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1.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 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2.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历史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5年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战略转移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35年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即将召开,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并作出总体部署。历史、现实和未来交汇于改革开放,自强、自豪和自信勃兴于中国道路,凸显一个政党与时俱进的政治品格和开拓奋进的历史担当。
从国民经济濒临崩溃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综合国力大幅跃升到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从社会环境封闭僵化到思想观念开放包容,中国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在人类发展史上写下恢宏壮丽的篇章,也为世界文明作出重要贡献。
成就举世瞩目,启迪昭示未来。中国经历翻天覆地的历史变化,深刻揭示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顺应大势民心的历史抉择,更是接续发展进步的奋斗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接过历史的接力棒,肩负起对民族、对人民、对党的重大责任,按照十八大绘制的宏伟蓝图,开启了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新的伟大进军。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满怀信心奋进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国梦的征程上。
历史由人民创造,发展靠人民推动。改革的动力归根结底来自人民,蕴藏在亿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期待中,和为国家繁荣昌盛的劳动创造里。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物质文化生活的显著改善不断加深人们对改革的理解和认同,也不断凝聚以改革促发展的社会共识,激发出不断推进改革、深化改革的源源动力。正是因为拥有广泛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出自xiexiebang.com)改革才能冲破本本和教条禁锢,由总设计师的伟大构想变为亿万人民的伟大实践,掀起席卷神州的变革大潮,成为当代中国最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托举民族复兴梦想的磅礴力量。
历经35年的扬帆奋进,中国的改革航船劈波斩浪,行至中流。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改革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遭遇观念束缚的纷扰、利益分化的阻碍和发展方式的制约。与改革之初相比,今天的改革面临的矛盾更多,情况更复杂。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焦虑,利益格局固化的羁绊,以及对公平公正的更高期待,这些使改革的推进更为艰难。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改革的命题。不合理收入差距怎么缩小,改革成本怎么合理分担,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如何相得益彰,垄断格局怎么有效打破,存量利益该如何优化,“蛋糕”做大又该如何公平分配?一个个新问题、一道道新考题,既相互关联,又彼此制约,牵一发而动全身,都不再是单一的改革举措所能破解。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这些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需要一鼓作气的决心、统筹兼顾的智慧,越是需要心往一处想的共识、劲往一处使的行动。
面对利益诉求多元化的社会现实,努力寻找最大的公约数,搭建并完善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制度框架,某种意义上决定改革的成效甚至成败。fwsir.com理性面对转型的阵痛,辩证看待成长的烦恼,以改革的思维破解难题,以建设的心态推动发展,我们就能在思想交流中增加共识,在利益多元中形成合力,夯实公平正义的社会基础,扩大推进改革的思想共识,汇聚更为强大的改革力量,进一步挣脱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格局固化的藩篱,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驾驭中国巨轮破浪前进。
“中国要前进,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总书记的论断表达了党中央推进改革的坚强决心,代表了全国人民希望改革、期盼发展的共同心声。民心所向,大势所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问题,就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难题,努力破除制约发展进步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激活和增强社会活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不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则可能前功尽弃。身处改革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唯有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最大限度集中全党全社会智慧,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开放,才能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能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成果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新桩基,为实现中国梦插上腾飞的翅膀,交出无愧于时代、历史和人民的出色答卷。
3.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推动中国进行新一轮改革,中国巨轮将再次扬帆起航,踏上新的改革发展征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继续顺应改革的潮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儿女,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康庄大道上,昂首前进。
树立大局意识。大局意识就是坚定小局服从大局,在关键时刻,与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进一步强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主的思想主导,牢固树立大局意识,禁止出现无大局、无组织、无原则的事件。加倍珍惜目前的大好形势,珍惜好当前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树立服从意识。党员干部服从是天职,要不折不扣、不走样、不变形的执行好党的各项决议。基层干部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始终坚持着“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献给组织”,时刻以一名优秀共 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树立责任意识。“在其位,谋其政”,作为一名干部,系职责所在,在其工作岗位的时间是有限的,在位一天,应尽一天的责,做出一天的成绩。在工作中,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忠诚履职,发扬螺丝钉精神,努力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树立团队意识。“众人拾柴火焰高”,体现了一个团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工作才有干劲,才能出业绩。一个好的班子,要坚持做到同心、同向、同步,每个人始终做到“不越位、不缺位、不错位、不失位”,各就各位,才能保证整个团队有力、高效的运作。
树立创先意识。在日新月异的今天,采用过去的传统办法,很难取得实效,要求我们基层干部要树立创先意识,要有拿得出手的“核武器”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以高标准、高效率、高水平的工作业绩说话、服众。
改革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动力,是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不竭动力。我党和各族儿女必须抓紧工作,抓紧落实,励精图治,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要毫不动摇走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开辟出来的改革道路,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以更加宽广的胸怀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改革始终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毫不动摇推进改革,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
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改革,这是我国过去取得辉煌成就的成功经验,是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在摸索前进中得到的普遍共识。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党将始终不渝地坚持改革政策,坚持将改革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中,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创新,不断在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奋力把改革工作推向前进。
4.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都会重点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总体规划。据各方预测,十八届三中全会同样会重点部署经济体制改革。财税、金融、国企改革等将是本次三中全会的“重头戏”,每个方面都面临不少“硬骨头”。
●财税改革:房产税会不会全面铺开;如何推进“营改增”改革,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遗产税要不要征收。
●金融改革:存款、贷款利率能否完全放开,实行市场化利率;如何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如何减少行政干预,加快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国企改革:推动国有资本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退出;能否建立常态化的国有企业利润分红机制;如何加强监管,治理国企腐败。
●土地改革:如何保障农民土地用益物权主体地位;如何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权利;如何建立城乡统一、同权同价的土地市场。
●资源价格改革:水电气等民用资源梯级价格如何确立;石油、煤炭等能源的定价机制如何理顺;电力、石油等行业垄断如何打破。
……
一鼓作气 爬坡过坎 攻坚克难
三中全会可能突围的几个领域
改革开放35年以来,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七届三中全会,历届三中全会都承担着中国改革发展重大历史使命,体现了几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施政目标和经验。当前越来越多的利益格局积累成发展围城,与以往相比,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前所未有。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总书记多次就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重要论述,李克强总理也指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这些重要的思想,都阐明了释放改革红利要啃硬骨头的道理。当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从各方面信息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次全会对于中国发展新局面的形成定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利益主体矛盾交织,形成合力难度加大
2013年10月7日,总书记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是因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我们今天面临的改革,无论是在深度上,还是在广度上,都是过去任何时期、任何阶段所无法相比的,改革事业已进入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从改革主体看,利益主体矛盾交织。改革事业的推进,最终要落实到每个个体自身的发展上来,要落脚到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红利”的出发点上来。改革不仅要促进效率,也要促进社会公平公正。但是,在多年改革发展中,收入分配、资源利用等领域都形成了不同形态的利益群体,且已渗透到经济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阻碍大多数人对改革红利的共享。20年来,群体性事件增加了10倍,其中因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污染等利益冲突引发的群体事件占80%以上。不能共享改革所带来的红利,还要受害,由此引起社会和人民的不满。而官员的腐败、权力寻租等问题加速了社会利益的分化,民主法治进程的滞后,使得人民主体的潜在预期不断在削弱。温州近些年出现的资本外逃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改革的确已经处于不进则退的攻坚阶段。
从改革进程看,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全面深化改革就必定要触动原有的利益格局,但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通过渐进式、增量式、自下而上的改革路径,使我国的改革红利得到极大释放。在改革起步阶段,由于改革带有“普惠式”,改革普遍受益。新一轮改革已经越过了“帕累托改进”阶段,各方面普遍受益和广为受益的改革越来越少,达成改革共识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当时那些绕过去的和放在一边的矛盾和问题并不会因此而消失,相反可能随着改革推进而成为绕不过去的“拦路虎”。今天,这些累积的矛盾和问题,已经直接摆在我们面前,躲不开也绕不过。换句话说,改革已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阶段,改革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纵深性在加强。
从改革动力看,形成合力难度加大。要推动改革,就必定需要付出代价,而作为改革的组织者、推动者的各个部门、区域等,自身也就成了改革的对象,自己改革自己,甚至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大幅度放弃自身的权力和利益,如果没有壮士割腕的政治勇气,改革就很难进一步推进。同时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博弈在加剧,这就为深化改革增加了复杂性,改革共识和改革合力形成的难度就会加大。比如,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调整、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等,就涉及到“条条框框”的各方利益,使得改革难以有效推进。这也表明,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来打好改革开放这场“攻坚战”。
从改革领域看,重要改革依然滞后。尽管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一些方面的改革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市场化导向的改革并没有彻底完成,很多改革措施还没有落到实处。以新型城镇化为核心的土地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投融资体制等领域的配套性改革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最大限度地释放城镇化红利。此外,政府部门对微观主体经济活动的干预仍然较多,行政性审批方式在资源配置方面还占据很大地位,法治型政府和服务型政府还没有真正地建立起来。国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收入分配体制等重要改革环节,依然与预期的改革目标有较远的距离。
加强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总书记在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着力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改革开放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释放改革红利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我们必须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加强改革的宏观思考和顶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不断把改革事业引向深入。
一是要坚持“摸着石头过河与加强顶层设计相结合”的原则。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崭新事业,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推进。摸着石头过河,是富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摸着石头过河就是摸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顶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
二是要坚持“创造改革红利与共享改革红利相结合”的原则。我国改革事业三十多年的历程充分地说明,人民群众是创造改革红利的主体,只有当人民群众的改革积极性高涨时,改革事业才能有序地向前推进,改革红利才能得到有效释放。当前,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滞后等原因,导致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差距在不断拉大,这就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到广大人民群众对改革的积极性。改革发展任务越繁重,我们越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善于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完善改革事业。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释放改革红利最有力的保障。
三是要坚持“市场导向与政府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我们要把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作为下一步深化改革的重要取向,加快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从改革开放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到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党的十四大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其本质是由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我国在释放改革红利的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在市场经济中的杠杆作用,更大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最大限度地为不同的经济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四是要坚持“改革试点与综合配套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开放引向深入。对于像土地制度、户籍制度、财税体制、金融体制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战略重点领域的改革,www.xiexiebang.com要加强改革的试点工作,通过改革试点积累经验,再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推广。同时,要更加注重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的“整体效应”。比如,像垄断行业改革、财政体制改革、价格改革、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都离不开相关领域的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要着力进行综合配套,促进各个领域的改革共同深化、相互促进,不断形成改革的强大合力。
改革可能突破的重点领域
总书记反复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每一项改革、每一次改革都要敢于啃硬骨头、涉险滩,敢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契机,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对深化改革开放的强烈呼声和殷切期待,协调推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各项改革,努力把改革开放推向新的高度,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
第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这是深化改革的基本前提,也是阻碍我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的最大硬骨头所在,这个问题的实质就是政府怎样放权。一是要继续转变政府职能。要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努力向市场和社会放权,进一步创新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方式,积极推动政府向 社会力量购买服务。处理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特别是地方政府改革,积极发挥和调动两个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要全面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促进产业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提升综合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对铁路、石油、电力、民航等行业,将自然垄断和竞争环节切实分开。竞争性的对民间资本全部放开,自然垄断的吸纳民间资本有序参与。三是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为中小微企业发展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
第二,推进新型城镇化,深化配套制度改革。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王牌”引擎,必须扎扎实实推进。一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加快土地确权,确保农民土地用益物权的主体地位。修改物权法,将农村土地使用权明确为可抵押的财产权。二是要分类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逐步转为城镇居民,稳步推进全国统一的居住证制度。三是要统筹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将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符合条件的所有城镇常住人口。四是要积极推进城镇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健全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的政策和相关机制。五是要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到城镇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来。
第三,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理顺各项财政关系。应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财政分配关系,优化收入划分和财力配置,实现中央和地方财力事权相匹配。优化转移支付结构,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减少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加快形成统一透明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增强县级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构建稳健的金融体系。要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利率能够灵敏地反映资金供求情况,以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缓解内外部经济的不平衡,增强金融机构间的竞争。加强金融机构公司治理,推进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设,健全金融组织体系。加快发展资本市场,完善分层有序、互为补充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不断提高金融市场化程度,这对于降低企业的直接融资成本、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要强化金融监管和调控能力,加强金融系统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健高效运行,这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适应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的必然选择。
第五,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我们要抓紧清理有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法规,推动民间资本有效进入金融、能源、铁路、电信等领域。要着力消除各种制度性障碍,破除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弹簧门”等体制障碍,保障各种所有制经济主体依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继续推进“新36条”的实施细则,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细化,增强实践中的操作性。
第六,深化资源产品价格改革,理顺价格调节体系。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价格改革的目的是要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信号传递机制,应当按照“要素市场化”的原则深化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价格调节体系,以促进结构调整和资源保护。要将水、电、天然气、成品油等价格改革放在优先位置,通过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等的节约和有效使用。要同步推进产权制度改革,推进国有资源、公共资源的确权工作,应尽可能地引入竞争机制,打破垄断,改善管理,坚决破除大量资源通过不规范甚至违法渠道转化成了个人财富的体制机制因素,不断将我国的改革事业向纵深推进。
第七,深化收入分配改革,促进社会公平公正。2013年2月5日,国务院批转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这是指导我国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收入分配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制度改革,同时也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方面,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调节并重,继续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初次分配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八,深化对外开放,开拓未来发展空间。当前,世界经济复苏艰难,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贸易保护主义有抬头趋势,如何进一步深化对外开放进程,是我国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必须啃的一块硬骨头。要积极推动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关系,不断提高我国在世贸组织、世界银行、IMF、G20峰会、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与区域组织中的地位,积极发挥我国在世界经济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洲博鳌论坛等对话机制中的主导性作用。尤其要积极推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改革开放工作,加快实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总体方案》,这是推动我国全面改革开放的新载体和试验田,对于进一步释放改革红利意义十分重大。
5.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没有先进制度的坚强支撑,一个大国发展进步和改革实践将呈现怎样的图景?面向未来,一个日益彰显生命力的社会制度将如何坚持和完善?这是摆在中国当前、与每一个百姓命运紧密相连的重大现实问题。
历史如镜,呈现出社会发展演进的铁律:世上很少有一种事物能具备和制度一样强大的力量,决定家国命运,牵动个人福祉。百年以降,多少励精图治,多少探索求存,却一次次与华夏强盛、百姓安康的梦想擦身而过,化作历史钩沉。一个无法忽略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社会制度保障,支撑不起民族振兴的宏伟梦想,也实现不了江山永固的长治久安。
披荆斩棘,正道沧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其独特的创造和无可比拟的优越性,缔造出一幅丰富生动的发展图景。九十多年奋斗积累,六十多年建设发展,三十五载锐意改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益清晰鲜明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根本政治制度不断夯实,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建设不断加强;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贫困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巨大跨越……中国的“制度优势”成为一个个奇迹最贴切的注脚。艰辛而辉煌的征程中,人们聆听了一个古老国家在新时代不断奋进的足音,更清楚地见证了这一制度的巨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正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繁荣富强的根本保障。
品之如饴,当思来之不易,更须倍加珍惜!
从来就没有一笔绘就的宏伟蓝图。21年前,邓小平同志就深刻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发展不停步,探索无止境。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需要不断完善。”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感悟制度的力量,有自信,也有清醒;有祝福,更有期待。更加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所有人都拥有均等发展机会、冲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一个个具体实在的诉求,寄托了百姓的殷殷期待,也是制度完善题中应有之义。共识业已形成,力量正在汇聚,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推动制度创新;从实际出发,及时制定一些新的制度,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有梦想的人生洋溢着幸福,有梦想的国度充盈着希望,拥有坚实的制度保障,梦想就能插上腾飞的翅膀。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全面深化改革令人期待,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第二篇: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关键时期的盛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凸显出中国发展新的走向。
大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总任务等。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本次会议针对政治、经济、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会议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会议决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
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
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划定生态保护红线—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十八届三中全会打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局面,一系列具体制度的完善与构建也将由此展开。随着接下来具体改革措施的制定和实施,人们将亲身体验到此次改革给国家、民族、社会和人民生活带来的变化。我们期待并坚信:紧握改革这把“金钥匙”,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一定能迎来实现民族、国家、个人梦想的美好明天。
第三篇:学习笔记十八届三中全会
十八届三中全会学习笔记
Myn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八大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
近阶段,我校在全体教职工中开展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会议,作为一名教师、体会颇深,收获很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党历史上新的里程碑,是改变中国面貌的又一个重要的节点。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会议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对教育改革和发展有了更加明确的态度。会议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振奋人心。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党员,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
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以为,面对十分复杂的国际形式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中央政治局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一中、二中全会精 1
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沉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扎实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推动发展成果更多的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
全会高度评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年来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和伟大成就,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前景。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会指出,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公报既承继了35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逻辑,又不乏新的视角和立意。尤其是发展新在教育有了更加彻底改革的态度。公报将教育领域的改革,描述为“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其中三个“最”,既表明了对民生问题的持续关注,也体现出了改革的创新。比如,在教育领域的改革,使用了“综合改革”的字眼,这实际上拓展了教育改革的范畴。可以展望,这不仅意味着基础教育、义务教育要强化履行政府的法定
义务,还意味着技能教育、高校教育将向更加注重教育规律,注重创新的模式转变。
通过学习,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育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围绕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要求,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围绕“教育改革”这条主线,立足本职工作和教学实际,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深深感到教育的责任重大,任重道远,必须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施教,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积极参加课程改革。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观念,才能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健康发展,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文明执教。育人为本,是学校办学的宗旨,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尊重和关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2.加强师德修养。树立良好师德形象,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把毕生献给党的教育事业。让我们一起为年轻的生命多注入一些激情,多创造一些体验,多赋予一些憧憬,努力追求教育之于生命的最高境界---带着对生命的了知、洞察和至爱,带着人格的魅力和灵性,像寻找珍贵的金子般去发现和唤醒生命的潜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让教育淋漓尽致地展示人性的魅力和对生命的至爱。
3.关注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教育。“以人为本,关注全体”都需要安全做保证,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到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进行安全教育,坚持安全工作为尾课提醒,关注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和素质教育,尽力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
4.做好常规工作。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做好本职工作,具体到本人,要努力做好职责之内的工作,共青团的工作、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学生干部的培养工作、学生社团工作和学生素质教育工作等,配合好学生管理工作,努力为学校发展服务。
5.对学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用心育人。教师良好的思想品行是教师最伟大人格力量的体现。育人单凭热情和干劲是不够的,还需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作为一名教师,要淡泊名利,甘为人梯。多创造一些机会让学生体验,多赋予一些内涵让学生憧憬,努力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
6.落实“以人为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关注细节、追求和谐”的教育价值观,确保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强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工作中严以律己,注重落实,切实有效地上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知识面,做好学生的表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7.认认真真修身,踏踏实实育人。发扬求真务实作风,在工作中不断学习,用素质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创新,加强学习,用自己渊博的知识去引领学生,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学校是
传播文明的场所,教师是播种文明的使者,在教育教学中,本人一定会文明执教,育人为本。尊重和关爱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和单亲家庭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高尚情操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成人成才。
8.克服急躁情绪,从细微处做起,从点滴做起。用赏识的眼光看学生。要为学生的终生发展设计,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基。对待学生有耐心,特别对于问题生,要开启他们的心扉,用发展的眼光看人,帮助学生树立自信,营造和优化育人环境。
我们党历来重视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始终坚持“德育为先”的育人方针。因为我认为做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遵守一定的行为规则,因为教师从事的是培养人的工作,教师劳动最有影响力的就是“言传身教”,也就是说教师是用自己的学识、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来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无论哪一层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的把教师当成自己的榜样。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让我更加深刻的了解了:作 为一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教育理论素质、身心素质、风度仪表等,同时更要具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那么,我们首先要回顾教师职业的根本职责是教书育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加强学习,不断的给自己充电,在实践中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不断提高。真正做到有活到老,教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孜孜不倦地吸收新鲜知识来充实自己,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第四篇:(免费)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政治学习笔记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政治学习笔记
213年11月9日至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一、《全会》关键词解读
1、——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是历史赋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历史使命,也是本次会议的最大看点。从12日发布的公报看,本次会议针对经济、政治、社会等6大领域改革进行了全方位的部署,其中多领域的改革力度及深度有望突破以往。
2、——总目标
公报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决定性作用
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这不同于此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表述。
4、——惠及全体人民
发展的目的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不仅涉及“做蛋糕”,更关乎如何更好地“分蛋糕”。这就要求执政党及政府如何在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同时,通过全面深化的改革,使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生根开花。
5、——党的领导
全会重申,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期推行改革开放“最重要的前提”。要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
6、——决定性成果
全会要求,在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7、——国有经济主导
针对各界热议的国企改革,全会明确,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8、——现代财政制度
会议提出,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9、——社会治理
与此前多用创新社会管理相比,此次会议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维护国家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10、——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会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新提法]:
1、“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许耀桐:
过去我们讲国家和社会的关系、和人民的关系,最早是国家统治,后来讲国家管理,现在我们又确立了国家治理。统治就是我强你弱,我是统治者,我管着你、管着社会。后来用的“管理”也有管的意思,我管着你,你要听我的。现在用治理,治理是一个新的词汇,现在在全球也是比较流行的。它强调多主体,大家都是主体。国家管理者是主体,人民也是主体,还有各组织、各单位,都是参加管理的主体之一,所以这是从过去的一个主体变为多主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 张立群:
治理现代化就是要更加科学、更加民主,同时也要更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这都是我们现代化的含义,不受过去传统的那种生硬的、干巴巴的,或者是非常强硬的方式,向科学、向民主、向制度更好的转化、移动。
2、“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人民日报社论:
这是《决定》提出的一个重大理论观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的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这一鲜明思路,体现了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也契合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3、“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
人民日报:
改革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当改革打响攻坚战,迫切需要把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结合起来,在摸石过河中把握规律,在统筹规划中推进改革。强调顶层设计,是改革的大局观。尊重基层首创,是改革的群众观。“摸着石头过河和加强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十八大以来,上与下的呼应,最大程度聚合着改革正能量,激发了中央和地方、政府和社会的积极性创造性。
4、“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所长 王国刚:
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由此体现了我们前面所讲的市场机制的决定性作用,因为市场机制是讲公平的,在市场中各个主体的竞争是公平状态,而不能有政策上的歧视。在同一市场中,因为你是国有的,所以,政策上扶持你;然后你亏损了,后面可以不断地有财政补贴。而非公经济我和你竞争,我亏损了自担。这种竞争就不应该了。所以,这回讲要公平。这次如果要讲亮点的话,它的亮点就强调在这两类的公平上。
5、“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曹红辉:
阐明了财税体制的本质和目的,明确了它的政治职能、社会职能、经济职能,相当于指明了财税体制改革的目标。
6、“改革税制、稳定税负”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贾康:
营改增的全面推进已开启了中国新一轮财税改革,下一步税制改革还应包括优化政府收入结构与税制结构、完成增值税改革、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和强化房地产税等多个方面。稳定税负指的是稳定宏观税负,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加,要稳定宏观税负就需要继续进行结构性减税,两者是齐头并进的。
7、“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刘尚希:
可以在完善事权的基础上强调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相适应,形成了财税体制非常重要的一块。
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中国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市场室主任 曹红辉:
此处的改革必须和政府职能转变改革相配套,事权的重新划分不仅包括一部分上收中央,一部分划归地方,还将有一部分交给社会中介组织。我们不能重复过去“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简单二元管理法,要纳入更复杂的规则,也要相配套。
8、“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
让农民拥有更多的财产权,就要有这样一种尝试,让宅基地、农民的自留地、农民的承包地能够以某种形式在市场上流转,形成这样一种收益,能够保障农民的生活,因为土地是农民的生活和生产资料。
9、“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李长安:
可持续是首次放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前,不仅仅是只社会保障基金的可持续性,还包括了公平以及保障资金效率的可持续性。
二、《决定》要点
这次会议是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的复杂背景下进行的又一次重大改革。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1、全会提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科学阐述: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3、全面深化体制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4、各项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1)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喝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5)党的建设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全会的立足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6、全会的重大战略判断: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7、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8、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全会对深化改革的部署: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和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1、如何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2、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3、构建服务型政府方式: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4、构建科学的财税体制: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5、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6、加快经济全球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1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8、司法体制改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9、权力运行体系改革: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
20、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1、社会事业改革: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2、社会治理改革: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3、生态制度体系建设: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4、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已经落幕,全面深化改革号角已经吹响,未来改革的方向已经明确。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改革依靠人民,改革为了人民,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让我们广大党员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身作则,尽职尽力,团结奋进,锐意进取,不断在工作和学习岗位上开拓新局面、创造新成绩。
第五篇: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笔记
学习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笔记
1、全会提出“五位一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2、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开放的科学阐述:全会认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3、全面深化体制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4、各项体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1)经济体制改革:要紧紧围绕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坚持喝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 1
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4)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5)党的建设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5、全会的立足点: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
6、全会的重大战略判断: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
7、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8、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原因: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9、全会对深化改革的部署: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加强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
1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支柱和根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1、如何的发展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必须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12、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着力清除市场壁垒,提高资
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
13、构建服务型政府方式:必须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14、构建科学的财税体制: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15、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16、加快经济全球化: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1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
18、司法体制改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健全司
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人权司法保障制度
19、权力运行体系改革:必须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20、文化体制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21、社会事业改革: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2、社会治理改革: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
23、生态制度体系建设: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24、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