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华工网院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主观题22
华工网院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主观题(2014上半年)
论述题:
1、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论述依法行政与社会稳定的关系(700字以上,50分)
答: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 和谐相处的社会。其中把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首要基本特征意义重大,而全面推进依法行 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要建立一个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社会就必须依法治国,而依法治国首先要依法行政,因此依法行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一个国家的整个管理活动都是由各级行政机关进行的,行政权力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管理国家各项行政事务的公共权力,是社会公共利益的集中代表和体现。行政机关无论是制定和发布规章、条例等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做出许可、处罚等具体行政行为都会对公民、法人和社会组织的权利义务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可见,行政机关能否公平正确行使行政权力、调整社会关系、平衡社会利益、整合社会资源、维护社会秩序,直接关系到社会运作是否顺畅、社会关系是否合理、社会交往是否融洽,进而直接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成功与失败。实践证明,全面推进以公平正义为价值导向的依法行政必定有助于理顺、平衡社会关系,化解矛盾冲突;反之,违法行政则必然导致社会关系扭曲、社会矛盾百出、公民权利受损,进而必然导致社会的混乱和无序。因此,在现代法治国家,如何加快推进依法行政的步伐,建设一个高效、诚信、负责、理性的政府,如何监督制约行政机关的权力,切实肩负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神圣职责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二、当前行政执法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不相适应的表现
当前,依法行政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行政管理活动的法治化水平日益提高,但离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要求还存在不适应的地方。
(一)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法治理念缺失
应当承认在国家行政法治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某些公务员还程度不同地存在以言代法,无视法治的心态。这种心态的形成既与国家缺少法治传统有关,又与执法和司法状况欠佳互为因果。如人治观念,一些领导干部认为法是管老百姓的,自己只是“执法者”,不受法的约束。由于行政法治理念的缺失,我们不难想象其后果是什么,趋利执法、随意执法、暴力执法等与依法行政背道而驰的执法方式必然发生。
(二)政府职责转变滞后的问题依然存在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较大。但是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公共服务职能弱化;政府“越位”、“缺位”和“错位”并存等现象。政府机关管了一些不该管、没能力管而又管不好的事,浪费了国家的财力、政府的精力,不但这些不该管的事没有办好,而且还直接影响到政府应该管、能管好的一些事情的进行。
(三)行政监督软弱
目前我国的行政法制监督体系从表面上看是比较完备的,但从效果上看,各监督主体之间没有形成合力,监督功能没有充分发挥,监督软弱无力。从权力机关来看,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权力机关缺乏专门的监督机构和多样化的监督手段,因而其监督不够有力。从行政机关自身的执法监督来看。目前,行政系统的自我制约机制很不健全,普遍存在“上级监督不到,同级监督不了,下级监督无效”的现象。以上种种状况,阻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执行,拖延着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
三、加强依法行政,推动和谐社会建设进程
(一)做好行政立法工作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法制基础
首先,尽早出台行政程序法,完善行政程序制度。行政程序为行政权力的行使设定了严格的规则,行政权力尤其是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被限定在事先设计好的公正合理的程序内运行。
(二)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
培养和造就一支政治强、作风硬、业务精、综合素质高的公务员队伍是实施依法行政的有力保证,是我国法治走向良性运作的根本。为此在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一方面必须十分重视通过各种途径努力提高公务员的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要尽快完善公务员法的相关配套实施细则,严格有关法律的实施。
(三)加强对政府行政的监督
缺乏监督的权力必然产生腐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必须受到监督。行政事务的繁性、紧迫性要求行政机关在行使权力时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行政机关行使权力时的特点之一是首长负责制,是权的相对集中和命令与服从。行政方式上的这些特点,使人们习惯于按个人意识办事,忽视依照法律规定行使权力。如果没有相应的完善监督机制其结果将不可设想,所以一定要加强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只有如此才能保证行政权力的运作真正顺民心、合民意,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保障社会和谐有序。
(四)改善行政执法注入和谐新思维
要实现和谐执法当前迫切解决的是防止滥用联合执法问题。联合执法能给执法对象以威慑力,可以避免法律规定的复杂程序,高效率地处理一些棘手问题。因而广泛地运用到旧城改造、违章建筑等方面。然而联合执法往往也容易形成部门间的责任不清,淡化相关机关的责任心,让当事人在权益受到损害时得不到法律的保护。
(五)转变政府职能优化和谐社会建设体制环境
当前政府首先要把维护社会公正作为政府和核心职能。因为历史和现实都证明市场具有不可克服的固有缺陷,自发的市场竞争必然会导致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继而形成差别引起社会矛盾。众所周知我国的收入差别已经临近世界警戒线,在这种情形下,政府职责不能仅仅定位于“守夜人”,更应当担负起保证社会公正维护社会和谐的社会责任。其次要坚持不懈地继续解决政府职能的设定与履行过程中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转变政府职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只有通过政府职能适时转变,实现政府由“全能政府”转向“有限政府”,由“审批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政府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营造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结合当前国内外环境,论述依法行政与国内经济发展的关系(700字以上,50分)
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发展是硬道理”,经济发展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依法行政是手段,是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措施和武器;同时,经济发展又能为依法行政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依法行政不到位,或盲目执法或曲解法律或有法不依,违背立法的原意与初衷,搞执法的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又会减缓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二者相辅相承,政府法制工作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和依法行政的主体工程,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基础。2004年4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确立了2014年建设法治政府的宏伟目标,这既为政府法制工作开拓创新、与时俱进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和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任务和要求。
如何加强政府法制建设,是新时期政府法制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当前政府法制工作现状,与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且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和部门对政府法制工作重视不够、力度不大、创新不足。体制制度的不完善、意识形态的差异是制约
政府法制建设的深层次原因。要加快政府法制建设进程,个人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全省各地都在努力提高地区经济竞争力,由于经济实力的不断攀升,一些地方和部门往往忽视了法制建设,导致在思想领域产生认识偏差,认为发展经济与依法行政不可兼顾,致使产生发展经济与依法行政呈现“两张皮”的现象。特别是一些政府下属部门法制机构力量薄弱,这些问题的存在尤为严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政府法制工作全面发展,直接影响和制约了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发展经济与依法行政的关系至关重要。事实上,二者是矛盾的统一体,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经济发展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而依法行政是手段,是保障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有力措施和武器;同时,经济发展又能为依法行政提供坚强的物质基础,行政执法缺位、越位,不作为、乱作为,搞形式主义、教条主义,都会减缓甚至阻碍经济发展。因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不可畸轻畸重,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抓好法制建设,这对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健康发展将起到有力的保障作用。
第二、政府应实行政务公开,建立规范、高效、透明的工作机制。围绕依法治国方略的总目标,政府工作的要点是公开、公平、公正,这既是法治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期实现政府职能转型中不可避免的挑战。其中,公开是首要基础,只有公开,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各执法部门应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将办事内容、程序、依据、期限等事项向社会公开、公布,实现政府办事的规范化、透明化。
第三、创新行政执法模式,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制度。我们要以贯彻国务院《纲要》为契机,以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综合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政府法制监督,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保驾护航。
第四、不断探索和完善行政执法部门的考核管理制度。正确对待行政执法部门考核,关键要有科学的考量尺度。考核标准要严格依其对当地经济发展所做贡献为内容,职责范围内正确行使权力、履行职责为表现,是否有不履行、延迟履行、不适当履行、越权履行等行为发生。避免单纯以收费和罚没收入的多少等来衡量执法效果,这种简单粗略的考核标准,不但无法起到有力约束作用,更容易发生为追逐数字目标盲目执法情况,甚至导致某些腐败现象的孳生。因此,一套完善、科学的执法考核标准,不但能有效监督行政部门执法,而且可以促进行政部门积极执法、创新执法,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
第五、各级法制机构及政府部门法制机构要更新观念,树立地区法制工作“一盘棋”思想。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既需要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各级法制机构的通力合作。过去,由于思想认识不到位,认为法制机构只为本级政府服务,长期以来,形成了法制机构之间上下不联系、不往来,各自为政,没有“系统”观念。事实上,我国的政治体制,上下级政府之间属于领导与被领导关系,下级政府必须执行上级政府的决定,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有权进行层级监督,法制机构虽然是本级政府的机构,受其直接领导,但上下级政府法制机构同样具有业务上的指导关系,而非不相干、相互脱节的。因此,政府法制工作的创新发展首先要树立法制工作整体思想,上级法制机构可以通过集中召开法制工作会议、评比先进法制工作集体等活动,加强对下级法制机构的指导和关心。各级政府法制办、政府部门法制机构之间可以通过设立法制工作联谊团体,开展丰富的法制活动,来不断创新沟通渠道,加强联动协调,整合资源,形成合力。
第六、法制工作的重心应下移,着重加强基层法制建设。国务院《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把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重点工作放在基层。目前,大部分政府的行政执法主体在市、县两级,违法行政和不当行政行为的发生也相对集中在市、县两级,原因在于,基层的法制力量相对薄弱,从机构设置、人员素质、经费保障等方面都亟待加强,只有基层的依法行政工作上去了,整个地区的法制目标才能实现。各级政府、上级业务主管
部门也应千方百计为基层的执法活动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并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坚决杜绝为一己之利下命令等干扰下级机关具体执法活动的现象发生。
第二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1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第一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
2、行政关系是()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3、行政合法性原则主要解决()问题,而行政合理性原则则解决()的问题。
4、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包括()与()。
5、()是行政法最主要的主体。
6、行政机关的设置应遵循适应需要原则、()、()和依法设置原则。
7、行政法律关系由行政法律关系()、()和()三大要素构成。
8、行政法的基本原则具有()、()和自身特殊性的特点。
9、我国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分为()、()、()和()四级。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和()。
11、我国的政府派出机关有三种类型,分别是()、()和()。
12、根据行政行为实施的对象及适用力的不同,可以将行政行为分为()和()。
13、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和()两大类。
14、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与()具有统一性。
15、行政法律关系的变更包括()、()和()的变更。
18、行政法的法源,即行政法的(),是指行政法的()表现形式。
20、行政法是指调整()被行使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以及对行政权进行规范和控制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44、受委托行政机关应当在委托范围内以()的名义实施行政许可。
45、()是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8、()原则是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
49、被授权的组织在被授权范围内以()的名义行使行政职权。
54、在行政委托中,被委托的对象可以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构,也可以为()及其他社会组织。
55、()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的另一方当事人,是其权益受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二、单项选择题
8.关于行政关系与行政法律关系的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就是行政关系B.前者以后者为基础
C.行政关系是社会关系,行政法律关系是法律关系 D.行政关系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后盾
13.行政法制监督的不同主体中,()对行政主体监督是最全面、最具有权威性的。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行政机关D.中国共产党
19.吴某之子在部队演习中死亡,部队将《烈士证书》发给吴某。此后,吴某一直凭《烈士证书》领取抚恤金。1994年,民政局换发《烈士证书》时,未将《烈士证书》换发给吴某。吴某遂向法院提起诉讼。引起争议行政行为的行政主体是()。
A.吴某B.部队
C.法院D.民政局
20.行政监督的主体是()。
A.国家行政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国家立法机关D.社会舆论
21.下列关于行政法律关系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普通公民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双方协商拟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不具有统一性
22.以行政法调整对象的范围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一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
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与行政行为法
23.区公所的设立,要经()批准。
A.县级人民政府B.县级人大常委会
C.省级人民政府D.省级人大常委会
24.公务员职务关系因()而消灭。
A.撤职B.免职
C.升职D.辞退
25.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工作人员的罚款应该由()的名义作出。
A.县林业局B.县政府
C.护林防火检查站D.工作人员个人
29.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条件不包括()。
A.相应的法律依据B.行政主体
C.相应的法律事实D.行政相对方
30.以下不属于行政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的是()
A.行政法律行为B.主体
C.客体D.内容
31.行政法调整对象是()。
A.行政法关系B.行政关系
C.行政法律关系D.民事关系
32.()是行政法治的核心内容。
A.行政合理性原则B.行政合法性原则
C.行政及时性原则D.行政公正性原则
33.根据我国有关法律的规定,公民进入公务员队伍的基本前提是()。
A.具有大专以上学历B.年龄在40岁以下
C.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D.已加入中国共产党
34.下列组织中,()可以进行行政委托。
A.天津市教育局B.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C.浙江省总工会D.北京市公安局崇文分局治安科
41.行政法律关系产生的事实前提是()。
A.行政法律规范B.行政关系
C.行政行为D.行政法律事实
42.行政法治原则的核心内容是()。
A.行政合法性原则B.行政合理性原则
C.行政比例原则D.行政信赖保护原则
43.下列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是()。
A.重庆北碚公安分局B.上海市人民政府
C.某省某市某街道办事处D.某市某区某镇工商所
45.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规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公务员仅仅限于行政机关里的工作人员B.公务员对上级领导必须绝对服从
C.法官是公务员
51.以下不属于行政合法性原则具体要求的是()。
A.行政行为动机正当B.行政职权必须基于法律授予才能存在C.行政职权的行使必须依据法律D.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必须存在法律依据
52.关于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行政机关等同于行政主体
B.行政机关一定是行政主体
C.一个行政机关不同情况下既可以是行政主体,也可以不是行政主体
D.行政主体不包括行政机关
53.关于行政授权,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依据是法律和法规B.引起职权和职责的同时转移
C.被授权组织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职权D.被授权组织自己不承担责任
54.在行政处罚的适用中,不属于违背公正原则的情形是()。
A.同等情况,不同处罚B.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C.违反公正程序D.公开处罚过程
55.以下不属于行政主体的执行公务的人员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的是()。
A.通报批评B.恢复名誉、消除影响
C.停止违法行为D.赔偿损失
56.审计监督属于()。
A.一般行政监督B.专门行政监督
C.抽象行政行为D.监督行政行为
三、多项选择题
1.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有()。
A.合乎现实性B.合法性
C.具有中国特色D.合理性
2.下列权力中属于行政职权的是()。
A.规章制定权B.行政奖励权
C.行政强制执行权D.行政复议权
4.以下法律规范中,属于行政法渊源的是()。
A.地方性法规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宪法和法律D.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
5.行政相对方的义务包括()。
A.服从行政管理的义务B.协助行政主体执行公务的义务
C.参加听证的义务
8.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行政行为的有()。
A.行政机关购买办公用品B.行政机关制定规范性文件
C.街道办事处办理结婚登记手续D.天气预报
9.在我国,国务院是()。
A.最高国家行政机关B.中央人民政府
C. 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D.最高国家机关
10.行政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
A.物B.行为
C.精神财富D.人身
12.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主要有()。
A.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B. 行政行为的结果应该公平
C. 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
D. 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13、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包括()。
A.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B.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由行政法律规范预先规定
C.行政法律关系具有不对等性
D.行政法律关系中的行政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具有统一性
14.下列属于行政法特点的是()。
A.行政法具有统一完整的法典
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
C. 行政法规范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D. 行政法规是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的15.行政优先权包括()。
A. 先行处置权B.推定有效权
C. 获得社会协助权D.行政征用权
16、行政合法性原则的内容包括()。
A.主体合法B.实体合法
C.客体合法D.程序合法
17.行政法律关系的产生需要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是()。
A.有相应的行政法律规范的存在B.具有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的法律事实
C.有合格的行政主体的存在D.有合格的法律关系主体的存在18.下列属于国务院的职权的是()。
A.制定行政法规权B.领导各级国家行政机关权
C.领导和管理全国各项行政工作权D.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授予的其他职权
19.公民甲因违法赌博,被某市公安局某区公安分局某派出所处以拘留七天的处罚,本案例中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公民甲B.某派出所
C.某区公安分局D.某市公安局
20、在我国行政法的渊源有()。
A.宪法和法律B.行政法规与规章
C.地方性法规D.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21.行政法制监督的主体包括()。
A.国家权力机关B.国家司法机关
C.上级行政机关和专门行政监督机关D.国家机关体系以外的公民组织
22.作为公民的公务员,在法律地位上有哪些特点?()。
A.享受宪法和法律赋予公民的各种权利
B.既可以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个人行为,也可以以国家名义从事公务行为
C.其个人行为代表个人
D.其个人行为不具有强制性。
23.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
A.行政合法B.行政合理
C.行政自由D.灵活行政
27.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A.行政主体B.公务员
C.行政相对方D.行政法制监督主体
28.行政职权的特征包括()。
A.强制性B. 不可处分性
C. 职权与职责的统一性D. 稳定性
29.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 提出申请的权利B. 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
C. 听证的权利D. 了解情况的权利
30.可以成为行政法制监督主体的行政机关主要包括()。
A.行政执行机关B.行政监察机关
C.国家审计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
31.下列哪些是行政机关的设置原则()。
A.适应需要原则B.精简原则
C. 高效率原则D. 依法设置原则
3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体现在()。
A. 形式不同B.性质不同
C. 产生的依据不同D.行为的后果不同
33.行政相对方的权利包括()。
A.参与行政管理的权利B.了解情况的权利
C. 申请行政法上救济的权利D. 提出申请的权利
41.行政监督与监督行政行为的共同点有()。
A. 监督的主体相同B.监督的对象相同
C.监督的内容相同D.监督的目的相同
案例分析:
(一)2006年4月,上海淮海路上有一位违法闯红灯的海归女硕士,在警察劝阻并依法处理时,该女士对警察大打出手,最后该女士被治安拘留10天。经电视台曝光后引起众说纷纭,同情该女士的有,为交警叫好的也有。很多人说警察应该执法必严,但也有很多人说应该尊重人权。
相关法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
第三十八条车辆、行人应当按照交通信号通行;遇有交通警察现场指挥时,应当按照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行;在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上,应当在确保安全、畅通的原则下通行。
第八十九条行人、乘车人、非机动车驾驶人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关于道路通行规定的,处警告或者五元以上五十元以下罚款;非机动车驾驶人拒绝接受罚款处罚的,可以扣留其非机动车。
(2)《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第五十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二)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
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的,从重处罚。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
第三十五条 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给予治安管理处罚:
(一)公然侮辱正在执行职务的人民警察的;
(二)阻碍人民警察调查取证的;
(五)有拒绝或者阻碍人民警察执行职务的其他行为的。以暴力、威胁方法实施前款规定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问题:
1、本案中,行政主体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2、本案中,行政相对人是()。
A、警察B、海归女硕士C、警察所在公安机关D、电视台
3、本案中,警察行使的行政职权是()。
A、行政强制B、行政处罚C、行政许可D、行政命令
4、本案中,海归女硕士被治安拘留的原因是()。
A、违法闯红灯B、打骂警察C、妨碍警察执行公务D、以上都不对
5、警察的处理是否符合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为什么?(请注意:本问7分,需要结合行政法基本原则理论加以说明。)
(五)李某到山林中捉野兔,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工作人员截住,工作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李某不服,欲申请行政复议。
问题: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2、本案中的行政相对方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3、本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A、县政府B、县林业局C、护林防火站D、李某
4、本案中护林防火检查站属于派出机关吗?它行使的行政职权的性质是什么?
第三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辅导资料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形成性考核册作业参考答案
作业1解答提示
第一小题:在理论阐述的同时着重结合本职工作实践谈运用。
答: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在深圳的出现公安机关对于嫖客、卖淫、拉皮条和妈眯的游街示众的处罚,本人也是一个从事相关工作的工作人员,认为这样的行为是不妥当,严重违背了行政法的合法性原则的要求。
(1)公安机关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授权,是能够管理社会治安的部门,但是,并没有规定到,作为公安机关对于卖淫嫖娼等人员有进行游街示众的处罚的权力。仅仅是规定到罚款或者行政拘留、警告的处罚手段。作为公安机关不能够自己创造相关的处罚种类来进行处罚,仍然必须是强调法律本身的规定、法律本身的授权。
(2)该行为的产生,恰恰表明公安机关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依照法律的,而是依照我们传统上的道德来执法,来进行对对方进行惩罚。
第二小题:要将成为行政主体的三个要点讲全面,并举例说明。
答:那作为大家,如何判断对方是否是一个行政主体?那我们就要把握住行政主体的基本特征:
1、行政主体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 这样的一个特征与其他国家组织进行了区分。
人大不是行政主体。因为人大依照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享有的是立法权力,它显然不是行政主体,而是立法主体;那作为法院、检察院这样的国家机关同样也不是。因为作为法院、检察院根据宪法的规定,享有的是司法权力,也不是行政主体,而是司法主体。
2、行政主体是依法能够以自己名义行使行政权的组织,主要是说作为行政主体应该是具有独立的法律人格。
比方说,作为遇到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行为,一般情况下就是公安局内部的治安科来进行处罚的,那作为汕头市公安局治安科是不是一个行政主体呢?这里仍然不是,要成为行政主体必然是能够以自己的名义来行使行政权的组织。在处罚决定书上,上面的印章其实是汕头市公安局。
所以,作为治安科不是行政主体,在该行政处罚的法律关系当中,真正的行政主体应该是汕头市公安局。
3、行政主体是能够独立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组织
(1)治安联防队不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因为它不能够独立承担行政责任。最终,作为法院仍然是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以公安机关为被告.(2)公安局治安科同样也是不能够成为行政主体。因为它不能够独立承担行政责任。最终,法院仍然是将公安局列为被告。作为原告如果是要求对方进行国家赔偿,仍然是将汕头市公安局列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第三小题:须举例说明。
3、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须举例说明)
我国行政救济的途径主要是两种,就是行政机关救济和司法机关救济
(1)行政机关救济
是指行政管理相对方依法向有权的国家行政机关请求对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或者行政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纠正或者追究其行政责任的一种救济途径。在我国,这里主要是通过行政复议的方式来实现。
如某人对于某区公安局的处罚不认可,认为其行为是一个违法的行政行为,可以向其上一级的机关提出复议,如向汕头市公安局或者区政府提出,由其来审查相关的决定的是否合法。
(2)司法机关的救济
也就是行政诉讼,是指作为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接受行政管理相对方的诉讼请求,依照法定的审判职权和诉讼程序,通过处理和裁决行政争议,纠正行政违法,维护相对方的合法权益,监督行政主体的行政活动。作为法院主要是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不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理性进行审查,也就是说作为行政主体的行为,审查过程中只是审查涉及到行政违法行为的部分,作为法院可以要求对方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当然,这里也有例外,就是对于显失公正的行政处罚的行政行为,这里就可以进行合理性审查。最后可以直接判决变更。
(3)行政赔偿也是行政救济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过程中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且造成损害时,受害者有权依照《国家赔偿法》取得国家赔偿。如被公安局违法拘留,被拘留者可以要求实施该行为的公安局予以国家赔偿
所以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行政机关的侵害,作为当事人如何寻求行政救济,主要两种手段,一种就是向法院打官司,就是司法机关救济,另一种手段称之为行政机关救济,主要是向该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申请复议为主。当然,还可以专门提出或者附带与诉讼、复议中提出行政赔偿的请求。
作业2:
案例1.【结论要点】
本案行政行为的主体是林业局。
本案的关键在于文中授权的含义。如果属于授权,则由接受授权的组织承担责任;如果属于委托,则由作出“授权”的组织承担责任。可以明确的是,授权必须是法律、法规的授权,行政机关的授权只能视为委托,不是行政法意义上的授权。本案只是名义上的授权,而其实质则是委托。因此,本案的行政主体是林业局。
派出所的行政主体地位
案例2.【结论要点】
派出所在行政法上可能具有行政主体资格。
派出所属于派出组织。在我国,派出组织有两种类型:派出机关与派出机构。在行政法上,派出机关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而派出机构一般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派出机构不能成为行政主体。如果法律、法规授权于派出机构,则派出机构可能因此而成为行政主体。就本案而言,九公里派出所虽然是韶关市公安局的派出机构,但《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明确规定,派出所有警告和50元以下的罚款权,九公里派出所因此而具有了行政主体资格,其作出的处罚是在法律、法规授权的范围之内,因而应当作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由其独立承担责任。
案例3.【结论要点】
(1).是.北京科技大学是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法人,原告田永诉请其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正是由于其代表国家行使对受教育者颁发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行政权力时引起的行政争议,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没有侵犯行政权.北京科技大学是国家授权的学士学位授予机构,在原告取得大学毕业资格后,应履行将毕业生的有关资料上报所在地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以供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审查和颁发毕业派遣证。
(3).行政赔偿范围只包括违法行政行为对受害人人身权或者财产权造成的实际侵害。
目前,国家对大学生毕业分配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并非学生毕业后就能找到工作,获得收入。因此,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拒绝颁发证书的行为,只是使原告失去了与同学同期就业的机会,并未对原告的人身权和财产权造成实际损害。故原告以北京科技大学未按时颁发毕业证书致使其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为由提出的赔偿经济损失主张,不能成立。原告在考试中有违反考场纪律的行为,被告北京科技大学据此事实对原告做出的按退学处理的决定虽然不能成立,但是并未对原告的名誉权造成损害。因此,原告起诉请求法院判令北京科技大学在校报上向其赔礼道歉,为其恢复名誉,应该不予支持。
作业3
一.填空提
1.行政相对方 2.组织 3.中央,地方 4.公务行为,民事行为.5.民主原则,效率原则.6.书面 7.60 8.损害赔偿
9.行政侵权行为 10.当事人,诉讼代理人
11.上诉人,被上诉人 12.7 13.行政赔偿 14.一审判决,二审判决
二.选择题
B,BD,D,BD,B,AB,B,ABD,AB,A
三.名词解释
1.行政法律事实:指由行政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行政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客观现象或事实
2.资格许可:指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一定的考核程序发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律师证等.一般来说,资格许可的同时也包含了被许可人的行为许可.3.要式行政行为: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4.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政管理过程中作出的行政行为虽然合法但不合理.四.简答题
1.行政法的法源的形式有哪些 ,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行政法的其他渊源
2.简述行政许可的特征
答:1.行政许可是依申请的行政行为
2.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国家一般禁止的活动。
3.行政许可是行政主体赋予行政相对方某种法律资格或是法律权利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许可是一种外部行政行为
5.行政许可是一种要式行政行为
3.简述一般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答:报告工作;执法监督检查;审查批准;备案;行政复议;惩戒
五.论述
1.论述行政主体的特征
答:1.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利,实施行政活动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其他国家机关,组织的区别所在2.行政主体是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上午组织,这是行政主体与行政机关内部的组织结构和受行政机关委托执行某些行政管理任务的组织的区别。
3.行政主体是能够对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的组织,这是行政主体具有独立法律人格的具体表现,也是一个组织成为行政主体的必备条件。
在我国,行政主体包括国家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
2.论述追偿制度与赔偿制度的关系
答:追偿制度与国家赔偿制度是直接相关的,只有在国家成为赔偿责任主体的前提下,国家才可以行使追偿的权利。
追偿制度本身并不是与国家赔偿制度同时发展的,而是国家赔偿制度发展完善的一个重要体现。
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或有受委托的组织和个人,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从国家和行政机关代表的身份出现,因此,其行使职权行为不法侵害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时,受损害者无法向行使职权的个人要求赔偿,自然由国家赔偿责任,但是如果致害行为人在行使职权时,有故意或巨大过失导致了损害事实,则国家应对致害人行使追债权。
六.案例分析
答: 行政复议法第12条规定,对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根据该条规定,市自考办作出决定处罚考生,考生可以向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省自考委申请行政复议。
作业4
一.填空题
1.法定义务2.选任,委任,调任,聘任3.权利,义务4.民主原则,效率原则5.拍卖,邀请发价,直接磋商6.对财产,行为,人身7.违法行为发生地8.警告,通报批评 9.过错责任,危险责任
二.选择题
C,ACD,ACBD,ABCD,ABD,A,B,B,A,B
三.名词解释
1.国家行政机关
答:国家行政机关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根据其统治意志,依照宪法和有关法律设置的,行使国家权力,组织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
2.行政许可
答:是指行政主体依据行政相对方的申请,经依法审查,通过颁发许可证,执照等形式,赋予或确认行政相对方从事某种活动的法律资格或法律权利的一种具体的行政行为。
3.行政处罚
答:行政处罚是行政主体对违反行政法律规范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给予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诉讼
答:行政诉讼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定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进行审查并作出裁决的活动.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
1.简述划分个人行为与机关行为的标准。
答:1.公务员的行为从所属机关名义作出的,属机关行为,以个人名义做出的,属个人行为。
2.公务员的行为是他的职责范围内作出的,属机关行为,如果超出了职责范围,必须结合第一标准和第三标准综合认定。
3.公务员的行为是执行机关的命令或委托,不管机关的命令或委托是否超越权限,概属机关行为。
2.被委托组织与被授权组织的区别是什么?
答:1.性质不同,被委托组织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活动,被授权组织属于行政主体,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活动。
2.产生的依据不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机关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择由法规、法律的授权产生。
3.行为的后果不同,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的行政机关承担,被授权组织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3.简述行政诉讼原告的法律特征.答:1.必须是行政管理相对一方的行政相对人,行政机关作为管理一方属于行政主体,故不具备原告资格。
2.必须有法律上的厉害关系,即承担具体行政行为法律后果或受其影响。
五.论述题
1.试论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答:1.主体合法:是指做出行政行为的组织必须具有行政主体资格,能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行政行为,并能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主体合法除了要求行为主体必须是行政主体外,还要求其行为必须在权限范围内。
2.内容合法:①行为有确凿的证据证明有充分的事实根据
②行为有明确的依据,正确适用了法律法规规章和其他规范性文件
③行为必须公正,合理,符合立法目的和立法精神
3.程序合法:①行政行为符合行政程序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②行政行为应该符合法定的步骤和顺序。
2.论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
答: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主要有:
(1)通报批评,即由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的一种书面形式的批评措施.(2)赔礼道歉,承认错误.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本身向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悔过措施.(3)恢复名誉,消除影响.即由承担行政责任行政主体或其他有权机关在一定范围采取一定的方式对相对方采取的一种事后补救措施.(4)返还权益,恢复原状.针对违法和不当的剥夺权益,侵害财产的行为采取的恢复措施.(5)停止违法行为.(6)撤销违法决定
(7)撤销违法的抽象行政行为.(8)履行职务.即针对行政主体不作为行为而采取的继续履行职责一种方式.(9)纠正不当.对不当的行政行为及时纠正.(10)行政赔偿.由于行政主体的行政违法和行政不当给相对方造成损害的要给予经济上的赔偿.六.案例分析
答:工商所王某到某甲的烟酒副食门市部购买香烟不付款与某甲动手打架。王某的行为不是以工商所的名义作出的,而是以个人名义与某甲发生冲突的。王某的行为与履行职责无关,王某买烟不付款与某甲产生冲突,是民事纠纷与王某所在单位无关。所以说本案是民事案件。他们双方不是管理与被管理的行政法律关系,不是行政案件,不可以工商所为被告提起行政诉讼。
第四篇:甘肃电大_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机考主观题)
甘肃电大_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机考主观题).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案情简介:2007年5月20日,某市南公安局交通警察于某在执行公务时,对超载的司机王某给予200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决定,并当场制作了处罚决定书。当天下午,于某又给违反交通法规的张某10元的罚款,并当场给张某出具了由某市南公安局印制的罚款收据。问题: 1.司机王某应在何期限内向公安机关履行处罚决定? 2.如果王某逾期不履行处罚决定,公安机关可采取哪些措施? 3.于某给张某出具的收据合法吗?为什么? 4.张某在本案中有何权利?(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 1.十五日内。(2分)《行政处罚法》第四十六条规定,当事人应当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银行应当收受罚款,并将罚款直接上缴国库。(3分)2.有三种措施。(2分)《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行政机关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百分之三加处罚款;
(二)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
(三)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分)3.收据不合法。(2分)因为不是“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九条 行政机关及其执法人员当场收缴罚款的,必须向当事人出具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据;不出具财政部门统一制发的罚款收缴的,当事人有权拒绝缴纳罚款。(3分)4.张某在本案中有权陈述和申辩,有权对违法处罚提起复议和诉讼,对无法定收据的罚款,有权拒绝缴纳。(3分)《行政处罚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2分)
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案情简介:在2003年7月27日,西城烟草管理站按群众举报当场查获王某擅自收购的烟叶2352公斤,予以扣押。7月28日,烟草站对查获的烟叶分级过磅后收购,收购款为5826元。7月30日,烟草站交给王某自制的实物罚没收据一份。8月25日,又向王某送达处罚决定书,决定没收全部烟叶和收购款,并处罚款人民币5000元,落款为该烟草站。依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法》第30条:“擅自收购烟叶的,由烟草专卖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并按国家规定的价格收购违法收购的烟叶,数量巨大的,没收违法收购的烟叶和违法所得。”《烟草专卖法实施条例》规定,数量巨大指擅自收购烟叶1000公斤以上。问题:
1.本案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否正确,为什么? 2.请指出本案处罚程序的违法之处。
3.本案是否违反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为什么?(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1.本案中烟草站以自己名义作出行政处罚是错误的。(3分)因为,行政处罚必须由享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实施,烟草管理站必须以烟草管理局的名义进行处罚。(3分)2.本案中违反处罚程序的行为有:(1)先实施了没收烟叶的行政处罚行为,后制作送达处罚决定书;(3分)(2)应当先出具省级财政部统一印制的实物罚没收据,而非自行制作的收据;(3分)(3)作出处罚决定之前没有告知相对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没有告知相对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3分)3.本案没有违反一事不再罚的原则。(2分)一事不再罚的原则是指行政主体对违法行为人的同一违法行为,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本案是对同一当事人的同一违法行为,给予没收非法财物、违法所得以及罚款的处罚,并不是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3分)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20分)
案情简介:张某系某市铁路公安分局民警。一日中午到饭馆吃饭。邻桌两伙人争吵,继而动手。张某欲上前制止。此时两伙中的一人从口袋里掏出刀子,将对方一人扎伤。张某见状,即从腰间抽出手枪,准备捉拿此人。打架的人见有警察,便高喊“警察来了”,众人作鸟兽散。张某即拎枪追之。由于追拿心切及吃饭的人众多,桌椅横七竖八,张某一不小心,腿被桌子绊了一下,一跤摔在地上,手也随之碰在地上,只听到两声枪响,子弹打在水泥地上,反弹起来打在一名旁观者王某腿上,将其打伤。后王某找张某要求赔偿。问题:
1.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是公务行为,还是个人行为? 2.本案中,王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
3.如果张某在此案件中违法使用手枪造成王某受伤,王某的损失应当由谁承担?(试题分值:20分)参考答案:1.本案中,张某的行为是公务行为。(3分)因为按照《人民警察法》规定,张某作为一名人民警察,赋有保护公民人身和财产安全的法定义务。因此其行为为依职权行为,即公务行为。(4分)2.本案中,王某的损失应当由某市铁路公安分局承担。(3分)因为张某的行为是公务行为,且其是某市铁路公安分局的工作人员。张某的执法行为并没有违法,但给他人造成了伤害。(4分)3.由某市铁路公安分局承担。(2分)如果张某在此案件中违法使用手枪造成王某受伤,张某的行为亦为职务行为,属于违法行使职权。公务员违法行使职权后果由所在行政机关承担。因此王某的损失仍然由某市铁路公安分局承担,只是以行政赔偿的方式予以承担。赔偿后可以对张某进行追偿。(4分)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6分)
王某生于1990年 5月,自幼父母离异,跟随母亲一起生活。1999年,王某母亲改嫁后,逐渐放松了 对他 的 管教和关心。2006年 7月,王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以行乞为生,结识刑满释放人员马某。同年9月17日,马某教唆王某去公共汽车上扒窃乘客钱包,王某不肯,马某便以暴力相威胁,迫其行窃。正当王某偷窃乘客钱包准备逃跑时,被人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王某坦白交待了 行窃的 事实,并协助公安机关将马某抓获。公安机关拟对王某进行行政处罚。问题: 1.本案中王某有哪些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2.这体现了我国行政处罚的什么原则?(试题分值:16分)参考答案: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本案当事人王某具有下列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节: ①王某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王某出生于1990年 5月,至行政机关对他 处以行政处罚的2006年 9月时,王某才16周岁,符合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4分)②王某是受他人胁迫才有违法行为的,因此也应从轻或减轻对他 的 行政处罚。(3分)③王某有立功表现。王某协助公安机关将违法人员马某抓获,配合了 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活动,也是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 情况之一。(3分)2.考虑违法行为人违法不同情节给予具体裁量,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6分)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6分)
1998年2月,李某当选某县某镇闵楼村民委员会主任。3个月后,李某被镇党委、镇政府免去职务。李某不服,诉至法院。相关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条 村民委员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第四条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第十一条 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指定、委派或者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问题:1、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是合理合法还是越权行为? 2、本案中,引发争议的行政行为法律关系的主体应当是谁?
3、本案中,闵楼村村委会是不是行政主体?
4、本案中,镇政府行为是否合法有效?为什么?(试题分值:16分)参考答案:1、是越权行为。(2分)2、镇政府和李某。(2分)
3、不是。(2分)4、镇政府行为是不合法的,无效的。(4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组织法》的规定(2分),镇政府并不当然享有撤换村民委员会成员的权力,只是对村委会成员的选举活动具有指导、支持与帮助作用。本案中镇政府直接免去李某村委会主任的职务,超越了法律赋予自己的行政职权,违反了法律的规定,因而是违法的。行政合法性原则认为超越法定权限的行为无效,镇政府行为因为越权而归于无效。(4分)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6分)
卞某生于1993年5月,自幼父母离异,跟随父亲一起生活。其父忙于工作,放松了对他的管教和关心。2008年 7月,卞某离家出走,流浪街头,结识刑满释放人员马某。同年10月17日,在马某教唆下,卞某去公共汽车上扒窃乘客钱包。正当卞某偷窃一乘客钱包准备逃跑时,被人抓并扭送到公安机关。卞某坦白交待了行窃的事实,并协助公安机关将马某抓获。公安机关拟对卞某进行行政处罚。问题: 1.本案中卞某有哪些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情节? 2.体现了行政处罚的什么原则?(试题分值:16分)参考答案:1.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1分),本案当事人卞某具有下列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情 节: ①卞某已满14周岁未满18周岁。卞某出生于1993年5月,至行政机关对他处以行政处罚的 2008年 10月时,卞某才15周岁,符合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规定。(4分)②卞某是受他人胁迫才有违法行为的,因此也应从轻或减轻对他的行政处罚。(4分)③卞某有立功表现。卞某协助公安机关将违法人员马某抓获,配合了行政机关查处违法行为的 活动,也是 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况之一。(4分)2.考虑违法行为人违法不同情节给予具体裁量,进行从轻或减轻处罚,体现了处罚与违法行为相适应的原则。(3分)
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6分)
2008年9月,中原省罗河市燕城区裴庄镇要求收割玉米的农户先办理“砍伐证”、“准运证”。裴政[2008]37号文《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严禁焚烧秸秆,实施秸秆还田。秋作物秸秆禁烧率必须达到100%”、“谁砍罚谁,谁烧罚谁”、“农户承包地砍伐或焚烧秸秆1亩以下的对该农户罚款300元,超过1亩的每亩罚款500元。”文件的颁布日期是2008年9月3日。文件说,对确因养殖、青贮等需要,农户要求砍伐的应先报镇“三秋”秸秆禁烧指挥部同意,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经批准方可砍伐,“否则按违反秸秆禁烧规定,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文件说,对确因养殖、青贮等需要,农户要求砍伐的应先报镇“三秋”秸秆禁烧指挥部同意,按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经批准方可砍伐,“否则按违反秸秆禁烧规定,依法进行严肃处理”。
农民李某因未经批准砍伐玉米秸秆回家喂猪被镇政府罚款三百元。问题:(1)《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属于抽象行政行为还是具体行政行为?(2)《裴庄镇关于加强秋季秸秆禁烧工作的紧急通知》是否合法?为什么?(3)镇政府对李某的处罚是否合法? 为什么?(4)李某不服镇政府处罚决定,如何寻求行政法上的救济?(试题分值:16分)参考答案:(1)属于抽象行政行为(4分)(2)不合法,违法设定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4分)(3)不合法,处罚依据违法(4分)(4)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或者申请行政诉讼(4分)案例分析题(共1题,共16分)
张某到某山中盗伐木材,被某县林业局所设立的护林防火检查站的巡逻人员截住,巡逻人员发现其无证入山,对其罚款10元。张某不服,欲讨说法。问题:
1、本案中的行政主体是谁?
2、本案中的行政相对方是?
3、本案中的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是?
4、本案中护林防火检查站属于派出机关吗?它行使的行政职权的性质是什么?(试题分值:16分)参考答案:
1、县林业局(4分)
2、张某(3分)
3、县林业局与张某(4分)
4、护林防火检查站不属于派出机关,它行使的行政职权的性质是行政处罚权。(5分)
第五篇: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范文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平时作业(2018年上半年)
论述题(每题25分,共100分,内容必须全面,每题字数要有1000字以上)
1、根据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阐述新的《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
答:《行政诉讼法》的受案范围:行政诉讼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也是行政诉讼区别于其他诉讼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存在着一个受案范围,即并不是所有行政争议,行政相对人都可以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只有当行政争议在法律规定的受案范围之内,行政相对人才可以提起行政诉讼。关于我国行政诉讼范围问题的研究,从行政诉讼法起草时就受到立法和理论部门的高度关注。尽管我国《行政诉讼法》用整整一章的篇幅,试图界定受案范围,但在当时的立法者看来,行政诉讼法对受案范围的规定只不过是法律迁就现实的一种表现,是行政诉讼制度初步建立阶段的历史现象。所以随着行政诉讼法实施10多年以来我国法制建设的发展、行政诉讼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司法实践经验的积累,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法治原则的确立,我国现行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存在的诸多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不断引发学术争论,并有升温的趋势。行政诉讼受案范围,是指人民法院受理行政诉讼案件的范围,这一范围同时决定着司法机关对行政主体行为的监督范围,决定着受到行政主体侵害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诉讼的范围,也决定着行政终局裁决权的范围。
2、论述行政处罚的原则。答:行政处罚的原则:(1)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是行政合法性原则在行政处罚行为中的集中体现。主要内容是:1.处罚依据是法定的2.实施处罚的主体是法定的3.实施处罚的职权是法定的4.处罚程序是法定的。(2)三公原则。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处罚公开原则是指行政处罚的依据及处罚中的有关内容必须公开。处罚公正原则要求不能违反公正的程序。处罚公平原则要求行政主体在行政处罚中必须依法裁判,公平地处罚违法行为人。既不能同等情况给予不同处罚,也不能不同情况给予相同处罚。(3)适应违法行为原则。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与受罚人的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及社会危害程度相适应,亦即行政处罚的种类、轻重程度及其减免均应与违法行为相适应。(4)一事不再罚原则。一行为不再罚原则应在四个层面上运作。
1、一行为不再理。行政主体对行为人的第一个处理尚未失去效力时,不能基于同一事实和理由给予第二次处理,除非第二个处理是对第一个处理的补充、更正或者补正。如果第一个处理违法不当,行政主体应当先撤销,再重新处理。如果第一个处理合法正确但未达行政目标,行政主体应充分考虑信赖保护原则,必须撤销的,应依法给受损失的相对人一定的补偿。
2、一行为不再罚。除了法律有明确规定或者依基本法理和法律规则合理推定,如合并处罚、一事多层罚、一事罚多人、一事多行为等情形以外,行政主体应严格遵循一个行为一次处罚的原则。
3、一行为不再同种罚。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行政主体不能给予两个以上相同种类的处罚。这主要指一个违法行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的情形,即法理上所称法条竞合或者规范竞合。一旦出现规范竞合,应当允许各个法律条文对应的相关行政主体依据不同理由分别作出处罚。但为体现相对公平和公正,各行政主体不能对行为人采取相同种类的处罚。
4、一行为不得两次以上罚款。对于行为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无论触犯几个法律条文,构成几个处罚理由,以及由几个行政主体实施处罚,只能给予一次罚款。如果几个行政主体对涉案违法行为都有权罚款,根据效力优先原则,应该是谁先罚款谁有效。
3、论述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答: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1)合法性原则。设定和实施行政许可,应当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合法性原则也称为行政许可法定原则。(2)公开、公平、公正原则。行政机关从事某种活动或者实施某种行为的过程和结果应当公开;行政机关在履行职责、行使权力时,不仅在实体和程序上都要合法,而且还要合乎常理。行政许可机关应当平等地对待所有个人和组织。(3)便民原则。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应当由一个机构统一受理申请,统一送达行政许可决定,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许可尽量提供方便。(4)救济原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享有陈述权、申辩权;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其合法权益因行政机关违法实施行政许可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要求赔偿。(5)信赖保护原则。行政机关不得擅自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行政许可决定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修改或者废止,或者准予行政许可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行政机关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变更或者撤回已经生效的行政许可,但应当对由此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造成的财产损失依法给予补偿。(6)行政许可一般不得转让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可以转让的行政许可外,其他行政许可不得转让。(7)监督原则。行政机关应当依法加强对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和从事行政许可事项活动的监督。
4、行政赔偿的范围
答:行政赔偿范围一般在两个意义上使用:一个意义是导致行政赔偿责任的原因行为的范围,即国家对哪些事项承担赔偿责任;另一个意义是赔偿损害的范围,即国家赔偿哪些损害,不赔偿哪些损害。西方国家一般在第二个意义上使用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而我们国家赔偿法使用的是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的概念,因为,这里采用第一个意义上的行政赔偿范围的概念。行政赔偿范围是行政赔偿的首要环节,其意义表现在:1.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受害人行政赔偿请求权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即意味着界定受害人享有和行使行政赔偿请求权的界限。只有法律规定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的侵权行为承担国家赔偿责任的情况下,受害人才享有相应的请求权。2.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了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义务的范围。法律规定行政赔偿范围的一个方面的意义在于为认定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的界限。对于法律规定国家承担赔偿的行政侵权行为,行政赔偿义务机关必须代表国家对受害人履行行政赔偿义务,给予行政赔偿救济,不得拒绝或推诿。3.行政赔偿范围限定了人民法院对行政赔偿案件行使审判权的范围。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受理受害人的起诉;也只有在法律规定的赔偿范围内,人民法院才能判决赔偿义务机关履行赔偿责任。行政赔偿范围越大,人民法院可以受理的赔偿案件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进行司法监督的机关就越多。行政赔偿范围确定了行政机关接受人民法院司法监督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