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大全五篇)

时间:2019-05-13 05:28: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

第一篇: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

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

作者:肖永国

2009年4月9日海基会前副董事长兼秘书长邱进益先生就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发展由1993年的高潮转为1996年的低潮做出回顾和分析后提出以下几个观点:

1、在1993年两岸关系进入高潮后,基于两岸相互缺乏了解和沟通,两岸对发展两岸政治关系都存在“政治盲点”,最终引发政治误判,导致两岸关系在1996年进入低潮;

2、中国大陆在九十年代无法明白“台湾意识不等于台独意识”;

3、李登辉所提的“两岸是特殊国与国关系”,其实是“一中两国”架构,两岸最终发展的结局一定也是“一中两国”;

4、大陆方面只有承认中华民国在台湾的事实存在才能进一步发展两岸关系;

5、如果仅仅让台湾以某种名义参与WHA,台湾最终是不会满足的;

邱进益先生做为两岸关系发展的当事人,见证了两岸关系曾今的高潮和低谷,姑且不论邱进益先生对九十年代两岸关系分析的对与错,仅凭邱进益先生始终对两岸关系发展的关切和热忱,都是值得两岸民众尊敬的。

对于邱进益先生的部分观点,站在今天的角度上看,也是值得两岸政策的制定者和实施者认真反思的。如,两岸只有通过深入的沟通、交流和交往的方式建立两岸政治互信,才能避免两岸政治误判等。在这一点上,中国大陆确实汲取了经验和教训。

现在中国大陆不仅注重通过两岸“政党平台”、“两会管道”等既定制度化的沟通、交流和交往,而且还积极与台湾方面协商新的两岸政治、军事等沟通渠道。除此以外,还采取“走进去”、“引进来”的方式,不仅积极推动大陆赴台观光旅游,而且每年5月还组织两岸民间论坛,进一步加强两岸民间往来,把两岸关系由遥不可及的“历史关系”变为亲密无间的“生活关系”。而且,两岸不断加强沟通与往来,在“增进政治互信”、“密切两岸关系”、“消除两岸误解”及“快速解决问题”等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但是,邱进益先生对两岸关系的历史、现状与未来的若干政治分析和判断,着实不敢苟同。因为中国大陆始终是尊重历史、注重现实,并勇于开拓未来的。在中国大陆的政治思维中,这就是立党立国所坚持的实事求是政治原则的基本体现。所以,本着实事求是的理念,对邱进益先生的部分观点做出如下评析:

一、两岸关系的本质是什么?

自1949年形成两岸关系以来,虽然两岸政治上历经“仇视”、“对立”、“隔绝”与“交流”、“交往”及“协商”、“谈判”,但是两岸都始终坚持“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关系,这也是两岸关系存续中“一个中国原则”的核心所在。因此,两岸关系的本质是“同一个中国的主

权和领土的政治对立”。换句话说,“两岸政治对立”的是两岸政治实体的相互否认;“两岸政治一致”的是均坚持“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关系。

所以,对于邱进益先生始终为李登辉当年坚持的“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所做的政治辩解,我想,中国大陆至今都会相当不以为然。至于邱进益先生认为李登辉的“两国论”其实是“一中两国”的观点,中国大陆同样会不以为然。

原因很简单:

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就已经宣布了对“中华民国”的政治取代,并且两岸长达60年都是相互否认的政治状态。中国大陆始终坚持的这一政治观点在1971年10月25日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那么,两岸何来的“一个中国”下的“两个国家”呢?

至于邱进益先生坚持认为两岸的未来就是“一中两国”的政治关系,中国大陆同样不会无条件认可。

原因也很简单:

依据《联合国大会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这就意味着自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日起“中华民国”仍然在国际上唯一代表中国的中央人民政府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的政治否认。国际社会都普遍不认同的“中华民国”,让中国大陆无条件的政治承认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也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世界各国达成的建交政治公报的基本政治准则。至于两岸未来会选择怎样的一种政治方式在一定条件下保留台湾的“宪政制度”和“生活制度”,那是两岸未来发展的事情。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绝对不会只有“一中两国”这样的一条道路可走,因为毕竟时间会改变一切。

二、何谓“一中两国”的两岸统一模式?

邱进益先生提出的“一中两国”的两岸统一模式的政治想法,实际上并非只有李登辉才有,马英九执政当局同样也是这样认为的。马英九在台湾核心幕僚会议中就说过“因为大陆不同意„两岸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所以两岸只能是„一中各表‟的关系”。由此可见,通过所谓的“两德模式”实现两岸统一是李登辉和马英九共同做梦的想法。

何谓“两德模式”?就是让台湾“先独立再统一”或者“宣布独立的同时实现统一”。这就犹如让一位本来是“良家女子”的台湾走“从良”的“自我实现”的发展道路。即:台湾执政当局认为,让两岸统一的唯一途径,就是先让从属于“良家女子”的台湾,经历“妓女生涯”后,再与中国大陆实现统一。如此的统一模式,也只有欣赏“日妓艺术”的李登辉之流能想得出来。只要承认中国和中国人的两岸民众,都不会认同这种“辱没先祖”的“从良模式”的两岸统一想法。

从两岸的发展历史来看,邱进益先生所谓的“机关算尽”的一方绝对不是中国大陆,只可能是另有所指了。

三、九十年代两岸政治谈判的政治启示;

翻阅九十年代两岸政治谈判的历史,我们会发现,两岸在九十年代的政治谈判之所以会出现重大政治波折,确实有若干值得中国大陆反思的地方:

1、中国大陆对台湾政治和社会现状缺乏调查研究;

2、中国大陆对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缺乏深入了解;

3、中国大陆对两岸统一急于求成而缺乏长远的综合准备;

4、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走向缺乏准确的政治判断;

由此可见,除了两岸政治互信和政治认识极度缺乏外,最根本的一点是:两岸政治谈判是建立在无共同经济基础、无共同政治利益、无两岸民众支持的条件下。在如此政治条件下开展政治谈判,即便是有政治成果,也仅仅是通过达成两岸共识的方式建立两岸的“政治止损点”,而不可能实现两岸政治统一。

九十年代两岸政治谈判也不能说没有任何的政治成就,最起码留下了“九二共识”做为今天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基础。更何况,两岸的那段历史已经过去了,“成”与“败”已经无需过度探讨。但是,九十年代的两岸政治谈判,还是为今天发展两岸关系留下了若干的政治启示,值得两岸汲取经验和教训。

1、中国大陆对台湾最高政治领导人马英九既要定性认识,更要定量分析;

对于马英九而言,制定“不统”“不独”“不武”的两岸政策,有台湾民意的成分,但是从马英九几次三番以政治议题干扰和影响两岸正常关系发展的事实来看,更要认识到马英九并未走出李登辉政治思维的“窠臼”。不仅如此,马英九以发展两岸经贸文化关系为条件希望在“不统”的政治前提下获取所谓“台湾国际空间”和“两岸和平协议”的政治行径,仅仅是制造两岸永久分裂的政治事实而已。所以,在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都很薄弱的现实条件下,这就需要中国大陆坚定地执行“先经济后政治”的基本准则。

“尊重两岸历史”、“注重两岸现实”就是最好的贯彻实事求是的政治原则创造两岸未来的政治途径。中国大陆即便要“转变马英九”,也一定要遵循马英九的“转变规律”。这就要求中国大陆在认识、分析、研究马英九及与之沟通、交流、交往的实践过程中,既要注重对马英九的定性分析,也要关注对马英九的定量分析,更要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有机的结合起来对马英九做出动态的、准确的政治判断,并使之能接受两岸实践的政治检验。

中国大陆不能通过“自以为是”或“与之共舞”的方式“培养”马英九错误的两岸观念。这就是中国大陆典型的“一厢情愿”的政治思维。这种政治思维除了制造两岸渐行渐远的政治距离外,对发展两岸政治关系或实现两岸和平统一都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2、中国大陆对马英九执政当局既要注重“所说的”,更要关注“所做的”;

对于马英九执政当局 的“所说的”与“所做的”,在两岸不具备政治谈判条件的情况下,中国

大陆要遵循“先经济后政治”的政治准则,通过马英九执政当局的两岸实践来检验马英九执政的“是非”与“成败”。在两岸“先经济后政治”的政治准则下,凡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情,凡是对维护台海和平有利的事情,凡是对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有利的事情,中国大陆都要尽最大努力做好;反之,凡是违背两岸关系发展准则的事情,凡是不利于台湾民众发展民生的事情,凡是在两岸民众之间制造政治障碍的事情,中国大陆都要予以反对。

中国大陆只有以“坚持客观标准”、“尊重两岸实践”的方式认知和评断马英九执政当局,才能做到更好的“政治支持”和“政治反对”。

所谓“坚持客观标准”就是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执政行为依据两岸实际变化划出两岸应当遵守的“政治红线”、“政治黄线”和“政治绿线”。而不能只有“政治红线”而没有“政治黄线”或“政治绿线”,否则就是娇惯马英九执政当局错误的执政行为,反而“促使”马英九执政当局总是在“政治红线”的边缘行走。如果没有“政治黄线”,一旦马英九有意或无意的“误踩”了“政治红线”,中国大陆是处理还是不处理呢?这就是中国大陆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骄纵为发展两岸关系中国大陆自己制造的政治问题。所以,如果没有对马英九执政当局划出的“政治红线”、“政治黄线”和“政治绿线”做为两岸关系实践的政治标准,那么中国大陆就没有对马英九执政当局所谓的“政治支持”或“政治反对”。另外,对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实践不能只“政治支持”而不“政治反对”,也不能只“政治反对”而不“政治支持”。

所以,“坚持客观标准”和“尊重两岸实践”两者之间必须是相互一致、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是中国大陆在两岸关系中必须坚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具体体现。

3、中国大陆对台湾的政治和社会要做深入的调查研究;

台湾历经近20年的混乱执政,“最要命”的就是台湾已经成为“社会族群对立”、“政党政治混乱”、“执政能力有限”的基本形态。所以,台湾在客观上已经形成了“小政府大社会”的发展格局。这也是台湾最基本的实际情况。自马英九2008年5月20日代表中国国民党行使中国在台湾的主权以来,马英九执政当局面临的诸多问题,有的是“有心无力”,有的是“有力无心”,有的是“无心无力”,其真正“有心有力”的事情又违背台湾民众的政治和社会需求。马英九做了许多有利于台湾民众和两岸关系的事情,但是也贻误了满足台湾需求和最佳定义两岸现状与未来的“黄金执政期”。

马英九执政当局之所以民意出现下滑或台湾民众的政治支持度下降,最重要的是马英九执政当局背离了台湾民众亟需的“恢复宪政秩序”、“稳定台湾社会”、“优化政治生态”和“提高民生水平”的基本政治需求,造成马英九执政当局最终给台湾民众留下“除弊无力”和“兴利无能”的执政观感。从这一点上来说,马英九执政当局受到了台湾政治和社会现状的影响,但是更多的是马英九执政当局的政治资源、政治基础、政治关系及执政能力所致。

所以,中国大陆要帮助台湾泛蓝阵营持续执政,就必须在培植两岸共同政治利益和政治危害的基础上稳定两岸政治关系的发展前提,通过两岸公共平台,充分发展和壮大两岸民间力量的推动作用,利用台湾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及政策,最大限度的掌握“控制和影响台湾发展”的综合实力,积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四、中国大陆务必在遵循实事求是政治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和落实两岸和平统一的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是:

在“台湾社会族群对立”、“政党政治冲突”及“执政能力有限”的环境下,中国大陆在维护“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政治前提下,本着“先经济后政治”的政治准则,充分发挥台湾民间力量强大的特点,从培植两岸在国际范围及两岸之间的共同利益入手,在“扎根台湾”、“全心全意服务台湾民众”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控制和影响台湾发展”的综合实力,创造马英九及台湾执政当局政治转变的历史机遇,利用发展和壮大起来的维护统一的政治和社会力量实现两岸的和平统一。

中国大陆如果要加快两岸和平统一,除了发展和落实两岸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外,最重要的就是把握好中国和平统一的战略转机,实现两岸综合实力对比及台湾政治生态发生有利于两岸政治统一的根本转变。这就是中国大陆创造的马英九及台湾执政当局政治转变的历史机遇。具体地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积极促进“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的深度发展;

两岸继续加强和完善“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至少要构建三道“反独促统”的政治防线,即:国际“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台湾岛内“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及台湾执政当局内部“反独促统”的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支持两岸发展关系和两岸统一的各种台湾政治力量,立足于台湾实际,服从和服务于台湾人民利益最大化的发展方向,全心全意为台湾民众服务。

两岸构建三道“反独促统”的政治防线的根本目的并不是针对台湾执政当局,而是针对台独政治势力及国际范围内任何支持或参与分裂中国的政治势力。进一步地说就是改变台湾执政当局错误的政治基础和政治关系,最大程度的削弱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的发展基础,全面压缩主张“台湾独立”的政治势力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最大限度的弥补台湾执政党脱离台湾民众制定和执行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所造成的政治不足。

2、全面应对“两岸周边”的主权和领土冲突;

两岸与“两岸周边”政治势力在主权和领土的政治和军事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历史事件。该事件对两岸和平统一的重大贡献就是实现两岸在维护“同一个中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和统一的过程中,不仅能实现台湾执政当局对中国和中国人的政治认同,同时能有效切断台独政治势力与国际政治势力的政治勾结,而且还能瓦解台独政治势力在台湾发展的政治基础。

所以,中国大陆或两岸通过武装力量积极促进两岸实现统一的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针对谁”、“什么时候”、“多长时间”、“什么地方”以及“如何使用武力”的问题。在本质上,只有有利于两岸实现和平统一、有利于台湾民众增强中国及中国人的政治认同、有利于两岸深入政治团结与合作,两岸通过非和平方式实现“同一个中国的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的本身也就不是什么问题了。

3、加快落实中国大陆的全球战略布局;

中国大陆的全球战略布局就是:

中国大陆通过创建一直专业能力强、机动能力高的现代化国际保障队伍为基础,以保障中国经济资源及运输通道安全为突破口,在中国国际经济区和人口往来密集区加强安全保护和权益维护,形成有效的“全球信息互通”、“军事实力威慑”、“国际政治压力”及“适度外交空间”的方式实现中国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的维护。

两岸地理位置和经济结构的趋同决定了:“台湾问题”在两岸之间是“一个中国原则”下的“综合体”,在“两岸周边”是一条“反独促统”的“统一线”,但是在国际范围仅仅是一个无法分割的“政治点”。所以,中国大陆的全球战略布局,无论台湾执政当局是否愿意,都必然成为国际范围内一个中国的“政治点”。基于台湾的国际政治现状,在中国大陆实现全球战略布局的过程中,台湾执政当局是没有“阻挡能力”和“还手能力”的。由此,中国大陆就把国际范围的中国政治和经济的绝对优势转变为两岸不得不统一的政治主导优势。

所以,在中国大陆没有完成全球战略布局及形成两岸广泛共同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之前,中国大陆帮助台湾执政当局拓展国际空间就是在制造毁灭两岸和平统一的机会、基础与条件的“国际黑洞”。

以上三点是由浅入深的不同层次的控制两岸和平统一发展进程的“政治绳索”。制服“国际分裂中国的政治势力”和“台独政治势力”的政治怪兽,放弃“政治绳索 ”而主张与之“单打独斗”或“与之共舞”,不仅是逞“匹夫之勇”,更是政治愚蠢的表现。

总结九十年代两岸政治谈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台湾执政当局的“一意孤行”的同时,另一方面要积极防范“一厢情愿”。两岸关系要获得发展、中国和平统一大业要取得成功,中国大陆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从始至终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政治原则制定和落实好各项两岸政策,力求把两岸统一的主动权“操之在我”,摒弃两岸任何一方的主观臆断制造两岸关系发展的政治障碍的侥幸心理和鲁莽行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时代的贡献。

第二篇:中国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

考虑到“宽带中国”战略历经波折才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云中国”要想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实是,云计算现在更多还停留在“部门级”水平,可以纳入专项规划(科技规划或产业规划),但暂时难以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是什么?简单地说,这样的规划是不存在的。

这篇文章如果就这样结束了,也是可以的。不过这未免令人扫兴,现在让我们假设,如果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存在,它会是什么样的?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提及并不存在的“中国的国家云计算发展战略规划”,大约是看到别的国家有这样的规划,因此推想中国也应该有,但事实上中国确实没有。所以文章应该先从中国为什么没有这样的规划谈起。

1、人大代表:应制定国家级云计算战略规划

2012年03月14日,全国人大代表廖仁斌建议,制定国家级云计算战略规划,促进云计算更好更快的发展。这一信息告诉大家,已经有人知道没有这样的规划,并希望国家制定这样的规划了。此前,倪光南院士也提出过同样的建议。

廖仁斌认为,云计算被国家“十二五”规划列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将带来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使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信息应用成为“即开即用”的资源,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加快云计算的发展对我国打破国外企业信息技术领域壁垒、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廖仁斌为此提出了许多很好的建议。例如,主张大力推进应用创新,促进云计算产业健康发展。一是调整推进方式,由政府推进向市场拉动转变。二是抓住应用创新突破口,以点带面推动云计算的普及发展。等等。

难点在于,要制订国家级的战略规划,首先要就云计算是不是“国家级”的,达成共识。如果真认为云计算会带来某种“根本性改变”,也许这种共识更易达成。其次对规划要针对解决的问题,也要达成共识。众所周知,云计算当前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建设,如果大家真的认为有必要“由政府推进向市场拉动转变”,也许这种共识更易达成。

考虑到“宽带中国”战略历经波折才提上国务院议事日程,“云中国”要想成为“国家级”的战略,还有许多工作要做。现实是,云计算现在更多还停留在“部门级”水平,可以纳入专项规划(科技规划或产业规划),但暂时难以纳入国家级战略规划。

2、中国与世界看到的云计算有何不同

制订国家级战略规划的前提是,事情具有全局战略性。比如以往提“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因此才有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2005年通过的“国家级”的《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云计算是否取得了信息化这样的地位呢?我们不妨实证观察一下,信息化有六个要素:信息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信息产业、信息资源、人才和政策法规。云计算在中国,目前更多被当作科技和信息产业,科技对应科技部,信息产业对应工信部;即使云计算在信息化中五脏六腑俱全,也要通过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才能谈得上国家级战略规划。以目前条件,由科技部制订《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工信部制订云计算产业发展规划,是具备条件的;但制订国家级战略规划,还只是美好的愿望。

从实质问题来看,中国和世界对云计算的战略认识,是有差别的。中国从科技、产业两个角度看,是高度重视云计算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国发〔2010〕32号)》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起草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从这两个角度充分肯定了云计算。国家在“坚持科技创新与实现产业化相结合”的基本原则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提出促进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明确了发展的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科技和信息产业都很重要,但都有国务院下具体的职能部门来管。在全局和战略这两项上,都还提不到“国家级”上来。由于技术和产业驱动,一旦从战略上缺乏其它要素(如需求和应用)的制约,重复建设问题往往只能在局部上解决,这是规划顶层设计上的问题。

美国发展云计算有自己的国家级战略考虑,它并不以科技、产业这两点为云计算的重心,2009年9月奥巴马政府宣布的长期性云计算计划,主要目标第一条就是“继续朝着基于服务(与技术和提供商无关)的环境迁移”。强调把云计算作为工具所要达到的目的,例如“提高政府打造透明、开放、参与型政府的能力”,“支持政府机构完成其使命”。日本2010年2月提出的智能云战略强调,一是促进云服务的多样性应用,二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开发云技术及周边技术,同时采取战略性的措施推动创新,此外还有建设电子政府云。总之都是落在业务本身上,而不是技术上。

由此可见,中国眼中的云计算,更多具有1.0的特点。而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云计算,更多具有2.0的特点。云计算1.0是指技术和产业驱动的云计算,云计算2.0是指需求和业务应用驱动的云计算。

说明这些,是为了使大家先有个全局概念,不要误以为下面介绍的云计算规划思路,是全面的国家规划和战略规划,它们只是分散在国家下面各个局部的想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局部性;也不要苛求这些规划面面俱到,有些局部引发的问题,只有上升到全局的条件具备后才能够解决。

二、从科技发展角度规划云计算

2012年6月,国家科技部推出《中国云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并报批国务院,从中可以看出从科技这个重要视角对云计算是如何规划的。

这一规划的总体目标是,到“十二五”末期,在云计算的重大设备、核心软件、支撑平台等方面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系统解决方案、技术体系和标准规范,在若千重点区域、行业中开展典型应用示范,实现云计算产品与服务的产业化,积极推动服务模式创新,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引领云计算产业的深入发展,使我国云计算技术与应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具体目标包括:(1)研究建立云计算的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研制技术评测工具与平台,开展评测服务;(2)突破重大关键技术,研制重要系统,形成面向区域、重点行业的各类云服务整体技术解决方案;(3)开展关键技术与系统的应用示范。

规划提出的重点任务主要是:

(一)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

包括研究和建立云计算技术标准体系,研究云计算系统核心软件、硬件设备、应用服务示范平台及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评测方法,制定云服务评测指标体系规范,研制配套的评测工具,建立测试环境和平台,并开展评测服务。制定适应不同行业需要的云计算安全要求和评测方法标准,保障云服务的网络和信息安全。

与产业部门对标准的规划重点在服务和运营不同,科技部规划侧重的是技术体系。

(二)突破云计算共性关键技术

突破支持万级并发任务的云服务器节点技术,支持十万量级节点有效交互的数据中心互联网络结构与通信栈技术,支持身份认证、加密与隔离的硬件安全技术,大规模分布式数据共享与管理技术,资源调度及弹性计算技术,服务器虚拟化等云计算关键技术。突破云计算应用服务开发和运行环境、用户信息管理、运行管控、安全管理与防护、应用服务交互、云计算智库等共性支撑技术。开展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研究,构建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安全体系架构。掌握云计算环境下用户身份管理技术以及云计算应用服务的安全防护和风险评估技术。研究云计算网络技术,突破云计算数据中心虚拟化、大带宽环境下的存储与数据网络融合、虚拟机接入、多用户数据隔离、跨集群通信与数据迁移等关键技术。研究云计算数据中心

(包括新型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模块化数据中心)绿色节能关键技术。

与产业部门规划重在产业化不同,科技部规划侧重在技术研发突破。

(三)研制云计算成套系统

突破大规模资源管理与调度、大规模数据管理与处理、运行监控与安全保障等重大关键技才,研制按需简约的云操作系统、EB级云存储系统、支持亿级并发的云服务器系统、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发相应安全防护产品与软件,形成云计算技术产品体系,构建云计算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

具体包括四个方面:(1)云操作系统及云公共服务与管理平台软件研制;(2)亿级并发云服务器系统研制;(3)EB级云存储系统研制;(4)云计算中心网络大容量交换机研制。

从历史经验看,这方面规划要取得实效,关键在于把指导思想中的“以应用需求为导向”落到体制机制的实处上来。这个应用,不应停留在验收前举例说明式的“应用”水平上,要

真正与产业化结合。在这方面,科技部与工信部需要理顺关系。

(四)开展典型应用示范,推动产业发展

从实际运行来看,发改委和工信部相当重视应用示范,特别是地方的应用。科技部规划的应用示范侧重于政府公共服务领域、区域性的云计算公共服务示范系统,以及重点行业应用示范。

三、从信息产业发展角度规划云计算

据媒体披露,工信部正在制定一个云计算产业战略规划。

作为产业主管部门,工信部一直致力从产业发展角度推动中国云计算发展,2008年以来,一共颁发了大约300张IDC牌照,这些IDC成为云计算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信部与发改委曾于2010年10月联合下发《关于做好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要求对云计算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采取积极的扶持促进政策,并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五个城市先行开展云计算创新发展的试点示范工作。2011年,支持建立了有200多家企业参加的中国云计算基地联盟,指导联盟对各地数据中心进行统筹规划。

综合各方信息,我们试图归纳工信部在发展云计算产业方面加强规划引导的一些可行思路: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和合理布局,统筹规划全国云计算基础设施建设和云计算服务产业发展,支持形成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色的云计算应用。

结合软件产业发展和两化融合的应用需求,加快研究并制定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战略,开展云计算规划工作,以指导云计算产业发展。增强对云计算和应用的调控,加强各地方云计算中心的规划论证与建设审批工作,抑制重复建设和不当投资,并注重增加国产软硬件产品与设备的采购力度。一种意见认为,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要立足本土应用,推动行业云逐步成为现阶段中国云计算的主要形态。对掌握在各个行业、各个垂直的部门中的有价值数据进行挖掘、及时提供服务。在产业发展方面,要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硬件核心装备和云操作系统,从云计算基础架构到运营,再到软件服务促进整个产业链上的各个厂商协同发展,共同完善产业布局。

1)着力抓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安全产业等“十二五”规划落实。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集聚发展。大力推进中国软件名城、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示范基地建设,推动软件业在主要城市的集聚发展和变大变强。组织实施好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专项,创新服务运营模式,完善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工信部强调在软件服务业基础上发展云计算产业是可以理解的,需要进一步看到大数据可能重新定义业态这一前沿趋势。

2)加快培育新兴业态,不断拓宽应用市场。把握ICT融合趋势,支持信息技术服务业务支撑工具研发和服务产品化,加快培育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环境下的新兴服务业态。发展面向制造的生产性服务业,支持基础良好、开展增值税扩围试点的地区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总结经验基础上逐步向其他有条件地区拓展。强调生产性服务业,这是

工信部的又一特色。云计算要在两化深度融合中,对推动现代产业体系形成发挥积极作用。

3)培育龙头骨干企业,深化产业链协作。加强分类指导,着力培育一批管理水平先进、创新能力强、规模效益好、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骨干企业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为小型微型企业和新创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梳理工作流程,促进创新资源合理流动和配置,加快建立政产学研用(按:这里不光是产学研)协同的工作体系。抓龙头企业,是产业部门的传统和优势,是使应用实现产业化的重要抓手。

本文章由西安治疗银屑病最好的医院http:///整理发布,欢迎分享!

第三篇: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大连弘泽投资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省及大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公司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公司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公司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公司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公司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应编制公司三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十二五期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铁路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建立劳务公司及材料供应公司之际,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市场开拓经济效益好的新项目,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资深专家做市场开发顾问,与二三线城市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同时准备在舟山购买23亩土地,近期搞物流开发。这些以建筑业为主,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杭州市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有大量公司急需,必不可少的工程、经济管理等人才,公司将与园管处协商,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我公司所用。满足我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2)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道桥专业高级工程师,为我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才,在长沙、重庆等地的全国人才招聘会上,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3)立足岗位,加强培养。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随着建筑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考取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执业资格。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

3)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管理岗位,充实到生产一线。

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物流、房地产等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工程管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将公司内的“科室”名称改称“部”,和市场接轨。

2、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安全办公室、信息中心、苗圃经营部、总工办。

3、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大型施工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

通过以上机构调整,使公司的市场开拓和经营活动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逐步由以分公司投标为主变为以公司自己投标为主;以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逐步变为公司自己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另外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2004)109号《关于加快发展萧山区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在企业申报劳务分包资质的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尽快建立专业承包队伍。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公司自己的项目管理人才,与讲信用的分包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加强公司“总装厂”地位,提高公司的项目控制和盈利能力,同时调整现有的施工班组,优胜劣汰,打造一支天开公司自己拉得出,打得响的施工队伍,是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必要保证。

3、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二级资质、土建三级资质的优势,继续发挥天开品牌优势,继续完善公司现有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公司去年完成施工产值2.1亿,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说明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今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做到公司能对施工项目部的质量、安全、工期的有效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尝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特别是加强建设公司已经拥有的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网站(www.xiexiebang.com),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从而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建一座工程,树一块丰碑”的精品意识,以工程的实绩和诚信的践约,做好最具信服力的宣传。

四、结束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土建资质的优势,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遵循站稳杭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企业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既要看到公司发展中有利的一面,同时还有清晰的危机感,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和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将产值做大,将公司做强,创造新的业绩,展示新的风采

市场开发部承揽任务的战略思考

近几年以来,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施工队伍的发展壮大,建筑市场“僧多粥少”,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今年中央实施“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和“适度从紧”的货币投放政策,消减基建投资,压缩基建规模,着力调整经济建设中乱铺摊子,低层次重复建设的弊病。这不是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优化经济结构的一项长期战略方针。今后一段时间施工企业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形势,只有未雨绸缪,制定出科学的发展战略,提出可行的对策措施,才能赢得生存和发展。

一、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任务的经营战略和方向

1、坚持一个方针

要始终坚持把承揽任务当作企业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把承揽任务提高到关系企业生存的“生命工程”的高度来加以认识。要出实招、鼓实劲,承揽到尽可能多的工程任务,保证全体职工有活干、有钱挣、有饭吃。

2、遵循两条原则

一是走“承揽——管理——效益——发展”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辩证地处理好揽、管、干、收四者的关系,大胆地揽,科学地管,扎实地干,全力清欠。因为对施工企业来说,承揽任务是前提,强化管理是关键,干好工程是重点,收回效益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持续发展;二是确立“一业为主,多元经营,大小兼揽,揽干并重,专群结合,全员参与”的经营承揽方针,在思想上重视,在工作中抓实,在人员上配强,在措施上保证,打实承揽任务这个基础,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市场。

3、建立三大体系

建立三太体系,即:完善处、项目、队共同承揽,全员参与的承揽组织体系;建立覆盖全国,同设计院校、政府部门、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密切联系的信息网络体系;建立处、项目、队三级一体的既能独立承揽小型项目,又能合力拿下大型项目的能分能合、指辉灵、运转快的专兼结合的经营队伍管理体系。

4、实行四个转变

一是从单纯修建铁路向一业为主、多元经营转变,以市场为导向,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从单独依靠自己承揽向联合其它单位,优势互补,增强实力协作承揽转变;三是从偏居一隅、死守一地、怕担风险的保守型经营向东西进击、南北合围、抢占全国甚至国外市场的开拓型经营转变;四是从增加投入、扩大摊子、片面追求教量、高产不丰收的粗放型经营向提高管理水平、加大科技含量、精耕细作、挖潜增效的集约型经营转变。

二、施工企业承揽工程任务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1、更新经营理念,树立三种意识

首先,树立市场意识。市场就象一个广阔无边、深不可测的大海,时而波涌浪起、摧舟折辑,时而波平如镜、风帆正举。但是,任何神密的事物都有其规律可循,所以,每一个干部工人都要树立市场意识,认真研究市场运行规律,把握市场变化的特点,想方设法占市场,全力以赴揽任务,提高承揽任务的自觉性。做到主管领导带头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业务部门全力抓、干部工人都来抓。形成多渠道、全方位承揽任务的格局。“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企业的干部工人都眼睛盯着市场转、心里想把任务揽,就一定能扭转目前这种施工任务青黄不接的困境。其次,对立竞争意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竞争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在市场经济的竞技场上,施工企业别无退路,只有改变过去那种等靠要的懒汉思想,主动进入市场,勇敢面对竞争,积极承揽任务,才能打赢生存之战。第三,树立质量意识。对于施工企业来说,优良的工程质量就是承揽任务的信誉卡,所以,每一个企业的职工都要牢固树立质量意识,在施工中严格执行ISO9000系列质量标准,对每一道工序都要严格把关,加大质量奖惩力度,实行工程质量一票否决权,养成时时不忘质量,事事注重质量,千方百计提高质量的好习惯,在施工中多出精品,多创名牌。

2、改善经营方式,走好三步“棋”

首先是大小兼揽,主攻大项。在经营承揽中要坚持“大小兼揽,主攻大项”的方针,大项目是企业的依托,但大型项目比较少,绝大部分是中小型项目。小项目多了容易分散企业精力,特别是不能发挥大型机械设备的作用。在任务不足,“等米下锅”的情况下,可以适当承揽一些回报率高的小型项目,组织精悍的小分队,轻装上车,速战速决,缓解任务不足的压力,但是,要姑终盯住大项目、争取大项目,实现规模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其次是站稳脚跟,就地滚动。承揽任务必须有战略眼光,短期工程,要长远打算,做到干一项工程,开辟一方市场,实施站稳脚跟、就地滚动的战略。因为一项工程二、三年时间就干完了,但是,一个地方不可能只有一项工程。要发展、要建设,就得上新项目。工程是干不完的,不能犯“近视病”,干完一项工程就急着走人。就象猴子摘挑一样,走一路丢一路市场。而要转变思路,把承揽的目标扩大到公路、市政、房建等相关领域,利用已经熟悉的地利、人和关系,继续承揽新项目,只有这样才能干一项工程、占领一方市场,实现滚动发展的目标。

第三是上下联动,内外协作。承揽一项任务,从跟踪信息到编制标书,从联络攻关到投标答辩,需要投入一定的人、财、物力。企业本级、项目部、队都要以承揽为中心,上下联动,形成点——线——面共同承揽的格局。在风险大,困难多的情况下,要放下架子,广交朋友,内外联手,共求发展。只有摒弃“同行是冤家”“求人不如求己”的陈腐观念,组成经营承揽的“联台舰队”,才能增强市场竞争的能力。

3、抓好业务建设,强化三项措施

首先,建立信息系统,加强信息管理。承揽任务必须有畅通的信息渠道,建立起上下畅通、纵横交错的信息网络。要从亲朋好友、上级机关、下级单位、设计院校、政府部门等关系开辟信息源,尤其要强化信息的管理利用,采取有效措施,做到信息收取快捷化,信息论证科学化,信息处理制度化,信息保护严密化。

其次,提高攻关能力,打通主要关节。一是扩大宣传,提高企业知名度,利用广告及重点项 目开竣工仪式大力宣传企业,或者邀请建设单位到企业考察实情,让他们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水平、科学技能、设备状况和经济实力,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和知名度;二是广交朋友,主动争取各界人士的支持,朋友多了路好走,和招标单位的人交上朋友,就能及时获得信息,摸准招标实情,报出台理的价格,编出好的标书,就能争取到评委的分数,提高中标率。

第三、提高业务能力,精心编制标书。标书是招标单位了解投标单位的第一个媒介物,标书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投标单位第一印象的好坏。要组织企业经营人才中的精英集中精力编制标书,反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提高编标能力,精心编制标书。做到内容齐全、报价台理、施工组织设计科学、措施得当具体、文字表达明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台理性。

第四篇:大学生发展战略规划

大学生发展战略规划(2011年—2013年三年规划)

姓名: XXX

学号: XXXXXX

班级: XXXXXXXXXXX

关键词:学业规划,职业规划

摘要:作为一个大学生,四年的学习虽短暂,但这四年在学校你学到了什么在于你的大学规划。在大学四年不能盲目虚度时光,我们要明确自己的目标,朝着梦想前进,每一天要脚踏实地的过日子。大学虽是个小社会但竞争无处不在。然后再仔细想想四年之后我们在哪?毕业之后,我们要选择自己的工作,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职场竞争我们的生存之地在哪?同学们,大学已经过完一年,三年之后即将毕业的我们又会是什么样的?那时候我们又在哪?所以在校期间的三年我们要充分做好基础工作,为我们以后的学业生涯以及职业生涯铺好踏脚石,为此明确制定自己的大学规划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在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一步步的往前迈,做好基础工作。

我的职业规划包括学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学业规划主要是做好学业工作,好好规划自己的未来学业,要有一个明确的学业目标,不能荒废学业,只有知识的基础打好了才能更好的为以后职业的发展做准备;职业规划主要是好好策划自己以后职业的发展,以后职业的方向以及工作目标。

从思考中确立目标;从学习中寻求真理;从独立中体验自主;从计划中把握时间;从交流中锻炼表达;从交友中品味成熟;从实践中赢得价值;从兴趣中攫取快乐;从追求中获得力量。

好好规划自己的大学发展战略是我们每个大学生必做之事。

一:学业规划

学业规划是自身理想和社会现实的结合,制定学业规划应该根据自身情况,结合现有的条件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整个大学期间的学业目标,并将学业规划分割成几个小模块,在制定的时间内逐一完成,最终实现自己的整个学业规划。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最初的梦想。

大学是社会的缩影,是迈进社会的过渡阶段,制定良好的学业规划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同时大学也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生活的环境。

大学学习具有针对性,能够更好的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学自己想学的、爱学的知识,使我们有了更多的时间加强自己的专业学习。大学是是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很多学生认为,在当今科技知识高速发展、竞争无比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需制定一个属于自己的学业规划,在知识和能力方面不断的提升自己,从而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大学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获取知识的同时锻炼自身能力,从多方面培养、塑造自己也是学业规划的重要内容。大学作为社会的缩影,给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学习的宽度和深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在大学里,学生社团活动丰富多彩,相关的组织机构也发展起来,积极的参与学生活动可以培养自身各方面能力,丰富自身的人生阅历。

古今中外,因兴趣之花而点燃成功之火的事例不胜枚举。兴趣是理想产生的基础,但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模糊,甚至没有。所以一定要认定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和研究

领域进行奋斗和学习。我们要分析自己的能力和特长,确定自己能干什么,所以学生应该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在认定自己想干什么的基础上确定已经具备的能力和应该开发、培养的潜在能力。根据现代社会的发展前景和方向,确定社会需求是什么。

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及早设计自己的学业规划,明确自己的学业目标,在充分了解自身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的基础上提高素质优势,才有可能在将来激烈的社会竞争中把握住机会获得成功,实现自我,成就自我,为21世纪的中国发展再创辉煌。

二: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大学生尤其重要。一个有效的职业生涯设计必须是在充分且正确认识自身条件与相关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要审视自己、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做好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我应该干什么、在众多的职业面前我会选择什么等问题。大学时代可谓是人一生中的黄金时代,也是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能力发展一个重要的阶段,大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规划,结合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才能使大学的学习更加有效,赢在起跑线上。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企业而言,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关注员工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增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进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是自己占有一席之

地,因此我要为自己拟定一份职业规划,好好设计自己的未来。自己的工作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在校期间一定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好自己的专业课。我的专业是财务管理,它主要涉及的是经济和会计两门,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要将理论落实于实践。我打算在毕业之后先到小单位上班来提高和丰富自己的经验,在工作的同时来进一步学习会计知识,以后的工作应该是和会计有关的。

在大四即将毕业的时候,目标应该锁在工作申请以及成功就业上,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当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积极利用学校提供的条件强化求职技巧,进行模拟面试等训练。尽可能做出充分准备。

任何目标,只说不做到头来都会是一场空。然而,现实是未知多变的,定出的目标计划随时都可能遭遇问题,要求有清醒的头脑。一个人,若要获得成功,必须拿出勇气,付出努力、拼搏、奋斗。成功,不相信眼泪;未来,要靠自己去打拼!实现目标的历程需要付出艰辛的汗水和不懈的追求,不要因为挫折而畏缩不前,不要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要有屡败屡战的精神,要有越挫越勇的气魄;成功最终会属于你的。

在学业规划以及职业规划的指导下,我们要充实自己的大学生活,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脚踏实地的做完每件事。

第五篇: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造尽可能多的利润,让企业员工口袋里的钱一年比一年增长,做领导的才能得到大家的认可,说话才有份量。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领导、同志、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投资明显降温,使公司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同时,公司本身目前也面临一些问题,对公司今后的发展形成制约,如企业发展方向模糊,战略目标不明确,机制不灵,公司内部人员结构失衡,技术管理人才匮乏,市场开拓较被动,内部机构设置不尽合理等,公司今后到底如何发展?怎么生存和做强?以下是我对天开公司今后发展的几点构想:

一、制订战略,明确目标,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市场不同情弱者。

在当前市场经济秩序已经基本建立和完善的大好环境下,根据国家、我省及杭州市的中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结合本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必须很好地明确企业发展的近期、中期、远期目标,从而突出各阶段工作的重点。一步一个脚印,使企业能更好的适应市场的变化,避免发展中的大起大落,实现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高起点绘就企业发展蓝图,长远的、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发展战略规划,能够对我们企业的发展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同时,也能提高企业的凝集力,使员工自觉融身于企业的发展目标中,群策共力。鉴于此,我们已与省经济规划研究院进行了初步衔接,计划委托该院为我公司编制公司20年发展战略规划,为公司发展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二、突出主业,多业并举,向多元化发展

目前甚至将来一段时间,国家特别是我们省的经济增长速度仍会较快,基础设施投资规模较大,为我们赢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同时应看到建筑业受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影响较大,市场管理还不尽规范,为了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在公司的产业发展战略上突出园林和市政这两块主打业务,将其做强做大,形成品牌优势,同时向其他产业领域延伸,具体有如下设想:

1、借着公司园林绿化资质升一级的机遇,利用各种手段宣传自己。一是公司要开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新产品,桐庐园艺场要“走出去、请进来”聘请浙江大学、浙江林学院等科研单位的资深专家做技术指导,与上述单位长期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争取成为上述单位的科研基地、实习基地、种苗实验基地,发展鲜切花、无性繁殖、湿地植物、无土栽培等新科技、新产品,努力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二是公司业务在扩展上要开拓视野,主动出击。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观念的提高,对周围环境越来越注重,因此业务向住宅小区、单位场地绿化、道路绿化等方面延伸,不怕小,发挥我们的人才优势,给用户提供满意的绿化设计和施工服务。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将园林绿化形成为公司主要的经济增长亮点。

2、市政工程待人员到位后,积极扩展业务,积极创造条件,时机成熟时,完成公司资质的升级工作,以争取更大的业务,形成公司主要经济增长点。

3、可利用原始积累的资金以及原有企业的办公、生产、后勤基地所拥有的土地资源,向房地产延伸;同时准备在舟山购买23亩土地,近期搞物流开发。这些以建筑业为主,多方位经营的措施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充分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三、基于公司战略及业务发展的公司内部管理实施方案。

(一)实施人才战略,缓解和消除公司发展的“瓶颈”。公司目前人员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有丰富管理经验的技术人才少,独挡一面的人才少,高素质管理人才少,公司要发展,光靠目前的人员显然不够,市场的竞争,实际是人才的竞争,因此,要在做好企业现有人员素质情况调查的基础上,认真分析企业人才结构,根据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定企业培养人才的实施计划。要改变用人观念,大力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用好公司现有人才的基础上,对公司目前急缺的靠引进和聘用来解决,同时加强新来大学生的培养力度,做好人才储备。

1、人才来源

1)制定措施,借才来用。杭州市萧山区市政园林公用事业管理处有大量公司急需,必不可少的工程、经济管理等人才,公司将与园管处协商,请他们到公司兼职,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为我公司所用。满足我公司近期人才需求。

2)招贤纳才,网罗公司发展专业人才。根据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适时调整用人政策,通过猎头公司等其他途径,招聘道桥专业高级工程师,为我公司技术负责人以及其他专业人才,在长沙、重庆等地的全国人才招聘会上,招聘公司急需的大学生,充实公司的技术力量。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3)立足岗位,加强培养。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根据我公司目前发展现状,还应注重企业现有人才的培养,调配和有效利用现有的人才资源,挖掘现有人才的聪明才智,扩展其才能,提升其进一步为企业发挥智力的积极性。要鼓励其立足本职潜心学习,主动帮助其解决有关实际问题;对现有人才中具有一定实践经验、有培养前途的,要创造条件把他们送到有关院校进行专门的理论培训,进一步拓宽其知识面,尽早培养为企业自己的高级专业人才。这是我公司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对新来的大学生,大胆使用,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早一点成材,满足我公司长期人才需求。

2、人才管理

1)建立人才激励机制,使人能尽其才。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要生存,要发展,离不开稳定的人才队伍,因此在人才的使用上,要建立一整套“事业留人,感情留人,政策留人”的用人奖惩机制。公司要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生活上多关心他们,为他们营造一个尊重、和谐、进取的环境,让他们去发挥、去创造;让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去,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调动积极性,实行自我管理;敞开渠道,鼓励员工为公司的发展献计献策,只要有利于公司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按贡献大小给予不同的奖励。使每个员工产生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使他们感到公司不仅仅是发挥才干的地方,同时也是他们提升才干的地方。做到公司与员工在利益上的双赢。

2)鼓励学习,不断提高。随着建筑市场各种管理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公司要建立奖励制度,鼓励员工积极学习,考取适合公司发展的各种执业资格。为赢得市场做好人才储备。

3)待公司新招聘的人员到岗后,公司要制定措施,定编定岗。在工作中鼓励竞争,对于公司内部少量文化程度低、专业不对口、出工不出力的人员,调离现有管理岗位,充实到生产一线。通过以上措施,可尽快缓解公司专业人才缺乏的紧张局面。并形成一批经营管理、园林绿化、市政建设、物流、房地产等专业合理、业务精湛的人才力量,使企业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有利于优秀人才的健康成长。

(二)调整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应对市场变化 公司现行的科室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对公司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已很难适应市场的变化,根据建筑业的特点和公司目前情况,对公司内的机构设置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强,突出经营和工程管理在公司机构设置中的重要位置,以更有利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初步设想是:

1、将公司内的“科室”名称改称“部”,和市场接轨。

2、拟设立办公室、经营部、工程部、财务部、安全办公室、信息中心、苗圃经营部、总工办。

3、在有条件的地区设立办事处。

4、各机构成立后,对业务分工和人员做适当调整和加强。

5、成立公司智囊团,充分发挥公司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发展出谋划策,解决公司在大型施工当中碰到的难点、疑点,吸收、改进国内外先进的施工工艺、技术。

通过以上机构调整,使公司的市场开拓和经营活动由被动变为更加主动。逐步由以分公司投标为主变为以公司自己投标为主;以分公司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逐步变为公司自己进行工程项目管理为主。不断提高公司经营的主动性和灵活性。

(三)建章立制,实行公司规范化管理

公司各内设机构成立后,根据分工情况,建立和完善各种管理和奖惩制度,做到责、利对等,提高公司员工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公司运做效率。另外要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根据杭州市萧山区建设局(2004)109号《关于加快发展萧山区建筑施工劳务分包企业的通知》的文件,在企业申报劳务分包资质的同时,成立劳务公司,尽快建立专业承包队伍。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培养和锻炼公司自己的项目管理人才,与讲信用的分包队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一个产业链,加强公司“总装厂”地位,提高公司的项目控制和盈利能力,同时调整现有的施工班组,优胜劣汰,打造一支天开公司自己拉得出,打得响的施工队伍,是企业创精品工程的必要保证。

3、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二级资质、土建三级资质的优势,继续发挥天开品牌优势,继续完善公司现有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公司去年完成施工产值2.1亿,无重大安全、质量事故。说明公司现有的施工管理模式是切实可行的,今年,要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完善,做到公司能对施工项目部的质量、安全、工期的有效管理。

(四)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公司网站建设

公司在一定规模后必须宣传自己、推销自己,恰如其分的宣传造势,会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的市尝机遇和信息。扩大在本行业、本地区、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领份额。因此,公司将加大自我包装宣传的力度,积极主动地利用各种合适的媒介和载体,特别是加强建设公司已经拥有的杭州天开市政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网站(www.xiexiebang.com),与别的网站加强沟通,相与链接,及时刷新,多一些项目和内容,提高网站的游览量,从而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同时,进一步确立“建一座工程,树一块丰碑”的精品意识,以工程的实绩和诚信的践约,做好最具信服力的宣传。

四、结束语

总之,要充分利用我公司具有园林绿化、道路、古建筑、城市照明、土建资质的优势,抓住国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历史机遇,遵循站稳杭州、立足浙江、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企业目标,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既要看到公司发展中有利的一面,同时还有清晰的危机感,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一如既往的为用户和社会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将产值做大,将公司做强,创造新的业绩,展示新的风采

下载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大全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台湾的“一意孤行”与中国和平统一发展战略规划(大全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医院发展战略规划

    医院发展战略规划 医院目前更多的是积极投身于市场经济大潮中,等、靠、要的历史一去不返,张着嘴巴再发生。因此,医院必须要自食其力,寻找自己的出路,医院将如何发展?如何利用现使......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信星公司2016年发展战略规划 前言:企业生存的关键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成都信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离不开决策层和员工的努力。但是,随着国家宏观经济下滑,实体企业举......

    2013年发展战略规划

    2013年企业战略发展规划 说不上规划,规划有点大,不能胜其才;说是建议,还不够系统,也不能尽其策。面对目前公司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只能说一些实话,提一些看法而已,真言不美,美言不真。......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食品公司发展战略方向 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范文合集

    锐意进取, 永攀高峰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名称:**市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点击次数:6339 承接时间:2004-8-24 项目大类:综合交通规划 项目小类:交通发展战略规划 项目规模:城市用地规模为167.74平方......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公司发展战略规划企业生存的关键是什么?说到底就是市场和利润,没有市场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企业就生存不下去。当领导要有威信,要有群众基础,就必须要有作为,能带领企业全体员工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