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辛炳云 赵宗华
如何有效利用国家财政支农政策,逐步完善支农资金管理措施,创新支农资金管理机制,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切实增加农民收入,是各级财政部门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的新课题。现以宜都市为例,就县(市)、乡(镇)财政部门如何管好、用好财政支农资金的问题作一探讨。
一、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政府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惠农政策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涉及到财政、民政、交通、社保等诸多领域。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出现多头管理。形成投入多,跟踪管理少,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二)支农资金投放形式单一
现行的各项支农扶持政策中,直接以现金方式投放模式明显增多,如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农村低保、失地农民补助等,各级财政十分重视,都是要求采用“一折通”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2006年上级财政拨付我镇惠农资金330.8万元,其中除乡村公路134.2万元、新农村建设40万元外、直接补助农民个人现金有150.9万元,占总额45.6%。无偿资金投放多,收到的社会效果少,没有重视从开发农民思路,拓宽农村发展方面加以引导。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少,没有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在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方面的带动作用。
(三)支农资金管理方面乡镇财政乏力
乡镇财政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处于弱化状态。一方面,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弱化。乡镇财政处于改革之中,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县、乡财政部门责任不明,乡镇只是被动地按时按额发放资金,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很难发挥有效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乡镇支农投入有限。我镇是上解型乡镇,2006年可用财力405万元,按全市统一预算标准计算,经常性经费支出370万元,乡镇可调整使用财力仅为35万元。“乡财县管”乡镇显然更加困难,没有财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四)县(市)级报帐制有待完善
财政专项资金报帐制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有部分支农资金采用报帐制管理。但在报帐过程中,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市级财政部门只接收合法合规的票据,对实际支出情况并不掌握,项目实施单位将不准列支的、或者超范围支出的单据换成正式发票报帐,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之对策
(一)制定规范的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各项支农资金和农村财政管理制度。将支农资金的项目申报与立项、施工与验收等各个方面相应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
(二)建立县(市)为主体的支农资金分配体系
1、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在支农资金投入方面,县(市)财政要结合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配套本级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规范支农资金分配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分配是财政支农资金有效使用的前提。以县(市)财政为主体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县(市)财政部门要参与财政支农项目的事前调研,立项论证,项目概算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县(市)域农业发展重点和公共财政职能要求,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发展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扶持相结合,合理地确定年度支农资金分配方案。对一些事关全局和农
民切身利益的资金,在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或者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公开评估论证。
3、合理调整支农支出方式。改变过去向农民投放现金的单一模式,调整支农资金投放方式,提高支农资金的综合利用率。通过投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利用科技扶贫,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发展;选好适合本地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如茶叶、柑桔、水产、畜牧等产业项目,优先扶持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从广泛性扶持向择优集中扶持方向发展,发挥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
(三)建立以乡镇为重点的支农资金管理体系
1、明确支农资金管理责任主体。在现行财政管理方式下,支农资金分散于市局多个科室,管理松散,应明确一个管理责任单位(如农村财政管理局),全面负责支农资金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组织指导乡镇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基层财政作用。在市财政统一指导下,发挥乡镇财政管理作用非常必要。要从制度上明确乡镇财政管理职责,乡镇财政不仅要在资金拨付与使用上发挥管理作用,而且要参与项目的申报,项目的施工、完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建立项目专帐核算。项目完工后,检查督导项目单位公开公示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进一步完善县级报帐制。坚持县级报帐制,是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一是要坚持参与项目管理。财政部门要确定专人自始自终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工程验收要有财政监管人员签字确认。二是严格审核报帐单据和相关项目材料。对工程不完工,质量不达标,手续不齐全的不予报帐,杜绝非生产性开支和非项目支出,确保专项专用。三是报帐制与财政改革相结合。利用政府集中釆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根据项目计划,施工合同,验收确认等手续,直接将资金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
4、注重农民参与。二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证明:实施支农项目要充分
尊重农民的选择权。项目的申报立项必须注重农民参与,尽力把项目选择权交给农民。农民的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间晴雨路涉及到农民直接利益的项目,可以采取农民自愿参与、村组统一规划,财政资金补助的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更多的参与,调动农民参与支农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支农资金运行监督体系
1、建立支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通过市、乡两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来促进乡镇按规定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如发现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或挪用支农资金等行为,县(市)级可采用扣减同等财力或减少下一年度支农资金分配额度予以调整,起到约束作用。
2、建立支农资金使用考评机制。建立考评机制,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服务水平,不断促进项目有效实施,农民明显增收。考评指标包括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的主要内容可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财务考评包括资金预算合理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等。
3、建立支农资金使用审计机制。利用财政部门内审机构或者外部审计部门进行支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审计。检查支农资金申报、立项、执行的合理性;检查支农资金筹集的合规性,检查支农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调查研究支农资金违纪现象发生的环节和手段,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作者: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财政所 辛炳云 赵宗华
第二篇: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
一、县域支农资金管理现状及成因
(一)资金投放与跟踪管理不配套
近年来,中央及省、市政府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惠农政策覆盖了农、林、牧、副、渔等各个产业,涉及到财政、民政、交通、社保等诸多领域。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在使用方向、实施范围、建设内容等方面,有一定的重复交叉,出现多头管理。形成投入多,跟踪管理少,致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普遍低下,难以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
(二)支农资金投放形式单一
现行的各项支农扶持政策中,直接以现金方式投放模式明显增多,如退耕还林、种粮补贴、农村低保等,各级财政十分重视,都是要求采用“一折通”形式直接发放到农户。无偿资金投放多,收到的社会效果少,没有重视从开发农民思路,拓宽农村发展方面加以引导。新科技、新技术推广应用少,没有充分发挥支农资金在提高农业综合发展能力方面的带动作用。
(三)支农资金管理方面乡镇财政乏力
乡镇财政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处于弱化状态。一方面,乡镇财政职能作用弱化。乡镇财政处于改革之中,在支农资金管理方面,县、乡财政部门责任不明,乡镇只是被动地按时按额发放资金,在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很难发挥有效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乡镇支农投入有限。“乡财县管”乡镇显然更加困难,没有财力增加对农业的投入。
(四)县级报帐制有待完善
财政专项资金报帐制是强化专项资金管理的重要措施。有部分支农资金采用报帐制管理。但在报帐过程中,直接将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县级财政部门只接收合法合规的票据,对实际支出情况并不掌握,项目实施单位将不准列支的、或者超范围支出的单据换成正式发票报帐,套取专项资金的现象依然存在。
二、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之对策
(一)制定规范的财政支农项目管理制度体系
按照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建立公共财政制度的要求,全面清理、完善现有的各项支农资金和农村财政管理制度。将支农资金的项目申报与立项、施工与验收等各个方面相应建立项目管理制度体系。从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绩效考评、监督管理各个环节建立科学合理、层次清晰、分工明确的支农资金管理制度体系。达到依法管理、按章办事。
(二)建立县为主体的支农资金分配体系
1、形成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在支农资金投入方面,县财政要结合中央和省级支农资金,配套本级资金,不断增加对农业的投入。认真贯彻落实《农业法》,确保对农业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2、规范支农资金分配机制。财政支农资金的合理分配是财政支农资金有效使用的前提。以县财政为主体建立资金分配机制。县财政部门要参与财政支农项目的事前调研,立项论证,项目概算等过程。在此基础上根据县域农业发展重点和公共财政职能要求,坚持长远规划与当前发展相结合,重点项目与一般扶持相结合,合理地确定支农资金分配方案。对一些事关全局和农民切身利益的资金,在分配过程中要充分评估,或者以合适的形式进行公开评估论证。
3、合理调整支农支出方式。改变过去向农民投放现金的单一模式,调整支农资金投放方式,提高支农资金的综合利用率。通过投术培训,提高农民生产技术水平;利用科技扶贫,引导农民应用新技术,实现新发展;选好适合本地发展,具有带动作用的优势产业,如烟叶、蚕桑、柑桔、魔芋、畜牧等产业项目,优先扶持发展,形成产业优势,从广泛性扶持向择优集中扶持方向发展,发挥支农资金的导向作用。
(三)建立以乡镇为重点的支农资金管理体系
1、明确支农资金管理责任主体。在现行财政管理方式下,支农资金分散于县局多个股室,管理分散,应明确一个管理责任单位,全面负责支农资金的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组织指导乡镇支农资金的管理工作。
2、充分发挥基层财政作用。在县财政统一指导下,发挥乡镇财政管理作用非常必要。要从制度上明确乡镇财政管理职责,乡镇财政不仅要在资金拨付与使用上发挥管理作用,而且要参与项目的申报,项目的施工、完工验收等全过程管理。指导项目实施单位建立项目专帐核算。项目完工后,检查督导项目单位公开公示项目资金运行情况,广泛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3、进一步完善县级报帐制。坚持县级报帐制,是行之有效的资金管理办法。一是要坚持参与项目管理。财政部门要确定专人自始自终参与项目各个环节的监督,工程验收要有财政监管人员签字确认。二是严格审核报帐单据和相关项目材料。对工程不完工,质量不达标,手续不齐全的不予报帐,杜绝非生产性开支和非项目支出,确保专项专用。三是报帐制与财政改革相结合。利用政府集中釆购、国库集中收付等制度,根据项目计划,施工合同,验收确认等手续,直接将资金支付给项目施工单位或个人。
4、注重农民参与。近年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证明:实施支农项目要充分尊重农民的选择权。项目的申报立项必须注重农民参与,尽力把项目选择权交给农民。农民的积极参与是项目成功的重要前提。此外,在小型农田水利、人畜饮水等涉及到农民直接利益的项目,可以采取农民自愿参与、村组统一规划,财政资金补助的方式,让农民得到实惠,更多的参与,调动农民参与支农项目建设的积极性。
(四)、建立支农资金运行监督体系
1、建立支农资金使用的约束机制。通过县、乡两级政府间的财力分配来促进乡镇按规定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如发现改变资金使用方向,或挪用支农资金等行为,县级可采用扣减同等财力或减少下一支农资金分配额度予以调整,起到约束作用。
2、建立支农资金使用考评机制。建立考评机制,目的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财政服务水平,不断促进项目有效实施,农民明显增收。考评指标包括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的主要内容可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财务考评包括资金预算合理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管理状况等。
3、建立支农资金使用审计机制。利用财政部门内审机构或者外部审计部门进行支农资金的专项检查审计。检查支农资金申报、立项、执行的合理性;检查支农资金筹集的合规性,检查支农资金使用的效益性,调查研究支农资金违纪现象发生的环节和手段,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确保支农资金安全有效使用。(李自强供稿)
第三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是建立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可以真正建立起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的现状,提高财政资金的管理
效能和使用效益。
坚持和明确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大多人受益,对于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项目,如教育、卫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应以无偿性资金支持为主,对于自身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财政更多的应以有偿的周转性资金予以扶持。二是公开化原则。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分配原则,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要向社会公布、公开招标竞标,规范程序,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三是市场化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直接关系民生的方面倾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原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支农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四是安全性原则。要让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上,避免被变相侵占、挪用或截留。
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真正体现出对“三农”的倾斜,就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近期的目标任务,把现行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建设目标转变,把优势农业与延伸发展产业链衔起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在保持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力度,对农业投入的同时,应对现有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梳理,合理配置,按照渠道不变,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合理分工的原则,把农业项目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真正使农业投入实现从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链配套建设目标的根本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推进规模农业,实现规模效益。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目的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过程中目标与结果的对应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绩效考评的内容可分为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指标应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项目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立项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政策效应,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内容,财务考评指标应包括财务计划的科学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内容。当然,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重点围绕是否让农民受益,是否为国家培植税基,增加税源这一目标,如果项目运行有成效,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就应集中投入,重点倾斜,以最大限度体现绩效考评的结果。
对支农项目资金进行过程监控。一是在立项阶段,做好支农项目预算,进行事前控制,财政与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扶持政策规定,对支农项目的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组织专论证、筛选,严把入口关;二是在执行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事中监督,财政与主管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跟踪抽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与浪费。三是在竣工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检查验收,支农项目完成后,财政与主管部门要及时委托或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竣工的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核拨项目尾款,除国家、省、市的规定外,对于超出项目支出核算部分一律由项目用款单位自行承担。
第四篇: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毕业设计 题 目: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二级学院: 立信会计学院 专 业: 会计 学 号: 2017104234 姓 名: 王尊颜 指导教师: 内容摘要 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及其他经济活动的最重要的物质保障。资金对于企业来说就像血液一样重要,没有了资金,企业就无法再继续维持与生存下去。可见资金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但是虽然资金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却仍然有不少企业的经营者与管理者不懂得如何有效地进行资金管理,无法让有效的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经济价值,从而造成了资金的大量浪费,让企业的维持与发展陷入困境。本文以医药批发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入手,结合当前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具体情况谈谈如何加强资金有效管理,以供参考。
关键词:企业;
资金管理;
对策 目 录 摘 要 Ⅰ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分析 1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1(2.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1(2.2)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2(2.3)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2 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 2(3.1)企业经营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 2(3.2)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3(3.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3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4(4.1)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 4(4.2)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4(4.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4.4)建立和完善资金业务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5 结 语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企业资金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一、企业资金管理的内涵分析 企业资金管理是企业维系正常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保障经济安全、稳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企业通过采取审计、监督等系列方法、手段实现对企业资金内部的全面控制,从而服务于企业的生产与发展,对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强化资金管理职能方面,可以保障经营资金更具流动性,通常有效的资金管理体制可以使企业拥有一定数量始终可变现的资产,当遇到人为或非人为环境变化以及自身战略决策失败带来的危机时,则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甚至具备一定的融资能力,且扩大或转移生产经营,在市场波动中抓住机遇,反败为胜;
另一方面,切实提高经营资金使用效率,加快资金周转速度,减少非必要成本损耗,最终做到提高资金及生产盈利水平。资金管理的主要对象为运营资金,根据现有运营资金分类方法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种:第一种按照资金的构成要素,可以将企业运营资金分为现有资金及等价物资产、存储货物、应收、应付账款等。由此管理项目被分为现有资金、等价物资产(证券等)管理、账款、存货管理及信用管理等,资产管理的主要功能在于确定各项目在资产总额中的最佳比例,通过管理提高资产周转效率,降低风险。第二种根据运营资金时间的变动性分为临时、永久性资金。临时性流动资金用于企业应对周期性、季节性变化带来的资产负债、货款支付,维系正产经营活动。永久性资金用于企业必要的生产投入及运营投入。通过资金管理合理分配二者的比重对企业生存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企业资金管理的现状分析 (2.1)资金管理意识淡薄 我国处于市场经济完善时期,企业经营意识尚有欠缺,尤其在资金管理方面,过分注重提高生产能力,将大量资金投入产品前期生产,造成运营资金堵塞,周转不灵,一旦遭遇风险便失去了经营的主动性。监管意识有待加强,企业在使用运营资金时,计划不足,随意性较大,给企业及相关利益主题带来很大的影响。缺乏资金管理意识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尤为明显,这与惯有的经营观念分不开,传统中小企业主要依靠资金投入扩大经营范围与经营业务,缺乏必要的资金管理意识,无法适应当今的市场环境。
(2.2)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部分企业缺乏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由于缺少丰富的资金管理经验,对资金管理的专业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形成科学的资金管理价值理念,且认识不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使资金的使用计划缺乏合理性,从而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资金链断裂的问题。由于没有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管理人员往往会缺乏资金管理的积极性,在执行中没有相关的制度作为依据,降低科学管理资金的意识,使资金规划出现不合理的现象,直接影响着企业的长远发展。
(2.3)资金管理制度缺失 多数企业在发展中无法将现有的资金管理制度与市场环境及企业发展战略相联系,从而未能形成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体系。首先,审批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在业务流程管控上流于形式,对资金外流审批不严,常常只需业务主管领导签字便可以导致资金的外部流出,业务主管领导并非对业务进展情况完全了解,谎报现象时有发生;
其次,从资金管理绩效评估体系来看,有的企业并未单设专项评估部门,也未与外包公司建立合作,营运资金使用效果与企业员工工资脱钩,使资金使用评估形同虚设。
三、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3.1)企业经营管理者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明显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快速发展,资金管理的意识缺乏使企业经营管理者不能清楚地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的重要性,或认识到企业资金管理是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很多中小企业在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资金管理意识缺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企业与其他类型的企业相对比,业务流程更为繁琐,资金周转速度慢,实际占用的资金量大,很多企业资金配置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系统的规划,甚至造成大量的资金闲置、资金使用成本居高不下等。当国际、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出现变化时,企业往往会出现资金面紧张的状况,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也会因此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导致企业周转不灵,损失严重。由此可见,企业经营者如果缺乏的资金长期规划意识,将会无法科学地调度使得企业资金,资金的使用价值就不能实现最大化。
(2)部分生产企业只是一味地追求产品产量,缺乏对产品市场的变化及需求的研究和了解,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应有的市场分析和随机应变能力,对有限的资金资源不能够合理科学的调度和使用,这将会给企业带来重大损失。
(3.2)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 一方面,企业各部门缺乏对资金管理内控制度,各部门向财务部门报送资金预算编制所需的基础数据时,消极应付,提供的数据不及时、不准确,致使生成的资金预算指标可操作性差;
另一方面,由于信息系统构建不完善,各子公司、分公司不能与母公司实现会计核算数据共享,导致母公司不能有效地监控各子公司资金流,无法实现集团内资金的集中调剂使用,推高企业的筹资成本。应用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因此,企业必须强化内部控制的监管与激励机制,确保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持久的应用实施,保障内部控制的实施安全。一方面,企业管理阶层需要培育专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人才,通过认同内部控制制度并对内控策略有专业认知和管理能力的人去进行企业管理,从管理层面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监管意识,确保内控制度检查评价工作的管理质量;
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对于认同企业内控制度管理制度并在内控管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从而提高企业人员对内部控制制度推广和应用的积极性,促进内控制度成功地实施与开展。
(3.3)内部监督制度不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我国很多中小型企业没有构建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内部监督形同虚设,严重时会导致企业资产流失。具体分析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种情况。首先,资产的内部控制不严格,资产的领用、登记等手续不严谨,严重时可能会造成大量账外资产的存在;
不严格执行资金资产的定期盘点制度,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经常发生;
部分企业的材料、物资管理不规范,材料、物资的出入库验收手续不完善,致使成本结转数据不准确,成本和利润的记录不真实。其次,许多中小型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自身管理水平不高,企业管理意识薄弱,至于专项管理如企业的应收款管理等几乎为空白。在这类企业中,通常营销人员只负责销售产品,至于销售款项的回收不在职责范围之内,这样就容易使大量的资金被客户占用,企业对营销人员缺乏约束,考核不严,奖罚不明,甚至出现营销人员私自挪用货款的现象;
财务部门对应收款项监督不力,使客户长期无偿地占用企业资金的现象长期存在,使企业蒙受损失,这些现象对企业来说都是致命的,严重时会导致企业倒闭。
四、企业资金管理的对策分析 (4.1)树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意识 资金对于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论是企业的经营者、管理者还是基层的普通员工都知道资金很重要,但是她们对于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够确保资金有效管理却比较模糊。所以我们所说的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并不是单纯的强调资金的重要性,而是要全面加强对资金管理重要性的意识树立。在树立正确资金管理意识具体工作方面。首先就必须加强对资金统一管理的正确意识树立,资金不是某个部门、机构乃至个人的私人财产,资金是属于企业的,是促进企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动力,所以即便是在具体部门中运作的资金也必须树立起统一管理的正确意识,这样才能够让资金的流动变得可控、可感、可知,才能够让每一个环节运行中的资金都处于网络化的管理体系当中。
(4.2)健全资金管理制度 企业应当制定完善的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投资、筹资和资金营运等环节的资金活动,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规章制度。资金管理制度可以对资金的使用起到制约、规范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公司战略目标实施与完成。建立货币资金业务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人员的职责权限,确保办理货币资金业务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流通安全。建立严格的货币资金审批制度,明确审批人对货币资金业务的审批方式、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规定经办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职责权限。在实际运用中,不断完善其制度,从而保证资金使用的安全性和合理性。建立资金预算管理制度,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营运的良性循环,严禁资金体外循环。
(4.3)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关键是采取得力的措施,从而加速资金周转。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管理层需要高度强化资金管理的意识,将具有较强流动性的资金进行严格的控制,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计划,保证企业资金的运转水平。合理调整产品结构,以市场为导向,缩短营业周期,及时催收应收账款,加速资金回笼,加快营运资金周转,以便用有限的资金服务于更大的产业规模,为企业取得更优的经济效益提供条件。产品销售前,对客户的信用进行深入调查,评估其偿付能力,测定赊销额度,并采用恰当的结算方式,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的坏账损失比率。
(4.4)建立和完善资金业务的监督与检查机制 针对企业流动性强的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等资金,企业应该设立专门的稽查部门负责监督企业资产的收支情况,这也是资产管理中的重难点,要定期对现金,银行存款的收支进行检查,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凭证真实性与完整性、现金使用范围的合规性、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公司现金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等。一旦发现某一环节存在账实不符,或者数据和平常差异巨大,需要存档,计入稽核档案,做深入调查,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问责到人,并以示惩戒。
建立现金收支管理体系如下图所示:
现金收支管理体系 稽核 定期抽检 不定期抽检 图1:现金收支管理体系(1)稽核岗位负责直接监督现金收支,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凭证真实性与完整性、现金使用范围的合规性、有关法律法规、财经纪律的遵守情况、公司现金管理规定执行情况等。发现问题,记入稽核档案,作为对出纳岗的奖惩依据。
(2)由会计人员组成定期抽查小组,每月定期进行一次检查,除检查稽核内容外,还需检查进行现金盘点,检查现金账实是否相符等。检查结果记入定期抽检档案,作为根据对稽核岗的奖惩依据。
(3)财务主管组织组建临时抽查小组,小组成员由纪检、财务、总经理办公室等工作人员组成,检查内容除定期抽查小组检查内容外,还检查现金收支授权审批执行情况,现金收支流程执行情况等。检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每次抽检结果记入不定期抽查档案,作为对会计部门工作的考核依据。
结 语 结合全文的研究分析,就会发现企业的资金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前景起着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需要进一步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进行改善,提高管理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管理会计越来越有发展和研究趋势的原因。其实资金管理在实际的操作管理中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在企业中能顺利成功的应用,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收益。掌握资金管理的技能就等于掌握了一个企业的命脉,通过判断资金管理工作的好坏,就可以评价一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趋势,所以企业应该给予资金管理工作足够的重视。对资金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找出其本质的原因,然后针对性地采取一些解决对策。要有专门的监管人员确保相应的措施到位,要对实施措施之后的财务状况进行统计,一旦发现问题要第一时间采取措施,避免资金问题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总之,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措施,可以进一步提高企业的效益,让企业始终处于一个相对优势的地位。
参考文献 [1] 张丹.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 2014(2).[2] 吴琼, 张晓晴.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 19(22):31-32.[3] 张华.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市场, 2016(29):127-129.[4] 杨斌.关于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的探讨[J].福建质量管理, 2017(18).[5] 宋俊明.浅议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J].商, 2016(30):13-13.[6] 谢小华.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3(23):233-234.[7] 苏瑞莹.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研究[J].商业经济, 2017(10).[8] 邓婷.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研究[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3):121-124.[9] 章霞青.中小企业货币资金内部控制对策研究[J].读书文摘, 2016(19).[10] 燕敬池.浅析房地产集团的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5(8):113-113.[11] 罗梓怡.中小企业货币资金管理研究[J].财经界,2015(3):34-35.[12] 黄希敏.关于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2015(20):50-51.[13] 陆勇.浅议房地产企业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会计师,2015(22).[14] 闻世杰.也谈房地产企业的资金管理[J].财经界,2015(35):129-129.[15] 王锋.探讨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要点[J].财经界,2014(26):39-39.致 谢 在本文定稿之际,谨向五年专科学习期间给予我关心和帮助的会计领导、全体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领导给予我的热情帮助和指导。感谢孙老师在我写论文时给予我的指导。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孙老师悉心的指导。孙老师多次询问写作过程,并为我指点迷津帮助我扩展研究思路,精心点拨、热忱鼓励,不仅授我以文,且教我做人,虽历时不长,却给以终生受益无穷之道,此谨向孙老师致以诚挚的谢意和崇高的敬意。感谢这三年来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朋友。衷心感谢善良的父母多年来对我们学业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我们学习不竭动力的源泉。
第五篇:如何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如何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
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是建立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绩效评价制度。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xiexiebang.com一方面可以规范和加强项目管理,另一方面通过项目绩效和预算安排挂钩,可以真正建立起资金使用的问效制和问责制,切实改变重分配,轻监督,轻绩效的现状,提高财政
资金的管理效能和使用效益。
坚持和明确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原则。一是公益性原则。要坚持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让大多人受益,对于直接服务于农民的项目,如教育、卫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应以无偿性资金支持为主,对于自身有良好经济效益的涉农项目,财政更多的应以有偿的周转性资金予以扶持。二是公开化原则。对财政专项支农资金的使用要坚持公开、透明的分配原则,凡使用财政性资金的项目,要向社会公布、公开招标竞标,规范程序,避免预算执行的随意性。三是市场化原则。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财政支出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向直接关系民生的方面倾斜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在原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特别是在支农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要严格按市场规则办事。四是安全性原则。要让财政资金真正用于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上,避免被变相侵占、挪用或截留。
合理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让财政支农资金的安排真正体现出对“三农”的倾斜,就要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有长远的科学规划和近期的目标任务,把现行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建设目标转变,把优势农业与延伸发展产业链衔起来,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在保持不低于财政收入增长比例的力度,对农业投入的同时,应对现有支农资金进行整合梳理,合理配置,按照渠道不变,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合理分工的原则,把农业项目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集中资金,突出重点,真正使农业投入实现从分散的项目建设目标向产业链配套建设目标的根本转变,逐步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推进规模农业,实现规模效益。
建立财政支农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财政专项支农资金支出是政府公共支出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其建立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目的是强调公共支出管理过程中目标与结果的对应关系,形成一种新的面向结果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以提高政府管理效率,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绩效考评的内容可分为项目考评和财务考评,项目考评指标应包括项目规划的科学性,可行性,创新性,项目与农村社会事业发展规划的一致性,立项目标完成情况,项目组织管理情况,项目的政策效应,项目的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等内容,财务考评指标应包括财务计划的科学性,资金配套落实情况,实际支出情况,财务信息质量,财务管理状况等内容。当然,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指标体系的建立应重点围绕是否让农民受益,是否为国家培植税基,增加税源这一目标,如果项目运行有成效,带动农民增收明显,就应集中投入,重点倾斜,以最大限度体现绩效考评的结果。
对支农项目资金进行过程监控。一是在立项阶段,做好支农项目预算,进行事前控制,财政与主管部门应根据国家有关产业扶持政策规定,对支农项目的立项进行可行性研究,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分析审查,组织专论证、筛选,严把入口关;二是在执行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事中监督,财政与主管部门可委托中介机构跟踪抽查项目实施情况,确保资金按规定用途使用,防止财政资金流失与浪费。三是在竣工阶段,做好支农项目的检查验收,支农项目完成后,财政与主管部门要及时委托或中介机构进行项目竣工的决算审计,根据审计结果核拨项目尾款,除国家、省、市的规定外,对于超出项目支出核算部分一律由项目用款单位自行承担。
《如何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管理》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