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传媒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传媒摄影实践报告
近两个月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两个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面的采编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摄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记者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是在业务的探讨还是对于以后人生和事业的规划上,他们都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摄影生涯还有很久,两个月也仅仅是一个预热,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长,我还在路上。
转眼间,两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我来到了通化市志诚广告,并且在摄影部度过了这两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到摄影部实习的学生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两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以及图片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公司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者水平的提高,广告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广告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广告照片要有涵盖整个广告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公司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公司之后都会在公司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公司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广告刊登,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摄影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事件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这次谈话让我对于广告摄影有了很深的了解,再后来的拍摄当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一段话。现在有许多的人说,广告照片看上去长得都很丑,没啥意思。的确,现在的我国的大部分平面媒体采用的广告照片相比较起《瑞丽》、《时尚》这样的杂志来说是难看了许多,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某些的摄影者的本身素质的低下,但是许许多多的照片其实是在一种非常“恶劣”的拍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因此,当自己在关注某个媒体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媒体和事件本身的环境,妄自去指摘广告照片的优劣并非是明智之举。
三、摄影者到底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摄影者到底要做什么,这也是从我开始接触摄影一直到我到新文化报实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如果是单纯的在学院摄影者,那么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之余,我们会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关注新闻事件,或者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做一些配图,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摄影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只知道编辑让我做什么,摄影更多的是作为平时的一种业余爱好。
“我们要做图片提供商,不做打工仔”,这是我们摄影部的主任在一次部门例会上说的,而这句话的缘由也恰恰是在讨论到摄影部的未来发展和摄影者到底应该怎样做时引发的。与学校不同,当“摄影者”这个名称作为一个职业挂在你的胸前的时候,要考虑的就不应该仅仅是编辑让我做什么。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我这次实习当中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懂得了摄影者不仅仅是为文字者的洋洋洒洒的文章做配图,因为这样你就会变成一个附庸于别人而生存的“打工者”,摄影者应该是作为一个图片提供商一样,在不遗漏重大事件和重大题材之外,有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弱势群体,比如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和现象等等,这样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许多成功的摄影者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特关注。
“摄影者要做的不是我去给你的文字配图,而是当你的文字需要照片的时候,从我已经有的照片积累中寻找合适的照片,这才是摄影者的真正出路。”这句话虽然并非是完全正确或者准确,但是它让我了解了,如果要做一个“成功”的摄影者,你不能够在忙碌中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
正是因为这个,我从11月底开始关注通化市晚上的街头“流浪者”,从大学生“艺人”到街头艺人,从几岁的小乞丐到年过六旬的老婆婆,都在我的镜头里面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也许我所关注的人群并没有那么的有代表性,但是她们都是经过了某些选择,每一张照片也都凝结了我对于这个群体的理解,当从头到尾把这些照片浏览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收获。
如果让我总结真正的一线的采访过程,我不得不说,摄影者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个辛苦、劳累、独行的职业,而且我深刻的理解到摄影记者是一个不易胜任的职业。回顾我的两个月的实习经历,也许真正的采访并没有占据我多大的时间,但是我学会了怎样去发掘创意,自己独立完成照片拍摄,而不用依附于文字者;怎样去为采访做事先的准备;怎样去使用手中有限的器材完成广告照片制作,还有重要的一个,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个摄影者,当别人觉得不可能的时候,你就应该觉得我能够做到,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我的真正采访经历: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摄影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就是相机,要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技术参数,了解自己在利用自己的相机进行拍摄的时候,自己能够接受的最恶劣的拍摄条件是什么,如果超出了这个允许范围,必须要想办法进行补救顺利完成采访拍摄,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一个合格的新闻摄影记者。
我在这的前半个月,基本上就是在部里面的摄影者指导下,在闲暇时间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性能,摄影者的相机如同是文字者手中的笔,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了解,时时刻刻让相机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任务。
二、谈谈“扫街”。
几乎所有爱好摄影的人都知道“扫街”的意思,而我在上网的时候查阅一些摄影部实习生的实习日志的时候,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写到了初到公司的时候都将扫街作为获得创意的一个重要方式。可是,经过了这两个月的实习,我觉得扫街并非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我所有发表的照片中,有一张配图和一组照片专题中的一张照片是我在扫街的时候拍到的,而我上传回报社的扫街照片有将近300多张,成功率不到1%,并非不赞同扫街,因为扫街可以锻炼一个人寻找广告的创意。许多的摄影者也将扫街作为自己观察生活,保持感觉,锻炼结构画面能力的一种方式,只是各个媒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位。
这两个月里,扫街给我的最大的帮助是在我以后的生活里,我能够清晰的知道某个地方在什么位置,附近有什么建筑,什么车能够经过那里,这些对我了解通化,进行采访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三、寻找广告创意。
摄影者和文字者不同,摄影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平时发生的新闻事件,一个摄影者足可以应付,而且文字的合作性强,而一张新闻照片很少存在协作的问题,是你拍的就是你拍的,“实习生某某摄”的字样,我觉得其实对实习生来说什么都代表不了。
那么作为实习生,想要发表自己的独立广告照片就要养成自己寻找创意素材,发掘创意的能力。非常遗憾的是,虽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摄影部的主任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特别的好。
说起寻找素材,其实有很多的途径,将其说成是投机取巧也可以,但作为摄影爱好者,寻找素材是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而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因为不管是文字者还是摄影者,都要学会找寻素材,都要有一双洞悉世界的眼睛。
1、就是和编辑沟通,他可能会有一些文字需要配发图片,但是这种机会几乎很少,因为他们也要考虑摄影者的关系问题,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实习三个月的时间。
2、关注自家的广告创意,报纸上会对一些大的活动进行预告,这样就可以获取一些活动的信息,等到活动的时候自己独立进行拍摄,然后将照片传会公司,增加照片出版的机会;
3、关注同城的报纸和杂志以及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寻找一些创意素材,在自己实习的公司里没有可发掘的,变换思路或者将文字转化为照片进行报道。
4、多与带自己的前辈联系,他会有一些额外的创意让你去实践;
四、摄影者的苦与乐
总结写到这部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与体验,众所周知,摄影者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职业,大部分的摄影者也都是这样工作着的,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有苦有乐,“苦”是真的苦,而“乐”很多时候也是“苦中作乐”。
摄影者苦,在我参加的各项采访活动中,我们摄影部的人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且如果有一些大的活动,摄影者要提前选择角度,踩点,跟你需要利用的位置的人打好招呼,方便第二天的拍摄。即使是这些都搞好了,你还不得不面对着老天爷的时阴时晴时降雨雪的脸。
两个月的摄影部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许多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对摄影的认识从一种单纯的爱好变成了摄影是用来记录社会变迁,亲历重大事件,关注人民生活的一种工具,而在这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当中,蕴含着的更是广告摄影的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媒体第一线的实习经历,让我对于摄影者这个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不再是大学校园里那种想当然的年少轻狂似的满腔热血,而是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摄影记者究竟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这几个问题是在我的实习前和实习的过程当中一直心存疑问的,而在摄影部的实习中和与几个摄影者的聊天中,我也对开始这个问题有着越来越深刻地了解。
第二篇:大学生专业传媒摄影部实践报告
大学生专业传媒摄影部实践报告
大学生专业传媒摄影部实践报告1
三个月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三个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面的采编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摄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是在业务的探讨还是对于以后人生和事业的规划上,他们都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生涯还有很久,三个月也仅仅是一个预热,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长,我还在路上。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位于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并且在海南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大学生专业传媒摄影部实践报告2
三个月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三个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面的采编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摄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记者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是在业务的探讨还是对于以后人生和事业的规划上,他们都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记者生涯还有很久,三个月也仅仅是一个预热,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长,我还在路上。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位于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并且在海南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第三篇:大学生专业传媒摄影部实践报告
三个月的实习转眼就过去了,在这三个月里,学到的不仅仅是专业上面的采编的东西,还有许多许多,摄影部的主任和其他的记者都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不管是在业务的探讨还是对于以后人生和事业的规划上,他们都给了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在这里我也要向他们表示感谢。记者生涯还有很久,三个月也仅仅是一个预热,我相信,前方的道路仍然很漫长,我还在路上。
转眼间,三个月的专业媒体实习就过去了,如我所愿,我来到了位于祖国南端的海南岛,并且在海南日报的摄影部度过了这三个月的时光。相比于其他大部分同学来说,我在摄影部的实习相对来说更加的有挑战性,因为以前的师兄师姐到摄影部实习的并不多,没有一些可以遵循的道路或者经验,即使是有的在新华社的摄影部,也是作为图片编辑,更多情况下是单纯和照片与文字打交道,而直接与人进行交流,参与到一线的摄影采访的机会比较少。
三个月的实习只能是管中窥豹,并不能完全的融入到报社当中,但是这次“涉‘摄’未深”的实习经历,已经让我受益匪浅。在实习过程中,我觉得对我来说记忆深刻,或者说让我对摄影、摄影记者以及图片与报纸的理解有着重大的影响的,有几个事件,也许这些东西对别人看来是非常浅显的,但是这是我在实习中切实体会到的,而这些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值得总结的。
一、我们要选择什么样的照片?
这个思考源于一次摄影部与总编室的讨论会,众所周知,总编室的编辑们是决定最后上版的文章和图片的“老板”,与文字的可修改性不同,照片只能替换而不能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修补,而这就牵涉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上版?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照片印在我们的报纸上?
这样的讨论其实经历了许许多多的媒体从业人士的讨论,即使是在我们清新的实践中也存在着这样的疑问,近些年来,“读图时代”被众多媒体宣称到来,许多的报刊杂志也突出了新闻照片在各自的媒体当中的比重,但是照片多了,选择照片又成了一个问题。
在我实习期间的这次讨论可以说也是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的。讨论会上,摄影记者选择了一些自己传回报社的稿件,将自己觉得应该见报的照片和实际见报的照片放到一起,让大家一起品评。其中很多照片的选择不仅仅是摄影记者与编辑产生了很大的分歧,而且在编辑中间对于照片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分歧。
在这次讨论中,我虽然没有能够发言,但是,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我知道了大部分的编辑在选择照片的时候是关注什么的,而且我感觉到随着摄影记者水平的提高,新闻照片质量的提高,编辑对于照片的认知和评价标准也在上升,以前觉得编辑对于照片是门外汉,其实他们可以说“阅片无数”,对于新闻照片的选择都有着自己独到的标准。
“新闻性第一”与“画面性第一”是这次讨论争论比较激烈的一对冲突,许多编辑认为作为一张新闻照片要有涵盖整个新闻事件的能力,要做到“一图胜千言”;而认为应该将“画面”作为第一位的摄影记者和一些编辑则认为,既然已经有文字来说明新闻事件,新闻照片为什么不能采用一些视觉冲击力强的,特写性质的照片,因为这些照片更能够体现出摄影记者的摄影技术和水平。
其实我觉得这种讨论的根本还是在于对于新闻图片的理解上,不仅仅是摄影记者需要提高,编辑也应该转换思路。作为摄影记者,我们要在尽可能的利用自己的技术,将画面的美观与新闻相结合,而作为编辑,应该大胆的采用一些新颖的新闻图片,让画面好的照片上版,利用文字加以补充,甚至尝试着去用文字配合新闻照片,这样不仅仅有助于提高摄影记者拍摄好的新闻照片的积极性,而且能够为新闻照片与文字、版面的配合提供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近些年来《新京报》、《新民晚报》、《新快报》等一些媒体在图片使用上给国内的媒体树立了一面旗帜,他们都有自己的图片总监,对上版图片进行把关和建议,可以说极大的促进了自己媒体上图片使用美观性与新闻性的最大程度的融合。
新华社的老社长穆青同志曾经这样评价我们报刊的发展,尤其是在对待新闻图片的使用的时候说,图片和文字一样都处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我们的报刊和报道要做到“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我想这也应该是我们做到的,而且要为两者寻找最优结合点,实现最大的“效益”。
二、什么样的条件决定你要做、能做出什么样的新闻照片。
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作为刚刚从高等学校里面毕业出来的学生或者是说实习生来说,做起来比说起来要难得多,这也是为什么所有的实习生来到报社之后都会在报社的资料室里面翻阅一周的报纸的缘故。
最初来到摄影部,老师让我到报社资料室看报纸,让我去看到底什么样的照片适合我们的报纸刊载,然而就从这最开始,我就犯了一个错误,我并没有将自己置身其中,而是单纯的置身事外的评价一张片子,用学校里面拍摄“糖水”的眼光来评判。结果一周下来,我记在自己的采访本上的仅仅是某年某月某日哪张照片感觉不错,而不是将照片放到一个新闻事件中。
后来摄影部的王军主任跟我聊天的时候跟我说,其实新闻记者并非不能拍到好照片,而是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你需要考虑的东西太多,比如报纸的定位,比如编辑的眼光,还有更重要的现场的条件。“为什么我们说一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出彩的东西的片子拍得好,就是因为在新闻事件发生的时候,我们只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出这种适合各种条条框框的照片的时候,摄影记者用摄影的语言把所有能够表达的东西表达了出来。”
这次谈话让我对于新闻摄影有了很深的了解,再后来的拍摄当中,我更加深刻的理解了这一段话。现在有许多的人说,新闻照片看上去长得都很丑,没啥意思。的确,现在的我国的大部分平面媒体采用的新闻照片相比较起《瑞丽》、《时尚》这样的杂志来说是难看了许多,我们也不能否认现在某些的摄影记者的本身素质的低下,但是许许多多的新闻照片其实是在一种非常“恶劣”的拍摄环境下拍摄出来的,因此,当自己在关注某个媒体的时候,应该综合考虑媒体和新闻事件本身的环境,妄自去指摘新闻照片的优劣并非是明智之举。
三、摄影记者到底要做什么,应该怎么去做?
摄影记者到底要做什么,这也是从我开始接触摄影一直到我到海南日报实习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学院的《清新时报》做摄影记者的时候,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在学习之余,我们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关注新闻事件,或者按照编辑的要求去做一些配图,从来没有考虑过将摄影记者应该怎么做的问题,而只知道编辑让我做什么,摄影更多的是作为平时的一种业余爱好。
“我们要做图片提供商,不做打工仔”,这是我们摄影部的主任在一次部门例会上说的,而这句话的缘由也恰恰是在讨论到摄影部的未来发展和摄影记者到底应该怎样做时引发的。与学校不同,当“摄影记者”这个名称作为一个职业挂在你的胸前的时候,要考虑的就不应该仅仅是编辑让我做什么。我觉得对我来说,这是我这次实习当中最大的收获,它让我懂得了摄影记者不仅仅是为文字记者的洋洋洒洒的文章做配图,因为这样你就会变成一个附庸于别人而生存的“打工者”,摄影记者应该是作为一个图片提供商一样,在不遗漏重大事件和重大题材之外,有自己的关注点,比如弱势群体,比如和谐社会中的不和谐因素和现象等等,这样你就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而许多成功的摄影记者成功也正是因为他们的独特关注。
“摄影记者要做的不是我去给你的文字配图,而是当你的文字需要照片的时候,从我已经有的照片积累中寻找合适的照片,这才是摄影记者的真正出路。”这句话虽然并非是完全正确或者准确,但是它让我了解了,如果要做一个“成功”的摄影记者,你不能够在忙碌中失去思考的能力,而是要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积累,这样才能够有所收获。
正是因为这个,我从11月底开始关注海口市晚上的街头“流浪者”,从大学生“艺人”到街头艺人,从几岁的小乞丐到年过六旬的老婆婆,都在我的镜头里面留下了他们的印记,也许我所关注的人群并没有那么的有代表性,但是她们都是经过了某些选择,每一张照片也都凝结了我对于这个群体的理解,当从头到尾把这些照片浏览下来的时候,我感觉到了自己的收获。
如果让我总结真正的一线的采访过程,我不得不说,摄影记者这个行业真的是一个辛苦、劳累、独行的职业,而且我深刻的理解到摄影记者是一个不易胜任的职业。回顾我的三个月的实习经历,也许真正的采访并没有占据我多大的时间,但是我学会了怎样去发掘新闻线索,自己独立完成新闻报导,而不用依附于文字记者;怎样去为采访做事先的准备;怎样去使用手中有限的器材完成新闻报道,还有重要的一个,就是,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作为一个摄影记者、新闻记者,当别人觉得不可能的时候,你就应该觉得我能够做到,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总结一下我的真正采访经历:
一、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摄影记者,一个非常重要的伙伴就是相机,要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技术参数,了解自己在利用自己的相机进行拍摄的时候,自己能够接受的最恶劣的拍摄条件是什么,如果超出了这个允许范围,必须要想办法进行补救顺利完成采访拍摄,只有这样才能算作是一个合格的新闻摄影记者。
我在海南实习的前半个月,基本上就是在部里面的记者指导下,在闲暇时间了解自己的相机的各种性能,摄影记者的相机如同是文字记者的采访本和笔,必须要有百分之百的了解,时时刻刻让相机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才能够游刃有余的完成采访拍摄。
二、谈谈“扫街”。
几乎所有爱好摄影的人都知道“扫街”的意思,而我在上网的时候查阅一些摄影部实习生的实习日志的时候,他们也都不约而同的写到了初到报社的时候都将扫街作为获得新闻的一个重要方式。可是,经过了这三个月的实习,我觉得扫街并非是一个好的方法。
在我所有发表的照片中,有一张配图和一组照片专题中的一张照片是我在扫街的时候拍到的,而我上传回报社的扫街照片有将近300多张,成功率不到1%,并非不赞同扫街,因为扫街可以锻炼一个人寻找新闻线索、发现新闻的能力,许多的摄影记者也将扫街作为自己观察生活,保持感觉,锻炼结构画面能力的一种方式,只是各个媒体有着自己不同的定位,作为海南日报,它的新闻照片的选择更多的是带有事件性的,尤其是单幅的新闻照片,而作为文字配发的照片,它更有着明显的主题性,不是随便的扫街就能够获取的。
在海南的三个月,扫街给我的最大的帮助是在我以后的采访的时候,我能够清晰的知道某个地方在什么位置,附近有什么建筑,什么车能够经过那里,这些对我了解海南,进行采访提供了许多的便利。
三、寻找新闻线索。
摄影记者和文字记者不同,摄影有着很强的独立性,尤其是平时发生的新闻事件,一个摄影记者足可以应付,而且文字的合作性强,而一张新闻照片很少存在协作的问题,是你拍的就是你拍的,“记者某某,实习生某某摄”的字样,我觉得其实对实习生来说什么都代表不了。
那么作为实习生,想要发表自己的独立新闻照片就要养成自己寻找新闻线索,发掘新闻源的能力。非常遗憾的是,虽然我意识到了这一点,而且摄影部的主任也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但是我在这方面做得还不是特别的好。
说起寻找新闻线索,其实有很多的途径,将其说成是投机取巧也可以,但作为新闻记者,寻找新闻线索是一个必须要具备的基本功,而这也是我收获最大的一个方面,因为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归根结底都是记者,都要学会找寻线索,有一个新闻鼻。
1、就是和编辑沟通,他可能会有一些文字需要配发图片,但是这种机会几乎很少,因为他们也要考虑摄影记者的关系问题,毕竟我只是在这里实习三个月的时间。
2、关注自家的报纸,报纸上会对一些大的活动进行预告,这样就可以获取一些活动的信息,等到活动的时候自己独立进行拍摄,然后将照片传回报社,增加照片刊登的机会;
3、关注同城的报纸和杂志以及电视台的新闻报道,寻找一些新闻事件,在自己实习的报纸上没有报导的,变换思路或者将文字转化为新闻照片进行报道,我有两篇图片新闻就是在同城的《南国都市报》和《海口晚报》上获得的信息,然后去完成的;
4、多与带自己的记者联系,他会有一些额外的新闻资源让你去采访;
四、摄影记者的苦与乐
总结写到这部分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心理上的感受与体验,众所周知,摄影记者是一个风里来雨里去的职业,大部分的摄影记者也都是这样工作着的(当然,可能新华社摄影部中央组的记者们不用),在实习的这段时间里可以说是有苦有乐,“苦”是真的苦,而“乐”很多时候也是“苦中作乐”。
摄影记者苦,在我参加的各项采访活动中,我们摄影部的记者基本上都是第一个到现场,最后一个离开的,而且如果有一些大的活动,摄影记者要提前选择角度,踩点,跟你需要利用的位置的人打好招呼,方便第二天的拍摄。即使是这些都搞好了,你还不得不面对着老天爷的时阴时晴的脸,因为在海南,热带气候下,说不准什么时候上来一阵就会下起雨来。
XX年11月16日,恰逢海南岛第七届欢乐节开幕和花车巡游,我和我们部门的一位摄影记者在海口万绿园蹲点拍摄,XX年的超级女生冠军李宇春将在这里进行演出,因此还没有到开幕,这里就挤满了许许多多的市民,当然,最惹人注目的还是那些手里面拿着李宇春的大幅招贴画的“玉米”。
然而天公不作美,一整天,天气阴沉,临近开幕,下起了瓢泼大雨,我们几个摄影记者还有海南日报报业集团的几个都市报的摄影记者挤在一个伞下面,用身体护住自己的相机,任凭雨水淋在自己身上。而且,我们还要不时地冲出去拍一些照片,几趟下来,全身已经全部湿透,我身上唯一干的地方是背上,因为背上还有一个书包,里面还装着我一只镜头。而“玉米”们则是相互鼓励,大声高喊:“玉米不怕累,小雨最珍贵。”
最后终于等到了开幕、李宇春登台表演的时候,雨稍微停了一段时间,我们抓紧进行拍摄,而我的裤子因为淋了雨,再来回跑动的过程中挣破,这也是我这次实习过程当中,最大的一次物质损失。回到报社顾不得吃饭和换衣服鞋子,就赶紧处理照片,赶去发稿,回来之后才泡上一包泡面,然后将湿透的衣服、鞋子换下,将破掉的裤子放到一边。
虽然第二天感冒了,但是回想这一段拍摄的经历还是十分的兴奋,以前憧憬的摄影记者的风里来雨里去的生活自己也切切实实的经历过了。
三个月的摄影部实习,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认识到了许多的问题,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对摄影的认识从一种单纯的爱好变成了摄影是用来记录社会变迁,亲历重大事件,关注人民生活的一种工具,而在这几个简简单单的词语当中,蕴含着的更是新闻摄影的更为深刻的内涵。在媒体第一线的实习经历,让我对于摄影记者这个职业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不再是大学校园里那种想当然的年少轻狂似的满腔热血,而是有了更为理性的思考,摄影记者究竟应该怎么做,应该做什么?这几个问题是在我的实习前和实习的过程当中一直心存疑问的,而在摄影部的实习中和与几个记者的聊天中,我也对开始这个问题有着越来越深刻地了解。
第四篇:摄影实践报告
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1
实习时间:
xx年6月20日 至 xx年6月26日 共7天
实习地点:
太行山大峡谷石板岩写生基地。
摄影实习的地点选在河南省林州的太行山脉。太行山山势东陡西缓,西翼连接山西高原,东翼由中山、低山、丘陵过渡到平原。山中多雄关,著名的有位于河北的紫荆关,山西的娘子关、虹梯关、壶关、天井关等。山西高原的河流经太行山流入华北平原,流曲深澈,峡谷毗连,多瀑布湍流。河谷及山前地带多泉水,以娘子关泉为最大。河谷两崖有多层溶洞,著名的有陵川的黄围洞、晋城的黄龙油、黎城的黄崖洞和北京房山的云水洞等。在太行山深山区河北赞皇县,有世界最大的天然回音壁。我们主要在桃花谷附近,太行大峡谷位于太行山南脉林州市境内,全长50公里,被誉为“东方的科罗拉多”。大峡谷景区又名“百里画廊”。谷内台壁交错,雄险壮观。其间分布有形态各异的.峰、峦、台、壁、峡、瀑、潭、泉、涧、溪,是我国北方山水的典型代表。景区地质、地貌齐全,生态植被优良,保持着大的原始自然形态,各个地质时期的岩石出露明晰,被地质学家称为“天然地质博物馆”。
峡谷内淳朴独特,民宅石街、石院、石柱、石墙、石梯、石楼就地取材,以石构造与自然风光浑然一体,峡谷内有三九严寒桃花盛开的桃花洞、三伏酷暑水结冰的冰冰背等自然奇观,峡谷两侧山峰不少惟妙惟肖的造型地貌耸立摩崖外侧,构成百里画廊,极其壮观。
实习目的:
熟悉记录片的创作。
实习内容:
我们主要是在实习基地附近的各个景区拍摄一部纪录片,我们选择了风景人情类的主题。前两天安排的是先熟悉一下附近的一些地势情况,到了第三天,我们就拿着老师发的机器,开始了拍摄工作。
我们先去了仙台山,边走边拍,完全的纪实拍摄。仙台山势恢宏、奇峰峥嵘;飞瀑流泉、鸟语花香。有蘑菇峰、卧鹰岩、珍珠瀑、仙桃峰、望日峰等数十个奇特自然景观;有将军亭、合水寺遗址、升仙台、小普陀、莲花池、仙女镜等众多人文景观;还有“亚洲第一,世界一流”的林虑山滑翔基地;体现殷商文明的甲骨问石刻。我们不畏艰险,慢慢的往上登,石阶又窄又陡,必须非常小心。最后终于登上了仙桃峰,一览太行大峡谷的全景,在景区美景中,体会到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境。
第二天我们集体去了桃花谷,桃花谷是太行大峡谷的主要景区之一,从谷口的益伏口到谷底的桃花瀑潭止,全长7公里,员狭窄处仅有20米,是以山、谷、潭、洞为主要景观的自然景区。谷中有黄龙潭、飞龙峡、二龙戏珠瀑、九连瀑、桃花洞等主要景点。我们顺峡谷栈道而上,来到了“飞龙峡”。桃花谷亿万年,不断地溪流冲刷,硬是在坚硬的红岩石上磨出一条深沟。沟谷最狭窄处仅有2米宽。汛季,谷中流水如万马奔腾,一泻千里,气势浩荡。汛后,清流不断,潺潺作响,弹奏出美妙的乐章。峡谷两岸,奇花异草、贵树名木、珍禽异鸟,令人目不暇接,情趣横生。顺栈道再往上,飞龙峡深谷中有一瀑布,因一圆石所阻,流水呈“丫”字形跌下深潭。人称此瀑为“丫字瀑”。又称此瀑布为“龙噙宝珠”,它像是一条巨龙头向上,咀噙宝珠戏耍。谷中还有一圆石,据说是戏龙备用宝珠。 距“龙噙宝珠”瀑布200米,又有一谷中瀑布。因一巨形圆石相阴阻 ,流水分为两条白链跌入深潭,众称此景为“二龙戏珠”。潭面狭窄,呈长条形,潭水清澈见底。两岸崖高百丈,气势崔巍,十分壮观。
游完桃花谷,我们的拍摄任务就告一段落,第三天集体去了王相岩,由于山势比较陡峭,有很高很险的栈道,还有88米高的筒梯,石台阶走起来也很险,就没有在此拍摄,只是游玩了,但是我们也用自己的相机拍照留念了。 在二十六号的时候这次的实习就圆满结束了。
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2
今年夏天是我真正的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在一个影楼里工作的。我一直都明白,学校希望我们参加社会实践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接触社会,并且了解社会,虽然说大学是个微型社会,多少在学校的大学生毕竟都还是比较单纯的,所以只有之间亲身接触社会,才可以学到怎么样和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人接触,从而提高之间适应社会的能力,积极提高之间个方面的修养,树立起为学校为社会服务的思想。通过这俩个月的实践,我深深地体会到这个专业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初步适应了这个专业以后的发展方向,从中我吸收了新的理念,和逐步形成了新的观念。
在俩个月的实践中,我觉得好快,从最初的不适宜到后来的可以掌控整个局面,我确实也是很辛苦,吃了不少苦。并且我在实践的期间,由于睡眠不足,内分泌失调,严重的青春痘,以至于现在都不太协调。社会是我学习的大教堂,我终于找到了适合之间的方向,找到了自己真正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我以后毕业再激烈的竞争中取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在实践中学到不少东西,也是,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我觉得自己都成熟了不少,有很多感悟:
1、人际关系的进步
我在的单位是xx巴黎婚纱,在这个影楼工作了俩个月,我刚开始去了,住的是碧玉华府小区的员工楼,前几天由于挺新鲜的,后来我却是不适应了,因为我一直在宿舍和大学同学都特别的好,慢慢的我知道,原来在影楼工作的他们都是技校毕业的,或者是艺校毕业的,他们都特别有个性,很个性,我是一个比较传统的女孩,和他们一起,我们的说话方式和我们不一样,而且开的玩笑也不一样,我渐渐不知道怎么与她们相处,社会上人际交往非常复杂,但是具体多么复杂,我想也很难说清楚,只有经历了才能了解。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为了工作走到一起,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要跟他们处理好关系得需要许多技巧,就看你怎么把握了。我想说的一点就是,在交际中,既然我不能改变一些东西,那我们就学着适应它。如果还不行,那就改变一下适应它的方法。
让我在这次社会实践中掌握了很多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在这次实践中使我深深体会到我们必须在工作中勤于动手慢慢琢磨,不断学习不断积累。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设法解决,实在不行可以虚心请教他人,而没有自学能力的人迟早要被企业和社会所淘汰。经过了一段时间,她们渐渐和我特别好,我也不自觉融入了我们电脑部,其中有一个是我的师傅吧,她教我影楼最基本的调色,怎样把一个难看的片子调的好看,后来,我又慢慢学习会了修片,后来基本一天修一百张片子,基本每天对着电脑,不知道什么叫做累,后来要开学了,我要走了,我离开的那天,正好下着鱼,她们把我送上公交车,看着我走了,我心里也是很舍不得,虽然刚开始我是那么的不适应。后来我明白了,确实每个人都有他的优点,关键在于你看她们的心态,还有就是别人没有理由对你好,如果她们对你好,你就应该感到幸运,感谢她们,珍惜对方对你的帮助。现在我想开学一定再回去看看她们,给她们带一些我们家乡的特产,我真的.很想她们,巴黎的好姐妹们。
2、实践出真理
我在学调色和修片的同时,也帮着客人看板,看板也就是我们影楼设计好了婚纱模版,然后让客人看,我从中也遇到了不少人,让我终身难忘。现在的人越来越有个性,越来越挑剔,有的客人看着这个版面不好,那个版面不好,基本都让重新换版,这不仅增加来了我们的工作量,而且我基本上都必须得用我的专业知识,将他们打压下去,基本上我自己底气得特别足,我是专业的,你得听我的,这样是最好的,就是最好的,在梁姐的鼓励下,我慢慢适应了各种各样的客人,懂得看什么人的脸色,基本知道,他哪部满意,想怎么样改,怎么样将任务量降到最低,因为人都会认为自己是最漂亮的,所以基本上每天在不停地夸她们漂亮,还有很多客人为了提前拷走底片,竟然和我玩起了,捉迷藏,把我引走,然后偷着插优盘,明天和各种的人相处下来,我,对与我这种钢接触社会的人来说,很累,不仅仅是身体累,还是心理上更累,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3、挣钱真的很辛苦
我们这个专业是靠手吃饭的,手快的挣钱就很多,手慢的就不行了,虽然它以后挣钱还可以吧,但是以后的工作量会很大,尤其是以后成家了以后,为了养家更得拼命工作了,我觉得很辛苦,但是三十而立,现在不拼搏何时拼搏?所以现在必须做好心理准备,以后想在大城市工作生活,辛苦挣钱那是必须的。整天在公司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对的都是同一样事物,好辛苦啊!在那时,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来父母在外打工挣钱真的很不容易! 21世纪是职业女性的社会,女孩子就算不做女强人,但是最基本也得经济独立,只有经济独立才有人格的独立。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学会了自立,懂得了团队在工作中的作用,为以后的工作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会依次为起点,以后更加勤奋学习,锻炼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
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3
暑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将近两个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通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从内心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和光荣。
在暑假中,我打了好几份工作,有临促、有移动公司的营业员,做的时间最长的是帮一个数码摄影店做电脑设计,也就是美化照片写真等。在这些工作中,我体会颇多,总结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点:
第一,服务态度至关重要。
做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必须的,要想获得的利润就必须提高工作的美丽度。尽量达到顾客满意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文明,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
第二,创新注入新活力。
创新是个比较流行的词语,经商同样需要创新。根据不同层次的消费者提供不同的服务。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也会提高,人们的档次也要高些,不能停留在以前了,思想也要跟的上时代。做出跟得上潮流的作品。
第三,诚信是成功的根本。
我们店里有副对联,上联:您的光临是我最大的荣幸。下联:您的满意是我最大的愿望。横批:诚信为本。成信对于经商者来说无疑是生存的根本,如果没有诚信,倒闭是迟早的,诚信,我的理解就是人对人要诚实,真诚才能得到很好的`信誉。我们老板为人稳重,待认真诚,办事周到,所以他得人缘很好,我认为这是开店成功最重要的一点。这也是我从他那里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
第四,付出才有收获。
只有付出我们的真情服务,向顾客之所想,才能得到顾客的肯定与信赖!
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实践使我增长了见识,也懂得了许多做人的道理,也使我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所以我要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素质,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来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真真正正的实现我的人生价值!
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4
自放寒假以来,我就到镇上的婚纱摄影店里学习,因为实在帮不上什么忙所以只能叫学习。虽说PS学习过,但觉得自己学得实在太山寨,所以想来重造一下。因为是在小镇上的摄影店,所以也没有期望能学到什么,只是见见世面罢了。结果收获却很大,这是没料想到的。
老板人很好,第一天就很热情地跟我聊天,羡慕我们年轻,但知道我们也很迷茫。我就感觉这个人不一般,很了解年轻人的心态。而且讲了很多人生经验,当然少不了找男朋友的事。总结起来就是:多实践,在工作奋斗中找到对的那位更好。时刻准备着,机会来的时候才能抓住。
前几天,跟老板聊了很多,觉得老板虽然是个女的而且年近四十但很有生活的热情和智慧。真希望多年以后,我也可以有一颗开放的心,可以接受新的东西,还可以淡然看待人生的跌宕起伏。人家说智慧源于实践和经验的积累,理论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成立的,往往把问题简单化了。所以,要多实践也要做个有心人,要有责任心,有爱心,一切事情最终都会归于平淡,动力源于自己的内心。
工作内容:
一、照片处理
流程:
1、修片
对拍好的照片进行修改,对照片中人物形态、肤色进行调整,在不失真的前提下尽可能使照片中的人物完美。
2、配图
其实就是对修改好的照片进行修饰,加一些纹饰、文字、图案等,使得图片更有意义。可以说是一个艺术创造的过程,比较有意思。
3、排版
将配好的单张图片进行排版组合,一般是对需要做相册的照片而言的,比较繁琐。主要是一个挑选、编排的过程。
4、完成
最后进行保存标记,要记录好每张图后期加工的要求。图片多的时候,特别要细致,防止错漏。
二、婚车装饰
流程:
1、提前准备
前一天准备好鲜花,插成图案,准备好第二天需要的.东西。
2、制作
主要是用丝带制作蝴蝶结、吹气球,每样都是有固定个数的,要先准备充足。
3、装饰
将鲜花、气球、蝴蝶结固定,位置要找好,特别是中间的位置一定不能偏。固定要牢靠,要经得起长途颠簸。
三、婚礼录像
流程:
1、准备
要跟甲方沟通好当天的大致流程,心里好有把握,这一点很重要。同时器材也是提前一天做好准备,电池电量充足,空白带装好,相机也要冲好电。
2、就位
当天时间要把握好,提前到位,检查并带好自己的器材,时刻准备着。
3、录制
这个过程很长,也比较累。但同时也要时时注意不能放松,要抓住每一个瞬间,也要做好沟通,尽力去营造欢乐甜蜜的气氛。
4、收尾
甲方说结束了才真的可以收工,就比较轻松了。器材收拾好,最后跟甲方做好交代,坐上自己的车离开,这一天才算结束。
5、后期
及时制作录影视频,不能拖拉。
几天下来,有劳累也有了很大的收获:
一、仔细认真的态度
几天的实践,我发现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往往在细节上会出现问题,小问题解决不好也浪费很多时间,在学校可以糊弄过去,最多不及格,可是在工作中,就是一单生意影响声誉,以后就没的做了。所以一点点都不能马虎,但也要有重点,毕竟面面俱到也不大现实,所以要有个全局意识,胆大心细。在做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反应要灵敏,处理不好也不能影响心情,找到一个发泄减压的方式,发泄完接着以饱满的热情继续工作。其实,做事情靠得是一颗爱心,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这很重要,几十年的漫长工作怎样坚持下来又能有所提高,需要思考。
二、谦卑地处事
刚刚工作的人,最大的忌讳就是:消极不主动,找不到自己的位置。眼高手低,只有理论做不出来并且比较高傲。年轻人大家都知道经验不足,大多数前辈们是愿意指点帮助的,但这也要看你自己是否虚心。这些前辈可能没有你学历高,但他们毕竟有从业经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他们肯定比你了解。年轻人谦卑一点,别人才会愿意指点,毕竟这不是他们的义务,他们指点你也是出于对一个新手的爱心。
摄影实践报告范文 篇5
我国的摄影室起源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国营和个体照相馆。到21世纪初,影楼已经风靡全国各大中城市。据相关机构调查统计,我国现有500多万影楼从业人员。影楼业在我国发展不过十几年,但其产值已超过70亿美元。摄影业已然成为一个不小的行业。珠海婚纱摄影市场现有大小影楼近20多家,各大摄影店分别利用各自的优势和特色,专攻婚纱行业,拍摄证件照,同时也都兼做冲印工作。
珠海作为一个经济特区和较大旅游城市,城市人口以外来“移民”为主,所以拍摄婚纱客人比例相对量有限。在客人消费指数上基本以三种层次化分,高端客人基本以澳门和本地成功人式为主,一般消费在6899~10000元左右较多。中端客人基本以白领为主的代表人群,一般消费在4299~6899元左右较多。低端客人基本以企业打工一族和低收入市民为群体,一般消费在2299~3999元左右较多。
珠海人对婚纱照的观念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由于地域风俗,对新鲜事物接受程度相对缓慢,当地影楼整体的拍摄风格相对于广东其它地区的市场略显保守一些,但也不乏有高端及观念前卫的新人。作为结婚必须的事项,很多的新人还只是停留在拍完了事的心态上。对于相册与服装、造型及拍摄风格上并无太多要求。了解影楼基本以口碑宣传及接受广告方式,对品牌的认识度和支持度较高。一般选择影楼的要求为:拍摄风格、价格、套餐内容、外景、然后是相册相框大小。整体行业市场保护还算良好。新人基本套餐接受价格维持在2399~4899之间。珠海影楼吸引客源的主要方式以“特惠套餐、优惠活动、不定期的外展、各类秀场、网络营销、报刊广告等方式为主。
实践经历
刚开始进去工作,了解到影楼是一个流水线作业的行业,门市部、化妆部、摄影部、技术部有条不紊地忙着自己的工作。门市部负责接待介绍推销约单,然后交给化妆部进行造型设计化妆,接下来等候摄影师拍摄,拍摄完成后至门市部接待员帮助选片,选定后原片交至技术部进行后期处理,最后是出片冲洗制作相册。
我的工作是在摄影部做摄影助理,协助摄影师进行拍摄工作,招呼顾客、布置场景、整理器材等。摄影器材有富士s3 pro、佳能30d、佳能400d、尼康d70s、尼康d40各一台,镜头清一色的变焦头。数盏影视灯,300w600w的都有,实际拍摄中仅使用一盏,补光利用泡沫板来完成。器材方面只要可以满足拍摄需要,能够出片,完成工作即可,而且讲究效率,多长时间拍完一位顾客都是有规定的,而且要保证拍出来的片子完全可用。
摄影部是整个公司最忙的部门,从早上九点开始接拍第一位顾客,直到晚上九点最后一位顾客离去。中午有二十分钟的吃饭时间,而且还要轮流,摄影师常常要忙到下午一点多才有空闲去吃饭。我的工作就是在顾客造型完毕以后接过单子排好次序,安排其在休息区等候;在摄影棚内操作控制面板降下相应的背景,布置道具搭建出实景,放置好影视灯的位置角度,架好泡沫板;然后将顾客请入摄影棚引领至实景中,摄影师拍摄过程中随时根据需要提供协助,比如纠正顾客姿势、眼神、服装上的纰漏,甚至裙摆怎么放,高度、褶子都有讲究,以及道具的摆放,要求错落有序,拉开层次,有前景等,摄影师非常注重细节问题,尤其是在古装套系的拍摄过程中。
工作期间也碰到许多不同类型的客人,如果是易于相处的客人拍摄起来自然会容易许多,如果是性格急躁不易交流的顾客则比较头疼,这时候就完全靠摄影师的临场发挥和场控能力,如何去调动顾客的情绪和指导顾客配合拍摄完全可以上升为技术层次,是摄影师的综合能力的体现。总结
在摄影部工作了一个月,使我受益良多。期间看到听到了许多不同的声音,闲暇时分与诸位同仁聊聊器材说说摄影知识,也学到不少知识。
做为影楼行业下的摄影,商业利益是婚纱摄影的立足点,需要利用多种手段将人物的'美感表现出来不乏大制作大成本。婚纱摄影还有必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是化妆造型和后期制作,这两部分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关系重大,一个好的造型妆面可以弥补被摄者的缺陷不足,例如打阴影可以修饰轮廓、眼线眉毛可以调整眼睛大小,做一些视觉上的改变;后期制作也可以调整修补拍摄时一些无法避免的瑕疵,例如祛斑、美白、塑身等,可以实现相当一部分镜头无法产生的效果。
随着时代的发展,观念的变迁,商业摄影的内容也在不断变化,人们的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别人需要的,就是商业摄影需要的,只要有利益在里面则没有什么不可能。商业摄影能够满足顾客的需要是最基本的要求。
第五篇:摄影实践报告
摄影实践报告
我们带着激动与渴望进行了这次摄影实践,在经过几天的拍摄后,此次摄影实践就算圆满完成了,带着实践与收获满载而归。通过此次的摄影实践,让我明白了摄影是一门不容小视的学科,它是艺术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没有艺术的眼观和思维不能拍出好的作品,但同时也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摄技巧来做后盾。只有两者结合,再加上一双善于发现美得眼睛,才能真正拍出好的作品。在此我说一点从此次摄影中体会到的事: 要学会欣赏所有你拍作品;在拍摄时要留心你在摄影时所思所想;学会同其他人交流;用心观察后,才开始正式拍摄,你要摄影地方;慢慢的找出你自己的风格;构思多一点,按快门少一点;打破固定的摄影方法与技巧;限制数量,提高质量;尽量避免软件的后期修改;了解与熟悉你的相机;重新访问你已经拍摄过的地方。
在摄影的过程中,我体会到“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古话说“十步之内 必有芳草”,身边的美在不起眼处就可以发现,只要合理运用,通过自己的细心观察,充分发掘被摄物体的美点,把其转化成为创造性的画面形象,就可以得到很美的照片;平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景色,只要有特定的条件都可以变得很漂亮;摄影者可以通过一些无生命的物体有机的安排和组合在一起,在静态中加入个人意图和技法来表达一定的含义,赋予一定的形式感和艺术气息的摄影。摄影注重的是艺术性,好的摄影作品必须要有高雅的艺术情趣作铺垫,这样才会得到摄影爱好者的共鸣。
另外通过此次的摄影实践,我发现一些关于摄影的更深层次的感觉。我认为摄影是从时间流程中剥离瞬间的一种视觉艺术。尤其是风光摄影,它是将自己的自然观和美学意识,甚至是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投影在摄影画面中,将个人对自然的理解,个人的思维方式等元素通过摄影语言来表达的一个过程,是一个心灵净化和情感享受的过程。我甚至以为,一幅好的摄影作品,它不仅是作者内在世界的物化,是反射作者精神的一面镜子,而且,从更高的层面看,它甚至可以燃烧人们对生命、生活的激情。摄影实践也告诉我们,摄影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增长知识,丰富阅历,提高鉴别力、洞察力和判断力,而且摄影人还可以在不同地域去吸收各地的精华来滋润我们的心灵和身体。这是我对摄影理解的一个观点和看法。
其次,在我看来照片的内涵赋予了照片的灵魂,照片的构图则赋予照片的灵气和生命力。就构图而言,不仅是拍摄成功的关键所在,而且它直接提供了视觉冲击力和说服力这两个问题。我个人以为,通过镜头看世界与我们的眼睛观察世界是不同步的。构图更多的是展示摄影人看世界的独特方式,是非常个性化的东西。镜头后面的那双眼睛远比镜头更为锐利!我甚至认为,摄影创作,到最后的阶段不是比摄影技巧,而是比文化素养!因此,此次的摄影实践中,我注意追求用简练、大胆的构图、借助摄影语言来对环境气氛的渲染,并倾诉个人的情感思想来对主题的刻画。
此外,我深刻体会到:不论拍摄什么题材,你首先要学会观察,要喜欢和尊重你的拍摄对象,使你的整个身心能与拍摄题材进行感情交融,做到“用心”拍摄;其次,要大胆打破构图法则,用更多的精力去把握作品的内涵和内在的生命力,除了追求唯美的感觉和真实的自然以及努力提高作品的视觉诉说力以外,还要学会用“情”拍摄。也就是通过镜头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理想。更重要的是,要从人文的角度去思考和观察,去提升文化内涵,而且更应该有一种责任感和历史感,那就是对环境建设的觉醒、保护和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