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东海油气田问题与日本走向大全
东海油气田问题与日本走向
中日两国政府在6月18日发表了关于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的声明,这使得长时间困扰中日两国关系的热点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争端的出现与升温
关于东海油气田争端,事实上是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延续和具体体现。中国方面认为中日两国在东海的划界应当以大陆架自然延伸为基准,到冲绳海沟为界,而日本方面则认为中日两国的东海划界应当遵循中间线原则。在这个问题上,长期以来双方都没有达成协议。这些油气田位于中方领海(即使按照日本的中间线来看也在中方一侧),本来不应该有什么争议。但是2004年6月,日本政府进行单独调查后指出这些油气田的地下构造是横跨中日中间线的,中方的开采会造成处于日本一侧的油气田被中方吸走。
日方开始要求中方立即停止油气田开采,同时向日方提供油气田的地下构造的数据,中方对此予以了拒绝。2005年7月,日本经济产业省给与帝国石油公司提供开采权,中方对此提出了强烈抗议,中国海军甚至进入战备状态,中日的油气田争端也发展到了高潮。
随后,双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2005年10月开始开始司局级谈判,这次达成共同开发的协议可以看成是谈判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日本媒体普遍表示肯定 6月19日,日本各大媒体都对中日共同开发达成协议发表了社论,比较一致的观点是认为此次达成协议都表示赞许。《每日新闻》的社论指出,虽然双方的火种并没有熄灭,但是至少为拔除了插在喉咙上的刺的问题的解决看到了解决的希望,这是值得肯定的。社论还指出,此次达成协议是福田康夫和胡锦涛对于中日关系重视的体现。对于福田来说,7月的北海道发达国家峰会,对于胡锦涛来说8月的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都需要双方的共同合作。影响日本的因素
笔者认为在分析日本在东海问题政策时候,以下三个因素不可或缺。
第一,中华民族主义因素。关于东海油气田争端,必须要放到中日两国海上领土争端的背景下来看待。这个问题说到底是一个领土争端的问题,而领土争端最容易造成民族主义的高涨。日本对于中国国内的民族主义情绪的高涨一直是保持着关注。特别是小泉前首相不断参拜靖国神社问题引起的中国国民的反日情绪,在2005年演变成大规模的反日游行。而今年西藏事件,圣火传递等等都无疑挑动着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日本方面不希望因为这个问题成为升温。日本媒体非常关心中国方面民间的反应,日本媒体在随后的报道中指出,中国的网民在中日达成共同开发以后就在网络上批评中国政府,并猜测胡锦涛去人民网视察与网民对话可能也是为了平息网上对政府在这个问题上的不满。这些都说明了日本方面不愿因为这个问题刺激中国的民族情绪,造成中日关系倒退的心理。第二,在分析日方的立场的时候,还有一个不可以缺少的是台湾因素,要放到台湾政权变化,两岸关系改善的大背景下考量。今年,台湾政权八年来重新回到了国民党手中,而台湾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同样立场对立。近期来,两岸关系改善迅速,国民党执政后对日的政策会有所变化。对于日本来说,最为担心的莫过于两岸联手,对日本施压,还有就是两岸人民的民族情绪可能因为与日本的领土争端而汇集一起。为了避免这样的事态的发生,尽快达成一个技术性的协议符合日本的政治利益。正巧在6月10日,日本海上保安厅的巡视船在钓鱼岛附近将台湾的渔船撞沉,台湾行政院长刘兆玄反应强烈,甚至表示不惜一战。日方一直保持低调,最终表示道歉不愿意赔偿,这在陈水扁时代是没有过的。
这些说明了台湾因素对于日本在东海问题上已经在起作用,而且今后可能会更加明显。难怪《日本经济新闻》的评论指出,对于领土主权问题采取坚决的态度是理所当然的事,那是台湾国民党政权重新执政和中台关系的改善,今后在外交对应上要更加注意。第三,东海油气田的现实意义因素。据报道,东海油气田的埋藏量并不大,而且开采、运输等费用高昂也是日方考虑的现实因素。据报道,有的报道甚至指出东海油气田的储量仅够上海市1至2年时间的使用,而且该地区距离日本本土较远,无论是开采还是运输都不一定划算。《每日新闻》的社论就明确指出,从能源战略的角度看该地区意义不大,中日的对立不是能源问题的对立而是在主权问题上的对立。记者:此话怎讲?难道日本没有得到实惠吗?日本不是也得到了甚至在你们主张的“中间线”中国一方联合开采的权利了吗?记者:日本不是天然气使用大国吗?猪间:很多人对这件事有误解。天然气是日本的主要能源之一,但东海出产的天然气却恰恰是日本所无法利用的,日本没有利用东海天然气的市场。运输天然气有两种方式,管道方式和LNG船运。管道方式日本一侧有冲绳海沟的障碍,建造管道非常困难,而且冲绳的市场太小,就是加上九州也无法收回建设管道所需投资。起码要将管道延伸到大阪才行,这在经济上没有可行性。记者:LNG船运方式呢?猪间:那需要建设液化厂。而建设天然气液化厂的国际标准是3TCF,就是说需要3万亿立方英尺的量。这个量折算成石油的话就大约相当于5亿桶。现在中国方面公布的数字和我估算的差不多,春晓大概是6500万桶,天外天1260万桶,断桥1700余万
桶,4个油田全部加起来也不到1亿桶,无法收回投资。当然如果有石油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石油可以就地装船回运的。记者:如果共同开发真的对日本没有利益,那日本为什么还要一再提起东海问题呢?猪间:首先这是一个原则问题,日本要坚持自己的主权。如果置之不理,现在还考虑到日中中间线的中国就会不断蚕食进来,事实上中国方面在春晓和断桥的两口井就已经分别超过中间线1000米和500米了。记者:那么中方得到了什么实质上的好处呢?猪间:所有对日方的困难对中方都不存在,中方可以利用管道方法将天然气送到他们最大的国内市场,上海及其周围。日本方面注入的投资将帮助中国扩大生产,分担风险,而又不会带走产品或者引起价格上升。记者:中国已经是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您认为来自日本的投资意义很大吗?猪间:日本的投资首先有一个风险的分担作用,而且中国获得的不仅是投资,中国获得了更广大的空间。在达成共识之前,考虑到日本方面的主张,中国无法贸然跨越中间线。现在中国主动开放中间线中方一侧,作为回报,日本也必须开放日本一侧来共同开发,所以说中国得到了更大的活动空间。记者:按您的说法似乎日本什么都没有得到?猪间:不,日本政府和福田内阁得到了很多。他们有充分的理由向选民宣布,经过他们坚忍不拔的努力,他们终于使中国人让步答应共同开发东海油气田。他们不会对选民说开发这块油气田到底会对日本带来些什么好处,很可能是投资那块油田的公司账面上的赤字。平松茂雄:“不能把整个东海拱手让给中国”记者:你曾对东海问题能够解决抱悲观态度,可是现在中日两国政府就东海问题已经达成了共识。平松:那个共识毫无意义,东海问题根本就没有解决。记者:你说的没有解决究竟指的是哪方面?平松:现在的解决方案是搁置主权,只谈石油开采。看起来很好,但是根本问题没有解决,给将来留下了不安的种子。记者:是你先提出的东海油田问题,现在油田问题朝着解决的方向进了一大步,你怎么还非要先谈主权问题呢?平松:看来你误解了我当时的意思。对中国在中间线中方一侧开采石油天然气,我从来没有过任何意见。日本政府已经放弃了在中间线中方一侧的权利,因此中国可以自由地在那儿进行勘探开采。但是问题是中方没有放弃中间线日本一侧的权利,日本需要做的是对应中方这种主张,所以我当时主张的是尽快在日本一侧开始勘探以打消中方进行蚕食的念头。记者:你成功了吗?平松:成功了,但时间很短。中川昭一产经大臣听了我的话,推动小泉内阁开始了准备在日方一侧开采。实际上中川大臣已经向帝国石油株式会社颁发了试掘权。记者:那为什么后来没有下文了呢?帝国石油好像没有做什么。平松:试掘权刚刚给了帝国石油,就赶上小泉内阁改组,中川大臣已经连任了两届产经大臣,不能继续连任,改任农水大臣。接任的二阶俊博胆小怕事,他听说东海石油可能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多,觉得不值得为那么点东西和中国人吵架,这件事就搁置下来。现任产经大臣甘利明的基本想法和二阶类似,所以日本再不会去开采了。记者:能否进一步说明一下“东海石油可能埋藏量不多”这句话?我在电视里听说过几次“东海的石油储量是日本一年半的消耗量”这种说法,这种说法有何根据?平松:不知道,我并不相信这种说法。石油不是稻谷,不挖下去谁都不知道地下究竟有没有。我也不知道这种说法从何而来,只是有这么一种感觉,从某个时候开始所有的传媒突然都说东海油不多了。但这种说法实在太奢侈了,国内不生产石油的日本怎么还可以轻视哪怕真的贮量很少的东海石油?记者:其实日本不是不生产石油的,日本年产200万桶左右,少是少了点。是不是因为这个所以一定要和中国争夺东海石油?平松:不,我从来没有说过要和中国争夺东海油田。中国在中国一边采油这很好,我不认为这妨碍了日本,但日本也应该在日本这一边采,不能把整个东海拱手让给中国。记者:那现在的解决方法不是对日本更为有利吗?石油勘探是一件风险很大的事情。现在中国已经做好了基础工作,日本公司只要投资就可以指望回报有什么不好呢?平松:这才是最大的问题,日本方面放弃了中间线中国一侧的权利,而中国并没有放弃。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谈话很清楚地表明了这个意思,虽然双方暂时搁置主权问题,但这个主权问题迟早会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为中国大规模进入中间线日本一侧打开了大门,因为日方进入了中国一侧,不让中方进日本一侧是没有道理的。日本政府居然会同意这种共识,真太出人意料了,这是把国家主权拱手让人的做法。所以我说这种共识没有任何意义,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带来了新的危险因素。记者:你不认为在现在就解决主权问题是不现实的吗?平松:当然知道,所以我反对联合开发,你开采你的,我开采我的,大家河水不犯井水,为什么要联合开发呢?记者:我听说日本的石油开采行业是一个很小的行业,连端茶送水的女佣一起算上也不过四五千人,这样的技术力量有没有可能进行独立远海开采呢?平松:撇开主权因素,单单就石油来说,你说的我都知道,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日本政府既然已经放弃了中间线对方一侧的权利,就不应该让不肯放弃我方一侧权利的中国进入自己主张的海域了,这是常识。很遗憾的是福田内阁没有这种常识。
第二篇:浅谈汶川与日本东海地震
浅谈汶川与日本东海地震
大难无情,人间有爱。虽然地震是目前我们人类无法预测的,但是对于天灾我们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中华民族在应对汶川这次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破坏性地震中,足以体现,中共领导的社会主义的高效率,还记得温总理那句“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的口号深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使这次历史性灾难的损失降到了最低限度。反观日本,对东海部的这次海啸的应急处理远不如中国,不仅使自己的民众对自己的政府失去信心,就连世界人民都很失望。所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
首先,在发生的日本东部大地震后,站出来的不是政府官员,而是日本民众。由于政府的不得力,造成了一系列的次生灾害的不断恶化。其中,最令人发指的福岛核电站几个机组的相继爆炸,不断释放的核辐射量急剧上升,已经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平级了,这意味着21世纪的核灾难来临。核辐射的阴霾不仅笼罩着日本民族,对整个世界的影响也是极为恶劣的。一向以稳重淡定著称的日本人,也开始乱了起来。而且,就在这危急关头,日本首相菅直人,一再向日本自卫队发出命令,动用军事力量给核电机组注水降温,但屡次都被拒绝了。资本主义的这种管理模式极大的削弱了应急处理的能力。军队的诞生应该就是为了保护自己的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而设立的,而且自卫队的理由是,辐射会对士兵的生命造成威胁。试问世界 上有哪一个国家的军队有像自卫队一样的托辞的,他们的武士道精神哪儿去了,曾经的辉煌哪去了。我只能说这就是现在的资本主义。
其次,在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后,首先进入灾区的是一道绿色屏障——中国人民解放军。随后,在地震发生不到几个小时,源源不断的兵力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进入与世隔绝的灾区,温家宝总理不畏年老体弱,依然坚定不移的坐镇前方指挥着。总理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我们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人民解放军不断的创造奇迹一个个的生命被他们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同时,遗憾的是,有不少的我们最可爱的人永远的躺在了抗震救灾一线,献出了他们年轻而宝贵的生命,但是这就是中国军人。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共和国的第一道防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就是体现在此,国家领导人和灾区人民在一起共渡难关,军事力量是解决一切大灾难的先锋队。因此,这次汶川地震的损失才被降到了最低点。
此外,从各国向日本派出的救援队来看。社会主义领导下的中国救援队的高效性。在从组建到处发的时间用了不到24小时,而且中国救援队是始终处在最危险的救灾一线,为什么会有如此的精神呢?那就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再看看哪些西方国家的救援队看,譬如法国。他们是进入灾区最迟,同时也是退出最早的救援队,理由是核辐射对他们的队员有生命威胁。反观中国队伍,不畏艰难险阻,不畏牺牲,不计历史仇恨,毅然投身一线,为许多灾区人民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精神值得赞扬。就连日本首相菅直人都公开发表对中国的无私援助的感激演说。其实,社会主义就是实现全民族的和平,为人类的和平而奋斗,他们不赞扬,我们毅然也会这么做的,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综上所述,从中国与日本两国政府在应对特大自然灾害面前,中国政府的高效性是很明显的。这实质上就是两种制度的对比,社会主义强调的是大爱﹑无私﹑追求和平。而资本主义是以追求自己利益为前提的。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大背景决定了两国的性质,因而决定了不同的应急处理能力。再一次用中国救援队和法国救援队的对比来看。法国救援队主要是为了撤离自己的侨民,而中国救援队不仅是帮助华人安全撤离更重要的是为了帮助解救更多受困与灾区的日本民众。从出发点就截然不同的观点,更何况是灾区有如此高的辐射,这就吓阻了法国救援队也就不足为奇了。而中国救援队是带着祖国的使命,他们的肩上负担着祖国和人民的嘱托,因此大灾面前视死如归的精神体现在了每一个中国队员的身上。因此,社会主义国家在处理急性灾难事件上更有优越性﹑高效性。
院系:口腔学院
年级:08级姓名:周健
学号:0810750126
第三篇:东海问题历史背景
东海是中国大陆东岸与太平洋之间的一个半封闭海,西接中国、东邻日本的九州和琉球群岛、北濒黄海和韩国的济州岛,南经台湾海峡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为75万平方公里。20世纪60年代以来,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日本称“尖阁列岛”)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宝地”之一。从此使中日两国间关于东海的海底资源以及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争端浮出水面。中日两国间在东海问题上的争端主要包括东海海底油气资源、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以及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之争。这些争端之间虽然盘根错节、互相制约,但并非无解决良策。
一、中日东海争端全景
早在1968年,联合国在一份报告中就指出,中日之间的东海是另外一个波斯湾,这个海域拥有着众多被埋藏的宝藏,拥有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然而,中日两国在20世纪90年代前还很少利用这近在咫尺的财富,两个国家的所需石油大部分都来自波斯湾和东南亚。
东海之所以被称为“第二个中东”,在于它惊人的油气储备。据日本方面的数据称,东海油气储量约达72亿吨,其中石油大约1000亿桶,天然气约2000亿立方米,“够中国未来用80年,日本用100年”。美国伍德罗.威尔逊研究中心的东海问题专家哈里森则认为,中国宣称拥有开发权利的大陆架上的天然气储量大概在5万亿立方米,至少是沙特阿拉伯发现天然气储量的8倍,是美国天然气储量的1.5倍。而这一大陆架的原油储量则大概为1000亿桶,与之相比,沙特的原油储量大概是2671亿桶,美国的原油储量则只有220亿桶。在这其中,近来成为热点的春晓气田的天然气储量就达到了510亿立方米,因此备受关注。据了解,春晓气田每年可以生产大概19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而到2010年,产量则将达到99亿立方米。在它西北部的平湖气田,据信储备量在107亿立方米,目前已经开始通过管道向上海地区供气。
事实上,东海最为富裕的油气产地应该位于冲绳海沟,在中国大陆架延伸的最东端,拥有一个沉积许多个世纪的矿床。另外一个油气聚宝盆则位于一直存在争议的钓鱼岛附近。据哈里森分析,它的南边和西北边的海床里,蕴藏着945亿桶左右的原油。
中国勘测东海石油,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的。中国地质学界泰斗李四光生前预言,中国油气资源的未来在东海。随后,中国在浙江以东海域的东海大陆架盆地中部发现了“西湖凹陷”。自1980年在东海首次钻探成功龙井一号井以来,中国已在西湖凹陷钻井30口,其中20口获高产工业油气流。经过最近20多年的勘探,中国目前已在西湖凹陷,开发出了平湖、春晓、天外天、断桥、残雪、宝云亭、武云亭和孔雀亭等8个油气田。此外,还发现了玉泉、龙井、孤山等若干大型含油气构造。
在中国开发春晓油田前,日本方面并没有过多地干预或者表示不满,有专家分析说,由于日本自身在历史问题上的包袱,所以一直没有任何表示。
但是这种情况仅仅持续到2004年。这一年,中国的“春晓”气井采掘成功,并宣布将向浙江、江苏一带提供天然气,日本人眼看着着急了起来。虽然春晓气田距离日方划定的“中间线”还有5公里,但是日方仍然抛出了所谓“吸管效应”问题,称中国在这边开采,日本那边的油被吸过去了,并将中方命名的“春晓”油气田更名为“白桦”、“楠”和“桔梗”。对此,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日本问题专家梁云祥副教授反驳说,这种理论是站不住脚的。他说,第一,在90年伊拉克侵略科威特的时候就是这个理论,我们说已经在国际社会站不住脚了。第二,大陆架是西高东低,油作为液体,即使流动,也是从中国这边往日本那边流,不可能倒着流。今年以来,日本更是因中国正在东海勘探的三个天然气田中,有两个位处日本声称拥有的专属经济海域而大动肝火。今年1月,中方派遣解放军导弹驱逐舰现身春晓天然气田附近保护勘探工作,而日本则声言要派军舰去驱逐中国的勘探队伍,指责中国政府准备独占东海资源,对日本造成了“冲击”。日本也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并要求中国停止所有气田开发活动和尽快向日方提供天然气田资料,比如地质构造、开发的情况。当遭到中国政府拒绝后,又要求中国政府给与金钱补赏。近几年,由于媒体大量报道东海问题,东海在日本的知名度越来越高,日本人只要提起日中关系,东海争端必居其中。2005年日本防卫厅抛出一份“防卫警备计划”,甚至将中国列为“可能性较小的入侵国家”,它还设想了中国可能“入侵日本”的几种情况:一是在两国东海争端恶化,二是日本随同美国卷入台海争端。无论是哪种情况,中日冲突的地方是东海。东海争端一时陷于紧张状态。
二、中日东海争端的由来
中日东海争端的核心是划界争端,划界争端的关键在于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而这些都与战后国际海洋法制度的确立有密切联系。
1958年4月,第一届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在日内瓦召开,并通过了《大陆架公约》、《领海及毗连区公约》、《公海公约》、《捕鱼与养护公海生物资源公约》等四个公约,首次在国际法上确立了有关大陆架的法律制度。但是,由于《大陆架公约》关于大陆架的定义包含了两个相互矛盾的标准,且对相邻或相向国家间大陆架的划界原则也不具可操作性,从而引起各沿海国家的不满和批评。1960年3月,联合国又召开了第二届海洋法会议,由于各国在海洋权利方面的主张分歧太大,会议无果而终。1973年12月,联合国召开第三届海洋法会议,经过长达9年、11期共15次会议的艰苦谈判,终于在1982年12月10日由119个国家和组织签字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由17部分320条和9个附件构成,内容涉及海洋法的各个主要方面,包括领海和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大陆架、公海、岛屿制度、争端的解决等各项法律制度。其中,第1条规定,“各沿海国可享有12海里的领海和24海里的毗连区”;第57条规定,“专属经济区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第76条规定了大陆架定义,“沿海国的大陆架包括其领海以外依其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的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到大陆边外缘的距离不到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的距离。”在大陆边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算起超过200海里的情形下,则大陆架外部边缘不应超过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350海里或不超过连接2500米等深线各点连线以外100海里《尽管《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明确规定了领海、毗连区、大陆架以及专属经济区的界限,但是,具体到中日间的东海海域,其大陆架最大宽度为325海里,最小宽度167海里,一般宽度为216海里,这就在客观上造成了两国大陆架与专属经济区的部分重叠。再加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海岸相邻或相向国家间海洋划界原则过于笼统,且缺乏可操作性,使得中日两国分别提出了有利于己方的划界原则和主张。
1、中国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布之日起,中国即一直坚持“公平原则”和第76条“自然延伸原则”并按此原则对东海宣示主权。1998年中国依据《公约》正式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该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专属经济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延至二百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大陆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以外以本国陆地领土的全部自然延伸,扩展到大陆边外缘的海底区域海床和底土;如果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至大陆边缘的距离不足二百海里,则扩展至二百海里。”
2、日本在东海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的立场
日本一直主张和坚持海域划界。日本认为,相邻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划界应以一条其每一点均与领海基线的最近点距离相等的界线为基准而划定;“等距离╱中间线”是1958年《大陆公约》所确认的划界的“一般原则”,是最“公平、合理”的客观标准;“大陆架划界应适用中间线方法,中日在东海的大陆架是中日共大陆架”,应该使用中间线划界。日本于1996年制定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第一条和第二条规定,日本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是从其领海基线量起向外延伸到其每一点同领海基线的最近点的距离等于200海里的线以内的区域。如果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外部界限的任何部分超过了中间线,中间线(或日本与其它国家议定的其他线)将代替那一部分线。
中日双方的认知与利益诉求如下图表所示:
中国
中日在东海的利益诉求
双方利益诉求 日本应得 中国应得 中方观点 ———— A+ B+ C 日方观点 B+ C A
面对争议,中日双方从1973年联合国第三次海洋法会议开始就进行划洋谈判,至今已进行到第六轮,但始终没有多大进展,主要原因就在于双方在划界原则上存在上述分歧。并且,随着中方对春晓油气田的开发及日本对其民间企业在东海中日争议区域试采权的执意授予,双方在东海的争端已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三、东海争端的实质
1、大陆架自然延伸原则与200海里距离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第一款设定的两项大陆架权利的标准,即自然延伸和200海里距离有两层意义:一是对国家的单方面行为体来说,自然延伸和距离标准是彼此独立的。也即,国家可以采取任何一个标准来主张其大陆架权力范围;二是在两者的关系上,自然延伸居于首要地位,距离标准则处于从属地位。
根据《大陆架公约》的有关规定,划界应首先考虑有关国家间的协议,其次是特殊情况,最后才是等距离中间线。这项规定并非单纯地强调中间线,而是要求把三者即协议、等距离和特殊情况结合起来,以便达到公平的划界结果。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专属经济区必须经沿海国通过特定的法律行为即程序加以宣告才能确立;而大陆架则基于沿海国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这一事实,沿海国对大陆架享有固有的排他性的权利。这种权利无须沿海国通过国内法律程序或履行特定的法律行为加以宣告。
2、中日“共架”说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依海岸基准线向外延伸200海里的海域为该国的经济专属区。而东海最宽处仅360海里,自然产生了至少40海里的大片争议海域。
日本方面一直以来认为,东海划界应该采取中间线原则,一国一半的解决办法,因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大陆架交错的国家应该经过协商解决划界问题,如果不能达成协议,则依照中间线原则。
对此,中方明确表示反对,认为在中日的问题上并不需要依照这个原则,因为中国的大陆架一直自然延伸到冲绳海槽中线。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76条规定,大陆架的边缘是2500米的等深线,而东海大陆架是一个广阔而平缓的大陆架,向东伸延到冲绳海槽,即在水深2940米的断层戛然而止,所以所谓的共享大陆架根本就不存在。
紧接着,日本又提出了新的理由,认为其东面的海槽马里亚纳海沟10000多米深,所以它的外边才是真正的西北太平洋。因此,冲绳海槽其实是大陆架上的一个凹陷,并不是陆架的终点,马里亚纳海沟才是终点。这样一来,日本和中国就是共大陆架的国家,延伸原则不适用。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切断大陆架的标准深度为2500米,而冲绳海槽深达2940米。从地质学角度看,冲绳海槽东西两侧的地质构造截然不同——其西面是稳定的大陆地壳,东面则是琉球岛弧,地壳运动十分活跃,地震频发。并且,海槽东西两侧的沉积物分别属于琉球岛架和东海大陆架两个物源区。东海大陆架边缘或海槽西坡的沉积物性质与长江的物质类同,而海槽东坡沉积物性质则与琉球群岛相类似。至于海槽本身,则属于陆壳向海洋的过渡带,既不同于堆积沉积型的平坦陆架,也不同于洋壳型的洋脊海盆,而是一个独特的地貌单元。这样一来,冲绳海槽便成为当然的中国大陆架和日本琉球群岛架之间的分界线。这一点,就连日本学者也不抱异议, 同意这一观点,认为“冲绳海槽是大陆架的边缘,海槽的西边是大陆架”。由此可见,中日之间不存在共有大陆架问题。东海大陆架止于冲绳海槽西坡坡角,琉球群岛岛架止于冲绳海槽东坡坡角。根据自然延伸原则,我国对直至冲绳海槽的东海大陆架享有不可剥夺的主权权利。
3、国际法法理与实践对于东海争端的启示
国际法专家指出,解决东海大陆架问题应当重视六点原则:(1)公平原则是东海大陆架划界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任何其他划界原则和方法,只有符合公平原则才能适用。(2)自然延伸原则是大陆架法律制度的基础,对东海划界将起着主导作用,为东海大陆架扩展到冲绳海槽提供法律依据。(3)等距离中间线不是一项强制性的法律规则。等距离方法不适用东海大陆架划界。(4)成比例原则是东海大陆架划界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应当拥有同自己的海岸线成适当比例的大陆架区域。(5)冲绳海槽是中国大陆架与日本岛架的天然分界线。(6)男女列岛和鸟岛不应被用来作为测算东海大陆架疆界线的基点。
从国际判例来看,国际法院在1969年北海大陆架案中将自然延伸作为大陆架权利的唯一基础;在1982年利比亚——突尼斯大陆架案中,国际法院再次提到“自然延伸是所有权唯一基础的原则”,并明确指出“陆地领土的自然延伸”是主要标准,200海里“在一定条件下”是沿海国的权力基础。1985年几内亚——几内亚比绍案的仲裁裁决认定,距离标准并没有背离自然延伸标准,而只是缩小了它的范围。英国、挪威北海大陆架之争和澳大利亚与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划界之争,都是按「自然延伸」原则,以海沟作为划界标准,而完全没有考虑所谓「中间线」。日本之所以只字不提大陆架,而一味强调「中间线」原则,正是因为日本知道自己的要求按国际法中的大陆架划分原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中日东海之争表面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两条规定在东海的实施之争,背后则是日本对这一地区的领土、能源、资源的觊觎。日本作为太平洋地区的一个列岛国家,南北长、东西窄、资源有限的特征一方面造成其陆地战略纵深很短,内陆防御的回旋空间极其有限;另一方面使日本对海外资源的依赖性很强,海洋交通对其举足轻重。为弥补陆地空间的不足,日本把海洋作为其战略纵深带,把拥有绝对优势的海军力量视为其中的一个关键,以确保国家安全和海上经济命脉。这直接促成了日本传统的海权观及海洋战略,即日本及世界的未来取决于海洋。
由于岛屿在大陆架及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上的巨大作用,日本认为应把大陆架、海洋专属经济区划界与日本周边有争议的岛屿作为整体加以考虑。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的海洋战略及其新走向——日本开始由强调以海上军力及海上安全为主的传统海权观,向海上军力、海上安全与海洋资源、海洋环保、海洋科技并重的新的综合海权观转变。
四、解决争端、实现合作的可能性
中日关系是中国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邓小平曾一再强调,要把中日关系“放在长远的角度来考虑,来发展。第一步放在21世纪,还要发展到22世纪、23世纪,要永远友好下去。这件事超过了我们之间一切问题的重要性。”这是中国一直坚持的处理中日双边关系的大方向和基本原则。在此原则下,如何灵活贯彻“主权归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方针成为现实的问题。
在当今世界任何一个有争议的区域,撇开主权谈合作都是不现实的——国家间合作的目标在于谋求国家利益,而主权直接关系到利益的分配。同时也应该看到,主权理论在发展,主权的内容在变化。同作为亚洲大国的中国和日本,应当在国家合作的理论和实践上做出自己的的贡献。对中日两个大国来说,任何单赢的方案都是另一方不能接受的;用非和平的方式解决东海问题更不符合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
共同开发是世界上海域较大的国家认可和采用的一种功能性合作制度。一般来讲,争端海域的共同开发是划界之前的一种过渡安排,它不妨碍最后协议的达成和最后界限的划定,不意味着任何一方放弃其权利或权利主张,也不意味着承认对方的权利主张。在过渡期内,共同开发活动不构成支持或否定任何一方对有关区域及其石油资源的权利或权利主张的基础,也不创设任何新的权利或扩大现有的权利。共同开发在有关国家优先利用争议区域资源的实用考虑与维持各自权利主张或立场之间建立了适当的平衡。从国际判例看,北海大陆架案判决指出,在重叠海域,可“通过共同开发的协议来解决”。突尼斯——利比亚大陆架案同样肯定了共同开发的方法。
共同开发是双方可以接受的最现实可行的争端解决方案。日本在东海有与韩国共同开发的实践与经验,中日也曾就东海共同开发问题进行了讨论。在政治上,共同开发有助于维护东海地区的稳定,为两国关系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只要日本不预设前提,以两国关系的大局为重,将共同开发作为一个议题,通过对话协商,双方完全可以把已有的陆地合作项目逐步拓展、延伸到海洋合作之中,由易到难、分层次的展开。
从制度保障来看,中国政府早在1982年就制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于2001年11月根据形势的变化对其作了进一步的修改完善。该条例规定:“为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扩大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在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允许外国企业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中国政府依法保护参与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外国企业的投资、应得利润和其他合法权益,依法保护外国企业的合作开采活动。”“外国合作者可以将其应得的石油和购买的石油运往国外,也可以依法将其回收的投资、利润和其他收益汇往国外。”中外企业“都应当依法纳税”,“为执行石油合同所进口的设备和材料,按照国家规定给予减税、免税,或者给予税收方面的其他优惠”。毋庸置疑,有此条例保证,只要中日经济界真诚合作,东海大陆架的开发就会取得双赢的结果。
五、中日东海合作的路径建构
中日两国都应当明确,双方要想摆脱对方而实现自己的利益是不现实的。只有双方本着“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务实精神,加强官方交往和民间交流,当前两国“政冷经凉”的现状才有望改善。
1、中日双边层面的能源合作
在能源合作问题上,中日两国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实现互补,共同发展。当前,双方可以以节能和新能源的开发技术、石油运输线和石油战略储备、核电站建设等重大项目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先易后难,先主后次,分层次地拓展合作领域。
对于东海争议区域的能源合作与开发,中日两国政府的争议如图所示:
目前中日两国在共同开发上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共同开发的范围和对象方面。日本方面强调要将“中间线”两侧,包括中国已经建成即将投产的春晓、天外天、断桥等四个油气田也拿出来进行共同开发。中国方面坚持认为,东海划界应当遵循大陆架原则,中日专属经济区的界线应该在冲绳海沟。所谓的“日中中间线”是日本单方面划定的,中国并没有承认。但是为了避免争端,中国所建的油气田均在“中间线”西侧,这部分地区是完全没有争议的。因此,共同开发区域不包括中国正在开采的几个油气田。中国方面只同意对那些具有争议的、“中间线”东侧海域的油气资源进行共同开发。
目前,中国政府同日本的谈判就是坚持的这一方案。
2、中日多边层面的合作:构建东北亚多边能源合作机制 中日两国都是在亚洲乃至世界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对维护亚洲的和平和稳定、推动亚洲的繁荣和发展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地理上看,东北亚的中、日、韩、朝、蒙、俄6国是近邻,其中中、朝、俄、韩、日五国水路相通,中国成为联系俄罗斯远东地区、中亚、东南亚及印度次大陆的纽带。这些特殊的地理因素无疑为建立以中、日、俄为核心并包括朝鲜半岛在内的东北亚能源共同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作为亚太地区有影响的大国,维护亚太地区的稳定与安全一直都是中国制定对外政策的出发点。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总面积为472.2万平方公里的四大海区中,属于中国海区的面积有300万平方公里,而其中约有120万平方公里与8个邻国存在着争议。和平发展理论为中国实现积极推进与邻国的海上合作,创造良好的合作环境和合作平台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只要双方、多方共同努力,公平合理地协商划定海洋管辖权界限,就一定能在合作中实现经济共赢,建立政治互信,提高合作层次。循序渐进地解决海洋争端。
令人可喜的是,围绕着东海油气田问题,中日双方于2004年10月、2005年5月、2005年9月30日至10月1日、2006年3月、2006年5月和2006年7月举行了六轮东海问题磋商。双方确认了维护东海局势稳定的重要性,就各自共同开发方案坦诚交换了意见,认为尽管双方之间还存在很大差距,但六轮磋商是有益和务实的,今后将继续保持磋商进程。双方还就建立旨在应对东海不测事态的海上热线联络机制达成原则共识。双方代表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希望中日双方的真诚合作,能让东海变成“合作之海、友好之海”。相信经过双方艰难的谈判,两国之间定会达成双赢的结果。
第四篇:东海问题讨论
前言:
中新网5月24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24日在就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所谓“中间线”是日方单方面的主张,中国从来没有接受过,今后也不会接受。中方不会接受以“中间线”为前提讨论共同开发。
第八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将于明天在北京举行。有记者在中国外交部今天下午举行的例行记者会上问到:“中方是否会在第八轮中日东海问题磋商中提出新的方案?中方认为哪些海域是可以共同开发的?中方一直强调,日方所说的“中间线”以西的海域是没有争议的海域。这一立场是否会发生变化?”
姜瑜回答说:温总理访日期间,两国发表了《联合新闻公报》。两国领导人就东海问题达成了五点重要共识,其中包括双方坚持使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作为最终划界前的临时性安排,在不损害双方关于海洋法诸问题立场的前提下,根据互惠原则进行共同开发;在双方都能接受的较大海域进行共同开发等内容。
姜瑜指出,关于所谓“中间线”问题,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非常清楚,没有变化。所谓“中间线”是日方单方面的主张,中国从来没有接受过,今后也不会接受。中方不会接受以“中间线”为前提讨论共同开发。
Ⅰ、东海问题的现状:
其实关于这个中间线问题,日本人早在2005年10月1日就东海油气田开采问题在日本外务省召开的中日两国磋商中就第一次提出。
据日方称,会上日方提出了在所谓“中间线”两侧进行共同开发方案,中方对此表示将于本月在北京进行的磋商中提出中方的看法。
1、钓鱼岛问题:
东海大陆架是中国大陆黄淮海大平原的自然延伸,它的冲积沉淀物都是来自属于欧亚版块的中国古地台。而地处大陆架边缘的钓鱼岛目前被日本实际控制着。在地缘政治上,钓鱼列屿位于台湾和冲绳之间,处于西太平洋第一岛链。是外国进入中国的跳板, 也是防止中国海军向太平洋纵深地区进出的屏障。如果日本完全控制了该海域,不仅中国海军被扼住了咽喉,而且也使日本获得进攻中国一理想前进基地。
另外,按照1992年《联合国海洋公约》规定,钓鱼列屿海域还拥有74万平方公里的“海洋经济专属区”,这几乎相当于中国与东南亚各国在南沙群岛领土领海争执的总和。如果日本窃土成功,日本人就获得一个大陆架,他们会进而要求200海里的经济专属区。日本若以钓鱼岛为基础,可以与中国分划东海大陆架,并且至少可以攫取东中国海油气资源的一半。
日本由于内陆任何地方距海岸都不超过120公里,其防御纵深十分有限,战时易受来自空中与海上各个方向的袭击。日本若占领和控制了我钓鱼岛,即可以将其所谓防卫范围从冲绳向西推远300多公里,而我防御纵深却相对缩短了300多公里,使我东部沿海以及台湾地区直接暴露在日(美)近距离的监视侦察和空中打击的威胁之下,战时则大大减少了防敌突袭的准备时间。另一方面,日本若在钓鱼岛设立军事基地,将使我在台湾方向的军事行动受到极大威胁和牵制,其可从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对我登陆台岛部队进行空中和海上打击,侦察监视更是无处不在。
2、关于中国东海中间线划分问题:
在中日东海之间的界线划分上,从地形图确实可以看到它的特殊性。和中越、中韩之间在北部湾、黄海因为双方的大陆架是自然延伸故采取中间线的方式还是可取的;而东海的大部分是中国黄淮海大平原和长江三角洲的冲积物的堆积所造就的。而钓鱼岛就坐落在大陆架的最东方的边缘,所以无论从历史和地理上来看,中日之间我们就是要以东海大陆架最东的边缘的弧线作为中日两国在东海划分上的中间线。
日本之所以坚持要以它的所谓中间线来划分,一是想窥视东海的海底矿产和油气资源;二是日本的经济能源大动脉的东西航线均在钓鱼岛左右。其实从地图上看日本本土离东海只是挂了一个角,而整个琉球群岛到是绵延几千里,日本人真正垂涎的是东海哪比他本土大几倍的海洋国土。中国的崛起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重新成为一个海洋大国和海上强国。而中国要成为新的海洋大国挺进太平洋,东海是最好的突破口。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哪种躲避矛盾的态度是决不可取的,也是避免不了的。美国人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中国的对手;而日本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一直到未来永远是中国的敌人,这是历史发展将给予证实的真理。Ⅱ、关于东海问题未来走向的预测:
1、中日东海问题的两处热点:
由于事发地点春晓油田在中日地理上的中间地带,对双方来说都有1000公里的作战距离,一是都不在双方的陆基雷达作战指挥作用范围内;二是在双方主力作战飞机的有效作战半径之内,所以中日双方对东海上空制空权的争夺将是取得战争胜负的关键所在。
但是如果事发钓鱼岛,由于钓鱼岛距离中国大陆只有不到六百千米的距离,可是距离日本本土则有1000千米以上的距离。不仅日本空军在作战距离上和战场留空作战时间上处于劣势,而且日本海军的八八舰队将完全处于中国对海精确打击机群的精确打击范围内。
2、中日间海空军事力量对比:
经过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近十年的海军建设,随着一批国产先进驱护舰艇和从俄罗斯引进现代级驱逐舰、基洛级潜艇等海军主力舰艇投入现役,中国海军确实正在快速缩小与日本海军的差距。可以说:在中日海军现在的主力舰艇作对比中,只有在舰队抗饱和攻击方面、以及在舰队综合反潜系统上和日本海军存在一定的差距。在舰队水面舰艇攻击作战、水下攻击潜艇反舰作战方面中国海军已经开始具备一定的打击优势。
当然如果中日明天就在东海开战,中国海军两个特混舰队的整体实力上是比不上日本海军的四个八八舰队的作战实力。但是中国海军一是有日本人谈之色变的核潜艇作战编队;二是可以进行远程对舰精确打击的轰炸机部队。三是中国海军有可以对日本海军八八舰队进行毁灭性打击的中程战术导弹。
随着中国空军歼十A/B、歼十一A/B战机投入现役,一是中国空军现在由苏30-MKK1、2战机领军由苏—27Sk、歼
十一、歼十等三代战机的总体数量以380:256。总体已经开始超过日本空军能够飞到东海的参战的F-15J、F-2机群。二来在它的护航下由中国海空军的中华飞豹和轰六等轰炸机组成的空中对舰打击集群则可以放开手脚。发挥强大的空中远程精确打击能力给任何敢于来犯我华夏神圣领海的日本海军给予最有力的打击。
在中国二炮部队战术导弹的强力支持下,哪怕日本人将它海军的四个八八舰队一齐全开来东海,也将一样没有任何胜算。通过以上分析,在东海问题上中国人在中国海空军、二炮力量的拱卫下中国的东海海洋权益将永远属于中国,日本人如果敢于来犯中国军队将干净、彻底的消灭之。中国军队取得这场发生在中国东海的常规战争可以作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日本如果敢于对中国在东海的海洋权益进行挑战。中国海空军将对任何敢于来犯者给予干净、彻底的毁灭性的沉重打击。对于这一点本人是充满必胜的信心。
3、未来中日东海问题谈判的走向:
尽管日本人摆出要与中国进行军事对抗的姿势;同时中日之间有关东海问题的谈判还是一轮接一轮的谈。但是现在看来东海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马上解决的问题,所以我原先估计的哪种一战定乾坤的想法看来是不实际的,而可能情况是一种双方斗志斗勇的长期斗争,而各种武力对抗的形式也是一种逐步升级的武力冲突,可能战争的爆发形式的起因就是一架飞机和一艘军舰所引发。
由于近百年来日本对华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中国社会都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现在二战已经过去60年了,日本领导人从来就没有对它在二战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进行过真正深刻的反省,对在战争中对中国劳工所受的残酷剥削和非人道待遇给予一笔赔偿。日本人现在既然投票支持这个右翼政客组成的现政府,那么就是对现政府实行的对华政策的完全认可。
虽然近年来日本领导人对中日关系作出一些调整,可是就是今天还有不少日本当权的右翼政客,把改变日本作为二流政治国家的地位在那里冥思苦想打翻身仗。他们看到由于在对待靖国神社问题上的一再参拜引起日本和邻国关系的高度紧张,而且日本一直把日美关系作为日本外交的重中之重,并把对美关系并作为日本外交的基石。以为在这个世界上日本只要抱紧美国这个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的大腿,日本就可以充当美国人在亚洲的小兄;同时日本有资本对亚洲邻国采取强硬态度。现在日本新领导人大概看出美国人对日本和东亚大国的紧张关系的不满,同时也感觉到:无论日本怎样讨好美国人也不可能使中美两个世界大国的关系因日本而发生疏远。这也反映了日本作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和无长远外交政策的国家地位的无奈认可。侃侃这次在中日首脑会谈中麻生那一脸无奈的表情,实际上他是那种只要一天日中两国没有问题就寝食不安,在想方设法维护日本帝国利益的好斗分子。既然日本首相、日本选民可以容忍像麻生这种对中日关系一直大放厥词的人物存在;可是中国人民决不能容忍他这种人的不时发出的狂妄叫嚣。
4、总之在中日东海问题上那种主张放弃谈判、以武力相拒绝、采用中日间马上在东海开战方式不现实的。大国关系外交做前奏曲,在未来的中日东海问题谈判中主要牵涉的问题是:中国将采用什么方式谈、中国在谈判中的原则立场是什么、什么又是中国的谈判底线。通过这次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的表态,依笔者之见我们可以从中看出:今后的中日东海谈判是轮流在两国首都慢慢谈、议题也有来有往轮流出;联合开发不反对、地点只有双方均接受才能定;日式中线以西海域免谈联合开发,我看在中国东海在那里搞联合开发地点、海域面积最合适,最好选在钓鱼岛附近海域。
那种在中日之间因东海问题发生全面战争的可能性目前并不具备。也就是那种日本人派出它全部的主力舰队和作战飞机来和中国在东海上进行战略大决战的可能性不大。中国只有在谈判的同时加大军事准备力度,对敌人不要抱任何幻想。飞机、军舰不到,敌人决不会自己跑掉。一个没有强大军事力量作后盾的国家是不可能在谈判桌上取得任何进展的!日本人是一个最看中现实的民族。它是一个奉行崇拜强者、欺弱怕强的实用主义国家。今天的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走向强大的国家,是一个让日本从内心深处感到惧怕的国家。日本已经从内心深处对中国的重新崛起感到万般的无奈和无所适从。历史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中国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可以保证中国在东海大胆采油运气回我中华。现在的中国已经到可以明确的对日本人说:“不”的战略崛起时代,东海永远是中国的东海!
第五篇: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本战争神话的毁灭
东海防空识别区与日本战争神话的毁灭
2013年11月23日,中国正式宣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并发布航空器识别规则公告和识别区示意图。从这张示意图上不难看出,东海防空识别区覆盖东海大部分区域,包括钓鱼岛,靠近冲绳一带,与日本的防空识别区有部分重叠。这几年来,日本不断炒作中国飞机进入其“防空识别区”话题。这个远远大于日本本土面积的“防空识别区”不仅将中国的春晓油田和钓鱼岛划入其中,其西界甚至划到了距浙江省仅130公里处。中国在划定防空识别区之后,不仅使得海空军部队有了扩大了预警范围、预警时间,更使其根据自身职责所采取的行动有了法理上的依据。
相较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划定了防空识别区的美国和日本,中国的类似举措晚了好几十年。这倒不是当时的中国不想这么做,而是因为那时的国力还不允许这样做。因为防空识别区不同于领空,划定者没有动武权限,也不能强迫对方接受识别。如果在划定防空识别区之后,其他国家不承认,就得出动海空军力量进行巡逻、监控以维护识别区效力和国家形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海防空识别区的提出,正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自中国宣布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之后,日本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关切”。先是以“严重抗议”的形式表明其“不承认”的立场,再就是扬言把美国请来和自己一起对付中国。甚至采取恫吓的方式来压制那些表示出遵守中国规则的日本航空企业。日本贼喊捉贼的行为令人十分不齿。毕竟,他们划定防空识别区已有四十四年。其实,只要对中国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的意义做个认真分析,就不难找出日本人“紧张”的根源。由于东海防空识别区的设定,日本人将不得不在两难之中进行选择:选择对抗(不是指战争,而是互相驱逐),意味着和中国拼国力;选择默认现状,则意味着将对该区域实际控制权拱手让出。无论作何选择,日本都无法接受曾经被压迫,受欺凌的中国已经真正强大起来的事实。因此,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正是中日国力此消彼涨的表现。
日本在当年也就是靠了中国的几亿两白银发家致富。当时满清覆灭,军阀混战,除了粮草,武器子弹油料都需进口,日本按捺不住,蛇欲吞象。1937年7月7日夜,引爆中日全面战争的导火索在北平旁的宛平城外被点燃。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算起,日本已经紧锣密鼓的筹划了6年。如果从1928年关东军刺杀张作霖、谋取中国东北算起,则已整整9年!在日本的步步紧逼下,中国被逼到了墙角。在那个法西斯主义横行的年代,美英玩的是“孤立主义”和“绥靖主义”,只要自己的直接利益不受损,怎么折腾都行。鲁迅先生为此还写了著名的《友邦惊诧论》。羸弱的旧中国,在没有一个真正盟国的条件下,选择了奋起反抗。在那山河激荡的8年里,在无限艰苦而又充满无限希望的岁月里,中共领导了敌后战场,国民政府指挥了正面战场,在上海,在南京,在南口,在忻口,在太原,在台儿庄,在徐州,在武汉,在枣阳,在宜昌,在长沙,在南昌,在昆仑关,在石牌,在常德,在衡阳,在桂林,在龙陵、在松山,在腾冲,在雪峰山„„一寸河山一寸血。这是长期的战斗,而非一次慷慨的就义。如果当年的旧中国具有强大的工业实力,日本还敢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起战争么?答案显而易见。
让我们走出中国,放眼世界。1941年12月8号,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偷袭了3500英里以外的珍珠港,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一大奇迹——以损失29 架飞机、5 艘特种潜艇的极小代价,换取了炸沉美太平洋舰队各种舰艇40余艘、摧毁 450架飞机和美军伤亡4500人的辉煌战果。迅速占领香港地区,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老挝,印度,文莱,西太平洋的全部岛屿。但如此让人叹为观止的成功,却主要来自于20年前的一纸协议。即《五国海军协定》。凡尔赛和约签订之后。美国马上抛出一个《五国海军协定》。提出英美日法意海军比例为5:5:3:
1.75:1.75。从此不再扩军,共享太平。英国在一战前把俄国,美国看成第一,第二敌国。日本在亚太北顶俄罗斯,南抗美国,使英国承享太平。所以英国提出来一个附加条款:除夏威夷和新加坡外,英美不得在太平洋西部建设和加强海军基地。
东南亚夜夜笙歌,却架不住日本磨刀霍霍。日军从马来西亚陆路杀向新加坡,英军投降。日军从台湾攻打菲律宾,美军原以为菲律宾能抵抗20天,其强大的太平洋海军就能从珍珠港杀来。麦克阿瑟成功抵抗了6个月。美日伤亡比例1:6。但是太平洋海军还在补船上的窟窿,麦克阿瑟只能脚底抹油。
有人会说协定就是一张废纸。想生产多少军事装备有资源就可以,还用遵守什么协定?美英傻了吗?不傻。主要是因为英国当时在欧洲太被动了。希望把日本从悬崖边拉回来,一起打击德国。至少像一战那样先中立。谁知日本认定英国马上就会被德国的海狮行动摧毁。粉身碎骨也要跳下悬崖,以为下面有东南亚的橡胶垫着。
而美国根本就不在乎,认为你打我菲律宾,我珍珠港海军朝发夕至,来个里应外合。正愁参战没借口啊。谁知山本对按部就班的作战计划嗤之以鼻。认为按部就班的作战计划最好的结局只能是‘体面的战败’。他要孤注两掷。先偷袭
珍珠港。当美国把剩下的海军集结起来,万里迢迢杀来时,再像1907年截击俄国海军那样消灭他。没想到太平洋海军始终没来。反而在中途岛给日本设了套,结局就是日本的四艘重型航母喂了鲨鱼。
1867年,明治天皇睦仁登基伊始,即在《天皇御笔信》中宣称“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环视一下四方,当时国家只有三个半。半个是朝鲜。然后是西边的中国,北边的俄国,南边的美国(控制菲律宾)。日本是从弱到强一个一个捅。马蜂窝越捅胆越大,直到四面楚歌,战败投降。日本确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只是由于旧中国的孱弱,才给了日本嚣张跋扈的机会。
1937年12月13日凌晨,南京城下,日军京都第16师团第20联队的少尉中队长四方藤造,用白漆在中山门城门上写下:“昭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日午前三时十分大野部队占领”。日本人终于攻占了南京。历史上西晋攻灭东吴、南北朝侯景之乱、明朝靖难之役、晚清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每次南京保卫战,都以城陷为结局。但这一次,日本人用了将近400年,最终打开了地狱之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至今未愈的伤痛。早在1590年,丰臣秀吉在京都接见朝鲜使节时,就狂妄的公开了自己的侵华计划:“长驱直入大明国,易吾朝之风俗于四百余州,施帝都政化于亿万斯年。”然后定都北京,终老杭州。1592年,丰臣秀吉侵入朝鲜,妄图直捣大明。日本的侵略计划虽然最终破产,但在7年多的援朝战争中,明朝也“丧师数十万,糜饷数百万”,把大明的国库和军队精锐几乎耗尽。
可这些都不是最后的历史。
当那名疯狂兴奋的少尉手舞足蹈地从废墟上下来时,踩响了中国士兵埋的地雷。
南京陷落了,但中国没有屈服,而是迁都再战。我们所没经历的那个时代,就像《双城记》中所说:那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那是一个智慧的时代,也是愚昧的时代;那是一 个信仰的时代,也是怀疑的时代;那是一个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那是一个希望之春,也是失望之冬;我们面前一无所缺,我们面前一无所有;我们全都直奔天堂,我们一同踏入地狱。那段悲壮的历史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如今,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强大起来了。中国在东海划定防空识别区确实包含反击日本挑衅之意图,但其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向外界宣布:我们已经拿回了战略主动权!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一向本着“搁置争议”的原则处理与邻国所存在的领土领海争端,并收到了很大效果。然而,最近几年来,至少在东海战略方向上,形势已经有了根本性的改变。一方面,日本背靠美国,以一种越来越不理性的态度和方式处理两国间所存在的争议问题。另一方面,由于曾经的隐忍被对方视为软弱,中国需要采取一种新的斗争策略。而国家整体实力的增长也为中国采取新的斗争手段提供了保障。君不见,神舟上天,辽宁下海,举世震惊。此次中国划定东海防空识别区,是中国与时俱进、保家卫国,捍卫领土领海、维护地区和平的责任宣言。它,向全世界宣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之声!彭德怀说过:帝国主义在东方架起几门大炮就可以征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中华民族必将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