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时间:2019-05-13 09:4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第一篇: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

文化旅游产业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新兴产业之一。以文化为内容、旅游为载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从深度和广度上促进文化旅游相互融合,整合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和区域自然禀赋资源,充分发挥文化的灵魂作用,建立完善文化要素和旅游要素有机结合的发展模式,实现文化旅游业的良性互动、共赢发展,是实现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体现。

一、充分认识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意义和作用。在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文化旅游产业可为传统产业创造新的增值空间,赋予传统产业巨大的品牌效应。文化和旅游都是为人们提供精神消费服务的,二者具有天然的偶合性。同时,它们可以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只有将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用独特的文化品格和文化魅力诠释旅游,才能使旅游更具吸引力。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旅游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挖掘文化、优化文化、丰富文化和保护文化的重要途径。我们要通过丰富和拓展文化内涵、不断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精神要求,提升旅游产业素质,借助旅游市场助推文化产业的发展。

二、科学制定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规划。要坚持高标准规划,明确未来5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方针、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着力把握“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和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重点任务,按照特色文化发展格局和特色旅游发展框架要求,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途径,深入挖掘特色文化和特色旅游的丰富内涵,注重整合和优化文化旅游资源,正确处理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关系,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一流文化旅游景区为载体,以重大产业项目为带动,以骨干文化旅游企业为支撑,把文化旅游产业打造成战略性支撑产业,力争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

三、深入发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各地应找准本地特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科学规划,重点开发,走差异化和特色化发展之路。要发掘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要发掘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旅游资源,依托民族民俗民间文化,使旅游者充分体验多彩的各民族风情。要发掘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和体育文化旅

1游资源,使旅游者充分感受民族和谐、康体养生和惊险快乐之美。

四、积极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品牌是文化旅游业的名片,要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的文化旅游品牌,使文化旅游具有更鲜明的总体品位和整体形象。要坚持统筹谋划、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着力抓好品牌的创意、设计和开发,进一步构建文化旅游品牌体系。要重点打造景区景点品牌,结合生态旅游、避暑旅游、宗教文化旅游、体育健身旅游、自驾车旅游和民族风情园体验等新兴旅游产品的培育,深入挖掘特色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文化创意,充分体现文化之魂。

五、着力实施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带动战略。文化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一批影响力大、带动性强、综合效益好的项目作为示范和支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地方独有或特有资源,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文化旅游产业软硬件建设,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丰富产品内涵,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和水平。要重点抓好文化旅游景(园)区和文化旅游线路建设。要建立和完善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库,对重点项目要坚持集中布局、集约发展、集群带动,使重点项目建设在优化产业结构方面发挥先导性、战略性、支撑性作用,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要依托重点项目和精品工程建设,着力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景区和线路,把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旅游产业优势,引领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六、坚持以独特魅力文化装点景区景点。在旅游中注入文化元素,就要注意改变文化资源展示、阵列的单一模式,把静态的文化资源、分散的文化元素、高深的文化内涵转化为贴近游客、美味可口的文化大餐,转化为既有鲜明文化特色,又有很强参与性和很广消费面的文化休闲娱乐产品。通过对传统旅游文化资源进行挖掘、改造、包装、升级,使其产生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文效益。要着力打造高品质旅游演艺产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投资融资为纽带,整合旅游演艺资源,促进演出单位、演出场所、旅游公司强强联合,共同培育旅游演出市场,优势互补、实现双赢。积极鼓励和支持艺术表演团体,把民族民间经典歌舞表演作为演艺的主要内容,创新演出形式,提高节目创意,打造体现民族地域特色的旅游演出节目。旅游景区景点要广泛吸纳文艺演出团体和艺术表演人才以多种方式灵活参与景区经营,不断提高景区景点的文化内涵。

七、不断提升文化资源的旅游功能和价值。要实施文化旅游创意战略,善于

研究旅游市场,下功夫解读和整合文化资源,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再包装。要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展合理的开发和利用,着力抓好大遗址和各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和利用工作。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工作。充分发挥各级各类博物馆在文化旅游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项目的空间整合和优化,着力建设一批具有示范、集聚、辐射并具有旅游功能的重点文化产业园区。要将文化资源纳入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围绕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旅游产品。

八、深度开发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要依托资源优势,制定文化旅游工艺品(纪念品)发展规划,促进工艺品(纪念品)系列化、档次化、品牌化。要实施品牌工程,创意制作符合地方文化特点的文化旅游工艺品,挖掘旅游品牌形象价值,拓宽旅游品牌产业链条,逐步提高精品份额,扩大具有竞争优势的工艺品种。要加大文化旅游工艺品的挖掘、研发、策划、包装、展销力度,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文化企业从事工艺品的创意研发、生产销售,大力扶持“基地(公司)+农户、专业户”等从事工艺品制作、生产和经营的文化能人。建设一批文化旅游工艺品生产基地,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文化旅游工艺品的市场推广。

九、全力抓好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和营销传播。要紧紧围绕文化旅游的品牌形象,开展多层次、高水平和全方位的宣传营销活动。要充分运用报刊、广播、影视、演艺、网络、动漫等传媒手段,组织开展文化旅游品牌推介和展示活动,形成多角度、高密度、立体式的宣传阵势。发挥市场推广优势,将反映特色文化的文化产品纳入国内外旅游项目推广计划,充分展示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增强宣传效果,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品牌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十、建立健全有利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要理顺管理体制,建立协调机构,形成良好的工作运行机制,重点在行业发展规划衔接、扶持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宣传推介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统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使之相互促进、协调同步。特别是要建立文化部门与旅游部门协作配合的长效工作机制。实施“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加大引导性资金的注入,鼓励多元化经营与多元化资金投入,建立财政投入、社会资本、民营资本及海外资本多渠道投融资机制,做强做精一批具有创新性竞争力、专业水平高、特色明显的文化与旅游相结

合的企业,促进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形成,聚集社会各种资源,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 冯翔.欧洲旅游:关于产业发展及组织管理的全新研究 〔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9:218

[2] 徐菊凤.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理论与实践的若干问题 〔J〕旅游学刊,2005(4):67-7

2[3] 任冠文 文化旅游相关概念辨析〔J〕旅游论坛,2009(4):159-162

[4] 汪宇明 旅游合作与区域创新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37.[5] 宋振春、李秋: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6] 魏小安,1987,旅游文化与文化旅游 [A].旅游发展与管理 [C].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7] 郭丽华.略论“文化旅游”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1999,(4).[8] 于岚.文化旅游概念不宜泛化 [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3).[9] 许志晖,丁登山等.对南京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不整合重点的探讨 [J].人文地理,2006(3)

[10] 王慧敏.旅游产业的新发展观:5C模式 [J].中国工业经济,2007,(6):13-20.[11] 周振华.信息化与产业融合中的公司结构分析 [J].经济学家,2004,(3):67-71.[12] 吴颖、刘志迎,丰志培.产业融合问题的理论研究动态 [J].产业经济研究,2004,(4):64-70.

第二篇: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全文

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就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重庆文化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关键词:重庆 文化旅游 问题 建议

一、文化旅游的含义

文化旅游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泛指以鉴赏异国异地传统文化、追寻文化名人遗踪或参加当地举办的各种文化活动为目的的旅游。寻求文化享受已成为当前旅游者的一种风尚。

二、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优势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快速发展,重庆的旅游业也逐步有秩序的发展。2012年1—7月,我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5458.75万人次,同比增长30.52%,其中:接待入境旅游者111.14万人次,同比增长22.45%;过夜游客3741.04万人次,同比增长20.08%。旅游总收入908.66亿元,同比增长32.02%,其中:旅游外汇收入61646万美元,同比增长24.58%。出境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人数为36.34万人次,同比增长86.02%,其中:出国游19.6万人次,同比增长118.98%;港澳游13.17万人次,同比增长63.92%;台湾游3.57万人次,同比增长39.97%。

重庆旅游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已经形成规模。目前已查明的地下、地面文物共有12212处,具有开发价值的人文旅游资源共308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重庆以“美女、美食、温泉”三大独特文化闻名于世,并以巫山小三峡、大足石刻两大5A景点带动重庆旅游业的强盛。

(二)旅游劣势

近几年,重庆旅游总收入在全国的排序均在20位左右,处于全国中下游水平,仍属于旅游欠发达地区。如2009年全国旅游总收入排名21位,2010年排名20位,2011年排名18位。位列重庆之上的各省区大多投入巨大的人财物力发展旅游业,无论在旅游资源的开发还是整合力度上还是在营销运作上,重庆都明显处于下风。

三、重庆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

(一)旅游交通设施建设滞后

各旅游景区、景点道路档次低,可进入性差。去重庆周边的区县旅游,渝东南、渝东北或者渝西都需要在不同的车站坐车,而重庆大部分的景点都是在区县,如六大精品景区之奉节天坑地缝、武隆天生三桥的高速公路建设还未完成,仙女山、巫溪巫山连接神龙架的旅游景区公路的建设还正在实施,这给游客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

(二)吃、住等出现结构失调

虽然目前全市共有旅游星级酒店299家,6万多个床位,但全市的五星级酒店仅38家,这其中有19家授牌,19家在营运还未授牌。五星级酒店数量过少,旅游环境和配套设施的质量不够高。

(三)旅游景点类型单一,缺少精品景区

目前重庆大部分的景点属于山、水、峡、洞、森林公园等,品种单一。如神女峰、仙女山森林公园、歌乐山森林公园、四面山、黑山谷、芙蓉洞、金刀峡等旅游景点重复开发,外地旅客可能去了其中一个景点就不会再选择去另一个类似的景点,这可能造成旅游资源的浪费。

此外,重庆的六大精品景区均分布在区县,主城区缺乏旅游精品,难以形成旅游中心城市的凝聚力、辐射力。

(四)对旅游资源的内涵与底蕴挖掘不够

文化旅游资源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广义的即有关旅游文字记载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文人墨画、宗教圣地、园林建筑等,都可以归为文化旅游资源的范围;狭义的即是从艺术观点说的旅游文学作品所描绘的审美的物质载体,或者是某著名旅游作家游历所经并留下墨宝之地。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除了李白对长江三峡美景的描写,还有另一个吸引游客的就是,山峡是著名诗人李白吟诗抒情、以诗歌的形式揭示泛舟山峡之审美内涵的地方。这两个因素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属广义的文化旅游资源,共同构成三峡对游客的吸引力因素。

然而,对重庆市区的旅游资源开发、对很多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资源开发,都还只停留在一个相对狭义概念的旅游资源开发上,这使得一部分具有极高品味的旅游资源体现不出它应有的价值。

(五)旅游纪念产品开发并不乐观

旅游纪念产品不同于一般商品,它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购买的具有区域文化特征的,能纪念和辅助回忆旅游经历的各种产品。旅游者购买后能够通过欣赏或使用此类产品会议起旅游过程,甚至转赠亲友让更多的人分享他的愉快感受。这要求旅游纪念产品必须反映出地域文化的特点和差异,也就是一定要有地方特色。

但重庆目前的旅游茶农类型较为单一。重庆旅游产品市场现有产品大多是一些传统的手工艺,如竹雕、蜀绣等,虽具有本地朴实的原生态特征,却不能适应现代机器大批量生产的要求,不能体现当代重庆的新风貌。此外,重庆旅游纪念产品大部分都存在品质低劣的现象。生产厂家往往粗制滥造,采取牺牲质量的方式获取短期利益。这些产品无特色质量差,不具市场优势,只能走低价取胜的道路,长期如此会极大的打击市场积极性,对行业发展造成消极影响。

三、对重庆文化旅游发展的建议

(一)加快重庆旅游客运中心的建设

交通的便捷是更好发展旅游的先决条件。占地面积2万多平米,总投资1.5亿元的旅游客运中心在今年已全面开工,预计可在2014年的春节开始投入使用,届时中心可以实现日承运游客1万人次以上,每天发车400辆以上,旅游线路覆盖重庆所有区县的旅游景点和周边部分省的景点。

该中心包括旅游客运车站、旅游市场、办公大楼、地面停车场、安全监控中心等建设内容,并集旅游集散、旅游运输和旅游推广等功能于一身,是目前西部地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这样一来,市民从一个地方坐车就可以到达所有周边的旅游景点,免去现在多个车站的奔波疲劳。

(二)丰富并升华旅游文化内涵,深度开发旅游资源

不断挖掘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亦是可持续发展旅游所依赖的根本。如重庆秀山县洪安镇,若没有沈从文先生的小说《边城》,恐怕其名气不会如此之大吧。而如今,秀山抓住“边城”这张名片,深度挖掘其中的红色故事和边城文化故事。

重庆历史悠久,又曾作为红色革命基地,文化旅游资源极其的丰富。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更深更细,对于每一个景区、景点都尽量的将其旅游与当地文化民俗更好的结合起来,提高旅游品位,能够更好的吸引客源。不然,则是对旅游文化资源的一种浪费。

(三)大力开发具有巴渝特色的新型旅游产品,让游客来到重庆还能带走“重庆”

1、设计审美与功能合一的旅游纪念产品

好的旅游纪念产品设计,首先应具备视觉美感,符合审美需求。此外,在设计过程中还应注意合理的加入使用功能,即具有良好的使用用途。功能作为任何产品满足人的需要的特性,也应该成为现代旅游产品设计的核心概念。但目前重庆旅游景点的大部分旅游产品还属于摆件、装饰品等,不仅价格不实惠,而且实用性很差。应当将产品的纪念功能和使用功能有机结合,严格把关产品质量问题,从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充分体现人性化设计理念。

2、开发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

重庆地区目前所销售的旅游产品除了不具有使用价值的装饰品以外,其他大部分是采用现代生产工艺生产而具有一定现代气息的产品,以及具有“拿来主义”特征的产品,此类产品不仅缺乏重庆的巴渝文化特色,后者更是从外地采购、本地销售、在其他地方都能见到的产品,完全无法吸引外来游客的关注。

在这种现状下,要吸引旅游消费市场就必须紧密结合重庆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传统手工艺产品,往往与特定的文化传统和习俗联系在一起,因此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接近,暗含人文价值,容易被人们接受。应当加大对传统工艺产品的生产,提高传统工艺生产的效率,让外来游客能够真正的买到对重庆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为游客展现真实的重庆生活原貌。

(四)与周边城市进行区域旅游合作发展

重庆作为红岩革命基地,据长江山峡主道的西部城市,是“西部大开发”建设的核心城市。为更好的发展重庆的文化旅游产业,进行区域旅游合作:

1、与贵州遵义、四川广安等地形成“红色旅游区”;

2、与四川、西藏合作发展“西部旅游一条线”;

3、与湖北、江苏等地合作发展长江沿岸旅游线路。

走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的道路是增强整体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提升旅游业产业素质、发挥旅游经济主导作用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勇.区域旅游合作发展策略研究——以重庆旅游为例[A].生产力研究,2010 [2]强海涛.重庆旅游发展研究[M].2001 [3]彭科星,蒋金辰.重庆特色旅游纪念产品开发设计策略研究[M].西部经济,2010(10)[4]彭寿清.重庆旅游文化发展初探[A].经济地理,2004(4)[5]唐倩.重庆市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M].2010

第三篇: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旅游活动的进行,旅游目的地文化受到旅游多个方面的冲击,形成了具有不同于传统地区发展的特点。本文主要从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语言、宗教、传统习俗及道德等几个方面对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进行了研究。

[关键字]: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是一种基于愉悦的、人们跨越地理空间的一种流动,旅游本身就是跨文化传播的方式之一,旅游者就是文化的承载者和传播者。旅游者承载着他所在国家和地区即客源地的语言、服装、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等一系列的可见和不可见的文化元素来到异地他乡,虽然对于个体旅游者而言,他只不过在旅游目的地进行短暂的停留、游览、观光,但当大量旅游者持续不断地来到旅游地时,他们对目的地的影响就不可忽视了。这种影响从本质上来说,是两种地域文化的碰撞即旅游地和客源地文化相遇的结果。因此旅游目的地的文化研究是对旅游活动中的主体和客体的发展研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1.旅游对旅游目的地居民的影响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业的态度与旅游发展的程度及其所处的阶段有关。对此有些学者曾把这种态度划分为5种不同的程度:(1)欣快的程度:旅游发展之始,当地居民十分积极,他们满怀善意地接待旅游者,双方都感到很满意。(2)冷漠的程度:旅游发展起来以后,人们变得以盈利为目的,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形式化起来。(3)愤怒的程度:当发生瓶颈效应或饱和现象,或者当本地发生已不能单独解决的旅游问题时,愤怒情绪也就出现了。(4)对立的程度:愤怒越来越公开,旅游成了当地发展带来的所有弊端的替罪羊,旅游遭到坚决否定。(5)最终的程度:当某些人谈论他们所失去的天堂时。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和生活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这种作用称为示范效应。示范效应是旅游对目的地社会发生影响的主要途径。旅游者在目的地的行为也是一种失真的高消费,这是当地居民所未料到的。由此也引起了寻求较高生活质量的旅游地居民的国内或国际迁移,这给当地的社会、经济以及家庭结构都带来许多不良影响。示范效应还对提高落后地区人口素质有积极作用。落后地区的居民通过模仿和学习,其行为举止、卫生习惯、经商意识都得到改善和提高,从而使以交换而生产,以及由此而来的生活方式的变革已成为可能。

2.对当地语言的影响

旅游是人与人、人与地之间交流的过程,而国际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必然会引起语言和文字的渐趋改观。旅游者以能学会几句他乡方言而自豪,当地居民和服务人员以通晓外语为己任。目前桂林、西安等地的旅游服务人员都能操简单的外语,大部分人会说普通话,可与外地旅游者自由交流。旅游虽对促进语言的统一大有贡献,但却不利于语言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舶来品过多,会冲淡本土语言的纯洁性和严密性。

可通过经济变化、示范效应和直接的社会交往来使语言发生变化。人们学英语的愿望从“洋人街”辐射到远方居民,并没有像出现规律那样发生距离衰减,反而变得更强烈了。这说明当地居民不但懂得如何从旅游中获益,而且懂得如何为将来铺路。这无疑使本民族语言更衰弱,从而也使本地稳固的社会模式和文化特征进一步动摇。

3.对当地宗教的影响

宗教是地区文化的主导成分之一,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宗教地区的文化表象—— 从宗教圣地到宗教建筑、祠殿,从人的行为到服饰、饮食习惯等。宗教一方面会成为旅游吸引物,另一方面它会对异教徒有强烈的排他性,因而宗教地区对旅游本应持否定态度。但受经济利益的驱动,一些宗教地区大兴旅游业,使宗教的排他性降低,严格的宗教意义出现松懈。许多旅游者去宗教圣地旅游,并不是为了精神上的需求,而纯粹是宗教向往和好奇心使然,他们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经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严重不满。

同时,宗教活动的商业化也很严重,宗教在旅游者与当地民众的冲突中已成了商品化的产物,旅游已成为教堂收入之源,而且通过教堂中的节庆大事来吸引旅游者有规律地参加社区活动是有益的。

4.对传统习俗的影响

旅游能促使传统的或民间的舞蹈变成粗俗的肚皮舞,并使其丧失神圣性和象征性。它还使礼拜的场所非神圣化,使宗教仪式变质,使圣物受到亵渎。那些传统的节日以及风俗习惯在许多旅游地经过预先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旅游者,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传统习俗的商业化、庸俗化,使得旅游者在当地逗留的时间越短,对当地的扭曲越大。而且由旅游地居民表演的扭曲的本土文化现象,并非发展中国家的专利,发达国家的旅游胜地也不乏类似的文化商品化现象。众多案例表明,文化形式经过修饰去为旅游服务,就失去了其传统的意义。

5.对传统工艺品的影响

旅游者对文化纪念品的需求可以导敛当地工艺品的新生。在进行了古董、古老的首饰、地毯、小雕像和面具的最初拍卖后,这种现象便迅速发展起来。这是为了满足旅游者的需要,因为,旅游商品的大批生产没有必要导致其纪念意义和 3 可信度的下降。

国内研究表明:旅游业的发展引起了旅游地工艺美术风格和形式上的变化,也改变了这些工艺美术品原来的意义,一些原来富有宗教和礼仪意义的工艺品现在也变成了纯粹的商品。人类学家认为,工艺品与外界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了3个主要阶段的变化:(1)失去其传统的艺术设计形式,特别是那些有深刻宗教含义和神话意义的工艺品;(2)代之而起的是能成批生产的退化而简单的工艺品;(3)随后而来的是技术水准很高和富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的复兴。应该注意的是,在受到当今迅速发展的旅游业的冲击以前,旅游地的工艺美术形式就已经开始发生变化。

6.道德的退化

旅游使人感到有助于犯罪率的增加,特别是偷盗现象的增加。研究表明旅游是导致犯罪的潜在决定因素旅游者的闲逛,正是反对发展的宣传。卖淫、酗酒和抢劫行为并非完全因为旅游而产生,但不可否认,旅游对这些现象是有影响的,并且导致了它们的扩展。找工作的困难和“现代”消费方式的诱惑,致使许多人沦落下去。

旅游和社会道德关系方面可以包括色情、犯罪与赌博三方面。他们认为旅游为卖淫创造了3个良好的条件:(1)旅游业的发展为娼妓及其“顾客”提供了良好的场所与环境;(2)旅游可以摆脱日常生活的清规戒律,到没有熟人的远离自己住地的地方尽情花钱,此种观念对卖淫的产生和发展很有利;(3)旅游给妇女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高了她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促进其思想的解放。自然风景的险、幽、野、旷以及旅游者的流动和彼此的陌生,都为罪犯掩盖罪行提供了天然的屏障。自然风景区内的犯罪类型,除了卖淫和赌博外,主要是偷盗、抢劫、贪污、受贿和黑市交易。旅游地的社会道德感虽然下降了,但却很少有威胁本地居民自身安全的行为发生。

7.其他方面的影响

旅游一方面使当地收到了社会经济利益,另一方面也使当地人对旅游的依赖性及其社会差异性增强了。旅游地存在的最大社会问题就是太拥挤。不断紧张的社会压力使企业家或政府工作人员为了缓和这一压力而采取政策性的内部变化,旅游给社会变化提供了新的机会,也促进了社会变化。

从单个的旅游目的地或国家来看,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化。这些变化中有些是有利的,如不断增加的收入、教育、就业机会、基础设施和服务;还有一些是不利的,如对社会和家庭价值的挑战、新的垄断组织的出现和迎合旅游需求的文化活动的频繁等。还有对旅游地居民健康的影响、通货膨胀给居民带来的不便等。

8.小结

由于人们所从事的旅游活动是城市化、工业化和向服务化过渡的进程的结果,加之旅游效应遍及和社会体系的复杂,不可能把旅游的社会效应与这些进程以及由此带来的社会变革割裂开来,所以要想一无遗漏地列一个旅游的社会文化效应清单是不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3)[2]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J].旅游学刊,1998(1)[3] 全华.从武陵源看自然风景开发区的区域社会效应[J].经济地理,1994,14(4)

第四篇: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研究调研报告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四大任务之一,全面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xx县在全面分析当前人才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党政人才引领xx科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引领行业快速发展、技能人才引领技艺创新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技能人才队伍引领技艺创新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引领服务社会发展等方面,做了一些调研和思考。

一、人才发展状况

近年来,xx县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摆上更加突出位置,确立人才优先发展布局,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善于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为xx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为了更好的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xx县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以党政人才引领科学发展、专业技术人才引领行业发展、技能人才引领创新发展、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引领经济发展、农村实用人才引领创业发展、社会工作人才引领服务发展的“xx英才·创新创业”服务发展活动,这是新时期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深化人才工作互动双赢的有效载体,是服务科学发展、服务基层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举措,是推动xx经济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其具体做法是:

(一)加强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xx科学发展。一是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积极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经常化、制度化,建立和完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和评价标准,探索“干部能下”机制;二是结合好班子建设和班子考核,对排名靠后的县直单位和镇(街道)班子现场进行剖析,帮助其整改提高;三是引进高尖端人才来我县挂职服务。引进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卢渊挂职副县长,其完成了县城总体规划、四大重点区域、小城镇建设、商於古道旅游开发、西部花都项目建设和美丽乡村改造项目方案与设计,搭建市县与高校的交流合作,积极促成商洛市城市建设规划培训班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顺利开班。西安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凡奎挂职副县长,发挥了智力作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杨斌任王塬村第一书记,引进扶贫资金200万元,筹建村级产业。

(二)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行业快速发展。一是全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和“十百千人才”工程,加强技术人才教育培训,改进完善各类专家人才选拔管理制度,推进专业技术职称和职业资格制度改革;二是依托行业人才服务团,深入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县人社局在全县拔尖专业技术人才中开展“五个一”主题活动,县农业局在全县农业技术人才中深入开展“两联系两服务促农增收”活动,县卫计局在卫计专业技术人才中开展“下乡义诊”、“技术练兵、岗位比武”和“优秀人才示范岗”活动。县科教局在系统中实施服务基层、服务薄弱学校、学科带头人工程,开展名师评选、赛教支教活动。县文广局组织文化专业人才开展文化下乡和全民文化创作活动,县科协组织优秀科技人才“三下乡”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xx涌现出了一大批引领行业快速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省“三五人才”、xx中学副校长刘成民作为导师和学科带头人,带出了一个优秀团队,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成绩显著,教学质量多次获省、市奖励,学校数学学科成绩连续20余年位居全市前列,教育教学成果获国、省十余项奖励。商镇中学教师周眈宏在教学质量、教研成果、科技发明、教具制作等方面先后获国、省、市140余次奖励,其编写的校本教材获省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并作为校本选修课程进入课堂,同时他培养出一大批小发明家,被誉为“商洛山中爱迪生”。

(三)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技艺创新发展。一是发掘、整合现有资源,统筹社会培训资源,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培养机制、评价体系。以技师为重点,加快建设一支门类齐全、技艺精湛、乐于奉献的技能人才队伍;二是完善技能人才评选表彰和激励制度。实施职工素质提升计划,加大职工技能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岗位大练兵活动,规范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工勤技能岗位技术等级考试考评工作;三是政府引导参与支持技能人才创新创业。在政策扶持下,xx县秦鼎茶业有限公司创始人于国齐,于2015年通过技能创新生产的秦鼎翠芽、秦鼎红茶品牌分别获得农业部中国第三届茶博会金奖,刷新了商洛历届参评同时获得两项金奖的最佳纪录。

(四)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一是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构建适应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人才成长机制,加大教育培养力度,提高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素质。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推进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者职业化、市场化进程;二是开展“科研攻关、发展转型”实践活动,搭建企业人才服务发展平台。鼓励企业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到知名高校、科研机构和大型企业学习培训,积极培育高级经营管理人才,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不断提升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整体活力。企业经营管理优秀人才服务团选择部分困难企业,现场把脉,帮其走出困境;三是依靠企业自主优势,引进企业管理和技能人才。在华茂牧业、龙桥集团、伟城置业、恒大工贸、尧柏水泥、宏岩铁矿、皇台矿业、民乐现代等企业实施人才兴企战略,不惜重金招揽优秀人才,累计引进企业经营管理和技能人才800余人。华茂牧业集团招聘中山大学岭南大讲堂特约讲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吴友卫担任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延伸产业链,开发出独特的酱卤风味食品,形成年产5亿元的生产规模,是目前西北地区最大的肉类熟食产品加工生产基地。

(五)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基层人才创业发展。一是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深入开展“双培双带”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实用人才的组织管理,建设一支适应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要求的实用技术型、生产经营型、农村实用型人才队伍;二是开展农村实用人才“五个一”活动,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农村实用人才资格认证工作。鼓励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扩大农村基层人才援助计划、“双培双带”示范项目实施范围;三是出台实施了《认真做好返乡农民工就业和创业工作的通知》、《做好全县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实施意见》、《春风行动实施方案》、《xx县农民工创业示范县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10项优惠政策方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创新创业。落实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对人才创办企业和招商引资企业实行财政补贴,积极帮助企业争取享受国家有关税收政策,加强政银携手、部门协作,简化办事程序,加快资金发放等优惠政策,鼓励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现已有王坤等80人成功创业,辐射带动农民工就业达5000余人。

(六)加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统筹引领服务社会发展。一是通过专业培训,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建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使用、激励、评价等方面的制度机制,加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使用力度,形成各方共同推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良好局面;二是从民政系统遴选工作责任心强、热心社会事业的工作人才,以个人或团队形式服务基层社区,开展基层养老服务等爱心活动。在民政部门的积极协调和大力支持下,涌现出了以xx爱心公益社等一批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在全县开展助老、敬老、爱老活动,其全年共进行各项公益活动100余场次,累计慰问留守老人、儿童、孤寡老人300余人。通过各项公益活动的开展,改善了社会风气、传递了正能量、促进了社会和谐,让服务他人、快乐自己的公益理念深入人心,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公益事业中来。

二、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比,全县人才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优,队伍不壮,高精尖人才严重匮乏。目前,xx县人才总量14435人,其中党政人才1200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4608人,专业技术人才4200人、高技能人才207人、农村实用人才4204人、社会服务人才16人。我们仅仅通过上级选派陕西人事考试中心六级职员董康、西安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曾凡奎挂职副县长、中国社科院研究生杨斌任王塬村第一书记,华茂牧业集团招聘中山大学岭南大讲堂特约讲师、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吴友卫担任陕西十三坊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等4名高精尖人才,其余领域高精尖人才还是空缺。

(二)结构性矛盾突出,分布不平衡。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才相对充足,且教育培训与晋升比较正常。但企业技能型人才储备不足,且教育培训与晋升相对滞后。

(三)人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党管人才和政府人才部门业务重叠,受政策、编制、资金、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使我县人才呈现“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

(四)工作开展不平衡。由于思想认识和重视程度的差异,各职能部门之间、各单位之间在人才的引进、培育、使用、管理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使人才工作开展不够平衡。

三、对策与研究

当前xx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需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对此,要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完善集聚人才机制,大力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工作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xx大力推进旅游业和农村淘宝发展的契机,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全方位吸引人才来丹创业,实现招商引资与聚才引智良性互动。

(二)创新教育培养机制,全面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逐步建立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人才培训和技能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短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重点地资助培训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决策、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同类先进企业协作,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或创办培训基地。继续发挥培训平台作用,培养和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鼓励乡镇工作人员学习实用技术,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吸引学有所成或有一技之长者回乡创业发展。

(三)强化管理使用机制,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内在潜能。积极为人才干事创业牵线搭桥,帮助协调解决土地、资金、人员等实际困难,根据人才不同特点为人才提供“定制”服务,尽可能改善人才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留住人才、用好人才。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共享,加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间人才交流力度,让人才能进能出、轮岗交流,给人才提供更多岗位进行锻炼。搭建适合人才发展的空间和环境,在做好人才服务的基础上,多给人才下任务、压担子,通过工作任务激发人才内在潜能,使人才所学知识真正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升华。

(四)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在现有的人才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更加灵活、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确保人才激励机制有效运行。鼓励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开辟人才建言献策信箱,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力所能及为人才研发产品、科技攻关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在工作地附近设立休息、就餐、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国家的方方面面,要想人才辈出,就要有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和使用体制。因此,制度是人才强国的根本保证,也是人才战略的顶层设计。近年来,xx县围绕落实“硬制度”打造人才发展新环境和“先锋引领·xx英才”服务发展主题活动,以落实人才“五项制度”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引领,进一步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形成工作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创业典型,进一步凝心聚力打造人才发展新环境,完善创业政策、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倡导人才创业、鼓励自主创业、支持家庭创业,从而激发了人才活力,助推了创业创新发展。

一、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设情况

1、建立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一般每半年召开1次,根据工作需要可增加会议次数。会议贯彻落实上级最新精神,部署人才工作任务,落实重大事项,研究任务完成情况,总结先进典型,开展及时通报,提出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等。2015年以来,领导小组共召开各类会议4次,评选表彰各级各类优秀人才190余名,打造了华茂牧业公司人才作用发挥、县医院人才服务、东兴药业公司人才创业、电力局文化建设、竹林关美丽乡村、棣花古镇等6个人才示范点。

2、建立县级领导干部联系优秀人才工作制度。由相关单位推荐、县委人才办审核、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后为全县34名县级领导干部分别确定1—2名优秀人才作为联系对象。重点关心优秀人才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及时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引导教育其健康成长、奉献聪明才智。目前,联系的5名优秀人才已提拔为县级领导干部、11名已提拔为科级干部、33名已晋升为高级职称。

3、建立人才工作联络员制度。人才工作各成员单位确定1名党务干部或相关股室负责人为人才工作联络员,明确其具体职责。县委人才办每季度召开1次联络员“碰头”会,每年年底根据工作绩效情况对联络员进行考核评议、分类定级,考核结果纳入个人考核,并对优秀联络员进行表彰奖励。止目前,该县已建成联络员业务沟通交流QQ群2个,命名50余人为各级各类人才工作联络员。

4、建立人才工作督办制度。通过电话通知、现场约谈、发通报文件等形式不定期对贯彻执行中、省、市、县人才工作方针、政策、制度的情况,工作要点和重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领导小组会议的决定和部署的执行情况等进行督办,并将督办情况纳入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至目前,已对18个单位人才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督办,其中10个单位半年和年终目标责任考核扣掉20%的分值、6个单位扣掉30%的分值、2个单位扣掉40%的分值。

5、建立人才工作重大事项报告、重要情况通报制度。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每半年向县委人才办书面报告1次本单位本部门人才工作进展情况,其他单位和各镇(办)每年向县委人才办书面报告1次全年人才工作开展情况,特别重要、时效性强的事项,要及时报告。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召开1次重要情况通报会议,通报人才工作的新政策、新部署、新动态等。去年以来,已召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会议4次,给县委人才办增加2名事业编制,表彰优秀人才10名。

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1、完善政策支持体系,加快人才创业步伐。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各成员单位落实创业扶持资金,降低创业门槛,优化创业载体,强化创业服务等十大创业优惠政策;二是拓宽融资渠道。加强与融资机构的合作,积极完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600余万元,扶持创业项目70多个,实现新增创业180人,创业带动就业1500人;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县政府年设立50万元创业工作专项资金,制定了补贴、奖励办法。从就业资金拨付467.65万元补充创业担保贷款贴息资金,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资金24万元、以奖代补资金200万元。

2、健全创业培训体系,提高人才培训质量。依托县就业培训中心、豪丰职业培训学校、县职教中心、海达培训学校、飞达技校等创业和技能培训机构,以提升师资力量、优化课程目标、发挥基地作用,创新培训模式,提高创业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采取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培训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实战能力,提高培训实效性。聘请省市专家学者授课,将学员带到创业示范基地和企业参观,通过现身说法、创业典型事迹报告会等形式,点燃了人才的创业激情。目前,已完成创业培训350人次、技能培训2678人次。

3、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提升人才服务水平。一是建立创业指导服务平台。依托县创业指导服务中心,充分发挥镇(街道)村(社区)人才服务平台的作用,做好创业信息发布、政策宣传、台账建立等工作;二是积极探索开展信用社区试点工作。选择2个社区,开展创业人才调查摸底、创业培训、创业人才诚信授信、信用社区晋级评定活动;三是建立创业指导专家团和创业项目库。优选技术专家、学者及创业成功人士40余名入选县创业指导专家团,为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开业指导、项目分析、产品开发、市场营销、法律援助等服务。收集整理创业项目,建立创业项目资源库;四是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和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建立创业就业示范镇4个、孵化基地3个、创业基地2个,命名创业示范企业4个,创办创业协会1个,培育创业示范户152户、创业典型30人,其中受到国省市表彰8人,推荐3人为商洛电视台《创业商洛》栏目人选。

三、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1、人才成长的机制不够健全,创新能力不强。陈旧的人才工作观念还没有彻底消除,人才工作机制、激励机制缺少创新,人才的流动不够畅通,手续复杂。重使用、轻培养,重学历、轻能力。此外,现有人才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不利于专业技术人才作用的充分发挥。

2、人才创业的环境不够宽松。由于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不强,给予人才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缺乏待遇留人的物质条件,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在工资收入、工作条件、生活环境及继续教育等方面,与经济较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影响人才在xx的创业热情;一些机关、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等经济福利待遇不高,影响了人才队伍的稳定。此外,一些单位和部门对人才重要性虽有认识,但由于条件所限,抓人才工作的紧迫感和主动性不够强,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论资排辈、官本位意识较重,存在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因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留住人才的动力不足。

3、人才管理机制不健全。一是由于人才市场发育不健全,人才政策、措施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充满活力和开放性的人才工作体制尚未建立,制约了人才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二是对人才客观公正的评价机制,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畅通有序的流动机制,鼓励创新的激励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三是对加强本县人才资源的摸底、跟踪、开发、规划、管理工作,以及鼓励、吸引xx籍在外人才回乡工作措施力度不够大。四是有限的薪酬及其他优惠政策同其他地方还有一定差距,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和稳定人才的三难问题难以缓解。五是对人才概念的理解比较狭隘,对人才的录用、统计、职称的评聘、待遇的提供等方面,存在着重学历职称、轻业绩贡献,重资历身份、轻能力实干的现象。对自身培养的人才和外面引进的人才,没有统筹协调好。尤其是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不够,时常出现“孔雀东南飞”和高技能人才引进慢、难引进的现象。

四、对策与研究

为了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结合目前xx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需要数量充足、质量优良的党政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人才的引领和支撑,对此,要加快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破除一切不利于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的体制性障碍,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助推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健全评价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发挥人才工作积极性。在现有人才管理各项制度的基础上,继续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制定出台更加灵活、开放、有效的人才激励政策,确保人才激励机制有效运行。鼓励企业实行知识产权、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投资、分配制度,提高人才工资待遇。完善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为重点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才福利待遇。开辟人才建言献策信箱,拓宽人才参政议政渠道,提高人才政治待遇。力所能及为人才研发产品、科技攻关提供必要场所和设备,在工作地附近设立休息、就餐、健身场所,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帮助人才解决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等实际困难,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2、结合产业发展实际,为人才创业保驾护航。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和重点项目建设,积极吸引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工作等领域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学科技术带头人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充分利用xx大力推进旅游业和农村淘宝发展的契机,制定适合我县实际的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全方位吸引人才来丹创业,实现招商引资与聚才引智良性互动。

3、创新教育培养机制,有力保障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提升。逐步建立规模较大、水平较高的人才培训和技能实训基地。每年有计划对各类人才开展系统的规范化、制度化培训,特别是组织教育、卫生等技术性较强的部门和单位,通过邀请专家讲座、学习考察、举办培训班、选送人才到省内外进修、短训等形式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每年有重点地资助培训一批优秀企业经营管理者,提高决策、管理、经营水平,鼓励、引导规模企业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同类先进企业协作,开展人才交流培训或创办培训基地。继续发挥培训平台作用,培养和壮大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全面提高农民科技素质,鼓励镇(办)工作人员学习实用技术,达到一人一技或一人多技,吸引学有所成或有一技之长者回乡创业发展。

第五篇:妈祖文化旅游发展思路研究(精选)

摘 要:我国的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妈祖文化作为福建地区特色的文化,在旅游现代化开发中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在新时期旅游产业发展中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加强妈祖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发展对策和思路。

关键词:妈祖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妈祖是历史上被人们推崇的一个神话形象,她源于南中国海,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逐渐形成神奇的妈祖文化。妈祖文化是劳动人民千年来尊崇、信仰妈祖的过程中传承下来的物质及精神财富的总称。在文化旅游迅猛发展的今天,很多旅游开发者将目光放在了妈祖文化旅游开发上,这对于弘扬和传承妈祖文化,加强海峡两岸的联系,促进福建地区旅游业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这种思路,对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然后对如何挖掘妈祖文化的旅游价值,提升地方旅游的竞争力提出了几点发展思路。

一、妈祖文化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价值

(一)妈祖文化是联结两岸旅游的纽带

在福建,发展妈祖文化旅游不仅具有宗教、文化和经济意义,更重要的是在加强海峡两岸同胞的联系、巩固台湾同胞的民族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事实上,妈祖文化一直被看做是福建和台湾的同缘文化,在联结两岸旅游方面发挥着纽带的重要作用。几十年来,每年都有大量人群来莆田湄洲朝拜妈祖,可以说妈祖见证了海峡两岸割不断的血缘,寄托着两岸民众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期望。近年来,妈祖文化旅游与经贸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为两岸交流提供了便利途径。

(二)妈祖文化是提升旅游业竞争力的关键

旅游者的旅游行为是一种文化消费行为,文化既是旅游的出发点,也是旅游的归结点。自福建旅游业发展以来,通过大力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其影响力甚至已经辐射到了泰国、美国、加拿大、丹麦、挪威等国家,纷纷建立妈祖庙,还成立专门的妈祖文化传承组织,这些组织既是华人华侨集会和议事的场地,更象征了群体内的凝聚力和文化认同方向。由此可见开发妈祖特色文化旅游的影响之深远,其在旅游业的强大竞争力也得以突显。不仅福建地区如此,对于烟台地区来说,妈祖崇拜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与当地人民的风俗习惯和特色文化相结合,形成了具有山东特色的妈祖文化。烟台地区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以及良好的文化积淀,再加上自古以来这里的人们大多从事捕鱼业和航海运输业,对外贸易比较发达,这就为妈祖文化在此地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当地旅游也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二、妈祖旅游文化发展的对策和思路

(一)整合文化资源,提升妈祖文化旅游品味

妈祖文化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但妈祖文化不是孤立存在于任何地方的。根据近年来我国文化旅游开发经验来看,要想实现妈祖文化旅游的繁荣发展,首要环节就是要整合相关的文化资源,提升其文化旅游品味。第一,对妈祖文化自身进行整合。在整合过程中妈祖朝圣依然是妈祖文化旅游的主要产品,但是要进一步提炼妈祖文化精神,发掘妈祖时期的古典音乐文化、舞蹈文化、饮食文化和海洋历史文化,促使妈祖文化旅游产品朝着系列化、层次化的方向发展。让游客在多彩的文化旅游中感受文化力量,加深对妈祖文化的美好记忆。比如,烟台市民俗博物馆举办“烟台市2015妈祖文化节”,邀请了来自福建莆田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莆仙戏为广大市民倾情演出,具有南方特色的妈祖祭祀表演项目也登陆港城,为妈祖文化的传承带来活力与动力。第二,将妈祖文化旅游资源与当地文化资源进行整合。烟台地区要加强天后行宫这一妈祖文化载体的建设,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艺术形式展示和宣传妈祖文化,让游客在烟台博物馆便能感受特色的妈祖文化。第三,要进行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整合。将妈祖文化延伸至现实生活、工作与学习中,与新时代祖国的繁荣与强盛、世界人民的团结与福祉相联系,以妈祖文化为纽带树立全员文化意识,塑造和谐的文化旅游氛围。

(二)加强市场联动,打造妈祖旅游品牌

对妈祖文化旅游进行现代化开发最为关键的是要进行市场联动,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走综合营销之路。在全球休闲时代即将到来的今天,妈祖传统文化之旅必须创新产品,合力打造其文化旅游品牌。首先要打造高端休闲旅游品牌。即开发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如莆田市湄洲岛自然风光优美、气候温和,对这些优势资源进行适当开发就可打造湄洲岛集祭祀朝圣、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品牌。烟台地区也可以利用自身海港的人文和地理优势,打造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烟台海洋旅游文化品牌,使妈祖文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传承。其次打造研究性旅游品牌。作为海洋大国,妈祖文化的研究可以成为中国海洋文化研究的领跑者。妈祖的形象演变、社会教化功能、旅游传播作用均值得深入研究。各地区可以根据妈祖文化历史,确定研究重点及旅游开发方向,如福建莆田重在渊源的发掘上,汕尾是钟敬文、杨成志等民俗学家的故乡,并将其作为妈祖文化旅游开发的引导方向。

(三)开发特色妈祖文化旅游产品

妈祖文化旅游,与其他文化旅游相比,具有群众基础好,开发历史长等优势,做好系统的战略规划必将使之成为同类旅游的领跑者。规划重点之一是策划新颖的旅游项目与商品,优化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结构。妈祖是海上和平女神,但妈祖文化不能仅局限于“海”域,更不能局限于湄洲岛,挖掘妈祖朝圣游时强调祖地的同时应“着陆”思考,如贤良港祖祠、平海庙、枫亭庙、文峰宫等都是有影响地位的妈祖庙,可以以不同的主题结合妈祖的诞辰日和升天日形成朝圣旅游不同的侧重点。其次,湄洲岛地处福建黄金海岸中部,背靠闽东南经济区,面向台湾海峡,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以及独特的海岛风光为开展集观光、度假、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旅游造就了良好条件。还可以在海岛上增设一些大型的现代体育游乐设施,如空中滑道、蹦极、水上跳伞等,提高游客的参与程度,使妈祖文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得到优化,从而增加游客的逗留时间。此外还可以增加旅游商品的花色品种,大力开发高中档商品。如开发不同质地、不同色彩的妈祖文化纪念品,加深妈祖文化在游客心目中的形象。

下载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文化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县文化体育局创新机制体制 推动事业发展

    近年来,我们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坚持以繁荣文化事业为目标,围绕发展抓改革,深化改革促发展,创新思路,克难奋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系统......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合集五篇)

    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 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改革之文化篇 在文化方面,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研究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九谈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09日 01 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

    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改革创新水利发展体制机制 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把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作为改革创新的重要目标。通过建立合理的农业用水机制,调整灌区种植结构和优化灌区管水方法,调整农业......

    光山县创新文化旅游体制机制 构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光山县创新文化旅游体制机制 构建带动经济社会发展新格局 【作者: 彭国运 舒世远 许熙志】【2009-08-24 09:33:42】光山县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中,以“让智慧之光......

    街道机制体制调研

    六台街道运行体制机制等情况调研材料 按照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工作要求,现就我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运行体制机制等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六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怀仁县中医院文件 怀中医学组发[2009]15号 关于体制机制创新 方面的意见、办法和规章制度 一、意见方面: (一)、是对医院科学发展认识不足,思想解放不够,发展质量不高,发展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