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合集]

时间:2019-05-13 05:3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

第一篇: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

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

关键词:自由贸易区,自贸区,改革红利,入驻企业

上海自由贸易区自挂牌成立以来,入驻企业热情高涨。放宽的政策及自贸区对投资管理、贸易监管、金融等综合监管的政策创新,吸引大量企业希望能尽快注册,赶上改革红利。

在企业忙于注册的时候,汉特根据近十年的领域内经验提醒您应注意规避财政风险。虽然自贸区在自由金融,进出口贸易等方面有诸多的优惠政策,但根据中国政府的财政税务政策,在中国大陆经营的外商投资企业财务管理必须实行中国通用会计准则(PRC GAAP),无论通过财务软件或手工做账都必须满足会计准则条件,才能被接受。而且,任何企业使用的财务软件都必须通过会计电算化备案。

据统计,目前有92%的跨国企业选择延其母公司所使用的财务软件来记录中国分支机构业务,以方便全球的业务和报表管理,以及系统的维护。然而总部的ERP多外语设置,不仅没有中文系统,更不能出具符合中方会计准则的报表和凭证,这种做法给企业每个月的审计工作带来风险,甚至面临财政局勒令整改的风险。

针对这样的困境,有些企业选择在沿用母公司财务软件的基础上中国本土再采用另外一套本地的财务软件,或者直接使用手工账来处理PRC GAAP的账务,这两种类似指标不治本的劳民方式,优点是开发时间短,手工做账直接能上手,缺点是财务人员工作量会非常大,而且必须时刻确保两边数据的一致性。中方账不仅给企业带来风险,也可谓是财务人员的噩耗。

为避免人工重复工作,有些企业选择对自有ERP进行二次开发从而自动生成报表。这种方式优点显而易见,隶属于一个系统的数据流通一致性,便于使用及统计管理。但是缺点也是非常明显,对ERP二次开发成本高,前期投入时间人力物力大,还会面临政策环境改变的风险。自贸区诸多政策尚不明确,如此风险便不可预估。

以上方法都可圈可点,汉特认为自贸区入驻外企选择财务本土化解决方案才是上选,不仅不破坏母公司的ERP系统,更有利的是,财务本土化在避免手工做账费时易错的基础上,还能解决两个系统不一致的困扰。汉特的财务本土化解决方案能协助企业顺利生成符合中方会计准则要求的报表,同时软件经由权威机构认证,100%通过会计电算化备案,应对政策变动能力强。

针对外资企业,中国特色环境中的财务政策风险不可小觑。自贸区入驻企业在享受政策改革红利的同时,也应重视后续的财务政策,做好全局考虑。

第二篇: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规避政策

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规避政策

财务082缪文娟08273220

【摘要】:本文首先谈了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在此基础上谈了企业的主要风险和面临的问题,最后论述了防 范企业税务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税务风险;意义;问题;措施

随着我国融入经济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一、企业税务风险的概念和意义

(一)、税务风险的概念

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涉税行为因未能正确有效地遵守税法规定而导致企业未来利益的可能损失,具体表现为企业涉税行为影响纳税准确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其结果导致企业多缴税或少缴税。如企业被税务机关检查、稽查而承担过多的税务责任,或是引发补税、缴纳滞纳金和罚款的责任,甚至被追究刑事责任。对法征纳双方来说,避税与反避税是永恒的主题。从征税人的角度看,征管的水平和力度在逐年增强;从纳税人的角度看,纳税筹划的认识和技巧不断提高。随着税法的不断完善,企业合理避税的空间越来越小。因此,纳税人必须动态地看待税法,注意税务风险,因为今天的合法税务筹划行为,明天可能就成为违法行为。

(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

每个企业都有其经营发展的目标,在实现经营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影响目标实现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就是所说的风险。风险客观存在,并且对企业的发展构成一定的威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必须认清面临的各种风险,正确理解风险的存在,这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识别、防范、化解和规避风险,才能避免运营中不可预见的损失,达到预期的经营发展目标。如果一个企业没有经营发展的眼光,没有风险管理的意识,没有防范风险的措施,它将只能是“积之不厚,行之不远”。因此,研究现代企业风险,就必须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并加以有效防范和科学管理。大企业的风险主要有:经营风险、市场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税务风险等。而大企业的税务风险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纳税行为不符合税收法律法规的规定,应纳税而未纳税、少纳税,从而面临补税、罚款、加收滞纳金、刑罚处罚以及声誉损害等风险;也有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没有用足有关优惠政策的风险。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已将公司是否存在税务违规记录和纳税信用问题作为银行贷款、企业上市和海关对企业进行分类管理等工作开展的一个参考条件,公司税务管理工作做不好,给国家带来的是税收流失,给企业带来的是税务风险,甚至经营风险。事实上,企业作为纳税人面临的各种税务

风险问题是一个早就存在的客观现象,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必将有越来越多的税务事

项需要进行税务风险防控。例如,国美、苏宁等诸多国内知名电器公司就因为增值税滞留票问题遭受了

国税部门的专题调查,企业经营和声誉都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而有些企业由于不懂或不熟悉税收政策而

适用了不准确的税法,不但未享受到本应享受的优惠政策,多缴纳了税款,增加了不必要的税收负担,而且承担了较大的税务风险。所以,企业如何加强税务管理、控制纳税风险,已成为大企业面临的一个

重要课题。加强企业的税务管理,也对税收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帮助大企业

防范和控制税务风险既是大企业税收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优化大企业税收服务的基本要求。因此,税务机关要优化服务,就应当为企业排忧解难,提供包括防控税务风险在内的专业服务。

二、企业的主要税务风险

(一)、税收政策变动和执法不规范引起的风险。

国家的税收政策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税收法律制度中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此外,国家一定时

期按照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通过税收制度和政策对某些特定的课税对象、纳税人或地区给

予的税收照顾,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时效性。另一方面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明晰和各级机关在执法时未按相

关法律、法规或法定程序受理税务纳税事项,也会给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二)、企业办税人员业务素质引起的风险。

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由于办税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制,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精神把握不准,理解不

透彻,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逃

税,给企确认。为了解最新的税收法规,避免产生误解,防范税务风险,企业应建立和维护与税务机关沟通的渠道,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是在企业发生重大经济事项时,如对外投资、涉

足新行业、资产处置、采用新的会计政策等,都应主动向税务机关咨询相关的税收法规,听取来自税务机

关的意见和建议。只有得到了税务机关的认同,并依照法定的程序履行了相关义务,各种税务方案才会转

化为企业的实际利益。

(三)、纳税金额核算面临的风险。

现阶段,我国现有的税收法律、法规层次较多,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众多,企业要应对国税和地税两

套征纳系统,又因为国税和地税在同一方面的规定不尽相同或者模糊不清,导致纳税人员无法正确划分业

务种类或采用正确的税收方法。另外,税收法规的不明晰,导致会计人员对税法理解不透、把握不准,或依

据失真的会计信息计算税额,从而导致所计算的税基不正确或税率的选择错误,进而给企业带来税务风

险。同时,由于办税人员粗心大意,或审检部门不严格,也有可能造成企业在计算税额上出现问题。

(四)、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风险。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既影响可供筹划的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如果筹划方案是依据虚假的涉税资料做出的,就很可能产生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存在的问题

虽然企业和税务机关都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紧迫性,企业也在内部风险管理系统内建立了包括

设置税务风险专职机构和人员,通过制定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参与企业重大事件和生产经营全过程中涉

税问题的分析和评估、对本企业涉税信息的采集交流和沟通处理等运行体系进行评价和优化,以最小的税收成本代价遵从税法,并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用足用够优惠政策,为企业争取到最大的税收利润;

税务机关也采取了税企见面会、税务论坛、税法发布会等形式向企业宣传税收有关法规,帮助企业遵守

税法,减少税务风险,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税法的改革力度,实现了所得税两法合并、增值税转型,并出台了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实现了从地域优惠到行业优惠的转化。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税收政策的执行仍然不到位。

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税务机关对税收政策的把握和执行上不全面,导致税收政策执行不到位。

这其中有税收政策的宏观性、原则性、复杂性和时效性原因,也有部分税务人员本身素质低、对政策理

解不透、执法不严的因素;另一方面,是企业对税收政策的认识、理解不到位,导致税收政策适用偏差,引起了税务风险。虽然大企业的财务人员精通财会知识,但因为经营业务的多样性,致使对税收政策的把握难免不够全面、深入和及时,出现企业经营行为适用税法不准确,或者该享受的税收优惠政策未享

受等情况。

(二)企业内部控制不力

大部分企业已经意识到税务风险的危害,并且采取了种种措施进行预防,一般情况下财务核算及时、准确,税款缴纳行为比较规范,但是大企业组织机构庞大,涉及业务繁多、经营形式多种多样,而且企

业内部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不尽相同,加之部分企业的税务管理力量相对薄弱和滞后,导致实际纳税遵

从度有所差异,从而存在一定的税务风险。

(三)税收筹划忽视税务风险

从当前我国税收筹划的实践情况看,纳税人在进行税收筹划过程(包括代理服务机构为纳税人实施的税收筹划)中都普遍认为,只要进行税收筹划就可以减轻税收负担,增加自身收益,而很少甚至根本不考

虑税收筹划的风险。其实,税收筹划作为一种计划决策,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严格意义上的税收筹划应当

是合法的,符合立法者的意图,但这种合法性还需要税务部门的确认。在这一确认过程中,客观上存在着企

业对税务政策理解偏差从而产生税收筹划失败的风险。导致税收筹划方案在实务中根本行不通,使方案成为一纸空文或被视为偷税或恶意避税而加以查处。不但得不到节税的收益,反而会加重税收成本,产生税

收筹划失败的风险。

(四)税企沟通协调不够

大企业的负责人一般都是从宏观上进行谋划,重点关注的是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和财务报告的目

标,在分析指导财务工作中对涉税内容、涉税事项并不关心;而与此同时,税务机关也只关心企业当月、当年入库税款情况,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财务情况、发展目标、存在困难等情况并不十分关心。所以,这就导致了企业负责人与税务机关特别是基层主管税务机关、税务人员在接触沟通方面有所欠缺,容易

忽略一些具体的、实际的涉税业务中所包含的税务风险。

四、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选择防范税务风险的重要税种。

企业的税收负担与企业的经营范围、组织与决策密切相关。企业的经营范围越广,企业组织越庞大,企业决策越复杂,涉及的税种也就越多。每个税种的性质不同,税务风险规避的途径、方法及其收益也不

同,因此通常选择有重大影响的税种是规避税务风险的重点。

(二)、用好用足税收优惠政策。

我国加人WTO后,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很多企业都面临经营战略调整问题。在经营战略

调整中,充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以防范税务风险,可以给企业带来较好的经营效益,但对优惠政策的利用

必须恰当,符合企业整体经营战略。如国务院及有关部门为鼓励开发西部,规定对设在西部地区,以国家规

定的鼓励类产业项目为主营业务,且当年主营业务收人超过企业总收人70%的企业,经税务机关审核确认

后,企业可减按巧%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企业在选择投资方向时,不仅要注意投资的地区和投资项

目,还要确保主营业务收人达到一定比例。

(三)、降低企业整体税负水平。

影响企业税负水平的因素主要包括:

1.税基。企业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与限额内,通过选择恰当的费用分摊方式来减少税基,实现各项成本费用和摊销额的最大化,以减少应税所得额,从而减轻税负。例如,国家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企业可选择缩

短折旧年限或采取加速折旧法,这主要指能促进科技进步、环保和国家鼓励投资的关键设备;长年处于振

动、超强度使用或受酸碱等强烈腐蚀状态的机器设备,可申请税务审批。

2.税率。不同税种的税率不同,同一税种内部也有税率差别。一般可通过改变税基,使适用税率降低。

例如,我国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基本税率为33%,还实行了两档过渡性的税率27%和18%,这也是规避税务风

险过程中常考虑的对象。

3.税额。这种方法最直接,即纳税人根据税收优惠中免征或减征条款,通过恰当的调整使企业的行为

在形式上符合减免税条件,从而合法地减轻或解除税负。

(四)、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具有财政收入职能和经济调控职能。政府为了鼓励纳税人按自己的意图

行事,已经把实施税收差别政策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刺激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制定不

同类型的且具有相当大弹性空间的税收政策、而且由于各地具体的税收征管方式不同,税务执法机关拥有

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

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

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

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当前,随着税务机关稽查力度的不断加强,以及国家反腐败和对经

济案件打击力度的加大,这种做法不仅不会帮助企业少缴税,反而会加大企业的涉税风险。

综上所述,从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途径不难看出,它涉及到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要想有效

防范,必须了解引起企业税务风险产生的关键因素,从根本上排除税务风险产生的不确定性,努力减少税

务风险对企业的影响,减少税务风险引发的其他成本。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随着我国融入经济

全球化潮流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复杂,相应地国家税收法规政策

体系也越来越繁杂,税务机关的征管也越来越严格,使得各种涉税事项深深地嵌入企业行为的各个环节,企业税务问题变得越来越多变,并已成为企业风险的制造者。稍有不慎,企业税务风险转化为利益损失,不仅会吞噬企业利润,阻碍商业目标的实现,还会给企业形象带来负面影响

【参考文献】

【1】赵艳.(1)企业面临的主要税务风险与防范措施[J].时代金融,2008(11)..【2】金道强.企业税务风险及其防范[J].冶金财会,2007(9)

【3】李淑萍.论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机制创新[J].财贸经济,2005(11)

.【4】刘振宇.浅析企业税务筹划的技巧及风险防范[ J].科技资讯2007,(33).

第三篇: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的风险规避方法

企业签订合同时应注意的事项及常见的风险规避方法

一、合同的主体(甲方乙方)甲方在签合同时一般应有甲方公司的全称(保证公章和营业执照上面的名称相一致)及法定代表人的签名; 对乙方则应特别注意

1、首先应特别注意营业执照上的公司名称,保证合同上的乙方和企业营业执照上的名称保持一致,还应注意公司的样章的名称和营业执照上的一致。

2、一般而言,合同上会要求有企业法定代表人的签字,在此应确认在此处签字的人的身份,如果不是法定代表有人,则应特别注意该人员是否有公司或法定代表人的授权委托书,并且应把授权委托书、合同书及个人的身份证明放在一起保管,以保证签订合同的有效性。

3、应注意签约方的资信状况,以保证合同的有效履行。

4、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涉及到乙方人员签字的地方都要注意签字方的身份,是否具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书,否则签字可能会变为个人的行为,最好在涉及到乙方签字的地方都加盖公司的印章加以确认。

5、如果签约方为个人,应特别注意落实个人身份,并留下身份证复印件,及资信状况,最好是以钱款两清的方式来交易,以避免风险。

二、合同主体的考察

1、签约对方的主体资格(1)签约对方为个人时,法律要求必须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既签约方精神正常且年满18周岁或者16至18周岁但以自己的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在此情况下可以要求其提供身份证、详细的家庭地址、联系方法及个人的其他情况,方便于在必要时对其进行实地的考察和确认,。(2)签约对方为企业时,则应注意企业下属部门,如企业各部/科/处/室等是不具备主体资格,不能签约的,如果签订了这样的合同可能会因为主体不适格而被认定无效;而企业的分支机构,如分厂、分公司、办事处等,则应看其是否具有对外开展业务资格(是否有授权)?是否有非法人营业执照?如果有授权或非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才有签订合同的资格,对分公司、分厂、办事处的审查,除审查分支机构的履约能力外,还应审查公司的履约能力的情况,因为在分支机构无力承担责任的情况下,公司还应承担补充责任。对企业主体格的审查,一般是对企业营业执照进行审查,主要应查看的内容是企业名称,看该名称与拟签合同当事人的名称是否一致,不一致则风险较大;看注册资本,是否与拟签合同标的额相称,如差别较大,则可能风险也较大,应加以注意;看企业经营范围,看拟签合同业务是否在经营范围内,不是,风险也较大;看企业的工商年检是否通过了工商部门检验,如果没有,则签定合同时风险也会较大。除以上的方式以外,还应依据营业执照中记载的情况,对公司的办公地点、人员、固定资产等进行实地考察和确认。

3、要核实对方资信情况 在审核了对方的主体资格,没有问题后,则应核实签约对方的资信。核实资信的方式与签约对象是新客户还是老客户,有很大的区别,如果是老客户,则可以考虑与其签合同,但要核对其之前的履约的情况,如履约情况差,一般不能再与其签合同,既使签,也只能同时履行合同,既交货的同时付款的合同。如果交货期较长,则应要求对方先支付一定的履行保证金,并要求在交货的同时付清全部货款;对核对履约记录情况后,如履约情况一般或履行情况良好,则应考察其资信证明文件,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款以外的合同,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文件,资信证明文件一般包括企业简介,营业执照,效益情况,税务证明,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以及单位的基本情况等资信证明资料;同时可以通过了解对方客户的评价,调取工商资料等其它手段核实对方所提供的资信证明情况,同时还可以对公司的注册资本情况、会计资料、股东等进行核实,最后依据对方的资信情况确定是否应签合同或签什么样的合同。对于新客户除了交货的同时付清款的合同外,一般应要求对方提供资信证明材料,并实地进行考查,在确认有良好资信及履约能力后再与之签定合同,如果在此过程中能让对方提供履约担保则会极大的减少风险。

三、合同的订立

2、承诺 如果承诺以后,发现承诺对自己不利,则应及时撤回承诺;有效的承诺撤回的方式应以书面的方式做出,并在承诺到达对方之前到达对方,才为有效。有效的利用承诺撤回权可以避免许多的风险。

3、应考虑本方的履约能力 如本方的履约能力能达到拟签合同约定的要求,则可以签约,否则应慎重考虑订立合同,许多的合同欺诈就是利用一方超过履存能力签定合同后,对方抓住了这一点,向另一方索赔而造成的。

4、合同谈判成果的确认

5、合同成立并生效的风险 在正式向对方履行时,一定要先注意合同是否成立并生效,在没有肯定之前,千万不要想当然就开始履行合同,以免给自己造成损失。

6、合同的形式风险 合同的形式有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除了交货的同时负款的合同外,一般应以书面的形式签定合同,在以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形式签定合同时一定要要求以书面的形式做最后的确认,以避免双方在履行过程中发生分歧。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一定要先要以书面的形式订立合同,千万不要因为人熟就无视这样的约定,因为这里面隐藏了许多的法律风险。当然如果当事人未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已经履行主要义务,对方接受的,该合同是成立并有效的,但这样的行为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风险和麻烦,应当尽量的避免。

7、合同交易主体的风险(1)代理人(比如销售人员)无权代理、超越代理权的风险 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合同,相对人有理由相信行为人有代理权的,该代理行为有效。这种代理称之为表见代理,对很多企业都存在替在威胁。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销售人员离开企业后因为手里还有原来企业的授权委托书、空白合同、工作证等能够让人觉得他还是企业员工的材料,然后利用这些材料以企业的名义和他人签定合同;还有就是企业中的员工利用手里面有这样的一些材料,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和他人签定合同,最后这些合同产生的后果,都会由企业来承担。(2)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法定代表人、负责人超越权限订立的合同,除相对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超越权限的以外,该代表行为有效。这就说明公司内部对法定代表人的约束文件,在法律上对外并无约束力,其后果最终还是应由企业承担,但在企业和法定代表人之间是有约束力的,因此在公司内部的管理中,有限制法定代表人的权限时,一定要对法定代表人违约后所应承担的责任加以明确,以此达到彻底约束的目的。这是由法定代表人产生的风险。产生以上两类风险主要是在合同管理上存在漏洞所致,加强合同的管理才是避免这类风险的有效方法。

四、合同条款 签约时的合同标的、数量、质量、履约条款,违约条款等都应当准确,不得有含糊不清的内容,任何的岐意都会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1、标的条款 标的条款中主要包括标的数量和标的质量,在标的数量中应明确计量单位、计量方式、数量以及其它可能影响数量的内容;标的的质量保证条款应包括权利性保证(既对标的物有完全处分权的保证),完整性保证(保证标的以及其配套设施完整、齐备)包括效能性保证(保证标的符合事先约定的指标参数、能够达到预定的用途与目的),质量检验(检验质量的机关、方式、方法)维修保证及保证期等,对标的条款应尽可能的准确,具体以确保不发生岐义为原则,最好能根据行业特点提供格式标准合同,在以该合同为基础依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这样可以减少合同签定过程中的随意性。

2、价金条款

3、履约条款 在合同的履行条款中应明确合同履行的地点,合同履行的时间、合同履行的义务人及合同履行的内容;对于合同履行的时间应当明确,是时间点还是期限,并且要力求精确,并明确时间的计算方式;对于合同履行的地点则应尽可能详细,写明城市,街道及其号码,甚至可能时要明确到房间的号码;履行内容则要求义务人应当做什么,如何做,达到什么标准等是履行条款的核心内容,由于履行条款与违约条款、风险分担分割点以及纠纷管辖间都联系。因此在签订时应该力求准确,并应系统考虑,综合衡量后才能确定。履约风险是合同风险中最为多见的一种,这源于两点:一是对方履行能力弱;另一种是对方利用履行条款中的漏洞或者双方对履行条款的理解产生误解导致最终的风险。

4、质量条款

5、违约条款 一个没有违约条款的合同是履约没有保障的合同,是没有约束力的合同,因此在合同中必须对违约条款明确化。违约的表现形式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在此情况下违约方一般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这里面最要紧的是约定好一方违约应支付另一方违约金的数额或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双方在产生分歧时在违约金上纠缠不清。这里要特别说明的一点是定金和订金的区别,在法律上只有定金存在双倍返回的问题,其他的都只有返还本金的义务。

6、标的物灭失的风险 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在标的物交付之前由出卖人承担,交付之后由买受人承担,但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为了分清交付过程中的灭失风险,在签定合同时一定要把履行的时间、地点、履行的标准明确化,以避免产生意外灭失时无法确定责任。

五、合同的合法性 合同无效主要出于以下的几种原因之一:(1)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3)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签定一个无效的合同会给善意履行方带来很大的风险,也会给恶意方很多随意解除合同的借口。其风险是非常大的,故在签定合同时应特别注意有无存在合同无效的情形,以避免合同无效给自己带来风险。

六、解除合同的法律风险 解除合同分法定的解除和约定的解除,法定的解除是指只要具备以下情形之一的,当事人可以解除合同:(1)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2)在履行期限届满之前,当事人一方明确表示或者以自己的行为表明不履行主要债务;(3)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4)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5)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约定解除应以双方合同约定的解除条件为准。解除合同是是有期限的一定应在法律规定(一般为一年)或者当事人约定解除权行使期限内要求解除,期限届满当事人不行使的,该权利消灭。解除合同过程中最容易产生风险的地方是解除合同的程序及解除合同条件的理解上,解除合同一般应当以书面的形式通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对方时解除。在解除合同时一定要特别的注意,随意的解除合同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在解除合同时如果对方有异议,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在行使合同解除权的过程中,一定要把解除合同的通知送达对方的手上,并留有证据。以免在是否已经解除的问题上发生争议。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终止履行;已经履行的,根据履行情况和合同性质,当事人可以要求恢复原状、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有权要求赔偿损失。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不影响合同中结算和清理条款的效力

七、可撤销的合同(1)重大误解:既一方因自己的过错对合同的背景、目的、内容产生重要误解而订立的合同;(2)显失公平的合同:既一方在或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订立了明显对自己不利的合同;(3)乘人之危:既行为人利用他人的危难处境或紧迫需要强迫对方接受违背意志的合同; 以上三种类型合同是属于可撤销的合同,受害人一方可以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存在以上情况之一的那时起一年内要求撤销上述的合同。

八、合同履行过程中的几种特殊情形

1、同时履行抗辩权 合同双方互负债务,没有履行的先后顺序,如果存在对方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的情形,则另一方有权拒绝相应的履行;

2、不安抗辩权 先行履行债务的一方有确切的证据证明对方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可中止履行,并要求对方提供担保,否则可不予履行合同;

3、后履行抗辩权 在后履行一方发现在先履行一方的履行不符合合同的要求,则在后一方可以中止履行。

4、代位权 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到期债权造成债权人损害时,债权人请求法院以自己的名义代位行使债权;

5、撤销权 债务人放弃到期债权或无偿、低价转让财产造成损失的,债权人可请求法院撤销该行 以上五种是当事人一方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发现债权可能存在损害时常见的补救措施,利用好了,可有效避免损失,减少法律上的风险。在上述的前三种履行方式中,争取在合同承担后履行义务,因为这时合同中风险最小的,如果实在不行,可争取同时履行的方式上(上述第一种)。对于采用第二种,既先履行义务时,则应建立在这样的一个基础上,既对方是自己的老客户,资信非常好,而且并无履行不良的行为存在,但即便如此,也应慎之又慎,谨防给自己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九、情势变更 在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当事人订立合同时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影响了合同的履行的,可以对此申请求变更价格条款。这里面最常见的是材料价格的巨大变化或市场发生重大变化所引起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有效的对此加以利用,也会极大地减少企业的损失。

十、后合同义务 企业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这样可以有效防止商业秘密外泄,这对保护企业利益是非常有利的。

十一、签定合同时还应注以下的细节

1、保留好营业执照复印件、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身份证复印件等有关可以证明身份的材料;

2、盖公章时一定要清晰;

3、合同中有修改的地方一定要盖章确认;

第四篇: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应注意规避的法律风险

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应注意法律问题

一、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企业与员工建立劳动关系,应与其签订书面劳动合同。不得晚于建立劳动关系之日起算的一个月。试用期亦应签订劳动合同,试用期计入劳动合同总的期限之内。

●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1、因劳动者的原因未签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五条:“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经用人单位书面通知后,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无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但是应当依法向劳动者支付其实际工作时间的劳动报酬。”

2、用人单位原因未签劳动合同(1)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第一款:“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书面通知劳动者终止劳动关系,并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 规定支付经济补偿。”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2)超过一年不签署劳动合同

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二、试用期

1、试用期限的规定

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用人单位约定试用期应遵循下表:

2、试用期规定的理解

(一)试用期是一个约定的条款,如果双方没有事先约定,用人单位就不能以试用期为由解除劳动合同。

(二)劳动者在试用期间应当享有全部的劳动权利。

这些权利包括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三)试用期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

3、试用期工资

第二十条 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同岗位最低 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4、试用期常见风险

(1)试用后签合同的等同于没有劳动合同的事实劳动关系,无法以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解除。要承担赔偿金,补缴社会保险。

(2)只签试用期合同的,试用期不成立,等同于劳动合同。

5、用人单位违法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三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

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1)用人单位约定的试用期超过法律规定的最长期限。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2)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劳动合同法规定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如同一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两次以上的试用期的,视为违法约定试用期,劳动行政部门可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已经履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3)用人单位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 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三款规定:“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三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如果用人单位在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期限不满三个月的劳动合同中约定试用期,则应当承担违法约定试用期的法律后果。

(4)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第四款规定:“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与试用期相同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一个单独的试用期合同,或者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与约定的试用期相同的,均为违法约定试用期。

三、解除劳动合同

1、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

(1)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该解除权应当是无条件的。

(2)试用期内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程序

A 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这里的“说明理由”,是指其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理由,故录用时关于录用条件、岗位职责,考核标准等要约定明确,不合录用条件要在试用期满前向劳动者书面提出并请其签收。用人单位主张解除合同时,才 有依据。

B 用人单位需制作《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送达给劳动者,同时向劳动者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劳动者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

2、劳动合同期间解除劳动合同(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第三十六条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在双方自愿、平等协商的基础上达成一致意见,可以不受劳动合同中约定的终止条件的限制。但强调由用人单位提出解除且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2)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A、第三十七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B、因用人单位的过错,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劳动者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不必履行通知义务。

第三十八条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 6 者权益的;

(五)因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3)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提前30天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的工资补偿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

(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

(4)用人单位经济性裁员

第四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减人员二十人以上或者裁减不足二十人但占企业职工总数百分之十以上的,用人单位应当提前 三十日向工会或者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后,裁减人员方案经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可以裁减人员:

(一)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

(二)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的;

(三)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经变更劳动合同后,仍需裁减人员的;

(四)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的。

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下列劳动者:

(一)与本单位订立较长期限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二)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

(三)家庭无其他就业人员,有需要扶养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用人单位在六个月内重新招用人员的,应当通知被裁减的人员,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被裁减的人员。

3、解除劳动合同的限制性规定

第四十二条 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一)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二)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

(四)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四、劳动合同终止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合同终止:

(一)劳动合同期满的;

(二)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三)劳动者死亡,或者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或者宣告失踪的;

(四)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五)用人单位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者用人单位决定提前解散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五、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

第四十八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继续履行;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依照本法第八十七条规定支付赔偿金。

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是指违反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协商解除的规定)

第三十九条(因劳动者过错用人单位单方解除的规定)第四十条(无过失性辞退的规定)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的规定)

第四十二条(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第四十四条(劳动合同终止的规定)第四十五条(劳动合同期满不得终止的规定)

第八十七条 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六、经济补偿

1、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第四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一)劳动者依照本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因用人单位过错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见P6

(二)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向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的;

(三)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

(四)用人单位依照本法第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即依照企业破产法规定进行重整的规定。

(五)除用人单位维持或者提高劳动合同约定条件续订劳动合同,劳动者不同意续订的情形外,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一项规定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即劳动合同期满终止的规定。

(六)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第四项、第五项规定终止劳动合同的; 即用人单位宣告破产、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或决定提前解散的规定。

(七)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经济补偿金的计算

工作年限×每工作一年应得的经济补偿=总的经济补偿金额 第四十七条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本条所称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四条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未依照本法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责令用人单位按应付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

七、劳动者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

《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仅限于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为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即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或试用期内未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第二种情况为劳动者违反保密或竞业限制约定,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

以上请劳资部门参考

2011年2月17日

第五篇:利好政策吸引企业入驻保税区

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充分国家赋予的优惠政策积极扶持入驻企业,使入驻企业明显增多,今年又有十多家企业入驻综合保税区。目前,已有350多家企业进驻保税区。

请听绥芬河台记者崔浩的报道:

刚刚开工的绥芬河综合保税区炎阳贸工物流综合项目,是由黑龙江省炎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投资7885万元建设的,占地面积32000平方米,主要开展国际物流,国际贸易,洁具生产加工销售等综合业务,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三亿元人民币。

【音响】黑龙江省炎阳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于淞:入区保税还有出口可以提前退税,这些功能对我们来讲吸引特别大,尤其对我们出口这方面,因为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销往俄罗斯市场的。

全国第六个综合保税保税区绥芬河综合保税区不仅有保税、缓税等优惠政策,同时还享受边境小额贸易补贴的优惠政策,这些利好的政策吸引了大批企业入驻保税区,今年预期入驻企业将达到70户,入区企业达到350户,过货量完成一百万吨,贸易额实现8.5亿美元。

【音响】综合保税区事业发展中心副主任杨海军:下一步,我们还争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通过参加各种展会、各种企业商会,我们走出去,把更多的企业招引到保税区来。

下载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入驻自由贸易区,应注意规避财务政策风险[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IPO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范文大全)

    企业IPO中应注意的财务问题 李云虹 据统计,中国的中小企业平均寿命仅有2.9年。每年都有30%左右的中小企业关门倒闭,在企业倒闭的众多原因中,62%是由于融资问题得不到解决而导......

    谈企业撰写财务分析应注意的事项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对财务分析报告的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现行条件下企业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揭示了财务分析应注意的事项,帮助财务分析人员增强财......

    企业融资应注意防范非法集资风险资料解读

    企业融资应注意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企业融资应注意防范非法集资风险 [摘要] 由于我国金融业具有高度垄断性、资金融通业务约束较多较严等原因,导致非法集资案件频发,各地几乎都......

    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应注意的风险、责任和对策

    企业实施《劳动合同法》应注意的风险、责任和对策 一、规章制度 风险:企业建立规章制度的程序、内容不合法。 责任: 1、不合法的规章制度,在仲裁或诉讼中不能作为审理劳动争议......

    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财务应收帐款之风险

    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财务应收帐款之风险 (2012-11-27 14:46:07) 转载▼ 标签: 分类: 财会与税务 转载 原文地址:企业法律风险与防范措施——财务应收帐款之风险作者:注......

    鹰潭电商创新孵化基地招引企业入驻政策5篇

    鹰潭电商创新孵化基地招引企业入驻政策 为更好的孵化鹰潭电子商务及互联网企业,鹰潭电商创新孵化基地将为各位营造良好的创业平台,实现您的创业梦想,达成共赢。 入驻条件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