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民政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市民政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十二五”期间,全市民政工作基本思路是:“服务大局、保障民生、促进发展、加强管理、健全体系、提升服务”。继续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紧紧围绕“保民生、保发展、保稳定”这一中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两种力量,切实解决困难群体、优抚群体、三孤特殊群体的实际困难,在“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发扬民主”上下工夫,在“十一五”基础上,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工作,打造新的亮点,整体推进××民政事业协调发展,促进救灾救济、最低生活保障、基层政权建设、优抚、安置、双拥共建、社救、老龄事业及社会事务等各项工作向更深、更高层次发展。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提升社会保障能力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整合,认真做好城乡低保与城镇养老保险、失地农民保险、农民养老保险政策衔接工作,实现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与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无缝对接。要继续加强城乡低保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要随着城镇人口增加逐步扩大覆盖面,要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7%逐步扩大到21%,最低生活保障线由现在的每人每月195元提高到230元,月人均补差由现在的138元提高到17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的6.6%达到10%,最低生活保障线由现在的年695元达到900元,人均月补助金由现在52元提高到70元。
2、进一步提高农村“五保”供养能力。“十二五”期间,农村“五保”在做到应保尽保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大集中供养能力。在现有12所敬老院的基础上,再建三至五所省一级敬老院,使省一级敬老院达到14所左右,省二级敬老院一所以上,床位数由现在的1200张达到1500张以上,使集中供养率达到45%;对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按月足额发放五保供养金,实行居家供养,由乡、村发动群众采取一帮
一、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
3、进一步提升救灾救济能力。在“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要完成救灾物资储备仓库建设任务(计划修建在茶垭乡,建筑面积800平方米,库容4800立方米),建立起市、乡(镇)二级减灾(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防灾、救灾应急指挥平台,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要进一步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救灾应急演练工作,不断提高灾害救助能力。要积极争取救灾资金和救灾装备建设,建立市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财政要安排不少于6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确保灾民得到及时有效救助,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农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的调查摸底、项目争取和实施工作,切实解决好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要认真安排好困难群众、受灾群众春荒和冬令时节的基本生活,确保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
4、以社会救助福利中心为载体,争取社会化养老工作取得新进展。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在“十二五”期间,要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推动社会化养老工作。一是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健康化发展。以社会救助福利中心为载体做好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服务与安全保障工作,进一步拓宽养老机构服务领域,鼓励兴办社会化养老机构积极探索社会化养老模式。二是积极探索居家养老模式。按照“需求主导、分类服务”的原则,结合我市老年人实际情况,向全市困难老年人开展居家养老服务,不断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传统养老服务工作。与相关部门一道,要认真开展“关爱父母”系列活动,动员全社会人人为父母老人尽孝心、为文明城市做贡献、为和谐社会添光彩、为科学发展献力量,形成为老服务的长效机制,努力营造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氛围。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补贴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标准,力争将80岁以上老人纳入高龄补贴范围。
5、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机制。在“十二五”期间,要着力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坚持依法救助,确保受助人员基本生活和基本权益,不断提高救助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社会化水平,市级财政部门要确保救助经费。
6、要进一步完善大病医疗救助办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城乡医疗救助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医疗保险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城乡医疗救助资金使用效率。努力推行“一站式”服务管理模式,简化救助手续。资助全市农村五保、农村低保、农村重点优抚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持城镇低保、城镇重点优抚对象加入城镇医疗保险。对农村和城镇患
大病的困难群众,及时予以救助。要努力使城乡医疗救助标准由现在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年人均救助130元提升到150元。对特殊病种医疗费数额巨大的救助对象,适当提高救助标准。
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市、乡、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60%。社区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服务组织建设,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200平方米以上。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及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军民共建活动。要抓住××火车站扩建的契机,加强军供站建设,提升军事供应能力。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支持重点优抚对象加入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城镇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认真做好光荣院、军队离退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安置就业、自谋职业安置办法,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使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健全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新社会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新社会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
2、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加强婚姻登记员队伍规范化建设,着力在婚姻登记服务模式上创新,在服务质量上提高,探索建立便民、利民的服务措施,全面提高婚姻登记服务水平,使婚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3、推进地名管理规范化建设。继续与周边县、区合作,加强对边界线联合检查,对行政市域界线、标志物和相关地貌、界桩等变化情况进行检查和修复。完成国家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管理工作,整理完善地名工作档案,使地名工作管理进一步规范。
4、推进福利企业行业管理。全面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切实维护好企业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着重加强福利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督查,切实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全面落实政策,切实保护好残疾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强收养登记服务规范化建设。提高收养登记人员业务能力,促进收养登记服务依法、规范、便民,使登记合格率达到100%。
6、加大殡葬管理工作。“十二五”期间,殡管所要强化为民服务理念,不断提高殡葬服务质量和水平。要与相关部门加强协调,完成殡仪馆迁建工作,搞好殡管所硬件建设;要向省民政厅作好汇报,争取城区公墓搬迁,并做好青沟公墓及烈士陵园绿化工作;要力争将殡仪馆迁建、公墓建设及殡仪服务打捆招商,把殡仪服务及公墓建设推向社会化;殡改执法队要与相关部门及各乡镇一道加强合作,集中力量对城市规划区内乱埋乱葬现象进行突击整治,切实保护耕地和林地,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为城市发展拓展一片空间。
五、加强慈善事业建设,提升救助能力
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慈善捐助的积极性,加大对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唇腭裂儿童资助的力度。
六、夯实基层基础,打造一支人民群众满意的民政工作队伍
“十二五”期间,要高度重视民政工作基层薄弱问题,要按照1:10000的标准配齐配强民政专职工作队伍,切实关心基层民政干部,帮助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为其营造安心干事、尽心为民的良好环境。要切实加强民政队伍建设,不断增强干部爱岗敬业、尽职尽责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其政策水平、业务技能和工作效能。全面推行“阳光政务”,落实“首问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精细管理、责任到人、督查到位,着力造就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工作实、讲奉献”的民政干部队伍,为××民政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第二篇:××县民政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县民政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一、基本思路
党的十七大指出: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〇二〇年比二〇〇〇年翻两番。在“十二五”规划期间,按照十七大指明的方向积极作为,进一步深化民政工作宗旨的认识,增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和“解决民生、维护民利、落实民权”的意识。坚持把改善人民生活尤其是贫困群体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使改革始终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通过民政工作,最大限度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进一步铸造社会平衡稳定机制,在维护稳定、促进和谐中发挥基础性作用。要努力促进和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保障人民基本生活权益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实现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
二、发展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县民政事业发展的目标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线,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核心理念,全面发挥民政“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积极作用,着
力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着力促进社会公平、社会稳定和社会进步,着力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投入机制、健全服务体系,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是树立现代民政理念,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找准新时期民政事业的科学定位,强化创新意识,进一步使民政事业从适应性发展向开创性发展转变,树立社会公平的整体形象,打造民政品牌,通过社会化、市场化来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二是加快推进民政事业社会化,充分发挥慈善会等社会资金筹集机制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支持体系,通过多元化、产业化来加强民政基础建设,夯实发展基础。
三是整合民政资源,加强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大民政”观念,进一步使民政工作在履行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向发挥综合协调作用转变,追求民政事业社会覆盖的最大化,创造民政事业最大社会效能。
四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创新发展理念,进一步使民政工作在做好特殊人群服务的基础上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更高、更深的领域转变。
五是具备前瞻思维,注重改革创新,进一步使民政工作从传统工作方式向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转变,实现传统
民政向现代民政的跨越。
四、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把健全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发挥民政事业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要建立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受益面广、标准适度、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今后这项工作应重点解决城乡低保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在中心敬老院建设的基础上,建设一所老年公寓,一所儿童福利院;加强救灾救援体系中的受灾民房恢复重建、救灾仓库建设和救灾物质储备工作,最大限度地争取救灾专项资金和财政资金的配套投入;积极做好与国土、城建、气象等部门之间的各项政策的衔接和配合协调工作,增强救灾、救济功能,提高救灾、救助水平。
(二)把健全完善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体系作为最优化的工作,发挥民政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为了使双拥和优抚安置工作实现最优化的目标,要在坚持“自谋职业和双考安置”两条腿走路的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开创退役士兵安置工作新局面,促进安置工作步入依法安置的良性发展轨道;要努力实现双拥工作的全面发展,完善双拥工作机制,加强双拥工作力量建设;要健全军地协调机制,形成双拥工作整体合力,激发军地双方参与双拥活动的持久热情。
(三)把健全完善专项事务管理体系作为最规范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一是要推进民间组织健
康发展。根据新公共管理理念,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各类个体商会等民间组织,促进国家和社会的良性互动。同时要强化民间组织内部管理,提高民间组织的社会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要全力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加强行政区划和地名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对撤并乡(镇)工作的指导。三是要结合县中心敬老院建设项目的实施,做好老年公寓、儿童福利院等项目的规划、报批工作。四是要加强殡葬改革工作。实施好殡仪及公墓建设项目,充分发挥好殡葬执法队伍作用,提高火化率,倡导文明殡葬习俗和绿色殡葬,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四)把健全完善基层群众自治体系作为最基础的工作,发挥民政事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应着力解决好民政部门在村委会和社区建设中的部门职能作用,逐步倡导建立乡(镇)党委政府领导、民政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村级管理良性运行机制,形成工作上的合力。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逐年解决困难社区和村委会的办公用房资金补助。依法做好婚姻登记工作。认真配合好纪检监察部门抓好村务公开工作的同时,抓好村民自治组织建设和社区服务工作,通过抓社区建设工作,借助社区这个平台,促进城市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民间组织管理、殡葬改革、双拥优抚等工作的发展,使社区建设在为社会服务的同时,为民政事业发展服务。
五、加快民政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断完善,各项改革将不断深入。新形势新任务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民政部门要应对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完成新任务,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牢固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谋发展,开创工作新局面。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维护民利、解决民生、落实民权上,切实落实“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宗旨;做好、做实、做强各项民政工作;使工作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一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干部职工的思想境界、工作水平和创新能力。通过专业化、知识化加强民政干部队伍建设,造就“奉献型、学习型、专业型、务实型”人才队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改进机关工作作风,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益,塑造民政部门“亲民、利民、为民”的良好形象。教育广大民政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群众观、地位观、利益观,不断提高民政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狠抓经常性的行业作风建设,弘扬正气,凝聚人心,提升服务功能,为人民群众谋实实在在的利益,多为工作对象办好事、办实事、办得人心的事,使“民政为民”理念得到更全面、更深刻的体现。
二是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拓宽思想领域,以改革创新来应对新的发展形势,通过观念创新,为现代民政提供智力支持;广泛推进民政工作社会化进程,主动争取领导重视,积极协调部门支持,热心发动社会参与,营造良好的民政工作发展环境;创新民政工作手段,通过智能化、网络化提升民政工作现代化水平。加强民政部门广泛的社会交流,扩大民政工作的社会影响力,让社会了解民政,让民政更好地服务社会。
三是落实依法行政要求。以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纲要为契机,规范民政执法,实行政务公开,动员社会参与,接受各方面监督,为民政工作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贯彻落实《云南省公务员八条禁令》、“四项制度”和八项工作承诺,提高执法水平,严格依法办事。认真学习和准确把握《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实质,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实现行政行为的新转变。
××民政局
二○○九年五月十四日
第三篇:**县民政局“十二五”发展规划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民政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明确新时期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努力解决民政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民政工作科学发展水平,更好地
为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服务。
今后五年,我县民政工作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不懈努力,基本实现民政管理法制化、民政事业社会化、民政服务网络化和工作手段现代化,使民政工作的总体布局更加科学,体制机制更加健全,支撑条件更加完备,发展后劲更加坚实,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各项民政事业协调发展。
围绕上述目标和要求,今后五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要坚持把健全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摆在民政工作的突出位置,把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作为首要任务,进一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专项救助相配套,应急救济、社会互助为补充,覆盖整个城乡居民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和五保供养水平,切实做到应保尽保、按标施保。要加快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努力改善供养条件,使全县五保户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进一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取消城乡低保对象、五保户参加合作医疗的入门费,帮助解决特殊困难群众看病难问题。要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在“十二五”末人均达到10元以上。加大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救助力度,解决边缘群体因病、因灾或因子女上学等而遇到的临时性、突发性特殊困难。切实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
二、加强灾害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灾害应急能力和救助水平
要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不断完善《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健全减灾工作机构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体系,强化防灾减灾救灾的综合协调能力。不断提高救灾物资储备能力,扩大物资储备品种和数量,在全县26个乡镇已建立物资储备点的基础上,完成剩余7个乡镇的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要加强防灾减灾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社会防灾减灾意识,逐步完善灾害应急社会动员机制。建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救灾工作相适应的救灾资金保障机制,足额列支自然灾害救济事业费,确保救灾工作需要。要切实组织实施好农民安居工程建设,到2015年基本消除农村无房户、茅草房和地质灾害区危险房,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三、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夯实和谐社会基础
要(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以民主自治为方向,以和谐社区建设为目标,以完善管理服务为基础,加快建设管理有序、功能健全、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新型城乡社区,力争5年内创建精品社区5个、特色社区13个、示范社区2个。要加快建立健全公共服务、有偿服务、志愿服务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提高社区服务功能,积极组织开展以就业保障、困难救助、卫生保健、培训咨询、文体娱乐、社会治安、便民利民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全面推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制度,按照政社分开、政事分开的原则,健全党委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管理体制,不断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规则,有效保障居民、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力争5年内30%的村达到市级示范标准,全部达到县级示范标准。
四、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福利服务需求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推进社会福利服务机构建设,加快形成以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福利机构为补充,以养老服务、孤儿养育和残疾人权益保障为基本内容的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社会福利服务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转变。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创优争先活动,力争全省敬老模范村达到行政村总数的20%以上。要制定优惠政策,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资本兴办福利机构,力争“十二五”期间兴建二所高标准的养老院,逐步形成高、中、低多种档次并存的福利机构建设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三无”人员、空巢老人、高龄老人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进一步完善集中供养、家庭寄养和收养等孤儿养育政策,继续实施“明天计划”和“重生行动”。在加大公共财政对社会福利事业投入的基础上,通过发展福利彩票等多种方式,多渠道筹措福利事业发展资金,推进社会福利事业快速发展。
五、加强社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公共服务活力
坚持培育发展与管
理监督并重的方针,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明确、作用明显的社会组织。积极培育行业协会、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类、社区服务类组织,鼓励社会力量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福利等领域兴办民办非企业单位。通过培育发展,使全县社会组织发展到350个以上,其中新发展行业协会10个,农村专业经济组织33个,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35个。要加强社会组织的管理和指导,制定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法律约束、制度约束和道德约束,提高社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六、提高优抚安置保障水平,支持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一是以服务军队和国防建设为出发点,以维护广大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为落脚点,全面落实各项优待抚恤、复退军人接待安置、军休干部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等政策,不断提高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双拥模范县”活动,探索富有时代特色的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新模式、新途径,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优抚事业单位人员生活质量。二是建立健全退役士兵以政策扶持就业和培训推荐就业为主、鼓励自主择业为主要方向的多样化退役士兵安置保障制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退役士兵自主创业、自谋职业。逐步提高货币化补偿安置比例,最大限度地保障退役士兵的合法权益。三是进一步做好军休干部接收安置工作,落实好他们的政治和生活待遇。
七、加强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积极做好行政区划调整和勘界工作,稳步实施行政区划调整,优化城镇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力争完成我县的撤县变区前期工作。要加快地名数据库及地名信息系统建设,推进地名规划工作。妥善处理边界纠纷,做好界线实地认定和日常管理。进一步要加大殡葬法规的宣传教育,改革规范土葬,全力推进火葬。加强殡葬服务,重点是建设好殡仪服务大楼,启动万寿陵园提质扩容。加强对公墓经营活动和殡仪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收养工作,维护收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婚姻法执法力度,保障公民婚姻自主权利。
第四篇: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市民政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草案
为了进一步做好民政工作,促进全市民政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工作回顾
市民政局是市人民政府主管社会行政事务的工作部门,担负着依法维护和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和民主政治权利等职责。自建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
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局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局上下,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服从和服务于旅游带动战略的实施,充分发挥稳定社会的机制作用,为构建平安和谐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
----初步建立起城乡社会救助体系,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城市低保基本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全市保障对象稳定在3.47万人左右,人均月补差标准达126元。农村特困户救助制度全面建立,建立了农村低保制度,保障对象80966人,人均月补差标准达42元,基本实现五种对象应保尽保。城乡大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建立。灾害救助应急体系不断完善,救灾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累计发放救灾款17558.75万元,救济衣被78.5万件(床),大米6.92万吨,救助灾民和农村特困户610万人次,新建灾民新村11个,扶持灾民和特困户建房2万余间。五保供养工作进一步加强,改扩建乡镇敬老院71所,新增集中供养五保户2886人,集中供养率不断提高。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制度普遍建立,累计救助0.6万余人次。老区扶贫工作继续推进,共资助老区开发项目270个,累计投入项目资金900余万元,帮助近14万老区群众脱贫致富。教育、住房、就业、科技、司法等专项救助和援助也取得较大进展。
-----稳步推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固了基层基础。
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全面推进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活动,卫生、教育、劳动、文化、法律等服务普遍进社区。正在着力解决社区办公用房。顺利完成七次村委会和六次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第七次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正在进行之中,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管理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永定区和四名工作人员被省政府评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市委、市政府、军分区出台了一系列双拥规范性文件,进一步推动了双拥工作深入广泛开展,慈利县、武陵源区和桑植县分别被授予省级双拥模范区(县);按政策规定先后9次较大幅度提高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广泛开展“爱心献功臣”等活动,帮助部分优抚对象脱贫致富;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活动,进一步密切了军民关系;加大了退役士兵培训力度,稳步推进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和无军籍职工的接收安置任务全面完成,军休人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烈士传编纂工作进展顺利;军供工作坚持快速、保密、安全、优质的要求,确保了过往部队饮食饮水供应。
-----加强民间组织和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提升了社会服务水平。
民间组织管理得到加强。积极促进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行业协会的发展,累计登记各类民间组织381个。加强对民间组织的监管,指导开展民办非企业单位自律和诚信建设活动,发挥了社会组织在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积极作用。
区划地名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积极稳妥开展乡镇村组和城市社区居委会调整,建市来历经1995年和1998年两次大规模区划调整,现我市下辖两区两县32个镇、63个乡(其中民族乡15个),145个居委会和1513个村民委员会;完成了城市设标工作,市城区共设标准地名359块,设立门牌号10000余块,被评为全国城市设标工作先进个人;自1995年起,历时五年,完成省、市、县三级1117公里的勘界任务,涉及2省5市(州)11个县130个乡镇498个村(居)委会;全面启动了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制作出版了第一张行政区划图;加大了边界纠纷调处力度,有力维护了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
婚姻登记工作不断完善。由原来的管理登记改革为现在的婚姻登记,由原来的乡镇登记改革为区县集中登记,此项改革受到民政部和省民政厅的表彰。全市各级婚姻登记机关多次被评为全国、全省婚姻登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慈利县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窗口单位”,和被评为“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
殡葬改革取得突破性成就。全市现有殡仪服务机构三个。市殡仪馆、公墓山于1999年立项,历时八年,于10月29日基本竣工,同年12月1日投入,占地118.4亩,建筑面积平方米,设三个悼念厅,火化车间,骨灰寄存室等,开发了骨灰安葬区和遗体安葬区,迄今已为434人提供了殡葬服务。
-----大力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加大了孤老残幼等特殊群体的帮扶力度。累计发行福利彩票1.8亿元,为市县民
政部门募集福利资金万元,全部用于福利设施建设;加强对社会福利企业的监管,为全市福利院适应手术的残疾儿童组织实施手术康复;老龄工作进一步加强,老年人的优惠待遇得到较好落实;积极推进慈善事业,增进了社会互助,组织实施“爱心改变命运”、“微笑列车”等活动,累计接受社会捐赠500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万人次。
二、奋斗目标
“十
二五”时期全市民政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是: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民政工作全局,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理念,以“解决民生、落实民权、维护民利”为主线,加强制度建设,健全投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推进民政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到2015年,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城乡社会救助、灾害应急救助体系,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民间组织发展规范有序,优抚安置保障扎实有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有效保障,民政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人才队伍素质不断提高,为构建和谐作出积极贡献。
三、工作规划
围绕上述目标,“十二五”时期要着重抓好以下主要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事业的发展
1.完善覆盖城乡低收入困难家庭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城乡低保分类施保机制,一是建立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二是建立低保补助水平动态调整机制,三是根据低保家庭结构、人口变化、就业变化、收入变化等情况建立低保对象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资助救助、门诊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住院救助“五位一体”的医疗救助制度;五保供养要提高水平,做到应保尽保。提高五保供养保障金标准,从目前的每人800元增加到1000元,达到省里规定的标准,在此基础上逐年提高。把住房困难五保对象纳入农村危房改造计划,改善他们的居住条件。提高五保对象门诊救助标准,缓解治病困难;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未建敬老院的乡镇,在两年内陆续实施工程项目,完成省政府为民办实事目标。全市101个乡镇,100%乡镇都有敬老院,提质扩容7所中心敬老院。逐步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在十二五期间达到25%以上。农村敬老院后续管理,重点要放在工作经费保障、工作人员配备、制度建设、生产经营各个环节;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要加强城乡低保、灾民救助、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住房救助、教育救助、司法救助等制度之间的衔接配套。要加强社会救助与最低工资标准、失业保险、就业再就业政策、扶贫开发之间的衔接对应,形成梯次保障结构。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按上年上级下拨社会救助资金总额的5%纳入财政预算;乡镇(街道)工作经费按每名低保对象不低于10元纳入财政预算;社区(村)工作经费按每名低保对象不低于15元(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纳入财政预算;敬老院的工作人员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2.建立和完善救灾救济工作机制。加强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市、区县、乡镇、村100%制定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预案,100%建立健全市县乡村四级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和灾情报送体系。灾害发生24小时之内,保证灾民得到食物、饮用水、衣物、医疗卫生救援、临时住所等方面的基本生活救助。85%的城乡社区建立减灾救灾志愿者队伍,95%以上城乡社区有1名灾害信息员,公众减灾知识普及率明显提高。创建10个综合减灾示范社区,灾害损毁民房恢复重建普遍达到规定的设防水平;在多灾易灾的城镇和城乡社区普遍建立避难场所。继续加大对农村恢复重建和危房改造工程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市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建设,各区县建立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库,重点乡镇(村)建立救灾物资中心储备室。
3.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扩大居民自治范围,在十二五期间100%实行直接选举。加大村务公开力度,争取100%的村实行规范化村务公开。按照民政部农村社区建设标准,100%完成农村社区建设。健全完善社区各个组织和各项制度,其中以逐步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为重点,争取在十二五期间,社区志愿者人数达到居民总人数的15%。完善城乡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城市社区100%达到五室三站两栏一场一校的标准。十二五期间市、区县完成5个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上档进位。
4.加大老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引导、扶持老区群众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质高效、适销对路的种养业、加工业,积极培育、做大做强老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全市每年培育一批老区农业科技示范(专业)户100人次。严格管理老区扶建资金,保证及时到位,专款专用,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力争每年实施开发项目十个以上,投入资金70万元以上,带动3000人以上脱贫致富。
(二)加强社会福利事业进一步发展
1.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精神,到2015年,基本建成以国家兴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供养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网络。要在政府的倡导、组织和支持下,动员社会力量建设社会福利设施,开展社会福利服务,满足社会对福利服务的需求。
2.大力推进慈善事业发展,不断完善慈善网络体系建设。组织好慈善系列活动,开展慈善大行动,预计惠及最为困难人员5000人。开展微笑列车活动,五年计划救助嘴唇腭裂残疾人150人。开展慈善医疗救助活动,五年将救助特困群众5000人。开展爱心改变命运助学活动,五年计划资助寒门学子80人。启动瑞典培训项目,五年计划资助150人。成立慈善组织。在市慈善总会成立后,总结经验,指导各区县相应成立慈善组织,规范慈善工作,推动我市慈善事业的发展。
3.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以社区服务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加强老龄机构和队伍建设,基本完成全市所有乡镇敬老院综合性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示范点建设。全力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努力营造学老、爱老、助老的社会氛围。
4.依法规范社会事务管理。要继续深化殡葬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巩固和提高火化率,制定《市殡葬管理实施办法》和《市公墓管理实施办法》。强化殡葬行业内部管理,拓展服务领域,提高服务水平,同时引导群众树立文明节俭、丧事简办的良好风尚。进一步规范婚姻、婚介和收养登记管理,坚决查处违法婚姻,制止搭车收费。加快收容遣送工作的立法进程,配合有关部门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维护我市的社会稳定做出贡献。
5.加大福利彩票发行管理工作力度。积极探索发行方式,规范运作,增加发行,“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销售1.5亿元,筹集公益金3000万元,为我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促进民政事业的发展。
(三)继续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促进优抚安置政策全面落实
以双拥创建为龙头,巩固现有双拥模范城(县)成果。积极开展双拥创建活动,2010年创建市双拥模范城,2011年至2013年创建桑植、慈利双拥模范县。建立健全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体系。重点解决在乡老复员军人的“三难”问题,进一步完善和健全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每年按上基数的10%增长,纳入财政预算。进一步做好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采取自谋职业和安排就业相结合的办法,安置城镇退役士兵,100%的完成安置任务。进一步完善优抚事业单位的管理。抓好全市光荣院和烈士陵园的规范化服务管理,力争将永定区烈士陵园纳入国家重点保护单位。认真做好信访接待工作。耐心细致做好答复处理工作,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妥善处置少数复退军人群体上访,主动做好政策宣传解释和思想教育工作,维护社会大局稳定。
(四)加大社会行政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管理、服务与监督相结合的运行机制
1.加强民间组织管理,建立健全规范的社团管理体制。民间组织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协调和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政治的稳定。加强民间组织规范化管理,充分发挥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大力发展社会组织,在十二五期间全市发展社会组织达到700家,其中社会团体达到500家,民办非企业单位达到200家。
2.全力做好市、区县政务、地名公共服务信息亭和触摸屏的安装工作。2010年12月前,市城区(含永定、武陵源城区)和武陵源核心景区实施并完成城市政务和地名公共服务信息亭及触摸屏的设置工作。2011年1月至12月慈利县、桑植县城实施并完成该项工作。开展城市地名规划工作,对永定老城区的巷名进行普查登记并规范命名,将且住岗、南庄坪、官黎坪区域的路街巷进行重新命名。抓好县城和乡镇地名设标工作。2010年—2012年全面完成桑植县、慈利县城的地名设标志置工作。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乡镇地名设置工作。加强界线管理,推动创建平安边界活动。十二五期间继续做好边界线第二轮联合检查工作。
(五)加强民政队伍机构建设,充实工作力量
进一步加强民政队伍建设,切实改进作风,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技能培训,努力提升管理服务能力和水平。不断加强民政队伍自身建设,推荐一批业务能力强的年轻干部,走向领导工作岗位。市(区、县)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处工作人员配备原则上不少于8人,乡镇(街道)按每1万人不少于1名配备专职民政助理员或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社区、村委会配备专(兼)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敬老院按供养对象的10:1比例配备工作人员。不断充实基层民政工作力量,确保乡镇(街道)配好专职民政助理员,所需编制包括在乡镇(街道)的行政编制总额之内,不足的可根据业务需要,适当配备事业编制干部。要保持乡镇(街道)专职民政工作者队伍的相对稳定,选优配强人员,对工作时间较长、政绩突出的乡镇(街道)专职民政助理员,解决好他们的职级和政治待遇。民政工作内容多,范围广。坚持按照精简、效能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完善民政内设机构,打造与民政职能相匹配的工作平台,更好的服务民生、服务社会。统一社会救助机构名称,县级为社会救助(管理)局、乡镇(街道)为社会救助工作站、社区(村)为社会救助服务中心。加强民间组织、殡葬管理、社会救助、慈善总会、社会福利中心机构建设,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建立副处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增加编制5名,设二科一室,区县建立副科级民间组织管理局,增加编制3名。力争建立副处级慈善总会,设五部室,增加4名编制;殡葬管理、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中心建立副处级机构。
(六)加快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完善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需要。要着眼长远发展,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加快建设。“十二五”期间,主要抓好以下几个项目建设:
1.拟建市老年公寓,占地20亩,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分一二三期工程,五年内完成。拟建桑植、慈利、武陵源等三县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占地面积15亩,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计划投资2100万元,分三年实施完成。拟建永定、武陵源区城区街道社区社会福利服务中心8个,其中,永定区6个,武陵源区2个,分五年逐步完成。拟建武陵源区救助管理站,占地6亩,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计划投资800万元。永定区、慈利县社会福利院改扩建,其中:永定区6000平方米,慈利县7800平方米,计划总投资4000万元。
2.加大殡葬改革力度和管理力度,为市殡仪馆增加一台火化炉50万元(捡灰炉),永定城区所辖社区居民死亡后一律实行火化。完善殡仪馆配套设施。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大,在永定城区建两个殡仪服务点,即殡仪馆,每个投资300万元,方便群众悼念致丧。武陵源区:修建殡仪馆和公墓区。投资1000万元。慈利县:殡仪馆、公墓山整体搬迁,迁至零阳镇两溪村,占地300亩,规划投资4500万元,分三期实施。第一期2500万元,第二期1000万元,第三期1000万元,实行政府投资与招商引资结合。桑植县:公墓新征地120亩,需资金100万元。加快火化区扩面、生态墓地、殡仪馆建设及青山“白化”治理建设,在人口聚居乡镇村规划建设公益性公墓。
3.做好军供站整体搬迁工作。
四、工作要求
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民政工作,需要进一步强化部门的责任,扩大社会的参与。各级政府应责无旁贷地从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推动民政事业发展。
(一)努力把握机遇,主动融入全局。当前,民政工作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但机遇大于挑战。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为做好民政领域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有利时机,为把民政工作融入党和政府工作全局、切实履行职责创造了更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民政承担着重要职责,这既对民政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又为民政工作提供了发展机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为民政部门在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职能作用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随着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增强了财政对民政经费的保障能力,为加快民政事业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社会领域立法,为加强民政法制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特别是当前在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决策部署中,中央和地方随时都有可能出台新的政策措施,民政工作随时都会遇到新的发展机遇。一定要把握好这些机遇,加快民政事业发展。一是要推动民政工作进入党委、政府的工作全局。要根据面临的形势,加强对民政工作发展趋势的研究,找准民政工作与全局工作的结合点、切入点和着力点,主动融入大局,服务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及时通报情况,促进其对民政工作的了解,加强对民政工作的支持;还要加强民政系统的上下联动,大力帮助基层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基层也要以积极的作为求得应有地位、赢得必要支持。二是要推动民政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要把加大民政事业经费投入、加强基层平台建设、加快民政服务设施建设等主要保障措施作为保民生的重要方面,作为促发展的重要举措,继续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推动民政事业快速发展。三是要推动民政工作融入民生保障的大局。民生问题涉及人的生老病死,民政解决的是民生问题的基础环节。只有把民政工作融入民生保障的大局,才能有所为、有其位。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保障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发挥兜底作用;要资助困难群众参与医疗保险,提供医疗救助,为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造基础条件,并为教育、就业、住房、司法等方面的专项救助提供基础数据;要通过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壮大社会事业发展力量,为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扩大公共服务创造条件。
(二)继续解放思想,勇于开拓创新。民政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只有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才能推动民政工作取得新的发展。一是要创新思维。始终坚持以创新的思维解决民政工作的深层次矛盾,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寻找民政事业发展的新举措、新思路,真正做到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用思想的解放推进发展思路的转变,实现发展难题的破解,促进体制机制的创新。二是要大胆实验。要解决制约民政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就要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敢于试验,积极应对现实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多做对民政制度创新具有重要启迪作用同时又符合民政事业发展规律的尝试。三是要完善制度。首先要增强制度的系统性。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低保分类救助、临时困难救助、城乡医疗救助等救助制度,加强各类社会救助制度之间及其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的配套衔接,提高社会救助体系的整体效益。同时,还要努力增强制度的操作性。要着眼于推进民政管理和服务的程序化、标准化,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灾害救援、城乡低保、城乡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损赠等方面的工作规程;进一步落实和完善各类社会福利机构建设体制规范,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补助水平的科学制定和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优待抚恤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与社会平均生活水平联动机制,规范养老、婚姻、殡葬、地名等民政公共服务标准。
(三)坚持求真务实,着力狠抓落实。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的作风,注重抓落实。一是要转变工作作风。要吃透上情、摸准下情,找准落实上级精神与当地实际、群众愿望的最佳结合点,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增强抓落实的操作性。要坚持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指导工作,加强检查督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努力把工作落到实处。二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要坚持深入基层调研,听实话、摸实情、做实事,而且要敢于向党委、政府反映真实情况,使工作决策更加符合实际。为群众办好事实事要尽办而为,但也不能超越现有的能力和条件,尤其在民政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定要量力而行,够用、实用就行,决不要把项目建成半拉子工程,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债务包袱。三是要抓薄弱问题的解决。目前我市民政工作中的薄弱环节还不少,各级民政部门的工作者,要知难而进,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找准本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分析原因,拿出对策,逐步加以解决,不断开创民政工作的新局面。
第五篇:市民政局2008工作总结
市民政局2008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全民创业,全面创新”的战略布局,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在着力抓好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民生保障等重点工作基础上,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为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一、周密部署, 圆满完成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工作 在去年邵家渡街道试点基础上,周密部署、依法指导、大胆创新、稳步推进第八届村民委换届选举各项工作,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又稳又好”的换届选举工作目标,选举过程中的五项创新举措得到省、台州市组织部的高度评价。截止目前,全市993个行政村的989个完成了换届选举,换届选举率达99.6%,换届成功率达99.3%,选民参选率达96.7%。共选举产生新一届村委会班子成员4731名,其中女委员904人(其中女主任7名);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1岁,比上届降低了2.3岁,35周岁以下858人,占总数的18.2%;高中及以上文化的1243人,占总数的26.3%;有2721名农村种养殖大户、农村实用人才进入村委会班子,1069名村级后备干部当选,新一届村委会班子的综合素质、年龄结构、文化结构和性别结构均比第七届有了很大的优化。
选举结束后,扎实开展了“进村扶任”工作。指导帮助各村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各项制度,进
人,新增低保对象2154户、4215人,增加补助对象3153户、6122人,确保了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尽退。另外,为缓解物价上涨给困难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向城乡低保户发放物价补贴536.69万元。
二是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按照“保重点、全覆盖”的原则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对低保户、五保(三无)对象、三老人员、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住院医疗费实行零起点救助,救助标准为35%—50%,救助上限为5万元;其他对象起补线为3万元,救助标准为15%,救助上限为3万元。对低保对象和五保(三无)对象开始实行门诊医疗费救助,五保(三无)对象救助标准为每人每年600元。此外,为及时有效救助困难家庭,审批次数从去年的每季度一次增加到每两个月一次,并对特殊困难对象实行了即时补助。2008年,全市共落实医疗救助资金732.6万元(其中按人均6元列入财政预算678 万元,去年结转资金54.6万元),1-10月份实际支出417.04万元,其中门诊医疗救助687人,发放救助金41.88万元;大病住院医疗救助737人,375.16万元。
三是集中供养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2008年,全市共有五保(三无)对象772人,已集中供养701人,集中供养率达90.8%。投入200万元资金,对古城街道等6所敬老院实施改建、扩建和新建(在河头镇岭景新建1所敬老院,对白
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坚持每星期两次“上街巡查”,共救助了291名流浪乞讨人员,有效保障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全面落实优抚政策,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
一是制定下发了《临海市2008双拥工作要点》,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特别是重大节日期间,双拥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春节期间,市委、市政府、军民共建单位、部队驻地群众、私营企业,纷纷开展了献爱心、送温暖活动,向驻地部队赠送了价值10多万元慰问品、慰问金;清明节期间,举行了为期7天的东湖烈士陵园祭扫活动,党政军领导、机关干部、学校及社会各界人士共计5万多人次接受了爱国主义教育。八一期间,全市上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走访慰问、军地联欢活动,庆祝建军81周年座谈会在国贸大饭店隆重举行,市领导分组慰问了来自灾区官兵和企业军转干部,双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积极开展为基层连队办实事活动,全市各界向驻地部队赠送了慰问品和慰问金35多万元,“双拥”氛围日益浓厚,军民“鱼水情”不断加深。
二是积极落实各项优抚政策,进一步完善国家和社会相结合的优抚对象生活保障制度。调整提高了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向2005、2006冬季入伍的1164名义务兵(其中进藏兵52人)家庭发放优待金82.04万元;对479名参
半年,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成立登记9件,变更登记1件,名称预登记10件;办理社团成立登记6件,注销登记1件,变更登记5件;社团年检年审工作基本完成,全市社会团体应检97家,已检80家,待注销9家,责令改正8家。三是婚姻、收养登记工作进一步规范。更新了婚姻登记系统,婚姻登记信息实现全省联网;制定了《临海市婚姻登记处奥运会期间婚姻登记应急预案》,积极应对奥运会期间出现的婚姻登记高峰,确保367对新人在8月8日奥运开幕式当天完成婚姻登记。上半年全市共办理结婚登记4860对,离婚登记617对,补领婚姻证790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证明1319件,登记合格率100%;办理收养登记55件。四是扎实推进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投资7.8万元,建立并开通了临海市地名网站和电子地图,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五、积极探索,全面推进老年福利事业
以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和基本医疗为重点,以建立和完善为老服务体系为突破口,以改善老年人物质文化生活为目标,全面推进各项老龄工作,积极争创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市。一是积极实施“农村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启动了“悦华”敬老基金项目,计划在100个行政村建成老年活动中心。二是加强民办养老福利机构建设。召开了民办敬老院负责人会议,与各敬老院签订了安全责任状,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并对敬老院工作人员开展了护理、消防等方面的培训;根据
(四)着眼于增进军政军民团结,进一步完善双拥优抚安置体系。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双拥活动,积极争创省级双拥模范城。扎实推进“科技拥军、文化拥军、法律拥军、民企拥军”,尤其是要做好重点民营企业与全市困难重点优抚对象和现役军人家庭之间的结对帮困工作。
(五)着眼于增强服务社会功能,进一步完善公共事务管理服务体系。一是进一步加大三沿五区坟墓治理和生态墓地建设的促建力度,切实完成治理任务;加强对违规建造坟墓依法查处和墓石料墓套加工点管理。二是全面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完成地名规划编制工作,启动无居民岛屿命名的准备工作。
2008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