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学系统课程设计计划书
文 章
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教学系统课程设计计划书
背景
由于我国地域广袤,并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分布也呈现出不均匀的现象。近几年来,各地各组织的支教活动也越来越多,我校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都会组织100多名志愿者去偏远地区支教。虽然,这些志愿者都是经过层层选拔而出,但是其所拥有的教学能力与沟通技能并不能达到教学要求。[莲~山课件 ]因此,为了使支教同学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技巧,更有效的进行和完成支教活动,将支教活动的有效性做到最大化,需要对即将前去支教的同学们进行教师技能培训。
培训对象
支教大学生
培训内容
对支教大学生进行教师技能与教师职能的简单培训,使其具备基本的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基本素质(因为是支教工作上岗前培训,所以培训内容以最基本的内容为主,不强调专业性)。
任务分配及进度计划
第一阶段
负责人:张x 截止时间: 1月3日(已完成)
1、确定选题,将课程设计内容分块细化,制定工作计划。
2、确定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并进行教学分析,包括教学目的分析和从属技能分析。
3、设计需求分析问卷并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
负责人:岳xx 时间:1月4日
1、根据调查结果,得出需求评估报告。
2、进行学习者分析和环境分析。
3、编写绩效目标。
第三阶段
负责人:李x 时间:1月5日
1.开发教学策略。
2.设计教学包:开发和筛选教学材料。
第四阶段
负责人:侯x 时间:1月6日
1、设计教学包:评估方案和课程管理信息。
2、设计并实施教学的形成性评价。
3、进行总结性评价。
第五阶段
负责人:岳xx 时间:1月7日
1、各组员完成个人总结。
2、对培训过程做汇报。
注:每个阶段每个人都有任务,负责人是这一阶段整体的责任人,这一阶段的结果由负责人向李静蓉老师汇报并整理他的意见进行修改。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w.5 y kj.Co m来源
第二篇:3.课程设计计划书
《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计划书
一 课程设计的总体目标
《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完成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专业课全部课程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 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理论联系实际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使学生对先修课程的知识进行较为全面而综合的设计练习,学生应在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上达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在塑料成型工艺与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设计技术方面得到全面提高,并受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
二 课程设计课时分配
1、课程设计时间为1周,有效工作日为5天。
2、设计准备,确定制品要求1天。
3、确定产品尺寸与形状,绘制产品示意图与效果图1天。
4、配方设计,材料配制设备与工艺选择1天。
5、工艺设计和计算1天。
6、确定各种参数,绘制关键部件示意图,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等材料整理工作1天。
三 课程设计的总体要求
1、运用所学的理论及生产实际知识,进行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设计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
2、掌握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使学生掌握聚合物成型工艺及设备设计的基本技能,具有查阅和运用标准资料、手册等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熟练掌握绘图和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
四 课程设计的内容
1、设计聚合物制件并绘制成图
要求分析给定的聚合物制件,了解其用途,聚合物的性能,分析其画法、标注、结构是否合理,提出改进意见,与指导教师商讨后画出正确合理的制件图。
2、设计模具、螺杆等关键部件,并绘制成图
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查阅文献,设计模具、螺杆等关键部件。运用AUTOCAD绘制成图。要求图框、图线、画法符合制图标准,结构合理,与选用的设备匹配。
3、画出除标准件以外的全部零件图
要求符合制图标准,标准完全、正确,工艺性合理,零件尺寸协调。
4、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
五 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
课程设计完成后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设计工作进行考核。
1、学生按时间完成设计任务,并将设计图纸及设计计算说明书交指导教师审阅。
2、审阅后,参加答辩。
3、最后根据平时设计情况、设计质量、答疑及最后答辩情况,由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答辩后,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书资料室存放,不再发还给学生。
第三篇:投票系统课程设计
摘要:在积极建立科学管理机制的今天,仅仅靠原始的手工管理或简单的单机管理,管理部门面对大量的信息,无法有效率地将其中的重要部分提取出来,并做出相应的判断和处理。投票管理者的决策只能依据手工表数据,在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同时无法做到实时监控,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因此,先进的管理思想就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投票非常急需一套既有先进管理思想的系统,作为实现目标和提高现有投票管理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IC卡技术基础上,采用系统集成方法,逐步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投票系统。关键词 ASP 投票 数据库
目 录
1设计目的......................................................................................................................................1 2 总体设计.....................................................................................................................................1 2.1程序设计组成框图...............................................................................................................1 2.3数据库分析与设计...............................................................................................................1 3 详细设计.....................................................................................................................................3 3.1 模块功能说明......................................................................................................................3 3.2 登录模块..............................................................................................................................3 3.3 投票模块..............................................................................................................................4 3.4 管理员模块..........................................................................................................................5 4 系统实现.....................................................................................................................................6 4.1录入模块...............................................................................................................................6 4.2 投票模块..............................................................................................................................7 4.3管理员模块...........................................................................................................................8 总结.................................................................................................................................................9 附录A: 主要源程序....................................................................................................................11
网上投票系统
1设计目的
系统开发目的:
网络在线投票是目前网上比较常见的一个功能,利用此功能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投票,并即时查看投票结果。利用此系统,用户投票比较方便并且用户还可以查看并分析投票结果,从中获得对自己有用的信息。
对我们而言,通过编制一个小型网络应用程序的课程设计,使我们巩固所学的ASP.NET的理论知识,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掌握设计一个网上应用程序的思路、方法、步骤。巩固所学的有关知识,培养有关技能。总体设计
2.1程序设计组成框图
2.3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设计中包括登录模块和投票模块,则数据库有用户表(users)和候选人表(hxr),用户表(users)包含用户账号(ID)、密码(Psw)、权限(Power)和投票记录(Pw_num)。登陆页面时,若Power=1,则进入管理员页面,若Power=0,则进入普通用户页面。投票记录原始值均为0,当进行投票后,则自动更新成1,则不能再次投票,如下建立数据库:
网上投票系统
网上投票系统 详细设计
3.1 模块功能说明
系统包括大模块:登录模块,普通用户模块和管理员模块三块,其中普通用户模块包括投票模块和投票结果查看模块,管理员模块包括修改与删除候选人信息模块和添加候选人模块。
3.2 登录模块
网上投票系统
3.3 投票模块
网上投票系统
3.4 管理员模块
网上投票系统 系统实现
4.1录入模块
网上投票系统
4.2 投票模块
每次必须选择五名候选人,多选、少选、不选均不能成功:
每个用户只能投一次票,当再次投票时则显示:
网上投票系统
4.3管理员模块
编辑与删除:
查看结果:
网上投票系统
总结
经过一周的时间,在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下,基本完成本次课程设计,基本完成了在线投票的功能要求。
这次课程设计课程设计给我的最大的印象是:基本知识是一切的根本;架构很重要的,比想像的还要重要;实践比一切空谈和理论更能学到东西。从做这个课程设计开始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都没有一丝的放弃的念头。在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慎重,仔细。来不得半点马虎。布局是整个课程设计的中心,考虑要全面,分析彻底。才会为后来的设计打下良好的基础。否则,前功尽弃,甚至不能完成任务。
从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也学到了很多,掌握了常用数据库方面的知识,也进一步学习了SQL Server2005和Visual Studio 2005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
最后,感谢老师的耐心指导和同学的帮助,没有你们的无私教导和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的设计的实现,衷心感谢你们!
通过此次课程设计,我掌握了常用数据库方面的知识,也进一步学习了SQL Server2005和Visual Studio 2005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它不仅培养了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各种其它能力上也都有了提高,让我们学会了很多学习的方法。而这是日后最实用的。在设计过程中虽然遇到了一些问题,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思考,一遍又一遍的检查调试终于找出了原因所在,也暴露出了前期我在这方面的知识欠缺和经验不足。面对社会的挑战,只有不断的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以后,不管有多苦,我想我们都能变苦为乐,找寻有趣的事情,发现其中珍贵的事情。
实验过程中,也对团队精神的进行了考察,让我们在合作起来更加默契,在成功后一起体会喜悦的心情。果然是团结就是力量,只有互相之间默契融洽的配合才能换来最终完美的结果。
网上投票系统
此次设计也让我明白了思路即出路,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请教或上网查询,只要认真钻研,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就一定能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01]闫洪亮.Asp.Net程序设计案例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 [02]郝兴伟.Web程序设计[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8
网上投票系统
附录A: 主要源程序
网上投票系统源程序
(1)登录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using System.Web;using System.Web.Security;using System.Web.UI;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WebParts;using System.Web.UI.HtmlControls;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partial class _Default : System.Web.UI.Page {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str_ID = user.Text;SqlConnection cn = DB.createCon();cn.Open();string strsql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 user.Text + “' and Psw ='” +psw.Text+ “'”;SqlCommand cm = new SqlCommand(strsql, cn);SqlDataReader dr = cm.ExecuteReader();if(dr.Read()){ Session[“ID”]=dr [“ID”];Session[“Power”]=dr [“Power”];Session[“Psw”] = dr[“Psw”];if((int)Session[“Power”]==0){ Response.Redirect(“普通用户页面.aspx”);} else if((int)Session[“Power”]==1){ Response.Redirect(“管理员页面.aspx”);} else { Label1.Text = “对不起,登录失败!!”;} cn.Close();
网上投票系统
} } }
(2)投票 using System;using System.Data;using System.Configuration;using System.Collections;using System.Web;using System.Web.Security;using System.Web.UI;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using System.Web.UI.WebControls.WebParts;using System.Web.UI.HtmlControls;using System.Data.SqlClient;
public partial class 投票页面 : System.Web.UI.Page { int check_num = 0;SqlConnection MyConn = DB.createCon();protected void Page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str2 = “select Name from hxr where ID='” + Session[“ID”] + “'”;MyConn.Open();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tr2, MyConn);
CheckNum();MyConn.Close();
} protected void CheckNum(){ foreach(System.Web.UI.WebControls.GridViewRow row in this.GridView1.Rows){
CheckBox chk =(CheckBox)row.FindControl(“CheckBox1”);if(chk.Checked == true){ check_num = check_num + 1;if(chk.Checked == false){ check_num = check_num-1;
网上投票系统
} } }
} protected void vote(){ if(check_num == 0){ Response.Write(“”);return;} if(check_num!= 5){ Response.Write(“”);return;} if(check_num == 5){ // MyConn.Open();foreach(System.Web.UI.WebControls.GridViewRow dl in this.GridView1.Rows){ CheckBox chk =(CheckBox)dl.FindControl(“CheckBox1”);if(chk.Checked == true){ string ID = dl.Cells[1].Text.ToString();MyConn.Open();string str1 = “update hxr set vote=vote+1 where ID='” + ID + “'”;string str = “update users set Pw_num =1 where ID='” + Session[“ID”] + “'”;SqlCommand MyComm = new SqlCommand(str1, MyConn);SqlCommand MyComm1 = new SqlCommand(str, MyConn);MyComm.ExecuteNonQuery();MyComm1.ExecuteNonQuery();
MyConn.Close();Response.Write(“”);Response.Write(“”);} }
} } protected void Button1_Click1(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string str = “select * from users where ID ='”+ Session[“ID”]+“' and Psw='”+Session[“Psw”]+“' ”;MyConn.Open();SqlCommand comm = new SqlCommand(str, MyConn);SqlDataReader dr1= comm.ExecuteReader();
if(dr1.Read()){ if((int)dr1[“Pw_num”] == 1){
Response.Write(“”);
}
else { MyConn.Close();vote();} } } }
第四篇:嵌入式系统课程设计
《嵌入式系统概论》综合设计报告书
设计题目:用键盘控制LED显示不同图形
中央民族大学 二零零八年十月三十一日
一、设计目的
了解LED点阵和矩阵键盘的工作原理。
二、设计内容
编写程序控制用矩阵键盘控制LED点亮,产生不同的图形。
三、设计方案
功能概述:
本设计要实现的功能是通过键盘控制LED点阵图形显示,如果键盘输入0-9十个数字时显示相应的数字,如果输入其他的键,则显示“+”号。
1、程序设计思路
本设计要实现键盘控制LED点阵图形显示,就必须要编写键盘和LED点阵的程序。先通过扫描矩阵键盘,得到键盘值,然后再调用点阵显示子函数,根据扫描的键盘值,在LED点阵上显示不同的图形。
2、主程序设计
主程序要实现的功能是矩阵键盘扫描,得到键盘值,然后把值传给LED显示函数。
程序流程图如下:
3、LED点阵显示函数设计
本函数要实现的功能是根据键盘的值,在LED点阵上显示不同的图形。如果键盘的输入值为0-9则显示相应的数字,如果输入的是其他值,则显示“+”。本程序采用二维数组存放要显示的图形的字模,然后再通过逐行扫描LED点阵,把要显示的图形分8次显示,一次显示一行,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效应,是人看到的是一个图形一次显示出来,通过一个循环控制图形显示的时间。程序流程图如下:
4、点阵图形设计
根据8*8 LED点阵的原理,8X8 点阵共需要64 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且每个发光二极管是放置在行线和列线的交叉点上,当对应的某一列置1 电平,某一行置0 电平,则相应的二极管就亮;
先绘制出要显示的图形如下:
根据图形中点亮的LED灯的位置,得到相应图形的16进制数,存放在二维数组Buf1[11][8]中。
所以要显示的图形的字模如下:
buf1[11][8]={ {0x3c,0x24,0x24,0x24,0x24,0x24,0x3c,0x00},//0
{0x08,0x08,0x08,0x08,0x08,0x08,0x08,0x08},//1
{0x3c,0x20,0x20,0x3c,0x04,0x04,0x3c,0x00},//2
{0x3c,0x20,0x20,0x3c,0x20,0x20,0x3c,0x00},//3
{0x24,0x24,0x24,0x3c,0x20,0x20,0x20,0x00},//4
{0x3c,0x04,0x04,0x3c,0x20,0x20,0x3c,0x00},//5
{0x3c,0x04,0x04,0x3c,0x24,0x24,0x3c,0x00},//6
{0x3c,0x20,0x20,0x20,0x20,0x20,0x20,0x00},//7
{0x3c,0x24,0x24,0x3c,0x24,0x24,0x3c,0x00},//8
{0x3c,0x24,0x24,0x3c,0x20,0x20,0x3c,0x00},//9
{0x08,0x08,0x08,0x3e,0x08,0x08,0x08,0x00}
//+
};
四、程序源代码
//*************************************************************** #include
#define DEVICE_NAME “/dev/led_ary_ctl” #define DEVICE_NAME1 “/dev/keypad”
void Key(unsigned char b[]);
//------main----int main(void){
int fd;
int ret;
unsigned char buf[2];
double x;
char pre_scancode = 0xff;
printf(“n start keypad_driver test nn”);
fd = open(DEVICE_NAME1, O_RDWR);
printf(“fd = %dn”,fd);
if(fd ==-1){
printf(“open device %s errorn”,DEVICE_NAME1);}
else {
buf[0]=0x22;
while(1)
{
read(fd,buf,1);
if(buf[0]!= pre_scancode)
{
if(buf[0]!=0xff)
{
printf(“key =%xn”,buf[0]);
Key(buf);
}
}
pre_scancode = buf[0];
usleep(50000);
}
// close
ret = close(fd);
printf(“ret=%dn”,ret);
printf(“close keypad_driver testn”);}
return 0;}// end main //***************************************************************************** //---------------void Key(unsigned char b[]){ int fd;
int ret;
int i,j,k;
unsigned char buf[2];
unsigned char buf2[8]={0xfe,0xfd,0xfb,0xf7,0xef,0xdf,0xbf,0x7f};unsigned char buf1[11][8]={{0x3c,0x24,0x24,0x24,0x24,0x24,0x3c,0x00},//0
{0x08,0x08,0x08,0x08,0x08,0x08,0x08,0x08},//1
{0x3c,0x20,0x20,0x3c,0x04,0x04,0x3c,0x00},//2
{0x3c,0x20,0x20,0x3c,0x20,0x20,0x3c,0x00},//3
{0x24,0x24,0x24,0x3c,0x20,0x20,0x20,0x00},//4
{0x3c,0x04,0x04,0x3c,0x20,0x20,0x3c,0x00},//5
{0x3c,0x04,0x04,0x3c,0x24,0x24,0x3c,0x00},//6
{0x3c,0x20,0x20,0x20,0x20,0x20,0x20,0x00},//7
{0x3c,0x24,0x24,0x3c,0x24,0x24,0x3c,0x00},//8
{0x3c,0x24,0x24,0x3c,0x20,0x20,0x3c,0x00},//9
{0x08,0x08,0x08,0x3e,0x08,0x08,0x08,0x00}
//+
};
// begin of led ary
buf[0]= 1;
buf[1]= 0;
if(b[0]<=9)i=b[0];else
i=10;
fd = open(DEVICE_NAME, O_RDWR);
printf(“fd = %dn”,fd);
if(fd ==-1)
printf(“open device %s errorn”,DEVICE_NAME);
else {
for(j=0;j<=5;j++)
{
for(k=0;k<8;k++)
{
buf[0]=buf1[i][k];buf[1]=buf2[k];
write(fd,buf,2);
}
usleep(1);
}
// close
ret = close(fd);
printf(“ret=%dn”,ret);
printf(“close led_driver testn”);} } //-
五、设计结果
实现键盘控制LED点阵显示,输入0-9十个数字时显示相应的数字,如果输入其他的键,则显示“+”号。
六、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linux下的实验更加熟悉了,对LED点阵显示和矩阵键盘的原理有了深入的了解,掌握了点阵图形的设计方法和键盘的输入的读取,并把二者结合起来,实现了键盘控制点阵图形现实。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出现了问题,最开始时,由于不清楚点阵的C,R的高低位的对应情况,经过试验,才确定。然后就是点阵的显示是一闪即过的,然后我们通过循环控制了点阵的显示时间。总之,通过这次设计,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
第五篇:课程设计系统报告
GIS课程系统设计文档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撰写人学号:111104006
开发工具:Visual c#.net++ArcGIS Engine
1)系统建设目标
本课程设计是在一个学期《GIS设计与实现》的学习以后的一个综合实验,很好地融合了理论与实践。该系统建设本着实用性,标准性,简洁性和友好性为原则,目标是利用AE开发实现地图各种基本的功能,熟练掌握二次开发的基本流程。
2)系统建设内容
系统建设的内容包括系统的编写目标,系统需求分析,系统配置要求,系统的详细设计,系统编程实现,系统的测试维护。
3)系统功能设计
系统实现了地图操作的基本功能,包括:(1)地图输入:支持地图输入;支持用户选择文件输入;(2)地图显示:显示地图,支持缩放、漫游、全图功能;(3)地图管理:图层信息显示;图层关闭操作;图层添加操作等(4)查询:支持属性查询和空间查询(如点查询、圆查询、矩形查(5)空间分析:实时获取点坐标;量测距离;量测面积(6)专题图制作(7)地图输出:输出栅格图(8)提供网络分析和地图要素的符号化。
4)系统数据库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ArcGIS自带的地理数据库,既能满足实验要求,有很好的和gis兼容,使用起来更加高效方便。数据库设计要较好的解决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和数据联系弱等缺陷,本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分别从外部级,概念级和内部级构建数据库的体系结构,充分展现了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和两级映像,达到了数据库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的要求。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有数据库的定义,数据库的操纵,数据库的保护,数据库的维护以及数据字典。
5)系统软硬件配置
操作系统:Windows7
数据库:地图数据库 File Geodatabase
开发语言:VS C#.NET
开发环境:.net Framework 4.0
开发平台: Windowsphone VS2010
GIS平台:ArcGIS10.0ArcGIS Engine10.0
6)关键技术实现(关键技术解决思路、关键的函数、程序说明等)
7)实习的体会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