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变化情况调研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变化情况调研》
一、调查背景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不但惠及亿万农民、而且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是我们在当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须担负和完成的一项重要使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紧紧抓住农村全面小康建设的根本:家庭收入,事关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大局。实现这重大战略部署,不仅是亿万农民的福音,是田野大地的希望,也会使我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迎来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二、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主要为村镇领导和当地的农民。调查人群一般为年长的务农者,其实也不乏中年人和年少辍学打工者。人群者家庭多为4世同堂,文化程度普遍为初中。家庭成员收入形式多样化,有务农,务工,家庭经营收入等。
(二)调查内容及方法
1、调查内容: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农民逐年收入状况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在本着这种程度变化,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满意度。
2、调查方式:主要以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主要形式,具体跟当地
镇委、村委村民和学校师生了解情况。
三、调查的基本情况与分析
农民收入来源分析:大约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市场的变化以及农民工在城乡之间、不同地区间的流动,使得农民收入来源结构摆脱单一形式,出现了多元化构成格局。大沙镇的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也有着类似的多元化格局,由调查过程中得知,其农村居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有以下:
(1)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收入:
这是实行家庭承包制后农民取得收入的最主要方式,也是最稳定的方式。在调查问卷的数据中的知,32.2%村民的主要收入为务农,村民以此为基础,寻找其他途径去增加收入。村民在其分得的土地上种植农作物或改为养殖。农作物多为稻谷,养殖业多为渔业、养猪。
(2)家庭在乡从事非农经营收入:
这是随着中国经济改革的深化农民收入多样化的一个新亮点,主要包括农民在家庭农业经营之外进行的诸如工业、商业等第二、第三产业收入。在平时的走访中观察到,不少家的门前都经营一些小店、维修等。村民都是在家干活的时候,就开着小店增加收入。
(3)外出务工收入:
伴随着80年代末90年代初“民工潮”的出现,改革开放浪潮下,外出务工成了农民获得农业收入以外收入的新选择。调查
中了解到,村民中的年盛者,多有外出打工经历,他们说,外出打工的收入更有利与供养家庭生活。
(4)集体经济收入:
集体经济收入是改革开放后乡镇企业等集体经济刚刚兴起时农民的重要增收来源,但是近年来的农村集体经济都遇到了资金、技术、人才等个问题,这中收入的增长逐渐开始乏力。因此,该收入方式在大沙镇存在也很少。
(5)其他各种收入:
包括来自于各种财产投资性的收入、政府财政或支农政策的转移性收入、租赁变卖财产收入、亲友赠送等各种收入。
总体收入特点:从村民的口中了解到,务农收入的确比以往有很好的上涨,但并没想象中的那么好,虽然有时会有所增长,但也很牵强地过日常生活。而非农产业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新来源,也在支持着农民收入的增长。主要表现为二、三产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为主。因此,家庭农民通过外出务工和在乡从事农业经营生产的收入方式在农民增收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1)耕作面积有限,收益受约束。
从新农村的村民中了解到,一个村的耕地面积是根据该村的人口总数划分下来的,然后再按比例划分到每家每户,因此村民要想争取跟多的土地耕作,要不就增加人口数,然而人口数的增
加意味着更大的额外支出。这就造成了村民的劳动力有余,不能更好地务农,争取更多的利润。如果是租赁别人的土地,又不能保证该年的利润收成。所以,农民想要很好地通过务农致富是有很大的极限的。
应对建议:政府可充分利用闲置土地,分给村民耕作;在耕地分给过程中,充分考虑村民的耕作水平,防止个别的土地过剩,使分给更有成效;政府协助,在不允许开垦的山上种植农业果树等。
(2)政府农业保护不足,补贴有限。
虽然村民的务农会有补贴,但也是局限与土地的每年收成,政府政策保护最低价格,但往往农民的回收价都贴近底线,没有什么更好的盈利空间。在这种情况,农民在有限的收入去做有限的事情,生活就难以提高一个层次。
应对建议:农作物作为我们粮食之本,政府应适当提高回收价格,促使务农者有理由继续务农,才能保证粮食的供应;政府可适当提供务农者劳动工具及提供保养维修,减少务农成本;政府提供更为及时的信息,使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根据市场供应变化理性调整自己的生产。
(3)市场经济不发达,就业和致富门路有限。
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农民资金积累不多,影响了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市场不发达,小的集贸市多,农产品市场局限于本地,流通不畅。因此农民只能以相对低价抛售农产品,个体农户得不到发展。
应对建议:优化户口政策,为农民进城务工提供政策保障,从而更好地积累农民资金,吸取经验,发展乡镇市场;发展优势乡镇企业,提供就业职位。
(4)文化水平局限,技术水平局限。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科技素质不高,而技术提供也不足,在观念上往往会有很多局限性,思维开拓不起来,这就影响了村民科学种田以及谋生。
应对建议:对一些成效大的技术,国家应落实到每家每户;对农民的义务教育开展更彻底的优惠政策。
五、总结
在本次四会大沙镇农民收入状况的调研中可以体会到,对于新农村政策的贯彻是有直观成效的。村民平均月收入都过千,衣食无忧,在本着积极劳作的前提,村民努力向外谋生,争取更好地改善生活,这冲劲是新农村新农民奋发图强的表现。
在本着城乡发展不一的状况下,我们大学生有义务探讨乡镇的农民发展,为日后我们建设社会的义务做准备。
希望四会大沙镇在新农村的政策下,发展得更有水平,更惠及化。村民的文化水平有大幅度提高,思想上无所谓“城乡差距”,更好得带领新农村的发展!
第二篇: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宁强县农民收入状况浅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解决 “三农”问题,努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使宁强县呈现出农村经济日益繁荣、农民收入显著提高的良好势头。本文根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数据,就宁强农民收入特点、影响因素和意见建议做一浅析。
一、宁强县农民收入特点
宁强县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6年的1519元增加到2011年的4914元,年均增长26.5%。在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具有以下特点:
1、农民收入结构和比重发生变化
从收入构成对比图中可以看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性收入是农民纯收入的主要来源,两种收入一直保持较快增长,但从2008年开始,两者的比重发生变化。工资性收入从2006年的40%上升到2008年的45%,再到2011年的52%;家庭经营性收入从2006年的51%下降到2008年的35%,再到2011年的39%。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比重较小且不稳定,两者都从2008年开始快速增长,之后增速放缓或下降。两者的比重从2006年的9%上升到2008年的20%,再到2011年的9%,起落十分明显。可见2008年以后,工资性收入的比重逐渐占到50%左右,而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增长将使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重维持在30%-40%之间,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的比重在8%-20%之间变动,且变化幅度较大。
2、农民收入水平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过去六年中,宁强县农民收入一直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06年宁强县农民收入仅占全市农民平均收入的74.7%,2008年占到88.5%,2011年占到93%。宁强县农民收入与全市农民收入绝对数差距最大是2007年的570元,最小是2010年的284元。可见宁强县农民收入水平虽然长期以来低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水平,但一直在不断减小与全市农民收入平均水平的差距。
3、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差距拉大
宁强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6年的6321元增加到2011年的17183元净增了10862元,是农民人均纯收入六年来净增值3395元的3.2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年拉大,两者从2006年相差4802元扩大到2011年相差12269元。从2010年开始,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速连续两年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但农民收入水平整体低于城镇居民。
4、与兄弟县区相比农民收入差异较大
从汉中市十一县区农民收入对比图来看,宁强县农民纯收入绝对数连续两年位居全市第五。2010年与收入最高的汉台区相差1623元,与收入最低的镇巴县相差184元;2011年与收入最高的汉台区相差2070元,与收入最低的镇巴县4687元相差227元。以上数据表明汉中市各县区农民纯收入绝对数位次变化不大,而地区间差异较大的状况仍然没有从根本得到改善。
二、影响农民收入的主要因素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年来宁强县农民总体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逐步拉大的问题,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农民自身素质偏低和就业不稳定制约了工资性收入增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与其收入总体上是成正比的,所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其收入水平也越高。
据2011年农村住户调查数据资料显示:宁强县外出劳动力文化程度在大中专以上的占9%,高中占13%,初中占60%,小学以及不识字占18%。可见农村外出劳动力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致使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大部分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并且失业风险要远远高于城镇职工,就业不稳定从而加大了农民外出务工的成本。
2、自然地理条件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划分。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有限,靠天吃饭的格局一直未能得到根本改善,从而更依赖政府和政策的支持、引导和保护,同时还受到农业科技创新和有效投入的影响。非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2011年宁强县非农产业纯收入人均566元,同比增长31%,占家庭经营纯收入的29.3%。但非农产业规模普遍偏小、布局分散,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3、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影响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加。以房租收入为例,由于宁强县地处山区,只有县城周边及少数经济、交通发达的乡镇房租收入比较可观,相比之下一些偏僻的乡村很多房屋被荒置,难以出租或出售。与本市汉台区、南郑县等平川县区相比,宁强县的城镇化建设明显滞后,缺少大规模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居住中心,从而制约了房产交易,农民房租收入也远远不能与平川县区相比。
4、城乡二元体制使城乡居民转移性收入差距较大。宁强县农民转移性收入在国家政策的倾斜下有了提高,从2006年的人均125元提高到2011年的326元,但是和城镇居民转移性收入相比差距依然巨大,两者相差近20倍,这是二元经济结构体制带来的就业、收入分配不均衡的表现。城乡居民因工作性质不同获得的转移性收入来源不同。城镇居民的离退休金、养老金是转移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宁强县城镇居民2011年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5153元,占转移性收入的比重为80.9%,而农民养老金收入仅占转移性收入的15.3%。
三、提高农民收入的建议
1、加大培训力度,有效提高农民技能素质。2011年,宁强县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7.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亿元。通过各种形式和途径,全县共实施农村劳动力引导性培训
3.4万人,其中技能培训1.2万人。技能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农民外出就业的稳定性和收入水平。提高农民技能素质,既要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还要构建农民技能培训体系。宁强县着力关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强技能培训,增加劳动中介,培养出一批有经验有技能的农民成为企业技术骨干。
2、大力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一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农村改善道路、用水、用电、通信网络等基础条件;二是增加对农村非农产业的投入,使得劳动力、资金、科技进入农村非农领域;三是引导和帮助农民开发地区特色产业,充分发掘优势产业资源,优化农民创业环境,促进农民在本地创业。
3、加快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化建设是深化农村改革、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的突破口。农村经济发展必然促使金融体制不断完善,拓宽农民的投资渠道。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可以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农民的投资愿望,从而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4、加强惠农补贴力度,健全农业补贴制度。2011年宁强县财政决算中的支农资金已达到76221万元,但大部分惠农补贴如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均以国家标准为主,地方出台配套政策较少。除了不断加强补贴力度外,在国家补贴没有涉及的产业也需要地方财政的支持,从而逐渐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民生工程的实施增加了农民收入,减轻了农民负担,促进了农村和谐,成为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一大亮点。
第三篇: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农民收入状况调查
摘要:民的实际收入状况到底如何?农民收入低的原因在哪里?农民增收的潜力在哪里?又怎样增加农民的收入呢„„带着一系列问题,运用入户问卷调查、深度访谈调查等形式,对几个农村进行了调查。
关键词:农民 收入 劳动
正文:
一、农民收入状况分析
1.农民实际收入低
调查结果显示,农民的实际收入很低,人均年节余仅125元。按家庭收入有否节余分布看,无节余甚至是入不敷出的农户比例占61%,收入高的农户集中在少数。有33%的农户基本无节余,每年的收支勉强能持平。
在无节余的农户中28%的农户则是每年辛苦劳动不仅无剩余,反而要靠借款、欠债维持生计。这部分农户中,约有8%的家庭是因为家中有孩子上大学的费用过多而造成负债;而剩下的20%的家庭的情况则让人心痛:家中没有象样的家具,房子低矮、漆黑,有许多人还表示因为缺钱,除非万不得已是不会上医院看病的。
节余的农户占39%,其中人均节余额在500元以上的农户比例为6%;人均节余额在200—500元的农户比例为9%;剩下的24%的农户人均节余额都在200元以内。
2.农村土地利用率低,创造的价值少
种田收益少,土地利用率低。由于生产成本过高,生产的产品价格低,90%的农民认为种地越来越不合算,因此农民种地的积极性不高。今年状况稍有好转。农村土地利用率低,所利用的土地创造的价值很少。农民大多从田间收入一些传统的粮食作物,从单位面积土地收益来看,除去成本以后,所剩不多。
3.农村劳动力就业机会少,外出打工收入低
调查中发现,农村劳动力就业面临困境:一是农村劳动力已经出现了较大的剩余。尤其是在以产水稻为主的江夏区大桥乡,村民们说:“我们每年就忙那么几阵子,合起来也就两三个月吧。”二是农民在非农领域就业难。在所调查的地区,乡镇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不景气,吸纳剩余劳动力的容量有限;农民自身资金积累少,缺乏技术,做生意、办工厂困难很大。三是剩余劳动力大多选择外出打工,但获得收入较低。调查结果显示,外出打工的农民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56%。但据外出打工的农民讲,他们出外打工都是干重体力活,辛辛苦苦做一年,只能收入1200元左右。
4.农产品转化率低、加工增值少
农产品商品转化率低。调查结果表明,农民生产的农产品作为商品部分的(占农产品总量的28%)是自己食用部分(占农产品总量的72%)的约1/3。农产品加工增值少。对于出售的产品,95%无任何加工而直接销售。在5%的加工部分,加工程度很低,如将黄豆加工成豆腐,将大米加工成年糕等,创造的农产品附加值少。
5.生产成本高
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成本高。在所调查的五个区域,农民从田间获得的年收
入不足350元/人,而肥料、种子、生产工具和灌溉、脱粒等生产成本合计高达105元/人,若计算劳力支出,生产成本就更高了。
6.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多
调查发现,农民在生产过程中承担了许多不合理的经营性支出:某些农村基层组织与所谓的服务农民的经营性公司相结合,通过垄断经营,或明或暗地提高农民所需生产资料的价格。一农户反映,某粮种的实际价格为2元/包,而那些组织摊派过来必须要4元/包。农民信息相对比较闭塞,政府又在致富信息上指导不多。调查中我了解到,有的农民轻信了一些小报上的虚假信息,被骗去了不少的钱财,也有的因为投资的项目不切合实际而赔了本。
7.落后的消费意识造成不合理的消费支出多
不合理的消费支出主要表现:一是农村重人情,婚嫁寿葬的支出多。过分强调人情的“礼尚往来”给不少家户带来不必要的负担,你花3000元,我花5000块,攀比现象严重。二是农民平时省吃俭用,而逢年过节支出过大。三是部分农民有抽烟、喝酒、赌博等不良嗜好,而且越是贫困的地方这种现象越严重。
二、农民收入不高的原因
1.部分农村基层组织对工作的思路不明确
71%的农民认为,收入不高的最主要原因是基层引导不力。部分农村基层组织认为农村的生产由农民自己负责,放弃了对农民生产的引导。实际上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农民发展经济,需要农村基层组织有力的引导。如果农村基层组织在工作思路上不以引导农民发展经济为中心,那么农村的工作就难以做好。
2.农民的效益观念不强
农民在生产中没有注意农业种植结构的合理性。调查数据显示,农产品中粮食居多,粮食作物的产量占了农产品总量的74.5%,而一些相对单位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植的比例却不到5%。
3.农民文化素质水平低
调查数据表明,高中及相当学历的仅占13%,小学及小学未毕业者,其比例高达48%。以上只是接受基础文化教育的情况,而事实上,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人是很少的。
三、农民增收的潜力
1.农民盼望致富的迫切心情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创造财富的源泉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60%以上的农民表示为了能够在闲暇时赚点钱,他们什么活都愿干。据出外打工的农民介绍,为了早日富裕起来,他们愿意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换取低廉的报酬。
2.农民已经启蒙性地接受市场经济意识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农民通过报纸、电视、收音机等媒体的宣传,出外打工者的切身体会及身边发生的事情等方式,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许多市场经济的信息,思想意识也开始有启蒙性地转变。
3.富饶的土地是农民致富的物质基础
农民的收入较低,但他们所赖以生存的土地仍然具有极大的活力。只要在政府的引导下,对土地进行综合开发利用,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土地的作用真正发挥出来,必将为增加农民的收入提供稳定的保障。
4.国家已具备加大对农业投入的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收入持续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在经济上已具备了对部分地区农民进行产业化引导和扶持的经济实力。
5.农产品加工潜力大,市场需求大
在实际生产中,农产品附加值的增长与加工深度成正比。比如小麦,0.2斤小麦值不了0.1元钱,但加工成面粉就能值0.2元钱,再做成馒头呢,就能卖0.4元钱,若做成面包,大概就会再增值到2块钱,但如果哪位老先生用它作成了面人(玩具),恐怕就能卖7、8元钱了„„况且,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农产品的加工深度越来越大。
四、对农村工作的几点建议
1.基层组织要把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工作
发展农村经济是搞好农村一切工作的源头,农村基层组织应据此开展一系列的工作:前期准备的工作上,各级组织应当做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的各种服务工作,加强对农民的科技应用、市场意识、技术信息等的引导,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放宽农民进行其它生产的限制。在实际工作中,县、乡(镇)各级政府应当提出具体的发展经济和农民增收的目标,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详尽的工作计划,在资金和技术两个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要素上,提供政策上的支持。
2.根据自愿原则,相对集中土地,形成规模经济
村里在进行土地调整时,留足农民要种的田,将愿意转让土地使用权的土地尽量集中在一起,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将集中后的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给种植(养)大户经营。由于大户专业经营,规模大、产业化程度相对较高,可以使成本降低,效益提升,土地的潜力得以充分挖掘。需要注意的是:在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转让自愿和联产承包责任制不变的基本原则。政府要作的只是引导,切不可强制执行。
3.引导农民建立合作性服务组织
农民合作组织应按市场规律建立成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经济实体,合作经济组织应参与市场竞争。为了避免垄断,应允许自发地组建多个实体,竞争服务。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以服务农民为宗旨而开展,包括科技、购销、加工、储运、资金等服务。
据调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90%的村民是菜农,若能建立农民合作组织,在蔬菜的产前、产中、产后对农户提供相应的信息与服务,或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蔬菜消费市场进行农工商一体化,产加销综合经营,将必然提高菜农的收益,提升产业化水平。
4.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从农村的实际情况来看,农村经济的发展应当以农业作为根基,牢牢把握提高质量和效益这个中心环节,面向市场,依靠科技,在优化品种、优化品质、优化产业布局上下功夫,通过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以武汉市建设乡新集村为例,该村依托武汉这个极大的生活消费市场,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居民的收入在所调查的地区中较高。但该村的蔬菜产业化程度低,仍以农户小规模经营为主,品质单一,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小。该村可以优化产品结构,对中低档蔬菜扩大产业规模,与硚口、武昌、青山石化等大型蔬菜市场加强联系,逐步将其建设成为武汉的中低档蔬菜基地;同时,加强与华中农业大学等科研单位的联系,发展高科技蔬菜、反季节蔬菜,供应武汉各大酒店。
5.继续在农村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
对于农村的改革,还有必要继续倡导一部分人和地区先富起来。农户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虽然可能暂时地拉大,但先富起来的农户和地区可以起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并带动其它农民和地区,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调查对象中,有一农户家产达三、四百万,户主是一个包工头,他的发展也只是短短四、五年的时间。由于他的辐射作用,周围的村民随其打工,也增加了不少收入。象他这样有经济头脑、市场意识强的能人,在农村中并不少见,但因为资金、技术、政策、土地等生产要素条件不具备,他们的潜能无法完全释放。如果县、乡(镇)政府领导将这些人作为重点服务对象,让他们首先富裕起来,他们就能在农民增收中更好的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再引导单个的农民向农民合作组织或农业公司等转变,这样可以加快农业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步伐。只要农民适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机制,并且能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办事,农民的收入就可以提高,农村就可以富裕。没有农村的富裕,就不会有城市的长久繁荣。我们吃的穿的都要靠农民耕种,真诚地希望农民早日富裕,农村和城市共同繁荣。
结束语:通过本次调查,深深地感受到了农民的艰辛,我们应该给农民更多的尊重。
参考文献:《乡镇经济》《中国经贸导论》
第四篇:农民收入状况调查报告
关于望城县铜官镇太丰村农民收入、支
出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时间:2010年暑假期间
二、调查地点: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县铜官镇太丰村
三、调查对象:__________
四、调查内容:调查了解农民在种植各类作物,牲畜养殖,鱼类养殖等方面的收入情况,以及农民在外务工的收入情况,最后计算出农民的年收入。并对近几年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五、调查方法:首先上网查找近几年我国农村居民收支情况。在结合资料的基础上联系家住农村的同学,并在她们的帮助下进入农民家庭了解具体情况。最后填写调查表格以及编写调查报告
六、调查目的:了解农民近几年的收入情况,提出增加农民收入的相关办法
七、调查人:_______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年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我国广大地区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也普遍有所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这次我们的暑假作业便是以农村居民收入、支出情况为题进行调查。于是我首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居民总体收支情况,以从大的方面进行了解。然后与两位家住农村的同学一起到铜官镇太丰村进行实地调查,选取三户收入水平不同的农民家庭进行调查。
从总体上看,近几年收据显示,我国农户调查人均出收入为2709元,按上、中、下等收入来看,农户人均收入为上等户为3680元、中等户为2799元、低收入户为1582。农民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农牧业。主要是水稻、油菜、玉米、等植物类以及猪、羊、牛、鸡、鸭、鹅等牲畜、家禽类;
2、手艺活。如木匠、瓦泥匠等。像我所调查的铜官镇,作为我国五大陶都之一,这里的居民也大多数都具备些冶陶的手艺。且这类收入一般比较稳定;
3、做生意。包括收购和卖出农副产品从中赚取差价以及开小型的商店、茶馆等,商店多数以经营南食、服装、农药等为主;
4、纯体力劳动。即一些技术含量很低或者不需要技术的工作。这些工作的收入往往也比较低,很难满足生活所需。
从农民总体消费情况来看,以前农民消费一般仅限于吃、穿、住这几个方面。如今,在出行的方面有所增加,并且也慢慢出现了一些简单的娱乐消费。很明显,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在逐年地提高。
就我所调查的情况来看。第一个家庭是一个四口之家,父亲_____从2009年开始在家经营茶馆生意。由于是经营的第一年,在购入设备等方面开支比较大,所以2009年一年的纯利润为5320元。之前在海旭工厂打工,月工资为800。空闲时便烧制瓦片贴补生活。母亲也在附近工厂打零碎工每月600元左右的工资。同时两人一起照顾农田和家畜,每月生活开支为300至400元。大女儿在外务工多年,现在广州做前台工作,每月1700元收入、700元左右的支出。小女儿现今仍在校就读,每月支出约为600元,学费每年10000多元。
现如今由于建设,农田减少,_____家中也留有2亩田。2009年早稻亩产600斤左右,价格为48元每100斤。晚稻大约为850斤,价格为52元每100斤。由于子女大部分时间在外,只有两人食用,每年自家使用的稻米为800多斤,所以稻谷大部分可以卖出。由这些数据可以得出,水稻方面2009年的总收入为1600元,除去农业税、农药等成本外,则剩下1200元左右。
除稻田以外,还有自留菜地约0.2—0.3亩,种有空心菜、辣椒、豆角、南瓜、冬瓜等,能够满足家庭需要,且有一定量外售。但收入较少,难以计算。此外,在家畜方面则养有一头黑母猪并下有10头仔猪。黑母猪当初以500元购入。仔猪每只20—25公斤。2009年市场价格为10元/公斤。所以仔猪总价格为2000—2500元。
该家庭在支出方面,主要以生活开支、子女教育、人情开支、医药开支四点为主。娱乐消费、休闲旅游方面近乎为零。从总体上看,虽然该家庭全年都比较忙绿,但收入水平仍然不高,没有什么积蓄,一旦遇到病痛、天灾则不得不依靠借债度过,所以也是前几年才将债务还清。
我调查的第二户家庭,户主______在长沙市务工多年,月工资3500元每月开支800—900元。妻子在铜官镇工厂工作有冶陶技术,月收入1000元。闲余时帮_______母亲料理家中农田。家中每月生活开支1300元左右。家中有一儿一女,均为在校学生。其中儿子在校寄宿,月生活费700元。儿女学费每年12000元。
该家庭拥有基本农田3亩,同样以种二季稻为主。2009年早稻平均亩产550斤,晚稻平均亩产900斤。每年自家食粮1100斤。由此可得出,每年该户在农田上的收入约为2096元。除去成本纯利润为1540元。其次,自留菜地为0.2亩,所种的也都是空心菜、豆角等,并能够满足家庭需要。此外养有2只母猪和18只仔猪以及5只母鸡,平均每只鸡每年产鸡蛋进200枚。
该家庭与第一户家庭相比,收入水平有所提高。但从数据上不难看出,在农业上的收入并不比前一户家庭高出太多。外出务工的收入成为该家庭的主要收入。可见外出务工对于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
收入与消费呈正比,该户家庭消费水平也明显有所上升。从生活开支方面看约每年30000多元。除生活开支外主要开支也集中在子女教育、人情开支、医药开支三点上。
第三户家庭,户主_______与三女儿在镇上经营一家小型超市,日收入约400元左右,是该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妻子料理家中农事,或帮助照看超市。三人每月生活开支2000元。大女儿在长沙市从事会计工作,月收入1900元,每月开销约900元。二女儿大专毕业在望城县从事销售工作,月薪1100元,每月开支约700元。
该户家庭拥有基本农田2亩。2009年早稻平均每亩产量600斤,晚稻平均每亩产量880斤。除去自家食用的粮食1200斤外,还剩下1500多斤出售,价格约为1000元。再减去成本费用,则只剩下几百元。该户在农业上的收入同样也十分微薄。除此之外,还养有5只母鸡、1只公鸡和4只小鸡,母鸡每只年产蛋200枚。
消费方面,由于该户人口较前两户多些,且收入比较可观年生活开支也明显多一些。其次,子女都已经从学校毕业,子女教育上的开支也明显减少。费用主要集中在生活开支、人情开支、医药开支和住房建设上。
综合以上对三户农民家庭的调查其情况不难看出,由于农民手上的农田在减少,农民只能从农业劳动中获得相当微薄的收入,同时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都发生了变化。农民除了从事农业劳动以外,都会从其他地方赚取一些费用来维持
生活。但由于个人技能不同,所从事的工作也各有不同。这也就成为了该地农民之间贫富差距的主要原因。
而对于如何在现在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国家应更进一步(彻底的)推行农业税费改革。虽然这些年农民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说明国家对农民提高了重视。但是这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农民的现状。而且目前我国仍有部分地区农业税收制度不合理不完善。这些都极易打击到农民的积极性。
2、提高农民的文化知识水平。这有利于农民及时了解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效率的同时也提高了收益。
3、让农副产品从单一性趋于多元化。
4、解决农民农业产品的销售问题。
5、多发展养殖方面的农业好手。该地的养殖业明显十分薄弱,且该地养殖厂数量几乎为零,可见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从我所调查的家庭支出结构分析表可以发现,该地不论是收入较低的家庭还是收入比较可观的家庭,在娱乐生活方面都比较缺乏。首先这种现象与农民本身所具有的消费观念分不开。认为钱应该花在实地、用在吃、穿、住、行上,即使有多余的钱也会存起来。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其次,从家庭成员务工情况表上可以看到,这些家庭终年都比较忙碌,除了在家务农以外,大多是给他人打工,也就没有太多的空余时间用于休闲娱乐了。
对于该地农民消费情况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1、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提高农民收入。消费与收入是成正比的,要促进农村消费,从根本上说还是应该提高农民收入。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降低农民的储蓄趋向,拉动消费。
3、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机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农村金融供给能力。
以上便是我这个暑假在太丰村调查的结果,以及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建议虽然想法不够深刻,但也反映出了先进农村的居民经济方面的一些情况,希望日后在政府的帮助之下这些问题能有所改善,也希望看到今后我国农业经济蓬勃发展。
第五篇: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关于农民收入状况的调查
作者:学号:2010011031时间:2012年2月23日
【内容摘要】:为了加快农村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是农业、农村工作的首要问题和中心任务,也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改善和农村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农民收入形式变得多元化,多样化。究竟农民收入现状如何,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症结何在?以及怎样使农民增收?2012年2月份开始,对我的家乡——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建华区双河村,历时半个月的时间,深入210个农户,采取听介绍、入户调查等形式,对全村农民收入现状进行了认真调查,现做出报告。
【关键词】:土地耕种 小商贩 工资
一、农民收入现状
1工资性收入。指的是农户家庭成员从行政事业单位、其它非企业组织、本地乡镇企业和外出打工得到收入。这个数字为4307.45元,占总收入的34.68%。
2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8276.7元,占总收入的69.9%。说明这个层面是农民收入的重头。再往细处看,①从种植业、畜牧业等一产获得的收入为7068.79元。农产品价格上涨成为第一产业增收的主导因素。②从第三产业获得的收入为718.89元,这说明以批零贸易、餐饮业为主的第三产业保持了快速增长。
3转移性收入,家庭非常住人口在外寄回、亲友赠送及家庭获得的救济金、救灾款、保险年金、退休金、抚恤金等转移性收入为309.62元。2004年以来,我村落实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良种补贴等项政策,农民转移性收入逐年增加。
二、制约当前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通过调查来看,我村农民收入虽有一定增长,但农民收入增长仍面临许多制约因素。
1、农产品价格指数持续下跌。随着农产品供给能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供求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造
成农产品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价格持续走低,出理农产品卖难、增产不增收,甚至增产减收的现象,造成农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逐年减少,直接影响农民人均农业收入。
2、农业生产成本连年上升。由于我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制度,随之出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这种模式制约了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先进农业科技成果和现代劳动手段的推广应用,导致土地生产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很多农产品生产费用居高不下,农业平均利润率连年下跌,造成了农民“增投不增收”、“增产不增收”,严重影响了农民收入的提高。
3、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通过调查来看,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除了农产品价格下跌、生产成本上升等客观原因外,农户农业结构调整不到位是目前影响农民增收最重要的因素。仅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例,据调查,在生产条件大致相同的前提下,群众种植粮食,每亩纯收入约400元;种植牧草,每亩纯收入约800元;种植每亩纯收入约2500元;林业育苗,每亩纯收入约4000元;大棚蔬菜,每亩纯收入约8000元。同是一亩地,最低收入和最高收入相差了19倍,这说明了农民增收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农业结构不合理。同时,各村、户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大而全、小而全,产业选择趋同、结构层次较低现象比较普通,再加上资金不足,水利设施老化等诸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4、农业融资能力差,资金流入少。
(1)国家对农业资金支持水平低。据世贸组织资料,我国农业生产者补贴等值和国内综合支持量均为负数。
(2)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缺乏向农村的“输血”机制。
(3)农户新增投资中,用于农业的比重也明显偏低,表现出强烈的非农化倾向。
(4)通过财政和银行系统,大量资金由农村流入城市。比如城市买房买车。
三、农民增收的对策建议
确保农民民入稳步增长,是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面对我国经济顺速发展的新形势,要增加农民收入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拓宽思路,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总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进一步加快城市化进程,全面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具体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搞好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在具体的结构调整中,我们应该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畜牧业为轴心,以扩蔬菜、优果品为主线,以发展经济林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产品结构和区域布局结构,全面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
(二)努力提高产业化水平,不断增强农业竞争力。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我们要继续把发展农业产业化营放在重要和突出的位置来抓,全面提高农副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拉动力,实现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
(三)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切实提高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生产是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椖,是产品进入市场,实农民增收的“身份证”和“通行证”。要提高我村农产品在市场的竞争力,就必须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业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
(四)积极推进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转移。
人均占有资源量少,是制约我村农民收入提高的重要原因,只有让越来越多的农民逐步离开土地,转向非农产业,才能扩大和拓宽农民增收的空间。而加快城市化进程才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道路。
(五)强化各种服务措施为农民增收提供保障。新形势开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一要进一步完善农村扶持政策。要调整国家收入分配结构,适当向农业和农民倾斜。进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机制,运用财政补贴、贴息、奖励、税收等措施,鼓励多种经济主体增加农业投资。二要努力搞好各项服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为农民提供各种有效服务。一是科技服务。二是信息服务。三是市场服务。三要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减负就意味着增收。要进一步加强农民负担监管,加大专项治理力度,严肃查处各种加重农民负担的违法违纪案件。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为农业发和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六)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加农村信贷资金,为调整农业结构和增加农民收入提供金融支持。要充分发挥
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中的主力军和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作用,努力增加信贷资金,改进贷款方式,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力争经过几年时间使信用社业务全面发展,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农民贷款难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七)努力做好扶贫开发工作。(1)加强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领导。各地要结合实际,研究和提出扶贫措施,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协调各方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参与和支持扶贫攻坚。(2)进一步落实扶贫开发的各项措施。确保扶贫资金集中投向种植业、养殖业、小型农田水利项目。(3)加快小额信贷的推广。调查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产品供给
实现了由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农民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仍然呈现出相对滞后、与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诸多困难中,最为突出的依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并且不同地区之间农民的人均收入差距较大。
就针对我的家乡——双河村农民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并经过认真分析得到的结果,我了解到虽然党和政府出
台了一系列的惠农政策,但是农村农民增产增收情况还不是那么地乐观,离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很多农村家庭甚至还没有摆脱贫困,任然在温饱线上挣扎。基于这一现状,我思考了很多,也和其他同样关心家乡发展的仁人志士讨论过,得出了一致的结论,限制农村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1、地理位置的约束,交通网络不发达,信息流通不快速;
2、人口素质相对较低,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没有把握最佳发展时机;
3、当地政府没有很好的落实国家的相关惠农政策;
4、由于经济落后,导致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落后,农业生产得不到质的提升。
面对调查中的种种数据及相关现状,让我真正地认识和了解到了家乡的很多发展状况和一些隐藏的阻碍家
乡经济发展的弊端。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认识到我作为一位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我应该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带回到农村去,并在农村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术去帮助去带动当地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使家乡的农民朋友从贫困中迈着大步走进小康,也让更多的农民子弟走出农村,进而更好的服务农村。
附录:双河村农民收入调查问卷
可敬的农民朋友们:
您好!我们这次调查的目的是要了解桂东县农民收入状况,包括收入水平、收入来源、收入结构等,并据
以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提供科学的依据。请根据问卷内容据实填写。谢谢您的真诚合作!
1、您的家庭所在地:桂东县乡(镇)村组。
2、您是不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
A是 B不是
是专业养殖户或种植户的,请填上养殖或种植何种物种及数量:
1、您的年龄多大:岁;您家有几口人:口;您家的主要劳动力有几口人:口; 您家的土地有:亩。
4、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是:
A依靠农业生产B依靠基本工资C依靠手工业制作D外出务工E其他
5、您家的去年收入状况:
A 2500以下 B 2500—5000 C 5000—7500 D 7500—10000 E 10000—15000F
15000—20000G 20000—25000H 25000—30000I 30000以上
4、您家庭中最高的受教育程度是:
A小学及以下B初中C高中或中专D大专E大学本科F研究生或以上学历
5、您认为哪些方面更为影响您的整体收入:[可多选]
A农产品价格波性大 B 农业结构不尽合理 C农业产出效率低D 优惠政策难以惠农 E农业生产资金、信息、技术等保障不够F文化程度G环境(交通、地理、自然等)H其它
8、除了农业收入外,您家还有其他兼业收入吗?
9、政府实施过以下哪些惠农政策:[可多选]
A粮种补贴B购置农机补贴C农业税减免D化肥调节E平抑农资价格F农村信用小额贷款G农业技术服务H其它
10、您对乡(镇)政府落实减轻农民负担政策的工作是否感到满意:
A很满意B比较满意C无所谓D不满意 E很不满意F不知道
11、您认为科学技术是否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A是B不是
12、在农业生产中您是否运用了或者是否有科学技术的保障:
A是B不是
13、您对近几年粮价的看法:
14、您对政府富农政策的了解及评价:
15、您希望我们为你们向政府传达的意见和想法:
再次感谢您的参与和支持,谢谢!
2012 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