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教师职业定位的认识
对教师职业定位的认识
韩愈先生对“师者”这一概念的解读,也许对当今社会教师这一职业的定位并不十分尽然,但也涵盖教师最重要的职业特征和阐述了教师的最基本责任,那就是既要教书还要育人。新的社会阶段对教师的解读是这样的:教师一词有两重含义,既指一种社会角色,又指这一角色的承担者。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系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人,并在教育(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职业角色指的是教师首先是一种职业。张红老师说得好,教师首先是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职业,它和士农工商一样,从业者首先要有相关的技能,还要有不断学习行业技能以求取得自身职业发展的态度。正像商人的本性是追求更多利益,教师的天职就是教育出更多更好的学生,这是一种职业上的成就感,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功的关键因素。
素养要求指的是教师是要有教育学生技能储备和人格修养。作为一名好教师首先必须有敬业精神,要毕生忠诚于教育事业。当今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作为专业的教师要想“传道、授业、解惑”,必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改革教学内容,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给学生传授新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要有崇高的理想,完善的道德情操,坚定的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来浅够默化的影响和熏陶学生。其次,要用真爱去关心学生。学生的确存在“好”与“差”的差异,教师应因材施教,对“好学生”关爱备至,而对“差学生”更应加备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去寻找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向师性”。这样,他就会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学习和如何做人的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效仿的榜样和楷模,身教重于言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幽默风趣的谈吐,得体大方的着装,亲切热忱的态度,扎实渊博的知识,犹如和煦的阳光照射到学生的心灵上,使他们感到温暖、舒畅、轻松。融洽的师生关系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尊敬感,即“亲其师,信其道”。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教师是培养人才的关键。作为新时期的教师任重而道远,更要深刻认识自身的职业定位和素养要求,自强不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经验,取众人所长,补己之不足,精益求精,为培养和造就跨世纪接班人这一终极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献身教育事业正是体现了教师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责任。能否自觉把党和国家的利益、社会主义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定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的信念,是衡量教师道德水准高低的重要标准。人们常用照亮别人,牺牲自己的红蜡烛来比喻教师的工作,借以赞颂教师乐于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教师只有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特点、社会意义和道德价值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能产生对本职工作的热爱,自豪感和乐于奉献的精神,不为名、不为利,在教学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价值,把培养好下一代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天职。
学深为师品正为范。它要求教师品德高尚,才能卓越,既重言传,也重身教。孔子说过其身正,不言也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教育史上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是言传与身教相结合,言行一致,处处事事努力做学生的表率。叶圣陶先生说: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学生在校学习,往往把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化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板样。教师不仅处处事事都应严于做到身正为范,以自己的良好形象来教育和感化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远大的理想、诚实谦虚的品质、勤奋好学的作风和礼貌待人的素养。
尊重学生是现代教育人道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学生是由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组成的,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要求每一位教师要了解学生、关心学生、信任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对事业的热爱就是通过倾注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对民族、对人民的感情融汇于对学生的培养上,教师对社会的责任与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关注是息息相关的,教师把自己的才智、精力、热情献给社会是从献给学生开始的,又落实在桃李满天下的伟业中。教师对学生感情的加深,一方面不仅会激励自己更加精益求精,而且会为了学生而更加注意锤炼自己的品德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感情也会增强教师的教学效果,缩短教师与学生在空间和心理上的距离,使教师更准确地认识学生、把握学生、亲近学生,从而沟通知识传播的渠道,使之更加通畅。师生心理相通、感情相融,学生也会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总之,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理解师德,充分认识提高师德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
一、为人师表,言传身教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自于学术水平与道德情操的完善统一,不仅要在自己讲授的课程中学识渊博,循循善诱,更要通过言传身教,通过榜样,无言的力量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使学生树立坚定的信念和远大理想。在学生的眼中,教师具有无可怀疑的威信,教师是一切美好的替身和可效仿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通过这样那样的方式,对学生的各个方面产生影响。
二.、将做人的教育寓于教学中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是三大任务中的首要。告诉学生科学道路和人生道路的曲折,要培养百折不挠的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老师应该努力学习做这种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教育。
三、.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对于老师则不可以“家长”自居,应该与学生平等相待,虚心向学生学习,做到教学相长。爱学生就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与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与学,互为关联,互为依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一个好老师会将学生放在平等地位,信任他们,尊重他们,视他们为自己的朋友和共同探求真理的伙伴。
四、.视学生为己出,处处关爱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刻,在成长的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各种困扰和问题,需要我们去帮忙引导。那么如何用爱心去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首先就要了解他们。了解学生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只有了解了每个学生的特点,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才能引导他们成为有个性、有志向、有智慧的完整的人。苏霍姆休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学生,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就谈不上教育。
为了实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我决心从以下几方面做好:
第一,要从开始严格要求自己。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一名教师,要一身正气,要突出“为人师表”,就是要追求“以德立身”。
第二,坚持学习与实践。教师的基本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学识渊博,品德高尚,还要富有教学经验。而要做到这些要求,就应该做到坚持学习与实践。要进一步学习新知识,不断增强业务水平。
第三,要爱教育事业。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体现“为人师表,以德立身”的真谛;只有热忱的爱每个孩子,让他们的全部素质都得到提高,才能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第四,热爱每一个孩子,不只教给孩子知识,还要教会他做人,还要关爱他,时时刻刻让他感觉到集体的温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个集体中茁壮、健康的成长。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为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总之,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教师必须以对国家人民、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在实践中不断开拓进取,拓宽思路,想出新办法,提出新见解,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这样,教师的教学生命力才会更加旺盛。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浅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浅谈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认识
教育是一种以人格培育人格,以灵魂来塑造灵魂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劳动,其劳动对象是人,劳动产品也是人。教师的这一职业特性,也就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所具有的独特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所形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
教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一个职业群体,深切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培养无限深厚的爱国深情、自觉恪守的爱国主义伦理道德、科学理性的爱国主义实践行为,是每位教师必须具有的情操。
教育伦理贯穿在教师的教学中每一个过程,它同样也界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地位。中国古代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之说,教师被善称为“师父”,“师”与“父”齐名,可见古代将教师摆在宗法家族等级社会最显赫地位当中,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已经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地位予以了充分地认可和肯定,当教师的地位一方面被肯定,另一方面师生关系也在相当程度上濡染了血缘关系的色彩时,信任就像一座坚固的桥,将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连在一起,自然师生之间的关系也多了一层亲人的情感,教师也会多一份责任,会像父母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成长。
教师职业道德是受一定的经济条件制约的社会意识形态。教师职业道德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能为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理解、和谐、融洽的桥梁,使教师能正确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地等待学生,从而促进学生尊师意识的发展,从而建立起健康的师生关系,形成教学相长的良好教学关系,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应包含:公平(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平等)、诚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人道主义几个方面。其作用是指导教师具有坚定政治立场、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的热爱。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路径可分为: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
道德教育:首先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不同的教师表现出不同的职业道德认识和发展阶段,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其师德水平与需求并不相同,需要不同的策略。所以,在师德教育中,我们将师德水平与教师需求进行分类,对促进师德教育的实效性具有现实意义。其次,采用榜样学习与反面事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师德教育。运用榜样示范、教师故事、视频电影、真实人物现身说法等方式,在师德教育中取得了明显的教育效果。比如,历年举办的“全国十杰教师”评选活动及“十杰教师”在全国范围内的巡回演讲,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得到教师们的共鸣。再次,加强教师自身
道德修养,注重反思学习。通过反思培训模式,教师对自己的师德活动进行评价与思考,是师德培训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不仅要使教师遵从既有的道德规范,更重要的是教会教师如何应对多元道德价值观的冲击,教会教师作出选择,避免理论上的高调和实践中的迷茫。
道德修养:职业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在教师职业道德培养中,投身教育实践是完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也是检验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惟一标准。人民教师只有真正具备了职业道德自觉性,才能把师德修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道德实践:专业领域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科学研究积极进取,严肃认真;教育学生孜孜不倦,充满爱心;社会生活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逐年增长,职业教育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能力的培养者,更应成为青年学生的思想品德引导者,择业就业的指导者和学生心理的疏导者。
古人言,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德为人之本,立人先立德。作为职业教育教师,首先必须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品质,教者无德,何以教人。
因此,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是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笔者认为,加强职业教育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应着重以下几个方面:
加强师德教育培训制度建设,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训,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基础和前提。师德培训应该形成制度,使之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依据社会的发展现状,与时俱进,加强对教师职业思想、职业形象、职业责任、职业纪律的教育,使广大教师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和人生观。热爱学生,以身立教,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师德考评制度的建设是充分发挥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重要保证。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制定教师师德规范及考评办法,从制度上约束和规范教师行为。教师考评是教师德才表现和工作业绩的综合检查,对教师本身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通过考评,使教师认识到自己的德行形象的重要性,从而使自己在任何时候都必须注重体现完美的师德。
加强师德激励制度建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靠学习和教育,也必须靠建立激励机制。学习和教育是规范师德的基础,激励是一种促进师德形成的必要手段。激励机制就是要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和师德标准形象。
教师的德行直接影响到学生素质的养成,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影响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影响着学校的生存与发展。
第四篇: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我对教师职业的认识
[日期:2009-02-17] 来源:作者:tenghx [字体:大 中 小]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教师道德品质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质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
教师必须有高尚的品德。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培养、塑造新一代,自己的道德品质将直接影响下一代的成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既要把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传授给学生,又要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影响学生、感化学生,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地成长发展。因而教师必须要有高尚的思想境界,纯洁美好的心灵。在工作中,教师要安贫乐教,甘于奉献。必须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 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师对学生要有一颗慈母般的爱心。教师对学生慈母般的爱心应来自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教育事业的强烈事业心和高度责任感。教师的母爱精神具有巨大的感召作用和教化力量,她能彻底地化解学生的逆反心理和对抗情绪,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如像母亲一样,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对差生不嫌弃,不歧视,给他们多一点爱,就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上有无穷的力量源泉。很多教师的成功经验都证明了母爱力量的神奇作用。
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学识。博学多才对一位教师来说当然很重要。因作我们是直接面对学生的教育者,学生什么问题都会提出来,而且往往“打破沙锅问到底”。没有广博的知识,就不能很好地解学生之“惑”,传为人之“道”。但知识绝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它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每时每刻都在日新月异地发生着量和质的变化,特别是被称作“知识爆炸时代”、“数字时代”、“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因而,我们这些为师者让自己的知识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跟上时代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显得更为重要。否则,不去更新,不去充实,你那点知识就是一桶死水,终会走向腐化。
通过学习,我深知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对学
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且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代同步,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挑好肩上这付教书育人的重担。
我对教师职业及道德一点理解
作者:四叶草 来源:xsk 点击:3960次 评论:0条
我是一个工作才三年多的年轻教师,在三年多的工作中,我对教师这一职业的认识和理解是在不断的加深,提高中。我自己的职业技能也在提高,对教师职业道德的理解也不断地深化,内化为自己的行为。还有可喜的一件事,就是在从事教师职业后,在不断的工作和学习中,我自己的素养也不断的提高。我在这里就像谈谈这几年来我对教师职业,及其职业道德的一些理解和看法。
说句实话,我这个人一开始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我想主要的原因有这么几个:其一,我这个人的性格里比较随意,就是没有那么严谨,这个性格不太适合当教师;其二,教师职业要对人的前途,人的命运负责,我怕我负不起这么大的责。而这些想法随着我必定走上教师的职业道路而渐渐被我抛在脑后,因为现在我要做的就是把教师当好。
而我对教师的认识也一直在发生变化。在师范学校读书的时候,我对教师的理解可以是以下两句话: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那是对教师的理解也仅仅是这么两句话,因为第一句是我们的校训,是对我们这些准教师的起码要求。而第二句在我的脑海中留下的印象就是:好像是像董存瑞或者是别的什么革命英雄那样的天立地的英雄形象,这更加大了我对教师职业的“恐惧”,或许我不太适合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在毕业之后,当我站在30多位可爱的小孩子面前的时候,我看着他们那可爱、求知的双眼的时候,我却爱上他们,或许我这人骨子里天生与孩子有缘吧。因此我想了想,不管怎么样,我还是先当我这个老师吧。在三年多的日子里,我渐渐对教师职业和教师职业的道德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及自己的理解。
首先,做一个教师肯定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为什么这么说呢?我想陶行之说过的一句话可以解释这个问题,“在教师的手里操着幼年人的命运,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我们教师起码的操着几十号人的命运,你的学生将来的人生道路怎么走?会怎么样?和我们教师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我们能够忍心让我们的学生走上并不理想的,或者走上没有前途的人生道路吗?而且那不仅仅是一个或几个人,而是几十号的人!难道我们就能无动于衷吗?难道看着那一双双求知若渴、可爱的眼睛的时候能够不屑吗?再者,我们教师的手中还操着民族和人类的命运,一个民族的振兴,国家的进步,人类的进步,都离不开教育,日本战后的教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而教育的责任承当者就是我们教师。想想我能够承当这么重的责任,为什么就不能对自己对别人,对民族,对人类负责呢?我想,只有有了责任感,有了责任心,才能正确地看待这个职业,才能正确地对待这个职业,才能做好这份工作。那么那么多的孩子在你的手中才会有希望,我们的民族、国家,乃至人类将会有更大的进步。
其次,作为教师,自己一定要身正。我觉得这里的“正”包含两个方面:第一就是要有比较多、比较高的学识,第二就是要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比较高修养。作为教师肯定要有一定的学识,“学高为师”嘛,这一点是不容否认的。有一句话都被说烂了: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作为教师,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要传授知识给学生,那么教师自己首先就应该要比较高的学识,而且对自己所掌握的学识还应该有一定的研究。就比如我们语文老师教学生习作,在知道学生习作的时候,教师自己要善于习作,而且本身对语言文字的组织、表达方式等有所研究,才能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乃至优美语言以及真却的表达方式表达学生自己的情感。而现在新的课程改革后,又要求我们教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那么我们教师自己要有一套正确的、比较好学习的方法,这样教师自己探究、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能传授这样的方法给我们的学生。另外,教师除了传授知识和学习的方法外,无形中自己的言行也在无形地影响着学生。我的学生曾经在作文中提高这么一句话:“老师有一些不好、不太文明的习惯被我们学生看到了,老师您要知道,我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也许我们也会学你的那些不好的行为。”我们的孩子都能看到这些,我们为人师者恐怕更要注意这一点。我们全社会都在搞公民道德建设,而我们教师在祖国的下一代的面前又担当着教育者的身份,不但教给知识,还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那么我们教师就应该从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着学生,特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哪怕是一些最微不足道的言行。教师的言行的影响应该更胜于我们对学生的说教,更胜于那些规范、纪律对学生的影响。除此我还有一点想法,那就是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勤学、好学,经常教育学生学无止境。而我们教师自己做到了吗?虽说这些学生未必看得到,但是想既然我们能这么要求学生,为什么自己不先做到呢?我想教师的这种品质也会在与学生的相处中感染我们的孩子。这样做为一个教师我想应该也不会有愧于心,至少我在现在会有这种感觉。
第三,我想要真正干好教师这一工作,自己的思想境界要提高一级:爱岗敬业。我们的师德规范将这一条放在第二条。我似乎觉得有点高。因为在我几年的工作中,我时常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几许害怕,我的害怕是因为我对自己是否能够当好教师感到害怕,我时常担忧自己愧对自己的学生。因此我自己觉得爱岗敬业的境界我似乎没有达到,可又是我的学生一次又一次用他们的眼睛把我的精神提起,重新振作起来奋斗。但是我也坚信作为教师一定要爱岗敬业,因为只有你爱自己的岗位,热爱自己的从事的工作,你的那份责任感才会增强,才会激励自己,这时你才会真正当好教师。许多事业成功的人士都是热爱自己所追求的事业的。而有了责任感、有了对学生的爱,也就能从学生那里得到你的事业上的成就和满足时,你也会真正爱上教师这一职业,也就是真正爱岗敬业了!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我从我的工作中体会到艰辛,但我也能从我的学生那里得到快乐,我又能忘却那分艰辛,投入到我的充满激情和收获的工作中去。
最后,我还想谈我的一点感受,就是我认为我们作为教师的还要有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因为“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每一节课都是在创造,所以我们的教师应该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的能力。另外,我们的学生真正走上社会,去建设社会的时候,应该是在10来年后,我们都知道现在时代的发展是相当快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给学生的思维应该是一种能够创新的思维,能够不被我们现在思维所限制,所以我们这些教育者要大胆的创新,要教孩子创新,在继承优秀传统、学习前人的基础上创新。那样我们的孩子才不会被我们的时代所淘汰,那样他们才能创造属于他们的时代,那样他们才具有时代的精神,我们的民族也会走到时代发展的前沿。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的进步都离不开为人的创造性的想法,我们有了这样的孩子,我们的时代怎么不进步?
第五篇: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定位的感想
对教师职业角色的基本定位的感想
参加工作二十年了,也经历了多次培训、继续教育和远程教育培训,但这次聆听了张红等专家深入剖析教师职业道德的精彩讲座,感悟颇多。现就从自身的视角出发,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谈点个人感悟,由于自身理论水平、专业素养及文字表达能力有限,如有不妥之处,请同仁指正。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认识
在教师的岗位已工作了二十余年了,可一看到“教师”这个词语,就会联想到孩子王,自我解嘲,而不敢松懈的人。而今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师沿袭多年的传统教育思想、因教学手段的改进和教学理念的革新,教师的角色转换也再改革,教师也常感到不自信、挫折感加剧、成就感下降。愈发地感到了这一词语的沉重和神圣!扪心自问,教师是干什么的?社会普遍认为: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是学生“政治上的引路人,学习上的导师,生活上的指导者。” 其实,我们教书的目的更重于育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所以,我认为教师不是一个简单传授知识的“机器”,而是一艘载有精神食粮的“领航船”。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多方面的。
1、教育的变化促使教师向专业化发展
现在的教育发生了变化,最根本在哪?现在的教育跟过去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同在于,我们当学生的时代,教育是权力教育,当社会赋予老师的权力的时候,家长支持这个权力,他带来的是什么,是孩子恐惧这个权力,他害怕。但是现在,时代发生了变化,老师都有一种感受,无论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法律法规都在不断的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都在要求老师平等对待学生,老师们会发现我们的教育权力变得比原来少了,而如果权力撤了之后,它就会留下一大片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如果不用相应的能力来填补的话,我们就会发现老师们面临一个尴尬的问题,我们当老师的年代教育变成了是能力教育。这个问题就是我们没法教了,因为用权力解决是强制,用能力解决是引导,这也是今天的教育和过去的教育最根本的不同。教师要专业化,专业发展。什么叫专业,专业就是发展出你不同于其他人的最重要的专业能力,也就是现在老师们觉得学习和压力大的主要原因之一。
2、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与开拓者。
传统上人们对教师的要求是春蚕、是蜡烛、是园丁,教师的生命价值体现在学生身上,就只有付出没有获取。但教师是生活中人,而不是神,教师的知识和学生的认知不在是一桶水和一杯水的关系,教师的知识应该是一条流动着的溪水,是一口喷涌而出的甘泉。教师必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知识、扩大视野、增加内存,共享现代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的成果,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要求,和自身精神生活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学好心理学、教育学,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做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懂得营养卫生知识,以及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知识,在学生的生活中给予全面的关心和照顾,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是教育成果的享受者。
3、教师是学生人生路上的导航者。
现实社会参差不齐,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若不正确引导,可能会迷失方向。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应具有十分强烈的质量意识,要在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塑造学生美好心灵方面狠下功夫。目前独生子女多,父母、长辈溺爱多,造成多数孩子劳动观念差,怕脏、怕累,爱花零钱,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这就要求教师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帮助他们克服自身弱点,在家长配合下,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互联网时代,教师要带领学生走上信息高速公路,去领略网络世界的“风景”,但若缺乏引导,可能带来祸患。但这就需要教师多方面、严要求、强训练和重管理,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4、教师是传播爱心的光明使者。
爱是打开心扉的钥匙,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更困难。一个教师只有对自己的学生充满执着的爱,才能激发做好这一工作的高度责任感,才能坚定不移地辛勤耕耘,才能去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去教书育人,才能尊重学生人格、引导学生成才:学生只有切实地感到老师是在诚心诚意地爱护自己,关心自己,帮助自己,才会对你产生欢迎的倾向,喜欢接近你,并心悦诚服地接受你的教育和指导。反之,如果他们没有感觉到你有爱生之心,他们就会在情感上对你采取冷漠、猜疑、反感甚至抵触的消极态度,那样的话,无论你怎样苦口婆心,他们也不会接受。所以,具有爱心,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极为重要的前提,对学生爱之愈深,教育效果愈好。
二、教师的素养结构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受教育者得到人格的完善和素质的提高。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心灵的塑造者。因此,必须十分重视教育者素质的提高。而且,应对教师素质的内涵及基本结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全面的教师素质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其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是灵魂,业务素质是主体,文化素质是基础,身心素质是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四个方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不可偏废。它们共同构成一名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优秀教师所需的素质。主要表现在:
一、当老师特别累,为什么累呢,老师普遍认为一活多,第二是活却难干,对老师的要求越来越多,孩子却越来越难管理,这些事情使老师们的付出在生理或心理上使老师经常处于疲惫状态。
二、是老师们的心理感觉,老师现在都有点害怕,害怕什么呢,害怕社会对自己的要求太高,害怕学生所面临的问题是自己所不能处理的。用我的话来说,今天我们面临的问题呢,叫老问题解决不好,新问题解决不了。
三、是老师们心里的困惑,这个困惑包括一些基本的问题。比如,究竟什么叫教育?我们应该怎样教育?我们追求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从过去到现在,教师职业的根本性质就是继承和创新,一脉相承下来的比如我们的奉献精神和我们的榜样精神,这是继承下来的。所谓创新指的是时代不断的在变化和发展,教师职业的内容它也在增添一些新的时代元素。
教师需要终身学习。在今天当老师,意味着我们和孩子是共同成长和共同学习的,意味着终身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要求,因为对我们来说呀,终点在前方,但我们却始终在路上走着。
行为是心灵的密码,我们任何能透过行为看到的都是老师的困惑,这种困或的背后是什么,其实就是老师是个什么样的职业?老师是种什么样的人?我如何才能找到当老师的感觉?所以呢,我觉得要把老师职业角色的基本定位及素养结构讲清楚,这些问题才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