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16位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案例》
这学期,我有幸拜读了特级教师华应龙老师的著作《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16位著名特级教师的成长案例》这本书,此书比较通俗,比理论书籍容易读懂。这本书主要讲述了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同,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辉煌。但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轨迹与规律。
一、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 夏青峰老师,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工作之余,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
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朱育红,“根深”才能“叶茂”„„。
二、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
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
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起慢慢成长》中写道——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 “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暇的爱。
当然,特级教师的成长还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学习、反思加实践,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因素。写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身边的特级教师于永正、刘杰老师,他们不同样也是对学生有着一种浓浓的、甜甜的爱,在读书、反思加实践的道路上一路幸福走来的吗?
踏实认真的做一名数学教师
——读范存丽老师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一定要知道的7件事》有感
作为一本教育类书刊,本书语言质朴形象,格外生动,充满激情,读来令人振奋,深受启发。文中范老师把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的本职工作非常细致又深刻的进行了理论描述和行为思考,以教研员的视角诚
挚地为我们一线教师出谋划策,指点迷津,体现了一个教研员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及对一线教师当前工作的思索、专业引领。
1.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促进一线教师的理论提升。
新课改实施以来,虽然我们一线教师细读、深读过《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也经常以此为理念指导平时的教学,但难免有的浮于表面,理解产生偏差,本书恰好以新课程为核心,对我们教学中必须要认识、明确的一些理论知识作出了详尽、形象地解释,层次感强,由表及里,重点突出。如关于数学课中的数学味,作者认为即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领悟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形成数学素养,为此,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界定、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的作用、小学数学中常见的几种思想方法进行了清晰而系统的讲解,特别是对常见的几种数学思想方法的描述,均以“如何理解”
“如何培养”的格式加以说明。
2.提纲挈领,唤醒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
本书以问题的形式切入话题,简明扼要地提出了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分别是“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知多少”“要引领小学生学习什么样的数学”“如何营造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如何让数学课有浓浓的数学味”“如何优化小学数学教学设计”“运用什么方式开展数学教学”“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践活动”。不管哪一个话题,范老师都以一个踏实的教研员的身份耐心、客观、科学的给予我们指引,手把手地教给我们做好、做实、做细的方法。如关于“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知多少”的话题,范老师认为,了解学生,一要了解学生的态度,二要了解哪些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结果,认为要从三个方面去了解学生的态度;又通过自己的观察、调查等方式从“情感交流层面”、“行为层面”、“教师的个性特征层面”、“教师的责任感层面”指出当今小学生喜欢的数学教师是怎样的,不喜欢怎样的数学教师,从“数学有趣、简约、有用”等方面指出学生对数学的想
法;最后指出,学生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数学,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
学思想。
3.集思广益,启发数学教师的专业思考。
范老师是一名资深教研员,经常深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所以,手头收集了很多一线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思考和实践,通过她的整理和分析,让我们耳目一新,豁然开朗,激起对教育规律探索的热情。如在谈到教学方式时,列举了目前倡导的“在探究中学习”“1+1+1>3的合作学习”“新型讲授市教学”“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在体验中学习”五种方式,一针见血的指出这些不同教学方式的特征、注意点以及一般的应用模式,指出这些教学方式没有孰轻孰重的问题,只有是否恰当、是否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问题,要注意融合,灵活应用,并以《植树问题》为课题,展现了三个不同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案例及对应的评析,再一次论证了“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朴素理念。不同教学方式但殊途同归,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教学
规律,是我们一线教师思考的永恒课题。
读完此书,不禁让我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范老师说的七件事就是数学教师的日常工作,我这么多年做下来做好了吗?做齐了吗?做深了吗?哪些事是我拿手的呢?哪些事还需要努力?学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范老师提出的优秀小学数学教师的标准:六爱(爱学生、爱职业、爱生活、爱思考、爱学习、爱好)、博大精深、通达,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最近,我有幸拜读了《做一个聪明的教师》这本书,书中
王晓春老师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教育案例,把自己的教育思想、教
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入其中,发人深省,撼人心
魄,真有一种“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豁然开朗。
读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要做一个聪明的教师,就要善于思
考,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我,在自己的工作中达到力所能及的最高程度。
这个聪明是相对的,是每个教师的今天和昨天的对比,只要你正视了昨天的问题,并且努力改正,你的今天有所进步,你的今天比昨天优秀了,那么,今天你就站在了自己最好的位置
上,你就是聪明的。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也曾因为学生的问题而烦恼,因
为学生的调皮而头疼,是王老师的话为身处迷茫中的我找到了方
向,找到了希望。
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案例揭开了深藏在我心中的困惑,让我懂得了这一切都是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面临的正常问
题,应该坦然去面对。因为学生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我们不是要
所有孩子都长得一样高,一样强壮,而是要让他与自己原有的基
础相比都有所发展。
做为教师,应该指导引领孩子体会自我的发
展,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体魄,拥有积极向上的心态,懂得
生活,拥有生活和求知的能力。为了做到这些,我们就应该象王
老师说的那样,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这样,我们高兴,学生也开心。
一本好书是一种精神食粮,作为科学知识传递者的教师,只有不断的阅读,从阅读中汲取新的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走在工作队伍的前列而不至于被淘汰。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积极地乐于请教,广于阅读,勇于思考,善于积累,努力去理
解厚积薄发的深刻含义,让自己每天都能有所进步,尽可能达到
自身所能及的最高程度,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第二篇: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一)这本书主要讲述16位全国著名的数学特级教师的成长>故事。每个人的故事各有不同,有的'系出名门',一毕业就分到省级或市级的实验小学或重点小学,拜特级教师为师,有着很高的起点,经过个人的努力,取得今天的成就;有的从普普通通的小学甚至是偏远的村小,艰难跋涉,一步步走到今天的辉煌。但是他们的成长却有许多共同的轨迹与规律。
首先,他们对教育心怀梦想,不懈追求,立足脚下,不断实践。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朱育红,'根深'才能'叶茂'……
其次,他们每个人心中都有着浓浓的爱生情节。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贲友林,《和学生一起慢慢成长》中写道——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是教师成长路径的必然选择。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眼中,永远都是学生第一,教师应当为学生的成长服务。学生的成长不可替代,教师的成长也不应忽视。我们应让数学教师充满成长的气息,教师与学生牵手互携前行,如萧伯纳所说的:'我不是你的老师,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华应龙提倡的像农民种地那样教书,李烈校长 '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无不体现出特级教师们对学生真挚的、神圣无暇的爱。
当然,特级教师的成长还有很多的因素,但是我觉得学习、反思加实践,和以人为本、热爱学生是最基本的因素。我也将向着这几个方向努力,多学习,多实践,让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后感
(二)看完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第三篇:《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读书心得
这学期我们科组传阅了《做一个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这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仔细品味每一位教育家的成长故事,无不都透露着一个美丽的字“爱”。书中的名师都爱学生,爱自己的教育事业,爱是成就他们事业的根基。
正因为心中充满着对学生的爱,他们才会视学生如己出,才会尊重每一个孩子,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更关注学生的生命状态。因为心中有爱,才更懂得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才更愿意等待,他们在静静地守候生命之花绽放出独有的颜色,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懂得:花儿有性,它们将绽放在属于自己的季节里他们真正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人,把学生看作发展中的个体,真正尊重学生、热爱学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述了教师应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钱守旺认为,教师应该有一颗佛心,教育当以慈悲为怀。是的,教师当有一颗佛心,要始终保持一种从容大度的心态,不急于求成,不心浮气躁,坚持正面的、走正道的教育,对孩子不苛求、不失望、不冷漠、不悲观,让教育的过程始终有生命在场。他说:“我热爱自己的事业,我钟爱自己的学生。因为有了这份爱,我便有了世界上最珍贵的财富——孩子们真挚的感情;拥有了世界上最可爱的礼物——孩子们灿烂的笑容;走进了世界上最不该忽视的领域——孩子们纯真的心灵。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着我,让青春岁月绽放出夺目的光彩。“教师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每一个学生。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希望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正是凭着对学生的一篇爱心,我带出了一个又一个先进班集体,治理了一个又一个乱班,转化了一个又一个学困生”。华老师“欣赏”的胸襟和艺术更为他的课堂生发了无穷的魅力。他对学生的欣赏几乎无处不再,他认为抓住课堂上转瞬即逝的鼓励激发、点化学生的机会,就是抓住了“课眼”,课堂就会表现出生命的张力。虽然我的课堂中也与这样的欣赏和鼓励,但我缺乏的是耐心,有的是不耐烦。通过华老师,我发现教育的艺术就是欣赏的艺术,它会使一杯普通的白开水神奇地变成醇美的茅台酒。
因为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爱,他们才会甘于清苦,埋头苦干,更有激情去努力探索;因为热爱,才会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才会觉的工作着才是美丽的;才会把讲台当作自己解不开的情怀;钱守旺老师说:朋友,不管是事业选择了你,还是你选择了自己的事业,我们都应当无怨无悔。当我们用爱心呵护自己的事业时,你会发现平凡的工作中蕴藏着无穷的乐趣!当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自己的事业时,你会看到生命之树绽放出绚丽的花朵!当我们像经营自己的家一样精自己的学校时,你会发现身边的一切都是那样富有魅力!夏青峰,一毕业分配到只有七八个老师的杂草丛生的村小。但是,他没有因为环境的不如意而沉沦,不断读书充电,最初只是想考研,却被最纯真的孩子打动,决心留下教书,但是一颗想飞的心,从未放弃过对蓝天的渴望。村小工资少的可怜,为了贴补家用,暑假到苏南打工,走进了华西村,走进了华士中心小学,找到了校长,自我推荐,校长独具慧眼,发现了他的优秀,于是他成为了华士中心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从此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开始了艰难的修炼过程。不断听老教师的课,一遍遍修改自己的教学设计,夜深人静时经常对着墙壁一遍又一遍“试教”,最难能可贵的是他走上了专业阅读之路。他说——为了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建构属于自己的数学思想,我走进了学校图书馆,苏格拉底、卢梭、洛克、苏霍姆林斯基、陶行知等专家学者的鸿篇巨制开始走进我的视野。那是一段更为艰辛的阅读,因为读理论无疑要有啃书的勇气和耐力,一次次烦躁地放下,又一次次珍爱地拿起,一遍遍对自己说“读下去,再读下去”。正是由于他坚持读书,不断反思课堂,两年后他获得了全国比赛课一等奖的第一名,写出了近百篇的论文,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并成为一名优秀的校长,现在又调到北京当校长。他的成长源于他的不断的读书、反思和实践,这便是这些特级教师成功的普遍规律之一,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介绍了他们的读书、学习加反思之路。比如,钱守旺,把工作当做一种愉快的带薪学习;徐斌,做一个快乐的行者„„。
“爱”——人世间最美好的字眼,人世间最动人的字眼,人世间最伟大的字眼,它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的生机和希望。三十年的教师生涯和人生经历告诉李烈老师:一个人生命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生命是悲哀的。诠释生命的教育中不能没有爱,没有爱的教育是苍白的。你不付出真心爱学生,学生更加不会去爱你,去听你
他们不但自己对学生对教育充满着无限爱,他们还是爱的使者,传播爱、延续爱。感动于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的李烈校长的教育观念,她在教学及管理中追求“以爱育爱”。她要求以教师自身的爱培育出学生的爱,她认为爱不仅是教育手段,更是教育目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教育的智慧,唤起学生爱共鸣,最终使学生学会理解爱、主动体验爱、自觉付出爱。让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培育学生爱心的理念。
第四篇:小学语文名师著名特级教师武琼
小学语文名师:著名特级教师武琼
武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新课程标准语文材审查委员。
1972 年参加教育工作;1988 年在全国教师职评中首批破格晋升为小学高级教师;1992年,首批破格晋升中学高级教师;1994年,首批破格评为语文特级教师;1999年,被北京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教师”荣誉称号;2002年至2003年期间,曾连续两届被评为北京市课改实验工作先进个人。
她提倡新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和人才观,积极探索和寻求符合时代特点的新思路,把语文教这中字、词、句、篇的知识,听、说、读、写的训练统一在爱与美的教育中,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情境,凭借学生进入情境的内心感受和情绪,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她的讲课极富艺术魅力,教育部特为其制作教学录像片,并通过亚太卫星在全国及东南亚地区播放,是北京市小学语言学科带头人。先后被授予优秀教师、优秀知识分子、拔尖人才等称号。
第五篇: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案例 评
析
大
赛
案例1:
下面是沈老师讲的“两位数减两位数(100以内不退位和退位)”一节课的片段,请运用新课程理论加以评析。
在春游情境下产生例题“76—19”后,教师揭题并展开了以下教学过程。
师: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的差是多少?你是怎么想的?然后在小组内说给大家听。看谁的方法多?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进行了全班交流。师:谁能把你的方法说一下。
生1:我是先算76—10=66,再算66—9=57,所以76—19=57 生2:我是先算76—20=56,再算56+1=57,所以76—19=57 生3:我是先把76看成79,79—19=60,60—3=57,所以76—19=57 生4:我是想竖式算的。
生5:我是这样想的:先76—9=67,再67—10=57,所以76—19=57 生6:我把76看成80,把19看成20,80—20=60,60—4=56,56+1=57,所以76—19=57 生7:我把19看成16和3,76—16=60,60—3=57,所以76—19=57 生8:我是这样想的:76看成80,80—19=61,64—4=57,所以76—19=57 „„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边板书边反复用“还有不同意见吗?”“你真行”的课堂语言组织交流,用“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整个交流过程教师流露出满意的神态。最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的办法真多?以后大家用自己喜欢的办法来进行口算。”
评析:
案例2:
数学教学要注重教学情境的创设,李老师在讲“统计”一课时是这样创设情境的: 在教学“统计”一课时(内容是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制成统计图),他为了增加学生的体验,使统计结果更真实,便创设了一个活动情境。课一开始,他出示了一份“学校举行运动会”的通知,比赛项目有跑步、跳远、跳绳、掷垒球,接着他把学生带到操场上,让每位学生都体验一下每个项目,再把学生带回教室进行对运动项目喜欢程度的统计„„
评析:
案例3:
张老师在一次执教“两位数乘法”(不进位)时,上课一开始,他出示了整理图书的情境图(图意:一个书架有11层,每层摆18本书),结合情境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出算式(18×11)后,他又设计了合作交流,探究算法的环节。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8×11的积是多少?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看谁的方法多。学生独立思考并小组交流后纷纷发言。生1:18×10=180 18×1=18 180+18=198 生2:11×10=110 11×8=88 110+88=198 生3:11×18=11×2×9=22×9=198 生4:我是用竖式算的。
师(表扬)你们的方法真不算。
这时,生5叫起来,我还有一种算法,20乘10再减2等于198。
面对生5的算法,张老师没有想到这种算法,更不知合理性,如果是你该怎样处理?你的教学理念是什么?
评析:
案例4:
课堂上,王老师问学生 米用小数怎么表示呢?你们能再创造一个新的小数吗?学生纷纷发言,有0.1米,有0.10米,有0.01米等,对于不同的答案,他没有下结论,而是微笑着 说:“你们能对自己精彩的创造作出解释吗?”学生讨论得非常热烈,当最后明确了 米可以写成0.01米后,他深情地说:“感谢大家给我们提供了这么多有意义的学习材料,更感谢大家展示了这么一次有意义的讨论,让我们明白了 米,还可以写成0.01米。请你运用教学评价相关理论对张老师的教学作一个简要的评述。
评析:
案例5:
师:老师这里有两张白纸,要在上面画直线,你猜一猜老师可以会怎么画?把你想到的情况画出来。
生:画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师:我们来看看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投影出示学生画的结果)。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同学们一起来讨论研究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因为情况有很多种,老师把这几种特殊的情况放在电脑上,请你仔细观察,给这些直线的位置情况分分类,你觉得哪些可以分成一类的,把相同的一类编号写在纸上,并且想一想你是怎样分的?理由是什么?
评析:
案例6:
石老师执教的一年级数学《6和7的认识》
(教师打开课件,出示桔子园,播放录音:我们桔子园里的桔子可好吃了,带回去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尝尝吧)
师:请小组长拿出抽屉里的袋子,同学们数一数,有几个桔子? 生:有6个桔子。
师:你们说一说,准备给爸爸分几个,给妈妈分几个?为什么?
生1:我给爸爸1个,妈妈5个,因为爸爸是男子汉,应该让着妈妈。生2:我要给爸爸妈妈各3个,因为他们都一样的爱我。生3:我喜欢给妈妈多些,给妈妈4个,给爸爸2个。„„
师:你们的想法都不错,下面请同学们自己动手试着分一分,看看有多少种分法?(学生小组活动,动手分桔子,几分钟后,教室里逐渐安静下来)师:谁来说一说,6可以分成几和几? 生1:6可以分成1和5。生2:6可以分成4和2。
评析:
案例7:
王老师执教的《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师:好,大家刚才的讨论热烈而认真,我看到很多小组都已经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那我们就来现场发布吧!哪个小组先来把你们的成果展示给大家?(学生踊跃举手)好,你们先来。(学生在实物展示台上进行展示)
生: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到三角形的面积的。师:那你们是如何数的呢?
生:方格纸上每一格代表一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按半格数,所以我们数出这上面的三个三角形面积都是24平方厘米。
师:对,数方格也是一种方法,让我们来看一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点击课件,通过动画展示数方格的过程)数得很正确!哦?有的小组对这种方法有意见?
生:我们认为这种方法太麻烦!如果三角形面积再大一些的话就不好使用了。
师:这么说你们有更好的方法?好,请这一组的同学先上位,你们来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怎么样?
生:好,我们拿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师:你们怎么知道它们完全一样呢?
生:因为如果把它们叠在一起的话,就会发现它们完全重合,然后我们将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进行旋转,会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哦!你们真善于发现!那你们的结论是什么呢? 生:我们还发现这个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这个锐角三角形的底,高等于这个三角形的高。因为每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这个锐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师:哇,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一定要拥抱一下你们!我们一起来看看电脑博士是怎么说的?(课件演示整个重合→旋转→平移的过程,并说出推导过程)对,和电脑博士说的一样,你们真不简单!老师要颁发给你们一个杰出发现奖!同学们为他们鼓掌祝贺吧!并把你们的成果贴在黑板上。其他小组也要来展示(学生此时非常踊跃),好,你们小组来。
生:我们用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过程跟上一组一样,我们的结论是钝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电脑里有没有这种方法?(课件演示)你们的方法也很好。
生1:我们小组是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也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我们的结论是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2:我们小组用的同样是直角三角形,但我们拼成的是一个长方形。这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等于三角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三角形的高,所以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并且我们还发现如果我们用两个完全一样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还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而结论也是一样的。
生3:我们小组用一个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这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生4:我们是用一个长方形沿着对角线将它分成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结论也是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师:如果大家还有别的方法,我们可以在下一节实践活动课上继续讨论研究,好吗? 生(齐):好!
师(热情洋溢的对同学们进行评价):这节课大家讨论得很好!你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找到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评析:
案例8:
运用情境,探索新知
[电脑显示第59页例6的情境图,并采用动画形式,学生看图进行富有想象的描述] 师:大象这么爱劳动,同学们愿意向他们学习吧?[学生高兴地说“愿意”]有几头大象在运木头?每头大象运几根?[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能根据画面的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吗?[学生回答“能”。教师组织学生小组合作提问题。教师巡视帮助学困生。接着,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上拉近画面并出示问题] 生:1头大象运2根木头,3头大象一共运多少根木头? 师: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说“能”]那我们就进行一个小小的比赛,看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学生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高兴。哪个小组的同学愿意先说给大家听?
[学生小组汇报,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2+2+2=6(根)
②2×3=6(根)或3×2=6(根)] 师:为什么用加法计算呢?
生:把3头大象运的木头合起来,所以要用加法计算。
师:1头大象运2根木头,3头大象运3个2根,求3个2相加的和可以用乘法计算。师:这两种方法哪一种简便呢? 生: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评析:
案例9:
《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
[多媒体课件出示课本第70页例2主题图,图中表明:三年级⑴班29个同学去参观航天航空展览,门票每张8元] 师:根据这个情境,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生:29个同学一共需要多少元钱? 师: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同桌小声讨论,认为不能提出别的问题了]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同意我提吗? 生[急切地、齐声]:“同意”![并全神贯注地盯着老师] 师:我提出的问题是:“如果老师只带250元钱去,够吗?”这个问题可不可以?
[学生愣了一会儿,因为以前从没出现过这样的问题,但片刻之后,都认为老师可以提这个问题] 生[齐]:可以。
师:怎样知道老师带250元钱够不够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生:只要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就可以知道所带的钱够不够了。师:在这里怎样理解“29×8大约得多少”?
生:不通过直接计算,用估算的方法,算出接近准确数的数。
师:你真棒!不直接计算,怎样知道29×8大约得多少呢?用我们过去学过的方法能不能得出最接近的结果? [各小组讨论、交流] 师:说说你们小组的方法?再根据估算结果说说老师带250元钱够不够。生:把29看成30,30×8=240(元),老师带250元钱足够了。生:把8看成10,29×10=290(元),老师带250元钱不够。
师:两种不同的方法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哪一种结果接近准确数呢?
生:把29看成30,结果与准确数只相差一个8元;而把8看成10,就与准确数相差2个29元,所以把29看成30结果更接近准确数。师:你说得好极了,看看小精灵是怎样说的? [课件出示小精灵介绍:估算29×8,因为29接近30,可以先把29看成30,30×8=240(元),所以29×8大约得240(元),可以用“≈”号来表示,写成29×8≈240(元)]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怎样估算多位数乘一位数? [小组讨论、交流] 生:把多位数看成是整
十、整百„„的数,再和一位数相乘。
评析: