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县文化体育局创新机制体制 推动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繁荣文化事业为目标,围绕发展抓改革,深化改革促发展,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系统先后有7项工作、17次荣获国家部委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的表彰。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创新运行机制,激发内部活力
改革是推动事业发展的动力。近年来,我们从创新内部运行机制入手,着力推进县直文化单位的目标管理、用人机制、分配方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抓好改革来激发文化系统的内部活力,促进事业的发展。在抓县直文化单位改革上,主要走了三着棋。
一是实行目标责任制。为落实“一把手”政绩考核机制,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县直8个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年度工作,分别制订出一个总体规划和具体目标,各单位“一把手”与文体局签订目标责任状,各单位副职干部与“一把手”签订工作责任状,从上到下,实行目标管理,半年和年终分别进行考核,局机关组织督查组进行督办,完不成任务的单位视为不胜任,对“一把手”进行戒勉谈话。
二是实行人员聘任制。县直各文化企事业单位按照工作需要,设岗定人,实行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合理分流。在岗位设置上,文化馆设置9个岗位、图书馆设12个岗位、汉剧团设22个岗位、电影公司设15个岗位,大部分岗位还实行兼职制,既保证工作的需要,又体现了分工的合理性。对竞争上岗人员,一律签订聘用合同,合同期3至5年,合同内容包括工作任务、工资待遇及相关责任。对落岗人员给予分流安置,发放生活补助,并帮助寻找就业门路。对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47周岁的职工办理“带薪离岗”手续,不参加竞争上岗,发前两项工资。通过签约聘用一批、分流安置一批、带薪离岗一批,基本解决了人浮于事的状况。
三是实行工资动态制。签约上岗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保底工资和动态工资相结合,与工作任务挂钩,年终奖惩总现。通过分配方式的改革,现在干部职工收入与个人的劳动付出和工作绩效直接挂钩,工资收入体现了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通过落实“三制”,单位面貌有了明显的变化,各项工作有了明显的进步,概括起来有“三新”:一是单位有了新气象,过去那种队伍雍肿、人浮于事、工作相互推诿的的现象没有了;二是干部职工有了新目标,争先进位意识明显增强,学业务、钻业务蔚然成风;三是各项工作有新突破,近几年,我县文化工作得到各级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充分肯定,图书管理、文艺演出、群众文化、文物管理、文化市场等单项工作全部荣获过省级以上表彰奖励。
二、创新工作思路,实现“四保四变”
文化站改革是乡镇综合配套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一项政治任务。在改革中,我们紧扣政策,准确把握,坚持刚性操作、阳光操作、有情操作,实现了全员身份置换、全员养老保险、全额财政支付、全部资产保全的“四全”目标,改革平稳着陆。在做法上,我们主要把握“四个确保”。
一是确保阵地不丢。乡镇文化站是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的主要载体。改革推进过程中,我们克服困难,全力保全文化站原有资产,改制后成立的各乡镇文化站和文体局签订房产等设备设施管理协议,利用站所的资源开展农村公益性服务,为“以钱养事”机制的建立和运行提供阵地保障。
二是确保队伍不散。我们按照政策要求,对全县12个乡镇文化站的26名在岗工作人员全部实行一次性补偿买断,实现了身份置换,并且全部实行了社会养老保险。然后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择优返聘12人到文化站工作,签约上岗,合同管理,重组了一支综合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精干队伍。根据各乡镇的具体情况,将财政预算经费分解到各站,作为“以钱养事”的经费,按照各乡镇政府与文化站签订的《劳务合同》,由文体局牵头检查验收后,将“以钱养事”经费拨入各站返聘人员个人帐户。
三是确保经费不减。改革后的文化站人员比原来减少54,通过我们的努力,县委、县政府按省委有关文件精神,将文化站“以钱养事”经费按全县农业人口人平0.5元列入财政预算,前后一比,不但一分没减,而且还有所增加,文化站人员月劳务费平均在千元以上,比改革前增长一倍。
四是确保职能不变。改革后的乡镇文化站除行政执法职能归县文体局外,继续履行原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所有职能,保留文化站的牌子,加挂“文化服务中心”牌子,人员实行县乡同时管理。
通过改革,打破了原有的“财政养人”机制,建立起新的“以钱养事”机制,新旧体制一对比,亮点和成效就显现出来,总体上有四个方面的变化。一是干部职工的身份由“公家人”转变为“社会人”;二是变前途困惑为后顾无忧,过去每个月人平只有几百元钱,人人都牵住一双脚,人人都感到前途无望,现在返聘人员月工资千元以上,没有返聘的人员也得到解脱,到更加广阔的天地寻找市场;三是变工作被动为干事主动,过去“时间过,事无了”,现在竞争上岗,考核机制健全,返聘人员“千方百计找事做”;四是变“以钱养人”为“以钱养事”。由于改革到位,机制更加灵活,队伍更加精干,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春天。
三、创新方式方法,推进稳步发展
改革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工作。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不曾预料的困难,碰到了方方面面的阻力,但是,我们们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工作中,做到以人为本,以事为本,创新思路,难中求进,保证文化体制改革的顺利开展。具体来讲做到“四争”。
一是争取领导重视。为保证改革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积极争取领导重视,请县委、县政府和宣传部领导深入文化企事业单位进行专题调查研究,指导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县委县政府分别召开常委会和县长办公会,专门听取文体局改革工作汇报,研究改革方案,协调解决改革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县委宣传部牵头召开了文化体制改革研讨会,就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行了专题研究。
二是争取政策扶持。为推动全县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经过我们的努力,县委、县政府组织14家职能部门召开协调会,联合下发了《关于支持和发展文化事业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为全县文化体制改革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是争取部门支持。为解决文化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落实退休人员待遇,我们请县委、县政府领导出面协调,让文化绕系统300多名干部职工全部进入养老险,从根本上解决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革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四是争取干部职工理解。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路线,改革要取得成功,就必须依靠群众的力量,引导和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改革中,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积极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
这几年,虽然经历和推进了全县多个下属文化单位改革,但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基本上做到了改革平稳推进、队伍人心稳定、资金稳中有增、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各位领导,我们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在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正确指导下进行的,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还有较大的距离,同兄弟单位的成绩相比也微不足道。我们将利用这次机会,虚心学习兄弟单位的好经验、好作法,借会议东风,再加措施,再加力度,再鼓干劲,力争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谢谢大家。
第二篇: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创新机制
推动发展
—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发言材料
张建
各位领导:
为进一步推动“三农”工作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虎城乡就“三农”工作实现了一点机制创新,成立了“促发展帮扶基金”,形成了新农村建设“3+1”的发展模式,现在我就虎城乡“三农”工作机制创新做一简要发言,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促发展帮扶基金
1、成立原因。在“三农”工作实践中,会遇到很多具体困难: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无资金投入;群众发展产业缺乏资金支持;因病因灾造成生产生活困难无资金帮扶渡过难关;贫困户无资金助其脱贫,劳动力无资金实施就业务工技能培训;产业发展大户无激励机制*****有鉴于此,虎城乡党委、政府经过深入调查研究,部分社会成功人士有热心出钱解决这些困难,鼓励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专项基金”
2、筹资渠道。乡党委号召全乡机关干部职工为所驻村捐钱,各村号召全村群众、外出乡友,特别是在外从政、经商或务工的成功人士献爱心捐献资金(多少不论),成立“***村促发展帮扶基金”。
3、基金用途。帮扶基金主要用于:帮助贫困户解决吃饭、穿衣、住房等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子女上学,看病就医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帮助群众获取致富信息、寻找致富门路;帮助业主引进发展项目、拓展产品市场;帮助各村实施劳动力务工就业技能培训;帮助各村实施道路、水利等公益设施建设,对成功脱贫实行大额奖励等。
4、管理审批。各村成立“促发展帮扶基金”领导小组,制定出严格的管理办法,具有本村户籍的村民申请使用该资金由专门的评审小组审查后予以发放。具体为:设单独专项账号管理;接收捐赠时,开出专用收据给捐赠人;收支情况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挪用。使用程序为:本村村民提出书面申请;评审小组初审并加具意见,公示7天;管理领导小组审核;村两委监督复核,发放给申请人。产业发展申请人在产业成功后及时偿还。
5、帮扶效果。促发展帮扶基金成立使用一年以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虎城乡虎城村为例:该村受到社会各界捐赠3万余元,为全村20余户贫困户解决了生活燃眉之急,引进了2位业主成片种植蔬菜、西瓜达500余亩,为村民实施技能培训600余人次,为30户群众解决生产暂时困难1万元。通过基金帮扶,增强了外出乡友对家乡的促发展支持关怀力度,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让“人人可公益”的现代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二、新农村建设“3+1”发展模式
在新农村建设中,虎城乡大力探索,成功创建出银行、企业、农户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模式,形成了良好机制。
在“3+1”发展模式中,”“3”是指银行(信用社)提供金融支持,帮助解决建设资金暂时困难;企业大力捐赠,帮助建设基础设施;农户主动出资改造农房风貌、支持环境整治、大力发展产业,形成增收致富项目。“1”是指村支两委一班人,根据建设需要,积极组织协调银行、企业、农户,统筹实施各个项目,推动新农村建设快速发展。以我乡紫龙村为例,已完成120户原农房风貌改造,高标准打造了集中居住点,完成1000余亩龙安柚示范园建设,新建公路4公里,便民路3公里,修建蓄水池20口,在区工商联的积极推动下,共有10多家企业投身紫龙村新农村建设,目前到位资金达100多万元。整个紫龙村“3+1”模式的成功,为市区提供现场会10余次,前来参观考察的外市、外县不胜枚举。
2011年5月17日
第三篇: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郑州跨越式发展3
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郑州跨越式发展
栗彦卿
摘要:体制机制创新,就是在落实群众路线上,在科学与民主上,在追求实事求是上,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上敢为人先,不断地开拓进取。跨越式发展,就是切实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精神与要求,切实地落实“四个重在”和“三基两具一抓手”的指示,认真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务实深化,认真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在这两个的基础上,认真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认真推动和谐稳定社会的积极构建,四位一体,健康可持续发展中国特色小康社会。
关键词:体制机制创新;跨越式发展;群众路线;郑州
体制机制创新,与新兴战略性产业构建,是后发展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两个核心支柱。因为任何的改革进取,都是先行简政放权,管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公权力的主体的扩大,以此来逐步发展提高社会公平与正义,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主人翁的生产主动性积极性,从而推动科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可持续进步,因为政治文明“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一些负责任的有爱国家爱民族的人们达成的共识,就是,我国中西部地区之所以落后,无它,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落后。邓小平在改革之初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一语中的。在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效的中期,邓小平又指出:“现在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进行得基本顺利。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不可避免地会遇到障碍。对于改革,在党内、国家内有一部分人反对,但是真正反对的并不多。重要的是政治体制不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现在经济体制改革每前进一步,都深深感到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体制,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阻碍四个现代化的实现。”所以,我们的改革,一开始就是全面的改革,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基础,政治体制的与时俱进改革,是保证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政治保证,两者相辅相成,统一在发展之中。
深圳改革三十年,部分专家指出,身为改革开放标杆的经济特区,近年来明显出现了改革动力弱化、改革精神淡化、改革阻力加大的现象,其经济增长的速度已缓,改革先锋的优势已失,接下来关键需要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 的新的突破,尤其是政治体制改革应先行。在改革开放发展中,之所以有前进,是由于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匹配共进;之所以有动力弱化、阻力加大现象,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少数权势既得利益群体强大,阻碍政改的继续深化,不能适应于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前段日子胡锦涛总书记的深圳三十年纪念讲话也着重指出,深圳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须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突破,表达了鼓励深圳特区“先行先试”、全面推进改革的愿望。特区的现状并不仅仅代表特区,实际上也在昭示着我们的前三十年改革开放后期存在着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缺陷问题,由此积累的社会问题如腐败、侵害弱势群体、贫富两极分化等十分严重,危害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力公信力,现在到了关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阶段,到了政治体制改革跟进深水区了。我们中部地区,要想在同样的时代,相对还要落后的地区,实现新的跨越式发展,必须面对新的共同的问题,一是资源与环境的有限承载力,与生活资料和劳动力价格的上升。前三十年沿海的快速发展,是以中西部的资源、环境过度透资和大量低廉人力为代价。环境污染、资源短缺、廉价劳动力和不健康的劳资关系,是导致内需严重不足和社会矛盾积累的核心根源之一。随着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要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内需的主导拉动地位,积极发展绿色循环经济,主要依赖自主创新,走向集约式发展,和劳动力价格上升是大势所趋。二是承接东部转移产业所面临的经贸形势已发生大的变化。科技生产力的进步和必走的阶段节省不了,但在世界性经济危机的背景下,已不能再以出口加工为核心,必须着重于开发内需市场,适应于中西部发展特色的城镇化新时代。三是政治体制已经不能适应经济体制,甚至已经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制约了社会领域的各个方面,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和共同的优势,是中央的推动党内民主制度建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新农合覆盖全部农村,宏观调控房地产,改革完善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现行的大学教育体制等一系列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大环境。在这样的一个大前提下,我们要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仅靠加大对社会基础工程的大额投资和积极承接东南沿海地区淘汰的产业转移还不行,仅靠类似于过去与深圳沿海发展前期相似的优惠政策已经不行,还必须继承东部发展前期的继续在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充当先行官的角色,比如邓州的村民自治“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比如河南高院的欢迎媒体介入司法过程、判决书上网和网上直播审判全过程,比如郑州启动网络问政做法,等等,以此保证执政的科学和理性,保证服务型 政府的正确角色转换,为郑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跨越式发展,提高郑州在中原经济区的首位度,为中部的快速和谐崛起创建优质平台。所以,在这样的时代,我们郑州的开拓进取,务必做到
一、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郑州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现代科学理性服务型政府构建
邓州2005年创建并践行的“4+2”工作法,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开创了村民自治的新时代,使农村更加稳定,社会更加和谐,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2009年5月4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做出《关于在全省村级组织推广邓州市农村党支部、村委会“4+2”工作法的决定》。张立勇自2007年12月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以来,不断探索法院建设改革,首先,与各级新闻媒体建立良性互动关系,通过媒体对庭审的报道,使法院的审判过程公开化,同时,积极主动向新闻媒体发布和提供各种审判信息,主动接受新闻舆论监督;其次,列出时间表,要求全省各级法院的所有判决书都上网,第三,海选网友,请网友当面“拍砖”、“灌水”,并说“网络现在已经起到推动国家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可以说,现在脱离网络就是脱离群众。”第四,开通了网络直播系统,等等,都将成为制度固定下来,努力促进阳光司法,公正司法,为河南法院司法的公正公开做出了开创性的成就,为河南的一方平安打造了基础性的法制保障。卢展工书记2009年12月主政河南之后,对于经济社会发展,提出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四个重在”指示,提出做任何事情一具体就突破、一具体就深入、一具体就落实,抓好基层、打好基础,把实施项目带动作为抓手,围绕项目建设形成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合力的“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方法,不过度追求增速,而强调“持续”,尤其提出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河南科学发展。2010年河南“两会”期间,卢展工书记明确要求媒体减少领导活动报道,对常委以上领导参加各组活动,只使用标题新闻、滚动字幕的形式,而把大量的篇幅留给代表、委员,以充分报道代表、委员的心声,展示民意。这种重群众的主体地位,问政于民,问需于民的“百姓观”、务实、不搞形式主义的“执政为民”行为和理念,为中原官场带来一股破旧除弊的新风,为河南政府提高自身建设树立了典范,也必将为中原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与崛起铺设新的奠基。连维良书记2010年7月主政郑州,认真贯彻卢展工书记“四个重在”精神,坚持“三具两基一抓手”的科学方法,第一,启动郑州网络问政,网络发言人“ZZIC”欢迎拍砖,第二,以严厉打击军警车、公务车违章,严肃处理违反交通规则的公职人员为起点,掀起一场全民治堵行动。这种狠抓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作风民主、务实、富有开拓精神的创举,充分释放大家的聪明才智,把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加快郑州跨越式发展上来。如此等等,极大地促进了河南的党建工程,促进了河南、郑州地方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促进了科学理性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有如此的领导带动,有如此的体制机制创新,我们相信,三化两型新郑州都市区建设指日可待。
同时,还要切实落实县乡人大代表的直选工作,县乡主要领导的直选工作,人大委员的专职工作试点,不断把“4+2”工作法推向县乡基层政府,建立可操作性强的以民众评议为主的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并形成根本性的法律规章制度,以此根治官僚主义和腐败,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理念推向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为和谐稳定郑州创建健实的阳光大道。
二、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郑州科技人文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成长,和积极承接东南沿海的产业转移,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郑州都市区的发展
河南农业比重大、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人均水平低、发展不平衡,有些资源多但有些资源相对较少,科学发展任务繁重,这是基本省情,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郑州作为省会城市,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上,要使大学区成为中部地区的高级人才培训中心、科学研究与交流中心、创新中心与产业化基地;在经济发展上,要强化枢纽地位,优化工业结构,建设商贸都市,发展现代农业;在城市发展上,要保护改造中心城区,加快建设郑州新区,带动中小城市发展,充分发挥好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中的龙头和示范带动作用,提升郑州全国区域性中心城市地位。总体来讲,郑州的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和经济生产力发展尚处于中等水平,尚需要以大量的体制机制创新来推动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推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科研与经贸的合作,推动科技生产力的稳步发展。
郑州的大学科研教育总体实力尚不强,对比西安、武汉要逊色一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继续加大对科研教育的财政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国民素质教育,科研横向联合和科研突破,政府、高校、企业有机结合,推进科研成果的转化;继续推进创新教育,理论创新与普及,积极培养本土人才和引进吸收外来尖端优秀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智力支撑;继续权力下放,落实四权,充分发挥科研生产一线民众的主人翁积极主动性,以此改革当前教育界的严重行政化体制和僵硬的应试教育,以此去除读 书做官论和官本位陈旧价值观念,依次遏制权力的高度腐败,以此激励聪明才智的发挥和创新型人才的辈出。我们可以这样说,制度好可以使科教兴国兴省兴市优先发展战略切实贯彻,可以使人人锥处囊中,颖脱而出,制度不好可以使才智浪费,老死巷间,以至湮灭。中原为华夏文明发源之地,历来藏龙卧虎,人才辈出,关键是通过选人用人上的体制机制创新,以优厚的条件和公开公正合理的制度,大胆选拔引进中外良才,积极轮岗培训,高校进修,异地取经,媒体和群众监督督促,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正常发挥,形成做磊落人办老实事干大事业的大环境,并以公正公开的淘汰机制,待遇与实际岗位贡献挂钩,民主评议,妥善处理不称职人员,转岗人员,改观论资排辈现象,严惩学术腐败,让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
郑州本处于中部交通枢纽地位,大力发展物流商贸是必有的内涵。多年来,物流与商贸批发也在逐步上规格。所以,以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中第三产业的快速上升来判断郑州在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所处的阶段,不可能准确。必须依赖工业化的实际进度。
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上,除了与时俱进的公正公开公平的规章制度也是第一生产力外,我们还要注意三点,一是我们中原属对比于东南沿海还要相对靠后的后发展地区,二,承接东南沿海及港澳台等的产业转移,在一定时间内,可以有效调整我们的工业布局,优化产业结构,并较快地增加就业,繁荣中原经济。但是代工厂的地位与作用在沿海已现,我们需有所选择,更需高瞻远瞩,不能盲目乐观。三,我们在向工业化的发展转型中向知识经济时代靠近,需要通过比、学、赶、帮、超,通过创新和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大力发展现代产业,包括省发改委已初步确定“十二五”期间我省的电子信息、生物、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七大加快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来提高综合实力,推动跨越式发展。高科技核心技术靠钱买不来,必须自主创新为主。四,大力促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规模产业,发展集聚效应,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两端扩展,并构建循环绿色经济体系。
三、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郑州城区科学规划多中心布局,有效缓解城市拥堵;及早结束中部区域间的高速公路收费,多省联手,便捷中原经济区及中部贸易区的形成
交通拥堵问题已经成为制约郑州目前又好又快发展、制约郑州投资环境改善、制约郑州市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缓解郑州交通拥堵的首选措施。公交运行线路需更加优化,在二环建立类似BRT 中转站的公交中转站,以此减少进火车站公交线路,并有效提高公交容效。但是,前提是城市功能区的科学合理布局。在日益提速的城市化过程中,火车站区段为中心的一个中心模式必须改变,基本的原则是,合理分布省市政府所在区、大型企事业办公地区、大型医院、学校、商贸零售和批发繁华地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大型公交车站、大型停车场暨服务区流动人口密集地区,使得城市区域的布局多中心化,忙闲趋均等化,去局部超繁华现象。多中心布局已势所必然。火车站区段的长途汽车站、大型公交站只留一个,其余合并外迁,敦睦路、钱塘、银基、锦荣、世贸等批发市场搬迁至南环或西环,减少人为人口流动的局部高度密集。建成区内的建筑物用途改变,凡涉及流动人口高度密集的,都必须申报规划局批准,不得擅自行动。超市社区化。打通一些主干道与市郊的连接,增加四至六个出市口。继续以治理公务车和公职人员使之模范遵守交通秩序为带动,各个单位对违章考核管理与交警治理相结合,督促全民动员,倡导绿色出行,构建优质交通环境。
还要关注一个课题,就是后发展国家及地区的当代现代化发展,跨越式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集体的力量,团结合作共谋发展的力量,越来越趋于大区域化、抱团化,以达到互利共赢,越来越离不开高科技与民主体制创新的力量,胆大就能发财的暴发户时代早已结束。一是现代高科技的攻关趋于多领域整体化、尖端化、复杂化,需要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二是唯有集体的力量才能有效对抗发达国家的高科技贸易壁垒与经济文化侵略。欧盟是这样,中东石油输出国组织是这样,东盟是这样,北美自由贸易区、拉美一体化协会和亚马逊合作条约组织等是这样,非洲统一组织也是如此。所以,关于郑州的经济发展规划,需要破除地域之见和地方保护主义,抛弃急功近利,在省内要谋划郑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的发展和带动作用,在中部大区域要谋划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的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作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奠基,以交通、商贸和科技合作为纽带,上下衔接、左右逢源,与周边地区城市互动联动、形成板块。一,加快郑汴新区规划建设和郑洛产业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产业链接,尽快实现郑州发展与开封、许昌、新乡、焦作、洛阳的对接,积极推进中原大郑州都市圈建设,带动推动全省融合发展;二,加快与周边重镇石家庄、徐州、武汉、西安等二线城市的合作,以及与沿海发达城市如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友好承接,加快培育中部现代产业链条体系和有中部特色的产业体系,积极助推中部崛起。
在城际公交、铁路和周边城市客运专线、铁路、高速公路等的支持下,必 须改革缩减降低各种交通收费,尽早结束高速公路收费,为中原经济区的繁荣,为中部大经济区的健康合作发展准备合理的交通费物流费。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中原的历史悠久,古代文化厚重。在向现代工业化社会的转型过程中,有许多团结和睦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积极进取的优秀传统需要我们继续发扬,有许多虚怀若谷善于借鉴勇于创新的优秀民族精神需要我们继续传承,有许多保家卫国以治理天下为己任的雄心壮志需要我们代代光大。同时,随着时代的转换,随着科学与民主的不断发展,努力摈弃一些帝王将相等个人英雄主义和世袭特权主义封建味浓厚的历史剧,努力洗刷一些愚昧迷信寻花问柳超级享乐等历史沉渣和现代垃圾味为主的低俗文化。这是我们的历史与发展的起点。白求恩之所以千里迢迢不远万里支援中国革命,在于对公平合理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钱学森之所以想千方设百计放弃优厚物质待遇,回到祖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在于对公平合理社会主义制度的向往和对家乡富裕祖国强大的亲情与梦想;袁隆平之所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研究父系杂交水稻,在于人民对科学研究的宽容和大力支持,拥有一个为着共同理想而干事业的良好环境。这些事例都体现在自然科学领域,但是都离不开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科学民主开放的哲学社会科学大环境。所以,在中部崛起的过程中,在郑州博大和谐开放创新的构建过程中,以新的科学民主的体制机制创新,正确对待中原厚重的封建历史传统文化和随着改革开放而涌入的西方资产阶级近现代文化,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不能单单以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做门牌,科学民主的体制机制创新是重中之重,领导干部的带头模范引导是关键之关键,在当代社会里形成人人参与的积极态势,在政府主导型社会里形成上行下效上下一致的良好趋向。以此作为自主创新体系的平台,作为大力招商引资的背景,作为台胞和华侨归乡省亲建设祖国的基础。我们生活在现代知识经济时代,科学和民主是我们时代的主题。
五、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郑州社会保障体制的完善与发展
目前郑州市的商品房均价已迈过5000元/平米大关,并接近于6000元。而据统计部门的调查,六成的市民能够承受3000元/平米以下的价格。所以要继续加大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和公租房在内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并酝酿房产税的征收调节,乃至于收回土地的市场化导向,以作为抑制房地产泡沫,稳定房地产市场,增加中产阶级,构建纺锤形稳定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同时尽快出台对二套房三套房的征收财产税政策,以加强对关系国计民生性稀缺资源的宏观调控力度。加强蔬菜重点基地建设,完善“绿色通道”,扩大规模产 业和信息化体系服务,严厉打击不论国资或者民资三资的囤积居奇、欺行霸市、串谋炒作涨价等不法行为,稳定人民的米袋子菜篮子。随着对东南沿海产业的转移承接,我省的就业状况在一定时期内会有所好转。还要大力促进基层就业创业,扩大对新农村新城镇建设的财政倾斜力度。继续加大对教育、医疗的改革支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办教育、投资医疗事业,努力提高新农合标准。总之,财政收入向民生倾斜,向教育、医疗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体系基础工程基础服务基本保障倾斜,努力提高人民大众的生活水平和综合素质,是我们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目的,是扩大内需市场,合理协调内需、投资和外贸三驾马车拉动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是保持郑州经济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稳定社会的必经之路。
我们的体制改革,小的目标是两条: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公平正义和谐,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大的总的目标是一条,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美好家园。
概言之,我们要以积极大胆的体制机制创新,有力推动郑州的跨越式发展,稳健发展“三化两型”新郑州都市区,新中原。
第四篇: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怀仁县中医院文件
怀中医学组发[2009]15号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意见方面:
(一)、是对医院科学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不快;
(二)、是医疗服务中服务意识不强,服务质量不高,服务行为不规范,对患者权益维护不够;
(三)、是学科建设不健全,各专业学科发展不平衡,重点学科建设滞后;
(四)、是学科带头人培养制度缺乏,中坚技术骨干储备不足,住院医师培训;
(五)、是医院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医院发展;
(六)、是党性不强、执行党纪不严,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采取的办法
(一)提高思想认识。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思想观念,使领导班子和中层干部在什么是医院科学发展、现在存在哪些问题、今后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等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上来,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统领医院工作。
(二)解决突出问题。努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思路、政策、作风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党员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明确医院科学发展的工作思路,完善医院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党员领导干部要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三)以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为契机,创建有利于医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医院制度建设,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扎实推进医院建设和发展。
(四)促进科学发展。通过学习实践活动,在领导班子和中层党员干部中,形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坚强意志、谋划科学发展的正确思路、领导科学发展的实际能力、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
33、贯彻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发扬民主。吸收群众全程参与,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的监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活动成效的重要依据。
4、坚持正面教育。正面教育是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主观能动性、激发党员干部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是实现党员干部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一种有效形式。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深入学习实践,实事求是查找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党员、干部的积极性。
三、规章制度建立
(一)、我院理论学习要结合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医院改革和发展,专题学习不少于3次。组织党员集中学习的时间不少于20学时。
(二)、要采取个人自学、集中交流、主题征文、邀请专家作辅导报告等多种形式,创新学习方法,组织党员干部进行学习。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在思想动员、学习提高的基础上,院班子成员分专题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把思想认识从违背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机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克服满足现状、因循守旧等思想,开创思想解放的新境界,树立正确政绩观。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机遇意识,进一步开阔眼界、开阔思路、开阔胸襟,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医院改革的重大问题上形成共识。
(五)、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查找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原因,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分析查找自身差距和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既要严格要求,提高质量,又不搞人人过关。
(六)、认真查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形成问题的主客观原因特别是主观原因,确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思路和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具体措施等。
(七)、对科学发展观及体制机制创新的认识深不深、查找的问题准不准、原因分析得透不透、发展思路清不清、工作措施可行不可行等方面要认真分析,群众提出的正确意见要得到充分体现。
(八)、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要提出创新目标、方式和时限要求,明确分管领导、分管科室,使机制创新工作有章可循。广大干部职工要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努力转变作风,改进工作。
(九)、完善体制机制。从促进医院科学发展的需要出发,积极稳妥地推进保障医院健康快速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制度缺失和体制障碍等突出问题。广大党员要认真落实制度建设推进年活动中完善的各项制度。
(十)、提高执行力,持续改进医疗质量。加强医师业务知识培训,按照《医师定期考核管理办法》严格考核,强化医务人员“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应急能力。要强化业务科室的管理意识,提高其执行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尤其是医疗核心制度的自觉性。定期召开专门工作会议,研究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措施,确立质量与安全工作的重点目标,组织开展经常性专项检查,保证医疗质量持续改进。
(十一)、狠抓行风建设,树立医院良好形象。行风建设要从生存危机考虑,从塑造形象出发,主动地把行风建设作为事业发展的自觉行为。尽快把转变行风作为提高医院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把行风建设作为创建现代化医院的龙头和抓手,把行风建设的过程作为不断培养人、教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在医院内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以行风建设的成果,向社会展示医院的良好形象。
(十二)、明确职责任务。做到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各科室的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表率作用,带头深入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机制体制的不完善之处。
(十三)、接受群众监督。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听取群众意见建议,虚心向群众学习,真诚接受群众监督。医院要把扩大群众民主参与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广泛听取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十四)、搞好舆论宣传。各支部、各科室也要通过丰富多彩的方式开展活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扩大学习实践活动的社会效果,进一步把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起来。
(十五)、坚持统筹兼顾。医院要统筹兼顾、周密安排,把体制机制创新与推动当前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与加强效能建设结合起
第五篇: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
大力度削减行政审批项目,下决心清理调整行政事业性收费,2008年,市权范围内仅保留行政审批项目11个、核准事项49个、告知承诺事项10个,保留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162个。积极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促进城乡土地资源的科学配置和节约集约利用,努力破解用地难题。全市共新增挂钩周转土地11861亩,占全省的1/4以上。全力深化金融改革,市区信用联社组建为民丰农村合作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宿迁市分行及3家县支行挂牌营业,沭阳县成立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4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运营、3家获批筹建。全市注册资金亿元以上的担保机构达到3家。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9.7亿元、比年初增长26%,贷款余额323.6亿元、增长28.2%,其中工业贷款余额61.4亿元、增长51.1%。农业政策性保险为农户减少损失1862万元。改革招投标管理体制,建立统一规范的招标投标交易平台,工程开标、评标资金平均节约10.5%,政府集中采购资金平均节约16%。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在全省率先实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专用账户制度,从源头上解决农民工工资支付难题。不断完善民主决策制度,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注重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认真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主动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民生议题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企业和基层干群代表参加,并通过《网上宿迁》进行网络视频直播,促进了政务公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建立市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强化依法行政意识,增强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