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试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和伟大意义
姓名
班级
学号
【摘要】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
【关键字】改革开放 政治 经济 文化 生活
【正文】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从此,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使中华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是有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的。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时中国刚刚经历文化大革命的摧残。
政治上,首先,“文革”时期,作为政治主体的人(决策者和执行者)的政治素质整体下降。作为政治主体的各类政治组织功能缺失。“文革”时期,包括中共各级党委、人大、政协等在内的各种原来常设政治组织或残缺或虚置,其正常的政治社会化功能也随之缺失。作为政治主体的国家政权与公共机关职能变形。第二,政治运行制度规则极度失范,政治文化日趋非法理化。“文革”期间,各项政治制度与规则或残缺虚置或极度变形,整个政治系统的政治实践处于随意化、无规范化的状态。第三,政治实践紊乱无序,加速了政治文化的畸变进程。
经济上,这十年人民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较快的提高。
1976年我国人均年消费粮食只有381斤,低于1952年的395斤,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2.5亿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全国职工人均工资下降,只在1971年底对少部分人提高过一次工资。住宅、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等方面也造成了严重欠账。“文革”前经过三年经济调整时期,城市居民供应的商品本来已经有不少取消了配给票证,“文革”时期又不得不恢复甚至增加。城市市民基本上靠工资生活。住房相当困难。至于农民的生活,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的钱。
文化上,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不仅耽误了一代人,而且使教育质量急剧下降。“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间,估计为国家少培养了10 万名研究生、100多万名合格的大学生、专科毕业生和 200 多万名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因而,造成了人才青黄不接、知识匮乏的严重问题。全国大量文物受砸毁,古迹被破坏,对中国,以至人类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很多历史文物、私人古玩,甚至祖辈遗物在(破四旧)的口号下被红卫兵砸烂;一部分科学工作者被迫下乡,研究工作因而停顿。
从国际环境看,当时,世界各种基本矛盾日益激化,苏美两霸的争夺和他们同世界各国人民的矛盾尤为尖锐,已成为国际关系的中心问题。当时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一方面是世界人民的革命倾向蓬勃发展,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一方面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越来越激烈。它们的争夺遍及世界各个角落。世界上到处讲缓和、讲和平,恰恰证明,这个世界没有缓和,更谈不上什么持久和平。而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运动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要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我们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的伟大抉择,是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历史选择。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团正是在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的大势,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基础上,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率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征程。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中华各族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而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有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组包产到户;1983年,撤销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撤销生产大队,建立村民委员会;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内容:1984年以后开始,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企业自负盈亏、自主经营;所有制上改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公有制经济为主题、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对外开放的内容有1980年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1985年开放了沿海经济开放区;到九十年代基本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延边开放城镇、内地生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国际地位的提升、经济大革命、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都是改革开放带给我们的。而改革开放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解放了思想、实现了思想的解放。改革开放所带来最根本的变化就是思想的解放、所能取得成功的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解放了思想。改革开放最伟大的成果即思想解放的结晶就是开辟了道路、创新了理论。
我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
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建半封建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
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社会主义,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中国共产党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和其他老一辈革命家支持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全面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倾错误,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
从1978年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以义无反顾、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惊天动地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今天,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修订版 197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上的报告
第二篇: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曹普
中共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副主任
前言
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在这样一个重要时刻,中央已经作出决定要隆重纪念。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啊也专门阐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高度评价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功绩,科学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事实证明呢,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今天改革开放30年的历程的回顾准备分八个问题来讲。第一个问题,讲一下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第二个问题讲真理标准讨论与伟大的历史转折;第三个问题,讲一下改革开放的起步和面的改革开放;第四个问题,讲改革开放中的严重的波折以及应对;第五个问题,讲邓小平南方谈话与改革开放的新阶段;第六个问题,讲一下改革开放的加速推进和跨世纪的战略部署;第七个问题,改革开放在考验中前进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后一个问题,讲一下十六大以来改革开放的新进展和30年改革开放的成就和主要的经验。
先讲第一个问题,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就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背景。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一、国内背景
先看国内背景。
(一)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文革的历史
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呢,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个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那么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做出的一个决策。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的人士给我们提了很多的意见,有一些是尖锐性的意见。由于对这样一些右派进攻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结果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结束的时候,全国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数高达55万多人。后来经过平反,没有摘帽子的人,右派分子只有3000多人,严重的扩大化,这是政治上的左。
到了1958年,政治上的左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上的左,那么这个经济上的左呢就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三年大跃进,后来有一个估计,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高达1200亿。大跃进以后我们又用五年的时间进行经济调整,三年大跃进,五年经济调整,加起来浪费了八年的时间,我们等会还会看到,这八年的时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间方面浪费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大跃进失败以后,从196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经济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政治上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同步的调整,反而在这期间又进一步的发展。1962年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个错误进一步升级。那么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可能出修正主义的担心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随着阶级斗争的这根弦绷得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越来越紧,再到后来四清运动当中毛主席与刘少奇在对四清性质的认识上发生了新的分歧,结果就使得毛泽东越来越把阶级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刘少奇等人,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先后经历了达到一切的全面内乱,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初步纠左的中断,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以及粉碎四人帮的一系列事件和过程。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的一场浩劫,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二)回顾文革结束时的图景
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一幅什么图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这个图景重新来回顾一下。
1、政治方面
那么在政治上,是冤假错案堆积成山,据统计,文革十年当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
那么虽然没有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的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人,6万多人。所以文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的一次大践踏,大破坏,这是政治上。
2、经济方面
那么经济上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据李先念同志后来估计,文革十年造成的国民收入的损失就高达人民币5000亿元,那么这个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说到,仅从1974-1976年文革就造成全国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的损失2800万吨,财政收入损失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当中有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有三年是负增长。所以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经济造成的损失也非 3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常严重。
3、教育、科学、文化方面
那么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科技断层、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比如说对科学技术的破坏,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仅北京地区171位高级的研究人员当中就有131位受到审查或者列为打倒的对象。全国中科院系统被迫害致死的科研人员达到229名。在上海科技界,仅“两线一会”这样一个特务案就株连了个研究单位的1000多人,受到逼供、拷打的科技人员多达607人,打死了两人。
1966年-1976年,十年由于文革的影响,十年没有组织过正式的高考,交白卷的也可以上大学,在1982年有一个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达到2亿3000多万,占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
4、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面
那么文革结束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是一个什么图景呢?我们也可以看一看。从1957年-1976年20年时间,全国职工长达20年时间里面没有涨过工资,几乎没有涨过工资。不但没有涨工资,工资还有所下降,你比如说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是624元,到1976年的时候呢,只有575元,1976年的工资比1957年还要少40几元,将近50块钱。
有了一点工资也买不到东西,很多生活的消费品都要凭票购买,粮票更是流行了40年。同人民币一样重要,被称作第二货币。三转一响是人们当时最向往的东西,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自行车大概在180元左右,当时的价格,手表一转是120元左右,缝纫机是100元左右。收音机啊,比如说红灯牌的收音机当时90多块钱,也将近100块钱。三转一响加起来四样东西500块钱左右,但是就这样三转一响很多人一个是买不起,再一个即使能买得起也要拖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得到。
穿什么样的衣服呢?从城市到农村,灰、蓝、黑、绿是主色调,全国几亿人穿的衣服颜色就是这四种颜色。住的房子这里面也有一个数字,改革开放的初期上海180万住户当中按照国家的标准有89.98万户为住房困难户,就是按照国家的标准,上海有将近一半的住户住房困难。其中三带同室的户数有11万多,这是85年的上海统计的数字。父母与12周岁以上子女同室的有31万多,12周岁以上兄妹同室的有8万5000多户,两户人家同居一间屋子的有4万4000多户,人均居住两平方米以下的有26万多人,所以住房也非常的困难。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就全国而言,1978年建设部对全国182个大中城市统计,有一个数字,有一个结果,就是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米。全国180多个大中城市统计的结果,人均居住面积是3.6平米。在这182个城市当中,有缺房户有689万户,占这些城市总户数的35%,住房也大多是没有客厅,进门就是卧室,甚至是厨房、卫生间,各家合用,住房非常困难。
5、农村方面
那么刚才说的主要是城市,在广大农村,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全国8亿农民生活在5万4000多个人民公社里面,农村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都由国家统购统销,农民种什么作物,种多大的面积,怎么种植,农民吃多少粮食,吃什么品种都由上级决定。所以没了自主权,也就没有了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的问题相当严重。
安徽是最有代表性的,安徽是一个农业的大省,也是文革期间受到左的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地方。1977年6月,中央调万里到安徽省委做第一书记,到任以后,万里听取了安徽省委农委的汇报,了解了安徽农村的情况,什么情况呢?文化大革命十年,安徽的粮食的总产量一直徘徊在20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是60块钱左右,一年的收入平均起来农民60块钱左右。由于价格的因素,十年当中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30%。当时有一个测算,农民每年每人的最低的生活费用合算起来大约是100块钱人民币,100块钱人民币。但是安徽全省28万个生产队当中,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的占了67%,低于40元的占了20%,那两者加起来全省有90%的生产队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维持。
所以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万里就说了一句话,让我这个书记啊,这个省委书记啊,怎么不发愁,怎么当,说了这样一个意思。那么随后万里又到芜湖、徽州、石州、肥东、定远等农村实地看了一番,到农村实地去看了一下,了解的情况使他非常的震惊,也非常的失望。后来万里讲了一段话,他说我又不熟悉农村的工作,这一到任就下去先看农业,看农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把全省大部分的地区都跑到了。他说,我是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干部,虽然对农村的贫困不能说毫无所闻,但是到农村以后,一具体的接触还是非常的受刺激,什么刺激呢?就是农民的生活原来是这么低,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淮北皖东有一些穷村门窗都是泥土坯作的,连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作的,找不到一件木器的家具,他说真是家徒四壁,家徒四壁。
他说他真没有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他说他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 5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
安徽凤阳是著名的花鼓之乡,万里也到凤阳这个地方去看了看,有一些记者也到凤阳去了解情况,了解到一个什么情况呢?凤阳县有一个前王生产队,仅靠着津浦铁路,这个生产队一共是十户人家,68口人,这个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门,什么门都没有,有四户。有三户是没有水缸的,有五户没有桌子,这个生产队长史得臣是一个复员军人,一家十口人,只有一床被子,只有七个破碗,七个饭碗。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用树条或者是麦秸杆做的。上面来调查的人在这个生产队开这个座谈会,全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坐的小板凳,大家只好蹲着。
那么这个前王生产队的干部介绍说呢,初级社的时候全村有127人,但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十几个人。后来情况有一点好转,但是困难的情况一直存在,所以每到每年的冬春之际,这个村里面的男女老少都是成群结队的外流,凤阳的逃荒的几乎是走遍了全国。
安徽农村的情况应该说并不是个别的现象,1977年11月份小平同志到广东去视察,广东因为受到左的政策的影响,农民生活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很多人大批的外逃香港,11月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的时候,广东省的领导就向小平同志报告,外逃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使动用军队来外逃也是防不胜防。听了这个介绍以后,小平同志是讲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讲了一句话,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所能管得了的,是政策上的问题导致这个现象的。”
原农业部的人民公社管理局还统计了一组全国性的数据,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50元。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所以,文革结束的时候,呈现给由于左的政策的,极左的严重的干扰,呈现给世人面前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中国,是一个烂摊子,是一个亟待改弦更张,需要重新振起的一个烂摊子。
(三)对文革的反思
那么对长期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的损害,小平同志后来有一个概括,他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主要的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1958年-1978年20年时间里面,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从我们刚才回顾的情况来看,小平同志的这样一个概括是非常客观,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的情况。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左的失误,特 6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别是由于文革这样的极左造成的严重的危害,那么在这期间,社会主义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看搞这样的社会主义它的优越性难以服人,难以服人。
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以后,就不断的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你比如说1977年12月26号,他在会见澳大利亚外宾的时候就尖锐的提出一个问题,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他说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他说如果这也叫优越性的话,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
1978年3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它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的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的钢,能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他说这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能叫社会主义吗?
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他又说,说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他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他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他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要坚持,但是社会主义绝不能够再像文革这样搞下去了,中国也再不能像文革这样发展下去了,这就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怎么办呢?改革的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提出来了,关于改革与文革的关系,小平同志在88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中国不仅领导层支持改革,而且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都要求改革,这要归功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大课堂,中国有文化大革命和没有文化大革命是不同的,文革的作用就是教育我们要改革开放。这是从国内背景来说的。
二、国际背景
如果我们再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从国际背景再来分析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就更加尖锐的提出来了。
(一)其他国家的发展
那么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期间,在我们相继的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左的错误一个接着一个的时候,西方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利用新科技革命造成的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大力的发展经济,出现了经济的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 7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地区,特别是四小龙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那么新科技革命也叫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是二战以后从美国兴起的,它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把二战以后的军用的一些技术转移到民用上来,使得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大家都知道1946年,从信息技术方面来看,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7年第一个晶体管在美国问世,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快。
那么空间技术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苏展开了空间的竞争。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的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
从新能源技术上来看,1945年美国原子弹成功爆炸,1957年,美国是第一个商用核电站建成。在这之前是苏联最早建成核电站,但是美国是第一个商用的核电站在57年建成。到60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红宝石的激光器。那么到了现在,美国所拥有的核电站高达104座,有104座核电站,法国有59座核电站,59座核电站,法国的能源的75%都来自于核能。
那么在生物技术方面呢,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获得成功,在1978年英国是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所以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美国经济是高速发展,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连续上升了106个月,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在欧洲二战以后,欧洲经济濒临崩溃,为了帮助欧洲经济摆脱困境,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摆脱当时的经济困难。
马歇尔计划在实施期间,欧洲经济增长了25%,此后欧洲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以西德为例,从1951-1971年,20年当中西德的GDP增长了5倍多,是日本之外资本主义国家里面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从1951年-1970年,法国的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9%,到1970年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9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第四位。
日本的发展就更令人注目了,1955年日本编制并实施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又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55-1960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8.5%,1960-1965年增长率为9.8%。1965-1970年为11.8%。从1955年-1970年,日本的GDP增长了7.2倍,到1968年超过了西德,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资本主义的第二经济大国。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差距
那么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正是中国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所以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正是自己折腾自己的20年。这样两厢比较,中国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和这些国家的经济技术的发展差距就进一步的扩大了。
这里面有一组数字,可以简单的说一下。1957年中国的GDP的总额,国民收入折算成美元是369亿美元,美国是4405亿美元,1957年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1.9倍,日本的GDP是308亿美元,是中国的0.83倍。西德是中国的1.39倍,法国是中国的1.56倍,英国是中国的1.66倍,意大利、加拿大分别是中国的0.76和0.94倍。除了美国以外,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经济的总量GDP在这个时候还不如中国。西德、法国、英国是中国的一倍多。但是20年以后,到1978年,中国的GDP达到1223亿美元,美国达到21123亿美元,是中国的17.2倍。日本的GDP总额是9739亿美元,是中国的7.9倍,西德、法国、英国分别是中国的5.2倍、3.8倍、2.5倍,意大利和加拿大也是中国的2倍和1.7倍,差距进一步的拉大。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70年代末,在中国还为三转一响奋斗的时候,日本早在50、60年代三大件就已经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人家在50、60年代就已经是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了。说到电视机,日本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52年生产的,1952年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我国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58年生产的,是在天津生产的,都是黑白电视机。中日在电视机技术方面应该说基本上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说的。但是20年以后,到了1977年日本的电视机的年产量达到1500万台,中国的电视机产量当年只有28万台,经过20年的时间,差距拉的非常巨大。
除了西方国家以外,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形势也相当的严峻,建国初期韩国的经济总量和中国山东省差不多,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的发展国民解决,创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到80年代的时候韩国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是山东的几倍。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197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96亿美元,而当年整个中国大陆只有148亿美元。这么大一个国家,整个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还没有香港多。
(三)中国感受到差距
那么对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这样一些差距,在文革期间我们是不承认的,甚至认为别人还不如中国,自欺欺人。很多人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比较,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不甚了解。
那么是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的、真切的、真实的感受到这种差距的呢?这是在粉碎四人 9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帮以后,是在出国考察,通过出国访问亲身感受到的。197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就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出国考察的热潮,有很多代表团经过香港陆续的到国外去访问。最重要的一个团是1978年5月,由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西欧五国就是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这个团一共有30多人,团员都是当时的一些部门的主管经济的省长、部长。比如说有水电部的部长钱正英,有农业部的副部长张根生,有国家建委的副主任彭敏,有北京市的副市长叶林等人,到西欧五国去考察。
那么这个代表团在国外看到了什么呢,有两个强烈的印象。
第一个印象是没有想到当代世界现代化会发展到如此的程度,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的差距会如此之大。你比如说他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在西欧五国考察期间,一共36天,到了25个城市,到了西欧五国的20多个城市,参观了80多个工厂、矿山、港口、农场、大学和研究单位,很多人经历了第一次。你比如说第一次见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电子计算机,第一次见到核电站,第一次看到什么是集装箱。很多都是第一次,因为中国都没有。
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比如说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在西德只需要2000名工人,而在中国的辽宁的阜新露天煤矿,同样产这么多的煤,需要工人16万,相差80倍。瑞士的伯尔尼公司一个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职工只有12人,而在中国江西的江口水电站,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工人298人,相差24倍之多。法国的马赛有一个钢厂,年产钢350万吨,只有多少工人呢?只有7000工人。而中国的武钢年产钢只有230万,钢产量还不如人家多,但是工人有67000人,相差十几倍。
所以回国以后,谷牧应邀到中央党校一些单位做报告,大发感慨,他说“过去四人帮搞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吹嘘什么都是天下第一,什么都是我们得好,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第二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西欧、日本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比我们要高出很多。比如说西欧五国工人的工资都非常高,城市的住房人均达到20-30平米,农民的生活和工人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和城市的生活相差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相差无几。
日本的情况呢,从日本访问的考察团回来以后也介绍,说从1955-1976年日本工人的实际工资增长了2.1倍,还有很多福利补助,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40、50平米的住房,全国平均每两户就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家庭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唱机、吸尘器等等。包括农民在内,都穿毛料子的服装,而且样式也很多。但是在中国,农村还有2亿5000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万人是食不果腹,城市职工20多年没有涨工资,这个刚才已经说到了。
我们国家刚才说了,城市人均的住房面积只有3.6平米,西欧是20-30平米,相差非常大。日本东京大型的超市,商品的品种多达50多万种,而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商品的品种只有2.5万种,他们当时就说,相比之下我们确实是觉得很寒碜。
很多代表团回国以后,比如说访日的代表团,港澳的代表团,包括西欧五国的团回来以后都向中央做书面报告或者当面做汇报。谷牧的汇报是在1978年6月30号下午进行的,从3点30进行到晚上11点多钟,进行了八个小时。谷牧介绍的情况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二战以后西欧的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跟他们比我们是大大落后的。第二点,西欧的商品、资金、技术要找市场,都希望和中国发展关系。第三个方面,国际上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说补偿贸易、生产合作、吸收外资等等,我们都可以用。这次报告完了以后到七月份,国务院又召开了四化建设的务虚会,谷牧又在这个会上介绍了访问西欧的情况,又做了介绍。谷牧还向小平同志做了专门的汇报,专门上小平家里去,所以小平后来有一个感慨,他说1978年9月同金日成谈话的时候说了一段,他说我们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搞现代化的出发点,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什么叫现代化呢?50年代一个样,60年代一个样,70年代就更加的有新的情况了,更不一样了。
总结
总之,无论从中国文革结束时的困局,从这个困局来看,还是从7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进一步拉大的差距,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来看,中国都必须改变过去的错误的发展路线,实行新的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人说中国在70年代末,义无反顾的选择改革开放,是被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客观,也完全正确的一个评价。
小平同志指出,说我们过去生产力没有得到很快发展的主因,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及时的提出改革,他说现在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小平的结论是改革是发展中国生产力的一条必由之路。我想这些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的背景,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的变迁,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三篇: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第一章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1、()明确指出:“‘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基本战略问题。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B.时代主题
C.姓“资”姓“社” 3.()是当代世界的两在主题 A.战争与和平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何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提出的。A.马克思 B.列宁 C.邓小平
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大体和日本相等。A.1960 B.1950 C.1940 6、1977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同时发表的社论提出“两个凡是”的指导方针。A、2月7日 B、2月8日
C、2月9日
7、()年4月,邓小平在给党中央的信中提出:“我们必须世世代代地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 A、1976 B、1977 C、1978 8、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A、5月10日 B、5月11日
C、5月12日 9、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一文,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B、《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基本标准》 10、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率先提出系统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意见,引起大多数与会者的强烈反响,从而改变了会议议程。
A.陈云
B。邓小平
C、李先念
11、邓小平在()闭幕会上作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1978年1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2、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召开。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中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3、()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4、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以后的拨乱反正,其范围包括()。A,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 B、思想领域 C、政治领域
15、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作出了从()年起,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A、1979
B、1978
C、1980 16、()重新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7、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果断地停止使用()的口号。A、“以阶级斗争为纲” B、“以钢为纲”
C、“以粮为纲” 18、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定成立()。
A、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
B、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C、中央顾问委员会 19、邓小平在1983年同()共产党主席谈话时说:“我们真正的转折点是1978年底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中全会实际上制定了新的纲领、方针和政策,制定了新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A、日本
B、澳大利来
C、匈牙利 20、()率先题出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课题。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21、()前后,是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和准备阶段。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22、邓小平在()的重要讲话中,开始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南方谈话”
23、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通过的(),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A、《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4、在()上,提出我们国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阶段。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会议
25、在()上,提出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十条主要之点。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全体会议
26、20世纪(),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
A、70年代
B、60年代
C、80年代 27、1978年,全国仍有()农民处于绝对贫困的状况。A、1亿
B、3亿
C、2。5亿
28、邓小平于()年6月提出:“我是主张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 A。1987
B、1982
C、1979 29、邓小平说:“现在的方针政策,就是对‘文化大革命’进行总结的结果。最根本的一条经验教训,就是要()。”
A、弄清什么叫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怎样搞社会主义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必段对外开放 30、邓小平指出:“坚持社会主义、首先要(),大大发展生产力,体现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的特点。”
A、摆脱贫穷落后状态 B、对外开放 C、解放思想
31、中国社会从1958年到1978年20年时间,实际上处于()的状态。A、停滞和徘徊
B、快速发展 C、停顿和倒退 32、()以后,人类历史进入了一个不同于战争与革命时代的新时期。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很快形成的东西方两极严峻对搞的局面覆盖了20世纪()。A、50年代至60年代
B、50年代至70年代
C、50年代至80年代 34、20世纪()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改变了两极对搞的局面。
A、70年代
B、80年代
C、60年代
35、20世纪70年代,以()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 A、电子信息
B、生物工程
C、纳米
36、1955年,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
A、4。7%
B、5。7%
C。6。7%
37、时代主题问题,是社会主义建设首先必须把握的()问题。
A、重要战略
B、关键战略
C、基本战略 38、世界大三角政治格局的形成是在()。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39、从20世纪()开始,中国面对的国际大气候呈现以缓和为主流的态势。
A、80年代初期
B、70年代初期
C、90年代初期 40、世界主题转换为(),使中国能够专心致志地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够在新的背景下展开改革开放的蓝图。
A、发展与脱贫 B、和平与发展
C、发展与环保
41、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的比重,1980年比1955年()。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2、中国的出口总值占世界出口总值的比重,1980年比1959年()。A,提高了
B、下降了
C、相等
43、1977年12月,()提出世界战争可以推迟,我国经济建设可以争取更多的和平时间判断。
A、邓小平
B、陈云
C、李先念
44、1978年3月,提出“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的是()。A、邓小平
B、陈云
C、李先念
45、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是从()开始的。
A、平反“右派” B、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46、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两年间,()。
A、没有从指导思想上彻底清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B、实现历史的转折 C、经济结构趋于改善
47、1978年6月2日,邓小平在()会议的讲话中首重阐述毛泽东关于实事求理的观点,批评了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问题上“两个凡是”的错误态度,并指出“一定要肃清林彪、‘四人帮’的流毒,拨乱反正,打破精神枷锁,使我们的思想来个大解放”。A、全军政治工作
B、中央组织工作
C、中央宣传工作
48、在中国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在头,邓小平的()讲话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的宣言书,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一个了不起的伟大觉醒。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49、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的主题报告是()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50、实事求是评价毛泽东的地位是()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决议》
B、《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第二章
改革开放的性质和目的
51、通过改革开放,实现了()的转移,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
A、党的工作中心 B、党的奋斗目标
C、国家社会性质 52、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A、完全
B、初步
C、全面
53、面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为难局面,()振聋发聩的指出:“不改革就没有出版社。” A、陈云
B、邓小平
C、毛泽东
54、一个国家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到一条()的发展道路。A、既重视效益,又重视数量
B、既吸收传统,又借鉴他国 C、既适合自己国情,又符合时代要求
55、以()为标志,我们党开创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发民新时期,找到了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A“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56、()年9月,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A、1978 B、1980
C、1982
57、邓小平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学命题是在()开幕词里。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
58、我们党在新时期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紧紧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的。A、建设、捍卫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政治民主 59、()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全国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0、()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1、()制定了我国跨世纪发展战略,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21世纪。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62、()明确提出了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求全党进一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次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63、()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为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定了行动纲领。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64、邓小平在()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发展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指出:“不打破思想僵化,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
A、1978年11月 B、1978年12月
C、1982年9月
65、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社会主义本质论等一系列新思想新理论以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A、社会主义性质论 B、社会主义初级段段论
C、社会主义阶层论
66、改革开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理论的新境界。()以后,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考验。A、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
67、我们党从容应对一系列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的发展阶段。
A、第一步
B、前两步
C、全部
68、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丫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我国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A、机械化
B、电子化
C、信息化 69、科学发展观明确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又处在新的历史起点的发展方位,形成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系统理论。
A、自主创新
B、以人为本
C、科学发展
70、从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这三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中不断解放思想,形成的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科学发展观
B、以人为本观
C、和谐社会观 71、()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A、改善人民生活
B、提高综合国力
C、和平与发展
72、江泽民同志指出:“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 A、原则
B、政治前提
C、出发点和归宿 73、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A、发展不忘人民
B、发展依靠人民
C、发展来源于人民
74、1978年到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元增长到11759元。A、243。3
B、343。4
C、443。4
75、1978年到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元。A、5587 B、4587
C。3587 76、我国当前农村贫困人口已从2。5亿减少到()
A、8000多万
B、5000多万
C、2000多万
77、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新是快速发展。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再到实现科学发展,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跃升。A、“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
B、“可坚持发展”
C、“均衡发展”
78、到2007年,通过改革开放,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理跃至世界第()。
A。三
B、四
C、五
79、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大幅跃升,2007年进出口总额已位居世界第()。A。二
B、三
C、四
80、我国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改革开放充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A、8。9%
B、9。7%
C、10。1%
81、党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历程中端正了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以及反腐倡廉建设得到全面加强和改善。
A、风气 B、文化
C、制度
82、至2007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成立86年,在全国执政58年,拥有()党员。A、9400多万
B、8700多万
C、7300多万 83、()指出,改革也可以叫革命性的变革。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84、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B、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共产主义 85、就我国来说,()是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
A、发展生产力 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86、我国社会在近代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积贫积弱,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是最基本的状况。
A、民营经济快速发展。B、工农业生产遭破坏 C、生产力落后 87、我们党领导的(),目的是推翻三座大山,改变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确立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层建筑,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A、社会主义革命
B、旧民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88、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并在这种经济基础上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A、私有化改造
B、国有改造
C、社会主义改造
89、又好又快发展是()的本质要求,是在经济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A、科学发展观
B、可持续发展观
C、五个统筹 90、又好又快发展,所谓“好”,就是要保持发展的(),使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防止出现大起大落。
A、稳定性
B、效益性
C、共享性
91、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提高发展的(),低投入、高产出,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防止增长代价过大。A、稳定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92、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实现发展的(),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防止发展不能永续。
A、共享性
B、效益性
C、持续性 93、又好又快发展,要求(),坚持好中求快,把握发展的节奏和步伐,使较快的增长速度长期保持下去。A、“好”以“快”为前提 B、“快”以“好”为前提 C、“好”与“快”互为前提
94、又好又快发展要实现资源节约的目标。要狠抓节能降耗,加快发展(),大力发展资源利用效率。
A、生物材料 B,循环经济
C、回收技术
9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上实现 人的全面发展
B、创造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从而为建设高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奠定坚实基础
C、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96、改革开放后,我们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艰苦奋斗,推动我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经济总量大幅跃升,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A、总体小康
B、全面小康
C、完全小康
97、进入新世纪,如何以更好的质量、更多的品种满足多样化的社会需求,通过(),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产品开拓市场,成为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A、自主创新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引进来,走出去”
98、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步伐加快,()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城乡之间、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趋于突出。
A、供求矛盾
B、东西差距
C、资源环境
99、适应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统筹兼顾,正确处理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正确处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A、规模
B、数量
C、结构 100、2003年以来,我国经济连续多年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但经济生活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有的还比较突出,主要是(),信贷投放过多,贸易顺差过大等。A、投资不足
B、消费增长过快
C、投资增长过快
101、按现行汇率测算,2006年我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为(),但为此消耗的重要能源资源占世界的比重却高得多。
A、4。8% B、5。5%
C、6。7% 102、2006年我国消耗钢3.88亿吨,约占世界钢消耗量的()。A、20%
B、25%
C、30% 103、实现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人民富裕程度普遍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良好。完成这个新的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支撑条件和环载能力。A、财政
B、资源
C、人口
104、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石油的年消费增加了()倍。
A、50
B、100
C、170 105、在20世纪的100年间,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了以往历史的总和,同时也加速了资源消耗。全球GDP增长了18倍,钢的年消费量增加了()倍。A、9
B、C、49 106、全球()以上的能源的是由发达国家消耗的。
A、50%
B、60%
C、70% 107、全球50%以上的矿产资源是由不足世界人口()的发达国家消耗的。
A、10%
B、12%
C、15% 108、在新的世纪里,包括我国在内的全球另外()的人口陆续进入工业化阶段,如果不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依旧沿袭传统工业化道路,完成工业化将消耗大量的资源。
A、90%
B、88%
C、85% 109、通常把主要依靠增加生产要素投入、追求产品数量扩张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
A、内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0、把注重依靠科技进步的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强管理、改善效益的增长方式,称为()增长方式。
A、外向型
B、粗放型
C、集约型
111、()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A、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2、()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3、()提出,努力提高科技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占的含量,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114、()明确提出,实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性改变。
A、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B、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C、中国共产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 115、()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
A、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B、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 116、目前,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与消费比例失衡,使得居民生活不能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而同步提高,导致国内市场规模受限,生产能力相对过剩。A、投资率偏高,消费率较低 B、投资率偏低,消费率较高 C、投资和消费都不足
117、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而()和国际收支盈余过多,还会造成国内资金流动性过剩,反过来又助长了投资的高增长。
A、外贸逆差过大
B、外贸顺差过大
C、外贸赤字过大
118、我国应坚持扩大国内需求,鼓励合理消费,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开拓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局面。
A、消费、出口。B、消费、投资
C、消费、投资、出口 119、我们应坚持和完善()的分配制度。
A、安要素贡献分配
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按劳分配
120、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逐步提高()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A、政府收入
B、居民收入
C、企业收入 121、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提高劳动报酬在()中的比重。
A、国民收入
B、初次分配
C、居民收入
12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者比重。A、中等收入
B、低等收入
C、高等收入 123、要走(),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提高农民收入和扩大内需的重要举措。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支持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巩固第一产业,做大第三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型工业化道路 125、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逐步做到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走()。A、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B、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
C、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 126、要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化服务业。坚持市场化、()、社会化方向,在继续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的同时,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尽快把服务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A、商品化
B、产业化
C、规模化
127、在区域结构问题上要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为方向,促进产业分工协作,形成以企业为主体、()为纽带的互利互惠、共同发展格局。A、政府
B、市场
C、个人
128、实现基本公共服务()为目标,高度重视并逐步缓解区域发展差距问题,促进和地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A、均等化
B、一致化
C、市场化
129、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A、企业家才能
B、管理创新
C、劳资关系改善 13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是(),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A、加快企业技术升级
B、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C、走集约型发展道路 131、影响我国科技创新的因素较多,但是主要的是()结合不够紧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B、生产资料与劳动者
C、科技与经济
132、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使()真正成为研发投入和自主创新的主体。
A、企业
B、科研结构
C、社会组织
13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提出的“()”,主要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等方面,对经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任务和基本途径。
A、三条道路
B、三个转变
C、五化
134、()是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障。
A、自主创新
B、五个统筹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35、实行()改革后,中央政府的收入比重有了提高,但原有的支出结构未调整到位,还不能满足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A、财政大包干
B、分税制
C、统一税 136、现行以()为主体的财税体制,很难避免一些地方不顾资源和环境条件、盲目发展财政增收效应大的加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A、增值税
B、营业税
C、所得税
137、深化财税、金融等体制改革必须围绕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制定和实施()的财税政策和绩效评价体系,提高经济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A、均等化
B、差别化
C、统一化 138、()是规范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
A、遵循价值规律
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
C、加强宏观调控
139、平等保护物权,从根本上确认和保障了()这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原则。A、优胜劣汰
B、开放性
C、公平竞争 140、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A、鼓励、支持、引导
B、引导、监督、管理
C、保护、支持、管理
141、(),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及其价值追求。
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B、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2、()阐明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总的趋势。A、马克思、恩格斯
B、列宁
C、斯大林
14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实践经验,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A、毛泽东
B、邓小平
C、江泽民
14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的创造性运用,后来进一步概括出()的标准。A、“四个现代化”B、B、“三个有利于”C、“三步走” 145、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既处于“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人均GDP达到了()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A、1000
B、2000
C、1200 11
第四篇: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今年年初锦涛同志在《求是》杂志上发表一篇文章,对改革开放历史背景做了深入的阐述。锦涛同志是这么说的,说我们党在上世纪70年代末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背景。一个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来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了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这是讲国内的背景。
另一方面锦涛同志指出,从外部环境来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这是从国外、国际的背景来讲的。
那么锦涛同志这一段论述为我们分析改革开放的背景提供了一个基本的依据,我们就按照这样一个分析从两个方面来讲改革开放背景。先看国内背景,大家都知道,我国是在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然后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那么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之初,对于照办照抄苏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所形成的这样一种体制上所存在的弊端就已经有所认识。当然苏联模式,苏联经验对于建国初期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弊端也很明显,实际上在56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认识到这种弊端。所以呢,特别是苏共二十大以后,在苏联模式的弊端有所暴露以后,我们的党就提出要以苏联为鉴戒,独立的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党的八大提出了这样一个任务,并且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也取得了非常丰硕的成果。但遗憾的是呢,从1957年以后,我们的探索出现了偏差,走上了一条曲折的道路。这个1957年左的错误是从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开始,那么在1957年进行全党的整风,这是党的八大作出的一个决策。当时采取的是开门整风的办法,很多党外的人士给我们提了很多的意见,有一些是尖锐性的意见。由于对这样一些右派进攻的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结果在反击右派的时候出现了严重的扩大化。反右派斗争结束的时候,全国戴上右派分子帽子的人数高达55万多人。后来经过平反,没有摘帽子的人,右派分子只有3000多人,严重的扩大化,这是政治上的左。
到了1958年,政治上的左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上的左,那么这个经济上的左呢就是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两个运动给我国经济建设造成了重大的损失,特别是三年大跃进,后来有一个估计,直接的经济损失高达1200亿,高达1200亿。大跃进以后我们又用五年的时间进行经济调整,三年大跃进,五年经济调整,加起来浪费了八年的时间,我们等会还会看到,这八年的时间正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个时间方面浪费造成的损失是无法估计的。
大跃进失败以后,从196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调整时期,调整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特别是经济调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政治上的失误不但没有得到同步的调整,反而在这期间又进一步的发展。1962年毛主席,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提出阶级斗争要年年讲,月月讲,阶级斗争的理论,这个错误进一步升级。那么毛泽东对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对中国可能出修正主义的担心也越来越严重。那么随着阶级斗争的这根弦绷得越来越紧,再到后来四清运动当中毛主席与刘少奇在对四清性质的认识上发生了新的分歧,结果就使得毛泽东越来越把阶级斗争的矛头集中指向了刘少奇等人,最终发动了文化大革命。
从1966年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历时十年,先后经历了达到一切的全面内乱,林彪集团的覆灭和初步纠左的中断,党和人民同四人帮的斗争,邓小平领导全面整顿,以及粉碎四人帮的一系列事件和过程。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坚持和捍卫社会主义,坚持和捍卫马克思主义,实际上成为当代中国乃至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是对党、国家和人民造成了沉重灾难的一场浩劫,严重的损害了社会主义的形象。
文革十年结束的时候,中国是一幅什么图景呢?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把这个图景重新来回顾一下。那么在政治上,是冤假错案堆积成山,据统计,文革十年当中全国被立案审查的干部高达230万人,占文革前夕全国1200万干部的19.2%。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被审查的干部有29885人,占干部总数的16.7%。其中中央副部级和地方副省级以上的高级干部被立案审查的达75%。
那么虽然没有正式立案审查,但是被错误的关押、批斗和株连的干部更是不计其数。仅迫害致死的干部就有6万人,6万多人。所以文革是对中国社会主义的民主法治的一次大践踏,大破坏,这是政治上。那么经济上的损失也非常严重,据李先念同志后来估计,文革十年造成的国民收入的损失就高达人民币5000亿元,那么这个5000亿元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了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1978年2月,华国锋在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也说到,仅从1974-1976年文革就造成全国损失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钢产量的损失2800万吨,财政收入损失400亿元,整个国民经济几乎到了崩溃的边缘。从1966年-1976年,文革十年当中有五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不超过4%,其中有三年是负增长。所以十年文革对中国的经济造成的损失也非常严重。
那么文化大革命对教育、科学、文化的破坏尤其严重,很多知识分子受多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科技断层、文化断层、人才断层。比如说对科学技术的破坏,文革期间中国科学院仅北京地区171位高级的研究人员当中就有131位受到审查或者列为打倒的对象。全国中科院系统被迫害致死的科研人员达到229名。在上海科技界,仅“两线一会”这样一个特务案就株连了个研究单位的1000多人,受到逼供、拷打的科技人员多达607人,打死了两人。1966年-1976年,十年由于文革的影响,十年没有组织过正式的高考,交白卷的也可以上大学,在1982年有一个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文盲、半文盲的人数达到2亿3000多万,占到全国人口的四分之一。那么文革结束时,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又是一个什么图景呢?我们也可以看一看。从1957年-1976年20年时间,全国职工长达20年时间里面没有涨过工资,几乎没有涨过工资。不但没有涨工资,工资还有所下降,你比如说1957年,全国职工的平均工资是624元,到1976年的时候呢,只有575元,1976年的工资比1957年还要少40几元,将近50块钱。
有了一点工资也买不到东西,很多生活的消费品都要凭票购买,粮票更是流行了40年。同人民币一样重要,被称做第二货币。三转一响是人们当时最向往的东西,三转就是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一响是收音机。自行车大概在180元左右,当时的价格,手表一转是120元左右,缝纫机是100元左右。收音机啊,比如说红灯牌的收音机当时90多块钱,也将近100块钱。三转一响加起来四样东西500块钱左右,但是就这样三转一响很多人一个是买不起,再一个即使能买得起也要拖关系,走后门才能买得到。
穿什么样的衣服呢?从城市到农村,灰、蓝、黑、绿是主色调,全国几亿人穿的衣服颜色就是这四种颜色。住的房子这里面也有一个数字,改革开放的初期上海180万住户当中按照国家的标准有89.98万户为住房困难户,就是按照国家的标准,上海有将近一半的住户住房困难。其中三带同室的户数有11万多,这是85年的上海统计的数字。父母与12周岁以上子女同室的有31万多,12周岁以上兄妹同室的有8万5000多户,两户人家同居一间屋子的有4万4000多户,人均居住两平方米以下的有26万多人,所以住房也非常的困难。
就全国而言,1978年建设部对全国182个大中城市统计,有一个数字,有一个结果,就是全国城市人均住房面积是多少呢?3.6平方米。全国180多个大中城市统计的结果,人均居住面积是3.6平米。在这182个城市当中,有缺房户有689万户,占这些城市总户数的35%,住房也大多是没有客厅,进门就是卧室,甚至是厨房、卫生间,各家合用,住房非常困难。
那么刚才说的主要是城市,在广大农村,这个情况就更加严重了。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候全国8亿农民生活在5万4000多个人民公社里面,农村的粮食、棉花、油料等一切产品都由国家统购统销,农民种什么作物,种多大的面积,怎么种植,农民吃多少粮食,吃什么品种都由上级决定。所以没了自主权,也就没有了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的问题相当严重。
安徽是最有代表性的,安徽是一个农业的大省,也是文革期间受到左的影响比较严重的一个地方。1977年6月,中央调万里到安徽省委做第一书记,到任以后,万里听取了安徽省委农委的汇报,了解了安徽农村的情况,什么情况呢?文化大革命十年,安徽的粮食的总产量一直徘徊在200亿斤左右,农民人均年收入是60块钱左右,一年的收入平均起来农民60块钱左右。由于价格的因素,十年当中农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下降了30%。当时有一个测算,农民每年每人的最低的生活费用合算起来大约是100块钱人民币,100块钱人民币。但是安徽全省28万个生产队当中,人均年收入低于60元的占了67%,低于40元的占了20%,那两者加起来全省有90%的生产队连基本的温饱问题都不能维持。
所以了解了这个情况以后,万里就说了一句话,让我这个书记啊,这个省委书记啊怎么不发愁,怎么当,说了这样一个意思。那么随后万里又到芜湖、徽州、石州、肥东、定远等农村实地看了一番,到农村实地去看了一下,了解的情况使他非常的震惊,也非常的失望。后来万里讲了一段话,他说我又不熟悉农村的工作,这一到任就下去先看农业,看农民,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把全省大部分的地区都跑到了。他说,我是长期在城市工作的干部,虽然对农村的贫困不能说毫无所闻,但是到农村以后,一具体的接触还是非常的受刺激,什么刺激呢?就是农民的生活原来是这么低,吃不饱,穿不暖,住的房子不像个房子,淮北皖东有一些穷村门窗都是泥土坯做的,连桌子、凳子也是泥土坯做的,找不到一件木器的家具,他说真是家徒四壁,家徒四壁。
他说他真没有料到,解放几十年了,不少农村还这么穷,他说他不能不问自己,这是什么原因,这能算是社会主义吗?安徽凤阳是著名的花鼓之乡,万里也到凤阳这个地方去看了看,有一些记者也到凤阳去了解情况,了解到一个什么情况呢?凤阳县有一个前王生产队,仅靠着京普铁路,这个生产队一共是十户人家,68口人,这个十户人家有四户没有门,什么门都没有,有四户。有三户是没有水缸的,有五户没有桌子,这个生产队长史得臣是一个复员军人,一家十口人,只有一床被子,只有七个破碗,七个饭碗。吃饭用的筷子都是用树条或者是麦秸杆做的。上面来调查的人在这个生产队开这个座谈会,全村竟然找不到一个坐的小板凳,大家只好蹲着。
那么这个前王生产队的干部介绍说呢,初级社的时候全村有127人,但是到了三年困难时期,死的死,逃的逃,只剩下十几个人。后来情况有一点好转,但是困难的情况一直存在,所以每到每年的冬春之际,这个村里面的男女老少都是成群结队的外流,凤阳的逃荒的几乎是走遍了全国。
安徽农村的情况应该说并不是个别的现象,1977年11月份小平同志到广东去视察,广东因为受到左的政策的影响,农民生活也是非常困难的。所以有很多人大批的外逃香港,11月小平同志到广东视察的时候,广东省的领导就向小平同志报告,外逃的现象十分严重,即使动用军队来外逃也是防不胜防。听了这个介绍以后,小平同志是讲了这样一句话,意味深长的讲了一句话,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不是部队所能管得了的,是政策上的问题导致这个现象的。”
原农业部的人民公社管理局还统计了一组全国性的数据,1978年全国农民每人年均从集体分配到的收入仅有74.67,其中两亿农民的年均收入低于50元。相当多的农民辛辛苦苦干一年,不仅挣不到钱,还倒欠生产队。所以,文革结束的时候,呈现给由于左的政策的,极左的严重的干扰,呈现给世人面前的中国就是这样一个非常贫穷落后的中国,是一个烂摊子,是一个亟待改弦更张,需要重新振起的一个烂摊子。
那么对长期左的错误造成的严重的损害,小平同志后来有一个概括,他说“从1957年开始,我们主要的错误是左,文化大革命是极左,中国社会从1958年-1978年20年时间里面,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从我们刚才回顾的情况来看,小平同志的这样一个概括是非常客观,确实也反映了当时的实际的情况。我们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但是由于左的失误,特别是由于文革这样的极左造成的严重的危害,那么在这期间,社会主义的形象受到了严重的损害,我看搞这样的社会主义它的优越性难以服人,难以服人。
小平同志在1977年7月第三次复出以后,就不断的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你比如说1977年12月26号,他在会见澳大利亚外宾的时候就尖锐的提出一个问题,说怎样才能体现列宁讲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什么叫优越性?他说人民生活水平不是改善而是后退叫优越性吗?他说如果这也叫优越性的话,这样的社会主义我们也可以不要。1978年3月,在国务院第一次全体会议上,他又说什么叫社会主义,他比资本主义好在哪里?每个人平均六百几十斤的粮食,好多人饭都不够吃,28年只搞了2300万的钢,能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他说这能叫社会主义优越性吗?能叫社会主义吗?
1978年9月,在东北三省视察期间,他又说,说外国人议论中国人究竟能够忍耐多久,我们要注意这个话,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给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他说我们太穷了,太落后了,老实说对不起人民。他说社会主义要表现出他的优越性,哪能像现在这样搞了20多年还这么穷,那要社会主义干什么。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我们要坚持,但是社会主义绝不能够再像文革这样搞下去了,中国也再不能像文革这样发展下去了,这就是现实向我们提出的要求。怎么办呢?改革的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提出来了,关于改革与文革的关系,小平同志在88年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说“中国不仅领导层支持改革,而且全国人民上上下下都要求改革,这要归功于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变成了全国人民的大课堂,中国有文化大革命和没有文化大革命是不同的,文革的作用就是教育我们要改革开放。这是从国内背景来说的。
如果我们再睁开眼睛看看世界的变化,从国际背景再来分析一下,中国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必然性就更加尖锐的提出来了。那么从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期间,在我们相继的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左的错误一个接着一个的时候,西方国家,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正在利用新科技革命造成的一个大好的发展时机,大力的发展经济,出现了经济的新一轮的大发展,大繁荣。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出现了第二个黄金时代。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四小龙实现了经济的起飞。
那么新科技革命也叫第三次科技革命,首先是二战以后从美国兴起的,它的一个突出标志就是把二战以后的军用的一些技术转移到民用上来,使得信息技术、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等等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大家都知道1946年,从信息技术方面来看,1946年在美国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1947年第一个晶体管在美国问世,1977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投入使用,信息技术发展的非常快。
那么空间技术呢,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美苏展开了空间的竞争。1969年,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的登上了月球,1981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升空。从新能源技术上来看,1945年美国原子弹成功爆炸,1957年,美国是第一个商用核电站建成。在这之前是苏联最早建成核电站,但是美国是第一个商用的核电站在57年建成。到60年,美国又研制成功了第一台红宝石的激光器。
那么到了现在,美国所拥有的核电站高达104座,有104座核电站,法国有59座核电站,59座核电站,法国的能源的75%都来自于核能。那么在生物技术方面呢,1972年美国重组DNA生物基因工程获得成功,在1978年英国是第一个试管婴儿诞生,所以新科技革命的蓬勃兴起,特别是电子计算机的普及,极大的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民的生活方式,也极大的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新的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美国经济是高速发展,1961年1月到1969年10月美国经济连续上升了106个月,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繁荣的十年。在欧洲二战以后,欧洲经济濒临崩溃,为了帮助欧洲经济摆脱困境,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摆脱当时的经济困难。
马歇尔计划在实施期间,欧洲经济增长了25%,此后欧洲经济就开始快速发展。以西德为例,从1951-1971年,20年当中西德的GDP增长了5倍多,是日本之外资本主义国家里面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从1951年-1970年,法国的工业年均增长率为5.9%,到1970年的时候,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09亿美元,在资本主义世界处在第四位。
日本的发展就更令人注目了,1955年日本编制并实施经济自立五年计划,1960年又开始实施国民收入倍增计划。1955-1960年,日本经济的年均增长率为8.5%,1960-1965年增长率为9.8%。1965-1970年为11.8%。从1955年-1970年,日本的GDP增长了7.2倍,到1968年超过了西德,成为位居美国之后的资本主义的第二经济大国。那么在西方发达国家,包括日本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正是中国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所以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正是自己折腾自己的20年。这样两厢比较,中国本来就已经存在的和这些国家的经济技术的发展差距就进一步的扩大了。
这里面有一组数字,可以简单的说一下。1957年中国的GDP的总额,国民收入折算成美元是369亿美元,美国是4405亿美元,1957年美国的GDP是中国的11.9倍,日本的GDP是308亿美元,是中国的0.83倍。西德是中国的1.39倍,法国是中国的1.56倍,英国是中国的1.66倍,意大利、加拿大分别是中国的0.76和0.94倍。除了美国以外,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经济的总量GDP在这个时候还不如中国。西德、法国、英国是中国的一倍多。但是20年以后,到1978年,中国的GDP达到1223亿美元,美国达到21123亿美元,是中国的17.2倍。日本的GDP总额是9739亿美元,是中国的7.9倍,西德、法国、英国分别是中国的5.2倍、3.8倍、2.5倍,意大利和加拿大也是中国的2倍和1.7倍,差距进一步的拉大。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70年代末,在中国还为三转一响奋斗的时候,日本早在50、60年代三大件就已经是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人家在50、60年代就已经是电冰箱、洗衣机、电视机就已经进入了寻常百姓的家里了。说到电视机,日本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52年生产的,1952年生产的第一台电视机。我国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58年生产的,是在天津生产的,都是黑白电视机。中日在电视机技术方面应该说基本上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说的。但是20年以后,到了1977年日本的电视机的年产量达到1500万台,中国的电视机产量当年只有28万台,经过20年的时间,差距拉的非常巨大。
除了西方国家以外,中国和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相比形势也相当的严峻,建国初期韩国的经济总量和中国山东省差不多,但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的发展国民解决,创造了著名的汉江奇迹,到80年代的时候韩国一改贫穷落后的面貌,经济总量是山东的几倍。香港是一个弹丸之地,1977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96亿美元,而当年整个中国大陆只有148亿美元。这么大一个国家,整个中国大陆的进出口还没有香港多。那么对于中国与西方国家这样一些差距,在文革期间我们是不承认的,甚至认为别人还不如中国,自欺欺人。很多人没有出过国,也没有比较,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情况不甚了解。
那么是什么时候我们才真正的、真切的、真实的感受到这种差距的呢?这是在粉碎四人帮以后,是在出国考察,通过出国访问亲身感受到的。1978年,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就是粉碎四人帮以后的第一次出国考察的热潮,有很多代表团经过香港陆续的到国外去访问。最重要的一个团是1978年5月,由国务院副总理古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西欧五过就是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西德,这个团一共有30多人,团员都是当时的一些部门的主管经济的省长、部长。
比如说有水电部的部长钱正英,有农业部的副部长张根生,有国家建委的副主任彭敏,有北京市的副市长叶林等人,到西欧五过去考察。那么这个代表团在国外看到了什么呢,有两个强烈的印象。第一个印象是没有想到当代世界现代化会发展到如此的程度,中国与发达国家发展的差距会如此之大。你比如说他们看到了这样的一些情况,在西欧五国考察期间,一共36天,到了25个城市,到了西欧五国的20多个城市,参观了80多个工厂、矿山、港口、农场、大学和研究单位,很多人经历了第一次。你比如说第一次见到高速公路,第一次看到电子计算机,第一次见到核电站,第一次看到什么是集装箱。很多都是第一次,因为中国都没有。欧洲经济的自动化、现代化、高效率更是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你比如说一个年产5000万吨褐煤的露天煤矿在西德只需要2000名工人,而在中国的辽宁的阜新露天煤矿,同样产这么多的煤需要工人16万,相差80倍。瑞士的伯尔尼公司一个装机容量2.5万千瓦的水力发电站,职工只有12人,而在中国江西的江口水电站,同样的装机容量需要工人298人,相差24倍之多。法国的马赛有一个钢厂,年产钢350万吨,只有多少工人呢?只有7000工人。而中国的武钢年产钢只有230万,钢产量还不如人家多,但是工人有67000人,相差十几倍。
所以回国以后,古牧应邀到中央党校一些单位做报告,大发感慨,他说“过去四人帮搞闭关锁国,夜郎自大,吹嘘什么都是天下第一,什么都是我们得好,走出国门一看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第二个强烈的印象就是西欧、日本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比我们要高出很多。比如说西欧五国工人的工资都非常高,城市的住房人均达到20-30平米,农民的生活和工人的生活,农村的生活和城市的生活相差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差别,相差无几。
日本的情况呢,从日本访问的考察团回来以后也介绍,说从1955-1976年日本工人的实际工作增长了2.1倍,还有很多福利补助,普通工人家庭一般有40、50平米的住房,全国平均每两户就有一辆汽车,95%以上的家庭有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电唱机、吸尘器等等。包括农民在内,都穿毛料子的服装,而且样式也很多。但是在中国,农村还有2亿5000万人是食不果腹,城市职工20多年没有涨工资,这个刚才已经说到了。
我们国家刚才说了,城市人均的住房面积只有3.6平米,西欧是20-30平米,相差非常大。日本东京大型的超市,商品的品种多达50多万种,而在北京的王府井百货大楼,商品的品种只有2.5万种,他们当时就说,相比之下我们确实是觉得很寒碜。很多代表团回国以后,比如说访日的代表团,港澳的代表团,包括西欧五国的团回来以后都向中央做书面报告或者当面做汇报。古牧的汇报是在1978年6月30号下午进行的,从3点30进行到晚上11点多钟,进行了八个小时。古牧介绍的情况的内容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二战以后西欧的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跟他们比我们是大大落后的。第二点,西欧的商品、资金、技术要找市场,都希望和中国发展关系。第三个方面,国际上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的办法有很多,比如说补偿贸易、生产合作、吸收外资等等,我们都可以用。这次报告完了以后到七月份国院又召开了四化建设的务虚会,古牧又在这个会上介绍了访问西欧的情况,又做了介绍。古牧还向小平同志做了专门的汇报,专门上小平家里去,所以小平后来有一个感慨,他说1978年9月同金日成谈话的时候说了一段,他说我们一定要以国际上先进的技术作为我们搞现代化的出发点,最近我们的同志出去看了一下,越看越感到我们落后。
什么叫现代化呢?50年代一个样,60年代一个样,70年代就更加的有新的情况了,更不一样了。总之,无论从中国文革结束时的困局,从这个困局来看,还是从70年代末中国与西方国家在经济科技发展方面进一步拉大的差距,我们所承受的压力来看,中国都必须改变过去的错误的发展路线,实行新的政策,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有人说中国在70年代末,义无反顾的选择改革开放,是被困境和压力逼出来的,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客观,也完全正确的一个评价。
小平同志指出,说我们过去生产力没有得到很快发展的主因,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我们没有及时的提出改革,他说现在如果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小平的结论是改革是发展中国生产力的一条必由之路。我想这些就是我们改革开放的历史的背景,提出改革开放政策的历史的变迁,这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第五篇: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在()完成了三大改造,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A 1956年B 1965年
C 1957年D 1967年
2、党的八大提出,要以苏联为借鉴,独立地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A七大B八大
C九大D十大3、1957年整风运动后,由于认识不当,反()斗争扩大化。
A左派B右派
C中间派D资本主义派
4、大跃进失败以后,从1961年开始我国经济进入()时期。
A恢复B平稳发展
C调整D起步
5、毛泽东发动“四清”运动,主要是要运用阶级斗争的方法,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防止()的出现。
A资本主义B修正主义
C宗派主义D主观主义
6、以下对十年“文革”对我国社会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
A政治上,冤假错案堆积成山
B居民住房非常困难
C很多知识分子受到迫害,造成了严重的科学断层、文化断层、人才断层
D农村受“文革”影响,相对城市来说,比较小
7、新科技革命也叫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二战以后首先从()兴起的。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8、新科技革命使得信息技术快速发展,1946年在()诞生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
A英国B美国
C日本D法国
9、()美国的“阿波罗11号”成功登上了月球。
A 1968年B 1979年
C 1969年D 1970年10、1978年9月13日—20日,邓小平在东北地区和天津市视察期间多次发表谈话,指出:我们现在必须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条件。
A生产力B教育
C经济D第三产业
11、韩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著名的()
A“汉江奇迹”B“汉城奇迹”
C“亚洲奇迹”D“韩国奇迹”
12、1978年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强调(),指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党的一支依靠力量。
A教育是生产力
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13、1978年7月召开的国务院务虚会,主要讨论()的问题。
A 纠正“左”的错误B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
C纠正“文革”错误D总结“文革”经验教训
14、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邓小平指出,()是发展中国生产力的一条必由之路。
A创新B对外开放
C自力更生D改革
15、十七大报告的第二部分专门阐述了()
A过去五年的工作B对外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C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D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16、(),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A 1978年B 1987年
C 1979年D 1989年
17、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
A开创B继承
C发展D发扬
18、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
A与时俱进B快速发展
C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
19、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A与时俱进B快速发展
C科学发展D改革开放
20、()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A解放思想B科学发展
C社会和谐D改革开放
二、多项选择题1、1958年,政治上的“左”进一步发展为经济上的“左”。经济上的“左”就是发动了()A大跃进运动B人民公社化运动
C文化大革命D反右倾斗争
2、以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在考察后,得出了一系列结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西欧、日本这些国家,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比我们要高出很多
B西欧的商品、资金、技术要找市场,都希望和中国发展关系
C国际上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关系的办法有很多,我们都可以采用
D二战以后西欧的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和他们相比我们非常落后
3、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B实现国家现代化
C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D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
4、十七大报告指出,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
A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C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D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5、“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当时最向往的东西是“三转一响”,“三转” 是指()
A自行车B手表
C缝纫机D收音机
6、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D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
B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C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
D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9、从1978年起,全国掀起了一股声势浩大的出国考察热潮。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赴西欧五国考察团的“五国”是指()
A法国B瑞士
C东德D比利时
E丹麦F西德10、1980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为经济特区,把它们作为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窗口。A深圳B珠海
C汕头D厦门
三、判断题
1、二战以后欧洲经济濒于崩溃,为了帮助欧洲经济摆脱困境,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了著名的“马歇尔计划”,帮助欧洲摆脱当时的经济困难。()
2、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与时俱进。()
3、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4、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之下,美国经济高速发展。6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黄金的十年”。()
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6、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中,发展是动力。()
7、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经受风险考验最可靠的保证。()
8、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
9、改善人民生活是改革开放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10、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
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 ABBCB6—10 DBBCA
11—15 ABBDB16—20 AADAD
二、多项选择题
1—5 ABABCDABCDABCDABC
6—10 CDBCDABCDABDEFABCD
三、判断题
1—5 √×√×√6—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