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081602 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目标及环境的探测、识别、跟踪、定位、制导与控制、安全与起炸控制以及机电控制和传感检测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有关科研单位、高等学校、生产企业和管理部门从事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和科技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目标探测与识别技术、制导与控制技术、传感与检测技术、机电控制技术和系统分析与综合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产品研制、实验测试以及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系统分析与综合、工程设计与计算、计算机应用与开发、检测与实验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干学科:机械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
主要课程:机电系统设计、中近程探测与识别技术、现代控制理论、制导与控制原理及系统、传感与检测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GPS与抗干扰技术、武器探测、制导与控制系统分析与设计、系统建模与仿真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金工实习、计算机上机操作、生产实习、专业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安排28周。
主要专业实验:电子技术、传感与测试技术、探测与识别技术、遥控与自动导引技术、机电控制技术、计算机工程应用软件等
修业年限:四年或五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开设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华北工学院 南京理工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沈阳工业学院 长春理工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第二篇:桥梁溶洞探测及处理技术
桥梁桩基溶洞探测及处理技术研究
随着我国高速公路建设的迅猛发展,溶岩地区修建的公路桥梁越来越多。溶岩为石灰岩、白云岩、石膏、岩盐等可溶性岩层经常年水流侵蚀作用,逐渐溶蚀形成的溶槽、溶沟或溶洞,其分布无规律可循。
石灰溶岩地区桥梁桩基的持力层为石灰岩,岩质一般较坚硬,岩层中裂隙、溶洞、溶槽、石笋发育,岩面倾角大且不规则,给施工带来很大的困难,若处理不当,往往会造成掉钻、卡钻、埋锤、梅花孔、漏浆、塌孔等事故发生,甚至威胁桥梁运营安全。因此充分了解桥梁桩位所处地区溶洞的发育规律、基本形态、规模大小、溶穴顶板岩层厚度、完整性、洞内充填物性状等,进而评价岩溶地基的稳定性,并在施工过程中采取稳妥地防治措施,才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桥梁运营安全。
一、溶洞探测技术
溶岩地区桥梁桩基施工,应充分了解桩位溶洞分布规律等基本情况。目前较常采用的方法是超前钻探、地球物理勘探、电磁波层析CT探测、三高测量技术等。
1.超前钻探
在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钻探是广泛采用的一种最重要的勘探手段,科韵获得深部底层的可靠地质资料,因此在施工首根桩时,如果发现地质情况与设计资料出入较大,应该采用逐桩超前钻探,并按照设计桩底标高在完整基岩内加深5m,确保桥梁的安全可靠性。通过超前钻探,揭示溶岩的发育情况、溶洞的分布位置、地下水特征等。在施工中应该注意以下事项:
(1)每根桩必须用地质钻机钻探,详细记录地质状况、溶洞深度、高度、填充物类型,画图列表,为制定相应施工方,按提供详实依据;
(2)对充填物进行土工试验,分析其物理力学特性,检测容重、含水量、孔隙率等,为以后处理提供依据;
(3)根据地质钻探资料和填充物情况,对每根桩设计出相应的处理方案、成孔方法及施工措施。
2.地球物理勘探
地球物理勘探简称物探,是以各种土、石物理性质的差别为基础,采用专门的仪器,观测天然或人工的物理场变化,来判断地下地质情况的方法。在工程地质勘探中,与调查测绘、挖探、钻探配合使用,对指导地质判断、合理布置钻孔、判断溶岩地区的地质状况有很大的作用。目前常用的物探方法有:电法勘探、地震勘探、声波探测、重力勘探、磁力勘探、放射性勘探与地质雷达等,恰当地运用多种物探方法,相互配合,进行综合物探,效果会更好。
南昆铁路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岩溶为不规则三维形体,空间组合复杂,为较为精确的查清岩溶的位置、形态及埋深,选用了直流电测深法和地质雷达探测法为主进行勘探,个别路段辅以联合剖面法、充电法和四极对称剖面法;在具备网格状布孔的条件下,采用孔内无线
电波透视法。电测探法点距为5m,异常地段加密至2.5m,AB/2从1.5m变至50m,MN/2=0.5m;地质雷达探测法采用连续追踪剖面观测,为兼顾勘探深度和精度,采用了100MHz和300MHz两种对空屏蔽天线进行施测采样点为512点扫描,记录长度为30010-9~65010-9s;孔内无线电波透视法采用定发、定接及同步等多种方式观测。通过采用综合物探方法,相互印证,取长补短,取得了良好的勘探效果。
3.电磁波层析CT探测
电磁波层析CT探测方法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技术,将医学CT的原理运用于地学,派生出一系列的层析成像技术。目前国际上发展了3种井间层析探测技术:地震波井间层析探测技术、电磁波层析成像和电阻率成像。
在地基勘探中钻孔是最基本的手段之一,它虽然能给出详细直接的地层信息,但不能代表钻孔之间大范围的地下结构状况,常规一桩一孔的方法难于查明桥墩位下方的溶洞分部件情况。今年发展起来的地学CT成像技术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井间电磁波层析透视探测方法应用可控发射源,在两个钻孔之间进行发射与接收,对比发射与接收之间的差异,可重建两钻孔之间的结构图像。
在肇庆大桥的建设过程中采用电磁波层析成像,工作频率采用32MHz,探测结果表明:该法能直观地勾画出墩位下方溶洞的分布形态和延伸状况,为大桥设计提供了较可靠的地质资料。总体而言,电磁波透视层析成像法在岩溶发育地带是一种有效而经济的探测方法,只要有足够多相互交错的探测剖面对桩进行控制,有助于正确判断溶洞在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延伸范围,减少漏判和误判,结合初勘钻孔进行电磁波透视CT探测,可以大量减少重复的财力和物力消耗。此外,根据水平切面溶洞分布图计算不同深度桩的实际有效摩擦面积,进而推算桩的承载力。
4.三高测量技术
三高测量即高精度、高密度、高分辨率。三高测量采用GDT高分辨率地质探测仪,对探测地质体的分辨率高,可达3%(层厚与埋深之比)。该技术是将单个的GDS测点以一定的密度,即点距等于极距差,测出的数据有高密度DS电测深曲线图、高密度电阻率等值线图(常规高密度)、高密度GDS曲线图,三种图形呈等深度的正方或长方形排列,不同于常规的倒梯形或三角形。其中高密度GDS曲线,对探测地质体的分辨率高,在探测岩溶石可以明显而直观的反映出岩溶发育分布情况及形态等特征。
在采取各种措施,对溶洞位置及各种情况进行探测后,能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风险。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对溶岩、溶洞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增加施工安全性,确保桥梁的运营安全。
二、溶洞处理技术
在溶岩地区选线,要想完全绕避是不可能的,尤其是在我国南方部分溶岩分布广泛的地区,难度更大,因此采用适当的措施对溶岩或溶洞进行处理就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溶洞发育特点,将其分为三类:一般小溶洞、溶槽、裂隙,封闭大型溶洞,复杂溶洞。根据其特点采用相应的处理及施工方案。
1.一般小溶洞、溶槽、裂隙的处理措施
钻孔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不明情况的小溶洞、溶槽、裂隙,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也不一定有注明,这时准确的判断就非常必要,以便及时处理,从而可避免损失。比如,在冲孔的过程中,发现泥浆冒气泡或者浑水,泥浆面缓慢下降,可判断桩底遇到了一般的小溶洞、溶槽、裂隙。对此,立即投放小直径片石和袋装粘土,反复冲压,以填塞小溶洞、溶槽、裂隙,效果不明显时加投袋装粘土包裹锯木屑或短草根甚至整袋水泥,进行堵漏,同时向孔内不断补充泥浆,直至孔内情况稳定,然后再缓慢进尺,穿过岩溶区,再恢复正常。此法操作简单,经济实用,在广州西二环高速公路巴江河特大桥的施工中对较小的溶洞均采用此方法,效果理想。
2.封闭大型溶洞的处理措施
一般情况下,依据设计的地质资料,可以判断大型溶洞的大致位置。具体做法是,当进尺接近溶洞顶部约2m时,要求钻机操作人员改用低冲程(1~1.5 m)冲击,以防止迅速击穿岩壳时而卡钻,同时加强对进尺深度的测量和对钻孔情况的观察,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与此同时,在附近准备好大量的片石、袋装粘土,安排1台挖掘机在该桩附近待命,并备好大量的泥浆。在钻进过程中,操作人员如发现孔内浆面冒气泡,且泥浆面迅速下降,说明此时钻头已击穿了溶洞顶壳,应立即停止钻孔并将钻头提出孔外,并迅速开启泥浆池中的泥浆泵,不断往孔内加注泥浆及补水,以尽量保持孔内的水头差;另一方面立即组织附近的挖掘机向孔内投放片石、袋装粘土及膨润土进行回填。当泥浆面下降比较缓慢时,再用钻头进行反复冲压,将沉碴挤入溶洞,并边冲边回填直至孔内情况稳定,恢复正常为止。巴江河特大桥13-64桩-13.56~-27.26m溶洞采用以上措施,顺利完成施工。
对于较大的溶洞,若洞内无填充物或半填充时,则需要首先打设钢护筒穿透砂层,最好达到岩层表面,防止钻孔时打穿溶洞顶板后,泥浆迅速下落,导致上部钻孔坍塌。钢护筒打设完成后进行冲孔。溶洞顶板打穿后,向孔内填充片石及粘土至溶洞顶板,灌注泥浆后继续冲孔。如漏浆太快则应重复上述操作,直至泥浆不再下降为止。若溶洞深度不大,可采用打长钢护筒(或预制钢筋混凝土护筒),采取边冲孔、边振沉钢护筒的方法穿过溶洞,在溶洞处套上钢套管的主要作用是防止混凝土流进溶洞。
3.复杂溶洞的处理
复杂溶洞主要是指联通型溶洞,依据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若同一墩台桩基较大溶洞位置大致相同,则很可能为串通型溶洞。若钻孔至溶洞,孔内泥浆面迅速下降,向孔内投放片石、袋装粘土及膨润土,较长时间回填土面持续下降,不能稳定,就可以判断该溶洞为串通型溶洞或地下河。串通型溶洞可能在同一墩位的桩与桩之间相互串通,也可能串通到其他墩位。
此时应根据地质资料进行处理,若溶洞不大,可灌注混凝土,阻隔两孔,使之无法串通;若溶洞较大,可填充片石、卵石、漂石等石料,使其形成具有一定强度和厚度的护壁,防止施工过程中的漏浆、塌孔。如巴江河特大桥桩28—141 和桩28—143,在冲孔过程中,发现桩位溶洞联通,开始填充片石和粘土,还是无法阻隔;最后在28—143 孔内灌注混凝土,封住溶洞孔,24h后再进行冲孔。
4.压浆法处理
该方法是利用钻机把带有特殊喷嘴的注浆管钻穿岩层溶洞,确定位置后,用高压泥浆泵等高压发生装置,使水泥浆液成为高压喷射流,从注浆管底部、侧面喷出。同时钻杆以一定的速度提升,不断以强力冲击溶洞内。浆液经一定时间凝固后,即在溶洞内形成一个固结体 这样便起到充填溶洞的作用。
1)设计要求
(1)布孔:当溶洞面积小于2m 时,在溶洞中央布一个孔;当面积大于2m,按2 m间距布孔。
(2)孔深:钻至溶洞底0.5 m以上为限。
(3)注浆材料及配比:浆液以水泥为主剂,为提高灌浆速度掺用水玻璃、减水剂,主要可以采用42.5号普通水泥。
2)施工工艺
(1)布孔钻进:根据勘探资料,了解溶洞位置、深度,进行布孔及确定钻孔深度,然后进行钻孔,并控制钻进深度、垂直度。
(2)试喷:钻孔到预定深度后,清孔,保证孔内无沉碴后安装注浆设备,起拔钻具,下注浆管,达到一定深度后,开泵试喷。
(3)注浆:根据成孔地质情况,了解渗透系数大小,确定各孔段浆液配比、灌注速度,配比根据效果而定,遵循由稀到浓的原则,逐级逐段改变,直至把整个溶洞灌满。灌注过程中如遇多层溶洞,先灌注底层溶洞,再提升钻杆,逐级灌注上层溶洞。
(4)清洗:起拔注浆器封孔,刷洗注浆管,以便畅通。
(5)在处理完后,再进行钻探,以探明岩溶、溶洞水泥浆充填情况,固结是否良好,有无空隙。
三、结语
在溶洞地区施工桥梁桩基是比较困难的,本文针对目前较常采用的溶岩检测方法和溶洞处理技术进行了总结,希望能够对在相关地区的工程施工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伍法权,中国21世纪若干重大工程地质与环境问题[J],工程地质学报,2001 9(2),P115~120 2.李坚,综合物探法在南昆线岩溶复查工作中的应用[J],地质与勘探,1998年9月第34卷第5期P42~47 3.张腊根,刘基,高密度电法在岩溶地区路基勘察中的作用[J],土工基础,2006年10月第20卷第5期,P69~71 4.赵峰,三高测量技术探测岩溶[J],山西建筑,2003年2月第29卷第2期P76~77 5.郭贵安,魏柏林,井间电磁波CT技术在溶洞探测中的应用[J],华南地震,1999年12月第19卷第4期P28~34 6.魏刚,李波,压浆处理桥梁基础溶洞[J],湖南交通科技,2002年3月第28卷第2期P62~63 7.李海涛,吴初平,特大桥主桥多溶洞群处理技术[J],湖南交通科技,2006年3月第32卷第1期,P95~97 8.张海健,谷永煌,杜来秋,浅谈岩溶地区桥梁桩基础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J],建筑与工程,2007年第22期P90~91 作者简介:
徐洪磊(1975-),男,山东济南人,学士,路桥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桥梁建设施工。
(简介:1975-3-29出生,学历为:大学本科,于1998年7月毕业于重庆交通学院(现重庆交通大学)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专业,工作单位为:山东省路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分公司,现任职务为华南分公司总工程师)
第三篇: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实践
雾霾天气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陈礼全
2013级
一、雾霾的定义和成分。1.什么是雾。
雾是由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多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份全国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产物。雾的存在会降低空气透明度,使能见度恶化,如果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降低到1000米以内,就将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物的天气现象称为雾(Fog);而将目标物的水平能见度在1000-10000米的这种现象称为轻雾或霭(Mist)。形成雾时大气湿度应该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由于液态水或冰晶组成的雾散射的光与波长关系不大,因而雾看起来呈乳白色或青白色和灰色。
2.什么是霾。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它也能使大气浑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如果水平能见度小于10000米时,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Haze)或灰霾(Dust-haze),香港天文台称烟霞(Haze)。雾霾,雾和霾的统称。雾和霾的区别十分大。霾的意思是灰霾(烟霞)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等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的叫霾。当水汽凝结加剧、空气湿度增大时,霾就会转化为雾。霾与雾的区别在于发生霾时相对湿度不大,而雾中的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有大量凝结核存在时,相对湿度不一定达到100%就可能出现饱和)。
3.雾霾的成分。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阴沉灰暗。颗粒物的英文缩写为PM,北京监测的是细颗粒物(PM2.5),也就是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污染物颗粒。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
二、雾霾的形成原因及分析。
城市有毒颗粒物来源:首先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车子是排放细颗粒物的“重犯”。使用汽油的小型车虽然排放的是气态污染物,比如氮氧化物等,但碰上雾天,也很容易转化为二次颗粒污染物,加重雾霾。
国家气候中心气候系统监测室高级工程师孙冷指出,雾霾的形成主要是空气中悬浮的大量微粒和气象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其成因有三:
1.在水平方向静风现象增多。城市里大楼越建越高,阻挡和摩擦作用使风流经城区时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微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城区和近郊区周边积累;
2.垂直方向上出现逆温。逆温层好比一个锅盖覆盖在城市上空,这种高空的气温比低空气温更高的逆温现象,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3.空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发展、机动车辆猛增,导致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大量增加,直接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实际上,家庭装修中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有害于工人与用户健康,增添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更多的隐患!
机动车的尾气是雾霾颗粒组成的最主要的成分,最新的数据显示,北京雾霾颗粒中机动车尾气占22.2%,燃煤占16.7%,扬尘占16.3%,工业占15.7%。但随着汽车技术进步以及油品质量的上升,环境管理者发现机动车尾气对雾霾天气形成并不起决定性作用,但作为一些汽车拥有量较大的城市,管理者依旧需要控制机动车排放标准,避免雾霾天气的形成。从中国气象局2013年2月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入冬以来,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频发,雾霾日数普遍在5天以上。气象专家表示,造成雾霾天气偏多、偏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1月影响我国的冷空气活动较常年偏弱,风速小,中东部大部地区稳定类大气条件出现频率明显偏多,尤其是华北地区高达64.5%,为近10年最高,易造成污染物在近地面层积聚,从而导致雾霾天气多发;
二是我国冬季气溶胶背景浓度高,有利于催生雾霾形成;
三是雾霾天气会使近地层大气更加稳定,会加剧雾霾发展、加重大气污染。雾霾天气形成既受气象条件的影响,也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增加有关,建议进一步加大大气环境治理和保护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多部门会商联动,完善静稳天气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应急减排方案,以防范和控制重污染天气的出现。
三、雾霾的治理对策。
“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是解决雾霾的根本之道。”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庚辰说。北京市经济信息化委副主任李洪说,据《关于北京市空气重污染日应急方案》,在重点排减企业中,北京共有58家企业实现了停产,完全切断了污染源;41家企业通过降低生产负荷,减少污染供需,实现30%以上的污染减排;强联水泥、平谷水泥二厂等均实现全部停产,水泥行业也实现了30%以上的减排任务。
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市区汽车车轮和路面尘埃的接触频率和面积,应将花圃和路肩做得比汽车通行的路面低,这样雨浆水和污染洒水就会从马路中间流向花圃下的土壤。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在350座城市很少观察到这种防范颗粒型扬尘污染的设计。
同样,为了最大限度隔绝城外车辆和施工车辆带来扬尘,可以在城外带尘车辆(运煤车和其他长途车等)入城时在城市关口收费站边设立喷水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在城内施工车辆进入马路时设立遮盖和清洗轮胎、底盘的环节,但很多城市往往只有入城后的终端罚款机制而没有入城时的清理预防机制。可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缺乏扬尘构造治理要求,缺乏预防机制的行为才是构成雾霾形成的第一源头,施工工地和经济发展数量及规模仅仅是二阶污染。
我国不少城市环境治污目标仍然偏离颗粒性雾霾治理。多年来,我们在环境治污方面向西方标准看齐,如长期把欧
2、欧
3、欧4甚至欧5标准付诸监管细则,不符合上述排污尾管标准的车辆不能出厂,不达标的烟囱推倒、迁移,但这些管理细则只是对气体性污染有效。对于颗粒性污染大户——黄土平高原地区污染构造形成的任何理解,几乎仍在我们城市管理部门的理解能力之外。
同时,雾霾的出现还在于在深层制度的缺失。长期以来,我国城建基础设施和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都是“手拉手”式的场外交易,招来招去都是那几个关系实体,外部先进的管理和竞争技术以及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观念进不到这种半公开式的双边交易过程来。雾霾其实是这种深层制度缺失后长期累积的外观现象。
治理雾霾不能单是环境保护部门的任务,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都应该尽快建立符合中国地理现实的防治颗粒型污染通则和落实细则,督促城市管理部门和建设部门按照标准落实,并尽快将上述细则落实到城市建设、园林绿化招投标过程中,开放相关关联要素市场,推动施工单位、部门按照环保理念施工建设。最后,为普通老百姓修好马路牙子的提案、建议也应出现在两会代表、委员的视野当中,带动社会从细微处着手治理雾霾。
参考资料
1.雾霾首次被国家纳入“自然灾情”
.中国长安网. 2.
雾霾天气形成的原因就是车之祸?
.中华汽车网校
. 3.
入冬以来三大原因致雾霾天气频发
..百度百科.4.
北京或再现雾霾天气减少污染源是根本解决之道
.新华网. 5.
治理雾霾是持久战而不是运动战
.新华网
.
第四篇: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与措施(范文模版)
无公害农产品农药污染控制技术与措施
陕西省农药管理检定所
农药是一种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对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危害,保障农业增产、丰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农药又是一种有毒物质,管理使用不当,就会引起生态环境和农产品污染,危害人畜健康。目前,农药的不合理使用,造成农业生产过程污染,已成为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下面,我就无公害生产中,农药使用应掌握的主要技术要素,控制农药污染措施及有关农药管理的问题向大家作以介绍。
一、减少农药污染的关键是加强源头的治理
(一)我国农药市场存在的问题
1、农药生产水平低,产品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经核准的农药生产企业有2600多家,全国农药年生产生产量190多万吨,为世界第一农药生产大国,2/3以上进行出口,国内使用量约占1/3。我国生产的农药有效成份650多个(世界上为800多个),产品近28000个,大部分为低水平相同产品,复配品种所占比例很大。
2、农药经营渠道过滥,经营秩序混乱
我省现有农药经营单位上万家,平均每个县、区近100家,个别县已超过300家,大部分分布到乡、村。农药经营环节普遍存在法制意识淡薄,不能很好地进行进货把关。农药经营人员业务素质偏低,缺乏起码的农药基本知识,“卖药不懂药”现象很突出。
二、农药的禁用、限用
(一)禁用、限用农药的概念
禁用、限用农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区别,两者不能等同。
1、禁用农药
禁用农药是指经国家批准生产、使用的农药或未经批准使用的农药,经实践证明,对生态环境、人畜健康和农业生产有严重影响的,国家明文公布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的农药。
2、限用农药
根据我国农药品种结构特点、农药产品性能特征等因素,对一些取得农药登记、正常生产、销售的农药产品,对其使用区域、使用作物、使用方法等进行限制,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农药品种的副面影响。
目前,我国对限用农药的生产、销售与其他非限用农药实行同等的管理制度,缺乏独特的管理办法,只是对使用量提出要求,但农民作为农药使用的主体,文化素质较低,很难达到限用的目的。因此,如何搞好限用农药的管理,是农药管理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二)我国已公布的禁用、限用农药品种
1、禁用农药品种
目前,我国公布的禁用农药有17种,具体为: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溴氯丙烷,杀虫脒,二溴乙烷,除草醚,艾氏剂,狄氏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这些限用农药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高残留,就全国而言,目前还未出台具体规定,但各地都在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现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供大家参考:
一是在蔬菜、果树集中种植区域全面禁止销售高毒农药。上海、浙江等地在城郊部分地区,我省的洛川、太白等地按该办法执行。这种做法和国家的有关规定相违背,争议较大。
二是对高毒农药实行定点销售。山东、四川等地进行试点。从执行情况看,对高毒农药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仍存在很多缺陷。
三是实行高毒农药禁销、限销相结合。主要是以乡镇为基础,对蔬菜、果树面积超过一定比例(如60%、80%等)的,禁止销售高毒农药;低于一定比例,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的乡镇,定点2-3家农药经营单位销售高毒农药,并实行销售登记管理等制度,这种办法,需要农业、工商等部门的紧密配合,更需要加强对农药经营单位的监督管理。
四是指定部门实行高毒农药专营,并由植保部门技术人员开据证明购买,这种办法类似于医药中的处方药管理。
(三)使用管理
该环节是控制高毒农药的关键,也是一个难点,目前,还没有好办法,但可以按以下思路予以考虑:
一是加强对农民宣传高毒农药的危害性,培训农药使用技术,大力推广安全、高效的替代农药产品。
二是加强对农药使用的监督,强化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对违规使用高毒农药者,通过进行公示等办法,逐步提高农民抵制使用高毒农药的自觉性。
剂为黄色。
⑤毒性标志:农药急性毒性分为四级:剧毒、高毒、中毒和低毒。一般在标签上都有红色文字和特定图样注明。
⑥使用说明:包括登记作物、防治对象、施药时期、使用剂量、施药方法、限用范围、禁忌混用的物质等内容。主要是核查标签上标明的这些内容是否与登记一致。
⑦注意事项:一般包括:中毒症状和急救措施、安全警句、安全间隔期、贮存的特殊要求等内容。
2、假、劣农药的概念
依据《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假、劣农药有特定的含义: 假农药包括两种类型:①以非农药冒充农药或以此种农药冒充他种农药的。如:以滑石粉充代森锰锌,以氧化乐果充甲氰菊酯等。②所含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与产品标签或者说明书上注明的农药有效成份的种类、名称不符的。如:标签上标明为20%辛·甲氰乳油,而实际所含的为辛·甲·氧。
劣质农药,包括三种类型:①不符合农药产品质量标准的;②失去使用效能的;③混有导致药害等有害成份的。
3、农药质量的初步鉴别
农药质量的判定,需要专业机构进行检测,但可以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初步鉴别。
一是查看农药标签内容是否真实。
二是查看出厂时间,看产品是否在保质期内。一般产品保质期为2年,个别品种为3年。超过保质期过长,就会减效或失效。
②仿生性农药:如仿沙蚕毒素等。
③特异性农药:如昆虫生长调节剂、转基因农药等。④微生物农药:微生物杀虫剂:如Bt、微生物杀菌剂;如:农抗120、病毒体农药等。
植物源农药:如:沙蚕毒素(杀虫双等)、苦参碱、苦皮藤、苦楝⑤生物源农
素等。
药: 动物源农药:如:昆虫性激素等。
微生物源农药:如:农用抗菌素等。
(三)农药交替使用
1、不同作用机理农药交替使用—延缓抗生、提高防效、控制用量。
2、化学农药与生物农药的交替—发挥优势、减少化学农药污染。
(四)合理混用农药
1、尽量选择使用对症的单剂农药品种,按照防治对象和农药特性混用。
2、混配制剂农药产品,一般不能再进行混用,容易造成污染,增加残留。
(五)准确掌握防治适期
1、防治适期:防治措施对防治对象最为有效的时段。
2、确定防治适期的原则:根据防治对象与选用农药品种特性确定。
3、确定防治适期的方法:掌握简单的测报技术,针对选用的防治措施进行试验。
(六)严格控制用药量
按照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4285)、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8321.1—8321.7)科学使用农药。
1、标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无公害农产品有关标准中所规定的农药种类,与市场销售的农药品种存在较大差异。
二是标准中规定的农药对所发生的病虫害不一定是最有效的。三是许多农药品种没有明确的最高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2、对标准执行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一是根据病虫发生特点,按照无公害生产适宜的农药类型,结合当地市场的农药品种资源,选择农药品种。
二是在理论筛选的基础上,进行试验、示范,确定最有效的农药产品。
三是最高使用次数、安全间隔期以《农药合理使用准则》为依据,没有制定准则的,可综合分析农药品种的类型、毒性、残效期等因素,确定比较合理的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
(二)制定无公害生产农药使用技术规范
1、技术规范的重点是:当地该作物发生的主要病虫情况、农药市场农药品种资源情况等。
2、技术规范应包括的主要内容:病虫发生情况、农药选用原则、不同阶段用药种类、使用技术、补救措施等内容。
(三)建立健全农药使用各项监督制度
1、农药采购把关制度。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实行集中采购。
第五篇:电气与PLC控制技术
《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智慧型课程教学改革 自从2008年IBM首次提出“智慧地球”概念,“智慧地球”战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可,而教育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智慧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智慧教育是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所打造的物联化、感知化、泛在化、智能化和个性化的新型教育形态和教育模式,它是教育信息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是未来教育的主要形态。有别与单纯的网络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在与课程的融合上更优于网络和信息化教育。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高度发展的教育新形态,是“互联网+教育”的必然。它给传统教育在教育观念、教育角色、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带来了新的转变。
世界范围内也因此掀起了新一轮基于信息化的教育创新和改革的浪潮。我国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也提出“要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密切关注教育改革,提出“运用信息技术破解教育改革与发展难题”的总体要求。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1] 以个性化、社会化、开放化、智能化、集成化、碎片化为特征的智慧教育
1)理论意义: 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加强对该模式下课堂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的理论研究,对完善智慧教育理论体系很有必要。
2)实践意义:通过对智慧课程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模式进行研究,探索如何在智慧课程教学中使教师课堂教学行为更好地发生,以提高教学效果,从而为智慧课程开发者和教学者提供教育理论支撑,促进智慧课程建设,推动智慧教育进程。
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广泛的重视。全球范围内的M00C、翻转式课堂、微课、在线课堂等教学形式孕育而生,为教育带来了活力,但也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形式过于独立,未能很好的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进行融合。
2)改变传统教材中的知识和多媒体资源的实时对接,学生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未能体系。
3)且如何将互联网中的技术融合到理工科类课程中探索。
智慧教育是教育发展的新常态,对此进行相关研究很有必要。因此,本研究将以对本校开发的智慧课程为例,对其教师课堂教学行为进行深入研究,以期得出一些课堂行为的特征,从而促进教师在智慧课程开发,更好地实行有效教学。
1、个性化
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修订版将认知领域学习者对知识的领悟程度由低到高分为“识记、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六个层次,并将这六个层次的目标分类划分为浅表学习与深度学习两个层级,浅表学习指向“识记、理解、应用”,深度学习指向“分析、评价、创造” [5]
祝智庭.智慧教育新发展 : 从翻转课堂到智慧课堂及智慧学习空间 [J].开放教育研究 ,2016,(02):18-26 教学内容按分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更好的人性关怀,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智慧教育的核心。采用最为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采集获取学习者的学习需求,根据学习者的学业水平智能地提供全过程学习支持和及时的评价反馈,并根据学习过程进行动态调整;辅助教师在课堂上随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做出精准的学习指导,调整教学环节;在课后,则可以使学习者基于智能化的学习环境开展自学、自测、协作交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