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体制机制优势评估和再造研究
浙江体制机制优势评估和再造研究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浙江依靠改革创新赢得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确保经济平稳增长同样需要体制机制创新。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及时作出了深化改革开放的决定,明确了我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任务,为研究部署“十二五”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十二五”时期,浙江将进入加快转型升级、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世界经济在金融危机后缓慢复苏,浙江经过三十年改革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转型升级要求更加迫切,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必须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再创优势,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实保障。
一、“十一五”改革的整体判断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浙江形成了较强的体制机制领先优势,民营经济发展、专业市场培育等走在全国前列。“十一五”以来,浙江改革全面推进、亮点持续显现,体制机制继续保持全国领先优势。
1、多项改革在全国率先推进
浙江发扬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精神,在全国率先实施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围绕探索扁平化管理体制,率先实施扩权强县改革;围绕完善区域金融,率先推进地方金融制度创新;围绕社会保障全覆盖,率先完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围绕强化环境保护,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有偿使用制度;围绕建立农村风险防范体系,率先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和农村住房保险;围绕创新改革推进方式,率先建立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
2、各领域改革实现重大进展
围绕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体制障碍,全面深化各项改革。微观市场主体活力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和国有经济布局不断优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增强,土地、水、电等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社保等制度不断健全;统筹城乡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农村综合改革、规模化和组织化经营改革等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审批、投资、公共财政等体制加快完善。
3、市场化水平连续稳居全国前列
根据中国各省(市、区)市场化进程评价,2004—2007年浙江市场化水平一直稳居全国第一。所有制结构调整、政府职能转变、市场体系发育等若干指标一直是浙江市场化改革的优势项目,“十一五”期间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且得分有所提高。外向型经济、技术创新等浙江原先弱势项目,“十一五”期间发展较快,成为浙江新的优势。
总体而言,“十一五”时期浙江体制机制继续保持了全国领先优势,但从转型升级的要求看,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的薄弱环节。一是现代市场体系不健全,要素市场化配置程度比较低;二是微观经济主体制度不规范,现代产权制度、信用制度等有待进一步完善;三是放宽民营经济准入不彻底,许多方面存在着“玻璃门”;四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和产业之间的改革不协调,影响城乡区域的统筹发展和产业结构整体提升;五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配套,政府职能转变进展迟缓;六是社会文化等领域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不同步,制约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十二五”改革的新形势
“十二五”时期,浙江处于人均GDP向10000美元迈进的崭新阶段,处于全面提升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关键时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发展方式实现突破性转变,小康社会目标在全面建成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迫切要求体制改革有新突破,为率先实现现代化提供体制保障。
1、经济发展进入转型升级期提供了改革新空间
“十二五”时期,世界经济将逐步走出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浙江经济发展和体制改革,提供了
良好的外部环境。浙江经济受长期累积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影响,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有所放缓,转型升级的紧迫性更为突出,迫切要求继续深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同时,浙江加快向人均GDP 10000美元阶段迈进,为深化改革奠定扎实的物质基础。
2、全面小康进入完成提高期提出了改革新要求
浙江已经进入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的新阶段,社会发展加快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发展速度将会更快,有望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并进一步提高,社会事业均衡发展的要求进一步增强,社会保障全覆盖加快实现,社会管理方式加快向多元化发展,对深化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体制创新进入攻坚克难期形成了改革新挑战
“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阶段的提升和社会矛盾的变化,要求改革全方位纵深推进,进入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随着急风暴雨式改革的基本结束,改革进度有所趋缓,加上其他省市区改革力度的加大,导致体制领先优势有所弱化。改革进入大量涉及政府自身改革的深水区,利益关系调整难度加大,改革激励和主动性有所弱化。改革逐渐从单域突破向“四位一体”转变,对综合性和技术性的要求更高。
三、“十二五”改革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围绕经济转型升级和民生改善,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四位一体改革,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重点突破,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再创优势,坚持市场、民主、民生和人本取向,用改革的办法破解难题,以创新的举措应对挑战,为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2、改革目标
力争保持体制机制领先优势,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到2015年率先建成更加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标志是“四个形成”:形成充满活力的转型升级体制,形成普惠均衡的公共服务体系,形成繁荣活跃的文化发展机制,形成科学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四、“十二五”改革的总体任务
“十二五”时期,积极推进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四位一体改革,努力实现改革的全方位推进。
1、着力优化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
改革主要任务是,围绕转型升级和创业创新,以激发活力、调整结构、提高效率为主线,积极推进企业发展、自主创新、现代产业体系、要素市场化配置等方面的改革,再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体制保障。
改革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完善民营经济市场公平准入机制,推进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和技术创新。二是推进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改革,加强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健全创新激励机制。三是建立促进产业升级的体制机制,完善服务业、工业和现代农业创新发展机制。四是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推进差别式水价、电价改革,完善污染防治机制。
2、积极创新以民主为取向的政治体制
改革主要任务是,围绕扩大民主和健全法制,以提高行政效能为核心,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责任型政府、法治型政府和廉洁型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改革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探索和创新基层民主有效实现形式。二是积极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深化行政审批、非行政许可审批项目规范清理等改革。三是建立健全公共财
政体制,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四是加快理顺政府职能,探索建立大部门体制,推进中介组织、行业协会、事业单位改革。
3、不断健全以民生为取向的社会体制
改革主要任务是,围绕全面改善民生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社会保障全覆盖为重点,着力推进教育、就业、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改革重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平教育机制。二是完善就业促进制度,完善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城乡统筹、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三是健全覆盖全民社会保障制度,推进覆盖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建设,完善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四是创新社会管理制度,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加强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
4、加快完善以人本为取向的文化体制
改革主要任务是,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核心,完善文化产业体系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管理体制,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改革重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完善文化产业发展体制,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和文化市场主体。二是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制,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推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三是创新文化管理体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行的文化管理体制。
五、“十二五”改革的突破重点
改革进入全面纵深推进的攻坚阶段,要做好推出一系列重大改革的准备。以重大改革为带动,强化体制机制重建。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和改革基础,以下四方面的体制改革可能会有重大突破。
1、探索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有条件的省份率先减少行政层次,依法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的体制。浙江长期坚持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体制,较早实施扩权强县改革,积累了丰富经验,“十二五”时期实行省直管县体制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省直管县的体制改革应坚持差异化推进,实现强市活县强镇的目标,多模式推进省直管改革,强市活县双管齐下,全面提升强镇地位。
2、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
浙江城乡差距在全国相对较小。农村都市化进程较快,具有较强的农村产业非农化、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工厂化、农民生活方式现代化的特征。“十二五”时期,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新型城市化与建设新农村相结合,以城带乡和产业联动相促进,有望在全国率先实现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突破。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机制,优化城乡生产力布局,优化城乡公共服务配置。
3、加快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严重影响了民生改善。中央和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此为指导和契机,加快浙江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是建立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医疗卫生服务、药品供应保障和医疗保障四大体系。
4、积极实施金融、土地等制度改革
金融、土地等制度是关乎经济运行的关键因素,是提高经济效率的核心。浙江金融基础良好,土地制度创新也已有较多突破,率先探索金融、土地等改革具有良好的条件。区域金融改革改革,重点是建立有利于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金融制度。土地使用制度改革,重点是建立市场化的土地资源配置机制,健全经营性用地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农村土地制度。
六、“十二五”改革的主要载体
近年来,浙江推进三大类五个城市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成效显著。“十二五”时期深化改革,应继续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为载体,推进多层次、多主题的改革试点,示范和领先全省面上改革,完善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改革推进方式。
一是深入实施三大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杭州市深入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嘉兴市、义乌市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温州市、台州市深入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二是积极开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争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方案国家批复的基础上,以省直部门、市县等为主体,围绕自主创新、产业升级、城乡协调、改善民生等方面,积极开展多层次、多主题的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七、“十二五”改革的保障措施
充分认识深化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围绕推进改革、实施改革、探索改革和巩固改革,进一步加强改革领导,明确责任分工,采取切实措施,努力确保各项改革顺利开展。一是加强领导协调,统筹推进改革。重点是以统筹协调推进改革的工作机制为基础,探索建立与国家部委联动推进改革、改革试点带动面上改革等有效机制。
二是明确责任分工,有效实施改革。重点是以改革年度实施意见、改革推进督察、改革形势分析等制度为载体,强化改革实施的进度监测和改革工作的检查评估。
三是坚持分类指导,积极探索改革。重点是以改革有序推进为目标,正确处理改革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的关系,明确改革的先后次序和推进方式。
四是强化制度建设,着力巩固改革。重点是加强地方立法,探索建立改革试错机制,确保具有较大难度领域的改革推进。
第二篇:创新体制再造优势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
文章标题:创新体制再造优势努力实现对外开放新跨越
作为内陆欠发达地区,****的最大潜力在于对外开放,根本出路在于借力发展。今年以来,****积极应对国际经济形势的新变化,拓展招商领域,改进引资策略,创新工作机制,优化招商环境,对外开放实现了新突破。1—8月份,全县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新批自营进出口企业36家,累计达到
***家;完成进出口总值***亿美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出口***亿美元,增长104。
一、依托特色产业,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产业“关联度”。实践充分证明,发挥特色产业优势,吸引外部生产要素,是提高招商引资成功率的有效途径。我们紧紧围绕三大特色产业,引入外部生产要素,膨胀龙头,拉长链条,不断提高产业的投资聚集度和投资的综合效益。一是立足本地资源招商。充分发挥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引进了全国最大的家具制造企业光明集团、山东省出口创汇第一大户——中地进出口公司、全国最大的罐装食品加工企业紫山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1—8月份,全县新上林木加工企业***家,加工户****户,实现产值***亿元。二是抢抓产业转移引商。针对外地部分地区芦笋资源枯竭、企业急待转移的实际,我们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先后吸引青岛中地、福建盈丰、福建紫山等一批芦笋加工企业落户我县。全县芦笋种植面积发展到***万亩,加工能力***万吨,成为全国第一大芦笋种植基地和加工基地。三是提升产业层次联商。通过多种形式,千方百计利用县外资金,膨胀企业规模,提升产业层次。以部门对企业的形式,重点围绕食品、纺织和林木加工,与诸城外贸、孚日家纺、丽波日化等6家企业进行了对口洽谈;以乡镇对企业的形式,重点围绕食品、纺织产业,与威海云龙集团、好当家集团、烟台喜旺集团等9家企业进行了对口洽谈。目前,华泰造纸、兖矿集团、丽波日化等东部企业已多次到我县考察,合作事宜正在进一步洽谈中。
二、推进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平台,提高生产要素“聚集度”。国内外发达地区的经验充分表明,发展园区经济是招商引资的最好载体,是增强环境吸引力、聚集生产要素的最佳途径,是现代条件下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有效措施。我们牢牢抓住工业园区这一龙头,发挥其项目建设的集聚效应、优化结构的龙头效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一是高标准建设工业园区。****工业园区由山东省规划设计院进行整体设计,目前已完成基础设施投资****亿元,入园项目***家。我们计划五年内引进资金**亿元,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项目***个以上,年工业产值达到**亿元,再造一个****新城区。二是多元化投入,打造招商新平台。****镇投资2000万元,建设5座标准化厂房,总面积4.5万平方米,无偿提供给企业使用。**镇吸引南京客商和本地建筑商投资600万元,建设园区厂房及附属设施。
三、依托现有企业,实现以出带进,增强与外地企业联手的“融合度”。企业是招商引资的主体、项目建设的载体。我们采取政策倾斜、资金支持,改变企业招商引资积极性不高的状况,把重点骨干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引”上招商引资前沿,“推”向招商引资第一线,“逼”上招商引资主阵地,加快由政府招商向企业招商的转变。1—8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入***亿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县外资金占85。一是联合外地企业,膨胀自身规模。在省经贸委的支持下,以企业对企业的形式,举办了****与东部强势企业项目对接洽谈会,拿出**个技术含量较高、发展潜力大的项目,与淄博鲁泰集团、烟台南山集团、聊城时风集团等省内**个大企业进行对接,达成合作意向**项。二是以出带进,变贸易伙伴为合作伙伴。****公司联合天津客商,投资****万元,新建物流中心,实现销售收入**亿元,税收****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98、165。****工艺品厂与美国金润公司合作,投资****万美元,生产木制地板和装潢材料,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年可出口创汇****万美元。wenzh.com
四、瞄准国际市场,融入全球经济,加速经济“外向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产品出了厂门就是国门。只有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才能以最敏锐的触角了解最前沿的信息,研发最先进的产品,跟进国际潮流。我们积极推进自身资源优势、加工优势、出口优势和境外信息优势、技术优势、资金优势的有机结合,加速了我县经济的外向度。一是出口规模实现新突破。1—8月份,全县出口创汇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家,过500万美元的**家,过300万美元的**家。****镇完成出口创汇****万美元,同比增长85。****公司出口创汇****万美元,增长100;****化工公司出口创汇****万美元,增长200。二是出口方式出现新变化。通过申办自营进出口权、参加各类经贸活动等,许多企业一步跨入国际市场,实现了从代理出口向自营出口转变,从间接出口向直接出口转变。三
第三篇: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研究
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一些企业由于权力监督不到位,机制不健全,管理不完善,给腐败以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为了降低腐败,必须加强反腐倡廉机制的完善和强化企业制度的科学化,从而推进企业党风廉政建设。本文就国有企业反腐倡廉的体制机制研究做了具体探讨,现叙述如下。
一、国有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不适应企业发展要求
一些国有企业改革后,管理模式发生变化,生产经营实行专业化、标准化。而企业纪检监察工作却与经营体制不相适应,纪检监察人员不到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不健全,使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难以得到贯彻落实。
主要表现在领导机构不健全、工作措施不得力、没有专门的反腐倡廉工作机构喝工作考核评价体系,虽然在文件中成立了相应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制度领导小组,但在具体的工作中却无专人负责。于是,造成了对班子成员分管范围内出现的问题,缺乏事前、事中、事后各个环节的把关,不追究领导责任;看似齐抓共管,实则大家不管;习惯于出问题后才去分析处理,不是认真地追究领导人员的责任,而是以“集体责任”为名推卸班子成员的个人责任。
导致这一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轻视反腐倡廉工作,把反腐倡廉工作当成累赘或可有可无的工作,没有制定切实可行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体制、机制,更没有从机制体制上真正落实。
(二)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制定的不合理
一些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源头治理工作薄弱,对关键岗位、重要环节、领导干部行为缺乏硬性约束。一些制度不适应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高效运作的需要,难以起到约束作用,成为摆设。
主要表现在企业没有明确、具体的监督主体,没有合理的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监督渠道,从而造成监督失控,制约失衡。有的企业将纪检监察部门与其他部门合并,有的将纪检监察人员兼职化,有的将纪检监察部门的权限缩小,使纪检监察部门和工作人员在具体工作中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持,无法发挥有效的制衡作用。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没有制定出合理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制度。
(三)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制度执行不力和不按制度办事的现象,造成监管不到位,让制度流于形式,失去监管功能,使国有资产受到损失。
主要表现在有的企业监督约束流于形式,片面地把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效益绝对化,企业中的党委、纪委和监事会对生产经营的监督约束显得松驰无力,即使执行监督也只是形式上的泛泛说教;有些企业纪委、监事会的工作人员怕得罪人、怕丢“帽子”,没有很
好地执行监督职责;还有的企业领导者在职务上往往是“党政一肩挑”或“党政成员交叉任职”,经营者不仅是企业的决策者和执行者,又是企业的管理者和监督者,无法形成有效监督。
二、几点对策和解决方法
(一)完善管理体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机制
一是要建立企业董事会与经理层、董事长与经理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格局。二是要建立企业党政组织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关系,企业党委成员应依照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经理层或监事会等决策、执行或监督机构,担任相应职务并能够交叉任职,产生相互制约的效能。三是要建立企业纪检监察组织参与权力决策与监督的权限程序。纪检监察干部可按法定程序进入董事会或监事会并担任相应职务,把纪检监察组织的监督直接化为董事会的决策监督或监事会的法定监督。四是要强化党内监督,进一步落实各项党内监督制度,认真开好企业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切实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内部的监督。
(二)强化约束,创新和完善监督制度
管理的无序是腐败滋生的温床。要实现企业风清气正的良好环境,就要把制度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完善各项源头治理的各项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按制度办事、规范有序运行的良好氛围,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关键岗位要实现不相容职务分离,将权力作适当分解和科学配置,设计环环相扣的互相制衡的严密程序,以保证权力在法制化、制度化轨道上运行。要建立风险评估机制,及时识别各种风险,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构建全面风险
管理流程。以全面风险管理为导向,科学合理利用企业各项资源,制定完善人事任免、资本运作、资金管理、物资采购等业务管理制度,深化、优化控制程序及措施,及时有效地调整和控制经营管理活动。
(三)通过加大查处力度,警示企业党员干部。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只有把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章制度贯彻落实到每一项具体工作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在日常工作中,对职工群众的各类信访件、举报信,要及时处理;要收集各种苗头性、倾向性信息,密切注意动向,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对反映属实的问题,必须严肃查处;对因不负责任或失职而造成企业重大损失的,必须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三、反腐倡廉的制度必须科学化
促使反腐倡廉制度科学化,是可以从根本上降低腐败事件发生的。因为,腐败的实质是权力与金钱、政治与经济的交换,它必须以政治与经济的所有制不同为基础。而制度的科学化则是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同一化。在这种同一所有制内部,是不可能发生商品交换的。一个人既有钱又有权,就不可能用自己的钱去换自己的权,也没有这个必要。所以,要防治权力与金钱、政治与经济的交换,从根本上降低腐败变质态势,就必须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十八大精神,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的科学化。
二〇一四年六月
第四篇: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研究
摘 要:绩效评估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工作的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是绩效管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从我国目前大环境来看,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估机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使得事业单位绩效管理的现状不容乐观。文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其次研究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再次通过对发达国家先进的绩效评估机制中学习适应我国国情的机制建设,最后对如何促进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的改革进行阐述。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评估 改革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138-02
一、对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相关解释
(一)我国事业单位定义
事业单位(Institutional Organization),是指国家以社会公益为目的的,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它们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些国家机构的分支。一般指以增进社会福利,满足社会文化、教育、科学、卫生等方面需要,提供各种社会服务为直接目的的社会组织{1}。此外,事业单位不同于日常见到的企业单位,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直接目的,其工作成果表现为非物质形态或非货币形态,其出现主要是为了实现国家的社会职能。
(二)什么是绩效评估
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学的一个研究方向,发展至今,学者对绩效评估的阐述大致从两个角度出发,从组织的角度和从个人的角度分别进行阐述。
其一是从组织的角度来理解。相关学者认为,通过绩效评估来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度等是企业进行绩效评估的最大动力。这个学术观点的学者通常认为,绩效评估是政府决定是否以某一合理的成本提供一定质量产品的方式。所以,我国学者胡宁生认为绩效评估是指政府体系的产品在大多程度上满足社会公众的需要,这也是能够典型代表组织角度的绩效评估定义。
其二是从个人的角度定义的。这些学者认为绩效评估主要是针对个人进行设定的,是对个人工作的一种监督、考核,目的是为了帮助人格提高工作效率。
二、事业单位绩效评估机制中的问题
随着我国改革的步伐,我国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体制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进步,这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估问题得到重视不过十多年的时间来说成果是丰硕的。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看到,我国事业单位在建设绩效评估机制的道路上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主要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业单位对绩效评估缺乏全面的认识
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层和管理层来说,他们最为关注的还是单位的业务工作,对单位的绩效评估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这些绩效评估意识不足的单位,绩效评估已经沦为一种一年一度形式上的考核,而且在考核的过程中也有很大的主观性。正是由于评估人员缺乏客观性和专业性,单位内部的绩效考核流于形式,成为一些简答的表格填写工作。所有的这些问题都说明:当领导层和管理层缺乏对绩效评估的全面认识,对绩效评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的时候,单位的绩效评估体制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即使单位已经建立起绩效评估体系,决策层的态度还是决定了这个机制是否能够正常地运行,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事业单位领导层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态度亟待提升。
(二)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一个完善的评估体系是评估的对象、被评估对象的评估标准、评估的方式、评估结果的反馈各个部分组成的。而经过我们的研究发现,我国事业单位在这些子过程中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首先在评估对象方面,现有的评估多没有平时评估资料的支撑,使得年中的最终考核和平时的工作表现相脱离。其次,我国事业单位现在执行的评估标准不够科学,过于简单和笼统。这主要是和评估专业人员的专业性相关的,导致最终评估时主观性和客观性强,最终的考核结果难以令人信服。还有就是对评估结果的反馈,正是因为绩效评估被当作一种即时的作业被完成,所以其评估的结果并没有得到重视,更不用说对这些评估结果的反馈了。对评估结果的重视不足将会进一步恶性循环,对下一年的评估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
(三)评估的周期设置缺乏合理性
在我国,绩效评估的考核周期是以一年为一个周期的,加之领导层对绩效评估的不重视,所以造成了绩效评估是只有在年末才需要进行的事情。但是,许多在平时发现的问题不一定需要到年终在统一反映,这样十分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此外,一个人的工作成绩和奖金只和一次考核挂钩也是有失公允的。因此,应该将绩效考核看作是平时就在进行的事情,缩短绩效考核的周期,这样才能更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平时的工作状况。
三、从发达国家事业部门激励机制建设中学习到的经验
在发达国家,人们将事业部门称作为公共部门(PublicDepartment)。发达国家公共部门人员绩效评估的实践,反映了当今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趋势,对改进和完善我国事业单位乃至与本论文研究的具有事业单位性质的服务机构的绩效评估体系提供了若干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专门独立的绩效评估机构
从发达国家公务员绩效评估的实践中可以看出,绩效评估制度能够持久有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专门独立的绩效评估机构负责评估工作的组织实施。为了避免评估过程流于形式,使评估结果更加公正、有效,这就需要由那些既懂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又对本单位工作性质和内容比较熟悉的人员共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评估机构。一般而言,这个评估机构包括了多方面的评估主体,还要具有稳定性的特征。
(二)科学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
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既可以使评估结果客观公正,又能促进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美国是实绩考核的典型,它根据自身岗位的性质确定评估内容,并通过工作分析、评价建立评估标准以及每个标准的含义。发达国家公务员绩效评估都有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比较合理的评估指标体系。而我国事业单位要建立一套这样的体系,首先要在工作分析的基础上明确每个职位的具体职责,同部门战略目标相结合后设计评估指标;其次,要根据岗位性质和内容,有针对性地设置评估标准;然后,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细化指标;最后,考核专家和被考核人通过协商、交流共同确立评估指标。
(三)注重评估过程中的沟通与反馈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沟通与反馈在绩效评估中的作用,相互交流而达成一致,一方面能避免评估人与被评估人对评估标准的认识歧义,减少评估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冲突;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员工接受考评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馈则可以让被评估人及时了解工作落实情况,并对差错进行改进,提出下一步计划。评估过程的沟通与反馈,可以使评估结果更加客观和公正。
(四)合理利用评估结果
发达国家非常重视评估结果对公务员的激励作用,他们把评估结果同职位晋升、奖励惩罚等结合起来,以调动员工积极性,帮助员工改进工作。美国是“择优晋升”公务员很明显的国家,对于评估结果特别优异者,加薪1级;评估结果不佳者,减薪、降职或免职等处分。
四、事业单位绩效评估的指标选择和设计
(一)提升服务能力、得到外部认可,努力实现自身社会效益最大化
事业单位作为国家实现其社会职能的重要窗口,服务的是社会个人和群体,那么外部的认可和重视应该是事业单位努力的重要方向。一般来说,外部的认可程度和重视程度可以通过行业内部地位和业务指标等来体现。例如在高等教育事业单位中,是否为国家“211”重点院校成为是否能够获得外部认同的一个标准;医疗机构在评价其社会效益时需要关注的是诊断失误率、康复比、复发率、重大疾病的10年存活率等等。不仅仅是这些硬性的指标和数字,事业单位的服务效率和服务态度也应该是事业单位评价的重要指标。对于一些被服务群体,能否得到及时的服务、自己的需求能够被很快地满足,这些对于被服务人员也是相当重要的。事业单位在履行其社会职责是重要的是关注自己的社会效益,应当在绩效评估时注意关注自身的服务质量,以得到外部认可为自己努力的方向。
(二)财务指标、流程优化和人力资源培育是提升单位经济效益的关注点
通常来说,对事业单位绩效最简单直白的评估方法是分析是财务等量化指标,比如成本费用率、资产利用率和收入增长率都可以十分直接明了地知晓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虽然现在在评价经营状况时需要参照许多非财务指标,但是财务指标仍是事业单位重点关注的。一般的企业需要的是全价值链管理,但是事业单位现在改革的重点是流程优化。在进行绩效评估时,评价流程维度时可以使用流程错误率、设备利用率、顾客满意度等指标进行评价。人是事业单位提供服务的主体,所以多进行人力资源培训、提升人员质量是十分重要的。提升人力素质需要的是提供给员工更多培训的机会、丰富培训内容等。针对员工的已受教育水平、技术等级、文化素质高低等,对员工进行不同的、有针对性的培训,这样有助于员工的全面成长。抓紧财务指标、服务优化流程、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培训成为提升单位经济效益的新的增长点。
(三)对评估指标进行合理的程序设计及权重分配
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并不是一种活动的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旨在提升事业单位的服务水平和效率。通常来说,事业单位需要的是建立一个自身服务活动的数据信息库,以数据库提供的信息用来单位的领导分析和决策。与此同时,建立问责机制和奖优罚劣机制也可以更好地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自己的服务品质,推动单位本身的发展。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机制建设的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各项指标权重的分配,实际活动中最为常见的是用专家调查加权法、德尔菲加权法、主观经验法等,这些科学的方法可以让企业根据各项指标的实际作用和意义进行调节赋值,更加切合事业单位自身的情况。
以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现今我国事业单位还存在诸多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已经渗入到了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的方方面面,所以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估体制绝非一朝一夕的努力就可以完成的。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的是改革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要结合各个单位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适合的方法逐个击破。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吸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借鉴成功的经验,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事业单位的人员管理效率,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注释:
{1}来自百度百科的定义。
参考文献:
[1] 王慧娟.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4(2)
[2] 张宏海.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评估研究[J].社会科学论坛,2014(1)
[3] 杨小瑜.事业单位绩效评估存在的瓶颈及其指标设计[J]工作研究,2014(6):73-74
[4] 鄢翔.发达国家公共部门员工绩效评估的经验与启示[J]会计师,2014(3):78-79
(作者单位:河南省地质职工学校 河南郑州 450053)
(责编:若佳)
第五篇:街道机制体制调研
六台街道运行体制机制等情况调研材料
按照区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调研工作要求,现就我街道办事处及社区居委会运行体制机制等有关情况说明如下: 一、六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自然情况
(一)六台街道自然情况
六台街道办事处始建于1984年3月,位于清河门区西南部,街道办事处因驻地位于清河门区河西镇六台村北部而得名。住宅区,东邻清河,西依大青山余脉,南与锦州市义县高台子镇相接,北与河西镇河西村相邻,阜锦输港公路在境内东部通过,境内柏油路直通清河门煤矿,交通十分方便,依山傍水,自然形成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是一个比较规整的住宅小区,全境面积2.5平方公里。2011年有居民4387户,11469人,60岁以上老人有2360人,占总人口的19.6%。居民大部为阜矿集团清河门煤矿退休人员、在职职工及其家属和子女,由汉族、回族、蒙古族、满族、锡伯族、朝鲜族6个民族组成,下辖3个社区居民委员会。辖区驻街单位有阜新市第二十三中学、清河门区第一小学、阜矿集团总医院清河门分院、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六台环境卫生管理所、六台供电所。街道办事处设有民政办、司法所、综合治理办、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劳动保障事务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社会募捐接收工作站等部门。
(二)社区居委会自然情况
六台街道东花园社区成立于2001年6月,位于清河门六台 1 街道东侧,社区居委会由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组成,居委会办公室、警务室、图书室采用一体式办公。社区居委会总户数1442户,总人口4376人,其中:男2920人,女2842人。辖区内有清矿耐火材料厂、六台电业所两个驻街单位。
六台街道中部社区组建于2001年6月,位于清河门区六台街道中心位置,界线河西医院一条街心东商业街以西,南至三井、三家店,北至清矿医院,社区下设15个居民小组,有居民1513户,人口3726人,辖区内有河西医院、信用社2个驻区单位。社区人力资源普查录入人员910户,1662人。
六台街道西花园社区组建于2001年6月,位于清河门区六台街道西南部。因辖区内西部花园而命名。北与河西医院隔道相邻,东以矿工街与中部社区相接,南到一间楼与义县接壤,西至西山脚下,由西山、六台、邢家屯、小西屯、二十三中住宅、八委自建、电影院自建七个工农杂居的自建区域和137栋公房区两部分组成。社区居民共计1432户、3486人,具有面广片散,工农杂居的特点。辖区内共有清河门区第一小学、阜新市二十三中学、六台街道三个驻社区单位。二、六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
(一)六台街道办事处主要职责
六台街道办事处是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受区人民政府领导,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在本辖区内行使相应的政府管理职能。具体为:指导、帮助社区居委会开展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和 2 其它工作;负责本辖区社区建设、管理和服务工作;做好社会救助和其他社会保障工作;执行本辖区内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财政预算,管理本辖区内的社会事务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环境保护、文化、卫生、安全生产、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负责维护本辖区内社会秩序稳定,做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人民调解工作;维护老年人、未成年人、妇女、残疾人等的合法权益;开展拥军优属,做好国防动员和兵役工作;配合做好防灾救灾工作;向区人民政府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事项以及办理区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社区居委会主要职责
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主要职责是:
1、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教育居民履行应尽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活动。
2、根据实际,提出本居住区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意见。
3、建立各项居民自治制度;组织开展居民自治活动;执行居民会议的决议、决定;教育居民自觉遵守《居民自治章程》。
4、办理本居住区居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5、调解居民纠纷。
6、协助维护社会治安。
7、协助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做好居民利益有关的社区服 务、公共卫生、计划生育、优抚救济、社会保障、青少年教育等项工作。
8、密切联系居民,及时向街道办事处反映居民的意见和要求。
9、评议街道办事处和有关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2011年六台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
(一)街道办事处工作情况
2011年,六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区“做大经济总量,做强财政实力,构建和谐清河门”这一总体目标,紧抓河西棚户区三期改造工程展开有利契机,真抓实干,开拓创新,全面推动了街道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了街道经济持续较快发展,有力维护了街道社会的和谐稳定。
【各项经济指标及完成情况】
1、民营企业共计291个(基本为个体私营业户),到年末预计民营企业营业收入为21780万元。
2、到年末实缴税金预计为998万元,利润总额13326万元。
3、到年末增加值11990万元。
4、期未从业人员2260人,劳动者报酬共计948万元。
5、新开工1000万元以上项目1个,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
6、正在洽谈项目。杭州投资商庞旭松与朱家屯小学联办矿 合作经营开发煤炭资源项目,计划投资6000万,准备第一次投资2000万,现资金没有全部到位,项目正在跟进当中。【民政工作】
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4月份,按照我区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实施方案要求,街道所辖三个社区顺利完成八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选举产生新一届社区居委会成员9名,符合年纪轻、文化高、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好的要求,居民自治组织的工作、组织、协调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社会保障工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遵循公平、公正、公开和应保尽保的原则,坚持审批审核的机动性、灵活性、保鲜性,坚持动态管理不放松,做到了严把入口,畅通出口,实事求是,认真开展低保工作。今年1—10月新增27户,撤出125户。其中1月份组织开展辖区内低保户审查核实工作,清理整顿低保47户。9月份,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对街道低保户开展了全面信息采集工作,提前一个月完成采集工作任务。优抚、双拥工作。及时、准确落实各项优抚政策;优抚金、优待金、遗嘱费、伤残金及时发放,不拖不欠并且没有滞留现象。
救灾救济工作。在处理好各类“特困户”基本生活问题的基础上,开展了救助工作。对特困户赵颖(尿毒症患者),协调相关部门为其解决医药费折合人民币4万元;春节期间为救济特困户,解决米、面、油折合人民币26.4780万元;发放分类救助款1.55万元;发放保障金390万元;解决残疾军人救助2160元; 5 应急救助5人10000元;定期定额救助7人次,金额6300元。
殡葬工作。认真执行殡改政策,火化率100%;开展破除封建迷信活动,杜绝丧事大操大办现象发生。【棚户区改造工作】
街道作为三期棚改工程的配合协调部门,为把此项惠及六台百姓的工作做好,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年初街道成立棚改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棚改工作开展的具体措施,明确工作职责任务。
(二)开展了全面普查工作,及时了解掌握棚改涉及的范围、户数。
(三)全面做好棚改政策的宣传工作,对棚改工作中发生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进行化解处理,保障了棚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街道棚改新区入住前期的签协议工作、摸房号工作、申请一楼住户认定工作已经顺利完成,一期棚改街道签协议2248户,一楼住户认定138户。
(五)配合棚改部门全力做好棚改期间信访稳定工作。【司法行政工作】
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年初制定了街道2011年普法计划,调整街道及社区普法领导机构,制定了“六五”普法工作规划。上半年邀请区综治、610、区司法局等部门领导,对反邪教及综合治理法律知识等进行培训1次,街道干部及社区工作人员、普法骨干150余人次参加学习。按照平安创建工作要求,在三个社区分别组建法律咨询站,选定15人作为法律义务咨询人,对于居民生活中涉及法律的问题提供无偿援助。人民调解工作。以防止矛盾纠纷激化、争创“四无”为目标,不断完善调解网络建设,不断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社区调委会全年共开展矛盾纠纷排查88次,调处纠纷23件,成功23件,调处率100%,调解成功率100%。无民转刑案件发生。
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深入贯彻落实有关政策规定,开展刑释解教人员调查工作。对解除教养3年内、刑满释放5年内的人员重新进行摸底排查,对排查出的22人全部建立帮教档案、制定帮教措施、明确帮教责任。列帮22人,21人全部安置(一人为残疾人除外),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街道、社区通过定期对释解人员进行走访、帮教,了解掌握思想动态,尽量帮助协助解决生活中的现实问题等办法,达到了稳定社会的目的。【综治、610、信访工作】
健全机构、夯实基础,加强领导。2011年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分别与各社区签订综治、610工作责任状。党工委召开会议专题研究综治工作4次、印发街道综治文件5份、工作实施方案1份,做到全年总体工作有部署、具体工作有安排。为夯实基层工作基础,在各社区组建了15人的治保会,下设31人的义务看门望锁队、53人的义务巡逻队、241人组成的单元楼和栋房义务治安信息员、义务矛盾排查调解员、59人的“三老”治安志愿者等队伍,这些队伍作为专业治安队伍的补充,有效的发挥了作用,加强了社区的治安防范工作。
“平安创建”工作。
1、为全面落实好区委、区政府关于开展 新一轮创建“全省平安区”活动的精神,街道将“平安创建”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放在重要位置来抓,把社区党支部书记列为政法工作第一责任人,同时与社区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平安创建责任状,落实了工作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
2、深入开展社会矛盾化解年活动,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化解工作。围绕影响辖区平安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和矛盾纠纷,实行逐组、逐户、逐案每周两次排查制度。通过大排查,做到了对不稳定因素和各种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
3、全面深入开展大接访工作。一年来,街道党政领导共接待群众来访25批98人次、处理上级转交信件17件、街道共受理人民来信32件,使大部分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有效化解。
4、切实化解疑难信访问题。对区委、区政府交办的重要信访事项,实行街道社区两级主要领导亲自包保制度,有效化解了一些矛盾纠纷的激化升级。2011年街道全力化解棚改过程中产生的矛盾纠纷问题,基本保证了棚改工作的顺利进行。
5、“电力设施保障”工作。我辖区现有电力设施:变压器29台,经过线路5.5公里。按照做实做细的原则,街道健全了电力设施保障组织领导机构,明确了各相关单位的管护责任,细化到人,健全的管护网络保障了今年我街道无电力设施被盗事件发生。
6、为加强对各个社区社会治安薄弱环节的管理,开展了流动人口和房屋出租情况的摸底调查工作。经详细调查,全街共有流动人口118人,其中:流入53人,流出65人;出租房屋56户,出租房屋签状率达到了100%。
7、切实有效地开 展禁毒活动和禁毒专项整治工作。以“6.26”和“12.28”两个宣传月为契机,抓好全街道的禁毒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和禁毒专项治理使全街道的毒品犯罪降低到最大限度。
8、综治宣传月效果明显。5月5日街道召开了综治宣传月专题会议,6日街道和所属各社区举办了图片展,悬挂宣传标语80多条;18日举办了法制讲座培训班,街道和社区工作人员参加了综治知识竞赛,共答卷50份,准确率在98%以上。
610工作。
1、全面落实转化攻坚工作目标,制定具体工作实施办法。按区610办关于开展严厉打击“法轮功”违法犯罪活动和清缴“法轮功”宣传品专项行动要求,3月7日街道召开宣传发动会议,成立了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的专项行动小组,制定了专项行动工作实施方案。通过集中行动,共收缴法轮功宣传品88件,其中:小册子60件,光盘28张。
2、对安装接收“新唐人亚太电视台”节目设备的违法活动进行了专项整治。经排查,所属辖区共有卫星接收机7台,除对有卫星接收机用户排查外,还对“法轮功”转化人员和不放心人员(居住在本辖区内)进行了认真排查,未发现有不稳定因素存在。
社会稳定及信访工作。
1、伴随我区三期棚户区改造工程的开展,街道信访稳定工作压力陡然增加,全年接待信访事20批次,235人次。为做好信访稳定工作,保障各项工作有序进行,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街道对信访稳定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信访稳定专题会议,在进一步建立健全信访稳定包保责 任制,建立长效的监管工作机制的同时,加大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力度。
2、街道采取矛盾纠纷集中排查的办法,集中力量、多措并举,全面展开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积极进行矛盾调处化解,全力争取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3、对信访重点人,实行重点包保制度,全天候24小时进行监控,最大限度减少越级上访现象发生,保证了街道社会的长期和谐稳定。【计划生育工作】
计生法规宣教工作。
1、为提高居民法律意识,在春节、流动人口维权日、“5.29”、世界人口日、“9.25”等节日工作期间,广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流动人口管理办法》、生殖健康知识等,共张贴标语430条,出黑板报12期15刊,发放宣传单1000份。
2、在5.29活动日和庆祝“七一”建党90周年活动期间,举行了文艺汇演2次。
生育指标完成情况。全年生育指标一孩21人,现出生21人,其中:男孩11人,女孩10人。死亡91人,负增长70人;出生率1.84‰,死亡率7.99‰,自然增长率-6.15‰。
计生协会工作。社区两委班子换届后,街道计生协会进行了人员调整,具体工作中充分利用协会会员在群众中的模范带头作用,利用各种形式,带头宣传人口与计生相关的法律法规、婚育新风进万家和新型生育文化,吸引大量群众观看,达到预期效果。【劳动再就业工作】
加强劳动力资源管理。完成辖区内劳动力资源普查工作,对 失业人员进行了登记建档,提供就业信息70条,求职信息35条,提供就业岗位。
劳动再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全年安置计划数1650人,实际完成1800人,完成计划的109 %,其中再就业计划安置810人,实际完成1020人,完成年计划的126%;劳务输出人员计划600人,实际完成710人,完成计划的118%。
【武装工作】
街道认真贯彻落实《兵役法》和《征兵条例》要求,扎实开展武装工作。
1、结合街道实际,制定《民兵组织整顿实施方案》,以不断提高民兵质量为标准,以“拉得出,打得赢”为原则,认真开展民兵整组工作,成功组建了51人的民兵应急分队,其中民兵心理战分队25人,应急值班分队(排)10人,应急连16人。在4月25日接受了军分区领导的点验,保证了参点率达到100%。同时,在4月2日组织民兵应急排16人支援蜘蛛山乡扑灭森林火灾一次。
2、组织民兵预备役战士训练1次,参训人员9人次。
3、全面开展冬季征兵宣传工作,鼓励适龄青年涌跃参军,献身国防。
【安全生产工作】
年初,街道与各社区签定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责任书》,落实了责任和工作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工作,不断加大宣传教育和安全检查的力度,全年共开展安全检查12次,发现不安全隐患7处,街道组织社 区帮助彻底进行排除。同时按区委区政府要求,认真开展了“安全月”活动,利用橱窗、板报、标语、横幅等方式,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法规知识,提高了广大居民的安全意识。【卫生工作】
街道结合“爱国卫生清洁月”和“社会公益日”活动开展,联合清河门矿、物业公司及区环卫站等部门,对全街的越冬垃圾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共清理居民住宅内越冬垃圾230吨、清理辖区内排水沟渠2000多延长米、捡拾白色垃圾100余公斤、出动各种车辆20台、参与活动人员近500名。开展了讲卫生宣传教育工作,向社区居民宣传卫生保健知识,共发放了宣传1000余张。通过整治,街道辖区内的卫生环境有了明显改观。
(二)社区居委会工作情况(见附页)
四、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岗位配备情况
六台街道办事处现有行政岗位10个,青教事业编制4个,全部配齐。街道三个社区居委会均由社区主任、副主任、委员3人组成。
五、街道、社区对进一步加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建议
(一)街道、社区日常工作对口部门较多,工作量较大,为进一步做好服务管理工作,建议财政加大对街道、社区经费投入力度,以保障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二)建议做好街道、社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工作,突出抓好 街道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制定统一建设规划标准,确保满足开展服务居民工作的基本需求。
(三)建议健全街道、社区工作人员考核制度。围绕街道、社区服务管理创新工作开展,进一步完善街道、社区干部考核评价办法,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度,突出“群众满意”的考核要求。
(四)建议加大宣传工作力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广泛开展宣传关于社区服务管理创新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居民群众和辖区单位理解、支持社区工作。
(五)建议发动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工作,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服务管理,实现共同管理、自我服务、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