就考核结果进行充分沟通,并为员工职业发展提供咨询和指导。
(6)人力资源考核记录制度
企业应当建立正式的人力资源考核记录制度,定期审阅考核评价结果,确保考核记录完整保存。
5.薪酬及激励政策
企业的薪酬及激励政策的合理性对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满足组织需要等方面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企业应当规范薪酬发放标准和程序,建立和完善针对各层级员工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员工责、权、利的有机统一和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
(1)薪酬制度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① 按劳分配原则
按劳分配原则指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② 激励适度原则。
③ 互促互进原则
互促互进原则指企业的发展与员工的进步互相促进,呈现一种良性互动的态势。为体现互促互进原则,企业需要对员工提供物质上和精神上的持续性保障。其内容主要如下:
第一,对员工提供福利保障
第二,对员工提供在职培训
(2)薪酬委员会
企业可以在董事会下设薪酬委员会,负责制定本单位的薪酬制度,并监督实施。
(3)薪酬管理制度
一个完整的薪酬管理制度大体包含以下内容:
① 薪酬政策的目的 ② 适用范围。
③ 制定标准
④ 各项薪酬的详细说明
(4)薪酬组成
企业员工的薪酬一般由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年终奖励和其他薪酬等组成。
① 基本工资
基本工资是反映其岗位各要素价值的工资单元,是完成定额内劳动就应该得到的报酬。
② 绩效工资
绩效工资是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和经考核的职工工作业绩而确定的工资。企业应当根据考核结果确定,并明确标准和发放程序。
③ 年终奖励
年终奖励是员工在企业服务年限的奖励性报酬。企业应当明确奖励的范围、标准和发放程序。
④ 其他薪酬
其他薪酬指各类津贴(包括项目工资、虚拟股份奖励等)。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实行年金、股权激励等福利与激励计划。
(5)薪酬发放审核制度
企业应当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准确确认、计量并发放员工薪酬,并对薪酬发放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准确性进行严格的审核,以防虚报冒领等行为。在发放薪酬的同时,企业应当向员工提供薪酬清单,供员工核对确认。
(6)薪酬制度评价机制
企业应当制定薪酬制度评价机制,及时对薪酬制度的合理性及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
6.2 企业文化
6.2.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十八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文化建设,培育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树立现代管理理念,强化风险意识。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主导作用。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6.2.2 基本规范解读
1.企业文化概述
企业文化的一般定义是指企业员工共同拥有的、能够影响单个员工偏好和行为的一系列愿景、使命、精神和理念、行为规范等。企业文化最直观的表现形式是企业的文化陈述,通常包括“愿景(Vision)”、“价值观(Value)”、“使命(Mission)”、“目标(Objective)”、“理念(Idea)”、“精神(Spirit)”等等。企业精神表述、企业文化纲领等是每个企业对自己选择的各种经营管理理念进行的提炼和表述,是企业对员工进行教化的教材,其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紫竹,2007)。虽然对于企业所陈述的文化是否真正体现了真实的企业文化尚存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企业精神的表达是培养企业精神不可分割的部分,表达的好会推动企业精神的培育,表达不好则会使企业精神生长缓慢(朱成全,2005)。所以,企业精神文化陈述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企业文化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企业文化也是企业的美德所在,具有鲜明的企业特色。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并有各种各样的方式方法来宣传、强化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文化,会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对企业产生影响,大到决策产生和人事任免,小至员工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强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2.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育健康向上的整体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1)价值观
① 价值观概述
企业的行为和人的行为一样要受价值观的支配,这就是企业价值观。企业价值观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价值观,是企业人格化的产物。它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全体员工一致认同、推崇和奉行的基本信念和基本行为准则,是企业进行价值评价、决定价值取向的内在依据,体现着一个企业的基本理念和信仰,反映了企业内部衡量事物重要程度及是非优劣的根本标准,因而当之无愧地成为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价值观的确立对企业文化的其他要素具有决定作用,而其他要素,如制度规范、习俗仪式等,都是在一定价值观基础上建立和形成的。
正确的企业价值观,会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基本的方向和行动指南,为员工形成共同的行为准则奠定基础。
② 价值观的培育
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一个核心部分,其培育形成需要观念的判断、选择,还需要不断维护、传播及内在的强化。企业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由服从、认同,最后达到内化的过程。在培育的初期,企业会要求员工服从企业的价值观,即通过某种外部作用,使企业员工被动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并以此来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然后,企业会逐渐影响员工,使员工自觉地接受本企业的价值观,并使员工逐渐认同,但员工对本企业的价值观不一定能真正地理解。接下来,企业应使员工已形成的价值观逐步内化,内化不仅是自愿地接受某种价值观念,而且要对它的正确性有真正的理解,并按此价值观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企业价值观念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员工的价值观还可能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反复,这将会增加价值观念培育的复杂性。
(2)社会责任感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养社会责任感。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应当与企业的核心理念和价值观高度一致。
(3)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应当倡导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开拓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①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不仅是一种品行,更是一种责任;不仅是一种道义,更是一种准则;不仅是一种声誉,更是一种资源。诚信是道德范畴和制度范畴的统一,诚实守信有利于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② 爱岗敬业
爱岗敬业就是热爱自己的岗位,认真对待自己的岗位,对自己的岗位职责负责到底,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尊重自己岗位的职责,对岗位勤奋有加。爱岗敬业是一种普遍的奉献精神。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才会不断地钻研学习、精益求精,才有可能为企业、为社会、为国家做出贡献。
③ 开拓创新
现代企业要有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的精神。企业可在以下方面开拓创新:
产品或服务创新;
技术创新;
组织与制度创新;
管理创新;
营销创新;
企业文化创新。
④ 团队协作
团队协作不是人力的简单相加,而是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工作和行为看成是实现企业目标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实现企业的目标而发挥各自专长,并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团队协作是企业成功的保证,不重视团队协作的企业是无法取得成功的。建设一支有凝聚力的团队,已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3.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
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树立有利于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
管理理念确立了企业的运作规则,它把企业的价值观转换成更直观的描述,在具体操作中运作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的管理理念,是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和终极之道,会渗透并影响一个企业成长的方方面面。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多种选择,要求有一个科学的方法论来指导,有一套逻辑思维的程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经营哲学。经营哲学决定了企业经营的思维方式和处理问题的程序法则,这些方式和法则指导经营者做出正确的决策,指导员工采用科学的方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4.风险意识
企业风险是和企业的生存发展共存的。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应当强化风险意识,将风险意识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个环节,避免因个人风险偏好可能给企业带来的不利影响和损失。
(1)企业风险和风险意识概述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往往要面临复杂的、变化迅速而又深刻的内外环境与条件,所以企业风险也是复杂的和多种多样的。从企业风险产生的角度来说,企业风险分为两种:内部风险,即由企业内部条件变化引起的风险;外部风险,即由外部环境变化引起的风险。
从企业风险成因的角度来说,企业风险可分为四种:自生性风险、他生性风险、天生性风险、地生性风险。
企业风险还可根据随时间而变化的程度分为静态风险和动态风险;根据风险损失的后果分为人身风险、财产风险、责任风险和信用风险;根据风险引发的根源分为主观风险和客观风险;根据风险的发生要素分为环境风险、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客户风险、人员风险、财务风险、技术风险、质量风险和法律风险等。
企业风险并不可怕,因为它是客观存在的,是企业与生俱来的,问题是企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风险。
(2)强化风险意识的措施
由于现代企业面临的风险有广泛性、经常性、持续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企业风险管理必须是一个系统工程,并贯穿于企业战略决策、生产经营、管理控制的各个环节之中,涉及企业的各个机构部门和人员,风险意识渗透到企业的方方面面。企业风险管理不仅是管理人员、内部审计或董事会、监事会的责任,而且也是企业中每个机构部门、每位员工均应负有的重要责任。
5.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员工的行为守则
企业应当根据高级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的职责权限,结合不同层级人员对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影响程度和不同要求,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层级人员的职业操守准则或者行为守则,并明确相应的监督约束机制。
(1)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
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品行是高级管理人员应具备的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对其任职的首要要求。高级管理人员应当恪守以诚实守信为核心的职业操守,不得损害投资者、债权人、客户、员工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应按照国际惯例和资本市场的要求,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制定信息披露管理制度,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整体制度规范,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明确重大信息披露事项的判定标准和报告程序,确定信息披露事项的收集、汇总和披露程序。
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还应加强对生产经营有长远影响的因素(如政策环境、资本市场等)变化动向的研究,及时掌握和了解资本市场以及投资者对股份公司的反应和要求,改善和拓展企业与证券监管机构、投资者、中介机构等的经常联系渠道,主动向他们做好解释和说明工作,努力改善外部经营环境。
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也有责任加强员工职业道德宣传引导、教育培训和监督检查,为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
(2)员工的行为守则
企业员工行为守则一般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考勤制度、办公制度、奖罚制度、着装规定、合同管理规定、印章管理规定、网络使用规定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员工应当遵守员工行为守则,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和业务学习,自觉遵守与企业内部控制有关的各项规定,勤勉尽责。
6.3 法制观念
6.3.1 基本规范规定
基本规范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和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6.3.2 基本规范解读
1.法制教育
企业应当加强法制教育,增强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的法制观念,严格依法决策、依法办事、依法监督。高级管理人员有责任在企业范围内培育遵规守纪精神。
2.法律顾问制度
现代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是与现代企业制度同时诞生的,是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顾问制度对于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依法经营管理、加强内部监督和风险控制都有重大影响和重要意义。企业应注重通过完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来建立健全法律监督机制,促进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
法律顾问包括企业法律顾问和企业总法律顾问。企业法律顾问,是指取得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专门从事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企业内部专业人员。企业总法律顾问,是指具有企业法律顾问执业资格,由企业聘任,全面负责企业法律事务工作的高级管理人员。
(1)法律顾问制度的作用
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在公司治理和控制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合法权益的捍卫
② 重大决策的参谋
③ 法律和政策的执行
④ 商务合同的实践
⑤ 经营目标的支持
⑥ 业绩和风险的协调
⑦ 内部纠纷的仲裁
⑧ 自律制度的维护
(2)法律顾问的管理
为建立健全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机制,促进企业依法决策、依法经营管理,规范企业法律顾问工作,依法维护企业股东和企业的合法权益,企业应加强对法律顾问的管理。
3.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现有的关于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的行政法规只有《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管理暂行办法》,经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审议通过,自2005年3月1日起施行。企业可根据此办法,并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本企业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
(1)制度概述
重大法律纠纷案件,是指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诉讼、仲裁或者可能引起诉讼、仲裁的案件:
① 涉案金额超过5000万元人民币的;
② 企业作为诉讼当事人且一审由高级人民法院受理的;
③ 可能引发群体性诉讼或者系列诉讼的;
④ 其他涉及出资人和企业重大权益或者具有国内外重大影响的。
另外,企业除可按照上述标准界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范围外,还可根据涉外案件、金融债权债务诉讼、知识产权纠纷、劳资纠纷、涉及企业改制和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等案件的上升趋势,进一步落实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制度。
企业应当依法独立处理法律纠纷案件,加强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管理,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和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的机制。企业之间发生法律纠纷案件,鼓励双方充分协商,妥善解决。企业法律顾问应当依法履行职责,对企业经营管理相关的法律风险提出防范意见,减少或者避免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发生。企业负责人应当重视企业法律顾问提出的有关防范法律风险的意见,及时采取措施防范和消除法律风险。
(2)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处理
① 负责人
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处理,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统一负责,企业总法律顾问或者分管有关业务的企业负责人分工组织,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实施,有关业务机构予以配合。
② 选聘法律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
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聘请律师事务所、专利商标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下简称法律中介机构)进行代理的,应当建立健全选聘法律中介机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法律中介机构选聘工作的管理,履行必要的内部审核程序。
③ 选聘负责人
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具体负责选聘法律中介机构,并对其工作进行监督和评价。
④ 选聘法律中介机构的管理
根据企业选聘的法律中介机构的工作业绩,统一建立企业选聘法律中介机构的数据库,并对其信用、业绩进行评价,实行动态管理。
(3)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备案
国务院国资委和企业应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实行备案管理制度。
① 备案时间
中央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应当及时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涉及诉讼或者仲裁的,应当自立案之日起1个月内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
中央企业子企业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应当报中央企业备案。中央企业应当每年将子企业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的汇总情况,于次年2月底前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
② 备案文件的签发
中央企业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的文件应当由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发。
③ 备案文件的内容
企业备案的文件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基本案情,包括案由、当事人各方、涉案金额、主要事实陈述、争议焦点等;
处理措施和效果;
案件结果分析预测;
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出具的法律意见书。报国务院国资委备案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处理结案后,中央企业应当及时向国务院国资委报告有关情况。
④ 定期统计、分析、评估和防范。
企业应当定期对本系统内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情况进行统计,并对其发案原因、发案趋势、处理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完善防范措施。
(4)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协调
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应当由企业依法自主处理。
① 协调情形
国务院国资委对下列情形之一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可予以协调:
法律未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
有关政策未规定或者规定不明确的;
受到不正当干预,严重影响中央企业和出资人合法权益的;
国务院国资委认为需要协调的其他情形。
② 协调原则
国务院国资委协调中央企业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依法履行出资人代表职责;
依法维护出资人和中央企业合法权益,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保守中央企业商业秘密;
③ 协调负责人
中央企业报送国资委协调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事前应当经过企业主要负责人亲自组织协调。
④ 报请协调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文件内容
中央企业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协调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文件,除包括基本案情、处理措施和效果、案件结果分析预测和企业法律事务机构出具的法律意见书外,还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案件发生后企业的处理、备案情况;
案件对企业的影响分析;
案件代理人的工作情况;
案件涉及的主要证据和法律文书;
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协调处理的重点问题。
⑤ 子企业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需要协调的情形。
企业子企业发生的重大法律纠纷案件需要协调的,应当由母企业负责协调;中央企业自行协调确有困难且符合协调情形规定的,由中央企业报请国务院国资委协调。
(5)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的奖惩
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央企业应当加强对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处理、备案情况的监督和检查,奖惩要分明。
第三篇:《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第二讲
第二讲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概述
本讲主要阐述以下几个问题: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过程
2.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
3.基本规范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
4.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5.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
6.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方法
7.基本规范实施的责任主体
8.基本规范取得的突破
9.基本规范发布和实施的意义
2.1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出台过程
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基本规范)。基本规范自2009年7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其他大中型企业执行。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执行内部控制且要对本公司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自我评价,披露自我评价报告,并可聘请具有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中介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并出具评价意见。
基本规范既有类似萨班斯法案的强制力,又有与COSO报告一样的对内部控制实务的示范作用,既对中国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强制性要求,又为千差万别的中国企业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基本框架,既吸收了内部控制的国际先进理念,又充分体现了中国内部控制的现实环境要求。这一规范的出台,是中国企业按国际化标准严格自律的宣言书,更是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逐步接受并自觉遵循市场经济游戏规则,不断完善企业制度、细化管理的内在要求。
关于内部控制体系的作用,我们可以认为:如果会计准则体系是帮助企业发展,那么内部控制体系则是让企业在高速发展中保持清醒的头脑,注重把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换句话讲,如果说英语是国际通用的公共语言,会计是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那么内部控制则是国际通用的管理语言。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继实施与国际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之后,财政、审计、证券监管、银行监管、保险监管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企业和资本市场又好又快发展,在会计审计领域推出的又一与国际接轨的重大改革。这部新规范的推出,意味着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建设正在向国际标准靠拢。
1.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形成,促进各单位有效防范财务风险
1999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会计法》,其中第二十七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
(一)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
(二)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三)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
(四)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上述加强单位内部会计监督的法律要求,体现了内部会计控制的本质。
根据会计法的上述规定,财政部启动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的研究制定工作,相继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货币资金、采购与付款、销售与收款、工程项目、对外投资和担保等6项内部会计控制具体规范,并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预算、成本费用等5项征求意见稿。内部会计控制规范作为《会计法》的配套规章,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对各个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和防范财务风险发挥了应有作用。
2.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本世纪初期,安然、世通、施乐等跨国公司的纷纷落马,震动业界。在国内,类似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因内部控制失效引发的巨额财产损失、破产倒闭等案例也有发生。结合国内、国际企业发展形势,为了更好地应对日益复杂的各种风险,推动会计控制向全面风险控制发展成为当务之急。2004年年底和2005年6月,国务院领导同志连续就强化企业内部控制问题作出重要批示,明确要求“由财政部牵头,联合证监会及国资委积极研究制定一套完整公认的企业内部控制指引”。2006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国资委、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来自监管部门、大型企业、行业组织、中介机构、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为构建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提供了组织和机制保障。经过不懈努力,2008年6月28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召开发布会,以财会[2008]7号文件的形式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2 基本规范制订的法律依据
与2001年颁布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以下简称原内部控制规范)相比,基本规范的制定强调以提高企业内部控制与经营管理水平为准绳,以《会计法》、《公司法》、《证券法》等法律法规为依据。
2.3 基本规范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
基本规范共七章五十条,基本结构是:第一章总则,共10条;第二章内部环境,共9条;第三章风险评估,共8条;第四章控制活动,共10条;第五章信息与沟通,共6条;
第六章内部监督,共4条;第七章附则,共3条。
具体内容包括:
(1)总则。包括规范的宗旨和制定依据、规范的适用范围、内部控制概念和企业内部控制的原则等内容。
(2)内部环境。包括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制度,内部审计、审计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的职权、内部审计机构与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层的关系、内部审计机构的管理,人力资源政策、岗位职责与人力资源需求计划、招聘培训与离职、人力资源考核政策、薪酬及激励政策,企业文化、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现代管理理念和经营哲学、风险意识、高级管理人员的职业操守和员工的行为守则,法制观念、法制教育、法律顾问制度、重大法律纠纷案件备案制度,内部环境主要包括治理结构、组织机构人员设置与权责分配、企业文化、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机构设置、反舞弊机制等内容。
(3)风险评估。主要包括风险和风险评估、控制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等内容。
(4)控制活动。控制措施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与要求制定,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
和绩效考评控制等内容。
(5)信息与沟通。包括信息和沟通、信息系统、反舞弊机制、举报投诉制度、信息的收集机制以及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沟通机制等内容。
(6)内部监督。主要包括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资料保存、对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的整体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方面或者某些方面进行专项监督检查,以及提交相应的检查报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等内容。
(7)总则。包括本规范解释部门、配套办法的制定、本规范实施时间等内容。
基本规范的基本结构和具体内容重点突出和强调公司治理、内部环境、风险控制等内容的扩展。
2.4 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目标
基本规范明确内部控制的5个目标,即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基本规范发布以前,内部控制规范的目标主要围绕会计控制展开,强调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而基本规范则主要强调围绕经营管理和风险控制,并将内部控制上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在突出重点的情况下,具体内部控制规范和指南着重就影响财务报告真实可靠的重要业务及事项进行了规范,引导企业建立健全以财务报告控制为核心的内部控制机制。由原内部控制规范的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扩展到战略目标和经营目标,体现了将关注企业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规避风险作为企业内部控制的基本目标。
2.5 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
基本规范确立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5个原则。
全面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在层次上应当涵盖企业董事会、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在对象上应当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在流程上应当渗透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重要性原则,即强调内部控制应当针对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制衡性原则,即要求企业的机构、岗位设置和权责分配应体现权责分明和有利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履行内部控制监督检查职责的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适应性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合理体现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业务特点、风险状况以及所处具体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并随着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经营业务的调整、管理要求的提高等不断改进和完善;成本效益原则,即内部控制应当在保证有效性的前提下,合理权衡成本与效益的关系,争取以合理的成本实现更为有效的控制。
基本规范在涉及原内部控制原则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以下内容:一是重点关注重要业务与事项、高风险领域与环节的控制措施;二是强调监督检查职责部门应当具有良好的独立性;三是任何人不得拥有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的特殊权力。
2.6 基本规范内部控制规范方法
原内部控制规范的方法主要包括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会计系统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全控制、风险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等。
基本规范内部控制的方法则主要是建立在内部环境和风险基础上,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所体现的内部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职责分工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方法中的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
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职务。基本规范中的职责分工控制要求根据企业目标和职能任务,按照科学、精简、高效的原则,合理设置职能部门和工作岗位,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便于考核、相互制约的工作机制。企业在确定职责分工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制衡要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授权、批准、业务经办、会计记录、财产保管、稽核检查等。
第二,授权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方法中的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以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基本规范控制规范方法中的授权控制要求企业根据职责分工,明确各部门、各岗位办理经济业务与事项的权限范围、审批程序和相应责任等内容。企业内部各级管理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业务经办人员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基本规范中的审核批准控制要求企业各部门、各岗位按照规定的授权和程序,对相关经济业务和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合理性以及有关资料的完整性进行复核与审查,通过签署意见并签字(签章),做出批准、不予批准或者其他处理的决定。
第三,财产保护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中的财产保全控制要求单位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项财产的安全完整。基本规范中的财产保护控制要求企业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和处置,采取财产记录、实物保管、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财产的安全完整。
第四,会计系统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中的会计系统控制要求单位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基本规范中的会计系统控制要求企业依据《会计法》以及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以及相关信息披露的处理程序,规范会计政策的选用标准和审批程序,建立、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确保企业财务报告真实、可靠和完整。
第五,内部报告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的内部报告控制要求单位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基本规范的内部报告控制要求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报告制度,明确相关信息的收集、分析、报告和处理程序,及时提供业务活动中的重要信息,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内部报告方式通常包括例行报告、实时报告、专题报告、综合报告等。
第六,经济活动分析控制和绩效考评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的经济活动分析控制要求企业综合运用生产、购销、投资、财务等方面的信息,利用比较分析、比率分析、因素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基本规范的绩效考评控制要求企业科学设置业绩考核指标体系,对照预算指标、盈利水平、投资回报率、安全生产目标等方面的业绩指标,对各部门和员工当期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兑现奖惩,强化对各部门和员工的激励与约束。
第七,电子信息技术控制和信息系统控制。原内部控制规范中的电子信息技术控制要求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内部会计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确保内部会计控制的有效实施;同时要求加强对财务会计电子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
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基本规范的信息系统控制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情况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程度,建立与本企业经营管理业务相适应的信息化控制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减少和消除人为操纵因素,同时加强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发与维护、访问与变更、数据输入与输出、文件储存与保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控制,保证信息系统安全、有效运用。
2.7 基本规范实施的责任主体
原内部控制规范指出由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基本规范则指出企业董事会应当充分认识自身对企业内部控制所承担的责任,加强对本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的指导和监督,并规定董事长(或者法定代表人、代表企业行使职权的主要负责人,以下简称董事长)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经理(或者总裁、厂长,以下简称经理)根据法定职权、企业章程和董事会的授权,负责组织领导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总会计师(或者财务总监、分管财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以下简称总会计师)在董事长和经理的领导下,主要负责与财务报告的真实可靠、资产的安全完整密切相关的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执行。内部控制的责任主体向上扩展到治理层(董事会),向下扩展到其他员工。
2.8 基本规范取得的突破
基本规范坚持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国际惯例,确立了我国企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框架,取得了以下重大突破:
1.科学界定内部控制的内涵,强调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有利于树立全面、全员、全过程控制的理念。
2.准确定位内部控制的目标,要求企业在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的基础上,着力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3.合理确定内部控制的原则,要求企业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全过程中贯彻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制衡性原则、适应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
4.统筹构建内部控制的要素,有机融合世界主要经济体加强内部控制的做法经验,构建了以内部环境为重要基础、以风险评估为重要环节、以控制活动为重要手段、以信息与沟通为重要条件、以内部监督为重要保证,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五要素内部控制框架。
5.开创性地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以政府监管为促进、以中介机构审计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内部控制实施机制,要求企业实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制度,并将各责任单位和全体员工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国务院有关监管部门有权对企业建立并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明确企业可以依法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本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审计,出具审计报告。
2.9 基本规范发布和实施的意义
基本规范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它的出台构建了一个标准框架。科学地构建了一套内部环境优化、风险评估科学、控制措施得当、信息沟通迅捷、监督制约有力的内部控制框架。可以有效地解决政出多门、要求不
一、企业无所适从的问题,有利于提高内部控制的监管效益、降低监管成本,有利于优化企业管理和增强企业竞争实力,有利于保障资本安全、维护资本市场稳定。
强化了一种内部控制理念。进一步强化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风险防范意识,实现了由内部牵制、单一会计控制向全面、全员、全程的风险控制的观念转变,必将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立信守诚、和谐进取、健康向上的内部控制文化,对深化企业改革,推进金融改革,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建立了一套内部控制措施。进一步强化了对财务报告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约束,提高了企业资源管理与利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提供了有力支持。夯实了一个制度基础。基本规范的制定实施,既是促进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其他有关法规制度有效执行的配套制度安排,同时也是推动企业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的重要机制保障。
确立了一个实施模式。有效地化解了标准制度与实施过程中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提高了内部控制标准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公认性,增强了标准的执行力。构筑了一个联动平台。在环环相扣、相互关联的大会计系统之中,完备的会计法规为会计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
第四篇:2013江苏会计继续教育答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答案
2013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一讲(1)A(2)ABCD(3)对
第二讲(1)A(2)ABC(3)对
第三讲(1)C(2)ACD(3)错 第四讲(1)D(2)ABD(3)错
第五讲(1)A(2)BCD(3)错 第六讲(1)B(2)ACD(3)对 第七讲(1)C(2)ABCD(3)对 第八讲(1)B(2)BCD(3)对 第九讲(1)D(2)ABC(3)对 第十讲(1)A(2)AC(3)对 第十一讲(1)B(2)ACD(3)对
第十二讲(1)A(2)ABC(3)错 第十三讲(1)C(2)CD(3)错
第十四讲(1)D(2)ABCD(3)错 第十五讲(1)A(2)ABCD(3)对 第十六讲(1)D(2)ABD(3)错 第十七讲(1)C(2)ABCD(3)错 第十八讲(1)D(2)ABCD(3)错 第十九讲(1)B(2)CD(3)错 第二十讲(1)A(2)ABCD(3)错
第五篇:2012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课后习题及答案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一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的部门是()。
A.财政部
B.中国人民银行
C.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
D.中国证监会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我国财政部对企业的会计和货币资金等基本共性业务制定规范;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中国证监会发布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很多集团企业以失败、破产而告终,不少集团企业发生严重的内部控制事件,一些集团企业组建后没有达到预期的协同效应。关于其主要问题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A.管理水平提高滞后于组建速度,导致财务风险
B.集团企业财务管理难度增加
C.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
D.集团企业缺乏财务风险意识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管理实践证明,企业一切管理工作都是从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开始的;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应统驭在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企业的一切活动,都无法游离于内部控制之外。()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这是由管理实践证明的。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二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的内容是()。
A.
自我评价报告
B.
自我检查报告
C.
自我考评报告
D.
都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执行基本规范的上市公司,应当披露自我评价报告。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基本原则有()。
A.全面性原则
B.重要性原则
C.制衡性原则
D.适应性原则
E.公平性原则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确立了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及成本效益五个原则。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有了规范的财务制度后,就没有必要制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了。()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会计法》规定:“……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三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种表述中,内部控制能够提供合理保证的是()。
A.防止或发现雇员在履行其指定职责时的重大错误
B.防止管理层的计划因雇员的串通舞弊而失败
C.消除企业的贪污行为
D.回避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外部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因为内部控制能够防止、发现并纠正错误包括重大错误,故A正确;内部控制对于串通舞弊来说很可能失效,故B不正确;内部控制不能消除企业的贪污行为,故C不正确;企业可能遇到的各种外部是不可控的风险因素,故D不正确。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有()。
A.会计
B.内部控制
C.财务管理
D.市场营销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会计和内部控制是市场经济中非常重要的基础设施。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发布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是中国会计界继新会计准则后又一项与国际趋同的成果,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一个重要标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四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的是()。
A.内部环境
B.风险评估
C.控制活动
D.内部监督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主要包括()。
A.职责分工控制
B.授权控制
C.审核批准控制
D.预算控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控制措施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控制措施应结合企业具体业务和事项的特点和要求制定,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外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内部审计是在一个组织内部建立的一种独立评价活动,并作为对该组织的活动进行审查和评价的一种服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五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的是()。
A.战略委员会
B.审计委员会
C.提名委员会
D.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战略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审计委员会是公司治理中的一种重要制度安排,一般被认为是董事会下属的最重要的委员会之一。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有()。
A.组织因素
B.技术因素
C.政治与法律因素
D.社会文化因素等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B,C,D
【解析】:企业的社会环境主要包括:经济因素、技术因素、政治与法律因素以及社会文化因素等。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企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和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无关,所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对企业而言无关紧要。()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企业的机构和人员设置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影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所以机构和人员的设置要坚持权责明确、相互制衡的原则。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六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为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而制定的制度是()。
A.岗位说明制度
B.岗位责任制
C.人力资源政策反映渠道
D.轮岗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企业应当建立岗位说明制度,明确所有岗位的主要职责、资历、经验要求等,并定期组织内部各单位、各部门人员对工作岗位进行分析,确保各岗位配备胜任的人员,避免因人设岗。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人力资源政策的有()。
A.员工的聘用、培训、辞退与辞职
B.员工的薪酬、考核、晋升与奖惩
C.关键岗位员工的强制休假制度和定期岗位轮换制度
D.掌握国家秘密或重要商业秘密的员工离岗的限制性规定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第十六条规定。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强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企业文化,会渗透到企业的一切活动之中,对企业产生影响,大到决策产生和人事任免,小至员工的行为举止、衣着打扮、生活习惯等各方面。在两个其他条件都相差无几的企业中,企业文化的强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完全不同的影响。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七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因企业新产品、服务品种开发不对路,产品有质量和缺陷问题,产品陈旧,或更新换代不及时等导致的风险是()。
A.产品风险
B.自然风险
C.经营风险
D.管理风险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按风险形成的原因,可将风险分为()。
A.自然风险
B.市场风险
C.系统性风险
D.非系统性风险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所谓风险大,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大;风险小,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小。()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风险是指在一定的客观情形之下,在某一特定期间内,那些可能发生的结果之间的差异。显然,这种差异是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变动程度。所谓风险大,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大;风险小,就是指这种变动程度小。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八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人对风险的态度,即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是()。
A.风险应对
B.风险降低
C.风险分担
D.风险偏好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风险偏好就是人对风险的态度:是对一项风险事件的容忍程度。根据这种容忍程度,人们一般分为风险喜好者、风险中性者和风险厌恶者。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损失暴露包括的内容有()。
A.直接损失暴露
B.间接损失暴露
C.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D.不相关暴露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资产——暴露分析表的内容分两大类:一类是资产,包括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另一类是损失暴露,包括直接损失暴露、间接损失暴露和第三者责任损失暴露。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风险应对策略与企业的具体业务或者事项相联系,不同的业务或事项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不同的时期可以采取不同的风险应对策略,同一业务或事项在同一时期也可以综合运用风险降低和风险分担应对策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绩效考核有很多划分的方法。按考核时间分类的是()。
A.日常考核和月度考核
B.季度考核和考核
C.常年考核
D.定期和不定期考核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绩效考核有很多划分的方法。按考核时间可以分为定期与不定期考核。定期又可分为日常考核、月度考核、季度考核和考核。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企业财产分类的有()。
A.有形资产
B.无形资产
C.固定资产
D.存货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
【解析】:企业的财产可以分为两大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会计人员根据记账凭证平行登记记账凭证过程中,不能由一人同时登记总账和明细账。()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在实际惯例中,当发生一笔业务或交易并填制记账凭证后,会计人员应根据记账凭证平行登记记账凭证。在此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点是,不能由一人同时登记总账和明细账,这两个岗位是不相容的,企业应将其分离。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一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A.信息披露
B.信息反馈
C.信息传递
D.以上都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信息披露是企业建立反舞弊机制的重要环节。信息披露是指企业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及有关监管规则,结合自身经营管理需要,强制或自愿披露所有重要事件和交易事项的信息。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信息分类方法很多,按信息来源可以分为()。
A.内部信息
B.宏观信息
C.外部信息
D.微观信息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C
【解析】:信息分类方法很多,按信息来源可以分为内部信息和外部信息。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信息系统是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信息系统是由特定的人员、数据处理工具和数据处理规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二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在内部控制的调查方法中,审计人员与被审计单位的有关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收集证据的是()。
A.询问法
B.审核法
C.观察法
D.函证法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内部审计章程应包括的主要内容有()。
A.内部审计目标
B.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C.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D.审计项目业务控制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内部审计章程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内部审计目标;
(2)内部审计机构在组织中的地位;
(3)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和权限范围;
(4)其他需要明确的事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不可能受到判断失误、理解错误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内部控制制度是完美的。()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无论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作多么妥当,也仅能达成企业目标,对管理阶层提供合理的保证。任何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都可能受到判断失误、理解错误等因素的影响。内部控制只能为管理人员达到其目标提供合理的确信,因为内部控制也有局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三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经营目标的实现。
A.降低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
B.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C.限制有关人员权限
D.与国际接轨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内部会计控制特征的有()。
A.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能够用价值形式表现的经济活动
B.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
C.控制的基本手段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
D.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D
【解析】:内部会计控制具有以下特征:(1)内部会计控制的范围主要限于单位中那些能够用价值形式,即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2)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手段是会计处理程序及其他会计控制标准,而管理控制主要通过制度和方针政策来实施;(3)内部会计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保证经济业务的执行符合管理者的要求,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向有关方面保证单位的工作目标或经营目标的实现;(4)从内部会计控制与审计的关系看,财务审计中所要评审的主要是会计控制制度,而在经济效益等审计中,除了评审会计控制制度外,还必须更多地评审管理控制制度。而答案C主要属于管理控制的基本手段。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实施内部会计控制,是加强会计核算,抑制会计造假行为,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的必然要求。()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四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授权批准控制要求的是()。
A.单位应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
B.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
C.单位应明确账、证、表的处理程序
D.单位应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因此,选择选项B。选项A是不相容职务控制的要求,选项C、D是会计系统的控制要求。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内容的有()。
A.限制接近
B.定期盘点和比较
C.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
D.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财产保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限制接近;第二,定期盘点和比较;第三,会计记录要妥善保护;第四,重要资料留有后备记录,以便在遭受意外损失或毁坏时重新恢复。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授权批准控制要求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五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适用于规模较大、出纳工作量较多的企业,出纳岗位设置形式的是()。
A.一人一岗
B.一人多岗
C.一岗多人
D.多人多岗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一岗多人形式适用于规模较大、出纳工作量较多的企业。企业应设置出纳岗位并配备多名专职的出纳人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多重授权审批模式优点或缺点的有()。
A.符合相互牵制原则
B.能提高审批质量
C.审批程序复杂
D.办事效率降低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多重审批模式优缺点:符合内部控制的相互牵制原则,能提高审批的质量。但审批程序复杂,办事效率降低。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一枝笔”审批模式能使资金的使用围绕企业总目标有序进行,但极易造成腐败。()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一枝笔”审批模式优缺点:使资金的使用围绕企业总目标有序进行,克服了多头审批的监督失控及审批标准不一致的弊端。但该模式容易造成腐败。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六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企业因抢险救灾等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方便,必须使用现金时,正确的做法是()。
A.必须遵循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办理转账结算
B.先支付现金,事后向开户银行口头说明
C.先支付现金,事后向开户银行书面说明
D.根据有关规定,事先办理相关手续后,可以用现金支付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因采购地点不确定,交通不便,抢险救灾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办理转账结算不方便,必须使用现金的,要事先向开户银行提出书面申请,由企业财会部门负责人签字盖章,开户银行审批后,予以现金支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现金收付业务的关键控制点有()等环节。
A.审批
B.会计主管人员审核原始凭证
C.记账
D.银行存款收支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
【解析】:现金收付业务关键控制点的环节有:审批、审核原始凭证、现金收支、稽核、记账和对账。选项D是银行存款业务的主要控制环节。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出纳人员每日对现金进行盘点核对,其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出纳工作的监督,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现金情况的发生。()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由会计主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或稽核人员组成清查小组定期进行的现金清查,其目的是加强对出纳工作的监督,防止贪污盗窃和挪用现金情况的发生。而每日出纳人员自行进行的账款核对,主要目的是为了保证账实相符。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七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项以后,在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的主要目的是()。
A.收付工作应认真、仔细
B.收付业务应手续完整
C.表示款项收付完毕,防止重漏收付
D.符合本单位对收付业务的特殊要求
A
B
C
D
【正确答案】:C
【解析】:出纳人员办理收付款项以后,应在收付款的原始凭证上加盖“收讫”或“付讫”戳记,表示款项已经收付完毕,以防止重收付或漏收付。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银行存款未达账项的有()。
A.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
B.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C.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
D.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未达账项概括起来不外乎四种情况:(1)企业已收款入账,而银行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2)企业已付款入账,而银行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3)银行已收款入账,而企业尚未收款入账的账项。(4)银行已付款入账,而企业尚未付款入账的账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业务经办人员根据已批准的银行存款收付结算凭证,向银行办理银行存款收付结算。()
对
错
【正确答案】:错
【解析】:出纳人员根据已批准的银行存款收付结算凭证,向银行办理银行存款收付结算。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解读及应用指南》 第十八讲
·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对于还款记录良好,订货数量正常的老顾客,()在已授权的信用额度内,就可以进行赊销的常规处理,并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A.财务部门
B.信用部门
C.运输部门
D.仓储部门
A
B
C
D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老顾客只要还款记录良好,订货数量要求正常,在已授权的信用额度内,信用部门就可以进行常规处理,并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多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的答案,请将选定答案所对应的英文字母填在括弧内。)
1.下列各项中,属于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有()等。
A.接受客户订货单
B.组织发货
C.开具销售发票
D.记录款项收入
A
B
C
D
E
F
【正确答案】:A,B,C,D
【解析】: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的范围包括接受客户订货单、核准客户的信用、组织发货、开具销售发票、核算销售收入和应收账款、记录款项收入等内容。
·判断题(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填入判断结果,你认为正确的用“√“表示,错误的用“ד表示。)
1.无论是否批准赊销,信用部门都应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
对
错
【正确答案】:对
【解析】:信用部门无论是否批准赊销,都应在销货通知单上签署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