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05:31: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

第一篇: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

1------5课主观题答案

1.(1)他们的行为说明政治生活与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与经济生活、文化生活相辅相成。因此,公民应当主动、积极地参与政治生活。(2)材料一的行为属于公民履行政治性义务。维护国际荣誉、利益是公民应尽的职责。材料二的行为属于公民参与公共管理活动。(3)①政治生活是人们重要的生活领域,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认为政治生活与我无关、参不参与政治生活无所谓的想法是错误的,幻想脱离政治的想法也是幼稚的;②中学生应该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主动参与政治生活,努力学习政治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增强自身的政治责任感和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2.(1)说明我国公民的主人翁意识,民主参与意识在不断提高;我国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认真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

(2)公民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第一要树立民主参与意识,这是珍惜民主权利的基础,也是培养公民意识的应有之义。第二要提高公民的民主参与能力,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关键。第三要积极参与实践,这是珍惜民主参与权利的目的。

(3)国家制定《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确认和保护公民的民主权利。同时,我国村民的民主权利还有一系列物质保障和制度保障;我国还有人大等国家机关的检查与监督,依法维护公民的民主权利。

3.(1)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2)①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②实行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有利于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的途径。③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

4.(1)在这里,该同学是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行使监督权的。当发现道路交通中存在的问题时,能主动向人大代表反映,一方面做到了勇于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采取了合法方式,坚持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行民主监督。(2)直接给有关国家机关写信、打电话;通过新闻媒体曝光;给市长发短信;在政府网站上发帖;通过学校、家长反映给有关部门等。

5.(1)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建立应急机制,增加生产,保障市场供给。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市场检查,坚决打击造谣惑众、恶意囤积、哄抬物价、扰乱市场等不法行为。(2)政府要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利用各种形式进行科学宣传,树立政府公信力,让老百姓不传谣、不信谣、维护社会稳定。

6.(1)该市政府重视群众呼声,根据群众要求治污并改进部门工作作风,是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为人民谋利益的具体表现,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2)该市政府采取措施,控制污染,建立“市长”接访制,把为人民服务落实到行动中,真抓实干,是求真务实工作作风的体现。(3)该市政府主要部门负责人认真听取群众呼声,建立便民信访举报机构,是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的体现,坚持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7.(1)“三拍决策”脱离实际,违背民意,缺乏科学性和民主性,不符合依法行政、民主决策的要求,损害了群众的利益。

(2)①政府应转变职能,把真正该管的事情管好,把办不了、也不该办的事情给市场和社会,才能最广泛、最充分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②政府应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③政府应依法行政,审慎行使权力,决策应尊重民意。

8.(1)从理论上看,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行使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从实践上看,不受约束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权力一旦被少数人滥用,超越了法律的界限,会贻害无穷。

(2)①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这个机制,一靠民主,二靠法制,二者缺一不可。②建立全面的行政监督体系。我国的行政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家督;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等多种监督形式。

9.(1)材料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了最高监督权、最高决定权和最高任免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2)我国的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地方各级国家权力机关。

10.(1)材料一说明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材料二说明人大代表代表人民的意志和利益行使提案权,人大代表素质不断提高。材料三说明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在我国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其他国家机关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2)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它表现在:人民代表大会与人民的关系上;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上;中央与地方国家机构的关系上,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国家机构的职权,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③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以人民当家作主为宗旨,符合我国国情,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二篇:政治主观题答案

26题:

信息:近年来,我国民间投资总量逐步提高,投资结构逐步优化。其中,江苏民间投资比重高于全国水平,表明江苏省结构调整成效明显。

作用:民间投资有利于推动生产发展,促进就业,有助于发挥市场活动,是稳增长、调结构的重要力量。26题第二问:

国家:支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规范市场秩序,形成合理有序竞争开放的现代市场体系。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深化改革,转变企业投资发展方式,不断提升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社会:营造各种所有制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法律保护、共同承担社会责任的环境。27题:

①乡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乡村衰落不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②乡村承载着不同地域的特色文化,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③乡村寄托着人们的思乡情感,可以增强人们对中化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28(1)①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内需。②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③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④提高劳动者素质和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2)①设立民间网络廉政观察员是由党的性质、宗旨和地位决定的,是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的体现。②网络观察员可以集民智,有利于党作出符合客观规律的决策,实现科学执政。③有利于反映群众诉求,发扬党内民主,从而带动人民民主,实现民主执政。④有利于推动廉政建设,推进依法治国进程,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法制化,实现依法执政。⑤

第三篇: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政治必修三主观题总结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文化是什么

1、概念: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核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2、特征: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文化是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二、文化的力量(文化的作用)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2、文化与政治经济(1)相互影响

①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与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③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否定政治经济的作用)(2)相互交融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对推动经济建设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消费更加丰富,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人们为了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随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企图削弱和取代别国的民族文化,以推行强权政治。

3、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地位必答)

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任务,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措施选答)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一、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2、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3、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

4、文化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运用“文化塑造人生”分析问题

1、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2、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和人的发展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的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一、表现:

世界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标志。世界文化最典型的物质载体和表现形式是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

(一)民族节日:

1、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二)文化遗产

1、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二、为什么尊重文化多样性

1、地位: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关系: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细化三点)

(1)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又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三、怎样尊重文化多样性

1、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2、原则: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生活中的文化传播 1.文化传播的含义

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学者,则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总之,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大众传媒

1、传播媒介,简称为传媒。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

2、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多种形式,这类传媒被称为大众传媒。

3、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文化交流: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为什么

(1)必要性:

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中外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外进行文化交流,是共同维护和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具体表现。(2)意义:

①有利于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②有利于我国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先进的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③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④有利于增进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理解和友谊,构建和谐世界。

2、怎样做:

(1)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2)在文化交流中,既要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做到博采众长,取长补短;又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3)坚持正确方向,反对错误倾向: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的发展(传统文化)

一、传统文化的表现 1.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2.形式

(1)传统习俗,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2)传统建筑,凝固的艺术,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民族精神的火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4)传统思想,中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的特点(根据题意加入为什么)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三、传统文化的作用与意义(为什么继承传统文化)

1、传统文化的作用(必要性)

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对待传统文化的意义(重要性)

(1)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传统文化的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2)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四、怎样继承传统文化(1、2为第四课,3、4加入为整个单元)

1、态度

(1)“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3)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2、继承与发展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2)如何正确处理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3、立足实践进行文化创新

4、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守旧主义” *影响文化发展的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方向。

2、就文化自身的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都会对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重要因素。(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方式的变革。*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

3、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4、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与教育相关知识点

1、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2、教育在文化传承中。

3、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第五课 文化创新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一、实质: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二、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一)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就不能进行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二)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1、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2、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失去了创新能力的文化,是没有发展前途的。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三、文化创新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1、地位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要求(怎么做)

(1)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2)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呼唤文化创新的时代(纳入怎样建设文化强国)

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新的途径

1、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2、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处理好当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关系)(1)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

(2)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

(1)在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的过程中,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取长补短”,推出融汇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

(2)不同民族的文化平等交流、相互借鉴,才能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创新。(3)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4、坚持正确方向,克服错误倾向:克服“守旧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封闭主义”。

5、坚持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的特征

(一)源远流长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重要见证。

(二)博大精深

1、独特性

(1)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作用。(2)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2、地域性

(1)形成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2)关系即发展态势: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3、民族性

二、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一)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各民族的文化关系

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熔铸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4、多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二)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2、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三)中华文化的力量

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因此,要复兴中华文化。

三、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创造新的辉煌的原因

(1)随着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和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中华文化也经历了衰微的过程。

(2)中华文化的力量(民族精神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克服艰难险阻、战胜内忧外患、创造幸福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每一个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祖国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因此,要复兴中华文化。

(3)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

(4)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3、如何再创新的辉煌

(1)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我们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性。(3)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4)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新。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团结统一。无论在国家顺利发展、兴旺发达的时期,还是在祖国面临危难、生死存亡的关头,都迸发出强大的力量,使任何征服或分裂中华民族的企图都不能得逞。

3、爱好和平。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勤劳勇敢。中华民族历来把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不畏强暴、英勇顽强视为优良品格。

5、自强不息。自强不息精神逐渐积淀为中华民族的内在气质,成为鞭策中华儿女不断开拓进取的永恒的精神力量。*运用“爱国主义”分析问题

1、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它贯穿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

2、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

3、在当代中国,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可不加材料)

二、为什么弘扬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

2、中华民族精神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精神火炬。

3、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意义(分开分析)

(1)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发展,不仅取决于经济、科技发展水平,而且取决于民族的综合素质。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

(2)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有没有高昂的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

(3)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顶住霸权主义的种种压力,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

4、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三、怎样弘扬民族精神

1、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作用。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3、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修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5、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6、成为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续写民族精神的新篇章。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一、文化市场与大众传媒

1、影响:一方面,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另一方面,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2、措施

(1)政府: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企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

(3)个人:提高眼力,拒绝污染,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

二、大众文化

1、大众文化的内涵:只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才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2、怎样发展大众文化

(1)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2)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一、什么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1、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都是落后文化。

2、封建主义的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轮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都属于腐朽文化。

二、为什么会有落后、腐朽文化

1、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与经济、政治并不是亦步亦趋的。

2、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历史原因)

3、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既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外部原因)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诱发拜金主义,滋生唯利是图现象。(内部原因)

三、怎么应对落后、腐朽文化

1、落后文化是文化糟粕,需要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2、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腐朽文化。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理论引 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如何净化社会文化环境 国家

1、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2、立足人民群众的实践,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文化。

3、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社会风尚。

4、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落后文化,通过不断的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5、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人民

1、自觉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提高自身辨别落后和腐朽文化的能力。

2、积极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3、自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第九课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 *为什么是目标

1、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

2、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

3、与我国丰富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

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为什么

1、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

2、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

3、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根本意愿决定的;

4、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怎样做

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2、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

3、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5、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6、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7、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8、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一、什么是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

1、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2、文化自信,来自于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于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怎样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1、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文化自觉

(1)认清文化的地位作用。(第一单元)

(2)处理好当代文化和传统文化、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3)主动担当发展文化的历史责任。(第四单元)

3、文化自信

(1)立足于社会实践进行文化创作(2)发展民族文化(3)继承传统文化

4、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一、根本任务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二、为什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2、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精神文明建设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对文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 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1)文化产业、事业

①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②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2)人民群众

①大力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努力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

4、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和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义

1、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增强国际竞争力

2、有利于提高人民的文化修养

3、有利于满足人们精神生活需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例题:

材料:广州某古镇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文化强镇的过程中,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依托自身悠久的传统民间文化,并兼收其他区域的岭南特色文化,发展本镇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业,形成了以特色民俗文化为内容、以传统建筑和自然生态环境为载体、以原计原味为亮点的民俗文化旅游经济圈。古镇因此获得了中国文化旅游名镇等荣誉称号。现阶段,该镇政府和居民更加积极投入到自觉保护和开发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实践中去,也逐渐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结合《文化生活》中的有关知识,简要阐述古镇的做法是如何体现其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

(1)注重对本地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对不同区域文化的兼收并蓄,发展富有特色的民俗旅游业,体现了该镇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立足于社会实践,创新发展特色民俗文化,扩大了本地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了地方文化的创造活力,提高了该镇发展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3)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化强镇建设,更加自觉、自信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重要语句

1、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2、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3、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第十课 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2 社会

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二、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

2、必须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3、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过程,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个人 怎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1、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2、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一)要求

1、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2、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

3、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

4、社会主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根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二)地位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一、两者区别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1、国家层面

2、社会层面

3、个人层面

二、两者联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三、为什么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地位)

2、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意义)

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内核,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魂聚气、强基固本,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根本标识。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四、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一)区别

1、人们在科学知识、文史知识、艺术欣赏等方面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就是科学文化修养。

2、人们通过自省、自律等方式,不断提高思想道德认识、思想道德判断水平,陶冶思想道德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崇高理想的过程,就是思想道德修养。

(二)联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3、科学文化修养的根本意义,在于通过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使自己的思想道德境界不断升华。

*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如何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1、我们要不断提高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2、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是一个不断改造主观世界的长期过程。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3、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总结: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一、国家

1、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2、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3、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4、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5、在当代中国,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6、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7、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促繁荣。

8、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展具有中国特色、风格、气派的社会主义文化。

9、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11、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1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

13、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4、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5、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人民

1、提高眼力,拒绝污染。

2、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3、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4、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5、在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6、要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第四篇:高三政治必修四主观题测试题范文

高三政治测试题(哲学主观题)2014-8-21

1、(8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由于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公民行使权利的意愿和积极性受得了一定影响。另一方面,公民不当行使权利的案例却时有发生,例如,刘某就政府工作人员陈某的疑似腐败行为进行了实名举报,纪检部门经查证举报不属实并反馈了处理结果,但刘某继续利用网络散布陈某腐败的谣言,被公安机关依法拘留。

结合上述材料,从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出发,指出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必须坚持的方法论原则;(2分)并进一步阐述贯彻这一原则的具体要求。(6分)

2、(12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文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但总体上仍落后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我省建设文化强省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通过巩固发展演艺、娱乐、影视等传统文化行业,大力发展动漫、网络游戏、游艺、文化休闲等新兴文化产业,并加强粤港澳文化合作。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要挖掘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同时要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增强文化发展活力。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12分)

3、(2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顶层设计这一概念的提出,要求我们政府在改革与发展中必须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实现这种改革路线,就是要自上而下集中力量进行改革,协调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为中国下一步走向世界强国创造制度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有关知识,说明中国改革进行“顶层设计”应当遵循的方法论原则。(8分)

材料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一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如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改进美育教学。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二要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等。(2)结合材料二,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分析党中央为加快社会事业改革作出的努力。(12分)

高三政治测试题(主观题)答案

1、(8分)方法论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分)

具体要求: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求真务实,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1分)。积极探求民主法制建设规律,用正确的公民权利观指导监督权的行使(1分)。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工作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1分);公民应积极并合理合法地行使监督权(1分)。③要反对唯意志主义倾向,切忌凭空猜测,盲目妄动(1分);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制约,导致消极无为,放弃权利(1分)。

2、(12分)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广东省文化建设既取得了重大成就,又存在不足。(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广东省文化建设要针对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策略,同时要充分发展广东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3分)

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广东省文化建设既要重点推动珠三角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又要发展好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3分)

④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求我们要坚持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广东文化强省既注重发展自身个性特色,又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成果。(3分)

3、(1)(8分)①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把握联系的多样性。“顶层设计”应协调好政治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关系,协调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内外改革之间的关系。(2分)②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顶层设计”应从战略管理的高度统筹改革与发展全局,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3分)③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顶层设计”应以全局视角对系统建设的各方面、各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统筹考虑,和谐各种关系。(3分)[评分说明]须准确写出方法论,且结合材料分析得当,才能给相应分数。

(2)(12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用正确的的社会意识推进社会的发展。(2分)党中央加快社会事业改革是对我国社会现实的正确反映,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具有积极意义。(1分)

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要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看问题。(2分)党中央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1分)

③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2分)党中央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促进了社会事业的发展。(1分)

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应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分)党中央坚持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发展成果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分)

(若考生回答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则等同①给分,回答“社会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等原理则等同③给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最新修订(2014年)政治必修二主观题必备要点

最新修订(2014年)政治必修二主观题必备要点

第一课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主人。

2.我国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权利广泛、主体广泛);我国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制度、法律、物质保障)

3.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①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国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4.公民的政治权利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②政治自由③监督权; 公民的政治义务: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②遵守宪法和法律是根本的行为准则。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④服兵役和参加民民兵组织。

5.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准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3、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6.有序的政治参与:①遵循法律、规则、程序参与民主政治活动;②依法行使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③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1.谈谈对珍惜选举权的理解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个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的基础和标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意义:①选民参加选举的态度和能力,是影响选举效果的重要因素。②是否积极参加选举,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感的重要尺度。公民意识不强、主人翁意识不强的表现。(不断增强——从态度上)③怎样行使选举权,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治素养高低的体现。(不断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出于公心、理性判断、审慎投票)

2.民主决策

1)①社情民意反映制度:②专家咨询制度;③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④社会听证制度。

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①有助于决策充分反映民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②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③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推动决策的实施。④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增强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3.民主管理

1)依据: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最有效途径

2)基层自治意义: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作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基础工程重点推进。

3)村民自治:①村委会性质,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②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③村民会议决定村中重大事务

④村规民约规范和管理自己与村干部的日常行为

⑤村务公开和民主评议村干部有效的监督村委会。

4.民主监督

1)信访举报制度;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舆论监督制(有透明度高、威力大、影响广、时效快等特点);新形式: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等活动。

2)民主监督的意义,①既有利于改进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②也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三课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

1.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宗旨:为人民服务

2.我国政府的职能:①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②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③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④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3.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水平和能力

4.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How: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求助政府:①热线电话;②信访部门; 1

③电子政务;④依法进行行政裁决、行政复议(向政府提出)和行政诉讼制度(向人民法院)。公民学会向政府部门求助或投诉的意义:有助于解决自己的困难,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政府不断改进工作。

第四课我国政府受人民的监督

1.必要性:政府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体现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2.意义:①(公民)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自由;②(政府)有利于加强廉政建设,帮助政府及其工作人员不变质,增强政府权威;③有利于防止行政权利的缺失和滥用,提高行政管理水平;④(社会)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遵守、维护法律,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原因:必要性+意义)

3.具体要求:①合法行政;②程序正当;③权责统一。

4.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提升决策科学性;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增强决策的民主性

5.意义:政府接受监督是坚持依法行政、做好工作的必要保证。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造福于民,运用不好贻害无穷。

6.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的关键是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一靠民主:保障广大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靠法制:坚持用制度管人事权,健全质询、问责、罢免制度等】。外部监督:人大的监督、中国共产党的监督、社会与公民的监督、司法机关的监督、人民政协的监督。内部监督:上级政府、监察部门、审计部门、法制部门。

7.政务公开:【信息公开制度;公开办事制度。】 利于规范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提高政府公信力;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监督政府,维护自己合法权益。

8.政府的威信: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被人民认可和接受,是政府有威信的标志。政府的威信如何树立:各职能部门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有良好的业绩;政府工作人员重品行作表率。

政府类大题: How/Why:①性质(国家性质)政府性质;②宗旨;③原则;④职能;工作原则;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监督;建设服务型政府;科学民主决策

第五课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人大代表的义务: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并接受人民监督。人大代表的权利:①审议各项议案;②表决各项决定;③提案权;④质询权。

2.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地位)根本原因:人民代表制度是由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决定的。意义:(优越性)真正保障了人民群众参加国家管理,充分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显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鲜明的特点。优越性:①它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②它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③它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④它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第六课我国的政党制度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①只有坚持中共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②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③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2.执政方式:科学执政:遵循实际和规律;民主执政:为人民、靠人民执政;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执政有利于保证党始终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3.党在现阶段的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

4.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5.我国政党制度的特点: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2)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3)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4)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遵守宪法和法律。5)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国政党制度的优势:①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③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④有利于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即宗教制度

1.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1)民族平等原则(首要原则);2)民族团结原则(重要原则-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3)各民族共同繁荣原则(根本原则-由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核心内容是自治权,由我国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以领土完整、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优越性: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得以实现;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与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否矛盾: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将宗教信仰变成公民个人权利,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是管理涉及国家和社会利益的宗教事务而非所有宗教事务,更不干涉公民个人信仰宗教的自由,目的是保护公民信仰自由权利和国家社会利益。

4.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1)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当家作主(本质和核心);2)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4)真实性内容与多样性形式的统一,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第八课走进国际社会

1.当代国际社会最基本的成员和国际关系的主要参加者:主权国家(基本要素:人口、领土、政权、主权;权利:独立权、平等权、自卫权、管辖权)

2.国际组织:积极作用:①促进交流与合作②协调政治、经济关系③调节争端、缓解矛盾、维护和平;消极作用:有的国际组织受大国的控制。

3.联合国:宗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4.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和冲突是基本形式;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②国家间共同的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③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九课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

2.威胁和平的因素: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局部动荡频繁发生。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4.必须坚决地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改变旧的国际秩序,建立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新秩序。

5.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征。世界多极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国际竞争的实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6.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基本立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宗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准则。

7.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1)和平发展即通过自身努力和自主创新来增加财富,实现自身发展。

2)原因:我国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要和平发展;中国“爱好和平”的传统文化决定和平发展;和平发展顺应时代主题和潮流;和平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精神;我国外交政策决定我们要和平发展。

3)方法:改革和自主创新发展自身;和平共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加强自身国防建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和平处理国际争端;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宣称自己永不称霸。

下载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治必修2第1------第5课主观题答案[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考研政治主观题答题+答案

    十八届三中全会 1 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在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的革命,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改革开放的目的在......

    2016高考政治部分主观题(带答案)[精选合集]

    2016年高考政治题目政治部分主观题 四川卷(即全国卷Ⅲ) “互联网+”代表这样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即通过互联网的深度广泛应用实现产业发展。 2014年2月,以习近平为组长的中央网络......

    主观题答案

    主观题答案 一、 主观题(共3道小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第一代电子管、第二代晶体管、第三代集成电路、第四代大规......

    政治主观题错题归纳

    政治错题归纳 杨能盛 1、改革开放以前,大芬村村民以种田为生,人均年收入不到200元。可最近几年,大芬村油画出口每年创汇3000多万港币。2010年,大芬油画村油画销售额是8000万元......

    高一政治主观题

    25.2008年5月20日 ,某市电视台现场直播人大代表向选民述职报告会。人大代表顾萍说:“我作为一名最基层的农村代表,除了抽时间深入选民中走访调查,听取建议、意见外,还通过积累归......

    政治 典型主观题

    典型主观题 1、(共28分)政府决策涉及社会各阶层的利益,需要广泛地听取群众意见。长沙市河西咸嘉湖的一块土地面积达637.5亩。是用作商业开发,还是建市民公园?2008年7月30日,长沙市......

    政治主观题(含五篇)

    31.【换位思考 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只是为了让一个素不相识的患癌老人不带着遗憾离开人世,80后南京女子靳冰便主动说自己是老人非常想念的遗弃之女,并六 年如一日恪守孝顺义......

    2014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典型考点

    2014高考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主观题典型考点 1. 浙江经济发达,截至2013年,浙江农民人均纯收入已连续29年居全国之首。物质富裕了,精神更要富有,自2013年开始,浙江省委省政府计划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