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税收管理的调研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华取得收入的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已构成了中国国内的非居民纳税
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该项成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盲点和弱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外国公司船舶税收管理相关内容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在国内取得的船舶运输收入的外国公司构成了国内的非居民纳税人,应就其取得的所得缴纳所得税。其所得主要表现为外国公司以船舶从中国港口运载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出境的,所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同时对与我国缔结的有关协定规定减税或者免税的收入来源国家或者地区,按照协定规定执行。目前已签订协定或者专项双边互免的90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泰国、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为减半征收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为免税,也就是国内税务机关均无税收管辖权。国际运输收入属于国际收支管理的服务贸易和部分资本项下所得,凡对外付汇需要按照国税发[2002]107号要求,到国、地税部门分别办理免征所得税和免征营业税证明,且金额不受税务证明五万美元的限制。
二、主要的涉税问题及税收风险
(一)容易隐瞒收入所得。所得应包括外国企业经营的船舶每次运载从中国港口始发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到达目的地的客运收入和货运收入的总和,不得扣除任何费用或者支出。客运收入包括船票收入以及行李运费、餐费、保险费、服务费和娱乐费等。货运收入包括基本运费以及各项附加费等收入。在实际过程中,外国企业船舶运输收入多是由国内支付人代为申报,合同金额不完全是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容易以补充合同或者合同以外的形式支付,有的直接在国内代表费用中坐支,致使税务机关不能完全掌握收入。
(二)对方居民身份证明认定难。目前我国已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或者运输专项协议,多数均承认了对船舶运输收入给予互免,但是外国公司应当提供缔约国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该公司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或者居民公司所在地的证明文件,由于均是国外的文书,且国外并无盖章戳记等字样,往往是由个人签字确认取代国内常见红章,总局目前只提供了香港地区商业登记核证本的范本,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证明格式内容基层部门无法判定其真伪性。
(三)办理免税证明监督不够。外国船舶公司取得的所得可以享受减税或者免税待遇的,须自行或委托其扣缴义务人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填报《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证明表》,2008年实行备案后,船舶运输所得不需要出具该表。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均按规定办理,因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证明原件,手续较为烦琐,支付企业会以正常贸易项下进出口名义支付应税所得,逃避办理免税手续。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审核把关并无行政执法权,且目前税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信息数据交换制度,造成无法掌握付汇数据。
(四)境外支付所得无法控管。外国公司在国内从事船舶运输经营,一般情况下与国内方多为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不只是海运业务往来,伴随正常贸易项下等其他合作,如果境内方在国外存在控股或者投资母公司的,容易不通过境内单位支付运费,而是在境外支付款项,形成境外交易,由于不通过国内银行或者外汇管理监管,税务部门无法获取相关信息,形成即使应该征税的业务也无法实现入库税款。
(五)代表机构征免税判定难。外国船舶公司为了加强与国内方的业务交流和沟通,获取相关货运信息和结算方便的目的,多在业务量较大的国内城市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机构,为其办理国内的经营事项。由于代表机构管理由于经营流动性大,业务复杂、征免税判定难的特点,造成代表机构的税收征管相对比较滞后,有些代表机构直接代为国外公司收取运输所得,甚至在日常经费中坐支,造成所得游历于管理范围。
(六)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所得税有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分类,居民企业由于征管户数多、税收入库多一直是税务部门管理的重点,非居民由于流动性大、业务复杂、税源少等成为管理中弱项,船舶运输收入则是弱项中的弱项。因为多为免税,税务人员对该类业务重视程度不够,即使纳入征管范围多数也是走程序,对其管理的深度不够,缺乏精细化和科学化措施。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规定。现行船舶运输收入管理办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根据当时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制订的,十多年来外国船舶运输的形式、收入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依据的外资所得税法已废止,营业税条例内容也重新修订,原有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管理的
第二篇: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税收管理的调研思考
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税收管理的调研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海运大国之一。全球目前有19%的大宗海运货物运往中国,有20%的集装箱运输来自中国,而新增的大宗货物海洋运输之中,有60%至70%是运往中国的,我国的港口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均已居世界第一位。根据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华取得收入的国际船舶运输企业已构成了中国国内的非居民纳税
人,承担有限纳税义务。目前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该项成为非居民税收管理的盲点和弱项,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一、外国公司船舶税收管理相关内容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和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在国内取得的船舶运输收入的外国公司构成了国内的非居民纳税人,应就其取得的所得缴纳所得税。其所得主要表现为外国公司以船舶从中国港口运载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出境的,所取得的运输收入和所得。同时对与我国缔结的有关协定规定减税或者免税的收入来源国家或者地区,按照协定规定执行。目前已签订协定或者专项双边互免的90个国家和地区中,除了泰国、孟加拉和印度尼西亚三个国家为减半征收以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均为免税,也就是国内税务机关均无税收管辖权。国际运输收入属于国际收支管理的服务贸易和部分资本项下所得,凡对外付汇需要按照国税发[2002]107号要求,到国、地税部门分别办理免征所得税和免征营业税证明,且金额不受税务证明五万美元的限制。
二、主要的涉税问题及税收风险
(一)容易隐瞒收入所得。所得应包括外国企业经营的船舶每次运载从中国港口始发旅客、货物或者邮件到达目的地的客运收入和货运收入的总和,不得扣除任何费用或者支出。客运收入包括船票收入以及行李运费、餐费、保险费、服务费和娱乐费等。货运收入包括基本运费以及各项附加费等收入。在实际过程中,外国企业船舶运输收入多是由国内支付人代为申报,合同金额不完全是其取得的全部收入,容易以补充合同或者合同以外的形式支付,有的直接在国内代表费用中坐支,致使税务机关不能完全掌握收入。
(二)对方居民身份证明认定难。目前我国已与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订的双边税收协定或者运输专项协议,多数均承认了对船舶运输收入给予互免,但是外国公司应当提供缔约国税务主管当局出具的该公司实际管理机构、总机构或者居民公司所在地的证明文件,由于均是国外的文书,且国外并无盖章戳记等字样,往往是由个人签字确认取代国内常见红章,总局目前只提供了香港地区商业登记核证本的范本,而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居民证明格式内容基层部门无法判定其真伪性。
(三)办理免税证明监督不够。外国船舶公司取得的所得可以享受减税或者免税待遇的,须自行或委托其扣缴义务人向当地主管国家税务局填报《外国公司船舶运输收入免征企业所得税证明表》,2008年实行备案后,船舶运输所得不需要出具该表。然而并非所有企业均按规定办理,因为需要提供居民身份证明原件,手续较为烦琐,支付企业会以正常贸易项下进出口名义支付应税所得,逃避办理免税手续。税务部门对金融机构审核把关并无行政执法权,且目前税务部门和外汇管理部门尚未建立信息数据交换制度,造成无法掌握付汇数据。
(四)境外支付所得无法控管。外国公司在国内从事船舶运输经营,一般情况下与国内方多为长期的合作关系,而且不只是海运业务往来,伴随正常贸易项下等其他合作,如果境内方在国外存在控股或者投资母公司的,容易不通过境内单位支付运费,而是在境外支付款项,形成境外交易,由于不通过国内银行或者外汇管理监管,税务部门无法获取相关信息,形成即使应该征税的业务也无法实现入库税款。
(五)代表机构征免税判定难。外国船舶公司为了加强与国内方的业务交流和沟通,获取相关货运信息和结算方便的目的,多在业务量较大的国内城市设立办事处或者代表机构,为其办理国内的经营事项。由于代表机构管理由于经营流动性大,业务复杂、征免税判定难的特点,造成代表机构的税收征管相对比较滞后,有些代表机构直接代为国外公司收取运输所得,甚至在日常经费中坐支,造成所得游历于管理范围。
(六)税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所得税有居民和非居民纳税人的分类,居民企业由于征管户数多、税收入库多一直是税务部门管理的重点,非居民由于流动性大、业务复杂、税源少等成为管理中弱项,船舶运输收入则是弱项中的弱项。因为多为免税,税务人员对该类业务重视程度不够,即使纳入征管范围多数也是走程序,对其管理的深度不够,缺乏精细化和科学化措施。
三、建议采取的对策
(一)完善政策规定。现行船舶运输收入管理办法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年根据当时外资企业所得税法、营业税暂行条例等制订的,十多年来外国船舶运输的形式、收入等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所依据的外资所得税法已废止,营业税条例内容也重新修订,原有办法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加强管理的12全文查看
第三篇:当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调研思考
一、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进展及成效
1994年税制改革和国税机构组建以来,**省国税系统步入大规模信息化建设时期,推动了税收管理的改革创新,现代信息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优势日益显现,取得了五个方面成效。一是带来了税收管理全方位变革。全省国税系统建立了“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
稽查,强化管理”的税收征管模式,实现了由保姆式管理向专业化管理的转变、由人管人向机器管人和机制管人的转变、由粗放式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转变。二是促进了税收执法不断规范。增值税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审核管理系统、综合征管系统、税务稽查系统等的推广应用,规范了各项业务流程和录入操作,防止了执法标准不
一、执法随意性问题的发生,促进了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三是促进了税收征收率的提高。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发展,为加强税源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四是促进了纳税服务不断优化。建立统一电子办税服务平台,全省有11.8万户增值税纳税人通过该平台申报缴税。12366纳税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国税网站发挥了宣传税法、政策咨询、纳税辅导等功能。一窗式服务、一站式办税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纳税服务,纳税人普遍感到满意,纳税遵从度相应提高。五是促进了部门形象整体提升。信息化促进了税收管理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提高了国税机关内部行政管理效率。同时,提高了“两权”监督能力,优化了部门形象。
二、当前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网络运行效率不高。由于现有的一些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多年来分开设计、分步建设的,软件各自开发、功能各自为主、应用各自为政,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系统分散的问题,各系统相互分割,信息资源分散,形成相对独立的信息孤岛,降低了网络运行效率,与一体化总体目标不相适应。
二是信息应用水平不高。一方面,各系统间信息共享程度不够高,数据采集的渠道不同、标准各异,导致信息重复冗余,降低了数据质量。另一方面,由于对海量数据进行宏观统计、分析、比对的增值利用工作做得不够,造成了信息资源浪费,信息资源利用率较低,与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相适应。
三是业务与技术的协调机制不畅。有的应用系统与业务需求不相适应,对一些必要的业务需求不能及时提供技术支持,影响了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有一些税收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与相关系统的应用不匹配、不同步,直接影响到信息化效能的发挥。
四是外部信息利用程度不高。一方面,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有待突破,税务系统的网络基本处于封闭状态,与外部系统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不够通畅,对外部信息的占有和利用程度较低,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纳税人涉税信息。另一方面,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不高,给推行网上报税、推广应用税控装置等增加了难度,影响了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
五是队伍素质不高。队伍的科技素质以及专业技术素质尚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缺乏既会信息化技术、又懂税收业务的复合型人才。同时,技术骨干力量不足、技术队伍的活力不够等问题仍然存在。
三、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一要正确把握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当前,在一体化的总体目标下,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有五种发展趋势日益明显,应认真把握。一是高程度集中的趋势。随着金税工程三期全面启动,综合征管软件省级集中模式推广到位后,将实现相关数据向总局集中,实现数据两级处理。二是集成化发展的趋势。随着资源整合力度不断加大,对信息孤岛进行集成和整合,资源的共享度越来越高,数据管理将由分散存储、分别使用,向集中存储、集中共享、集中处理方向发展。三是互动式共享的趋势。随着跨部门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进,依托公共信息网络,税务系统将与相关部门实现信息资源的互动式交换和共享,并与纳税人之间形成双向流动的信息流,更大程度地占有和利用外部涉税信息。四是高效率应用的趋势。如何有利于提高税收征收率、降低征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税收工作,如何有利于节省纳税人办税费用、降低纳税成本、更好地服务纳税人,如何有利于基层便捷地使用信息、减轻基层工作负荷、更好地服务基层,始终是加快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五是低风险运行的趋势。随着信息的高度集中,风险也高度集中,如何有效应对网络风险、信息安全、灾难预案等问题,以保证网络正常运行是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要以先进的理念支持税收管理信息化实践。促进税收管理信息化,要有先进的理念作支撑。重点是要牢固树立四种理念:一是责任重于泰山的责任理念。税收管理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将其放在税收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落实,强化责任感,增强事业心,扎扎实实推进税收管理信息化发展。二是细
第四篇:船舶运输合同
船舶运输合同
合同编号:
甲方:
乙方:(身份证号:)
甲方因 工程施工需要,委托乙方船舶 进行施工。为明确双方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确保工程项目的优质、按期完成,经双方洽商一致,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的有关规定,特签订本合同,以资双方共同遵守。
第一条、工程名称: 第二条、工程地点: 第三条、施工船舶名称、型号、规格:
(船名),总吨位,型号、规格等详见海上船舶检验证书。第四条、工作内容及要求:
(一)、承担。
(二)、乙方必须全天候(24小时)服从甲方现场调度指挥和工作安排。乙方不得自行改变工作性质或航区。如有改变需征得甲方同意,并经航管部门批准。第五条、施工期限:
自 年 月 日至 年 月 日止,具体时间以甲方书面通知为准。
第六条、运费及付款方式:
(一)、本工程暂定合同价 万元。
(二)、运费按 元/海里计算,每船经双方代表签字认可。运费综合单价中包括但不限于:船机设备费、卸料费、油料费、人工费、船舶及人员保险、避风费、航道费、港务费、营运费、保修费、管理费、调遣费、利润、风险(税金除外)等一切费用包干。(三)、运费按月结算,根据 统计,经甲方确认后按乙方完成工作量的 支付,每年年底时再支付,余款 在合同履行完毕后三个月内付清。(四)、本合同款项支付至乙方指定账户:户名 ;账号 ;开户行。第七条、双方的各自职责:
(一)、甲方负责乙方船舶现场的调度工作。
(二)、乙方必须保证船舶设备完备,轮机性能良好,配足合格船员,并符合港监和航管部门的要求。若因乙方船本身或操作原因,使甲方蒙受损失,乙方承担赔偿责任(包括第三方的损失赔偿)。
(三)、乙方必须出示运输船舶的合法有效证件(船舶证书、国籍证书、船员证书、航行证书、营业证书、驾驶证照、船舶财产保险及所有权证书等)及港监或航管部门要求出示的证件并提供复印件,船舶设备、人员配备必须符合航行、使用安全的要求。乙方在配合施工期间必须遵守国家、地方的法规、法令,以及甲方的有关规章制度,服从甲方的统一管理。如乙方证件不能被港监、海事、航政部门通过,后果和损失均由乙方承担。(四)、乙方船舶如不适用本工程作业,甲方有权单方终止合同,损失由乙方承担。(五)、乙方需办理船舶一切险和船员的人身保险,费用由乙方自行承担,并提供此船舶和人员保险保单复印件交甲方保存备案。
(六)、乙方原则上不得调换已被海事部门审查认可的船长、轮机长。如需调换必须按有关部门规定程序实施。
(七)、对于乙方在履约过程中造成的对乙方本身、甲方以及任何第三方财产的损坏或损失,包括间接损失及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均由乙方自己负责,甲方免于责任。(八)、乙方必须听从甲方现场管理人员的指挥,不得擅自停泊,确保本合同中所列船舶在使用过程中不得随意更换。
(九)、乙方船员应保管好甲方的货物及物品,施工结束后如数归还甲方,如因乙方原因造成的损坏、灭失,由乙方负责赔偿。
(十)、若因大风等自然灾害给乙方船舶造成的损失,由乙方自行承担。第八条、安全与环保:
(一)、双方均应加强对船员进行安全教育,遵守港监和航管部门的航行规定,按操作规程操作,保证安全、杜绝事故。
(二)、乙方必须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对船舶设备、人员的安全负责,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由乙方承担一切责任。
(三)、乙方人员对所在的施工区域、作业环境、操作设备设施、工具用具等必须认真检查。一经作业,就表示乙方确认施工场所、作业环境、设备设施、工具用具等符合安全要求和处于安全状态。作业过程中由于上述因素而导致的事故后果由乙方自负。(四)、乙方对船舶载重必须每次检查,不能超载、每次载重必须按有关安全规定执行。(五)、船舶运输期间,船舶及船员的自身安全由乙方自己负责。在作业过程中,因乙方原因发生的事故由乙方自行上报、调查、处理、赔偿、结案,并上报乙方上级主管部门,甲方不承担任何责任。
(六)、乙方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及甲方要求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并有效地执行。
(七)、双方另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第九条、违约责任:
(一)、在合同期内,除了船舶本身的原因,经航管部门确认为不能继续使用外,乙方不得自行提前将船舶调离,如擅自调离乙方应向甲方支付 万元的违约金。(二)、乙方应服从甲方一切生产调度,若乙方船舶及船员不服从指挥调度、未经甲方调度同意而私自调动船舶或为第三方作业,给甲方工期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负责赔偿,并需乙方另付每天
元的违约金。
(三)、因船舶故障、事故处理或船舶缺员等乙方原因造成船舶不能正常开航、作业的,需提前通知甲方,并准备相应的备用船舶到工地现场进行作业,相关船舶的作业要求必须符合港监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要求;给甲方造成损失的,由乙方负责赔偿,并需乙方另付每天 元的违约金。
(四)、合同期内乙方如发生违章、违规行为(包括航行、作业、治安、消防),甲方有权终止合同。
(五)、根据施工需要及工作情况,遇国家、政府、业主要求缓建或停工、不可抗力等造成的停工、缓建及工程需提前完成,甲方有权单方提前终止合同。
(六)、本合同履约保证金为合同总价款的10%,其款项在月结算款余款中转入。第十条、其他事项:
(一)、本合同自双方签字确认后生效,至全部费用结算付清后自行失效。(二)、乙方与第三人之间的一切债权债务等纠纷,均与甲方无关。
(三)、本合同未尽事宜,双方协商解决。合同履行中发生纠纷,若协商不成应向 人 民法院起诉。
(四)、本合同一式 份,甲方执 份,乙方执 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 乙方: 法定代表人: 法定代表人:
或委托代理人:
现场负责人:
或委托代理人: 现场负责人: 合同签订时间: 年 月 日 合同签订地点:
第五篇:全市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汇报
全市运输船舶水上交通安全汇报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在市委和市交通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XX年我局把水上安全工作作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内容,思想上不麻痹,心理上不侥幸,落实责任,严防死守,防范和避免发生重特大交通事故,全体干部职工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水上交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进一步提升,截至10月15日止,全市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起数、沉船艘数、死亡失踪人数均为零,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1.水上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近年来,我们在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采取了许多标本兼治的办法,理顺了管理体制,明确了市海事局、县海事处和海事所的安全监管职责,建立了监管责任制。市各级海事管理机构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要求,重点抓好了“四客一危”重点船舶,重点水域和春运、“黄金周”等重点时段的水上安全监管,加强源头管理,开展专项整治,加强危险品运输管理,消除安全隐患,防止发生水上重大交通恶性事故。2.交通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根据市政府和市交通局的统一部署,组织编制了水上安全应急预案,应急反应机制初步建立,增强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成功组织了六广河水上救生演练,锻炼了水上搜救队伍。为提升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重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能力,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建立长效机制和完善应急预警机制: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二是加强水上安全监管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加强水上执法和搜救队伍建设,优化结构,整合资源,形成水上交通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置合力。
二、促进水上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按照市委、市政府“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和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全面部署,根据市交通局具体安排,我局进行了红枫湖、百花湖“生态环保旅游新船型”的研究,制定了船舶挂桨机船的改造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对“两湖”挂桨机船的技术改造,确保实现“两湖”船舶污油、污水“零”排放目标,保护水域清洁,促进水上交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交通局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履行职责,通过加强水上交通安全监督管理,加大防治船舶污染水域监控力度,组织开展专项治理活动,组织实施船舶技改等,“依法治理两湖一库、确保市民饮水安全”的各项目标任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海事航务行政能力
按照中央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政府交通部门的行政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在政府交通部门的实际体现,也是各级交通部门面临的新课题。按照国家、省和市、市交通局党委的要求,我局加大对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切实加强行政能力建设,着力提高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高交通运输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能力;二是提高交通运输统筹规划和协调发展的能力;三是提高交通运输公共服务和组织保障的能力;四是提高交通运输和建设市场依法监管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