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

时间:2019-05-14 22:50: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

第一篇: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

中日东海开发汽油田争端之我见

摘要:在东海油气田之争中,中日双方的矛盾其实在于春晓油气田和东海分界线这两大问题。这两个问题交织在一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中日间的东海大陆架之争由来己久,早在2004年中日两国就曾对该问题进行磋商,但矛盾逐渐升级;2006年以后中日关系明显改善,为两国就东海问题达成共识和谅解创造了必要的条件;2008年,中日两国此次通过协商,本着互利双赢的宗旨并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相符的原则,就东海问题达成谅解。虽然达成一些共识一同开发一部分但事情并没有结束,由于东海大陆架事关两国的核心战略利益,而两国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与主张截然不同,即使到现在两国很难就这一问题取得一致。

关键词:东海大陆架争端

法理分歧

自然延伸原则

等距离原则

国际判例

共同开发

正文:从古至今,中日可谓纠缠深重。日本在封建时期是中国的附属国,特别是在唐朝时期,中日友谊曾发展鼎盛。但是日本经历明治维新过后,逐渐富国强兵走上了资本主义和军国主义道路。逐渐强大的日本野心勃勃妄图侵略中国扩大自己的势力,二战时期与中国殊死交战。加之两国是邻国隔海相望,两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纠缠可谓错综复杂,同时矛盾重重。随着世界资源的日益短缺,各国都在为自己寻找最大的能源利益。

其中,蕴藏着大量天然气的东海就是近几年中日两国矛盾焦点。最近更加火热的钓鱼岛问题也与之密切联系。当然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导致争端的直接导火索,1969 年,美国海洋学家埃默里等人所著的东海和黄海的地质构造和水文特征一文发表。文中提出在东海存在着世界上最有希望的尚未勘探的海底石油资源,这对资源短缺的岛国日本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1974年,[1]日本在东海中间线以东的争议海域与韩国订立共同开发协定,遭到中国的抗议。长期以来,日本无视东海存在争议的客观事实,将其单方面主张的“中间线”作为东海的“既定”边界线强加给中国,这是中国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中日东海油气争端源

注释:参见《海洋法公约》第74条和第83条;赵理海;《海洋法问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42—43页,第67-70页。

于日本自2004年5月起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逐步升级的反应。2004年5月28日,日本“对中国在紧贴中日中间线中国一侧的东海海域设置天然气开采设施一 事”表示关注,并打算“就中国之举是否侵害了日本的权益展开调查”, 2005年中日第三次油气田局长级谈判月日至月日结束了,日方第一次提出所谓的共同开发案,但双方的分歧未见缩小。由于该地区不仅事关两国的能源大计,也与国家主权息息相关。一时间,东海再度成了中日关注的焦点。2008年6月19日,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就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向中外记者发表了谈话,解释了中日双方达成三项共识: 一是要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二是在不损害各自法律立场的情况下,在东海选择一个区块进行共同开发。三是日本企业按照中国法律,[1]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参加春晓油气田的合作开发。但是这并没有彻底解决两国对东海汽油田归属和开发利用的争议。[2]此次中日双方就共同开发问题达成的原则共识是一项过渡性措施,是一种临时性安排。中方在东海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不受影响。

这里我从潜层次分析下中日深层次的分歧。首先,从简单的中日对大陆架的划界原则开始。我国奉行自然延伸原则而日本奉行等距离中线原则。分歧在于他们均受到各自法律的支持。国际上对该两种划分方式也颇有争议。

自然延伸在大陆架概念中的重要地位在首次真正提出大陆架这一法律概念毗连国家对大陆架的海床和底土行使管辖权的《杜鲁门公告》中就已经有所体现。该《公告》认为:“由于可以把大陆架认为是沿海国家的陆地在海下的延伸,因而自然地属于它;美国政府认为,是合理的、公正的。”这同样也是中国的中国的“底牌”--自然延伸原则延伸的概念。[3]其中第76条规定:大陆架是沿海国陆

注释:[1] 来自外交部副部长武大伟就中日东海问题原则共识向中外记者发表了谈话,《人民日报》2008年6月19号

[2]摘自外交部长杨洁篪就东海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春晓油气田开发是不是共同开发取决于共同开发的定义,叫不叫共同开发并不重要,中方对此有何评论?”《人民日报》2008年6月25号第三版

[3] 鄂晓梅.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外部界线.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8年20期,22-23页

地领土自然延伸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大陆架由陆架、陆坡和 陆基的海床和底土构成,但不包括深海海底及其洋脊。在自然延伸到大陆边外缘

的距离不足200海里时,沿海国可享有200海里的大陆架。如果超过200海里,则不得延伸到大陆边外缘的地方,最大为从领海基线起350海里或2 500米等深线100海里。

自然延伸原则能作为大陆架划界基本原则的主要理由有三点。

第一,自然延伸揭示了大陆架概念的本质特征。这里涉及的地理知识上文已经略有说明,这里不多加描述,其核心是法律上的大陆架位于领海之外,大陆架是沿海国陆地领土在海下的自然延伸。正是这种本质的特征,体现了大陆架法律概念同其地理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把它同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国际海底区域区别开来。

第二,自然延伸原则是国家对大陆架主张权利的依据。正如国际法院在北海大陆架案判决中所述:“一定的海底区域,如果其不构成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或者说最自然的延伸,那么,即使该区域距离其比任何其他国家更为接近,也不能被认为属于该国。”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国家要对一定的海底区域提出主权方面的要求,为勘探和开发其自然资源而对其行使主权权利,必须基于该区域是陆地领土在海下的自然延伸。如果不是种延伸,这种要求便是不合法的。

第三,自然延伸原则是指导大陆架划界的根本原则。于国家对大陆架的主张权利是基于国家对陆地领土的主权,这就决定大陆架划界实际上是确定国家主权管辖范围的一种法律程序。国家通过这种程序来具体确定特定大陆架区域的位置和方向,而这些区域早在划界之前即已属于特定沿海国,是其为勘探和开发自然资源而行使主权权利的空间范围也就是说,它是该国主权权利的客体,而不是相邻或相向国家共同权利的客体。因此我国确定自然延伸原则是指导大陆架划界的根本原则。

但是在日本他奉行等距离中线原则。1996年6月14日, 日本国会通过了《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该法第1条第2款规定,“日本的专属经济区是从其领海基线量起向外延伸到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的距离为200海里的线以内的区域, 包括海床、底土和上覆水域(不包括领海)。如果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中间线(中间线是一条其每一点同日本领海基线的最近点和与日本海岸相向的其他国家的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线), 中间线(或者是日本与其他国家协商同意的其他线)将代替那条线。”第2 条第1 款规定, “日本的大陆架包括从日本的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到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的距离等于200海里的线以内的海域的海底及其底土。”第2 条第2 款规定, 日本的大陆架还包括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 条由日本内阁另行规定的、200 海里范围以外的海床和底土。日本认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是以大西洋的地形地貌为参照而制定的, 并不适用于地形复杂的东海及太平洋海域。

同时作为佐证,根据琉球大学海洋系教授木村政昭的研究, 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属于共同大陆架, 冲绳海槽只是两国自然延伸之间的一个偶然凹陷, 不能中断两国大陆架的连续性。为此, 日本主张中日东海划界应忽视冲绳海槽的法律效力, 而具体划界方法应该是从两国领海基线量起, 超过200海里的重叠部分按照等距离标准以“中间线”确定界线。似乎也没错。

解决争议的关键是在共识法律上,东海海洋划界争端所涉及的海洋划界究竟是大陆架划界、专属经济区划界还是同时包括大陆架划界和专属经济区划界?显然,日方主要强调专属经济区划界,中方主要强调大陆架划界。因此各自奉行自然延伸原则和等距离中线原则。[1]

最终,该问题还是算和平解决了。在有争议的海域中划出一块“共同开发”的区块,本身就是双赢的,中日暂时搁置主权或主权权利争议,在相互间协定的基础上,以某种合作方式勘探和开发重叠主张海域的石油资源。它是世界上各个海域的很多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共同开发”的关键是“共同”,双方的政治意愿,谅解与合作精神是达成共同开发的关键因素。在有争议的地区经过双方协商形成一个一致的意见,确定一个共同开发的区域,这本身就是互利双赢的体现。中日双方达成一个意见,在这个区域中进行共同开发,那同时也就意味着在这个区域之外的有争议的海域不可以擅自行动,否则就是对共识的破坏。反过来讲,双方在有争议地区达成局部的某种共识,就意味着争端的平息。此次共识具有示范性的意义,它为今后解决类似问题提供了一个可以援引的

备注:[1] 贾宇.海洋划界:大陆架具排他性固有权.环球时报,2004年7月21 日第五版

先例。

久拖不决只会令问题更加复杂,联合国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所规定的时限,两国尤其是中国怕失去主张权利的机会。在此情况下,全面理解国际法规则,并在处理争端中,乃至在可能的国际诉讼中,正确的运用规则,就成为当务之急。但是共同开发只是一项暂时性的妥协性的行为,因为现在没有明确的法律可以对这个时间作出明确的判断。随着国际法律的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这个问题将有机会得到解决。

在我看来要解决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可以采用国际仲裁的方法。在和平解决海域纠纷的问题上,国际上是有不少先例的。比如1969年,德国与丹麦荷兰、1977年英国与法国的大架陆纠纷,1984年美国与加拿大的渔业纠纷,1982年突尼斯与利比亚、1985年利比亚与马耳他的大陆架纷争都通过国际仲裁得到解决。

国际上通行的依据是联合国海洋法的大陆架原则,最为典型的就是英国、挪威的北海大陆架之争和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划界之争,都是按自然延伸原则,以海沟作为划界标准,完全没有考虑所谓中间线。

另一方面,我国虽然拥有令日本避之不及的大陆架依据,但却不敢轻易使用它。因为中国东海问题与中国南海问题有连动效应,而中国在南海与东盟诸国的争议海域中,几乎所有的大陆架都不在中国一方。如果中国动用大陆架原则解决东海问题,那么大陆架原则也必将成为南海问题解决的主要依据,并不符合中国的整体利益。于是乎我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高中是学地理的,对于中日共大陆架这种说法实在不能苟同。中国作为一个沿海国家无疑会拥有大陆架。但日本只是一个岛国,要说它与亚洲大陆共大陆架恐怕有些牵强。专属经济区以公开宣布为形成要件,同时专属经济区所包含的不仅仅是海洋资源,还包括底土。而大陆架则仅包括底土而不包括海水生物等资源。故二者难免会产生重叠。大陆架所包含范围内均因属于中国的专属经济区。但是,大陆架上的钓鱼岛尚属两国争议领土,要解决大陆架的问题应先解决钓鱼岛归属问题,钓鱼岛问题的热议又重新加深了我们对中日东海油气田的关注,此处我们不多讨论。

现今将国际争端提交司法裁判的例子并不鲜见。中国在国际法院和国际海洋法庭都拥有本国国籍的法官具备通过司法程序解决问题的条件。而且联合国规定的各国申报大陆架资源的日期日益临近。已有学者提出要警惕日本在申报报告中夹带钓鱼岛借此掠夺中国的大陆架资源。因此,我们也应当提前做好法律上的各种准备。以便哪一天对于划分有了明确适用的法律特别是国际法,我们可以有根有据的夺回属于我们的权利,而不再颇受争议,这条法律发展的路任重而道远。

其实,中日双方的努力才是关键,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我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是目前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现今能源尤其是油气资源紧张的时代,中日两国共同开发东海对两国应对能源危机的积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和日本都是在世界排名靠前的能耗大国,但中国拥有自己的能源产出和蕴藏,而日本能源匮乏,基本上是一个完全靠购入能源发展经济的国家。两个相互毗邻的能耗大国,如果能够通过合作开发有争议地区资源来解决能源危机,对双方或者对整个区域、对全球都是一件好事情。

参考文献:

(1)余民才: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的国际法分析——兼论解决争端的可能方案,《法商研究》,2005年第1期。

(2)张新军:中日东海争端中自然延伸原则的重要地位——基于权利和划界规则之间关系,《政法论坛》,2006年第4期。

(3)金永明:论东海大陆架划界争议与发展趋势,《政治与法律》,2006年第14期。

(4)于辉:《共同开发海洋矿物资源的国际法问题》,载王铁崖主编:《中国国际法年刊》(1994年卷),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第62-63页。

(5)云霞:《日本恶意炒作我开发东海汕气,向中国施加压力》,《扬子晚报》2004年7月1日。

(6)陈兴华,陈晓景.中日“春晓”事件的国际海洋法思考.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23期(2):10-11页

(7)袁古洁:《国际海洋划界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第206页。

(8)李文涛.从国际司法判例和国际海洋法看中日海洋区域的划界.海洋湖沼通报, 2001年7月14 期。

第二篇:中日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钓鱼岛问题仍不会短期内解决

今天主要探讨两个问题:

一、为什么日本最近会这么嚣张?

二、为什么钓鱼岛问题不会短期解决? 首先,我们来看看为什么日本最近会这么嚣张?我认为,原因有三:

原因一:历史问题

美国于1951年9月8日与日本缔结了《旧金山和约》,该条约在第三条中规定了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北纬 29 度以南之南方诸岛置于美国的托管制度之下。

1971年6月17日,日美又签订了《归还冲绳协定》,其中宣布将包括钓鱼岛在内的北纬24度、东经122度区域内各岛、小岛、环形礁及领海归还日本,日本据此取得对钓鱼岛的主权。

但是,大家看一下这几个条约的时间。1951年,那个时候新中国刚刚成立,为了讨好美日使其继续承认蒋介石政权为中国之唯一合法政府,所以对此条款抱默许态度。到了1971年,虽然我国政府一直拒不承认日本具有钓鱼岛主权,但由于我国当时的综合国力并不是很强,根本无法对钓鱼岛进行有力的控制。

以上原因导致日本对钓鱼岛长期具有实际控制权,背后又有美国老大的《美日安保条约》撑腰。所以,日本在钓鱼岛上的态度还是非常坚决。

原因二:日本等不起

邓爷爷当年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政策保证了中国在上个世纪末有了一个很好的发展空间和时间。东海的实际开发权在我们手上,不管是按照日本划定的界限还是我国划定的界限,春晓、平湖和龙井油气田都在我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尤其是2011年“撞船事件”发生后,我国更是理直气壮的开采春晓油气田。所以,如此拖下去,是对我们有利的。钻井平台底下的油气田却是连成一片的,十几年以后我们就会把那里的油全部的抽走,日本人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所以他就一直闹,但不管他怎么闹,我们就是一个字,拖。

原因三:日本国内原因

今年是日本的大选年。日本民主党执政期间因为曾高调反美,但被美国一个“丰田召回门”修理的很惨。在稀土进口上也被中国弄得狼狈不堪。今年起,日本内阁与华盛顿方面关系有所缓和,两军高层签订一系列增加互信的条约。我认为,是日本民主党为了连任而做的讨好美国主子之举。此次钓鱼岛事件的升级更像是日本民主党为了赢得国内右翼势力倾心,拉选票的一个政治噱头。所以,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日本在钓鱼岛事件上一直“叫”的很欢的原因了。

下面,我们分析一下为什么钓鱼岛问题不会短期解决

第一,我们的深蓝海军力量还不够强大。西沙保卫战的先例告诉我们:类似钓鱼岛这样的海上领土问题,靠谈判是谈不回来的,只能打。但是,现阶段的我国海军在钓鱼岛方面做不到不费吹灰之力就搞定的地步。日本的反潜技术还是很先进的,更何况冲绳还有美军驻扎。虽说美国不会为了日本跟我们撕破脸皮,但给日本提供帮助的话,我们也会有不小的麻烦。所以说,现在最重要的还是强大我们的深蓝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管他美国帮不帮日本人,我们都照揍他丫的!

其次,我国对日本的很多产业还是有依赖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加快经济转型,加强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就是要断掉给日本经济输血的那些高耗能产业,同时还要控制稀土和其他稀有矿产的出口,彻底遏制住日本经济。所以,在此之前,我们是不会动手的。单从我们的原油进口率高达55%这一项看,我们的资源对进口还是很依赖的。试想,在没有完成远洋海军建设和一招置敌死命的空天武器的打造之前,贸然大打出手后能源生命线如何保障?日本有美国源源不断地供应着,而我们依靠谁呢?一旦开战,我们必将会陷入被动局面。

说到钓鱼岛,就不能不提台湾问题。众所周知,第一岛链的最前端就是台湾。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两岸和平统一了,第一岛链将不复存在,围堵中国的包围圈将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垮掉,而原来第一岛链最重的那头即日韩段,将成为孤岛,他们的生命线将操纵在中国人的手里,台湾回归以后,日韩通向波斯湾和欧洲的油路和商路有绵长将近5000海里的一段直接暴露在解放军毫无阻挡的控制之下,这种局面对于日韩来说基本上就是宣布等死!尤其是小鬼子更是无法接受两岸统一的结果,因为小鬼子很清楚,台湾问题只要一解决,什么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也都将不存在了,到那时,南海也将平静很多,小鬼子向南将没有任何的出路。所以小鬼子拼命地支持台独,暗地里经营台湾,阻挠我们的统一。

台湾的重要性已经过非常清楚了,所以我觉得,在台湾没统一之前,我们是不会主动出击的(除非小日本的自慰队上岛),就一直这样的“拖”下去。

最后,我觉得对于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根本就不用鸟他,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该干嘛干嘛,该建设的快建设,该开发的早开发,该巡航的常巡航,该演习的就演习,事情常态化了,大家也就会习惯了。如果小鬼子胆敢触碰红线,揍他是没得商量的。我认为,中日之间早晚必有大战,提前在钓鱼岛练练手,探探对方的底也是可以的。

第三篇: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2012年,在这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之际。亚洲两大强国——中国和日本关系出现恶化,尤其是中日钓鱼岛之争,严重影响了两国人民的交好,损害了两国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自古以来就是友好领邦。七世纪的日本败给大唐海军后,积极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派出大量遣唐使,加强了两国的交流。元朝和明朝时期中国前后三次入侵未果,朱元璋把其列为“永不征伐之

国”。善于学习的日本人进而投向欧洲。19世纪中期,日本天皇下诏明治维新,使日本走向资本主义。可与此同时,日本掌权人意识到:国家要壮大,必须要走一条不用于亚洲各国的强国之路,那就是脱亚入欧。由于受武士道的影响,日本军人觉得和平年代无法凸显他们的地位,加上日本的民族特点等各种原因,萌发了日本军国主义。

19世纪90年代,中日军备竞赛愈演愈烈。日本政府意识到发展国防的重要性,尤其是海军,同时由于清政府非昏庸无能,在198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战败了,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其中包括钓鱼岛群岛连同台湾岛一并交付日本托管。1931年9月18日,由于经济大危机和20年代西班牙蔓延的法西斯主义,日本为了转嫁危机发动了侵华战争,悍然出兵东三省并建立了“满洲国”,使3600万乡亲父老沦为亡国奴。时隔六年,由于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政府宣布法币取代白银,严重影响了日本对白银的走私,因此日本当局在1937年7月7日匆忙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上海沦陷后,日军进军南京,由于国军在南京保卫战的失利,日本当局扬言要在三个月内吞并中国,于是爆发了惊世骇俗的南京大屠杀,三十多万生灵惨遭厄运。经过了八年的全面抗战,中国以3500万(其中包括321万国军、58万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红军,其余大多是平民)军民的巨大伤亡,赢得了抗战的全面胜利。

1942年日军在中途岛战役的失利,使日军从此失去战略优势。帝国海军节节败退,美海军节节取胜,日本的战败渐渐成了定局。194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前后四次向蒋介石提出把钓鱼岛海域及其附属岛屿归还中国的建议,蒋介石害怕影响战后中日关系,一一婉绝了钓鱼岛的主权要求。到了二战末期,罗斯福逝世,临时总统杜鲁门上台,迅速结束了二战。战后由于国军在国共内战中的失败,杜鲁门对华实行经济制裁等各种霸权手段。在1951年的旧金山条约中表明,美国将于1971年把中国领土钓鱼岛归还日本。

七十年代初,由于美国在越南战争的久战不胜和勃列日涅夫的军事扩张,美国在冷战中的态势转攻为守,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采取“联中(共)反苏”政策。作为美国军事盟友的日本于1972年于中国邦交正常化。七十年代末,两国进入蜜月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日益密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向日本派出大量留学生。中共领导人为了不影响中日两国的日后发展,谢绝了对中国的二战赔款。日本政府则前后对中国进行了两千四百亿元的经济援助和低息贷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八十年代初,邓小平为了维护中日两国友好关系,针对钓鱼岛主权提出了“搁置争议,共同开发”。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日本经济的停滞不前,九十年代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被探测到藏有大量的石油资源,足以使全中国消耗6。5年,加上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和每年十五万吨的渔业资源。日本当局先发制人,向钓鱼岛宣示主权。直到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周年的今天,日本政府多次对钓鱼岛采取单方面行动,中国政府不断表示抗议,态度强烈,使得两国关系陷入僵局。

中日钓鱼岛之争实质是两国政府的利益争端,而这场争端的胜利与否取决于本国实力。主观意义上讲,这也使扞卫祖国领土的斗争,而这场斗争的胜利与否取决于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和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今日国内多地爆发反日(或者说是爱国)游行,甚至出现了一系列不理智的害国行为。我首先给予他们正面评价:争端之前,我经常看到新闻里将国外人民通过游行和各种手段来维护自身利益,例如日本和美国的反核游行和反战游行。反观我国,人们总是忙碌奔波着,一切向钱看,不关心政治,不敢为维护自身利益而斗争。可我现在发现,我国国民并不像我想象得那样昏庸,而是很有民族意识和凝聚力的。这不禁令我会想起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反帝反封建运动,他们的爱国热情震惊了封建帝国主义者,促进了中国的近现代化进程,引领中国人民走向共和,产生了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不过,这次争端使得国内极端民族主义泛滥,在游行示威中出现了打砸日系车和日式餐馆的行为。这不但没有起到爱国的积极作用,而且给群众带来了经济损失和社会危害,是绝对不可取的!这又不禁令我想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期间的义和团运动。他们无不充斥着满腔的爱国热情,可他们破坏铁路、烧毁房屋、残骸外国人民,带来个严重的社会动荡,却没给对敌人带来丝毫损失,使得饥寒交迫的中国人民更是雪上加霜,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此外,随着两国关系的恶化,流行起了所谓的“抵制日货”,我首先对这种现象进行正面评价。抵制日货和以减轻国民对日货的依赖,促进国货企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同时降低日上在中国市场的获利,从而使日本政府重视两国关系。这不禁令我想起二十世纪初的抵制洋货运动。这场运动唤醒了国人的爱国主义思想,促进了民族主义企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增长。

然而,在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的今天,“抵制日货”显然弊大于利。就两国而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日本,日本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盲目的抵制日货,必将导致:大量日企的中国劳动者失业,增加就业难度,引起社会矛盾,减少政府对他们的税收,同时增加了政府对失业者补助的压力,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并且抑制交流合作,阻碍两国的经济发展。

基于上述,对于抵制日货,我既不支持也不反对。多数学者认为,抵制日货没有实际意义,但至少胜于以爱国为由的打砸行为。我们来思考一下,为何过人如此热衷于日货?那是因为日货在质量和价格上占有优势,市场上战斗地位,赢得了消费者的喜爱。反观国货,不断被报道出有质量缺陷,加上商家的不诚信等许多问题,难以得到消费者的普遍认同。因此,我认为,唤醒中国企

业者的职业道德素质甚至民族使命感,让他们生产出高质量,低价格,能赢的消费者喜爱的商品比盲目的抵制日货更有意义。一个人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且抵制日货并非人人能做到。然而从企业者入手,使他们生产出来的产品凭借消费者的信任渐渐代替日货,则更有积极影响。中国消费者要渐渐摆脱对日货的依赖。同时日本企业者也要降低对中国市场的依赖,能够在中国购买力减弱的情况下得以立足。

最近在网上,不断有愤青扬言要保卫钓鱼岛不惜与日本一战。甚至出现了“血洗东京”一类的极端反人类言论,严重影响了国民形象!六十年代末,中苏交恶、美苏冷战,咄咄逼人的苏维埃社会帝国主义妄图控制中国,多次对中苏乌苏里江边境实的中国领土进行武装侵犯。1969年的中苏珍宝岛之战使的上方数百人伤亡。但这场战役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苏联的战争企图,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解放军日后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不过我们要清楚,中国是爱好和平的社会主义国家,迫切发展经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才是硬道理。因此,我们要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富国强兵首先要搞好经济。然而战争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动摇了基础,必然影响上层建筑。中国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最大利益!

另外,我认为广大国民应该把政府和人民区别开,把广大热爱和平的日本民众与极少数右翼分子区分开,把上一代对中国犯下罪行的日本侵略者与新一代日本青年区分开。这样才能减少误会,促进交流,客服狭隘民族主义。

接着来谈一下爱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样,公民爱国,实际上就是爱自己的政权,扞卫自己的根本利益。在和平时期,爱国并不意味着要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也不一定要到大街上示威游行,阻塞交通。依我看来,作为一名中学生,应从身边的小事入手。每天上学不迟到、认真学习、积极为班级服务也就力所能及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本上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受益匪浅:人生的意义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于是我逐渐意识到,在中国这个不发达的大国办教育很不容易,国家对我们实行九年义务教育,我们更应该认真学习。不单只是为了自己学,更是为了祖国的饭桶富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将来我们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而读书,将来为社会做贡献。除了学习,还可以在课后关心一下国家大事和国内外政治,欣赏一些爱国歌曲来熏陶自己的爱国情操。

最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真切希望两国政府能妥善处理钓鱼岛争端,恢复两国友好关系,造福两国人民。

高二:tianfuqingchang

第四篇: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中日习俗差异之我见

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在吸收了中国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反映中日文化差异最突出之处,就是见面问候的差异:在中国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而日本人之间问候,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

关键词:文化差异;风俗习惯;价值观

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的文明文化影响下,逐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语言和特有的文化。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语言行为之间的差异

中国人的语言和行为比较外向、开放型。日本人的语言和行为则比较封闭、内向型。在日常交往中中国人说话或者回答否定问题是相对直截了当。日本人多采用含蓄的方式委婉的表达意思,很少当面拒绝别人。常常用:“ちょっと考えてみます”(让我考虑一下)。如果不了解日本文化的人通常对于这样的回答以为日本人真的是要考虑一下,其实这样的回答已经是拒绝别人。日本人在平常说话的时候会尽量避免说“あなた”(你)因为这样跟别人说话时非常没有礼貌、没有教养;但是中国人在说话中是一直把“你”字说出来。日本人特别喜欢说“はい”(是)“いいえ”(不)为的是不给对方造成冒犯、冲突的感觉。日本人由于性别、年龄、地区、职业、身份、社会地位、以及所使用的场合等的不同,所使用的具体语言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别。日本人的面部表情,总是给人一种有所保留的感觉。中国人多数都会将自己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二、礼仪、风俗习惯的差异

中日两国都被誉为“礼仪之邦”,《论语》中很早就有“非礼莫视,非礼莫听,非礼莫动”的古训。在中国是特别是男士,很多场合下是通过握手来表达问候。与人初次见面,熟人久别重逢,告辞或送行均以握手表示自己的善意,因为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见面礼、告别礼。有时在一些特殊场合,如向人表示祝贺、感谢或慰问时;双方交谈中出现了令人满意的共同点时;或双方原先的矛盾出现了某种良好的转机或彻底和解时习惯上也以握手为礼。

而日本人之间问候是,鞠躬是最基本的礼节。鞠躬也有很深的学问,地位低的人首先鞠躬,而且鞠得最深。鞠躬鞠得愈深,鞠得愈久,所表示的尊敬、感谢、诚恳、敬意、谦恭、悔悟等等的程度就愈强烈。日常使用的鞠躬(约15度,两手垂在身旁),用于一切不拘礼节的场合和各阶层的人之间。社交活动时鞠躬(30度),两手放于膝上,并且频频弯腰。

日本人初次见面对互换名片极为重视。初次见面不带名片,不仅失礼而且对方会认为你不好交往。互赠名片时,要先行鞠躬礼,并双手递接名片。通常是地位、年龄低的人先递名片。到日本人家里作客或到公司拜访客人,要预先约定时间。敲门或者按门铃时要说“ごめんください”(主人在家吗?/我可以进来吗?)。进门后要在玄关的地方脱掉鞋子,把鞋子放好,鞋脚尖要向外摆好;并且说“お邪魔します”、“失礼します”(打搅您了)。去公司拜访的时候要说“お忙しいところを、お邪魔いたします”(在您百忙当中打搅了)。

日本人有赠送礼物的习惯,拜访亲朋好友、出席宴会、旅游带回来的お土産(土特产),通常是一些很便宜的东西,礼不在厚,礼物的包装就很花心思,为的是给对方留下深刻印象,向对方表示自己的心意。

中国人送礼成双,喜欢2、6、8、9等数字。日本人送礼一般是奇数;通常用1、3、5、7等;日本人很忌讳“9”“く”(ku),“4”“し”(si),因为在日语中“ku”(9)与“苦”同音;“し”(4)与“死”同音。按日本习俗,向个人赠礼须在私下进行,不宜当众送出。日本人禁忌绿色,礼物忌送手帕、梳子、荷花等;探病的时候不能送带根的植物。因为日语的“ね”(根),跟“睡”同音,有卧床不起的寓意。

中国人也注重礼仪规范,在正式场合也要正装,要求并不太严格。而日本人非常注重礼仪和服装。不同的场合要求不同的服装。特别是男性,必须穿一套正规的西装。在日本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参加婚礼和葬礼的时候,男性都是穿一套的黑西装。怎样分辨才知道是参加婚礼还是葬礼呢?要从男士所佩戴的领带来区分。参加葬礼的都必须系黑色的领带;参加的婚礼的就会系一个蝴蝶结领带,或其他颜色的领带。

三、中日价值观的差异

中国人的价值取向相对较为多元化,既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又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在日本人的思维里,工作永远的第一位的;组织永远的至高无上的;工作在日本人的社会价值取向中占据了最重要的位置。日本的公司或企业就像一个大家庭,日本人对公司公司或企业具有强烈的归属意识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日本人的等级观念根深蒂固。在日本的公司里面,依然严格的遵守着上下级秩序,下级绝对服从上级。如果年轻人想要成为经理,就必须按照等级秩序一步一步的努力,在日本基本没有一步登天的美事。日本人的升职也是要排资论辈的,并不是按照个人的能力。

很多日本人只在乎公司内部的人际关系,而对公司以外的人却漠不关心。这种态度可以从“うち”(内)和“そと”(外)的角度来解释。自己所属的公司为“内”,对“内”部的人做到有规矩地遵守内部秩序。而对“外”部的人却不如“内”部的人那样关系。日本人常常把外国人叫做“外人”,无论你在日本住多少年,无论你比日本人还要日本化,你永远都被称为“外人”。日本人很难接纳外国人到自己的社会中。因为担心外国人会破坏牢固建成的“内”部秩序,并因此破坏整个“内”部社会。

中国人的等级差别不大,家庭的分工不明显,中国男人去市场买菜、做饭是很平常的事情。在日本男人买菜做饭的事情是很罕见的。日本是男权社会,男性的地位比女性高,收入也比女性高(同一公司、同一职位,女性的收入要比男性低很多),很多女性只是バイト(临时工)。日本男性很少做家务,也不进厨房。日本女性把男人买菜煮饭,晚上早回家看成是没有出息的。在日本的公共交通工具里,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夫妻两人带着小孩,如果有人让座给小孩坐,通常是丈夫抱着小孩入坐,而妻子是站在旁边。作为中国人的我看到这种现象觉得不可思议,也不思不得其解。后来跟日本人聊天的时候提起这件事的时候得到了答案:因为日本通常是男主外,女主内;男人在外边赚钱很辛苦,所以让男人坐下来,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中国和日本文化差异最明显的地方是国民性。中国幅员广阔,东西南北中文化习俗各异,人的思维差距很大。日本是单一民族、四周环海的岛国,造成了日本文化的两面性。日本人有强烈的“羞耻感”,使日本人严于律己,追求完美,不突出表现自己,喜欢随声附和、随波逐流,保持一团和气。失去了“罪恶感”使得日本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侵略罪行的淡化和掩盖。日本人宁可承受罪恶感,也不愿意忍受耻辱,更不愿意为承认历史而去背负“羞耻感”。这样的做法让日本人承受更大的耻辱,是日本永远也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国”。

作为中国人不但要了解本国的文化,也要深入地了解外国的文化。才可以跟外国人有更深的交流,才能更好的国家的经济发展做贡献。

参考文献:

[1] 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08~01

[2]刘 芳:调节文化差异,实现跨文化谈判[J].商场现代化,2008年1月(中旬刊)

[3]林泽清:小议中日思维习惯的差异[J].日语知识,2002(8)

[4]李学梅 日本.日本人.日本文化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年3月第1版

[5]钱日红 日本概况 南开大学出版社

[6] 板坂元 日本人生活全接触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7]大森和夫 日本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8]

浅谈日本礼俗

1. 文化特点

由于历史上鉴真和尚多次东渡扶桑,交流中日文化,所以日本受我们中国的影响很深,至今还保留着浓厚的我国唐代礼仪、风俗。

2. 日本人的特点

日本人总的特点是勤劳、守信、遵守时间、工作和生活节奏快,他们重礼貌,妇女对男子特别尊重,集体荣誉感强。

3. 宗教信仰

日本人大多信奉神道教和佛教。佛教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少数日本人信奉基督教或天主教。有的日本人一人信奉多种宗教,在日本宗教人口要比日本实际人口多。日本的和尚都是职业的,他们可以不忌口,可以娶妻生子。

4.节日

4.1 日本的重要节日有新年(1月1日),庆祝的方式和中国差不多。日本人非常看重这个节日,这个节日要放长假。1月1日的早晨要到各家去拜年,说一些吉利话。小孩子趁此要讨红包的。

4.2 成人节(1月15日),是满20岁青年的节日,标志着已经告别了孩童时代。

4. 3 儿童节,日本的儿童节有男孩子节和女孩子节之分。男孩子节也叫端午节,和中国端午节时间及过法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节日里凡是有儿子的家庭,家门外要挂上各色大小不一的鲤鱼旗,大的鲤鱼旗代表大男孩,小的则代表小男孩,家里有几个男孩就挂上几面鲤鱼旗。女孩节是每年的3月3日,又称雏祭。

4.4 樱花节,日本的国花是樱花,故有樱花节。这个节日是从每年3月15日到4月15日。届时人们会去赏花饮酒。

4.5 敬老节(9月15日)

4.6 文化节(11月3日)

5. 饮食习惯

日本人的饮食习惯别具一格,他们的日常饮食主要有三种料理:

5. 1 第一种是传统的日本料理,又称“和食”。这是日本人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独特饮食方式。这种料理中最典型的食物要算是“撒西米”(生鱼片)、“司盖阿盖”(类似我国的火锅)、“寿司”(日本式饭团,一种冷盘菜)和日本面条等。日本人的早餐喜喝稀饭,由于受外来影响也喝牛奶、吃面包。午餐、晚餐一般吃米饭,副食以鱼类和蔬菜为主。日本是岛国,海产品多,所以日本人爱吃鱼并且吃法也很多,如蒸、烤、煎、炸等,鱼汤丸也是他们喜欢吃的。日本人吃生鱼片时要配辣根以解腥杀菌。吃凉菜时,他们喜欢在凉菜上撒上少许芝麻、紫菜末、生姜丝等起调味点缀作用。日本人还爱吃面酱、酱菜、紫菜、酸菜等。

5.2 第二种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中华料理”,即中餐。他们偏爱我国的广东菜、北京菜、淮扬菜以及带辣味的四川菜。

5.3 第三种就是从欧洲传过去的“西洋料理”,即西餐。

日本人究竟喜食何种料理,则要看具体对象而定。不过,最为普遍的还是这三种料理的混合选用。

日本人吃菜喜欢清淡,忌油腻,爱吃鲜中带甜的菜。还爱吃牛肉、鸡蛋、清水大蟹、海带、精猪肉和豆腐等。但不喜欢吃羊肉和猪内脏。日本人喜欢喝酒,日本清酒、英国威士忌、法国白兰地和中国“茅台”等名酒都爱喝。日本人吃水果偏食瓜类,如西瓜、哈密瓜,白兰瓜等。

6. 礼貌礼节

日本人在待人接物以及日常生活中十分讲究礼貌、注重礼节,还形成了某种礼仪规范。如:在待人接物上谦恭有礼,说话常用自谦语,特别是妇女,在与人交谈时总是语气柔和、面带

微笑、躬身相待。日本人善用礼貌用语,为此,在语言上还分敬体和简体两种。由于日本人等级观念很重,上、下级之间,长辈、晚辈之间界限分得很清。因此,凡是对长者、上司、客人都用敬语说话,以示尊敬;而对平辈、平级、小辈、下级一般用简语讲话。这时敬、简两种语体是不混合使用的。日本人最常用的敬语有:“拜托您了”、“请多多关照”、“打扰您了”等等。同时他们忌问“您吃饭了没有”一类话。

现在日本人外出大多穿西服。和服是日本传统的民族服装,在隆重的社交场合或节庆时他们会穿和服出席。日本人重视仪表,认为衣着不整齐时不礼貌的行为。

日本人与人见面善行鞠躬礼,初次见面向对方鞠躬90度,而不一定握手;只有见到朋友才握手,有时还拥抱。男子对女宾客,只有她主动伸手时才握手,但是时间不太长也不过分用力。日本人在室外一般不作常时间谈话,只限于互致问候。

日本人不给他人敬烟,当着别人而自己若想吸烟时,通常是在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行事。以酒待客时,他们认为让客人自己斟酒是失礼的,应由主人或侍者代斟为妥;并且同时注意斟酒的方法,即斟酒者右手持壶,左手托底,壶嘴不能碰到杯口。客人则以右手持杯,左手托杯底受斟酒为礼。通常接受第一杯酒而不接受第二杯不为失礼。客人若善饮,杯杯都喝光,主人会高兴并鼓励多喝,但是主人和其他客人并不陪饮。一人不喝时,不可将酒杯向下扣放,应等大家喝完后才能一起扣放,否则会被示为不礼貌。

日本人的茶道已不是一种日常生活意义上的饮茶,而是形成了一种文化,它以“和敬清寂”为精神,作为最高礼遇来款待远道而来的尊贵客人。

在日本,初次见面时互递名片已经是一种日常礼节,因此很讲究交换的方法和程序。通常是应当由主人或身份较低者、年轻人向客人或身份较高者、年长者递送上自己的名片;递送时要用双手托着名片,把名字朝向对方以便对方阅读。还有一种方式是:用右手递送上自己的名片(名字也要朝向对方),用左手去接对方的名片。如果自己在接到的名片后再去寻找自己的名片,则会被认为是失礼的。至于一时错把别人的名片递送对方,则为严重失礼。因此,在接待日本客人时,千万要注意将自己的名片准备好,以便适时与对方交换,以示礼貌。

7. 禁忌

日本人忌讳绿色,认为绿色为不详;忌荷花图案;忌“9”、“4”等数字,因 “9”在日语中发音和“苦”相同,而“4”的发音和“死”相同。所以日本人住饭店或进餐厅,我们不要安排他们住4号楼、第4层或4号餐桌。日本商人忌2月和8月,因为这两个月是营业淡季。日本人忌三人合影,因为三人合影,中间人被夹着,这是不幸的预兆。他们还忌金眼睛的猫,认为看到这种猫要倒霉。日本人喜欢仙鹤和龟,因为这是长寿的象征。日本妇女忌问其私事。在日本“先生”一词只限于称呼教师、医生、年长者、上级或有特殊贡献的人,对一般人称“先生”会使他们处于尴尬境地。

日本人饮食上忌讳8种用筷子的方法,叫做“忌八筷”,即忌添筷、迷筷、移筷、扫筷、抽筷、掏筷、跨筷和剔筷。同时,忌用同一双筷子给宴席上所有人夹取食物。

第五篇:东海问题历史背景

东海是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海,西接中国、东邻日本的九州和琉球群岛、北濒黄海和韩国的济州岛,南经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尖阁列岛”)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宝地”之一。从此使中日两国间关于东海的海底资源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浮出水面。中日两国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主要包括东海海底油气资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以及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这些争端之间虽然盘根错节、互相制约,但并非无解决良策。

一、中日东海争端全景

早在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日之间的东海是另外一个波斯湾,这个海域拥有着众多被埋藏的宝藏,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中日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还很少利用这近在咫尺的财富,两个国家的所需石油大部分都来自波斯湾和东南亚。

东海之所以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在于它惊人的油气储备。据日本方面的数据称,东海油气储量约达72亿吨,其中石油大约1000亿桶,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够中国未来用80年,日本用100年”。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则认为,中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与之相比,沙特的原油储量大概是2671亿桶,美国的原油储量则只有220亿桶。在这其中,近来成为热点的春晓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510亿立方米,因此备受关注。据了解,春晓气田每年可以生产大概1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到2010年,产量则将达到99亿立方米。在它西北部的平湖气田,据信储备量在107亿立方米,目前已经开始通过管道向上海地区供气。

事实上,东海最为富裕的油气产地应该位于冲绳海沟,在中国大陆架延伸的最东端,拥有一个沉积许多个世纪的矿床。另外一个油气聚宝盆则位于一直存在争议的钓鱼岛附近。据哈里森分析,它的南边和西北边的海床里,蕴藏着945亿桶左右的原油。

中国勘测东海石油,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随后,中国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西湖凹陷”。自1980年在东海首次钻探成功龙井一号井以来,中国已在西湖凹陷钻井30口,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经过最近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发现了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

在中国开发春晓油田前,日本方面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或者表示不满,有专家分析说,由于日本自身在历史问题上的包袱,所以一直没有任何表示。

但是这种情况仅仅持续到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春晓”气井采掘成功,并宣布将向浙江、江苏一带提供天然气,日本人眼看着着急了起来。虽然春晓气田距离日方划定的“中间线”还有5公里,但是日方仍然抛出了所谓“吸管效应”问题,称中国在这边开采,日本那边的油被吸过去了,并将中方命名的“春晓”油气田更名为“白桦”、“楠”和“桔梗”。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日本问题专家梁云祥副教授反驳说,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说,第一,在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就是这个理论,我们说已经在国际社会站不住脚了。第二,大陆架是西高东低,油作为液体,即使流动,也是从中国这边往日本那边流,不可能倒着流。今年以来,日本更是因中国正在东海勘探的三个天然气田中,有两个位处日本声称拥有的专属经济海域而大动肝火。今年1月,中方派遣解放军导弹驱逐舰现身春晓天然气田附近保护勘探工作,而日本则声言要派军舰去驱逐中国的勘探队伍,指责中国政府准备独占东海资源,对日本造成了“冲击”。日本也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并要求中国停止所有气田开发活动和尽快向日方提供天然气田资料,比如地质构造、开发的情况。当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又要求中国政府给与金钱补赏。近几年,由于媒体大量报道东海问题,东海在日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日本人只要提起日中关系,东海争端必居其中。2005年日本防卫厅抛出一份“防卫警备计划”,甚至将中国列为“可能性较小的入侵国家”,它还设想了中国可能“入侵日本”的几种情况:一是在两国东海争端恶化,二是日本随同美国卷入台海争端。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日冲突的地方是东海。东海争端一时陷于紧张状态。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中日东海争端的核心是划界争端,划界争端的关键在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而这些都与战后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有密切联系。

1958年4月,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并通过了《大陆架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等四个公约,首次在国际法上确立了有关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大陆架公约》关于大陆架的定义包含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标准,且对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也不具可操作性,从而引起各沿海国家的不满和批评。1960年3月,联合国又召开了第二届海洋法会议,由于各国在海洋权利方面的主张分歧太大,会议无果而终。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第三届海洋法会议,经过长达9年、11期共15次会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12月10日由119个国家和组织签字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17部分320条和9个附件构成,内容涉及海洋法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领海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争端的解决等各项法律制度。其中,第1条规定,“各沿海国可享有12海里的领海和24海里的毗连区”;第57条规定,“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第76条规定了大陆架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在大陆边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超过200海里的情形下,则大陆架外部边缘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米等深线各点连线以外100海里《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了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的界限,但是,具体到中日间的东海海域,其大陆架最大宽度为325海里,最小宽度167海里,一般宽度为216海里,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两国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部分重叠。再加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海洋划界原则过于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中日两国分别提出了有利于己方的划界原则和主张。

1、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之日起,中国即一直坚持“公平原则”和第76条“自然延伸原则”并按此原则对东海宣示主权。1998年中国依据《公约》正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该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以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至二百海里。”

2、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日本一直主张和坚持海域划界。日本认为,相邻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应以一条其每一点均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为基准而划定;“等距离╱中间线”是1958年《大陆公约》所确认的划界的“一般原则”,是最“公平、合理”的客观标准;“大陆架划界应适用中间线方法,中日在东海的大陆架是中日共大陆架”,应该使用中间线划界。日本于1996年制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从其领海基线量起向外延伸到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的距离等于200海里的线以内的区域。如果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中间线,中间线(或日本与其它国家议定的其他线)将代替那一部分线。

中日双方的认知与利益诉求如下图表所示:

中国

中日在东海的利益诉求

双方利益诉求 日本应得 中国应得 中方观点 ———— A+ B+ C 日方观点 B+ C A

面对争议,中日双方从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始就进行划洋谈判,至今已进行到第六轮,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在划界原则上存在上述分歧。并且,随着中方对春晓油气田的开发及日本对其民间企业在东海中日争议区域试采权的执意授予,双方在东海的争端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三、东海争端的实质

1、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与200海里距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一款设定的两项大陆架权利的标准,即自然延伸和200海里距离有两层意义:一是对国家的单方面行为体来说,自然延伸和距离标准是彼此独立的。也即,国家可以采取任何一个标准来主张其大陆架权力范围;二是在两者的关系上,自然延伸居于首要地位,距离标准则处于从属地位。

根据《大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划界应首先考虑有关国家间的协议,其次是特殊情况,最后才是等距离中间线。这项规定并非单纯地强调中间线,而是要求把三者即协议、等距离和特殊情况结合起来,以便达到公平的划界结果。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专属经济区必须经沿海国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即程序加以宣告才能确立;而大陆架则基于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这一事实,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固有的排他性的权利。这种权利无须沿海国通过国内法律程序或履行特定的法律行为加以宣告。

2、中日“共架”说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依海岸基准线向外延伸200海里的海域为该国的经济专属区。而东海最宽处仅360海里,自然产生了至少40海里的大片争议海域。

日本方面一直以来认为,东海划界应该采取中间线原则,一国一半的解决办法,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交错的国家应该经过协商解决划界问题,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则依照中间线原则。

对此,中方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在中日的问题上并不需要依照这个原则,因为中国的大陆架一直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中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大陆架的边缘是2500米的等深线,而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伸延到冲绳海槽,即在水深2940米的断层戛然而止,所以所谓的共享大陆架根本就不存在。

紧接着,日本又提出了新的理由,认为其东面的海槽马里亚纳海沟10000多米深,所以它的外边才是真正的西北太平洋。因此,冲绳海槽其实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凹陷,并不是陆架的终点,马里亚纳海沟才是终点。这样一来,日本和中国就是共大陆架的国家,延伸原则不适用。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而冲绳海槽深达2940米。从地质学角度看,冲绳海槽东西两侧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其西面是稳定的大陆地壳,东面则是琉球岛弧,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频发。并且,海槽东西两侧的沉积物分别属于琉球岛架和东海大陆架两个物源区。东海大陆架边缘或海槽西坡的沉积物性质与长江的物质类同,而海槽东坡沉积物性质则与琉球群岛相类似。至于海槽本身,则属于陆壳向海洋的过渡带,既不同于堆积沉积型的平坦陆架,也不同于洋壳型的洋脊海盆,而是一个独特的地貌单元。这样一来,冲绳海槽便成为当然的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架之间的分界线。这一点,就连日本学者也不抱异议, 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冲绳海槽是大陆架的边缘,海槽的西边是大陆架”。由此可见,中日之间不存在共有大陆架问题。东海大陆架止于冲绳海槽西坡坡角,琉球群岛岛架止于冲绳海槽东坡坡角。根据自然延伸原则,我国对直至冲绳海槽的东海大陆架享有不可剥夺的主权权利。

3、国际法法理与实践对于东海争端的启示

国际法专家指出,解决东海大陆架问题应当重视六点原则:(1)公平原则是东海大陆架划界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其他划界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公平原则才能适用。(2)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法律制度的基础,对东海划界将起着主导作用,为东海大陆架扩展到冲绳海槽提供法律依据。(3)等距离中间线不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规则。等距离方法不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4)成比例原则是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应当拥有同自己的海岸线成适当比例的大陆架区域。(5)冲绳海槽是中国大陆架与日本岛架的天然分界线。(6)男女列岛和鸟岛不应被用来作为测算东海大陆架疆界线的基点。

从国际判例来看,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将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权利的唯一基础;在1982年利比亚——突尼斯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再次提到“自然延伸是所有权唯一基础的原则”,并明确指出“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是主要标准,200海里“在一定条件下”是沿海国的权力基础。1985年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案的仲裁裁决认定,距离标准并没有背离自然延伸标准,而只是缩小了它的范围。英国、挪威北海大陆架之争和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划界之争,都是按「自然延伸」原则,以海沟作为划界标准,而完全没有考虑所谓「中间线」。日本之所以只字不提大陆架,而一味强调「中间线」原则,正是因为日本知道自己的要求按国际法中的大陆架划分原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中日东海之争表面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两条规定在东海的实施之争,背后则是日本对这一地区的领土、能源、资源的觊觎。日本作为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列岛国家,南北长、东西窄、资源有限的特征一方面造成其陆地战略纵深很短,内陆防御的回旋空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使日本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海洋交通对其举足轻重。为弥补陆地空间的不足,日本把海洋作为其战略纵深带,把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视为其中的一个关键,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命脉。这直接促成了日本传统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即日本及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海洋。

由于岛屿在大陆架及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上的巨大作用,日本认为应把大陆架、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与日本周边有争议的岛屿作为整体加以考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海洋战略及其新走向——日本开始由强调以海上军力及海上安全为主的传统海权观,向海上军力、海上安全与海洋资源、海洋环保、海洋科技并重的新的综合海权观转变。

四、解决争端、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邓小平曾一再强调,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在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一直坚持的处理中日双边关系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如何灵活贯彻“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成为现实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争议的区域,撇开主权谈合作都是不现实的——国家间合作的目标在于谋求国家利益,而主权直接关系到利益的分配。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权理论在发展,主权的内容在变化。同作为亚洲大国的中国和日本,应当在国家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自己的的贡献。对中日两个大国来说,任何单赢的方案都是另一方不能接受的;用非和平的方式解决东海问题更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共同开发是世界上海域较大的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一般来讲,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之前的一种过渡安排,它不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利或权利主张,也不意味着承认对方的权利主张。在过渡期内,共同开发活动不构成支持或否定任何一方对有关区域及其石油资源的权利或权利主张的基础,也不创设任何新的权利或扩大现有的权利。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从国际判例看,北海大陆架案判决指出,在重叠海域,可“通过共同开发的协议来解决”。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同样肯定了共同开发的方法。

共同开发是双方可以接受的最现实可行的争端解决方案。日本在东海有与韩国共同开发的实践与经验,中日也曾就东海共同开发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政治上,共同开发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只要日本不预设前提,以两国关系的大局为重,将共同开发作为一个议题,通过对话协商,双方完全可以把已有的陆地合作项目逐步拓展、延伸到海洋合作之中,由易到难、分层次的展开。

从制度保障来看,中国政府早在1982年就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于2001年11月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该条例规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外国合作者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收益汇往国外。”中外企业“都应当依法纳税”,“为执行石油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毋庸置疑,有此条例保证,只要中日经济界真诚合作,东海大陆架的开发就会取得双赢的结果。

五、中日东海合作的路径建构

中日两国都应当明确,双方要想摆脱对方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是不现实的。只有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务实精神,加强官方交往和民间交流,当前两国“政冷经凉”的现状才有望改善。

1、中日双边层面的能源合作

在能源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互补,共同发展。当前,双方可以以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技术、石油运输线和石油战略储备、核电站建设等重大项目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先主后次,分层次地拓展合作领域。

对于东海争议区域的能源合作与开发,中日两国政府的争议如图所示:

目前中日两国在共同开发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共同开发的范围和对象方面。日本方面强调要将“中间线”两侧,包括中国已经建成即将投产的春晓、天外天、断桥等四个油气田也拿出来进行共同开发。中国方面坚持认为,东海划界应当遵循大陆架原则,中日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应该在冲绳海沟。所谓的“日中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中国并没有承认。但是为了避免争端,中国所建的油气田均在“中间线”西侧,这部分地区是完全没有争议的。因此,共同开发区域不包括中国正在开采的几个油气田。中国方面只同意对那些具有争议的、“中间线”东侧海域的油气资源进行共同开发。

目前,中国政府同日本的谈判就是坚持的这一方案。

2、中日多边层面的合作:构建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中日两国都是在亚洲乃至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对维护亚洲的和平和稳定、推动亚洲的繁荣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地理上看,东北亚的中、日、韩、朝、蒙、俄6国是近邻,其中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中国成为联系俄罗斯远东地区、中亚、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的纽带。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无疑为建立以中、日、俄为核心并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能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一直都是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总面积为472.2万平方公里的四大海区中,属于中国海区的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而其中约有120万平方公里与8个邻国存在着争议。和平发展理论为中国实现积极推进与邻国的海上合作,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合作平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只要双方、多方共同努力,公平合理地协商划定海洋管辖权界限,就一定能在合作中实现经济共赢,建立政治互信,提高合作层次。循序渐进地解决海洋争端。

令人可喜的是,围绕着东海油气田问题,中日双方于2004年10月、2005年5月、2005年9月30日至10月1日、2006年3月、2006年5月和2006年7月举行了六轮东海问题磋商。双方确认了维护东海局势稳定的重要性,就各自共同开发方案坦诚交换了意见,认为尽管双方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六轮磋商是有益和务实的,今后将继续保持磋商进程。双方还就建立旨在应对东海不测事态的海上热线联络机制达成原则共识。双方代表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中日双方的真诚合作,能让东海变成“合作之海、友好之海”。相信经过双方艰难的谈判,两国之间定会达成双赢的结果。

下载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日东海开发问题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东海问题讨论

    前言: 中新网5月24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在就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所谓“中间线”是日方单方面的主张,中国从来没有接受过,今后也不会接受。中方不会......

    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近期中日钓鱼岛争端之我见 最近,围绕钓鱼岛中日双方之间引发近年来最大的外交争端。随着中日经济之间相互依存度的前所未有的提高、以及民主党获得大选胜利,建立新内阁,鸠山前......

    国家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我见

    国家设立东海防空识别区之我见 最近,我国政府划设了东海防空识别区。这在世界上并非新奇事,但却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发展战略的一个新决策,是中国政府国防和军队建设的一件......

    2013思想汇报:中日钓鱼岛问题

    尊敬的党组织:这段时日,中日钓鱼岛问题一触即发,作为当代大学生,有着一腔的爱国热血,如何在这个时候拿出最正确的方式来表达我们的爱国热情呢?从五四运动开始,学生运动已成为一个......

    问题之我见

    问题之我见学习王宝城、张洪堂同志在全市农村信用社2011年度工作总结会议上讲话之感想——杨庄铺信用社 程宪敏 我社在县联社传达二位主任讲话的当晚(即2月2日)立刻组织全体员......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

    校本课程开发之我见校本课程开发”一词由菲吕马克(Furumark)和麦克米伦(MacMillan)等人于1973年在爱尔兰阿尔斯特大学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最先公开提出这一概念。当时他们对......

    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

    攀枝花旅游开发之我见周强国 文/图一1966年6月,强国先生一腔热血,怀揣梦想不远千里来到攀枝花,一晃,就快半个世纪了。在此,强国先生虽不敢说是攀枝花的开拓者,但敢实实在在地标榜:......

    钓鱼岛问题之我见

    钓鱼岛之我见摘要:自从2012年日本所谓购岛引起的钓鱼岛事件升温以来,围绕钓鱼岛的领土争端已经持续了一年多的时间。众所周知,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领土,然而日本觊觎其周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