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组织改革

时间:2019-05-13 05:24: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政府组织改革》,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政府组织改革》。

第一篇:政府组织改革

政府组织改革之“大部门制”

作为单一制国家,我国各级政府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上下衔接,方能确保政令畅通。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门体制”改革,所谓“大部门制”就是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也就是说把现在的二十多个部委缩减到十几个。当前提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思路背景,主要是基于大部门体制本身的优点以及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弊端。长期存在的部门职能交叉、权责不清和多头管理等弊端导致行政成本居高不下和严重资源浪费,极大影响了管理的有效性、及时性、权威性,造成了国家经济社会管理的困境。就是针对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提出的一项带有探索性的改革举措。

国务院机构“大部门制”改革之后,适时推行地方政府的机构改革,实现与中央政府的无缝对接,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要按照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突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扎实推进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并就职能转变、体制变革、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内容作出统一部署。从各地的改革实践和积累的经验来看,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大部门制”理念切实转变改革思路,力争在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

一是明确地方政府的履职重点。转变政府职能是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首先要搞好职能细分工作,根据不同层级政府的履职需要,明确各自的职能重点,切实解决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职能同构问题,发挥好各层级政府的功能作用,形成整体效应。

二是突出“大厅局制”的政府管理模式。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大部制”相衔接,新一轮地方政府改革要坚持“大厅局制”模式,按照“一件事情一个部门负责”,理顺地方政府机构的职责关系。

三是地方政府改革既要“瘦身”更要“健身”。精简机构是政府改革的永恒主题。从目前公布的方案看,砍机构、砍审批、减冗官是各省机构改革的重点内容。

四是在管理层面积极推进“省管县”体制。地方政府推进“省管县”改革应坚持三步走战略,第一步推进强县扩权的改革试点,在坚持原有市对县的行政领导下,对试点县的财政和主要干部进行直管,并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第二步逐步过渡到“市县分治”的改革,相互不再是上下级关系,统一由省直管,重新定位市和县的功能;第三步是在适当的时候推行市域改革,扩大市辖区范围,合理调整精简机构和人员。

五是完善地方政府的“行政问责制”。权与责是相互统一的整体,要履行一定的职权,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只有突出了责任,才能规范权力的运行,有效抑制和减少政府官员行政不作为或乱作为的现象,使政府及其官员对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人民群众利益始终保持高度负责的自觉性。

六是事业单位改革与地方政府改革要同步进行。由于我国事业单位量大类型多,改革难以一步到位,只能采取渐进式策略,先明确分类改革方向,再初步实现机制转换,最终完成机构改制,以此建立起政事分开、关系顺畅、管理完善的公共服务体制。

七是坚持“省——市县——乡镇”政府的综合配套改革。按照中央的部署,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路径是“省——市县——乡镇”从上到下、依次递进;政府改革是综合改革,单打一的做法难以取得成效,必须坚持多级政府的综合配套改革,明确各级政府改革的重点内容。

在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和方向上,实行大部门体制将是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转变与进步。但是,它的这些优势是相比较而言的,对其要进行历史地、条件性地辩证分析。自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大部门体制”改革以来,各界对此可谓充满期许和议论。

一、发挥大部门体制的优越性需要配置条件

第一,政府职能转变到位和重新定位是重要依据。第二,权力和职责的清晰划分是一个重要条件。第三,政府机构设置的法制化是机构整合的前提。第四,政府责任机制和监督机制的有效性是重要保障。

二、推行大部门制要应对政府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

首先,全面论证大部门制的各种具体实施方案之后,先行试点、渐进改革。其次,一定要明确和牢牢坚持改革的根本目标。改革的根本目标是维护和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保证政府改革和管理真正为人民服务,要保证改善民生、实现民主与和谐社会的目标,否则,改革就会被扭曲而失败。最后,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发达国家的大部门制。虽然实行大部门体制是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但需考虑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具体国情,与国外的可比性问题值得思考。

西方政府的“再造理论”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世界范围内政治、经济、社会和科技革命的变化和发展,各国政府均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为迎接新挑战,提高政府的治理能力并通过政府治理能力的提高最终提升国家竞争力,西方各国为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变化,针对所面临的一些带有公共性的问题,发动了一场大规模的“政府再造“即政府改革运动.政府再造就是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进行根本性的转型,以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增强适应性,是对组织过程的彻底再思考及根本性的大幅度再设计,以促进组织绩效的显著改进。政府再造,不是简单的组织精简和组织重组,而是对政府治理的理念、原则、结构、行为等进行大规模的改革,以提高政府的绩效和服务的品质。简单而言,政府再造是对政府的系统革命。这一改革历时十多年,实践证明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西方实施“政府再造”的背景分析

一是政府角色膨胀与管理失灵使各国政府面临多重危机和困境。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受凯恩斯主义和福利国家观念的影响,政府加大了对市场和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公众对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政府要管的事不断增多,使得政府的职能和规模不断扩张,政府角色急剧膨胀。尤其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经济滞胀的同时又遇到石油危机的打击,社会经济衰退,财政收入减少。福利主义的推行,政府扩张使行政开支增大,这都对政府和财政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和持续的财政赤字。

二是政府官僚体制的困境和政府治理的危机与挑战众所周知,从近代以来,以家庭、非正式群体和小村落占支配地位为特征的农业社会让渡于以大规模、正式的复杂的组织占支配地位为特征的工业社会和现代社会。伴随着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整个社会被官僚化为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国家干预和福利国家的兴起,政府的职能日益扩张,政府的规模不断扩大,政府的权力日益膨胀,国家成为一个“行政国家”。在现实世界中,官僚体制本身存在的矛盾在缺乏有效治理的情况下,其负面的功能被扩大化了,因此,从整个世界范围内来看,官僚体制的弊端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无官不僚”这一世界范围内的现象,致使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成为阻碍发展和变革的力量。自1980年以后,由于全球经济景气衰退,致使政府可用的资源日益减少,而社会对公共服务的质量与数量的大量增加,国防竞争的日益加剧,政府又面临着维护宪政秩序、推动经济发展以及解决日益存在的许多社会问题的压力,再加上政府自身存在的诸多弊端,也使得政府的“不可治理性”增加,因此西方世界的政府普遍遭受

“能力不足”“绩效不彰”“欠缺效率”“浪费资源”“政府失灵”的批评,各国政府承受着改造、变革的压力。面对这种困境,西方政府在80年代之前事实上均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但效果不佳。

自80年代特别是90年代以来,西方政府以新管理主义典范为出发点,倡导“企业型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再造运动。企业型政府:西方政府再造的核心理念

所谓的企业型政府,是与官僚政府相对应的。它是指政府部门由一群富有企业精神的公职人员(被称为公共企业家组成,他们能够运用各种创新的策略,使原本僵化的官僚体制恢复活力,使绩效不佳的政府更有效地运作。简言之,企业型政府是那种非官僚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富于活力与生气的、以人民需求(或称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的政府。企业型政府的理念并非要求政府的运作完全与私人企业一样,而是认为政府必须在市场导向的观念下,引进竞争的刺激力量,使政府更具活力。它的特征有:;导航者政府;社区主义和公民参与;公共服务的市场竞争机制;政府运作以目标和任务为导向;以结果为导向;顾客导向;政府财政应强调如何开源,而非一味重视节流;前瞻性政府;分权化的政府;市场取向。

西方的政府再造运动和企业型政府理念反映了在新的历史环境下,重建政府结构,改善公共部门的努力。企业型政府和西方政府再造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思考和启示,它有助于我们:重新认识政府的整体职责(政府角色);如何实现民主政府的目的(将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实处):如何理解政府治理的含义(政府治理是整合社会中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资源,使之共同承担责任);提供了解决政府问题的新途径,通过公共行政内部的经济化或内部市场化来保障体系的活动,进而完成公共的使命。事实上,从实际情况来看,西方政府的再造运动也带来了良好的效果。

第二篇:论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现状及改革

论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结构现状及改革

行政管理 唐雨婷 201007064020 自新中国成立到现在,短短六十多年,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就经历了六次比较大的改革,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不停地寻求更好的改革方案?现阶段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现状又是什么?未来我国政府行政组织的设置将会怎样改革?

作为国家行政职能的承担者、运用行政权力依法实施行政管理的主体,行政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至关重大。一个政府是否得民心、一个政党能否被百姓拥戴并长久留存于世,与他们的行政组织结构形态和运行机制有着最直接的关系。中国一句古老的名言警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就很明确地指出了政府与群众的关系;政府是人民选出来的,没有人民拥护的政府只是一具空壳。真正具有服务意识的政府,其行政组织的设置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规律,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只有这样才能改善民生、发展生产力,才能使自己的民族立于不败之地。

一、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现状分析:

从行政组织的基本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设置有以下一些特点:

1、从目标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我国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现阶段的行政组织也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行政组织,因此,党的最终目标即为行政组织的最终目标。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现阶段我国行政组织的目标就是尽快实现社会主义,使我国早日进入发达国家之列。但是,我国行政组织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实现一个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社会成员共同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彻底消灭阶级差别和重大社会差别、全体社会成员具有高度的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品质、国家消亡的社会。

2、从制度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组织结构是直线职能式结构,组织程序是各种行政法律、规章制度的结合。

由于单纯的纵向和横向组织结构各有优缺点,我国也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一样,采用了网络型的直线职能式结构。从纵向看,我国行政组织划分为中央(国务院)——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县、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四个层次;从横向看,每级政府内部又分为几个平行部门,比如:一个县政府下辖的教育局、地税局是平行的。

行政组织规划好后,相应的制度方面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行政法律、规章制度的约束,行政组织必然会腐败,因为人性都是趋利的,人们对权力和金钱的渴望必然会使其为所欲为(在没有约束的条件下)。我国及时认识到了这方面问题的严重性,因此也出台了一些政策予以保障,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法》等,还有一些规章制度,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3、从人员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主要由公务员、其他非公务员编制的后勤人员构成。

行政组织作为国家这样的阶级产物的执行者,它的组成成员的素质高低与否直接影响了它的发展好坏和快慢。在我国,公务员很受追捧,被奉为“铁饭碗”、“金饭碗”,可见公务员在千变万化的社会的受欢迎程度。这

么好的职位必然会有激烈的竞争,竞争所带来的好处就是我国行政组织的构成人员素质会越来越高,我国行政组织的执政能力会得到很大提升。其它非公务员编制的后勤人员的素质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提高,这会给我国行政组织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后勤保障。

4、从物质要素来看,我国行政组织的场所、经费、设备等都是由国家财政保障的。

众所周知,我国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税收,而缴纳税收的正是人民,因此,政府是在拿人民的钱为人民办事。政府在利用财政改善办公环境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加大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利用“改善办公环境”的口号贪污或买一些奢华的物资。政府要做到“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只有这样才能让人民的血汗钱真正发挥其作用。

5、从观念要素来看,行政人员应具有正确的组织观念和价值观念,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行政人员大多数都是高学历的人,这里的“高”不只是单纯的学习成绩高,还要有高尚的服务意识。行政人员应更多地树立一种“服务”意识,而不是“权力”意识,他们应该明确:政府是为百姓服务的,而不是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

(二)我国行政组织设置所面临的问题:

1、“民主集中制”中“民主”体现越来越少,“集中”越来越多。① 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大国,民主是必不可少的,随着人民文化水平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呼吁民主之风。但是目前的现实却是:政府的领导往往一人独大,什么事都是一个人说了算,其他人都只是陪衬,几乎不影响领导的决策。这还只是在政府内部,普通老百姓呢?他们的苦可有几个领导懂得?这些老百姓 有话却无处说,这就是“民主”吗?

2、行政组织设置不合理、超编人员较多。我国目前的行政组织设置并不合理,有些地方政府会设置一些并不是很需要的临时单位,这样做的初衷是好的:仅仅是为了使一些任务尽快完成,但是这些临时单位过后又不撤销,最终导致我国行政组织的规模越来越庞杂,开支也越来越大。我国行政组织里的人员并不都是公务员,很多人是非事业编制的,有些政府部门就是通过超额招收办事人员来增加财政拨款从中抽取利润的。

3、行政组织设置时职能不明确导致行政效率低下。② 中国公民大概都很头疼去政府办事,因为有很多情况下会被告知“某人不在,稍后再过来”抑或“这事不归我们管,是归某某局管”。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这样的现象呢?归根结底是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不健全造成的。政府职能划分的不清晰使得出现重大事故或突发事件时政府手足无措的尴尬场面,很多领导也因此而丢了官职。

4、行政组织的地方利益意识较强,不利于经济的发展。③ 现在的很多政府机构有很强的地方保护主义,他们为了保护本地企业不惜加高进入门槛,这样的做法虽然会对本地企业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但是这样的做法会严重妨碍到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是行政组织没有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后果,国家应该设立专门机构来监督这样的不公平行为。

5、我国行政组织中监管机构设置不到位,无法实现对使用权力者的有效监督。④

权力的行政组织内部权力设置不科学,很多领导在其机构里就类似一个个“小皇帝”,什么事都是他说了算,这样的设置是腐败产生的一个客观条件。我

国虽然也有专门的监管机构,但这些机构设置很不健全,而且也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上级部门的压力,很多监督机构比如:检察院、反贪局等等都不能很好地履行其使命。

二、我国政府行政组织设置的改革方案:

既然有这么多问题,而且可能会触动党的根基和国家的稳定,那改革就势在必行了。因此,我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地提出了一些自己浅薄的看法:

1、加快行政组织改革的科学性、可行性的论证,深化行政组织改革。行政组织设置的改革不是一句话能说清的事,在改革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论证,以免出现失控的局面。我国曾经有过几次比较大的改革,但是其中有成效的只有1998年的机构改革,其它很多次改革都以机构数量反弹而失败,这是一个警世钟。国家应召集有关专家进行严格而科学的论证,同时也可以参考国外行政组织改革的成功案例,努力精简机构,聘用高素质人才,争取建成一个科学、高效、民主的政府。

2、国家应该积极推动监督机构的设立,加快规范行政组织的法律、规章制度的制定。

目前,我国在行政组织的监督力度方面很薄弱,很多情况下都是已经发生、被大众知道的事监督机构才会出手摆平,这也导致很多人钻了空子。所以我国应大力推进监督机构的设立,可以把监督机构与其它部门分开,减少串通的可能性;与此同时,国家也应加强立法,把有关行政组织违规的具体行为详细地罗列出来,对蠢蠢欲动的官员起到一个警示作用。

3、行政组织应聘用高素质的专业人才,提高行政人员的整体素质。

行政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产物,如果让一群素质低下的人去管理政府,人民必然会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且目前我国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民怨”和“民愤”的恶性事件,所以聘用高素质的人才迫在眉睫。国家在公务员招聘这方面正在努力改进,但还是有些营私舞弊的现象发生,为此国家应在未来加大考核力度以确保所招聘的人是否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4、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同时禁止地方保护主义。

为了提高人民的满意程度、保证人民正常的生活需要,国家应出台相关规定明确行政组织的职能划分,避免再出现互相推诿、办事效率低下的尴尬局面。国家应该明令禁止地方保护主义,促进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之,在当前, 我国要敏锐地辨别各种纷繁复杂的理论和思潮, 立足我国具体国情,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创建适合我国特色的组织理论,防止画虎类犬、南橘北枳等错误,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管理科学”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三篇:改革政府--读书笔记范文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高效率的政府,长期担任共和党和民主党主要政府领导人和候选人的顾问。

特德•盖布勒(Ted Gaebler),国际著名的政府改革的理论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将“政府需要改革”这一理念传输给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许多外国政府,并帮助他们尽可能地解决政府所存在的问题。在过去的5年间,他担任了许多外国政府的顾问,并任职于美国联邦政府的10多家不同的部门和机构,特德•盖布勒曾任下列城市的市行政官:加州的圣拉斐尔市和维塞利亚市;俄亥俄州的万达利亚市;马里兰州的哥伦比亚市。他还是著名的公共部门管理咨询公司——盖布勒集团的总裁,和改革政府网络公司的合伙人以及美国公共管理研究机构的成员。本书简介:

《改革政府》一书详细地描述了我们当时代的最具革命性的观点——改革的时代已经来临。本书的作者具体生动的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其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无效率的机构这一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而且,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作者通过一个又一个的例子,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心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和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阅读内容概括及总结感想:

《改革政府》一书总的来说在其理论基础之上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考方式,而书中的主体部分也就是十项改革原则,由于它们所构成的是一整个理论体系,彼此之间又有相互的内在联系,所以,为了更好的理解作者的思想,在阅读过程中结合自我理解进行总结概括从而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改革政府》一书针对美国当时背景下的无论是公营部门还是私营公司十分严重的官僚主义现象,并为此总结开出了十种“药方”,而作者提出的核心思想就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对于《改革政府》一书,我将读书重点放在了对这十个改革原则的总结理解上,这十种“药方”具体是:(1)掌舵而不是划桨(2)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5)重产出而非投入(6)具备“顾客意识”(7)重预防而是不治疗(8)有收益而不浪费(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依靠行政指令控制;以上十个方面是书中关于企业家政府理论中改革政府的原则。

将阅读过程中理解的十项改革政府原则进行理解概括:

(1)掌舵而不是划桨,针对这一条原则,政府应该集中精力做好决策工作,而把具体的服务性工作承包给私营企业和非营利性机构去做。这样,政府可以用政策吸引竞争者,保持最大的灵活性来应付变化着的环境。出色的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一个能够治理和实行治理的政府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不是一个实干的政府,不是一个执行的政府。而是一个治理的政府。政府作为公共部门的核心,在处理繁多的公共事务时,应该将重点放在如何做好决策上,而不是将重点聚焦在如何去实施执行决策。公共部门应该是掌握处理公共事务的方向上,将目光放得长远,而不是只会低头看脚下。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善于授权,鼓励公众参与。忽视民众的能力,只能是打击他们的自信心,从而使市民对政府产生依赖。而政府需要做的是制定政策,鼓励自治,提供咨询,合理配置等等。联系上一个原则,一个治理的政府,需要一种能够积极调动以及调整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部门由于存在信息掌握的不够全面,所以不可能也不能事无巨细的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全权由自己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那么不仅容易造成垄断,而且会无限膨胀政府官僚机构,寻租情况将会更加严重,导致严重且不可挽回的政府失灵。政府宏观上对公共事务的全局性掌握,能够使公共资源发挥更大更充分的作用。调动整个社会的积极性,我认为比政府关起门来搞管理能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3)注重竞争机制,众所周知,垄断会导致效率的低下,而竞争是提高效率最直接的办法。但是,必须引入规范的竞争,否则同样会导致垄断和其他不公平。竞争机制虽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在使许多政府组织陷于瘫痪的官僚主义死结的方面,是一个十分关键的部分。有效而适当的竞争能够促进机制的完善,促使其发挥更完善的作用。公共部门由于其公共性,重公共利益性,缺乏有效竞争是导致官僚机制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并不是单纯只谈竞争,而是要注意有效的竞争才能发挥作用。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重复的规章制定,不仅没有达到防止错误的发生反而使得政府的活动变得缓慢,难以灵活应变。政府应当简单的界定它的基本任务和目标,根据其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然后放手让雇员去做,充分放权,达到内部驱动力(—任务驱动的政府)的效果,授予自主权利。通过先对于目标的确定以及制定必要的规章和预算,从总体上管理目标实现的方向问题,而不是将自身置于繁复的过程中,这样容易迷失方向,从而失去公共部门应该具有的职能的体现。

(5)重产出而非投入,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这样一来有效的控制官僚机构的盲目扩张,根据各公共部门的表现来给予评估和资助,在对政府某些行为结果的测量的手段措施正确的情况下,能够起到激励各公共部门提高自身绩效来获得更多的发展的资金以及动力。排除做的不好依旧能获得大量预算的不良体制的运行。根据产出的评估,能够促进公共部门资源的合理配置。产出好且多获得的预算就多,不然反之。

(6)具备“顾客意识”,奥斯本这里所谓的“顾客”就是指政府公共组织的的服务对象—公民。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根据目前公共部门的发展而言,需要重视民主能动性所能发挥的作用,应当充分尊重民主意见,政府的公共权力来源于民众,政府只是起到代理行使公共权力,既然如此,作为代理的公共部门必然要尊重公权力拥有者的意见。

(7)有收益而不浪费,企业家政府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一种“投资”观点,要变管理者为企业家,变花钱政府为赚钱政府。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与此同时做节约型政府,高效发挥自身作用。以低投入高产出的模式运作。(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政府应该有预见能力,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累积到不可收拾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发展。往往对于公共问题的“治疗”要比预防投入的财力物力人力都要多,而企业型政府一长远的目光来看待发展,提前预见可能的发生,从而未雨绸缪。这样公共部门在面临紧急问题时能够有时间以理性的方式的解决,避免慌乱决策造成的损失。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结合当前发展,一再强调参与机制,一方面能够减少政府决策层的压力,另一方面发挥前沿信息的能动性,重视基层信息。

(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不是仅靠行政指令控制,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应该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组织市场来完成公共事业的目标,这是政府完成其目标的一种强有力的和经济的方法。政府的行政指令也会失灵,重视发挥小政府而大社会的作用,能够给有效避免政府失灵以及市场失灵带来的危害。政府所起到的最重要的作用是规范,是指导而不是全权代替市场机制,政府是不可能做到的。

通过阅读,并且总结概括政府改革的十项原则,亦即企业家政府的十大特征,从以上原则中看到作者将政府看作一个企业,从经营的角度认识政府的精神。与此同时,政府也并不能完全像企业一样来经营,作者也做了一些阐述。但是,企业家的很多精神对政府管理都有很大的参考和借鉴意义。所以本书的重点是政府如何运作,而不是政府应做什么。尽管西方国家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与我国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但我国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西方政府所面临的矛盾。因此,我们所能切实做到的是从他们的经验中借鉴有益的东西。同时,作者并没有将企业家政府理论视为完美无缺的终极真理,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可以帮助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政府、以及政府改革。

对于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效率是一再强调的问题,由于公共部门本身不具有除公共收入(税收)之外的经营收入,所以,对于有限的资源的合理利用就是体现公共部门作用的重要方面。正如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重视,从我个人观点出发,我赞同作者对于竞争机制的可以有效改善公共部门提供公共产品以及公共服务的质量。在公共部门中使用竞争机制同样也要注意规范竞争的重要性,垄断与竞争长期以来都是市场机制与政府机制中必须要平衡好的两个方面,由于垄断与竞争是两个相对的状态,从我的认知范畴出发,我认为不能单一的向某一方面极端靠拢,而是应该找到一个均衡状态来使垄断和竞争彼此联系以及制约着发展。规范竞争在公共部门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只有使垄断与竞争相互协调发展,才能够同时发挥作用。公共部门一方面需要活力而另一方面也要保持最基本的公共性,不当竞争必然导致公共性的缺失,那么就违背了公共部门本身的原则宗旨,所以竞争的度的掌握是需要全面考虑与权衡的。

现阶段,我国的公共部门同样面临着改善效率的问题,一个强有力的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所需要的是活力,效率以及灵活的运作模式,而企业型政府的模式又为具体的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构建与发挥内部的经济化或内部的市场化作用来保障体系运行,行使公共使命。企业精神就是针对改善“官僚主义”这个长期影响公共部门健康发展的旧体制的一剂良药。作者指出了政府更多的是要避免以前的官僚政治、官僚机制,更好的为民众服务。

但是,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作者在写这本书的背景,是切实结合美国政府所存在的问题,有较强的针对性,在我们阅读并且借鉴某些思想的时候结合自身问题进行分析,才是理论发挥作用最有效的方式。就现实状况而言,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组织,需要持有为“顾客”服务的理念,才能被接受,在保证公共部门公共性的同时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激发公共部门的生机活力也是十分迫切的要求。

第四篇:改革政府读后感

曾于前年经老师介绍读过一遍由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撰写的《改革政府》,感受颇深。就像书中所写的那样:“读者的对象是那些知道政府出了毛病,又不明白是什么毛病的人;是那些粗略的看到改进方法,有没有把握怎么样吧改进方法付诸实施的人”,也许我就是那种人。它不像其他书目讲述一些抽象而又深奥难以理解的理论知识,而是以举例子来告诉我们政府应该这样改革。今天我又将此书看了一遍,自是比上次理解得更深刻。

一百多年前,官僚主义制度曾经凭借它超过其他任何组织形式的纯技术上的优越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的进步,我们对政府的要求也逐渐地提高,然而官僚主义制度的弊病却层出不穷:部门重叠、结构臃肿、行动迟缓、效率低下、刻板而且无人情味,显然,它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了。政府丑闻、财政赤字、政府债务无不宣告了官僚主义制度的破产。当前我们的政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难题。作者通过对这些现象的分析,共提出了十种解决问题的思路,但纵观全书的主要思想,应该是用企业家精神来克服官僚主义。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写出了著名的《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一书,倡导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让政府利用私营企业中好的管理方法来提高政府效率。其中提出这样的主张:“不争论政府的大小而力求政府的效率,不强求政府做什么而着眼于政府怎么做,不纠缠征税多少花钱多少而讲究适当征税花钱得体,不辩论政府办事的动机而着重政府办事的后果。”他们不仅描绘出一幅“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蓝图,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造政府的方法。

一、主要内容: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改革政府》一书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十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突。

6.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即政府把公共服务对象重新界定为“顾客”,让顾客们来选择公共服务。政府经常调查顾客的需求,倾听顾客的意见,并及时做出灵敏反应,改善服务质量,建立一个真正方便公众的公众驱使型政府,而不是与之相反,仅仅方便机构运作的机构驱使型政府。

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即政府不仅要花钱在公共服务上,还要有利润动机、投资观念,运用合法渠道去挣钱。政府重视以物质奖励来调动部门与工作人员的积极性,让管理人员都转变成为企业家。

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即政府要有预防意识、预防对策,防患于未然,而不是等问题成堆以后才来解决。它们制定战略规划,建立预算制度,尽其所能地考虑未来的发展问题。

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即政府下放权力,积极采用参与式管理,赋予一线工作人员以较大的自主权,造就能够快速多变的工作环境,同时建立新的报告、监督和责任机制,既增强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又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

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力量来进行变革,即政府工作运行主要依赖市场机制而不是官僚政治机制,政府既不是置身于市场之外任由市场自由运行,也不是用行政计划替代市场运行,而是运用一系列促进市场运行的措施来规范市场,调动各社会组织与个人的积极性。

二、探讨的问题 1.善治

政府治理指的是我们共同解决自己的问题和满足我们设施需要的实施过程。治理又称善治,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其本质特征在于它是政府与公民与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进一步法制化的进程。善治的五个基本要素合法性、透明性、责任性、法治、回应性。

2.私有化是答案之一,不是唯一答案

讨论政府的作用,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出发点。具体的各项服务可以承包或转移给私营部门,但是治理则不能这样做。我们可以把个别的掌舵性职能加以私有化,但是不能把治理的全过程都私有化。政府移交的是服务项目的提供,而不是服务责任的移交。

3.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

为达到一种公共目标而规范市场与让“自由市场”去解决一切的主张是恰好相反的——它是一种市场干预模式。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自由市场这回事,如果我们所说的自由市场是指没有政府干预的市场的话。所谓合法的市场都是由政府制定的规章条文加以规范的。不受政府管理的市场只有黑市——恰恰是因为黑市是在政府权威之外运行的,所以黑市是由暴力操纵也是由暴力破坏的。规范市场同建立行政管理的官僚机构提供服务事业也是恰好相反的,它是第三种方式,既不同于自由派主张的行政管理计划,也不同于保守派所要求的政府置身于市场之外的做法。这是一种运用政府力量来影响私人做出决定以达到目标的方法,是一种典型的企业化治理方法,没有管理主义统治的有活力的政府。

4.“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

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这两个短语极易混淆,以至于在一些文献中被误认为是同义词而不加区别地相互混用。实际上,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企业化政府理论是西方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又称为重塑政府,指对政府的组织管理模式进行改革,采取企业化的管理技术来代替僵化的官僚体制,其目的是提高政府的效率与效用,达到公共福利最大化的目标。值得注意的是,“企业化政府”并不是“政府企业化”过程的必然结果,它们各有各的作用范围与作用方式,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地方政府企业化过程中为了不断提升竞争能力,也在不断地改善自身的行政效率。企业化政府与政府企业化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政府本身管理模式的变革,而后者则是政府行为指向的变革。从语义上解释,“企业化政府”是一个名词,表示政府的组织结构和状态;而“政府企业化”是一个动词,表示政府行为倾向的改革。

三、影响及意义研究

透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具体内容,可以发现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的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具有如下特征: 1.与行政环境变化相适应:行政环境的变化是导致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在新的时代,行政系统需要不断调整自身结构,以谋求与新环境的动态平衡。美国的原有行政系统是在工业化时代发展起来的官僚政治体制,但20世纪80年代以来,它机构庞大、规章繁冗、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越来越让美国公众失去信心,各级政府于是被迫开始政府运行新模式的探索。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正好与信息社会的要求相适应,是时代变革的必然产物。

2.着重于政府如何运作: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化解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存在的危机,因而它关注的主题不是政府应该做什么,政府应该为谁服务,而是政府如何运作。用市场竞争驱动型的合同管理替代传统的官僚制管理,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运行的总体模式,合同承包、业绩评估、后果收费、战略规划是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运行的具体方法,与之相对应,公务人员的官僚行为也转化成为企业家行为。

3.广泛采用私营部门的管理方式: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认为公私部门管理有相融合的一面,将私营企业的有效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如打破政府垄断,通过公开竞标将公共服务承包出去,实行全面质量管理与目标管理、成本—效益分析、物质激励等等,对那些商业性公共服务,则完全采取私营化、企业化的方法去经营管理,这使政府效率大大提高,为政府管理注入了许多新内容。

4.重新探索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的实质仍是如何最妥善地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它对传统的政府与社会的关系进行重新界定,认为政府不应是高高在上、“自我服务”的官僚机构,而应是讲究质量、追求效率的“企业型”组织,政府公务人员应是有责任心的“企业经理和管理人员”,社会公众既是提供政府收入的“纳税人”,也是享受政府以公共服务作为回报的“顾客”或“客户”。政府工作应以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四、总结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一方面是美国特定社会、经济、政治背景下的产物,另一方面又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公共服务改革发展的一般规律。西方国家运用这种思想进行行政改革,效果良好,成效显著,值得我们学习。因为,我们所处的时代与国际背景,同样使我们倍感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倍感信息社会对政府管理提出的高要求压力。因此我们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公共管理经验,合理吸收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的精华,如把竞争机制引入政府公共管理领域,在管理中注重结果而不是投入,放松规制,实行分权管理、公众参与式管理,发扬公务人员的探索与创新精神等,从而提高我国政府的行政效率与管理水平。

企业家政府理论在其风靡欧美之时也遭到了一些尖锐的批评有针对性的对理论提出了质疑。所以,我们应该用全面客观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企业家政府理论,在我们思考问题时也应该密切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从中国的现状出发,根据中国的发展方向,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决不能照抄照搬。

第五篇:《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两位作者合力出版了Reinventing Government这本书,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极大的重视与轰动,并引领了当时美国政府的重大改革。

今天,在张岚老师的推荐下,我怀着崇敬的心态拜读这本名作。不求迅速大成,但求略解西方管理理念。

政府改革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课题。在自诩政府民主有效的美国尚且寻求改革,管理尚且混乱落后的中国政府就更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和学习。目前中国而言,各级政府机构繁杂,权责不明。庞大而低效,强势却低能。政府部门已越来越成为人民攻击的对象而不是受其支持拥护。

读了《改革政府》这本书,我首先体会到的就是西方的学术研究的生动和严谨。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两位先生通过大量鲜活的事例和精确的数据生动描述了美国的官僚主义弊端,同时又提出了革命性的观念和措施来改革政府。说明只要政府官员有事业和创新精神,是可以严格按照预算来投入公共服务与设施,为广大公众服务,提供优质公共产品的。无论是在学校、贫民窟,还是在环境卫生治理等等方面都大有可为,而且削减税收、提高服务机构效率也是可为可行的。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戴

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两位先生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包含的内容概括为10个方面:

1.起催化作用的政府:“掌舵” 而不是“划桨”,即政府不是提供公共服务(划桨),而应是向各类非政府组织提供催化剂,引导社会前进,政府要积极扶持能发挥掌舵作用的新组织,向它们提供政策,援助资金,进行业绩评估。

2.社区拥有的政府:授权而不是服务,即政府把公共管理控制权从官僚机构转移到社区,给广大社区公民授权,培养他们的自治意识与自治能力,使社区从依赖政府救助与庇护的问题成堆的“弱者”,转变成掌握自己命运的、强有力的“强者”,让社区的治安、卫生、住房等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公共服务中去,即政府主动打破垄断,促进公共服务提供者展开竞争,视竞争为提高效率、振兴政府的重要手段,政府通过项目招标、合同承包等方式进行调控,促进公共服务的公正与高效。

4.有使命感的政府:改变照章办事的组织,即政府行为的动力不是来自规章条文,而是来自政府的目标与使命。政府承担彻底清除各种过时规章的重任,通过控制预算总额,激活人事管理,使政府“由规则驱动型组织转变为任务驱动型组织”。

5.讲究效果的政府:按效果而不是按投入拨款,即依据产出测评与绩效目标来衡量各部门的业绩,并与工作报酬联系起来,政府把焦点放在后果控制上而不是投入上,遏制部分政府官员扩大预算与人员编制、扩张权力与利益等冲动

关于6,7,8章节内容,给我以较大的感触,我将结合中国现实对之进行较详细的分析。其三章标题分别为:

受顾客驱使的政府:满足顾客的需要,而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

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

一个合理睿智的政府,应当是有预见,懂收益,从民生出发满足群众需要。而不是出于官僚政治、各项指标的需要。就像是现在的中国,我们或许应该从民生出发,迫在眉睫的遏制以房价为代表的物价上涨问题。而不是拼命的,通过牺牲民生为代价进行所谓的“保8”。这些政治指标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根本毫无意义。百姓关心的只是我能得到怎样生活,我的生活质量又是如何。而当前中国的状况如何呢?房价泡沫,物价飞涨。有个笑话说的很有创意那就是在当今社会唯一不涨价的物品就是高考英语听力中的衬衫价格依旧是“九镑十五便士”,在物价普遍飞涨的今天人们普遍感受到生活的压力。而且,可以负责任的说。经过核查,在中国除了一些类似大米小麦的生活必需品外,包括通讯费,手机,电器,汽车甚至球鞋,电影票等等物价都是远高于国外的。而房价,在考虑收入水平之后更是高达美国的数十倍。即使不考

虑收入问题,美国一套一百平米的别墅也要远便宜于上海北京一套普通一百平米的公寓房。那为何中国的物价会如此之高呢? 根结还是出于政府。问题在于政府没有藏富于民,政府没有通过各种手段将钱交给企业交给百姓,而是控制在政府手里。当然这对国家而言是有好处的,所谓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但是对人民,对民生而言,这是很有伤害的。以电影票为例,美国3亿人口拥有3万多家电影院,美国人人人都热衷于看电影也有能力去消化电影费用。而中国13亿人口却只有区区3000多加电影院,人们出于生活压力,并没有多少支出是可以支付在娱乐方面。除了热恋中的男女,人们普遍没有周末去影院的习惯。而制作电影是需要成本的,一部电影100个人看和1000个人看那概念是完全不同的。假设电影制作成本是1000元,那么1000个人每人一元钱就能收回成本,而100个人看的话则必须讲票价提至10才能保证不亏。就是这样的恶性循环使得中国人越来越少去看电影,而票价又因此越来越贵。薄利多销在中国并不适用。

而政府现在推行的四万亿计划在本人看来也不是那么合时宜的。四万亿用在哪里?政府的报告告诉我们将投入于公路铁路的建设,尤其是西部地区高速公路的建设。诚然,对于西部高速公路的建设可以消化掉市场超过2亿吨钢筋,10亿吨水泥的生产过剩也能解决掉大量劳动力,在很大程度缓解产能过剩。顺利解决保8任务。据数据显示,08年钢筋水泥拉动中国GDP为57%而09则直接飞升之71%可是请问,修完之后怎么办?你的公路

修完之后有车开么?现今的西部状况有那么多车能行驶在高速公路上么?建完之后还能消费掉那么多钢筋水泥么。空置的无用的高速公路是产能过剩,生产的无法继续消化的钢筋水泥更是产能过剩!那时的中国就将缺乏新的经济点,全面陷入产能过剩的时代。因此,现在政府需要做的不是一味依靠钢筋水泥拉动GDP去完成所谓的保8任务,而是要合理的市场分流引导企业正确转型找到新的生产热点经济热点去拉动经济藏富于民!这才是有收益有事业心的政府。着重预见而不是为了安一时而不顾未来。政府不应当成为一个庞大的元效率的机构,因此中国政府完全可以摆脱传统思维,利用当前经济大动荡的机会,通过挖掘企业家精神和自由市场的力量,促进企业转型,藏富于民,来实现真正的重大改革。

下载政府组织改革word格式文档
下载政府组织改革.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改革政府读后感

    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思想在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兴起,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特定的经济、政治、社会背景,改革政府读后感。戴维·奥斯本与特德·盖布勒将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政府都进入了新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在这轮浪潮中,各国政府的改革战略及范围,规模,力度都有所不......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

    政府改革.服务型政府

    政府改革 服务型政府的含义: 服务型政府,是一个能够公正、透明、高效地为公众和全社会提供优质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包括四个层面: 一是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

    改革政府读后感

    《改革政府》读后感 经管(13)班傅倩学号 116010324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政府都进入了新一轮行政改革的热潮. 《改革政府》这本书具体生动......

    《改革政府》读后感

    20世纪90年代中,美国行政学者戴维·奥斯本和特德·盖布勒在经过深入考察美国政府改革实践之后,合写出版了《改革政府——企业家精神如何改革着公共政府》这本著作。 美国是一......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治理》和其他刊物撰稿。他极力主张......

    改革政府--读书笔记

    《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 ------读书笔记 作者简介: 戴维〃奥斯本(David Osborne),被誉为“政府再造大师”,《民主的实验室》一书的作者,经常为《华盛顿邮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