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考研行管补充
政党分赃制,是指竞争获胜的政党,将行政职位分配给本党主要骨干的做法。这种做法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首选它是对本党干部做出贡献的赏赐,否则党务人员将没有动力为政党服务。其次,政党通过让本党主要领导成员占据主要行政职位,达到了控制行政体系和国家机关的目的。最后,本党干部占据国家机关的重要职位,在政党执政期间,极大地加强了本党的各方面实力,更加巩固了政党的合法统治地位。又称政党分肥制。弊端:首先,它大大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政党分赃制”另一个更为严重的弊端就是导致权力腐败。所谓行政问责制,是指一级政府对现任该级政府负责人、该级政府所属各工作部门和下级政府主要负责人在所管辖的部门和工作范围内由于故意或者过失,不履行或者未正确履行法定职责,以致影响行政秩序和行政效率,贻误行政工作,或者损害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给行政机关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进行内部监督和责任追究的制度。
一、目前我国行政问责还没有专门的、完善的成文法。
二、我国各级政府和政府部门之间的有些职责不够清楚、权限不够明确,在追究
责任时,相关部门相互推诿,出现谁都有责任,谁又都没有责任的情况;以
至于在问责中,问责客体具体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模糊不清。
三、问责程序不健全。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问责启动程序,问责机制如何启动往
往取决于行政领导的意志,没有规范可供遵守。目前问责的处理程序也不健
全。
四、目前的问责主体和问责范围过于狭窄。现有的问责还仅局限于行政机关内部的上级对下级同体问责,缺乏人大、政协、民众等异体问责,更缺乏对上级的问责。
五、行政问责的标准不够完善。行政问责包括法律责任和政治责任两方面的问责。
目前,我国在法律问责的制度化、规范化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
引咎辞职一般指领导人因自身过失而给工作造成了一定损失或产生了某种不利影响从而主动辞去领导职务的行为,是领导人自我追究过失责任的一种形式。
所谓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透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
第二篇:考研政治补充材料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虽然是旧时期的民主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毛泽东这里所说的“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是指孙中山
A.喊出了“振兴中华”这个时代的最强音
B.以鲜明的中国革命民主派立场同中国改良派作了尖锐的斗争 C.在辛亥革命时期,领导人民推翻帝制、建立共和国
D.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
习近平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要点
2016年11月11日,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考研政治的角度讲,要着重把握讲话中的以下内容:
一、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先生领导近代中华民族民主革命的不朽功勋
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作出了杰出贡献,在中国人民心中享有崇高威望,受到全体中华儿女景仰。今天,缅怀孙中山先生建立的历史功勋,缅怀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一生,我们心中充满着深深的崇敬之情。
二、回顾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孙中山先生遗志、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的艰辛历程和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在他生前,中国共产党人坚定支持孙中山先生的事业。在他身后,中国共产党人忠实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英勇奋斗、继续前进,付出巨大牺牲,完成了孙中山先生的未竟事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个基础上,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继续奋斗,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孙中山先生的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孙中山先生致力于建设的独立、民主、富强的国家早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三、郑重重申了维护祖国统一的严正立场和坚定决心
孙中山先生始终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旗帜鲜明反对一切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言论和行为。孙中山先生说:“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已牢牢地印在我国的历史意识之中,正是这种意识才使我们能作为一个国家而被保存下来。”他强调:“„统一‟是中国全体国民的希望。能够统一,全国人民便享福;不能统一,便要受害。”
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长达百余年的国破山河碎、同胞遭蹂躏的悲惨历史,所有中华儿女对此刻骨铭心。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容忍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历史和人民的庄严承诺。一切分裂国家的活动都必将遭到全体中国人民坚决反对。我们绝不允许任何人、任何组织、任何政党、在任何时候、以任何形式、把任何一块中国领土从中国分裂出去!
四、深刻阐明了全体中华儿女共同致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号召学习孙中山精神,振兴中华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缅怀他为民族独立、社会进步、人民幸福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德,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我们对孙中山先生最好的纪念,就是学习和继承他的宝贵精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为他梦寐以求的振兴中华而继续奋斗。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热爱祖国、献身祖国的崇高风范。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心系民众的博大情怀。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追求真理、与时俱进的优秀品质。我们要学习孙中山先生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
六中全会要点总结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6年10月24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全面从严治党,是这次全会的鲜明主题。根据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十八届六全会公报,会议的主要内容有:
一、审议通过了三个文件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三个文件,即《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习近平就《准则(讨论稿)》和《条例(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二、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
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就。
三、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1、全会认为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全会总结了我们党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经验,分析了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认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党要管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为更好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经受“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有必要制定一部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
2、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四个重点方向,一个总体目标)
3、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点和关键:全会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
4、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和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全会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必须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
5、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全会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也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根本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根本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全会提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是全国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目的。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
7、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全会提出,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必须严明党的纪律,把纪律挺在前面,用铁的纪律从严治党。
8、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
9、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全会提出,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党内政治生活正常开展的重要制度保障。
10、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全会提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是党内政治生活积极健康的重要基础。
11、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全会提出,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保证。
12、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全会提出,党的组织生活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和载体,是党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管理监督的重要形式。
13、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全会提出,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强身治病、保持肌体健康的锐利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必须坚持不懈把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用好。
14、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全会提出,监督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举措。
15、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全会提出,建设廉洁政治,坚决反对腐败,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任务。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
四、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党内监督是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保证,党的执政地位,决定了党内监督在党和国家各种监督形式中是最基本的、第一位的。
1、党内监督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尊崇党章,依规治党,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增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2、党内监督没有禁区、没有例外。各级党组织应当把信任激励同严格监督结合起来,促使党的领导干部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党内监督要贯彻民主集中制,依规依纪进行,强化自上而下的组织监督,改进自下而上的民主监督,发挥同级相互监督作用。
3、党内监督的任务、重点解决的问题和主要内容:全会强调,党内监督的任务是确保党章党规党纪在全党有效执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重点解决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保证党的组织充分履行职能、发挥核心作用,保证全体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保证党的领导干部忠诚干净担当。党内监督的主要内容是遵守党章党规和国家宪法法律,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坚持民主集中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持党的干部标准,廉洁自律、秉公用权,完成党中央和上级党组织部署的任务等情况。
4、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全会指出,党内监督的重点对象是党的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
5、党内监督体系的内容:要建立健全党中央统一领导,党委(党组)全面监督,纪律检查机关专责监督,党的工作部门职能监督,党的基层组织日常监督,党员民主监督的党内监督体系。
6、党内监督工作的领导:全会强调,党的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全面领导党内监督工作。党委(党组)在党内监督中负主体责任,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常委会委员(党组成员)和党委委员在职责范围内履行监督职责。党的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履行监督执纪问责职责。党的工作部门要加强职责范围内党内监督工作。党的基层组织要监督党员切实履行义务,维护和执行党的纪律。党员要积极行使党员权利,加强对党的领导干部的民主监督。
7、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应当支持和保证同级人大、政府、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对国家机关及公职人员依法进行监督,人民政协依章程进行民主监督,审计机关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要支持民主党派履行监督职能,重视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提出的意见、批评、建议。要认真对待、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五、审议通过了《关于召开党的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
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下半年在北京召开。
六、全会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号召全党同志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话7要点
长征胜利80周年是今年考研政治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必须重点把握的。下面我把讲话要点归纳为七条,供大家学习。具体内容我也会在11月初的形势与政策讲座和配套视频中作为重点讲解。
一、高度评价长征这一革命壮举、壮丽史诗和巍峨丰碑
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图谋彻底失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肩负着民族希望胜利实现了北上抗日的战略转移,实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事业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而斗争的新的伟大进军。这一惊天动地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二、深刻阐述了长征的伟大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四个伟大远征)
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第一,长征是一次理想信念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人信念的胜利。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死亡,检验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坚不可摧的。第二,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红军的空前团结。经过长征的千锤百炼,我们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成为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成为中国革命赢得最后胜利的中坚力量。
第三,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宣传了我们党的主张,播撒下革命的火种,扩大了党和红军的影响,巩固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使党牢牢扎根在人民之中。长征的胜利,充分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性质和宗旨的力量,充分说明了中国共产党必须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克服困难、赢得胜利。
第四,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长征的胜利,使我们党以陕甘宁革命根据地为中心,推动一大批革命根据地如雨后春笋般建立和发展起来,革命的火种在神州大地渐成燎原之势,有力推动了新的革命高潮到来。
三、总结了伟大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五个就是)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
四、科学总结长征胜利的启示(六点启示)
第一,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没有牢不可破的理想信念,没有崇高理想信念的有力支撑,要取得长征胜利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只有掌握科学理论才能把握正确前进方向;只有立足实际、独立自主开辟前进道路,才能不断走向胜利。
第三,人民群众有着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第四,一个党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立于时代潮头,紧扣新的历史特点,科学谋划全局,牢牢把握战略主动,坚定不移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
第五,人民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赢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第六,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五、提出这一代人的长征的内容
长征永远在路上。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六、提出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的要求(六个方面)
第一,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第二,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胜利而矢志奋斗。
第三,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为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生活而矢志奋斗。
第四,必须把握方向、统揽大局、统筹全局,为实现我们的总任务、总布局、总目标而矢志奋斗。
第五,必须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为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而矢志奋斗。
第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而矢志奋斗。
七、其它重要提法和引言
1.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2.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
3.长征永远在路上。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
4.今天的长征同当年的红军长征相比,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走过的新长征之路相比,虽然在环境、条件、任务、力量等方面有一些差异甚至有很大不同,但都是具有开创性、艰巨性、复杂性的事业。5.“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6.“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7.“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8.“自知者英,自胜者雄。”
习近平在B20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7要点
G20杭州峰会是今年最重要的国际时事,既可以出分析题,更可以出选择题 G20杭州峰会是今年最重要的国际时事,既可以出分析题,更可以出选择题,具体命题角度我会在之后的时政课和冲刺课里给大家讲解。以下为G20杭州峰会材料之一(B20是二十国集团工商界活动的简称)。2016年9月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2016年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中国发展新起点 全球增长新蓝图》的主旨演讲。主旨演讲的主要内容有:
1.概括中国改革开放38年的四个伟大进程:是探索前行的进程,是真抓实干的进程,是共同富裕的进程,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进程。(四个进程)2.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3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增加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的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就是中国同世界深度互动、向世界深度开放的新起点。3.提出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将坚持的“五个坚定不移”:第一,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开拓更好发展前景。第二,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释放更强增长动力。第三,坚定不移推动绿色发展,谋求更佳质量效益。第四,坚定不移推进公平共享,增进更多民众福祉。第五,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实现更广互利共赢。中国有信心、有能力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继续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4.强调中国的发展得益于国际社会,也愿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倡导的新机制新倡议,是对现有国际机制的有益补充和完善,目标是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同沿线各国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实现共同繁荣。中国对外开放,不是要一家唱独角戏,而是要欢迎各方共同参与;不是要谋求势力范围,而是要支持各国共同发展;不是要营造自己的后花园,而是要建设各国共享的百花园。(三个不是要,而是要)
5.提出推动世界经济走上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之路的四点“中国方案”:第一,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开辟增长源泉;第二,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第三,建设联动型世界经济,凝聚互动合力;第四,建设包容型世界经济,夯实共赢基础。(即建设创新、开放、联动、包容型世界经济)6.呼吁二十国集团成员立即采取三项行动:第一,共同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第二,共同构建合作共赢的全球伙伴关系。第三,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7.指出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全球经济治理特别要抓住的四个重点(“四个格局”):第一,共同构建公正高效的全球金融治理格局,维护世界经济稳定大局;第二,共同构建开放透明的全球贸易和投资治理格局,巩固多边贸易体制,释放全球经贸投资合作潜力;第三,共同构建绿色低碳的全球能源治理格局,推动全球绿色发展合作;第四,共同构建包容联动的全球发展治理格局,以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为目标,共同增进全人类福祉!
G20杭州峰会画上了圆满句号,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
这两篇文章的内容至少要做到熟读,可能的命题角度wx公众号上有一段语音讲解,10月份的时政讲座也会重点讲这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说杭州峰会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如何理解“后花园”、“百花园”,创新的重要性,“急诊室”、“门诊室”的比喻等。一、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取得丰硕成果
2016年9月4日开幕的G20杭州峰会于5日闭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闭幕辞中,总结了本次峰会达成的共识和取得的主要成果。
(一)G20杭州峰会达成5项共识
第一,决心为世界经济指明方向,规划路径。第二,决心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
第三,决心完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
第四,决心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第五,决心推动包容和联动式发展,让二十国集团合作成果惠及全球。
(二)通过和制定了一系列重要文件
通过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进一步明确了二十国集团合作的发展方向、目标、举措,就推动世界经济增长达成了杭州共识,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描绘了愿景;通过了《二十国集团创新增长蓝图》;共同制定《二十国集团全球贸易增长战略》;制定了《二十国集团全球投资指导原则》;同意在落实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方面发挥表率作用,推动《巴黎协定》尽早生效;发起《二十国集团支持非洲和最不发达国家工业化倡议》,制定创业行动计划;发起《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联盟倡议》,决定在粮食安全、包容性商业等领域深化合作。
(三)开创性意义
杭州峰会第一次把发展问题置于全球宏观政策框架的突出位置,第一次就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制定行动计划,具有开创性意义。杭州峰会认识到发挥好二十国集团国际经济合作主要论坛作用的重要性,认为二十国集团有必要进一步从危机应对机制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从侧重短期政策向短中长期政策并重转型。
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将成为一个崭新起点,让二十国集团从杭州再出发。二、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开幕辞要点
2016年9月4日,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十一次峰会在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会议并致开幕辞。习近平强调,面对当前挑战,二十国集团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为世界经济繁荣稳定把握好大方向,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一)习近平就应对世界经济当前面临的挑战提出5点主张
第一,我们应该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合力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维护金融稳定。第二,我们应该创新发展方式,挖掘增长动能。第三,我们应该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夯实机制保障。
第四,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第五,我们应该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促进包容性发展。
(二)习近平就如何努力把二十国集团建设好,为世界经济繁荣和稳定把握好大方向提出4点建议
一要与时俱进,发挥引领作用。根据世界经济需要,调整自身发展方向,进一步从危机应对向长效治理机制转型。
二要知行合一,采取务实行动。把今年在可持续发展、绿色金融、提高能效、反腐败等领域制定的行动计划落到实处。
三要共建共享,打造合作平台。要充分倾听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声音,使二十国集团工作更具包容性,更好回应各国人民诉求。
四要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克服世界经济的惊涛骇浪,开辟未来增长的崭新航程。
三、G20杭州峰会主题、重点议题
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重点议题:“加强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影响世界经济的其他突出问题”等。肖秀荣
土地政策和农民问题总结
类似总结可以参考接下来即将出版的《知识点提要》中的几十页附录(包括哲学逻辑图和史纲时间轴)。
一、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随着近代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动。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中,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太平天国运动:精讲精练P266一
(二)1 《天朝田亩制度》(略)
戊戌维新运动:精讲精练P272二
(二)维新派在经济上虽然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辛亥革命:精讲精练P278三
(一)3
民生主义——平均地权。(并非将土地所有权分给农民,没有正面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在革命中难以成为发动广大工农群众的理论武器)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革命动力中关于农民阶级的分析:精讲精练P14
4(三)3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工人阶级只有与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才能形成强大的力量,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工人阶级对于农民的领导,是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础。没有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农民的革命动力作用无法得到充分发挥。经济纲领:精讲精练P146二
(二)2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这就是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八七会议:精讲精练P297二
(二)1
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会议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在中国,封建土地制度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买办势力反动统治的重要基础,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始终是革命的根本问题。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要独立地领导革命斗争,就必须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占人口绝大多数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开展武装斗争和建立革命政权才有广泛的、可靠的群众基础。在中国革命处于严重危机情况下,八七会议的及时召开,并制定出继续革命斗争的正确方针,为挽救党和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中国革命从此开始了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井冈山土地法》:精讲精练P299
(二)2
1928年12月,毛泽东在井冈山主持制定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以立法的形式,首次肯定了广大农民以革命的手段获得土地的权利。由于缺乏经验,这个土地法关于没收一 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禁止土地买卖等方面的规定,并不适合中国农村的实际。
《兴国土地法》:精讲精练P299
(二)2
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主持制定第二个土地法,将“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是一个原则性的改正,保护了中农的利益使之不受侵犯。
毛泽东还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在原耕地的基础上,实行抽多补少、抽肥补瘦。至此,中国共产党就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制定了可以付诸实施的比较完整的土地革命纲领和路线。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体现:精讲精练P300一
(二)1
在土地革命问题上,提出坚决打击富农和“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主张。2.抗日战争时期 精讲精练P312四
(二)1
减租减息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为适当调节各抗日阶层的利益实行的土地政策。一方面地主要减租减息以改善农民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要交租交息以照顾地主富农的利益。实行这个政策既调动了广大农民的抗日积极性,又有利于争取地主资产阶级的大多数站在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一边。3.解放战争时期(包括全面内战爆发前夕)《五四指示》:精讲精练P321二
(一)1
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史称《五四指示》),其基本内容是要坚决地支持和引导广大农民群众,采取各种适当方法,使地主阶级剥削农民而占有的土地转移到农民手中,用一切方法吸收中农参加运动,绝不可侵犯中农土地;一般不变动富农土地,对富农和地主有所区别;不可将农村中反对封建地主阶级的方法,运用于城市中反对工商业资产阶级的斗争。这就将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解放区在农民土地问题上,开始由抗日战争时期的削弱封建剥削,向变革封建土地关系、废除封建剥削制度的过渡。这是中国共产党土地政策的重要改变。《中国土地法大纲》:精讲精练P322二
(一)2
在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之后,为了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进一步激发他们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个大纲指引着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亿万农民群众,将自己的力量汇入民主革命的洪流。
三、建国之后
1.新解放区土改 精讲精练P332二
(二)2
1950年至1953年春,在新解放区进行土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了这次土改的目的,是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土改中对待富农的政策,由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财产的政策改变为保存富农经济的政策。这次土改使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包括老解放区农民在内)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其他生产资料,占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农民群众获得了翻身解放。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也是历次土改运动中进行得最好的一次。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精讲精练P156一
(一)土地改革后,贫农、雇农由于分得了土地等生产资料,有半数人迅速上升为中农。根据中农在生产中的地位、生活状况和对社会主义的态度,毛泽东把中农分为上中农和下中农。贫农和下中农一起,约占农村人口的60%到70%,都是党在农村的依靠力量,从而解决了在农村依靠大多数农民和建立无产阶级优势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党制定并贯彻执行了依靠贫下中农,团结其他中农。发展互助合作,由逐步限制到最后消灭富农剥削的农村阶级政策。这使农业合作化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及时总结农民的实践经验,创造出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过渡形式。这种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逐步走向社会主义的渐进的改造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农民亲身体会到组织起来力量大,可以增加生产,有利于克服困难,抵抗灾害,防止出现两极分化,从而逐步地提高农民的觉悟,逐步地改变他们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的由于富农反抗,一些农民破坏生产资料的情况。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要动摇农民对土地、耕畜的深厚的私有观念和各家各户自主经营的习惯,自然会引起相当大的抵触,但是党和政府坚持和平的方法和自愿的原则不动摇,并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可以使占农村人口多数的、在生产条件方面还有各种困难的贫农和下中农得到利益,至少不损害他们的利益,因此他们对合作化是拥护的或者是比较拥护的。精讲精练P335-336二
(一)土改后农民的两种生产积极性: 个体经济的积极性和劳动互助的积极性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在中国的条件下,可以走先合作化、后机械化的道路。中国特点的农业合作化道路:
中共中央在1953年12月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总结互助合作运动的经验,概括提出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的几种过渡性经济组织形式。第一是互助组,这具有社会主义的萌芽。
第二是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土地及牲畜、大农具私有的基础上土地入股、统一经营,有较多的公共财产,实行土地分红和按劳分配相结合的原则,这具有半社会主义的性质。
第三是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将土地及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所有,统一经营、集体劳动,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这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伴随着社会经济制度和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原来的地主和富农正在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新人……
四、改革开放以后
精讲精练P203(4)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1978年以后,农村集体经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近几年,又把承包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行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即所有权归集体不
第三篇:人文地理考研笔记(补充)
农村聚落的出现:新石器时代中期,(一万多年以前)人类社会出现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农业与畜牧业的分离)人类进入定居农业阶段,这样在地域上便出现了固定的居民点——聚落便由此产生了。
城市的出现: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产生了人类历史上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即手工业和农业的分工,从事手工业生产的人们寻求一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利于交换的地点集中定居,以其手工产品与农牧民进行交换,从而在地域上出现了一种以交换为目的的新型居民点——城市。
(2)近代城市发展时期(18世纪中叶-20世纪中叶)
a.城市发展加速,城市规模越来越大。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占13.6%,1950年达28.7。b.城市功能趋于多样化。成为整个国民经济和地区经济、科技、文化、信息及商业中心。c.城市地域结构日益复杂化,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功能分区。
d.城市地区分布差异显著。其中工业化国家城市发展迅速,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缓慢。
7、客家方言的形成与发展
起源:该方言形成于宋代以后,后来移民为“客”,早来定居者为“主”,因而出现了“客”或“客家”之称,由于山区封闭,形成“主”“客”语言上的差别。
地理分布:客家方言的分布既有相连成片的地区,又有较多的语言岛。主要分布于粤东、粤北、闽西、赣南,此外在广东、海南、福建、江西、湖南、四川、台湾、广西还有分散的“岛状分布”
语言的传播特性
1、外延性
2、连续性
3、层序性
4、复合性
5、竞争性
6、演化性
7、阶层性
二、语言的传播与环境
(一)、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特别是地形条件对语言的传播影响极大,对于一个地形复杂的区域而言,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域外的语言难以进入。二是区域内的语言也难以对区域外的语言产生大的影响。
由于地形复杂的地区阻碍了语言的传播与交流,因而语言种类繁多,而地理条件单一的地区有利于语言的传播与交流,因而语言的种类少,且分布范围广。
(二)行政区划的影响
1、语言(包括方言)的分布往往同行政区的界线相一致。
2、地区的分化和统一常常引起语言的分化和统一。
3、各地区的语言总是尽量接近行政中心的语言。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
1、移民所带来的语言取代当地土著居民的语言。
2、移民所带来的语言渗透到当地语言中,对当地语言产生影响。
3、移民的语言被当地语言排挤并最终消亡
(四)经济条件的影响
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语言的对外影响力成正比,其原因是: 一是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对语言的创造起到了带动力作用(如对新发明、新产品、新的生活方式的命名)。二是落后地区为了学习发达地区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促进和发达地区的经济、技术、文化交流,有必要学习发达地区的语言。
三、语言扩散及其结果
(一)新来语言取代当地的语言。
(二)新来移民接受当地的语言。
(三)新来移民所带来的语言先存在,后影响下降或消失。
(四)新来移民仍维持自身语言成为特殊的语言岛。
语言景观:能从语言上直接体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或历史发展状况的景观称为语言景观。
一、世界文字及其特征
(一)文字的本质特征
文字三要素 : “形”、“音”、“义”。
文字体系:图画文字、表意文字、表音文字。汉字为表意文字、英语为表音文字。
(二)世界主要文字的形成特点
1、汉字:世界上最悠久的文字,它不依附于任何其它文字体系,独立形成和发展。优点:一字一音,形象直观
缺点:字多、书写难度大
2、阿拉伯文字:前身是“那巴泰”文字,后这一文字中出现了阿拉伯的词语,公元四世纪起,用来表达阿拉伯语。
3、希腊文字(略)4.拉丁(罗马)文字
二、地名景观
1、地名景观有以下特点 :特殊性、符号性、变异性
2、汉语地名结构一般为专名+通名。如:李家、王家、张家为专名,“村”为通名,合起来为李家村、张家村等。
《米兰敕令》与基督教合法化
公元1--4世纪初年,早期的基督教,思想上坚持推翻罗马统治,行动上拒绝崇拜罗马神和罗马皇帝,曾屡遭罗马政府的残酷镇压。君士坦丁大帝(约公元274--337年)登位后,开始意识到,基督教可以强化帝国的统治工具,于是在公元313年与他潜在的对手李基尼乌斯在米兰联合发表了《米兰敕令》,规定信奉各种宗教都享有同等的自由.没收的基督教徒集会场所和其他财产一律发还.这标志着基督教的合法化,以及基督教开始和罗马帝国结合.第二节宗教的传播与分布
一、导致宗教传播的因素与主要宗教的传播
(一)移民
(二)传播
1、交流和传教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婚姻是宗教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宗教统治者威望可以促进宗教传播。
2、有组织的传播基督教即是有高度组织化的传教活动,随着西方老牌殖民帝国的扩张,传教士总是有组织地被派往某国或某地区进行传教,而佛教和伊斯兰不属于此列。
(三)领土竞争
伊斯兰教的传播与领土扩张相伴而行。
(四)宗教在空间的相互影响,有以下几种形式:
1、和平共处:如儒、佛、道的融合,即三教合一。往往在同一座宗教建筑里供奉着儒、佛、道三教的偶像。
2、竞争:如佛教与基督教、伊斯兰教与基督教(十字军东征)
3、排斥: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对东方宗教的敌意。
二、宗教与国家民族的关系
1、神权政治:如早期的伊斯兰教,中世纪天主教教皇,2002年前阿富汗的塔利班。
2、政府与宗教:政教合一的国家,中东地区许多阿拉伯国家属之。还有很多国家虽然不是政教合一的国家,但却确定某一种宗教为国教
3、民族与宗教:宗教常常影响着一个民族在政治归属上的合与分,进而改变政治地理格局,当今世界许多民族分裂问题均与此有关。
四、主要宗教分布区
(一)基督教:遍及欧洲、美洲、亚洲北部大部分、以及南非、澳大利亚等地,另外,英国、北爱尔兰中(北)部、荷兰北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芬兰、德国等是新教的势力范围。天主教在拉美占统治地位(一些受英、德殖民文化、法律影响的国家除外)。
(二)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欧洲以及美洲,其中信奉者以西南亚与东南亚最多。
(三)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
一、宗教风俗、禁忌与地理环境
第三节宗教礼仪、习俗与地理环境
尽管宗教信仰中含有许多超现实成份,但地域性的环境差异仍然对宗教信仰以及宗教风俗起着一定的影响。1.对饮食的影响2.对作息时间的影响3.对资源利用的影响4.对生儿育女的影响5.对文化的影响6.对妇女地位的影响
二、宗教与文化
1、由于宗教以及地方信仰中往往有选择地将本地区某种环境要素神圣化,从而直接保护了某区域的地理环境或某些生物种类,如某些树木,印度教的牛,以及五台山,峨眉山等自然环境。
2、宗教往往起源于特殊的地理环境,而这些特殊的环境对宗教观点(文化)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如沙漠环境对一神论的影响,基督教、伊斯兰教、犹太教均为一神论。
3、宗教圣地是宗教文化的重要代表。宗教圣地主要包括宗教领袖、宗教圣贤诞生、创教或埋葬的地方以及宗教四大佛教圣地、武当、崂山、恒山道教圣地等。
三、宗教仪式、节日与地理环境
犹太教的9、10月住棚节(农作的开始),3、4月的五旬节(收获季节)便与地中海气候有关。美国基督教的感恩节(11月第四个星期的星期四)是为庆丰收而设立的,而加拿大气候较冷、故感恩节是11月第三个星期的星期四。
第四节宗教景观
宗教建筑是最具代表意义的宗教文化景观。由于人们对于神灵的崇拜,祈求得到神灵的保佑,不惜花巨资修建教堂、神庙、清真寺。各类宗教建筑不仅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建筑水平,而且融合各种艺术精品为一体,在大地上构成令人难以忘怀的艺术与文化宝库。除寺庙以外,宗教景观还反映在墓地、聚落与地名等方面。
麦加禁寺简介
伊斯兰教第一大圣寺。阿拉伯语al-Masdjid al-Haram的意译。位于阿拉伯半岛城(今沙特阿拉伯境内)中心,是全世界穆斯林礼拜朝向“克儿白”(天房)的所在地。穆罕默德生前将周围划为禁地,即禁止非穆斯林入内和狩猎杀生、斗殴等行为,故名禁寺。当时只是一块东西宽、南北窄的露天礼拜场所,除“克儿白”外无其它建筑。638年,第二任哈里发欧麦尔扩大了院落,并修建了围墙。646年,第三任哈里发奥斯曼又进行了扩建并增修了廊檐。656年,阿巴斯王朝哈里发艾卜·加法尔·曼苏尔在扩建禁寺过程中,增加了黄金装饰和各种雕刻,还修建了第一座宣礼塔。后经历代哈里发和当代沙特阿拉伯政府扩建,禁寺面积已达18万平方米,可同时容纳50万人礼拜。
麦地那圣寺简介
伊斯兰教第二大圣寺。阿拉伯语al-Masjid al-Nabi的意译。位于麦地那城,又名先知寺。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徙至麦地那时始建,初以椰树杆为梁,用泥巴、干草和树枝搭制而成,围墙高不足2米。经不断扩建,至穆罕默德逝世时面积已达2475平方米。现在的规模是1848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布杜勒·麦基德费时12年扩建奠定的。1955年沙特政府再次大规模扩建,使圣寺面积达16326平方米。现有8座尖塔,其中两座高70米;5道大门:西面为和平门和慈门,北面为光荣门,东面为妇女门和哲布利勒(天仙名)门。
大殿和走廊由232根圆柱、474根方柱及689道拱门联成一体。殿内的宣讲台有12层台阶,全由大理石砌成。穆罕默德陵墓位于寺内东南角。艾卜·伯克尔和欧麦尔二位哈里发及圣女法蒂玛的陵墓也在寺内。每年都有许多朝觐者来此瞻仰。
耶路撒冷远寺简介
伊斯兰教第三大圣寺。又名阿克萨清真寺(al-Masjid al-Aqsa)。位于巴勒斯坦耶路撒冷城内。寺名源于《古兰经》载:穆罕默德一夜之间“从禁寺行到远寺”。相传在穆罕默德圣人复兴伊斯兰教以前,先知苏莱曼始建。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初期确定为穆斯林礼拜朝向。638年,第二任哈里发征服耶路撒冷后重修。705-709年,伍麦耶王朝哈里发阿卜杜勒·马立克·本·麦尔旺及其子瓦利德再一次大规模修建,使寺殿高88米、长90米、宽36米,有大理石圆柱53根,方柱49根。1948年阿以战争发生后,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并陆续拆毁了周围的大部分建筑。1969年8月被焚,远寺许多建筑均遭到严重破坏,属于历史文物的宣讲台也化为灰烬。
一、政治空间结构: 是由政治地理单元中包括领土范围、边界、位置、形状和具有支配地位和中心性区域等空间要素组成的政治地域结构。
二、政治实力结构: 是由诸如领土、自然条件、人口、军事、经济、科学技术、国民士气及政府能力等实力要素组成的政治地域结构。
政治扩散: 政治现象在某一地方出现后,可通过各种方式向另一地方传播,被称为政治扩散。有迁移扩散和扩展扩散两种。
美国地理学家M.I.格拉斯纳根据领土大小对当今世界上的国家所作的规模分类
特小国:面积不足2.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小国:面积2.5万~15万平方公里之间的国家;中等国:面积15万~35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大国:面积35万~250万之间的国家; 特大国:面积250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国家。
(二)领土形状
1、按国家领土的形状特点,可以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六类(见教材)
2、另外一种同样是按照国家的平面轮廓和领土构成将国家分为以下几类:(1)团块状国家(2)几何形状的国家(3)狭长型国家(4)串珠状国家(5)穿孔型国家
目前,世界上150多个沿海国家和地区中,宣布:领海宽度为12海里的有中、俄、美、日、法、印等近120个国家和地区;200海里的国家有巴西、阿根廷等13国;3海里的有丹麦、澳大利亚等10国;5国介于3~12海里之间;6国介于15~50海里之间;菲律宾则按经纬度划定领海范围。
二、国家实力分析克莱因的综合国力方程
美国学者克莱因提出了一个定量估计分析国力的公式,即“国力方程”。
PP=(C+E+M)×(S+W)
式中:PP为综合国力;C为基本实体,包括人口和领土;E为经济能力,包括GNP和产业结构中的各部门;M为军事能力,等于战略力量加常规军事力量;S为战略意图;W为贯彻国家战略的意志“综合三元要素”国力学派
日本综合研究所在总结前人综合国力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日本的实际,提出了测定各国综合国力的三元要素,即国际贡献能力、生存能力和强制能力
§4全球政治地理格局
一、政治地理格局内涵与特征
所谓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又称世界战略格局或国际政治格局。它是指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各种战略力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所形成的国际政治地域的总体框架结构。
在这个总体框架结构中,重要国家以及重要国家集团间的力量对比和力量组合,是促使世界政治地理格局形成与演变的重要因素。
二、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形成与演变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场大战打破了原有的政治态势,世界政治地图得以重新描绘。从那时起到1991年的近半个世纪内,战后初期形成的以美、苏两极为主导的雅尔塔体制曾长期作为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基本特色。东西两大集团之间的冷战以及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的争夺,使整个世界维持着一种奇妙的动态平衡。
从15世纪地理大发现以后——二次世界大战以前长达5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欧洲在政治、经济、军事各个领域一直保持着世界领先地位,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地理格局。
3.三个世界的形成1974年2月毛泽东同志于在同一位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谈话时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基本理论。他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毛泽东关于三个世界划分的基本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全面分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近30年世界各种矛盾的发展变化,以及由政治、经济力量的消长而构成新的国际政治地理格局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四)冷战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演变及特点
前几次新旧格局的转变都是通过战争手段实现的,而以“雅尔塔体制”为基础的两极格局向多极世界的转变,则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目前正处在旧的世界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完全形成的过渡时期。
我国许多学者认为,苏联解体以来,经过十余年的不断竞争和较量,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由美、欧、日、俄、中五大力量支撑的“一超四强”的新格局雏形。在目前世界的五大力量中,除美国称得上有全球性军事及经济影响外,其余四个力量中心各有所长,与美国相比可称为地区性大国或地区性力量。
马汉1911年又出版另一部重要《海军战略》,此外马汉还发表了大量的论文,使他的海权理论不断系统和成熟。
苏联的马汉庞大舰队的远洋海上力量,在辽阔的海洋上与美国展开激烈的角逐。原苏联一些军政要人一再宣称:苏联不仅要成为陆上强国,而且要成为海上强国,苏联海军要航行在其安全利益需要它去的一切地方,要在世界各大洋与美国海军相抗衡。戈尔什科夫也曾说过:“苏联海军的旗帜要飘扬在世界各大洋的上空,美国早晚得承认,它已经不能主宰海洋了。”
科恩的多极世界模型世界可分为两个地缘战略区,每一个地缘战略区又分别包括若干个地缘政治区。此外,还有三个特殊地缘政治地区,即:两个破碎带和一个独立地缘政治区。
第四篇:还愿-我的2012川大行管考研经验谈
还愿-我的2012川大行管考研经验谈
考研的日子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说实话挺怀念这段日子的,很充实,目标很明确,有许多许多的憧憬,今天自己静下来谈谈我的考研经历,希望能给13考研的童鞋们一点启示,去年这个时候我也在紧张的复习当中,每天都会抽时间来逛逛论坛,在川大考研论坛上我找到了很多很多有用的东西,有复习资料、方法、经验等等,我在这里找到了很多帮助我学习的东西,我能够考研成功,可以说论坛的功劳是不小的,当我在看这些从论坛上下载的东西时,我就暗暗地想,如果我考上了,我一定要发表一篇帖子,回报论坛。今天我的目标实现了,因此我在这里要感谢论坛,同时谈谈我的复习经验。
我的初试成绩是426 分,当我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心里真的是无比的激动,我辛勤的付出有了回报,考出这样的成绩刚开始还有些吃惊,但后来细细想想,这也是我应得的,我的确是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我是从2011年2月15日开始正式复习的,复习时间有将近一年,自从我打算考研过后,我的一切都以它为中心,因为我的目标很明确,所以动力也很强,每天重复着从早到晚的复习,从早六点半到晚十点半,基本上每天都这样,也算熬出来了,付出有了回报。大家都知道川大行管是不考数学的,而且报考的人数每年都在增加,可以说竞争是相当激烈的,今年的复试线是390,虽然川大划的是350 ,但是高分太多,公管学院又划了一次,去年是360,今年就涨了30分啊,可见竞争是多么残酷,在复试的时候老师说今年报行管的有六百多人,进入复试的只有六十多个,复试还要在在这六十多个中刷二十多个。所以励志报川大行管的童鞋要加油啊,坚定信念,无论形势如何,只要自己努力复习了就行,先别去想结果,好好复习才是王道,并随时鼓励自己。下面具体谈谈我各科的复习方法:
英语:今年我英语考了七十多分,付出得到了回报。可以说英语是我花的时间最多的学科,因为我的英语不是很好,六级考了几次才过,因此每天花了一大半时间在英语上,大家知道行管不考数学,所以英语显得尤为重要,再加上英语也是比较难的,所以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的英语复习是从记单词开始的,单词记忆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我的单词记忆一直持续到英语考试结束,我当时买的新东方的考研英语词根词缀记忆法的单词书,比较厚,我是认认真真地看了记了n多遍,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阅读基本没什么障碍的。在记单词的时候我也开始了阅读的训练,因为阅读占百分之四十的比重,所以要加强训练,注意在开始阅读训练的时候要保证单词已经记了一到两遍,这样的话练习效果才好。当时阅读我也是买的新东方阅读训练100篇(提高版),开始做的时候把我打击惨了,一般只对一个、两个,有时候是全错,但我在暑假之前还是坚持做了2遍,收获挺大的,建议大家还是用基础版的吧。这里我着重强调的是英语真题,这个真的很重要啊,除了阅读可以适当买一些模拟题来训练,其他题型基本可以用真题练习,我的真题练习时从暑假开始的,在做了一些模拟阅读的训练后,来做真题,此时我感到二者之间的差别,因此我把重点放在了真题上,暑期间我把真题完整地做了一遍,然后再专项真题练习,并分析摘抄真题中的长难句,在此提醒单词记忆一定要随时进行哈。九月份我开始继续真题的研究,重点在阅读上,真题我研究了大概五到六遍左右,收获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要研究出题点和规律,这样才不会纠结我做了几遍答案都记住了这个问题,每研究一遍真题都要有自己的收获与理解,这样才有质的提高啊。在这建议大家留下11、12年真题不做在最后一个月来模拟考试,严格按照考试时间来,同时建议大家的复习英语的时间也在下午哈。还有就是谈谈作文的复习,因为它占了百分之三十的比重啊,作文我是从九月份开始的,每天早上我都花一个小时的时间来读文章,有真题作文、有阅读、也有美文,还是有收获的,重要的是真题作文,要多花时间在这上面,要多去看看范文,要熟背并能默写、仿写,经常这样练会有提高的。反正英语的复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要坚持下去,无论你在这个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不要丧失信心,坚持复
习下去,相信自己,只要你在认真付出,相信你会有收获的。
政治:因为我是文科生,我是从九月份开始复习的,政治考的不是很理想,考了68分,政治我就是看书-做模拟题-做真题。我买的是高教版的大纲解析(俗称红宝书),上面的知识很全面、比较细,出题都在这上面的,因此我一直在看这本书,这本书上的字有些小而且很密集,但我还是坚持看了很多遍,还是挺不错的。复习期间我买了相关的练习配套书籍《肖秀荣1000题》来检验我的复习效果,反正书是在一直循环地看,最后期间我就买了近十年的真题来做,还有就是考前二十天买的冲刺模拟题如任
四、肖四、二十天二十题,真题模拟题大多是做的选择题,分析题都是先看看题,想想写下大概点子,再研究答案。反正政治就是要多把书熟悉了,把书看熟了对选择题有很大的帮助。
专业课:我的总分能超过四百全靠我的专业课的成绩,我本科是市场营销专业的,算是跨专业了,我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我的专业课总分是二百八十多分,专业课要考两科,一是管理学,二是公共管理综合(包括行政法学和管理心理学),专业课我分为三个复习阶段:第一阶段:二月到暑假之前,这个时期我主要是以看书为主,刚把三本书买回来我就计划轮流看,看书时先把目录看看,这样对本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再边看书边遍勾画,尤其是自己认为是重点的,就这样我在暑假前几个月的时间里把书看了四五遍,基本上对三本书有一个大致的了解。第二阶段:暑假我继续看书,同时我开始整理每章节的框架,以及开始整理每本书课后的思考题,这样我既熟悉了书本结构又通过思考题了解了一些章节重点,这三本书花了我基本上一个多月时间,把这些东西整理完后暑假也快结束了,在最后几天里,我看了一些论坛上下载的资料尤其是辅导班的录音,挺有帮助的。第三阶段:九月份至考前,这一阶段我一直在循环看书,这很重要,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自己在做其他方面的而放弃看书,不能舍本逐末啊。同时我开始了真题的研究,真题对我帮助很大,通过真题研究我知道了哪些可以看哪些不用看,因此真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啊,同学们一定要好好研究啊,真题我开始是先认认真真按时间模拟一次,然后再根据模拟情况总结,在书上做记号勾画重点,第一遍模拟完后我开始将真题归类,并研究每一类题型的答题方法,同时我也开始用专门的本子总结书上的大题(尤其是行政法学),然后又继续看书,看了几篇后又开始重新做真题,每一次做真题自己的答案都有些出入,因为自己看的更深入了,而且理解也会不同,就这样我的真题做了大概三至四遍,很有效果,做了真题后看书的效率也很高啊。最后一个月基本上两个小时一本书,每天三本书都能看一遍。同时提醒大家注意,行政法学复习一定要全面,那本书比较薄,基本都是重点,所以要全面一些,从今年的考题可以看得出啊,还有建议大家买一本行政法学的案例书,对案例题很有用的;管理学、管理心理学要有重点地看,最后几个月根据真题来判断重点。最后再次强调一定要重视看书啊,上面方法什么的都要在你把书看熟的基础上才有明显的效果。
考研的复习是比较辛苦的,有些枯燥乏味,但是有目标、有理想我们就会有坚持到最后的动力,所以希望大家不到最后不要放弃,现在回忆自己以前考研的日子,真的觉得很充实、很有意义,每个考研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挺不容易的,因为我走过,所以我深有感触,在此真心希望奋战在13年考研路上的童鞋们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目标成真,加油,付出会有回报的,我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加油!
第五篇:川大行管考研——导师联系方式
gxgreatman收集整理 QQ:305496742 版权所有 祝大家都考个理想的成绩!
川大行管考研——导师联系方式
1、姜晓萍(硕士点负责人)
姜晓萍,女、重庆人,汉族、中共党员。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四川大学成都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学术带头人、四川省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教学名师、成都市政协委员、中国政府绩效管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四川省人才工作专家顾问组专家、成都市人民政府顾问、成都市科技顾问团顾问,成都市重大行政决策咨询专家、四川大学区域发展与地方政府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tel:028-85417066(院办)
2、罗中枢
四川大学副校长
3、屈锡华
屈锡华,男,1950年2月生,四川泸州人,汉族,中共党员。现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技术经济学系主任,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电话:028-85470059、0833-7600004
e-mail: qxh8350@163.com4、王建军
王建军,男,教授,现任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外政治制度硕士点负责人、行政管理学硕士导师、中外政治制度硕士导师;198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哲学系;四川省有突出贡献专家;兼任四川省马克思哲学史学会副会长,四川省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四川省自然辩证法学会理事、四川省行政管理学会理事、四川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专家组成员 专业方向:公共管理学、行政管理学、中外政治制度、西方科学哲学
邮箱:wjj987000@163.com5、陈昌文
陈昌文,男,汉族,1955年生人,教授。行政管理(2001年起)、应用心理学(2001年起)、社会学硕士生导师(2000年起)、宗教社会学博士生导师(04年起),现任四川大学社会与心理学系系主任,四川大学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社会调查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教育部社会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专家库通讯评审委员会(社会学)评委,四川省中英合作性病艾滋病预防项目专家委员,四川省社会学学会会长,成都市社会学会会长等职务。
电子信箱:changwenchen@sina.com6、邓生庆
7、周敬伟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教授、系主任,四川大学中美大学战略规划研究所首席专家
教育背景:美国德萨斯州大学学士(1979年;主修政治学、行政学)、硕士(1981年;行政管理专业)、博士(1984年;行政管理、政治行为、及管理专业)。
移动电话:***
电邮:kingwchow@scu.edu.cn;kingwchow@yahoo.com.cn8、倪道善
9、张觉文
10、李文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