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的写作思维方法是后现代式的,即是对现代理性支配下的官僚政府理论等反思与检讨。全书的写作目的是通过反思传统的现代理性支配下政府的利弊,试图创建一种适应后工业社会的新政府。奥斯本在书中所阐明的企业家政府的本质含义就是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是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够像私企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讲究效果,进行全面质量管理,利用业绩数据来确定问题数据之所在,向雇员提供种种可用的手段来分析问题,找出其根源,制定解决办法,付诸实施,提高行政效率。
取代官僚制的潮流就是“企业化政府”。这一趋势首先出现在地方政府。因为他们已经无路可走,甚至破产。他们的改革最终会聚为十条原则,即(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3)竞争性的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按章办事的组织(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
将阅读过程中理解的十项改革政府原则进行理解概括:
(1)掌舵而不是划桨,政府制定政策是掌舵,直接提供服务就是划桨。这一原则要求政府应集中精力掌舵,将划桨的是交给其它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让决策者货比三家地自由挑选最有能力和效率的服务提供者,使他们花同样的钱能够得到更大的利益,使他们保持最大限度的灵活性对变化中的情况作出反应,而且有助于他们坚持要求高质量工作表现责任制。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的公共事务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决策上,而不是将重点聚焦在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公共部门应该是掌握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向上,将目光放得长远,而不是只会低头看脚下。
(2)重授权,而不是服务。政府制定计划不是向公民社区授权而是收集服务对象,这样就损害了我们的公民和社区的信心和能力,造成了依赖性。公共部门由于存在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不可能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
理,全权由自己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不仅容易造成垄断,而且会无限膨胀政府官僚机构,寻租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政府失灵。
(3)注重竞争机制,最明显的好处就是提高效率,即投入少产出多,竞争迫使公营的(或私营的)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要作出反应,竞争奖励革新而垄断扼杀革新,竞争还提高公营组织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如果要使竞争发生作用,就必须对竞争仔细加以组织和管理,仔细组织的竞争可以比由供应垄断组织提供服务产生更加公平合理的结果。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有使命感的组织效率超过按章办事的组织;办事更有成效,优于照章办事的组织;革新精神超过照章办事的组织;灵活性也胜过照章办事的组织。政府建立有使命感的组织,清除多年积累的规章制度和过时的陋习的重负。建立有使命感的预算制度,节约资金,改变按章办事的认识制度,防止无用之人继续留在岗位上。
(5)重产出而非投入,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6)具备“顾客意识”,奥斯本这里所谓的“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服务对象—公民。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传统的公共制度——即使是那些已经把资源放在人民手里的制度——都旨在便利管理人员和服务提供者,而不是便利顾客。顾客意识要求该制度应该是“使用方便”的,而不需要填写多重的表格,还应该是“透明的”,顾客能通过他们的选择来自由挑选、(7)有收益而不浪费,企业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投资”观点,要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与此同时做节约型政府,高效发挥自身作用。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运作。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应该有预见能力,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累积到不可收拾以后才来解决。有预见性的政府做两件根本性的事情:它们使用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治疗;它们在作出决定时,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结合当前发展,一再强调参与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决策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前沿信息的能动性,重视基层信息。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不是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组织市场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政府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和经济的方法。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会失灵,重视发挥小政府而大社会的作用,能够给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带来的危害。政府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是指导而不是全权代替市场机制,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看完这本书关于十项原则,我认为我国政府需要重点发展的是第六条原则,即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企业力求使顾客满意,政府机构却力求使利益集团满意。我国政治机构的服务是为房地产开发商满
意,为官员自己的GDP业绩服务的,他们不顾民众的需求,不征求民众的意愿,出现拆迁钉子户,垃圾焚烧场民众游行示威活动等,都是政府不满足民众(顾客)的需要的表现。所以顾客意识在我国政府更显重要,要让我国政府有顾客意识,就得从体制上改变,改变他们的利益群体。官员考核业绩不只是GDP,而是看是否能取悦与民,官员能不把民众当作上帝吗?如果机动车办事处只在办理驾驶员的执照或登记证时才有收入——他们办理的越多,收入越多,那么他们肯定会尽量减少顾客的等候时间。
企业精神的政府理论在逐步发展的同事也受到了很多批评,它是在美国官僚制完成其历史使命后,为适应信息社会而产生的,而我国正处在制度完善期,我们缺乏的是制度和规则,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府制度与历史传统文化都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政府运行的总体框架结构。我国正处于工业化过程中,基础设施、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还很不完善,公民的参政意识与能力还有待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还处于成长阶段,政府职能社会化程度还很低,我国社会组织自我管理能力弱,这些与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水平相差甚远。所以面对与本书所讲的十项原则,我们应该慎重对待,不能把适应可能美国的原理搬到中国来。
第二篇:《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读书笔记(精选)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读书笔记
源于对政府改革的兴趣及与本职工作的相关性,在众多公共管理学科推荐书目中,选读了《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一书,虽然只是略读,有些章节也只看了个别实例,但对书中所提观点却颇感认同,并觉得受益匪浅。
政府的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在一直以来标榜其政府“民主有效”的美国,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改革政府》一书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指出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力量,来实现真正的重大改革,在阐述其革命性的观念,介绍改革政府具体措施时,作者列举了大量实例,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与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
本书以介绍美国政府改革情况起笔,通过阐述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十条原则,深入浅出的说明了企业家精神在改革传统工业化时代政府模式上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序言部分,作者首先对当前美国政府现状的做了深入分析,认为当前的美国政府运行模式已与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其政府运作的弊端日益显现并引发了越来越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书中,作者用官僚主义制度模式的延伸来定义当前体制主体,指出当前的政府是工业时代的产物,其在促进工业化发展的同时,也阻碍了信息化社会的进程,人们对政府越来越失望,各地的抗税运动接踵而至。在此情况下,各地方政府纷纷作出反应,其共同特点就是利用企业化精神来改造政府。同时,作者指出政府与企业是完全不 1
同的两种机构,因此政府不可能向企业那样运转,但是在官僚主义行为和企业家行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连续体,政府可以调整自己的位臵,减少不必要的官僚主义,改变政府作事情的手段,实现更好的政府治理的目的。
在本书的主体部分中,作者提出了运用企业家精神改革政府的十条原则。一是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浆。首先区分了管理和治理两种概念:管理是实际操作和提供服务,是企业之所长、治理是引导社会前进,说服各个利益集团接受共同目标和策略,是政府之所长。在当前全球竞争激烈、社区、学校、志愿组织及企业健全发达而政府对提供服务不堪重负的情况下,政府应让企业、志愿组织等组织机构发挥所长去提供服务及划浆,而政府应集中力量发挥所长去治理即掌舵。二是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秉承的理念是计划启作用的前提是让服务对象拥有它。现在政府大包大揽的方式造成了依赖性,挫伤了公民的信心。三是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政府提供服务低效的原因在于垄断,而竞争是破除官僚主义死结的良方,但是为克服不公平,必须对竞争加以管理组织。四是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官僚主义的繁文缛节在防止坏事发生的同时,当前更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特殊利益及公共雇员的消极应对,应该着力于建立有使命感的人事、预算制度及组织。五是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当前预算制度注重的是投入,结果是适得其反,而只有确立按效果拨款、按业绩管理的制度,才能引导政府部门注重改善绩效,前提是引入新的技术和方法测量绩效。六是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由于公共部门的资金不是直接来自于所服务的公众,导致了政府对公共需求的无知,形成了一方面官僚政治的傲慢:对其所提供服务的大多数公众,一方面官僚的被“俘获”:对特殊的利益团体。当前应使政府倒转过来,受顾客驱使,公共机构应
象企业那样得到资金,顾客面对的应是透明、方便及整体协调的服务提供者。七是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效益而不浪费。政府机构应正确面对并应用利润动机的力量,学会以花钱来省钱、为回报而投资,应引入系列制度促使管理者象企业家那样思考。八是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官僚政治模式由于疲于提供服务,而成为“未来盲”导致从危机走向危机。政府应学会花少量钱预防而不是花大量钱去治疗。应在预见中决策。九是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官僚主义的等级集权制度造成雇员巨大的惰性。但分权的前提是组织机构必须按前提说明使命,围绕核心价值观创造内部文化,计算成果。使分权能在方向明确的基础上激发成员积极性。十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进行变革。官僚机构通过计划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务存在许多弊端,政府应学会通过市场的方式提供服务,其间政府的角色应是规范市场。
本书在提出十条原则的同时,例举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制度方法及生动活泼的典型案例,使以上原则变的更加容易理解和操作。本书虽然讲述的是美国政府改革的内容,且处处透露出西方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标准,但对于我国政府改革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例如在如何提高政府效率、完善预算投入、绩效考核制度及解决官僚作风,加强服务政府、政府治理职能建设方面我们也同样存在着书中所列的问题,也需要不断改革提升。在肯定积极作用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看到:书中所讲的原则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还不规范的前提下,还需有条件的取舍。健全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培育社会中介组织是当前政府不容推卸的责任,保持一个有效的政府去推动我国社会经济跨越发展是当前的普遍共识。因此,利用企业家精神去改造政府是我国政府改革的大方向,但需立足国情,过程要更加曲折缓慢。
第三篇:《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 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如何改革着
公共部门》读书笔记
美国每一位当选官员应该阅读本书。我们要使政府充满新的活力,就必须对政府进行改革。本书给我们提供了改革的蓝图。
——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写作背景:
政府的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在自诩其政府“民主有效”的美国,同样如此。关于政府职能的界定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历代学者多有理论阐述,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政府是否应参与社会经济管理及其参与程度如何,更是争论的焦点。但对政府应如何有效地运行等实践问题,则显得关注不够。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这本《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如何改革着公共部门》(上海译文出版社)。他们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刚好是对这一缺陷的有益弥补。循着这幅蓝图提供的线索,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美国政府管理的新模式,能洞悉美国政府运行的具体内涵与规则.内容概要:
《改革政府》一书为广大读者具体生动地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作者提出:“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即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元效率的机构,而应当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的重大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与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当时美国副总统戈尔受委托主持美国的政府改革,大部分思路来自此书。当今,政府官僚主义在全世界也普遍存在,书中这些改革途径都是很值得其他国家和地方参考借鉴的。
正文:
企业家们的精神,到底是如何地影响着公共部门?企业家们的态度,到底是多大程度上地改变着政府官员?我带着这两个疑问对本书进行了阅读。
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 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而不是与之相反,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政府不是“未来盲”,不是花大笔钱去灭火、雇警察、建医院,而是使用少量钱来预防火灾、犯罪与疾病。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这十大原则传递一个核心思想,是对政府进行企业化的改造或改革,即“企业化政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一方面是美国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到此,我的疑问已经解开了。
西方国家运用这种思想进行行政改革,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国际背景,同样使我们倍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倍感信息社会对政府管理提出的高要求压力。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公共管理经验,合理吸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精华,如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在管理中注重结果而不是投入,放松规制,实行分权管理、公众参与式管理,发扬公务人员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与管理水平。
小结:
本书对政府如何运作上提出了非常好的导向作用,突破了传统上政府对其自身的认识,这些旧的认识使政府不能很好的发挥其职能,企业精神就是针对官僚主义弊病的一剂良药。作者指出了政府更多的是要避免以前的官僚政治、官僚机制,更好的为民众服务;在对待治理社会方面,更多的强调对社会资源的更充分的利用,市政府更具有事业心;在对待危机、事务方面更突出了预防的重要性,而不赞成事发才进行治疗;同时他们还呼吁政府以市场为导向,用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这一系列的方案原则为政府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政府体制改革,政府也需要改变观念,顺应时代潮流,吸取其中可取的部分,更好的为我国政府机制改革服务。
本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切实结合实证分析和美国的情况,是完全为美国政府写的,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它的思想也受到很多学者和实践者的批评。各人思考方向的差异,各国发展国情的不同,决定了各国政府运行的差别。因此,在我们思考问题时也应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根据中国的发展方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方法,绝不能照抄照搬,犯本本主义错误。
总的说来,政府必须为顾客服务,才能受人们欢迎,计划需要有明确的任务,管理人员需要有明确的责任,参与公众活动需要有明确的渠道这些是每个政府、每个政府人员必须坚持的原则。
第四篇: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造公共部门(本站推荐)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改革政府》一书由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所写,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政府,这本书对于新公共管理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本书的序言指出,在工业时代发展起来的政府机构,发展到现在这种迟缓、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专注于各种规章制度及其层叠的指挥系统,现在开始脱离人民,机构臃肿,浪费严重,效率低下,刻板且没有人情味。而今天的环境要求各种体制机构提供高质量的商品与服务,要求具有高水平的经济效益;要对顾客作出反应,提供多种多样的服务供选择,并给它们的雇员以使命感;要求各种体制机构不是简单地替公民们服务,而是要把权力赋予公民。这时候企业化政府出现了。但是如果认为政府可以像企业那样运作,那就错了,因为两者根本是不同的两种机构组织。企业的行为动机是获取利润,政府的动机是再次被选上连任;企业的大部分收入来自顾客,政府收入则来自纳税人;企业的动力通常来自竞争,政府则来自垄断。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基本使命是“办好事”,而不是挣钱,政府必须常常替每个人平等服务,不管这个人支付的能力和对服务的需要如何,所以政府也不能像企业那样讲求效率。不过,政府不可能像企业那样运作并不意味着它不可能更有企业家精神。在官僚主义行为和企业家行为之间是一个巨大的连续体,政府肯定可以在这个区域内调整自己的位置。
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 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而不是与之相反,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政府不是“未来盲”,不是花大笔钱去灭火、雇警察、建医院,而是使用少量钱来预防火灾、犯罪与疾病。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第一章的主题是“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过去政府的角色只有税收和提供服务,但是作者认为“政府之所长,即筹集各种资源,通过民主政治程序设定社会需要的优先目标,与此同时,又利用私营部门之所长,组织商品和劳务的生产”,也就是依靠第三方来进行公共服务工作,比如使用志愿者来管理公园和图书馆,用构造市场的方法来鼓励节约能源,等等。他提出政府应该掌舵而不是划桨【两者的区别是:掌舵的人应该看到一切问题和可能性的全貌,并且能对资源的竞争型需求加以平衡;划桨的人聚精会神与一项使命并且把这件事做好;掌舵型组织机构需要发现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划桨型机构倾向于不顾任何代价来保住他们的行事之道】政府应该成为一个掌舵型的组织,因为政府手中收的税比以前少了,但是社会对政府的要求变高了,而且政府作为教育者、训练者、管理调控者、规则订立者的各种角色比以前更加重要了,这就要求政府更加灵活,应该关注怎样利用第三方的资源去做事而不是专注于如何绞尽脑汁去提供服务。
作者提到在美国,志愿的或者非赢利性的组织既不同于公共部门机构,也不同于私营的赢利性公司,他们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不过很难对这类部门下定义,志愿或者非赢利都不能准确描述,所以称为第三类部门,这些第三类部门实际上已经成为了“提供集体商品的优先机制”。(讨论,在中国,这种第三类部门发展得怎么样?我们应该怎么做?)
(1)目标危机:非营利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社会目标而成立的, 但有些非营利,组织的负责人在公益目的的掩盖下为个人谋取私利;(2)志愿危机:我国的志愿人员数量很少, 而且由于我国的志愿者多是业余的,缺少必要的培训, 所以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上还存在不少问题, 而且志愿者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另一个表现是非营利组织活动需要的开支与其所能募集到的资源之间存在着一个巨大的缺口;(3)制度危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法律还不完善, 至今没有一部全面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法律;条例的内容侧重于登记程序, 在税收、财务管理以及志愿者的管理方面尚未有突破;(4)人才危机:我国非营利组织中缺乏人才,大多数官方非营利组织的主要领导都是由从现职领导职位退下来的或由机构改革分流出来的原政府官员担任,我国有近一半的非营利组织尚缺乏正式的决策机构, 缺乏民主决策的机制和制度上的保障;(5)信任危机:一些非营利组织通过各种渠道筹款,但一些被救助者通过媒体直接向社会求助却能得到社会的大力帮助, 这说明不是我国社会不愿意为非营利组织捐款, 而是因为许多组织缺乏社会公信度。
在这一章的最后,作者认为如果能够得到圆满的结果,获得高效率,做到公平和负责任,政府把公共服务交给私营机构去办是说得过去的,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做法就认为政府是私有化部门,政府还是不能完全像企业那样运作的。
综上所述,第一章的内容可以概括为: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
第二章的主题是“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作者通过一个针对公营住房的个案研究,帮助大家了解社区所有权的力量。
案例说的是20世纪50年代之后美国的公营住房大部分沦为了吸毒、犯罪、少年怀孕和吃救济的恶性循环的场所,但是一个叫金米〃格雷的女性彻底改变了首都华盛顿的一个叫凯尼尔沃思的小区。她是一个典型的不依赖政府的例子,充分说明人一旦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就可以移山填海。她一开始找几个人给学生上辅导课,后来靠义卖和筹钱实施“我们来上大学了”这个项目,第一年就令17个孩子上了大学。慢慢地,小区里的氛围有了变化,大家都开始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学。后来这个小区的住户自己建立了一个管理公司,并自己制定管理章程,对小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进行了规定,比如对乱丢垃圾的人进行罚款,强调让居民把小孩送到学校等等。这个公司还开了自己的快餐店、搬家公司、理发店等等,把工作机会向社区的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开放。小区的居民开始有了主人翁的责任感,于是也开始自发参与到驱逐毒贩的队伍中,而且成效非常显著。真的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案例。
作者在这一章呼吁政府授权社区进行自治,因为社区对自己的成员更为关切,比专业人员更了解自己的问题,解决问题更灵活更有创造性,而且花费也少。因此作者最后提出应该通过参与式民主给公民授权的结论,这将会减少公民对政府的依赖,提升公民的能力和自信心。(可以讨论一下我国的社区自治和美国的差异)
第三章的主题是“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提供服务中去”。第一个例子是菲尼克斯市通过将自营公司纳入招标的范围,形成公营经济和私营经济竞争的局面,非常有效地提高了市政工程部门的行动能力,由此总结出竞争的种种好处:可以提高效率,迫使公营或垄断组织对顾客的需求做出反应,奖励革新,提高公营组织雇员的自尊心和士气。接下来说到把竞争机制注入公共服务事业的一种常用方法是签订合同,但不是说政府签订了合同就完成了,因为很多私营承包商未能履行许诺,虚报低价,承包商可能逐渐会发展成一个垄断组织,最严重的问题还是欺诈,要解决这个办法可以在订立合同时注意四项标准:投标确定是竞争性的;竞争的依据是关于成本费用和业绩质量的可靠资料;对承包商进行严密的监测;建立一个相对的非政治性机构履行监测的任务。(可以讨论一下我国政府在招标的时候是否符合了这些标准)
接下来作者引入了一个关于公共教育的案例研究,即明尼苏达州的例子。1984年,他们说服州议员,让明尼苏达州的孩子们选择任何一个区的学校上学,可是该草案遭到了否决,但是保留了一项就是“允许中学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领取州教育资金上大学,在争取双重学分的同时读完高中课程。”这项措施突然让孩子们有了选择,他们的家长也喜欢这样,95%的学生和家长都感到满意,90%的学生说这一计划同他们只读高中课程相比学到更多的东西。后来教育界企图扼杀这项计划时遭到了家长们的抗议。后来,慢慢地,能够让学生和家长实现更多选择的计划一个一个开展起来,这样的竞争迫使衰退中的学校改善其管理方式,也保证了穷人和少数民族孩子的选择权,真正减少了身份和等级地位的差距。(讨论华师大附中和中大附中,前者着重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以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为重,以个别化为发端,以个性化为归宿,构建多元化、现代化、国际化的新课程体,并针对学生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教改试验;中大附中则依托中山大学的力量,教学设施水平超前,共享大学师资、设备和场馆等教育教学资源,对学生和家长也有很大的吸引力。确实这样优秀的私立学校对公立学校是一个挑战,促使公立学校转变)
但是作者认为,如果要使竞争发生作用,必须对竞争仔细地加以组织和管理,否则会产生不公平,比如谋求赢利的意愿可能把没有医保的病人拒之门外令他们挤到拥挤不堪的公立医院;而且私营承包商可能提供的福利比较少,而且倾向于不雇用少数民族和妇女;如果不细心加以组织,表面看起来的竞争性市场也可能最后屈服于垄断组织的力量。
这一章主要是强调竞争机制的引入对政府重新定位的重要性,以及引入竞争机制需要注意什么。
第四章的主题是“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主要是提出政府应充分放权,提高政府雇员的士气和革新能力,使政府注重目标使命而不是重复繁重的规章制定。(1)通过建立有使命感的预算制度,能够激励每个雇员节约资金,给管理人员所需要的自主权来应对变化,简化了预算程序,腾出人力财力对新的想法进行试验,减少用于审计师和预算官员的费用等等。(2)人事制度也作出改变,比如对工作分类和工资级别进行宽等级划分、市场薪金、根据表现支付报酬和提升、解雇,此外积极招募最优秀的人才,简化被辞退的雇员的上诉程序等等。(3)建立有使命感的组织,可以通过制定使命声明,建立围绕使命的文化,根据使命而不是分管范围进行组织,建立允许失败的机制等方式建立一种新的责任制。(讨论,使命是个很宽泛甚至带有强大的不确定性的东西,如何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不同的机构常常担负几项冲突的使命,怎么办?)
第五章的主题是“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以前的政府总是注重于拨款的过程,往往忽略拨款所取得的效果,这样反而使治理适得其反。但是应该如何测定政府治理的效果呢?作者引入了加利福尼亚州森尼维尔市的案例作了详细的说明。
议会不会对公共工程部说:“我们希望花100万美元重建A公路,花50万美元修复B、C公路”,而是说“我们要现在处于A级的各条路的路面保持A级水平,要现在处于B级的各条路的路面在X年内提高到A级,要现在处于C级的各条路的路面在Y年内提高到A级”,然后该部门根据X年和Y年书,想市议会申报所需经费的确切数字,然后由议会决定准备花多少钱和多少时间去取得它们希望的成果。森尼维尔市还将每一个计划领域的目标具体化和操作化,比如社区条件指标可以精确到“臭氧超过过标准的天数”,而业绩指标也相应具体到“两个月内更换的树木占需要更换的树木的百分比”,这样就能测量每个单位工作的效果,也就能根据管理人员的成败予以奖惩。业绩测量有这些优点:(1)可以让大家知道总的目标是什么,从而改变组织的行为;(2)可以知道组织最后是成功还是失败;(3)有了标准,就能对成功进行奖励和学习,对失败进行纠正;(4)展示结果,能够获得公众的支持。除此之外,业绩还可以是公共部门人员薪酬的标准,公共部门也可以按照业绩和效果作下一年的预算,能够促进公共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讨论,这样做会有什么难度?遇到什么样的问题?)
第六章题为“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这一章开头提出,和企业不一样的是,大多数公共组织不知道他们的顾客是谁,他们不清楚他们的服务对象是他们的公民,这种情况是因为大多数公共服务机构不是直接从公民那里获得资金的,反而使得公共组织去讨好行政部门和立法机关,而行政部门的官员又受到利益集团的驱使,结果大家都没有意识到真正的服务对象是公民。而现代社会从大众社会转变为马赛克社会,也就是拼凑的社会,公民层参差不齐,文化差异很大,而公共机构仍在提供一种固定模式的服务。
作者认为,可以从靠拢顾客、全面质量法、把顾客放在驾驶员座位上,把受驱使的政府倒转过来四个途径进行改变。我觉得最有兴趣的是“把顾客放在驾驶员座位上”这个想法,作者提出,使公益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的顾客需要做出灵敏反应的最好办法,是把资源放在顾客手里让他们挑选。这种顾客驱使的制度有几个好处:迫使服务提供者对他们的顾客负有责任;促进更多的革新;让人们在不同种类服务之间做出选择;浪费较少;被授权的顾客成为更加尽责的顾客;创造更多公平机会等等。(讨论:这样授权有没有什么弊端?或者说什么环境之下授权能达到效果?)
这一章的内容概括出来就是政府要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要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成为服务型政府。
第七章的主题是“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这一章提出的突破性的观点就是,政府是可以主动去创造收入来源的,现有的预算制度驱使政府花钱而不是赚钱,大多数政府都没有想到利润。
但是政府赚钱不应该是为了满足政府内部私利的需要,二是应该把利润动机转向公众使用。作者举了几个例子,说明政府通过和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协商,最终是怎么实现既达成政府的建设目标,又使得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商合理利用之后又为政府提供了额外的收入的。这种通过开发项目来获利,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所采用的更积极进取的方法之一。(讨论: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却演变成了政府和开发商进行利益联合,这种让政府有寻租机会的现象呢?)
还有一个方法是向那些使用公共服务设施的人收费,而且作者认为“这种制度使那些从服务中得益并能担负得起的人为此付款,而那些不得益的人不付款,这种制度再公平不过了。”但是作者也提到,这种方式并不总是适当的,它在三种条件之下才能起作用:一是服务主要是“私人物品”,有益于使用它的个人;二是那些不付费用的人不能享受到其好处,三是能够有效地收费。
看到这里,我有很大的疑问就是为什么作者这么确信这些政府工作人员能够不从创收中寻租。作者在这里提出“使管理人转变为企业家”的想法,认为如果要政府管理人向企业家那样思考,就得把那样的做的奖励刺激给他们。比如分享结余和所得,创新资本(主要是发行政府债券),鉴别服务的成本(提醒他们实际成本,起警示作用)。(讨论:这种激励制度真的有效吗?有没有其他方法避免寻租?)
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就是呼吁政府应该有利润动力和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第八章的主题是“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这一章的内容是建立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的。由于官僚政治的模式使政府全神贯注于划桨,即提供服务,所以花很少精力去掌舵,所以他们这种思维定势会一直等到问题变成危机,然后才对那些受到影响的人提供进一步的服务。而有预见的政府会做两件根本性的事情,一是使用少量钱去预防问题,而不是花大量钱去治疗问题;二是在作出决定是,尽一切可能考虑到未来。
但是要对未来的考虑,在今天这种短期行为的政治环境中是非常困难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社会的非群体化,使得大众社会是碎片化的,政治决策者面对的常常是互相矛盾的需求和呼声,现在一也没有一种政治过程能使许多不同的选民群体联合起来商量出共同利益,政府才能制定出未来的战略规划。在这里作者详细说了大东京政府,他们的战略规划有指导思想就是东京在21实际应当是什么样子,会形成有具体目标和费用的,既有经营项目又有投资项目的十年计划,这些计划产生出三年至四年的行政和财政计划,非常详细。
但是战略规划也不是万能的,它不是只做一次就可以了,而是要重视规划的过程,因为战略规划并不保证决定都是对的,而且很可能会退化为无意义的活动。“战略规划处在最佳状态时,能渗透一个组织的文化,建立一种奔向何方和什么是重要的几乎是直觉的感觉。”(讨论:这种感觉很奇妙,但是存在很多不稳定性,在一个组织文化多元、人员思维模式差异化很大的环境下真的有可能实现吗?)
另外一个实现考虑未来的困难来自当选的官员。因为对政治家们来说,预防是悄悄进行的,但对已出现的症状发起全力以赴的进攻为政治家产生很大名声,对他们更有吸引力。作者只提出了一个强大的政党、强大的主席或者强有力的州长或市长可能可以解决这个困境,但是最终可能还是要从改变政治制度实现,因为管院的任期性必将限制他们为了短期的重新选上而牺牲长期考虑的倾向。
这一章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可以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第九章的主题是“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提出这个思想的背景是对于信息时代的发展对政府组织的影响,由于信息传递十分迅速,情况复杂多变,政府信息的上传下达已经容不得须臾的等待了。有两种办法可以应对,一种是设法进一步加强政府这个中心,以竭力争取跑在迅速增加的复杂性前面;第二种就是通过群策群力,让下级和政府外界的力量做出更多的决定,来减轻做决定的负担。
分权的机构的好处是它比集权的机构更有灵活性,能对于环境和顾客需求的变化迅速地做出反应;更有效率;更具创新精神;有更强的责任感和士气。在这一章作者用一个详细的例子,是关于美国最庞大、最集权的官僚机构国防部的一位叫克里奇的将军,是如何通过分权让空军司令部的每个飞行中队都拥有自己的安排和工作目标,提倡竞争和自我管理,通过责任和授权最后使整个队伍实现在没有增加经费和成员的情况下全面提升空军司令部的战斗能力的。克里奇认为之所以能取得这个成绩是因为人的一个本性是当他们能够控制他们自己的工作时就会更努力地工作并投入更多的创造性。因此作者认为实现分权的关键是参与管理和建立协作的组织。
在这里我想重点说说协作的组织。作者认为一个机构把权力下放之后,需要让成员们在小组内协同工作。因为这样的小组能够从不同部门的角度对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培育跨部门的合作,思考部门以外的事情;还可以在机构内建立持久的网络,因为每个人都结识了其他部门内具有相同观点的人;写作小组能够充当一个比上面下达的命令和评估更加为人能接受的质量控制机制。(讨论:参与管理以及这样的小组运作的可能性有多大?这个小组如何挑选成员?如果从各个部门选人,小组成员的上司肯定不愿意自己的下属总是忙于做决定)
除了小组协作以外,作者认为要顺利实现分权还要向雇员投资,并尝试分散联邦制度的权力。向雇员投资主要是培训雇员,提高雇员的技能。分散联邦制度的权力主要是对州和地方政府提供激励拨款,把设计和经营项目的任务置于州和地方政府的手中。
这一章的内容总结起来就是政府应当下放权力,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机构的雇员以较大的自主权,同时以小组协作和增加培训的方式,让雇员适应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
最后一章的主题是:“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作者开篇说到,当面临一个问题的时候,政府大部分的本能都是想到行政性的计划,但把握方向的最有力的方法也许是规范市场,即创造激励因素,推动人们朝社会群体所想的方向前进,同时让他们自己做出大多数的决定。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自由市场,许多市场也是有严重缺陷的,所以需要政府去规范市场,规范市场是一种运用政府力量来影响私人作出决策以达到集体目标的方法。
对于如何重新规范市场,作者提出了6个基本战略,分别是:供应(有充足的服务项目)、需求、接近(货物出售在必须易于接近购买者)、信息、规则和执法(惩罚)。接着又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方法,比如制定市场规则、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用财政或政策力量创造或扩大需求、促成私营部门供应商、改变公共投资政策(抽回投资也是一种有力的工具)、与私营部门分担扩大供应带来的风险、充当卖方和卖方的经济人、通过税法向活动收费等等,就不一一赘述。
接着作者关注到政府的管理问题,他认为可以把以市场为导向的思想应用到管理工作上,而不是像传统政府那样运用指挥和控制机制去处理问题,具体的表现就是通过奖励而不是命令的方式进行管理。作者用了环保局的例子进行说明。环保局制定了一项政策是“工厂企业如果将空气污染降低到法律规定的标准之下,环保局就给予指标得分,并且允许企业将指标得分用于企业内部的其他污染项目,或者将指标得分售给同一地区的其他企业”。结果企业的积极性变得非常高,企业都设法找出最经济的减少污染的方法,政府对于以前治污不力的问题也不再头疼。
这一章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政府既不应该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应该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需要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比如激励手段来规范市场,从而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达到政府治理的目的。
第五篇:改革政府--读书笔记范文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本书简介: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阅读内容概括及总结感想:
《改革政府》一书总的来说在其理论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书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十项改革原则,由于它们所构成的是一整个理论体系,彼此之间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我理解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改革政府》一书针对美国当时背景下的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公司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并为此总结开出了十种“药方”,而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对于《改革政府》一书,我将读书重点放在了对这十个改革原则的总结理解上,这十种“药方”具体是:(1)掌舵而不是划桨(2)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重预防而是不治疗(8)有收益而不浪费(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依靠行政指令控制;以上十个方面是书中关于企业家政府理论中改革政府的原则。
将阅读过程中理解的十项改革政府原则进行理解概括:
(1)掌舵而不是划桨,针对这一条原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这样,政府可以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能够治理和实行治理的政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治理的政府。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的公共事务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决策上,而不是将重点聚焦在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公共部门应该是掌握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向上,将目光放得长远,而不是只会低头看脚下。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忽视民众的能力,只能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市民对政府产生依赖。而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鼓励自治,提供咨询,合理配置等等。联系上一个原则,一个治理的政府,需要一种能够积极调动以及调整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部门由于存在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不可能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全权由自己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不仅容易造成垄断,而且会无限膨胀政府官僚机构,寻租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政府失灵。政府宏观上对公共事务的全局性掌握,能够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我认为比政府关起门来搞管理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注重竞争机制,众所周知,垄断会导致效率的低下,而竞争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必须引入规范的竞争,否则同样会导致垄断和其他不公平。竞争机制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使许多政府组织陷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的方面,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有效而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机制的完善,促使其发挥更完善的作用。公共部门由于其公共性,重公共利益性,缺乏有效竞争是导致官僚机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并不是单纯只谈竞争,而是要注意有效的竞争才能发挥作用。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复的规章制定,不仅没有达到防止错误的发生反而使得政府的活动变得缓慢,难以灵活应变。政府应当简单的界定它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根据其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放手让雇员去做,充分放权,达到内部驱动力(—任务驱动的政府)的效果,授予自主权利。通过先对于目标的确定以及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从总体上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置于繁复的过程中,这样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失去公共部门应该具有的职能的体现。
(5)重产出而非投入,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这样一来有效的控制官僚机构的盲目扩张,根据各公共部门的表现来给予评估和资助,在对政府某些行为结果的测量的手段措施正确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激励各公共部门提高自身绩效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资金以及动力。排除做的不好依旧能获得大量预算的不良体制的运行。根据产出的评估,能够促进公共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产出好且多获得的预算就多,不然反之。
(6)具备“顾客意识”,奥斯本这里所谓的“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的服务对象—公民。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根据目前公共部门的发展而言,需要重视民主能动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当充分尊重民主意见,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政府只是起到代理行使公共权力,既然如此,作为代理的公共部门必然要尊重公权力拥有者的意见。
(7)有收益而不浪费,企业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投资”观点,要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与此同时做节约型政府,高效发挥自身作用。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运作。(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应该有预见能力,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累积到不可收拾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往往对于公共问题的“治疗”要比预防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多,而企业型政府一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发展,提前预见可能的发生,从而未雨绸缪。这样公共部门在面临紧急问题时能够有时间以理性的方式的解决,避免慌乱决策造成的损失。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结合当前发展,一再强调参与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决策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前沿信息的能动性,重视基层信息。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不是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组织市场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政府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和经济的方法。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会失灵,重视发挥小政府而大社会的作用,能够给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带来的危害。政府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是指导而不是全权代替市场机制,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过阅读,并且总结概括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从以上原则中看到作者将政府看作一个企业,从经营的角度认识政府的精神。与此同时,政府也并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来经营,作者也做了一些阐述。但是,企业家的很多精神对政府管理都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所以本书的重点是政府如何运作,而不是政府应做什么。尽管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我国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我国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西方政府所面临的矛盾。因此,我们所能切实做到的是从他们的经验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同时,作者并没有将企业家政府理论视为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政府、以及政府改革。
对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效率是一再强调的问题,由于公共部门本身不具有除公共收入(税收)之外的经营收入,所以,对于有限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体现公共部门作用的重要方面。正如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重视,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赞同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可以有效改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公共部门中使用竞争机制同样也要注意规范竞争的重要性,垄断与竞争长期以来都是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中必须要平衡好的两个方面,由于垄断与竞争是两个相对的状态,从我的认知范畴出发,我认为不能单一的向某一方面极端靠拢,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均衡状态来使垄断和竞争彼此联系以及制约着发展。规范竞争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使垄断与竞争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同时发挥作用。公共部门一方面需要活力而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最基本的公共性,不当竞争必然导致公共性的缺失,那么就违背了公共部门本身的原则宗旨,所以竞争的度的掌握是需要全面考虑与权衡的。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部门同样面临着改善效率的问题,一个强有力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所需要的是活力,效率以及灵活的运作模式,而企业型政府的模式又为具体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构建与发挥内部的经济化或内部的市场化作用来保障体系运行,行使公共使命。企业精神就是针对改善“官僚主义”这个长期影响公共部门健康发展的旧体制的一剂良药。作者指出了政府更多的是要避免以前的官僚政治、官僚机制,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写这本书的背景,是切实结合美国政府所存在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我们阅读并且借鉴某些思想的时候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才是理论发挥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现实状况而言,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需要持有为“顾客”服务的理念,才能被接受,在保证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同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激发公共部门的生机活力也是十分迫切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