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5:08: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

第一篇: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

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

研究状况

贵州大学林学院

向廷贵

林学10b班

1009030059

国内外林权制度改革的研究状况

中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2003年,我国开始在福建、江西等省试点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并在2008年推向全国,这是一场具有等同于上个世纪80年代实施的耕地承包制改革意义的重大农村制度变革。当前,我国正在如火如茶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这项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必须对农村发展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有利于促进林业的发展、农民增收,而且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林权制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的任务就是要依法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并通过发林权证来落实这四个“权”,因此这个证必须是“铁证”,可见这项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

一、集体林权改革历史回顾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历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一是土改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二是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三是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四是改革开放初期的“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和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这四个阶段的林权制度改革是各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产物,不同程度地推动了集体林业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集体林产权虚置、农民经营主体地位不落实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农民发展林业的积极性,严重制约了林业生产力的发展。推进新一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二、现阶段林改进展情况

主体改革实施情况调查显示,样本村集体林改基本完成了明细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在这次改革中,林农是林改的决策主体。

村民是林改的决策主体,对林改政策满意度高。调查显示,118个村中,有101个村庄,也就是85.6%的样本农户表示林改方案经由村民代表大会2/3以上成员或2/3以上村民代表同意。91.2%的样本农户对本村的林改方案表示满意,这说明集体林改方案合法依规,符合实际,政策本身也较好地得到贯彻执行。

近九成五的集体林地通过各种方式确权到户,近七成农户拿到林权证。村级跟踪观察显示,样本村集体林地面积的94.7%已经确权到户(包括“期货均山”),其中61.8%的承包林地是在“林业三定”基础上重新勘界并登记发证,17.1%的承包林地把原来由集体经营的山在此次林改中“分山到户”,13.2%的承包林地是以均股的方式到户,2.6%的承包林地是以“期货均山”的确权方式到户。

村级抽样调查结果显示:67.0%的农户已经拿到林权证。确权发证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南地区林权证到户率较高,达到84.5%;华北和华中地区林权证到户率均超过60%,华东地区到户率高达70%;而华南地区到户率较低(海南省除外),为43.8%。

深化改革政策实施情况下面介绍一下从主体改革进入深化改革阶段,各种配套政策在农户中实施的情况。

林权抵押贷款和融资渠道。跟踪观察表明,四分之一的村庄开展抵押贷款,农户贷款额度为2~10万元。2010年,25个样本村的农户申请办理过抵押贷款,平均每村4.6%的农户(主要是集中在浙江省、云南省、江西省和福建省的受调查农户)申请到林权抵押贷款。跟踪观察显示,在被调查的118个村中,有5个村设立了民间贷款担保组织(主要是林业专业合作社或者村集体)。跟踪观察显示,45.6%的样本户借款需求十分强烈。在调查的74个样本县(市)中,小额林权抵押贷款进展最好的是浙江省庆元县,该县户均贷款为7.2万元。

森林保险参保率和保险费率。跟踪观察显示,3.1%的农户参加了森林保险,农户缴纳保费为0.5元/亩至1.6元/亩之间,平均保费为每亩0.72元,理赔标准每亩最高不超过500元。另外,跟踪观察还显示,四成以上的农户希望参加森林综合险。

林农组织化程度。跟踪观察表明,林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已有7.2%的样本农户加入林业合作组织,包括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合作林场、股份制林场等林业合作组织。在省份调查中,浙江省农户的入社率最高,该省几乎所有的样本村都成立了合作社,并且有35%的受访农户参加了各种形式的林业合作组织,其中林地经营股份合作组织最受欢迎,占入社样本量的29.1%,森林防护专业合作组织和经济林销售合作组织分别占26.0%和21.7%,约9.2%加入采伐专业合作社等。

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建议

问题项目组的调查研究表明,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一些历史遗留的林地产权纠纷难以有效调处;林地分散经营和规模经营的矛盾;林地流转过程中导致少部分林农失山失地;林地利用中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冲突;有的地方的配套支持制度改革难以推进;林业公共服务支持力度不足;宣传不到位,没有形成舆论氛围;技术力量不足,林改工作推动举步维艰;各部门没有形成合力,林业部门孤军奋战;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多,为推进工作增加难度;林改质量参差不齐,影响林权证的权威性;林业“三定”历史遗留问题多,留下许多后遗症;宗地面积过小。

对策建议

1.要加强领导,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切实加强对林改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乡、村都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实行主要领导负责制,层层落实领导责任,将林改工作纳入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层层签订林改目标管理责任书,为改革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要广泛宣传发动,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要通过宣传,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消除干部群众的疑虑,使广大农民和乡村干部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宣传好试点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通过典型示范,引导和推动全省林改工作。

3.要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工作水平。

林改比耕地改革情况更复杂、任务更艰巨、要求更细致,需要有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队伍作保证。

4.要搞好部门配合,努力形成林改的工作合力。

林改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个部门,任何单位工作措施不落实,支持政策不到位,都可能导致改革出现问题,甚至止步不前。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主动支持改革。在党委政府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努力形成改革工作合力。

5.抢时机,促进工作进展。

要充分利用好清明、春节等农民工返乡的有利时间,推进林改工作。农民群众是改革的主体,要做到改革的政策让农民明白,改革的全过程让农民参与,确保广大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

6.要抓好督促检查,确保改革质量。

各级领导要亲自参与,分片督导,把好每一个环节的质量关。要把好民主决策关,确保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要把好政策落实关,依法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每一位农民平等享有林地承包的权利;要把好勘界操作关,林业部门要派出技术人员深入一线,现场指导农民进行勘界,确保四至清楚;要把好确权发证关,林地林木勘界确权后,要履行法定程序,及时进行林权登记,依法核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要把好档案资料关,做到有据可查、有字为证。

7.保持政策连续性,稳妥处理历史遗留问题。

林改是一场“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这“三定”最重要的是“人定心”。我们要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把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贯穿于林改工作的全过程,认真做好林改工作的矛盾纠纷调解工作。

8.创新工作方法,联户发证。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中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次重大变革,是深化农村改革的又一重大战略举措。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对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

国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国外很多森林政策专家指出,森林产权制度安排是林业经营活动中影响人们经济行为的重要工具,它决定着资源的分配效率和利益的分享,对人们造林、护林以及合理利用森林、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国外研究者认为单一的产权制度安排所存在的缺陷并不能解决林业经营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从国际上的理论与实践层面来看,森林管理的公共权力的下放已经成为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纵观国外对森林产权的研究,主要是以观察和描述为主要的研究行为,并没有给出哪一种产权制度安排是最优的,而认为在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应该安排多样化的产权模式。

一、各个国家森林所有制构成存在较大差异

英国、德国、日本和印度都是实行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制度,法律规定私人财产包括土地等资源性财产的不可侵犯性。对于森林资源所有制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实行的多是森林资源以私有林为主,但国有林发挥指导作用的制度,而印度大部分森林资源归国家所有,同时允许私有林的存在。

二、各国森林管理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对于私有林的管理主要是通过法律来进行的,私有林主要具有高度的经营进行指导,私有林经营者也通过自发形成的林主协会等机构,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权益,而对于国有林的管理,美国、德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都有一套直接管理体制。如日本的森林组合比较成功地解决了民有林的经营管理问题。日本的森林经营管理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国有林;另一种是民有林。日本第一部《森林法》于1897年颁布,先后进行了多次修改,民有林主的财产权受到法律严格的保护。为了确保民有林的收益权得以实现,在1951年修改的《森林法》正式确立了森林组合制度,现在日本百分之七十的民有林由森林组合经营。森林组合是日本民有林经营的主力军,它既是森林所有者的合作组织,又是联系政府、林农和市场的纽带。森林组合较好地解决了规模经营与私人所有的关系问题,走森林专业化经营道路,将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有效地促进了森林资源集约经营强度的提高。

三、各国对林业的保护和扶持政策也有较大不同

德国为集体林、私有林提供必要经济扶持、严格依法进行管理。德国的林业管理体制,按“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把市场经济的自由原则与社会平衡原则结合起来,以私有林为基础,实行分散决策、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机制,以市场自由竞争为动力、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同时,以国有林经营利用作为市场的调节力量,发挥其市场导向作用,必要时国家进行适当干预。

第二篇: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

关于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现状、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民盟都匀支部(执笔:袁承东)

根据都匀市委统战部《关于都匀市2009年民主党派调研课题的通知》(匀统[2009)14号),民盟都匀支部接受了《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课题研究。为此,支部主委、州政协教科文卫体委主任宗世远除与各位盟员进行了半年的研讨和思考外,并于10月29日组织盟员、州政协常委袁承东、田应娟、州政协委员彭丽萍、市政协常委殷秀丽,在州林业局负责人陪同下,到市林业局和平浪林场专题调研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情况。现将课题研究报告如下。

建国以来,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后经历土地改革时期的分山分林到户阶段(1950—1953)、农业合作化时期的山林入社阶段(1953—1958)、人民公社时期的山林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阶段(1958—1981)、改革开放时期的林业“三定”阶段(1981—2003)、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2003至今)五个阶段。2003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集体林业改革进入全面推进和深化阶段。《决定》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提出总体要求,其核心内容是:在保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情况下,确立林农的经营主体地位,明晰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其中,“明晰产权”作为基础改革或主体改革,“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作为深化或配套改革。落实“四权”的综合性改革,重新构建一个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格局,在承包期内给予了林农相对完整的物权。200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对明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及政策措施等进一步明析,从制度上奠定了林改的政策基础。

都匀市林改涉及林地面积197万亩,前期几个阶段基本结束,现进入颁证阶段。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安排,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于2007年12月启动,在省、州林业部门的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各成员单位和乡镇、办事处的共同努力下,克服凝冻灾害影响,通过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抢进度、抓质量,全市林改工作得以稳步推进,总体进展良好。到2008年12月底,全市20个乡镇除纠纷地外均已完成外业确权勘界工作,2009年3月完成全部内表微机录入,共完成确权勘界面积为193.9859万亩、178074宗地,占全市林改面积的98.27%,完成林改内表微机录入166851宗地,外业图纸转绘171231个小班,审批林改组方案1136个。到9月底,20个乡镇已全部进行了第三榜公示,并已为27017户群众颁发了27783本集体林权证书,涉及宗地77385宗,面积75.82万亩。国家、省、州、市林改工作经费到位260.6万元,其中中央下拔专项143.8万元,省级33.7万元,州级配套23.1万元,市级配套60万元。

一、工作现状

(一)领导重视,改革高位推进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又一重大突破,被称为继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第二次革命”。为了确保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同等重要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和基本建立起产权归属明晰、经营主体到位、责任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有效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达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的,都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改工作,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晓剑为组长,两名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市委办、政府办、林业局等23个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整个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专题会议,及时检查、督促、协调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进度,研究解决林改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胡晓剑市长与各乡镇主要领导分别签订了林改工作目标责任状,并确立了对林改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的工作目标考核制度。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林改工作具体事务,分别抽调了市政府办、法制办、档案局、国土局、林业局10个相关部门38名同志进行统一集中办公,为整个林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市林改办成立了4个工作小组负责林改办具体事务,并成立了相应的督查小组,分片对各乡镇林改工作进行具体的指导、检查和督促。在此基础上,都匀市还将林改工作纳入“2008年十件实事”,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为抓好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工作来强势推进;积极落实林改配套资金,为林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20个乡镇、办事处也分别成立了林改领导小组和办公室,制订了本乡镇的林改工作方案……全市上下形成了市、乡两级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林改工作人员、林农齐参与的良好局面。

(二)狠抓培训,先从自家人着手

为了使涉及万千农户切身利益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都匀市狠抓了林改培训和宣传工作,强化林改技术支撑和宣传发动。一方面在狠抓业务培训工作的同时,还邀请了省林改办、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阳市天外软件开发公司有关领导、专家对全市20个乡镇林改工作人员开展林改业务培训会,参训人员达500人次。另一方面,市林改办组织技术人员分赴各乡镇开展培训141次,培训人员达6800人次。同时,为强化对各乡镇林改工作的具体业务指导,市林改办19位同志还组成3个指导组分片下沉20个乡镇,负责对20个乡(镇)、办事处进行林改政策、法律法规、改革规程的培训和指导工作,帮助各乡镇参加林改的工作人员熟悉和掌握政策、法律法规、改革规程,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三)娱奖宣传,提高群众参与和知晓率

林改工作涉及广大农户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影响深远,为确保林改工作真正取得改革成效,都匀市本着抓宣传、保通畅的思路,报抓林改政策宣传第一环节的落实,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在充分利用乡镇、村、组会议进行宣传动员,通过广播宣读和张贴公示《都匀市人民政府致全市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悬挂刷制固定林改宣传标语,把《公开信》发放到每家每户的基础上,市林改办专门设置林改宣传车一辆,利用农村赶集日进行巡回宣传。在林改展板宣传、发放林改宣传资料和进行林改法律法规、政策现场咨询活动及现场解答基层干部群众疑难咨询的内容形式上,采取娱奖结合的方式,购买了上万元群众日常生活必需的食盐、白糖、味精、肥皂、洗衣粉、毛巾等物品,在集日现场组织前来赶集的群众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奖知识问答活动,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林改目的和政策深入人心;并且针对部份乡镇少数民族群众听不懂普通话的情况,还专门制作了都匀方言的林改宣传磁带,在基场、阳和等少数民族群众聚居地进行反复宣传,取得良好的效果。林改工作开展以来,共印发《都匀市人民政府致全市林农朋友的一封公开信》19万张、《贵州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颁证办法》3000份,并自行编写印发《都匀市人民政府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问答册》3000册、《都匀市林改办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政策宣传单》20000张,出动宣传车100多车次,悬挂宣传横幅100余幅,张贴标语5000余条,发放宣传奖品上万份。在各个乡镇、办事处,随处可以看到:“推进林权改革,实现山有其主、主有其权、权有其责、责有其利”,“林权改革,利国利民”等有关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宣传标语。

(四)方案审批,筑牢林改坚实基础

由于都匀市社情、林情较为复杂,全市基本上是以组为单位制定林改实施方案,而全市一共有1149个组,这样就使得林改工作面更广、量更大,任务更艰巨。为使各乡镇、村、组制定好林改实施方案,使之成为林改方向的规范,市林改办针对方案的制定,再次组织进行了政策法规、操作规程的学习培训,按照先抓试点、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加强力量,派驻4个技术指导组到各乡镇蹲点驻守进行指导,狠抓各乡镇试点村、组的第一批林改方案的制定,并将方案连同相关材料一并上报,市林改办组织业务和政策水平较高的人员组成方案评审组,对每一个林改方案进行审核,认真填写审核意见书,对政策到位、程序合法且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予以审批,并将每个组林改方案、审核意见书及其有关材料由专人建档和归档;对方案不成熟或程序不合法的发回重新制定,保证了林改的政策指引,确保了林改方向的正确性和操作性,同时也确保了摸底调查和方案制定阶段的资料的归档工作。

(五)手机短信,构筑林改督查平台

为使林改信息通畅,做好信息和指令的上传下达以及进度通报工作,市林改办与移动通讯公司联系后,在市林改办创建了手机信息平台,并将市委、市政府、各乡镇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市乡林改办成员及所有林业工作者的手机号码列入手机短信平台管理范围,实行林改工作进度日报制,各乡镇在每日工作结束前向信息平台汇报当日工作情况,第二天林改办通过手机短信在全市进行通报;同时也将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工作要求及工作安排发送到各乡镇领导及林改工作人员手机上,有力地推进了全市林改进度和质量保证。

(六)加强指导,确保林改工作质量

为确保林改工作取得实效,经得住历史的考验,不吃“回锅饭”,在确权勘界初始阶段,市林改办领导一再强调“质量第一,进度服从质量”,除了地块过于零碎而不能进行野外分户勾图以及群众不愿分山到户的以外,一律不准联户勾图,并将之作为外业勘界的指导思想和纪律要求,有效保证了林改的质量,在质量得以保证后再狠抓林改勘界进度,从而做到两手一起抓、两手一起硬,做到工作不反复,群众真正满意。

(七)做好调处,解决矛盾化解纠纷

截止2009年9月底,在“林改”勘界工作中,有721件林地权属争议待处理,其中:市内707起,占98%;县际、州际间14起,占2%;争议总面积达75774亩。林权纠纷调处直接关系到勘界及颁证工作是否顺利开展,为做好纠纷调处工作,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四级调处制度,要求“户与户之间纠纷不出组、组与组之间纠纷不出村、村与村之间纠纷不出乡、乡与乡之间纠纷不出市”,市林改办先后组织了3次纠纷调处培训,并邀请省林改办有关专家授课,制作下发了关于开展纠纷调处的指导意见。经各级政府及林改工作人员的努力,全市先后共调处林权纠纷457起,解决纠纷面积4.19万亩,有力保障了林改工作进度和工作质量。

(八)规范建档,做好历史见证

“林改好不好,看老百姓知不知晓;林改搞得怎么样,关键看档案”。这句话既是对林改工作的一种定论,同时也体现出了林改档案重要性。林权制度改革档案是林改工作的历史记录和今后妥善解决林权争议、确保林权顺畅流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是林改工作的客观反映和真实记载;林改工作的成果能否经得起历史考验,能否让群众满意,集中体现在林改档案的质量上。我市从林改工作开始就高度重视林改资料的收集工作,安排了专人负责对每次会议、宣传等进行照相和资料收集,始终坚持将建立高标准的林改档案作为重点贯穿林改工作全过程,采取有力措施,坚持“五统一”,即统一组织培训、统一规范报表、统一整理档案、统一档案盒柜、统一档案标准;“四到位”,即领导认识到位、政策把关到位、措施落实到位、督查指导到位;“七要求”,即要求有组织机构、有实施方案、有会议记录、有四项公示、有村民或村民代表参与表决、有规范的操作程序、有统一标准的档案。

为适应发展的需要,便于动态管理,林权档案以户为单位立卷,实行一户一卷,在今后的林权流转、质押贷款、林地征用占用、林木采伐等工作中,可以实现通过增加附卷的方式实现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的互通动态管理。为规范管理,将档案永久保存,市林业局自筹资金30余万元建设了标准化档案室,装配了密集档案架、档案专用电脑、打印机、档案装订机等专用设施设备,还将配备抽湿机、消毒柜、空气干燥机、复印机、扫描仪等相应设备。截止2009年9月底,已制作了林权档案1000余卷,力争在明年配套改革结束前完成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九)初尝甜头,群众情绪更高涨

前不久,平浪镇平浪村平卡组村民王华标砍卖了自家林山的一批木材,收入3万余元,王华标激动地说:“林改让咋们老百姓很受益。还没林改前,我们只能砍一些树来做板子,根本不能赚钱。现在可以大批量地卖了,只要管理得好,几年就可以卖掉一批,这样就可以为自己增加更多的收入。”

林改后,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经营山林的利润空间进一步加大,激发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农民造林育林和向山要效益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平浪镇平坝村新平组村民何腾昌是全市首批领得林权证的林农之一,取到林权证的他心里乐开了花。他说,林权证到手后,心里踏实了许多。他计划在他家的林山里种满更加值钱的经果林,向林山要效益,让林山变成他家的绿色银行。如今,在各乡镇,谈到林改带给人们的好处,农民朋友们就像谈农事一样,信口就能数出个一二来,但说得最多的是林改增加了他们的收入。据了解,2008年,都匀市实现林业总产值1575万元,为农民增收700元,农民人均增收35元。

2009年夏,市林业局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等5部局《关于做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林业发展金融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银发[2009]170号),与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市农业银行就林权抵押贷款达成了共识,市农信社和市农行将以最简便的方式为广大林农办理林权抵押登记,确保林农最快捷地解决生产性资金短缺的问题。此举进一步拓宽了林业融资渠道,缓解了农村贷款难的局面,有效推动了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林业聚集,加快了林业产业发展进程。8月10日,杨柳街镇农村居民龙再杨通过林权抵押,从中国农业银行都匀市文峰支行领到了5万元个人贷款,成为首个受益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林农,为其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

目前,全市林改工作在宣传发动、确权外业勘界、林权颁证等各个方面均走在全州12县(市)前列。

二、存在问题

(一)纠纷调处难度大,社会矛盾难以及时化解

1、纠纷现状

都匀市自开展林改制度改革工作以来,暴露出了多起历史遗留的林地权属纠纷。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9年9月底,在“林改”勘界工作中,有721件林地权属争议待处理,其中:市内707起,占98%;县际、州际间14起,占2%;争议总面积达75774亩。在市内的纠纷中,村民组之间争议达305起,占争议总数的43%,行政村之间争议占17%,乡镇之间争议占16%,个人之间占23.3%。难以调处的林权争议类型主要有:国有林场与集体之间的权属争议、集体之间的权属争议、县际及州际间权属的争议。

2、纠纷原因

(1)客观原因。与1981年“三定”时期的工作疏漏直接相关。“三定”工作不是很规范,有的是干部坐在家里依据图纸,不到林地现场进行勘验,对划分的林地只讲地名,不进行实地勘测;而有的林地的小地名老百姓又有不同的叫法,导致曲解,形成四至不齐。

(2)主观原因。少数农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有的乡镇政府拿《林权证》给村民自己填写,造成一宗地有两个证、甚至多个证的情况。

(3)历史原因。经历时间太长,原来老一辈没有纠纷,现在依据都没有,由于参与分地干部和群众的文化素质低,导致没有完善相应的手续,造成没有相应的档案,没有历史资料,加之参与脚踏手指的老人一过世,便形成纠纷。另外,1992年土地详查时,也没有搞彻底,有的与1981年的情况存在冲突。

国有林场和集体林地的林权纠纷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其一,国有林场用地是通过脚踏手指,没有村民大会议定,通过指定后,没有正式的政府批文,划拨没有文件,导致双方都没有证;其二,在划拨林地时,工作不规范,分配给农民,又划拨给国有林场。例如:①位于市区的国有马鞍山林场与周边原10个行政村均有权属争议,1995年市人民政府作出裁决,经过人民法院一审、二审程序,最终维持了市政府的裁决。但是在实际履行管护职责时,仍有不少矛盾,相当部份村组干部并不认可所裁决、判决的界线;②都匀市国有平浪林场多年来一直与凯口村各村民组集体存在较为尖锐的权属矛盾。在林改中,有部份村民出示1981年原都匀县政府颁发的《山林权所有证》,这部分林权证与1982年原都匀县政府55号文件《关于林业局与平浪、凯口、石龙三公社关于平浪国营林场管辖山林权属报告的批复》的边界权属部分重合。原县政府1982年《批复》没有规定原1981年的《山林所有证》废止,这2种证据到底应当采用哪一种?

(4)经济原因。林权纠纷引发的根本原因就是利益关系问题。林改后,随着土地升值、林木价格上涨,出现了争山争林的现象,农民经营山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通过林改,农民的法律意识日渐觉醒,越来越懂得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益。在用益物权层面的纠纷主要涉及到利益分配标准的公平性,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深入日益突出,一方面是原来历史形成的林权纠纷因林权的价值上升进一步尖锐化;另一方面则是因林权制度改革自身制度设计的因素而引发了新的矛盾。

(二)林改工作投入大,经费不足

林改经费国家、省、州、市已到位260.6万元,现在全市林改主体改革已进入尾声,但配套改革才开始起步,各级下拨经费和我市林改经费预算仍有较大差距,为此,为保障林改日常工作正常运转,市林业局在林改设备配置及档案室建设上所需资金均为自筹资金,没有使用林改专项经费,尽管市局想方设法解决林改经费缺口,但解决额度仍然很有限,要想实现林改目标,完成配套改革,还要依靠省、州政府大力支持,望能加大省州林改经费补助力度。

(三)配套政策未完善,群众利益未能真正实现

一是实施林改后,群众对林木享有一定的自主经营权和处置权,势必与生态公益林管理限制产生一定冲突,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金的标准较低、资金落实等与农户愿望可能会有较大差异,且在公益林区划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区划,事先并未征得群众认可,将影响其执行能力和具体成效;二是在今后的资源管理中,例如盗伐、滥伐的界定等问题需要法律、法规的相应配套,及时跟进;三是森林采伐规程中林木主伐年龄偏长,林农投资回报年限过长,群众利益回报周期过长(如马尾松主伐年龄为31年,应当予以政策调整),“群众得实惠”未能得到真实体现。

三、对策思考

结合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州党委、政府对林改工作的要求与林改工作的实际,为有效推进都匀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林权纠纷的调处力度,依法维护林权者的合法权益

上述林权纠纷由于权源依据不足、相关印证材料缺失,加之部分地方群众法律意识淡薄,无理要求政府划拨土地或强行要求收回土地(主要针对国有林场),林权纠纷调处难度较大。林权纠纷已成为全面推进林改工作的绊脚石。为推进和谐林改,推进全州林改工作进程:

第一,建议市林改小组综合协调、统筹,从体制上化解纠纷。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山林权属纠纷工作的领导,在原有山林权属纠纷调处机构中增加相关部门工作经验丰富、威望高的老党员、老村干、寨老等充实林改纠纷调解队伍力量,提高山林权属纠纷调处率,为林权证的发放打好基础;二是认真分析山林权属纠纷原因,多形式多渠道加以解决。同一行政区域内的纠纷在当地解决,把纠纷解决在基层,层层抓好落实,明确职责,凡多次协调仍不能解决的纠纷,经市政府同意,报州林改办审批后可暂缓进行林改;三是认真抓好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林纠纷的调处工作。国有森林是重要的国有资产和良好的森林生态群体,在调处国有林场与乡村集体林权纠纷时首先要依法保护国有资产,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关系,要做到依法依规、公正合理、统筹兼顾;四是对一方持有法律确认的权源依据,另一方无理且非要要求重新划分的,要坚决制止,对造成破坏的要依法打击,同时通过法定途径,确认、换发全国统一的林权证;五是对界限不清、权源依据不足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或明确股权整体转让。

第二,建议市人民法院从服务大局出发,依法裁判、并将审判活动与农村多元化调解机制有机统一起来,从机制上化解纠纷。人民法院在审判过程中,应在深入理解政策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充分发挥以乡镇调委会为主导、村(社区)调委会为基础的调解网络的作用,人民法庭应加强与基层司法所的沟通联系,加强对调委会的指导,争取把涉林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于跨行政区域的林权纠纷,主要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各单位、各部门的协作来推进,开展林权调查,勘查林地四至,加大纠纷调处力度,妥善处理林权纠纷,维护林区社会稳定。林业承包纠纷案件涉及面广、人多,社会影响大,法官在坚持依法审理的同时,要注意运用司法调解手段,多做思想疏导工作,注重与当地党委、政府的工作协调,重视加强与林业部门、与乡镇、村组等基层组织的沟通、联系和协调,形成司法机关与相关部门之间多层面的良性互动机制,发挥好林业部门熟悉林业历史状况、政策实施问题、林业技术问题,乡镇村等基层组织比较了解村情、民情的优势,构建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努力做到案结事了。

2、加大人力资源调配力度,完善部门机构设置并充实人员

近十年来林业部门基本未进公务员,招聘分配到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同时林业部门生态环境建设任务增长较快,林业科技人员缺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单一,影响了林业工作的开展,更谈不上适应新时期林业事业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建议林业部门与编办、人事局等相关部门争取有效措施,提高林业干部职工素质。一是公开招考林业公安干警;二是招考林业专业院校毕业生充实基层;三是加强干部培训,提高工作效率和执法水平。

3、加强请示汇报、积极协调,将林改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市林改办要向市委、市政府、州林改办多反映情况。林改工作经费不足将严重影响林改工作的质量和进度,通过汇报使领导知晓了、重视了,就有利于问题的积极解决。依据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开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通知》(黔府发[2007)34号)要求,林改经费由省、州、县财政按4∶3∶3的比例承担,纳入财政预算,确保林改工作正常进行。

4、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

个别乡镇对林改工作认识不到位,没有将其放到重要的议事日程,林改成员单位参与率低是造成林改工作进度缓慢的主要原因。要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州关于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文件精神和要求;同时,认真做好林改信息的收集,年底前要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策措施、实施效果作为重点,抓好各类林改典型,及时反映各乡镇林改进展情况,总结推广好经验,加强林改在解决农民工就业、增加林农收入等方面的宣传,营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良好社会氛围。

5、加大市级林改督查力度

成立由四大班子领导带队的林改工作督查组,每两个月对林改工作督查一次以推进林改工作进度,及时发现并高效解决林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有效推进林改。

6、加快出台林改配套改革政策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农村改革工作,中央2008年提出用5年时间建立起明晰产权、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的现代林业产权制度。勘界确权后,虽然确立了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产权得到明晰,农民吃了定心丸,但如何充分调动农民发展林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如何解放林业生产力促进农民脱贫致富,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形成林业发展的良性发展机制是执政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建议抓好以下工作:

①改革现行的林木采伐管理制度。山林到户后,经营主体多元化、经营形式多样化,采伐林木的点多面广,给基层林业工作站的监督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林木采伐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实行分类经营,严格控制公益林采伐,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按方案落实采伐指标。实行林木采伐审批公示制度,简化审批程序,提供便捷服务。

②为林农发展集体林业提供资金支持。林业的良好发展是与各级党委、政府紧密相连的,林业不能只在内部打转,要让林业融入政府、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潮流中,达到相互推动、加快发展的目的,只有得到高度的重视才能更健康、更有序地发展。第一,市政府要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将林业部门的行政事业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将林业的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的基本建设规划,特别是在偏远山区;第二,建立林业要素市场管理中心,规范林地、林木流转。加快林地、林木流转制度建设,规范流转程序,保障公平交易,建立健全产权交易平台,建立森林资源评估机构、抵押贷款服务中心等;第三,建立和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多渠道筹集公益林补偿基金,提高补偿标准。

③为林业的发展提供社会服务。一是林业部门要不断转变职能,切实搞好服务,让林农掌握好、运用好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二是搞好技术服务,让林农掌握一种或几种林业技术;三是要提供信息服务,及时发布林产品市场信息、林业科技信息、林业法律政策咨询,让林农及时了解市场变化,让林产品广有销路。同时尽量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组织,提高林业集约化、规范化经营水平和整体竞争能力,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

总之,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免除农业税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是农村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延伸、深化和完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战略任务,任重而道远。在下一步工作中,要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为指导,进一步深刻理解林改的重大意义,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进一步加大林改宣传力度,坚定广大林农参与改革的信心,在省、州的统一部署下,严密组织,精心安排,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狠抓审核颁证、涉林税费清理、配套改革等环节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林改工作,确保在2009年12月前全面完成改革发证工作任务,在2010年12月前完成档案整理工作,并积极引导农户做好林地文章,积极探索林地有效开发利用的新路子,培育林业支柱产业和产品,帮助农户提高收入,从而真正取得改革预期成效,实现农民增收、林业增效、财政增长和林权稳定的目标,达到都匀林业又好又快发展的目的。

第三篇: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研究

屈红国

1(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 100083)

摘要:本文主要使用制度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并结合实地调查等方法对江西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行了研究,指出:由于高昂的边界成本,当前的“明晰产权,分山到户”的分散经营模式将在市场的引导下逐渐过渡到规模经营。当前山林对于林农存在着社会保障功能,使得林农与山林被捆绑在一起,限制了市场条件下森林资源的资本化和流动性的实现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与分工专业化。在今后的配套改革中应尽快构建林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针对林区劳动力的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合理分流,减轻生态压力。关键词:林权改革;边界成本;社会保障

Study on Forestry Property Rights Reformation of Jiang-xi Province

QU Hong-gu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Beijing,100083,P.R.China)Abstract:The clearness of forestry property rights and market mechan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cut down exchange costs while large-scale production is the key to solve border costs problem. The sustained development of forestry calls for a free market for labor-force and forestry resources which will,at the same time,ease much ecological stress.

Key words:reformation of collectivity-owned forestry property rights;border costs;social security system

集体林权改革是我国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后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和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有着重要的意义。江西的林改工作起步早,效果好,走在了全国林改工作的前沿。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总结经验成果,发现问题和不足,对全国的林改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当前国内外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林业产权制度等理论、集体林区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改革的方向和对策措施。并且主要集中于对林地产权制度的研究,认为,当前集体林权制度方面最大的问题是林地产权制度问题。目前针对江西林权制度以及江西林权改革的研究较多,总体来看研究视角较窄,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缺乏系统、整体的深入研究。其次,对当前的存在问题缺乏深入的调查分析,对配套改革制度体系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本文拟使用新制度经济学理论并结合实地调查,对江西集体林权改革进行研究,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分析,尝试找到解决方案。江西省林权改革现状

1.1江西省林业的基本情况

江西是南方集体林区重点林业省,国土总面积16.69万km²,活立木蓄积量3.5亿m³,森林覆盖率60.05%。全省地貌特征可概括为“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庄园”。“十五”期间,江西林业发展较快,实现了林业用地面积、森林面积、活立木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质量、毛竹林面积蓄积增长。

1.2江西省林权制度发展沿革

建国初期,通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所有的山林。1953年开始合作化,经过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人民公社几次大的变革,至1962年“四固定”时,农民的山林绝大多数又统一归为集体所有(以生产队所有为主)。1981-1983年,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和中央的统一部署,江西进行了比较彻底的林业“三定”,绝大多数集体山林的使用权,都通过自留山和责任山的形式分给了农户经营。作者简介:屈红国(1975-),男,山西稷山人,博士生,从事林业经济学研究,(电话)010-62391384,(E-mail)billspruce@sina.com。

但是,林业“三定”以后,并没有如预想的那样激发出林农造林育林的积极性,产权问题成了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

1.3江西省林权制度改革方案

1.3.1改革的目标

确保林农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林农负担明显减轻;确保林区乡村组织和林业部门的正常运转;确保森林资源总量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确保林区社会稳定。

1.3.2改革的基本原则

坚持权益平等;坚持尊重历史,保持林业政策的连续性;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尊重群众意愿;坚持因地制宜,形式多样。

1.3.3改革的主要内容

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这四个方面,是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主体内容。为了确保主体改革的顺利进行并取得预期成效,江西省同时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改革措施。

1.4对林权主体改革的评价

林改方案设计合理完善,符合林农利益,得到了人民拥护。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全力推动和支持下,以民主的方式推进林改,依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把决策权交给群众,保证了改革内容和过程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林农的改革热情。总体而言,奉新、宜丰和铜鼓三县的集体林权改革的主体改革比较成功。

2林权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原因

2.1由于历史原因和高昂的边界成本,山林权属纠纷很多

山林纠纷是主体改革中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工作。以宜丰县为例,截止2007年6月份,统计的山林纠纷共有1712起,面积达到4406hm²,已经调处1229起,占71.79%。

客观来看,如此多的山林权属纠纷,绝大部分是由于“三定”时技术条件不完备,再加上勘界比较粗放产生的四至不清的问题。而在林改核发林权证的过程中,这些长期积累的问题集中地爆发了出来。

同时森林资源高昂的边界成本也是引发山林纠纷的重要原因。在本文中,森林资源的边界成本指的是,出于经营或其它目的,将整片森林划分为较小的部分,在确定其边界以及由于边界的存在所产生的成本。

在农田中,田垄(或田埂)就是其边界,修筑、维持田垄的费用就是其边界成本。由于修筑、维护田垄成本低廉,修成后清晰可辨,因此农田的边界成本不高,不易产生纠纷。

由于森林资源的整体性和不可分割的特点,以及不断生长变化的特征,确定和保持长期、明确的边界所付出的成本是非常高昂的。在森林中,自然生长的木竹很难用一道简单的“田垄”分开来。传统上是通过放置界石来分界,但是森林是个不断生长变化的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界石的消失和挪位都会产生纠纷。其次,在森林的防火、防病虫害等方面,边界也会产生推诿、协作的成本。

正是由于森林资源高昂的边界成本,决定了规模经营是林改的最终目标。

2.2乡镇、村两级行政单位陷入经济困境

林改后,以前乡镇、村出台的各项涉林收费全部取消,由省、市财政通过转移支付承担乡村两级的运行费用。由于转移支付的金额与实际需求之间的缺口较大,乡镇与村的公共事业支出严重缺乏保障。

表2.1林改前后奉新县石溪乡运行状况调查表(2007.5.23)

Tab.2.1 Feng-xin town financial status pre and post reform(2007.5.23)

200

3200

4200

52006 人员编制 78 71 62 60 涉林收费(万元)99 85 43 0 人员薪酬(万元)20 17 15 12 费用支出 88 78 78 63 盈亏(万元)盈 11 盈 7 亏 35 亏 63 盈亏原因无林业收费

注:人员总数包括村行政组织;林改后每个乡镇每年有20万元的转移支付金;每个村有2—2.5万元的转移支付金。

从图中可以看出,林改后乡、村两级行政单位的资金缺口较大,经过调查发现这是大范围的普遍现象。上级行政部门在要求乡、村两级行政单位进一步压缩开支和减员增效的同时,应适当增加转移支付的力度。否则,很可能会影响到林改工作的进一步实施。

2.3山林面积拥有量的差异导致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在江西的山区,最小的生产单位是小组。由于历史原因和地理因素,村与村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拥有的山林面积差异很大。在小组内部,由于婚丧嫁娶,生老病死等自然原因,户与户之间的山林面积差异也很大。林改前,木竹价格由行政手段控制,价格很低,林户之间的收入差别不大;林改后,政府将原有的大部分涉林收费取消,还利于民,再加上价格管制的取消,木竹价格在市场的推动下大幅提升,由此使得山林面积多的林农收入提高很快,与山林面积小的林农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2.4 林农与山林被“捆绑”在一起,阻碍了规模经营的实现

长期以来,山林对于林农来说有着替代社会保障的功能。社会保障重在公平,在山区就表现为山林面积的公平。由于人口的变化很快,需要频繁地调整山林权属。而山林的经营又由于森林资源的特点需要长期稳定的经营权,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已经严重制约了林农营林的积极性。同时,这种“捆绑”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合理流动。

2.5 木竹的采伐与流通管理不合理,限制了市场对资源的合理配置

在对森林资源实行分类经营后,现行的限额采伐管理政策已经不适用于商品林的经营和发展。同时,基于竞争和税收的考虑,县与县之间、乡与乡之间通过各种方式限制木竹的流通,阻碍了资源的合理配置,整体而言降低了经济效率。对策建议

3.1 尽快构建林区农村医疗、养老、最低生活保障为主的社会保障体系

构建林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不仅是社会进步和社会公平的体现。完备的社保体系,使林农和森林资源都得到了解脱。被剥离了社会保障功能的森林资源就能在市场的调节下自由流动,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同时,社保体系解除了林农的后顾之忧,有利于林区劳动力的分工专业化。

3.2建立针对林区劳动力的免费职业教育培训,合理分流人口

在当前的林业产业链中,大多数劳动力处于第一产业的环节,阻碍了林业产业健康高效地可持续发展。同时由于要养活众多的人口,必将影响森林资源生态效益的实现。通过对林区劳动力进行免费职业教育培训,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和价值,使其合理地向林业第二、三产业流动,将大大提高林业发展的质量和潜力。

3.3 根据市场化的需要,制定、整理和完善涉林法律法规和政策

根据林业发展市场化的需要,适时调整采伐、流通环节不合理的政策限制,加速资源的流通。及时立法解决生态林的补偿措施和标准。

3.4 打破行政区划对木竹资源流通的限制

在大区域内建立优势互补、资源自由流动的林业产业链,将资源流动性纳入地方行政部门的考核指标。在大区域内调整和分享林业产业的成果和收益。

3.5 完善林权交易市场,加强融资、保险服务和市场监管

加强市场监管,防范非法融资,完善森林资源的评估体系;继续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尽快建立森林资源的保险体系,增强林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3.6 在市场机制下探索林业科技与资源结合的模式,提高林业生产力

通过引导林业技术人才以技术入股的方式,分享收益,从而促进林业的精益化生产,实现增产增收。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的继续——福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认识和体会”.林业经济[J].2006

(1).8-9.

[2] 雷加富.“关于非公有制林业的几个理论问题”[J].绿色中国.2005:(2).4-8.

[3] 张五常.经济解释:张五常经济论文选[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22-30.

[4] 江泽慧.中国现代林业[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11-26.

[5] 周生贤.当前林业的形势与任务.绿色中国[J].2005:(1)..4-9.

[6] 田明华,陈建成.中国森林资源管理变革趋势:市场化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32-55. [7] 严成.林权制度改革——新时期林业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江西林业科技[J].2005:(2).1-4. [8] 高岚.林业经济管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1-4.

[9] Richard·A·Posner(U.S.).Economic analysis of law. Beijing:Zhong-Xin Publishing House 2003.16-30. [10] Roger A. Sedjo.Economics of forestry . England.Ashgate,2003.3-10.

第四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相关政策及工作程序讲座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为了在全区范围内统一政策和技术规程,自治区林改领导小组下发了《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这是我区林改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它包括林改相关政策和操作规程两个部分。我们这个讲座主要是对这个《办法》进行学习、理解,掌握《办法》的精神要点,以便在林改工作中能够熟练运用。第一部分林改相关政策法规

《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对我们在林改工作中经常用到的一些相关政策都做了明确的规定。共有

1、自留山政策,2、责任山政策,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4、谁种谁有政策,5、林地流转政策,6、生态公益林政策,7、退耕还林政策,8、确权发证主体与对象的政策等八个方面。

1、自留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 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三条 规定,自留山长期稳定不变。继续实行“生不补,死不收”、长期无偿使用、允许继承的政策。自留山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其成员只有使用权,不得擅自用于建房等非林业生产用途。自留山长期归农户使用,其经营权受国家保护。

自留山划定后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的应当退还农户或者划定新的自留山给农户,但农村户口转为城镇户口,其自留山在林改前已由集体经济组织按照有关规定或者协议收回的,不予退还;尚未收回的,维持不变。

集体经济组织在农户自留山统一组织造林的,不得改变自留山的使用权,所造林木可由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协商确定分成比例和采伐时间,也可由集体经济组织向农户收取营林费用后将所造林木归农户所有。

林业“三定”后,自留山、责任山合并,实行“两山并一山”管理,农户要求区分自留山、责任山的,应当按照农户的要求分别确权发证;农户不要求区分的,可按责任山的形式予以确权发证。

有自留山但无证的,要查看“三定”时的档案。当时已经过县级人民政府造册登记的,应认定为自留山,并及时发放林权证;未经造册登记,但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可以确认为自留山。

自留山位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内的,由集体经济组织、自留山使用权;人与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共同协商处理。可以由集体经济组织给予等量置换;也可以由自然保护区或森林公园经营管理单位与自留山使用权人签订合同,明确林地使用权和林木所有权归属、利益分成、使用期限。集体经济组织的山林全部纳入自然保护区或者森

林公园的,应将生态公益林的补助、补偿落实给自留山使用权人。

自留山使用权人死亡后没有继承人的,其自留山使用权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原存在的承包经营等法律关系不变。

2、责任山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四条 规定,责任山在承包期内保持稳定不变。承包方必须与发包方签订全区统一规范的承包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承包期限为70年,承包期内承包方依法享有责任山的使用、收益和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权力,并允许继承。

集体经济组织与成员已签订有承包合同,但没有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期限的,要完善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承包期满后可以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承包。责任山已落实到农户但没有签订承包合同的,要补签承包合同,明确承包面积、四至范围和承包期限。

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擅自收回和调整承包的林地。承包期内,承包方全家外迁,其要求保留承包经营权的,应当予以保留。承包合同生效后,在承包期内,发包方不得因承办人或负责人的变动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也不得因集体经济组织的分立或者合并而变更或者解除承包合同。承包期内,承包人死亡,其继承人可继续承包。

承包的林地,应当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开发、经营和利用。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改变林地用途,不得将承包的林地用于非林业建设。

责任山由集体经济组织收回统一经营,承包方要求归还的,应当归还。

3、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五条 规定,林业“三定”时未承包到户,目前仍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的,凡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集体林地,按本次林改时确定的人数承包到户;不适宜实行家庭承包经营的,经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可以按下列办法之一处理:

(一)通过招标、拍卖、出租、公开协商等承包方式确定由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或其他经营主体经营,所得收入按规定在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进行分配;

(二)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继续由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但要将现有的林地、林木折股分配给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均等持有,收益按股分配。

农户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所有但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种植的林木,由该农户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木处置后,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并按照本条前款的规定落实经营主体。

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或者通过流转获得的收益,应用于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成员分配或公益事业,其中70%以上应当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各成员。分配方案应经村民会议

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

4、谁种谁有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 第六条规定,在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种植的林木,坚持“谁造谁有,可以继承,可以作价转让,林木依法采伐,产品自主处理”的政策。集体经济组织未与农户签订承包合同的,应补签承包合同,确定林木所有权和林地使用权。第十七条规定,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在本经济组织所有且未承包到户的集体林地上种植的林木,由林木所有人与集体经济组织协商林木处置办法,林地使用权收归集体,落实经营主体后登记发证。

5、林地流转政策:《广西壮族自治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确权发证办法(试行)》第七条 承规定,承包方可以在一定期限内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通过转包、出租等方式流转给第三方,发包方与承包方的承包关系不变。流转期限不得超过剩余的承包期限。

承包方有稳定的非农职业或者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经发包方同意,可以将全部或者部分林地使用权转让给其他从事林业生产经营的农户,由该农户同发包方确立新的承包关系,原承包方与发包方在该林地上的承包关系即行终止。已经实行流转的集体林地,符合法律规定、流转合同规范的,要予以维护;流转合同不规范的,要予以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要依法纠正。

第五篇:林权制度改革成功经验

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经验介绍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洛川县中部塬区,距离县城15公里,总面积1465.66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民委员会,56个村民小组,3027户农户,12794人。全镇共有林地面积63318亩,其中,99-06年退耕总面积11830亩。本次参与林改总面积51488亩,其中责任山10351.5亩,保留在集体面积41136.5亩。今年以来,我们按照县林权改革的安排部署,针对老庙镇林权改革的实际情况,严格按照规定程序,有序推进林权改革工作。截止4月10日,全镇已全面完成26个村56个村民小组的林权改革的主体任务,方案制定,外业勘界确权等工作任务全面完成,林权改革受益农户达2104户,按户均分率将达到91%。

二、主要做法及经验

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中,我们主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强化责任

我们坚持把“乡、村、组三级齐抓共管”的领导机制贯穿于林改全过程,建立工作机制,形成了上下联动、左右互动,全民配合抓林改的局面。镇上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副镇长为副组长的林改领导小组,成立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各村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村委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参加的林改工作领导小组,层层落实责任;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和驻村干部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落实了专职人员,确保林改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宣传动员,广泛参与

为了使镇林改工作顺利进行,镇上采取发放公开信、张贴宣传标语、制作宣传条幅、书写固定宣传牌、编印林改简报、编制林改资料汇编等形式,广泛宣传。各村、组按照要求书写、张贴标语,制作宣传条幅,发放林改公开信3200余份,确保发放到每户群众家中,使全镇上下对林改工作家喻户晓、人人皆知。镇上开办了林改专栏,每周书写1期,镇林改办编印了林改简报9期。同时,加强业务人员政策法规的学习和业务培训,全镇共组织培训学习10余场次,参训人达300余人。

(三)充分调研,制定方案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全镇抽调28名干部,由5名副科级领导任组长,成立了5个工作小组,划片包干深入到全镇各村组,通过走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群众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针对具体具体问题,结合各村、组实际,制定出了科学合理的村、组的林改实施方案,确保了林权改革的顺利实施。

(四)创新方法、确保进度

一是做到“三结合”。即:把村组方案、调查摸底、一榜公示有机结合,根据调查摸底情况制订符合政策、内容详实,具操作性的村组林改实施方案,村级方案坚持了“四个原则”落实自留山、责任山,并将部分集体山林落实到农户个人经营,明确利益分配,确保了收入分配到户。

二是严格“两个三分之二”和“四签两不许”。村级林改实施方案由村委会集中召开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经“两个三分之二”即“参加村民会议或户

代表会议的人数必须超过应到会人数的三分之二,表决票通过票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会议人数的三分之二以上”票决通过方案,并坚持“四签两不许”(“四签”是指通知开会签收、参加会议签到、投票表决签名、通过方案签字;“两不许”是指不许代人签名,不许用铅笔、圆珠笔等不符合档案工作要求的书写工具签字)进行表决,将通过的村小组林地承包方案逐级上报村委会、镇政府、县林改办审核,最后报县政府审核实施。

三是实行“两必须”。即:调查摸底结果必须以村民小组为单位,在村务公开栏或人口聚居地进行7天公示,并对公示内容进行拍照存档;村民小组必须根据外业勘界勾图和面积计算的结果,造册后进行公示,公示期限7天。

四是把握“两个是否”。即:公示的内容是否有异议和争议,无异议和争议的进入外业勘界勾图,有争议的暂缓勾图,待争议调处解决后进入勾图;村级方案是否公开、公平、公正。

五是做好“两个明确”。即:明确分山到户率、分户登记率,要求外业勾图人员在勘界勾图中做到勾绘宗地界线准确,能分户登记的分户登记;明确林权登记申请表填写无误,对申请表地填写存在缺、漏项情况的现象进行补课,做到操作规范,内容全面、详实,明确图、表、机、地一致。

六是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镇上培训了专职林权登记、打印、档案管理人员,确保了林权打印规范,档案保管完整、安全。

(五)强化督查,确保进度

坚持“强化检查督查,进度服从质量,质量与进度互相促进”,是我乡在林改中一贯坚持的原则。一是对林改工作人员制定了管理、奖惩制度,对外业勘界技术人员,制定了操作、质检等一整套管理办法。二是为掌握和加快进度,实行了外业进度三日一报制度。三是全乡组建了1个督查组、1个质检组,定期不定期地到各村督查指导林改工作,对外业勘界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监督,找出差距、出谋划策,有力地促进了林改工作。对林改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及时进行化解、调处,全镇矛盾调处率达100%,确保林改工作稳步进行。

各位领导,虽然我镇在林权改革工作上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承接,但是与县上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遵照进度服从质量的要求,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全力加快林权发证工作,推进林改配套改革,完善各类林改资料,努力调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促进我镇林业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发展,确保我镇林权改革工作扎扎实实地进行,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下载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林权制度改革国内外研究现状如何(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青海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法律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农村经营制度的又一项重大变革。此项制度改革是为了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把林......

    国内外研究现状

    对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国内外学者都是承认发展中国家二元经济结构的前提下,以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为理论基础,探讨了农村经济发展的道路和方向,而且在不断研究和分析后,对农村......

    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站推荐)

    1.3 本文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的研究是以实现阔叶材横切面图像中轴向薄壁组织的提取为目的,在总结、分析国内外先进研究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结合计算机视觉技术,最终探究出轴向薄......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关于群文阅读的研究 群文阅读是最近两年在国内悄然兴起的新型阅读教学模式。最早,是2007年,台湾地区的陈易志老师上了一节“群文阅读”课,他让学生读了6篇文章——《石头汤......

    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精选合集)

    毕业论文指导:如何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

    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与评价; (1)国外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研究现状分析: 水是人类产生和存在的基础,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资源,其总量是有限的,我们天天饮水,而且还要有一定的数量,充......

    材料--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内研究现状近年来对我国大学生助学资助的研究逐渐增多,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l)对我国大学生资助政策的研究从资助政策的理论方面进行研究有:赵琦的《......

    国内外研究现状

    1、项目研究意义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的直接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承担着协调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学校和学生关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