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换思想大家谈
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结构调整,是国有企业当前的一项战略任务。在国家关于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方针政策的指引下,企业正经历着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民营经济取得的巨大成功,使人们感受到了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巨大作用,人们的思想认识发生了变化。国退民进使国家政府转变职能,变换角色,从市场经济的角逐者转换为裁判员,监控整个市场的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国有企业职工身份也要置换出来,成为社会从业人员,通过签订劳动合同方式与企业重新确立劳动关系,用契约来规范劳动关系双方行为,实现体制完善、管理到位、运行有序的目标。
从经济学的意义上来说,劳动者就是提供劳动力这种生产要素的人,有一个共同的身份。任何劳动者都可以在不同的地区和不同的行业之间进行流动,这样才能使劳动力得到合理的配置。因此,淡化直至取消国有企业职工和普通劳动者身份的差别十分必要。以前许多年中,国有企业职工有充分的优越感,主要是因为国有企业是“铁饭碗”、国有企业职工有“干部身份”。结果造成国有企业人浮于事、劳动效率低下,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在国有企业中反而退化,对国家、企业和个人都没有好处。
但是,在改制过程中,我们必须正确对待和处理改制中的利益关系,遵循市场原则、坚持改革与加强管理相结合、整体设计与分步实施相结合,以保证国企改革成功。
1.正确对待改革改制中的利益关系
在改革改制过程中,机构、人员、劳动关系、利益关系调整变动的面比较大,能否正确对待和处理其中的各项利益关系,是改制面临的最严峻的考验。
2.在深化企业改革过程中,把国家的法规、政策与企业的实际相结合,坚持有利于经营、有利于发展的原则,解放思想,锐意进取,不等不靠,勇于创新,使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积极稳妥地向前推进。
3.要尊重职工意愿,做好人员安置。整体分流改制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改制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和工会组织的作用,正确引导职工的思想观念转变,使职工理解改制、支持改制,并进而积极参与改制。政府和企业在拟订改制方案时,应广泛征求职工的意见。正式方案上报前,需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在充分尊重职工意愿的基础上,鼓励改制单位职工整体参与改制。参加改制的职工办理解除劳动合同手续时必须依法进行,并办理公证手续。
4.必须加大对改革改制的宣传力度,处理好改革与稳定的关系。改革过程是艰辛复杂的,面对不同的利益主体,各级党组织和政府部门应认真做好思想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宣讲这次改革改制的必要性,及时了解职工的思想动态,针对重点热点问题做好解释说服工作,消除疑虑。通过派调研宣传小组到改制单位答疑等,及时回答职工关心的“三险”、住房公积金、合同、补偿等实际问题,宣传扶持政策,稳定职工队伍。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关心职工疾苦,尽力解决实际问题,充分调动每个职工的改革积极性。
职工身转换的问题。
第二篇:企业文化大家谈
企业文化大家谈
——论营销人员之来去
在药品行业内有一句知名的格言:“即使我的企业一夜之间全都没有了,但我把人留住了,那么几年之后,我还将是这个行业内的翘楚!”
其实这段话讲的就是在残酷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是产品,也不是价格,最根本的竞争是在于人才资源的竞争与管理。那么,最为直接的竞争可能来自于销售人才,体现于销售人才。销售人才真正掌握了市场命脉,也就是渠道中最为关键的人的因素。越是小的企业销售人员的稳定性就越差,因为中小企业没有更好的机制稳定人才。如今,赛科药业已经度过了进入市场的初期和高速发展阶段。为了企业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处在药品竞争第一线的赛科昌盛也到了对以往人才机制得失进行回顾的必要阶段。销售人才是企业战略的一个部分。有些公司的销售人员经常感叹:为企业创造效益时,老板就笑脸相迎;一旦效益滑坡,老板的脸拉的像“长白山”。许多企业为了完成销量,在市场立有一席之地,对销售人员的需求,管理和规划过于着重眼前利益,力求简单实效,立竿见影。很多时候,我们的企业在进入市场初期,采用人海战术攻击市场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当企业基本确立市场地位,考虑到费用等诸多因素大幅裁员,动则以开除为胁迫对销售人员施加压力。这种“纯销售指导”的模式,我觉得已经跟不上企业的发展步伐,甚至成了进一步提高发展空间的瓶颈,形成了“制约因素”。
销售人员被炒或跳槽造成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和财力上的大大浪费,也给企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也许企业会说,我们对这些销售人员的培训方面花的钱他们早给赚回来了,但有的人没有想过,他们紧接着就可能为咱们的竞争对手工作。当他把我们看作敌人时,那就是最大的失败。
藉此可见,以上“通用”的人才管理模式无疑与企业战略经营发展的宗旨相驳,随着市场竞争势态的进一步加剧,势必导致企业先期所构筑的市场竞争优势也会逐步丧失殆尽。说到这里,我想我可以展开正题。作为企业文化中的核心:如何选择销售人才,怎样发挥赛科的“ 人情”优势留住人才,用赛科的文化奖惩分明的激励人才。
先谈谈选择销售人才。在以往的人才招聘活动中,我发现国有企业选择人才的通病。他们过于青睐学历较高,各方面综合素质都比较好的求职者。但到企业之后,这些佼佼者却没有表现出应有的能力出。对此企业深感困惑,明明是优秀人才为什么没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其实问题的根本是在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标准的界定没有明确的概念。
好比对药品销售人员这一职能岗位人才的挑选和使用上,正确的做法是应按照事先拟定好的岗位职责、行为标准以及相关资质,从而制定出一个适合企业现行发展相适应的标准来界定所选人员。这样便可以使得所选择的人才在经过短暂的环境适应之后,尽快进入角色为企业创造出应有的价值。相反如果在人才的招聘、录取和使用上没有与企业自身的发展和需求相挂接,就会直接导致了人才的使用不当和浪费。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对企业现阶段销售人力资源的全面需求分析不足。
1.国企老是犯这样的低级错误,招来一批学历高,经验丰富的员工,结果又没有相应的岗位给他们发挥能力,最后消极怠工,企业和员工都不满意。举一个例子,销售统计人员不一定要以学历为门槛,有中专就足够了。岂不知招聘是企业要寻找能带来实际效果的人才,而不是为了上报企业学历构成比例做铺垫的选秀。给一个醒,据需求找人才,人才根据岗位需求来定。
2业整体销售管理体系中的相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这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很容易在办理具体事情中不知道该由谁说了算。我做销售员的时候就遇见这样的问题,一个老客户信誉很好,但一下子资金困难周转不开,我们的产品正好缺货,希望能发一些货救急,10天之内一定付款。打电话请示上司甲,甲说你找上司乙好了,问上司乙,乙说这个事情最好由甲来定夺。都怕担责任,最后我说这个客户可以相信,我用一年的收入为他担保,事情才勉强答应下来。你说,任何一个销售人员在外面为企业卖命,你这里还推三让四的,能不窝火?为什么企业不能就给我设一个顶头上司,或更明确地划定谁来管这个事情?这样是不是能更好地减少企业内耗? 相关岗位的职责、职能认识不清,别说导致了效率下降,还伤了销售一线员工的心,真是不值得!
3.目前可提供的资源所限,人力资源管理还未形成完整的系统化运作模式,因而对管理经营型人才(特别是销售人员)的需求分析,往往显得笼统而不具体,对人员的安排与调配主要由企业领导的喜好与意愿而决定,缺乏科学性的指导与分析来作为依据。
有了精英和自己培养的员工,就要留住人才。赛科的人情文化是有强大优势的。举个反例,有些企业政策随意性很大。效益好时,奖励多激励也多,想发就发任意设立项目。一旦效益下滑,连过年的一点小礼物都没有,搞的员工怨声载道。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以利益驱动来作为调节杠杆。在企业效益不好的时候,更应该在节假日给予员工一些温情的奖励,这时反而让员工有“同舟共济、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进一步增加对企业的认同感。这点赛科是传统,很有凝聚力。
多数以销售为导向的企业,在人员激励方面主要有以下的形式:制定销售目标奖励制度、建立销售业绩奖金标准以及一系列的利益驱动型的激励政策。因此这样的激励手段都显得生硬有余、亲情不足。事实上,大多数中小企业与销售人员之间在关系结构的问题上,也都缺乏足够的重视,特别是对大多数人员的生活、工作、住房及家眷等问题上,更是关心不足,缺少沟通。如果我们的企业后勤工作能够帮常年出差在外的业务人员做一些服务,比如护送
家人看病、把企业发放的福利送到员工家里而不是让他的家人取„这些小举措或许比每年多发几千块钱更能得到销售人员的心。对于中小企业这些看上去婆婆妈妈的事情做起来并不困难,因为你的销售人员的数量是有限的。
销售人员难以真正融入企业的发展之中,对企业的价值观普遍缺乏认同感,在“打工者”与“主人翁”之间摇摆不定。这些问题是真正形成对销售人员管理的“激励障碍”。
最后谈谈企业的业绩考核,也是至关重要。销售考核不是领导说了算,爱怎么评就怎么评。任务重了就要提高发放绩效工资的标准,把责任和压力全部转嫁。大凡在中小企业呆过的销售人员都有这样的体验。一个销售人员对业绩考核都是这样的态度(那可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我们就不知道他对企业还能有多少责任心了。
对于销售人员,多数的企业都建立有一系列相应的制度,如规章制度、岗位工作责任制等。但由于所建立的制度本身操作性不强,与企业的实际现状不符,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也不严格,非常容易产生人为因素的偏差。因此不仅未能体现考评的初衷,反而容易导致部分销售人员产生无所谓和不服气的态度。同时由于未能建立起与绩效评估相配套的人力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对销售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能力管理方面没有考核依据,这也是导致绩效评估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无法做到真实有效的症结所在。既然不知道怎么样才是好的?什么才算好?该怎么做?剩下的只有混混喽!绩效考评落实不下去,长此以往严重的制约了销售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首先,要根据企业实际发展的需要,找准自己的定位,量体裁衣,对销售人员制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中长远人力资源规划。功则赏,过责罚,切忌因过而员工为企业带来的利润。这种情况下会怎样,好比一个人有两项工作,一项擅长做得好,一项他的能力还要培养。如果两项工作中有的已然失败,是你会怎样选择?要声明,即便做好余下也没有任何回报。坚持做下去的动力是什么,荣誉感还是执拗。其次,对近期和中期的人力资源需求做出分析和预测,尤其对销售骨干力量的贮备、培训、提高,应该做出具体的安排。第三,加强绩效考核的透明度,让销售人员多参与,不要只是领导的事情。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企业在销售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上提供一个健全的保障机制,同时可以促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着规范化、科学化迈进,逐步形成企业“人才库”的建立。
同时在实际实践中不断调整企业的各项管理标准,对销售人员在知识、技能、工作态度等方面,实施动态的跟踪记录管理制度,为企业的考评机制提供系统有效的依据,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对销售人员的管理逐步进入一个规范的、系统的良性循环的运行模式,人才才会发挥出所应有的价值为企业所用,我们的赛科才会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篇:诚信大家谈
诚信大家谈
中国上下五千年,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无时无刻都谨记着“诚信”二字。东汉王充讲过:“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唐代诗仙——李白曰“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近代鲁迅先生也说过:“诚信为人之本。从古至今,历经时间“沙场”,并未褪色,依然完好无缺,散发着独有的色彩。
“诚信为人之本”。作为一个人,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礼仪之邦的东道主,我们必须遵守我国的制度,必须遵从我国的信仰——“诚信”。每个人的心都是红色的,每天,无时无刻的在跳动。“扑通——扑通——”,听,心脏在跳动,有力的声音正在告诉我们,我们是活着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是一个懂得诚信待人,懂得感受生活的人。只要做到诚信,你就是一个完美的人。
世间所有事物都可以改变它原有的样子。可以从一片荒芜的废墟,变成一座美丽的花园;可以从无灯的乡村,变成灯火通明的城市;可以从丑陋的外表,变成光纤靓丽的容貌„„人,可以改头换面,可以做手术让自己变得美丽,招人疼爱。只是有一样东西是任何人都改变不了的,除了自己——诚信。它在世界的影响力就如人们常说的:金钱可以买下一切,除了爱。如果说,爱很重要,那么诚信就更为重要。因为只有诚信待人,才能得到别人对你的爱。在你给予他人温暖的时候,你会得到更多的温暖!
倘若人类失去了诚信,人类社会便会出现“他人既地狱”、人人自危的混乱恐怖无序的状况。
中国古时,有个叫尾生的人,堪称古代社会诚信的典范。他与相爱的女人相约在桥下见面,突然大雨如注,河水持续上涨,却不见那女人到来,尾生坚守信约,始终在桥下苦苦等候,河水越涨越大,他坚守桥下,用力抱住桥柱不放,不忍离去,直至被上涨的河水淹死。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名的抱柱之信的典故。
恋爱中情人间的海誓山盟、信誓旦旦,是双方对诚信的共同约定;商人经商时的童叟无欺、价廉质优,是对诚信的信守;国与国之间的诚信,则是两国和平的基础;人与人之间的诚信度的高低,则显示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高下;幸福美满的婚姻,也是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的。
诚信,是一种无形又有形的承诺,契约。诚信是一种有强烈质感的责任,是黄金般沉重而珍贵的信赖。
诚信给人带来信誉、成功、自信;诚信给人带来欢乐、幸福、甜蜜、富裕。胸怀诚信、讲究诚信,走遍天下,五湖四海皆朋友;失去诚信,自掘深渊,寸步难行,最终会成为千夫所指的孤家寡人。
真正做到诚信,有时会遇到极大的困难,做出极大的付出,甚至付出巨大的代价与牺牲;一日做到诚信容易,一辈子始终诚信如一,却很难。美好的人生,美好的生活,美好的心情,却都离不开诚信。
做人,当以诚信为本,方显出人格的魅力与风采!
《曾子杀猪》,曾子的夫人去集市上去赶集,他的儿子哭着也要跟着去。他的母亲对他说:“你先回家呆着,待会儿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子的夫人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子要捉小猪去杀。她就劝止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妻子,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小孩子没有思考和判断能力,要向父母亲学习,听从父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欺骗他,这就是教孩子骗人啊!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再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啊。”于是他们把猪杀了,煮后吃了。
诚信非儿童所需,大人,家长,作为孩子的长辈更应该做榜样,明白诚信的真谛!与曾子夫妇一样,对孩子的承诺一定要实现。方为诚信!
让大家手牵手,共建诚信美满的家园!
第四篇:德育大家谈
时间如梭,转眼端午节将至。三天小长假,孩子们又像快乐的小鸟似的飞回家了。端午节,家长们给孩子们早早准备了一道丰盛的物质大餐。我们老师应在节前给学生准备一道精神大餐。这也叫着“分工合作,各负其责”吧。我们教师怎样以端午节传统节日为契机,向学生进行爱国、思乡教育,进行文化熏陶,陶冶他们的情操呢?根据以往经验,笔者是这样做的。
一、认识屈原
进行爱国教育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为小学高年级同学是知道的,低年级同学可能不得而知了。再“刨根问底”,同学们面面相觑了。所以,我们教师有必要在节前布置一道特殊课外作业:要同学们上网查找、收集屈原人和事。然后利用品德课或班会,让同学们小组交流,互通有无这方面信息。老师在这基础上,相机点拨,师生互动,同学们就能轻松获取大量屈原人物知识,使他(她)们进一步认识屈原了。我们知道,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人。因他多次上书楚王,阐述国是,无奈楚王听信小人之言,远离屈原。屈原在“众人皆醉唯我独醒”之下,恨报国无门,又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楚国毁于一旦,最终抱石投入汨罗江。为了纪念屈原这种爱国的壮举,演变为端午节吃鸭蛋、赛龙舟等。这就是端午节的来历,随着老师的讲解,屈原爱国思想深深植根在学生心里了。二.了解风俗
进行文化熏陶
受区域的影响,端午节各地风俗有异。我们本地有哪些民情风俗呢?这是我们教师在节前向学生进行文化熏陶的最好乡土教材。学生根据我的提问,抢答道:“我们五城端午节吃绿豆糕,吃鸭蛋,有些地方还要赛龙舟。”“小孩胸前挂香囊。”“家家户户门前插艾叶”我听了故意问,端午节插艾叶有什么作用啊?学生答道说:听爸妈讲艾叶能驱寒辟邪。我因势利导说,这和我们曾学过哪首古诗的内容相似?聪明的孩子想了想,脱口而出:和《九月九忆山东兄弟》“遍插茱萸少一人”相似。“只不过所提到的节日不同,一个是端午节,一个是重阳节;一个是插艾叶,一个是插茱萸。”我接着说。一问一答,学生温故知新,知识面扩大了。我还告诉学生,我们的祖先很聪明,老早就有搞家庭卫生意识了。端午节正值夏天来临,蚊子、害虫多起来了,所以端午节这天还有买中药回家熏蚊子害虫的风俗。
三.利用节前
进行安全教育
端午节小长假三天,学生在家玩耍、作业、过节,劳逸结合,养精蓄锐,这无非是件好事,但同时又存在着安全隐患,学生一旦脱离了家长视线,很可能跑到河边玩水、骑车、做一些危险游戏什么的。所以,我们五城小学介于这一情况,要求在节前,老师要给学生上堂安全教育课,并撰写一篇节前安全教育教案交学校存档。除之,我还温馨提醒学生,根据当地老人经验所言,“端午水,端午要涨大水。”这和五月份进入主汛期是吻合的。关爱生命,珍惜生命,预防溺水。三天小长假,告诫学生不要私自下河玩水,也不可到河边观看洪水。同学之间要互相监督。节后返校,我跟踪询问,让学生牢牢绷紧安全这根弦。
端午节不仅仅是放假,过节不光光是满足食欲,应让同学们在节日里学到知识,让同学们过个愉快而有意义的节日,健健康康成长吧!
第五篇:德育大家谈
今年我带三年级。三年级是小学生学习生涯的过渡阶段,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孩子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但是,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极其有限;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又不很稳定,容易激动、冲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面对着这样一群越长越大的孩子,我对他们的教育方法也在不断的改变着„„
前不久的一天早上,我刚进教室,就听到报告说:“老师,刘晓慧哭了!”刘晓慧这个学生,比较强势,鬼点子也多,可比较马虎,我有时老师批评她,她还有点心服口不服的样子。平时除非是摔疼碰伤了,否则还真难得见她哭。今天一看,眼睛红得跟个兔子一样,明显哭了有一会儿了。于是我问她前桌的同学怎么回事,前桌的学生告诉我说:她和曹梦佳吵架了,然后曹梦佳联合起另外两个玩得好的女孩一起骂了刘晓慧。问起骂人的事由,也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可能多数老师会认为,这种事情不处理也应该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发生,要处理起来也应该很简单。说实话,一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就趁着上课前的一点时间把几个女孩子叫到一起,语重心长地批评开导了一番,然后就等着她们到时候自己玩到一起去了。
没想到的是,第二节课我刚走进教室,又听到有人报告说:刘晓慧和曹梦佳她们一伙闹起来了,理由是刚才一下课的时候刘晓慧把全班的同学都叫走了,就剩下曹梦佳她们三个女生孤零零地呆着。
听到这,我才意识到问题似乎并没有我想的那么简单。很明显,我早上的开导她们根本就没听进去,现在怎么办?再一次进行开导?这无异于是浪费时间。沉默了一会儿,我意识到自己先前考虑的过于简单,没有认识到她们是一群三年级的孩子,而且是三年级的女孩子,她们现在介于懂事和叛逆的边缘,如果我现在还只是一味的批评教育不但收不到效果,还有可能将她们推向相反的一面。怎么办?我再次问自己。忽然的,我想到,既然他们是三年级的孩子,既然他们介于懂事的边缘,那就说明他们还是有点懂事了,既然如此,何不让他们自己进行一场辩论与分析,我只要把握住大的方向不出错,让他们自己在辩论与分析中明白该与不该,这样不是更能加深他们对这件事情的认识,让他们能更好地接受自己分析出来的道理吗?
说干就干,我放下课本,让刘晓慧和曹梦佳把事情的前因后果都说给班上的同学听一听,然后转身在黑板上写下:和我闹矛盾,我就孤立她,到底应该不应该?问题一出,班上的一些孩子也沉默了,似乎在认真地思考着什么,过了一会儿,我让他们进行自由组合,认为“应该”的一队,认为“不应该”的一队,两队之间开展一次辩论赛。很快,队伍组合好了,很明显的,认为“不应该的”占了大半,看来孩子们分辨是非的能力还是有的,紧接着我就让他们以当事人的身份开始了辩论。
只听有同学说:我认为“应该”。因为是对方先骂人,有错在先,我不和他玩也是对方自己造成的。
我认为“不应该”。因为骂人也是有原因的,我们不会无缘无故地骂人,我骂了你你不反思自己,还叫别人不跟我一起玩,这就是你不对了。
我认为“应该”。因为即使我做错了什么事情,你可以说出来让我改正,为什么要骂人呢?而且还联合你的好朋友一起来欺负我一个人,所以我才不和你们玩的。
我认为“不应该”。因为就算我们三个人不喜欢跟你玩了,可我们也没叫班上其他人不要跟你玩,你却把班上的人都叫走了,让他们都不要和我们玩,你这样就是故意孤立我们,这样是不对的,所以我认为不应该。
我认为“应该”。因为是你们三个人先孤立我的。
我认为“不应该”。我们以前可是好朋友,怎么能为了一点小事就不理对方了呢?而且我们之间不管是谁先不对,都不应该叫全班人也和你一起孤立对方。„„
辩着辩着,我发现那四个闹矛盾的女生都没了声音,反倒是班上其他的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在说着。看样子,她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于是我停下了辩论,把发言的机会留给了她们四个人。
刘晓慧先举起了手:我不应该叫大家都不要跟曹梦佳她们玩,这样子不仅把我们以前的友情都丢掉了,还把整个班级的团结都丢掉了。
曹梦佳也低下了头:我不应该骂人,更不应该和别人一起骂她一个人„„ 到此为止,我知道自己没有必要再让她们说下去了,因为课后她们会去和好了。果然,下午课间的时候,我又看见刘晓慧和她们在一起说说笑笑了,看着他们那开心玩耍的样子,我由衷地感谢那灵光一闪的辩论灵感,因为,道理被孩子们辩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