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电子政务与电子公务的应用的发展阶段_2007
电子政务与电子公务的应用的发展阶段
发布时间:2007-05-21 14:21:28作者:来源:中国电子政务资讯网
美国是世界上率先发展电子政府系统的的国家, 从50年代到跨世纪, 美国的电子政府系统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美国的电子政府已经非常成熟。根据目前美国电子政府应用的发展过程和经验,可以分为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早期的内部互联以及提供公共服务三个主要阶段。其中有很多经验值得我国在发展电子政府中作为借鉴。
2.1第一阶段: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
这是早期电子政务与电子公务的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以部门划分,孤岛式计算机系统。政府各个部门之间没有数据往来,只为部门内部提供电子政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统一的标准(众多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控制的技术标准);
这些早期的计算机系统,在管理与维护上需要掌握较高的专业技能,消耗大量资源。在这个阶段,各个部门自己建立相关的应用,不考虑,不规划其它部门的数据交换和业务。整个系统的设计没有考虑与其它应用相互关联,当需要和其它系统整合以及数据交换时,就显得非常困难。
2.2第二阶段:早期的互联
这 个阶段是在在第一阶段的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上发展而来的,因为新技术的发展,为联接各个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提供了技术可能。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 是:孤岛式的计算机系统联成网络及组成大型的数据中心,也是主要为政府部门内部提供电子政务,同时对其它部门提供服务。系统具有以下的特点:
实现相关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建设了政府部门之间专用网络和数据定义的标准化。建设这样的专用网络建造和维护费用十分昂贵。
统建立了政府公共应用平台,公共数据库,为整个应用环境提供了加密与密钥管理应用,定义了专用消息、EDI、数据交换标准,便于信息交换(审查、追索),可以同时满足政府部门新旧应用系统的运行要求。
2.3第三阶段:公共服务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长足发展,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满足目前的公众服务需要的系统。在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运行模式是:通过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之间及和公众的信息共享、交换。逐渐建立电子公务。在这个时期的电子公务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信息的共享变得越来越重要;
利用互联网和公共的IT基础设施,满足不同政府部门对IT系统的需求;
政府信息系统,为公众提供更多使用政府信息资源的服务,公众通过与网络的连接,可享用政府信息资源和各项服务。
整个系统有完整的认证中心,全方面的为系统提供服务。
因为互联网络的发展,政府各个部门为了在极大程度上为工商企业和公共用户提供信息服务要求,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对外提供信息服务的能力,而且因为公众信息的来源不同,该信息系统需要提供各种信息多格式、多渠道公共访问接口平台,以及支持多种类型访问,例如: 浏览器, WAP 电话语音,PDA,无线移动数据等等。
从分析美国电子政府的各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出,我国的电子政府的发展完全可以利用现在已有的新技术,以及美国的发展经验,建立一个良好可持续发展的电子政府信息系统,一步到位。
第二篇:LGQ_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_李广乾
电子政务发展阶段和组成部分 李广乾
电子政务是一项新生事物,它的发展必然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逐步进行的过程。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而认同的划分法是,将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 段,信息发布(posting of information online).这是电子政务的起步阶段。即政府仅通过网络发布与政府有关的公共服务的静态信息,如政策法规,办事指南、机构设置、职能介绍、成员名单、联络方式等;第二阶段,单向沟通(One-way interaction),即政府除了在网上公布公共服务的信息,还向用户提供某种形式的服务。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站上下载表格、保税单等;第三阶段,双向互动(Two-way interaction)。这个阶段的政府和用户可以在网上实现双向互动,如用户可以从政府网上下载表格,也可以提交表格,反馈信息和意见等;第四阶段,全方位网上事务处理(Full online tranctions),即政府与公众、社会、企业实现全面的互动,完成事件的处理。到了此阶段,政府的运作方式必然发生改变,进行政府业务流程的再造,政府公共服务出现全方位的电子化特征。
然而,由于各国电子政务的实践并不一样,电子政务具体的阶段划分以及各阶段的名称,国内外学者众说纷纭,各有千秋.华中科技大学公共管理专家徐晓琳教授在 他主编的《中国公共管理研究精粹》(P424-428,武汉出版社,2003)做了系统的阐述,有四阶段论、五阶段论、六阶段论。各阶段论又有好几种观 点.四阶段论主要有欧委会的阶段规划、IDC的阶段规划、爱森哲的阶段规划,香港电子政务的阶段规划等几种观点;五阶段论主要有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UN/USPA)为代表的观点,认为电子政务大体上可以划分为开始出现网站、改善网站、网站互动、网上处理、全方位的政务整合五个阶段。六阶段论观点将 电子政务发展划分为建设电子邮件和局域网阶段、跨部门的信息交流和公众获取信息阶段;双向信息交流阶段、价值交易阶段、电子民主阶段、跨部门合作的政府阶 段等。
无论怎样划分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其实质上都是按照网络建设从简单到复杂、低级向高级的逻辑顺序划分的,即按照从静态的、单向信息发布到动态的、双向互动的信息交流这样一个逻辑顺序划分,相应地,电子政务的广度和深度也随着信息建设阶段性发展程度而递增。
从电子政务的组成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政府部门之间通过网络实现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之间 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等组成部分;从电子政务的应用形式来看,电子政务包括政府电子商务、政府电子采购及招投标、网上福利支付、电子邮递、电子资料库、电子 化公文系统、电子税务、电子身份认证等内容;从服务对象来看,电子政务主要包括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众的电子政务、政府与政府之间的电子政务等 几个方面。因而,网上办公、业务重组、面向公众成为电子政务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也是区分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政务的关键因素
要点概括:电子政务不仅基于信息技术和数字网络技术,依赖于信息基础设施和相关软件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要经历一个渐进的过程;而且要涉及到政府机构重组和业务流程再造。了解电子政务的概念内涵,框架结构、业务模式和发展阶段。
第三篇:辽宁省电子政务应用情况
辽宁省电子政务应用情况
为了全面了解我省电子政务应用情况,研究探讨电子政务应用面临的形势任务及发展趋势,2011年1—4月,省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应用情况调研组赴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铁岭、阜新等市及省级有关部门开展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情况调查工作。
所谓电子政务应用,是指政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借助网络平台和管理信息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捷、高效、优质的服务。从上世纪90年代实施“政府上网工程”以来,我省电子政务取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电子政务建设的效益也有所提高。然而,由于各地主客观条件存在差异,电子政务的具体实施和实际效果也有所不同。通过调查,认清当前我省电子政务建设与应用的现状,是检验既定相关规划与政策、积极稳妥地推进电子政务应用的基础。
推行电子政务应用是提高政府施政效率的有效途径,是我省在激烈竞争中获得比较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国家和省里先后出台了多个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电子政务应用,充分发挥电子政务应用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规范监管行为、加强对外服务、强化公共管理、完善宏观调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次调查的内容就是重点围绕这几个方面展开。
本次调查采用现场调研、座谈会、研讨会、实地考察参观、网络问卷调查等方式。调查内容包括:我省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和业务系统的建设情况、基础信息数据库建设与共享、电子政务网络和系统应用、网络互动服务等。各有关市、县信息办、发改委、信息中心对本次调查内容进行了认真准备,省信息中心电子政务应用调查组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了认真地分类和整理,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对汇总材料进行客观真实地分析和比对。
近几年,我省围绕打造“阳光政府”的目标,各级政府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大力推行政务公开,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力度和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调查发现,全省13个省辖市、所有县(市)都建立了政府门户网站,并不断向乡镇延伸,90%以上的省直部门建立了网站,初步形成了功能强大、服务性能良好的电子政务公共服务体系,为社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的综合服务。
(1)建立了网上发布平台,大力推进电子政务公开。调查发现,95%以上的政府门户网站都开设了政务公开、文件规章、人事任免、新闻发布等栏目,内容涵盖政府会议、文件规章、政务公示、政策解读、领导信息、机构信息等。省政府先后制定了《辽宁省政府信息公开暂行办法》、《关于做好省政府门户网站内容保障工作的意见》和《辽宁省政府网站测评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文件,建立了比较规范的信息采集、审核、发布、更新机制,畅通了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切实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为政府权利阳光运行奠定了基础。
(2)建立了网上沟通平台,提高政府行政办公效率。调查发现,大多数政府部门门户网站都设置了在线问答、行政首长信箱、行政效能投诉、举报热线等互动式平台,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受理群众投诉,接受群众咨询,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省长信箱”开通以来,来信数量不断增加,符合受理条件的来信都
得到及时回复,受到广泛好评。如大连政府门户网站开设“咨询投诉”栏目,收办来信40多万封,日均处理400多封。仪征市政府门户网站设立了“市民论坛”栏目,群众能直接反映、讨论和评价热点问题,相关问题以专报形式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反映,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妥善地处理。这种全公众互动机制不仅提高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且有效地改善了政府行政办公效率,树立了政府部门的新形象。
(3)建立了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政府服务方式转变。调查发现,绝大多数门户网站都设立了办事指南、网上办事、便民服务等项目,内容涉及劳动就业、工商财税、医疗保障、土地房产、对外贸易、审批事项等方面,方便群众办事,降低行政管理成本。其中,“中国辽宁”网站整合网上办事资源,形成统一的网上办事服务平台,提供居民和企业办事项目720多个,其中能实现在线办理的有320项,占全部行政许可事项的比例为43.24%;发改委、教育、公安、社保、国土、农林、文化、水利、工商、卫生、质监、检疫、药监、统计、外经委、科技、司法等40多家省直部门和13个省辖市政府网站设立专门平台,受理群众申请,进行在线办理。提供便民服务。沈阳市及部分县(市)还依托政府网站在街头巷尾开通了300多个“公共信息亭”,提供信息、缴费、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服务,更加方便群众知情、办事;行政审批中心对行政许可项目进行联网审批和监管,对重大审批项目开辟了行政服务快车道,企业设立实行了“一表制”审批,对承诺件的提前办结率为70%,各类事项当场办结率为70%。
电子政务应用不仅仅是政务公开、互动交流和网上审批,更重要的是协同办公和便民服务。在协同办公方面,通过“三网一库”为主体的信息系统为各级党政部门提供应用服务;政府部门间运用电子政务业务系统为社会公众提供便民服务。
(1)电子政务内网应用情况良好。调查发现,省电子政务内网已接入132个部门和13个省辖市,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铁岭、阜新等10市建立了电子政务内网,部分市已接入所有部门和所辖县(市、区)政府,基本实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我省在全省范围推行公文无纸化传输,公文交换和电子印章系统覆盖了全省所有县以上政府、280家省级部门和单位,在全省实现了带电子印章文件的双向无纸化传输,同时实现了信息和应用的分类授权访问,保障了应用系统的安全与可靠。到目前为止,我省电子政务内网能全面提供内部办公管理、业务信息管理,内部信息交流和共享等服务,这不仅适应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的需要,也是政府机关改进工作方式方法,转变工作作风,建立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和业务规范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政府办公决策效率和应急指挥能力的重要途径。
(2)电子政务外网应用水平逐渐提高。调查发现,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等6市建成电子政务外网(城域网),接入市级部门及所辖县(区)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开展协同审批、协同监管和协同执法等协同办公业务,外网或专网的利用效率不断提高。省电子政务外网(辽宁节点)建设已完成,并接入省监察厅和省扶贫办的电子政务应用系统进行试点应用。部分省辖市正着手规划建设市电子政务外网(局域网)。省、市电子政务外网正逐渐成为一个开展协同办公、实现政务公开、推进公共服务的开放平台,为提高政府管理质量和效率、实现政府
与政府、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交互服务,建设阳光型、服务型政府发挥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3)部门业务系统应用不断发展。调查发现,我省通过“信用信息平台”、“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指挥系统”等项目的建设,以点带面推动了部门协同办公系统深入应用。如“省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已归集包括工商、国税、地税、质监、海关、建设、食药监、物价、公安、法院等10个单位涉及全省75万户企业4274万条信息,提高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全省企业基础数据库汇集了工商、质监、国税、地税等系统的企业信息,基本实现实时交换,联动监管应用,起到了堵塞监管漏洞、改善交叉稽核、提高监管效率和服务水平等作用。大连市成功地实施了权力制约、政务公开、便民惠民的“权力阳光运行机制”,该系统以电子政务为载体,以政府网站群为平台,通过固化行政权力运行流程,实行网上办公和有效监督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反映最大的“办事程序繁杂”、“行政不作为”等问题。此外,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铁岭、阜新等市部门协同办公不断深入发展,应用系统实现互联互通,信息资源充分共享,如沈阳、大连、鞍山、锦州、朝阳等的市应急指挥系统,沈阳、大连、鞍山、锦州等市的空间地理信息系统,沈阳、大连等市的人口管理信息系统,鞍山、锦州、朝阳等市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的建设与应用进一步完善了我省社会预警和应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运行机制,增强对各种突发性事件的监控、决策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国家安全、公共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利用我省农业服务体系,有效地优化配置涉农信息资源,重点健全完善农产品预警,市场兼管和农村市场科技信息服务三个应用方面。目前,我省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重大转折期。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和对发达国家经验的借鉴,我们认为,“整合性应用”将成为我省今后电子政务应用发展的主旋律,“十二五”期间,我省电子政务应用将呈现以下几点发展趋势:
1、电子政务应用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以公众为中心的服务型电子政务应用建设,将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确立以公众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应用,已经逐步成为辽宁各级政府的共识,也成为建设和谐电子政务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根据国家和我省的发展战略,通过电子政务各种应用系统的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将成为未来辽宁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中需要探索的新重点;为公众提供人性化、广覆盖的电子政务应用服务,将成为各级政府构建电子政务服务应用系统的普遍追求。未来几年,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点,将突出构建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或者打造政府门户网站群。一方面使政府的门户网站更加规范,突出政府门户最基本的服务功能,不同层面的政府门户的服务内容、服务框架的特色进一步显现;另一方面将突出前后台的整合,使门户网站建设的前台、后台两张皮的问题得到有明显的改善。
2、跨部门的网上协同,部门间信息共享意识将明显提高,协同办公将成为电子政务应用深入发展的主流形式。部门间信息共享,是近期电子政务推进过程中最频繁提及的词汇之一。跨部门的电子政务应用和服务,是各地都面临的难题,但这方面的突破、创新,也给了人们利用信息网络改造传统政务以更大的信心。经过“十五”期间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和探索,预计“十二五”期间,我省各级政务部门间信息共享意识将会明显提高,通过科学的信息系统设计和有效的共享
技术途径建设,各政务部门间的业务协同程度将会得到较大改善。新建应用信息系统之间将实现互联互通,“烟囱林立”的现象将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3、网络和系统安全将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规范将逐步完善。我省电子政务内网主干网安全系统一期建设任务如期完成,为各项应用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安全保障,制定了《辽宁省电子政务内网安全保密产品推荐目录》、《辽宁省电子政务内网接入审批暂行办法》,对电子政务内网安全系统的建设和接入工作进行了规范。省保密局组织开展了保密检查活动,推动各地、各部门认真自查自纠,并对省级机关40个重点部门和13个省辖市的党委、政府电子政务网络进行了检查,及时整改问题。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数字认证中心正式启用,标志着我省信息和网络安全工作步入了一个新的起点。今后,我省将在安全政策制定、安全法制建设等方面加大力度,保证电子政务网络、系统和信息安全。
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对辽宁省电子政务应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辽宁省电子政务发展将面临重大挑战。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我省实际发展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发展建议:
我省电子政务应用起步较晚,但由于各地主要领导都非常重视电子政务建设,使我省电子政务应用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地市级、县级电子政务应用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在今后的电子政务建设中,要进一步加强政府行政推动力,特别是要加快实施电子政务“一把手”工程,切实加强党政主要领导对电子政务建设的领导。对于有关部门来说,要加强各地一把手的信息化培训工作,强化信息化意识,促进电子政务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全省电子政务建设既需要创新,更需要规范。各地政府经济、文化、人口素质和产业特征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但是政府职能、服务对象和流程基本一致。由于缺乏上级的指导,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成本过高,而且容易走弯路,也难以形成持续不断的改进机制。为将电子政务应用纳入制度化、法制化轨道,建议尽快研究出台具体的发展政策规章和规范要求,以加快地方电子政务的科学发展。
当前,我省的电子政务建设进入深度应用时期,建立一系列电子政务应用标准来规范和评价电子政务的建设和运营效果应是当务之急。如出台或修改相关的政策法规,解决电子政务应用中的深层次法律问题;制定政府门户网站建设强制执行的标准等,促进电子政务网络建设的规范性;建立电子政务建设和运营效果的评价标准,客观公正地评价电子政务应用的综合效益;制定电子政务网络和系统的运维管理标准,确保网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同时,还应建立动态维护机制,使标准制定和应用相结合,确保各类标准能够应用到位,促进电子政务应用的良性发展。
加强电子政务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是确保我省电子政务应用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保密制度建设,建立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制度、灾难备份制度、服务外包制度、绩效评估考核制度。二是完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机制,大多数市都要设立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协调预案,经常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分别建立省级、市级容灾备份中心。三是要建立与国家、省兼容的区域电子政务安全认证中心,保证信息传输和网上作业安全。四是要加强网络系统建
设与运行管理的安全防范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以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确保信息安全。
要遏制我省电子政务鸿沟的扩大化趋势,建议对于相对欠发达地区,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鼓励、引导和资助他们开展电子政务。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其中最主要的是农民。相当一批农民不知网络为何物,更多的农民不会用也用不起。虽然不少市已经开展“信息下乡”活动,但真正受益的农民寥寥无几。如果电子政务应用无法向农民提供服务,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将难以体现,也将阻碍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这是信息化发展中无法逾越的一环,在下一阶段的电子政务发展战略制定中必须引起重视并切实推进。
电子政务应用要真正发展,决不能孤芳自赏,而应该万民联欢,共同参与。在电子政务应用系统建设的同时,政府部门最好能够利用传统的报刊电视广播等媒体对电子政务应用进行广泛的宣传,让广大百姓了解电子政务应用,并接受电子政务应用,让更多的人参政议政、建言献策,让群众通过电子政务应用来更简单地实现自己的民主权利。同时,也要加强对广大公务员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广大公务员的综合应用能力,转变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切实加强决策者和实施者对电子政务认识和应用能力,确保各类电子应用系统能在公务人员中首先推广与应用。
第四篇:安吉县电子政务办公应用与分析
安吉县电子政务办公应用与分析
所在学校:南开大学所在班级:行政管理
姓名:马琴学号:201008769268学习中心: 浙江安吉新世纪人才开发有限公司奥鹏学习中心[23]A
截至2002年1月,我国以gov.cn为结尾注册的域名总数达到5864个,已经建成的WWW下的政府网站多达4677个,已有7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在网上建立了办事窗口。
2011年年初,安吉县人民政府宣称在电子政务方面将以实施电子政务畅通工程、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措施,促进网上政务协同办公;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形成基本覆盖安吉县城市道路、街道、公共场所、要害部门、公共交通系统、案件多发地段和城乡结合部的社会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框架;在社区信息化方面,街道、社区的网络平台将向居民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围绕家校通、远程教育、平安校园等重点,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企业信息化方面,为企业提供“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化信息服务解决方案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
从案例看发展:
一、安吉县数字办公建设的背景与目的在信息时代,就像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必备的手段一样,电子政务也成为治国必不可少的工具。为进一步加快安吉政务信息化建设,满足信息化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消除城乡信息“鸿沟”,以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促进政府有效管理。
二、安吉县数字办公建设思路
总体思路是安吉县人民政府与各信息服务平台正式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全县各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具体如下:
1、安吉县政府新建政府信息网,使现有基础通信网络进行优化、升级和扩容;
2、重点实施各平台宽带,2G、3G等网络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全县项目的基础建设;
3、提供专业化、现代化的通信产品,提供优质优惠的通信服务,满足各类通信及信息化需求。
三、数字办公建设的意义
电子政务的发展对安吉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信息产业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它将推动各行各业包括与之相关的电子商务和电子社区发展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包括:
1、加快全县信息化发展的步伐,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政府管理和发展工具,促进全县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提高安吉县在湖州市的竞争力;
2、数字办公的建成,将整个县域纳入政府管理的范围,减少了政府的管理层次,有利于政府各部门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加快全县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
3、为中小企业提供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和专业化的技术服务支撑,加快全县经济的发展;
4、为居民提供便捷的服务,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政府满意度,实现社会经济长远发展。
四、发展中的不足
数字办公的建设和发展是基于我国电子政务起步晚、发展中存在不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同我国大多数电子政务发展一样存在许多不足。
1、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统一规划,领导机构不健全
目前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缺乏宏观规划,国家没有提出明确的电子政务发展目标,也没有制定相应的发展规划。各地电子政务的建设是各自为政,采用的标准各不相同。机构还很不健全,作用也很有限。这主要是体制上的不顺和职能分工不清导致的。
2、政府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认识不够,缺乏明确的发展策略
数字办公的发展同我国大多数电子政务建设一样,或多或少的存在对电子政务认识上的误区,一种表现在简单的模仿手工政务处理方式,使计算机的功能仅限于简单的文字处理,另一种是简单地把电子政务等同于政府上网,没有把传统的政务工具同网络服务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电子政务的系统性及其在信息化建设当中的地位缺乏正确的认识。
3、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
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数字办公的建设也是一样,也应该融入到安吉县整体发展规划中去。
4、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缺乏有效保障
技术上的落后,信息安全意识的淡薄加上法制上的不健全,使数字办公发展困难重重。
5、全县信息系统流于形式
政府管理的偏差,技术上的难度,很大程度上导致数字建设流于形式,未能真正发挥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上的作用。
五、加快数字办公建设的措施
1、健全领导机构,统一电子政务的发展规划
数字办公建设既要跨越整个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协调各产业部门的发展与利益,同时也要平衡现有的各管理部门的利益关系,使数字办公能突破地区、部门的限制,实现协调有度、发展有序。
2、顾客导向,还政于民,建设服务型民主政府
要以人民利益为重,在系统规划、模块构建、功能设计和服务提供上多考虑公众需求,通过运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管理观念、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方面的根本转变,使数字办公建设发挥应有的效果。
3、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电子政务的信息安全提供保障
电子政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虚拟政府。数字办公的建设也是以基础设施的完善为前提的,经济要发展,产业结构要改变必须加强基础设施尤其是与之相关的信息产业的发展。
4、提高意识,确立“渐进式”发展战略
电子政务的内容是在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其技术要求高,对此要有正确认识,不能急于求成。数字办公的建设也要遵循这一步骤。
5、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网络安全,促进电子政务
发展电子政务,立法要先行。立法要从有利于信息技术发展、有利于电子政务开展的角度,解决电子政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电子签名、电子支付的合法性,制定电子政务信息技术规范,并及时修改既往法律中与信息技术发展不相适应的部分。数字办公建设也要把好这一关口。
我的反思:
电子政务不仅仅能够增强我国政务透明度、提高政府服务质量,而且能够服务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而安吉县的数字办公建设正是对电子政务建设的一大实践,在建设中必须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克服技术上的难题,真正为人民服务,同时,要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接轨国际,实现我国的信息化。
第五篇: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与应用情况介绍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与应用情况
参阅材料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是我区电子政务重要公共基础设施,是信息化条件下政府提供社会管理和政务服务,密切群众联系,加强与公众互动交流的重要桥梁,为跨部门、跨地区的网络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提供网络支撑服务。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运维,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已具备支撑各政务部门开展业务应用的能力,在各级政务部门快速部署应用以及开展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国家对电子政务外网的定位和要求
根据中办发„2002‟17号和„2006‟18号文件精神,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由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组成。其中,电子政务内网主要用于支撑各级政务部门开展跨地区、跨部门的内部办公、决策、监督、协调、管理以及特殊办公的业务应用,承载的是涉密或敏感信息。电子政务外网主要服务于各级政务部门,满足其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要,承载的是非涉密信息。政务内网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政务外网与互联网逻辑隔离。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建设,由国家信息中心(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具体实施,并负责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工作。
- 1 -
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09‟988号)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的总体部署,各地要在2010年底前建成覆盖国家、省、市、县各级政务部门的政务外网平台。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桂政函„2009‟292号),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二期项目于2009年正式启动,由自治区发展改革委牵头,广西经济信息中心(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具体承担建设和建成后的运维管理工作。
2012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财政部、国家保密局、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和应用工作的通知》(发改高技„2012‟988号),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快国家电子政务内网和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建设和应用,特别强调要完善全国县级以上政务部门电子政务外网平台,各级政务部门要根据业务属性加快部门业务专网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将非涉及国家秘密的业务信息系统部署在电子政务外网上,以满足各地区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应用的需要。
2014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了关于促进电子政务协调发展的国办发„2014‟66号、桂政办发„2015‟40号、桂政办发„2016‟10号和桂政办发„2016‟42号文,提出要进一步理顺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体系,加强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和管理,着力推进市、县横向网络建设,逐步推进部门业务专网和应用系统向政务外网迁移,加- 2 -
快推进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建设和应用,促进各级各部门可开放的信息资源分别在电子政务内、外网上普遍共享。由此可见,国家对政务外网建设的要求是明确的、紧迫的。
二、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与应用成效
(一)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基本建成。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西电子政务网络的重要基础设施,由连接自治区、市、县三级的纵向骨干网和自治区、市、县横向网络组成。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从2009年启动建设,于2012年1月正式开通运行。纵向方面,已建成自治区连接14个设区市、113个县(市、区)的广域骨干网,实现国家、自治区、市、县四级网络的纵向联网。广域骨干网线路采取双冗余和负载分担方式建设,自治区到市主、备线路带宽达到155M,市到县主、备线路带宽达到60M。横向方面,通过自主铺设光纤线路资源,已建成自治区统一的政务外网横向网络平台,接入区直部门单位126个。目前,市、县横向网络建设正在逐步推进,南宁、桂林、柳州、梧州、贺州、北海、玉林、河池、来宾、钦州、贵港11个市完成了市级横向网络建设,岑溪市、藤县、平桂、八步、昭平、钟山、富川、江南区、武宣等9个地区也完成了县级横向网络建设,其它其它市、县如南宁上林县、河池天峨、罗城等地也已经启动地区横向网络建设前期工作。
(二)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应用取得成效。
- 3 -
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主要提供网络传输、虚拟专网、互联网出口、移动接入、IP地址及域名、安全邮箱、数字证书、服务器托管、存储灾备、云计算等10大服务。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在政务外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数量和质量都大幅提升,政务外网在承载部门应用和纵横联动方面的功能和作用逐步凸显。
国家层面,纵向全国性应用总数达到35项,主要应用单位包括国家发改委、民委、司法部、卫生计生委、铁路局、信访局、综治办、气象局、物价局、密码局和减灾中心等部委,典型业务应用包括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12358全国价格举报管理信息系统、全国投资项目信息联网系统、国家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重点耗能企业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监察部纠风业务系统、文化部文化共享工程和扶贫办综合业务系统等。
自治区层面,承载的业务应用总数达88项,包括自治区政府信息公开统一平台、自治区政府基层信息化平台、自治区网上政务服务中心、自治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发改委重大项目监控系统和频会议系统、自治区政府应急办视频会议系统、北部湾办业务系统、住房和城乡建设行业市场监管与决策支持系统、卫生计生委纵向业务系统、林业厅纵向业务系统、残联纵向业务系统、招标投标管理系统、自治区综治系统、自治区气象信息系统、广西扶贫开发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自治区档案局馆史一体化系统、自治区公安厅出入境管- 4 -
理局电子政务平台、自治区投资项目在线并联审批监管平台和自治区测绘地理信息系统等。自治区卫计委、民委、物价局、残联、信访局等部门还利用政务外网实现与下属单位之间联网,累计接入下属部门数量806个。自治区公安厅、商务厅、档案局、民语委等20多个单位利用政务外网机房环境实现设备托管和应用部署。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自治区检察院、旅发委、信访局、工商局、统计局、扶贫办、出入境管理局、测绘局等单位已与自治区外网管理中心签署了外网业务应用协议,明确将全部或部分应用迁移部署到政务外网运行。
此外,各部门也积极利用广西电子政务外网数字证书、互联网络出口、政务邮箱、云计算中心、存储备份等公共资源。政务外网数字证书发放总数达10800张,自治区级政务外网互联网络出口带宽2G,厅局用户单位达95家,累计申请存储备份容量2500GB,较好地实现了电子政务资源的整合利用,政务外网的集约化效应开始显现。
(三)广西电子政务外网运行情况良好。几年来,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工作得到了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大力支持。2012年,根据政务外网建设运维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管理推进政务服务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向基层延伸工作的意见》(桂政办发„2012‟300号)。2013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又向各市、县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报送电子政务外网建设运维管理有关情况的通知,要求各地尽快明确机构、- 5 -
人员和经费,切实承担起本地电子政务外网横向网络建设运维工作职责,目前各地都明确了相应的外网节点运维管理机构。2014年,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2014设区市电子政务绩效考评指标和评分标准的通知》(桂政办发„2014‟86号),首次将政务外网工作纳入到设区市电子政务绩效考评中。今年桂绩办发„2015‟22号、桂绩办发„2015‟24号已经印发,除继续考核设区市外,又将与区直部门政务外网应用相关的指标列入绩效考评,为政务外网建设和工作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根据自治区政务外网运行状况,全区政务外网运维管理机构通过加大对网络平台的运行维护力度,切实保障政务外网安全稳定运行,2014年全网整体畅通率达99.25%。主要保障措施有:一是建设了集中统一的政务外网综合网管监控系统,实现对自治区级核心设备、自治区-市-县广域骨干网网络设备的实时监管,并建立完备的应急机制和应急预案,实现快速有效地处置系统运行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全网严格按照按照国家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第三级的要求进行防护,并通过了专业的第三方机构检测和公安部门的备案,具备全方位的安全防护能力。三是政务外网互联网双出口实现互为热备和均衡负载,总出口带宽达到2GB,并且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动态扩容,切实保障了各政务部门通过政务外网访问互联网的速度。四是初步建立了自治区、市、县全区三级政务外网运维服务体系和网络运维KPI考核指标体系,成立了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切实增强了支撑- 6 -
外网安全运行的软实力。
(四)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顺利开工建设。
当前,自治区外网管理中心正在全力推进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项目建设。该项目是广西政府系统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建设的重点项目,主要为各级政务部门提供云计算、数据存储和数据灾备等服务,项目于2015年1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地基基础施工,2015年进度达到正负零,计划2017年3月前建成。该项目所建设的灾备中心已被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列为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华南区灾备中心,这是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在国内布局的第二个区域性灾备中心。项目一期建筑面积约7万平米,规划机柜数量2800个,预期满足未来10-15年的应用需求,项目已于今年上半年开工建设。根据今年5月13日自治区党政机关电子政务网络建设工作汇报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彭清华同志的指示精神,要加快建设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明确利用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广西电子政务内网网络中心。也就是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整个广西的电子政务数据中心。
三、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建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管理体制机制不够完善。目前,全区各地政务外网运维管理单位来自不同部门,职能各异,尚未形成全区自上而下统一的管理模式。各相关职能部门间协调推进外网规划、审批、建设、运维等环节的机制尚未建立,多头管
- 7 -
理问题较为普遍,导致资源难以共享、应用难以深化、过程难以衔接。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区政务外网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横向网络建设滞后有待加快。全区尚有近一半的设区市尚未建成较为完善的政务外网横向网络,有70%的县级横向网络还没有完成建设,部门单位接入比例还很低,造成政务外网建设和应用成效逐级减弱。主要原因是:一些地方、部门对政务外网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在推进具体工作方面不够积极主动,缺乏有效方法,推进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三)外网应用集约化程度还不高。尽管在政务外网上部署的业务应用呈快速增加态势,但总体数量还相对较少,严重制约政务外网整体效益的发挥。主要原因有:部分市、县级政务外网横向网络“最后一公里”问题仍未得到解决,造成一些全区性的纵向应用无法部署。一些政务部门对政务外网还不够了解,对依托政务外网开展业务应用心存顾虑,影响了政务外网应用的进一步拓展。另外,当前部门业务专网仍然存在,而且数量很多,电子政务分散建设、信息孤岛、资源浪费现象严重,严重影响了电子政务集约化建设效益的发挥,也极大地制约了跨地区、跨部门、扩层级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开展。
(四)运维保障工作还不够扎实。从监测数据来看,有些地区对政务外网运行管理工作还不够重视,个别县级节点仍然存在经常停电、停电不报备的现象,造成节点网络不- 8 -
畅,影响业务系统的正常稳定运行。大部分市、县(区)政务外网还没有统一互联网络出口,对网络接入和使用缺乏规范管理,给全网运行造成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四、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下一步工作方向和重点
按照自治区电子政务协调发展实施意见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互联互通业务迁移实施方案和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42号)、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2016‟10号)的有关精神,就下一步全区电子政务外网工作提出如下重点任务:
一是要实现广西电子政务外网“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形成全区统一的电子政务外网网络平台;
二是加强广西电子政务外网云计算中心建设与应用,加快推进云计算项目建设,抓好工程进度、质量、投资管理,落实项目建设资金;
三是统筹协调推进各部门业务迁移,提高广西电子政务外网基础设施资源共享利用率,节约全区电子政务运行成本;
四是提高广西电子政务外网运维保障能力,加强网络信息安全管理。
完成好各部门业务专网和业务系统向电子政务外网迁移工作,是我区推进政府数据资源共享开放和业务协同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关键性工作。自治区下大力气建设广西电子政务云计算中心,就是为了避免各部门再重复建设这些基础设施,各部门都要依托云计算中心提供的云计算、数据存储和
- 9 -
数据灾备等公共资源开展电子政务应用,今后原则上都不再审批各部门单独建设数据中心,这既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大势所趋,更是实现数据大集中、业务大协同的必然途径。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