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
其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就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此的《决定》就是希望我们的国家体制能更加的完善。
第二篇:以重点牵引全面深化改革
尊敬的党组织:
有人这样形容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表述尽管未必正确,但有一点可以确定,只有既目睹了发达城市的摩天大楼,也访问过贫困地区的茅屋陋室,才有可能全面了解一个复杂的发展中大国的基本国情。
和30多年前相比,今日中国已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论平均,也已从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较大的地区差距、行业差距乃至收入差距提醒我们,现在的小康还是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要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任务依然繁重,仍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会作出的这一重要论断,深刻表明了党中央对我国所处历史方位的科学判断,所面临问题的清醒认识,和未来发展关键环节的准确把握。发展是硬道理,经济是硬实力。没有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所奠定的雄厚物质基础,就没有今天的总体小康;没有继续以改革推动经济发展,就不会有明天的全面建成小康,也难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发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会产生新的问题。特别是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改革面临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思想观念变化等诸多纷扰与挑战。如何应对时代挑战,回应人民关切,关系国家前途命运,关系执政基础稳固。
不发展问题和矛盾会越积越多,最终积重难返,导致改革前功尽弃;发展慢了也不行,错过解决问题的“窗口期”,让危机跑过改革,同样面临危险。值此改革勇涉险滩、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唯有始终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扭住发展这个硬道理不放,重点以经济体制改革带动全方位改革,以更大经济成果筑牢科学发展的基座,就能从容面对任何风险挑战,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
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是“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从“基础性作用”到“决定性作用”,两字之变,凸显我们党对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的理论认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向着更加完善的目标迈出重要一步。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让政府的归政府、市场的归市场,进一步明确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市场监管、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保护环境的作用,使“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各司其职、相得益彰,经济体制改革红利就能充分释放,形成牵引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强大力量。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以经济体制改革率先破题的中国改革,必将以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的更大辉煌。
汇报人:xiexiebang
2014-06-17
第三篇:试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及趋向
试析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及趋向
摘要: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从经济与社会层面看,我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领域在于:调整经济结构,持续扩大内需式消费;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以“五位一体”取代“四位一体”,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强国建设;改革红利论;中国梦等方面。
关键词:深化改革;领域;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4-0040-02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笔者将以经济与社会层面之改革与发展为主谈我国未来深化改革的领域与其发展。
一、调整经济结构,持续扩大内需式消费
自十五规划以来,如何扩大消费内需一直是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然而至今我国由投资与进出口带动的经济成长模式仍无太大的变化。而且在经历经济危机时,由于消费需求仍不足以承担带动经济成长之重任,因此政府支出与政府主导的投资仍是维持我国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但长期来说,扩大消费内需是既定的基本方向。
扩大消费内需的一个决定性的因素是提升公众的消费能力,首要的工作便是使民众的消费意愿提高,而消费意愿与其收入、社会保障制度是否完善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提高收入分配中工资的比重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使公众消费无后顾之忧是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
二、加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我国收入分配不均一直是社会各界关心的重点,由此国务院于2013年2月出台《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并在十八大报告以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提出加快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实现居民收入成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城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提出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低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之比重等总体要求。要实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低收入者收入成长更快一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之目标。在分配差距问题上,城乡、区域与居民之收入差距问题得到有效缓解,扶贫对象大幅减少,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等。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2013年的两会期间,中国网对于本次两会热议的十大名词进行整理,排名第一者即为社会保障,说明公众对于社会保障现状的不满与对未来的期望。完善社会保障也是提高公众消费意愿的一大助力。
然而,由于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社会福利支出庞大,对于政府财政,尤其是地方政府而言是一大负担。另外,我国目前所推动的仍是以社会保险制度改革为主,与真正的社会保障本质上有所不同。而目前的社会保险是仍有相当多的缺点,例如:被抱怨最多的是异地转续的困难,不仅跨省跨市,连市内跨区都很困难,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社会保险是由地方政府经营,而非中央政府统筹。另外,社会保险将公众分为农民、民企、国企、事业员工与公务员等不同身份,而有不同的待遇,也会造成社会矛盾。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虽然近年来我国经济略有减速,但由于长久以来的经济快速成长,但随之而来的如经济成长模式不合理、收入分配不均、区域不协调发展与国企改革造成诸多问题等,均是本届政府必须持续面对的问题。
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推动城镇发展一体化,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等,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关系。在对外经贸部分,有别于过去的出口扩张政策,而采取出口和进口并重,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加快走出去步伐,显示中性贸易是未来我国对外经贸之主轴。
五、户籍制度改革
户籍制度是我国计划经济背景下造成的地方分割、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产物,在改革开放后,在地方竞争、财政能力限制与资源优先分配给本地人民等诸多因素下,户籍制度改革始终进度缓慢,造成劳动始终无法达成一体化的市场。十八届三中全会特别提出加快推进户籍制度、社会管理体制和相关制度改革,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覆盖常住人口,为人们自由迁徙、安居乐业创造公平的制度环境。推动劳动流通市场脚步向前推进,预期户籍改革将是未来改革之重点之一。
六、推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
与户籍制改革息息相关的是城镇化的推进。李克强任国务院总理后,曾强调:“我们强调的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现在大约有2.6亿农民工,使他们中有愿望的人逐步融入城市,要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东、中、西部地区因地制宜地推进。还要注意防止城市病,不能一边是高楼林立,一边是棚户连片……这既是解决城市内部的二元结构,也是降低城镇化的门坎。”
城镇化的发展亦是提高内需消费的重要政策,但影响城镇化速度的因素仍将是户籍制度、社会保险制度等的改革是否跟上进度,否则只是城镇化率的数字美好,而对消费的刺激效果有限。
七、以“五位一体”取代“四位一体”,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布局中,首次以“五位一体”取代过去使用的“四位一体”,即除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外,加入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根据中国环保部门所提出的数据,近年我国因环保问题所引发的群体事件增速约30%,已成为除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外,公众最关心的议题之一。因此,除了经济维持相当的成长速度外,有关如何降低环境与生态之破坏是未来的改革重点。
八、文化强国建设
在经济成长到达一定阶段后,量变将转为质变,人民富有后,对文化与精神文明之需求亦将跟着出现。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关键在于增强全国文化创造活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等,丰富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推动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产业应将有其优惠政策出台,而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新文化业态,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等。
九、改革红利论
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曾在2012年首次提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使“改革红利论”成为我国热门的名词。李克强认为要以改革释放出经济成长的红利,而改革红利包括了制度红利与创新红利。我国的市场化改革尚未完成,如法制的完善、公平市场环境、政府与市场关系、价格与分配机制的优化等,均有待制度改革解决,而城镇化的规范亦只能依靠制度创新,故应使用创新的经济制度取代旧制度,才能达成新的经济发展红利。
十、中国梦
习近平于2013年3月17日以国家主席身份在全国人大的闭幕会上提出“中国梦”。“中国梦”包含了四个特征,即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与中华文明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与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而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等于将前述的改革方向进行概括,目标包括了经济实力提升、社会和谐、文明复兴与全面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综合上述,我国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其问题早已不是收入“患寡”问题,而是收入分配与社会福利的“患不均”问题,而且我们的国情与三十多年前不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生态环保问题日益严重、产业与经济成长结构不健全等,造成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可持续性”,所未来的经济改革除了在稳定经济成长速度之外,更重要的是“扩内需”与“调结构”,且社会福利议题比重将会大幅提升,而经济增长议题比重将有所下降。
参考文献:
[1] 厉以宁,林毅夫,等.读懂中国改革――新一轮改革的战略和路线图 [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2] 吴敬链,俞可平,等.改革共识与中国未来 [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3] 吴敬链,张维迎,等.改革是最大政策 [M].北京: 东方出版社,2014.[责任编辑:王 帅]
第四篇: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
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全面深化改革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往往取决于重大关头的抉择。35年前,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的重大决策。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的通过的《决定》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吹响了向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国梦进军的新号角。“ 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回首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每一次重大的改革都和国家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事业就是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的,就是在改革从试点向推广拓展、从局部向全局推进中不断发展的。今天的中国,经过35年不断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但是,“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少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很多容易改的问题已经得到了有效解决,留下来 新问题与老问题相互交织、错综复杂,这项改革措施与那项改革措施相互关联、彼此制约。在新的重要关头,要破解发展中面临的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场经济尤其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经济发展就是要提高资源是稀缺资源的配置效率,以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十八届三全会作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社会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带来民企发展新机遇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中国经济改革给了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宽广的舞台,无论从国家税收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非公有制经济越来越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自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今,35年间,中国的民营企业从原来不足10万家发展到目前超过1000万家,数量不仅占据了中国企业的绝大多数,民间资本也占全社会资本的比例超过60%,著名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在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时说,这次全会的意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出其伟大。
第五篇:2014全面深化改革思路、重点、目标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重点及目标
王小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
大家好,我给大家讲政府工作报告里边关于2014年全面深化改革,在政府工作报告里的一些思路、重点,甚至一些目标。在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怎么体现了“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
因为“三中全会是一个长期的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和部署。具体落实到2014年,新一轮改革的元年,即改革年,政府工作报告一个最大的特点,这也是新一届政府交的第一张卷子,即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它体现了一些导向性、风格,这些方面都跟过去不一样,它是一个新思路。新环境下,特别是为了贯彻“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所以一定体现了改革的色彩,所以改革是其第一个特点。
我们围绕着改革,我们讲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2014年与改革相关目标,因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目标更多的是发展目标,而也有改革目标,甚至与改革相关的目标,必须得通过改革,不然这些目标推动不了。第一个,2014年与改革有关的目标;第二个,落实“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政府工作在2014年如何部署,因为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边第二条就是全面的工作部署的一些总目标、原则以及政策取向,这些重点是方向性的,这是第二条,落实“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第三个,2014年深化改革的重点,哪些重点?我们认为,主要有一条,讲到全面深化改革,在深化改革上的一些领域取得新进展,专门讲改革这块有些重点。不少改革内容也分散在这九点任务中的其他八点任务中,几乎都有改革,所以我们也会讲到这个部分,我们可以做一些不同层次的分类。我们要讲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2014年与改革有关的目标
(一)改革是2014年工作的重头戏
先讲第一个问题,2014年与改革有关的目标。改革是2014年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它整个报告体现了一个改革先行,以改革促发展,按照去年12月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说法,以改革促结构调整,促升级,甚至是促进民生改善,改革统领的思想,改革先行的思想在这个报告里边显现出来了。改革能达到什么目的?
有一个定性的目标,即释放制度红利,增强内生动力,改革是为了发展,最终是为了更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好地发展,改革要促进发展,这是其一个重要目标,发展是第一要务,发展是解决许多问题的一个根本的手段,发展是硬道理。这个“发展”跟过去的“发展”有所不同。所以,改革的第一个目标是释放制度红利来增强内生动力,这是我的理解。
第二,改革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包括一些体制上的,不改或改,也不见得能够导致社会公平制度的发生。发展并不保证公平。只有制度不断地完善,制度的优化,制度不断地进化,那这才可以保障社会公平。所以改革的一个重大任务,为什么我们要深化改革?除了我们为了发展,为了增长,为了增强后劲,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是,过去社会的机会、教育、各种资源配置的不公平,收入差距的扩大,收入的不公平,许多的老问题,像城乡体制分割,那也是城乡居民之间的制度安排的不公平。改革要使制度一体化,所有人都享有同样的发展权,同样成果的分享,然后同样的机会,当然,不保证最后结果完全地平等,因为这个平等不是收入的相等,而是你有多少贡献,你就会有多少收入,然后政府给你提供一个最低的保障,这是调节的作用、政府的作用。制度即改革,改革是能够创造社会公平的,我们不是光为了发展一个目标。
第三,增强可持续性。你只有前面两个做好了,你才能可持续,制度才自身地完善,那才是可持续性的保障。按照十八大的报告提出,要建立更加定型、更加完善的体系。我们的改革不是天天都要深水区、硬骨头,改革进入深水区,进入攻坚期,它是指这个阶段,如果制度已经完善了,那就不需要改革了,这样的话就是修补型的了,现在国际上流行称之为结构改革,结构改革就是讲大系统没有毛病,没有根本缺陷,只是某一个部分,结构上的零件要换、改、调,中国不一样,中国市场化,我们是朝着这个完善的方向(走)的,但我们只走了一半,我们一些重要大体制方面的问题,比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政府和市场关系基本关系都没有形成一个最终版,所以最终要增强我们的发展、社会,整个国家的可持续性,那要通过体制创新来实现,这是第一个,我们的目标是三重目标。
(二)2014年经济社会工作的具体部署
具体到2014年的工作部署来讲这个目标,我们先讲关系,后面再讲具体化的目标,有这么一个说法,“把深化改革贯穿于政府工作的全过程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全过程,这是我的说法,整个报告贯穿着改革。各界政府、各个政府管理部门、各级政府,2014年和2013年,甚至和过去的十年,政府的重点不一样。
2013年已经做了一些工作,2014年改革元年开始,政府工作的一个最重要的是改革的竞赛,大家比改革,谁改得好,谁更多地在改革上下功夫,谁就会得到更好的评价、更好的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业绩、更多的机会。发展是要通过改革来释放活力的,改革上不像过去,我们为了稳增长,为了发展,我们要招商引资,找投资项目,搞房地产,但2014年、2015年,以及未来几年时间,最后新一轮改革的一个关键时期,各级政府工作的重点是研究改革,出改革措施,落实改革,要真正地攻坚克难,所以叫“贯穿于全过程和经济社会各个领域”,这个领导好不好,主要是在改革上有没有真招实招,能否在一些关键的领域来突破,这是一个业绩的评价标准。GDP考核将更多地偏向于这样,当然还有一些社会、生态的目标需要去(发展),但改革是需要衡量一个地方政府业绩的重要方面,因为这是一个大势,一个制度完善。然后,政府工作报告里关于2014年总体部署里,开头有这样的思想。在部署里有三个要点:
其中有一条就是改革。第一条,我们制定的一切新政策,完善政策,我们就是要做三件事,第一个,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增长放慢,下行压力增大,各种矛盾突显,主要的原因是动力不足,后劲不足,长效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动力来自于改革,来自于释放制度红利,所以,改革是最大的红利,红利是利益、效益、发展的结果,我们讲改革促发展,所以向深化改革要动力,所以,改革一定是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工作中的头把交椅,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事情,后面两个是重点,第一个是保持经济运行趋于合理区间,政府宏观调控要保持稳定,这个年前都做了,现在也是对稳增长是淡化的的。
第三个,着力提升增效升级,持续改善民生。从企业、从经济、从产业上讲要效益,从改革上要改善民生,要让老百姓享受到更加公平、合理的民生,满足其民生需求。这三大政策取向里边,第一是改革,第二条是短期稳增长,第三条是升级,然后改善民生,这是改革的重要性。在整个部署里边体现出来了,这是改革。
(三)《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与改革相关的目标
讲完这两个,我们就讲一下第三个,与改革相关的目标有哪些。今年政府工作报告还没有完全公布,总理在3月5号读这份报告的时候,新华社新华网就整了一个版,我们还看不到,我们完全是看到文字上的,一边听讲,一边看文字,但它就开始整了一个版,列下了20几条,有的是新的,有的是重要的,有的是常规目标(增长、通胀、货币供应量),这些都是老目标,但它列了以后有好多新的。我在讲发展目标的时候,我也列了一个新的清单,好多都是新的,但其中这个新的里边有很多是改革,我们可以把这里面挑出来,哪些是需要通过改革去完成的,跟改革相关的,我们把它挑出来讲讲。改革,总目标,我们“三中全会”已经讲了,当然要达到三个目的也是一个总目标,但具体化到2014年的工作,有这几个目标,跟改革相关且很重要。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第一个,所有的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都要公开。去年搞压缩“三公”,“三公”要局部公开,有些省市要公开了。但它没有讲全国每一级都要公开,国家、省、市、县、乡都可以,各个部门都要,现在提出所有财政拨款的“三公经费”,其他的还没有,只有“三公”,全部都要公开,要赛一赛,看看谁多。所以,公车改革也不难,也是讲给补助多少,然后把公车拍卖减少这么简单,应该是赛一赛,每一级政府,省和省之间比,市和市之间比,省一级政府比一比,北京一共有多少公车,历史上有多少公车,现在有新的多少公车,这些公车花了多少钱,赛一赛。天津也是,河北也是,那你赛,总量上会因为政府多一点,这个量没有什么意义,但增量就可以反映了,你增长50%,它增长20%,那你这方面肯定是支出得更多了,那就要压缩。晾一晾,晒一晒,所有的财政拨款,“三公经费”都要公开,这也是一个改革。
在金融、石油、电力、铁路、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领域向非国有资本推出一批投资项目。一些垄断行业,如金融,现在民间资本瞄着金融是很厉害的,特别是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民营银行允许金融的各种创新,放宽各种社会限制,这是金融领域。
石油是搞垄断,特别是它的批发零售部门,还有加油站,为什么要搞垄断?一体化的体制是否就更有效,没有竞争就没有效率。所以,石油、电力,电力是环节问题,按照“三中全会”提出的特殊环节的垄断,网管线。铁路也要改革,要开放。电信、资源开发、公共事业,都要向民间资本(发展)。后面还要讲关于民生问题的一些概念上的创新思路,里边改革要牵涉到的。你要分开,文化产业里边,有的是要由政府、国有资本主导的,有的一块是完全竞争的,你要把它分开,这种事情要做,划个线。
第三,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这次关于自贸区的内涵,过去是搞加工贸易制造的开放,从产业上讲完全是制造业、工业,后来农业上,服务上,有时候涉及到一些。但银行是一个总体的布局,按照一个瞄准。但这一次上海自由贸易区试验区,从产业上来讲,很多是现代服务业,而且机制是按照市场经济的最基本原则,负面清单,现在政府改革里边还有一条权力清单,用清单的方式,减少政府的干预与限制。自贸区跟过去的特区和沿海开放、沿江沿边开放不同的地方,一开始就是一个很好的顶层设计。最终要形成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是“麦当劳”,我们可以搞连锁经营一样的,上海这么做了,那天津、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都可以,甚至是全国,最后形成的,以它为模板之后,全部铺开。
政府做的几件事情,都是这么一个思路,像营改增,推得很快;工商登记制度,去年在广东进行试点,但今年就要求全国都搞,所以很快。不是搞一个点,搞一个优惠政策,然后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自己玩自己的,也没有推广价值。我老说,试验区,最后试验区试了5年、8年过后还不能推广,你只是搞自己的特色,这种完全特色性的改革价值不大,我们要搞一个普遍意义的改革,可以复制、推广的,这个特点在自贸区上,在许多改革举措上是一个很好的思路,要有标准版的制度体制创新,我们可以试验,可以在各种方言中选优,当然,最后是搞成了,我们按照某一个版子进行复制,这很重要。对于自贸区的目标,提出的跟过去不一样。
第四,清除防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这跟我们强调微观的改革,区域一体化,区域合作,区域统一规划,不搞一亩三分地,珠三角一个省的还好一点,像西南、长三角、沿海中部、环渤海等许多跨区域的合作,统一市场,城市发展,城市群有些方面也要统一。美国的大城市、大都市,甚至欧美的大都市,我观察了加拿大、美国的这些大都市都不是一个独立的行政单元,纽约35个县组成,其中有3个州,那3个州管理这么一个区域,什么是统一的?一个国家的法律是统一的,那规划,特别是土地的规划,住房建设的布局规划,是统一的,但其他的可以是自治的,但大系统的建设,交通网、大功能的划分,应是统一的。我们现在没有超政府的(规划),但我们讲得远一点,统一市场里边,包括互联互通的许多方面,广东搞了许多开放,发展改革,搞得很好,但到广东去,一个很大的问题是,进入一个地级市就设收费关卡,不统一,没有“一卡通”,从广州到佛山,收费口就堵个半小时、一小时,这是很正常的,这就影响了效率。所以,看起来是一个技术活,实质包含着政府上的管理改革,存在许多障碍,这一届政府要清除防碍全国统一市场的各种关卡。市场化,搞地区分割、部门分割,那是肯定不行的。
城镇化三个1亿人,有人讲这是发展目标,跟改革有什么关系?与改革有关,因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改革,是清除城镇化中对一些二元体制的障碍,然后才能释放出城镇化的活力与需求。所以,三个1亿人,最后的改革是通过改革落实,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的改革也要完成,其根本障碍还在这儿,不是要建多少房子,那房地产发展跟城镇化有何关系?城镇化的三个1亿人也是改革。
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是什么改革?不就是一个新问题,中国过去要解决温饱问题,贫困化,山区、老区的贫困,大多数人都吃不饱饭,这是70、80年代的时候,现在都解决了,贫困问题,中国确实有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我们要继续反贫困里边,而且反贫困里边也讲到“防止贫困代代相传”,从体制上保证公平,不要搞两极分化。但现在面对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各个城市,特别是北方的城市、大城市,面临着一些重要问题,不仅仅是交通拥堵,更重要的是污染问题,雾霾问题,雾霾问题跟体制有关,我们的资源配置效率太低了,鼓励浪费,结构矛盾突出,也是因为我国的体制问题,所以,这些改革的目标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跟发展目标很多是关联的,当然有的是直接的,与改革相关的目标我们就讲这些。
二、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下面第二个,落实“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思路。这个思路,我们讲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讲一讲改革从哪里做起?怎么改?改革从哪里着力,先从哪些改革进行突破?有些什么原则?什么样的思路?改革从哪里做起,这是反映了思路的。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里边,关于2014年的改革有一个“分类改革”的设想,即原则性。改革从哪些做起,它的进行性,我当时讲改革有两个“进行性”,一个是现在进行时,一个是将来进行时,有些改革必须马上要做,从紧迫性、重要性、共识性,我们都要这么做,改革一定有一个先后顺序,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新一轮改革跟上一轮改革不同,我们要攻坚,要啃硬骨头,要利益调整的深水区,这很难,但必须做。新一届政府面对的工作重点、魄力体现于它勇于担当、勇于攻坚,要破深水区的难题,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思路,应对发展、挑战和许多矛盾,但怎么做,要有一个原则,要大胆地去试验、构想,行动上要稳健。有很多原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改革有一个明确的分类,它把改革分成四类:第一类,主要是要发动大家,调动地方部门的积极性,其说法是不需要中央政府或党的某种授权的改革,那让地方政府的部门去大胆地做,这有很大的空间,第一条是最广泛的,制度上许多要完善的地方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很多,我们可以做小的,各个方面我们都可以做,积少成多,改革从某一点一滴去做,全面的,很多方面,这是第一类改革,是一种广普性的、大众性的改革,不需要授权,最后一个改革者有很大的空间。所以竞赛就在这方面竞赛,这是第一个。
第二类改革是改革牵涉到的利益是全局性的,影响面很大,是比较高层次的,具有广泛影响,这种改革需要中央的统一部署、授权,这一类改革,中央说要加快制定全国性的方案,然后让地方去落实,这是一类。这一类有许多,资源品价格改革属于这一类。城镇化里边的改革,户籍制度也是这样的,具有指导意见;房产税改革亦如此,房产税当然也有另外一个问题,属于第四类,但它也是在一个层面,需要国家统一的部署,因为它牵涉的层次、方面非常之多,具有全局性,这是第二类。
第三类,这些改革很重要,大方向也确定了,大改革的路径,改革方案的选择,利益的冲突,互相之间的矛盾,没有形成共识。大家都是不同的利益需求,甚至是相反的,你需要向左改,它需要向右改,土地制度改革就是这种改革。这种改革想要去推广,赶快去推,加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快土地改革,搞新土改,那行吗?不行。
所以,土地改革,中央有一个说法,审慎稳妥,然后还有一个试点,这样的说法。这样的一类改革是要试点,要创造条件,慢慢来,先不是改革的重点,过几年创造了好的条件,那我们可以去搞。财税体制也是这样,财税体制的共识还是比较多一点的,但它需要创造条件。努力形成共识,这是第三类。
第四类,要立法的改革,法律先行,有法,依法改革。有些方面之所以推不动,是因为法律没有跟上,没有这些相关的法律,只欠法律的东风,其他都不缺了,这就是立法先行的改革,是第四类,房产税就属于这种,环保税也是这种。大家没有什么意见,意见的协调也完全可以推动法律来达成,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讲分类改革思想。
这个分类改革思想,李克强的报告里边又把它接下来,改革要分类推进,然后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措施,分类推进。
(二)《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规定的改革具体原则
但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有具体的在选改革的哪些项的时候还有一个原则,三个改起原则,从哪儿改起,从哪儿做起。这三个改起原则是比较新的东西,就像三个有利于一样的,我们有一个原则、一个标准,我们称之为三个改起原则,要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改起,这是第一个原则。我们改革改老百姓呼吁、期盼、希望你改的(地方),大家对改革充满了期望。
第二个是从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最突出的问题开始改起,这是第二个改起。你不改,你就无法前进,就要倒退,就要出问题了。矛盾积累下来就有风险了,从国家来讲,有可能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整个经济要想保持7%、8%的增长都很难了,因为没有活力也没有动力,没有需求,还有很多矛盾都突显出来,这样的改革,攻坚的实际上都是这个东西。
第三个,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另外也是达到共识了,对户籍制度改革已经完全形成共识了,对资源价格改革或土地价格改革,某一个环节,大多数都形不成共识,但某一个环节已经形成共识了,那要从这个环节改起。
这是“三改起”原则,我们选择的改革领域有三个标准。第一个目标,紧迫性。老百姓对它的期望,现实的需求强烈。第二个,重要性,不改革它,就会形成巨大障碍,所以,制约经济社会保障对突出问题的改起具有重要性。第三个,共识性,大家有共识了,这种改革就容易推进,易操作,又重要,又紧迫,又有共识,这种改革赶快做。所以2014年主要是做这样的改革,2014年开头的改革按照这样的原则分类推进,先分成类,然后再按个标准再进行排序(先分大类再排序),改革应该是立法改革,该授权的授权,不授权,就自己去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创新,发挥积极性,该试点的试点,分成类。
2014年是改革全面铺开的(一年),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政治改革也有的,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但政府工作报告重点是政治、社会、生态,这是政府工作报告里边关于改革的(方面),其他政治改革不是完全国务院能做的,文化改革也是如此。政府工作报告里边改革的一个特点是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
而且经济体制改革在“三中全会”里也将它作为一个重点和牵引的作用,它起着一个基础性、决定性、牵引性的作用,我们等一会儿讲改革的重点的时候,是围绕着经济、社会、生态,主要是这三个方面来讲的。我们更多地在这三个方面来贯彻改革的精神,推动改革。所以,要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区别情况,分类推进,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改革要找关键点,抓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
营改增,以后的房地产税也是这样,户籍制度都属于这一类,包括全国统一市场的关卡,都选择这种。这样改革的最后结果,按照克强总理在去年许多场合讲的,要找一种平衡点。改革措施既要稳定增长,对增长有一定的稳定作用,同时我们又能够起到一个调结构的作用。然后,改革本身也要完善制度,所以是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中间找了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就是抓住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举措,是指这些点,这是改革的一个总体思路,一些方向,这是第二个部分。
三、2014年深化改革的重点
第三个部分,2014年深化改革的重点。这一部分,我把它分成两大块:第一块,经济领域的改革,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二个,其他,更多的是社会、文化、民生、生态这些方面,即经济之外的其他改革,分成两块给大家做一个介绍。
(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块,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第一件事情,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关于经济体制改革里,九大任务里边第一条是改革,这个改革里边有四项改革,我们都认为它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这四个是什么?
第一个,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去年已经开场,简政放权的思路,特别是投资的审批权放开,局部地减少、下放和取消,取消了400多,今年还要把名单继续地扩大,进一步地简政放权。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因为我们要加强政府权力的监管,要明确政府权力的责任,权力清单制度,同时也要向社会公开,这是在去年的基础上的一个进展,不仅仅是简单的放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权,更重要的是还要管好,管什么,要一清二楚,要有清单。
行政体制改革还有一个,基本完成省市县机构体制改革,2014年是省市县机构体制改革加快深化的一个关键年,地方政府要跟上中央的节奏,2014年主要是看中央,国家层面做的很多,但2013年中央做了很多,2014年要在省市县里边全面铺开。这一类是放权和管好的两件事。
这里的政府改革,为什么克强总理把政府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第一间大事,或是整个工作中,组织国务院工作以来,他切入的第一个点,就是行政体制改革当中的简政放权,为什么?我也作一个解释,有些记者也问过我,很简单,中国改革要解决一个什么问题?一个根本的问题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关系,我们简单地说是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还应包括社会,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是最基本的,政府该干什么,市场该干什么,这个事情到现在,我们搞了30年的市场化改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以后,我们搞了20多年,但到现在为止,这个清单我们还列不出来,政府干什么,还不清楚。所以在新一届政府上任之后,有三句话在各级政府官员的口中很流行。第一句话,该市场的要完全交给市场,放权;该社会的要交给社会;该政府的要管好。这三句话,这是改革的全部含义。政府体制改革是为了解决这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分工的问题。
“三中全会”最后确定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资源配置这个事情政府少干预,市场化就要全部市场化,政府干预是在特许的情况下,是垄断性环节,公共事业,这些很小的一个范围内,但我们现在还是很大,因为我们占着市场,所以政府要退出来,行政体制改革就是简政放权,然后加强自身管理,要把权力清单里的事情做好,所以它很重要,它解决了制度的一个根本问题,市场、政府、社会的一个分工问题,这是至关重要的,行政体制改革,当然,这个部分还要重监管。
还有一个重要的是,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这是为了鼓励创业,特别是解决就业问题,大学生失业问题,来释放市场的活力,特别是现在的形势有一点90年代,像“南巡讲话”,像80年代那样的,要鼓励这些人去创办企业,创新服务业领域,要兴起大量的新兴的企业家,那必须在工商登记制度上做全面的改革。2014年,一年的事业得到了很好的成绩,2014年要在全国实施工商登记制度改革,有一部分专门将到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加强政府职责,其分量也是很大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第一条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二条,抓好财税体制改革的这个重头戏。财税体制改革,政府工作报告里完全按照“三中全会”的部署,“三中全会”提出财税体制改革是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预算改革,预算改革最重要,然后是税改,然后是理顺中央和地方支出的事权、财权。在改革之前,许多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人认为,中国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是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的理清,它放在第一位,许多学者就这么认为,但我一直不这么认为,这次“三中全会”已经把它的顺序改过来了,预算制度最重要。
全口径预算,这里边还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预算要公开、透明,要有效率,要有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所以预算管理在财税体制改革中,预算改革是最重要的。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讲的六大任务中,防范债务风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预算改革,为了整个财税体制的改革,创造一个基本的条件,所以,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重头戏,它是预算最重要。
然后是税改,税改里边体现的是清费立税,这里边讲的这个税一定要做,现在推的是推动消费税、资源税的改革,这个没有法律上的问题。第二类的税是要税改立法,房地产税、环境保护税立法,立法了以后就可以做了,2014年就是立法。是不是一年就立了?明年就有可能有,前期已经做了很多工作,立法要去充分地讨论,形成草案,什么时候增收房产税,说2014年肯定不可能,2015年也不见得,那可能是2016年,下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场,有可能,这是完全可以的。有可能2015年就开始也不排除,现在搞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备,再加上房产税改革的立法,这个改革在未来两、三年中有一个大突破。最后一点,调整中央和地方事权、财权,还提到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的说法,这是第二个。
第三个,深化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是这一届政府从去年以来,是一个非常有起色、有信心的一个领域,这个改革共识也有很多,而去年开始改革的成效也是很明显的,特别是利率市场化,民营银行准入开始放开,第一次可以成立私人银行了,这是过去经济学家搞金融的这些人,没有人讲中国可以搞民营银行、私营银行,过去最多讲搞村镇银行、合作银行、股份制银行,没有民营银行(纯私人银行),这个开放是一个非常大的亮点。汇率上,我们可是扩大双向浮动的区间,汇率上的动作,特别是人民币自由可兑换,还是有点偏慢。2014年关于金融体制改革,利率市场化从利率的市场形成机制来讲,将会有一个重大突破,去年是放开贷款利率,今年是放开存款利率,同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同时又允许准入放开,准许民营银行,当然银行之间现在也是有竞争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和地方的一些商业银行之间也具有竞争关系,但这个竞争还不充分,但在利率上是完全可以开展竞争的,但真正的,金融投资的改革、企业的改革,利率改革完以后更重要的是投资的改革,还要走很长的路。机构之间充分竞争,竞争使得市场优胜劣汰,这才完全形成了市场化的利率形成机制,而利率改革是中国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所以我很欣慰能够迈出这么快、这么好的一个步伐。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现在还特别重视一些新型金融,如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大家都很兴奋,都在研究,希望在这方面,民营资本都在这方面大有可为,这是全面深化体制改革的第三个,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第四个,增强各类所有制经济活力,这是新一届政府非常重视的,这里由于时间关系,我不去具体展开了,重视民营,激发市场活力,让民营资本有更多的公平环境和投资机会,中国民营资本已经壮大了,但单个实力和国有垄断相比还有差距,但效率的优势是很明显的,所以,要发挥怎么去调动民间资本,激发活力,这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有一个领域的国进民退,国退民进,有的地方还是国进民退,但大多数领域是国退民进,有一个布局的调整,国有企业的改革与深化,这是经济领域,六大任务改革里边,这一项里边有四个,后面的每一个部分,八点里边都包含改革。扩大内需有改革。
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这是过去的老话,但现在加了一个实质性的,你光说这句话就收场了,投融资改革,推进投资多元化,这都讲了几十年了,但今年不同的地方是来一点实的东西,再推出一批民营投资示范项目,你要拿真的东西,我们不能讲投融资改革马上就会市场化,达到要求,至少它会不断地去增加份额,推出一批民营投资示范项目,这个蛋糕给你增东西,这是值得关注的。
第六个,农村改革,农村改革中的内容很多,但很多都是过去讲的,现在新的东西也延续了“三中全会”讲的,要特别关注的,要慎重地,稳妥地进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在十八大之前,在十八大和“三中全会”之间,许多人对土地改革、土地私有化、土地要发财,土地跟城镇化的关系,那就觉得这是一个重大的机会,现在搞各种圈地,准备再搞投机,这跟现在的改革,至少这方面的进展是有很大的矛盾的,土地制度,未来两、三年不大可能有重大进展。它的改革里边趋于哪一类,其他的第三类,很多的东西共识都不同,理论上都没有共识,与实际完全相反,这样的改革怎么会在一、两年中推出来呢?所以,中国土地制度改革是最末的一个改革。它的重要作用也不见得像许多人讲的那样重要和关键,这个问题还是一个代解决的问题,农村改革,要注意这一点。
第七个,城镇化方面的改革,这比较重要,这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问题,城镇化的重大内需,城镇化主要是解决人的问题,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这是它的标题。城镇化最重要的是户籍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现在提出,实施不同规模城市差异化的落户政策,“三中全会”提出分成小、中、大、超大四种类型,最后真正要做的事情是怎么划分城市的大小规模,这些城市的大小规模一划分,随时哪一种类型的,不同类型,国家可以提出一个指导意见,然后按照这一个类型套,大家都这么做,当然中间也可以有创新的余地。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所以,户籍制度改革是城镇化的一个核心内容。
然后还提到了探索建立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城镇分摊,多元化城市建设,投融资登记制度,即分摊的制度,城镇化的成本很高,要许多的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还有住房的问题,怎么去分摊?大家都拿出钱,中央政府拿钱,地方政府拿钱,个人拿钱,要怎么去分摊,这是需要我们实际操作中要去研究和解决的,这是城镇化改革。城镇化的公共服务,这后面要涉及到,要一体化,通盘考虑,这是第七个方面。第一大类,分为六个方面的改革。
(二)其他领域的改革
最后剩下的时间讲其他领域的改革。其他领域的改革我也分成五个方面给大家介绍。第一个,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这里边,其他方面,一个是教育,一个是医疗,一个是文化,一个是民生,一个是生态建设,一共是5点,时间关系,这5点不展开,我就给大家讲这么一个思路。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一次把教育、医改、文化单列?把民生也单列?过去很多的中央文件,包括总理每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里,基本有一条,有一个大框,保障和改善民生,民生在十七大的时候提出了“五大民生”,在去年新一届政府提出环保也是民生,中国民生变成了“六大民生”,这是过去的定义或去年延展的定义,民生是一个很大的框,很多范围都属于民生,连生态环境也是民生,我们的生活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作为民生是没错的,作为理论上讲没问题,但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分类容易有很多的不是概念混淆,而是工作上很不好做,工作做得好,就是分类分得好,所以,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把这两个分开,意义重大。
因为我跟踪,我自己琢磨,特别是克强总理有一个基本思想,认为民生问题,特别是民生领域的问题要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本民生。在去年的第一个记者招待会上,他就讲要建立一张保障基本民生的全覆盖的保障网托底的思想,要专门讲民生,只要是民生领域,那政府都要去建立一个高福利的国家,那是可以的,那是北欧,欧洲现在的财务危机,欧洲没有活力,是因为它保障过度,所以民生要分成两个层次,总理的思想非常重要,基本民生,基本民生之上是发展的民生,经济发展了以后,自己靠社会力量,靠企业,靠个人去改善的那一块是有很大空间的,但基本民生是政府的职责,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要做最终保障的部分,基本民生部分。
所以现在第八点,关于民生,保障和改善也是这个题目,但其内涵已经压缩在一个基本民生的范围内,这是政府的职责。政府真要投钱,这是赖不掉的,但上面的部分,教育、医疗、文化,教育里边的基本教育,应包含在基本民生里,但它侧重于社会保障,以后这里边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
http://www.jy365.net 还有一个,以后再给它分得很清楚的过程。所以,教育、医疗、文化单列,这些是更多的,不是从民生的角度,而是要发展、要改革,要推动活力,让它自身的一个大发展,要把这一块分开,社会事业的发展。
第七点的标题是教育、医疗和文化等社会建设,这个分开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个思想很重要,基本和非基本,发展更多地要通过改革,教育要改革,医改要继续地深化,文化要改革,从改革来激发活力。
最核心的,基本民生这一块有几个重点应提下,第一个,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但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在文本里边,在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边也没有展开,我以为它不是一个独立的,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牵涉到财税体制改革,特别是财产税,牵涉了市场化的程度,政府的某种二次调节能力,包括社会组织发展的许多方面的支持,而不是纯粹的收入分配有一个体制,涨工资还是不涨工资这么简单的事情,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是一个很独立的领域,但它现在确实呼应着社会对这方面的需求,认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三中全会”到这个都没有特别多的新内容。
然后讲了一个,要全面实施临时救济制度,这是基本,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非常重要,这个今年已经开始做了。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制,房屋改造和保障房,市场化运作。民生分成两大块。
最后一点,还是要独立出来,生态环境是民生,环境保护是民生,但这个民生太重要了,它是反映了发展方式、生活方式存在的问题,所以雾霾就是生态,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现在其地位应提得非常高,应提到一个发展战略层面,生态文明建设里边,所以我非常欣赏报告里面的一些重点的表述:我们要像向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这就反映了中国要克服的,过去要解决温饱问题、贫困问题,现在变成了要解决污染问题,这是一个重中之重的事情,其背后是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是转型升级,污染是一个最终的表现,是一个目标,但实际上反映了结构调整,体制上要做重大的调整。
其中把资源税放在这里,推行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放到生态文明建设中。为什么?因为之所以污染了,之所以生态破坏了,是因为我们对资源品没有市场化,低价导致浪费,所以资源品价格改革,它就是改革,改革不止这些,跟推进转型升级改革都跟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所以这个改革是一个全方位的,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是讲经济、社会、生态这三个方面,给我们做了一个介绍,供大家参考。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