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

时间:2019-05-13 04:37: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

第一篇: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

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

周强国 文/图一

1966年6月,强国先生一腔热血,怀揣梦想不远千里来到攀枝花,一晃,就快半个世纪了。在此,强国先生虽不敢说是攀枝花的开拓者,但敢实实在在地标榜:攀枝花的建设者。我们用青春、热血和汗水,自己设计,自己施工,在中国的版图上浇铸起了一座崭新的钢铁基地——攀钢,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这是中国建设者的骄傲,亦是中国建设者的自豪,更是中国建设者向世界诠释的最好注脚。二

攀枝花市,一个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为不辱“花”名,攀枝花人一直在为之而努力奋斗。格萨拉、欧方营地、滨江大道、沿岸景观、红格温泉、二滩大坝„„的倾力打造,对攀枝花城市形象的提升、旅游业的发展无疑是重中之重的重头戏,也实实在在地带来了一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然而,依强国先生的一孔之见,除上面那些景观的打造外,更多的应该在“花”上做好文章做足文章。比如说我们城市的街道、小区„„可不可以全部以“花”命名,这样单从名字上看,就是一种震撼。我敢说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独一无二的,无疑给了人们一种新鲜感和好奇感,无声地刺激着、诱惑着、兴奋着人们那条想去一探究竟的神经。当然,光玩文字那是绝对站不住脚的,一定要名副其实。

根据攀枝花的气候特点,不但适宜诸多草本花卉的生长,亦更适

宜颇具特色的木本乔木花卉的生长。比如说攀枝花,这在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广袤的土地上,能够生长并开出花来的地方少之又少。攀枝花人可不可以利用这一独特的资源优势,大栽特栽,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最壮观最震撼的攀枝花花海,入选吉尼斯世界纪录。

比如说,以渡口桥南山体为界,一直延伸到攀枝花公园山头,漫

山遍野栽满攀枝花,开花时节的那个壮观,强国先生敢说来攀赏花的游客至少曾加七到八层还不止。特别是那些从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来的北方游客。不远万里来到这名符其实的阳光花城,怎么也要多呆几天,欧方营地、米易龙潭溶洞、红格温泉、象牙微雕攀钢、世纪丰碑二滩水电站、与熊猫齐名的攀枝花苏铁„„玩他个尽兴。当然,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漫山遍野开放的攀枝花。她是一个靓点更是刺激游客的兴奋点。有了这“两点”,何愁带动不了一方旅游业的春天。

四攀枝花,是强国先生见过一年四季都颇有观赏价值的树。

冬春交替时节,攀枝花还来不及吐出叶芽,碗口般大的花朵就满

树满树风风火火地吐出了芳华,花期长达两月有余。黄的灿如金,红的艳如血,怒放枝头,直指蓝天白云,连天上的彩虹也不得不退避三舍。

夏天,葱翠的叶片顺着形似伞状的枝丫一层一层又一层地铺展开去,如刀的烈日也无力穿透,密密的细雨,也难打湿浓荫匝地。举目望去:一层一层又一层的“伞”,上小下大,恰似一座座葱葱郁郁的树塔。盛暑,乒乓球大小的雪花——攀枝花花谢之前花朵上长出的棉花类絮状物,从“塔”中洋洋洒洒飘出,翻飞在空中,形成了一道“夏日飞雪”的独特奇观。那花絮做成枕头、鞋垫、围脖垫等旅游产品,无不让人厚爱,馈赠亲朋好友也是不错的选择。习惯失眠的人,睡在攀枝花絮的枕头上,强国先生敢说:想睡不着那都很难。攀枝花花蕊也是享誉美食界的纯天然绿色食才,或蒸或煮或炒或炖或凉拌都是不错的美味佳肴。

秋天,叶子黄了,漂亮得如一座座金山。金灿灿的,那片片金灿灿的树叶,就像一个个调皮的赤身裸体的金娃娃,倒挂在枝丫上,微风拂过,晃过去晃过来,就像在打秋千。不。不。不。是风吹响了一树风铃。你听,你听,你静静地听,“莎莎莎呜呜呜,窸窸窸窣窣窣„„” 几多顽皮,几多纯真,如交响诗更如交响乐。

冬天,秋风扫落“金叶”铺满山坡,那满树满树突兀的树枝,赤条条岿然不动英雄般地矗立于风霜雨雪中,那一层层酷似伞的骨架的枝丫如钢似铁地伸向空中,那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肢体语言,欲与天公试比高。从“伞骨架”上垂下来的小枝丫,如龙似蛇地蜷曲于空中,柔和的阳光从“龙网”上面漏下,撒满斑斑驳驳的一地。如果把前者比作“阳刚”之美,那后者便是不可多得的“柔和”之美,刚与柔的结合,不就是一种完美吗?!不就是一幅横空出世醉人心魄的立体画卷吗?!

我只知道西域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我却不知道裂谷精灵攀枝花从生到死,从死到倒,从倒到朽的全过程,尽管我在攀枝花也虚度了半个世纪。

读攀枝花的人不少。翻遍古今文献,大多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很难找到一篇让人耳目一新的诗文。也许正应了那句“不被人知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的老话。

攀枝花树,因其花美——鲜艳硕大;因其干壮——通直挺拔;因其枝雅——伞形向上;因其叶翠——掌状复生,深得人们的厚爱。

有人将攀枝花树请到了房前,有人将攀枝花树请到了屋后,更有甚者将攀枝花树嫁接矮化盆栽后,请进了客厅、书房、卧室。形态各异的攀枝花盆景,无不展示着主人的气质与高雅。

攀枝花树是攀西大裂谷的名树,也是攀西旅游一道独特的风景。攀枝花市是全国惟一以花命名的城市。攀枝花树也因此成了攀枝花市的市树,攀枝花也因此成了攀枝花的市花,攀枝花人也因此对攀枝花树情有独钟,大种特种攀枝花既合情又合理,让其成为攀枝花一道靓丽的风景,一个带动、刺激攀枝花旅游的热点、兴奋点。

让攀枝花成片、成林、成山、成海,说起来是奇谈,听起来也荒诞,其实,操作起来并不难。比如我们要打造大渡口到攀枝花公园这一大片,可以化整为零承包到企事业单位乃至个体户,政府适当给予一些支持,自主经营,谁承包谁受益,待成气候后,展示其形象,经营其土特产,开茶馆、餐饮、娱乐等,无不是一件幸事。

据了解,今年“五一”小长假,云南永仁人工种植了一片花,去的游客络绎不绝,小小的县城车满、人满、爆满,这一现象难道不值得让人深思吗?

攀枝花种花大有优势。有山有水更有得天独厚的气候,乔木花卉凤凰树,花美、叶美、形美,花期正好与攀枝花错开。上世纪因生虫而砍伐,近十多年来也未曾发现虫害,让他成林成山成行道树,那风景也独特。攀枝花特有的珍奇木本花卉蓝花楹。花期春末至秋初,盛花期满树紫蓝色花朵,雅丽清秀。在酷暑难耐的夏季,扑入眼帘的冷色调花卉,无不给人丝丝凉意。成林成山成行道树,也是不错的选择。一年四季风风火火盛开的三角梅,让他成林成山成行道树,那景色美得怎不令人心颤。

总而言之,攀枝花的旅游开发,攀枝花的城市美景,其终极目的就要名符其实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花”,一花带动,一城繁荣的终极目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不枉背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这个城市——攀枝花。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对校本课程开发意义的阐述,其范围界定为学校内部的教职员对课程的计划、设计和实施。之后,校本课程开发的说法逐渐流行开来,许多学者纷纷就此提出个人的观点和界定,其中,我国台湾省学者黄政杰认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透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利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人员权责;由学校教育人员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和评价。台北市立师范学院副教授杨龙立认为:学校为本课程是一种提升学校教育品质的方式,也是学校内人员(校长、教师、学生、行政人员)与校外人员(家长、社区人士、地方人士、行政官员、学者、专家、有关资源单位人士)共同努力,针对学校内部的需求、学生学习、教师指导、社区地方需求、上级单位要求及国家与中央之要求等加以综合考虑,并以研究、设计、发展、实施、评鉴及修正等途径建立恰当的适用的教材与方案,所有课程参与人员亦肩负应有的绩效责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

一、为什么要进行校本课程开发

1.校本课程开发是迎接新世纪挑战的需要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临近,人类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严峻,其中不仅有高科技和高情感的挑战,而且有生态危机、道德危机等一系列全球性重大问题的挑战。在迎接挑战的各种对策中,最有效又最紧迫的对策是:尽快在基础教育中传播新世纪的文化价值观念,并据此改革教育模式,在新一代人身上塑造出适应未来社会所必需的品格、能力、思维与行为方式,由此完成国民素质的改塑工程。要使中华民族在这场“赛跑”中跃身于世界前列,当前迫切需要更新教育观念,并按照二十一世纪世界舞台激烈竞争对人才素质的要求选择和确立课程改革的目标模式。

2.校本课程开发是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国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存在着差异,完全用大一统的课程设计和一刀切的要求,显然不能满足不同地区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本次课程改革妥善处理了统一性与多样性的关系,建立了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既体现国家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又为各地发展留有时间和空间。在新课程计划中,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开发被提到日程,逐步将一部分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权力下放给地方和学校,让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更多的参与课程开发与管理的机会。这是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思路。

3.校本课程开发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和载体。构建新的课程管理体系是基础教育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课程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受教育者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既要强调传授知识的普遍性,还要强调尊

重地域差异和人的个性差异;既要强调在同一课程体系下的因材施教,重要强调根据人的差异选择不同的课程而教。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过程中的空间选择和内容选择,体现教育内容的多元性和选择性;网络环境下的校本课程更由于自身所具备的交互性和可选择性,给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带来了可能,使得自主学习和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二、怎样开发校本课程

1、学以致用,举一反三。可以到外地校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和作法。学习外地经验只是对自己的一种提示,别校现有的资源如果我们也有,哪又何尝不能试一试呢?比如某校校园旁边有一座山,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山训练,而我校旁边没有山,但是有坝堤,我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登坝堤比赛,类似爬山,登坝堤这样的活动,就可以举一反三,如爬高坡等等。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多媒体教材。这是从促进学生获取丰富的体育文化知识,高效地掌握运动技能角度开发的校本教材。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体育多媒体课件正在体育课中逐步推广,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情况制作的多媒体体育教材,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丰富了校本教材的种类,从长远来看是应该加强研究的。

三、影响课程开发的主要因素

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其主要方面来说,直接对校本课程开发产生影响的不外乎国家的课程政策和课程计划、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校长、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用人单位等。国家课程计划、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社区组织、课程研究与开发机构、家长等,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校外因素,校长、教师、学生等是校内因素。

家课程计划更多的是对能不能以及能够在多大程度上进行校本课程开发做出规定,而很少对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具体的安排。地方一级的课程决策,主要涉及学校计划的组织和管理方面,虽然可能不是直接参与校本课程开发,但它却影响着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活动。

校本课程开发是体现学校教育哲学思想和办学理念的重要活动,校长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校长率领教师对学校的办学历史、办学环境、办学条件以及学生的发展状况与发展需求进行整体考查,并在此基础上确立学校的办学目标;另一方面,校长利用办学目标引导教师以其独特的工作方式与评价方式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正是校长引导着学校整体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方向,推动着学校课程的“校本”化进程。校本课程开发活动要求校长不仅有自己独特的教育哲学思想,扎实的工作作风和娴熟的管理艺术,更应具备识别学校整体资源的能力与知识,整合学校工作领域与文化背景中教与学的能力,对潜在的有利于教与学的社区学习资源的自觉意识。

参与课程开发活动最积极的莫过于教师,他们是课程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的执行者,更是课程的开发者和实践者。教师们不断地试图对课程进行修改,以适应当地的条件、学生的特点,开发出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材料。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并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但校本课程开发对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很高,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实践活动。走向校本课程,将会使每一位教师走向自己的舞台,更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更加关注自己的生存空间与生存状态,更大地激发自身的创造性,使学校生活和课堂教学更具活力。因此在对教师的关注中,校本课程发挥了其独特有效的作用。

学校教育与地方、社区的联系将越来越密切,地方、社区可以为学校补充教育资源。我国各地地区差异很大,每个地方均有自身的地方优势与特色,开发校本课程的实践中,应充分挖掘利用当地的教育资源,注重体现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和丰富性,使校本课程更具地方特色。地方人文资源,如地方历史、地方特色人文资料,地域民族风俗,地方宗教信仰,地方方言内涵,及地方地理、气候、特产等都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校本课程开发必须考虑社会、学生和知识三方面的课程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常常与地方或区域发展规划联系在一起,从社区服务、社区发展、社区社会性问题等出发寻找开发主题,同时,校本课程开发计划也可指向学习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指向学生的学业成就及问题。如果学校自定开发主题较为困难,也可以向师范院校或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院寻求标准,争取在他们的指导下,确立开发意向和项目。

学生是校本课程实施的主体,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具有能动性,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他们成为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这一角度上讲,学生也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与学生真实的生活,将学生的差异引入到课程中,将学生的共同发展引入到课程中,使课程中真正有了人,真正有了千差万别的学生,真正有了学生的价值。由于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学生的兴趣、能力与选择是多元的,因此学生呈现给人们真实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开发要满足学生的差异性,学校在课程决策中要尽可能的注意学生对不同专题的兴趣、收集信息、跟踪学生兴趣的变化等,以此作为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决策依据。学校还可经常邀请学生对学校课程中包含的科目或专题等提出建议。

此外,校本课程开发需要专家系统的支持、社区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广大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的探索,这些无不涉及到资金、人力和物力的供给问题,资金、人力和物力的投入将比较大,这是大部分学校难以轻易做到的。如果没有这样的资金、人力、物力的保障,校本课程开发的质量及品位有可能难以保证,最终可能会流于形式

以上就是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见解。

第三篇: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

摘要:随着旅游经济的火热,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纷纷加入旅游开发的行列。目前,全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划之中。而保护区中出现的“旅游热”随之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植被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以及景区内人工痕迹过多等等。面对这种开发与保护的关系,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发生的矛盾,自然保护区该何去何从?本文从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现状入手,针对保护区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倡导生态旅游的开发。笔者希冀本文能对自然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眼前经济利益与长远生态效益的协调有所帮助。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旅游开发 反思

自1956年我国建立了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至2009年底,我国已建立各类自然保护区3757处。独特的自然资源是自然保护区所要保护的对象,但同时也是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最具竞争力的资本。目前大多数的自然保护区都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旅游项目,没有开展的也在积极筹备。但与这热潮相对应的是却出现了自然保护区内植被遭破坏、动物的生存空间和活动规律受到人类干涉等与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初衷相违背的后果。据“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提供的调查表明:全国已有22%的自然保护区由于开展旅游而造成保护对象的破坏,11%甚至出现旅游资源退化1。既然如此,还要不要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活动?如何协调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已成为保护区发展建设上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一、自然保护区应提倡生态旅游的开发

1、开展旅游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保护区资金紧张的问题,有利于保护区内保护功能的发挥。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及后代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是对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天然集中分布区、有特殊意义的自然遗迹等保护对象所在的陆地、陆地水体或者海域,依法划出一定面积予以特殊保护和管理的区域。按照国外的经验,保护区费用应纳入中央政府财政总预算,自然保护区实行垂直管理,其经费来源主要是上级财政拨款,保护区的开发、保护资金也主要来源于国家专项基金。我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第二十三条“管理自然保护区所需经费,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安排。„„” 而资料显示,我国的自然保护区40%位于西部地区。截止1997年,在我国592个贫困县中,183个县共拥有国家、省、市、县等各级保护区228个。发达国家在自然保护区上的投入每平方公里每年平均约为2058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到157美元,而我国却仅为52.7美元,仅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1/3,几乎是最低的。2002年的夏天,许智宏、阳含熙、李文华等22位两院院士给中央写信,呼吁中央政府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自然保护区的投入。2但我们必须清楚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中央政府的经济实力,还远远不能满足自然保护区发展的资金需求,因而只能在现有的格局下努力改善。因此,一方面需要国家加大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靠保护区自身积极寻求发展资金,走以区养区的道路。

2、开展旅游活动可以带动自然保护区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从而保证保护区保护功能的实现。

世界上自然保护区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保护区作用的发挥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当地居民的拥护和支持,否则,自然保护往往只能是句空话。

目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大部分都位于地域偏僻、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他们的主要生活方式。设立保护区、林场等形式的保护机制使当地居民的生活发展进一步受到限制,无形中加大了这些地区同其它地区之间的经济差距。经济差距的压力和外界资源需求的激增,使地方居民在致富热情的驱使下,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合法或不合法手段利用和消耗现有资源,不能考虑生态保护的长远利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贫穷,而非贫穷者,才是自然保护区的敌人。3 因此,帮助当地居民脱贫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因素。而发展旅游业却可以充分发挥保护区的资源优势,为保护区自身的发展开辟出一条康庄大道。我国的自然保护区绝大多数是以保护生态系统和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为主,独特的自然资源也正是散发旅游魅力的核心。旅游开发不但可以给保护区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也为保护区所在的当地提供了可观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为保护区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3、应该在“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使濒危、珍稀物种得到了有效的保护,但不应因“保护”而剥夺了人们欣赏独特自然景观的权利。人们欣赏到大自然的神来之笔的机会越多,才能越自觉地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已经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人们已经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在保护区适当地开展旅游活动更可以通过自然界本身的魅力产生直观的宣传、教育作用,使人们更加热爱我们生存的这个环境。

在保护区开展旅游本身也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如何开展?开展何种形式的旅游?人们已经注意到旅游已不是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无烟产业”,游客的大量涌入、任意丢弃产生的垃圾、排放的废气等都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保护区的资源又尤其不同于其他自然资源,至少具有一定范围内的独特性和相当程度的珍稀性,是属于保护性资源而不是开发性资源,因此,这种利用必须置于“保护第一”的原则下,这在保护区开发旅游业的过程中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因此,保护区要提倡的是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根据1992年第一届旅游与环境世界大会的定义,是促进保护的旅行。为了避免传统旅游所带来的负效应,生态旅游是一种低投入,计划性强的旅游活动,对于游客的性质,游客量以及活动路线和安排等都有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旅游资源的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应根据本地的自然和人文环境做出能充分保护当地旅游资源的开发计划,严格控制生态容量和经济容量,避免旅游区超负荷运载;不以人为的方式去破坏景区的自然风貌,不能在景区盲目地建盖与环境和地方文化不协调的设施。就资源的利用而言,要采用新型的、无公害的能源和资源,以及能节约能源和资源的新技术、新设备;就旅游商品而言,其使用过程要尽量节约原料和能源。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扮演当地生态环境的欣赏者和保护者这双重角色,尽量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而不仅仅是一个远道而来的消费者。

可以看出,生态旅游在保证人们享受大自然,游览观光的同时最大程度上保证了生态系统不受破坏。而且,生态旅游所需的基础设施的投资费用也很低,仅相当于传统旅游的1/5—1/4。基础设施建设的低投入从另一角度也相当于增加了保护区的收益。4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的过程中虽然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四川九寨沟景区为避免因游客过多而对景物的破坏,实行游客限量,规定最大接待量为每天1.2万人等,但总体看来在旅游得开发上存在的问题还很多,我们要做的努力也还有很多。

二、我国自然保护区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保护,在一些地区,保护区内资源遭到破坏的现象极其严重。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为发展旅游业,竟违反河道管理规定,在二道白河上游河段拦河修建综合旅游馆,迫使河流改道、造成水质污染,导致水土流失。这种违反规划,盲目兴建的旅游设施的现象也大量存在于其它保护区内。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

1、多头管理,导致权责不清。

据国家林业局保护司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处长李忠介绍,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分森林、湿地、荒漠、野生动物、野生植物、草原、海洋、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等9 大类型,前5种属林业部门主管,数量最多,达1538处,国家级的164处,后4种类型中,草原归属农业部,海洋属于国家海洋局,而自然遗迹、古生物遗迹的行政管理权则属于地矿部门。四大行政管理部门之外,又由国家环保总局进行综合协调,往往导致权力交叉、责任不清。

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另一个问题,就是业务指导与实际管理权的分离。目前,自然保护区较为普遍的管理体制是业务由上级主管部门管理,行政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管理,实行业务与行政分离的管理体制。保护区建立后,保护区的人员组成、工资待遇、经费开支等,全由地方政府承担,国家林业局、农业部等中央行政主管部门,只对保护区进行业务指导。这种管理体制往往导致了当地方利益与生态保护发生矛盾时,保护向开发妥协的结果。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被青海省视作发展旅游的两张王牌之一后,在处理旅游与保护的关系上,省里明显有旅游第一、保护第二的倾向。不仅将自然保护区的人力、财力主要投入到旅游开发中,还建设了敞开式的观景台,游客可直至正在孵化产卵的鸟近前10m左右的地方。

2、对保护区的开发经营权缺少限制和监督,致使保护区内的旅游活动普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

具有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的黄山上,现有常住人口六千多人。西海景区海拔2100米处,有宾馆和招待所21处,床位近万张。为了满足供水需求,就地拦截山泉溪流修筑水库;北海景区的万松林,大部分已被酒店、商店、职工公寓和宿舍所取代而成为百松林;黄山风景区管委会及职工的生活区就建在桃花溪上,从党政军、文教卫生、工商税务、邮政通讯、交通金融、学校医院到电视台、水电站、变电所、垃圾处理厂等等一应俱全,俨然成为一座小城市。据了解,我国的自然保护区在开发过程中大都存在这一现象。不少地方政府、旅游开发商和旅游经营部门为了满足旅游需求,都以经济收益为中心,热衷于在风景区内大兴土木,筑路修桥、架设缆车和兴建桑拿、舞厅之类一应俱全的星级宾馆、饭店,导致景区“商业化”、“城市化”和“人工化”严重,极大地破坏了自然保护区内的自然风光。

3、保护区的开发需要立法的进一步完善,但目前更为关键的问题却是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对于我国大部分自然保护区内的人为破坏,地方政府及相关的行政主管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国相关法律对保护区的核心区、缓冲区的保护都有严格的规定,而在经济利益优先的情况下,都被公然违反。青海湖鸟岛自然保护区的观景台就设立在其核心区内,而按照《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本应严禁游客进入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竟也成了旅游的特区。近10年内鸟岛上的鸟种群数量下降70%的理由的也就不足为奇了。2003年破土动工的天门山索道工程部分也位于被当地旅游部门称作“空中原始花园”的天门山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内,而且这种滥建滥造的现象大量存在于各级自然保护区内。《自然保护区土地管理办法》第十九条规定,“因自然保护区建设和其他特别需要在自然保护区内及外围保护地带修筑有关建设项目时,必须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并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程序,报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 ”试问,这些人工设施建设之前是否真正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明明与法律法规相违背的工程项目又是如何能一路过关斩将?地方政府及相关的主管部门对此是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三、协调好开发与保护之间关系的对策和措施

1、建立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加强规划与管理。

多头领导、条块分割,不能形成统一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机制,是长期以来阻碍自然保护区开发保护工作全面展开的重要原因。为此,自然保护区应建立起统一的纵向分级管理体制。以林业部门管理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由国家林业局管理,省级自然保护区由省(区)级林业厅(局)管理,县级自然保护区由县级林业局管理。国家局仅管理总体规划、一级保护对象、核心区的审批;省级主管部门负责二级保护对象、缓冲区的审批;县级主管部门负责省级保护对象、实验区的审批,并且各自有一定范围的林地审批权。同时由省级主管部门监督实施总体规划,直接管理包括规划、审核、计划、投资、评价、人事、考核、培训等内容。

在开发时,应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方针,根据自然保护区功能分区的理论与原则,在坚持“保护第一”的前提下,因地制宜、统一规划与布局,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旅游与教育、资源保护区与社区发展等关系。规划一经审批,要分、分项目“按部就班”地实施,一项一项地落实,年年积累,循序渐进,而不能敷衍了事,监督部门也应将职责落实到位,责任落实到人,权责分明才能使保护区的保护管理落到实处。

2、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分离出来,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既然要对保护区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某种程度上讲就要将保护的主体推向市场,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那么,其经营运作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但由于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又不同于市场上一般的资源。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对其进行严格的限制与管理。这样,就要求将保护区旅游资源开发的经营权从管理权中剥离出来,将经营权交给有经验、有实力的市场主体,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经济价值。如黄山旅游股份公司成立后,其保护费投入由原来一年的200万飙升至上市之后2500万。而保护区管理机构由于专注于对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也强化了管理职责,加大了保护力度。原先管理机构同时拥有开发和保护两项职权,在开发过程中既做运动员又做裁判,当自然资源的保护与开发的经济利益发生冲突时,本该以保护为第一天职却因考虑到眼前利益而舍弃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利益。

出让景区经营权并不一定造成资源破坏,而真正的破坏往往是规划不周、认识不足、政府部门监管不到位。我国目前对景区经营权的转让问题还没有相关的法律规范。通常的做法是企业与景区所在地方主管部门签订开发经营协议,其他利益主体并未参与协议的商定,这样一来,很容易引发生态资源利益受损或寻租行为。因此,首先要根据各保护区的不同情况,确定哪些可以转让。在转让时,应让各方利益主体都参与进来,对经营者的资质要科学审核,合同中也应对经营者的责任和义务应有明确细致的规定。比如规定企业的营业收入中,必须拿出一定比例用于景区保护;合同期满后,景区保护水平必须不低于一定的指标;经营期间,应严格遵守景区总体规划,应根据环境承载力来合理确定客流量;在项目增设过程中,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且必须经过国家有关方面及专家的严格论证等。

3、建立起相关的政策引导机制。

在保护区的投资开发上,政府的投资应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公共领域及民间资本不愿意介入的公益性领域,而经营性投资则可以由民间资本来实现。民间资本追求的是利益的最大化,政府可以通过利益机制的引导,对企业的行为进行约束,充分发挥其有利于资源保护的方面。从一些用景区资源上市的公司经营报告中可以发现,获得经营权的公司要上交营业税和所得税,而上市公司募集的资金又必须尽早赢利以回报股东们,因此公司不得不把资金投向最能并且最快赢利的领域,主要是宾馆、游乐场等。而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又要求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工的痕迹。对此,相关部门应当赋予开发经营主体一定的优惠政策来拉动和扶持旅游业的发展,如银行贷款、减免税费、技术辅导等。

而在控制污染方面,则可以通过环境经济政策迫使企业减少污染以及对保护区生态环境的破坏。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就是对涉及到的饮食、娱乐、服务企业征收排污费。此外,还可以通过税收政策鼓励保护区内废物的循环利用,最大地减少废物产生,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对于废物回收再利用者也应给予政策优惠或资金奖励。据经合组织(OECD,1996)统计,OECD国家押金—退款制度主要应用于饮料包装方面,返还率介于40%-100%,平均返还率近80%。5而目前我国大部分旅游区基本还没有推广押金制,可见其发展空间还很大。

结束语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于我国珍稀、濒危动植物及独特的自然风貌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当前旅游资源的开发已给保护区资源的保护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应该肯定的说,旅游资源要开发,但如何开发以及如何处理好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目前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基于保护区资源所具有的独特性,因此在开发的过程中应当尤其注重保护,必须走生态旅游的路线。由于我国目前保护区的旅游产业无论从开发上还是运作上都远远没有达到生态旅游的标准,因此,完善相应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机制,建立起完善适用的法规体系就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

1、全华,旅游资源开发及管理,旅游教育出版社,2006.5

2、刘代泉,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旅游教育出版社,2004.6

3、李江玲,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法律保障研究,中央民族大学,2006.5

第四篇:“旅游开发”策划书

韩克堃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一、市场环境

旅游,正以突飞猛进的态势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景区游人接待量,各旅游景区以特色、档次、风格、文化、服务等极大限度地招揽游客。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万州大瀑布旅游将如何在众多旅游景区中脱颖而出?如何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

二、市场调查结果分析

1、游客决策信息来源:在调查中发现,口碑对消费者选择影响较大,旅游存在跟风现象。游客信息来源于依次排序:经历介绍;网络、论坛;电视广告(电台);促销宣传等。

2、游客决策影响:已有一定影响力的旅游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非常大,占41%的被调查者选此项;有34%的被调查者对旅游目的地选择了新奇;出行安排计划上,有6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节假日(包含公休假),有30%的被调查者选择了重要纪念日;有41%的被调查者选择度假;有48%的被调查者对服务、设施和生态资源作为选择目的地因素之一。有79%的被调查者对周边设施较好、服务较高、价格一般、交通方便的度假村、景区选了重复旅游;有76%的中青年被调查者对参与性极强的主题公园、旅游项目选了重复旅游。

3、旅游不满意因素:排名第一的为服务,如卫生、质量、态度;第二为设施,如旅游安全设施、进出通道、没有充分考虑游客体力分配等;其他还有价格、体验游乐项目等因素。

4、万州大瀑布旅游形象调查:有6%的被调查不知道万州大瀑布;有11%的被调查者没去过万州大瀑布;普遍万州大瀑布反映设施落后、服务差、价格偏高,交通不便;对夏天万州大瀑布季避暑有较高的认同,有34%的被调查者选择夏季避暑重复旅游;对万州大瀑布生态旅游资源给予肯定,认为万州大瀑布人文历史少、文化底蕴薄。

三、目标市场细分

1、按照参与旅游主体关系划分:个人、夫妻(情人)、家人、朋友、同事。

2、按年龄结构划分:青年旅游市场(15-24岁)、成年旅游市场(25-34岁)、中年旅游市场(35-54岁)、老年旅游市场(55岁以上)。

3、参加旅游活动方式划分:组团、自驾、商务考察、自发组织、散客。

4、按旅游满足需求划分:认知型旅游者(历史故居、自然文化遗产、科普科考)、体验型旅游者(主题公园、刺激游乐项目、互动游乐项目)、观光型旅游者(新奇)、度假型旅游者(避暑、休闲)。

5、按地域划分:重庆主城区、西南地区、国内、国际、重庆市区县(万州)。

6、按游客对价格敏感度划分:高、偏高、中、低。这

主要取决于游客的收入状况和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如果游客收入高、产品吸引力强对价格的敏感就低,反之则高。

四、目标市场选择

1、选择以重庆市主城区为主要客源市场,逐步向周边、全国、世界推广

2、选择满足度假旅游需求的客源市常

3、选择通过商务活动、组团、自发组织、自驾游的旅游客源市场

4、选择中老年客源市常

5、选择价格敏感相对较低的客源市常

五、价格范围确定

门票价格控制在50—100之间。住宿、就餐价格要高中低兼顾。减少收费环节。游乐项目的收费要低。

六、宣传促销模式

1、开展“万州大瀑布—快乐旅程”广告系列宣传。

2、在重庆设立万州大瀑布旅游前置服务点,主要提供旅行团、个人、团体等咨询、定点服务;展示万州大瀑布旅游形象,开展宣传促销。

3、建设万州大瀑布网站,随时公布季节性,特殊纪念日等促销活动。

韩克堃

二〇一二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第五篇:旅游开发合同

找律师就上律师36

5旅游开发合同

甲方:**县人民政府

乙方:李小东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

第一条投资开发期限、项目内容及投资规模

律师36

5乙方在**县杨树乡界牌村(大堰寺山场)分两期开发别墅群、会厅、特色小吃楼、果园、养殖场等旅游项目(涉及湖区开发以65米水位计算),面积为45亩,总投资为1000万元(具体界址以乙方与权属单位签订的合同或国土部门发放的土地证为准)。整个工程建设分两期开发:

第一期开发时间为2006年4月至2008年3月;开发内容为:基础设施建设、果园、养殖场、会所、特色小吃楼,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期开发时间为2008年4月至2011年3月;开发内容为:别墅20幢,开发林地面积为15亩,投资500万元;

第二条投资方式及合同期限

1、乙方采用独资方式投资,开发区域内的土地、水面、林木风景资源采用租赁或出让方式。

2、乙方投资**旅游资源开发土地出让的期限为40年,自合同生效之日起计算。租赁(出让)期满后,乙方如需继续延长使用时间,双方可再行协商,在同等条件下,乙方可优先取得开发地的使用权。但应与甲方重新签订土地使用合同,支付使用费。

第三条土地、林木、水面出让(租赁)标准

(一)土地出让标准

旅游项目开发范围内购买土地应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由乙方与相关职能部门签订出让合同,到国土部门依法办理征地报批手续。征地补偿费、报批规费、土地出让金概由乙方缴付,土地出让金标准按评估价执行。

(二)林木植被处理

1、乙方在林地上进行基本建设时,须报经甲方书面同意,并须有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实施,如需间伐林木的,还应履行相关的批准手续。

2、乙方在土地上种植其它林竹和观赏植物,免收植被补偿费。

第四条双方权利与义务

(一)甲方

1、甲方在合同签订生效后应按合同要求及时将乙方所需土地交付给乙方经营使用。

2、甲方保证乙方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负责乙方享受有关招商引资和旅游开发的一切优惠政策,并帮助协调乙方与当地各有关部门的关系。

3、甲方负责协调有关部门为乙方适当优惠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等,费用由乙方负责。

4、甲方应及时向乙方提供开发区内的有关资料,在乙方不能按本合同规定的期限内进行开发时,有权单方终止本合同的未履行部分(不可抗力因素和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直至废除合同,收回土地、林地、水面的使用权。

(二)乙方

1、乙方全权负责项目开发及生产经营管理。乙方一切经营管理活动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及《**县旅游开发管理若干规定》,并受其制约和保护。依法自主地开展业务,进行经营管理活动,不受任何组织或个人干涉。

2、为加快项目开发进度,确保项目开发的科学性、合理性,乙方开发的项目必须符合**县旅游总体规划,建设项目须得到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的正式批复后方可实施。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应在二个月内拿出项目可行性报告、开发总体规划和平面效果设计图,按规定程序上报市计委批准立项后方可动工兴建,一期工程必须在2年内全部完成投资,并建成对外开放。

3、本合同签订后,乙方在一年内未动工建设,甲方将收取乙方10元/m2的闲置费,2年内未动工或开工建设未达到合同投资总额1/4以上或未达开发面积的1/3,甲方将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

4、乙方必须在合同签订后15日内一次性向**县旅游局交纳履约保证金10万元(履约金为投资总额的1%),未按时交纳履约保证金,合同自动失效。履约保证金在乙方按规定程序完成规划设计和基础设施动工后返还50%,在一期工程完工交付使用后再返还50%。

5、乙方注册登记费缴纳期限和标准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武发(2005)3号文件有关招商引资的旅游开发优惠政策办理。乙方按国家税法规定在甲方指定地点依法纳税,税收优惠按国家税法和武发(2005)3号文件的有关税款优惠政策办理。

6、乙方与土地、山林、水面权属单位签订好出让(租赁)协议后,应及时交付征地补偿费、土地出让金和报批规费或租赁费。出让(租赁)的土地费用必须在合同生效之日起三个月内全部付清。

7、乙方必须有效保护开发区域内的林木风景资源和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和水质污染,未经批准不得破坏开发区域原有植被,对所排放的废水要进行处理,达到国家标准后方可排放。乙方在开发期间按国家环保标准对生活、建筑垃圾进行处理或配合县有关部门对废水、废气、生活、建筑等垃圾进行处理。对开发范围内的文物、各类古树、各类珍稀动植物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给予保护。

8、乙方所需员工,应优先聘用所在地居民,也可由乙方根据国家有关劳动用工规定进行招收。须按国家规定办理员工的各项保险。

第五条违约责任

甲、乙双方应严格履行本合同条款,如有违约,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处理。

第六条其它事项

1、本合同修改与补充,应征得甲、乙双方同意,经协商一致,形成书面材料,双方签字后方可生效,补充合同与本合同具有同等效力。

2、有关土地报批、水面使用、证照办理等相关手续由杨树乡政府和旅游局负责办理,费用由乙方负责。

3、甲、乙双方履行本合同发生争议时,应通过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解决本合同争议,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律、法规。

4、本合同一式八份,正本二份,副本六份,均具有同等效力。甲、乙双方各执正本一份。县旅游局、招商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产局、杨树乡政府等各执副本一份。

甲方:乙方:

法定代表或代表签字:法定代表或代表签字:

二oo六年元月十四日

文档来源:律师365(http:///)合同栏目,找律师就上律师365

下载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旅游开发合同书

    文章标题:旅游开发合同书甲方:**县人民政府乙方:李小东法人代表身份证号:(*********)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

    旅游开发合同书

    甲方:xx县人民政府乙方:李小东 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xxxxxxxxx)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xx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第一条......

    彭山县旅游开发探讨

    彭山县旅游开发探讨[摘 要] 目前,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点。现代旅游是以经济活动为基础的综合性社会活动,旅游业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中的“朝阳产......

    旅游开发合同书

    甲方:xx县人民政府乙方:李小东 法人代表身份证号:( xxxxxxxxx)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加快xx县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甲、乙双方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经协商一致,特订立本合同。第一条......

    旅游开发汇报材料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 J.COm 9 旅游开发汇报材料旅游业是带动一方经济发展,富民强镇之路,加快旅游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是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

    旅游开发规划

    名解 1、 旅游市场定位:旅游市场定位是在供需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未来客源市场的空间分布和构成结构进行的科学判断, 为市场营销和产品设计提供科学依据。P128 2、 旅游区总体......

    肇庆旅游发展之我见

    09旅本冯卫琼200924141144 肇庆旅游发展之我见 作为岭南文化的发祥地的肇庆是中国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也正因为如此,肇庆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保定旅游之我见5篇

    保定旅游之我见 保定市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北省的文物大市,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很荣幸,我来到保定度过我的大学四年。虽然初到保定,没去过这里的多少旅游景点,但酷爱旅游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