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时间:2019-05-13 05:47: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一篇: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3.2自然灾害的久救援与救助

【教学目标】

1.结合救灾情景的回忆和感觉,归纳灾前、灾中和灾后的救灾重点。

2.基于灾害应急预案的基本目的,理解有针对性的、有计划的应对某一种自然灾害,可以使灾害救助得到保障。

3.基于灾害应急过程,阐述个人应如何服从国家或上级的行动计划。

【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 】

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

解决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等

【教学准备】有关挂图、图表等

【教学过程】

1、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的概念(P71)

2、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

图3.9展示了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灾前准备、灾中应急、灾后恢复。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通过阅读表3.1,了解:

①发生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与水灾,需要储备的物品;

②进一步理解“储备什么物资主要由灾种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专业救援队。阅读,了解:

①我国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组建的时间、人员组成、配置的设备、主要任务等。②通过对我国国家地震救援队的了解,说明专业救援队的最大优势是以其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提高救灾的效率。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2、主要目的:

3、灾害应急的范围:(P73)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读图3.11,了解:

① 在“灾中应急”中,通过各类交通线路,从物资储备基地将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运达灾区,进行抢救的行动过程。

②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将直接关系到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到达灾区的时间。

说明:交通通行能力直接关系„„(P73)

5、救灾应急预案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图3.12,了解中国地震灾害应急预案的内容体系。

思考:还有哪些内容体系是值得纳入应急预案的?

通过案例③,认识到:在交通通行能力日益完善的今天,有无应急预案结果大不相同,应急预案可以减轻灾害损失。

通过阅读P75,让我们了解了日本东京的地震防灾计划的主要内容,从灾前准备(粮食储备及救护人员等)和地震演习,可以看出日本政府有着周密的应急预案,日本国民有着较强的防灾意识。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通过图3.14,掌握以下问题:

①灾后恢复的主要目的:

②核心措施:一是修复、重建生命线和生产线;二是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通过图3.15,进一步了解救援救助灾民的几种形式:„„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P77

救灾工作方针:„„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

思考题(P77),点拨:结合图3.14回答问题。一个地方遭受某种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人遭受了某种伤害受了伤,“重建家园”就像治疗伤口一样。它的意义在于:通过抢救和重建生命线及生产线,以及恢复生活和生产秩序,以达到“将灾害损失减到最小程度”和“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的双重目标。

通过阅读,了解:

①灾害保险既是风险分散及灾后恢复的一个强有力的措施,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管理

体制完善的重要标志。

②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保险方面的险种很多,了解这些险种,积极投保,减轻灾害风险。

③我国的灾害保险近年未发展较快,但与经济发达国家相比还属起步时期。

【作业设计】

思考:1.你的家乡经常发生哪种灾害?2.针对这类灾害,应该准备哪些救援物资?、你的家乡最靠近哪一个储备基地?3.请为你的家乡拟定一个这类灾害发生的应急预案。

点拨:因教材的使用地区不同,答案因地制宜(以华北为例):

1.华北地区常见的灾害有旱灾、地震、寒潮、沙尘暴等。华北地区属于季风气候区,位于暖温带,是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过渡地区,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前缘,又临近沙源地,蒸发强烈,且植被盖度低,是我国沙尘暴灾害多发地区。

2.针对沙尘暴,应储备一些灌溉用的农具和打深井的设施,或者创造人工降雨的一些条件;此外,还要储备救灾的粮食和饮用水、医疗用品等。华北最靠近的储备基地是天津和郑州。

3.以华北为例,应急预案主要包括下列内容:一是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二是应急通信保障;三是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四是应急、救助装备的准备;五是灾害评估准备;六是应急行动方案。)

【板书设计】

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

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2、主要目的:

3、灾害应急的范围: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课后反思】

第二篇:3.2 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的主要任务及措施,这些任务主要通过图示法来展示,生动形象的展现于学生的眼前。

2.难点:根据不同自然灾害的特点在灾害发生时,采取适当的应急措施。可以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产生真实的感受。

【基础知识】

一、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

我国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和。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

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近年出现专业救援队。

二、灾中应急

1.概念: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2.主要目的:

尽可能地,保护,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

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 1

存设施、水坝、堤岸等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

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

2.救济灾民的形式:、和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救灾工作方针及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

防灾抗灾工作方针:“”

救灾工作方针:“,,辅之以国

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参考答案:

一、灾前准备

1.储备救灾物资

2.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灾种及灾情大小交通状况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2)天津哈尔滨沈阳南宁成都西安

二、灾中应急

1.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挽救生命财产安全

3.生命线交通通信次生灾害源救灾通信的疏畅

4.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

三、灾后恢复

1.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国际救济

3.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民政部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

第三篇: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限时练

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限时练

一、选择题

1.灾害救援与救助过程的三个核心环节是()①灾前准备 ②应急预案 ③灾中应急 ④灾后恢复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是()A.储备物资的种类

B.储备救灾物资 C.交通便捷程度

3.对灾民的救援方式主要有()①政府救济 ②民间救济 ③国际救济 ④个人救助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4.下列不属于我国四大类救灾物资的是()A.生活类物品

B.救生类物品C.娱乐类物品

5.救灾应急预案()①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 ②应急预案主要是在灾中应急中发挥作用

③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也毫无办法 ④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下列属于个人或家庭防洪准备的是()①训练爬高能力 ②预备钢制家具 ③听汛期天气预报 ④暴雨季节不去山区郊游 ⑤会学游泳 ⑥学习救生学习的知识

A.①②③⑤⑥ B.①③④⑤⑥ C.③④⑤⑥ 7.关于灾中应急的叙述,正确的是()A.灾中应急是在灾害发生过程中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B.灾中应急的范围较小,主要包括生命线的紧急防护措施

C.保护生命线工程可以确保救灾通道和通信的畅通,提高交通通行能力 D.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电、水坝、供气、输油等

(2013·高新一中月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地震海啸后,日本政府紧急启动国家一级救灾应急响应。据此完成8~10题。

8.下列属于灾中应急行动和对策的是()①对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 ②对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 ③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 ④按照救灾预案进入应急状态

D.储备物资的地点

D.医用物品

D.③④⑤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属于次生灾害源的是()①输油管 ②水坝 ③核电站 ④堤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10.下列交通线一般不作为自然灾害主要应急交通线的是()A.公路 B.高速公路C.航空

D.水运

11.某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储备的救生类物品主要是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等。该基地及其附近地区最主要的自然灾害是()A.寒潮

B.泥石流

C.旱灾 12.影响应急时间的主要因素是()①储备基地到灾区的距离 ②自然灾害的种类 ③应急交通线的通行能力 ④储备基地的位置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12·苏州高二期末)2011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3周年纪念日。我国在灾后重建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救援、救助方面彰显了“中国速度”、“中国力量”。据此回答13~14题。

13.灾后恢复的目的是()A.修复、重建生命线B.恢复生活、生产秩序 C.修复、重建生产线D.增强对未来灾害的抵御能力 14.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是()A.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B.依靠群众,依靠集体 C.生产自救、互助互济

D.加强灾后重建 下表为我国某些年份人口普查数据统计,回答15~16题。

D.水灾

15.表中反映出我国

A.青少年人口比重降低

B.人口增长速度保持不变

C.乡村人口数量持续减少

D.老年人口数量减少 16.东部人口比重的变化表明东部地区

A.人口增长为“高低高”模式

B.人口数量先减后增

C.人口迁移受生态环境影响

D.人口数量持续增大

网络鲜花速递是指送花人利用网络订购鲜花,连锁店直接把花送到收花人手中,是鲜花销售的新形式。据此完成17~18题。17.网络鲜花快递,将使鲜花种植业

A.增加生产成本

B.扩大销售市场

C.改变生产方式

D.改变种植制度 18.与传统的鲜花销售方式相比,网络鲜花速递

A.促进了技术革新和产品升级换代

B.使生产企业不必致力于市场开拓

C.营销环节减少,销售成本降低

D.增加了商业网点布局的空间限制

读俄罗斯主要水泥厂分布图(图1),回答19~20题。19.从水泥厂分布情况看,下列推测

不正确的是

A.西部交通便利

B.西部人口密度比东部大

C.西部经济比东部发达

D.矿产资源主要集中在西部 20.以下不属于甲水泥厂区位优势的是

A.临近海港、交通便利

B.经济发展、市场需求

C.地势平坦、平原广大

D.临近边境、便于出口

气候学上通常以侯平均温度(每5日的平均气温)作为季节的划分标准:候温高于 22℃的时期为夏季,低于10℃为冬季,介于二者之间的为春季和秋季。这样,各地的春夏秋冬四季,都有共同的温度标准。据此并读我国部分区域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图(图2),完成21~23题。

21.图中显示的省级行政区中心城市中入春日期最接近的是

A.兰州与西安

B.天津与石家庄

C.济南与太原

D.呼和浩特与银川 22.甲区域人春日期早于同纬度东部地区,对其解释合理的是

A.距海远,海拔低,风力小

B.地势平坦,空气质量优良

C.地形较封闭,云量小,日照强

D.植被覆盖率高,温差变化小

23.乙区域在七月的侯温应 A.低于10℃

B.12℃左右

C.接近15℃

D.16℃~22℃

我国某中学生地理夏令营到南方进行野外考察,区域主要包括图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读图3 回答24~25题。

24.同学们到达丁山顶后,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太阳从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线B.水杯里的水已经结了一层薄薄的冰

C.GPS手持机显示的是30°44′N 123°28′E D.从山下带来的水银气压表的读数变小

25.考察结束后,下列地理夏令营队员的发言最可信的是

A.我在甲湖舒舒服服地游泳,只是喝了几口水,这里的水真咸啊„„

B.路过乙地时,我走在河流的冲积扇上。

C.到达丙区域时,我发现顶部岩石破碎,且有泉水出露„„

D.攀登丁山时,我依次看到常绿硬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

二、综合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3年3月3日,云南洱源5.5级地震发生后,民政部密切关注灾害损失情况,紧急启动相关机制。3月4日,民政部向云南洱源地震灾区紧急组织调运5000顶救灾帐篷、1万床棉被和1万件棉大衣等救灾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安臵工作。(1)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的目的是什么?

(2)如果让你确定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你将按怎样的条件确定基地的地点?

(3)如果让你管理某救灾储备基地,你将选购并储备哪几类救灾物资?

(4)你认为救灾物资储备基地选址应遵循哪些原则?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月以来,昭通市遭遇持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截至1月23日,昭阳、鲁甸、大关、威信、镇雄持续低温(日最低气温≤0 ℃),结冰日数达15~22天;雪日数12~16天,大雪、暴雪强度大,鲁甸县最大积雪深度达31厘米。灾害天气给全市11个县区的电力、通讯、交通、农林牧业以及人民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截至1月23日,全市农作物受灾面积109313.41公顷,冻坏马铃薯种6262吨,林木受损达565.9万株。

材料二 自1月8日以来,云南省多个地方遭遇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给林业生产和林区人民群众生活造成较大影响。特别是云南省东北部昭通市的部分县(区),持续的强降温、强降雪和凝冻天气,致使部分林区电力、供水、交通中断,房屋受损,新造林、幼林大量死亡。

(1)分析形成2012年初云南省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原因。

(2)为加强对防寒防冻工作的指导和服务,把这次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你认为当地应当采取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1【解析】 灾害救助过程中的三个核心环节是灾前准备、灾中应急和灾后恢复。【答案】 C 2【解析】 灾前准备涉及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前者是救灾的物质基础,后者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灾物资到达时间。【答案】 B 3【解析】 对灾民的救援形式主要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个人救助不是主要的救援方式。【答案】 B 4【解析】我国救灾物资主要分为四大类:生活类物品,救生类物品,医用物品,取暖御寒物品【答案】 C 5【解析】 救灾应急预案主要目的是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主要是在灾害应急中发挥作用,各应急机构应职责分明。【答案】 C 6【解析】 钢制家具不利于个人或家庭防洪。【答案】 B 7【解析】 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为和对策。灾中应急的范围广泛,包括对生命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易燃易爆物品与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次生灾害源等进行检查加固等。生命线工程主要包括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水坝、堤岸等属于次生灾害源。【答案】 A 第8题。对灾区进行民间救济是灾后恢复。第9题,输油管道属于“生命线工程”。第10题,灾情紧急,时间宝贵,水运速度较慢,会贻误救援最佳时机,一般不选择水运作为应急交通线。8.B 9.C 10.D 11【提示】

储备基地的救生物品应主要服务于附近地区的应急救灾,所以储备的物资与附近地区的灾害类型密切相关。救生圈、救生舟、救生衣都是在发生水灾时要用上的物品,所以可判断该基地附近主要灾害是水灾。【答案】 D 12【解析】

从图中可看出,应急时间是指从储备基地到灾区的反应时间。它的长短与两地的距离有关,同时还与交通线的通行能力相关。【答案】 C 13【解析】 灾后恢复的目的,一方面是将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另一方面是增强对未来灾害发生的抵御能力。【答案】 D 14【解析】 我国多年来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和“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答案】 A 15.A 16.D 17.B 18.C 19.D 20.C 21.B 22.C 23.A 24.D 25.B 26【解析】 第(1)题,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基地是一种有效的防避灾措施,也是为了灾害发生后减少救灾物资筹备的时间。第(2)题,“国家级”是题眼,应从覆盖全国范围的角度归纳。第(3)题,可从满足灾民生活、搜救受灾人员、抢救伤员、御寒取暖四个角度归纳。第(4)题,可从存和调两个角度归纳。第(5)题,应根据我国自然灾害时空分布规律及全球自然灾害变化特点两个角度分析。【答案】(1)有效减少灾害损失,提高应急能力。

(2)不易遭受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地势较高,地质条件较好;远离火源、易燃易爆物等);交通运输便利(宜邻近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市政条件较好(通讯/通信、供水、供电等)。(3)生活、救生、医用和取暖御寒物品四大类。(4)储存安全、调运方便。27【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成因及应对措施。第(1)题,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主要是来自北方强冷空气与西南暖湿气流相遇,再加上地形影响而形成。第(2)题,灾害应对主要是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启动应急预案、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做好救灾物资的发放,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等。

【答案】(1)因受冬季北方势力强大的(蒙古、西伯利亚)高气压影响,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相遇产生锋面,受云贵高原地形影响,长期徘徊而造成。(2)①云南省各级地方政府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一旦出现低温雨雪冰冻灾情,立即启动自然灾害应急预案,并确保第一时间将灾情上报上一级政府;②要充分考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山区、林区的影响,要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等手段,及时发布灾害信息,引导山区、林区人民群众尽早做预防;③云南省各级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在救灾队伍、物资、应急预案等方面提前做好准备,进一步完善协调配合机制,确保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发生后,能迅速启动应急预案;④要积极做好各类救灾、求援所需物资的运输和发放工作,妥善安排好山区、林区受灾和困难人民群众的生活;要强化指导,组织帮助山区、林区受灾人民群众落实防灾减灾措施;⑤森林和旅游部门要及时劝阻游客不要冒险出游,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部门要及时做好因灾伤亡的野生动物的救治处理工作,并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等工作。

第四篇: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救援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救援保障预案

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具有突发性,为减轻灾害损失,必须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发生前,根据预测、预报、警报的情况,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应急措施。

一、建立预防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机制和制度

1.建立健全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引发事故灾难的组织机构和机制。成立以煤炭行管和煤矿安全监察部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雨季“三防”(防洪、防排水、防雷电)领导小组。编制雨季“三防”工作计划,明确“三防”任务和责任,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和检查相关工作。加强雨季期间调度和值班工作。做到领导到位,隐患治理计划到位,信息接收与值班工作到位。

2.煤矿安全监察和行业管理部门要与气象、水利、防汛等部门联系,建立灾害性天气预警和预防机制。及时收听收看天气预报,掌握可能危及煤矿安全生产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等自然灾害信息,密切关注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信息,掌握汛情、水情,及时主动采取措施。并与煤矿企业做好信息沟通,当辖区内出现异常情况时,立即向全县所有煤矿进行预警。

3.建立雨季巡视制度。在雨季安排专人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及可能影响矿井安全的水库、湖泊、河流、涵闸、堤防工程等重点部位进行巡视检查,特别是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灾害预警信息和警报后,要实施24小时不间断巡视。每次降大到暴雨时和降雨后,必须派专业人员及时观测水量变化情况。

4.建立水害隐患排查治理检查制度。在雨季前要全面检查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事故灾难措施的落实情况,对排查出的隐患,要落实责任,限定在汛期前完成整改。

二、加强预防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基础工作 1.必须查清全县煤矿及附近地面水系的汇水和渗漏情况、疏水能力和有关水利工程情况,熟悉水库、江河大堤、河道、河道中障碍物等情况。掌握当地历年极端天气降雨量和最高洪水位资料,存在隐患的应当采取积极的防范和整改措施。

2.在雨季来临之前,要组织力量对辖区的河道、江河大堤、河道中障碍物彻底清挖疏通一遍,保证有足够的蓄水能力和水路的畅通。位于地表河流、山洪部位、水库等附近的矿井,对井口工业广场要采取修筑堤坝、开挖沟渠等截流措施,有效防止地表洪水倒灌矿井。 3.要定期对供电设施、排水设施、防雷电装置进行维护检修。雨季到来之前,要组织进行一次联合检查,确保雨季时各种疏排水设备、设施正常运转并发挥作用。 4.必须按设计规定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相邻矿井之间必须留设防水煤柱。 5.要准确、及时地将矿井的采、掘工程绘制到采掘工程平面图纸上,定期收集相邻煤矿和关闭废弃的老窑情况,并在井上、下对照图上标出其井口位置、井田开采范围、开采年限和地表水情况,准确掌握矿井受水患危险的情况。

6.对地表因采动形成的裂缝要及时充填加固;对采煤后形成的塌陷坑要及时进行彻底治理;对关闭废弃的煤矿井筒要充实填死;煤系地层露头部位有漏水时,要及时注浆加固处理。 7.企业应当安装和完善井下通讯、压风、防尘系统。保障通讯系统畅通、使用可靠,保障压风自救系统、防尘系统可靠有效,提高矿井防、抗灾能力。

三、认真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

1.要认真组织开展防范自然灾害引发事故灾难的隐患排查治理。

隐患排查的重点:

(1)位于矿井周边的河流、湖泊、水库以及易引发山洪地段防范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2)与矿井连通的采煤塌陷坑是否填平压实;

(3)井口标高低于当地历史最高洪水水位的矿井是否采取防范措施;

(4)开采防水保护煤柱是否采取了加固和阻隔工程措施;

(5)井田范围内及周边已关闭的废弃煤矿是否充满填实;

(6)矿井防排水系统是否完善可靠;

(7)煤矿周围存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以及洪灾可能导致溃坝、溃堤、淤积危险河道等自然灾害威胁的,是否落实了防范治理措施;

(8)预防暴雨洪水预警机制和制度是否建立等。

2.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分类定级,制定专门治理计划,落实治理责任、方案、资金、人员、物资、期限和安全预案,并在当地汛期之前完成整改并组织验收,确保整治到位。对排查出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及时向地方各级煤矿安全监管部门、煤炭行业管理部门 和驻地煤矿安全监察机构报告。

四、建立健全预防自然灾害的应急救援体系

1.将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煤矿事故灾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落实防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抢险救灾队伍并签订协议,每年雨季前要进行一次救灾演练。加强对职工防范暴雨洪水知识教育培训,提高职工互救、自救能力。

2.发生因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引发煤矿淹井险情后,要按规定及时上报有关部门,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积极开展救援工作。

3.要建立健全区域抢险排水基地建设和运行机制,增置大型排水设备,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保证设备完好,以提高抢险救灾能力和效果。

第三节 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

针对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等灾害引发的事故成立了煤矿突发事件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组织制订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

(3)确定现场指挥人员。

(4)协调事故现场的工作。

(5)批准本预案的启动和终止。

(6)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

(7)事故信息的上报。

(8)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

(9)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

(10)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其相关数据。

第四节 报警、通讯联络方式

以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监控中心为信息交换平台,形成政府、矿业管理、监察与煤矿企业为一体的信息网络。

第五节 发生自然灾害后应采取的应急措施

一、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常规避灾措施

经验表明越是长时间未暴发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地区、其危险程度越高,危险性越大。因此,当处于长期未暴发的泥石流沟威胁区或正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威胁区时,应高度警惕。通过预测、预报确定为山体滑坡、垮塌或者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需要对矿区内人类活动进行严格的限制,同时应制订和执行必要的疏散计划,按轻重缓急次序将人员及有关重大设施逐步迁移到安全区内(能立即采取安全防护措施者除外),常规避灾计划需由政府及有关部门制订和执行。

1.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产生和活动程度与生态环境质量有着密切关系。一般来说,生态环境好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的频度低、影响范围小;生态环境差的区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发生频度高、危害范围大。提高小流域植被覆盖率,在矿区附近营造一定规模的防护林,不仅可以抑制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的形成,而且可以降低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发生频率,即使发生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也多了一道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屏障。

2.矿井不要建在沟口、沟道上,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矿井建在山麓扇形地上。山麓扇形地是历史泥石流活动的见证,从长远的观点看,山区的绝大多数沟谷今后都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因此,在矿区规划建设过程中,矿井不能占据泄水沟道,也不宜离沟岸过近;已经占据沟道的房屋应迁移到安全地带。在沟道两侧修筑防护堤坝和营造防护林,可以避免或减轻因泥石流溢出沟槽而对两岸居民造成的伤害。

3.不能把冲沟当作垃圾排放场。在冲沟中随意弃土、弃渣、堆放垃圾,将给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的发生提供固体物源、促进泥石流的活动;当弃土、弃渣量大时,可能在沟谷中形成堆积坝,堆积坝溃决时必然发生泥石流。因此,在雨季到来之前,要主动清除道沟中的障碍物,保证沟道有良好的泄洪能力。

4.当地面变形速度加大,滑坡征兆越来越明显时,要及时搬迁到安全的地方。但在许多情况下,由于永久性搬迁场地难以找到或搬迁经费短时间内难以落实等原因,还要采取一些临时性的避灾措施,尽量减轻滑坡造成的损 失。

要想成功避灾应从以下几方面准备:

(1)预先选定临时避灾场地:在滑坡隐患区附近事先选择一处或几处安全场地,作为矿区避灾的临时用地。避灾场地原则上应选在滑坡两侧边界之外,不宜选在滑坡的上坡或下坡地段。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避灾场地距离居住地越近越好,地势越开阔越好,交通和用电、用水越方便越好。

(2)预先选定撤离路线、规定预警信号;要通过实地踏勘选择好转移路线,转移路线要尽量少穿越危险区。要事先约定好撤离信号(如广播、敲锣、击鼓、吹号等等),同时还要规定信号管理办法,以免误发信号造成混乱。

(3)预先公布责任人:要事先落实并公布地质灾害防灾避灾总负责人,以及疏散撤离、救护抢险、生活保障等具体工作的负责人。

(4)预先做好必要的物资储备:有条件时,应在避灾场地预先搭建临时住所,为群众提供基本生活条件。群众的财产和生活用品可以提前转移到避灾场所,既可方便群众生活又能有效减少经济损失。交通工具,通讯器材、雨具和常用药品等。也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前做好准备。自然灾害绝大多数发生在雨季,夜晚发生自然灾害较白天发生的损失更大。因此,特别是雨季的夜晚不要在滑坡危险区逗留。

二、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洪水紧急避灾措施

接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短期预报或警报,某区域即将在数小时或数分钟内发生一定规模的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洪水时,要应对被危害区居民及设施应采取紧急疏散避灾或保护措施,人员需强行迁至安全区,其疏散避灾计划内容包括:

(一)疏散区包括灾区及受影响的所有范围;

(二)疏散时间10分钟;

(三)疏散交通运输工具为现场所能利用的所有工具;

(四)疏散路线安排:由地势低处向地势高、开阔地带转移。

撤退灾区人员

(1)事故发生后,灾区人员要立即采取自救和互救措施,急时撤到安全地点。

(2)救灾时,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抢救遇难人员,并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

(3)避灾时,人员在救灾负责人的带领下,有组织的按指定的避灾路线撤离危险区,撤离时,要至少两个人一组同行,不准单独行动。

避灾措施

一般要建立临时躲避棚,躲避棚的位置要避开沟道凹岸或面积小而又低平的凸岸及陡内峻的山坡下。应安置在距村庄较近的低缓山坡或高于10米的阶台地上,切忌建在较陡山体的凹坡处,以免出现坡面坍滑;当前三日及当天的降雨累计达到100毫米时,处于危险区内的人员应撤离。只有当降雨停止二小时以后方可返回住地,切忌雨小或刚停时即返回矿区;当听到沟内有轰鸣声或主河洪水上涨或正常流水突然断流,应意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马上就要到来,应立即采取逃生措施。避灾时应注意:不要顺沟方向向上游或向下游跑,应向沟岸侧山坡距,但不要停留在凹处。

三、抢险救灾措施

在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或暴雨洪水发生过程中,对遭受危害的人与动物应进行抢救,使危害降至最低程序,其内容包括:

(一)组织抢险专业队伍;紧急抢修各类临时防护工程,使之排除险情;

(二)对受灾人员的紧急救护和安置;

(三)密切监视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暴雨或洪水的发展动向,严禁灾害重复出现,山体滑坡、垮塌、泥石流、地震、暴雨或洪水发生过后,对灾区应立即进行救灾工作,内容包括:

1.协助灾区人民安排好必要的生活;

2.帮助恢复交通、生产,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重建家园;

3.向有关主管部门如实上报灾情,争取必要的物力、财力支持。

四、发生透水事故处理

1.矿井发生透水事故后,值班人员必须立即向矿办公室汇报,并要求在班组长和老工人的指挥下迅速抢险,就地解决加固工作地点,堵住漏水点,以免事故扩大;如情危急,水势很猛,水压很大,无法抢救时,就要有组织地避开压力水,迅速撤离到地面或上一水平。

2.煤矿负责人接到透水报告后要立即向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值班室报告,并通知有关人员撤离。

3.透水后,应尽量将水引入水仓,启动全部排水设备全力以赴排水。

4.透水事故发生后,各单位应尽快、准确核查井下人员,如发现人员被堵井下,则采取一定措施进行抢救。

5.对被淹区停止供电。

6.迅速启动《煤矿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第六节 人员紧急疏散和撤离

依据可能发生的灾害事故的场所,设计及周围情况的分析,事故现场人员的清点和撤离人员,由现场指挥生产的带班井长负责执行,发生灾害事故后,人员应根据事故的性质,由现场指挥生产的人员带领,沿既定的避灾路线进行撤离。非事故现场人员要做好配合现场的撤离工作,紧急疏散人员及疏通交通障碍。

第七节 险区危的隔离

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时,现场工作人员立即向井口汇报外,煤矿应迅速组织抢救,尽可能就地取材,加固工作面,设法堵住出水点,防止事故扩大,如水势很猛,无法抢救时,应组织人员迅速按避灾路线撤至上一水平或地面,根据事故点和可能波及的巷道,通知有关人员撤出危险区。

第八节 检测、抢救、救援及控制措施

矿井发生淹井、透水、自然灾害等重、特大事故后,必须由县政府煤矿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发出指令,调动矿山救护队进行检测,探明灾害性质、波及范围、人员分布、救灾的人力和物力、迅速而慎重地制定具体的方案,确定营救遇难的人员和处理事故的作战计划。

一、检测工作的有关规定

1.矿山救护队指挥人员应亲自参加组织和参加检测工作,布置检测任务,保证检测小队所需的器材,说明检测任务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给检测小队以足够的准备工作时间。 2.井下设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和检测小队保持不间断联系,检测小队人数不少于6人。

3.进入灾区检测,必须携带探险绳、氧气呼吸器等必要的装备,视线不清时应用探险棍探测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联结。

4.检测小队进入灾区时,规定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立即救援。

5.进入灾区前,应考虑到退路被堵后应采取措施,小队返回应按原路,如果不按原路返回,必须有检测任务的指挥员同意。

6.检测进行中,应在巷道交叉口设明显的路标,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

7.进入灾区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返回时与此相反,在搜索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线斜交前进。

8.检测小队人员应有明确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把检测结果标在图纸上。

9.在远距离和复杂巷道中检测时,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检测,在检测中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并将他们护送到通风巷或井下基地,然后继续完成检测任务,在发现遇险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

10.检测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到,凡走过的巷道要标注留名,并绘出检测路线示意图。

11.检测结束后,小队长立即向布置检测任务的指挥员汇报结果,指挥员及时向救援中心汇报,制定下一步检测及救援的方案。

二、抢救遇险人员的规定

1.在引导及搬运遇险人员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

2.对有外伤、骨折的遇险人员要作包扎、止血、固定等简单的急救处置。

3.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震动,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对员的口具和鼻夹而造成中毒。

4.在抢救长时间被困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有医生配合。

5.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多名遇险人员等待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难后易”的原则进行抢救。

三、水灾事故的救援及控制

1.井巷发生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的任务是抢救被困人员,并恢复井巷通风。

2.处理矿井水灾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到达事故矿井后,要了解矿井情况、水源、事故前人员分布、矿井具有生存条件的地点及其进入的通道等,并根据被堵人员所在的地点、空间、氧气、瓦斯浓度以及救出的被困人员所需的大致时间,制定相应的救灾方案。

3.矿山救护队在侦察时,应判定遇险人员的位置、涌水通道、水量、水的流动路线,巷道及水泵设施受水淹程度、巷道损坏和堵塞情况,有害气体(CH

4、CO、H2S等)浓度及在巷道散步情况和通风情况等。

4.采掘工作面发生透水事故时,第1个小队一般应进入下部水平救人,第2个小队应进入上部水平救人。

5.对于被困的井下人员,其所在地点高于透水水位时,可利用打钻等方法供给新鲜空气、饮料及食物:如果其所在地点低于透水水位时,则禁止打结,防止泄压扩大灾情。 6.矿井透水量超过排水能力,有全矿和水平被淹危险时,在下部水平人员救出后,可向下部水平或采空区放水。如果下部水平人员尚未撤出,主要排水设备受到被淹威胁时,可用装有粘土、沙子的麻袋构筑临时防水墙,堵住泵房和通往下部水平的巷道。

7.矿山救护队在处理矿山水灾事故时,小队长必须注意下列问题:

(1)透水如果威胁水泵安全,在人员撤往安全地点前,小队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泵房不被淹。

(2)小队逆水流方向前往上部没有出口的巷道时,要与在基地监视水情的待机队保持联系,当巷道有快被淹没危险时,要立即返回基地。

(3)排水过程中,要保持通风,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

(4)排水后进行侦察、抢救人员时,要注意观察巷道情况,防止冒顶和掉底。

(5)救护指战员通过局部积水巷道,在积水水位不高、距离不长时,也要十分慎重,应选择熟悉水位、了解巷道情况的队员通过。

8.处理上山巷道透水事故时,矿山救护队应注意下列事项:

(1)防止二次透水、积水和淤泥的冲击。

(2)透水点下方要有能存水及存沉积物的有效空间,否则人员要撤到安全地点。(3)保证人员在作业中的通讯联系和安全退路。

第九节 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治救治 

对于伤员的急救工作,有三级急救组织构成:一级是井下现场的急救;二级是井上现场的救治;三级是医院的救治。井下现场的救治工作由班组长负责进行,急救队员的救治由救护队长负责进行,医院的救治由医院的院长负责进行。

现场救护的主要任务是迅速抢救伤员脱险并进行急救,对危重伤员的转送做好必要的医疗准备工作,根据伤情及条件,在现场可就地进行下列急救工作。

1.矿工现场急救

当有人受伤后,在急救员赶到之前,由矿工在现场对伤员进行急救或者是由前往现场处理事故的矿山救护指战员进行急救,主要是进行伤情判断和止血包扎,人工呼吸,伤肢简单固定,搬运伤员等急救处理。

2.急救员现场急救

急救员接到通知后,应奔赴现场,将伤员搬到安全区,立即进行检查,主要检查全身状态、神智、脉搏、呼吸、血压、疼痛部位有无异常、脊柱四肢有无畸形及伤口出血等,同时,还应检查有无呼吸困难或异常呼吸、口鼻内有无异物、胸部有无畸形或出现血胸、气胞、有无腹痛、腹肌紧张或反跳痛等,以及有无肢体麻木,运动障碍,有无骨摩擦音及异常活动,心脏停跳或停止呼吸者,应立即进行心肺负苏急救,记录伤情并不断观察其变化,如转送应将伤员固定在担架上,若危急不能运送,应转移到安全地带以利挽救。

3.第三级医疗急救组织由医院医务人员组成,主要任务是接受第一、二级急救后转送来的伤员,发现伤员严重出血、呼吸道损伤、开放性胸腹部损伤、休克或开发性颅脑损伤等,应立即手术抢救。

第十节 应急救援保障

一、内部保障

煤矿成立救灾小组,为保证应急救援工作的有序进行,制定了各岗位的责任制度、值班制度、培训演练制度。

其主要任务:

(1)做好灾害事故的预防工作,控制和处理初期事。

(2)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

(3)参加救护人员需要佩带氧气呼吸器并做好自身的安全技术工作。

(4)协助矿山救护队完成矿井事故的处理工作。

(5)搞好矿井职工自救与互救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外部保障

煤矿与救护队签定矿井联合救灾协议。

第十一节 应急培训和演练

为了提高应急救援人员的技术水平与应急救援队伍的整体能力,以便在突发事故的应急救援行动中,达到快速、有序的效果,要经常性地开展应急救援培训或演练是应急救援队伍的重要日常工作。

应急救援培训与演练的任务:

锻炼和提高队伍在突发事故情况下的快速抢险堵源、及时营救伤员、正确指导和帮助遇险人员做好防护并撤离,有效消除危害后果,开展现场急救和伤员转送等应急救援技能和应急反应综合素质,有效降低事故危害,减少事故损失。

煤矿应急培训范围:

1.职工全员的培训;

2.专业工种应急救援的培训。

煤矿应急培训的内容:

1.报警;

2.疏散;

3.各类灾害的应急培训;

4.不同水平应急者的培训。

演练的基本内容:

1.基础训练:是确保完成各种应急救援任务的基础,主要包括队列、体能、防护装备和通讯设备的使用;

2.专业训练:是顺利执行应急救援任务的关键,主要包括专业常识、堵源技术、抢运和清消以及现场急救;

3.战术训练:是救援队伍综合训练的重要内容和各项专业技术的综合运用,是提高应急救援队伍实战能力的必要措施。

具体的培训工作由县安全生产监督和煤炭管理局培训科、培训中心负责编制计划,在职工培训计划中单独使用,训练、学习、演练工作由急救领导小组组织进行。

第五篇:九 自然灾害救助

一、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一)调查荒情:各级民政部门必须组织专门力量深入调查,内容主要是:灾民的家庭基本情况;灾害损失情况;灾民自救能力;期间衣食住医方面的情况。建立台账地级以上民政部门要组织抽查。

(二)上报需救助情况(各级民政部门要及时填报 《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逐级汇总上报)

1、县级:1月10日前和10月10日前,并上报地级

2、地级:5个工作日内汇总,并上报省级

3、省级:5个工作日内汇总,分别于1月20日(春荒)和10月20日(冬令)前上报民政部

4、民政部:5个工作日内汇总

(三)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并制定救助计划

1、县级:制定救助计划,每年10月15日(冬令)前和1月15日(春荒)前报地级备案

2、地级: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0月20日(冬令)和1月20日(春荒)前报省级备案

3、省级: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0月25日(冬令)和1月25日(春荒)前报民政部门备案

4、民政部:核查,会同各部门会商评估,制定救助计划,连同核查会商评估报告,于11月5日(冬令)和2月5日(春荒)前报部领导审批

(四)申请、办理和拨付救灾资金 申请:

1、县、地级民政部门可向上级政府或上级民政部门申请补助资金,省级民政部门可向国务院申请补助资金。

2、省级政府春荒请款报告在每年1月底向国务院报告,冬令请款报告在每年10月底之前向国务院报告 办理:

民政部接到申请后,根据计划,按照标准结合地方情况制定分配方案,于2月10日和11月10日商财政部办理 拨付和使用:

民政部确定拨款方案后3个工作日发文给相关部门,于2月中旬和11月中旬以前下拨。省地级保证30日内下拨到县级。县级保证在1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里。

(五)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

1、县级民政:

(1)根据下拨的资金情况,在 15 日内对自己的救助计划进行修改,确定实际的对象和款物;

(2)制成 《灾民救助花名册》(3)制作 《灾民救助卡》

(4)对象持卡领取款物,并在册上按手印。

2、省级和地级民政:接到县里的册子后 10 个工作日内汇总上报。

(六)监督、检查

1、民政部:

(1)公布分配方案;

(2)以县为单位汇总资金分配情况;

(3)下拨(春荒)25 天和(冬荒)20 天后,每隔7 天公布各地下拨进度;(4)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2、省地县民政:每隔7天向社会公布下拨进度;抽样调查救助对象,接收媒体监督。

(七)效果评估

各级民政在救助结束是要组织力量对灾民的实际救助效果进行评估。

二、灾民应急救助的内容和程序

(一)收集、掌握和上报灾情

1、县级民政部门:

(1)第一时间掌握灾情,及时填写《自然灾害情况统计快报表》,向地级民政部门报告(2)造成10以上死亡或失踪的、其他方面严重损失和灾情重大变化的,可同时上报省级民政部和民政部

2、地级民政部门:

(1)2小时内完成审核、汇总工作并上报

3、省级民政部门:

(1)接到地级报告2小时内,完成数据审核汇总,向民政部报告

(2)出现重大灾害或民政部启动应急响应时,省、地、县三级民政部均执行24小时零报告制度

(3)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日15时前上报前24小时灾情和救灾工作情况(4)当民政部进入三级响应时,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4小时需要向民政部报告最新灾情

(5)当民政部进入二、一级响应时,灾区省级民政部门应于每2小时需要向民政部报告最新灾情

4、民政部:

接到省级民政部门报告2小时内完成灾情数据审核汇总,编发《重要灾情》,向国务院报告,必要时编发《中国灾情信息》,向国际社会通报。

(二)应急响应

各级民政部门根据灾害情况采取应急救助措施,确保 24 小时内各项措施落实到位(1)县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转移群众;确保灾民基本生活;报告救灾情况和提出救灾要求;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灾民手中,10日内报告情况;(2)地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派出工作组;拨付款物;上报救灾情况,提出救灾要求;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县,10日内报告分配情况;(3)省级民政部门:

启动预案;派出工作组;拨付款物;申请救灾应急资金;救灾应急资金的使用与报告,5日内到县,15日内报告分配情况;

4、民政部:救灾应急工作;拨付救灾应急资金(3天内完成);调拨救灾物资。

(三)监督管理

民政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款物使用;管理资金,检查使用;

省级民政部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督促款物10日内下达到县,并通报; 地级民政部门:督促预案实施,措施落实,督促款物5日内下达到县,并通报; 县级民政部门:督促款物发放,并就发放情况建立台账备查。

三、灾后重建的内容(倒损房屋)

(一)统计核定

1、县级民政:调查登记——15日内完成核定——重建台账——填写汇总表——上报;

2、地级民政:接报7日内进行抽查——汇总统计表——上报;

3、省级民政:接报7日内进行抽查——汇总统计表——上报并请示重建资金;

4、民政部: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估。

(二)组织实施

1、民政部:提出补助方案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出台优惠政策。

2、省级民政:落实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落实资金政策;收集重建情况上报。

3、地级民政:落实下拨重建资金;实施重建管理指导重建;协调落实资金政策;收集重建情况上报。

4、县级民政:灾民恢复重建的主要任务在县级,实行县乡两级首长负责制。

(1)明确组织领导:首长领导、民政牵头。其他部门协助;(2)确定重建对象:

重点对象:全倒户,特困户、五保户和优抚对象 确定原则是:申请、评议、公布、审批

方式为:分散建房和集中建房,后者需到地省备案(先规划后建设)

(3)规划选址:

规划原则:分散为主,集中必须先规后建,并设永久性统一标识

(4)制定恢复重建补助标准:

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告,要重点突出,不得平均化,不得平均分配。

(5)确定和落实重建资金

(6)制定优惠政策:减免相关税收。

(7)组织实施 :张榜公布建房对象的详细情况;补助金一次落实,分期拨付;督导重建;实施进度管理。

(8)工作报告:重建的实施方案;审定情况;重建进度,验收评估情况上报省民政。

(三)监督管理

民政部:下拨资金;每20天公布进度;检查资金使用;评估重建效果;

省级民政:下拨资金;每20天公布进度;检查资金使用;监督重建方案执行; 地级民政:下拨资金;每月公布重建情况;检查资金使用;落实重建方案;

县级民政:下拨资金;督察乡村公示;定期通报进度;协调检查验收;检查资金到户情况。

下载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word格式文档
下载3.2自然灾害的救援与救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577号 《自然灾害救助条例》已经2010年6月30日国务院第117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年9月1日起施行。 总理 温家宝 二○一......

    自然灾害救助[5篇]

    自然灾害救助 1.自然灾害风险 自然灾害是指自然界发生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自然现象所引起的灾害,其主要特点是人力不能支配并造成物质财富的损坏和人身伤亡。分为......

    福建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

    福建省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 (经2017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保障......

    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规定

    云南省自然灾害救助规定 (2012年12月7日云南省人民政府第90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2012年12月28日云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83号公布 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规范自然灾害救......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港口镇五磁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1.目标任务 1.1制定目的 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精选五篇)

    自然灾害生活救助 一、自然灾害 (一)自然灾害种类 由于事物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生活的地球在银河系中是不断运动的,其地球内部也是处于高度活跃状态。加上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活动......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 一、总则 1、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应对突发重大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实施紧急救助,最大限......

    自然灾害救助保障预案

    自然灾害救助保障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为建立健全铜梁县应对自然灾害紧急救助体系和运行机制,规范紧急救助行为,提高紧急救助能力,迅速、有序、高效地对受灾群众实施紧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