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

时间:2019-05-13 05:06: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

第一篇: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

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

通过对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我对其精神实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于11月9日召开,国内外各方众说纷纭,但各方的似乎都有一个共识:此届必将树起中国改革发展航程上的新航标。

国家大势决定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前进方向,是要解决主要矛盾及其矛盾的主要方面所推动的。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中内容都是关于重大的改革,确立新的改革目标,指引我国改革前进的几个重要文件。深化改革,才是引领这个国家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是全党全国的一件大事、要事。改革已渐进了深水区,渐进了攻坚阶段,改革模式本身也需要加以变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激起中国变革新活力,再启中国增长强动力,升级中国经济硬实力,同心共筑中国梦,我们布满期待。

作为一名预备党员,我深知要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必须做到“五要”。

要有全面的眼光。十八大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并且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聚焦全面深化改革,其核心和重点无疑是“全面”二字。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也必须牢牢确立“全面”思想,要有全面的眼光,一定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切忌单兵突进或孤立片面地想问题、办事情、抓改革。国家制度建设或国家制度现代化,其本质就是加速各类要素积累,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等。在中国还要保证民族团结、共同富裕、长治久安、祖国统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由此,就需要全方位的变革,这包括观念变革、经济变革、政治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等等。只有全面抓、抓全面,才能使中国改革全面深化、整体推进。

要有深化的谋略。改革开放35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是,改革开放走到今天,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开始逐渐显现,来自国际国内的风险和挑战依然十分突出,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能不能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需要深化的谋略,要在全面的基础上深化改革。要深入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思想认识,绝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一知半解。要对当前国际和国内形势有深入透彻的分析和把握,找准改革突破的关键点、着力点,深化改革措施,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绝不能走过场或等要靠。

要有改革的魄力。改革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改革更是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的法宝。但是,改革势必会触及到一些既得利益群体,势必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当前,改革进入了深水区、攻坚期,尤其需要有攻坚克难、排除一切干扰的勇气。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胆识以及壮

士断腕的决心,义无反顾、奋力向前,敢于打破固有利益格局,坚定不移、循序渐进地推进各项改革。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拆解“硬骨头”,要树立“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全面深化改革就没有更高层次发展”的思想和理念,靠改革促发展、靠改革调结构,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要有务实的作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全面部署,提出的改革“路线图”,要想变成美好的现实,必须靠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应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用中国梦凝聚中国力量,以作风建设提振全党精气神,形成了全党全社会的新风气。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更加需要传承和发扬务实作风,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落实精神,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善始善终、善做善成,既不能急躁冒进、急于求成,更不能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要有清正的环境。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没有一个清正廉洁的环境不行。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一年来,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出台“八项规定”、坚决反对“四风”、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已然在全党上下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些地方、少数干部中还存在着侥幸心理以及顶风违纪行为。越是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越不能放松风清气正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的营造。要进一步加大反腐倡廉的力

度,在全社会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支持改革为荣,以破坏改革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干部群众都能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支持改革,服务改革,共同推进“中国号”巨轮沿着正确的方向破浪前行。

35年前,发端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影响了世界。而今天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新一轮深化改革的重要转折。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户籍制度、土地制度、金融体系、贫富差距、资源垄断、政府职能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大众关心热点。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升。但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没有变。发展是当代中国的第一要务,改革是当下中国发展的必然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改革一步步推进,从全面实行一般诊疗费制度到“异地高考”方案“破冰”,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到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的比例提高,从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以推进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为主题,到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建立社会救助制度,“公平”的实现给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更多的期待。

目前,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深水区”,面对未来的一切风险和挑战,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深化改革就是给我们

中国梦指明一条实际道路。

第二篇:寻找改革前行的航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寻找改革前行的航标

一.又闻改革悄然涌动的潮声。

抗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呼应广大民众改善民生扩展民权的需求,改革深化的问题,又一次沉重地撞击着社会紧绷的心弦。

我们不必沉湎于昔日的辉煌而盲目陶醉。历经30多年风雷激荡,中国改革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蓄积了巨大的发展能量。但是,这还是开始,远非历史的终结。

我们不必畏难于利益的冲突而裹足不前。改革,从来就不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驰骋,“敢闯敢试”,“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是众多改革者奋然前行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必受制于危机的应对而转换方向。危机是改革的助产士。以改革促转型,恰可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力量。

关键在于,改革的指向是什么?改革的航标在哪里? 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必然更加关注平等、公平、正义。推进民生新政的深化,打破利益分享的瓶颈,必然引发公民权利保障的强烈诉求。

新年前夕,有媒体举办了题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结果位列前十的大多是与大众福祉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问题,也是中央新近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加快改革的任务,更多地指向“社会事业”,指向“公共领域”,指向“公民权益”。二.改革的推进,或因制度框架的引领,或因问题危机的倒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中,推进当下的社会改革,我们更应着力求解的是倒逼中的现实问题。

发展代价,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最直接的制约。

原来的投资主导出口依赖、粗放型外延型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伴生而来的是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积聚、利益矛盾激化、生态环境破坏、价值体系紊乱的繁多的成长烦恼、沉痛的社会代价。市场机制必然带来利益分化、优胜劣汰,加以权力干预的资源配置、增长主导的制度安排和扭曲变形的市场环境,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全面失衡。

维权事件,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最严峻的考验。

在呼啸前进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我们也当看到那些难以承受之痛。企业改制,劳资矛盾,房屋拆迁,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等等,不少地方百姓利益被漠视、被剥夺,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正当权益,于是便将自己特殊的民生利益诉求,以“群体事件”的体制外行为表达出来。而且,暴力程度显著上升,事件发生频率加快,舆论共振张力加大。

贪腐现象,是百姓高度关注的最持久的热点。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利益集团化、利益部门化、利益地方化,已成政府治理顽疾。权力与资本联手形成的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让不少改革成果被吞噬,使许多改革政策被变形,权钱交易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腐败敛财的环节链条不断拉长。如土地开发,已成滋生既得利益集团和扭曲国民收入分配的土壤。

加快社会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问题在于,如何重燃改革的激情?重振改革的信心? 三.民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初期,放权让利,打破旧体制僵化的框框套套,社会共同分享改革带来的成果。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

如今,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要重构发展格局,重组利益关系,难度、风险骤然加大,社会的共识在分化,民众的热情在下降。

但是,在民间,在草根,改革的动力依然生生不息。面对利益集团的赢家通吃,市场制度的马太效应,资本时代的竞争强势,原有改革的扭曲变形,普通民众更加真切、更为强烈地表达着,要发展,要公平,要社会正义,要共同富裕,要有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改革的权利不可垄断,改革的动力不可低估,改革的激情不可浪费。正是从普通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中,改革获有了充分的合法与正当。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群体性事件,便是民众要求继续改革内在动力的一种非常规爆发。

当然,我们还当直面、还当破解改革前行的障碍和风险。阻碍改革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他们高高地盘踞在社会资源财富分配的金字塔尖,他们贪婪的欲望便是巩固,便是坐稳。因为,他们心中一片透亮:获取这些既得利益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在市场经济国家同样是无法想象的。

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坐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而且表现在他们拥有影响市场交易潜显规则制定的能力,拥有影响社会舆论热点流向议题设置的能力。在公然的商业利益追逐中,在服务“高端”读者群的标榜中,多少媒体昧于是非,热衷为其代言。

替代改革的,是政府和资本的主导。

在企业,“通钢悲剧”的一个重要成因,在于广大职工被排除在改革重组的决策之外,职工在利益遭遇侵害之时,没有正常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身的尊严。

在乡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速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等等,是当下最为热烈的改革行动。在改革的旗帜下,不少地方拼命追求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我们欢呼改革,我们还当追问,改革带来的究竟是谁的发展、谁的效益?农民的权益是否在改革中得到充分保障?每一处改革的推进动员中,都会有“尊重农民意愿”的字样,只是在改革实践中,是否有政府与资本联手,用种种高压手段,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农民,用堂皇的包装,将他们的意愿同化了农民?不少地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难以保障,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农民的市场交易权无法对等,农民的收益分配权受到挤压,农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权被轻易剥夺。问题的实质在于,诸多改革,我们在其中看到的多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而真正的主体——农民的创造在哪里? 扭曲改革的,是改革取向的偏离。

教育改革新招迭出,各地相继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自主招生。罔顾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实,“一刀切”的改革结果呢?“百科全书”式素质教育下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自主招生”对农村学校只是一块诱人的“画饼”而已。正是在“改革”的推动中,农村孩子越落越远,他们在呼喊:“不要让我们既输在起跑线上,又输在跑道上!”

四.中国改革再出发,从何处启航?向何处扬帆?

从经济改革进发,于社会改革突破,向政治改革深入。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配套和延伸,是政治改革的支持、承载和奠基。

收入分配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结构开放化、政府治理民主化,应该成为当下社会改革推进的重点。

收入分配合理化。

重点是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问题,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还需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价格体系改革,矫正资源尤其是土地、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扭曲的现象。

加剧社会分化的,还有权力与资本在合流中对国家财富的肆意侵吞,如官煤勾结而来的暴富,还有既得利益集团在赢家通吃中对民众利益的贪婪剥夺,如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中底层百姓遭遇的生存挤压。如何从深刻的体制变革而非简单的国进民退中去遏制,去根治? 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认的“十一五”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开放化。

保障社会结构开放,当前要特别警惕日渐弥漫的“隐性世袭”现象。据媒体报道,在社会公共资源的支配和掌控中,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具有垄断能力的经济部门,这种现象接连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看来,社会就业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必须加快,以真正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格局。

结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要警惕出现新的“城市二元结构”,为进城农民积极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新生代农民工更为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拓开多样的渠道。

创造底层上升机会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公平。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贫穷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连改变贫穷命运的机会都没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背离了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乡村教育资源的急剧流失带来的农民子女向上流动机会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女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表明弱势群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已经开始动摇。

同一个世界,每一个梦想。改革30多年,普通民众心中的“中国梦”不应该就此邃然远去,底层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光不应该就此暗淡下去。

政府治理民主化。

政府要从直接控制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把维护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民主行政要拓展。民主的要义在于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把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显示了民主成长新的态势。基层民主恳谈的实践,开辟了协商民主新的路径。

公民社会要成长。公民社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谐的社会,一个强化权力监督的社会,一个保障权利平等的社会。

改革30多年来,国家和社会逐步分离开来,蓬蓬勃勃的公民意识在发育,多种多样的公民组织在兴起,自由平等的公民领域在生成。

不少媒体相继评选刊出“2009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就是公民意识蓬勃发育、提升的真实镜照。

各色各样的社团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密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国人采取了令人瞩目的民间援助行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大军源源不断地涌入震区。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公民社会觉醒的一个标志。

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由此影响社会生活,最终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网络民主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一个不断发展的公民社会,正在而且必将更有力地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也应防止民间组织在极端利益的操纵中出现反社会化、黑社会化的消极现象,防止网络舆论在民粹主义的左右中出现激进化、暴力化的不良偏向。政府在加大对社会力量培育力度的同时,还应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五.改革在社会领域的突破和深化,直接推进着改革的转型。

改革的现实理性是发展第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促进广大民众的利益追求、权利保障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改革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改革观,就是使改革的取向从现实理性向核心价值挺进、深化。当前尤须着力的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民众的权利保障,不仅保障公民在日常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而且保障公民在改革中话语主体的权利。

以教育改革为例。近年来,改革不乏新举,有的也轰轰烈烈,但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独角戏,广大师生大多靠“道听途说”得来风声,无缘置喙。这些改革涉及千千万万家庭及其子女未来前途、生存状况、经济利益,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多大空间反映自己的呼声,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被改革”、“被自愿”、“被时代”,这些听来尚觉生涩、拗口的网络语言,折射的正是许多人内心充斥着的“被折腾”的疲惫与伤痛。

改革的顺利前进,离不开政府的引领、动员和表率。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认知:普通民众,不仅是改革成果的共享者,改革代价的承受者,改革迟滞的失利者,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改革最深厚的基础,是改革最重要的主体,是改革最坚强的支撑。30多年前,安徽小岗农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伟大实践,显示了中国普通民众巨大的改革力量。30多年来,民间创造,群体事件,公民社会,广大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诉求,坚韧、顽强地开辟着改革的道路,坚持着改革的事业。今天,改革再出发,激情再燃烧,我们当倍加尊重、珍惜这种民间的改革力量,保护好、开发好这种民间的改革资源。这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启示。

第三篇:寻找改革前行的航标

寻找改革前行的航标

又闻改革悄然涌动的潮声。

抗御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加快中国发展模式的转型,呼应广大民众改善民生扩展民权的需求,改革深化的问题,又一次沉重地撞击着社会紧绷的心弦。

我们不必沉湎于昔日的辉煌而盲目陶醉。历经30多年风雷激荡,中国改革写下了壮丽的历史篇章,蓄积了巨大的发展能量。但是,这还是开始,远非历史的终结。

我们不必畏难于利益的冲突而裹足不前。改革,从来就不是在一马平川的原野上驰骋,“敢闯敢试”,“壮士断腕”,“背水一战”,是众多改革者奋然前行的真实写照。

我们不必受制于危机的应对而转换方向。危机是改革的助产士。以改革促转型,恰可增强抵御外来冲击的力量。

关键在于,改革的指向是什么?改革的航标在哪里?

人们在解决温饱之后,必然更加关注平等、公平、正义。推进民生新政的深化,打破利益分享的瓶颈,必然引发公民权利保障的强烈诉求。

新年前夕,有媒体举办了题为“影响当前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主要问题”的经济学家问卷调查,结果位列前十的大多是与大众福祉相关的社会发展问题。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问题,也是中央新近提出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

加快改革的任务,更多地指向“社会事业”,指向“公共领域”,指向“公民权益”。

改革的推进,或因制度框架的引领,或因问题危机的倒逼。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拓中,推进当下的社会改革,我们更应着力求解的是倒逼中的现实问题。

发展代价,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最直接的制约。

原来的投资主导出口依赖、粗放型外延型增长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伴生而来的是贫富差距拉大、民生问题积聚、利益矛盾激化、生态环境破坏、价值体系紊乱的繁多的成长烦恼、沉痛的社会代价。市场机制必然带来利益分化、优胜劣汰,加以权力干预的资源配置、增长主导的制度安排和扭曲变形的市场环境,加剧了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社会阶层之间利益关系的全面失衡。

维权事件,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最严峻的考验。

在呼啸前进的市场化、工业化、城市化浪潮中,我们也当看到那些难以承受之痛。企业改制,劳资矛盾,房屋拆迁,农村征地,环境污染,等等,不少地方百姓利益被漠视、被剥夺,难以通过正常渠道维护正当权益,于是便将自己特殊的民生利益诉求,以“群体事件”的体制外行为表达出来。而且,暴力程度显著上升,事件发生频率加快,舆论共振张力加大。

贪腐现象,是百姓高度关注的最持久的热点。

利益集团化、利益部门化、利益地方化,已成政府治理顽疾。权力与资本联手形成的利益集团在改革中所扮演的角色,让不少改革成果被吞噬,使许多改革政策被变形,权钱交易的手段花样不断翻新,腐败敛财的环节链条不断拉长。如土地开发,已成滋生既得利益集团和扭曲国民收入分配的土壤。

加快社会改革,已是当务之急,刻不容缓。

问题在于,如何重燃改革的激情?重振改革的信心?

民众中蕴藏着极大的改革积极性、创造性。

改革初期,放权让利,打破旧体制僵化的框框套套,社会共同分享改革带来的成果。那是一个狂飙突进的年代。

如今,改革进入新的阶段。要重构发展格局,重组利益关系,难度、风险骤然加大,社会的共识在分化,民众的热情在下降。

但是,在民间,在草根,改革的动力依然生生不息。面对利益集团的赢家通吃,市场制度的马太效应,资本时代的竞争强势,原有改革的扭曲变形,普通民众更加真切、更为强烈地表达着,要发展,要公平,要社会正义,要共同富裕,要有幸福、更有尊严的生活。改革的权利不可垄断,改革的动力不可低估,改革的激情不可浪费。正是从普通民众的需求和意愿中,改革获有了充分的合法与正当。发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群体性事件,便是民众要求继续改革内在动力的一种非常规爆发。

当然,我们还当直面、还当破解改革前行的障碍和风险。

阻碍改革的,是既得利益集团的抵制。

他们高高地盘踞在社会资源财富分配的金字塔尖,他们贪婪的欲望便是巩固,便是坐稳。因为,他们心中一片透亮:获取这些既得利益在计划经济时代是无法想象的,在市场经济国家同样是无法想象的。

既得利益集团的势力坐大,不仅表现在他们对自然资源的垄断,而且表现在他们拥有影响市场交易潜显规则制定的能力,拥有影响社会舆论热点流向议题设置的能力。在公然的商业利益追逐中,在服务“高端”读者群的标榜中,多少媒体昧于是非,热衷为其代言。

替代改革的,是政府和资本的主导。

在企业,“通钢悲剧”的一个重要成因,在于广大职工被排除在改革重组的决策之外,职工在利益遭遇侵害之时,没有正常的渠道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身的尊严。

在乡村,“加快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营”,“提速新农村建设”,“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等等,是当下最为热烈的改革行动。在改革的旗帜下,不少地方拼命追求发展速度、经济效益。我们欢呼改革,我们还当追问,改革带来的究竟是谁的发展、谁的效益?农民的权益是否在改革中得到充分保障?每一处改革的推进动员中,都会有“尊重农民意愿”的字样,只是在改革实践中,是否有政府与资本联手,用种种高压手段,把他们的意愿强加给农民,用堂皇的包装,将他们的意愿同化了农民?不少地方,农民的土地经营权难以保障,农民的市场交易权无法对等,农民的收益分配权受到挤压,农民的现代农业发展权被轻易剥夺。问题的实质在于,诸多改革,我们在其中看到的多是政府的创造,资本的创造,而真正的主体——农民的创造在哪里?

扭曲改革的,是改革取向的偏离。

教育改革新招迭出,各地相继启动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进行高考制度改革,扩大自主招生。罔顾城乡二元结构、教育资源严重失衡的现实,“一刀切”的改革结果呢?“百科全书”式素质教育下还是“穿新鞋走老路”,“自主招生”对农村学校只是一块诱人的“画饼”而已。正是在“改革”的推动中,农村孩子越落越远,他们在呼喊:“不要让我们既输在起跑线上,又输在跑道上!”

中国改革再出发,从何处启航?向何处扬帆?

从经济改革进发,于社会改革突破,向政治改革深入。社会改革,是经济改革的深化、配套和延伸,是政治改革的支持、承载和奠基。

收入分配合理化、公共服务均等化、社会结构开放化、政府治理民主化,应该成为当下社会改革推进的重点。

收入分配合理化。

重点是理顺分配关系,调整利益格局,解决利润侵蚀工资、机器排挤劳动的问题,解决垄断行业收入分配过分向个人倾斜的问题。还需坚定不移地推进政府管理体制、财政体制改革和资源要素价格体系改革,矫正资源尤其是土地、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扭曲的现象。

加剧社会分化的,还有权力与资本在合流中对国家财富的肆意侵吞,如官煤勾结而来的暴富,还有既得利益集团在赢家通吃中对民众利益的贪婪剥夺,如房地产价格一路上涨中底层百姓遭遇的生存挤压。如何从深刻的体制变革而非简单的国进民退中去遏制,去根治?

公共服务均等化。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义务教育免费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农民工保险转移接续制度,公共医疗卫生制度,……努力推进城乡统筹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社会公认的“十一五”的最大亮点,也是“十二五”推进社会改革的重要内容。

社会结构开放化。

保障社会结构开放,当前要特别警惕日渐弥漫的“隐性世袭”现象。据媒体报道,在社会公共资源的支配和掌控中,在一些政府部门或具有垄断能力的经济部门,这种现象接连发生,且有愈演愈烈之势。看来,社会就业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进程必须加快,以真正形成公正、合理、开放的社会流动格局。

结构改革的重点,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变对农民工的制度性歧视。要警惕出现新的“城市二元结构”,为进城农民积极提供基本均等的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为新生代农民工更为顺利地融入城市社会,拓开多样的渠道。

创造底层上升机会的根本,是实现教育公平。

贫穷很可怕,更可怕的是连改变贫穷命运的机会都没有。城市普通教育发展中门槛不断抬高的择校,背离了教育公平。更突出的,是乡村教育资源的急剧流失带来的农民子女向上流动机会的萎缩。越来越多的农民子女放弃上高中的机会,表明弱势群体对“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已经开始动摇。

同一个世界,每一个梦想。改革30多年,普通民众心中的“中国梦”不应该就此邃然远去,底层群体改变自身命运的希望之光不应该就此暗淡下去。

政府治理民主化。

政府要从直接控制经济资源、参与经济活动中解放出来,把维护社会事业的公益性、保障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作为自己的重要职责。

民主行政要拓展。民主的要义在于探索人民当家作主的多种实现形式,努力把民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

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显示了民主成长新的态势。基层民主恳谈的实践,开辟了协商民主新的路径。

公民社会要成长。公民社会是一个追求民主和谐的社会,一个强化权力监督的社会,一个保障权利平等的社会。

改革30多年来,国家和社会逐步分离开来,蓬蓬勃勃的公民意识在发育,多种多样的公民组织在兴起,自由平等的公民领域在生成。

不少媒体相继评选刊出“2009公民社会十大事件”,就是公民意识蓬勃发育、提升的真实镜照。

各色各样的社团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正日益密切。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之后,国人采取了令人瞩目的民间援助行动,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大军源源不断地涌入震区。舆论认为,这是中国公民社会觉醒的一个标志。

越来越多的公民可以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意见,并由此影响社会生活,最终参与到政府决策之中。网络民主成为中国政治文明的新鲜符号。一个不断发展的公民社会,正在而且必将更有力地对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基层民主、改善社会管理、促进公益事业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公民社会的兴起,我们也应防止民间组织在极端利益的操纵中出现反社会化、黑社会化的消极现象,防止网络舆论在民粹主义的左右中出现激进化、暴力化的不良偏向。政府在加大对社会力量培育力度的同时,还应为民间组织的发展和规范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改革在社会领域的突破和深化,直接推进着改革的转型。

改革的现实理性是发展第一,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的核心价值是以人为本,是以人民为本,促进广大民众的利益追求、权利保障和自由全面的发展。改革的转型,就是树立科学改革观,就是使改革的取向从现实理性向核心价值挺进、深化。当前尤须着力的是民众的权利保障,不仅保障公民在日常中生存发展的权利,而且保障公民在改革中话语主体的权利。

以教育改革为例。近年来,改革不乏新举,有的也轰轰烈烈,但多是教育行政部门的独角戏,广大师生大多靠“道听途说”得来风声,无缘置喙。这些改革涉及千千万万家庭及其子女未来前途、生存状况、经济利益,他们能够在多大程度、多大空间反映自己的呼声,表达自己的意愿呢?

“被改革”、“被自愿”、“被时代”,这些听来尚觉生涩、拗口的网络语言,折射的正是许多人内心充斥着的“被折腾”的疲惫与伤痛。

改革的顺利前进,离不开政府的引领、动员和表率。但同时,我们更应该清醒认知:普通民众,不仅是改革成果的共享者,改革代价的承受者,改革迟滞的失利者,而且,也是最重要的,他们是改革最深厚的基础,是改革最重要的主体,是改革最坚强的支撑。30多年前,安徽小岗农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的伟大实践,显示了中国普通民众巨大的改革力量。30多年来,民间创造,群体事件,公民社会,广大民众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诉求,坚韧、顽强地开辟着改革的道路,坚持着改革的事业。今天,改革再出发,激情再燃烧,我们当倍加尊重、珍惜这种民间的改革力量,保护好、开发好这种民间的改革资源。这是我们应当永远铭记的历史启示。

第四篇:高校党建新航标——志愿者的志愿者

高校党建新航标——志愿者的志愿者

自1994年12月5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迄今十五余年间,中国青年志愿者队伍日益发展壮大,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中国青年志愿者活动从少数人自愿结合自发进行,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广泛开展,逐渐向大众化、规范化、规模化、正规化发展。

2000年1月19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对中国志愿者行动带来极大推动,青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广泛性不断增强,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国各地步入快速、均衡发展的时期。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阵地,志愿者队伍建设及志愿者活动的开展越来越受到重视,高校也为志愿者工作的进一步提高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条件,因此,在2000年3月,我校成立了青年志愿者协会,在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弘扬精神文明风尚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也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和好评。

但是,在高校大学志愿者活动仍存在不足,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新生对志愿服务活动有激情,却不知道该如何去做,如何开展活动,造成跟风现象,志愿者服务质量不高等现象。鉴于这样情况和问题,我校团委采取的措施是,从志愿者中挑选优秀的、在志愿者队伍工作中具有丰富经验的志愿者党员为其他志愿者以及志愿者队伍做志愿者培训、活动开展方向、方法咨询工作。

近年来,我校志愿者活动数量多,立足校园,兼顾校外,遍及黄石各个社区,让我校每个志愿者都有志愿服务的机会,也造就和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志愿者个人,他们或具有丰富的志愿者服务经验,或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或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或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能力,或具有良好的社交能力,他们在参加志愿者活动中各方面能力提升的同时思想道德也得到了质的飞跃,他们一步步向党组织靠拢,成为预备党员、正式党员。而新生是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支新的生力军,他们青春的血脉和活力给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们也是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推向一个又一个高峰的见证者和实施者。每年10月份,新生参加志愿者注册率基本都达到100%,可见新生对参加和组织志愿者活动的向往,但他们并没有完全了解什么是志愿者,怎样开展志愿者活动等问题。

于是,我校提出了“志愿者的志愿者”这一方案,组织志愿者党员对其他志愿者和志愿者队伍进行培训。首先,将培训重点放在志愿者精神、服务意识及团队意识的培养上,强化志愿精神,激发参与意识,重视志愿者的心理辅导,帮助志愿者找好定位;然后,对志愿者进行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最后,通过理论学习、技能培训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对志愿者进行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意识、社交能力、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综合能力。通过“志愿者的志愿者”的理念宗旨建立一支训练有素、积极向上、富有责任感的志愿者队伍。一些优秀志愿者党员又培养一批优秀志愿者党员,保证我校志愿者工作后继力量充足,使我校志愿者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下面列举出“志愿者的志愿者”典型事例:

黄石非亲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后的第二人:我校土木建筑工程学院06级工程管理专业本科班学生邵如意自06年入校以来,严格要求自己,思想上积极进步,主动递交入党申请书,向党组织靠拢,大三上被定为预备党员。他坚持每学期进行2次义务献血,两年内累计献血量达1700毫升,2008年7月16日,同学将倾情捐献的造血干细胞,顺利地移植给一名素不相识的江苏省白血病患者席树良,这非凡的义举意味着邵如意成为了黄石市非亲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一人!邵如意成为我省第26名捐献骨髓者,也是全国第1003名捐献骨髓者。他用行动诠释了志愿者的奉献精神。在对其他志愿者培训中,他的志愿者精神让其他志愿者所钦服,这也间接造就了黄石市非亲缘捐献造血干细胞第二人我校计算机学院2007级网络工程专业学生陶佳伟同学,2009年9月,他与杭州一患者配型成功,并同意为杭州患者无偿捐赠造血干细胞,2009年12月3日,他在武汉同济医院成功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在面对记者采访时,陶佳伟说:“在志愿者培训中,邵如意学长和吴明建学长(我校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06级电信本科班学生,三年里他累计献血十余次,献血量高达3000毫升)的亲身经历,让我震撼,也在他们那里了解一些关于献血和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知识。于是,在2008年的一天,和全班同学一起来到黄石市文化宫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时,完成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无偿献血并志愿加入中华骨髓库。是邵如意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激励了自己,使自己有勇气和决心。”陶佳伟表示是。相信,在邵如意和陶佳伟后,我校还会有更多的志愿者参加献血,为社会注入更多的爱。北京残奥会后更多志愿者登上顶级服务平台:我校外国语学院06级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邓小俊,于2008年5月被定为预备党员。作为外国语学院实践部一员的他,多次参加和组织志愿者活动,2007年参加“八艺节” 志愿者工作,荣获团市委颁发的“八艺节”志愿服务先进个人。2008年报名北京残奥会志愿者,经团市委推荐,并且经过层层选拔,最终成为黄石市唯一的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在与北京残奥会同行的这些日子里他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的背后都是一连串的感动,使他的灵魂得到了洗礼。在志愿者培训中,他说:“参加和组织了多次志愿者活动后,我们应该向更高的服务平台攀登,那样我们会收获更多的微笑和更多的感动。”2009年6月,我校有近9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西部计划,经过审核、笔试、面试有7名同学成为了西部计划志愿者。在2010年3、4月,我校有近2000名志愿者报名参加服务,经过面试有1114名志愿者被录为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普通志愿者(形象大使暨礼仪志愿者面试还没有开始)。邓小俊后,我校将有更多的志愿者投身于顶级服务平台,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

我校构建“志愿者的志愿者”的机制,充分发挥以点带线、以线代面的作用,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人才培训机制,使我校志愿者在活动的层次上及专业化状态上有了更高的层次,我校团委也充分鼓励并大力支持志愿者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建立专业化培训队伍。2009年11月,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了包括礼仪、语言、环保、消防、医疗等5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这些专业志愿者服务队在实践中走大众化向专业化发展道路,在思想上走共青团服务党建的思想建设型道路。

我校团委和青年志愿者协会在注重加强志愿者组织建设使我校09级4331名新生志愿者注册率达100%的同时,以志愿者服务队为依托,以服务大型活动、公益服务、“三下乡”、“四进社区”为重点,发挥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全面扩大服务的范围,开展多层次、多方位、深入持久的高质量和高层次志愿服务活动,形成了专业化、品牌化、基地化、社会化的工作格局,培养学生奉献服务精神,引导各教学团总支主动与社区、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联系,现已建立多种形式固定“志愿者活动基地”24个,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志愿者活动基地”为龙头,多方向发展的志愿者工作模式。并积极鼓励专业志愿者参加国、省、市、校级电子设计竞赛、英语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与科技竞赛等学科竞赛。且我校积极推进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参加地方经济建设志愿者服务,为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提供优质的志愿者后备力量。2009年,我院青年志愿者活动被国家级新闻媒体报道15次,省级新闻媒体报道31次,市级和校级新闻媒体报道2000余次,在学科竞赛中均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社会各界人士的充分肯定。

一直以来,我校志愿者行动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作为指导思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对培养大学生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的精神,体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而我校构建的“志愿者的志愿者”机构倡导志愿者间互相交流、彼此互助的精神也是寓精神文明建设与志愿者行动中。志愿者中有不少人是党员,他们将自己的志愿者精力和经验不断传承,许多志愿者也在服务社会实践中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志愿者的志愿者”是党领导的共青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新工作领域、服务社会需求的一大创举,也是我校党建工作、共青团工作、志愿者工作、志愿者个人发展的有效结合,我校的志愿者活动无论从质还是量及影响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也为广大志愿者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志愿者专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团队配合能力、责任意识、思想道德得到质的飞跃,对推进党团工作具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总结过去,在党领导的号召下,团领导的组织下,我校青年志愿者工作进展得十分顺利,成绩显著。我校将充分发挥实施“志愿者的志愿者”的理念,并不断摸索,不断完善,探索志愿者行动新途径,建设一流志愿者服务团队,积极为社会建设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在理论和实践角度全面提升思想建设,更好推动党团工作的开展。

第五篇:浅析中国改革

浅析中国改革

谈到改革,我们都知道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民生问题,我们就必须改革,以谋求社会更大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改革的滞后,使得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政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国际上也不断遭到一些国家的骚扰。因此,十八大之后,国家便将深化改革提进了国家政治的议事日程。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最近今年的发展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原则。

十八大报告中的一些改革问题分析

【摘要】中共十八大中提到了很多的改革问题,在中国的世纪初的十年发展之中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有政治、经济、民生等问题。随着新一届党的领导人的上任,国家将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改革。笔者通过自身见闻,试图对改革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关键词】政治改革经济改革教育改革 十八大

绪论:今年11月份中国共产党第18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其中提到最多的还是改革问题。笔者根据自己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对十八大报告有所见解,略以拙笔记之。

谈到改革,我们都知道是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社会主义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因此,要解决我国目前的政治、经济以及民生问题,我们就必须改革,以谋求社会更大的发展。在前任总书记胡锦涛的领导下,我国经济出现了腾飞现象,国民经济总产值达到了世界第二的位置。经过2008年的世

界性的经济危机,我国依然能够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这是非常不错的。但是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政治改革的滞后,使得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增大,政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国际上也不断遭到一些国家的骚扰。因此,十八大之后,国家便将深化改革提进了国家政治的议事日程。笔者将根据笔者自身经历以及听闻,对十八大前后的教育问题、政治问题以及其他的民生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最近今年的发展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原则。

一、政治改革问题

我国实行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是并且始终是我国的执政党。随着社会的发展,要更好的领导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也需要不断的完善自身,发展自身,使得党能够始终保持领导地位。20世纪末21世纪初,在江泽民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社会顺利进入新世纪。顺应社会的发展,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到需要建设新型的顺应时代的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性的提出了怎么样建设党,建设一个什么党的思想。对我国的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发展方向。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经济的腾飞造成了大批的党员干部思想受到腐蚀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出现了各种贪污腐败的问题。其次,大部分党员干部在领导政务的过程中没有与时俱进,学习先进的管理科学,使得一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发展比较缓慢,出现社会矛盾日益严重的现象。因此,要实现社会主义的进一步的发展就必须对这一批领导着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共产党人进行一定的改造,使得其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做好新一代的领导人。

第一,要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力度,使得其能够学习到先进的管理制度,能够在经济发展不断变化的当代社会中建立起政府的公信力。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

真正成为“中国人民的先锋队”,能够真正做到“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

第二,加强党员的思想政治建设。伴随经济发展而来的是社会腐败问题的日益严重,部分党员没有坚持自己的立场,被糖衣炮弹攻击到无所适从,最终陷入了错误的泥泞,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中的败类,成为中国人民的敌人。这种现象不仅仅使得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更是对于社会风气有了一个不好的发展方向。同时中国共产党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掌握着我国的党政大权,中国共产党的腐败问题其实就是中国人民政府的腐败问题。由于腐败导致的中国社会发展的创伤是无法弥补的,其加剧了本来就已经比较尖锐的社会矛盾,加剧了日益严重的社会等级思想。使得广大社会的有识之士对社会的发展失望,从而做出一些伤害人民感情的事情。因此政治改革的核心在于加强党纪,提高中国共产党的公信力。

自“***”之后,十八大以来,中国查处了大部分混在中国共产党内部的思想被侵蚀的贪污腐败的官员。随着党纪的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会得到长期的发展。

二、经济改革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是却也产生了很多的经济问题。经济发展的环境代价过大,随着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的恶化,经济发展将会遇到很大的瓶颈。十大大报告中提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1[1]因此中国目前的首要任务还是发展,发展的核心就在于经济体制的不断改革,逐渐实现科学发展。

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建立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上的。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发展异常缓慢。因此要不断实现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

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调整产业结构以及经济结构,使得三驾马车共同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撑。

其次,经济体制的改革还在于发展生态型环保型的经济。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恶化,作为社会主义大国,我国必须承担一定的国际责任。一方面是保护国内的环境,使得经济能够做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则是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建立良好的国际形象。

另外,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实现经济的科学协调发展,一个重要的目的在于使得全国人民能够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在进行经济改革的时候,必须加快分配制度的改革,不断增加百姓的财产性收入,使得中国人民能够抵抗一定的社会的经济的波动。提高中国人民的幸福感。经济改革的成果能够广大的人民所认可。

三、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始终是社会发展的重点,十八大报告中着重强调民生问题,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1[2]我们必须明确的一点是解决民生问题始终是发展的目的,民生问题的解决也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助力。鉴于笔者水平问题,在本文只是就教育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教育是民生之本,是国家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国家得以培养大量的人才用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生力军。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对经济影响的日益加深,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事业。但是新世纪前十年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对于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了教育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事业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在高等教育方面,高校毕业生的失业问题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这一方面国家需要作出更大的努力,为大学应届毕业生提供平台可以进行自主创业或者提供就业机会。其次,需要对高校进行改革,使得高校的教育能够使得大学生更适应社会。对于研究方向的学生,国家应该提供支持,使得其能够专心学术研究,从整体上提升国家的综合软实力。

基础教育方面,教师资源的缺乏、教育设施的不足始终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极大的瓶颈。国家一方面应该鼓励大量的高中毕业生和初中毕业生选择进入教育学校学习,最终进入教育行业发展;另一方面,加大投入,为教师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建设国家精品课程,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最重要的是发挥政策的力量,改革教育体制,避免教育出现为了争夺优质教育资源而出现的一些问题。

教育的主要部分是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因此要改变教育现状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升教师的教育水平。

另外,随着农民工进城务工现象的发展,国家应该需要重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一方面是留守儿童问题,另一方面是城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问题在短期无法得到解决,需要国家对农村的基础教育投入更大的力度。其中主要是农村教师的培养以及农村社区的管理。农村教师的培养很大一方面在于农村的教育基金的不足,使得大量的农村优秀教师资源流失。这一个问题需要发展农村经济,转变教育类学生的思想观念以及农村管理者的理念,使得农村能够自主解决教育基金问题,实现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问题则需要城市管理者作出努力。鉴于城市教育机构的盛行,我们可以尝试学习法律援助,规定注册的教育机构的教师每年或者没十年承担一定量的义务的子弟学校的教育。另外,笔者一向比较重视大学生在教育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可以发展大学生义务教育者,承担一定的子弟学校教育任务。

下载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树起中国改革新航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科学化: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航标

    科学化:新时期机关党建工作的新航标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这是我们党在反思总结自身建设历史经......

    赛杰IT教育 经典IT教育塑造现代IT人才培养新航标

    2011创新教育观察经典IT教育塑造90后教育新航标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仍存,赛杰IT教育毕业生平均薪水竞超4000元,高在哪里? 2007年,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通信学院一名老师赴京出席全国......

    航标卫浴荣获“2012年度中国广告长城—广告主奖”

    航标卫浴荣获“中国广告长城奖·2012年度广告主奖” 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广告节于10月27日至29日在天津梅江国际会展中心召开,28日下午隆重举行“中国广告长城奖·2012年度广告......

    中国军校改革

    中国军校改革:增加士官学校减少军官院校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2年01月06日 09:57 中国青年报微博 资料图:中国军校举办陆军国际学员周交流军事技能,图为外军学员体验......

    中国改革2.0

    中国改革“2.0版”全面启动的划时代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15日全文播发。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主政后首度针对未来十年的......

    中国新闻事业改革

    中国新闻事业改革中国新闻事业的性质,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中国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矛盾学说,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

    浅谈中国通讯业改革

    浅谈中国通讯业改革1978年对于中国是个重要的年份,因为这一年我们有了新名词——改革。三十载改革开放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

    中国事业单位改革 中国出台重大改革举措,将对政府出资的公共机构进行改组,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效益。 中国政府最近颁布了各项事业单位改革计划,将影响到全国约126万个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